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移动通信领域十篇移动通信领域十篇

移动通信领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6:24

移动通信领域篇1

精准营销和m2m技术

Sap对本次展会的重视显而易见,包括Sap亚太及日本区行业价值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adaireFox-martin,Sap全球执行副总裁、Sap中国研究院总裁孙小群,Sap全球移动战略和解决方案管理高级副总裁nickBrown,Sap亚太和日本区移动商务负责人Stevenmedeiros和Sap大中华区平台解决方案总经理陆大昕等在内的多位高管都出席了本次展会,并接受了媒体专访。

加拿大蒙特利尔经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大部分市民都会下载一个移动公交应用。这个应用能为用户提供如公交线路变动、优化公交出行线路等信息。当地公交运营公司邀请了包括零售商、咖啡店、展会场所和旅馆在内的2400多个合作伙伴加入该应用。该应用具有定位功能,且用户可以上传个人偏好。这样,合作伙伴即可通过该系统对用户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并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推送。这是通过Sap移动解决方案来实现精准营销的典型应用案例。

Sap看重的另一个移动应用市场,是m2m(机对机技术)所带来的。Fox-martin指出,采用m2m技术,借助无线装置捕捉实时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应用系统中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商业决策结果,如应采取怎样的商业行动是让Sap感到非常兴奋的一个m2m技术亮点,他们可以据此改进业务流程。目前机对机商务模式主要有移动物流管理、移动支付、移动监控等。

Harrisinteractive最近公布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超过30%的被调查的it决策者认为,智能化城市将是通过m2m技术部署收益最大的领域。Fox-martin认为,要想实现当前被热议的互联城市愿景,需要有一个基础架构来支撑,进行大数据分析,并通过移动设备来获取信息和交付,而Sap是能够提供这三大领域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供应商之一。

nick认为,Sap在移动应用领域的优势是能够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在完成Sybase、Syclo、ariba的收购后,Sap已经拥有移动平台、移动设备管理、移动应用管理和移动内容管理全面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关注电信合作伙伴

Sap早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管理软件供应商。在移动市场,除移动解决方案外,Sap还提供移动平台。这令Sap更加重视合作伙伴的维系。陆大昕说,Sap很重视中国合作伙伴,希望更多人使用Sap移动平台和移动解决方案,基于Sap技术来构建具有知识产权的应用。

移动通信领域篇2

关键词:集群调度;无线专网;poC业务;移动办公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078-02

现今随着国内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机场地勤保障部门的调度指挥协调工作越发繁忙,其运作效率会直接影响到航班运行的正常率。引入新技术适应业务发展,提升调度作业效率势在必行。

1当下地面集群调度业务应用分析

1.1tetRa

tetRa陆上集群无线电系统,属于基于数字时分多址(tDma)技术的专业移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工作在VHF150mHz~UHF900mHz频段的专网调度系统。可提供多群组调度,短信息服务,分组数据服务以及数字化全双工语音服务。现阶段使用专业生产调度的公共运输服务类行业基本使用基于tetRa的专业集群通信系统。

1.2集群调度使用现状

使用tetRa系统可实现点对点单呼、点对多点组呼、单向点对多点广播呼叫的语音话务业务。通过专有的网络管理接口,可以实现后台遥毙,通话录音监听,分组管理及呼叫优先级划分等管理手段。tetRa支持的多媒体接口,还可以进行短信息的发送,进行文字及图片等多媒体信息交互。由于是专网通信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外界干扰。tetRa技术设立的空中端到端加密等通信加密协议能很好的保障公共运输领域的生产调度安全。

1.3现有移动办公系统现状

随着现代无线网络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性能的飞速提升。不少企业开始尝试将生产办公系统部署在移动终端上,以减少专网办公的环境限制。在民航系统的地勤保障工作中,多部门需要录入相关业务数据,如飞机加油加水量,运输行李的配重信息。客舱清洁的完成时间等等。信息零散但对运作效率影响至关重要。数据汇总的传统方式是处于一线工作的专职人员通过集群调度系统口头汇报数据给后台管理人员录入。信息传递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口误等数据错误和通报不及时等情况。

引入移动端生产管理系统后,一线工作人员需多配置一个具有无线网络的pDa掌上电脑,pDa内置了生产系统客户端,可以录入相关调度保障数据。通过GpRS,wiFi等形式的无线网络传入生产系统;同时也能接收管理人员下发的文字或图片类的业务信息反馈。使用移动端的办公业务系统极大方便了调度保障部门的生产数据采集跟新,对运输调度效率提升作用明显。在应对诸如节假高峰期客流,大面积航班延误等特殊情况时候的优化调度资源起显著作用。

1.4现有技术发展瓶颈

tetRa专网集群调度系统的易用性,稳定性有目共睹。可专网的架设运维成本比较高,系统需要搭建基站及基站间通信链路以及交换系统的建设。基站的选址建设会决定手持终端的覆盖效果,是主要的建设运维成本,在遇到使用地域扩充以及用户终端量增加的时候就需要新建基站及相关传输交换系统。

使用上,由于传统的tetRa专网系统是使用电路交换技术,基站使用的信道资源也有限,如遇极端天气等造成机场大面积延误情况,各地面保障部门都在紧急调配的时候终端对信道的占用比例极高,会出现基站收发机信道转发处理能力饱和。造成部分终端无法发起呼叫,影响调度作业。

移动端办公业务系统的引入,而目前主要使用公网无线网络进行业务传输,数据安全性没有保证。此外一线工作人员随身又多携带一台pDa。再加上tetRa对讲机及其他工作道具,随身物件太多累赘,影响地面一线工作的效率。

2基于poC对讲的业务平台整合

随着新型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终端飞速发展,以及4G网络等无线宽带技术的应用覆盖。现在可以使用专用的智能移动终端,整合移动办公业务系统和基于poC技术的集群调度系统及后台指挥调度系统,可使智能移动终端成为专业运输调度行业一线工作人员的整合业务平台。

2.1Voip

既是网络语音技术,是将模拟信号数字化,以数据封包的形式在ip网络实施传输,其最大优势是能广泛采用ip互联网络,提供语音、视频、数据交换等业务。

2.2Sip

会话初始协议,是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用于创建、修改和释放一个或多个参与者的会话,广泛应用于nGn下一代网络及imS(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中,支持应用于语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业务。

2.3poC

pttoverCellular,就是运用于移动网络的ptt(push-to-talk一键通)集群通信系统,借助与移动网络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讲系统。

2.4apn隧道技术

要成为专业调度通信系统首要保障的就是通信网络的安全性。现有的tetRa系统是专用网络。而现在移动网络运营商可以提供面向企业级的端到端空中加密网络VpDn(虚拟专用拨号网络),移动终端可以使用L2tp隧道协议通过无线网络登录企业内网,保障业务平台到公司后台的数据通信传输安全性。

2.5ip交换技术

使用Voip技术,以Sip协议为基础的poC业务,能满足nGn网络发展的需求,能很好的与同是nGn网络中应用imS的固话软交换网络对接,实现跨域多网融合。相比tetRa不需要另外增加语音转换的节点设备即可与固话网络互通。poC业务能实现传统集群调度系统的单呼、组呼、广播等点对点或点对多点通信手段。而机场地面部门较多使用内线固话通信,融合互通后一线生产岗位通过对讲系统直接与场内各管理运维部门之间通信,会更便于信息沟通交流。由于采用了Voip技术,更便于记录存储通话语音,易于日志记录查询管理。而通过Sip协议的对用户状态的管理,可实现调度后台管理员对终端的身份鉴权,做到远端遥毙非法接入用户,保障调度通信的安全性。

2.6多媒体通信融合

3G、Lte无线宽带技术的引入,使得除了文字,图片等多媒体信息交换外,ip网络视频电话、视频会议等业务也获得广泛应用。比如使用平台终端的一线保障人员在单呼、组呼等应用中加入视频图像,可以将现场情况通过视频发往后台调度台。调度台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现场画面。而通过与Sip电话视频会议的结合,处于外场的人员可以通过手持终端加入imS网络的电话视频会议,及时获取传递重要信息,能够极大提高部门管理运作的便利性。

