首页范文海外工程项目融资十篇海外工程项目融资十篇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8:01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篇1

【关键词】海外项目管理融资epC总承包项目财务管理

在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上,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很强的融资能力已成为能否赢得工程项目承包的重要因素,而国内的对外工程承包商普遍存在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比较弱势的问题,这也成了制约国内工程承包商承揽国外大型工程项目的“瓶颈”。为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在探索、实践、改进、提高的基础上公司形成了一支较为专业的职能团队,应对海外工程项目在谈判和执行中所面临的融资及财务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体会,结合公司目前在海外的项目的经营模式,如epC交钥匙总承包、BtG主机岛设备等两类电站项目对海外工程项目管理中融资与财务问题的应对策略,笔者总结为以下二个方面思考:

一、介入项目前期工作得以提增项目竞争力

承接一个国际工程项目,尤其是电站类epC交钥匙总承包项目,总承包公司在前期需要做好项目信息收集、分析立项、投标报价、考察谈判、签约生效等五个方面的工作。作为公司财务部门的项目融资团队应参与项目前期的全过程,特别要注重参与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介入项目信息追踪阶段

从规避风险角度对业主资质、项目资金来源、项目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特别是要对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进行重点财务指标分析,避免由于业主财力不足而中途放弃项目,或签约后无力生效,造成前期投入的损失。同时在制度管理方面,要求商务人员在项目前期跟踪阶段对业主即目标客户进行必要的资信情况搜集工作。

(二)参与项目合同谈判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业主提出融资需求已成惯例。以电站工程为例,业主要求承包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买方信贷方案;或者要求承包商带资承包,以Bt、Bot等形式实施项目也屡见不鲜。因此,融资团队要根据业主需求、项目特点以及公司在融资方面的能力,为项目策划较为周密的融资方案,以解决业主的在资金上问题。这里主要包括优化支付方式、强化支付保障、弱化税务影响、限制保函范围等策略,严格防范和控制合同风险,提升商务合同质量。

(三)以市场模式运作

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融资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以优惠贷款或援助为主要形式的,采用这种方式的东道国经济往往比较薄弱;也有以外国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这样说明东道国已具备一定的实力;采用项目融资方式的(项目融资可分为Bot、tot等多种形式),说明东道国已经从优惠政策转向注重投资环境的建设,以吸引高质量的国际资本;还有一类就是以股权形式吸引外资的,这类东道国在金融、证券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已相当高。因此,我们的融资团队,要根据不同国度,不同的业主,编制量身裁衣的方案,协助业主解决资金缺口,以个性化服务帮助业主降低财务成本,从而提增项目竞争力。

全面介入项目的前期工作,运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在项目外汇管理、资金运营管理、投融资管理、税务筹划、成本费用分析与控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项目整体报价水平,达到控制并降低项目合同执行期的各项风险,是每位从业人员所面临的新课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自我学习、树立紧密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强化海外项目的资金管理

(一)外汇风险管理

境外工程项目的外汇风险既来源于项目所在国货币与自由外汇的兑换,也来自于自由外汇同人民币的兑换。特别是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的情况下,对涉外工程承包企业压力很大。为了防范外汇风险应采用外汇金融衍生工具的方式,如充分利用远期结售汇业务和期权等外汇业务产品,降低外汇风险。

(二)资金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在境外的资金安全,首先境外工程项目部要进行物理防范,对工程项目部的财务室购置必要的安全防范设施。健全相应规章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国内财务部门应审核工程项目部的资金周报表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掌握资金运行情况。同时,应加强保险观念,提高索赔意识。保险是一种经济保障活动,投保人一旦发生保险范围内的损失,就可以依照保险公司的索赔程序,得到适当的经济补偿,达到转嫁风险的目的。实施海外工程,索赔是十分常见而且必要的事情,它不仅表现在意外事故和不可抗力上的经济索赔,还存在向业主索赔工期和因设计变更、材料价差等形成损失的索赔等。应有责任地随时随地地发现并搜集索赔信息和资料,最大限度地争取索赔收入,增加资金流入,扩大利润空间。此外,建立海外项目机构财务人员定期轮岗制度,以便保持财务人员的独立性。例如中国某电站工程承包商针对其在东南亚等地的电站项目,分别设立了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定期派驻项目现场,并以每半年或一年为工作期限,轮流驻扎当地。有效地防范了资金安全风险。

此外,投保必要的海外项目外汇风险管理的保险,如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短期信用保险政策,也可以防范一定的外汇资金风险,如项目所在国发生政局变动或业主破产等不可抗力因素发生时,购买一定的信用保险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项目资金收汇安全。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大,利用保险的承保功能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电站类承包商海外业务的竞争力。

(三)税务管理

由于海外项目的复杂性,加上各国的税收制度不同,财务管理人员应提高在国际环境下的税务统筹能力,认真研究所在国税法,了解所在国的税种、税率、征收方式等,做好对国内外流转税、企业所得税等重点税种的统筹筹划工作,采取各种合法的减税、免税和避税措施,尽力降低税负,提高盈利能力。建议在必要时和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合作,以便建立良好的税务筹划渠道,如公司在上海某集团下属工程公司目前在印度尼西亚的海外电站项目就和某知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税务咨询关系,通过税务筹划规避当地税务风险。

(四)成本管理

对外海外项目的成本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内集团公司对工程项目成本预算控制管理的要求,指导和监督工程项目部做好成本预算、统计分析、成本核算等工作。

1.数据管理,要跟踪发货和应收款的数据变化,及时清理应收账款。

2.应根据项目进度编制财务应收账款计划,特别注意计划外发生的变化,防止可能出现的账务问题。

3.通过必要的工具和资源,操作一些可以提前回收的资金,以降低成本。

4.建立资金运行预警机制,在跟踪项目执行过程中,分析资金运作态势,以防控可能出现的风险。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化,新的商务模式将会不断出现,涉及的财务问题也会出现。要不断结合海外项目的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更新管理方法,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达到项目盈利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叶晓甦.工程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第三版)[m].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35-249.

[2]顾伟红.工程财务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35-66.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篇2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扶持体现着鲜明的政策性,主要表现为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对海洋的开发、保护和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和示范作用。美国是最早开展海洋经济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国家之一,财政拨款是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经费来源,而且对于有利于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开发项目和技术,政府财政拨款会给予更大的倾斜。英国政府将海洋能源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并强调对这一部门的R&D支持将会带来阶段性的发展突破。英国政府先后资助了一系列项目激励海洋能源创新活动,包括英国政府技术项目、“SuperGenmarine”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项目等。韩国是政策推动型海洋经济区发展的典型代表,“西部开发计划”中的西海岸沿海经济区建设规划总投资223.133亿韩元(约318.76亿美元),共涉及126个开发项目,涵盖工业基地建设、通讯及发电站建设、交通运输、水资源开发、教育及旅游等各个方面。

(二)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沿海发达国家普遍注重建立完备的经济法律规章,创造有利于本国及其他国家投资的宏观外部环境。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国际经贸和海洋投资法律保障,有效保护本国的企业在海洋投资以及经营中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开放海洋产业准入领域,使民间资本进人的领域日趋扩大,投资机会不断增加,民间资本承担海洋经济的商业性运作,国有企业则承担海洋经济的战略性、国策性运作,民间资本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日本对于促进本国海洋经济发展、利于海洋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制订得也十分完善,在日本政策性投资银行的融资对象中,与海洋环保事业、海洋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等相关的项目,可以得到14%~20%的税收优惠。韩国主要通过制定优惠投资政策和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来吸引外部资金支持,如经济区开发政策规定,在经济区内实行自由化的外汇制度,允许主要外国货币在经济区内自由使用,并最大限度地消除外国投资的不便因素,为外国投资者创造更为宽松的金融环境和便捷的投资服务。

(三)充分运用金融市场工具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发达国家都比较注重利用资本市场,发挥金融市场工具的作用。美国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引导和促进更多的资金进入风险资本市场,支持企业早期发展并创建新企业,在生物工程、海洋医药等高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投资,造就了一批世界级公司。欧盟及各国政府也鼓励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对于投入环保、生物、海洋科技等高科技产业的风险资金,提供利率、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促使欧盟的风险资金投入迅猛增长。日本政府在充分了解各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与相关资金需求以后,积极引导商业银行组织银团贷款,不但加强了银行间的合作,实现了互惠互利,并且通过分散投资,减少了融资风险,并且对重视海洋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相关企业给予优惠政策,通过对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贷款利率水平,促进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天津市海洋产业融资模式设计

各国海洋产业融资模式差别较大,不仅与产业的经济特性和融资需求有关,更取决于该国的政治历史环境、企业制度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特别是资产证券化程度。因此,在天津市海洋产业融资模式设计时,应根据融资需求以及天津市社会、金融市场的现实情况,利用现有基础,对融资模式进行重新调整整合。我国的金融市场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渠道为主,证券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债券市场规模较小,债券品种少,股票市场则存在着投资主体缺失、过度投机、供求结构不对称、产业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从长远角度看,海洋产业融资过度依赖证券市场是不可行的,在选择产业融资模式时应当注重利用间接融资,特别是银行信贷这一资金渠道。银行主导型金融模式,特别是政策性银行作用的发挥,能够较快地传递政府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意图,对政策倾向性较强的海洋产业融资十分有利。

