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十篇工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十篇

工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7:13

工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篇1

【关键词】工作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地质勘探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我国地质勘探行业对质量与安全的平衡需求

地质勘探作为资源开发以及经济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各项公益地质方面研究以及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近些年来,地质勘探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之上,追求高质量及高安全性的工作环境,使地质勘探实现高效果低消耗的理想目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地质勘探行业实行了属地化管理,打破了原有计划经济框架的管理模式,逐步面向市场化的管理。由于职能转变,政企分开,就从“直接干预”转变为“宏观调控”,原有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和工作方法,已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需要。另外一些地勘单位与地勘企业处于经济利益的趋势下,无法将质量与职业健康安全摆在同一个天平之上进行平衡操作,再加上其他多样化的客观因素,造成了地质勘探单位或地勘企业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与质量隐患。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安全法》实施以来,地勘单位与地勘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急需找到一个新的结合点,将高质量高安全的地质勘探理念深入到单位或企业之中,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之上,真正形成地勘单位与地勘企业全员参与的重质量讲安全的良好生产经营环境。

两套管理体系的整合可行性

1.1体系标准的兼容性

对于质量管理体系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为两大体系的整合奠定了最为基础的条件。我国在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时就考虑到了这种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之间是否能完美融合,并且还在质量标准的附录当别提到了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对应关系,为两者的相互结合提供了完善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地质勘探行业能够顺利整合两大体系,实现质量与职业健康安全共同管理共同发展的目标。

1.2两套体系的目的

管理体系的存在、应用以及完善,是为了对组织内的活动以及工作流程进行必要的优化以及控制,使得管理工作能够具有一定的标准、结构与程序。从表面上来说,两种体系分别从质量与健康安全的层面对各自的目标进行实现,但实际上两种体系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推动企业发展进步,增加组织内人员安全的基础之上追求更高的工作质量,以此来实现总体工作的方针与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而对提高组织内部的素质与实力予以强大的助力。

1.3两套体系的运行模式

质量管理体系及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思路都是以pDCa循环为主要核心,通过围绕这一核心开展各自的管理工作,并在工作当中对于体系不断完善,能够达到以最小的投入收获最大的效益,实现高效率管理组织的目标。以此为基础,在地质勘探行业当中加强质量要求以及职工的健康安全要求,高效产出,进而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并使得组织本身取得发展与业绩双丰收的最佳效果。

1.5两套体系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质量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都均为全面管理之中的重要环节,两者在运行、指导方针、最终目标以及对于管理模式的审核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互补性。因此,以两套体系进行综合性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国际管理体系及标准为整体框架,其中再加入其它相关的管理体系,就会形成整体的全面管理体系,这也就代表着两套体系的整合是完全可能及可行的。

1.6咨询认证机构的发展

企业或组织对于咨询认证机构要求的提高,基于该企业或组织将要建立或实施多套管理体系或者建立新型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模式。大多数咨询认证机构为扩大自身业务范围,或许更多的资源及客户,会想法设法获取更多的标准咨询及认证资格证书,在这种情况下,咨询认证机构就会在人才储备上捉襟见肘,尤其是具备多套体系认证资格的外审员。因此,一些咨询认证机构为了能够满足扩大业务范围的目的,还能满足多个客户咨询认证下的工作效率,进行联合作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当下企业与组织对于咨询认证的市场需求,对建立一体化的全面综合管理体系提供了有利的成长环境。

两套管理体系整合的要点

3.1组织策划

在把握好整合的方向之后,要先行建立综合管理的指导方针以及管理目标,在这个大框架下将需要的管理标准进行详细制定,并将方针与目标具体化。然后,对现在组织自身的内部结构,包括组织的运营情况、产品的特性、外在因素以及生产的整个流程进行充分的整理,对于各个方面的目标进行终极确认,并且对组织内部的必须功能进行识别与设置,配备相应的人员职责及管理权限,并对资源进行整体性调配。

3.2平稳过渡

为了能够将质量及职业健康安全两套管理体系进行一体化的整合形成,并能够融入企业或组织内部现有的管理模式当中,可选择以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整合基础,对现行的管理体系进行补充与完善。在新旧两种管理体系转换的同时,一并加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进而形成综合全面的管理体系,从而推动地勘单位与地勘企业健康发展。

3.3pDCa循环原则

pDCa循环又被称作戴明环,是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就是对质量计划进行制定及组织实现的过程,而整个过程就被称为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进行运转工作,进而完成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同样要遵循“pDCa循环原则”,也是综合性管理体系的重要核心。在建立综合性管理体系时要对组织或企业的总体、分体及各专业的pDCa循环充分考虑,确保管理体系建立成功后能够满足各个角度的管理需要,并能够在实际工作当中持续改进。

结语

质量管理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都是为了组织与企业的日常运营所服务,但是服务的对象却要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也要满足在地质勘探当中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综合、完善、全面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将所有的质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使得地质勘探行业的工作环境更加安全,工作质量更加过硬。

【参考文献】

工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1、水利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复杂性

水利工程项目的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等基本功能,决定了其项目工程规模大,施工地点复杂,具有地下作业、高空作业、多层次作业、交叉作业、水中施工作业并存,管理、施工技术难度大和施工方式多种多样等复杂特点。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工发挥和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就要比其它类型工程项目管理更加注重坚持安全是保证,质量是根本,工期是关键的管理方法。

2、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2.1建立运行强有力的水利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网络体系

没有安全作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就无从谈起。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保证目标,要靠强有力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网络体系的有效管理实现。在每一项工程项目开工之前编制工程项目管理总体规划时,就要把组建强有力的项目安全工作网络体系放在工程项目总体工作的首位。一是要以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为主要领导,工程项目建设法人、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设计单位有关负责人以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的工程项目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工程项目的安全工作。二是要求项目施工企业必须从工程指挥部到各专业项目部层层组建起强有力的安全领导小组,班组必须设置专职安全员,建立起囊括全体人员的自保、互保、联保安全工作网络,从上到下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工作网络体系。同时要采取强力措施,确保项目安全网络体系自始至终有效运行。

2.2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现场管理

水利工程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要抓好五点。首先是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加强安全制度建设,明确各有关单位、各级别、各层次的安全管理管理权限和责任、奖罚、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交底、设备机具进出场、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事故报告、劳动防护品发放和使用、班组安全活动、门卫治安等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内容,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有制可遵,越制必纠,违制必罚。其次是抓苗头、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抓不符和安全规定的工作项目整改。第三要加大奖罚力度。第四是支持专职安全员大胆行使管理权力。第五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针对安全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安全培训,使全体施工人员始终坚持:"安全为天,安全第一"的理念,做到警钟长鸣,切实把安全工作做实做好。

3、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3.1建立运行强有力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网络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水利工程项目质量关系到水利投资效益,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本。建立强有力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保证网络体系,是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在编制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总体规划时,要把建立工程项目质量保证网络体系放在重中之重。首先要依据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起由水利工程质量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为主主要领导单位,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有关单位领导人参加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网络体系,明确各单位承担的工程项目质量工作责任,实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方式。同时,要使工程项目专门的质量监督机构在不代替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的前提下,履行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其次要把工程项目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单位都要建立健全工程项目质量责任制,切实把质量责任制落实到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人员身上。

3.2狠抓工程项目建设现场质量管理

首先要结合工程现场项目质量管理实际开展经常性质量教育。通过教育,把“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节决定成败”“按标准干、干标准活”等质量理念贯穿于全体工程项目建设者的思想和行动中,提高他们构建精品工程的自觉性。其次是通过严格规章制度、规范作业程序,从根本上杜绝重大质量问题的发生。第三是重点强化对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上,施工企业是最关键的单位,自始至终按规范强化对他们的质量管理,是提高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对于通过了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等三种管理体系认证的工程建筑施工企业,要严格要求他们采取和实行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即:QeS一体化管理)。第四是大力开展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创新。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不断购置新设备、引进新技术、应用新材料、采用新方法、推广新工艺。新第五是加大工程项目考核经罚力度,促进工程质量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4、水利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