2.7业务系统与调度终端整合

借助于新兴智能系统所能够提供的丰富接口并提供比较友好的用户交互界面。移动对讲终端可以根据部门业务的需求加入不同的办公业务app。比如工单流转审核、文件报文批复、或是加入基于RFiD(无源射频电子标签)的物联网货物扫描系统,进行高效货物数据采集。若引入GpS定位,可以使调度台管理人员实时了解终端使用人员的地理位置,可以更直观的调度指挥人员工作。无线办公业务的运用,使得一线地面人员不受工作场景限制使用业务系统或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业务进度的实时跟新及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让调度管理更加精准。而集成了集群调度跟办公系统的移动终端,精简了随身携带设备,有很好便利性的同时也优化了工作流程。

3现阶段发展瓶颈

基于无线网络的poC集群调度业务在国外有较好的发展,但在国内还是新兴技术领域,尤其是结合多媒体应用及业务系统的整合。目前其发展还会受制于无线网络信号覆盖的影响。同时,由于专业通信的需求,终端需要有符合军工级别的耐用级别,可目前市场上有根据该领域设计产品的厂家寥寥无几,且产品品质有限。

此外采用新式智能系统的移动终端,屏幕及系统的能耗需求,对设备电源耐用性也是不小的考验。而在应急通信上,目前依靠移动信号的poC业务,若基站信号中断就会受严重影响,不及tetRa拥有Dmo直通模式来作为应急呼叫手段。因此从长远看,攻克以上技术瓶颈将大大有利于该业务平台体系的应用推广。

4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了现有调度运输行业集群通信系统的现状,引申介绍基于poC业务的地面无线业务平台的技术组成,并以民用机场地面调度通信行业作为应用背景阐述该业务平台的功能整合展望。智能终端和具有无线专网加密的移动网络与poC集群通信系统和移动业务系统整合的业务平台,为新式宽带多媒体集群调度系统和移动办公及业务系统提供可靠的载体平台,若获得推广今后能为各类专业集群调度工作领域提供更高效可靠的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颖.固网移动网VpDn共享LnS解决方案研究[J].信息技术,2010(11):188-190.

[2]杨川,唐余亮..基于下一代网络的Sip信令服务器设计[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3]push-to-talkoverCellular(poC)architecture;poCRelease1.0.

[4]push-to-talkoverCellular(poC);ListmanagementandDo-not-Disturb;poCRelease1.0.

移动通信领域篇3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ip网络;应用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业务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并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全球通信网络的构建中,移动ip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引领了世界通信领域发展的新潮流。在世界各国通信领域的研究中,移动ip技术逐渐成为行业内的研究热点,其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从专业通信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移动ip技术充分融合了移动通信技术与ip网络的优点,通过对相关ip协议进行改革与拓展,以达到支持终端设备移动性的目的。在电子计算机的移动过程中,用户无需进行ip网络地址的改变,即可实现区域间网络的正常通信和不间断访问,这对于促进全球移动通信网络的科学构建和创新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1.移动ip技术概述

从广义上讲,移动ip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其融合了移动通信技术与ip网络的技术优点,即实现因特网与移动通信网的有机结合,各种技术与网络之间并不是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两者之间的深层融合。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而言,移动ip技术主要是指充分利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与ip网络所具有的优势,保证不同区域间移动节点无需改变ip地址的基础上,促进跨网络移动、漫游通信的实现,这是实现全球网络连接的重要技术形式之一。在移动ip技术的应用中主要包括:归属、移动节点、隧道、外地等物理实体,这是保证技术正常应用的基础。在移动ip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不同移动节点的归属地址都是唯一的,当发生移动节点位置变换的情况下,应用此技术可以实现计算机自动接收到所在地广播的通知,并且获得相应的转交地址。同时,通过移动ip技术的应用,用户可以按照提示信息进行移动节点的注册,在完成相关操作后即可获取所在地归属提供的转交地址,并且在归属、转交地址之间构建一条安全、稳定的数据传送隧道,满足用户的各种通信需求。

2.移动ip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目前,世界各国都是认识到提高通信领域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并且纷纷加大技术、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投入,这对于促进全球通信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现代通信领域中移动ip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实际应用效率和质量,必须对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2.1搜索

在移动ip技术的搜索中,主要通过广播信息、请求信息等途径实现。移动ip技术的搜索功能是建立在iCmp协议基础之上,其主要目的是保证链路上所发送的广播信息更为简单,而且要实现移动ip技术中所需的全部搜索功能。

2.2隧道技术

在现代移动ip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隧道技术将发往归属地质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处理,并且将其转发到转交地址数据包中,在广播中进行解包,传向相应的移动节点。在移动通信领域应用隧道技术有效避免了归属链路上与外部链路之间的路由信息变动,而且增加了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与快捷性。

2.3注册

在现代移动通信领域中,当移动节点的网络接入点发生变化时,则必须进行重新注册。在移动ip技术应用过程中,转交地址注册的流程如下:1)通过移动节点的重新注册,可以得到一个外部链路上的路由服务;2)移动节点可以自动通知归属地其转交地址;3)在网络通信中,即将过期的注册将重新生效。

3.移动ip技术的应用

从我国电信业的发展现状而言,数据业务量在不断增加,而且成为通信领域的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因特网的构建与发展,移动通信数据的业务量始终处于“爆炸性”增长的态势,因此,移动ip技术必将成为国际通信领域今后发展中的主要网络技术形式之一。在移动ip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改变人们传统的通信观念与方式,而且开创了个人通信的全新时代。

3.1多协议环境下的应用

在现代全球网络环境下,移动办公人员由于实际工作需要,经常会进行数据的远程访问,而部分数据仅能使用tCp/ip以外的协议进行远程访问,所以可以支持多协议环境的移动ip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用户的部分文件存放于不能采用tCp/ip协议的服务器时,用户必须通过aDDletalk协议簇进行远程访问,否则难以实现文件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与打开。在移动ip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通过利用目前较为先进的集成移动扩展与描述机制,移动节点可以自动通知归属地所支持的协议类型,保证移动节点离开归属地后,可以使用其他网络协议继续进行通信,保障网络通信的安全性、稳定性。

3.2园区网内的应用

在我国现阶段构建的园区网环境中,应用移动ip技术的优势较为突出,而且其使用方法相对简单。在园区网内应用移动ip技术仅需将现有的主机或路由器进行升级,将其划分为归属地和异地,同时在移动计算机终端设备中安装相应的移动节点软件,以满足网络通信的基本需求。与采用tCp/ip协议的通信网络相比,在园区网内应用移动ip技术的安全性较为优越,不会增加新的安全隐患,而且可以通过Snmp对于网络通信中的各种变量进行有效的检查与修改,进而实现对于网络系统的远程监督与控制。

3.3因特网上的应用

移动ip技术在因特网上的应用中,用户可以在网络环境中随意进行移动,而不会对其他的专属网络造成安全威胁。在因特网上应用移动ip技术可以实现专业防火墙与网络的连接,防止黑客或不法入侵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网络。与园区网的建设与管理相比,移动ip技术在专业网内部的应用基本相同,但是当其处于专用网的外部时,防火墙的存在将导致相关技术问题的难度加大,因此,在移动ip技术的工作组定义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例如:移动节点必须保证可以安全穿越防火墙;移动节点只能与受保护的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

总之,在现代互联网络全面发展的时期,人们对于网络功能的需求正逐步向便捷、高速与人性化的方向全面迈进,这也为移动ip技术的实际应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在现代网络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无线网络技术的研发协助人们解决了网线的束缚,而移动ip技术的全面应用则实现了计算机终端设备移动位置时,而保持通信不中断的目标。

移动通信领域篇4

移动互联网产业区域发展特征

从各省移动互联网产业产值分布图可以发现,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南北呼应,西部崛起”的空间分布格局。产业主要集中于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和以成都、重庆和西安为核心的“西三角”这四大区域,该四大区域2012年的产业规模占当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总体规模的80%以上(如图)。

