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移动通讯技术十篇移动通讯技术十篇

移动通讯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5:54

移动通讯技术篇1

关键词:铁路通讯;移动通讯;应用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铁道部在20世纪初将GSm-R系统作为我国发展铁路移动通信网络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到目前为止,它成为我国铁路运营商采用最广泛的铁路通信语言。虽然,GSm-R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大面积普及,但是此系统带宽太窄,频谱利用较低,己经无法满足未来高速铁路的通信需求。因此建立一个功能更加完善,技术构成更加先进的铁路通信网被提上了议程。考虑到未来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的总体需求,国际铁路联盟(UiC)在2010年12月召开的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明确指出:高速铁路移动通信长期演进采用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Lte-R)技术发展战略。我国高速铁路通信也将跟随世界脚步,从2G的GSm-R直接跨越到4G的Lte-R通信。

一、通讯系统的作用

通讯作为人类社会交流沟通的必要措施,起到了信息交流与传输的作用,通过某种媒介将信息从一个点传递到另一个点。铁路通信就是指利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能够有效处理交换并传输在运输、建设中铁路产生的各种信息数据,利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技术和设备,传输和交换处理铁路运输生产和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信息。铁路运输生产和建设中,利用各种通信方式进行各种信息传送和处理的技术与设备。从1825年的人工摇旗引导到1839年的指针式闭塞电报设备的发明以及应用,就说明现代通信技术一开始就是与铁路运输紧密相关。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对铁路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铁路通信系统,才能为现代化铁路的建设与运行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文章对移动通信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应用进行了分析。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即铁路部门专用的移动通信系统。它是铁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与铁路有线网、公众电话网互联,并具有接入其他话音、数据网络的能力。移动通信的覆盖范围为铁路沿线的狭长地带和站场、车站所在地的区域,既要面状覆盖又要链状覆盖;铁路沿线地形复杂、无线电传播环境恶劣,加之列车的快速移动,通信传输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在传输调度、控制指令时,对实时性、可靠性要求极高;铁路用户分布的不均性,即在枢纽地区用户密度高,而区间用户密度低等。

二、集群通讯

在目前铁路通讯系统中该种系统主要被用于调度,是一种高级通讯系统,集群通讯系统代表了当前移动通讯专用网络的发展趋向。该系统内能够实现多信道的共享,根据动态信道的需要进行调整。集群通讯集成了漫游、调度、优先呼、群呼等功能,被广泛的用于各个部门的通讯中,而集群通讯系统中最突出的便是自欧洲的tetRa系统。但是该系统的缺陷也较为明显,比如系统设备采购、建网成本和终端价格较高,同时也存在信息丢失、保密性不高、易受干扰等,这从上海局目前所建成的集群系统就能看出来。这些缺点对普通语音通信的影响不大,但对要求较高的场合并不适用,比如列车与指挥中心的实时双向数据通信。

三、智能天线技术

将有线天线的相关原理应用到无线天线通讯技术当中以提高数据信息传输的质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智能天线技术。将智能天线技术应用到4G移动通讯网络对于数据信息的传输中能够有效地消除数据信息传输中存在的干扰,扩大数据信息的传输半径,从而提高4G移动通讯的数据信息传输质量,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数据传输服务。智能天线技术在对SDma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传输的同码道信号进行区分,并对同码道信号的传输方向进行变更,从而能够实现对特定目标的数据信息传输,为某些特殊客户提供定向的服务。而且智能天线技术还能够实现对客户的实时跟踪,通过对客户周围的环境变化等信息进行分析来逐个消除对数据信息传输造成干扰的因素,从而实现4G移动通讯网络信号的定向优质输送,为特定的客户提供优质的专业化数据传输服务。

四、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作为4G移动通讯技术中最为核心的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也是一个主要用来消除4G移动通讯数据传输中信号干扰的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对信号信道频域之内骄子信道的子载波实行适当的调节与控制,并对这些骄子信道的子载波进行传输,以实现对干扰信号的消除。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最主要特点为它能够实现对数据传输干扰信号的选择性消除,有极强的可控性。也正是由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能够实现对信道频谱的充分利用,因此能够为4G移动通讯各种业务的推出提供便利。

五、6wimaX

该项技术术语宽带接入网络技术,基于ieee802.16标准,wimaX宽带无线技术是目前我国铁路通讯技术中应用的最新技术成果,是中国神华公司自主研发的通讯技术。在该项目研发中,中国神华公司基于当前铁路无线通讯技术自主研发了以wimaX宽带技术作为列尾通讯、操控通讯以及列调通讯和监控系统等通讯系统的新型铁路无线通讯技术,并经过实际的实验和应用后,经过专业的检验,表明该项技术完全能够满足当代铁路运行的通讯要求,并且同国际领先技术相比在创新性以及先进性上都不相伯仲。

六、网络融合,统一化

网络融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融合:一是3G网与固定网络的兼容;二是3G网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之间的三网融合。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一旦在技术上与固定网络实现无缝连接,那么就意味着网络资源之间可以进行互补、融合、共享,从而降低网络运营成本。三网融合是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基础必定是通过pi协议整合有线和无限网络方式,提供端到端的pi无缝连接,构成一个开放性、结构化、更加灵活的互联网络。三网融合后不但可以实现信息业务的最大化开发利用,而且还有利于减少运营成本,简化网络,降低维护成本。由单一性转向综合,网络性能得以提升,大大提高对资源利用的水平。

七、高铁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

由于GSm-R无线通信系统不能完全满足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世界各国都开始进行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研究。将3G无线网引入高速铁路的GSmR-C通信系统是下一代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规划内容之一。GSmR-C的软切换等技术和原本的GSm-R系统互补,提高了切换速度,可以进一步保障铁路通信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但是,国际铁路联盟(UiC)己经明确表示,GSm-R无线通信系统将直接过渡到大容量、高带宽、多功能的Lte-R专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之后我国明确表示将直接升级到Lte-R专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

八、GSm-R

GSm-R系统是铁路运输通讯的重要组成,在区段维护、应急、隧道、编组调车以及无线列调等通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传递列车的检测信息、自控信息提供数据交流的通道,并且能够有效的提供旅客服务,并且能够自动寻径。GSm-R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多条铁路线都使用了该种移动通讯系统,例如大秦线、京沪高铁线、京津线以及胶济线等。另外青藏铁路作为最高的运输线路,其整条线路大多经过的是无人区,为了使铁路运输通讯能够有效,便采用了该种通讯系统。

结束语

运输生产是铁路通讯系统运行的主要出发点,主要为列车的指挥调度以及系统的运行提供实时数据基础。但是随着铁路网络的不断延伸,线路逐步的分散,分支逐步的增加,且业务种类趋于多元化,因此对铁路通讯系统提出了更高程度的要求。因此,在当前的通讯系统技术应用中,应当结合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综合的技术应用,保证铁路系统运行的稳定、列车运营的安全,避免铁路事故的发生,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运输效率、改善服务,加速周转。

参考文献:

[1]盛小宁,谭樯,杜鹏,赖磊洲.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7:46+55.

移动通讯技术篇2

关键词:windowsCe;platformBuilder;GpRS;串口通信;液晶触摸屏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525-02

ResearchofamobileCommunicationtechniqueBasedonwindowsCe

CHenGHuan-huan,XUDong-ping

(technologyofComputerSchool,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63,China)

abstract:thispaperfirstintroducedarealizationmethodofthemobilecommunicationdevicebasedonembeddedoperatingsystemwindowsCe,andhowtocustomizewindowsCeaswellashowtodownloadtheembeddedsystemtotheboard.Finallythispaperintroducedseveralkeytechnologiesusedinthesystem,forinstance,totransmitsmessageandmakesphonecallsviaGpRS,tomakeuseofcomputercommunicationofGpRSandinternet.

