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学专题研究十篇科学专题研究十篇

科学专题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4:34

科学专题研究篇1

1 实施方法

1,1前期准备

召开座谈会,根据所轮转专业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专长,确定每个学生的讲座内容、要求,组织教学材料、备课。根据临床排班情况及轮转学生的数量、意见,确定学生应用多媒体讲课的频率为每2周或4周一次,每次讲座的时间为1小时,讲座安排在周二或周四下午。

1,2学生

对象为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青光眼科轮转的眼科学或眼视光学硕士研究生、眼科学博士研究生。在临床日常工作带教的同时,采取周二或周四下午组织讲座,1次/2周或1次/4周,1学时/次。

1,3讲座内容

教师事先准备的选题包括: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先天性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分类和治疗,滤过泡的分类和处理,干扰素在青光眼中的应用,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计算机自动视野计检查,GDX、oCt、HRt等在眼科的应用,多焦电生理的应用等。每轮(3个月)选择3-6个专题,安排正在青光眼科轮转的研究生进行讲座。学生演讲30-45min,教师再利用15-30min时间纠正演讲内容的不妥或错误之处,听课的同学提出问题或不明之处,由主讲的学生答疑,听课的同学、教师可以进行补危、纠正,对有异议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教师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最后由带教老师对该学生的讲座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总结。

2 让研究生开展专题讲座的体会

数年来,我们让在青光眼专科实习的研究生开展专题讲座,初步体会到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眼科学研究生毕业实习质量,其优越性在于:

2,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研究生开展讲座这一方法与国际上流行的基于问题式学习法(pBL)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自主学习。主讲的研究生为了准备专题讲座的内容,会有目的、主动、自觉、积极地去学习该专题的知识和技能,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该专题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会更牢固。听课的同学为准备问题、回答问题也会主动、自觉地去学习该专题相关的知识,查阅文献资料。在让学生开展专题讲座的过程中,我们引入了讨论式教学法,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大家提问、讨论,在提问、讨论阶段。同学们能主动应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和技能去思维、去分析、去判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主讲的研究生需自己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去制作多媒体课件。带教老师只给予指导、解答学生自己看书后仍不能理解的问题。准备听课的学生要带着问题去听课,也要自己思考、准备、学习相关的知识和临床技能,整个备课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2,3提高学生的素质

让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并就讲座的内容提出问题、讨论和回答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学习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为制作合适、新颖、吸引人的多媒体课件等需要学生去思考、探索和创新,同学之间还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学生讲课、提问和答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演讲能力,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潜能。

2,4提高教师的素质

科学专题研究篇2

abstract:withthesocialneedsontalentsincreaseinChina,domesticcollegesarefacinghugeemploymentpressure,howtoimprovestudentspracticeandemploymentskillsisthecoreissuein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toimproveschooldevelopmentandteachingqualityandefficiency,combinedwiththegeneralproblemsinlocaluniversities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disciplinesandinformationmanagementandinformationsystem(imSS)professionaldevelopment,basedonourschool'sspecificsituation,someprofessionalprogramsofcoordinateddevelopmentin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andinformationmanagementmajorareputforward.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信管;协调发展;学科建设

Keywords: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informationmanagement;coordinateddevelopment;disciplin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198-02

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概述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管理学科中发展最早的学科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对科学管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首先发展起来,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建立了一支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在国内,知识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风险管理等这些领域是当前学者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它们仍是未来几年的重点研究领域。信管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点专业之一,目前全国有五百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但它又是一个年轻的新专业,其教学内容与课程如何设置,一直是大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我校信管专业成立于2000年,目前已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近1000人,专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和研究过程。

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发展中的问题

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和信管专业的发展与国内其他高校一样存在着很多共同的问题和不足。

2.1学科建设不足和差距。

①学科方向:现有的四个研究方向,优势特色不明显,缺少优势特色学术方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

②学科队伍:学科梯队成员职称和学历偏低,硕士生导师人数少,成果水平不高,获奖层次低,没有部级奖励。

③科学研究:整体科研水平偏低,缺少部级课题,横向课题少,科研经费略显不足,发表高水平部级论文或检索论文数量不多。

④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研究生招生不景气,招生生源和途径单一,梯队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次数少,与国内外学术机构联系不密切。

2.2专业建设不足和差距。

①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尚不充分,本专业教师职称与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本科学历年轻教师较多。在教师队伍方面专业师资队伍的职称等结构尚欠合理,低职称教师数量偏多。由于年轻教师多,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受到了影响。

②课程建设方面:受师资队伍高职称教师比例低的制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尚处于较低层次。

③教学和科研研究方面:由于年轻教师较多,忙于教学与学历提高,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教学、科研项目与成果缺乏。

3如何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协调发展方案研究

3.1学科建设方面要采用目标管理,任务分解到人,激励和考核并用,重在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创建良好的科研条件,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科对外影响。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同时,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取得一批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中应用并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进一步重视学科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广泛吸引省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专职或兼职从事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

①进一步加强学科梯队建设。积极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选送有潜质和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到著名高校进修、培训;鼓励更多的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逐步形成适合学科发展,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优化的教学、科研学术群体。

②积极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队伍成员要跟踪学科前沿,积极申请部级课题。

③紧密结合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求,加强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④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和加强学科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⑤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为我校讲座教授,进行讲学,共同合作承担科研课题;派出人员去国内外著名学校进修提高。

⑥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完善学科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拓展学科实践基地,为学科队伍成员和硕士研究生提供广泛的社会实践舞台,使教师更了解经济社会的需求,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3.2专业建设方面。

①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专业培养方案既要求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也要有其灵活性,要根据发展需要和毕业生动态反馈调整完善培养方案,因此,新的培养模式应侧重考虑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训练,拓宽基础,扩大口径,同时还应有地域特色。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

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等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专业建设的根本也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是否合理是反映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指标,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看,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还不很合理,还应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引进外校高学历人才调整学缘结构,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③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跟随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太光,陈培友.为东北振兴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

[2]赵国刚.三大教育理念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48-51.