水利工程进度是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建设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贡献大小的关键。

4.1建立水利工程进度节点管理网络体系

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是工程项目尽早建成投运、尽早发挥作用,提高工程项目综合效益的关键。在编制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总体规划和公式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设计建立有工程项目甲方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甲、乙、丙三方负责人组成的水利工程项目进度的网络管理体系。通过网络体系的强有力领导,使工程建设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使项目进度一个节点紧接一个节点地进行,确保项目工程网络计划如期或提前建成投运。

4.2强化水利工程项目进度突击管理。抓工程项目进度突击要坚持在不影响工程项目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全局统筹,内外协调,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方针。一是要通过在各有关单位领导层开展“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施工、精心协调、精心服务”等“六个精心”活动,为确保工期提供有力、高效、优质、热情的领导保证。二是要针对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大、工地战线长、工艺先进、设备性能高、地形复杂等特点,强化应急预案,增强快速反应能力,为确保工期进度提供应对保证。三是要坚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精于管理和巧妙管理,为加快工程项目进度提供管理保证。四是严格奖罚,促进工程项目加快建设步伐。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需要同时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其技术和管理,才会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应有作用,所以在施工中,技术和管理要相互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用,并高度重视他们的交互使用才会使工程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工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篇3

关键词: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食物来源及汲取营养多样化的需求愈加强烈。作为食物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在渔业的发展过程中,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水产品安全管理建设步伐,建立健全水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成为摆在渔业相关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1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概述

水产品的质量是指水产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所具有的内在属性和外部特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由于能够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尤其是能够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水产品一直被公认为是营养充足的放心食品。

保证水产质量安全最主要的途径是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所谓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与水产养殖相关的各个部门,为了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而进行分工合作,从而形成的一整套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由于水产品的产销链条包括水产品养殖、水产品加工和水产品供应等3个主要环节,因此,根据产销环节的不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养殖质量安全、加工质量安全和供应质量安全等3种形态。

2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

截止目前,我国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建立了包括法律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在内的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的质量安全管理系统,主要表现在:初步建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水产品标准化工作逐步开展、水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基本形成、水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初见成效。

然而,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水产质量安全管理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生产加工环节

缺少全面统筹和系统规划,导致养殖密度过高,养殖秩序混乱;水产养殖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家庭作坊式的水产养殖企业滥用药物和饲料添加剂,重金属污染增多;从业人员缺乏水产养殖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不高。

2.2产品供应环节

供应标准化、规范化的缺失导致水产品供应的二次污染。

2.3安全监管环节

涉及部门较多,分工不明,监管乏力;水产品标准化进程缓慢,质量监督检查检测体系存在漏洞,质量认证体系不健全。

3建立健全水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方法和途径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不仅是保证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其质量安全更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刻不容缓。建立健全水产质量安全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加大渔业监管的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渔业监管的法律体系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统一的水产品安全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协调不同法规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增强法律法规的透明度,使渔业监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加强渔业监督检查的执法力度,构建一支执行力强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切实承担起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职责。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同时,还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理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建立统一协调、分工明确的管理机制

目前,水产品安全质量管理的部门主要涉及到渔业、环保、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分工不明。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应尽快理顺现阶段的管理体制,变“多头管理”为“集中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管理主体的职责分工,逐步建立权责统一、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

3.3加强行业自律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成员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宣传贯彻政府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自律意识,促使行业成员将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作为渔业的前提和基础,保证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水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是渔业的三大重要标准体系,其中:质量标准体系是渔业全面科学管理的条件与基础,质量检测体系是渔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质量认证体系则是整个渔业质量安全体系的制度基础和重要保证。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三者缺一不可。

3.5加大水产品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避免水产品的二次污染

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加大水产品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同样是建立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健全应同时将加工和流通作为监管的重点,防止水产品的二次污染,确保水产品从加工到流通全程物流的产品质量安全。

4福建省建立健全水产质量安全管理的实践

福建是我国的渔业大省,水产总产量名列全国第三,人均产量更是位居全国第一。2012年,福建全省水产品总产量约为628万t,渔业产品产值达950亿元。仅2013年上半年,福建省水产品总产量就达到308.13万t,同比增长4.67%。其中,海洋捕捞产量为76.13万t,海水养殖产量为196.73万t,淡水产品产量为35.27万t。

水产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福建省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一直坚持数量与质量并举、认证与监管并重的无公害水产品工作方针,通过开展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专项治理、水产苗种生产专项整治等行动,对水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的区域、品种、单位进行重点监测,实行苗种从生产到销售全程监管。同时,对违法违规的生产单位依法采取停止销售、责令整改、苗种无害化处理或监督销毁、罚款及没收违法所得等措施。

然而,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福建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渔业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水产养殖者对渔业投入品的使用比较混乱;基层监管力量较为薄弱,监管的人员、经费和手段欠缺或欠妥;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不能有效适应变化中的实际情况;鱼药的使用和管理相对混乱;水产品的质量受环境污染的影响日趋严重等。对此,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管理部门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贯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前提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和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如就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开展联合检查,并于2011年建设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程监控水产品的安全质量。借助自助查询终端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使消费者对购买的水产品进行实时查验,获取水产品的产地、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追溯信息,满足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相关信息的知情权。通过一系列质量保护措施,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结语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门,渔业在我国的食品供给结构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否不仅关系到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建立水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对此,渔业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从水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消费等环节入手,加强渔业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建立统一协调、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自律机制,加强全程物流的监督检查力度,最大限度地保证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建业,陈小桥,汪银焰,等.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357-359.

[2]刘欢,马兵,宋怿,等.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10(5):74-78.

[3]常忠岳,江礼德,王军飞.关于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良策[J].渔业致富指南,2012(14):13-15.

[4]郭云峰,马兵,刘新中,等.“十二五”期间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和对策措施[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2,2(1):1-6.

[5]卢家书,欧宗东,李育培.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渔业致富指南,2012(13):16-18.

工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篇4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产品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关注,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苏丹红、三聚氰胺、海南毒豇豆、硫磺姜、蛋白精、毒豆芽、染色馒头、镉大米、瘦肉精……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而且也直接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举措,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赋予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全县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措施之一,并按照农业部“十二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消除隐患保安全、控制源头上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完善制度建机制”的任务要求,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统一认识,转变职能,创新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古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1、古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已经取得的成绩概述

近几年来,古蔺县农业主管部门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通过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农产品产地准出准入管理、标准化生产管理、认证和标识管理、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构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1监管组织架构初具雏形

近年来,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古蔺县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了生产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监管工作的组织架构已初具雏形。县级组织领导层面,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古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相关职能和追溯管理工作;行政机构层面,已在县农业局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股,并设立了古蔺县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和绿色食品办公室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和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政执法工作。

1.2检测检验工作步入正轨

对农产品的检测检验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古蔺县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抓手,提高检测能力,强化对基地农产品及产地环境的检测力度,检测体系初步展开。县农业部门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和管理监督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购置相关检验、检测设备并在全县各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超市等相继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检测工作。

1.3追溯体系建设业已启动

古蔺县从2010年底开始启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思路,首批确定了3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1家大型超市为试点单位,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试点单位全面实行农产品“三卡”管理。

1.4农业行政执法不断加强

农业行政执法是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古蔺县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日益健全,形成了县农业局政策法规股负责职能监督、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负责日常执法、各相关事业单位有效管理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近年来,围绕种植业、农业投入品等的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了系列农业专项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有力地确保了源头安全。

1.5农产品品质建设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古蔺县积极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有机和绿色食品“三品”认证,开展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提升,从田间源头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至目前,全县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2个,面积0.6万亩,通过认证的各类无公害农产品3个;有机食品牛皮茶有机茶基地1个,面积500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高粱生产基地各1个,面积13万亩。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逐步规范,农产品品质建设得到各界高度关注。

1.6质量安全宣传力度加大

为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广大消费者的安全意识,组织开展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技术的培训,先后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方面的宣传活动,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知识培训。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农业科技下乡、农业“五送”等活动,不断提高农业投入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依法生产、诚信经营意识。依托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大力开展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举办蔬菜种植、水果栽培、生态养殖等各类培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质量安全宣传深入人心。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概述