其中,珠三角地区优势明显,凭借其终端制造的巨大优势,珠三角地区稳居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产值的龙头。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第二中心,这一地区在移动终端制造、移动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等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实力。长三角地区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重镇,该区域在与移动互联网有关的软件和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但终端制造能力相对较弱。西三角地区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最具成长性的区域,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较为均衡。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辽宁等省市在内的环渤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移动终端、软件和应用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拥有完整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核心集聚发展态势。2012年,该区域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为2502.41亿元,占当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整体规模的26.02%。北京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枢纽城市,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顶尖企业大部分都在北京设立了总部或研发中心,北京牢牢占据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高端,是移动互联网各项政策出台的决策中枢,也是跨国公司和本土龙头企业的理念与品牌创新基地。此外,北京初步形成包括移动互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平台、内容与服务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布局,产业协同优势明显。天津是中国移动终端制造中心之一,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辽宁在移动互联网嵌入式软件开发上具有良好基础,在手机位置服务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山东在网络设备、芯片制造方面具有良好基础。

长三角地区以移动应用服务为主。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在内的长三角地区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之一,该地区的移动软件和应用的研发设计能力较强,集聚了一批行业内领先的软件开发和芯片及终端设计厂商,但移动终端生产能力较弱,从而造成了该地区在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上不及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2012年,该区域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为711.68亿元,占当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整体规模的7.4%。浙江具有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其省会杭州是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之一,在移动电子商务、移动阅读等领域实力领先,拥有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子商务领军企业,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创新中心之一。江苏凭借雄厚的软件产业基础,成为移动互联网软件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在移动游戏领域优势突出。上海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基础较好,作为tD-Lte网络的试点城市,在移动视频、移动游戏等领域具有发展优势。2012年,上海市政府了《上海推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2012-2015年行动计划》,把上海市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落到了实处。

珠三角地区以智能终端制造业为主。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领先者,凭借其移动终端制造业的巨大优势,2012年该区域移动互联网产业产值为3087.14亿元,占当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整体规模的32.1%。位于该区域的广东省拥有较为完备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在移动互联网软件、网络设备及终端制造、互联网应用等多个领域具备优势。深圳在移动互联网产业拥有像华为、中兴等实力较强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产业基础雄厚。同时,深圳拥有众多的手机制造商,是中国最重要的手机制造基地,2012年出货量接近全球规模的1/3左右。深圳也是全球重要的平板电脑生产基地,拥有富士康这样实力雄厚的代工企业。在移动软件和应用方面,2011年底,阿里巴巴集团国际运营总部和商业云计算研发中心两大项目正式落户深圳;而腾讯深汕云计算数据中心也于2011年年底在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举行了奠基仪式。移动互联网排行前三位的龙头企业齐聚深圳,共同推动移动互联网软件和应用的发展。

西三角地区崛起迅速。包括四川、重庆和陕西,以其三大中心城市为核心的西三角地区是中国西部经济崛起的桥头堡,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西三角地区在传统的通信设备制造方面基础扎实,同时也是承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2012年该区域移动互联网产业产值为1423.36亿元,占当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整体规模的14.8%,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从所占比重来讲,西三角地区都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已经是继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之后,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排名第三位的地区。其中,成都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综合实力最为突出,从终端到软件和应用都进行了广泛的布局,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西部先锋。重庆在平板电脑和通信设备制造方面具备优势,但软件和应用是其短板。西安在通信设备制造、手机设计和制造方面实力较强,近年来十分重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努力在培养产业链、完善产业环境等方面加快发展,发展势头迅猛。

移动互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模式分析

从区域发展模式来看,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模式主要是由移动互联网产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涵盖了终端、软件、应用等多层次的业务,对产业基础、配套要求较高。东部沿海的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以及西部的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基础,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具有比较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

北京模式:立体式推进的全面发展之路。这一模式以北京和深圳为代表,采用整体协同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思路来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

北京和深圳移动互联网基础实力雄厚。北京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完整,覆盖了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移动网络运营、互联网应用、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提供和应用开发等多个方面,在终端、软件、应用各个环节优势明显。深圳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产品中心,是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产值高地,涵盖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GpS、移动应用软件、移动服务内容等,尤其在终端制造方面,实力尤为强劲。同时,北京和深圳在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集成电路、云计算、物联网、位置导航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均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产业链条比较完整,产值也居于全国前列。

在具体产业推进上,北京和深圳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细分产业之间的高关联度,对细分产业之间交互环节进行重点突破,融化不同产业链条,全面推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以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溢出效应进一步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

上海模式:关联性主导产业引领的发展之路。这一模式以上海、武汉和重庆为代表,主要结合“智慧城市”、云计算示范工程等关联性主导产业的建设来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上海结合“智慧城市”“云海计划”的实施来驱动上海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聚焦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业协同、环境建设,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芯片、终端、传输、软件、平台、应用联动发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品牌。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总投资超过800亿元,其建设覆盖了光通信、地理信息、云计算、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在内的多条产业链,同时,依托其在光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多点并进,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重庆将从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入手,加大产业集群效应,同时培育下游应用市场,并结合“云端计划”和“云端智能城市”建设,带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应用层的重点瞄准了移动电子商务领域,但是其布局过于分散,发展重点及发展实际效果还有待考察。

杭州模式:聚焦优势产业的特色化发展之路。这一模式以杭州、西安为代表,是依据城市、产业的禀赋,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上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杭州高新区通过该区的中国互联网经济示范区,发挥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特殊优势,以优势产业带动发展,通过宽带接入和测试平台、交易平台与手机软件平台等平台建设,加强产业聚集度,在传统互联网优势方向上进行重点推进,集中在电子商务和阅读服务等应用层的发展,从而引导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西安则是依托于良好的通信产业基础和硬件研发设计上的优势,紧抓产业链两个重要环节:网络通信设备和各类终端产品。从硬件入手,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相关优惠政策引进全球先进的芯片产品厂商,以硬件带动平台和软件发展,从而拉动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前进,走上一条由硬件入手、不断向软件拓展的特色化发展道路。

广州模式:政府统筹的产业均衡发展之路。这一模式以广州、成都为代表,是政府系统规划、有序布局的全产业链均衡发展模式。

广州是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南方基地,也是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城市,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条完整,运营商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在终端与软件上也优势明显。广州是在全国率先布局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的城市,发展思路清晰,构筑了“启动区+扩展区+辐射区”的规划。同时,依托区内运营商、互联网巨头以及终端企业等资源,实行由政府主导、全产业链推进的均衡发展模式。同时,大力推进嵌入式软件、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绿色数据中心、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服务平台等技术产品和服务,不断利用和集聚战略性信息资源,实现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建议

理顺产业脉络,政府统筹规划布局。目前,针对移动互联网产业还未有中央层级的统筹规划推出,许多区域与城市也没有针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专门出台指导性的发展规划。各地区政府需要从宏观层面,分析本区域资源能力,结合优势,抓住机遇,确定重点发展领域,找准产业发展切入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与行动方案,指导产业快速发展。

借力应用拉动,选择差异化发展道路。要借助地方政府的“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等战略,从大战略大应用角度出发,携手地方政府共同促进产业前行。另外,要把握住行业信息化给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产业机会。近年来,交通、教育、金融、能源等传统行业信息化需求高涨,这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拉动效应。此外,企业级的移动应用市场也不容忽视。

提升载体素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在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的布局策略中,通过提升园区、基地、科技谷等载体的素质,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有机整合、集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提升载体软硬件配套服务,加强知识产权、公共实验室和应用孵化等公共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用合作体系,引进优势企业等方式方法,培育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集聚,提升区域移动互联网产业总体竞争能力。

移动通信领域篇5

相关热搜:特殊教育制度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教学

经过十几年发展的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移动学习成为主流必将在各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成为主流的必然性原因;其次阐述了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一方面论证广泛应用,另一方面通过论文解析出近年的移动学习研究热点;最后分析制约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发展的因素。以期给研究人员在特殊教育领域进行移动学习研究、实践提供思路。

 

一、引言

 

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变教育技术:第一阶段的电化教育;第二阶段是与网络技术结合而形成的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属于第三代的远程教育,并发展为e-learning(数字学习),e-learning迅速改变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第三段阶段是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而形成的移动学习。[1]移动学习(m-learning)是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在教育中应用而产生的,是网络教育的延伸,属于e-learning的新阶段。应该说移动学习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e-learning的必然选择。