科学专题研究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实习;岗位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49-02

一、前言

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类型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该专业专门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工作的教学和行政人才;(2)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即该专业的大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实践内容的特殊性,该专业的主要实践性内容包括到幼儿园见习、实习,到幼儿师范学校实习、进行社会调查等。其中,岗前实习是每个在校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都要经历的过程。岗前实习对于学生工作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其他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具体表现为:(1)可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学前教育岗位,成为专业人才;(2)可以发现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经验,避免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走过多的弯路;(3)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一环。

岗位实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然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岗前实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方面是岗位适应问题。所谓岗位适应就是指人、岗之间达到良好匹配。当不适应实习岗位时,大学生就表现出了身心方面的问题。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会表现出焦虑、恐惧、迷茫、抑郁等问题;从生理的角度来说,会表现出感冒、发烧、头痛等生理症状,这些生理症状实质上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学前教育专业在岗实学生经常反映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适应实习岗位,在岗位实习过程中显得手足无措”。

对于以上岗位适应性问题,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3]。综合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本专科实习生岗前适应问题的一系列研究,笔者总结提出了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解决途径。

二、岗位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实习时间设置不合理

实习时间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实习时间点的选择问题,第二个是实习时长的问题。一般来说,各高校安排各专业大学生的实习时间普遍为即将毕业的时候,学前教育专业也不例外。这个时间段是学生最忙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忙着寻找工作,一部分学生可能正在准备专升本、考研、出国,还有一部分学生正在准备没有考完的证书,这些原因导致一部分学生无心实习,或者说应付实习,实习和其他事情发生了冲突,其他事情分散了本应放在实习岗位上的注意力,而且实习成了压力。

实习时间长短和实习效果并不成绝对的正比关系,但是,足够的实习时间是实习目标达成的重要保证。然而,当前各学校规定给学生的岗前实习时间普遍很短,只有两个月或几周(一般是4~6周)的时间,实习生要在短时间内了解班级情况,进行角色转换,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幼儿教育工作,这往往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学生还没有搞清楚学前教育岗位的职责是什么的时候,实习就已经结束了。

(二)实习基地较少

随着我国居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国人也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培养。现在“80后”开始进入生育期和养育期,他们的思想与其父辈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教育下一代的态度上,“80后”更加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加上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私立幼儿园因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私立幼儿园一般规模都不大,不足以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基地,而大型的公立幼儿园又很少,所以实习基地少。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行的教育实习评价管理制度往往以结果性的评价方式为主,从而忽略了形成性评价。所谓结果性评价就是以结果为评价标准,不看过程,即使过程做的非常好,过程中的成绩很优异,但是结果没有达到一些指标,这个人的成绩也是不被认可的。形成性评价是以过程为评价标准,即使结果可能不理想,但是过程优异,这个人就可以被评为优秀。

(四)实习经费短缺

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是有实习费用的,这些费用主要用于交通费、餐费、补贴费、管理费等,然而,由于对实习生实习过程的不重视,导致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应投入的资金相当较少,多数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交通费、餐费都是由学生自理,甚至有些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生还要向实习单位缴纳实习费用。为了节省开支,有些学校就会把教育实习的时间尽可能压缩。这些现象和做法使得实习基地对学生不负责任、实习生对岗位实习不重视,导致实习形同虚设。

(五)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通过实习可以检验大学生理论掌握水平。由于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大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无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加上没有受到良好的指导,大学生会不知所措,非常迷茫。

三、学前教育岗位适应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存在岗位适应问题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工作,需要尽快适应岗位,岗位适应过程也是一个角色适应的过程。适应期有长短,在适应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迷茫等。适应在实质上是一种角色转变,需要适应一个新的模式,具体到学前教育岗位就是由学校模式转变为职场模式、工作模式的过程。理论永远无法穷尽实际情况,理论是固定的,可以控制的,而面对实际场景,理论和实际往往有些出入,实习生由于经验匮乏就有可能变得手足无措。

1.转变学生的实习观念,明确实习目的。一些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习观念出现了偏差,例如,一些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的实习仅仅是走过场,实习结束的时候开个证明,盖个章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逃避实习的表现,是逃避责任的表现。所以,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参加实习前就有意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实习观念,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实习。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以免学生迷茫不知所措。有了目标,实习生就不会迷茫,而且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将会使大学生更加有信心,进而提高对实习感兴趣。

2.建立完善的岗位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考核制度。指导教师是参加岗前实学生的指路人,在学前教育岗位实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指导教师的指导可以使实习生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工作场景能够尽快地融入,更恰当地做出与岗位相符合的行为。指导教师应来自两个领域,即指导教师至少应有两位,一位指导教师来自高校,一位来自幼儿园。来自两方面的指导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且能做到相互沟通,对实习学生的思想、心理、业务进行全面指导,解决实习生的困惑和问题,激励实习生克服困难、自主成长。

3.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实习体系。根据系统论的原理建立实习体系,此体系包括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日常见习、阶段性实习,最后进行毕业实习。