(一)海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海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引水工程、海岛地区基础设施项目、滩涂围垦项目、集聚发展平台等项目。此类项目一般应由地方政府主导,以城建投资公司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开发的融资任务。可通过土地质押申请贷款等方式获得银行贷款,通过开发提升建设区域土地价值,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偿还银行的贷款。在后期,新进入的产业公司可以用公司的经营现金流获得银行的后续贷款。

(二)空港物流加工区建设融资模式空港物流加工区建设以港口码头、集疏运网络、物流交易平台、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等为主。此类项目结构复杂,经营性项目、准公益性项目混杂。对于枢纽港建设等经营性项目,以市场操作为主,政策引导支持为辅的港口投融资体系,即“市场投资主体+市场融资+政府配套”的模式。对于铁路、机场等准公益性项目,建议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负债型融资模式,即“地方财政+市场投资主体+银行贷款+其他资本”。物流基地建设,建议由政府或者大型民企出资建设,同时引进产业资本基金。

(三)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融资模式重点大型涉海企业一般资金需求量大,可以采用“政府引导+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的融资方式,并结合吸引外资投入技术入股,还贷来源主要为经营收入。中小型涉海企业可以采取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培育上市融资,吸引民间资金参股等方式。如引入私人风险资本、上下游企业关联资本、创立装备制造业企业投资基金进行股权投资;引入银行、若干担保公司进行中小型海洋装备制造“组团贷款”,由担保公司担保,并由涉海企业出资形成风险资金池进行质押担保。高新技术涉海企业融资模式一般以股权融资为主,以债权融资为辅。

(四)涉海项目融资模式一是海洋生态保护项目,该类项目投资效益差别比较大,多数为公益项目,需要政府出资建设。建议将水源控制工程、清洁空气工程等带来的正外部性以及排污费、生态补偿费收入的全部或部分由负责建设的生态环保公司特许经营。经营生态项目的企业可将特许经营权、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权,生态补偿收益权以及水价差价收入权益等作为抵质押物向银行融资。二是滨海旅游项目,海洋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高投入、高产出、就业容量大、投资周期长,对区域经济拉动较大的产业。建议采取Bot、ppp等委托代建的方式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海洋能源项目,此类项目普遍为效益较好的经营性项目,不存在资金缺口问题。建议采取“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的模式。

三、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注重加大市、区级财政性建设资金向海洋经济的倾斜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国债和预算内资金支持,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贴息等手段,提高国家对海洋经济开发的财政投入。同时,根据海洋产业对金融支持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成立各类海洋专项基金,尤其重点支持海洋科技创新,为海洋领域的技术研发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此外,通过针对性的财政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进入海洋经济领域,主要包括补贴、贴息、奖励、税收优惠等多种政策,缓解海洋经济发展初期海洋产业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匹配问题。市政府可依据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给予先期进入海洋经济领域开展海洋经济业务的金融机构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或给予涉海金融业务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财政性奖励,对于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或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予以支持。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缓释金融机构海洋业务的风险,逐步提高金融涉海业务比例。

(二)政策性银行业务向海洋产业倾斜海洋产业的特殊性意味着单靠商业银行的支持难以满足其全面的需求,而政策性银行有着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职能,与海洋经济发展有着较好的政策与需求匹配。在海洋经济发展初期,政策性银行尤其应发挥其政策性作用,弥补商业银行缺位导致的金融支持不足问题。国家开发银行应发挥自身职能,尤其是应发挥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把涉海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信贷支持重点。中国农业开发银行作为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政策性信贷的主导力量,也应该发挥其在海洋渔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海洋渔业的资金流动周期和需求特点,扶持海上收鲜运鲜、经济鱼类养殖和冷藏加工等行业发展,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化龙头渔业集团,考虑进行联合组织银团贷款进行重点支持。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业务为主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应继续稳步发展船舶制造和交通运输融资业务,巩固传统优势,并根据海洋经济发展需求,给予适当倾斜政策,多渠道满足海洋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

(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首先,逐步推动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积极鼓励大中型企业到主板市场上市融资,对于目前正处于研发或创业阶段的海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在创业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中直接融资。其次,注重发展债券业务,选择资信较好的海洋开发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政府批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并允许在市场上流通转让。地方政府债券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海洋基础设施建设、高新科技项目及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最后,可借鉴国际风险投资运作经验,设立和经营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对未上市的海洋企业直接提供资本支持,建立“集体出资、组合投资、专家管理、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最终通过股权交易形成较高投资收益。基金来源主要为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大量吸收机构和民间资金进入。可以预测,产业投资基金对于促进海洋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将具有重要作用。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篇3

关键词:烟台市海洋经济金融支持蓝色金融

1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分析

2017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加快海洋经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四点建议:第一,建立海洋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为涉海企业提供专业的投融资服务;第二,积极推动政府财政与社会资本合作,通过贷款贴息、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海洋产业;第三,积极发展信托投资、股权投资、产投资、风险投资等多样化的投融资模式,以满足不同类型涉海企业的投融资需求;第四,鼓励符合条件的涉海企业、涉海项目申报国家专项基金,申请国家或地方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政策。201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从银行信贷、股权债券、保险、多元化融资渠道、投融资服务体系以及政策保障六个方面,提出了金融系统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途径。具体来看,在银行信贷方面,设立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创新海洋金融产品与业务;在股权、债券融资方面,支持成熟、优质的涉海企业上市融资,引导中小型涉海企业通过债务性融资工具融资;在保险方面,完善海洋渔业保险,发展海洋特色保险产品,鼓励保险投资基金对涉海项目与工程进行投资;在多元化融资方面,通过建立金融租赁公司、跨境融资、创新涉海金融工具、引入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拓宽海洋产业融资渠道;在投融资服务体系方面,打造海洋产业投融资服务公共平台,健全海洋产权抵质押登记制度;在政策保障方面,推动涉海信贷政策的落实,推进蓝色金融的创新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效果的检测与评估。

2山东、广东省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经验分析

我国自2010年开始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的建设工作,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和天津五个省市相继确立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本文对山东、广东二省的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经验进行分析,希望为烟台市海洋金融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2.1山东省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经验分析

山东省于2011年开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在2018年9月召开的“儒商大会2018”现代海洋产业论坛上,签署了12个现代海洋重点项目,投资规模203亿元,同时推介了216个海洋强省重点项目,投资规模达4100亿元。为了推动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开展,山东省积极发展涉海金融服务保险业,不断拓展涉海项目融资渠道,持续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构建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协同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具体来看,其措施主要包括九项:第一,支持金融机构与战略投资者的战略合作,组建涉海项目大型金融集团;第二,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的涉海项目股权和业务合作;第三,为开发与创新涉海金融产品提供政策支持;第四,推动产业资本化和资产证券化发展,发起设立了规模达300亿元的现代海洋产业基金,积极建设海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体系;第五,完善涉海保险服务行业,鼓励开发涉海保险产品,提高涉海项目保险覆盖率,建立海洋产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第六,发挥“海上粮仓”建设基金的支持作用,利用好国家财政补贴专项资金,每年筹集不低于55亿元的省级财政资金支持涉海“十大行动”的建设;第七,发挥民间资本的主体作用,建立集信贷、融资、发债、理财、结算、咨询于一体的投融资机制;第八,简化金融服务流程,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信贷规模;第九,依托省内大型投资基金公司,建立海洋产业投融资平台。

2.2广东省金融支持海洋发展经验分析

广东省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连续23年位居全国首位,长期占据全国海洋经济“领头羊”的地位。为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广东省政府从财政专项资金、银行信贷资金、资本市场融资等方面进行了统筹,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海洋产业发展措施。在财政专项资金方面,广东省自2018年起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上风电、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五大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并安排了2.65亿元资金重点支持36个海洋工程项目。在银行信贷资金方面,广东省与当地的政策性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广东省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等125个涉海项目发放信贷资金500亿元,同时,积极探索信贷担保、贴息、不动产权证质押等支持渔业发展的信贷机制。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将深圳打造成国家海洋金融中心,成立了广东省首家海洋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公司,设立了总规模500亿元的海洋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海洋产业。