Keywords:windowsCe;platformBuilder;GpRS;serialportcommunication;LCDtouch-sensitivescreen

1前言

从应用范围划分,嵌入式操作系统通常可以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比较典型的通用型嵌入式操作系统有windowsCe、Vxworks以及嵌入式Linux;专用型嵌入式操作系统有专门用于掌上计算机的palmoS、主要用于移动电话的Symbian等。windowsCe是微软公司为移动应用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嵌入式应用产品等非pC领域产品设计的操作系统。

windows是一个功能强大的32位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代码少、响应速度快、可裁剪等特点。windows是由platformBuilder来定制的。platformBuilder4.2为创建windows系统提供许多配置文件和调试工具,可以将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一起生成内核,也可以只生成windows操作系统,并根据功能要求可裁剪相关模块。一个平台主要由操作系统映像(oSimage)和板卡支持包(BSp)两部分组成。

2系统结构

2.省略进行应用程序的编写,通过activesync将定制好的系统和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开发板的nandFlash中。

2.省略2003,开发后的应用程序通过activesync下载到开发板上。以下介绍的是实现移动通讯设备的关键技术。

图1系统结构图

3.1windows平台下定制系统

microsoftwindowsCeplatformBuilder适用于定制基于windowsCe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设备。嵌入式系统包括四层结构应用程序、嵌入式操作系统、板级支持包(BSp)、硬件平台。windowsCe的移植过程,基本上主要是针对不同的CpU,不同的目标板,编写BSp的过程。开发工具platformBuilder本身就提供了多种目标板的BSp,如果目标板和platformBuilder提供的相同,那么只需要重新编译生成相应的系统即可。但是实际情况一般是处理器是相同的,但是开发板上的硬件接口不相同,这时候可能修改platformBuilder中相同或相近处理器的BSp来完成一个新的BSp。

(1)利用platformBuilder4.2创建一个新的platform,在此过程中,根据开发板的功能做出相关选择,完成platform的创建过程。

(2)设置并添加platform特性,右键点“aRmSYS2410features”选择下拉菜单中的“Setting”。去掉“enableCetargetControlSupport”和“enableKitL”前面的钩来改变编译选项。

(3)点击“Buildplatform”按钮开始编译,编译完成后(error数为0),得到“nk.bin”、“nk.nb0”等文件,这样基于aRmSYS2410的winCe的映像文件已经生成。

(4)下载和固化windowsCe系统到目标设备,首先借助USBdownloader来下载eboot.nb0,然后通过eboot的功能选项来设置开发板的基本参数信息,准备好与platformBuilder的通讯。然后与platformBuilder建立通讯,platformBuilder自动将映像文件下载到目标板上。具体下载过程请参见用户手册。

3.2发送短消息和拨打电话

GpRS网络是基于现有的GSm网络来实现的。在现有的GSm网络中需要增加一些节点,如GpRS网关支持节点(GatewayGpRSSupportingnode,GGSn)和GpRS服务支持节点(SavingGpRSSupportingnode,SGSn)。SGSn的主要作用是记录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并且在移动终端和GGSn之间完成移动分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GGSn主要起网关作用,它可以和多种不同的数据网络连接,所以有时候也被称为GpRS路由器。GGSn可以把GSm网中的GpRS分组数据包进行协议转换,从面把这些分组数据包传送到远端的tCp/ip或X.25网络。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通过GpRS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需要使用GpRS模块。目前,GpRS模块一般是指带有GpRS功能的GSm模块,可以利用GpRS网络进行数据通信。GpRS模块与开发板控制器之间通过串行口进行通信,通信速率最快可达到115200bps。模块与控制器间的通信协议是at命令集。(本系统以明基m22模块为例)

通过模块的at指令集,我们可以轻松地实现发送短信息,拨打电话等功能,一般我们采取GpRS模块连接开发板的某一个串口,然后通过开发板的CpU向串口发送at指令实现开发板控制GpRS模块。

3.3windowsCe下串口的驱动

由于开发板的板级支持包(BSp)只提供了一个串口的驱动,且该串口为系统的调试串口,我们要使用别的串口连接GpRS模块,则必须按照上面的逻辑修改原支持包中的串口驱动,使得能支持两个以上的串口。

3.4使用GpRS网络与internet上的计算机通讯

串口驱动完成之后,我们便可以设计winCe的应用程序了,在实现了发送短消息和拨打电话之后,本文将提到一种目前大多数移动通讯设备尚未实现的功能,使用GpRS模块与internet上的计算机通讯。依然以明基模块m22模块为例:

at指令如下

at+CGDCont=1,"ip","Cmnet"

at%CGpCo=1,"pap,,","

at$DeStinFo="XXXX.XXXX.XXXX.XXXX",1,1234

这一条指令中XXXX.XXXX.XXXX.XXXX指的是远端的一个公网的ip地址,这个ip地址必须是正确的而且要必须保证是公网1234指的是端口号,这个端口号是远端的接收程序默认或者设定的端口号。值得一提的是,远程的计算机必须正在监听这一端口。

atD*97#;这条指令直接用于拨号。

这样,和远程机的连接就建立了,然后,通过读写串口就可以和远程计算机通讯了。

4用.net开发移动通讯设备的应用程序

本文采用了VisualStudio.net,开发语言也采用完全面向对象的语言:C#。以下给出部分代码供参考。

publicvoidSendCommand(Serialportport,stringcommand)

{inti;

byte[]writebuffer=newbyte[command.Length+1];

for(i=0;i

{writebuffer[i]=Convert.toByte(command[i]);}

writebuffer[i]=0x0D;

byte[]buf=newbyte[1];

for(intj=0;j

{buf[0]=writebuffer[j];

if(!port.writeport(buf))

{throw(newapplicationexception("向串口写入数据失败!"));

}}}

publicstringReadDateat(Serialportport)

{byte[]readbuffer=newbyte[1024];

stringreturnString="";

intlength=port.Readport(1024,readbuffer);

if(length==0)

{returnString="noData";}

else

{for(inti=0;i

{returnString+=Convert.toChar(readbuffer[i]).省略来实现嵌入式的编程。利用winows开发嵌入式系统或装置不仅可以获得最好的性能,而且可以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开发风险。在嵌入式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windows必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傅曦,陈黎,董磊,石卫华.windowsCe嵌入式开发入门――基于Xscale架构[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99.

[2]徐薇菁,唐明浩,王国宁.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的pDa手机的设计[D].上海: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00.

[3]胡菲菲.GpRS中文短消息收发[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7(8).

