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心理健康疏导方案十篇小学心理健康疏导方案十篇

小学心理健康疏导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9:19

小学心理健康疏导方案篇1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青年官兵的身心发育正处在这一阶段,认知、鉴别、自控和调适能力相对较弱,极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属于典型的心理障碍多发群体。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对官兵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繁重的消防安全保卫任务使广大官兵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基层消防官兵在执行灭火战斗、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以后,脑海久久出现亲身处置过的惊险、恐怖场面,长期心有余悸、惶恐不安等。随着官兵来源的成份越来越复杂,思想状况也越来越活跃,青年官兵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文化生活负面影响对官兵干扰不断增多,迫切需要加强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特点规律及应对措施的研究,尤其需要重视官兵心理问题。通过剖析部队近年来发生的案件和事故,大多与青年官兵心理障碍逐步郁积和得不到及时化解有直接关系。这也说明,产生心理障碍后,如果错过最佳时调节期和治疗期,就会由一般的心理障碍,发展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会对官兵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重视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是加强消防部队建设、圆满完成各项消防安全保卫任务的客观要求,是落实从优待警、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做好经常性管理和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有益补充。各级要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符合部队实际、适应官兵特点的心理工作方法和途径,确保广大官兵始终保持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圆满完成各项消防安全保卫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二、加强教育,注重引导,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新理念。在新时期,一方面,部队官兵尤其是青年官兵在利益调整、竞争加剧、环境封闭、训练艰苦等现实条件下,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很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少官兵对于心理健康问题还存在着“四不”现象,即有了心理问题不知道,知道了又不在乎,即使产生了痛苦感也不敢说,别人发现了还不承认。这些官兵之所以存在此类心理问题,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观念滞后。因此,要使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必须首先在帮助官兵树立心理健康新观念上下功夫。一是纠正官兵对心理健康不重要的观念。科学研究早就发现,人的生理与心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我国古代中医学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只有将生理与心理视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才能正确认知在我们自身发生的一切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更进一步地说,官兵个体生理的疾病,常常有心理因素的作用;而心理的疾病又很容易催生生理的病态。二是树立官兵心理健康与思想健康紧密联系的理念。心理健康是思想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主体具有健康的心理反映活动,才能保证其所形成的观点、立场及态度等符合客观实际,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而思想健康又将有力地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合作,多管齐下,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机制。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要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深入下去,就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使这项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从消防部队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当前应主要建立健全如下机制:一是建立支、大、中队官兵心理问题三级预警体系,预警体系的主要功能就是及时而准确地发现官兵中己出现或潜在的心理问题。预警体系主要由依法组成的三级工作小组构成,即中队有骨干信息小组,大队有心理咨询小组,支队有心理医生参加的心理教育和疏导领导小组。预警体系的工作程序是,中队骨干信息小组发现问题,应迅速将其整理上报大队心理咨询工作小组,大队工作小组将调研后形成的基本结论上报支队工作小组。支队工作小组一方面进一步对下面反映的信息进行研判,制定工作对策,指导实施教育与疏导方案;另一方面,及时将研判的信息呈报上级政治机关,以使上级机关掌握情况,必要时给予各种支持。预警体系作用发挥的效能如何,直接关系到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所以,必须做做到组织落实、职责分明、反应快速、情报准确。二是要建立官兵心理档案。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心、情况分析等方法,摸清官兵的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征,由卫生部门或在专家指导下做一些必要的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要紧密联系官兵日常工作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搞好心理疏导。善于发现和认真分析个别官兵行为上的异常表现,找准心理症结及其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加以缓解和调控,避免心理矛盾加剧;对有心理疾患的,应积极治疗,不适合服役

小学心理健康疏导方案篇2

关键词:石油企业员工心理监测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236-02

随着社会化产业规模的不断增加以及分工的不断发展,特殊行业员工在其工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学术界、企业界,甚至全社会的关注。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石油企业的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石油工程建设任务日益繁重。石油企业的工作一般具有工期长、野外活动频繁、迁移范围广、工程任务的压力巨大、工作节奏紧张、长期背井离乡以及生活环境单调等特点,而这一系列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项目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可能由此导致员工情绪异常,甚至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群体性冲突事件。因此,建立科学的员工心理监测系统,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石油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员工及时的进行疏导,减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对保障我国石油企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石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现状

受我国石油供需现状影响,在石油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往往以追求石油的最大获取量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企业员工管理的重点一般放在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加员工的产出量,而对于员工精神层面的发展状况却很少关注。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石油企业管理过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方面的内容。面对由于员工心理问题而导致一系列事故出现时,管理层往往通过增加员工工资等物质刺激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单纯的物质刺激方法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员工的心理障碍,事件也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严重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石油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建立企业员工心理状况监测系统对员工心理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疏导,是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管理的重点。

二、石油企业员工心理状况监测系统设计

石油企业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问题,本文根据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分析,并结合石油企业的特点,设计了一套包含心理评估、心理档案、减压疏导和系统维护四个功能模块的员工心理状况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

1.心理评估子系统设计。心理评估是指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各方面获取相关信息,对某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全面、深入和客观的描述,用来对个体的某项能力进行鉴定、对其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作出诊断以及帮助正常人发现心理问题等,以便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矫正。本文的设计中,对石油企业员工的心理评估是通过心理测试量表即问卷的形式进行的,通过测试者对量表中问题的回答判断测试者目前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