 

美国新媒体联盟指出移动应用程序和平板电脑在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主流。移动学习(m-Learning)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题综合的研究区域,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2]移动学习在很多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应用,但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却鲜有成果,有必要通过文献比较分析,探索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描绘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轨迹,筛选研究主题。

 

二、移动学习成为主流的必然性

 

1.学习方式转变的必然性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速度不断提高,采用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平台的移动学习自然而然产生,移动学习是e-learning的发展。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3]它打破了时空障碍,构建了灵活、开放的学习环境,满足碎片式学习的巨大需求,开展“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的学习。[4]移动学习是数字学习的特殊形式,也就是说m-learning是e-learning的子集,其核心特征是4a(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通过实施移动学习进行的教育称为移动教育。所以,e-learning必然发展为m-learning。

 

2.高速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达到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5]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发放了4G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4G时代。[6]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终端,加上网络环境的改善和上网成本的降低使得用户走向高流量应用。例如视频、语音等在应用越来越广泛。4G相对于3G来说,将更快,更便宜。4G环境下的基于视频等应用程序将更大发展,这些都将给教育教学带来巨大变化。

 

4G让移动学习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其实,在2G或者3G时代已经出现基于云端和客户端的移动学习产品,但是因为带宽、稳定性和费用,影响用户使用。4G网络将促使移动教育爆发式增长。[7]

 

3.移动学习的特征分析

 

移动学习是e-learning的子集,也拥有e-learning的共有特征:多媒体性、交互性、以学习者为中心。[8]

 

移动学习核心特征是4a,所以其独有特征如表1所示。

 

移动学习的独特优势相对于传统的e-learning,满足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这奠定了它在未来学习中重要地位,再加上技术的成熟,使其必然成为主流学习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由于具有碎片化、便捷性等特点,4G网络又促使移动学习向互动化和移动化、游戏化和社区化及大数据的应用三种趋势发展,那么移动学习软件会越来越多,用户越来越多,所以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会促使移动学习越来越普及。[9]

 

三、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移动学习研究项目取得很多成果,如黄荣怀教授的“普适学习资源服务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的“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2008年),此处不一一列举。[10]

 

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文献检索:篇名包含“移动学习”或者“移动教育”;期刊为国内教育技术学方面权威期刊(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如图1所示,四本期刊上刊发的移动学习论文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后。

 

2010年~2013年,在上述期刊有关移动学习论文共计67篇。下面对这67篇论文的主题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近四年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以期给研究人员参考。

 

黄荣怀教授将移动学习的研究方向划分为理论、支撑技术、应用模式、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五个方面,本文进行细化,分解为若干个子项,如表2所示。[11]

 

为了提高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采用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对论文分类。67篇论文两人相同分类的论文是59篇。我们进行信度分析。[12]

 

相互同意度K为:K=2×m/(n1+n2)=2×59/(67+67)=0.88;

 

分类信度R为:R=n×K/[1+(n-1)×K]=2×0.88/[1+(2-1)×0.88]=0.94。

 

其中n为研究人员数,n1和n2分别为分析论文数,m为两人分类论文相同数。

 

信度为0.94,可以认为论文分类是可靠的,下表为n1分类。

 

从表2可以看出,近年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是资源开发,系统开发和应用模式。

 

(1)理论研究方面:侧重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学习策略研究;综述类论文比重最大,说明移动学习的关注高,但缺乏一定的创新;也提出一些新的移动学习模型,如高宏卿等人提出的基于云计算平台Hadoop的移动学习模型;[13]杨文阳等人依据终身学习理念设计了一个支持移动学习的框架;[14]王梦如等人提出移动学习系统设计的结构概览功能图和以oSi为隐喻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框架。[15]

 

(2)课程开发研究:侧重移动学习的设计、课程资源建设和移动学习环境创设。顾小清等人探讨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及实现;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时有引入主题图(刘俊等,2012),有引入概念图理论(李浩君等,2013),还有认知负荷理论(司国东等,2013);移动学习的情境创设有采用manet(郑云翔,2010),有采用接合自然增强现实(李婷,2011)还有基于知识可视化(李亚男,2013)。

 

(3)应用模式研究:侧重移动学习在教育中应用模式的实践研究。应用到英语的移动学习,甘文凝等人采用播客技术,曹超等人采用podcasting技术,刘永权等人采用FRame模型;有将高等教育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并研究移动学习的成效;有关注远程教育的移动学习应用及分析(郑炜,2010,王晓晨,2013)还有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农村的移动学习和农民工的移动学习和超常儿童教育。[16]-[18]

 

(4)系统平台开发:侧重教育不同理论或者理念开发出不同的系统或者应用程序。设计移动学习平台有基于专家系统(傅钢善,2010);有基于GSmmodem(党小超,2010);基于位置服务理念(王萍,2011);有基于RFiD(张豪锋,2012);有基于联通理论(宓小土,2013);有基于强化理论(王嘉琦,2013)。当然,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开发智能手机app程序,研究人员开始关注3G和4G网络的程序设计。

 

四、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启示

 

1.移动学习研究存在问题

 

(1)偏重理论研究。

 

目前这方面研究主要在移动教育可行性、资源开发、短信息服务、wap站点建设等四个方面,其中对具体的基层、基础教育关注极少(2013年的“基于云课堂的中学生移动学习实践研究”开始关注中学的移动学习),对移动学习学科学习效果提高的相关研究尤其缺乏。

 

(2)缺乏对特殊教育领域的关注。

 

以“移动学习”(或“移动教育”)+“移动教育”(或“盲”、“聋”、“培智”)作为条件检索,在上述四个期刊中为0篇,仅仅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有《移动学习—未来聋生学习的新视窗》和《聋教育环境下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探究》,为移动学习应用于残障人士提供了个案。2012年12月南京聋人学校经配备了基于无线网络移动教学终端等教学设施,仅仅是下意识地将其作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引进,尚未对移动学习理论、应用模式展开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对该领域以及该群体的关注是微乎其微,而国外早就关注这个群体(欧盟的e-learning项目)。

 

(3)片面追求技术,实证性案例不足。

 

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做了很多系统、平台或者资源的设计研究,但是普遍缺乏对同一个问题深入研究,这就导致研究深度不够。研究人员力图将各类高新技术引入,但是匮乏该类技术在移动学习本身应用中关键问题的突破。造成系统数量多,却鲜有如pCS简单又卖座的精品系统。即理论研究所占比例较大,但是鲜有深入创新研究,片面追求技术,缺乏针对性实证研究。

 

2.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滞后的成因分析

 

从婴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再到成人教育等都有广泛应用,还有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农村的移动学习和农民工的移动学习和超常儿童教育,而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却悄无声息。[19][20]

 

制约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发展的因素:

 

(1)作为移动学习平台的移动设备(智能手机)本身存在不足。

 

智能手机有限的存储容量很难满足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视频音频的存储,特殊教育领域的用户对视频音频需求相对于普通人更大,比如盲用学习系统肯定采用更多音频。

 

智能手机的待机时间短,特殊教育领域采用更多的视音频,手机处理时大量数据,更耗电,所有特殊教育人群在移动学习时间更短,否则会出现手机没电的问题。

 

数据处理能力不够强,应用程序使用过多,会造成处理速度下降而死机,对于特殊教育领域的人群也是障碍。

 

特殊教育领域能够获得学习资源较少,缺少资料,缺少互动和交流,使得移动学习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2)用户群小,资源少,难以产生客观经济效益。这是最重要因素。抛开各种理论基础,特殊教育移动学习系统单从研发的投入要远超其他领域的。从婴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移动学习系统不胜枚举。如英语单词学习的移动学习系统,除了沪江词典、金山词霸等老牌应用外,还有百词斩、拓词、完美背单词等。移动学习系统获得盈利最主要是拥有庞大用户量,而特殊教育移动学习系统不太可能拥有庞大用户量。造成了缺少移动学习系统和学习资料,特殊教育人群更不愿采用移动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3)3G网络难以满足特殊教育的人群移动学习。

 

