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工程特点十篇建筑工程特点十篇

建筑工程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7:57

建筑工程特点篇1

我国从1988年开始实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以来,至今已经有24年的发展历史,在此期间,经过实践发展,我国的监理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筑工程监理制与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等主要制度共同构成了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体系。但由于我国国情、历史文化、制度等许多因素影响,建设工程监理呈现出以下特点:

1政府强制性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一开始就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也是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为此,各级政府部门设立了主管建筑工程监理相关工作的专门组织机构,并且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等,根据《建筑法》规定,国家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并明确规定实行强制监理的建筑工程范围。

2服务对象单一性

在国外,工程项目管理不仅为建设单位提供项目管理或咨询服务,也为承建单位提供项目管理或咨询服务。而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规范规定,监理企业只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即只为建设单位提供服务,而不能接受承建单位的委托为其提供项目管理服务。

3市场准入的双重控制性

我国《建筑法》、《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对监理企业资质和执业人员的执业资格采取市场准入制度,要求专业监理工程师以上的监理人员要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同时也要求不同资质等级的监理企业要有相应数量的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的人员。这种双重控制不仅规范了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市场,而且保证了监理队伍的基本素质。

4监理工作的监督性

我国监理企业有一定的特殊地位,与建设单位之间是委托-关系,与承建单位无任何合同关系,只有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但根据业主和委托监理合同的授权,有权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督或者预先防范,对于发生的不当建设行为有权要求其改正,特殊情况或重大问题上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请求纠正。

二、我国建筑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

1向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项目管理发展

目前我国工程监理主要是以施工阶段监理为主,表现为“三控二管一协调”。监理企业要从单一的施工阶段监理向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和从单一的质量控制向投资、质量、进度、安全控制发展,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建设单位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咨询服务。

2走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道路

2000年12月原建设部和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了《建筑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工程监理行业相继出台《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管理规定》等法规文件,并相继修订完成《建筑工程监理规范》、《建筑工程监理合同文本》、《建筑工程监理取费标准》等标准规范文件。《建筑工程监理条例》、《建筑工程监理管理规定》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管理规定》出台并得到贯彻执行,进一步完善了工程监理责任体系,推行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整个工程监理行业行为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法制化。

3项目管理人才将成为监理企业竞争的核心

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由于缺乏大量优秀的熟悉国际相关法律、操作规范以及国际通行惯例的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我国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在海外业务拓展中遇到很大的障碍和困难。为迎接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新时期的工程监理人员应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法律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高素质项目管理人才。

4建筑工程监理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监理企业不仅要与来自不同行业的更多的竞争者竞争,而且要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外工程咨询公司进入我国建筑市场所带来的挑战。与国外知名工程咨询公司相比,不管是在经营理念、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上,还是在管理理论、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等方面,我国工程监理企业均远远落后。国外工程咨询公司将在建设市场与我们展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人才竞争。因此,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建筑工程监理市场竞争将更加的激烈。

5监理行业的社会责任将不断加大

2000年1月30日施行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2004年2月1日起施行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承担法律责任。这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工程监理的质量、安全等事故责任,使建设监理行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

6政府对建筑工程监理的管理从微观转向宏观调控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发育完善和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政府要逐步转变职能,不再充当资源配置的主角,对建筑工程监理的管理逐步从微观转向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重点放在制定、补充和完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体系等以及加强宏观调控上,为工程监理行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标准化和公平公正竞争的环境。比如取消强制监理和政府定价,但也要有一个过程,现阶段政府可以主要在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上实行强制监理和政府定价。

7我国建设监理与国际接轨

世界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工程监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加快,我国工程咨询设计企业比较积极地主动开拓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市场,积极学习吸收国际工程咨询服务的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理论、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加大加强,许多国际知名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对华投资规模、范围、数量等越来越多,而且近几年来我国企业、专家、学者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组团到国外考察学习会谈,邀请国外专家讲学,开展国际同行间业务交流、互访活动,了解国际学术权威的专题报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术前沿动态等;为我国监理企业与国际知名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合作创造了平台,不仅提高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也展现了我国的项目管理发展水平,将会加快工程监理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8监理行业组织结构将趋于更加合理、优化

建筑工程特点篇2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atpresentourcountryconstructionsupplyconditionsinconstructionenterprise,andwiththeincreasinglyfiercemarketcompetition,constructionqualityisgoodorbadwilldirectlydecidethequalityofthebuilding,housingqualitydirectlyrelatesthedevelopmentofenterprises,andthecharacteristicsofengineeringqualitydirectlydecid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housingconstructionprojectconstructionqualitycontrol.thecharacteristicsoftheengineeringqualityandcanbecharacterizedbytwoaspects:thecharacteristicsofengineeringcharacteristicsandconstructioncharacteristics.inthispaper,theconstructionqualitycontroloftheengineeringcharacteristicsandconstructioncharacteristicsareanalyzed,thentheconstructionqualitycontroloftargetedmeasuresareputforward.

Keywords:buildingengineering;Constructionquality;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人们的生活与房屋建筑工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而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又对其发挥正常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众多工程管理方面,质量管理占据着核心地位。而作为一个工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如何通过对施工质量的科学合理管理来使工程产品达标,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这是每个企业都在讨论的话题。

一、工程特点

(一)一次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都是一次性的工程,是不可逆的。不管是出现质量问题,还是建设的项目不可行,都不会再回到原来的状态,而且还有可能会使工程项目报废。

(二)固定性与流动性。房屋建筑工程与其他建筑项目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房屋建筑是指定点施工,并在施工完成后,经过检验,如果合格,就直接移交给相关单位,从此看出,房屋建筑工程具有固定性。而在这过程中,生产要素一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在同一件工程项目上的流动,另一方面表现的是劳动要素在不同项目间的流动。

(三)单件性。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因为,环境中存在的变化因素太多,使得整个工程只能够单件进行,而不能与其它设计混在一起进行设计和建设。

(四)体积庞大性。房屋建筑工程由于其本身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导致了房屋建筑工程无法在封闭条件下施工,只能够露天作业,也因为如此,使得房屋建筑工程受到影响的因素增多。