在对石油企业员工进行心理测试时,应该每隔一个时间段定期进行或把测试时间定在春秋两个心理疾病高发季节,而且,在测试前应该向项目员工讲明调查的目的以打消其顾虑,增加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其次,心理测试的全过程均由本系统内的相关人员负责,上级领导不得直接参与以免增加员工的压力和负担,而且,心理测试的最终结果应该完全保密,除员工心理出现重大问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外,一般情况下不与所在部门联系。(1)心理测量表的选择。在进行心理测量时对测量量表的选择非常重要,测量对象的心理特点不同,选取的心理测试量表也会有所差异。本系统根据石油企业员工心理特点制定的心理测量表如表1所示。(2)心理测量表的应用。本系统中测量表题目都存储在所构建的数据库中,使用量表进行测评时,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取量表内容,并显示在网页中,直接供石油企业员工进行使用。心理测量表测验中将采取1-5分的5级评分标准,1分表示无症状,5分代表症状十分严重,依次递进。在石油企业员工完成测试项目提交数据后,系统将自动根据员工答案进行分值加权,并将最终结果显示在测试报告。(3)心理评估。根据心理测量表的具体情况和测试者的基本情况,结合本次测试的得分对测试者作出判断或结论,制作测试报告,并把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存入石油企业员工的个人档案中,对出现心理异常的情况进行自动报告。

2.心理档案子系统设计。心理档案子系统是记录员工在本系统内的心理档案情况,包括员工的个人资料、编号和心理测评结果等信息。

系统管理员将员工的相关信息以及心理评估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录入心理档案备份,以供心理辅导人员参考。心理辅导人员或心理专家根据档案记录结果查找心理异常的员工,并针对其心理症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而且,系统管理员在平时还要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对于员工的错误信息进行及时的修改,并根据项目员工的人员流动及时对档案信息进行添加和删除,始终保持员工心理档案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以便于心理辅导人员、心理专家可以通过心理档案管理模块实现对石油企业员工个人的心理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3.减压疏导子系统设计。减压疏导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心理评估结果,运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员工进行减压疏导,帮助员工心理恢复到健康状态。(1)问题员工的确认。专家根据心理档案的记录信息,挑选出心理测试结果存在问题的员工,并通过实地的走访或面谈,对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进一步的确认,最终确定该员工是否需要心理辅导。(2)员工心理问题分析。员工确认以后,心理辅导人员和专家需要对该类员工进行全面的分析,确认员工心理问题的类型、引发心理问题的根源等情况,然后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运用相关心理学理论选取适当的方法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员工进行减压疏导。(3)减压疏导。前期工作准备就绪之后,心理辅导人员就要对心理状况不良的员工进行实际的心理辅导。由于每个的人的特质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心理疏导方法应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便采取最有效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心理治疗效果。(4)效果评估。当对石油企业员工的心理治疗结束之后,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检查治疗对象的心理问题是否彻底根除,达到健康状态。心理辅导人员可采用面谈、观察或心理测量表的方式对员工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检查治疗员工的心理康复情况。如果治疗对象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则说明选择的心理疏导方式不适合,治疗效果欠佳,须重新选择辅导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如果评估结果显示该员工心理已经恢复健康,则说明治疗效果良好,可以停止对该员工的治疗,但要对其进行后续的跟踪观察,防止其心理问题再次出现。

4.系统维护子系统设计。系统维护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石油企业员工心理监测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以保持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1)心理评估子系统维护。心理评估子系统的维护主要是心理测试量表的更新和量表计值系统的定期检修。第一,心理测量量表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环境的变化,石油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也会出现多样化,许多新的心理问题会不断涌现,原有的心理测试量表可能无法诊断出此类心理问题。因此,系统管理员必须根据石油企业员工的实际心理状况及时的对心理测量量表的内容进行更新,以达到监测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要求。第二,量表计值系统的定期检修。出于工作效率的考虑,心理测量量表测试完成后的计分和统计工作若由人工进行负责,不但工作量巨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过程相当繁琐,很容易出现错误造成监测的不准确。因此,本文设计的此过程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的,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心理测量结果的影响。但是,计算机系统也有其自身的弊端,长期的使用会导致该系统的计算速度减慢,命令指令错乱,甚至系统瘫痪。因此,为了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系统管理员必须定期对该系统进行监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修复,保持系统的长效、安全运行。(2)心理档案子系统维护。心理档案是心理辅导人员对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发现员工心理问题的最原始凭证,也是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员工进行治疗时治疗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因此,保持心理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是非常重要的。系统管理人员需要定期的对近期录入的心理档案信息进行核查,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性。而且,要根据员工的心理测试情况及时的对档案进行更新,以保证心理档案的实时性。此外,系统管理人员还应该对心理档案信息进行统计和分类,选出测试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员工信息以备心理辅导人员参考。(3)减压疏导子系统维护。在对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问题的员工进行心理疏导时,要确保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不得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而且,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时,要保证员工是以真实的状态接受检测,以增加效果评估的科学性。