目前3G网络的速度虽然能够基本满足移动学习系统的数据需求,但是网络的稳定性对特殊教育的人群移动学习有较大影响。比如视障人群在使用移动学习系统,肯定下载大量音视频数据、上载音频数据,对网络速度、稳定性都有较高要求。移动学习系统的互动环节,视障人群一般采用音频作答,输入法也较多采用语音识别输入法,如讯飞语点输入法,字库是在云端,输入文字时需要上3G网才能输入。在这样的大数据环节下,每月200m左右的数据流量也很难满足特殊教育人群的移动学习需求。

 

五、4G网络环境下的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新机遇

 

其他领域移动学习的火热,由于硬件设备和网络等因素造成其在特殊教育领域遇冷。4G网络或许给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新机遇,4G网络高速度更利于音视频的传输。因此,4G网络环境下,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新的机遇。

 

(1)参考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将其引入特殊教育,将并探索出适合于我国特殊教育教学规律和发展要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与策略;构建某学科的移动学习内容与资源的设计、分析框架,提出移动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的原则和资源共建共享的规范。

 

(2)将移动学习引入特殊教育,并进行应用实证。例如各学科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资源建设、基于手机的康复(尤其是语言)训练系统、基于手机的认知评估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的移动学习系统等,国内尚属于空白。

 

(3)将移动云引入到移动学习。移动云是云计算的扩展,即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等)通过3G、wiFi、4G等无线上网的方式使用云计算的服务模式。采用移动云后,大量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交由云端服务器处理,减少了移动设备工作量,这样就降低了对移动设备性能的依赖性,在获得良好的可靠性的同时也延长了终端电池的使用时间。这样,就能够较好弥补移动学习中的移动设备的缺陷,也就有利于将移动学习应用到特殊教育。根据移动学习需求和移动云计算特点,移动云计算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有三种模式:移动学习,即服务模式(mLaaS)、移动终端增效模式、微云模式。国外这方面刚刚起步,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

 

六、总结

 

移动学习属于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热点。笔者们首先分析移动学习将成为主流的必然性,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项目,详细总结了国内近年在权威期刊发表的有关“移动学习”的论文,梳理出近年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同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滞后,分析了其滞后的因素,在4G网络环境下,通过移动云计算技术或许能够给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带来新的方向。

移动通信领域篇6

(正文)一、全球趋势:公众移动保持增长宽带无线热点不断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资料显示,在全球电信市场普遍低调的背景下,移动通信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统计显示,2003年全球移动用户数增长率在17%以上,总计达到13.54亿户。在市场值方面,全球移动业务市场在2003年已达到4680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11.3%以上。

尽管全球移动市场在增长,但这种增长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从用户数来看,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移动用户普及率已经很高,因此新增用户数日益减少;而在亚洲、非洲等地区,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移动用户数增长迅猛。从用户创造的价值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的aRpU值远远超过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从数据新业务市场的增长来看,韩国、日本呈现爆发态势,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热点。

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局面,截至4月底,移动用户总数达到2.96亿,用户普及率达到20.9%。考虑闲置的充值卡和一人双机的情况,我国移动通信由于用户普及率相对还比较低,仍有相当巨大和持久的增长空间。但我国的移动通信领域已进入了全面竞争的时代,GSm、CDma乃至小灵通等网络激烈争夺用户,这已导致了资费下降,用户aRpU值下降的情况。目前我国的GpRS、CDma1X等2.5G数据业务发展态势不错,并已逐步培育了用户群。而3G还处在技术试验阶段,政府依然保持谨慎态度。

除传统的公众移动通信外,全球的宽带无线接入领域近期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热点不断出现,给无线通信业界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这包括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wLan技术、wimaX技术、UwB技术等等,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整个无线通信产业注入了勃勃生机。

二、热点解析:五大技术引领应用模式各展所长

前文对全球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情况作了概要性介绍,以下将重点就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焦点问题和热点技术展开较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主要包括3G、3.5GHzmmDS、wLan、wimax、UwB等五大热点。

1.举世瞩目的3G

今天,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格外引人瞩目,成为无线通信产业的最大热点。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3G主流技术已经基本成熟。cdma2000由于技术本身的平滑演进特性,进入3G的障碍不大。wCDma以前受版本不断更新的影响,阻碍了商用进程,但目前主体标准已经定型,具备了规模商用的基础。tD-SCDma技术要相对滞后一些。

总的说来,当前的3G技术已经能够支持规模化的商用网络部署。

其次,目前欧美等运营商已经进入了3G网络部署阶段。3G网络的商用部署正在全球一步步地铺展开来。截至2004年3月底,就wCDma而言,全球已经发放了120份牌照,签署了91份商业部署合同,目前已有二十多家网络投入商用,预计到2004年年底总数将超过40家。目前两家韩国运营商StK和KtF在使用cdma20001xeV-Do,日本KDDi也开始了eV-Do网络的商用,而Verizon也即将参与该制式下3G网络的部署。

应该说,2004年已经进入了全球3G的商用部署年。

第三,部分运营商的3G用户数量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最早推出3G商用业务的nttDoComo近期宣布,在距离突破200万用户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们的3G用户总数就增长至300万大关。5月中下旬,和记黄埔表示,在过去两个月中,3G用户数出现了快速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达到了173万。截至2004年1月1日,全球使用cdma2000(包括CDma1X)系列和wCDma标准制式的3G用户数已经达到了7300万。从全球来看,3G商用在部分地区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第四,我国3G处在黎明的前夕。我国对3G一直采取积极稳健的态度,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网络技术试验,或称外场测试。自今年3月起,开始启动wCDma、cdma2000和tD-SCDma的测试工作,由6大运营商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进行。测试的重点包括:3G网络覆盖、容量等性能试验;不同3G技术之间、3G和2G技术之间的干扰、共存;各种3G业务及业务兼容性试验;3G终端和系统之间互操作试验;3G和2G之间的互操作试验。

预计此阶段试验将在今年10月份完成,试验将对我国对3G的决策工作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由于此次试验由运营商参与,且属于网络试验。因此,预计若此次试验结果令人满意的话,我国的3G牌照发放工作有可能顺势展开。

趋势分析3G一波三折,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3G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并在今天留下了心理阴影。对3G问题,我国应如何把握呢?笔者认为,目前,3G已处在商用的爆发阶段,由于3G技术和产品的成熟,3G的商用已不容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欧美等国运营商加紧部署3G网络以及日韩等国3G用户的快速增长,表明3G已经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新的成长点,我国需要当机立断,尽快开展3G牌照的发放工作和商用部署工作。这样才不至于坐失机遇,在本来领先的移动网络建设中落后。同时,3G也为国内的电信制造商提供了绝佳的机遇,这也是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一次发展良机。

应该说,目前3G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还处在启蒙阶段,杀手级的业务还没有呈现,终端还不够多。在我国,政府将考虑对市场竞争度的把握,涉及3G网络发放几张牌照的问题,同时,还将考虑设备国产化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属于次要矛盾,目前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恰当时机尽快推动3G网络平台的建设,这才是解决以上矛盾的关键环节和引导环节。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3G网络建设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移动话音用户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就能够避免出现因为发展初期新应用新业务不足无法支撑网络生存的状况。同时,我国有迫切需要进入移动市场的“新”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如果被允许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其网络建设必然会选择3G,这从中远期的网络成本上要远远低于2G技术。此外,尽快发放3G牌照,对解决现有的小灵通(pHS)的矛盾,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日本都已经弃pHS而转攻3G,其目的十分明显,即要纠正自己早期大上带有强烈本土化特征的pHS导致失去移动领域国际领先地位的失误,重新用全球性的先进技术武装自己的移动通信产业,实现在该领域的战略性崛起。如果我国反其道而行之,将是不明智的,这关键还是政府的决策引导问题,而不能抱怨运营商。总之,3G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迟迟不进行网络的建设,其他的矛盾将继续积聚,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2.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的推广应用

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mmDS,是工作于3.5GHz无线频段上的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今年4月份,第三批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频率评选(招标)工作在我国进行,使mmDS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一步扩大,这也使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成为今年业界的热点之一。