经过近年来开展的农产品质量例行抽检、全县范围的专项整治行动等,使得古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应该清醒地看到,古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形势仍不容乐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

2.1监管组织体系建设需要加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形势严峻。虽然监管组织机构的主干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是机构人员配置少、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工作机制不健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监管组织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如县农业局设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和农安中心、绿色食品办有机构无编制,监管人员难以真正到位;乡镇街道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各行政村还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生产基地也没有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

2.2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尚未形成

由于农产品品种繁多,涉及面广,需要速度快、结果准、技术先进的检测设备才能适应检测要求,检验检测的任务重、责任大。目前,古蔺县虽已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但检验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几乎没有,因此,相关的检验检测设备还有待购置,技术人员有待培训,检测能力有待提升。全县还没有一个乡镇或街道能开展二级动态快速定性检测工作,即使是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也没有建立三级动态快速定性检测点。大量的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没有自律性的检测能力,这给上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不可预测的隐患。

2.3加强生产主体行业自律任重道远

农业从业者的行业自律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前提。综合来看,古蔺县农业生产主体的行业自律能力还比较欠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自律任重而道远。一方面,部分农业生产主体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仍然淡薄。由于自身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利益最大化的驱动、行业潜规则的盲从等原因,农业生产主体质量意识、法律意识不强,主观上造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另一方面,行业自律缺乏有效的引导。尽管农业各产业成立了行业协会等行业自律性组织,但是这些组织运作的重心往往都在技术服务、利益共享等产业发展问题上,这些组织甚至某些政府层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业自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缺乏有效地引导和激励;第三,部分生产领域的组织程度仍然较低,基本处于分散、无序生产状态,不合格农产品问题较严重。

2.4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支撑仍需完善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决定了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古蔺县通过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分散经营、小规模粗放生产方式依然较大比例的存在,农技人员短缺、标准化生产管理不规范、现代装备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在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上,由于搞分散经营、小规模生产增加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产地监控难度。

2.5质量安全监管设施投入还需加大

从古蔺县农产品质量安排监管设施配备情况看明显落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方面,由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成立时间较短,人员严重不足,经费几乎没有,目前的检测能力无法保证全县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的需求。二是生产基地和合作社方面,在基地和合作社建立检测网点,开展自检工作,需要政府大力推动,保障设施投入经费补助。三是乡镇监管组织方面,部分产业特色明显、有条件的乡镇有必要建立乡镇动态检测室,需要县、乡财政加大经费保障。

2.6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机制尚待健全

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自去年底启动以来,开展了一些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此项工作进展仍然比较缓慢,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民生公共安全问题的重要工作,需要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密切配合,狠抓落实,强势推进,真正把这项民心工程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为合力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3.1扎实构建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体系

要切实开展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职能。建议对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股配以必要数量的人员编制,负责全县各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和协调等工作;建议在各农贸市场建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农贸市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和协调等工作,确保农副产品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建设乡镇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按省政府的要求,建议尽快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建立“三位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要整合全县现有乡镇街道农技机构人员、编制,在每个乡镇街道建立集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乡镇街道综合农技服务中心。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最基层。

3.2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

实施农产品检测检验,加强产地检测是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和核心。为此,必须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完善三级检测网络。一是加强一级检测网点建设。要抓紧实施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尽早添置仪器设备、培训检测人员,提升检测能力,尽快实现人员、设备、场所的三到位,为保证全县基地农产品检测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二是开展二级检测网点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乡镇街道蔬菜检测室,配置专门的检测设备,配备专业的检测人员,开展上市前基地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三是完善三级检测网点建设。生产基地和合作社检测网点建设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证,必须尽快推进这项工作,配置必要的检测用房和仪器设施,配备专门的检测人员,开展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工作。这项工作建议在蔬菜产业上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同时,要强化农产品例行检测。进一步强化对食用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产地环境例行监测工作,实施例行抽检、快速定性抽检工作,扩大检测范围,增加检测频率,尽快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例行检测工作全覆盖。

3.3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

实践证明,从去年底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成效明显,发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农业生产主体的制约作用。为此,建议要继续加大这项工作的实施力度,完善有关工作机制,扩大实施范围。一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机制。由于追溯管理涉及到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方面,涉及部门较多,必须处理好联动协调机制问题。建议强化农业部门牵头管理的职能,完善各类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检查监督等制度,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统一管理的工作机制;二是提高追溯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对当前已实施的农产品追溯管理,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严格产地标志卡签发,加强对蔬菜从业者的日常监督,加强交易卡管理,消除监管盲区,堵住监管漏洞;三是扩大追溯管理实施范围。要在总结目前农产品追溯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追溯管理的范围。将追溯管理从目前单一的种植业类产品逐步扩大到畜禽产品、水产品、水果和茶叶等其他农产品。

3.4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是农业生产,只有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精品休闲农业,创地方特色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才能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因此,必须要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标准化生产模式的深入推广应用。要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工作的监管,使标准化生产不流于形式,指导和督促生产主体严格按照标准规范组织生产;二是培育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育强育大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制约力,进而增强生产主体的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三是促进农业规模集聚化经营。通过加强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农产品区域化集中生产,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效率;四是注重“三品”认证产品和基地建设。加大对农业生产基地的“三品”认证工作力度,力争对全县农业生产基地全面实施无公害认证,制订“三品”认证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指导。继续健全和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保障农技推广工作经费,建立农技人员激励机制,强化对农业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的辅导和培训。

3.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

建设、启动应急平台,组建应急队伍,关注四类应急事件:一是引发急性中毒的;二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三是消费者关注的;四是政府部署的。制定处置预案,上下联动,超前预警,快速反应,第一时间上报情况,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努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

3.6不断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和动植物疫病防控

要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强化农产品生产源头执法监管,深入开展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农产品质量重大事件的发生。一是着力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水平。从加强队伍建设入手,理顺农业行政执法体制,强化综合性专业化执法,提升农业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着力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继续开展系列集中执法行动和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农业投入品标签标识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高毒农药、违禁兽(渔)药、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净化农业生产环境;三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要对例行检测中发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实行执法监督,加大立案查处力度,切断伪劣农产品、不安全农产品向市场输送的渠道;四是加强动植物疫情防控。继续加强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预警体系建设,落实动植物防扑疫各项措施,严防重大动植物疫情发生。

3.7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沟通和

准确把握舆论导向,主动信息,主动查处问题。坚持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实现县、乡、村三级资源共享;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高度关注网络信息;强化对外宣传,正面进行引导,在主体媒体开辟专栏,及时曝光问题;保持步调一致,口径统一,确保政府权威声音的主导地位;对不实报道,积极回应,及时澄清,增信释义,争取主动。

参考文献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释义》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2].金发忠主编.《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杨顺江,谢振贤,张俊飚等.《无公害蔬菜--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工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篇5

关键词: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体系

abstract:thestartingpointandthefootholdofthesafeproductionmanagementintheproductionfield,focusesonthemanagementofstandardizationandstandardization.therefore,innovativecompanysitemanagementmechanismandstandardmanagementsystem,strengthenthefocusonmanagement,continuingtostrengtheneffectivemonitoringofthepeople,machine,environmentandthewholeprocessofproductionoperation,keepagoodstateofmechanicalequipmentandworkingenvironment,makeeverybodyresponsibilitiesclear,allthestandardclear,standardizedmanagement,andconstantlymonitoringtheeffectiveeverywhere.