移动通讯技术篇3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在该国隶属国家重点工程,该大楼造型美观大方、设计新颖:地下三层,基础桩、地梁、承台、集水井、排水管道纵横交错分布,还设计有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地上13层,建筑造型奇特,总体结构上以轴线南北方向对称,并以⑥轴线为准东西方向对称。单层的平面外形轮廓如图1所示,南北方向为两条等半径的圆弧线构成,以形成对称的双曲线效果。

图1建筑物平面图及剖面图

但每层的弧线圆心坐标和弧线半径数值都是变化中的,弧半径数值随标高从下至上依次呈从小大小的规律变化,以致立面形成的效果亦类似于对称的双曲线轮廓图形效果(见图1中B-B剖面)。

另外还设计有圆形的阶梯会议厅结构,环会议厅四周为半球型钢网架屋面,外装饰以GRC、玻璃幕墙为主,受异型结构设计影响,装饰物亦多为异型。可见本工程结构、装饰设计较复杂,因此也给施工测量带来挑战。为了更圆满地完成施工测量任务,结合本工程实际特点,在开工前就制定一套贯穿整个结构施工过程测量实施方案,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完全满足施工精度要求,在此特把整个施工测量主要过程详述一遍,以供同仁参考。

2测量依据

2.1监理、业主、设计、施工四单位工地会议记录。

2.2《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参考用)。

2.3施工用结构图纸(设计图号St-150-GC、设计图号aR-900-C、设计图号VR-001-Ga、业主发图纸号VRD-10.1)。

3主要测量仪器

3.1经校核Leica-tC820全站仪,测量精度为:测距2+2ppm,测角2″。

3.2经校核ZeiSSDini12t电子水准仪,测量精度:条码尺0.01mm。

4控制测量

4.1导线测量及坐标系转换

4.1.1支导线测量

此项工程的测量坐标定位比较复杂,存在四套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分别是桩基坐标系、结构坐标系、红线坐标系、管理局坐标系)。业主在现场给定了4个属于两个不同的坐标系定位控制点,其分别是红线坐标系的B1、B10点,管理局坐标系的p5、p11点,详见图2

依据现有资料确定不了红线坐标系和管理局坐标系之间的换算关系。要想得出两个坐标系的换算关系,就必须要知道同样的两个点在两个坐标系里所对应的坐标。为了确定两坐标系间的联系,决定先以管理局坐标系为准,全站仪设置在p11点,以p5点定向,采用支导线方式测出它们之间的实际坐标位置关系,两条支导线线路分别为p5p11DX1DX2B1、p5p11DX1DX2B10。为了结合场内控制网的建立,另外再增设一条支导线线路p5p11DX1DX2DX3。导线观测记录按表1所示样表记录,每测站测两测回,2C值控制在±6"范围内。

工程名称:mobilis移动通讯办公大楼仪器:Leica-tC802天气:晴

观测者:***记录者:***日期:2008-9-18

表1导线观测记录表

数据采集完毕后,再次核查数据无误后,利用《工程测量数据处理4.01》软件对支导线进行平差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2支导线平差计算成果表B1点

表3支导线平差计算成果表B10点

表4支导线平差计算成果表DX3点

4.1.2坐标系间换算

值得注意的是,该国的工程图纸中坐标都是以数学直角坐标系标识,为了与图纸匹配,在计算坐标时注意把X、Y坐标值互换,本文中所有的坐标都是数学直角坐标系格式。根据表2、表3里的B1、B10点数据,再加业主给的资料,可列出四套坐标系换算关系所需的数据,如下表5:

表5mobilis移动通讯办公大楼工程坐标系间换算关系坐标点列表

从表5中可知,坐标系间都有同样两个点的坐标数据,如此四套坐标系之间就建立了桥梁关联,从而依据新旧坐标系间平移旋转换算公式可计算出定位特征点在各个坐标系里所对应的坐标。新旧坐标系间的平移旋转换算公式如下表6:

表6

利用表6计算公式,可计算出的各定位特征点在各坐标系所对应的坐标,列表7:

4.1.3闭合导线测量

本工程坐标系较多,使用时需来回地切换,比较繁琐,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确定只采用数值位数较少的桩基坐标系来进行构筑物定位。为了以后施工测量方便,需在场内建立独立的平面控制网,独立的闭合导线施测路线DX3DX2KZ2KZ3DX3DX2,平差结果列表8:

表8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成果表

再利用支导线法把KZ0、KZ1、KZ4坐标测出来,如此红线围墙内就有4个控制点了,满足了现场定位施工需要。

4.2水准测量

业主在现场给定了一个水准点KZ0(标高±0.00m),以此点为准,利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闭合线路为KZ0KZ1KZ2KZ3KZ4DX3DX2DX1KZ0,数据处理成果见表9:

5现场施工测量

现场施工测量包括两部分,分别是楼层点位放样和楼层标高放样。

5.1楼层点位放样

工程进展到±0.00m以上的楼层施工时,楼层加高了,场内控制点由于视距较短限制,以致无法对楼层内点位直接放样,此时可以用距离主体较远的控制点p5、p11来进行楼层内控制点引测,此法称“外控法”,具有不受施工人员、材料、机械等因素干扰的优势。

本工程结构设计复杂,主要是弧线梁设计较多,在此着重叙述弧线的放样过程:先在弧线梁设计的大概位置处任意取一点(暂命名为RY1),测出此点的坐标,通过坐标正反算程序计算出此点至此弧线所对应的圆心点的实际距离值L(如图3所示),然后再与设计半径值R进行比较得出差值C,差值多少RY1点就再向标准弧线位置移动多少,一次也许不能正好移动到标准位置,所以有必要再测出RY1点的坐标,再次计算出此点至此弧线所对应的圆心点的实际距离值,如果有差值就需要再次移动RY1点,直到两点间所得到的差值在2mm之内,这样一个弧线上的点RY1就确定下来了。同样的放样过程可定位出弧线点RY2、RY3…………等等一系列的弧线点,然后这些弧线点的连线就构成了一个圆弧(注意相邻两个弧线点的间距不能超过50cm),所有的弧线都是以同样的方法放样出来。

图3

如何较快地得出差值C的数值,可以利用CaSio4850计算器编程序,列出程序可供参考:{F1poL((-o“X2”+p“Y2”-p+m“X1”),(-p+n“Y1”))?C=R-V}。程序中“X2”、“Y2”为实测放样点坐标,“X1”、“Y1”为圆心点坐标,R为设计圆弧半径,如果所得的C值为负值,就该往圆心内方向移动,反之往圆心外移动。

5.2楼层标高放样

在地下室施工时,在连续墙墙面上测出一个比结构板面标高+1米的标高点,用红油漆标识出,复核无误后,地下室所有结构标高确定都以此点为准。在施工地面以上楼层标高放样时,在电梯井墙壁上测出±0.0m标高,用红油漆标识出,复核无误后,以后每一层所需的标高都以此点为准,用50m钢卷尺拉取。

6结束语

移动通讯技术篇4

移动通信时代,通信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不断完善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体系,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无线电传送信号的不断更新,以科学技术改革为核心的当前信息技术成为国家创新经济的制高点。在移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一方面我们致力于建构移动信息网络,另一方面推进专业技术更新换代,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推进移动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二、移动信息时展过程

1、无线通讯技术。在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背景下,信息的传递尤为突出。在无线通讯技术的第一阶段,这一发现满足了军用的需要,当时的技术只能简单满足通讯的要求而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移动数据运用。在50年代至60年代,通讯信息发展较之前有明显进步,由传统的战备需要转向人民生活。在此需求下,产生了便利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信息的移动数据。这主要实现了半导体的技术的过渡,在移动数据时代完善了公用电话的弊端,由公众转型到个人模式。3、模拟蜂窝时代。在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模拟蜂窝的运用将信息发展推向新的高度,使移动通讯进步蓬勃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小区内的模拟蜂窝系统。如1978年贝尔研究室发明的ampS移动电话系统,这也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第一代蜂窝系统。4、数字技术的普及。在上世纪80年代,移动用户需求急剧增加,传统蜂窝系统不能应对庞大的热度,移动信息技术向新方向转变,最终带来了数字技术的普及。上世纪末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讯系统和新世纪的第三代系统,深深渗入到企业、家庭、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客户提供多类型、高品质的通讯享受。