高校应综合分析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大学生所在的年级,学生自身的能力特点、知识架构、所达到的专业水平等在本专科大学生四年或三年的学习期间分阶段、分层次接受相应的实习。根据建构理论,使学生在不同的年级建构不同的实习经验,从而形成相互联结、互相渗透的经验链,为即将毕业时的岗位实习奠定基础,减轻实习压力。

4.建立与实习相配套的实践性系列课程体系。在岗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常常因缺乏相应的管理技能、教学技能、教学规划技能而感到手足无措,也常常因为缺乏与指导教师、幼儿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而使教学陷于被动的处境。针对以上情况,高校在日常课程设置中应强化与实习相关的实践性课程,目的在于提升实习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和技巧。

5.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高校应充分联系校外的幼儿园,与幼儿园建立稳步的关系,对幼儿园的业务进行指导和支持,同时将大学生送去幼儿园进行实践,接触幼儿和教师,与有丰富经验的幼儿园教师结成对子,“一对一,一帮一”,这样能够尽快地提升实习生的实践能力,使实习生由“新手”转变为“专家”。

6.建立岗位实习绩效考核机制。对于学前教育本专科大学生岗位实习成绩的考核应制订配套的规范,建议采用多个主体参与、量化与质化并重、过程与结果相互补充的方式进行。

7.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实习生岗位适应问题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适应问题的心理表现通常为焦虑、紧张、忧郁、烦躁等,因此在大学生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及时发现和预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提供。作为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应主动积极地应对各种压力,积极调适身心。

四、结论

岗位适应是所有在岗实学生都要经历的阶段,学前教育本专科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同样也要经历岗位适应这一环节。在岗位适应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岗位适应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因素。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有很多,例如转变实习观念,确定实习目的;建立岗位实习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等。

参考文献:

[1]王香平,李学翠.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角色特点与适应过程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457(11):28-30.

科学专题研究篇4

关键词: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学习;设计方法

当前迅速发展的网络教育使通过网络学习变成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是网络学习的一大特色,因而设计与开发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专题学习网站是开展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的网络资源,在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制作中,如何体现现代教学设计思想,如何体现自主学习,如何体现农林学科的特点与自主学习策略的整合,设计出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专题学习网站,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讨。本文通过广东省“151工程”立项项目“南方花卉”、“植物生理学”、“农业昆虫学”和“生物化学”等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的实践,对农林学科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学习设计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1 农林学科的特点与专题学习网站的构成

1.1 农林学科特点

我国农林高等教育历来强调理论与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强化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农林专业集理论、应用和实践于一体,操作性与实践性都很强,所以专业教学与生产、科研实践必须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将生产实践、科研训练、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等引入教学过程。比如花卉学,它是观赏园艺和园林专业的主干课,内容分为基本知识和生产技术两部分,基本知识系统介绍花卉学的重要相关概念、花卉产业发展状况和特点等,花卉生产主要环节技术包括繁殖、栽培、花期调控和病虫害等,重点介绍1~2年生花卉、球根花卉等重要花卉的繁殖方法、栽培技术与栽培管理以及园林用途等要点,操作性与实践性特强。

农林学科内容具有特定的受众群,农林专业的学习对象是农林高校的大学生,而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基本保持成熟和稳定,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更多情况下是让学生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同时大学生是成人,大多数成人学习者愿意独立自学。希望教师更多发挥组织学习、指导学习、鼓励学习的作用。

1.2 农林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构成和特点

农林学科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互联网络环境下,围绕农林学科中一门课程或相关的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专题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它通常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

“农林学科专题学习网站”拥有网址,能通过互联网访问,它同时包含如下四个方面的功能:①专题基础知识的结构化展示;②专题相关的扩展性的学习资源的整合;③进行交流、讨论、答疑的空间;④学习者进行自我评测的数据库。农林学科专题学习网站是信息技术与农林学科课程整合的一种形式,它充分发挥了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超媒体、大容量等优势,不同于某一门课程的网上教材,也不同于一个学科的专业网站。“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就是依据农林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组成和特点,把南方花卉知识与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组成的专题学习网站。

2 目前一些专题学习网站存在的不足

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以及对网络教学研究的逐渐深入,涌现了一批专题学习网站'笔者通过对一些学习网站(如中国园艺网)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目前的专题学习网站存在以下问题:①展示资源、提供资源查

询的网站较多;②网站设计中缺少自主学习的引导;③个人开发的网站较多。而对学生自主学习引导设计尤为薄弱,主要体现在:

(1)一些网络资源未发现有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自我练习等模块,或者只有部分模块,不能让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未能体现学习者学习的计划性,未能很好地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内因。

(2)缺乏学习监控与评价系统,缺乏对学习者的学习评价,学习者不能及时获取学习反馈信息,未能很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3)很少有教师导学模块,未能很好发挥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导航者”作用。

(4)学习内容区缺乏方便的导航功能,学习者不能根据需要跳转,寻找前后知识的联系。

3 农林学科专题学习网站中自主学习设计的实现策略

根据教学设计理论与自主学习的特点,结合专题学习网站的构成和特点,在分析目前一些专题学习网站在自主学习设计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在专题学习网站中采用随机进入式自主学习设计方法。通过对“南方花卉”等四个专题学习网站作为案例进行设计与开发,归纳出基于农林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学习设计可采用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设计教师导学模块、生成规范的自我评价系统、设计