三、心理监测系统的实施效果

石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对石油企业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将成为我国石油企业管理的重点。通过构建包括心理评估子系统、心理档案子系统、减压疏导子系统以及系统维护子系统四部分的石油企业员工心理监测系统,可以对项目员工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促使员工的心理始终处于健康状态,从而保障企业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小学心理健康疏导方案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生源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所以我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外部环境影响和学生群体特殊性决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校地处惠州市惠阳城区这个以个体商业为主的特殊地理环境,毗邻港澳等地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大,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卡拉oK歌厅等场所及各种网络污染;再加上自私、拜金、不遵守规则、、吸等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家庭教育的不重视,缺乏爱的关怀,出现早恋、自卑等现象;又或是学校教育中因成绩不理想而被师生冷落,他们长期处于一种压抑、束缚状态中,导致道德情感的严重缺失。于是,各种不良的因素从不同方面、不同渠道在严重侵蚀现在的中职学生。

这些不利环境决定了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学校如果还用过往的一大堆管理规定强制“灌输”给学生,德育管理部门仍沿用“警察式”的监管,必将引起学生群体的高度不满和心理抗拒,加大学校和学生的对立面,这对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开展好形式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来服务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更新德育观念,多渠道、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疏导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建立以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学生科、教研科组、班主任、团委、学生会为主线;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开展课题研究为引领;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探索德育课、德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建立以“心灵家园――学生心灵的港湾”为主旨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成立“心灵志愿者协会”,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巧妙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自省级课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研究》立项以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得到学校更大力度的支持,在软件上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在硬件上也不断完善。建立起环境优美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的服务宗旨是“尊重、理解、同感、助人、保密”,给学生一个温馨、安全的倾诉空间。心理咨询室每天下午安排有心理教师值班,向全校师生开放,通过咨询,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如学习、就业、恋爱等问题,及时缓解学生因心理而出现的各种矛盾。心理咨询室的建立满足了学生心理预防、心理疏导、心理诊疗三种不同心理疏导的需要。这种全方位渗透式的德育管理模式,使整个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除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上课、心理辅导外,学校还聘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疏导,此举受到学生极大的欢迎。

每学期初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心理测试,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很好地掌握了学生心理状况,对学生中心理有偏差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排解他们心中因家庭、就业、恋爱等原因产生的心理困惑。

“心理家园志愿者协会”是我校最活跃的社团组织。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创办了自己的专刊――《心灵家园》,它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又为学生的文学创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每年都开展“5・25心理健康周”,活动形式主要有:现场心理咨询、现场心理测试、团体游戏、学生手抄报或心理论文评比、心理剧表演、校园广播、心理电影赏析等。健康周不仅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同时还营造一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此外,“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成员还积极走出校门,参加各级文艺表演和献爱心活动(如到敬老院献爱心、儿童节慰问、省运会志愿者服务等),培养他们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爱心的精神,并在活动中得到启示、成长。学校每学期对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彰、鼓励。

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评价

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全体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如学生对学校管理认可度提高了,学生和教师对立面减少了,后进生比率也在下降。学生呈现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针对个别学生对就业的彷徨心理,心理教师的及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

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心理教师李惠坚根据实际撰写的《中职学生心理咨询形式偏好的调查》获惠州市2010年中职学校教师论文一等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玲琳老师撰写的《一例考试焦虑案例报告》2011年获惠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案评选二等奖、《一例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案例报告》在第五届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由她主持的课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研究》,获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二五”规划第一批科研立项课题。

此外,2011年,“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被评为“爱・大家”首届珠江公益节“双千一百”评议活动“千个公益项目”的荣誉称号。

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及同行的认可。惠州市教育局要求我校这一做法在市、区推广宣传,吸引了上级领导、专家到我校进行德育转型调研。

小学心理健康疏导方案篇4

近年来,高中生心理患疾主要表现为:缺乏爱与温暖没安全感、内向、猜忌、孤僻、疑神疑鬼、情绪不稳定,易暴怒,不服从教师管教。表现在行动上有攻击性、没有朋友、独来独往、给同学起绰号、无来由打架、敲诈等,导致这样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大环境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教育的功利性让学生无法适应或者承受,久之,超出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就产生了心理疾患。

1.从学生角度

任何事物的质变都是量变的积累,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这一切都源于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及时预防设防,没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心理疾病和心理异常的学生出现源于长期积累的问题,源于家庭的关爱缺失,源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校园的心理咨询室只是一种摆设。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什么知识都学不会,而要一天八九个小时坐在教室里,而且还要受到纪律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教师的惩戒,这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煎熬吗?这与劳教所对服刑犯的监管又有什么区别?

2.从教师角度

现在的教师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有些教师已经承受不了身上的担子了,他们是教师也是社会人,也有着社会属性,因此他们根本分解不了更多的精力给这些边缘化的学生更多一份爱。

3.从学校角度

虽然目前提出素质教育已经向纵深方向发展,提出创个性化教育,但是目前总体来看,还是成绩占主导地位,成绩还决定着对孩子的评价。没有足够地重视孩子们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二、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疾患的对策

1.逐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机制。

心理健康的问题要早入手,早规范,把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防胜于堵。首先学校应该给高中生创建一个和谐的环境,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一个温暖而又有爱心的大家庭。同时,体育教师应该激发自身的正能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引导学生规划人生,制定奋斗目标,并且为之付出永不懈怠的努力,真正做到目标引领人,过程激励人,评价鼓舞人。

2.对于心理问题的学生运用减法对学生进行疏导,逐步消除学生心理疾患。

对于一些家庭变故、有性格缺陷的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三位一体地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给其一个安全的空间和环境,在家庭的变故中,家长不能把矛盾和情绪转化到学生头上,要让孩子对家庭有归属感,学校教育也应该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自己是大家庭的一员,感知到教师与同学们并没有放弃自己,感受到自己的身边有许多朋友,然后逐渐走出自我封闭的空间。心理教师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给予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应该用哲学的观点辨证地去看待问题,心理问题的产生是源于长期缺乏爱的教育,教师和家庭要共同关注,建立家校共同教育机制,对于孩子每取得的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掌声。