二、施工特点

(一)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对于一个房屋建设的施工过程来说,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设计、机械、气候、材料、水文、气象等等。而这些因素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只能尽量减小各种因素的影响。

(二)施工质量容易发生变异。因为影响房屋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系统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比较多,因此,施工质量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改变。例如:设备的磨损、材料的差异、操作的变化、环境的波动等等,都会使得施工质量发生改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力防止出现因系统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而引起的质变,把因这些因素而引起的质量变异纳入预防范围内,并及时拿出应对措施。

(三)不能用解体、拆卸的方式进行质量检查。在工程项目建设成功后,如果要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就不能够像那些工业产品一样,对其进行解体或拆卸来检查其内部的质量。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查中,即便是发现问题,也不对其进行拆卸装修。否则会使整个建筑陷入更加危险的地步。

(四)施工质量与施工的投入成本和施工进度的制定有关。一个施工项目质量的好坏由其投入成本而决定,而其施工速度则是其施工质量的侧面反映。因此,房屋建筑过程中,要正确的处理好质量、成本、进度三者的关系,要对这三者做好一个统一的规划,使其能够达到对立统一,来确保施工质量。

三、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特点

(一)施工原则

在施工项目中,进行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达到合同、规范所指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一系列的检测、监控手段和方法。在进行职工质量控制过程中,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把质量作为第一原则。对于市场来说,质量是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房屋建筑也可以看作为一种商品,在一般情况下,房屋的使用时间较长,与人们的生命财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房屋建筑的工程中把质量看作是质量控制的第一原则。

2、质量控制把预防作为主要手段。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把预防作为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就是把对工程的事后检查转变为对于工程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将工作重心由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于工作质量、工序质量、中间产品质量的检查,这对于工程质量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证有重要的意义。

3、质量控制中应该把科学、公平、公正原则贯彻到职业规范中去。对于建筑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应该尊重事实,不持偏见,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从而在职工中形成公平公正、尊重科学、注重事实的职业道德之风,从而杜绝职工中衍生的不良不正之风,为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打下基础。

(二)施工质量的控制特点

1、施工前的准备

(1)开工前的检查工作。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都需要完成自检与专检工作。其自检工作与专检工作通过以下几点来完成:施工设计过程中,每完成一点进度,对于其成果必须自检;不同工序的交接过程中必须有相关人员进行检查;施工单位配备的专职检察员对于施工设计和环境进行专检。为了使上述三点得以实行,在施工单位中,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与工作体系;必备相应的设备与仪器,相当数量的专职检察人员。

开工前的技术复核工作。

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涉及到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活动,都应该设立相应的标准和依据,并且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进行复核,以避免因判断标准和依据失误而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无法挽救的全局性危害。比如:工程的轴线、定位、孔洞预留的位置与尺寸、管线的坡度等。

(3)施工前的材料、设备准备

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开始之前,除了要对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的复核之外,还应该将整个工程中所需用的物资准备完善。其中包括建筑材料的准备、施工器具的准备、生产设备的准备等等。对整个工程而言,施工前的物资准备是一个工程顺利开展的保障。在施工开始前,就把施工所需用的材料设施贮备充足,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原料不足而导致施工进度缓慢。与此同时,对于所采购的材料包括成品、半成品、原料等进行质量控制。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如果出现材料不合格的情况,用其建造出来的房屋就肯定不符合要求。当然,对于一个企业的施工来说,施工前对于机械设备的检查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科学合理的选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整个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之前,对于工程项目所使用的机械设备都需要尽心检查验收、安装和试车以保证施工机械能够正常的运转。

施工前对于环境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提出用对措施。

因为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之前,对于环境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是一个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前提。因为环境因素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所以,在预测环境时,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与探究,并结合前人的经验,吸取前面工程中在同样环境因素下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其作出应对措施,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2、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

(1)施工过程控制的重点在于对于工序质量的控制。

一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最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在工序交接的过程中。因此,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来说,工序交接过程的控制是控制整个施工过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工序的交接,必须要有专门人员进行检查,对于交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交接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与复核,以确保交接质量。

施工过程中其他方面的特点。

在施工过程中,除了要保证交接质量之外,对于其它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以及一些文案的备注也不可忽视。要做到对于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有备案,能够在问题出现时,查出相应的技术记录;在材料的配置上,先试验,后施工,再一次确保施工的质量;对于隐蔽工程的存在,要进行有序的验收,以确保施工结束后没有隐患;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方案上的变更问题,必须要经过正当的手续,以确保施工方案的无误;对于质量问题方面的处理,要对处理后的结果进行复查,以确保处理方案的有效性;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记录文案要制备成档案,以便于对工程各个方面进行质量检查。

3、施工结束后的质量综合检测

首先,在施工结束后,对于工程的性能进行一定措施的检测,以确保工程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完工的工程进行试水、试电等方面的检测,以保证建筑工程具有良好的性能。其次,在施工结束后,准备好竣工的验收材料,并组织公司的专项检查人员对于工程的质量进行自检,并对于工程的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与划分,从而分析工程的质量。最后,就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对于统计的结果进行对比,并请相关部门进行验收。

四、结语:

因为房屋建筑工程有固定性、一次性、流动性等方面的特点,所以对于其质量的监控与管理必须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而在具体的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把人、环境、机械设备、材料、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全面考虑,以预防为主,把检查验收作为主要手段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尹万富.浅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6)

[2]巩玉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9)

建筑工程特点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结构施工

1.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而这个趋势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特点带来了新的特点。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以及构成方面带来了逐层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这就需要较大尺寸的柱体以及墙体来支撑,给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

与此同时,建筑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荷载,而且这些载荷都属于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载荷,而且对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较高。以地震载荷为例,就层数较低的建筑而言,考虑这些建筑的荷载时一般只需要考虑恒定载荷以及部分动载荷,而对于建筑物的墙体、柱体以及楼梯等结构,一般不会予以严格控制,其他构件满足设计要求之后,对应的这些构件也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对于现代化的钢架支撑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没有提出特殊承载要求的时候,不需要对柱体以及梁的尺寸加大,只需要增加板就能达到对应的要求。但是,对于高层建筑,解决上述问题还不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抗剪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抵抗变形以及抵抗力矩的问题。部分高层建筑的柱体、梁、墙体以及楼板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具体布置、特殊材料的使用,这样才能很好的抵抗较大的变形以及较大的侧向载荷。