三、移动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1.市场发育不健全。作为新兴高科技产业,移动信息行业不仅具有蓬勃的朝气,还需面对体制、监管以及市场发展无法与其相适应的尴尬状态。具体来看,首先,当前移动信息发展尚未完全得到开发,小部分群众无法意识到信息发展的重要性与实用价值。其次,整体的开发产业链并不完善,在开发不齐全的背后是市场监管与发展的不完善。市场需求与适应不能跟上信息技术开发的水准,从而影响到基础信息资源的浪费,且不能满足广大移动终端的实际需求。

2.信息安全隐患。一方面,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拥有者的个人隐私权,另一方面,信息泄露也可能危及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随着技术的提升,移动平台种类不断扩充,在新兴移动数据中,对信息安全的把控没有得到统一的标准,关于安全问题的维护和信息的资料收集,需要在技术与程序上进一步完善。

3.操作系统不一。在实际操作中,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堪忧。在争夺潜在用户时,各大开发商为了个人利益盲目推广运营app或其他项目,在技术无法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生产低价畅销的产品来满足移动信息的传递需求。

四、移动信息时代通信发展前景与技术探索

1.创造和谐的互联网体系。我国移动信息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是高速运转的网络系统,而这一系统的构建与互联网体系和当前4G技术息息相关。随着4G网络的普及和探索5G时代的无限可能性,根据目前无线通信的发展现状,促进通信技术与互联网体系的融合,创造和谐的竞争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改善网络环境的弊端,也为移动通信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体制支撑。

2.健全开发多功能软件。由于不同技术的接入点存在差异,在实际通信接受过程中需要根据现时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来弥补不同通讯设备在范围、人员、接受方式等各领域存在的差异性。在只能终端的研发项目中,为多功能通讯设备提供多元化平台,扩展了信息的传递范围、流通人员,并对信息通讯进行精细化测试,来丰富与保障用户的体验权。

移动通讯技术篇5

【关键词】信息通讯技术tD-SCDma产线创新与应用

通讯技术在当今时代的政府发展与企业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和相关行业始终致力于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强调通过技术革新为通讯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使企业在快速革新中能够取得稳定的发展。企业在通过移动通讯为客户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要注意资源匮乏等问题。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可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也就是说,信息通讯技术不仅是一种商业工具,更是通过资源合理分配和技术革新促进政府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

一、我国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当今时代,随着全球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通讯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讯企业不断增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其发展现状表现如下:

1、固定通讯领域的发展迅速。我国通讯行业实现了与世界接轨,近年来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高水平、高性能的交换产品。在技术方面,高端路由器应用广泛,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通讯技术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产品创新,使企业朝着现代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但实际上,我国电子通讯行业在核心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移动通讯发展迅速。随着GSm和CDma的线上产品和线上服务的出现,我国传统的移动通讯行业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移动通讯4G网络提高了网络运行速度,tD-SCDma产线在电子通讯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产品研发到生产,tD-SCDma产线建立了以核心网、基站、终端以及tD-SCDma产线商品生产所涉及的所有配套产品为主的完善的通讯体系。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较为先进,已经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

3、光通讯领域的崛起与发展。目前,光通讯发展迅速,并且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化标准,商用通讯行业已经与发达国家光通讯发展水平持平,并且我国自主研发且已经投入生产的40Gbit/sSDH系统具有先进性,使我国光通讯在国际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二、信息通讯技术创新及其应用措施

2.1构建完善的通讯企业竞争机制

企业技术人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通讯行业来说,应针对企业发展现状,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以促进员工积极性的发挥,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首先,企业应为员工提供技术培训机会,使员工能够了解先进的技术,使企业始终处于技术发展前沿。另外,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可激发员工的热情,使其具有责任心。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中,员工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通讯产品的创新能够确保其稳定发展。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要求企业管理者给予年轻员工和技术过硬的员工更多机会,进行合理的人才分配,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促进通讯企业基础技术与关键技术创新

对于通讯行业来说,基础技术与关键技术是其发展的根本,企业要时刻保持技术创新才能在快速发展的通讯行业实现长远发展。著名手机品牌诺基亚正是由于关键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而被淘汰。基础技术与关键技术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还对国家的经济、文化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通讯企业应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时刻保持通讯技术的创新。目前,移动通讯关键技术主要体现为多种制式的3G网络和4G网络。我国移动通讯虽然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其存在的问题依然不能忽视。

2.3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产品生产,重视国家专利申请

随着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通讯行业的发展也应时刻关注国际领域,按照国家发展标准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使我国企业始终处于先进水平。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家专利申请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并且针对我国电子产品链接方式的不同进行调整,把握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并在这一基础上时刻保持企业创新。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通讯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但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长远的发展观念,这一问题是制约信息通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总结

总之,信息通讯技术在政府和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讯技术有助于促进文化的进步。我国很多通讯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且发展态势良好,但通讯行业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人员水平,为其提供培训机会,从而促进企业产品创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移动通讯技术篇6

【关键词】移动信息通信发展技术探索

一、引言

移动通信时代,通信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不断完善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体系,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无线电传送信号的不断更新,以科学技术改革为核心的当前信息技术成为国家创新经济的制高点。在移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一方面我们致力于建构移动信息网络,另一方面推进专业技术更新换代,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推进移动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二、移动信息时展过程

1、无线通讯技术。在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背景下,信息的传递尤为突出。在无线通讯技术的第一阶段,这一发现满足了军用的需要,当时的技术只能简单满足通讯的要求而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移动数据运用。在50年代至60年代,通讯信息发展较之前有明显进步,由传统的战备需要转向人民生活。在此需求下,产生了便利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信息的移动数据。这主要实现了半导体的技术的过渡,在移动数据时代完善了公用电话的弊端,由公众转型到个人模式。3、模拟蜂窝时代。在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模拟蜂窝的运用将信息发展推向新的高度,使移动通讯进步蓬勃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小区内的模拟蜂窝系统。如1978年贝尔研究室发明的ampS移动电话系统,这也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第一代蜂窝系统。4、数字技术的普及。在上世纪80年代,移动用户需求急剧增加,传统蜂窝系统不能应对庞大的热度,移动信息技术向新方向转变,最终带来了数字技术的普及。上世纪末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讯系统和新世纪的第三代系统,深深渗入到企业、家庭、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客户提供多类型、高品质的通讯享受。

三、移动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1.市场发育不健全。作为新兴高科技产业,移动信息行业不仅具有蓬勃的朝气,还需面对体制、监管以及市场发展无法与其相适应的尴尬状态。具体来看,首先,当前移动信息发展尚未完全得到开发,小部分群众无法意识到信息发展的重要性与实用价值。其次,整体的开发产业链并不完善,在开发不齐全的背后是市场监管与发展的不完善。市场需求与适应不能跟上信息技术开发的水准,从而影响到基础信息资源的浪费,且不能满足广大移动终端的实际需求。

2.信息安全隐患。一方面,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拥有者的个人隐私权,另一方面,信息泄露也可能危及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随着技术的提升,移动平台种类不断扩充,在新兴移动数据中,对信息安全的把控没有得到统一的标准,关于安全问题的维护和信息的资料收集,需要在技术与程序上进一步完善。

3.操作系统不一。在实际操作中,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堪忧。在争夺潜在用户时,各大开发商为了个人利益盲目推广运营app或其他项目,在技术无法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生产低价畅销的产品来满足移动信息的传递需求。

四、移动信息时代通信发展前景与技术探索

1.创造和谐的互联网体系。我国移动信息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是高速运转的网络系统,而这一系统的构建与互联网体系和当前4G技术息息相关。随着4G网络的普及和探索5G时代的无限可能性,根据目前无线通信的发展现状,促进通信技术与互联网体系的融合,创造和谐的竞争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改善网络环境的弊端,也为移动通信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体制支撑。