Keywords:safetymanagementandqualitystandardsystem

中图分类号:tU9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2004年我公司被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确定为本市创建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企业之一,并参加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的草拟工作,目前我公司已进入自查整改阶段。在创建过程中,对于我们已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两者之间关系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结合创建工作对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两者之间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

第一、安全质量标准化采取强制原则,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并通过实施严格管理,使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工作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要求,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从业人员对自身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愿望。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于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并印发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和《机械制造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机械行业企业要按照此标准要求,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要求的重要体现。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循环,即“计划、行动、监察、改进”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它要求组织在实施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损失的目标。组织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

第二、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管理标准,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方法。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一个标准,它分为基础管理评价、设备设施安全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评价三部分,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量值规定,以此来判定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质量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是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并列的三大管理体系之一,这种体系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而且与组织的其它活动及整体的管理是相容的。

第三、安全质量标准化有起点要求,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没有起点要求。

安全质量标准化适用于各类机械制造企业,采用千分制考核,分为三个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900分的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800分的为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600分的为三级。也就是说,考核分不到规定的分值就不能达到相应的安全质量等级。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用于所有行业,旨在使用一个组织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绩效,它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企业是事故低发单位,还是事故高发、频发单位,都可以建立体系。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联系

第一、都是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利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科学方法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通过持续改进,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和整改,降低职业安全风险,不断改善生产现场作业环境。

安全质量标准化中通过“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管理,以及对重要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从源头上加强了对职业风险的管理,采用动态管理方式,降低了事故事件的发生概率,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第二、都是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我国已建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对于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所列的考评条款是根据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以及安全健康的有关规定编制的,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就是以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底线,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预测、度量系统的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的依据,是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一条最基本的保障线。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也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组织通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等活动的实施确保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并对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视检查。这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精神完全吻合。

第三、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建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作业指导书,可以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产生使体系的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

工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篇6

关键词: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问题;一体化控制

1引言

地铁工程项目的有效构建直接关系到后续城市发展中,地铁交通系统的运行效果,尤其是对于运行的安全性而言,其施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在具体地铁工程项目的实施构建过程中,其不仅仅会出现较多的质量缺陷事故,因为其施工操作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施工难度的增加,还很可能会导致一些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因此,在今后地铁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控制过程中,重点加强对于质量以及安全两个方面的管控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对于地铁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的监督管理而言,两者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需要重点从一体化构建入手进行分析,确保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能够发挥出较强的实效性价值。

2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现阶段我国地铁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建设而言,其重要性已经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可,而为了较好提升其施工操作的流畅性,重点加强对于安全以及质量的监督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其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缺陷,落实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分析这些问题也就能够为相应的优化工作指明方向。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监督管理主体不明确。在当前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其之所以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落实效果,和相应监督管理主体不是特别明确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为现阶段我国地铁工程项目的构建主要是城市整体发展构建,相应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也就涉及到了城市建设部门以及质量监察部门的职责,但是在实际的落实处理中,这种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者往往是一线施工构建单位,其它各个施工质量安全管理部门不是特别清晰,如此也就很难形成较为理想的落实效果,导致在执行中出现了较多的监督管理落实不到位现象,很多质量问题以及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2)监督管理机制混乱。从具体铁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落实过程中,其在监督管理机制方面同样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和缺陷,具体的监督管理机制相对较为混乱,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理想的监督管理体系。这种监督管理机制层面的混乱问题主要就是指其监督管理的责任人不明确,没有能够较好确定各个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进而也就难以发挥出较强的监督管控效果,不仅仅人力资源方面的浪费现象,相应的监督管理空缺也是比较明显的,最终影响其整体性落实效果。(3)监督管理程序不规范。对于具体地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落实来看,其在监督管理程序方面同样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和缺陷,整体不规范现象较为突出,难以发挥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价值。这种监督管理程序方面的混乱,主要就是指在地铁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环境中,没有能够形成一套较为理想的监督管理流程,很多监督管理人员都不明确如何落实相关任务,并且在很多环节中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滞后性问题。比如对于监督管理中的审批手续而言,其就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和不严格性,相应监督管理的价值必然也就受损。(4)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不佳。对于地铁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而言,其同样也和相应的监督管理人员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当前很多地铁工程项目中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都不具备相应的监督管理能力和素质,对于地铁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标准以及相应的安全隐患无法准确掌握,最终也就必然会影响到地铁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效果,相应缺陷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5)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分离。在现阶段地铁工程项目施工处理过程中,相应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还表现在具体的质量与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系统,不一致现象,分割较为明显。这种质量监督管理以及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分析必然也就会导致其相应实施操作中很多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并且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这也是构建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模式的重要原因所在。

3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落实措施

为了更好提升地铁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机制的落实效果,必须要重点针对相应的监督管理需求进行分析,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其相应效果得到明显优化,这种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模式的落实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各个监督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在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机制的构建中,必须要首先针对各个方面的监督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对于这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最终才能够促使相应监督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具体到这种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的构建中,为了较好提升其落实效果,相应资源必须要进行全方位分析,了解当前和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相关的各个机构主体,明确其应该承担的具体职责,如此也就能够促使其在后续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中发挥出较强的积极作用效果。这种监督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仅是基于相应监督管理机构以及人员而言的,还需要从相应监督管理技术设备方面进行整合,促使其能够发挥出最强的作用效果,尤其是能够结合相应的地铁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流程进展进行合理调配,促使其能够实现最强的监督管理价值。(2)明确监督管理职责。为了更好促使相应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机制能够得到较好落实,还需要重点从相应监督管理机制入手进行完善,这种监督管理机制的完善主要就是需要明确各个人员的基本职责,合理划分较为明确的监督管理任务。围绕着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机制的运行来看,其需要较好实现一岗双责体系,如此才能够做到真正的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这种监督管理职责方面的一岗双责机制落实主要就是为了促使相应监督管理人员能够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质量以及安全双方面的控制,分析这两个方面存在的不同问题和隐患,进而也就能够不断提升其落实效果,确保监督管理职责能够得到可靠推进,对于发生的各类问题也能够进行合理追责处理。(3)优化监督管理流程。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机制的落实,还需要从监督管理流程方面进行有效改进,这种监督管理流程方面的约束和健全主要就是促使其各项监督管理任务的执行较为可靠标准,进而也就能够提升其操作的可靠性效果。针对这种监督管理流程的优化,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其能够体现出较为理想的高效化和严格性效果,尤其是对于以往存在模糊性,以及滞后性的各个环节,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有效提升其相应监督管理流程优化效果,还可以借助于信息化监督管理手段进行处理,如此也就能够较好规避一些缺损或者是混乱问题的出现。(4)提升监督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监督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层面进行优化改进同样也是落实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机制的重要条件,因为该机制的落实对于监督管理人员的要求正在不断提升,需要其具备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全面,进而也就需要从这种人员方面进行严格把关,首先保障各个从业人员资格审查较为严格,另外,还需要从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入手进行控制,促使其能够具备理想的胜任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地铁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而言,实现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对于相应监督管理流程以及资源、人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有效推进创新。

参考文献:

[1]朱建平.地铁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111.

[2]戴锦韬.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J].科技与创新,2016(2):60~61.

[3]孙长庆.地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浅析[J].安徽建筑,2014(5):87+90.

[4]张文宏,喻淳庚,侯赟.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探讨[J].浙江建筑,2014(3):62~64.

[5]冯国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案设计[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2):74~79.