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2.1钢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的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较多,主要包括:选择的焊条规格、型号不对;钢筋焊接接头存在偏心弯折问题;箍筋具体尺寸不能满足要求等。在框架施工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需要予以妥善解决,否则将对框架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而在钢筋加工完成之后,在钢筋的板扎以及成品的保护过程中存在对应的质量问题,诸如钢筋的类型和数量等没有达到要求、钢筋垫块不充分或者是没有提前稳固,一旦在对钢筋验收通过之后将造成后续施工的质量问题,诸如混凝土浇筑移位等,将造成实际施工材料的尺寸与设计尺寸存在偏差的问题,对建筑框架的整体结构安全性造成影响。同时,在对钢筋结构进行再焊接的过程中,对框架结构的整体形状等都会造成改变,给框架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1)充分的材料准备。对那些散乱的材料而言,要在绑扎固定之后,将之转移到那些安全稳固的地方;或者是将其保存在安装好的梁上,并将之固定在钢架之上;对于在地面堆放的材料,应该做好对应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其滑落造成伤害;在上面覆盖油布时还应该在油布上层压上重物,并在端部加以固定。

(2)做好焊接施工准备。在正式的焊接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对应的操作规范走好焊接试验工作;对进场的每一批钢筋都应该进行逐批次的自检。同时做好取样力学试验工作,在自检的基础之上还要对焊接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抽查,尤其要对那些由疑问的钢筋做重点抽查,且需要对于各个试验和检查人员都应该进行专业技术的培养。

(3)放样与下料施工。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年的放样以及下料过程中,都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这主要是考虑到焊接完成之后,在焊缝处将出现线性的收缩,且框架结构中的桁架、梁等在受到弯矩作用之后还将拱起。虽然其收缩和变形量将与其他各种因素相关,但是结合施工实践以及具体的实验来讲,通常需要考虑的收缩量一般是:当受弯构件的总长不超过24m时,放样余量在5mm左右,当总长在24m以上时,放样余量则取8mm。

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1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新浇筑的楼层重力载荷以及施工载荷都是由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来承担的,然后再由模板支架体系将载荷传递给楼层的楼板。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时间爱你较短,这些楼层的楼板依然处于养护期,其承受载荷的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施工载荷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部分甚至将超过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状态所承受的设计载荷。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1)基础模板安装。在完成垫层施工之后,应该每天定时的对水平基础依照轴线进行测量,利用基础平面尺量好各个需要的边线,并在各个暗柱角用油漆做好对应的标记,确保安装模板的过程中,完全按照各个控制边线将材料支柱固定,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模板的硬度以及稳固性,可以提高模板承受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负载以及施工载荷。而在基础侧模的安装过程中,还应该对垂直角度予以把握,尽量将安装偏差控制在3mm的范围之内。同时,在垫层与模板的底部结合处应该用较细的水泥砂浆将缝隙嵌填严实,保证不漏浆。最后,应该在模板的上口拉通线进行校直,保证边线顺直。

(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立杆是整个结构的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立于坚实的平面之上,保证在安装好上层模板与支架之后能够承受对应的载荷,保证其不会被压垮。否则,不仅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体系不能逐层拿掉,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个垂线上时,整个结构体系将不能正常施工。加之整个支模工序都是按照对应的程序进行的,在没有对之进行完全固定之前,下一道工序是不能进行的。同时,在脚手架使用的时候,不能够将主节点的横、纵向水平杆;横、纵向扫地杆以及连墙件拆除。

(3)模板的拆除。模板在拆除的过程中要保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在后续支立的先拆,而最先支立的则最后拆;不承重、少承重的先拆,承重、承重大的最后拆掉;支撑部分先拆,方木模板最后拆。同时还应该将拆下的东西及时的运到安全场所,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4.混凝土工程技术

4.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对于所有进场的材料都应该有材料的质量保证书,混凝土尤其重要。同时,混凝土还需要包括各个不同类型的具体强度级别、包装以及出厂日期等,这些项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4.2配合比和合理控制

通过合理的控制配合比可以达到提高提高水泥强度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目的。但是,对应的造价自然会增加,且会造成混凝土体积的变化率以及用水量发生变化。所以,还应该对掺入的水泥量进行控制,水泥用量应该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4.3混凝土浇筑过程

通常而言,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案是需要通过审批的,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及策略才能保证最佳的计算结果。同时,在浇筑之前还应该对模板的位置、截面尺寸以及标高等来进行控制,保证与设计相吻合,且支撑足够牢固。

【参考文献】

[1]勾向海.房地产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83.

建筑工程特点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前言

近些年来,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建筑工程也取得了不断的发展。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技术在建筑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建筑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建筑企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为此,要明确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根据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使建筑工程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无论什么工程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针对建筑工程而言,在其发展的初期,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比较单一,仅仅是将建筑看作是休息的地方,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较低,建筑工程技术也呈现出单一化的发展趋势,在建筑工程结构的功能性和艺术性方面比较单一。建筑材料主要为石头、木材等,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建筑工程数量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建筑材料如石头和木头等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再加上搭建技术不适合大规模的应用和推广,导致建筑工程技术由传统的搭建技术向砖木混合技术发展,发展了建筑工程领域的混凝土技术。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也不高,建筑作业主要由人工来完成,利用砖块混合水泥的方法就可以满足建筑要求。这种建筑技术增强了建筑物的坚固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周期。但是,利用这种建筑技术进行建筑施工,容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在我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都在使用这样的建筑技术,甚至在近代社会也在使用,这是由这项技术的实用性、经济性、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等因素决定的。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缺乏先进的科技手段等原因,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呈现出单一化的发展特点,技术性不强,建筑工程技术也没有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得到较大的进步,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较低。虽然在传统社会也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建筑工程,但这些建筑工程大都是为皇家贵族等上流群体建造的,主要是为了避暑、观光或修建陵墓使用的,无法得到大范围的普及,这也表明了传统社会建筑工程技术的单一化特点,在技术种类和普及程度方面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不利于保护环境,能源与资源消耗也比较多。