3烟台市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烟台市于20世纪80年代成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有利的政策优势,烟台市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烟台市海洋生产总值173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体的优势产业集群,并成为我国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2017年烟台市实现主要海洋产业产值3411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2018年,烟台市将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打造绿色可持续生态环境作为海洋经济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了构架“3+3”海洋产业体系的工作思路,通过大力改造现代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和海洋文化旅游业三大传统海洋产业,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以及海水利用业,创建两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等举措,进一步优化烟台市海洋产业布局,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烟台市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以建立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和建设部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主线,实施了一批涉海重点工程和项目。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烟台市启动了北海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等11个重大项目,投资规模超过9亿元。在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方面,生物医药园、抗HeR2抗体aDC新药生产车间等14个项目投入了建设。在海洋渔业方面,山东芙蓉岛西部海域部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等四个海洋牧场示范区投入建设,投入资金1.0402亿元,同时积极推进智能型工厂化循环水整装系统产业化推广等5个项目,预期提升产值超过6亿元。在海洋物流方面,确立了码头工程、航道及防波堤工程、集疏运系统、临港物流工程、临港产业园5个重点支持的海港码头建设项目。在海水综合利用方面,大力支持南山铝业海水淡化工程、海阳核电海水淡化工程等4个工程的建设。在滨海旅游方面,开始蓬莱西海岸文化旅游区等5个项目的建设,计划投资618.79亿元。与此同时,烟台市也启动了海洋科技强市、海洋生态文明强市、海洋文化强市、海洋综合管理强市建设重点工程和项目等41个重大项目,投资规模超过33.5亿元。为了支持烟台市海洋强市项目的开展,烟台金融行业采取了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与创新措施,保障涉海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2015年,烟台市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与烟台市政府、山东省经济开发投资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出资设立山东省海上粮仓建设投资基金,投资规模3.2亿元,重点支持海洋牧场、现代渔业园区、遗传育种中心等项目的建设。2016年,烟台市银行业发放了海洋产业专业贷款70余亿元,其中向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海洋生物产业发放贷款超过60亿元。

4烟台市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通过对国家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进行分析,在借鉴山东、广东二省实施的金融支持与创新措施基础上,结合烟台市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海洋产业投资状况,从融资性金融支持、风险控制性金融支持和服务性金融支持三个层面,研究支持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并逐步形成以财政支持金为基础,以银行信贷资金为主体,以社会资本为重要来源,以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为保障的金融支持体系。

4.1融资性金融支持体系建设

融资性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由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投资基金、国外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和民间资本组成的多样化融资体系,丰富涉海领域资金来源,提升各类金融机构的涉海服务能力。具体来看,第一,充分发挥中央、省、市三级财政资金对支持涉海重点领域和项目的基础性作用,在利用好中央财政每年拨付的3亿元资金基础上,根据烟台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一带三区”新格局建设需求,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的专项支持,同时根据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的规划,加大烟台市对涉海产业、涉海工程、涉海科研的财政支持力度。第二,发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海洋经济支持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立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事业部等方式,在信贷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向海洋产业倾斜,同时,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支持与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海洋经济领域。第三,完善资本市场,为涉海企业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积极培育涉海中小型企业,提升涉海上市公司质量。第四,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形成较为成熟的基金市场。第五,支持条件成熟的涉海大型企业成立财务公司或融资租赁公司,提升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第六,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大型工程建设等领域,尝试采用ppp模式进行融资,缓解项目资金压力,分散项目投资风险。第七,努力打造“亲清”的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海洋产业。

4.2风险控制性金融支持体系建设

海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引发的海洋产业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海洋产业投资金额巨大、资本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引发的投资风险。为了对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需要完善风险控制性金融支持体系。积极发展保险行业、担保行业,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是建设风险控制性金融支持体系的主要途径。从海洋保险行业来看,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海洋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适应海洋渔业、海洋航运、滨海旅游、海洋贸易、海洋环境、海洋信贷、海外投资等领域的保险产品,不断提升海洋保险的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引导烟台市保险机构成立专业的涉海保险服务部门,为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便利的海洋保险服务。从担保行业来看,形成一批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具有资质的海洋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利用海域使用权、码头、船舶、水产品仓单等资产开展贷款抵质押业务。从金融产品创新来看,通过应收账款、票据、股权、经营权、租赁权抵(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业务,筹集海洋产业发展所需资金,同时有效分散资金筹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篇4

【关键词】海外石油工程服务;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近年来,我国国内石油工程市场已经逐渐趋向于饱和状态,因此为了寻求发展空间,国内油田将项目投向海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壮大海外石油项目规模。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下,导致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着巨大挑战,现对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分析海外石油项目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

1.海外融资规模扩大,财务风险急剧升高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海外资金回笼发生了明显下降趋势,同比明显降低。而海外资金回笼明显下降致使融资规模不断壮大,财务费用显著提升。随着海外石油项目美元贷款不断增加,资产负债率升高,导致企业项目财务风险急剧升高,而财务费用的提升会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2.存在着外汇风险和资金汇回风险

(1)在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下,海外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着汇率风险,其中海外项目经常使用的外币包含有美元、奈拉、迪拉尔、里亚尔等,通常情况下东道国货币换算成为美元,然后再将美元折算成人民币。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升值,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也由原来的1美元8.2765元人民币下降为6.8271元人民币,美元发生明显贬值,而贬值幅度高达17.51%。

(2)存在着资金汇回风险,由于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是外汇管制国家,因此当海外项目获得经营利润时也无法完全汇回国内。

3.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升高

由于海外石油工程项目所使用的原材料价格幅度上涨,再加上市场人工成本上升,海外项目成本压力急剧增大导致经营效益降低。

4.海外项目考核指标粗放导致财务风险增加

针对于海外工程项目,部分单位只将经济利润作为考核指标,而忽视其他应收款和应收账款以及货币资金等指标,无法合理控制和管理财务状态,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加。

5.海外项目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有待加强

由于市场财务人员稀缺,因此许多海外项目指派大学毕业生前往,而毕业大学生缺乏财务机构的专业培养,外语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都有所欠缺,再加上工作经验与沟通能力不足,无法为海外项目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提出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建议。

二、针对海外石油工程项目提出有效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增强对招投标业主的考核与资金风险防范

目前来说,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存在着资金结算延迟的普遍现象,导致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着资金回收风险。部分业主经营信誉不佳致使海外项目应收账款发展为坏账,从法律角度来说可以利用法律法规等维权方式来解决此类问题,但是仍然可能会无法要回结算资金。因此海外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应当要综合考评业主的信誉和资本以及运作能力,避免出现资金回收困难等问题。

当前绝大多数的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都是在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以及外汇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不稳定性,导致工程项目企业资金风险增大。所以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稳定运行就必须要减少库存资金,尽量将资金放置在信誉良好的外资银行或者是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将企业经济利润汇回国内。

2.时刻关注外汇变化状况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海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应当要时刻关注着外汇的变化情况,对外汇产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预测外汇变化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来解决财务风险问题。同时在与业主合作过程中可以签订美元和当地货币结算合同,从而有效降低汇兑损失。

3.合理控制项目实施成本

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实施需要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项目外部成本可能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譬如国际汇率、原材料价格、设备运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对项目实施成本造成影响。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好收取分包商履约保证金,同时还可以购买运输保险等。

4.建立职业素养高和专业能力强的财务队伍

人力资源是企业乃至行业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优势,因此为了做好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就需要建立雄厚的队伍,有效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针对于所有派往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人员都需要先进行国内财务机构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外派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能力和水准,同时还要指派部分资历深的财务人员同往,指导毕业大学生展开财务管理工作。

三、结语

对于海外石油工程项目来说,除了大环境下的一般风险外,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从全面出发,在防范一般风险的基础上,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够更好的规避财务风险,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余畅,唐葆君.国际能源市场政策溢出效应分析与风险防范[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04):11-15.

[2]乐国栋.如何加强石油钻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6,(16):247-296.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篇5

关键词:能源企业;国际贸易;经济学分析;实践

本文以水利水电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国际贸易的动态演变,当前已从过去的商品贸易转换为更为高级的对外直接投资形式。在我国积极参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关于增强国内大型企业的海外竞争实力,也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在参与海外市场的水利水电工程投资时,必然面临着融资需求、区域植根性需求等。而正因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便导致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随时面临被蚕食的局面。从微观层面来看,表现为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损失;从宏观层面来看,则体现为国家海外竞争环境的恶化。从而,增强能源企业国际贸易的实力,则成为本文将要讨论的主题。

一、能源企业国际贸易实力的表现形式

就国际贸易类型之对外直接投资来看,能源企业的实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融资。根据资本循环循环公式可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从价值层面来看,依次经历G—w—G`这三个阶段。其中,G(物资采购)阶段存在着资金融通需求;同时,受工程技术性因素作用资金将长期处于w(施工)阶段,因此,在海外投资中面临着国际融资的需求。以间接融资为例,基于我国视角来看,国际股票市场受到市场调节机制的影响很大。包括当前国际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动态波动,都将深刻影响到融资的效果。为此,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增强企业国际贸易实力的要素之一。

2.区域适应。区域适应性包括两个方面:(1)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能否满足海外市场的需要。关于该点一般不存在太大问题,在竞标过程中已被解决。(2)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建设中能否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则是当前我国能源企业容易忽略的地方。具体而言:即能否带动当地就业、是否影响当地自然生态、可否违背当地风俗习惯等。不难看出,建立在第二个方面的区域适应性,将形成项目与海外市场的耦合共生效应。在该效应的推动下,企业将获得无法复制的品牌号召力。