工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篇7

关键词:化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化工企业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化工企业的良好运转,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不仅是强化企业管理、增强竞争实力、适应国际认证发展大趋势的需求,也是降低化工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管理体系的设计

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是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鄂尔多斯地区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是中煤集团打造蒙陕地区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政府为加快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进的重点项目。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质量、职业健康、安全、消防、环保实行一体化管理,集中于统一部门管理――“质安环管理部”。

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强化企业管理、增强竞争实力、适应国际认证发展大趋势、建立一致性管理基础、科学调配人力资源、优化组织管理结构、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体系一体化管理有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如结构和运行模式基本相同,要求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基本一致,体系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人员素质;如体系之间留有接口,内部协调解决。

二、项目建设中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与运行

2011年~2013年为公司项目建设期,安全、质量主要以抓现场为基础,进行全面安全、质量管理。

现场管理公司采用“矩阵式管理”方式;部门为模向主线,项目组为纵向主线;部门对项目组、监理在专业方面进行指导和管理;项目组为执行部门,直接和epC承包商对接,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进行全面管理。

1、项目建设中的安全管理体系及运行

为了使“矩阵式管理”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公司建立安全、质量六级管理体系,包括:公司级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部门级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监理公司级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项目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epC承包商安全管理体系、分包商安全管理体系。

公司体系规定由工程管理部负责现场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组参与并检查epC承包商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等;委托监理单位对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监理。工程管理部作为工程建设安全责任单位,在日常安全管理中,监督并督促项目组完成各项工作,落实安全责任;质安环管理部为全过程安全监管责任单位,质安环管理部还将部门中5个主管分别放到5个各项目组中,对项目组日常工作进行现场监管,实现了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现场安全状态。

经过两年多的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实现了从土建工程到设备安装到设备单试的平稳交安;安全管理重点逐步转移,从“以现场安全检查为主”安全管理模式,到“制度建设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模式,过度到以“体系建设为主”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实现了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为零的总体目标,没有发生人生死亡事故。

2、项目建设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运行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除制定六级质量体系外,根据质量控制点对工程质量影响程度不同,将质量控制点分为a、B、C三级;a级:该控制点的工程质量需经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程管理部、监理单位、epC承包商、施工方等单位参与检查确认;B级:该控制点的工程质量需经项目组、监理单位、epC承包商、施工方参与检查确认;C级:该控制点的工程质量由监理单位、epC承包商和施工方的质量检查部门进行检查,各相关质量管理部门抽查。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委托内蒙古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和煤炭工业中煤鄂尔多斯矿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施工现场土建、安装及现场原材料进行检验;对建设项目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epC承包商的质量行为、执行法律及工程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三、试车验收中的管理体系与运行

2013年是公司土建收尾、设备安装、生产准备交叉施工期间,公司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式;一方面以工程管理部为主线,以项目组为基础继续抓现场施工,另一方面以技术管理部为主线,以各车间为基础狠抓试生产准备期;

施工建设继续以六级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进行运作;试生产准备期公司生产主线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试生产准备期下发的安全、质量制度主要有:试生产安全工作规范、生产准备和投料试车安全标准(包括:联动试车前各阶段作业需具备的安全条件及安全红线,投料试车前应具备的安全条件及安全红线)、生产准备安全职责划分及管理规定、入厂原材料和出厂产品质量管理办法;部门内部还做出生产准备安全、质量、环保、消防、职业卫生wBS分解表和试生产安全、环保、消防检查表;按照规范严格检查,落实车间三查四定工作。

四、生产运行阶段的管理体系与运行

2013年4月公司全面启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以此为契机,狠抓生产系统安全质量标准的执行和落实,生产运行阶段将全面推行“安全标准化体系”管理模式。

我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以集团公司《煤化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细则》为基础,集合《合成氨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考核评分办法》,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内容和工作方案,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责任,认真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工作。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要把握好内容具体性、条款适用性、结构完整性、实施全面性四个方面,要以职能部门为重点、以生产一线为基础开展工作,做到责任到人、全员参与。

质安环管理部建立了科学的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制定详细的标准化内容和实施方案,为了使安全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公司成立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领导机构,明确工作和职责,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全员参与的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充分发挥技术保障管理、建设过程和生产过程管理、安全监督管理三个体系的安全管理职能。

技术管理部和机械动力部要对规划、方案、标准、规程、措施的制定以及隐患排查和技术攻关等方面负责,工程管理部和生产调度要按照各种规定及技术措施和标准化标准对作业管理负责,质安环管理部要对照政府和集团规定加强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业务部门整改,形成闭环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重点是落实安全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清楚自己肩负的安全责任,并在工作中履行职责,使安全标准化体系得到有效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茫茫的戈壁荒漠上,我们有信心建成一个大型的化肥企业,我们靠体系、靠制度、建立标准;定目标、定任务、制定措施,狠抓现场管理,使项目建设与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并行,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我们坚信,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先英,李建国,丁大霞.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管理体系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9).

工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篇8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质量

桥梁建设的成败在于质量,没有质量的数量就是失败的数量。因此,在加快桥梁改造建设中,质量是关键,有质量才能产生效益。桥梁工程质量主要取决于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从工程开工到竣工的整个过程对工程质量的控制。质量管理的职能是,根据技术标准、工艺文件的规定、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各种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具体实施控制方案,以确保施工完成的工程符合设计意图和质量规范的要求。加快桥梁建设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以科学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抓好工程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才能有效确保桥梁工程建设质量。

1.施工测量是保证桥梁工程质量的前提

桥梁建设从勘测设计到施工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施工建设是设计意图的体现,施工测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施工测量包括施工前准备阶段、路基和结构物施工阶段、中间交工验收阶段。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需要做如下的功课:第一,认真阅读和理解工程标书,浏览全套施工图,核查图纸是否齐全,熟习工程图纸资料及相关数据资料、进驻施工现场后,由建设方代表,监理工程师,设计方人员和施工单位测量人员组成测量控制成果和测量控制桩交接小组,对测量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实地交接,确认测量控制桩的点位,完好程度及稳定性、确认控制点的精度等级、控制桩的加密、进行路线中桩的检查与恢复并对征地红线进行恢复、进行断面复测。第二,在施工阶段,首先要对桥梁进行检测,对放样坐标进行认真仔细的审核计算,把错误杜绝在放样之前,然后采用已签认的导线和水准点成果对其实地位置进行检测,以确定放样是否正确。其次是对路线中桩、坡口、坡脚桩进行测量,高填深堑地段是测量的重点,施工到一定阶段后,应测量其线路中边桩,和路基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这一工作施工单位测量人员要经常性地进行。第三,对隐蔽工程和变更工程数量进行测量。这项工作的结果对土方量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工程的造价。

各项工程的中间交工验收均有相应验收标准执行,对土方路基来说,中线偏位,路基横断面上各点标高及左、右宽度检测的重点,各点标高是否控制得好,误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关系到路面各结构层层厚是否得到保证,标高的检测应认真仔细地进行,凡误差超过规范要求的,应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在申请正式验收前,做为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必须自检合格,并提交相应的自检资料。

2.试验检测是保证桥梁工程质量的关键

参照现行的桥梁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测分为: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及监督单位抽检。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存在以下问题,而使得工程质量的检测深度和检测能力都无法满足预定要求。作为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重要环节的桥梁试验检测工作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评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试验检测工作可对当地原材料进行充分利用以节约大量的原材料运输成本,并利于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可用定量的方法对材料及构件质量进行科学的评定,最终对工程质量做出客观评价,因而加强桥梁的试验检测工作对提高桥梁质量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工程开工时,首先检查钢材、水泥、沥青、生石灰、砂石地材等原材料的质量,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不能进场使用。认真做好路基土工击实试验,做好路面基层、沥青路面面层混合料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最佳级配和最大干密度,做好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等前期各项工程试验。对各项工程的重点部位、隐蔽工程进行跟班检测,旁站监理。发现不合格部位坚决推倒重来,确保工程质量。作为检测工程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试验检测应予以高度重视。禁止盲目凭经验施工,坚持以试验数据说话,质量监督机构要经常性地开展试验检测数据打假活动;建立完善的桥梁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具有一定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是提高桥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还要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桥梁工程试验检测技术队伍,实行持证上岗。配置较先进的桥梁工程检测设备,逐步提高试验检测机构的试验检测能力,使之更好的为工程服务。

3.安全管理是桥梁工程质量的保障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建筑工地因施工人员复杂,工程工期紧,作业环境差,施工过程危险源多,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偏底。那么对施工现场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将势在必行。

3.1做好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做好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评价未来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针对重大危险源,通过制定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和预防措施来消除或降低风险。识别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制定应急计划(或应急预案),预防和减少可能随之引发的伤害和疾病。

3.2组建一流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构建公司安全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督管理网络。运用有效机制,充分发挥专管机构的作用。安全管理机构与群众监督系统相辅相成,围绕公司生产经营方针开展工作。在生产指挥和执行系统按照各自不同的工作职责,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不同层次的相互作用的运作机制,形成了政令畅通,运转有序,工作得力的安全生产管理和信息系统。