清晰的导航策略“五策略”模式(简称“5s”模式),以此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如图2所示。

3.1 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

完善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尤其重要。在进行知识结构的设计时,首先要涵盖所有的知识点内容,各个知识点的关系要体现专题内容的特点,反映教学规律,并力求在清楚地揭示知识关系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的实现,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同时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网站中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中,把南方花卉与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设立了基本知识、花卉生产技术、花卉新动态、花卉病虫害、名花趣事五个知识模块(如图3所示):

基本知识:主要包括花卉业发展历史、花卉资源与利用、花卉的生长发育特性、环境因素与花卉生长发育、花卉生产设施、花卉繁殖技术、花卉生产技术、花卉应用和花卉经营等知识。

花卉生产技术:以花卉的种为分类,介绍每种花卉的概况、主要栽培品种、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与切花栽培技术。

花卉新动态:主要介绍国际国内花卉的发展动态、花卉的新品种与新技术、花卉的市场与价格等信息。

花卉病虫害:主要介绍花卉的病害与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名花趣事:主要收集一些花卉的趣事与历史典故。

五大类知识模块构成了南方花卉完善的知识结构,使专题内容能全面、综合地表现出来,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很好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3.2 设立学习目标(要求)模块

在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学习中,学生必须自主学习。当他们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时,他们更愿意接受教育,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为此应该让学生明确地了解学习目的,有一个学习行为的引导,在每一单元或每章学习前,设定学习目标(要求)。在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中,设计学习目标(要求)模块的方法是创建链接点,用鼠标点击后,弹出新窗口,以展示学习要求的内容。

3.3 建立教师导学模块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应是教育思想的“贯彻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者”,为此,必须增强教师“导学”作用。在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学习设计中,要增加教师的导学模块,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理解、思考、分析和创造。目前的导学方式有四种:文本型、音频型、视频型和同步视频,在《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采用了文本型和视频型结合的方式。

网站首页设有教师导学主要介绍整个专题学习网站的情况,引导学习者学习;而在每一单元中也设有教师导学,对本单元学习内容做必要的引导。

在教师导学内容中还使用了视频型导学策略,由于花卉学科集理论、应用和实践于一体的,操作性与实践性都很强。所以在视频点播系统中提供专题知识点的教师授课实录与实践实录,学习者可通过视频点播系统来获取,使学习者好像置身于班级的课堂现场教学中一样,克服自主学习型多媒体课件因缺乏丰富的课堂教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动态导学,网站建有在线咨询模块,学生可以在线向教师咨询。教师可在线指导学生学习,也可以通过自由讨论区或e-mail的形式来指导学生学习。

3.4 生成规范的自我评价系统

在自主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自主探索、建构知识的过程。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借助于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实的认识解决实际问题。合理及时的反馈是维持学习者学习动机和积极性,确保学习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中,要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特征差异,以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出不同程度的强化练习进行评价,并及时给出反馈信息,作到评价和反馈的动态性。只有借助于不断的自我反馈,学生才能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以掌握正确的知识和方法。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在“南方花卉”和“植物生理学”专题学习网站学习内容中,在每一单元知识或每一章内容,都设计有形成性练习和自我评价模块。同时也设计自测评价和咨询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在线评价反馈,让学生学习完后通过它可以自测,了解自己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检查目标完成的水平,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能从中得到进一步的指导。

3.5 设计清晰的导航策略

导航是超媒体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导航能为网状知识结构中的学习者提供即时有效的引导,它是一种避免学生偏离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策略。专题学习网站信息量大,开放性强,学生在

自主学习时极易产生迷航现象。为引导学习者更好地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帮助学习者迅速进入相应学习内容,清晰明了的导航系统必不可少。

在“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设计中,我们在标题区中设置专题导航和加入检索、返回、帮助等导航系统,采用简洁的文字,对比强烈的色彩,让学习者一目了然,在内容显示区还设置翻页功能,学生可以随意前后翻页,寻找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网站采用随机进入式自主学习设计方法。学生可通过不同的导航方式获取相同的学习内容。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4 结束语

科学专题研究篇5

本文是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江苏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估研究”(2013JSJG368)和南京邮电大学教改课题“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南京邮电大学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估研究”(JG00714JX91)的研究成果,由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和南京邮电大学“1311人才计划”资助。

摘要:论文根据调查资料和调查数据,剖析了高校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新常态

一、研究背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特点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对我国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结合新常态的需求,对照观察、分析判断我国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本文希望通过剖析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制定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服务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二、我国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1.学生和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都不高

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知程度较低,认识不到实践教学对了解社会,培养团队精神、实践能力、职业生涯选择、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有些学生认为“只有职业院校的学生才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普通本科学生只要把理论掌握好就可以了,自已将来的发展是主要依靠脑力劳动而非体力劳动”。这种偏面的认知严重影响到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有些学生擅长理论学习,对实践环节有担心和恐惧心理,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高校对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传统的教育理念特别重视理论教学,往往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很多学校并没有把实践教学提升到应该达到的地位。根据笔者的调查,许多学校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和课时等易于评估的领域的重视程度。但是,对于实践教学效果等不易评估的领域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很多学校认为只要实施了实践教学,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另外,由于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手段和方法等原因,也导致某些高校对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视程度不够。