由此可见,依靠企业自身经济理性的出发点,实则在于增强它的外部能量吸收,以及增进它的环境共生能力。

二、增强实力的经济学分析

将以上“表现形式”纳入到经济学理论框架内进行分析,将对实践措施的构建提供理性判断。

1.基于国际融资的经济学分析。发端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首先反映出国际金融链条的断裂,随后便逐步影响到各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其中,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融资环境上,也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比如,汇率风险。在全球网络化分工体系成为主导的当下,往往需要向第三国采购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为此,伴随着美圆、欧元贬值的不确定增强,将影响到跨国企业的资金融通成本。关于这一点,目前仍对中国能源企业海外业务实施产生深远影响。

2.基于区域适应的经济学分析。在成本控制要求下,水利水电企业在海外施工中往往雇佣当地劳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区域适应性的特征。然而,针对某些发展中国家而言,某项能源工程只是特定时期内的基础建设活动。伴随着关联性产业逐步形成,以及对本国民生问题的重视,他国政府在基础建设领域必然存在着持续推进的内驱动力。为此,水利水电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努力建构自身的范围经济效应。包括: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提升关联性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力等。惟有这样,才能在成本优化的前提下,因技术垄断性而获得足够的海外市场份额。

三、理论指向下的实践措施

不难理解,经济学分析建立在一系列公理性假设前提之上的。而实践过程必然存在着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干扰,为此,这里笔者在承认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实践措施的构建模式。

1.国际融资的实践措施。(1)国际融资的结构选择。国际融资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而各自内部又可以进行细分。由此可见,如何合理把握直接与间接融资的取舍问题,是目前中国能源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从目前诸多案例可以看出,大多中国海外企业喜欢依赖于国际股票市场融资。当然,这一方式能降低交易成本,并在国外容易被获准上市。但是,资本主义国家在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下,往往放松对股票市场的监管力度。这就意味着,股票市场的波动并不与企业的经营效益相契合。因此,现阶段应挖掘企业债券发行的潜力。(2)国际融资的资金使用。相对于我国民众,国外发达国家的公民更具有投资意识与投资经验。因此,无论是通过直接还是间接融资而得到的资金,都应强化对它的使用效益。惟有在企业科学决策海外投资项目的前提下,才能最大化的提升国际融资的经济效益。

2.区域适应的实践措施。作为能源企业的母公司管理层,应确立企业未来10年的外海目标市场。针对海外目标市场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风俗因素,做出产品多元化的策略。所谓产品多元化,是指根据对他国产业经济发展的动态预测,围绕企业核心产品而开发出具有关联性的产品来。有关这一点,不仅存在范围经济效应,还能增强企业的海外竞标实力。最后,还应在带动当地就业、改善当地民生上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从而,建构起企业海外市场的品牌号召力。

四、小结

我国能源企业因国际贸易实力不足,从微观层面来看,表现为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损失;从宏观层面来看,则体现为国家海外竞争环境的恶化。从而,增强能源企业国际贸易的实力,则成为当务之急。在具体的经济学分析和实践中,应突出国际融资和区域适应性能力。

参考文献: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篇6

(1)无居民海岛开发项目资金需求量大,建设期长,建设及运营成本较高。等待开发的大多数无居民海岛面积狭小,缺乏淡水、电力、燃料、通信,经济的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能力差,必须依靠岛外经济体系的支持才能维持。无居民海岛的特殊条件与环境,使得开发过程中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借助相应的载体、特殊的设施和其他技术手段,并辅以相适宜的保障系统才能进行,这一系列基础设施投资导致海岛开发的成本和运营开支要比陆上同类或者相似产业高得多。我国利用私人资本开发无人岛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开始。但第一批“岛主”的探索,证明了岛屿开发需要远超过常规的高额投入。一块面积相同的土地,岛屿上的开发成本是陆地的3倍。海岛项目的运营成本也较高。由于海岛特殊的地理条件,台风、自然灾害等较多,对基础设施、宾馆等设施的维护成本高于陆地,例如已经投入运营的大门岛,每年的运营维护成本在100万以上。(2)海岛开发项目的预期收益不稳定,回报及未来现金流波动大,开发过程中风险构成复杂,风险程度较高。海岛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自然灾害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等,这些风险构成复杂并相互影响,风险程度也较高。与一般的基础设施项目相比,海岛开发项目的预期收益较难准确预计。项目建设期较长,建设过程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无法保证建设目标的达成;投入运营后旅游项目本身季节性强,受到天气、自然条件、经济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回报及未来现金流波动较大。海岛开发项目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协调和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风险收益是项艰难的任务,如果处理不好,对项目进展会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项目的回报和未来的现金流。(3)海岛开发项目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区域内海洋环境、海洋空间、海洋资源等自然禀赋条件,产业的空间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开发要考虑环境因素的重要影响。海岛开发的空间布局必须与区域海洋资源禀赋条件相符合,由于海洋产业的产业链长,产业关联性强,某一特定的海岛开发必须以区域内特定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为依托,并在相应的陆上产业的互补下才能形成和发展。在无居民海岛开发中,环境因素往往比经济因素更受重视。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颁布实施,提出了“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无居民海岛是一个独立而封闭的生态环境小单元,其生态系统相对独立。这种生态系统极脆弱,易遭破坏,且破坏后很难恢复。有些无居民海岛还构成一个国家的领海基点,一旦地表受损将直接损害一国在国际法上的海洋权益,因此不能完全用一般的投入产出分析来衡量部分项目的可行性和资金要求。目前很多无居民海岛开发从本质上属于保护性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多过于经济因素,其市场化程度不高,开发过程中的各种保护设施的修建和措施的采用无法从成本收益角度衡量,对开发的投入往往数倍于一般的项目。(4)融资需求具有阶段性。无居民海岛开发项目在开发与运营过程中均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比如开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设施建设、运营中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各阶段的风险程度、收益状况和资金需求各异,各阶段的融资需求、融资风险和资金回收在周期内分布不均衡,形成了融资上的阶段性。融资需求的波动性造成融资需求量在时间轴上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可预测性,不但给海岛开发中各个企业增加了财务管理上的难度,拉长了融资的平均周期,也增加了海岛开发融资的总体风险,更使得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者难以对海岛开发投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和管理,最终导致其不愿投资。目前无居民海岛开发项目的融资方式目前,有一些企业及机构已经通过多种方式介入了无居民海岛开发项目,对于资金问题,在不同的开发方式上有所不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式:(1)政府财政直接投资模式。一些地方政府把无居民海岛开发作为当地旅游开发的重要部分,以政府背景的旅游集团和旅游开发公司作为主体进行海岛开发,用一般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进行开发,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直接拨款。这种形式在有居民海岛开发中较多,但无居民海岛开发中尚不多见。这种融资模式下政府承担了很强的融资功能和建设风险,但相对于快速增加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政府主导的模式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发展其他类型的融资模式就显得非常紧迫。(2)政府主导的负债型融资模式。政府主导的负债型融资模式是指政府只提供一定的资本金,在此基础上,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信用优势,以小额财政拨款为杠杆调动大规模的、不同渠道的债务资金投入无居民海岛开发。在具体运作模式上有采用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发及私人资本独立开发的模式。这种方式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有利于引进各种资金,案例也比较多。如2005年,广东省某县政府和台商合作开发海岛,拟建成生态岛、科普岛、度假休闲岛,无居民海岛合作期限为40年。承包方式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海岛有偿使用方式;如宁波市象山檀头山岛的开发中,当地的旅游集团联合当地村企投入3000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种融资模式的优点是短时间内可以筹集到巨额的建设资金,同时融资成本较低,缺点是受到的融资限制较多。政府主导的混合型融资模式是负债型融资模式的发展,二者都强调政府在资金融通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过与负债型融资模式将大量的融资风险与政府信用捆绑在一起不同,混合型融资模式更注重其它融资活动参与主体的独立地位。在这一模式中,其他融资主体同政府一样承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风险、收益等。目前无居民海岛开发中采用这种模式较多,比如象山县旦门山岛、深圳三门岛、温州竹屿岛、茂名放鸡岛等诸多无居民海岛都采用出租或者合作开发的模式引入私人资本,但其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3)市场化融资模式。市场化融资模式相对于混合型的融资模式更注重其他融资渠道来源的独立性,政府的主导作用已大大削弱。市场化融资模式比较常见的形式是资产支持证券化(aBS)和资本市场融资。在目前的无居民海岛开发中,国外由于其相对发达的资本市场,采用这种模式融资的较多,比如美国的资产证券化从出现至今已历时二十多年,发展较为成熟,已广泛应用到房地产市场融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以及一些海岛开发项目上。国内资产证券化约从2005年正式出现,但其规模和品种还较少,常规化运作尚待时日。目前在海南国际岛开发上有些理论和实践的尝试,但在无居民海岛开发项目上的应用还尚未见到,也缺乏相关的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支撑体系[9~10]。融资环境分析和评价总体来说,就资金来源上看,无居民海岛开发项目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大部分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各大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一般都要求贷款主体提供抵押,且手续繁琐、成本较高。这种以银行融资为主体的融资方式对于无居民海岛开发项目来说,有着天然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风险自负的法人,其内部有严格的业务风险控制制度。出于自利性和风险回避等因素,银行在选择投资对象的问题上,更倾向于选择行业风险性较小、资金回收较快的投资对象,以降低资产的风险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是独立的金融业经营主体,在信息平台建设和智力资源方面都有局限性,不可能对投资对象的专业领域的问题和财务信息有较为完全的认识掌握,这也限制了商业银行对于投资对象的选择和投资风险的把握。很明显,银行融资这两点特征,对于融资需求量大、风险暴露程度较高、专业性较强的海岛开发项目融资是很不利的。就融资的外部环境来看,金融市场发育程度、政策法规建设等外部环境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对开发项目的融资保障有消极影响。就海岛开发融资问题而言,我国海洋法律法规的建设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海洋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海洋产业融资缺乏必要的法律引导;二是立法体制分散、法律建设零散,无居民海岛开发相关的法规散见于各种文件中,在开发管理上存在多头管理,手续繁多,很难从海岛开发产业发展的全局高度为其设立设置系统的法律保障体系。三是海岛开发相关的中介和服务机构却偏少,比如海岛相关担保公司、评估机构等,尚未形成项目成熟的流通、推荐机制,投融资机制建设滞后,这都会对项目的进展产生影响,进而加大融资风险[11]。