3.3建立规范化的工地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工地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十分重要的一环是项目部施工指挥班子,项目负责人必须是施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谁主管、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各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组织安排各项工作时,不仅要提出工作的质量和时间要求,还要有保证施工安全的各项安全措施,并对施工安全负责。监督体系主要是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工程师的自查和督办以及群众性的安全监督,再加上政府监督机构、业主单位、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构成完整的安全监督体系。

4.结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更是一个行业的生命。作为一个桥梁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中要不断总结经验,采取各种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研究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努力提高工程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工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篇9

虽然建筑物大都被寄予了“百年”期许,但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不足30年。这就意味着,最初伴随着改革开放“长”起来的那批建筑物,现在已经进入到“老年期”,体弱多病的它们,成了建筑质量安全事件的多发群体。

实践已反复证明,质量和安全是不可分割的。安全的前提是质量,安全是质量的保障,没有安全的产品(工程)必定是不合格的产品,没有质量,则安全无从谈起。而质量本身就是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的一部分,作为源头,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无质量,则无安全。质量是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因素,安全是质量的基本体现。其实质量与安全是相辅相成,辩证的统一。质量出问题,安全无保障,出事故就是迟早的事。如果我们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安全问题,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安全问题,将会更加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质量是前提

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过硬的产品(工程)质量是安全的前提,是安全最基本、最起码,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没有好的产品质量,安全便无从谈起。由于刹车管失灵、热水器爆炸、脚手架坍塌、升降机坠落、矿用产品不能防爆等原因导致的家破人亡甚至群死群伤的惨剧,都与产品质量紧密相连。正是由于产品质量不合格,才导致事故一再发生。产品质量问题不解决,安全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当然,质量并不仅仅是指产品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没有好的工作质量做保证,便不能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好的产品。一些桥梁、道路的垮塌、塌陷,并不是因为所用的钢材、水泥有质量问题,而是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抢成绩,偷工减料,不顾科学规律,盲目指挥,野蛮施工造成的。这样的工作质量,怎能生产(制造)出好质量的产品?又怎能保证安全?

由此可见,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是安全的基本前提,没有可靠的质量,安全便无从谈起。

安全是质量的保障

质量再好的产品,如果不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的使用、安装,也会发生事故。特别是一些高科技高性能的产品,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都很严格,不按照产品的性能和要求而盲目使用必然会发生事故。比如,把符合国家标准的一般变压器安装在地下矿山潮湿、随时有爆炸危险的环境中使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地下矿山使用的变压器都有防潮防爆等特殊要求。但我们不能说这台变压器质量不合格,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安全地使用。

在安全管理理论中,人(操作者)、机(机器设备)、环(作业环境)三要素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设备再先进,技术再成熟,如果工作人员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长期处在相对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其心理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操作者心理压力加大,心情紧张,必然会影响其操作的规范性,也必然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甚至还会影响其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造成不必要的扩大损失。

莫争质量与安全谁第一

从大量的安全事故本身原因来看,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安全事故多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而且许多安全问题的根源就是质量问题。

如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违反生产工艺规程、检验规程、设备操作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这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有些员工对发生的质量问题处置不当,这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处置不当与违规操作虽然不同,但都属于工作质量问题。

质量安全谁第一?实际上,质量和安全不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也不是同一范畴的不同层次的概念,不存在“谁第一”的问题。

即使在自己的哲学范畴内,“质量第一”和“安全第一”也是相对的。质量是与数量,具体地说是与产值、产量、进度等比较而言的,也就是说,质量和数量这对矛盾中,质量占着第一的地位。安全和生产是一对矛盾,也就是说,与生产相比较,应当把安全放在第一的地位。

但质量与安全是有密切关系的。比如彩虹桥事故,不就是典型的产品(材料)质量问题和工程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特别重大安全事故吗?又如某施工单位在胶济线因不按设计施工,挡墙施工质量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还有某施工单位在既有线改造施工中,因架设的接触网导线未达到标准高度,致使导线挂车影响行车问题,不正是因为作业人员工作质量问题而引发的行车安全事故吗?凡此种种,均是因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一再发生。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是安全的最基本的、最起码的、最重要的要求。这个问题不解决,安全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在不安全的条件下,操作者心情紧张,心理压力加重,必然影响其操作的规范性,也就必然危及产品质量。正因如此,iS09000标准才将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作为重要的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在lS09004:2000标准中,明确规定管理者应当“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包括考虑“安全规则和指南”、“人类工效”、“热度、湿度、光线、空气流动”、“卫生、清洁度、噪声、振动和污染”等。其目的为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为保证质量、安全本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在一些项目管理中,存在为了赶进度,为了节约成本,而违规生产和违章操作的现象。在赶进度的时候,忽视对材料、设备的检验、忽视生产工艺,交叉施工时不注重接口、节点施工的协调和把关,相互抢点,野蛮施工,为保开通为目的,却严重忽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抱着“以后整改”的心态,这也是造成各类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因此,多数专家认为,安全问题均与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这个结论为我们解决安全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质量和安全心心相通

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的关系,还表现在具有以下许多共同点上。

都具有全员性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全员参与,也就是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人人关心产品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所谓安全,首先是人的安全,每个员工都存在安全的不定因素:公司要求所有员工都遵守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规则,才可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都需要领导重视、领导带头。1S09000:2000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第二项就是“领导的作用”,如果各级领导不重视安全工作,就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各级领导不下决心,安全隐患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事故就可能随时发生。

对企业都具有生死兴衰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大家应该有很深刻的体会了,因为某单位在过去几年里,因连连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投标停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可

以说,短期内是很难翻身的。

都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下工夫。如果技术和管理不到到位,就存在相应的质量和管理问题。就像一台年久失修的车辆,既不能保证车辆本身质量要求,也不能保证行车的工作质量,更不能保证驾车、乘车人员的人身安全。

都强调按规章制度办事。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仅可能引发质量问题,而且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都必须进行“法制”,每个员工做的每件事情,都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遵守工艺纪律。

都面临着事故的处理问题。不管是质量还是安全,一旦出了问题,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谁也不希望有事故发生,特别是不希望重复发生。不管质量事故还是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都可能触犯刑律,都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都涉及对人的管理,都需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都需要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两者都反对单独追求生产进度,都有一定的独立性,都有一定的否定权等。

质量与安全“手拉手”和谐共舞

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关系密切,二者完全可以相互借鉴,联合开展工作,尤其应对某些双方都要管的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安排。例如生产现场的整洁文明生产,从质量管理角度看,环境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搞好:从安全角度看,乱堆和乱放、污染严重,正是事故隐患之一,因此也要整顿。在生产现场往往会出现以牺牲质量和安全为代价的现象,比如单纯强调生产和节约成本,单纯强调数量、进度等,都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

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要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如环保管理的5S理论9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质量改进所采取的一些统计技术等,安全工作也可以采纳。在安全管理中采用安全现场监督管理、安全检查服务、专兼职安全员制度、安全标准工地建设、安全一票否决等,质量管理工作也可借鉴。在进行质量整顿时,安全监督人员可以参与,反之亦然。当然,这就要求质量管理人员要掌握安全监督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安全监督人员也应有必要的质量管理能力。

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需要一个体系。安全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全可以参照建立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建立、实施和保持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建立的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就是运用了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如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员工有拒绝生产的权力、还应有监督他人特别是领导违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权力。特别是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时,安全监督员应有权暂停生产,并对一些严重影响安全或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过程应进行记录,保证生产严格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实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并存的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从企业运行机制上看,财务有总会计师,层层有健全财务管理部门,有专职会计:工程管理有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层层有工程技术部(有的是工程部、技术部单独设立),同样有专职(高、中、初级)技术干部,物资、计划统计也是层层机构健全,专职长效的专职人员岗位一应俱全。可是安全呢?情况就不一样了,试问现在有几个单位层层设立了长效的安全工程师和专职安全员?恐怕是兼职的多!更没有高、中、初级安全管理师的编制及叫法。因此,我认为,既然全国上下都在重视安全,也应该层层建立专门的、长效的安全管理机构,选拔懂技术、会管理、安全意识高、责任心强、思想品德优的人才,组建专门的安全管理队伍,就像财务会计、计划统计、工程技术人员一样,有专门的岗位,有工作名份,使之成为专门的、长效的安全管理机构,将安全管理当成一种专业,作为企业的一种文化的高度来重视,实现安全管理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安全管理基础。

