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酒店管理及培训十篇酒店管理及培训十篇

酒店管理及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6:22

酒店管理及培训篇1

随着中小城市酒店之间硬件设备方面差异的逐渐缩小,酒店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软件服务方面即员工服务质量方面的竞争。酒店经营者越来越关注员工队伍的培养与稳定,因此中小城市酒店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力度逐渐在加大;培训的对象不仅仅是针对新入职员工和一线基层工作员工,更多的倾向于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入职培训、消防安全培训、酒店制度培训和酒店工作流程培训等内容,培训项目逐步向多样化发展;在培训形式方面以部门集中培训为主、交叉培训为辅。

2中小城市酒店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培训观念不够正确

一方面,酒店经营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观念不够正确。近几年中小城市酒店人员流动率都在35%左右。在人员流动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酒店的经营者认为对员工开展深度培训会得不偿失,他们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培训出来的员工最后又流入到竞争对手的酒店,酒店的营销战略、经营理念和竞争优势都被培训的员工带走,这样会给酒店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就会很少对员工开展深度培训。另一方面,酒店基层员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酒店基层员工平时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而酒店安排的培训时间常常会选择在他们的休息时间,所以基层员工往往带着抵触心理来参加培训,再加上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员工的需要,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培训目的往往没有达到员工的心理预期,从而导致基层员工对培训的不重视。

2.2培训项目和内容设计不够合理

由于酒店在培训前没有根据酒店经营的产品、服务和管理的实际需求以及员工的能力差距来确定培训内容,没有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没有根据不同岗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的培训项目,从而导致培训项目设计缺乏针对性,培训缺乏吸引力。另外,由于酒店的培训内容过于集中在酒店服务技能方面,对知识性、文化性、素质性的培训内容较少,没有根据员工的需要安排学习内容,缺乏个性化的培训内容设计,导致员工对酒店缺乏心理上的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后团队精神的培养和酒店对外形象及企业竞争力。再加上在培训内容上没有及时更新知识且结合员工实际工作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讲解,员工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3培训方式不够灵活

受酒店经营管理者观念、设施设备和工作性质等因素的影响,现在中小城市酒店所采用的培训方式主要是以老员工培训新员工、短期、集中培训、理论讲授的方式为主,以情景模拟、案例教学为辅,培训方式陈旧单一、不够灵活。一方面,由于采用老员工培训新员工这种闭门造车的方式,造成新员工不能及时掌握酒店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由于酒店追求经济效益,所以安排的培训时间都会比较短和集中,加上采用讲授法这种培训方式容易造成满堂灌,员工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听课、无法主动地吸收知识和思考问题,更不用说对知识进行迁移了,所以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4培训师资队伍不够健全

酒店培训质量的好坏在于培训队伍的建设。培训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培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培训质量。优秀的培训师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成为员工学习的楷模。当前中小城市酒店培训队伍主要来自于酒店内部,主要由专职培训师、中高层管理者和岗位能手组成,其培训能力与大城市酒店及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相比还处于落后水平,培训队伍缺乏现代化的企业培训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对培训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考虑,再加上培训队伍普遍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缺乏教育心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缺少培训方法和技巧,控场能力不高,无法很好的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员工,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5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和奖励机制不够健全

酒店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的目的是能够使参加培训的员工在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上有所提高,但是在中小城市很多酒店培训中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忽视了培训后的实际运用,缺乏对培训效果的检查评估和奖励机制。许多酒店经营者认为培训次数多,效果就会好,没有对培训后的员工进行考核,培训质量如何也不得而知,因此参加培训的员工无动力、无压力,往往把参加培训当作是完成任务,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3提升中小城市酒店培训效能的对策

3.1树立培训的投资意识

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一种方式。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估算,人力投资增加3.5倍,利润将增加17.5倍。可见,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产生更多的回报。根据美国酒店业协会对纽约州酒店业的统计,通过培训可以减少酒店73%的浪费,尤其是餐饮部、客房部等日常损耗较大的部门受益更大。因此,中小城市酒店应树立培训的投资意识,具体做法是:一是在培训经费投入上要有一定的保证,将培训列入酒店年度常规工作计划当中并作为酒店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即使酒店的经营状况不好,也不能随意裁减或压缩酒店培训的经费;二是在培训时间上要给予保证,确保培训的可持续性、有效性;三是在培训环境上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有人文关怀的学习氛围,比如,可以在酒店信息公告栏张贴培训信息和计划,在员工活动场所张贴培训相关标语,在酒店培训教室旁开辟图书馆、艺术画廊、形体房和爵士鼓、萨克斯、小提琴、钢琴等器乐培训室等,让培训学习形成自发性、自觉性和自主性的行为,从而提高酒店员工的培训意识,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进而提高酒店员工的综合素质。

3.2建立培训菜单,构建三级培训体系

培训的关键是要“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为提高培训效能,一方面可以针对员工的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通过对员工知识、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的调查,列出培训菜单,由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或项目,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在中小城市酒店培训体系中根据员工层级的不同构建中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三级培训体系,对各级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加强其最新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等管理技能的培训,使其全面了解酒店经营管理和市场情况,以及管理岗位的技能要求,并带领酒店走在管理高效的前沿。对基层管理人员加强其目标管理、计划跟踪和沟通技巧及培训能力的培训,提高其执行力、管理能力和指导能力。对服务人员开展分类、菜单式培训,一方面可以对新入职的员工培训以酒店企业文化、工作流程、礼貌礼仪和意识培训(如:从业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等)为主,使新员工能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了解酒店的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酒店文化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对老员工的培训以岗位技能、语言、安全和消防以及酒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为主,不断更新老员工的知识体系,提高其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3.3建设高水平的培训团队

酒店整体人员素质的培养和酒店培训质量的高低受培训团队综合素质、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能力的高低等方面的影响。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团队,有利于中小城市酒店的长远发展。

3.3.1优化培训团队结构

在中小城市酒店培训团队建设方面,可以构建由酒店内部培训师和酒店外部培训师组成的培训团队。酒店内部培训师队伍主要由酒店培训部门的专职培训师、中高层管理人员、各部门挑选出来的业务骨干(含领班、主管、优秀服务员等)组成;酒店外部培训师队伍主要由酒店知名专家学者、专业培训公司和高等旅游酒店院校的教师组成,或者建立酒店兼职培训教师库,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酒店可选择最适合的培训师来进行培训,如:针对刚入职的酒店新员工可以安排酒店内部专职培训师进行酒店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针对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安排国内或国际酒店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最新经营管理理念方面的培训等。通过优化培训团队结构,提高中小城市酒店培训效能。

3.3.2提高培训能力

作为一名酒店培训师,必须是酒店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中的精英,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礼仪风范和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培训项目设计能力、课堂组织和控制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培训学员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在酒店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上,可以邀请教育界专家不定期的为酒店内部培训师开展专题或者主题教学能力培训,如:教育心理学培训、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培训、如何设计培训项目、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等。每一次主题培训后,由培训部门对其进行相关培训能力的考核。如:在完成教学方法主题培训后,可以要求每一位培训师设计并上一堂20分钟的培训课,酒店运用微格技术对其培训能力及效果进行测评。通过培训和考核,提高酒店内部培训师的培训能力。

3.3.3打造首席培训师

首席培训师是酒店培训师队伍中的“榜样、教师、教练”。酒店在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团队过程中,可以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打造酒店内部首席培训师,树立酒店培训品牌,培养一批适应酒店发展需要的培训领军人才,带动酒店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3.4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

酒店培训课程的结束不意味着培训工作的截止,中小城市酒店应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及时做好培训效果的追踪和信息的反馈,为下一步的培训计划提供参考。所谓“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就是培训课刚结束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培训师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进行满意度调查;培训课结束一至两周时,对培训员工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培训课结束后一至两个月,对培训员工工作行为及表现进行考核,了解培训员工工作行为变化情况以及知识、技能、态度等的转化情况;培训课结束后半年,对酒店经营效益、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流失率等方面综合评估,通过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比较了解培训最终成效。酒店在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时,应注意考核评估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保证考核评估的客观、公正、合理。

3.5建立完善的培训激励机制

酒店管理及培训篇2

充分认识岗位培训的作用和地位,努力掌握酒店岗位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建立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并认真实施培训工作质量的控制,是搞好酒店培训的关键。



一、充分认识培训在酒店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酒店的宗旨是“宾客之上,服务第一”。如果说服务是酒店之生命,那么各级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就是酒店证明的主宰。

无论国内外酒店,不外是为了宾客提供情节、舒适的房间,美味可口的饮食,让宾客食、住、行、游、购样样便利。要实现这种称心如意的服务,就得靠有一定素质的服务人员。

能不能是酒店的服务水平在员工的不断流动之中得到保持,在宾客川流不息的来往之中得到巩固,在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之中得到提高?能不能是酒店永远保持着一批既有一定思想政治觉悟、较高文化素质,又有较强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和技巧的殷勤有礼的酒店产品营销人员?这些人才从哪里来?当然只能靠自己培养,靠酒店的培训。

“培训是酒店成功必由之路。”“培训是酒店发展后劲之所在。”“没有培训就没有服务质量”......越来越多的酒店经营者开始意识到:要保持和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就不能没有培训。许多有远见卓识的酒店总经理们更颇有见地说:“培训也是管理。”可见,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培训在酒店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和重要地位,各级领导对培训的重视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地积极参与,正是酒店开展培训工作的关键之一。



二、努力掌握酒店培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一般说来,酒店经营管理上的特点决定了酒店培训工作的特点,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酒店的培训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培训原则的务实性

由于酒店向客人提供的商品只有一种,那就是服务。而酒店的服务无论是有形的或是无形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可见或可被客人所体会感受到的。所以,为保证这种服务的高质量而开展的培训工作也是实实在在的,讲求务实的。当我们研究酒店服务质量下降的原因时,不难发现问题往往处在我们的管理人员坚持“三个关键”少了,没有做到关键的时刻、出现在关键的部位,去及时地处理和解决关键的问题。当然,由于服务人员未能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部位都严格地按标准化服务程序去向客人提供服务,也是服务质量下降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我们提出开展有针对性的共为培训的要求。

价值,酒店使部门多、工种繁杂、分工十分细的企业,且员工来源多渠道,文化程度、素质修养也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以提高酒店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目标,强调针对性、实用性,注重实效,贯彻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目的地去设置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

2.培训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酒店管理的多层级、多方面、多工种等特性导致了酒店培训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等多样性。

多层次:根据职级要求的不同,培训可分为经理、主管、班组长、服务员等层次,由于层级的不同,在培训内容的选择、程度的深浅和方式以及要求上都应有所不同。

多类型:员工培训的类型大致可分:(1)员工岗前培训(a、招工前——旅游职高日、夜校;军事训练;B、入职前——酒店常识教育;C、上岗前——职务技能训练)。(2)岗位培训(上岗前及在职期间业务知识、技能、外语、服务态度、职业道德及政治思想教育等)。(3)晋升前培训(以基础管理知识为主)。(4)“回炉”培训(专门知识技能提高训练)。