海岛开发融资机制模式应用分析

基本思路目前在无居民海岛开发中的融资困境与多种因素有关,在实践中需要改善法规环境、做好项目规划设计、降低项目开展中的融资风险。针对融资环节本身,目前的一大问题是没有根据不同类别的无居民海岛开发项目以及项目的不同阶段,设计应用不同的融资模式。无居民海岛开发项目是可以分为多阶段的,由于各个阶段的投资需求特点不同,对投融资需求的方式和数量也不同,金融支持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多阶段特征导致对融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应根据无居民海岛开发的特点和进程,进行分阶段设计,在不同阶段应用不同的融资方式,争取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集成应用融资模式,使之成为兼具投资融资、产业保险、综合金融信息服务和政策导向四大功能的综合融资机制,在解决海岛开发产业融资需求的同时,起到降低区域海洋产业运营风险,促进海岛开发项目布局优化,推动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增长和海陆产业发展一体化的作用。融资机制的设计无居民海岛开发项目是介于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之间的工程项目。开发中主要涉及海岛码头综合服务区、环岛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航线开通、公共卫生设施、水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其他应用设施建设等,根据不同用途的无居民海岛项目,一般可以把开发项目分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设施建设两部分。这些项目所需的资金额均较大且有一定差异,其中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先行项目,周期长,所需资金量大,由于没有投资收益,对民间私人资本没有吸引力,属于公益性项目,市场化程度较低。水电等通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需要考虑其他的项目规划,往往单个开发项目难以独立承担。宾馆、旅游设施、应用设施等项目开发属于经营性项目,具备经营收益。目前一些无居民海岛开发中往往将项目作为整体通过出让等方式交由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进行开发,但实际开发效应并不理想。很多企业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信心十足到最后陷入进退两难尴尬处境的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无居民海岛开发项目的特殊环境要求和基础设施部分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这往往不是单独一个企业自身的力量可以解决的。为提高无居民海岛开发的效益和成功率,应该把某个无居民海岛开发项目分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项目开发两个部分,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解决资金需求。这样一方面符合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环保要求,减少公共项目建设的外部性,避免公司等私人资金在建设中的盲目性和趋利性。在应用项目开发进程中,可以应用多种形式的项目融资模式,分阶段融资模式的具体运作(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德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等海洋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通过设立产业基金、行业协会执行金融服务功能等方式较为成功地解决了海洋产业融资问题[12]。参考他们的经验,应该在对海岛开发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类型的无居民海岛,分阶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可以通过成立海岛开发产业基金的模式来解决资金问题。为实现资金运营的规模化效应,并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的积极效应,海岛开发产业投资基金必须实现资金来源的分散化、多元化。对于产业基金的资金来源,可以由财政拨款、收取的海岛出让金、发行政府债券、民间组织捐赠捐献等几个来源组成。无居民海岛集中的省份如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较为发达,政府财政收入较高,很多省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今后十年的战略重点,无居民海岛开发完全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争取到相应的资金支持。以海港经济区建设为例,世界主要海洋港口的建设资金来源都离不开政府投资。长期以来,政府投资在港口建设资金来源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多种形式的投资补贴、允许或代替港口直接征税、无偿提供诸如航道疏浚、航标设置等服务、提供各种财政优惠如免税、低息贷款等多种形式来投资港口建设。海岛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视同陆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当地的公共财政负担,当地政府应该在财政支出预算中体现。另外从国家层面上,国家海洋局等部门也有一些扶持性的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公益性的项目应该更多依赖财政资金渠道获取建设的大部分资金要求。epa的金融工具指南中指出,在美国,免税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券是海洋污染防治和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的最主要融资来源。另外政府收取的海岛出让金本身应该作为整体统筹安排在海岛开发项目中,形成产业基金的一部分。产业基金还可以从环保资金、捐献中获取资金来源。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中,捐赠约占总资金的80%~90%,主要用于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经营,其中包括一些海岛防护性基础设施的建设[13]。从整体项目运作的角度看,具备基础设施条件的无居民海岛在招商引资中更能吸引私人资本的关注,在项目平台推荐上更具吸引力。海岛开发产业基金的具体运作在组织形式、治理结构、资金退出等方面与一般产业基金类似,除了设立一般产业基金惯用的风险控制手段外,还必须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特有的风险控制机制。比如可以建立基金制度和信息处理平台;在运作中,海岛开发的专项资金投放要采用科学、公开的项目评审程序,集中投向优选项目,并委托商业银行介入项目资金运作管理,形成专人跟踪、阶段考核、领导问责制,保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要求。浙江在这方面已有初步尝试[14]。2011年8月成立的宁波海洋产业基金通过私募的方式,从民间募集资金,由宁波开发投资集团、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宁波高新区新城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建银(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30亿元,以推动宁波海洋经济发展。(2)功能设施建设项目。在无居民海岛项目的功能设施建设项目上,应该根据海岛的类别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解决其资金需求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吸引企业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风险投资、民间资金等,以项目融资的形式进行整合。首先,要打破区域间的行政障碍,降低民间资本的准入门槛,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部门,都要对民间资本开放;要改进民间投资的服务环境、审批环境,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海洋经济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其次,创新金融工具,吸引风险投资资金的参与。在一些物流用途的无居民海岛开发中,可以通过开放产权市场,以合资、合作、入股、参股、转让股权等多种形式合理引用外资,这也有助于发挥海岛在国际港口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民间资本参与海岛开发的关键是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比如金融工具创新、金融业务创新等,探索适宜海岛开发的融资机制创新[15]。在应用项目开发融资中,要根据海岛开发的特殊性,注重政府部门在融资上的引导和服务功能,金融体制中还要加强金融服务创新和保险政策扶植。对于部分类型的海岛开发风险大的特征,应建立起适合海岛开发产业高风险性的海洋保险体系,其中应该既包括海洋灾害损失保险,也应包含为海洋产业开发投资提供风险转化、风险分散的保险措施;比如可以通过设立海岛旅游担保公司,对海岛旅游开发商提供融资担保,鼓励海岛居民、小企业自主开发旅游配套项目。政府部门根据当地的情况也需要建立一些配套服务机构,如评估机构、项目推荐平台等,在税收政策上对海岛开发项目予以倾斜。

小结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篇7

一、基础设施建设国内外背景和中国定位

作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一带一路”战略以中国为中心,东连亚太经济圈,西牵欧盟经济圈,涉及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一带一路”经济走廊腹地沿线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面临资金、技术短缺,资源受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困境。而中国在资金储备、技术装备、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优势,与这些国家的经济需求和发展愿景高度契合,“一带一路”通过提供一个包容性的全球合作发展平台,在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找到了可以实现合作共赢的契合点。

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优先领域和关键环节。基础设施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在建设和使用中的基础作用和社会效益明显,对经济增长具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但因投资成本和风险高、建设和回报周期长等特点,被称为“带刺的玫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巨大且具有普遍性,据亚洲开发银行数据,2010年~2020年间,仅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高达约8.22万亿美元。然而,亚洲开发银行每年仅提供100亿美元贷款用于基础设施项目,且沿线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实力相对较弱,资金供给严重不足,难以独立承担起建设基础设施的重任。

近30年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使我国拥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供给能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输出模式。因此,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既能适度缓解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又能为我国优势资本培育新兴国际市场,拉动相关产业的生产、出口和劳务输出,促进亚欧经济一体化,从而实现互惠共赢。

二、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现状

“一带一路”经济走廊沿线国家众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不完善,加之各国国情和金融体系不尽相同,中国企业海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多种金融投资与融资模式的配合。由此海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逐步引入各种创新投融资模式,如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公私合营(ppp模式)等。从而,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也从传统的工程总承包转变为投资建设和营运管理;从原有主要由政府层面发挥投资主导作用的财政资金投资模式,演变成多元投资模式。