二、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智能化

二十一世纪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行业。建筑可以运用科学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加强建筑物中的科技含量,使建筑工程更趋向智能化发展,比如建筑的通讯设备、电力系统、安全防盗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更加智能化、自动化。而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便捷化、舒适化、高效化。当今时代,新型建筑工程技术下的建筑管理正在逐步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生态化

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生态建筑技术更受人们的欢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在发生转变,追求生态、自然正在成为人们的新居住理念。而生态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综合运用气候学、材料科学、建筑设计、建筑物理等一系列学科知识服务于建筑工程项目,增加建筑工程的舒适度、健康度以及科技含量,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此外,生态建筑技术不仅追求建筑物的生态美,同时在建造过程中也追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生态化利用,讲究因地适宜,体现建筑的自然美。故此,生态建筑是在极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的基础上建造的,更加契合人们的生活理念,也更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理念。生态建筑技术是一种备受青睐的建筑工程技术。

3.绿色化

建筑工程项目建造中运用绿色建筑技术能够降低建筑施工、建造等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伤害,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绿色建筑技术也是在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正遭破坏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与生态建筑技术一样,绿色建筑倡导因地适宜、物尽所用、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消耗与破坏。相比较而言,生态建筑技术比绿色建筑技术范畴更广但二者所倡导的理念却是一致的。环境问题的频发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绿色建筑技术促进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以此得以在建筑项目中受到推崇。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广泛运用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环保与自然的居住空间。

三、建筑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集成化

未来建筑工程技术将会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集成化的建筑工程技术可以将多种工程技术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带给居住者前所未有的便利居住条件。比如建筑安装技术与建筑施工技术等进行有机结合,使其发挥更大的工程技术综合效益,进而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满足未来建筑的建造要求,实现人们对未来建筑的居住诉求。集成化建筑便是最好的例子。

2.信息化与数字化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未来的建筑工程技术也必将因计算机技术更进一步。计算机技术将在建筑安装施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运用计算机我们可以模拟并监控建筑安装过程,还能够及时发现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问题节省时间。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会发挥实时监控、实时校对的作用,保障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由此可见,信息化与数字化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为建筑安装提供便利,同时还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3.精细化

当代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建筑工程技术也在不断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对设备的安装技术、施工技术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在建筑工程钢结构的焊接与安装技术中就有所体现,精细化程度较高。比如在安装钢结构方面,工程质量的监控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发展为新型的工程质量监控吊装技术。由计算机控制的多吊点分散荷载吊装技术等监控技术不仅提高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准确度,同时也提高了质量控制的精确度。在钢结构焊接中,射线检测焊缝技术、材料控制技术以及焊接水平控制等新的焊接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逐渐形成了如wmS技术等多功能焊接管理技术。

结语

在当今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成不变就意味着终将会被淘汰。在建筑业也同样如此。传统建筑工程技术在艺术性与功能性方面的单一化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了。随着人们居住需求的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也正在朝着集成化、信息化与数字化、精细化发展。而智能化、生态化与绿色化的建筑也必将更受人们青睐,随之产生的建筑工程技术也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迪.论建筑施工技术与研究[J].江西建材,2015.

建筑工程特点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网络化

广义上的建筑工程设计档案涵盖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到竣工运营的全部信息资料,在信息资料的表现形式上也有很大差别,如数据、图纸、行业标准、政策文件等。考虑一般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工种多、功能交叉等特点,必然会影响设计档案的形成。直观上体现形成的资源种类多、数量多、规模宏大,需要消耗大量的经历去收集整理和妥善保存。基于此,引入网络技术加强管理的网络化模式构建,对设计单位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设计档案的灵活调取和分享应用,另一方面则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等内容的规律性分析,提高设计单位在工作层面的科学性。

一、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特点

1.专业性强

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大量的可行性要素,并且在每个阶段都有与设计相关的专业内容,如材料、设备、工艺、结构、安全等。因此,整个建筑工程设计是各种专业性要素的结合。客观上,这也形成了设计档案“综合性”的特点,以专业性促成的综合性特点表现为大量的原始数据,它们结合起来后才呈现整个工程的“蓝图”。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以纸媒载体呈现的,作为后期施工、安装、运营的相关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周期长

很显然,建筑工程设计内容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形成的设计档案也需要一定的周期。档案形成本身就是一个“事后机制”,它具有一定的总结功能,而建筑工程的应用周期会存在很长时间(几十年到上百年),也会不断地为档案补充相关材料,所以建筑工程设计档案在同一项目中的更新周期也会很长。

3.档案数量繁多复杂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形成会呈现不同的完善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同类型的大量资料、信息和数据,最终汇集一起造成档案数量繁多复杂,需要的整编工作量极大。这一过程中,对档案管理人员形成极大的挑战,如果管理不善或工作无序,就会很容易造成档案遗失、破坏。

二、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管理的网络化途径

建筑工程设计档案具有周期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综合性突出等特点,再加上建筑工程项目具有较长的使用周期,设计档案必须长期保存。从改革开放至今,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历多次改革,在年度跨径大、企业重组、行业改革等作用下,各种规格不一致的“海量”档案资料很难实现有效地管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只能简单保存,而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运用,丧失了其存在的价值。基于此,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设计档案管理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当前网络化社会背景下,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既是一种趋势,也是实现管理效能、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1.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信息化收集模式

传统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主要依赖纸质图纸、图表等展开,缺乏信息化生成模式,这直接限制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造成后期施工中设计修改的问题。

2.构建建筑工程设计档案数据库

数据库的构建有利于设计档案分享的最大化,在规模上、层次上,可以形成区域性数据库和全国性上数据库,通过单位资质验证的方式,有限制条件的开放。这样一来,建筑工程设计档案不仅能产生全新的经济效益(如有偿使用),还能实现不同领域的设计理念、技术交流。

3.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管理制度

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化档案的过程中,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应全面构建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实现数据的随时更新和补充,有效完善档案的合并工作等。

三、结语

我国当前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十三五”以来国家层面不断推动互联网经济战略,这对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形成具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为设计档案的管理提供了大量契机,设计单位通过分析自身需求和市场定位,实现设计档案管理和网络技术的“联姻”,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的建筑产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姚婷婷,于雪菲.规划设计单位工程设计档案的特点及网络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4):35.