多形式:培训的形式既有走出去也有请进来,既有课堂理论讲述也有现场操作演习,集邮业务专业知识也有思想教育活动,既有对原有的操作程序的熟习也有对新技术、新科技的学习,既有脱产进修也有业余自学,既有参观考察学习也有半工半读,既有在国内同行间互相学习也有到国外吸取先进管理经验的等等形式。

3.培训内涵的整体性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酒店培训内涵的整体性。一方面,无论酒店的培训是怎样地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他们都处于同一个目的,都是为了提高酒店管理和服务水平,因此,他们应该是“一条龙”式的,一环紧扣一环的培训体系。

另一方面,正如人们所说的“酒店意识是酒店管理的精神支柱”,可见酒店意识的重要。因此,在培训的全过程中,应突出酒店意识,尤其是酒店的整体意识的培训,例如:酒店的整体经营、整体管理、整体协调、整体销售、整体服务等等,这些都是酒店整体意识的内容。

4.培训阶段的持续性

酒店培训的持续形势与与酒店员工频频的流动、客源结构的多元和多变、社会需求的不停顿发展之中的。每当酒店销售、技术、认识或程序规范上有了变化和发展,职工中出现流动、缺勤、抱怨情绪、顾客表现出许多的不满和投诉、经营上反映出高成本、高浪费一极高的错误记录、管理人员的计划不周、指挥不力以及对问题的处理不当、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酒店与客户之间沟通不力......如此等等,都决定了培训务必持之以恒的特点.

在了解了酒店培训的特点后,就不难掌握其内在的规律。譬如员工流动的规律、酒店经营的忙闲规律,不同岗位的员工对培训的不同需求规律等等,都为我们制定每一阶段的培训计划提供了依据。



三、建立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

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应该包括:领导、师资、教材、基地等要素。这也是作为一个酒店的培训管理部门必备的条件。在酒店的培训得到充分重视以后,师资队伍和教材的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

根据酒店培训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的特点,师资可以从酒店有关部门中具有一定资历,思想作风并熟悉业务操作技能,有擅长培训工作的人员中选拔,也可以从经过一定实践锻炼,又乐于本职的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他们主要担任公共课城(包括外语)和专业基础课;有些课程必要时也可以适当外聘一些国内外的专家、教授、讲师来讲授。而酒店各部门岗位培训中的业务专门技术技能课程的讲授和训练,则可由部门的管理人员(经理和主管)兼任。酒店从事培训工作的专职师资是少数,更多的是在各部门内兼职的。为了使我们的师资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以适应酒店培训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酒店应鼓励他们积极的在实践中自我提高,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供他们一定的进修机会。

培训教材是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结晶,它是使酒店培训得以有效开展的保证。能够使用国家权威部门编写的教材固然重要,但酒店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编写适应自己需要的教材。对于酒店各部门的工作职能、要求和操作流程可以自编一些相应的材,甚至摄制服务操作流程VCD,还可以自编诸如结合酒店服务需要的《实用英语》、《礼貌用语》、《员工手册》、《酒店常识》等教材。

在日常的培训工作中,除了注重自编的教材外,还应积极引进和购入国内外书籍、录音、录像等培训资料,并将外聘教授、讲师的讲课资料进行整理,作为培训教材,也不失为好的方法。



四、认真实施培训工作的质量控制

开展酒店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酒店向客人提供一流的高质量服务,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重视培训质量的控制。

有人说:“培训是酒店人事管理的一个组成方面”,言下之意,“培训就是管理”。因此,要抓好培训培训工作的质量控制,同样离不开管理上pDCa循环的四个环节,努力使培训工作严格的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四个阶段的顺序永不终止地进行下去,是酒店培训有效开展的关键。

无论是酒店培训整体上的pDCa大循环,还是在每一阶段,每一专题上的pDCa小循环,第一环节都是制定计划。在调查了酒店培训的需要,明确了培训的目标后,重要的是计划具体的培训措施,回答这项培训要做什么,由谁去做,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时候做和怎样做,缺一不可。

计划周到之后,是执行阶段,关键在执行者能否严格地按照计划规定的目标和具体方法去实实在在地工作。为此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从总经理、培训部到各部门、乃至每一员工的逐渐督导落实,还要运用相应的考勤、人事考核等制度去保证培训的执行。假如能将岗位培训纳入酒店管理经营目标,与用人制度(包括晋升、待遇)挂钩,将有利于激励、调动员工参加岗位培训的积极性,是大家是岗位培训为权利和义务,从而变成一种自觉地行动,是十分有助于培训工作开展的。

在检查阶段里,对照计划检查一下,看看培训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究竟哪些是对的,那些事做的不合适的,原因何在,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来。为此,要定期进行培训总结,并有目的地对培训进行一些评估都是检查的有效手段。

对培训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进行,一是对培训方法的评估,二是对培训方法或方案的结果的评估。

培训的评估方法应力求简单、市级、客观,可以采取问卷、面试、座谈、测验、实际操作等方式。也可以从实际工作的绩效方面去检验。例如,对新主管培训的目的之一是要使主管成为培训者,为检验培训的效果,培训部教师可深入部门去考查他们的培训课。进行评估的好处在于可以给学员以鼓励和回应,事实证明这样做既有利于决定对以往的培训是否需要作出纠正,更有利于未来培训计划地制定和培训质量的保证,是酒店培训工作得以“百尺竿头,更上一层”的前提。

酒店管理及培训篇3

关键词:人才竞争;员工培训;酒店

市场竞争即人才竞争,在激烈的人才竞争时代,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成为酒店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酒店人才的引进也有一个提高、更新知识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文化的问题,因而从长远看,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酒店员工培训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之道。

一、酒店员工培训的现状及问题

尽管我们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到各酒店的微观层面,酒店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已达成某种共识,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培训认识存在偏差

一般,酒店的管理者认为,酒店服务质量出了问题就是前厅、客房、餐饮等直接对客服务部门一线员工的责任,因此许多酒店只关注中基层员工、特别是新员工的培训,而忽视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以至管理方法老套,不适应现在的发展需要。

(二)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

现实中很多酒店将培训工作当作“救火队”,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培训,培训工作既没有计划,也没有形成制度和规范。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随意性很强、不成体系的培训使培训工作既无整体性也无连续性,往往达不到效果。

(三)缺乏足够的培训时间

很多酒店都有这样的感觉:忙的时候有钱赚,没时间培训,闲的时候没钱赚,搞不起培训,也懒得培训,那么什么时候培训?往往是在时间比较方便或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进行培训。如许多酒店把培训计划订在生产淡季以防影响生产,却不知因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低质量服务或其他事故,代价更高;再如有些酒店把培训订在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而此时其实并不需要培训,却也花费了费用,提高了成本。

(四)培训师资良莠不齐

培训与学习是酒店长期性的行动,而培训讲师就是酒店学习的向导与引路人。目前我国酒店培训师资的来源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是酒店内部的“经验型”老员工和旅游院校中的“学院派”教师,或是一些有名气的培训讲师,但总体来说我国培训市场良莠不齐,这种现状也给酒店经营带来很大风险。

(五)培训评估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来促进培训成果转化一直是我国酒店业培训的固疾。多数酒店所进行的培训评估仅仅是单纯针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没有深入到员工的工作行为、态度改变、技能提高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上,对于评估所用的方法、测试的内容、学员完成情况、测试的结果也大都缺乏完整、系统的档案记录。

(六)培训投资资金不足

企业培训是一项教育投资,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以及人力、物力和时间。我国酒店员工的培训投资严重不足,培训费是能省就省,只有在酒店开张伊始或当感到酒店发展不如意的时候,才产生培训需求,但一旦酒店出现经费紧张的状况,首先削减的就是培训经费。再者,由于酒店人员的流动率高,有些酒店员工在培训后“另攀高枝”,使得许多酒店的决策者对员工培训心有余悸,即使认识到培训的特殊意义也会减少对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

二、提高酒店员工培训水平的建议

(一)重视培训工作,完善培训体系

酒店企业必须把培训视为长期的、长效的战略,使其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酒店企业应该构建完整的培训体系。如香格里拉饭店就有自己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学校和培训课件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含有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技巧等多方面的培训内容,注重活学活用。此外,还选送优秀的管理人员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等国外较好的酒店管理学院进行学习培训,这些措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培训要有针对性,分层次进行全员培训

酒店员工一般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四个层次,不同的层次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不一样,进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的形式也应该不尽相同。如高层管理人员应侧重加强对最新管理理念的培训,增强个人领导魅力;中层管理人员侧重加强目标管理、计划跟踪等内容的培训;基层管理人员侧重加强沟通技能的培训;服务员则着重于服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三)立足长远,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由于酒店工作的特殊性,培训时间成了一个难题,但我们可以从中追寻一些规律。首先,拓展培训时间。培训时间的概念应有所突破,应开发拓展能够有效利用的时间。其次,抓住培训时机。有效的培训,不一定要事先安排好时间、地点,固定好一切,要取得好的培训效果,就必须要打破常规的培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培训时机。

(四)训师资讲究内外结合互补

酒店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酒店重要的内部师资力量,利用内部师资力量可使受训者和培训者多方都得到提高。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外部培训机构。专业的酒店培训人员,比起内部资源有更新的观点和更开阔的视野。最好合理划分培训外包和酒店内部陪训的内容,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

(五)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估机制

评估培训效果是酒店培训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一般说来可以将其分解为三个在评估时间上递进、由个体评估向整体评估过渡的步骤,即知识评估、行为评估和成效评估。首先是在培训刚刚结束后测试参训员工的知识情况,主要评估其是否掌握了培训所传授的相关原理、方法、技能、规程等,或掌握的程度如何。其次是在参训员工上岗或返岗后跟踪评估其行为是否规范熟练或是否有所起色。最后是对酒店整个培训工作实效的评估,主要是在培训一段时间后通过酒店业绩的实际情况来衡量培训工作是否有助于酒店业绩的提高。

(六)培训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酒店的培训不仅仅与绩效评估相联系,它最终应能成为建立和提高有效行为的动力。因此,酒店应建立一套培训与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奖罚制度及晋升制度挂钩的激励机制。

面对酒店员工培训的问题,我们既要从酒店自身出发,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员工培训创造良好的前提环境,也要对员工加强自我培训意识,让他们知道培训的重要性,主动要求培训,配合培训,并努力的将培训效果发挥出来,为酒店也为自己带来利益,从而最终呈现出酒店与员工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周霄.谈我国饭店业培训体系优化[J].商业时代・理论,2005,29:12-13.

[2]周叶.关于搞好饭店员工培训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12:20-21.

[3]魏洁文.饭店培训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饭店现代化,2004,5:17-18.