1.利用开发性金融获取投融资模式。鉴于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等固有特点,尤其像能源类等大型项目,商业资金鲜少涉足,因此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迫在眉睫。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建立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号召,将国家信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中长期投融资为手段,升级传统政策性银行效能,从而形成一种成本较低的金融新形态。在“一带一路”战略进程中为了使中国企业在海外获得更多基础设施投资机会,我国政府于2015年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协同多国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为周边区域国家基础设施融资提供有效渠道。丝路基金的创立也是我国政府在“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下的又一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再次注资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境外多项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2.Bot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营运―移交模式,是指由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通过特许协议的方式将基础设施建设、营运权让渡给项目发起人,由项目发起人投资组建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营运以及维护,并承担相应风险。项目公司通过收取服务使用费,赚取商业利润以及回收投资并于特许期满后,将整个项目以较低名义价格或无偿移交给政府机构。Bot模式以其灵活性在项目融资中被广泛应用,如我国葛洲坝水利工程集团公司与尼泊尔Kabeli-a联合水电工程项目等。此外,Bot模式在原有基础上衍生出了多种不同形式,如Boo(建设-拥有-营运),Boot(建设-拥有-营运-移交),BLt(建设-租赁-移交),Bto(建造-移交-营运)等。

3.ppp模式。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即公私合营或政企合营模式,是指以某个项目为基础,公共机构(政府)和私营机构(社会私人资本)通过相互合作的模式,共同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承担风险并共享收益。ppp模式能够帮助东道国政府减轻财政负担,扩大建设资金来源,减少运营成本并分担风险,因此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中受到广泛应用。ppp模式既能满足我国政府对沿线国家经济扶持的公益性需求,又能实现企业自身的收益性目的,是政府和企业建立互利互惠关系的有效途径。

作为海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途径,ppp模式和Bot模式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如项目导向、分担风险、信用结构多样化等,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在ppp模式中,政府部门的参与度更深,且从始至终发挥重要作用。而在Bot项目中,政府一般在项目初期发放特许协议授权私营部门从事建设和运营,并不直接或间接参与项目其他过程,仅充当项目监督角色。其次,ppp模式风险分担更为合理。在Bot模式中,由于项目初期私营部门并未参与项目的设计、立项等,对风险的把控能力较弱,并且项目全部风险由私营企业承担还会造成融资困难等问题,限制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而在ppp模式下,私营机构通常只承担商业风险,而政府部门更多的承担系统性风险,政府与社会资本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权责分配,风险共担,增强了ppp项目的抗风险能力。最后,ppp模式更适用于准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模式则更为适用。

三、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参与“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可忽视的显性或隐形风险,为中国企?i带来诸多挑战。

1.政治风险。一方面,政治风险源自东道国国内,政权更迭、战争或内乱、恐怖主义及本土主义的反抗等问题会直接导致海外项目无法进行、合作协议不连贯或投资无法收回;此类风险一般无法预见,却大大增加了海外基础设施投资的风险变数。例如,2011年爆发的利比亚武装冲突致使我国企业在该地区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损失近200亿美元。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也时刻挑战着我国企业的海外基础设施投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多是全球主要政治力量角逐的焦点区域,若我国被第三国视为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投资成本和风险会显著上升。例如俄罗斯致力于打造欧亚联盟,重拾苏联时期的主导权,所以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始终持观望态度。

2.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主要指在海外投资中因相关经济因素的不利影响而导致的收益损失风险。除了传统的经济因素,如东道国宏观经济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价格波动、通胀率变化等,货币汇率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由于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有限,很多国家的货币不可自由兑换,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和东道国主要货币(如美元)的汇率波动会间接造成项目价值下降或收益受损。

3.技术风险。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中,技术标准差异不容忽视,亟待解决。“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存在差异,且较难统一。例如几十毫米的细微差距就可能使中亚国家之间的铁轨无法对接。由技术原因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如项目延期、成本增加等是我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瓶颈。

4.经营管理风险。“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制度体系等,使得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管理中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我国企业对东道国民众文化、宗教传统等隐性问题的忽视,容易将小问题激化成大矛盾,如人权保护、劳资争端等,甚至爆发激烈的冲突和悲剧事件。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协调机构使得我国企业在海外沟通成本增加。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会涉及东道国的中央或地方政府以及各领域相关部门与区域机构等,与参与主体之间的协调沟通是基础设施投资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东道国设立协调机构的需求十分迫切,尤其在那些发展缓慢,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或法律制度的国家。

5.环保生态风险。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常因缺少环保意识而受到阻力。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若“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成为破坏自然环境或影响政治稳定的不安定因素,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并引发如居民搬迁、非自愿移民、疾病等社会问题,必然会导致严重后果。

四、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对策和建议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的现状,单一的投融资模式难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因此应在传统与创新融资模式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此外,通过研判跨境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风险,并结合我国自身的优劣势进行分析,从而选择较为合理的参与途径,做好预期风险评估和规避,为我国企业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出合理的建议。

1.深化多元投融资模式,强化开发性金融的杠杆效应。首先,将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作为融资杠杆,为项目的孵化和启动提供支持;并借助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支持,优化选择重点项目。其次,充分利用中国作为亚投行主导国的优势地位,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持积极的沟通,主动引导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中优先考虑中国企业和中国标准。再次,为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度,要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支持保障作用,推行较为稳定的盈利性项目或产品。继续推进公私合营模式的应用,放大民间资本在对外投资中的作用,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融资方式市场化,项目建设资金结构优化。

2.加大金融融资力度,实施跨境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对基础设施融资采取发行债券或进行收益、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在发达国家中已经被广泛适用,但这种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还极为少见。实现跨境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并以跨境基础设施项目运营的收益作为对象。这种投融资模式对于已经建成的海外基础设施实施资产证券化,并以此作为退出的渠道提供了可能;而对于在建期的基础设施,实施资产证券化为社会私人资本,尤其是小额资本的参与带来新机遇。近年来,我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采取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方式所占的比率逐年增加,且手段日趋多样化。因此,在对周边区域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可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国内的成功经验,鼓励部分具备能力的中国企业与海外投资机构、东道国政府或外资企业等联合组建投融资主体,旨在发行中长期丝路建设债券,在境内外金融市场上直接进行融资。此外,待亚洲大部分地区建立起完善的区域债券市场后,应大力推进亚洲地区金融一体化,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股份化,在金融市场上公开募集建设所需资金,共同承担风险。也可以建立“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证券交易所,引导亚洲资本市场中庞大的储蓄盈余资金和私人资本流向基础设施领域,创建创新性的融资平台。

3.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商业银行“走出去”步伐。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意愿迫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已刻不容缓。首先,需要降低对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的管制力度,为企业跨境投资创造宽松的外汇条件。此外,为缓解我国企业在海外面临的货币汇率风险,应积极推动区域金融合作,并在Bot等模式的特许权协议中,对货币兑换利率进行事先约定;还可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开设离岸账户,吸收国内外多边开发机构参与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货币汇率等经济风险。

另一方面,作为中资商业性金融机构国际化的主力军,五大国有银行应扩大境外分支机构的布局规模。根据“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和全球发展态势,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尼未来发展空间较大,中东和北非两个市场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长会比较稳定。因此,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中资银行可以选择在需求和发展空间较大的地区进行海外布点,逐步扩大投资规模。

4.强化政府指导与服务作用,加强企业海外运营和风险管控。我国企业在海外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又缺少相应的危机处理经验。此时,政府层面应充分掌握东道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加强形势和动向研判,定期国别风险评估报告,并向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风险提示等服务。此外,政府应加强与海外商协会和促进机构的沟通,了解东道国商情行情、市场规则和民风习俗等,为企业海外投融资搭建平台。在此基础上,加强与专业咨询机构合作,对各国投资需求和风险作出更加专业的分析,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差异化投资,最大程度确保资金的收益和安全。对于东道国国内治安和安全问题,应委托危机处理机构,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和应急知识培训,建立高效的安保机制。另外,还需专业机构协助我国海外投资企业做好属地化工作,如企业文化属地化、员工融合、参与文化事业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等。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篇8

【关键词】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2010年10月,中央在“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资本项目监管效率递减,客观上要求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步伐。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既符合我国的经济利益,同时也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一、资本项目可兑换条件逐渐成熟

从广义上讲,资本项目可兑换包括取消对跨境资本交易、资金跨境流动以及本外币兑换的管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取消对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账户下各项交易的外汇管制,如数量限制、课税及补贴。当前我国仍然实行较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截至2009年底,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资本项下43个交易项目中,实行较多限制项目15项,占34.9%,严格管制项目6项,占13.9%,两者合计48.8%,其它项目已实现完全可兑换或受到极少的限制。

从当前情况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逐渐成熟。主要表现在: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快速增长,通货保持稳定;金融资产价格体系不断健全;银行组织体系逐渐完善;宏观金融监管逐步建立。随着形势的发展,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不断改革,有条件地放开资本项目外汇管制,人民币可兑换进程在加快。

二、两阶段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要求,我国当前已具备加快人民币可兑换进程并在未来十年内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的条件。可将未来10年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分为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从2011年至2015年,即“十二五”时期

从我国金融业现实看,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银行是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汇率灵活性加大,利率管制和行业准入放松,将创造一个市场化的金融市场环境。因此,第一阶段资本账户开放要与国内金融自由化协调。该阶段主要目标应是:基本建成充分竞争的国内金融体系,同时资本账户开放步伐显着加快。