在此次评选(招标)工作中,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五大运营商分别获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7个省(区)的3.5GHz频段2×30mHz频率使用权,并将获准经营相应电信业务。加上此前的两次3.5GHz频率使用权分配,我国3.5GHz频段已在绝大部分地区分配完毕。这表明,我国的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进入了规模商用。前一段时间,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刘岩率领由无线电管理局、电信管理局、电信研究院共同组成的调研组,对第二批3.5GHz中标企业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在第二批中标的9家企业中有7家建设开通了网络,这7家企业在一半以上的中标城市建设了自己的网络。目前运营商倾向于提供的业务包括:语音接入业务(本地和ip电话),数据专线业务,internet接入业务等。调研中还发现,如果将3.5GHz网络作为单一网络来经营,盈利困难比较大,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调研中,运营企业对进一步获得3.5GHz频率资源表现出了很大热情。

趋势分析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因为其高带宽、建设速度快、接入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了业界的关注。但这项技术也有其局限性,比如高频段26GHz的LmDS技术受天气影响较大,而3.5GHzmmDS技术在我国又受到了带宽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对于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我们应该回归理性的认识。它具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因此在应用中要实事求是。

就目前重点推广的3.5GHz技术来看,运营商的经营经验表明,若单独把mmDS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网络来运作,由于其技术、用户规模和频率带宽的限制,较难实现盈利。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放宽眼光,把它推广至更大的应用领域。比如可以考虑像现在某些运营商所采用的,将之作为移动基站的回路。

对于3.5GHzmmDS技术,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其综合业务的应用,比如数据增值业务的开发和经营。同时也要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使之成为移动通信网络的有效补充手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3.5GHz频段的效率。未来,随着3G技术的商用,3.5GHz将有望成为移动网络重要的接入补充手段,并对3G网络的搭建起到支撑作用。

3.沸沸扬扬的wLan标准之争

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wi-Fi),其技术标准为802.11,可实现十几兆至几十兆的无线接入。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是802.11b标准的wLan网络,支持11mbps的无线接入。作为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wLan在欧美等国快速发展,在我国近两年也得到了几大运营商的追捧。而自去年开始的wapi标准之争,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目光。

2003年5月12日,由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负责起草的无线局域网两项国家标准(即wapi标准),由国家信息产业部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2003年12月1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第113号公告,宣布对无线局域网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所有产品都要加载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保密协议wapi,从2004年6月1日起,不符合wapi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产品不得出厂、进口、销售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但2004年4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中国已经同意美方提出的要求,不在2004年6月1日最后期限到来之时强制实施wapi标准。2004年4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国标委联合了2004年第44号公告。公告强调:wapi标准实施时间只是推迟,并没有取消,也没有取消标准的强制性属性。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wapi标准之争,除了国家出于自身信息安全的考虑外,我国无线通信设备厂商希望成长壮大,占领新兴技术市场的渴望也是重要因素。但该标准的无限期推迟,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那就是,我国的无线技术的核心能力,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难以撼动国际主流的技术集团。同时,我国通信技术标准的制订策略,还存在封闭性的问题,这也是其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攻击的重要原因。当然,wapi标准的推迟执行,也是出于更大的国家利益的考虑。

趋势分析wapi标准之争,表明wLan技术在全球的重要战略地位。其战略意义不只在于网络的部署、用户的发展、业务的经营范畴,更在于其对it通信产品领域的巨大拉动力量,特别是对计算机芯片的突出贡献。因此,我国应该积极推进wLan核心技术的研究工作,这不仅涉及通信产业,而且涉及it领域的巨大利益。抛开wapi标准之争,我们如何把握wLan技术的发展趋势呢?应该说,wLan在我国目前的工作,陷入了低潮阶段。这主要是受制于wLan技术自身的限制,比如其漫游性、安全性、如何计费等等,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另外,高端商业用户的不足,使网络建设的投资收益比较低,因此也影响了运营商的积极性。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wLan技术将在特定的区域和范围,特别是热点区域和高速信息接入领域,发挥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作用。3G网络商用后,wLan将成为弥补3G固定区域高速覆盖的不足。总体来看,wLan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其在运营领域的发展速度估计会低于过去的预期。

4.宽带无线技术新宠wimaX

有资料显示,“wimaX”已经成为近期互联网上搜索量最大的通信关键词,该项技术以其远覆盖和高带宽特性,成为无线业界的新宠。

wimaX全称为world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其技术标准为ieee802.16。wimaX也组织了自己的联盟。目前这个联盟已经发展了数十家会员,该联盟由intel牵头,我国中兴通讯也名列其中。wimaX的目标是促进ieee802.16的应用。

wimaX相对于wi-Fi的优势主要体现在wi-Fi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问题,而wimaX解决的是无线城域网的问题。wi-Fi只能把互联网的连接信号传送到300英尺远的地方,wimaX则能把信号传送31英里之远。wi-Fi网络连接速度为每秒54兆,而wimaX为每秒70兆。有专家认为,wimaX的覆盖范围和传输速度将对3G构成威胁。在成本等各个方面的优势使得业内人士将wimaX技术看作是一项打破产业格局的技术。

近期,英国电信(Bt)、法国电信、Qwest通信公司、Reliance电信和Xo通信加入了wimaX论坛,目前wimaX论坛已经拥有98个成员,运营商占25%。今年初,intel也宣布,下半年开始将会在其生产的芯片中部分采用wimaX标准。

趋势分析对于今天异常火热的wimaX技术,我们该如何看待?它会成为3G技术的终结者吗?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尽正确。首先,从技术自身角度来看,wimaX还不具备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的广域漫游、安全特性、终端便携等移动特性。其次,wimaX标准还不成熟,因此预计商用还需要至少两年以上的时间,规模普及还要五年左右的时间。其三,wimaX的特点是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但其还没有对实时话音业务的高效支持能力,这将限制其作为公众移动通信的应用。其四,wimaX的产业规模以及技术和设备成熟性还远远难以和3G相抗衡,其推广期也将滞后于已经开始启动的3G技术。其五,wimaX技术有可能受到传统移动通信运营商或制造商的抵制,从而限制其发展。

对于wimaX技术,笔者认为它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尚处在襁褓阶段,目前还难以对当前的全球无线通信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3G的实施,wimaX将可能成为未来3G网络的补充手段,在高速信息接入领域发挥其特性。但受其自身移动性和话音支持能力的限制,wimaX不大可能杀死3G。

5.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UwB

无线技术领域的活跃除表现在新技术不断涌现外,还表现在其传输能力的不断拓展。近两年,一项超高速的无线接入技术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那就是UwB。

UwB是一种时域通信技术,它采用超短周期脉冲进行调制,把信号直接按照0或1发送出去,而不使用载波,这与此前的无线通信截然不同。脉冲调制产生的信号为超宽带信号,谱密度极低,信号的中心频率在650mHz~5GHz之间,平均功率为亚毫瓦量级,抗干扰和多径的能力强,具有多个可利用信道。与CDma系统相比,时域通信系统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UwB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成本、低功耗的显著特性。UwB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XtremeSpectrum公司预测,他们即将开发出的产品具有在10米内传输约100mbps的能力,intel则把目标定在了500mbps。

趋势分析对于UwB技术,我们应该这样看待,它以其独特的速率锋芒以及特殊的应用范围,也将在无线通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由于其高速、窄覆盖的特点,它很适合组建家庭的高速信息网络。它对蓝牙技术具有一定的冲击,但对当前的移动技术、wLan等技术的威胁不大,甚至可以成为其良好的能力补充。

三、走势把握:接入多元网络一体综合布局代表方向

以上,就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叙述和讨论。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中期未来无线领域的发展趋势呢?