[4]徐文苑.酒店培训工作的再思考[J].企业经济,2004,4:24-25.

酒店管理及培训篇4

关键词:酒店;人力资源培训

一、前言

东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1家五星级酒店,到现在已经达到13家,四星级酒店达到了30多家,三星级酒店60多家,其他的如二星的或不挂星的,但按星级标准兴建的,或正向星级靠拢的酒店数量就更是难以准确统计和评估。在东莞这样一个有限容量的市场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高速度,密集型的酒店发展状况呢?首先,东莞每年都有各种类型的招商团、考察团前来东莞招商考察取经,各类商务团体频频光顾东莞,给东莞的酒店带来的滚滚客源;其次,工业化的密集型的“晕轮”效应也衍生出繁荣的会展业和工业旅游,这也是东莞酒店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再次,东莞地处珠三角的黄金位置,处于深圳、广州、惠州的中间,到达深圳或广州的均在一个小时内,可谓占尽地利。最后,与港澳的消费水平相比,同星级的酒店宾馆的消费东莞要低得多,因此吸引很多粤港澳高端消费群体的到来。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酒店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就连国际著名酒店集团喜来登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在建)也已进驻,已由原来的数家发展到如今的近百家。但由于酒店众多,而作为三线城市的东莞,所拥有的高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有限,从而在酒店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二、当前东莞酒店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1.酒店工作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强,造成培养周期相对较短

东莞酒店数量众多,高端酒店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客观上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但目前管理型人才的不足,影响了东莞酒店整体的质量和水平。当前国内不少酒店都是采取内部提拔的方式,打造自身的人才培育体系。客观上,酒店的薪酬竞争力不强,而工作时间的弹性却很大,这也是酒店业缺少吸引人才的做够竞争力,由此造成一线员工的流动性过高。一线员工的高流动率对酒店的人才内部人才培养造成很大的困难。为了应对一线员工的高流失率,酒店通过缩短培养周期的方式,对新进员工进行数次的专业培训就让其上岗,这种快餐式的培训方式带来很多弊端。员工尚未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个人素洋尚未沉淀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要求。人的问题尚未解决好,就匆匆忙忙上岗,肯定会降低工作效率和整个酒店的服务质量。

2.酒店的培训理念单调,培训方式单一和老化

新员工的培训应该采用多样的培训,但当前东莞的酒店对新员工一般采取讲座式的培训,缺少必要的互动。一味照本宣科地朗读,没有及时了解新员工的掌握情况,这样造成这个培训只是走过场,实效并不明显。对新员工的岗位培训仅靠老员工传帮带,其效果完全依靠老员工的工作热情。如果参与培训的老员工工作热情高,新员工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技能。反之,如果老员工消极怠慢、应付了事,则新员工会长时间无所适从。这样的培训理论非常落后,和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有点类似,远远不适合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客观上造成酒店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严重滞后,给酒店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东莞酒店业对老员工的培训,很多是作为一种福利形式,以旅游、度假为主,顺便召开培训会。无论是酒店的管理层还是接受培训的老员工,都没有对这种培训引起足够的重视。

3.培训内容陈旧,培训视野局限

对新员工的培训,入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要让新进员工很快掌握基本的各类工作常识,使其尽早进入工作角色和工作状态。由于国内酒店业的规章制度大多类似,所以许多东莞酒店新进员工的培训体系一般都是照搬同行的培训内容。相对滞后、老化的培训理论及教材,不能对新进员工进行全方面的培训,新进员工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入职的工作状态。酒店对老员工的培训,主要是为了强化老员工的技能,提高七工作效率,使之成为更加娴熟的工作者。也并未在创新上下功夫,更多的是强化目的,甚至是作为一种福利,培训为辅,旅游、休闲为主。

三、东莞酒店管理培训应采用的模式和路径

1.多层次、职业化的课程设置模式

所谓“多层次”,我们指东莞酒店业相关的管理培训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宽度和广度,不仅要涉及酒店管理专科、本科、mBa等各个层次,还要分为短期职业培训、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等。所谓“职业化”,我们理解为酒店管理培训课程设置符合行业现状,专业课的分类依照酒店的部门或岗位来划分。

2.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模式

东莞酒店服务需要全方位、全员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也应该是系统的,应包含所有部门和各类员工。酒店不仅要强化一线员工的培训,还要提高对财务部、人事部等后台部门员工培训的重视度。酒店管理人员应及时掌握环境发展变化,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不同类属部门力争相互培训,以此来酒店内部的沟通度,提高酒店的内部协作。

3.高投入、国际化的教学模式

东莞酒店的高投入,是指培训要具备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充足的师资配备。国际化指的是要和国际接轨,聘请国际知名酒店培训师,营造氛围和实习地域的国际化。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酒店要舍得投入,才能获得回报。

四、结语

东莞作为一个中等城市,酒店众多。先天原因造成管理人才相对稀缺。如何培养自己的本土人才是一门很大的课题。我们认为,东莞酒店业的管理人才培养,要遵循国际酒店业的公认培训体系,结合东莞地方特色,尤其是要围绕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战略,大胆实践,先行先试。也只有这样,太能突破人才的瓶颈,为东莞高水平崛起作出贡献。(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后勤集团)

参考文献

[1]邹阳,浅谈现代酒店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大地,2008年10月

[2]余炳炎,现代饭店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酒店管理及培训篇5

关键词:酒店;培训;培训体系

近年来,服务经济蓬勃发展,酒店业作为近几年来最富活力的一个产业,发展异常迅速。相对于酒店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业的人才培养却相对滞后,这已成为制约酒店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员工培训体系研究己成为困扰酒店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设计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员工培训体系对酒店来讲至关重要。

一、大河锦江饭店员工培训现状介绍

(一)大河锦江饭店现有培训制度及职能简介

大河锦江饭店是由河南报业集团投资兴建,委托上海锦江饭店管理集团管理的,集餐饮、客房、娱乐为一体的四星级商务饭店。大河锦江饭店现有的培训制度和大多数酒店很相似,它是由酒店分管人力资源的副总经理总负责,人力资源培训部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各部门配合执行的三级培训制度。如图1所示:

图1大河锦江饭店三级培训制度示意图;资料来源:根据饭店内部资料整理而得

饭店分管人力资源的总经理助理的培训职能主要是:审批培训战略和培训计划、监督和指导培训计划的实施、审核与拨付培训经费、检查培训部工作总结;培训部的职能是负责酒店全面具体的培训事务。培训部主管向饭店总经理助理负责;饭店各部门,尤其是一线部门的经理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培训工作。

(二)大河锦江饭店员工培训的具体内容、时间及人员

大河锦江饭店现有的培训体系按照培训的层次可分为:普通员工培训、基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和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按照培训的内容可以分为:公共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公共知识培训由培训部全面负责,操作技能的培训由培训部负责组织协助一线部门进行。饭店从制度上保障各部门培训人员和课程时间,要求一线部门(餐饮、前厅、客房)每月不得少于8小时,二线部门(营销、财务等部门)每月不得少于2小时,但培训人员不固定、没有薪酬保障。

二、大河锦江饭店目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河锦江饭店自筹备开始就一直坚持开展培训工作,但通过多次现场调研和反复分析,不难发现大河锦江饭店的培训管理中存在着系统性的缺陷。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科学的培训实施体系

培训部门在制定培训计划时缺乏现实的培训需求调查和需求分析,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培训的技术和方法单一,大河锦江饭店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只有两种培训方法,即“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训和“培训员讲、受训者听”的课堂讲授式培训。对培训的评估还停留在培训实施后,让参加培训的员工填写培训完成度调查表的原始阶段,缺乏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

(二)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大河锦江饭店培训师队伍由外聘讲师和内部讲师组成,内部讲师虽然对酒店的内部运营比较了解,但是理论基础较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外部讲师主要是临时聘用高校教师或与专业培训公司合作,这些师资长期不在店内,培训水平很高,但是内容不能完全符合酒店实际,实用性不强。

(三)培训体系没有和人力资源体系相结合

培训和人事、招聘作为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互为支持。但是现阶段,大河锦江饭店的培训没有和绩效考核、职位晋升、加薪、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相结合,致使培训效果不明显,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三、大河锦江饭店员工培训体系的构建

在对大河锦江饭店现行培训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员工培训体系,包括组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培训评估系统、培训成果转化系统等重要内容,这几个部分相互支撑,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饭店员工的培训。

(一)改进大河锦江饭店培训组织体系

设立兼职培训员层级,原有的三级培训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多不足,无法使培训工作有效进行,因此可以考虑在酒店每个部门专门设立一个兼职培训员,作为大河锦江饭店培训组织系统的第四个层级。兼职培训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聘用,这些条件包括:兼职培训员首先应是该部门的业务精英,具有与酒店相关的专业学历,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沟通技巧,精湛的业务技能及职业素养等。酒店内部员工一旦成为兼职培训要就负责本部门员工日常的培训工作,同时在工作中监督培训效果,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汇总,定期向部门经理或培训部反馈。在管理上,兼职培训员受本部门经理和酒店培训部的双层管理,部门经理和酒店培训部有权监督和评价兼职培训员的工作。

(二)实施大河锦江饭店培训对象分析

大河锦江饭店的员工培训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基层员工培训和新员工培训。在对培训对象进行划分之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并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如高级管理人员学习有一定的能动性,学习内容也注重实用性,可采用案例分析、外出考察等有效方法进行培训。而对于基层员工和新员工可采用传统的面授法和师徒制进行。

(三)开展大河锦江饭店培训需求分析

缺乏科学需求分析的培训是无法确定明确目标和计划的,需求分析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是整个培训系统的起点,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通过调研,不难发现酒店的培训需求分析包括七个层面的内容,从这七个角度进行分析整合,便会得出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培训需求分析系统,如图2所示:

图2培训需求分析图

(四)完善大河锦江饭店培训课程体系

针对酒店的不同员工,培训课程也应针对性开发。新员工培训以饭店企业文化、饭店概况及规章制度岗位技能培训、员工基本素质等培训内容为主;管理人员根据岗位和职责不同,培训应围绕战略规划、经营理念,团队管理等内容进行;对工程部技术人员、餐饮部厨师、电脑室工作人员等技术人员开发针对性课程,电脑操作人员要设置《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课程,工程部技术人员要进行设备维修与保养知识的培训,厨师要进行食品卫生、饮食安全知识的培训。而对培训师的培训则是重中之重,应开展课程设计、授课技巧、成人学习理论等内容的培训。有针对性的设定课程,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容易受到受训人员的欢迎。