2.健全开发多功能软件。由于不同技术的接入点存在差异,在实际通信接受过程中需要根据现时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来弥补不同通讯设备在范围、人员、接受方式等各领域存在的差异性。在只能终端的研发项目中,为多功能通讯设备提供多元化平台,扩展了信息的传递范围、流通人员,并对信息通讯进行精细化测试,来丰富与保障用户的体验权。

3.创新技术应用。在市场化商业模式下,在可预知的将来,我国有望成为用户最多的移动通讯市场。在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来改善信息传递过程中,在相互交叉的价值链中,实现优势互补,企业本身也享受到更大的利益。用户数量的增减必定带来需求的扩大化,根据不同用户体验创新技术应用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结语:综上所述,在移动信息时代,通信发展必然与网络相关联,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达到二者的最佳状态,以适应不断更新变化的市场需求。笔者相信,在移动信息的未来发展过程中,随着用户数量和需求的增加,市场经济的深入,5G时代的来临,一体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杨超,梅康,陈金鹰,朱军.实施4G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1(8):32-34

移动通讯技术篇7

关键词:相控阵双通信区etCRSU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tp39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018-04

随着福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个人车辆保有量的递增,为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我省于07年始开始启用高速公路非现金支付和电子不停车收费(etC)项目建设,并且凭借etC车道在实际运营中所体现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成为福建高速公路发展的一大特色。但是随着etC用户数量以及车道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etC用户的需求的不断提高,我运营方和使用用户均对etC车道在交易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升车辆通行速度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省界重要路段和省内重要干线的收费站,其etC车道车流量的急剧增长态势,不仅使etC车道处理压力日益增加;同时,也诱发出了各种复杂的etC车辆驾驶现象,从而导致etC车道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鉴于此,为能解决因当前etC使用量变化而引起的若干新问题或新需求,本文将在已得到成功应用和广泛推广的双通信区etC车道系统集成技术基础上,探讨通过使用相控阵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并且对相控阵技术设备技术通过天线设备驱动程序根据地感线圈信号,发出微波波束自动跟踪车辆快速扫描指令,锁定车辆车头始终处于信号最强的通讯区域中心位置原理来一举解决现有etC使用困扰的技术指标与系统构成进行详细介绍,并做出了详细测试。

1etC系统关键设备应用情况

1.1etC车道系统的主要架构和配置

目前高速公路不停车系统设备构成大体包括RSU(天线)与oBU(电子标签)、车道电源和多串口适配器、身份卡读卡器、费额显示牌、指示灯、自动栏机杆、车道工控机等设备。

1.2当前RSU的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不停车收费系统中的RSU产生的通讯区域在6.5mX3.0m左右,它综合兼顾了通车速度、交易成功率、跟车干扰和邻道干扰,但由于天线的通讯区域边缘信号弱、载噪比和信噪比变差,当车辆车头部分处于天线信号边缘时误码率将明显升高。

当通车速度超过40km/h时,交易尚未完成车头已处于通讯区域边缘,通讯区域边缘信号较弱,载噪比C/n会降到10dB以下,误码率已大于1.0e-4,所以交易成功率将明显降低;通讯区域长度大于7.5m时,通车速度和交易成功率将有所改善,但跟车干扰将明显增加;通讯区域长度小于7.5m时,通车速度将受到明显限制,交易成功率将更明显降低。通讯区域宽度大于3.3m时邻道干扰将明显增加;通讯区域宽度小于3.3m时,对电子标签安装位置和车辆行驶偏离车道中心有更严格要求。

通讯误码率主要与载噪比或信噪比相关,(图2)是在aSK调制条件下,误码率与载噪比的关系曲线,表明随着载噪比变好,误码率越小。

以上是目前etC系统性能提高存在的主要限制和矛盾,通车速度、交易成功率、跟车干扰和邻道干扰的情况。固定的6.5mx3.0m通讯区域可以兼顾跟车干扰、通车速度和交易成功率要求。可如今我省一些主要道口车流量增大,精确率和通车效率问题已经成为整个etC系统的瓶颈和软肋。

2etC天线(RSU)相控阵技术解决方案

2.1相控阵天线原理介绍

相控阵技术主要应用于航空雷达领域。我们知道,蜻蜓的每只眼睛由许许多多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都能成完整的像,这样就使得蜻蜓所看到的范围要比人眼大得多。与此类似,使用相控阵的天线阵面也由许多个辐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称为阵元)组成,单元数目和天线的功能有关,可以从几个到几百个。这些单元有规则地排列在平面上,构成阵列天线。利用电磁波相干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馈往各辐射单元电流的相位,就可以改变波束的方向进行扫描,故称为电扫描。辐射单元把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送入主机,完成对目标的搜索、跟踪和测量。每个天线单元除了有天线振子之外,还有移相器等必须的器件。不同的振子通过移相器可以被馈入不同的相位的电流,从而在空间辐射出不同方向性的波束。天线的单元数目越多,则波束在空间可能的方位就越多,“相控阵”由此得名。

基于相控阵技术的电扫描微波读写控制器系统,由微波天线、读写控制器及相控阵技术模块组成。微波天线负责5.8GHz微波信号的接收/发送、调制/解调;读写控制器控制基带数据的编码/解码、加密/解密及通讯协议流程,是一个处理收发信息的模块。微波读写控制器以5.8GHz微波无线DSRC协议的通讯方式,与电子标签(oBU)及iC卡进行数据交换,实时采集和更新标签和iC卡中的收费信息,并与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相控阵技术模块负责电扫描信号的发出,实现微波波束扫描的方式快速探测跟踪多个目标。改进后的系统实现方式如(图3):

如图3所示,应用于etC系统的相控阵天线,包括由天线子阵构成的发射天线阵与由天线子阵构成的接收天线阵,以及相控阵发射组件与相控阵接收组件、波控接口、通讯控制模块、地感接口、车速计算模块、车辆跟踪模块、电源通讯适配器和安全认证模块,其中发射天线阵与接收天线阵通过环形器,发射天线阵与接收天线阵可共用一个天线阵,发射天线阵的天线子阵与接收天线阵的天线子阵,分别通过馈线网络连接至相控阵发射组件和相控阵接收组件的各路射频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对射频信号处理单元中的移相器和衰减器赋值,实现对各天线子阵的相位和幅值控制,通讯控制模块负责基带的编码/解码、调制/解调、HDLC/DSRC通迅流程控制,同时,采集地感线圈接口信号,估算车辆位置和速度,计算出波控指令,通过波控接口,分别控制相控阵发射组件与相控阵接收组件的各路移相器和衰减器,实现波束跟踪车辆,电源通讯适配器和安全认证模块,实现天线与上位机的有线远距离通讯连接,并安装有安全认证模块pSam卡。更具体来说,发射天线阵与接收天线阵分别与相控阵发射组件与相控阵接收组件电路连接,电源与通讯控制模块电路连接,通讯控制模块与相控阵发射组件、相控阵接收组件电路连接,通讯控制模块用于采集地感线圈接口信号,并根据进入到地感线圈的车辆估算车辆位置和速度,通过处理实时得出波控指令且通过波控接口,分别控制相控阵发射组件与相控阵接收组件的相位和幅值,波控接口将通讯控制模块输出的串行波控指令转换成相控阵发射组件和相控阵接收组件所需要的并行波控指令,相控阵发射组件与相控阵接收组件分别通过波控接口,接收通讯控制模块发出的车辆跟踪波控指令,形成跟踪车辆的射频波束,保证高速行进中车上的电子标签始终处于通讯区域内,实现通讯区域内连续可靠的通讯应用要求。