[2]王亚清.基于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工程设计单位档案管理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12):93-95.

[3]伏俊萍.浅析建筑设计的档案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0).

建筑工程特点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传统的建筑工程的特点分析

由于受到经济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限制,传统的工程技术显得较为单一,因而其技术性不够强,也没有注重其节能与环保等方面的因素。在传统社会虽然存在有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建筑工程,但是它们大多是上流群体创建而成的,无法使这个技术手段普及,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它的单一化的特点,在技术手段以及普及范围等方面仍旧处于较低的水准,同样,也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在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方面也较多。

2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特点

2.1建筑功能的多样化

每一栋建筑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栋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施工方法和建筑结构形式。每一栋建筑都有正常使用的功能,都具有特殊的文化特点和民族风格。

2.2建筑行业的固定性和施工单位的流动性

每一栋建筑物都有固定的场所,并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施工单位就不一样了,哪里有工作就要去哪,整体的工作组织具有流动性。施工单位也要根据施工特点,对人力资源进行调动。根据要求分配给每个人任务及工作程序,防止人员混乱和程序混乱。管理人员也要负责任的解决问题,合理安排并充分的利用人力物力,不仅要保证质量和效率还要定期的完成任务。

2.3建筑施工的综合性

建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涉及的单位,部门也很多,程序比较麻烦,致使施工具有一定的难度。建筑的综合性表现在,建筑施工需要多方面进行合作,多个工作种类同时施工和多个阶段同时进行。施工单位要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并提供齐全的材料和设施,与相关部门保持联系,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3建筑工程施工新方法发展趋势

3.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其进展主要体现在深基础施工方面,其中又以深基坑和桩基础施工技术为代表。深基坑开挖的深度和规模都有增大的趋势,例如,国内有的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已经达32m;其支护结构形式也有新发展,例如,国内某些工程已经采用的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桩基础则向更长、截面尺寸更大的方向发展。同时,桩基础也发展出一些新的施工技术。如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等。

3.2混凝土和钢筋

其进展主要体现在新材料技术、工业化应用方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黏稠度比较大,泵送起来较为困难,由此发展出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例如,超高压混凝土输送泵,出口压力达到40mpa,将C120的混凝土泵送至417m的高度。另外,在结构复杂、较密、钢管混凝土等施工空间受限制的工程结构中,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免振捣的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得以发展,并在国内工程内开始使用。

3.3钢材、混凝土等传统材料的改进

高强度钢材的使用不但有利于节省钢材,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结构安全程度,而且在经济上也有较大优势,国内钢筋的强度价格比有随其等级提高而上升的趋势。以欧洲为代表的国外发达地区钢筋的主力级别已达500mpa级,且780mpa级的钢材也在积极推广使用。另外,对钢材抗火和防腐蚀能力的要求促进了耐火耐候钢的发展,其使用可大幅降低涂装成本,并提高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和耐久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混凝土的高强高性能化成为混凝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它有助于减小结构截面尺寸,减轻结构自重,提高耐久性,且在经济上有一定优势。

3.4模板和脚手架工程

其进展主要体现在提升模板技术、提升外脚手架技术、新型模板脚手架技术方面。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为解决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施工工艺,近几年来提升技术有了较快发展,如液压爬升模板技术、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等;同样,提升外脚手架的发展呈现出体系化、多样化、环保化的特点,如钢(铝)框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插接式钢管脚手架、盘销式钢管脚手架等。

4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4.1精细化

近些年来,为促进建筑技术不断提升,工程技术也朝向精细化发展。在设备安装与建筑施工技术方面,要求愈加提升。如建筑工程钢结构安装、钢结构焊接等技术,精细化水平日益提升,在新焊接技术方面,在射线检测焊缝、材料与焊接控制,也促进技术水平发展,进而提升焊接管理技术。针对钢结构安装,质量监控技术日益提升,是工程监控吊装技术,广泛应用于诸多大型工程项目,建筑技术精细化水平日益提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多吊点、分散性载荷吊装,建立监控吊装,提升质量控制准度、精度。

4.2信息化、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建筑安装工程中,广泛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安装实施监控、模拟,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提高建筑安装过程,起着实时控制、监督、校对作用,确保建筑安装质量满足要求。总而言之,在建筑安装工程中,信息化、数字化是其重要发展趋势,通过动态模拟技术,可实时监控安装过程,促进建筑技术朝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进而提升建筑管理水平、监督效率。

4.3集成化

未来建筑工程技术将会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集成化的建筑工程技术可以将多种工程技术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带给居住者前所未有的便利居住条件。比如建筑安装技术与建筑施工技术等进行有机结合,使其发挥更大的工程技术综合效益,进而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满足未来建筑的建造要求,实现人们对未来建筑的居住诉求。

4.4高技术化的发展趋势

新的技术已经在建筑领域多层次,多方面的得到了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技术促使建筑技术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同步发展,向着运转长久化、功能多样化、操作智能化、结构精致化、驱动电力化为一体的高技术方向发展。技术也向着功能多样化,结构化合高技术方向发展。向这种发展趋势,施工单位应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施工高效化,合理化运转。

4.5节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水平不断的改善,人们在住宅建筑的方面要求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能源无限度的使用导致对自然造成很多危害。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进行技术手段的节能,得到了国家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鼓励支持,从而使得节能建筑得到了良好发展。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不但降低了施工的成本,而且太阳能、自然光线、天然材料等可循环资源在节能技术中的应用,对建筑工程整体技术的提高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5结束语

综上,在当今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成不变就意味着终将会被淘汰。在建筑业也同样如此。传统建筑工程技术在艺术性与功能性方面的单一化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了。随着人们居住需求的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也正在朝着集成化、信息化与数字化、精细化发展。而智能化、生态化与绿色化的建筑也必将更受人们青睐,随之产生的建筑工程技术也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洪岩.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J].门窗,2012(06).