(五)改进大河锦江饭店培训实施系统

饭店的培训实施不应该只是一个课程安排和受训人员名单,而是应以需求为前提的整体培训系统。首先制定科学授课计划,包括设计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确定需要培训的人员之后,通过需求分析找到授课的目标,以此为基础制定授课计划,授课计划应包括整体计划和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及教学目标等。培训开始前要将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及大纲发放到每个学员手里,以便学员能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增强培训效果。其次要合理分配培训时间,依据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培训所需总时间而定。对于内容复杂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可以采取分散学习的方法;而内容相对简单、所需时间不长的培训可以使用集中学习的方法。再次要科学选择培训讲师,内部培训师要能走出酒店,建立同行交流机制,经常性参与各种培训、论坛、高端讲座,不断补充新鲜知识。外聘教师要结合郑州位于省会的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与行业内专家、学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专家、学者经常深入饭店一线,了解实际问题,是自己理论与饭店实践相结合,解决切实问题。此外,为解决饭店高层人力资源专业背景不足的现状,可采用顾问制聘请理论界专家进行理论指导。

(六)补充大河锦江饭店培训评估体系

对大河锦江饭店而言,培训也是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就要追求投资回报率,所以必须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良好的评估体系也可以促进培养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大河锦江饭店培训评估流程如图3所示:

图3大河锦江评估流程图

评估工作由主管人力资源部的总经理助理牵头,培训部主管具体负责落实,做好评估制度的建立、评估工作流程的管理、评估标准的制定、评估方案的选择、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除技能培训以外的培训项目的评估、方案的实施、评估资料的存档与保管、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等。

(七)建立大河锦江饭店培训成果转化体系

培训成果的转化是是培训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具体指将在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的过程。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企业的气氛、管理者的支持、同事的支持、运用所学能力的机会、信息技术支持系统以及受训者自我管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工作环境是影响培训效果转化的最主要因素,包括管理者支持、同事支持、技术支持。管理者的支持和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培训成果的转化,上级管理者的支持对受训员工是一种隐形的激励,这种激励会促使培训成果加速转化。同事之间可以自愿结成小组,在培训中及培训结束后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强化学习效果,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同时培训部与酒店管理层要加强合作,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掌握好授课的节奏,充分考虑到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消化和记忆。培训结束后,管理层要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实践中加强学习效果。为了提高酒店员工培训效果,酒店可以实施自我管理战略。自我管理是指个人控制决策制定和行为方式的某些方面的尝试。酒店在培训中应教会员工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包括:制定应用所学技能的目标;在工作中尽可能应用所学技能;自我监督所学技能在工作中的应用并观察应用效果;自我判断在工作中应用新技能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自我强化所学技能并加以创新。自我管理这个因素是实施培训成果转化的基础,如果受训者无法进行自我管理,缺乏主动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并不断反思的积极性或能力,以上的各种转化都将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赵曼.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石金涛编著.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部向红.关于专业培训师的思考[J].中国培训,2004(1).

[4]湛新民,徐汪奇.员工培训方案[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酒店管理及培训篇6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薪酬;绩效考核

0.前言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酒店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保证酒店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现代酒店业既有吸引员工的环境和工作特点,又存在工作时间长、社会地位低而工作要求高等不利因素,从业人员的素质、心境、职业道德、积极性等成为酒店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1.阳江东湖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阳江东湖酒店管理机制是聘请第三方管理公司加以管理。这是目前很流行的管理机制,出现了业主方和管理方,业主方独资修建酒店但不参与管理,然后委托比较有信誉的集团帮其管理,利益分配将由双方协商约定。

1.1酒店人力资源的招聘

招聘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核心业务的首要环节,它是酒店不断地从酒店外部吸纳人力资源的过程,阳江东湖酒店的招聘渠道有以下几种:

1.1.1酒店内部招聘

阳江东湖酒店通常会将酒店低职位的求才信息帖在员工通道的信息公布栏,使得过往员工都看得见酒店的招聘信息。这是一种最经济、成本最低的方法。

1.1.2酒店外部招聘

网上招聘,通过在网上求才信息的方式来招聘员工;广告招聘,将招聘信息通过广告的形式公布出来,采用这种招聘形式,一般都是为了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现场招聘会,这种招聘方式比较少,只有在急需人员的时候才会采取。

1.2酒店人力资源的培训

培训是东湖酒店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训,它是酒店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保障。该酒店的内部培训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由部门经理或者主管组织进行的培训;另一种是由酒店高层管理人员组织的面向全酒店员工的培训。

1.3酒店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东湖酒店的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完成工作数量、质量、效率及员工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从而进行相应的薪酬激励、人事晋升激励或者岗位调整。酒店每个季度会进行一次针对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酒店的薪酬是参照地区和行业薪酬水平来制定的,结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和补贴。

1.4酒店人力资源的其他工作

东湖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还包括其他一些日常事务性业务内容,如人事统计、员工健康与安全管理、人事考勤、人事档案管理、员工合同管理等。

2.东湖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

2.1酒店的招聘中存在的不足

2.1.1酒店内部招聘

内部选拔需要竞争,竞争失败的员工可能产生不满、士气低下的情绪;新主管从同级员工中产生,自己会受到感情的束缚,无法很好地完成角色转变,不易建立领导声望。

内部选拔可能是按资历或人际关系或领导喜好而非业绩、能力,形成不正之风,同时会形成“近亲繁殖”的弊端,出现“裙带关系”或帮派现象,组织内的员工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抑制了创新,不利于酒店的长期发展。

2.1.2酒店外部招聘

外部招聘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外聘员工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进行磨合和定位,学习和培训成本较高,很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外部招聘还可能会挫伤有上进心、有事业心的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和信心。

2.2酒店的培训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

东湖酒店没有形成严格的培训制度和计划,随机性比较大;培训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实用的培训教材;培训方法单一,缺乏实践培训;无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课成了走过场;不重视培训考核,学习效果差;忽视培训后的质量效果跟踪与信息反馈。

2.3酒店的绩效考核中的不足之处

2.3.1酒店绩效考核容易产生“晕轮效应”

在绩效考核中,晕轮效应是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某一绩效要素的评价较高或较低,就导致他对该人所有的其它绩效要素也评价较高或较低,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盖全”的心理弊病。

2.3.2情感效应

由于考核人和员工之间感情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对员工绩效考核偏误。情感效应偏误是考核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难防范的。

2.3.3平均倾向

东湖酒店给大多数员工的考核得分在“平均水平”的同一档次,并往往是中等水平或良好水平。无论员工的实际表现如何,统统给中间或平均水平的评价。

2.4酒店的薪酬管理的不足之处

东湖酒店薪酬管理的主要问题是薪酬等级未与岗位价值正相关,薪酬结构未体现不同岗位的业务特征,所有岗位的薪酬结构相同,浮动与固定工资比例“一刀切”,未能充分考虑岗位的差异。

2.5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不足点

2.5.1由员工素质低引起的服务质量问题

东湖酒店员工学历普遍偏低,没有掌握必备的技能,如外语;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对本职工作没有认同感,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由此导致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难以令人满意。

2.5.2由员工跳槽引起的人才流失问题

据统计,东湖酒店在07年开始营业以来,每年中层管理人员的流失率在20左右。在调查中得知酒店员工离职的原因主要有薪酬、寻求更好的发展、自身原因、观念影响和其他因素,如图所示:

图1东湖酒店从业人员离职原因统计图

3.针对东湖酒店管理中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完善酒店招聘制度

基于上述弊端,东湖酒店应该将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内外招聘比例。首先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招聘前,必须对酒店的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从人与事总量、质量、结构和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核查,从而明确招聘需求;必须进行工作分析,明确招聘对象应该具有的能力、知识和基本素质;当企业的现有人员无法满足岗位空缺需求,进行内部培训来不及或者成本较高时,应采用外部招聘。若现有人员中有可培养的对象,且培养的成本不高,则可内部选聘填补空缺。

其次是空缺岗位的类别不一样,酒店采取的招聘方式也应不一样。当空缺职位比较重要或空缺岗位所要求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及技能知识是现有酒店员工所不具备的,培养所需成本较高时,可从外部招聘。如果空缺岗位既可以从外部招聘也可以从内部招聘,酒店优先从内部招聘。但是,许多管理学家认为,即使内部员工可以胜任,为了在酒店内部形成竞争机制,酒店应至少保留大约10%的中上层岗位供外部招聘。

再次是招聘的目的,当招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找到较合适的人来填补空缺,更重要的是出于管理考虑,通过招聘增加新鲜血液,带来新思想,达到提高员工积极性,转变经营观念和工作方式,改变工作态度和行为等目的,则可采用以外部招聘为主的方式。

最后是成本问题,酒店招聘的方式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酒店的财务的承受能力和薪酬策略。当空缺职位是高级职位时,酒店应通过猎头公司等外部方式来招聘。而这种招聘方式的费用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酒店的财务承受能力和薪酬策略要适当。

3.2精心设计员工培训系统

3.2.1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的分析必须包括三个环节:组织需求分析、岗位需求分析和员工个人需求分析。组织分析即通过对酒店的的目标、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准确地找出酒店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根源,以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岗位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各部门工作的内容、标准、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分析的结果是将来设计和编制相关培训课程的重要资料来源。员工分析是通过分析工作人员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酒店可将组织分析,岗位分析,员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实际观察等方式,将信息有效的综合、归纳及分析,为制订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3.2.2拟定培训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解决如下几方面的内容:培训项目名称;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持续时间及课程的时间;培训的人数;培训课程的内容及难点、重点;培训所需的各类资源;学员的活动安排。另外,还须考虑有关培训质量、评价方法指导等,培训部门只要将上述事项综合考虑即可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

3.2.3实施培训方案

按照拟定的培训方案,有条不紊的实施培训计划,并在实际操作中酌情修改培训方法。做到全面优化培训内容,形成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不论外部培训还是内部培训,都要坚持按需施教。

3.2.4培训的评估和反馈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可采用以下方法:如果培训的目的在于了解参训者的反应,可以利用观察法、面谈或意见调查等方式;如果为了解参训者的学习效果,可以利用笔试或者心得体会,了解其知识增加程度;如为了解参训者行为的改变,可以对其行为观察或访谈其主管或同事。

图2培训效果评价的内容

3.3完善酒店绩效考核制度,合理制定薪酬体系

3.3.1重视并认真进行考核者培训

酒店中的绩效考核的执行者能否真正客观、公正地对每个被考核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减少或避免考核误差,往往比所采用的考核方法更为重要。所以东湖酒店应选择较为客观、公正的考核人员,对所有考核者认真进行道德品质、责任和义务、职业操守的教育,进行正确使用考核工具的培训,以及如何避免和克服心理弊病可能引致的晕轮效应、近期效应、偏见效应、相互对比效应等方面考核误差的培训。

3.3.2正确地选择和运用绩效考核工具和考核方法

要根据考核对象的特点和考核的目的、目标和内容等,选择并采用适用的考核方法,同时,对所选取的考核方法设计、开发出一套科学、合理、明确和容易理解与应用的考核标准及考核指标体系。该方法在该次考核中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公平地区分工作表现不同的员工。可选择的方法包括:序列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标尺法、要素评定法、工作记录法、行为锚定法、目标管理法、360度考核法等。在此主要介绍360度考核法:

图3360度评估法

3.3.3审查绩效考核结果,建立畅通的员工申诉渠道

为了防止考核中产生偏误,还应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审查。审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如统计分析各部门的考核结果以检查有无偏误;通过问卷调查员工对考核结果的满意度、考核制度的合理性、考核制度设计与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等,寻找偏误产生的根源。允许员工审查考核结果,当员工对考核结果产生疑问时,应该为员工提供畅通的申诉渠道,通过良好的沟通交流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产生的偏误。

3.3.4薪酬体系的设计

图4薪酬体系

其中非货币报酬包括职业报酬和社会报酬,关于职业报酬就是指培训和自我发展的机会等;社会报酬就是指身份象征、表扬、责任等。

3.4解决酒店员工流失问题

3.4.1合理运用薪酬制度

薪酬激励已不单纯是金钱激励,而是逐渐演变成个人的价值观,薪酬的高低已代表个人的地位、成就和价值。与同行的薪酬相比,薪酬差异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已成为酒店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酒店行业,完全杜绝员工流失是不可能的,扭转员工流失的主要措施是提高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按劳取酬”,员工的工薪应同个人工作绩效挂钩,基本工资和绩效津贴相结合。

3.4.2健全员工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发展的观点看,员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作用远大于员工当前的工资收入,“青春饭”是酒店的现实问题,酒店可以为员工提供最基本的“三金”保障,作为酒店行业的特殊性,应该为员工解决“养老保险金”、“失业金”、“医疗保险金”、“生育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等基本社会保障,这样才能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防止员工流失。

3.4.3合理的员工晋升制度

酒店应该制定明确的员工晋升制度,让员工看到留在东湖酒店的升职空间。确定晋升的基本原则:德才兼备原则;逐级晋升与破格晋升相结合原则,员工一般应逐级晋升,为酒店作出了突出贡献或有特殊才干者可以破格晋升;能伸能降得原则,根据年度考核和岗位需要,员工档次可升可降;机会均等原则,公平竞争,惟才是举。

4.结束语

本文是在对东湖酒店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弥补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但是这种设计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实际中得到检验和不断地调整、修改和创新,以更适合不断发展的酒店需求。

【参考文献】

[1]余凯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2]张四成.现代饭店人力资源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8.

[3]郑大奇.人力资源管理实战258问[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1.

[4]苏钧.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前沿热点问题实战解答]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马勇.饭店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李剑锋.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7]萧鸣政.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酒店管理及培训篇7

当前,旅游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酒店服务行业的发展,使酒店管理专业在高校专业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引起多方人士的重视。酒店管理专业多设置与高职院校,实际专业学科开设时一般将酒店管理设置为独立专业或设置为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该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质,所以该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添加实践教学内容。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是培养该专业学生酒店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键课程,应受到该专业教学老师及院校的重视。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是在旅游行业高速发展、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经济性、管理性、服务性和时代性等特点,已得到很多高校、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各人士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是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关键,很多高校纷纷构建起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酒店管理人才。但在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发,仍然出现一些问题,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酒店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本文基于实践教学问题,详细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基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1.酒店管理专业以认知性教学为主。第一,很多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时,都以理论知识认知为主,忽视或轻视技能的实践操作,导致很多该专业学生的酒店管理实践能力及操作能力难以提高。第二,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时,多数以实训酒店工作基本操作技能为主,即餐饮操作、客房操作和前厅操作,而对酒店管理方面的操作技能没有或很少得到实践,导致该专业学生的酒店管理能力、酒店管理市场竞争力得不到有效提高。2.校内的实训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第一,很多高校受自身经济条件、实训环境及实践教学模式等的限制,导致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看展难度增加,实训效果不佳。第二,部分高校校内硬件设备不齐全且等级较低,难以模拟出与酒店相似的实训模型基地,校内的实训教学效果不佳。3.简单用工问题普遍存在于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中。第一,多数高校都有校外实训基地,不同专业的实训基地不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便是校外的一些酒店,高校与校外酒店在之间多数是校企合作的关系,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导致双方难以建立长期、稳定和有效的合作关系。第二,高校与酒店的关系存在不稳定性,加之多数酒店职员流动较大、大多岗位工作难度小,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实训酒店实践时,被安排在一线某个岗位实习,难以接触其他岗位,导致工作单一性,致使学生降低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同程度。第三,很多该专业的学生去到实训酒店实践,没有得到酒店的人性化管理和专业化工作实践任务,得到的是大量简单和粗暴劳动,使实践期间学生的工作任务繁重,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学生身心面临严峻考验。4.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比较滞后。第一,很多青年老师因高校不断招生走向了教学岗位,教学经验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也不够。第二,部分老师非科班出身,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了解还不够深入,了解的仅是教学理论,较为专业的知识理论、操作技能及实践教学经验都不够。第三,实践经验特别丰富的人员,因学历、学位等限制难以从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难以建设。

二、基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的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的原因。第一,很多高校存在盲目扩招的不良现象。为实现在校生数量的增加、适应国家提高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策略,很多高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招收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但部分高校不具备开设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满足不了社会要求。第二,很多第一志愿非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因高校要增加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将他们调剂过来。第三,部分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不高,理论课比例偏大,实践课比例偏小。2.学生方面原因。第一,社会压力大。很多该专业的学生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严重打击了对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积极性。第二,一些被迫选择酒店管理专业,对该专业学习兴趣较低。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专业,最后面对不了复读不得不选择一个自己不了解甚至不喜欢的专业,学生提不起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技能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3.实训酒店方面的原因。酒店用人不当,在校期间去酒店实习的学生会体会酒店不合理的用人方式。这无疑给实习生当头一棒,打击了实习生继续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三、基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

1.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第一,合理引进师资。实践教学师资与管理教学师资的引进是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壮大的关键,高校应适当降低大学从事教师岗位的学历要求和资历要求,多引进一些经验丰富且职业素质高的酒店管理人员,以增加管理型、实践型的师资力量。第二,全面培养师资。高校可以选出部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去国际一流酒店、国内五星级酒店等专业院校去进修和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实现教师视野开阔的同时提高其酒店管理专业水平。第三,高校可以鼓励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去高星级酒店学习,通过进入实际的酒店运营环境中进行实践学习,积累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2.加强实训室的建设投入力度。第一,根据酒店行业发展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和校内实际,组建针对性高和实践性高的校内实训室。第二,吸取其他学校的校内实训室成功经验,结合师资、教学设备,建设能够同时进行知识教学、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对外经营的综合型实训基地,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及管理能力。3.优化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根据酒店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学校制定针对性和合理性较高的实践教学目标。第二,扩展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学校将单一的酒店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扩展为酒店中层管理(主管)、酒店高层管理(部门经理)等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4.选择优秀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合作(1)基于实效原则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高校应尽可能选择五星级酒店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实训期间要注意实习与就业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实训与就业的一体化。(2)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标准和条件。合格的校外酒店实习基地要满足一下几个标准及条件:第一,校外实训基地要满足高校实训教学任务要求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第二,校外实训基地要同时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较好的实训环境,以提高学实习环境满意度;第三,校外实训基地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业务水平;第四,校外实训酒店的经营管理要先进,经济状况要良好,管理教育要热衷。5.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感。专业素养和职业感是长期从事一个工作的两个重要因素,如果学生有着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感,就不会轻易放弃就业机会,相应的抗压能力、适应能力、综合能力会随之提高,最终促进自身的发展。高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感,以提高学生抗压能力的同时,提学生就业竞争力。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新生入校时,学校积极组织新生去市场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就业现状、酒店管理专业的前景和社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等,针对新生了解的结果进行研讨和辩论,加深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第二,高校要向校外聘请优秀的酒店专业人士,以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人力资源,让为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酒店管理工作的技术要点及相关知识等;第三,积极组织新生、毕业生和实习生一起进行酒店管理经验交流,如实习生可以进行汇报表演、毕业生可以进行经验讲坛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及未来发展。本文就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实训室的建设投入力度、优化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选择优秀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合作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罗清德,蔡平.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旅游论坛,2005

[2]施晓虹,安春梅.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

[3]欧静.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

[4]付征.加强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5]张凤琴.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校外实践教学探索和研究[J].价值工程,2009

酒店管理及培训篇8

关键词:酒店;培训;服务质量;经营效益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酒店业的发展也日益全球化,正逐渐向高标准和全面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是酒店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日趋激烈的酒店市场竞争中日益引起经营管理者的重视,培训是酒店和员工个人双重受益的行为,它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酒店的效益和价值,而且能够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和能力,从而增强对酒店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但绝大多数的酒店对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只是停留在员工短期培训层面,没有长期的目标和计划。严重影响了酒店的管理和发展。本文在对酒店员工培训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当前酒业员工培训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员工培训的概念和意义

培训与开发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员工培训与开发是一个为组织员工灌输组织文化、道德,提供思路、理念、信息和技能,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内在潜力的过程。从管理角度看,培训主要是使员工学习掌握如何干好所承担工作的相关信息和技能,开发则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使员工掌握目前和未来工作所需要的路、知识和技巧,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积极性、创造性),能不断适应新情况、新环境的需要,卓有成效地完成组织任务和目标,所以开发又被称之为发展。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培训与开发在侧重点、时间和内涵等方面有一些区别,培训侧重于当前工作,时间持续较短,内涵较小;而开发则侧重于未来发展,时间持续较长,内涵较大。然而随着培训的战略地位的凸现,员工培训将越来越重要,员工培训与员工开发之间的界限已日益模糊。对酒店管理来说员工培训的重要意义体现如下。

(一)培训有利于酒店的发展

员工的服务大部分都是与客人面对面的,只要有一点失误或不称职都有可能永远失去顾客。酒店应从思想上、知识上、技能上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人气,提高酒店的竞争力。酒店业是一个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的行业,要想达到预期经营目标,留住员工,就必须要进行强化性的培训。一些研究证实,在酒店业中,受过培训的员工只是未受过培训员工流动率的一半。因为培训使人充实而不感到工作乏味,使人胜任工作,使人进步,使人有做好工作的良好愿望;使酒店运作更协调,气氛更美好,从而降低流动率。

(二)培训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服务质量,而服务质量的提高就要求酒店应根据客人对酒店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促使员工掌握更多更高的服务技能和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来华旅游的外国客人的数量小断增加,这就要求酒店员工掌握多种外语,以提高对客服务质量。

(三)培训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

表面上看,培训增加了饭店的营业支出,而事实上。培训从一定程度上对降低酒店的经营成本起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没有经过培训的新员工同经过培训的员工相比,工作效率低,差错率较高。低效率、高差错率对饭店业就意味着客人的不满意和高投诉,直接后果就是高额的"纠错"成本,问接损失的就是客人。