工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篇10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质量控制与管理方法研究我国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研究浅议我国供暖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当前我国旅游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中的运用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与食品质量安全的研究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在我国岩土工程进程中的重要性分析对我国现行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探讨对我国路桥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研究刍议我国桥梁的质量控制浅谈我国路桥工程的质量控制试析我国路桥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管理举措国外市政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对我国的启示完善我国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研究关于我国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我国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原因分析与对策我国旅游安全管理探讨我国食品流通安全监管新系统的构建研究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与提升研究述评内部审计在我国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重要性及质量控制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60115.。

2.2广西桂林市叠彩山山石坠落事故及其原因分析

2015年3月19日9时25分左右,广西桂林市叠彩山发生山石坠落事故,共造成游客7人死亡、25人不同程度受伤。当天在事故现场的游客分别来自桂林漓江国际旅行社、桂林市桂冠国际旅行社、桂林市战友旅行社和桂林山水铭源国际旅行社,其中大多数人为陕西和重庆籍游客桂林公布了3・19叠彩山岩石崩塌事故原因[eB/oL].http:///20150320/n410084665.shtml,20160115.。

灾难发生后,广西国土部门专家迅速赶到现场调查,得出结论:这是一次自然突发性的崩塌性的地质灾害。崩塌位于叠彩山木龙洞北侧出口处,崩塌所在位置高程约176米,相对地面高差为30米,崩塌岩石体积约60立方米。岩体崩落后撞击下方的过道,破碎形成多块碎石,直接砸向下方游客。事前有预兆,发生过碎石滑落现象,但未引起景区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

2.3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构建问题的提出

依据系统论和控制论进行科学分析,我国发生重大旅游安全质量问题的普遍原因是,尚未建立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安全质量的控制管理系统,特别是没有建立与实施事前的前馈控制系统、事中的同期实时的监管控制系统以及对旅游安全质量监管者的监管系统,目前比较偏重采用事后的反馈控制系统,导致经常出现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才进行“灭火式”“补救型”的管理现象。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单纯按照事后的反馈系统进行控制管理,虽然能对其后发生事件发挥控制作用,但不能对本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管理,因为存在“时滞”因素。因此,为了弥补反馈控制系统的不足,要充分发挥前馈控制系统、同期实时监管控制系统、对旅游安全质量监管者的监管系统的管理作用。由此提出了亟需研究包括前馈控制系统、同期实时监管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对旅游质量监管者的监管系统等在内的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及运用问题,以完成旅游安全质量从事后管理、被动管理、单项管理,向事前管理、实时管理、主动管理与全面管理的转变。

3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构建及运用研究

我们首先需要说明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及运用研究的框架与思路,然后按照这一框架与思路,对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进行构建,并针对存在问题,以云台山5a级景区旅游安全质量管理最佳实践为例,对如何运用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举措进行研究与说明。

3.1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构建及运用研究的框架与思路

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及运用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旅游安全质量概念、系统论、控制论、社会责任与治理理论、行为学与旅游安全的相关法规。按照系统论学者贝塔朗菲(1980)的观点: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即由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1948年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2009)出版其名著《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控制论对“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设计选择有效措施作用于该对象以实现目标的过程,就称为控制。

参照系统论与控制论的原理,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就是指要实现旅游安全质量目标的相互关联要素的有机综合体,这些要素包括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责任主体的意识与行为,责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与违约责任,对责任主体影响旅游安全质量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旅游安全质量行为与状况的监管主体与监管机制,对旅游安全质量监管者的监管机制;按控制的时间分,也可分为前馈控制系统、同期监管控制系统与反馈控制系统;按控制的对象分,也可分为对旅游经营者的控制系统,对旅游者的控制系统,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控制系统,对旅游质量监管者的监管系统等。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安全质量的控制管理举措,就是指依据控制管理系统运行的信息反馈,采取的更有效地实现旅游安全质量目标的方案或行动。

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及运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的前馈系统及运用;(2)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的同期监管系统及运用;(3)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的反馈系统及运用;(4)对我国旅游安全质量监管者的监管系统及运用;(5)我国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与社会治理系统及运用;(6)我国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的动力系统及运用;(7)我国旅游安全质量的分类管理系统及运用;(8)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推广步骤(见图1)。

我们对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构建及运用的每一方面进行研究,并以荣获“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称号的河南云台山5a级景区为例进行说明。云台山景区2014年接待游客522万人次,综合收入近5亿元,是我国人气最旺的自然山水景区之一让“云台效应”再放大――云台山景区务实转身采访札记[eB/oL].http:///html/2015-06/11/content_346900.htm。

3.2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的前馈系统构建及运用研究

我国旅游安全质量前馈控制系统是指对旅游质量进入实施过程前的准备投入程度的监测控制系统,包括对投入的各种要素与行为习惯和规则的监测,以确定投

图1全面提升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及运用研究的框架与思路

入是否符合法律规范、标准或实现安全质量计划目标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就要改变投入或运行规则,以保证取得预期结果(哈罗德・孔茨,海茵茨・韦里克,199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和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30,47.,这方面运用的主要举措有:(1)建立、健全企业与旅游地的旅游安全质量责任制;(2)组织制定企业、旅游者与旅游地的旅游安全生产与活动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组织制定并实施企业与旅游者的旅游安全生产与活动的教育和培训计划;(4)保证企业、旅游者和目的地的旅游安全服务质量、旅游安全生产质量、旅游安全管理质量与旅游安全活动质量的投入的有效实施;(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组织演练。

云台山景区在景点开发阶段就开始实施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对景区地质灾害的规模、发育程度、危害程度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安全建议,并编制了《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与防治措施研究》。云台山景区在主要设施设备上安装避雷针,在游览的危险地段设置防护网、护栏,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监测,在危险地段设立安全警示标识。在旅游线路设计时,设计成环形游览线路,避免游客对流发生冲撞,以确保旅游的安全性本文有关云台山景区的调查研究资料,均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提供。感谢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大力帮助。。同时,云台山景区建立了安全预警机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应急预案,如《反恐怖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电瓶车队应急预案》《意外伤害应急预案》《黄金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各项预案都体现了责任明确、分工细致、落实到位的工作特点,并根据各个预案的不同特点,进行演练,结合演练情况对预案进行了修订,保证了预案的切实可行,为游客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3.3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的同期监管系统构建及运用研究

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的同期监管系统是指对安全质量实施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现场监测和控制的系统,是能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要素与规则的有机组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的规定,这方面运用的主要举措有:(1)督促、检查企业、旅游者与旅游地的旅游安全质量工作,及时消除旅游设施与服务的安全事故隐患;(2)组织制定并实施企业与旅游地旅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3)及时、如实报告旅游安全事故。

云台山景区实施景点运行阶段的质量安全风险控制,以游客、员工人身和行车安全风险管理为重点,建立了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及防控机制,突出人员、设备和管理三大要素,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严格的安全技术保障及管理保障措施。对于可能发生的水灾、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年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做到快速反应,以减少或避免公司资源被破坏。日常工作中对危险源进行识别、检测,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的培育等。

3.4我国旅游安全控制管理的反馈系统构建及运用研究

我国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的反馈系统是指按照事后的信息反馈进行控制管理的系统。在前馈控制系统、同期监管控制系统都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情况下,只能运用反馈控制系统,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类似旅游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章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4960.,这方面运用的主要举措有: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或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对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要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以做到:立即制止与积极防止旅游安全质量事故发生,在不幸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后,要努力做到通过处理一个人或一件事教育一大片的目的。