建筑工程特点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新型材料;运用效果;特点作用

引言:材料作为建筑结构的基本单位,不仅关系到建筑结构性能的强弱,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建筑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加快了新型材料的推广和运用,其中环保、节能材料由于其能大大降低工程的费用,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本文就对建筑新型材料的类别,特性加以分析研究,使其更好得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去。

一新型建筑材料概况

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我国新型建材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从1979年到2008年是我国新型建材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新型建材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材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目前,全国新型建材企业星罗棋布,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新型建材流通网;大部分国外产品我国已能生产,星级宾馆所需的新型建筑材料国内已能自给;不同档次、不同花色品种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为改善我国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供了材料保证。我国已经形成了新型建材科研、设计、教育、生产、施工、流通的专业队伍。

(一)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重点

新型建材将成为中国第十五计划期间,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总量的比例将由“十五”末期的25%增长至35%。重点是建设上档次、上水平、规模的主导产品生产线。空心砖重点发展利用废渣的掺加量、高空洞率、高保温性能、高强度的承重多孔砖、外墙饰面的清水墙砖;混凝土砌块重点发展双排孔或多排孔的保温承重砌块、外墙饰面砌块,重点发展机械化(挤压式)生产的轻质多孔条板、孔墙复合保温或带饰面的装配式板材,并配合建设部门推广应用轻钢结构体系,发展各种装配式条板,朝着功能化、高档化、无害化方向发展,做到新颖、美观、实用、方便。

(二)新型建筑材料概述

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制品工业是建立在技术进步、保护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基础上的新兴产业。一般来说,新型建筑材料应具有以下特点:

(1)复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材料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利用符合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应运而生。所为复合技术是将有机与有机。有机与无机、无机与无机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按适当的比例复合。然后,经过一定的工艺条件有效地将集中材料的优良性能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据专家预测,21世纪复合材料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

(2)多功能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对材料功能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要求新型材料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即要求材料不仅要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还要求兼具呼吸、电磁屏蔽、防菌、灭菌、抗静电、防射线、防水、防霉、防火、自洁、智能等功能。

(3)节能化、绿色化。随着我国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力度的逐步加大,建筑保温、防水、装饰装修标准的提高及居住条件的改善,对新型建筑材料的需求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即参评质量与档次的提高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材料功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还要求材料无毒、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即新型建筑材料应是所谓的“生态建筑材料”或“绿色建筑材料”。

(4)轻质高强化。轻质主要是指材料多孔、体积密度小。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材料的使用,可大大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满足建筑向空间发展的要求。高强主要是指材料的强度不小于60mpa。高强材料在承重结构中的应用,可以减小材料截面面积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及灵活性。

(5)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主要是指应用先进施工技术,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产品规范化、系列化。这样,材料才能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良好发展情景,如涂料、防水卷材、塑料地板等建筑材料的生产。

二、建筑新型材料的作用

从建筑行业的整体趋势看,未来新型材料的应用价值将逐步体现,这些为建筑物结构性能改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新型建筑材料是科技创新的成功之一,其选用了高性能及的原材料组成复合料,以保持正常的施工流程。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筑行业坚持“环保绿化”创新,新型建筑材料与行业持续发展的要求相一致。

1、降低能耗。热能是建筑工程建设需注意的重点,不同季节条件下的热能耗损情况不一,传统材料在热能损耗控制方面的作用较低。采用新型环保材料,能够有效控制建筑内的热能损失,创造了优越的室内环境。如:内外墙体保温材料的运用,保持室内空间热量的均衡性,防止热量流失过快造成的不利影响。

2、减小污染。空气污染不仅影响了室内居住质量,也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新型建筑材料显著减小了空气污染,使空气的质量系数处于标准状态。如:绿色油漆的推广,可避免室内装修造成的空气污染等;高性能混凝土可摆脱传统材料的弊端,减少建筑物结构病害的发生率,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美化环境。创造优越的居住环境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最终目的,环境优化需把园林景观与建筑结构相结合。社会经济快递发展促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环保型材料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主流。如:油漆、木材、石材、管材等环保材料,既能完成建筑结构的有效组合,也美化了室内的空间结构。

三、材料质量检查的必要性

材料的质量作为选材的关键,要求建筑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避免劣质材料的运用以造成不利的后果。当前,对新型材料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有:①品种。虽然建筑行业引进了大量的新型材料,但是由于材料的结构组成大不相同,这就需要对材料的种类进行严格把关,根据工程建造的实际要求来选取适合的材料。②质量。抽样检测作为审核材料的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随机抽样,能够有效地对材料进行检查。

考虑到经济成本这一因素,加强材料质量的检查能够有效地保证防止资源的浪费,同时可以通过协调现场新型材料的实际运用,来确保工程作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小结

总而言之,为了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高新型材料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在绿色环保理念的推动下,新型材料凭借其环保的价值理念,在建筑物的运用上越来越广泛。针对建筑材料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需要检查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以保证材料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特点篇8

1、近年来,我国城市的发展速度飞快,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建筑工程中对检测技术的使用范围也在扩大,工程检测技术主要针对建筑材料、建筑承载力和使用能力等方面。我国目前所使用的检测技术种类较多,但大多数检测技术还存在缺陷,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建筑工程检测标准。我国许多工程都使用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给我国检测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建筑工程发展提供了保证。在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完善,并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了解相关检测技术的发挥方向,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

2、我国在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了解到无损检测技术适合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它作为一种高科技检测技术必定会推动我国检测技术的发展。虽然建筑检测技术理论很丰富,但检测规范仍需完善,许多操作性的问题也巫待解决,许多检测技术存在这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结合建筑自身的特点和检测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了解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