2.高校实践教学的法律依据不足,法律效力不够

针对高校的实践教学,发达国家具有比较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的法律主要是《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但这两部法律中与实践教学有关的内容甚少。目前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这些意见和规定仅仅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无法可依、效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对高校的约束比较小。另外,这些文件仅仅是从宏观上规定了高校实践教学的一些要求和指导性原则,对于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及相应的责任、权利及义务没有详细的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3.经费投入规模和投入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的《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5.27%,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30%,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为15591.72元,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为7899.07元。虽然我国高校财政教育经费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生均投入数量却在下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资金需求与资金供应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

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的方式方法还相对粗放。目前我国高校的财政拨款主要是以生均标准拨款+专项拨款的形式,虽然这两年有些地区在不断优化,如增加了修正系数,但仍然比较粗放,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财政拨款的使用,对于实践教学的投入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设备老化、实践人员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

4.实践教学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供给不足、实践教学供求错位是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突出问题。笔者调查发现,62.2%的学生认为课堂实践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65.5%的学生认为实习实训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虽然调查结果虽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实践教学的真实水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了解社会发展需求的途径越来越便捷,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实践环节,而是呈现出了多样化、综合化和层次化特点。但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内容、形式、效果和层次并不能有效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需求,使得高校提供的实践教学与学生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表现在:高校提供的实践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单调,甚至是滞后,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5.缺乏独立、专业、权威的实践教学评估机构

我国虽然也有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工作,2004年教育部还建立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但是,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基本上由政府部门完全垄断,政府既是高等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还是投资者和监督评估者,这种“四位一体”的模式会带来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需求,而且很容易出现“权力寻租行为”,无法从体制上保障实践教学效果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目前的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高校内部评估模式是一种行政性评估,缺乏市场力量在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评估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原有的高等教育评估体制。在原有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或多个既独立于教育部门又可以客观、有效评估高校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的中介机构,高等教育评估体制的变革必然要求高等教育评估理念、高等教育评估标准、高等教育评估方法、高等教育评估手段的创新和完善。

三、我国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对策

1.建立健全高校实践教学的法律法规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和十八届四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高校实践教学的立法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教育部门应将“依法实施实践教学”作为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发展总的方向和原则,并在这一原则下制定相应框架,然后由可测量、可评估的指标体系组成标准,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法律体系能够相互支撑并有效实施。相关立法部门需要尽快启动高校实践教学的立法工作,建立适合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情况的法律,用基本法律的形式规定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制度及评估制度,促进高校实践教学制度的完善,为高校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获得法律依据。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评估工作的单项法规。教育部门应对原有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的评估范围、评估对象、评估机构、评估流程、评估方法等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提高单项法规的法律效力,以法律的形式出现,这样更有利于高校实践教学工作开展和操作。

2.大力宣传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意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变,不但需要具有理论素养的人力资源,还需要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来驱动经济结构转型。而现有的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社会急需的职业素质还达不到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有效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加强高校实践教学活动,把大学生培养成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实践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源泉,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发生、发展,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产生理论创新。各级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相关部门要以各种形式、各种途径不断宣传高校实践教学活动对理论创新、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参加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播工具,广泛开展高校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的意识,鼓励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教学。

3.创新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工作机制

首先,坚持以政府教育部门为主导,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省级高校实践教学的组织协调机制,编制规划,制定政策,保证经费,落实人员,还要建立监督机制,保证落实,通过教育部门推动、引导、示范、组织作用的发挥,确保高校实践教学工作的周密部署、循序渐进和稳妥推进。同时,省级教育部门应积极统筹管理,充分发挥其他相关部门的作用,努力形成高校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其次,努力构建高校实践教学的“社会协同”格局。即广泛组织各类社单位参与高校实践教学,在规范性行动和志愿性行动并存的情况下,形成一种互相协同、密切联系、高效运转的实践教学协作系统。“高校实践教学社会协同”是一种多赢的协同创新机制,各种社会组织可以为高校社会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合作平台,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为社会组织提供科研、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撑,实现社会力量和高校的合作共赢。在这种格局下,政府教育部门对高校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统筹管理,各类社会组织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的目标单位和合作单位,它们的参与可以为高校实践教学的持续完善起到关键性作用。最后,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保障高校实践教学的有效运行。政府应承担整个高校实践教学市场的监管职责,包括监督检查高校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资金保障、人员保障、设施保障是否符合国家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社会组织在参与高校社会实践教学方面是否按既定合同执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实践教学效果。同时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实践教学机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对高校实践教学的办学条件、办学能力、师资状况、教学效果实行综合评价。

4.动态调整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国家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动态调整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不断完善和更新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使得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适用性。各省可以结合国家基本标准和各地的实际发展需求,将高校实践教学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并以此指导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变化,形成“以实践教学促进就业、以就业强化实践教学”的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各省可以根据国家专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高校实践教学内容,设置高校实践教学课程。同时对学生进行细分,搞好分类指导,对每个类别的人群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高校实践教学。

5.完善多元化的高校实践教学投入机制

政府是高校实践教学的投资主体,应强化其主要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高校实践教学专项资金的规模,提高补贴标准。省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应将高校实践教学纳入省级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投资计划之中,明确高校实践教学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加强和监督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高校要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统筹安排好科研经费和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的比例,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各项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明确定期经费增长机制,实验设备定期淘汰机制,以确保高校的实践教学有充分的经费保障。

积极发挥市场的力量,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高校实践教学,使其成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社会力量投入学生实践教学的相关机制。不断完善和落实用人单位参与学生实习实践的税收和保险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用人单位参与学生实习实践的积极性。

6.建立市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校实践教学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具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企事业单位为依托,突出高校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强化企业与高校的信息沟通,建立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制度,实现实践教学与就业的良性对接,努力提高高校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