二、闻喜大酒店培训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闻喜黄河京都大酒店地处闻喜县城内,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共有员工230人,是一个集餐厅、客房、娱乐、会议、桑拿为一体的精品酒店。紧邻大运高速路出口,有非常漂亮的大广场,每逢夜幕降临,大型音乐喷泉五光十色,不停变幻的水柱给客人营造了非常豪华休闲散步的广场。酒店除大厅高大豪华典雅外,内厅1200平方米热带植物花园,容纳了世界各种奇异树种,小桥流水、鱼翔浅底、歌欢唱给客人创造了一个休闲喝茶观赏的好去处,高大的阳光玻璃顶使店内植物园四季如春,给客人身心放松惬意的感觉。温泉养生洗浴、中央花园就餐环境、人性化客房服务设施、恍若梦境的光纤KtV包房……,置身闻喜大酒店豪华舒适的客房,感受一个时尚尊贵、高雅温馨的商务休闲场所,完善的设施带给您一切方便,酒店从不刻意彰显,如水般丝丝入微的服务,让您无不感受到星级的高品质享受。

酒店已经深刻的感觉到人力资源开发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人才成为企业最根本、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认识到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成长关键措施是培训。尽管这样,酒店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没有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是一种投资,投资收益的好坏大程度上降取决于投资前的投资分析,即培训需求分析。在闻喜大酒店培训体系中培训需求分析不足,使培训预期目标的制定具有盲目性,直接影响了实施过程和培训效果。培训部门在制定培训计划时,经常依据过去的经验来制定,使培训既不能迎合员工的培训需求,也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一次邀请著名大学的培训老师来给员工上课,但发现效果很不佳,原因是老师们讲授的内容侧重理论知识和认识提高,更适合管理层的提高培训,而对参加培训的大多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员工来说,似平有些曲高和寡。这种情况反映出,如果没有经过认真分析而做出的培训决策可能在开始时就决定了它的失败。再好的培训者,再好的培训内容也达不到预期目标。这样的培训是对人员物力的浪费,也是培训成本的浪费。闻喜大酒店的培训需求分析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日常的培训工作常带有一些随意性,常常是缺什么补什么,仅仅满足短期需求和眼前的任务。对于培训需求的制定,多是根据员工的培训反馈和年度培训计划来进行设计,还没有上升到将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的生涯设计相结合来仔细设计和主动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一个没有经过认真分析而做出的培训决策,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失败,再好的培训计划、再好的培训者也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二)培训项目设置不合理

闻喜大酒店在员工培训项目的设计上还存在许多不足的方面。只专注于日常事务的培训,一直以来没有根据各部门的工作特点制定一套科学的、标准的、可操作的培训教材。导致各部门在培训中存在培训标准不同,操作标准不同的现象。虽然高层领导也意识到培训对酒店发展的战略意义,制度上的缺乏常常使得培训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通常只有在经营环境处于变化时,才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比如说餐饮部推出新菜单了,便急于对餐饮部服务员进行培训;客房部员工受到客人投诉了,才加强对客房部服务员的培训;前厅部接待员无法和外宾对话,才想起对前厅部进行酒店英语的培训。有很多情况下,酒店的培训讲师还没有分清培训与教育的界限,企业培训更应该是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手段,以学习和掌握既有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心,而关键在于改变员工的能力。所以,我们还需要研究能够切实提高员工技能的培训技术,组织要想卓有成效地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就必须将员工培训项目设置合理,采用科学的方法,优化组合组织需要、工作需要和个人需要,按照组织目标制订培训计划、内容、方式,辅之以技术以及环境因素等,从而使员工培训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成为一个有机合成的高效系统。

(三)培训的技术和方法单一

闻喜大酒店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只有两种培训方法,即"师傅带徒弟"的教练式培训和"培训员讲、学员听"的单纯面授式培训。而且闻喜大酒店培训部的培训设备自开业以来基本没变,同时,没有建立视听和多媒体教材库,很少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生动地对学员进行培训。容易给学院造成枯燥无趣的感觉,造成学员对培训热情的丧失。酒店的培训手段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的学习方法。

三、闻喜大酒店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员工自身原因

没有什么行业的跳槽率比酒店业更高,和其它酒店一样,闻喜大酒店也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闻喜大酒店员工年流失率大概在35%左右。过高的员工流失率加大了培训效果的风险,有的还算稳定的员工在培训之后反而跳槽了,结果酒店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搞得培训反而是为别人做了嫁衣裳。培训后的员工流失,由于对本酒店的经营和运作情况非常了解,就可能为竞争对手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这样就对本企业形成了威胁。由于跳槽人员的待遇必然高于其在原企业的待遇,对本企业的人员必然造成负面影响。这也打击了酒店管理者对培训的积极性。而培训越不规范、培训数量越少,员工对酒店的归属感越差,反而又会加大员工的流失率,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二)管理者对培训的重视不够

主要表现在对培训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在资金投入和师资投入方面。近年来,由于酒店竞争越来越激烈,酒店经营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再加上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对培训的不够重视,于是酒店培训费用被缩减,酒店培训始终本着"能不花钱就不花钱"的原则进行,无法为员工引进高水平、高层次的培训项目。由于培训经费的减少,酒店只能安排一些常规型的部门业务培训,提高性、持续性、系统性的培训项目很难开展。而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知识和技能难以提高,还容易对工作产生厌恶情绪,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酒店的竞争力,正如美国《管理新闻简报》中发表的一项调查指出:68%的管理者认为由于培训不够而导致的低水平技能正在破坏酒店的竞争力,53%的管理者认为通过培训明显降低了酒店的支出。酒店只是把培训视为一种普通的日常工作,而忽略其作为管理工具的职能,更多关注培训后能否产生良好经济效益或物质后果而非员工素质的提高,高频率的员工流失率更使他们怀疑自己培训投资的必要性。

(三)培训师的自身素质影响

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培训讲师来说很重要,同时也要具有充足的理论基础,有良好的个人形象,有很好的口才,有以别人为中心的思想模式,对于酒店来说,优秀讲师是很难找到的,也是很难培养的。闻喜大酒店培训师队伍由外聘讲师和内部讲师组成。内部讲师大部分是兼职培训员及训导员,也包含少数资深主管,部门负责人。培训师的素质对培训效果产生关键的影响。闻喜大酒店中的内部培训师往往是从基层业务骨干中提拔上来的,对酒店的内部运营比较了解,但是知识架构缺乏,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些都影响了培训效果。另外,内部培训师身处在酒店其中,很容易对有些问题熟视无睹,甚至根本就发现不了问题:即使发现了,在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对有些问题也无力解决。

四、闻喜大酒店员工培训对策与措施

(一)设计配套培训实施体系

1、重视培训工作完善酒店的培训网络体系

一是酒店管理者应提高对酒店员工培训工作的认识,树立酒店员工培训就是管理,把人才建设作为酒店重要的经营发展战略,加大对培训的投入,使培训成为酒店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培训工作需要,推荐1~2名培训员,主要负责协助部门经理制定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做好部门培训计划的实施、协调、检查、了解员工对培训的需求,担任相关岗位的培训授课工作,传达酒店培训信息,并组织相关员工参加酒店的各类培训和活动。二是酒店将对各部门的培训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些系统的培训知识和培训技巧,不断提高他们的培训能力,成为一人合格的培训者,酒店对他们的培训工作职责和培训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估与考试,对于不合格的培训员工进行淘汰和更新。由于各班部门的培训均是兼职的,因此,酒店将根据他们的工作表现定期发放一定的津贴,以鼓励他们做好培训工作。

2、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

良好的工作习惯是培养员工服务意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办到的,它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应将培训从课堂内搬到课外,长期贯彻下去.敬业精神对从事酒店服务业的员工来讲尤其重要,让员工值得关心、体贴客人,是培养员工敬业精神的具体表现。进取心是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原动力,它能帮助员工积极地开发自我的内在潜能,将工作态度调整到最佳状态。因此无论在早期的岗前培训还是在后面阶段的培训,都应帮助员工树立起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可以加强员工的道德识,增强道德情感和信念,磨炼意志,从而使员工在本职工作中追求商标准,并且形成长期的职业习惯,将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地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去。

(二)正确认识员工培训

培训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不能因其耗时耗财而不进行。经调查发现经常进行培训的酒店其投诉率远远低于不经常投入培训的酒店,对于已经掌握基本技能的员工也要通过培训来强化酒店的经营理念,了解酒店最近的经营状况、发展动态,增强其归属感。培训时间和方式的选择上可以根据酒店自身经营实际灵活而定。作为管理者应专门设立培训部门,由专职人员负责制定酒店员工的培训规划,并确保培训内容、时间、人员经费等关键问题的合理安排和落实;同时负责对酒店员工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严格把关,使酒店培训系统化。管理者还必须树立全员培训意识,不但要加强对职能部门员工的培训,还要加强对酒店管理层员工的培训。对职能部门员工的培训可以强化职能部门员工的边缘服务意识,提高部门之间的协调效率;对管理层员工的培训可以使管理者在具备了某种观念意识之后灌输给下属并要求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只有树立全员培训的意识,使酒店的所有员工,上到总经理下到清洁员都成为培训的对象,才是酒店保持长远发展的后劲所在。

(三)科学招聘保证员工素质

近年来,大酒店对员工招聘放宽要求,由于旺季时酒店员工紧缺,招聘时只要年龄符合、体貌端正都予以接收。招聘的员工素质过低是闻喜大酒店酒店员工培训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保证员工的素质,招聘是要具有高素质文化的工作人员,使招聘的员工适合酒店岗位的要求是员工培训的首要前提。这样才能是酒店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四)提高培训队伍水平建立内部讲师管理制度

酒店培训质量的关键和核心是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培训师,他们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和培训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整个培训质量的优劣,关系洒店整体人员素质的高低。提高培训队伍的水平,是酒店培训工作的战略重点。要使酒店的培训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培训就要充分考虑发挥直线经理及骨干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酒店建立、完善内部讲师管理制度。

五、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企业都没有什么长期的竞争优势,唯一的优势就是高素质的人才。科学先进的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在现代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企业应重视培训工作并将其纳入酒店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用新观念,新方法,新手段管理培训工作,以培训保服务,以服务促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创造条件,使企业在发展中拥有跟好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谭春霞.酒店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2]王平.Gm大酒店员工培训体系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09.

[3]姚远.如何有效提升酒店员工培训效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

[4]姜玉波.西宁市星级酒店员工培训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09,(24).

[5]粟娟.提高酒店员工培训效率探析[J.现代企业,2006,(12).

[6]谭丽.浅析酒店员工培训中的误区及对策[J].江右论坛,2007,(7).

[7]单美珍.星级酒店如何正确认识和完善员工培训[J].中国集体经济,2010,(15).