二、项目检测时期的具体特征和面对的不利现象

在我们国家建设项目的发展不是很早,其常用的检测涵盖很多类型,比如非破损检测,微破损检测,破损检测和结构性试验。对于第一种来讲,顾名思义就是说不干扰其原来的构造,经由对之前的要素的测定来分析有关的检测要素,该项检测措施的优点是其便于落实,可以确保之前的构造合理,比如在测定其强度的时候,能够使用红外的热像等来检测,其还有很多的优势,比如精确性非常好。但是它也存在不利点,比如检测时期要做好抽样活动,不但费人力还费物力。关键的措施是:回弹法、红外线法,雷达法和桩基动测等等;第二种措施和上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要靠着一定的轻微的破损来获取意义。

它的优势是能够对单一的体系或者是一个部分的项目开展检测活动,其不仅仅不会耗用很多的人力,而且也不需要过多的物质,不过它也存在缺陷,第一,对于问题的构造有一定的影响,第二,该项检测只适合用到部分区域之中,要综合化的发展,因此就要靠着多层次的检测措施来开展。第三,其选取的样本不应该过于繁琐,其精准性不如上一个要素。微破损检测方法主要有钻芯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拉拔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破坏性检测和结构性实验,是需要在原建筑物本位上,或者直接取样下来,进行相关的检验,其操作过程中不排除对原有建筑物结构进行破怀,当然也可以不对结构进行破坏而直接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及检测参数值判断建筑工程的综合性能。破坏性检测和结构性实验相对比较以上两种检测方法优缺点参半。

总体上来讲,项目检测工艺发展的还不是非常的优秀,许多的检测氛围中都没有相关的立法活动,体系的探索不是很好,第一,检测信息中不具有理论信息作为前提,检测中的信息混乱,使得检测活动的处理非常的无序。第二,对常见的装置和工作者以及技术管控来讲,其不具有标准,很多的装置一般都是不达标的。除此之外,检测要素的负面影响无法积极的掌控。由于科技高速的前进,此时的建筑项目会不断的朝着非破损的方向进步。其关键是以电磁等为前提的。我们国家的该项检测活动也是处在一个发展时期,接下来对于常见的几类检测措施开展比对活动,以此来带动该项检测工艺的进步。

三、使用频率较高的检测措施

1、红外热像技术。建筑工程的红外检测技术一种利用红外辐射对建筑物工程进行检测和测量的专门技术,它的原理是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质会产生分子运动,而分析运动过程中会辐射出红外线,如果物质内部存在或者缺陷,其特征将会使得热传导发生改变,从而造成物质表面温度分布不同,通过利用红外检测设备可以确定物体的缺陷部位,目前在建筑工程上主要使用红外热像检测仪。用于建筑物墙体剥落、空鼓、墙体及屋面渗漏。房屋保温气密性、火灾混凝土损伤、碳纤维加固质量等领域。

2、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波在建筑成功领域被用于检验岩石的抗压强度以及判断岩石性质。它的原理是,超声波传输过程中也服从波的传播规律,在路面检测时,首先发射超声波到材料介质,通过接受反射波的相关技术系数指标,判断路面损耗情况。在路面检测时,在被检测区域不同位置设立传感器,通过对超声波传播的时间、速度和位移变化计算出超声波波速,利于波速和介质的参数关系测定材料的弹性、抗压强度和折压能力,并也可以检测介质的缺陷。

3、频谱分析检测技术。频谱分析检测技术是利用了在不同的建筑工程介质中传播表面波的频率。在路面施加一垂直力,就可以形成一个振源,并以振源为中心沿着地表深度向四周扩散。通过调整力锤重量或不同的锤头可以获得含有各种频率成分的瑞雷面波信号,在不同位置设置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波传播的频率,借助于频域的互谱分析和相干分析技术,可以达到测试不同深度分层介质力学参数的目的。

4、路用雷达检测技术。路用雷达检测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发射到地下,当电磁波遇到不同介质的结果层,就会将一部分脉冲波能量反射回地面,可以根据反射回波的速度、时间、波幅与波形,得到目标介质的空间位置和结构。目前雷达在地面建筑工程检测中应用广泛。

由于物理学在不断的进步,同时材料学业获取了显著的意义,多项要素融汇到一起,该项检测科技已经从过去的理论分析中不断的壮大。对于无损检测工艺来讲,要将理论和具体状态的分析放到一起,建立起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联系的桥梁,完善现有的方法和开辟新的途径。由于当前的科技高速发展,此时网络也获取了显著的成就,它们都对该项工艺贡献了非常多的力量。不过其还是面对一些不利现象,第一是其应用领域变大,要积极地分析与之协调的检测装置。第二,该项技术的相关规定等要积极的落实,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该项检测工艺具有实际的意义,能够更加的精准和稳定。第三,要积极地培养工作者的素养,建筑项目的检测活动是基建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构成要素,不过通过分析当前的状态来讲,其无法合乎建设活动的规定,该项检测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趋势,会获取优秀的成就。

四、结语

建筑工程特点篇9

【关键词】施工特点;综合管理;企业文化与发展

工程质量本身难以控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诸如决策、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

(2)容易产生质量波动。因工程建设不像工业产品生产,有固定的自动线和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有相同系列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所以容易产生质量波动。

(3)容易产生系统因素变异。由于影响质量的因素较多,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性能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设计计算错误等均会引起系统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4)容易产生过程的影响。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过程的影响。

(5)质量检查时不能解体、拆卸。工程建成后,也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开来检查内在的质量。

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质量控制按国际标准(iSo)定义: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各建筑施工企业加大改革力度,内抓管理,外抓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但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关键在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效益。为此,各施工企业都十分重视项目管理。现就项目管理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1项目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家庭美满的保证,而安全管理工作,不是贴标语、开开会就能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具体措施是:

1.1对进入项目部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进一个教育一个,无论是老职工,还是新员工,都要进行安全考核,合格后方能发放本项目部安全与健康管理上岗证进入工地施工。对外协队及临时工进入项目部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及身体检查,进行安全管理规定及规程的系统学习,并进行必要的施工技能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1.2给予专职安全员充分的奖惩权力,加大日常安全监察力度,对发现的隐患及时通报,落实责任。为增强班组兼职安全员的责任,对项目部组织的每月安全大检查及例行检查,查到的问题及事故隐患,不仅要对责任人进行批评、通报,对兼职安全员也要追究责任,进行通报批评,以增强班组安全员日常的监察力度。