各地要探索建立面向全省高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充分有效地利用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努力促进资源的开放,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开放、教师资源开放和设备资源开放等。如一个高校可以向区域内的其他高校开放本校的部分课程,引入兼职教师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在此基础上,高校之间可以进行教学合作,互相开设本校优势课程、互相组织实践培养学生,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此外,可以建立区域内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开放各自的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学校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来进行实践教学观摩和研讨等。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国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教育部门和高校需要早做准备,尽快着手建立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性的、能满足未来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文社科人才,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易纲.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趋势——深入学习贯彻同志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2014-11-03(7)

[2]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cssn.cn/jyx/jyx_zdtj/201411/t20141106_1392460.shtml

[3]吕诺./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10/26/content_2141068.htm

科学专题研究篇6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  选题方向  研究趋势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题方向分析

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其中,硕士研究生已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领域选择研究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本文依据《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至2010年11月1日,累积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87.5万多篇,文献的来源是全国530多家硕士生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文统计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2010年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榆索控制条件。“发表时间”输人从2000年1月1日一2010年10月l8r:t,“学位单位”输人模糊,“优秀论文级别”输入不限,“作者”及“作者单位”输入模糊。第二步,输入内容榆索条件。“主题词”输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向,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点击“检索文献”。第三步:按文献分组排序方式选择文献。文献分组点击“学科专业”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即可。其统计结果如图1:

从图可以看出,物流、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是2000年~2010年管理科学与t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说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日.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物流管碑研究方向中,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构建传统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物流金融的合作与创新是研究热点。在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中,供应商和项目外包管理项目成为焦点,高级管理层更加接受项目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之后要追求项目的项目组合管理得到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中,心理契约与员丁绩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绩效是研究热点。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趋势分析

根据以上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选题向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管理变革,管理科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等方向。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以及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等方向。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和知识资奉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也给管理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2、管理科学与一f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产与流通的变革而产生了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研究领域与-向。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学者在营销与运作的整体优化、多渠道供应链管理、综合物流等方向已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且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的热点。

3、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知识经济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的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知识管理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等。在未来几年知识管理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本身的特征;知识管理效益的定量分析;新知识产生知识在企业间的传播机制;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

4、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越来越侧重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探索管理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复杂系统管理理论基础包括: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理论,其中的非线性理论涉及到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混沌动力学以及分形理论;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从时间的可逆性到不可逆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复杂系统到复杂网络;从硬系统到软系统方法,这里主要指的是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从单元系统到系统集成。例如,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从组织内部的各组元间以及组织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中寻找组织发展和进化的动因和规律,以使组织能适应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迅速发展。

5、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低碳管理方面发展

科学专题研究篇7

一、在调研中引发反思

2007年秋季,我们围绕市教育局提出的“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树立教育形象”的工作思路,开展了“教育质量”专题调研,分别对初中、小学教育质量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小组在调研报告关于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中指出:“有的教师虽然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但是没能把新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行为的有效跟进,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课堂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不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教研工作的建议:“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要把教研的重心下移,引领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善于分析与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把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变成专题或课题进行研究。”此项建议引发了我们对原有市、片、校三级教研工作的反思,也为我们改进教研方式提供了依据。

二、在反思中寻求变革

从上述调研报告显示的要点,我们对几年来的市、片、校三级教研工作进行认真回顾与分析,认为原有教研以“制定目标――选择形式――确定内容”为基本程序,存在三个缺乏,即教研目标缺乏导向性;教研主体缺乏主动性;教研内容缺乏针对性。三个“缺乏”给我们提出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应该研究什么?因此,我们围绕“应该研究什么”这一个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对原有教研工作程序进行检讨,确立了“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怎样研究”的新思路,把研究内容的确定作教研首要任务,并根据教育质量调研报告提出的“把教研重心下移。引领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善于分析与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把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变成专题或课题进行研究”的建议,把教研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定位在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基本元素(影响质量的关键要素),在2007年秋季的校本教研工作中,明确提出“让研究回归基本元素,以专题研究为载体,提高农村中小学教研实效”的教研工作策略,切实解决农村中小学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与水平,促进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在变革中创新实践

为提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改变了传统以区域划分教研片的做法,建立了以研究类别划分的教研片。这里以小学为例:2007年,我们向全市中心小学发出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中心小学对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研究与应用价值的教学问题进行搜集分析,并提炼成研究专题,填写《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课程改革专题研究项目申报表》报我校,《申报表》内容包括专题研究背景(即专题的来源)、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分析、参与人员基本情况、申报单位对研究工作的承诺等。共收到各单位申报专题30多个,经我校论证审核后有24个专题被立项。随后我校对被立项的小学24个专题进行整合分类(分为“语文教学”、“数学教学”、“课堂实效”、“有效问题及问题意识”、“情境探索”、“综合研究”等六大类),并把同一类的不同专题研究单位组成一个教研片区,每个片区确定l一2名教研员具体参与研究,并负责活动协调和专业指导工作。建立了专题研究校独立研究与同类专题研究“片共同体”双重运作的教学研究新机制。每个片区在挂钩教研员的协调下,学期初召开同类片区内各专题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会议,共同研讨制定学期研究计划,同类片区内各专题项目校也制定各自的研究计划。学期结束时,各专题研究项目校要做好研究小结,并在同类片区内交流。由于专题研究项目是来自基层学校、一线教师,研究内容是学校、教师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活动启动之后,学校校长、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很高。