如(图4)所示,DSRC通讯控制模块为16位嵌入式aRm处理器,内置FLaSH驻留摸块,包括射频pLL初始化、HDLC通讯协议、DSRC流程控制、上位机通讯协议、地感接口和车辆位置及速度估算、相控阵波控指令算法和安全认证协议,其中HDLC通讯接口输出下行基带数据tX,经RF集成发射电路以aSK方式调制在5.8GHz载波上,产生射频输出作为相控阵发射组件的激励输入,相控阵接收组件输出射频信号,经RF集成接收电路下变频、解调出上行基带数据RX,并通过HDLC通讯接口进入aRm处理器。通讯控制模块在DSRC交易流程中,安排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卡规范pBoC的双向安全认证,保证消费支付系统的安全性。

本系统应用了相控阵天线的解决方案,通过地感线圈信号确定车辆位置,当车辆进入第一地感线圈,射频波束对准车辆前部,发出无线电信标,唤醒车上的电子标签,建立通信链路进入自动收费流程;通讯控制模块采集地感线圈接口信号,当检测到车辆进入第二地感线圈的信号,计算出车辆行驶速度,通过相控阵波控算法,实时得出移相器和衰减器控制数据,即波控指令通过波控接口输入相控阵收/发组件,各路收/发组件对调制有基带数据的微波信号,依据波控指令进行移相/衰减即相位和幅值控制、再经功率放大后,分别馈给对应的天线子阵,形成数字波束;数字波束实时跟踪车辆前行,如果车辆到了第三地感线圈,自动收费流程还没有结束,通讯控制模块继续计算更新车辆位置、速度和波控指令,直到数字波束移动到栏杆跟前为止;前车自动收费流程完成后,通讯控制模块跟据地感线圈接口信号判断第二辆车位置和行驶速度,通过相控阵波束控制算法,实时计算出对应第二辆车位置的移相器和衰减器控制指令,数字波束指向第二辆车前部,重复前辆车的自动收费流程。前述波控指令即是给相位器、衰减器的串行控制指令,相控阵波束指无线扫描波束,相控阵波束的控制也就是相位和幅值的衰减控制,算法就是能获得准确无线扫描波束的控制算法(图5)。

相控阵发射组件由4路射频信号处理单元组成。将DSRC通讯控制模块的射频信号RF_out作为激励输入,经功分器将激励信号馈给多路射频信号处理单元,射频信号处理单元对其进行放大、移相、衰减及功率放大,其中移相器和衰减器根据DSRC通讯控制模块通过波控接口发过来的波控指令,对射频信号进行移相和衰减(相位和幅值控制),经功率放大后的射频信号分别馈给4个发射天线子阵,最终在空间形成符合应用要求的波束。

如(图6)所示,相控阵接收组件也由4路射频信号处理单元组成。分别将4个接收天线子阵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作为输入,射频信号处理单元对其进行放大、移相、衰减及功率放大,其中移相器和衰减器根据DSRC通讯控制模块通过波控接口发过来的波控指令,对射频信号进行移相和衰减(相位和幅值控制),经处理后的射频信号由功分器矢量叠加,形成对信号空间的方向性选择,再输出到DSRC通讯控制模块进行下变频和解调,解出基带数据。

(图7)发射天线阵与接收天线阵均由微带天线构成,发射天线阵与接收天线阵均以1x6或1x8微带天线子阵作为基础结构,由4~10个子阵构成微带天线阵列,多个子阵的激励相位和激励幅度分别可控制调节,形成一维数字波束扫描即是形成一维扫描的数字波束,其中微带天线子阵中的6-8个贴片和多个子阵采用泰勒级数分布函数进行幅值加权,发射天线阵与接收天线阵的阵列尺寸由波束宽度最窄时的宽度值和副瓣电平确定,相位分布主要根据波束要求确定,在有源辐射单元的边上放置不馈电的无源辐射单元,改善辐射单元的阻抗特性,贴片采用矩形微带贴片,并通过对角线切角技术实现圆极化。

2.2etC天线(RSU)相控阵技术应用的特点

众所周知,etC天线设备驱动程序会根据地感线圈信号,发出微波波束自动跟踪车辆快速扫描指令,锁定车辆车头始终处于信号最强的通讯区域中心位置。但与传统技术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自动波束跟踪扫描技术,而正是由于相控阵技术具有跟踪扫描功能解决了传统etC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相控阵技术下车道RSU设备组成如(图8)(表1)。

2.3etC天线(RSU)相控阵相关测试实验

2.3.1波束扫描范围测试

该项测试能验证相控阵RSU能从根本上解决跟车干扰问题。解决跟车干扰问题的技术理论依据,可由以下图9所示的测试中得出。本项测试验证了(图8)etC天线相控阵技术波束跟踪车辆实际状况,波束可随地感线圈信号的变化而移动,车道天线通讯区域扫描控制逻辑,集成在车道工控机天线设备驱动程序的动态库中,车道应用程序可不作升级修改。另外一个方面,相控阵天线根据地感线圈信号,发出的微波波束自动跟踪车辆快速扫描始终把车辆多顶在天线通信区域的中心位置,交易成功率可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具体过程如(图9):

当三个地感线圈信号为000,即无地感线圈被触发,手持obu由远处走进天线,在12.5m左右obu可被天线波束唤醒;用金属板触发第一个地感线圈,则地感线圈信号为100,手持obu由远处走进天线,在8m左右obu才被天线波束唤醒;用金属板触发第二个地感线圈,则地感线圈信号为010,手持obu由远处走进天线,在4.5m左右obu才被天线波束唤醒;波束可迅速随地感线圈信号的移动而移动,当无标签的机动车向前行进时,波束会跟踪随动,后面的车辆不会进入通讯区,直到无标签的车辆触发第三个地感线圈,将会被系统识别为误闯车。

2.3.2跟车干扰测试

如(图10)该项测试以实际车辆通行状态,验证相控阵技术解决方案抗跟车干扰效果。反复进行上图各种车型的跟车测试表明,相控阵技术解决方案的抗跟车干扰效果非常优异,在跟车距离小于1m时,也不会出现跟车干扰。这是因为:

(1)通讯区域静态范围小,从原理上可比较彻底地解决跟车干扰和邻道干扰问题。

(2)通讯区域跟随车辆所压地感线圈的移动而移动,并会按照车辆的先后顺序,锁定第一辆车进行通讯和处理,直到第一辆车交易成功或触发第三个地感线圈(误闯车)。

(3)第一辆车处理结束后,处理第二辆车时,根据地感线圈信号的不同,确定微波波束重新回扫位置。

3etC天线(RSU)相控阵技术的优势

3.1有效解决邻道干扰问题

由于相控阵技术的使用,RSU的通讯区域较传统RSU更加精准。因为通讯区域可前后移动跟随车辆,即便RSU的通讯区域很小,车头也始终处在通讯区域中心,车辆最高通行速度不仅不减小,反而因为动态通讯区域变大,车辆最高通行速度提高了一倍。而通讯区域变小,有利于消除邻道感扰。经过各种车型的邻道测试表明,相控阵技术解决方案的抗邻道干扰的效果显著(图11)。

3.2误码率大大降低和通车速度大幅提高

相控阵技术解决方案最为突出的优点是克服移动通讯边缘信号衰落问题。锁定车头处于通讯区域中心,微波通讯的载噪比C/n始终处在较高的水平,从而实现了低误码率。同时,通讯区域动态范围大和低误码率,促成了通车速度大大提高,比前一代天线快了近一倍,达到100km/h(图12)。

4结语

相控阵技术解决方案,是根据目前etC系统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系统性能升级技术调研,提出新应用场景的一些关键需求,实现了用相控阵技术提升etC系统性能的技术方案,解决了etC系统存在的一些技术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忠杰.公路隧道机电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1月.