[8]王继杰.酒店员础艮务意识的培养[J].中国西部科技,2008,(7).

[9]王智梅.浅析酒店员工培训工作问题和对策[J].大观周刊.2011,(35).

酒店管理及培训篇9

关键词:酒店;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286-02

一、探讨的目的

2010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海南在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迎来的第二次重大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酒店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建设国际旅游岛将为海南酒店业带来更多的客源。但从行业从业人员队伍来看,员工的整体素质并不尽如人意,高星级酒店在员工培训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培训效果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如何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就是本文探讨的目的和动机。

二、培训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管理层不重视培训工作

曾有位上海著名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说过,酒店客房率超过90%,停止酒店培训活动。许多高星级酒店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把对下属员工的培训当做额外的负担。很多酒店将培训活动安排在淡季进行,认为在旺季组织员工培训是占用了员工的休息时间,影响工作效率。由于管理层对培训的不重视,再加上酒店基层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和工作技能水平差异较大,导致酒店员工的整体文化素养下降。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逐步推进,海南将迎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为了提供一流的服务质量,酒店业各岗位员工都有必要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有关岛内交通和旅游景点等信息,并掌握本岗位工作技能,熟悉酒店信息;在高星级涉外酒店中,更要求员工能用一门外语与客人进行交流。因此,高星级酒店开展全面的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2.员工对培训存在抗拒心理

对某酒店员工培训态度的调查表明,有57.3%的员工认为是“根据酒店的安排参加”,另有14.61%的员工则认为“不得不参加”,可见,大多数酒店员工并未充分理解培训的意义。有效的培训可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很多酒店员工没有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部分员工认为自己学校毕业后终于不用再上课了,结果在酒店上班还得参加培训,因此,在繁忙的工作之后,再要抽出个人时间进行培训,员工就会因为私人时间被占用而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3.培训费用不足

以国有企业为例,30%以上的企业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教育培训费,人均培训费用一般在10元以下,20%左右企业的教育培训费用在10―30元之间。而国外培训投入是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有专门资金,培训费用为营业收入的1%―3%或更高。例如,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每年至少投资员工工资总额的2%用于培训与发展。当培训经费不足时,酒店只是做一些常规型的部门业务技能培训,缺少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而且很多酒店抱着能省则省的态度,培训预算每年没有固定的比例。

4.培训队伍不健全

酒店的培训通常由酒店培训部组织实施。内部培训师精通部门业务但缺乏专业的培训技术和技巧,培训方式单一。此外,培训部在相当多酒店没有实质性的管理职能,这对协调各部门培训工作和培训效果的监督管理产生一定影响。而从外部聘请的培训师对受训者缺乏了解,形成“和尚念完经就走人”的现象,没有对受训者的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和反馈。

5.缺乏严格的培训计划和制度

目前酒店培训很多是突发性的进行,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培训需求,培训计划随意性很强,培训什么、怎样培训等没有明确的规划,因此,进行的培训也很少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很多酒店除了例行的培训,如入职培训以及轮岗培训以外,几乎没有系统性的培训需求分析,不能满足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需要。实践表明,许多酒店只关注中基层员工,特别是新员工的培训,而忽视了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

6.不重视培训效果和培训考核

将培训当做上课,只求培训过,不问其结果。没有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培训效果,忽视信息反馈,因此,不能为下阶段的培训提出参考性意见。培训考核未能与员工奖惩挂钩,培训中缺乏学习压力,因而学习效果差。

三、对策与建议

1.充分认识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有效的培训不仅可以减少浪费、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形象,而且是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根据美国酒店业协会对纽约州酒店业的统计,通过培训可以减少73%的浪费,特别像客房部、餐饮部等损耗较大的部门。在本行业的一些研究中发现,未受过培训的员工所造成的事故数量是受过培训的员工的3倍。另外,国外一项对1000家企业的研究发现,提高10%的劳动力教育投资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8.6%(nationalCenteroneducationalQualityoftheworkforce,1995)。以上数据显示,培训对于酒店和员工个人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期待着培训的第二天就能看出效果,由于受训者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他们需要时间消化所学内容,所以作为酒店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培训不可能在一瞬间改变受训者所有的想法或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而应耐心地等待培训效果的出现。

2.调动员工积极性,将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教育员工,在信息市场中学习决非耗费光阴,而是一种切实需求。大多数员工都明白,要在这个经济社会里生存下去,就非锐化其技能不可,针对性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员工会考虑,培训对自己的前途有无帮助,自己的辛苦工作有无回报。因此,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就有其存在的意义了。

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培训规划中,将员工的长处、潜能与企业需要相结合,帮助员工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职业发展的计划、目标和远景,让员工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看到自己的发展前途,在员工努力为酒店工作的同时,酒店应相应地建立激励、晋升、奖励等有效、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使员工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员工自然不会再对往后组织的培训产生厌烦心理。

3.建立合理的培训体制

(1)培训师资的选择。如,酒店内部专业培训师,一般由培训部人员担任,主要是负责人事规章制度、礼仪礼貌等酒店大众基础课程;酒店内部兼职培训师,由各部门的管理者或优秀员工担任,主要负责岗位业务技能技巧的培训,及时反馈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保证培训的时效性;外聘培训师,能给酒店培训带来大量的理论知识和行业发展战略信息。

(2)课程设置。考虑酒店的实际情况和受训者的接受能力,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主要分为:

基层员工培训。基层员工培训主要内容可包括酒店的背景、人事规章制度、礼仪礼貌和岗位技能技巧方面的培训。随着建设国际旅游岛进程的加快,外语方面的培训必不可少,除了日常的问候服务用语,还可深入到比较专业的领域。对员工往全才方面进行培训。如前厅接待员,接受客人咨询的机会很多,除了掌握前台业务技巧外,还必须具备更多的如地方旅游景点景区、购物、餐饮、娱乐、通信、交通等方面知识;如餐厅服务员,如果能掌握一些烹饪方面的典故、菜品的营养成分、饮食合理搭配等知识,就能更好地为客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领班、主管培训。领班和主管作为酒店的基层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包括管理、沟通能力,部门交叉培训技能等。

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作为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基本上有着丰富管理经验,所以他们培训的主要方式有外派参加相关培训班、参与企业间的交流等。

(3)计划体系。培训是一个长期过程,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员工需求,制定短期和中长期培训计划,而不是“随大流”,别的酒店培训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或者好不容易花重金请来一位外聘培训师,便组织所有部门员工去培训,这就造成了培训的盲目性,员工在接受与自己岗位无关的培训时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认为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4.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的效果评估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和对培训工作的总结,并为下一次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对培训活动进行全面评估主要从以下四个层级进行:a.反应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受训者对培训活动的满意程度;B.学习评估,这一层级主要是检查受训者在接受培训后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C.行为评估,即受训者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的变化;D.结果评估,这一层级的评估内容是企业或管理者组织培训活动的最终目的,通过销售额、利润等指标进行考查。我们在评估时,应该将以上四个层级结合起来使用,通过这些标准来检测培训效果、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以提高培训质量,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

5.将培训成绩作为员工晋升和奖励的依据

将培训与考核结果结合,对员工进行适当奖励。为建设国际旅游岛,省旅游委在全省旅游服务行业开展学习《旅游英语100句》活动。某酒店为提高员工素质,提升酒店形象,不仅加大力度培训英语,还鼓励员工参加《旅游英语100句》专业测评考试,除了为员工报销考核费用外,还根据员工所获口语交际能力证书等级的不同加以奖励,给予每人每月50―150元的技能津贴。酒店也可将培训成绩作为年终考评内容之一,对于年终考核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职位的提升或者物质的奖励,从而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方敏.关于高星级酒店员工有效培训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7,(22).

[2]李斌.酒店培训体系的建立及运行研究[J].经济师,2009,(8).

[3]吴忠权.构建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

酒店管理及培训篇10

校企合作教育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于不同的专业其合作点应各具特色,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理解为理论教学与实习结合或理解成科研成果转化、产品与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本科及以上如此)。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而言是培养学生形成岗位特色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一种教育过程,而这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只有通过学校与酒店联合设计,共同培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研究背景分析

当前从我国酒店的人力资源情况来看,酒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十分缺乏,管理队伍学历水平不高,我国酒店的基层员工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数都只有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大多是靠操作技能突出得到晋升的。很显然我国酒店出于竞争发展的需要是愿意吸纳高素质的专科以上人才的。但在笔者在对上海、无锡等地的一些星级酒店用人需求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了以下问题:(1)随着旅游经济的增长我国各星级酒店和连锁酒店产业扩张需要大量的酒店管理技能型、应用型人才。(2)大量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对酒店行业认识不够,有很高的热情,但却不想吃苦。起步就想做管理人员,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在酒店工作中频繁跳槽,使我国酒店人才大量流失。(3)高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酒店工作中不如中专生或打工族的操作能力强,无法适应酒店工作而使相当多的酒店在用人上不愿考虑聘用高学历学生,使酒店管理专业高校毕业学生处于无法就业的尴尬境地。这种现状说明,当前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偏重文化理论知识的培养,对实践环节仍然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得不到有机的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与酒店用人的需求错位。因此要培养适应我国酒店行业需要的人才,必须改革目前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方法,与酒店一道重建酒店管理教学体系,科学设置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出符合酒店用人标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而实现高校学生毕业即到酒店就业的无缝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

1.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建。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产生首先必须以酒店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决定,教学计划来自于市场需求,应充分听取各层次酒店企业人力资源部的意见。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到酒店现场去研究,要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由酒店企业领导、旅游行业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来共同参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进行指导、咨询、审议和协助,是沟通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与酒店企事业运作的“桥梁”或“接口”。避免闭门造车的封闭式做法,做到计划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要有目的性,所开课程应充分考虑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特色,突出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所选教材必须是实践环节充分,技能性强,符合高职办学特色的教材。

2.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选择。

校企合作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首选方案,合作方式选择与应用是否恰当,关系到人才培养是否达到目标,分析目前被各院校广泛采用的合作模式主要如下:

(1)“产学一体化”的模式。即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以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楼即酒店,教学楼一层有大堂、前台、会议厅、咖啡厅、酒吧、餐厅和厨房,分别供教师和学生课间休息享用,既提供用餐与服务,又是教学场地。学校没有一名食堂职工或厨师,学生既是服务员又是顾客,学生要轮流充当顾客与服务员角色,教师在旁指导与授课。教室实训室二层以上备有不同设施的教室以及中、小型会议室和一座能容纳200多座位备有多种同声传译及新闻传媒设备的大会议厅,处处体现着职业的环境。这样的培养对学生适应酒店工作,提高技能是非常有利的,我国也有一些高校自办酒店产业,酒店专业的学生一方面在酒店内学习专业技能,一方面学校的专业理论研究可以更好地促使酒店的发展。