四、在实践中感受变化

科学专题研究篇8

关键词: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论文模式

作者简介:谭德荣(1963-),男,山东青岛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高松(1965-),男,山东潍坊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山东 淄博 255049)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dyc1106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19-01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培养方式已分为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两种类型。基于工程实际的切实需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正在快速发展,将成为今后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这对工科专业研究生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论文选题、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有所不同。[1,2]因此对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和论文选题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教育部文件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的转变,[3]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数都在50万人左右,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趋势来看,大量毕业生特别是工科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走向社会实际的工作领域。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在基础理论、整体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规划,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业领域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论文选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不能完全照搬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需要把握好诸多环节。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设置相关课程,加强基本技能培训,特别要加强工程领域的实践环节。对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与答辩等都要有不同于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内容。其中学位论文选题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核心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背景和发展方向,科学选题,尤其要定好研究方向和内容。选题的质量和方向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业前景。如果选题没有新意,那么论文写作内容也只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同样,选题如果脱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研究内容太理论化,那么也就无法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预期目标。[4]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论文的选题,要从提升实践创造能力的观点和视角来思考,选题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先进性,也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目标要求,确定具有一定难度的实用性课题;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实践验证;选题应为本学科、专业或工程实际等方面具有实现该课题的基本物质条件,并经过努力能按期完成。[5]

三、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模式研究

1.论文选题范围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导师已有课题确定选题。依据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选题,在研究经费、实验条件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保障,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导师的科研工作相融合,为学生顺利完成论文提供较好的研究条件。二是结合工程实践进行论文选题。从工程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工程实践的现实问题,学生在深入实践、广做调研的基础上,能够确定现实生活或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提升,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三是与企业联合培养确定论文题目。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选择企业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作为论文选题,这种选题不仅可以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会设计、研究与实际制作,培养他们从事科研、学习的基本素质和开创性的科研能力。

2.论文选题模式

从生产实际出发,工科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类学位论文,如应用研究论文,也可以是设计类和产品开发类论文,如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还可以是针对某个工程领域的软科学论文,如调查研究报告、工程管理论文等。根据多年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体会,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具体可从五个方面进行选题。

(1)产品设计研发类论文。研究内容来源于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和再研发,包括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要求遵循产品研发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学、规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研发产品。产品达到行业规范要求,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性能先进,有一定实用价值。

(2)工程设计类论文。该类题目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进行设计研究。要求按照工程类设计规范必备的辅技术文件,包括工程项目概况、所遵循的规范标准、技术经济指标等。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等对设计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3)工程应用类论文。该类题目直接来源于工程领域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实验方案合理,数据翔实准确,分析过程严谨。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4)工程项目管理类论文。该类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专业领域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专业领域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工程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研究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并具可执行性。

(5)调研类论文。该类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提出命题,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调研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给出明确的调研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四、结束语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培养形式和论文选题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尤其是把好选题关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并根据以往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作经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行思考,给出了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可采用的几种模式。这些论文模式符合各专业领域实际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日益凸显,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德龙.搞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多元化创新性精英人才培养新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

[2]林超,赵海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选题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9).

[3]刘少华.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4).

科学专题研究篇9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广西科技大学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为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2010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的文件,决定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开设一门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广西科技大学历来重视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最近几年,一直探索专题教学,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广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思政课专题教学基本思路与实践

(一)从严挑选高素质的专题教学任课教师

专题式教学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保证我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在教师队伍构成上,广西科技大学组建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专题任课教师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必须是中共党员。政治素质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中共党员是遴选研究生思政课教师的必备条件。第二,任课教师需取得副高以上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第三,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第四,上过本科生《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课。研究生公共政治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下简称《理论与实践》)与《概论》在教学内容方面的确有重复的地方,但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则与《概论》有较大差别,因而教师要对《理论与实践》与《概论》两门课有更深的了解,既要看到两门课的相同点,也要看到两门课的不同点,“教师要特别注意避免重复本科阶段《概论》课的内容,凡是《概论》课教材上有的内容,都不应该重复去讲,把对现实中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1]只有上过《概论》课才知道研究生的教材与本科生《概论》教材在内容上的关系,进而深化本科阶段思政课教学成果。

(二)根据任课教师研究专长进行合理分工

专题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专题教学的内容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因而在专题教学中教师间的分工合作是必要的。广西科技大学将《理论与实践》依据教材分为若干专题,并将教学专题分解到对应的授课教师,明确各自的专题教学任务。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自行制作自己所讲专题的课件。总体而言,专题教学中既有明确的分工也有很好的合作。只有分工明确了,大家才能去做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才有合作的可能。如果分工不明确,那么就可能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实施“分工合作”教学,各专题的任课教师在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成绩的评定等方面加强沟通、协作,营造出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这也是提高专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三)以教材内容要求为依据

《理论与实践》课教材是教学备课的重要依据,教师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文选》、《邓小平文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指导用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求是》、《红旗文稿》、《人民日报》等报刊上的文章进行备课、上课,上课内容并不是随意的,既不能随意压减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也不能无限增加教学大纲无关的内容。思政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要紧密围绕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而展开,体现其政治性和导向性。”[2]专题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涉及学科众多、内容广泛,术有专攻才能达至最佳效果。