首先,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比如3G和wLan、UwB等,都可实现互补效应。3G可解决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wLan可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而UwB可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因此,在政策上我们应该综合推进各种无线接入的发展,推进组网的一体化进程,通过建网的接入手段多元化,实现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覆盖,达到市场细分和业务的多元化,解决移动通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其次,我国政府应该给企业配置更多的无线频率资源,推进不同技术相关频谱的规划和应用工作。这样才有利于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市场需求,综合地规划自己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当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有限频率资源的管理,对于企业闲置不用的频率占用,考虑适当的手段予以收回。

其三,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来看,3G已经成为全球包括中国移动网络演进的主要进程。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由于其移动话音用户的普及率高,通过发展用户实现增长的模式已成为历史。因此,他们期望通过3G搭建更大的业务平台,从而实现利润的新来源。由于3G技术的成熟,目前3G商用网络部署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启动。就我国而言,也要借鉴欧美的经验,在用户数量增长放缓之前,就应提前培育新兴移动市场。目前,政府应该开始积极考虑3G牌照发放和商用问题,把握住这个移动业界的巨大历史机遇。

其四,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来看,全球该领域发展十分火热。该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向高带宽快速跃进、覆盖范围逐步扩张的趋势。未来,该领域还可能出现更强大的新技术,从另一个角度对整个无线通信产业起到推进作用。但从近期来看,我们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应该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把握。目前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主要集中在固定环境下的高速接入,其移动性和话音支持能力无法和公众移动通信网络抗衡。在发展中,我们应该从全局的观点来把握,使之成为与移动网络互补的重要技术手段,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个性,又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资源竞争和浪费。

其五,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应该是怎样的呢?专家认为,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将是一个综合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各种无线技术都将在这个一体化的网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找到自己的天地。从大范围公众移动通信来看,3G或超3G技术将是主导,从而形成对全球的广泛无缝覆盖;而wLan、wimaX、UwB等宽带接入技术,将因其自己不同的技术特点,在不同覆盖范围或应用区域内,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形成有效互补。

其六,更远的未来,按当前专家们的预想,通信信息网络将向下一代网络nGn融合。在未来nGn概念中,固定网络将形成一个高带宽、ip化、具有强QoS保证的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各种接入手段将成为网络的触手,向各个应用领域延伸。而3G、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各种无线局域网或城域网方案,都将成为大nGn平台的延伸部分。从而形成集固定无线手段于一体,各种接入方式综合发挥效用,各种业务形成全网络配置的一体化综合网络。当然,这一进程将是漫长的,也必将遇到很多挫折。四、结束语

移动通信领域篇7

【关键词】产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化可穿戴设备网络安全

一、产业互联网时代到来

互联网正在从以消费互联网主导时代向产业互联网主导时代转移,互联网经济开始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产业互联网的产生和迅猛发展,推动着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同时不断向物流、交通、金融、传媒、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从改变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习惯向改变企业的运作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的发展模式转变。

二、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化加速向传统行业渗透,各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和接轨互联网的需求显得异常迫切。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者。预计到2017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增长4.5倍,接近6000亿元,是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跨界融合的日益深入,企业级应用逐渐起步,移动金融、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的领域将会产生新的发展动力。

三、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地位

移动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点和促进信息消费的核心产业,已成为我国转变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新热点;成为信息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业务领域。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以其巨大的信息交换能力和快速渗透能力,通过定向整合生产要素,来扩展新的创造空间,从而改造甚至兼并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国家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引领国内互联网+产业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发展迅猛,带动软件、存储、和显示等产业发展,借助政策和发展东风,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大有可为。

四、移动互联网趋势研究

4.1智能手机增速放缓但应用高速增长,产业从技术驱动向需求驱动演化

移动互联网保持高速增长和创新态势,预计未来智能手机将逐步增速放缓,而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加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移动化不断加快,在全球移动互联网更新换代和wLan的普及下,互联网内容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社交多媒体应用快速扩张,移动互联网内容分享迅速从文字快速过度到图片和视频。

4.2可穿戴设备将使智能终端多元化发展,新的终端与应用初步酝酿

随着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水杯等出现,智能终端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随着新一代iphone升级,智能终端进入创新瓶颈期,但可穿戴设备带动第二轮硬件创新潮。2014年以来,主要的跨国企业利用其产业生态系统优势加快组织硬件与应用产业链,共同推动可穿戴设备商业化发展,并带动新兴可穿戴应用服务,创造新业态,带动移动医疗、移动健身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4.3移动互联网进入企业级应用时机已至

传统企业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实施跨界融合,o2o市场成功沉淀大量用户,用户对移动端的粘性和需求呈爆炸式增长。凭借便携、触屏、高清的丰富体验,移动设备正悄然改变着企业的商务运行,人们开始将金融服务、图表、设计、个人事务管理等迁移至移动端,企业级应用厂家将研发重点转移至移动应用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移动解决方案”与客户沟通,移动互联网产品成为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奠定企业级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

4.4网络安全将产生新的商业机会

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及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迅猛增长,移动设备存储了大量的隐私数据,安全隐患逐渐暴漏出来,网络威胁带来的负面事件也频频发生,成为影响国家安全、产业发展、个人隐私的重大隐患。未来几年,伴随着云计算大规模应用,移动互联网市场蓬勃发展,网络安全建设将成为全球的关注重点,提供数据备份与恢复、云系统、数据加密等服务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将助推网络安全领域新商机不断产生。

结束语:现在移动互联网已进入蓬勃发展期,pC互联网加速向移动端迁移,移动互联网产业也已经成为整个信息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竞争激烈的领域,用户规模不断扩张,产业格局日趋合理化,新的终端及应用酝酿而生,新业态逐渐显现,未来移动互联网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并将逐渐延伸到更多产业领域,渗透到各行各业。

参考文献

[1]马敏,王旗.中国移动互联网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4

[2]杨焕.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界面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移动通信领域篇8

关键词:移动医疗;远程会诊;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技术

1概述

当前,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显得供不应求,医院和患者之间的矛盾也由于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匀而日益突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现有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每位患者的就诊耗时,以及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医疗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也成为了该领域内研究的热点。在这种情况下,移动医疗的优势尤为明显,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医疗领域、移动通信领域、人工智能领域以及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广泛关注。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对移动医疗的定义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包括移动终端,如手机、移动电脑、便携式医疗数据采集设备等;传感器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等)来提供更快捷的医疗服务及信息传递。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更加灵活和贴身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可能,改变了过去患者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方式,如利用移动网络提前预约的操纵可大大降低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利用各种便携通信设备可让患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可向医生进行咨询以及听取医生的可靠建议,同时医生也可通过医疗数据采集设备及通信网络来随时了解自己患者的各项身体参数,从而更加灵活的确定医疗方案。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移动医疗正在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医院信息化的改革进程。

2移动医疗在医院的应用分析

2.1网络预约挂号

图1中给出的就是网络预约挂号的系统结构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系统是和医院的信息化系统HiS以及医院的服务平台数据库连接在一起,首先由医护人员管理号源数量,发放某专家的号源空额至HiS中,而平台数据库同HiS实现数据共享,将空余号源显示在网站页面上,而患者可通过各种有线网络或无线移动终端对该网站进行访问、注册、预约。经过审核的预约申请将会通过网站反馈至HiS并记录患者信息,而未通过验证或针对号源已满的申请则由网站提示预约失败,这样就省去了患者来回奔波的辛苦;而当预约成功患者持预约验证信息来到医院时,就可立即拿到当初预约的专家号,节约了大量的排队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2.2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是指处于异地的不同医疗单位,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视频会议软件等工具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实时的远距离协商,共同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例如可通过网络视频等形式查看患者的病案记录、医学图片等,并可在线与身处异地的医生及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从而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要开展远程会诊,需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网络通信质量的稳定性,为避免网络拥塞而导致数据传输的不稳定性,考虑到视频传输信息量较大,应保证带宽的冗余,并根据需求规模酌情增加。二是硬件方面,由于患者病历资料数据量大,在处理的过程中可能耗费时延过长,造成系统不堪重负而陷入瘫痪,因此对服务器硬件有较高的要求,应尽量避免各个硬件设备出现“短板”效果,限制整个系统的运转效率;另外,还需配备投影仪、摄像机、扫描仪路由器等辅助设备。

3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的个性化移动医疗服务

3.1无线射频识别

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当前移动医疗领域热门技术之一。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利用空间电磁感应或者电磁传播进行通信,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使用RFiD的优点主要有:监视、跟踪进入高危区域的人员;紧急情况下可以推动限制措施的执行;采用RFiD技术的腕带存储了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个人基本资料以及药物过敏史等,允许医院管理员对部分数据进行加密,RFiD电子标签上的电子编码可对应到数据库中,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尤其是交流困难的患者进行身份的确认。