(二)第二阶段:2016年至2020年,即“十三五”时期

该阶段资本账户开放的目标是:基本实现开放条件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资本账户开放的主要内容是:放开对企业短期外币债券发行的限制,对货币市场工具的发行实行额度管理,衍生金融工具等的发行要经过审批。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开放国内证券市场,允许非居民在国内市场进行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适当控制非居民货币市场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等的发行。进行人民币国际贷款的试点,逐步放松对非居民人民币贷款的管制,为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奠定条件基础。综上,可视为人民币基本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

三、推进人民币可兑换的制度安排

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能否得到广泛认可,人民币国际货币结算职能能否真正发挥,取决于相关制度设计和安排。

(一)加快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能否发挥国际结算职能,首先取决于是否存在市场需求。目前,人民币在亚洲地区可接受度上升,在东亚地区与我国发生经济往来的进出口商、跨国投资企业等对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存在较大需求,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将使人民币真正在银行主流渠道发挥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作用。

(二)国内外资金清算安排。一是在硬件方面,即国际结算网络建设方面。如香港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网络,将央行在国内的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C)延伸至清算行中银香港,实现人民币跨境清算。二是清算制度安排即模式问题。境外银行与在银行人民币大额支付系统开户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广泛建立关系,实现跨境银行间人民币资金支付转移。

(三)人民币海外债权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推广的关键是境外企业接受人民币支付的意愿度。只有在人民币海外债权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持有人民币债权才真正拥有结算便利。因此,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应允许人民币海外债权可境内和境外随时兑换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才会真正获得境外企业、金融机构认可,得以推广。

(四)境外人民币回流管理。为增进海外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度,应考虑加大资本项目开放进度,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丰富人民币投资品种,满足非居民对人民币各类投融资产品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的需求。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积极带动国内金融业务发展和金融机构壮大。

(五)提供相关金融服务。为促进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的广泛使用,应放开境外银行间人民币拆借,允许境外银行办理当地与我国企业的贸易信贷融资等业务,包括买方信贷或卖方信贷等,以便增进人民币境外流通和可获得性,增强境外人民币使用的便利性。

参考文献

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深化滨海新区外汇管理政策改革研究[J].华北金融,2007(3).

胡晓炼.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研究[J].中国外汇管理,2002(2).

作者简介:

郑其敏(1981—),男,海南儋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投资风险研究。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篇9

【关键词】沿海滩涂开发;投融资问题;对策建议

一、引言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升级为国家战略。江苏沿海滩涂作为有限的后备土地资源,其综合开发利用是沿海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对地区和国家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为了把国家战略的规划蓝图变为现实的可操作路径,江苏省明确提出在2009-2012年“形成滩涂围垦开发新机制,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围垦滩涂70万亩”的目标和实施要点。

滩涂围垦开发需要大量投资。据初步测算,按照平均每亩滩涂围垦投资2.6万元的标准,3年围垦70万亩的资金需求超过150亿元。如果把与滩涂围垦相配套并适度超前的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为岸垦提前进行的促淤导堤工程等投资因素考虑在内,资金需求量则更大。面对空前的沿海开潮,诸如转让土地使用权、国家拨款和政府财政融资等传统的投融资方式,已难以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

二、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投融资现状分析

目前,江苏沿海滩涂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投资、银行贷款、民间社会团体投资等渠道,在政府推动下,已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正逐渐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在政府推动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特别是苏南地区资金投资围垦开发。

在政府投资与市场投资的分工上,滩涂匡围由政府主导,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滩涂开发利用则更多依靠市场力量。政府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的同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搭建相关平台,以吸引各类资金有序进行滩涂围垦和开发。

原则上,近岸边滩围垦以地方沿海开发投资主体为主,省级沿海开发投资主体及社会资本参股;岸外海域滩涂围垦,包括条子泥促淤大堤、潮汐通道大桥建设等,以省级沿海开发投资主体为主,地方及社会资本参股。近年来,在创新投入机制、增强围垦开发活力上,江苏省政府以及沿海各市县均已探索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

1.省级层面

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江苏省政府支持沿海开发集团积极参与到沿海地区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中去。作为省级沿海开发中的重要融资平台,沿海开发集团首期注册资本50亿元;按照规划,将以沿海集团为发起人,发行15亿元的企业债券,再组建规模20亿元的沿海股权投资公司和沿海发展银行两个融资平台。

2.沿海各市县

连云港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连发集团、金港湾公司、新海连公司、海州湾公司4个由企业运作的投融资平台。到2010年6月,这4个投融资平台已融资44亿元进入滩涂开发利用领域,并积极探索了Bot、Boo、Boot、企业债券等融资方式。其中新海连公司2009年成功发行15亿元公司债券,承担起了土地开发、拆迁安置、园区建设等重任。自2010年以来已投资近1.8亿,为开发区构筑起优质的产业承载平台。

盐城市正在着手组建黄海滩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市县共建的投融资平台,资本通过财政注入、沿海滩涂市属盐田存量资源评估作价、内陆县(市)出资三部分组成,计划融资30亿元,集中组织实施滩涂围垦重大项目。

南通市的围垦投入争取到多家企业财团投资,其中,香港保华公司、洋通公司等大企业投入的8亿多元,占了如东洋口港一期填海工程总投资的80%,启东的围垦项目以海域权证抵押方式向银行借贷2亿元。洋口港“围海造田”项目也获得了6.5亿元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支持,开启全省利用海域使用权、实现沿海资源开发融资之先河。

三、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投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且发展滞后

江苏沿海地区金融组织体系仍然不够完善,金融机构基本只有五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非常少。南通的情况好一些,但截至目前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也只有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刚刚在南通设立了分行或支行;外资银行只有名古屋银行南通代表处。而连云港和盐城除了五大国有银行和江苏银行以及一些农村合作银行或农信社之外,基本上还没有任何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目前,江苏沿海地区国有金融机构仍占居绝对主导地位,经营竞争和业务拓展的程度还不够,多元化的金融格局尚远未形成,不足以满足江苏沿海滩涂开发所需要的金融服务。

虽然沿海开发金融部门已经在信贷创新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例如通过项目贷款、搭桥贷款、以及银团贷款等多种方式投放信贷资金,以尽可能地满足沿海开发项目资金需求。但是,面对空前的沿海开潮,上述较为传统的内源融资方式已难以满足沿海开发的庞大资金需求,而新型融资方式如新型票据业务、应收账款抵押、存货抵押、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等比例又较低,难以多渠道满足企业的有效融资需求。此外,沿海开发的确金融机构普遍存在传统业务范围较为狭窄、业务品种较为单一、信贷产品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等问题,难以适应当前沿海开发的现实需要。

2.投融资模式单一

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应该包括货币、资本、保险、外汇、黄金、期货等市场。而目前江苏沿海地区尤其是盐城和连云港的资本市场无论是在市场规模、经济证券化水平、市场融资能力、市场成熟程度以及组织的形式等方面都较苏南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以上市公司数目为例:截至2009年10月底,江苏板块在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共有116家。但从地域分布上看,绝大部分都集中在苏南的五个城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而南通、盐城和连云港等三市的上市公司总数仅为18家,而这18家中有12家来自南通,连云港和盐城分别只有4家和2家。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更是寥寥无几。此外,一些新型的融资方式如产业投资和产业基金在沿海地区也尚无先例。因此,目前沿海地区,尤其是盐城和连云港融资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依赖于银行贷款。

3.政府投融资平台薄弱,监管不到位

尽管江苏沿海开发规划已被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但国家投入尚显不足,地方财政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有限,同时公共没施、卫生和教育等投入要花费财政收入中的大部分,因此,依靠加大财政投入解决沿海开发中的资金短缺问题难免力不从心。直至目前,辖区尚未制定出台金融支持沿海开发的专项政策及鼓励金融支持沿海开发的专项激励措施。政府政策规划不到位,制约了金融机构对沿海开发的倾斜支持力度,具体表现为缺乏与规划相配套的优惠政策,制约了金融机构执行倾斜性的信贷政策等。

四、完善江苏沿海滩涂投融资开发的对策建议

1.政策先导,完善投融资组织体系

(1)应尽快出台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增强国内外各类银行机构进驻江苏沿海的吸引力,鼓励和支持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在沿海地区设立或增设分支机构。同时引进熟悉国际市场、资金雄厚的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大力发展以服务沿海中小企业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激发民间融资积极性。

(2)应仿效渤海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银行和广西北部湾银行模式,单独组建一个服务于江苏沿海滩涂开发或江苏沿海开发的银行,早期阶段做到专款专筹、专款专用,完成使命后即转为商业银行。在融资手段上,要采用多手出击,综合运用上市融资、适当开展投行业务、引进投资伙伴等措施。同时也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放松管制,提供政策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地方金融机构。除了设立“江苏沿海开发银行”外,支持盐城市政府牵头成立黄海农村商业银行,连云则建设离岸金融中心,采取与国内金融市场隔离的形态,非居民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不受国内税收和外汇管制及国内金融法规影响,进行自由交易。