(四)结合广西科技大学研究生特点因材施教

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在帮助研究生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生阶段与大学本科阶段相比有几个明显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大学本科几年的学习,学生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专业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并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进一步学习研究生思政课《理论与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广西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在年龄、知识背景等方面与本科生有很大的不同,这些特点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了解这个年龄段研究生的所思所想,也要对研究生的专业知识背景有所了解。第三,广西科技大学虽然是综合性大学,但目前的研究生大部分是理工科学生,理工科专业研究生以理工科见长,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引入“校本”素材,进而有助于将思政课教学中的思想性、学术性和研究生的特点可以结合得更为紧密。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广西科技大学《理论与实践》课的专题式教学结合我校土建学院、生化学院、机械学院等学院研究生所学专业特色,以及生源主要来自普通本科院校的实际,以教材为基础,在充分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并结合国情、广西区情、柳州市情以及校情,也充分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研究生所关注的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讨式教学。任课教师在全面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以及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并通过课堂讨论、教师讲授等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研究生在课堂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有利于展示多样化教学风格

《理论与实践》课是对研究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广西科技大学课根据教材分为若个专题,原则上每个教师只讲一个专题,根据广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日常的排课情况,研究生是合班上课,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专题式教学是广西科技大学为改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效果而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我校研究生思政课课程由一位教师讲到底的教学惯例,改为由不同教师实施专题教学,每个专题由不同的教师主讲,而不同的主讲教师由于自己的专业背景、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性格特征会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在研究生的课堂更能给学生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过程中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受到不同学术背景、社会背景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和熏陶,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专题教学法要解决的不是教师能不能讲一门课,而是怎样才能使学生通过一门课的学习得到最好的教育,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3]。广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严格按照教育部等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开设,在目前开设的课程中,既有采取专题教学的,也有只由一个老师讲授的课程。专题教学为广西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与本校研究生以及校内不同专业研究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搭建了一个崭新平台,一方面,专题教学对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方法、科研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专题教学的内容多是由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认真准备的问题,学生对此也较为关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有利于实现教材体系转化

把教材内容体系转化成教学内容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而专题教学是实现这个目的重要方式。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不是说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材无关,而是要任课教师根据《理论与实践》课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并根据广西科技大学研究生的所学专业等实际情况在教案设计、教学手段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有其特殊性,但这两个阶段又有连续性,也有异同点,所以,任课教师如何做好这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理论与实践》课的部分内容,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针对这种情况,思政课教师花费不少时间精力去破解两个阶段衔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而不断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体系的转化。

(五)有利于教师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广西科技大学思政部教师要承担全校2万多名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的思政课教学任务、思政课教师教学任务重。实施专题教学后,任课教师有充足时间用来备课,这就有可能导致教师对课程教材的研究深度,贯彻高等教育“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专题教学也有助于任课教师实现“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带动科研”。广西科技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教学的任课教师中有3人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者,其他几位任课教师也主持过教育部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并获得过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科研奖项,科研成果丰富,而且科研成果大都与所主讲的专题有密切关系,因而,任课教师便于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同时专题教学也可以促进教师对所教专题的内容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从而使课堂为任课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更直接的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顾钰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实践的几点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

科学专题研究篇10

论文关键词: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论文模式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培养方式已分为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两种类型。基于工程实际的切实需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正在快速发展,将成为今后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这对工科专业研究生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论文选题、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有所不同。因此对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和论文选题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教育部文件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的转变,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数都在50万人左右,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趋势来看,大量毕业生特别是工科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走向社会实际的工作领域。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在基础理论、整体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规划,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业领域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论文选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不能完全照搬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需要把握好诸多环节。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设置相关课程,加强基本技能培训,特别要加强工程领域的实践环节。对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与答辩等都要有不同于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内容。其中学位论文选题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核心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背景和发展方向,科学选题,尤其要定好研究方向和内容。选题的质量和方向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业前景。如果选题没有新意,那么论文写作内容也只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同样,选题如果脱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研究内容太理论化,那么也就无法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预期目标。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论文的选题,要从提升实践创造能力的观点和视角来思考,选题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先进性,也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目标要求,确定具有一定难度的实用性课题;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实践验证;选题应为本学科、专业或工程实际等方面具有实现该课题的基本物质条件,并经过努力能按期完成。

三、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模式研究

1.论文选题范围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导师已有课题确定选题。依据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选题,在研究经费、实验条件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保障,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导师的科研工作相融合,为学生顺利完成论文提供较好的研究条件。二是结合工程实践进行论文选题。从工程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工程实践的现实问题,学生在深入实践、广做调研的基础上,能够确定现实生活或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提升,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三是与企业联合培养确定论文题目。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选择企业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作为论文选题,这种选题不仅可以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会设计、研究与实际制作,培养他们从事科研、学习的基本素质和开创性的科研能力。

2.论文选题模式

从生产实际出发,工科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类学位论文,如应用研究论文,也可以是设计类和产品开发类论文,如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还可以是针对某个工程领域的软科学论文,如调查研究报告、工程管理论文等。根据多年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体会,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具体可从五个方面进行选题。

(1)产品设计研发类论文。研究内容来源于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和再研发,包括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要求遵循产品研发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学、规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研发产品。产品达到行业规范要求,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性能先进,有一定实用价值。

(2)工程设计类论文。该类题目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进行设计研究。要求按照工程类设计规范必备的辅技术文件,包括工程项目概况、所遵循的规范标准、技术经济指标等。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等对设计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3)工程应用类论文。该类题目直接来源于工程领域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实验方案合理,数据翔实准确,分析过程严谨。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4)工程项目管理类论文。该类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专业领域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专业领域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工程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研究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并具可执行性。

(5)调研类论文。该类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提出命题,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调研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给出明确的调研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