3.2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使用传感器,可以自动获得患者的体温、心跳、脉搏、呼吸等数据,自动监测患者健康状况并发出预警。个人健康监护方面,传感器应用在饮水机以监测老人的活动情况;应用在床铺下以监测人的呼吸和心跳等生命体征;应用在佩戴在身上的求助装置,进行紧急情况的呼叫。

3.3无线和移动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在移动医疗中使用无线通信来完成数据传输变的非常便利,可在患者活动的范围内布设无线通信网络,而患者身上携带的移动医疗设备就可以通过该网络及时地将采集到的患者身体各项参数指征传输至医疗机构,从而使患者获得第一时间的贴身服务,尤其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或病情突发的患者,这种及时的医疗服务可能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治疗时机,挽救患者生命。根据目前无线通信的硬件技术水平而言,可以轻松的将各种小体积的通信节点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无缝隙的信号覆盖。

从网络的传输范围来划分,无线移动网络可分为:(1)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如蓝牙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及前文提到的射频技术等,此类技术通信带宽较小,通常用来传输信息量不大但却重要的参数;(2)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1b协议的wiFi技术的最大带宽理论可达400mbps,当然实际数值根据信号频带不同、干扰源不同还存在一定差异,该种网络完全可以满足移动医疗服务所需的网络数据传输支持,目前是发展的主要方向;(3)还有范围更广的无线网如celluar/3G和卫星通信网等。

4结束语

移动医疗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等待解决,例如在无线传输的模式中,如何实现病患数据的保密传输;在庞大的医疗数据面前,系统如何快速的完成增、删、修、查等操作;如何制定合理的备份机制和方法,防止数据损毁;在系统遭遇攻击或遇到故障面临瘫痪时,如何快速恢复运转,保障患者就诊,以及一旦出现数据错漏导致医疗事故后,如何定责等方面,既有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有机制管理层面的问题。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善,这些问题将逐渐被解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移动医疗一定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力的推动我国医疗信息化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移动通信领域篇9

正是看到了移动搜索产业链的广阔机遇和提升空间,搜索企业纷纷调整在移动领域的布局,不断寻找突破机会。虽然百度在桌面搜索领域占据近80%的份额,但移动搜索领域格局尚未确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强力介入之后,行业之争才刚刚开始。

自去年进入搜索领域便瞄准移动搜索市场的搜索,依托新华社与中国移动在移动领域的先天优势,仅一年多的时间,便探索出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的移动搜索发展之路。

“资讯、商品等服务信息越多,用户需求越强烈,移动搜索引擎越能发挥它的特长,并将越来越成为移动应用经济发展的杠杆力量。”搜索Ceo王红宇在谈到移动搜索市场前景时如是说。

言能践行,搜索在近日举行的2012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上,正式了其“移动搜索战略”和围绕这一战略量身打造的两款手机客户端,并从产品、技术、内容、市场四维角度提出支撑未来移动搜索的规划构想,同时也向着其“不搜即索”的愿景迈出了稳健的一步。

在产品布局上,搜索将重点围绕移动搜索用户的需求和输入习惯,将即拍即搜、即说即搜等特色功能与终端硬件功能相结合,不断研发覆盖多终端、多平台的个性化移动搜索产品,为用户提供“触手可及”的移动搜索产品。

技术层面上,搜索将重点开发和借助基于最新的图像、音频识别等用户输入技术,基于用户数据挖掘的推荐技术,基于云服务的多终端同步技术,来提高移动搜索的精准性和输入的便捷性。

搜索在内容布局上则围绕百姓日常生活需求,提供新闻、网页、地图、图片、图书、天气及基于位置差异化的便民生活信息。

移动通信领域篇10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安全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006-02

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和信息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电子信息技术以工具的方式被引入到各种商贸活动中,使得结合移动通信技术的电子商务逐渐走入大众生活,成为信息时代的现代生产力。移动电子商务经过第一代、第二代的不断完善,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今发展为融合了3G移动技术、智能移动终端和计算机网络等最前沿技术的新一代移动商务系统。其具有的方便、安全、开放性强等突出优势使得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也广为业界人士看好,专业人士在该领域的不断创新与研究使得电子商务的潜能得以开发,逐渐成为推动部门、公司、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移动电子商务在给人们提供大量便捷信息的同时,数据的遗漏、丢失以及不法分子对于数据的盗取、篡改和泄漏使得电子商务相关的安全问题开始得到广泛关注,而我国在安全保护方面的技术尚未成熟,该领域所面临的巨大威胁严重阻碍着移动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成为当下移动电子商务领域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1移动电子商务概述

移动电子商务,由电子商务的概念衍生而来,是指将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因特网有机结合,在无线终端进行的B2B、B2C或C2C的电子商务活动。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移动电子商务经历了以短讯为基础访问技术的第一代、基于wap技术实现访问的第二代,并不断完善发展成为现如今基于Soa架构的webservice、智能移动终端和移动Vpn技术相结合的第三代移动访问和处理技术。移动电子商务具有方便、不受时空控制,安全、开放性和包容性强,潜在用户规模大,迅速灵活、易于推广使用等特点,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相关商贸活动,从而在线上线下实现随时随地的涉及与购物、商务、金融、电子支付相关的各种综合服务活动及交易活动。

2电子商务安全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暴露出了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巨大安全问题。当下移动电子商务在移动通信、移动终端和移动运营商务平台等方面的安全问题都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移动电子商务各项功能的实现都必须基于一个相应的网络平台,而在网络环境方面,计算机系统本身就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漏洞。除此之外,我国现如今在相关领域的安全措施还不够完善,专业技能还不够成熟,无法解决不法人士对于计算机内部数据的窃取、篡改、冒充和毁坏等人为因素带来的问题。而信息存储的过程也并不单一,需要途经各个人力模块,这就使得安全问题无法得到保障,会存在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隐患。同时,在运用移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时,买卖双方均会面临不可避免的信息安全问题,最终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受到威胁。

要解决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各项安全问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众网络安全意识。但最重要的还要从根本上提高技术人员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技能。国家应引进国外高端的安全防范技术,投入资金培养我国维护网络安全的专业人才,加强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技术等专业技能。此外应构建移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技术框架体系,完善电子商务企业的内部安全管理机制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的相关法律体系机制,使全体公民做到有法可依。

3移动电子商务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经过第一二代的发展,完善为现如今具有较高系统安全性和交互能力的新一代电子商务系统。当下移动领域下的电子商务将计算机的成熟、电子货币转账、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的优势以及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作为理论基础,把摩尔定律、当下互联网的普及、流程再造、搜索引擎、商业模型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作为应用理论支持,派生出了例如阿里巴巴、环球资源、慧聪网等B2B,淘宝网、eBay电子港湾、拍拍网等C2C,亚马逊、天猫、京东等B2C,以团购为方向的例如高朋网、美团网、返利网等o2o流派。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移动盘存管理、移动库存管理、超前服务管理、内容服务、产品定位、交易管理、遥测服务,并进入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研究、移动中间件研究以及无线用户终端的研究领域。

当下移动电子商务以B2C为主要流派,带动业务不断上升,激发企业转型并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政府方面同样不断加强重视力度,呈现出了空前良好的发展现状,极大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提升,但仍存在一系列安全问题。

4电子商务技术发展前景

随着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移动电子商务技术作为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两大领域的结合体,使得其参与者之间形成新的产业链,在创造更多商业机会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出了更多的商业机会。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不断诞生和应用,给予了智能终端更大的想象空间,较好地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受到信息安全保护技术不成熟等条件的制约,现如今电子商务技术仍存在较大的发展问题。除了安全问题之外,电信市场的对外开放、相关法律体制的不完善都制约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还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移动终端进行一系列优化改进,使移动电子商务能够持续长远稳定地发展。

5结语

移动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和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商务活动。该文结合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在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技术发展情况以及发展前景方面对移动电子商务整体进行的系统分析,将电子商务系统具体化,使得该系统不再是空泛的概念,同时提出移动电子商务的巨大市场前景。该文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性分析说明,移动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鼎新,李恒杰.电子商务教程[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2]戴方虎.internet的移动访问技术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1(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