3.建立心理异常高中生档案袋。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一样,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用,因此,教师视野要开阔,不仅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平时,对于性格有缺陷的胆小懦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让阳光照射到每一个角落。同样,心理教师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与掌握,并且要不断更新心理学知识,活学活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要建立心理异常学生的成长档案袋。要跟踪关注心理异常的学生,对这些心理异常的学生尤其更要下工夫,多花费时间进行个案心理疏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4.发挥体育运动的优势和魅力去感染学生。

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优势,体育运动有其独特的魅力,注重集体力量的发挥,强调合作,强调意志品质的坚定顽强,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的学生可以开设运动处方,内向学生可以多参与集体运动项目、注重合作完成运动的项目,易怒型学生要参与些象棋之类的项目,让学生静下心来,形成良好的心境。体育教师可以给一些有不良心理倾向的学生开设运动处方,让学生依照运动处方参与体育运动,逐步克服不良心理倾向。

三、结论与建议

小学心理健康疏导方案篇5

本市行政区域内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处理,适用本常规。

第二条总则

为了保障中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学生的身心安全,及时预警有恶性事件发生倾向的个人或人群,及时在重大事件发生现场对当事人或人群提供心理援助和疏导,及时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对相关人员或人群进行维护性心理疏导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常规。

第三条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建立在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基础上的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的大学生、中小学生以及从事学校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亲属或亲属人群。

参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员主要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以及高级心理咨询师、医务人员、社会安全保障人员(公安、法律、火警等)和社区工作者等。

第四条心理危机干预从过程上来说包括:预防性干预、引导性干预、维护性干预和发展性干预。

预防性干预:在重大事件可能发生前的心理干预。

引导性干预:在重大事件发生时的心理干预。

维护性干预: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的心理干预。

发展性干预:在当事人(或人群)心理康复后的以促进继续健康发展为目标的心理干预。也包括对健康人群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条心理危机干预从对象上来说包括:当事人干预、与当事人相关人群干预、当事人亲属人群干预。

当事人干预:对事件发生现场中的直接当事人或人群的心理干预。

与当事人相关人群干预:对不在事件发生现场、但与当事人或人群有密切接触并受影响的人或人群的心理干预。

当事人亲属人群干预:对当事人或人群的亲属人群的心理干预。

第六条心理危机干预从形式上来说包括:现场干预、来访性干预、跟踪性干预。

现场干预:在重大事件现场与其他专业人员配合与合作对当事人或人群的心理干预。

来访性干预:对有冲突爆发倾向的求助人或人群的心理干预。

跟踪性干预:重大事件发生后,对当事人或人群、相关人员或人群的补救性心理干预。

第七条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基本架构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基本架构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子系统: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系统;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急系统;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维护系统。

第八条预警系统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预防在学校管理范围内重大或恶性事件的发生。该系统要能在尽可能早的时间内预警可能出现的冲突性事件并能给予及时的疏导,要能对学校管理范围内的有心理危机倾向的高危人群进行必要的监控和疏导。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测量和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和使用,可以比较有效地区分出容易产生严重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控制和疏导措施。教育部已有文件规定从20*年新学期开始,大学新生入校都要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各地高中在高一学生入学时也可以参照执行。

学生团队中的“心理互助员”:在学生群体中建立“心理互助员”队伍是提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效能的重要措施。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整个青春发育期,伙伴关系是对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同学、朋友之间往往能够相互敞开心扉,讲内心的、真实的话。“心理互助员”是经过一定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在学生中有较强交往能力的学生。他们的活动可以团队或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他们平时在与同学、朋友交往中能主动运用学到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当发现有心理危机发生可能的同学和朋友时,能及时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反映,从而形成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反应。

班主任队伍和学校团队、学生会工作者:学校班主任队伍和学校团队、学生会工作者队伍应该接受比较系统的心理健康、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直接从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教师往往和学生接触密切,也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只要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培训,就能有效提高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反应灵敏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应该是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中的骨干力量。他们经过专业培训,并应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上岗资格证书。他们的预警信息来源除了直接使用心理健康档案、接受和筛选来自上述两支队伍的信息外,预警信息的来源还包括学校系统的心理辅导电话热线、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信箱、校园网中的心理健康论坛(BBS)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认真做好有冲突性事件爆发倾向(自杀、自残或暴力)人员的来访性心理干预,其岗位责任之一就是要为学校教育管理者及时提供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倾向。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直接领导者应是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

第九条应急系统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任务就是,当在学校管理范围内发生重大或恶性事件(自然灾害、灾难性事故、传染性疾病、暴力冲突、自杀自残自虐等)时,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要能及时、有效地与负责危机干预的其它系统(教育管理、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社会工作等)进行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事件当事人或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对与当事人或人群相关的人群(同学、教师)和亲属人群(家长、亲戚)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领导指挥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的领导指挥小组是学校危机干预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负责在事件现场领导和实施对当事人或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负责协调与其他危机干预系统(管理、公安、交通、卫生、消防等)的各种关系。领导指挥组的负责人应由教育系统领导和学校负责人组成,他们应该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培训。领导指挥组的成员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有高级职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高级职称的学校医务人员等。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的领导指挥小组可在县(市、区)级教育主管部门设立。