(3)应积极推动出台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鼓励政策,组建沿海开发产业投资基金,发起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吸引风险投资机构与私人股权投资机构。从而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导,多种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并存的多层次的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

2.广开来源,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1)争取加大中央政府对沿海地区经济的政府转移支付。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还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教育发育,都需要尽量争取国家财政支持。

(2)强化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积极推动、支持符合条件的沿海开发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沿海开发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处于主动地位。同时,对某些符合要求且具备能力的中小企业可考虑发行集合债券;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债权融资产品的发行提供担保服务;扩大通盐连地区的企业债券的供给和需求。对于规模大、有一定实力的沿海开发地区企业可以考虑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对于一些技术含量高的沿海中小企业可考虑在境内外上市,为其发展筹措足够资金。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鼓励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的募集资金积极投向沿海滩涂开发地区高新技术项目。

(3)充分利用目前已建立的以国有资产为主体的经营性投融资体制(如建立沿海开发投资公司),及时推进项目融资,重大项目建设中推广Bot、Boot和LBo等多种方式吸引资金,同时采取出售资产、发行债券和租赁承包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并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开发等。实现开发主体的非政府化与开发手段的市场化以及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等几方面的有机结合,拓宽融资渠道。

(4)积极引进国际产业资本。借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长三角资本市场一体化的东风,大力引进外资,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贷款、国际产业基金,鼓励企业海外上市融资,为沿海开发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5)大力引进民间资本。江苏省民间资金充盈,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民间财富增长迅速。因此,应出台相关政策吸引,通过投资扩张和结构调整,有效利用这些资金,为沿海滩涂开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3.积极探索,推进金融创新步伐

(1)金融理念创新。适当增加基层机构的信贷自,要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放到沿海开发项目上,尝试将创新产品在沿海开发地区先行、先试,以满足沿海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

(2)信贷产品创新。结合滩涂开发特点,积极开发和创新金融新品,大力推行银团贷款、动产质押、银票敞口、资产转让等信贷业务,有效满足滩涂开发的资金需求,例如对滩涂开发高效农业产业带建设企业以及高科技产业企业,可给予包括信用贷款在内的多元化信贷支持,并做好相应的投资咨询、资金清算、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在滩涂开发项目支持上,可以采取一次审批、分年发放、新增土地滚动纳入抵押的动态管理方式,提高集中审贷效率;在项目授信额度审批上,根据项目性质和贷款种类,按照就高原则审批最高授信额度;要及早在沿海地区开办应收账款质押、海域使用权抵押等贷款方式。

(3)服务功能创新。积极推行银行卡、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信用证、保函等业务,实现业务品种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满足沿海园区企业的服务需求。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为港口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4.促进支持,建立投融资监管体系

(1)促进金融支持

为配合沿海开发规划的更好实施,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快制定促进金融支持沿海开发的专项政策,构建金融部门支持沿海开发的专项考核体制,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沿海开发的信贷投入。

(2)建立信用担保体系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诚信沿海。出台更具保障性、更优惠政策,降低担保企业风险;成立市级再担保机构,为企业担保融资和担保机构提供保障;政府参股,不参与经营,不分红、不负亏,增加担保公司担保能力;设立政策性担保基金,担保公司托管。

(3)完善投融资监管体系

建立“三个不担保”防火墙,公开投资审批程序,简化投资审批手续,提高投资审批效率;政府,投资管理和调控部门要加强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增加透明度和项目推介力度,为投资者提供可选择的项目;对社会投资项目要尽快地逐步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强化宏观监控,以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保障投资者权益和公众利益。

参考文献:

[1]陶玉顺.广袤滩涂打造发展优势,实施国家战略江苏行动[n].新华日报,2009-09-18.

[2]陶玉顺.江苏沿海开发土地高效利用,市场运作开发滩涂[n].新华日报,2009-09-18.

[3]孙亚,陈传东,崔东.金融支持沿海地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J].海南金融,2010(2):69-71.

[4]向楠.构建江苏沿海投融资开发投融资体系的思路和建议[J].特区经济,2010(3):41-42.

[5]刘岳.对金融支持江苏沿海开发的思考[J].市场论坛,2010(3):56-57.

海外工程项目融资篇10

2009年6月10日,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新一轮沿海地区发展做出了重大部署,江苏省沿海开发由此上升为国家规划,成为具有全局意义的国家战略。财政是经济的核心,能否切实把握和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如何策应、支持、参与沿海开发,为沿海开发提供新的平台与空间;如何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有关部门的对接,为完善沿海综合开发规划,着力打造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发展基地、长三角地区重要能源基地、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和生态湿地旅游基地;如何把潜在的、静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显性的、动态的发展优势,以优良的载体支撑沿海开发开放,这是财政部门应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第一,主动对接联系,用足用活各项财税政策。射阳县2010年确定的“五大突破”中,把沿海开发作为第一大突破,聚全县之力强势推进,要素资源集中整合,把射阳港临工业区、黄沙港生态产业区、新洋港旅游经济区等“三区”建设作为沿海开发的重要抓手――规划设计快定、基础设施快上、在建项目快建、重大项目快引。因此,财政部门要积极向上建议并衔接有关财税政策,策应沿海开发,服务沿海开发。一是要用活财税政策促发展。制定出台各项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落户沿海经济区,加快制定促进金融支持沿海开发的专项政策,建立金融部门支持沿海开发的专项统计、考核体制,从财政、税收等多方面向支持沿海发开的金融机构倾斜,对金融部门的资金损失可以考虑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补贴,推动沿海大开发、大发展,立足大项目、培植大产业,努力使射阳沿海区域发展成为重大产业的集聚区。二是要专项转移支付促开发。建立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农业开发等沿海开发专项转移支付政策,促进沿海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和谐推进。同时,加强宣传推介,争取得到上级的理解和支持,使相关支持性文件尽快得到上级批准,把港口建设作为沿海开发的头号工程,全力以赴加快推进,要重点推进重油裂解、造船、风力设备、港口机械、生态造纸等重大项目。三是要引进重大项目促建设。突出重大项目,瞄准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世界与国内500强企业,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财政贡献份额大的好项目、大项目,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特色旅游等产业为载体,出台农业综合开发、海产品加工、软件外包、科技创新等项目扶持政策,促进沿海开发,力争将临港工业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争取港口建设、铁路支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国家项目“笼子”。

第二,投身沿海开发,全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认真研究中央、省出台的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研究深度、提升对接速度、强化争取力度,多方了解项目信息,加强跟踪管理,加大对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考核力度。同时注重对上级出台的扩大内需财政扶持政策跟踪落实情况进行指导督查,确保政策执行到位,不断提高服务沿海大开发工作实效,抢抓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机遇,积极跑部、跑省,争取专项,争取资金,争取更多的中央和省属国有资金参与沿海开发,争取在税收、用地指标、专项贷款上向沿海倾斜。一是要全力安排项目资金。围绕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和工作重点,配合做好沿海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重点工程推进所需资金的统筹安排,同时创新服务方式,从单纯的资金保障转向整合财政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构建服务平台,做大融资载体,加快沿海开发实施进度,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序、按质量要求全面完成。二是要着力引入县外资金。伴随沿海开发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的不断加快,企业资金需求呈现量大、期长的特点,基层金融网点颇感力不从心。要积极引导辖内金融部门内联外引,通过银团贷款、资产转让等方式,吸引县外资金来支持沿海开发工作。三是要致力加强财企交流。继续做好财企对接的协调组织工作,创新银企对接的方式、方法,提高财企对接的实际效果。通过财企对接会、财企座谈会等方式促进财企之间的交流外,还可以借鉴苏南等地的做法,在招商引资活动的初期,财政部门全程参预,通力协作。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参谋”作用,有利于招商引资的同志更好地掌握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搭桥”作用,有利于财政和金融部门的同志对所引进的项目及投资方有一个更好、更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对所引进的项目予以及时、足额的信贷支持。

第三,发挥引导作用,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国家出台的10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与江苏省出台的13个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纲要,对射阳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规模骨干企业现状进行研究、对接,引导企业挑选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争取国家、省政策扶持,促进射阳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一是要搭建财企互动平台。由县委、县政府分管工业的领导,沿海经济区、化工园区的领导,财政部门及各金融机构负责同志参加,及时分析沿海产业、企业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研究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资金困难。一方面,尽早建立支持沿海开发的专业金融机构。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应筹集专项资金,用于建立专业的支持沿海开发投融资的担保平台,以解企业后顾之忧,为沿海发展获得足额及时的信贷资金支持提供坚实保障。二是要加大支持扶持力度。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充分认识沿海开发对于江苏、对于东部沿海、对于全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意义。主动将更多精力、更多资金投放到沿海开发项目上,将新的财政政策、创新理念、创新产品在沿海开发地区先行、先试,更多地满足沿海地区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推动沿海开发的前进步伐。三是要注重解决瓶颈问题。加快沿海开发开放,关键是要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主动策应政策支持,不断优化发展要素,着力突破制约瓶颈,切实增强内生动力,转换常规思维,选择科学路径,实施科学开发,走出一条沿海特色开发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