[2]殷连生.相控阵雷达馈线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

[3]保丽霞.智能交通集成控制与管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4]王笑京.电子收费系统技术与工程应用[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8月.

移动通讯技术篇8

作为财务、eRp软件之后的第三大软件市场,企业移动oa市场近年来表现发展势头强劲,但市场上的产品多为单一软件,没有融合通讯技术(如三网融合)的移动oa产品。所以,用户的通讯终端和移动oa始终是分离的。世导通讯公司研发的e掌管平台产品,首先是基于其自身的统一通讯号码和技术手段绑定,通过探索和实践,融合通讯的移动oa成为新式移动办公发展的源动力之一。

高端移动oa办公品牌世导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能够得到“高端”评价技术创新,是用户与厂商之间的信任与信誉。世导人认为,塑造移动oa成功应用是市场推广的基础,是移动oa产品的生命力。同样,没有技术创新的产品缺乏竞争力,也必将被市场和用户所淘汰。如某用户的业务事业部提出,能否将公司基于位置服务的销售管理系统与当前移动办公进行融合,并绑定销售人员的统一通信号码,将销售人员的每天行程位置,与客户的沟通情况;销售定单等信息采集并上报到移动管理系统中,方便管理者与销售人员实时有效的交互沟通,使得移动办公的价值最大化。世导公司正是寻找到这些为用户着想的细节,提高服务意识,为有需求的客户打造了三网融合一体化的世导e掌管产品。

选择e掌管的好处在于统一了原有的通讯技术,使得其区别于市场中的传统移动oa产品,可谓在技术上的传承与创新。世导公司认为,移动信息化选型与传统信息化选型同样重要,企业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规划,要充分考虑企业日后的扩展和异构数据整合的需要,重移动而轻规划企业必然会陷入多数据、多业务系统无法交互沟通的困境。关于移动oa与统一通讯相结合,无论从产品创新还是从用户业务需要上,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统一了通讯技术的高端移动办公第一品牌,世导在技术上的创新可谓永无止境。2010年就领先业界在移动互联市场发力,推出了这套融合oa、eRp、CRm等传统信息化办公软件的移动办公平台。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响应客户关于系统工作的服务需求,世导在2011年初专门设立系统运维人员和客服人员,致力于进一步优化产品架构、提升系统性能。在移动软件方面投入大量人力资本,这一举措也是业内首创。

移动通讯技术篇9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通讯工程规划;应用

十三五规划对于通讯业的发展提出了宏伟的构想,要求“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城乡通讯服务的均等化、通讯设施的升级、通讯业务的扩大化等都需要极大的信息支撑系统,这些服务的开展,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更深入的与通讯工程规划相结合,以处理、分析并利用来自于更多通讯载体的信息,使通讯工程的建设能够真正达到生产、生活、军事、国防等各个领域的使用需求。

1通讯工程规划的基本内容

计算机信息管理整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借助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网络技术,围绕一定的目标及规划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查询信息同时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这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当前社会的各行各业,使各行业管理活动的决策和规划更为科学、高效。通讯工程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环节,围绕城市当前建设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需要通过科学地规划使通讯工程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城市进步和发展提供支持。通讯工程规划,要围绕实际需求以及发展目标,实行总体和分区规划,并分析和探索规划重点,使规划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1.1通讯工程规划的工作内容

通讯工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便利而产生的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涵盖范围逐步扩大,是对通讯技术、通讯系统和通讯网络等工程的总称。通讯工程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基本要求就是合理完成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我国通讯工程规划工作中包含有庞大的地理属性数据量,需要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才能得到最有效、准确的利用,这也是今后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将要面对的主要工作内容,基于这些工作内容,才能对通讯工程的线路、设备、站所配置进行优化。从总体规划上,确定国内、国际长途电话的规划发展,以及非通话业务和数据通信等业务的发展目标,对于市话局到长途局之间的长市中继方式进行规划。对于新建的邮政以及电话局所等,要对模块局和郊区分区之间的集线器等远端模块位置进行勘定,对于分区内的近、远期的局所和站设备配合关系以及交换网的区界做出确定。明确近、远期的广播电视设施的规模以及用地面积。明确无线电收发信的区域范围和保护控制措施以及微波通道的宽度和控制高度。明确电话及广播电视的近远期枢纽、主干路和主要配线的路由以及电信缆道的管孔数。对于电话、广播、电视、邮政等通讯的布置进行优化,确保长途电话和数据通信等业务的实效性以及合理性。当前,我国的信息发展较为迅猛,新旧线路的置换也处于关键时期,旧站所、设备的维护和新站所的建立等都需要有科学的规划,避免大拆大建和浪费现象。在建设的基础上,确保项目功能达到最优化,全面提升通讯工程的效果。计算机信息管理将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理念结合起来,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保障了通讯工程规划的科学性、长远性、系统性。

1.2通讯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

第一,通讯工程规划要以社会信息化需求为依据,根据社会信息化的需求,保障最普遍的通讯服务,为社会信息化发展提供最大的保障。第二,要做到通讯工程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效结合,根据城市规划布局进行合理的通讯工程规划。第三,要根据国家相差标准及规范进行规划,通讯技术的标准日新月异,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相差标准,才能进行科学、合理、可靠的规划,确保通讯工程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效果。第四,要以现阶段的发展实际以及未来发展需求为基础进行规划,充分分析当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通讯需求,保障通讯发展规划具有协调性,既满足当前城市需求,又能有更长远的规划,为通讯工程未来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综合化、宽带化、多样化发展提供基础。。

2邮政设施工程的规划

邮政是我国覆盖范围广、数据流量庞大、为人民基本通讯服务的基础设施。邮政连接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的通讯,科技的不断发展、区域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使传统的邮政设施面临着升级压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邮政设施发展的关键技术。

2.1连接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

邮政设施的发展在我国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各地区之间邮政通讯存在着差异性,同一地区之间也会有中心区域和郊区的差异,依靠传统的人工服务很难将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实现通讯服务的均等化,但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就能够把各区域内的邮政设施和邮政通讯用户进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实现整体化、系统化的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使中心地区和周边地区之间的连接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现了邮政通讯连接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畅通性。工作人员只需要把周边地区的邮政设施和用户信息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进行输入,借助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的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更迅速的运算出最理想的通讯方式及通讯线路,使周边地区的信息能够畅通地传输到中心地区,提高区域整体邮政通讯效率。

2.2邮政枢纽的设计和规划

通讯线路的设计和规划是邮政通讯传递的基础和关键步骤,线路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邮政通讯的工作效率和传递效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使邮政的设计和规划更加理想化。通过一键化和自动化操作,工作人员只要将现场勘察数据信息直接传输到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系统在全面分析邮政枢纽的基础上,借助强大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更快捷、科学地规划通讯线路,使线路设计和规划更为合理化,不仅极大的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花费,还极大地优化了设计结果。邮政通讯作为一个发展时间较长的系统,在规划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整体性以及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力度,因此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各支部的布局和规模数据统一起来,再进行整体规划,能够确保规划更加科学、长远,而且既实现了独立工作,又能够进行集中管理。

2.3邮政通讯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为邮政通讯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设施运行也更为安全、稳定。工作人员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邮政通讯设施运行正常状态的数据信息库,或者直接输入到管理系统中,借助系统的存储和记忆功能,分析邮政设施的运行状态。由管理系统连接区域内全部设施,实施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信息,向工作人员发出相应的指令,以便及时控制故障设施和线路,避免损坏扩大化。