专家指导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的专家指导组是在学校危机发生时由上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派往事件现场的、负责指导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专家工作组。它的主要责任是:对现场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的指挥领导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医务人员等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在必要时,直接进行现场干预;对心理危机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和整理与当事人或人群相关的心理健康资料、与心理危机干预操作过程相关的资料;对事件发生后的维护性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方案或建议;为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提供与事件相关的心理危机干预专项研究报告。

专业工作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专业工作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事件现场对当事人或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工作人员主要由本校的和本地区(或本学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兼职)教师、已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的教师组成。在他们的下面还应该建立若干个临时性的工作小组,分别负责为事件现场的人或人群(同学、教师、家长)提供适当的心理援助和疏导。这些小组的成员可以由接受过专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学校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和教师中的骨干教师、团队学生会干部、学生中的“心理互助员”等组成。

第十条维护系统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维护系统是指在重大或恶性事件发生后对当事人或人群,以及对与当事人或人群相关的人或人群提供补救性的、维护性的心理干预系统。维护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大或恶性事件发生时,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无法到达现场,因而采取事后补救性的心理干预。例如,学生自己服毒自杀未遂,被抢救回来后的心理危机干预;重大或恶性事件发生后,对当事人或人群的继续跟踪的、维护性的心理干预;重大或恶性事件发生后,对与当事人相关的人或人群的维护性的心理干预。例如,某学生自杀后,或类似“马加爵事件”发生后,对与当事人有密切交往的同桌、室友、同学、朋友等人群的维护性心理干预。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维护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领导指挥组:维护系统领导指挥组的建立按事件发生的区域来确定。在一所学校范围内的,则以学校负责人为主;如果是在学区范围内的,则以学区负责人和相关学校负责人共同组成。领导指挥组还应有上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参加。

小学心理健康疏导方案篇6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4)27-0086-04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impactofhealtheducationonosteoporosisafterfracturepatientswithosteoporosisawareness,self-efficacyandfractureefficacy.methodsall142osteoporoticfracture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71cases,theimplementationofcomprehensivehealtheducationobservationgroupwerecomparedosteoporosisknowledgequestionnaire(oKt),osteoporosisself-efficacyscale(oSeS),lumbarspinebonemineraldensityandfracturessituation.Resultsafter3and6month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oKtscore(p

[Keywords]osteoporosis;Fracture;Healtheducation;Self-efficacy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退化性骨骼疾病,随着骨量丢失,骨质强度减弱,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骨质结构的不足增加骨折愈合难度或发生假体松动等问题导致延迟愈合或需再次手术影响骨折预后,骨质疏松症状持续则使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上升,成为威胁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之一[1]。因此,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治疗不仅应重视骨折愈合,改善骨质疏松预防再次骨折对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旨在提高患者对骨折及骨质疏松认知,改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骨折愈合及减轻骨质疏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42例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术前经影像学诊断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2],男66例,女76例,年龄50~79岁,平均(67.23±10.25)岁,骨质疏松病程1~8年,平均(5.34±1.54)年,文化程度:大学29例,高中47例,初中52例,小学14例。排除多发骨折、病理性骨折、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

观察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骨质疏松相关知识:骨质疏松是患者的基础疾病,与骨折的发生及预后关系密切,积极的治疗骨质疏松是骨折治疗的前提之一,因此,应向患者宣教骨质疏松病因、预防、诊断、危害及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视,介绍药物治疗、膳食调理、合理运动等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②骨折围手术期相关知识:术前向所有患者介绍病区及病房环境,作息规律,术前准备如备皮、排空膀胱及肠道、禁饮禁食的意义及时间;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教会患者及家属卧床生活行为方式,如洗漱、排泄、饮食、深呼吸、更换体位等;上肢骨折患者锻炼健侧上肢的生活行为能力,尤其是优势手骨折的患者应提前训练健侧手进食、书写等技能;术后早期均应进行科学的康复运动训练,术后第1周内以患处周围肌群、关节简单舒缩、屈伸运动为主,促进局部消肿,术后第2周增加患处周围肌群和关节活动范围和强度,并逐渐增加患处肌肉及关节的低强度小角度运动,以屈伸运动为主,第3~6周逐渐增加患侧肢体运动强度,增加持重和负重力量训练,增加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运动,下肢骨折患者逐渐训练床边站立、扶拐行走,上肢骨折患者逐渐训练持物,重量由轻至重,锻炼握笔、持筷等日常行为动作。③后期康复运动干预:后期康复过程中应积极参加户外有氧运动,如健身操、慢跑、太极拳、柔力球等,增加骨骼和关节的应力性锻炼,增加日照量促进维生素D生成,以缓解骨量丢失促进骨骼健康,每日至少30min裸露皮肤日照,避免中午阳光过强时进行。④饮食干预:基于骨质疏松应以富含可吸收钙和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的食物为主,促进骨折愈合和骨量的恢复,增加摄入优质蛋白质、纤维素和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除咖啡、可乐、浓茶等可能影响钙吸收的食物;维生素D避免与绿叶蔬菜同服,应间隔足够时间,避免形成钙螯合物,降低钙质吸收[3]。⑤心理及行为干预:主动询问患者存在的疑问和困难,给予及时疏导和帮助,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如电视、影像制品、书籍、等,缓解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压力;早睡早起,培养规律健康的作息习惯,促进机体内分泌系统对钙质吸收的调节[4]。健康教育的方式:①住院期间以床边亲自示范教育为主,采用口头宣教、健康手册等形式,加强患者对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加强与家属交流,通过对家属的教育增强健康教育内容的执行力。②出院时建立患者康复档案,前3个月每2周进行1次,此后每月1次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康复状况及生活行为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提醒定期复诊。