云台山景区实施对服务交付后的质量安全风险控制。为确保做到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云台山景区设立了24小时值班电话,制定了《客户投诉处理流程》。为处理好每一件投诉,对投诉规定了处理时效:游客前来投诉时工作人员应做好记录,对于一般性的投诉应在10分钟内予以解决,较大的问题应在当日内解决,对于信件投诉应在3日内给予回复,对于网络投诉应在24小时内转到投诉办公室,由投诉办公室进行处理。

3.5对旅游安全质量监管者的监管系统构建及运用研究

我国经常忽略了对旅游安全质量监管者的监管工作。例如,2014年12月31日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缺乏对旅游安全质量监管者――上海黄浦区政府主管部门与上海市公安局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丧失了防止事故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旅游安全监管者进行监管控制的主要原因在于:(1)当旅游安全质量问题出现时,旅游安全质量监管者是解决与防止发生恶性问题的最后一道关口;(2)监管者在控制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他们往往又是拥有相当权力的管理者,对他们缺乏监控机制,常常会酿成许多重大事故(芮明杰,1999)。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监察机关按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实施监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45.。针对重大旅游安全质量问题发生的特点,完善对旅游安全监管者的监管控制系统的主要举措有:(1)对涉及监管旅游安全质量的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制定监管责任的法律规范或标准;(2)对相关法律规范或标准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3)建立检查制度,对涉及监管旅游安全质量相关部门责任人的履责状况进行定期检查或抽查,特别是在可能发生重大旅游安全质量问题的时期与场合,如旅游旺季(黄金周)的热点景区景点,并对定期撰写的检查报告进行公布交流;(4)对提供监管先进经验的部门,进行表扬与推广,对发生严重监管事故的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云台山景区通过车载的无线摄像机实时掌握旅游车的车内情况,对司机和讲解员的工作情况做出有效监督。同时数控中心可对正处于超速、抛锚等情况的车辆实施报警措施,大大提高了对内部区间交通的安全管理。

3.6我国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与社会治理系统构建及运用研究

目前,我国比较重视旅游经营者与政府有关部门所承担的旅游安全质量责任,存在忽视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应该承担旅游安全质量责任现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我国旅游安全质量的责任主体应该包括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政府有关部门和旅游从业人员。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还应该包括旅游地居民、非政府旅游组织、旅游志愿者等。按照社会治理理论,以上各种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包括政府部门的和非政府部门的,应当共同参加提升旅游安全质量的活动。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包括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人员、政府相关部门、旅游地居民、非政府旅游组织、旅游志愿者等组成的我国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与社会治理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明确规定我国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应该包括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政府有关部门,其中第十五条的规定是:“旅游者对国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暂时限制旅游活动的措施以及有关部门、机构或者旅游经营者采取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应当予以配合。旅游者违反安全警示规定,或者对国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暂时限制旅游活动的措施、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不予配合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其中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旅游安全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履行旅游安全监管职责。”其中第七十九条的规定是:“旅游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和消防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制定旅游者安全保护制度和应急预案。”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解读[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我国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还应该包括旅游从业人员,其中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57.

参照著名的利益相关理论学者R・爱德华・弗里曼(2006)的观点:“组织中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能够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公司目标实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显然,受旅游安全质量影响或能影响旅游安全质量的利益相关者还有当地居民、非政府旅游组织与旅游志愿者等,他们也是旅游安全质量的责任者。

在构建旅游安全质量的社会治理系统之前,有必要认识下列基本的社会责任与治理理论:(1)社会一般是指有着共同传统、价值观、习俗、集体活动与利益的一个社区、一个民族或有着广泛组成的一群人;(2)社会责任是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从整个社会系统去考虑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在该系统任何位置上的行为结果负责任。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由决定的慈善责任(阿奇B.卡罗尔,安K.巴克霍尔茨,2004);(3)治理是指公共部门或私人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俞可平,2000)。

基于上述的社会责任与治理理论,旅游安全质量的社会治理系统就是指动员旅游活动所涉及的旅游社会的全部利益相关者或旅游安全质量责任者,承担自己必须承担或自愿承担的旅游安全质量方面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由决定的慈善责任,以提高旅游安全质量的各种要素与规则的有机组合。这方面的主要举措有:(1)要积极引导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各政府部门主动负责好与各自相关的旅游安全质量工作,实行一岗多责制度,例如,旅游交通部门的管理人员,同时也应该是当地旅游交通安全质量的监管者;(2)建立由各利益相关者代表与专家(包括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管理专家、律师等)组成的旅游安全质量咨询委员会;(3)建立旅游安全质量管理的志愿者队伍。

旅游业的高关联性决定了旅游业是一把手工程。因此,云台山景区安全质量及整个景区的管理体制是: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这也是云台山景区飞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3.7我国旅游安全责任主体的动力系统构建及运用研究

引导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行为合理化的基本理论是行为主义理论(Duanep.Schultz,SydneyellenSchultz,2014)。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walson)与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FredericSkinner)提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learningtheoryofbehavior),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的行为都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依据行为学习的“刺激-反应”原理和专门行为养成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奖励、惩罚制度与提高其实现的概率等刺激措施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行为预期与习惯的学习过程,也可以称为行为合理化的引导机制(约翰w.桑特洛克,2014)。

按照旅游质量责任主体对不同类型的行为驱动力反应的不同特点划分,可以将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行为合理化的引导机制分为以下4种不同的类型:(1)以对正确与错误认识为主要驱动力的,是旅游主体行为合理化的伦理机制(包括自觉-自我约束的伦理机制、他人劝说-自我约束的伦理机制);(2)以品牌传播-追求长期市场价值为主要驱动力的,是旅游主体行为合理化的声誉机制;(3)以奖惩利益为主要驱动力的,是旅游主体行为合理化的激励机制,在实际管理中往往表现为惩戒机制,如政府主管部门按照行政处罚条例对违规者进行罚款;(4)以强制性为主要驱动力的,是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行为合理化的法律机制,如拘役、判刑等。考虑到我国有些违法者缺乏支付被罚款项的能力,建议也可以实施强制劳动形式(何建民,2014)。

另外,依据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对上述不同类型的引导机制“认知-反应”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引导机制。对具有自觉的“认知-反应”特点的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可采用伦理的自觉机制。对具有不自觉的“认知-反应”特点的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需要采用法律的强制机制。对大多数具有处于上述两极之间的“认知-反应”特点的旅游安全质量责任主体,可综合采用伦理机制、声誉机制、激励机制、法律机制。但是,伦理机制是所有机制的基础,因为首先要明辨是非,进行宣传教育(何建民,2015)。

云台山景区加强安全制度建设与实施质量考核制度相结合。在安全质量制度建设方面,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基础的安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制度、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实现专人专岗、专人专责的良好的生产秩序。在质量考核制度方面,通过与各责任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落实,加强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措施,实现工作绩效与奖惩机制挂钩。

3.8我国旅游安全质量的分类管理系统构建及运用研究

按照对提升我国旅游安全质量重要性的不同,以及我国各地拥有提升旅游安全质量资源的不同情况,在对旅游安全质量实行全面指导管理基础上,应该实行重点分类管理。可以采用下列两种方法确定进行重点管理的对象或任务。

第一种是在每年年末之前对旅游安全质量利益相关者或责任主体进行调查研究,并参考当年发生的旅游安全质量问题、各旅游安全质量利益相关者或责任主体的建议,以及预测明年旅游安全质量趋势,确定明年旅游安全质量重点管理的领域和问题。

第二种是对全国旅游安全质量分3种类型进行重点指导与管理:(1)旅游质量管理的重点区域,包括具有全国性或地区性重要影响的旅游主体功能区,如5a级景区,包括即将于2016年6月16日开业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等;(2)旅游旺季期间的全国性或地区性的热点景区,如黄金周期间的九寨沟、华山、故宫博物馆等;(3)其他容易出现旅游安全事故的季节与地方。如作为我国国际旅游度假岛的海南岛在每年7月~8月遭遇台风的季节,又如发生地震与恐怖事件的旅游地以及容易出现山体滑坡的景区点等。

3.9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推广研究

推广与实施全面提升旅游安全质量控制管理系统是一场在旅游安全管理领域的制度变革,我们需要研究与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来指导我们进行有效的制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