(2)“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即是学生在学校上完专业课后再到酒店顶岗实习,实习期满毕业后实现在实习酒店或其他酒店顺利就业。以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洋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在专业实习中采用了该模式,对教学计划上进行了调整,采用“2+0.5+0.5”或“1.5+0.5+0.5+0.5”两种计划形式。①“2+0.5+0.5”形式,即学生先以两年的时间学习必修的文化理论、专业理论、专业基本技能等课程。这段时间以学校为主进行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五学期,完成以酒店人员培训为主的学习。在第六学期里,学生到酒店进行实际岗位的训练,这段时间以酒店为主进行顶岗实训和现场管理,现场教学,结合实习实际情况选择毕业论文题目,并在学校、酒店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在毕业时能达到酒店业基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服务人员的水平。锦江之星班1-4期都采用这种计划形式,通过最终统计,学生对这种形式认可度高,而且学生可以达到100%的顺利就业。②“1.5+0.5+0.5+0.5”形式,即学生前一年半在学校学习,第四学期到酒店顶岗实习,第五学期回校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第六期毕业实习,学生再次返回酒店岗位上并最终实现就业。这种方式南洋学院在旅游041、旅游051、旅游071班予以了实行,参加实习的酒店为南京名人城市酒店、北京凤凰台饭店、无锡湖滨饭店等,效果较好。学生到酒店工作一段时间后回校有目的的学习,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知道该学什么,如何学,带着问题学习效果好,但与第一种情况相比酒店在接收实习生安排上较困难,实习生顶岗工作时间太短使酒店的服务质量难以稳定。学生就业相比第一种形式低一些。但这两种形式都可保证学生有前后一年的时间在酒店实训实习或接受酒店的培养,能使培养出的学生工作技能强、素质高,在酒店的工作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上得来”。③与酒店密切合作的短期顶岗实习。利用寒暑假、节假日临时性顶岗促使学生紧贴酒店行业,学好专业技能,掌握行业动态,实现顺利就业。在酒店每年的接待高峰期,组织学生到酒店参加临时性的接待服务工作。这种形式充分利用节假日使学生主动到酒店做临时员工参加酒店实际工作的顶岗服务,如酒店的会议接待、活动接待、酒店客房营销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做到“学中有工,工中有学”,能更好地为酒店建设出力。笔者对南洋学院近三届学生进行了顶岗模式的调查研究,了解到酒店在学生顶岗实习中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上采用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期两周的酒店文化、服务理念、服务意识、礼仪规范、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等酒店企业入职专业知识的培训。这个阶段重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和作为酒店人员的行业自豪感。

第二阶段:学生被分派到各具体部门进行技能培训。餐厅部、前厅部、客房部等部门进行分类操作技能培训。这一阶段要持续3个月的时间。以餐厅为例,学生首先要学习托盘,从单手托一块砖保持站姿进行训练开始,到学生摆台操作训练,看台服务训练。

第三阶段:酒店各部门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的技能考核,合格者才能在师傅的带领下进行合作看台服务。最后师傅和管理员认可后方能独立看台。通过培训顶岗,学生的操作技能、服务技能得到了全面提高,符合酒店对人才的要求。

根据实际调查,笔者将常规分段实习与顶岗实习两种实习效果进行比较。从(表一)可以看出,顶岗实习学生的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大大提高,完全能独立胜任酒店工作。顶岗实习的学生就业与常规分段实习就业时几乎完全转行迥然不同,实习学生基本都能留在酒店行业工作,学生通过到酒店的顶岗实习顺利度过了学校到酒店工作的过度期。使他们一毕业就能充分就业,成功实现了毕业即就业的无缝链接。

(3)“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学校教师到酒店参加生产实践,使老师通过到酒店接触现场实践而得到实践知识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针对酒店员工相关理论知识欠缺的问题,教师给员工上课或与员工一起研究探讨服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帮助酒店解决生产管理中的难题。除此以外,学校在课程教学中聘请酒店的操作能手、业务骨干到学校给学生或教师上课,传授现场管理操作的经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

(4)“订单培养”模式。学校的学生就是酒店企业的准员工,建立酒店企业冠名班,学校与酒店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酒店的技术骨干人员和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地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以上几种模式在高职院校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笔者通过在南洋学院工作实践比较分析认为: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中应选用以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这种方式为主,同时根据学校的办学实力灵活选用校企互动,产学结合以及订单式教育等其它几种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接触酒店实际工作,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酒店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四、校企合作将对学生、学校、酒店产生多方共赢的局面

1.校企合作使学生受益,家长满意,实现了学生高质量的就业。

学生在实习酒店与学校双方的培训中增强了专业技能,成为高素质、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具有了酒店行业的职业道德与技能,能对自己工作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在实习中学生还可以获得前厅、餐饮和客房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证书,使旅游(酒店)专业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至少有一种职业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又使学生提前适应了酒店的生活。学生在操作技能上熟练的工作能力,以及对酒店管理机制的熟悉,使其在就业时能比其他人更能轻松胜任工作。一些优秀的学生由于在实习酒店顺利度过了实习试用期,在毕业时就能得到晋升职位的机会,择业的优势明显,能成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如南洋学院第四期锦江之星班学员何星伟在实习3个月后便担任了锦江之星上海世博园店前厅经理等等)。学校也因此实现了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的办学目标。

2.校企合作使学校受益、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校企合作使学校能在大幅度地减少教育投资的同时实现办学思想,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一方面,由于酒店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的场地、设备以及培训基地,也可以提供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来担任培训的指导工作,弥补实习操作老师经验的不足,从而可以从整体上大幅度地减少学校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促进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到酒店顶岗实习期间,专业老师应全方位跟踪学生的培训学习和管理,参与酒店对学生的培训和管理工作,这样教师不仅能了解到酒店服务与管理最前沿的信息,还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有助于专业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案,知道“教什么”以及“如何教”。

3.校企合作使酒店企业受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提高了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成了酒店的人才储备库,学校给予酒店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与酒店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的对接,解决了酒店企业人才流动频繁、服务管理质量无法稳定的问题。一方面,酒店企业能亲自参与对自己选用人才的培养,针对性强。对掌握了熟练技术和综合知识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可从优秀的学生中选拔管理人才,培养酒店管理的骨干力量,优化内部结构,激发内部活力。另一方面,酒店在与学校合作教学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管理理念,逐步认识到自己管理理念与知识型员工要求之间的差距,而改变以往纯经验管理的方法,有利于酒店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知识型人才,稳定人才队伍,促使酒店的整体管理效率提高,服务文化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提高了社会对酒店企业的认同度和酒店企业的知名度,从而提高了酒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科学合理地选择酒店。

建立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实习基地,要考查实习基地的培训实力以及管理理念。选择管理思想先进、管理能力强、高素质的酒店或酒店管理公司作为实习实训的基地。

(1)建立以四、五星级高规格酒店或知名连锁经济型酒店为主的实习基地。根据南洋学院旅游(酒店)专业实践调查结果,首先,在上海、无锡、南京某些四、五星级酒店实习的学生普遍对实习效果表示满意,这些酒店知名度高,口碑较好,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其次,在锦江之星连锁经济型酒店实习的学生感到效果较好。而一些自行安排在低星级酒店实习的同学的实习效果普遍不佳。知名度较高的酒店在经营管理上、服务操作上都具有既严格又合理的制度,在与学校合作聘用实习生方面也具有相当的经验,酒店管理层和酒店员工对实习学生比较重视,能针对实习生心理周期帮助他们度过心理上的难关。实习生也会在此帮助下获得更多的与酒店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与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经济效益较好的高星级酒店或知名连锁经济型酒店达成长期实习合作是校企合作成功、提高实习效果的保证。

(2)在旅游、经济、文化发达城市建立实习基地。高职院校应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寻找合作酒店。以南洋学院为例,首先,学生普遍的实习心理是希望在上海、苏州、无锡地区实习,这些地区除了酒店档次高、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地区经济发达之外,同时城市本身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学生较为熟悉这些城市,能在工作闲暇时间帮助学生自我调整心态,使之放松后重新振作面对实习工作。其次就是在南京、杭州等经济发达的周边地区。通过对南洋学院旅游(酒店)专业实习地点调查,充分体现了实习生对实习地点的期望程度,这也间接影响着实习效果。

(3)与地方联系,建立服务区域经济的实习基地。如在无锡的一些商务酒店以及景区酒店建立定点的短期实习顶岗点,这些酒店管理层次各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让学生定期参与这些酒店的工作,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操作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2.规范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是实现校企合作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

(1)高职院校应切实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动员工作。实习前的动员工作是整个实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要给学生充分讲解清楚实习的目的、意义,以及实习中将要面对的困难,特别是要强调实习纪律。一方面要对即将实习的酒店开展详细和充分的介绍,另一方面要对实习期间的纪律做严格的申明,并强调把实习成绩同毕业成绩挂钩。而实习成绩必须由酒店与实习带队教师共同确定。

(2)高职院校还应培养好学生的职业心态。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提高服务技能的重要性。酒店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管理与技能两方面,懂技术会管理是酒店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最终目的。不精通业务的人做不好管理。同样,满足于局部技术的人也无法做好管理。一般而言,实习生都想尽快地进入管理岗位,希望在基层实习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而企业则认为,一个新手要在服务技能性的岗位上充分锻炼1年以上才会有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学生的心理期待与酒店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差距。因此,在酒店实习中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基本技能,也要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心态,培养他们对酒店企业文化的快速融合能力和适应能力。

(3)在实习中采用双导师制保证实习效果。“双导师”制,即为实习生设定2名实习指导教师,1名为学校专业教师,1名为酒店的部门老师。专业教师负责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学习上的问题,酒店指导教师负责解决学生工作上的实际问题。科学制定学生实习手册,每位学生记实习周记。专业教师到酒店进行检查,了解实习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4)酒店应加强实习培训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是让实习生了解工作内容、感受酒店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等的过程,目的是保证实习生能够独立胜任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习生的工作以及酒店的服务质量、声誉等。酒店切不可为了节约培训费用而忽视了培训这一关。培训合格的实习生可能给酒店带来好的服务和声誉。而一个不合格的实习生,则会影响到酒店的整体服务质量。因此,酒店对实习生的培训应给予重视。力求做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保证实习生能够完全胜任工作。

(5)酒店应注意薪酬合理化、关注实习生未来的发展。实习生一般薪酬要求不高,而且比较固定,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实习生一种不平衡感。许多实习生在工作中与正式员工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实习生薪酬问题值得酒店关注。酒店应注意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薪酬标准,将实习生能力、工作绩效评估与其薪酬挂钩,以便更充分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合理的薪酬来消除实习生的不平衡感,并激励其发挥潜能,为酒店做出更好的贡献。同时酒店应有具体的人才成长计划,让实习生感受到酒店企业文化,认同酒店先进的经营理念与人才发展战略。酒店还应关心爱护学生的工作热情,促进学生融入酒店,真正成长为酒店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