1.3观察指标

术前及术后3、6个月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osteoporosisKnowledgetests,oKt)、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teoporosisSelf-efficacyScale,oSeS)、腰椎骨密度评价,术后3个月进行骨折疗效评价。oKt共26题,分为危险因素、运动知识及钙知识3部分,总分范围0~26分,得分越高骨质疏松认知越高[5]。oSeS共12题,分为锻炼效能、钙效能2个因子,经数据换算各因子及总分范围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越高[6]。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骨质疏松认知情况

两组术前oK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oKt评分显著提高(p

3讨论

骨质疏松是骨形成和骨吸收功能紊乱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平衡失调、骨量丢失骨密度减少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7]。骨密度减少使骨骼强度降低,发生骨折后骨骼重建所需骨质不足,导致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骨折愈合稳定性差,再次骨折风险增加[8]。骨质疏松干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钙摄取等,需要坚持长期科学的生活行为干预,生活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程度,预防并发症发生,但患者对干预方案的接受度和执行力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合并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加重骨质疏松程度,进而诱发多种并发症,因而则更亟需对骨质疏松状况进行干预。

小学心理健康疏导方案篇7

一、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在校大学生思想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也确实存在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90年代后,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主要原因。据北京16所大学调查,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7.9%和64.4%。清华大学的调查表明,该校因精神疾患休学、死亡的人数分别占休学、死亡总人数的51.03%和50%。上海市某高校的调查显示,有近20%的学生感到苦恼,17.5%的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的大学生自杀率更是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所有这些事实,都证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亟待解决。社会、学校及家庭必须广泛关注并高度重视大学生这个“心理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心理疏导分析

心理疏导是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通和引导。人的心理应如流水一样,是不停地流动的,如果心理失衡、失调,就会产生心理的堵赛现象,如果长期不能解决,就产生了人们常说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情绪异常。这类学生情感冷漠、麻木不仁,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漠然置之,与他人的关系也疏远,不合群。

二是性格异常。大学生的异常性格一般表现为自卑、偏执、狭隘等,如有的人胆小怕事,做事畏首畏尾,有的学生自以为是,对某事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等等。

三是意志异常。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表现出极端消极的态度,如有的学生以逃避、应付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弱点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学的生理、主体因素有关,更取决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环境的影响。

三、心理疏导原则

面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要自觉予以疏导。这项工作艰巨而复杂,它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努力。要有效地实施心理疏导,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坚持心理疏导的科学性

首先,心理疏导要以心理学原理为依据。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年学生的具体表现。它为教师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了心理科学依据。其次,心理疏导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教师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学生、对待他们的心理行为问题,必须以认真、坦诚加关爱的态度进行心理疏导,切忌主观性和片面性。

(二)尊重与理解学生

一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做到完全地尊重他们。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自尊心较差、缺乏自信,这时,对他们的尊重就意味信任和鼓励,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打开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才能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当事人的眼睛去看,用当事人的耳朵去听,用当事人的心去体会,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忧伤和痛苦。三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行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心理疏导才能有的放矢。

(三)注重引导,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进行心理疏导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代其解决问题。如果越俎代庖,不仅无助于其心理行为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害了学生。

四、心理疏导机制

(一)完善心理咨询机制,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系统就是利用多种形式,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对来访者以心理方面的引导、帮助、启发,通过“疏通”,使来访者的心理紧张和冲突得到缓解,并使在认识、情感、态度、行为方面有所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问题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而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日积月累,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应以“一切为了学生心理健康,为了全体学生心理健康”为基本工作理念,以“尊重个体、面向全体、关爱心灵、发挥潜能”为工作原则,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努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构建较理想的工作网络体系:一级心理保健网---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担负着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双重职能;二级心理保健网---班主任、辅导员,他们常年在教学一线工作,与学生接触频繁,对学生把握准确,通过与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他们的工作会更具有“人情味”、更及时和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三级心理保健网---班级心理保健员,为了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班级、每个宿舍、每个学生的心中,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老师提议在班级设心理保健员,具体负责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要经常在学生中举办专题讲座、心理图片展、心理影片展“5.25”活动等,利用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大学生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对待人生、工作、生活和学习,树立公平礼让、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建立兼容并包、尊重差异、团结协作的人际环境和氛围。如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是以“打造和谐心理,炫出健康自我”为主题,分为心海泛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真心快语――组织心理咨询老师和心理协会成员到各院系开展心理健康互助座谈会;心海观潮――心理健康影视片赏析和趣味心理图片展;星心相印――团体心理辅导;同心启智――朋辈心理辅导;心灵有约――各学生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绿满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横幅宣传。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解答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疑虑,创造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促进大学生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增进广大学生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状况的了解,认识身体、心理和谐一致的重要性,预防学生心理疾患的产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促使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三)健全心理危机干预体制,及时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

一要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级预警体制。遇到异常和紧急情况及时向上一级报告,特殊情况可越级报告。力争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二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每年对全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根据普查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会同有关专家进行评估,与院系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三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班级心理保健员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对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至少一周向班主任汇报一次,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由院系辅导员填写《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上交院系。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之中并通过班级心理保健员、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学生干部等学生骨干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四)创造心理和谐环境,努力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为营造健康心理和谐环境提供宽松、和谐、公平的环境,确保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同时也加强对学生进行自觉、自主、自立、自强、自由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前应针对实际情况,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学习、成才、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和规划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大学生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使之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成才。

参考文献:

[1]刘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

[2]田爱民,赵永吉,王仲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教育对策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7,(2).