3城市电话系统的规划

固定电话系统在移动通讯系统大规模发展之前,对于现代社会便利度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固定电话通讯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新设备和新技术的运用,使固定电话通讯线路更为复杂而多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为固定电话通讯工程的网络连接的完备性以及安全通信的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城市电话系统已经形成了光缆为主,微波和卫星为辅的立体化通讯网络。拥有全球最大的固网系统,在为城乡用户提供固定电话服务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宽带网络服务,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建成了一个庞大的电信网络传输系统。

3.1固定电话的业务办理

固定电话在业务办理时,需要实名办理,根据业务办理所在地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办理,这些信息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与身份证明信息系统快速进行核对和匹配,在完成身份信息准确性认证的同时,再生成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完成身份证明与固定电话号码的匹配。在后续的各种固定电话业务中,只需要使用身份证明和电话号码,就能够办理各种相关业务。

3.2固定电话通信线路的规划

城市固定电话系统的规划也是固定电话通讯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国城市电话系统从规划要求来说,住宅电话要求每户一部,而非住宅电话则是住宅电话三分之一左右。电话局和站所设备容量在占用率方面从近期要求是50%,中期则是80%,远期要达到85%。长途、市话等各网之间的交换,线路的选择等,都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大的存储和分析功能,从而为系统规划提供更为合理的方案。城市固定电话系统需要相应的分支机构和站设备容量进行支撑,要保证通讯质量,就需要对分支机构和站设备容量的占有率进行分析,以选择最佳的通信线路,充分利用电信设备,提高城市电话系统的通讯质量,保障电话系统的布局、规划更为合理,能够将资源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

4移动通讯规划

移动通讯工程的发展,是当前通讯工程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对于固话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移动通讯基站的不断扩展,移动通信逐步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讯的实时性、便捷性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作用的极大的发挥,为移动通讯工程提供了最为坚实的技术支持和发展动力。

4.1业务办理

移动通讯客户数据量爆增,使得移动通讯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移动通讯电话卡的申请、办理、补办,通讯纪录的查询、监督和管理等,都需要庞大信息量的支撑,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为业务的快速处理提供了更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式,从而使移动通讯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

4.2业务故障处理

我国移动通讯网络有a、B、C、D、G,其中a和B网都是模拟移动电话网,C、D、G网则是数字网。各个网络之间客户群不同,线路也存在差异,要使整个移动通讯网络能够在各个线路之间及时、准确交换,就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将客户信息传输到通讯网络中,确保其通讯的正常运行。业务发生故障时,也能够通过身份证明到营业厅处理,或者通过电话客服以及网络服务进行处理。

5广播电视规划

5.1广播电视规划宏观预测

广播电视规划一般以人口预测的方式对信号口和户均数据进行分析,按照2.8-3.5人为一个用户进行运算,从而测算出标准信息口和户均两端的数据,人均端口数则不能超过1个端口。有线电视包括了总前端和分前端等光接点,以200-500户的标准在路边箱内设置光接点。分前端则位于服务区中心,每两间机房服务于10000户左右。

5.2广播电视规划信号传输

广播电视规划的业务主要是无线的覆盖和有线网络设施,无线覆盖需要发射台和检测台等设备和站所,有线设施需要信号源接收和网络传播等设施。这些设施的信号覆盖、信号传输都需要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广播电视信号由卫星以及地面庞大的网络系统传输到用户设备中,要完成信息的实时、高质量接收,必须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下,通过快捷、准确的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将数据信息及时、快捷、准确地提供给用户设备。

5.3广播电视运行和故障维修

广播电视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通讯设施,会受到来自于天气以及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故障率较高,需要投入较大的监控和保护措施。当设施发生故障时,需要信息管理系统对故障进行排除、分析和指派处理,业务的办理、报停以及故障和线路的维修,都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广播电视设施覆盖面积和用户信息量都较为庞大,运行和维护都需要强大的信息支撑和管理。

6结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对通讯工程规划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使通讯工程规划工作的日常管理更为及时、准确。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通讯工程规划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能够使各个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够了解到整个通讯工程的运行状况,通讯部门的决策有了更科学、全面的依据,使城市通讯工程规划更为真实、可靠。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于通讯工程规划的宏观预测技术支持,使通讯工程规划在满足当前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更符合当前通讯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发展要求。

引用:

[1]熊建.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装饰装修天地,2016(6).

[2]李成刚.论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4).

移动通讯技术篇10

1.1智能电网能够抵御攻击,更加安全性安全是电网必须要有保障的,并这也是用户非常关心的。因为智能电网的自愈性使得智能电网即使受到攻击也会及时的恢复正常的运行,可以看出它的设计中有专门应对攻击的,可以及时的恢复并且采取措施,使得最终的伤害降到最小,并且最快的保障给用户供电。

1.2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现如今,科技很发达,电力的设备也是在不断的变得非常的先进,但在以前电力设备对电能的质量有很高的敏感度,只要电能质量出现了问题就会出现停产,这对于经济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阻碍,但是智能电网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设备的不断改进使得智能电网能够极大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1.3智能电网具有兼容性不同类型的发电系统比较不容易接入系统,但是出现了智能电网就有了很大的改进,可以安全的把接入所有类型,这样使得分布式发电和能够再生的资源进行综合聚集,使得各种设备都能够被兼容,使得电力得供应被极大的得到满足。

1.4智能电网能够使得资产被优化智能电网可以进行资产的调整改进,这样更易进行管理,同时在运行的时候也是更加的高效率,使得成本得以降低。

2移动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智能电网受到信息攻击的话,及时的进行防御,并且为监控,系统的检测与调整等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同时在管理方面也是非常的容易的。

2.1电网的智能监控电网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网络系统,每个部分的运情况还有状态都会把自身的信息传送给中心的系统,统一进行监控管理。尤其是使用了移动通讯技术以后,使得电网的管理变得更加的容易方便,并且智能化还有机械化使得人力还有物力得到了很大的节省,并且以往的机房电站等也逐渐的实现了无人进行值班,进行智能监控,不仅更加方便,各种信息也是非常的准确并且能够很及时。这样的智能操作可以对整体的系统进行监控,并且在出现问题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视频就能及时的找到问题的所在,然后进行解决,方便快捷,更加简便。

2.2电网负荷的检测与管理电力系统总体电网的安全性受到电网负荷能力的管理能力的影响。所以说一定要管理好电网负荷。这个时候可以使用移动通讯技术,可以进行高效率的管理,并且使用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监控,及时了解各种信息,并且能够进行远程操控,在正常的范围内实行控制,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理,同时也可以减少人工的维修。

2.3电力抢修对于电力部门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了断电等电力问题,要求能够立刻进行维修,并且保证用户能够用电,要做到供电及时,这样对用户造成的影响才能是最小,还有就是出现突然的事件,没有预兆的,这个时候,更加需要进行电力的抢修,使得电力系统及时供电。在这个时候,可以使用移动通讯技术,主要是视频和音频的使用,从而可以通过使用视频进行检查,找出问题,然后利用音频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还有技术人员进行协商,从而及时的找到解决的方式,使得损害降到最小。

3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的未来发展需求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提供了技术的支持,所以可以看出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在智能电网这一方面,移动通讯技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且还会逐渐的拥有更高的地位。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要向着更加的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它的应用也会更加普遍广泛。其次,移动通信技术要保证三高,即效率、宽带、安全性这三个方面,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还有就是与互联网互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并且与智能电网的结合,使得移动通讯技术可以有更好的应用,它的功能可以得到非常大的发挥,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强大与安全。最后,一定要不断的进行进步,不断的创新,并且与以往的的经历相结合,才能是通讯技术不断的进步,得到更好的发展。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