[3]章成斌.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必要性[J].医学教育与卫生事业管理,2005,(2).

[4]贾林祥等.从生命意义的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5]王刚.大学生成功心理导航[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6]李淑然.北京十六所大学本科生1978~1987年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情况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1989,(3).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文件),2004-8-26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小学心理健康疏导方案篇8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实践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格局深入调整,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导致人们各方面的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增加,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指明了方向。2013年,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再次彰显了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含义与关系

人文关怀,从广义上理解,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它关怀的是人类的和谐发展。从狭义上理解,是对每一个具体人的生存与生活质量的关注,对他的理想与前途的关心。它要求关注个体的独特性,包括独特的个性、情感和需要等,其目的与造就人、养成健全的人格有关。人文关怀的根本指向是实现人本化生活,帮助每个人提高人生的幸福指数。

心理疏导,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是一种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理解,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式,通过激励、劝导、释疑、倾听、同情、理解等方式,促进人们改善认知、情感、态度、个性和行为,帮助人们进行心理调适,缓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解决思想问题,促进心理健康与和谐。

人文关怀侧重于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心理疏导侧重于解决人们的心理障碍问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互为因果的。人文关怀要求在工作中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心理疏导则是在工作中体现了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内在需求过程。因此,人文关怀精神需要通过运用心理疏导方法来体现,心理疏导方法的运用又强化了人文关怀的精神。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样都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解决思想问题,同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二者都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宗旨,而不是脱离政治性、意识形态性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因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内涵的延续,外延的扩展,反映了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重在解决他们内心的实际困惑,在这个基础上,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

二、开展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作用和意义

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单位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单位最重要的是大局稳定,最难得的是人心思齐。注重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思路和手段,既实现对广大职工物质生活的关怀,也实现对广大职工精神生活的关怀,关注职工个体独特性、深层情感和发展需求,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帮助职工走出心理困惑和心理阴影,推动单位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心态,使他们蕴藏在心底的巨大潜能喷薄而出,促进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意味着要遵照人性的基本规律,理顺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将人的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优化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开展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有效手段。许多导致不稳定、不和谐的事件,其主要原因除了实际利益问题没能得到妥善解决外,更多的是心理上或者意识上形成的疙瘩,这种疙瘩没有及时消除则很容易产生行动上的过激行为,甚至造成恶性事件。其中人们常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现象,其本质就是人们在社会分配中遇到的分配不均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层面的问题或心理疙瘩。只有通过实施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才能有效提高认识、消除疙瘩、理顺情绪,促进改革的深入进行,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单位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单位,是我们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广大职工作为单位的主体,以及和谐单位建设的主要力量,对单位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举足轻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注职工的身心健康,尊重职工的个性,激发他们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是构建和谐单位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基层单位的应用与实践

认真研究职工的政治需求,全面推进民主建设。职工关心单位的发展,愿意为之献计出力,无私奉献。单位要深化民主管理,增强管理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维权和协调职能,做到凡是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敏感事项,都要严格遵守职代会讨论、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重要改革方案出台要在多方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做到充分论证、稳步实施,充分考虑并妥善处理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关系,确保在职工能承受的范围内,实现单位目标与职工意愿的有效统一。要尊重党员的民利,定期邀请党员和普通群众参与制度、决策制定的讨论,诚挚地听取基层的意见;要坚持为党员做实事,突出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认真研究职工的心理需求,建立和完善职工诉求表达机制。人生活在社会上,经常会遇到烦心事,造成个人心理不和谐的音符。同时,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也存在着亲疏、深浅。个人心理和谐与人际关系和谐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职工的心理疏导,注重从心理层面去关怀职工,引导职工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要努力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际关系,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氛围;要加强沟通交流,完善领导干部职工来访接待制度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沟通机制,搭建沟通思想、交流问题、化解矛盾、增进友谊的平台,使职工的诉求得到充分、真实表达。要引导职工加强自我调节,从劳动创造中、从对社会和他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建议建立职工心里健康档案,每年进行一次职工心理健康体检普查,对各单位出现的职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汇报、分析,利用制度优势制定解决方案。

认真研究职工的价值需求,建立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实施人文关怀强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个人事业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已成为现阶段人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从满足人们的价值需求出发加强职工培训,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内外部培训机制和制度,使培训学习这一职工福利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为职工提供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创造有利于职工成长的人文环境;建立更为合理完善的用人机制,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拓宽职工职务晋升和技术晋升两种渠道,制定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评聘机制,为有德有才的职工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要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先进人物以鼓励,激发职工价值实现的成就感;要引导职工在技术和管理上大胆创新,以良好的创新环境吸纳和凝聚全员的创新资源,使各种创新要素形成良性互动,形成推动创新发展的巨大内在动力;以劳动竞赛为契机,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入安全生产中。

认真研究职工的文化需求。单位应立足于培养职工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职工提升文化品位,提高生活质量。可以成立摄影、集邮、舞蹈等文化活动和游泳、球类等体育活动小组,定期组织比赛,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缓解职工的工作压力;设立读书月,建设电子书库,倡导网络阅读,开展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共同提倡健康科学的生活;提炼具有单位特色的单位文化,凝聚职工的心智,焕发单位精神。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两个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方面,只有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基层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具有更强的渗透力,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贴近职工、贴近现实,充分尊重职工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切实解决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其最大价值。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正是基于这一认知,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下去,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切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构建和谐单位、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贴近职工、贴近现实,充分尊重职工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切实解决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其最大价值。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正是基于这一认知。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探索“两手抓”思路,抓好务实与务虚、抓实硬环境与软环境、抓住精神与物质等方面,都将成为强化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效途径。

参考资料:

小学心理健康疏导方案篇9

一、指导思想

我校于2014年10月成立“青爱工程”项目,此项目旨在共同推动并建立健全艾滋病预防、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教育、科普知识宣传教育以及公益慈善教育体系。本学年我校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开展“十个一功能”为工作目标,完善小屋工作职能,借以提高我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

二、工作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加强心理健康班会课的指导与研究工作。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3、认真细致地做好个别咨询辅导工作,总结个案咨询中的有代表性的个案。

4、以“青爱工程”为契机,做好禁毒防艾、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慈善教育和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

5、加大专责教师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志愿者的作用。

三、活动开展情况

2020年分别从安全教育、禁毒防艾、性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教育和慈善教育方面开展活动,同时,开展了片区教育活动(家长课堂)。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开展主题活动和宣传相关知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心理问题疏导、进村入户家访等等。本学年以来青爱小屋在禁毒防艾、性健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了什么是毒品、“三病”,并掌握了相关预防措施,心理问题上得到了老师的开导教育,特别是给予留守儿童相关的慰问照顾,学会了安全事故预防和逃生方法。

小学心理健康疏导方案篇10

【关键词】社区护理;骨质疏松症;生活质量;预后

骨质疏松症是危害老人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了解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已被人们逐步认识。由于骨质疏松症早期无症状,多数患者在发生骨折后才被发现,故正确评价高危人群并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格外重要。本研究就社区护理健康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影响进行研究,以期通过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为患者进行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这一疾病的认识,掌握一定的防治知识,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60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48例,年龄66~75岁,均符合骨质疏松症中重度诊断标准[1],病程3~15年。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20例,高中18例,大学14例。经济状况;主要来源为退休金,每月最高3000元,最低850元,平均1210元。均居住在社区中,排除理解能力、语言能力障碍及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方法

1.2.1社区健康干预

由2名社区医生、1名社区护士、1名社区护理老师、5名志愿者组成健康干预小组,对干预组实施社区健康干预,时间共6个月。每周2次定期上门服务,每次30min左右,同时患者可根据需求随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家床组(健康干预小组)联系。①讲解疾病防治知识。向患者传授关于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意义以及正确服药四方面的知识。②指导其合理运用卫生保健资源介绍与就医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与老年人权益有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解决健康问题的途径。③自我保健训练,腰背肌、股四头肌、肩带肌功能锻炼等。适度户外运动、日光浴。④志愿者与患者对对患者提供帮助,由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督促与帮助,采取讲解并发放小册子、讨论、示教、训练及参观等方式。为巩固老年人的健康行与知识,以完善的组织机构开展社区健康干预活动,要求社区医生、护士为患者建立家庭病案,按健康干预的项目,以集中及分管相结合的原则,全程负责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并做好各项记录。对照组处在原来的自我管理状态,未采取社区健康干预措施。

1.2.2评价方法

6个月后,对遵医率(包括正确服药等4项内容)、骨折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进行采用生活质量(qualityoflving,QoL)测评表[2]评估两组骨质疏松症独居患者的生活质量。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洗澡、排便、饮食、上楼、提拎物品、娱乐等13项),社会活动能力(与朋友交流、对新闻事件的关心和兴趣、乐意帮助别人、父母职能履行等7项),抑郁心理状态(做事思想不集中、责备自己、对治疗疾病的信心、感到孤独等8项),焦虑心理状态(感到陈发性心慌、手脚发麻或发抖、无故发脾气、做恶梦等7项)。通过询问计分,每个问题采用4级评分,1分为最好,4分为最差。按要求逐项打分,分数越高,QoL越差,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观察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生活能力、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几方面结果见表1。表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2两组观察患者遵医率及骨折发生率比较

通过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升高及住院和医疗保险费用高。疾病的长期压力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如果缺乏相应的保健知识,不进行自我预防与康复训练,不正确服药,病情会加重并产生并发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一直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生理老化过程,而现在认为是可以防治的。其中,社区护理服务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护理服务是医院护理和社区健康护理并举的服务体系[3],社区护理服务供给正在由医院内向医院外拓展[4],研究和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将成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机构已建立,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在摸索与探讨中,通过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为骨质疏松症进行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教会、督促、巩固其功能康复的训练,以稳定与逆转病情的病理生理变化与病理心理改变。改善其生活质量。由于此前未见专门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QoL测评表,而许多慢性疾病对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相近,故本观察选用了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评定表,来进行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测评。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干预组行社区健康干预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和QoL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智海,沈建雄,刘忠厚.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回顾性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3):255~262.

2方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生存质量测评表及应用.现代康复,2001,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