1.3严肃执行各专业施工队的早班会交底工作,重大施工方案交底工作,交底人及被交底人必须签字。坚持每周的安全学习活动,让职工深入学习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学习事故案例,使每个职工始终牢记安全、保证安全,使施工组织顺利进行。利用安全事故通报、安全事故录相,安全演讲、安全事故案例进行教育。

2加强质量管理,增强市场竞争的砝码

当前,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建筑系统是庞大的生产系统,它的整体质量要求很高、很严。一旦出现纰漏,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所以每一个投资者,都会选用一支作风硬、技术高、质量工艺精湛、能创造精品工程的施工队伍,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运行安全及经济效益。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项目部在开工伊始,要树立“精品工程”目标,教育每一个职工质量与企业,质量与个人的关系,懂得企业凭质量占领市场,失去质量,就是失去市场,失去企业生存的首要条件。

2.2组织好各专业的设计图纸,设备厂家图纸的会审工作,将设计缺陷消除在施工之前。制定严格的材料检验制度,把好施工第一关,避免由于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及质量事故。

2.3项目部要制定质量奖惩制度,对于施工工艺质量好的专业要给予奖励,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专业要进行暴光、通报批评及经济处罚。

质量管理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要做好事前控制。作为项目部要落实各项质量管理程序的实施,这样,就一定能创造“精品工程”。

3加强管理,降低施工成本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迫使建筑施工企业在抓市场的同时,把紧自己的“口袋”。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基础上,抓内部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消耗。节约资金,增强企业效益,是每一个施工企业的目的。为此,项目部经济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

从组织上建立由项目经理、各专业施工队队长组成的成本管理体系,落实责任,确定成本目标。各专业化施工队处于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首位。应对各专业施工队下达降低施工成本指标,每个工程结束考核,做成本分析,对节余奖励,超支进行处罚,促使各专业化施工队在人员投入、材料领用、机械使用上,不得不精打细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抓好管理,领导是关键

各项管理措施再好,领导意识不到位、领导思想不统一,就等于是一张白纸,是一句空话,所以项目管理者必须做到:

4.1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不断学习专业技术水平,加强管理理论学习。

4.2项目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公布于众,使各专业、各部门人员相互了解。项目部班子成员要定期召开思想交流会,针对施工现场及职工思想动态,及时交流,及时处理。互相取长补短,营造一个团结的氛围,增进了解,做到团结协助、友爱互助。实行厂务公开,在分配奖金、评先、奖励等方面进行集体商议。对职工敏感性的重大问题采取民主问卷,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不搞一言堂,一人定乾坤。

4.3项目部领导在工作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身先士卒,尤其是在急、难、险的施工情况下,干部必须到场。项目部领导要积极参加各部门组织的安全质量大检查,要参加每月成本分析会,了解项目部各项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指挥和决策。

5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我们有着先进的管理办法,有先进的施工机械。但一个项目综合管理目标的实现,是靠每一个职工具体实施的,所以必须加强职工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因为思想境界达不到,有能力的人不好好干,无能力的人瞎干,企业无创新,无生机,这样的企业用不了多久就会垮掉。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以人为本,把职工当作主体,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要在生活上关心职工,在思想上了解职工。同时增强职工对领导的信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使企业充满活力。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的经营只有不断创新,赋予企业管理新的活力,才能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要根据自己的施工特点,人员结构,本着安全、优质、高效的原则,制定符合本项目的管理方法和严谨有效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创出企业的品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建筑工程特点篇10

论文关键词:现代建筑构造细部文化

论文摘要:分析了建筑、构造文化的关系,研究了现代建筑构造细部的文化特征,指出从建筑的构造和细部可以反映一个民族和时代的文化内涵,它们凝聚了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和情感,也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发展文化和丰富的社会及人文意识形态。

1建筑、构造与文化

“文化”一词有广泛的意义,历史上关于文化的语义解释多达200种以上。由于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它涉及到哲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诸多人文学科。

作为人类社会进化的物质产物,建筑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建筑被认为是文化的载体,其构造与细部则是记录这些文化信息的语言词汇,表现出与整体相适应的文化特征。从运用的材料、构造方式、纹案、色彩等方面人们能够获取与之相关的文化信息。今天,世界各地之所以能有这样多姿多彩的建筑,其文化内涵的传递主要就是通过细部来完成的。因此,构造与细部在传递建筑文化信息时起着重要作用,成为建筑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

2现代建筑构造细部的文化特征

2.1现代建筑的构造与文化

当今世界,时空概念上的“地域”迅速消融,政治、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在经历了各种建筑思潮的洗礼之后,当代建筑师深刻认识到建筑文化的意义。20世纪初西方建筑舞台上出现了现代建筑思想并广泛传播,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随时代而发展变化,现代建筑要同工业化社会的条件与需要相适应,强调重视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主张突出现代材料、结构的特质并发挥新建筑的特点等等,这些新型的建筑观带给人一种强烈的时代感。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现代主义建筑主张坚决抛开历史上的建筑风格和式样的束缚,按照今日的建筑逻辑灵活自由地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创作。抛开其积极的一面,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许多人批评它割裂历史,过分重视技术而忽视人的情感需要,忽视新建筑与原有环境文脉的联系,因而又产生了很多新的流派和新的创作倾向。许多建筑师对建筑的文化、传统的延续与表现做出积极的尝试,他们重新关注建筑与文化的内在联系,试图从传统文脉中寻找建筑的特色和自我的存在。除了一些特定类型的建筑外,完全照搬古典式样的建筑已很鲜见。

2.2现代建筑构造细部的文化特征

香川县厅舍被普遍认为是现代建筑精神与日本文化的结合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出色的细部。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的这幢建筑由部分3层的楼房与8层的主楼组成,高层的主楼部分四周有一圈挑廊,廊边有水平栏板,廊子由富有韵律的小梁支托。从栏板下露出的小梁采用的是日本传统木构建筑的手法,香川县厅舍的这些构造细部经过精心设计以后,整座建筑虽没有传统建筑的构件却使人不觉联想到日本古代寺庙的代表——法隆寺的五重塔,由此这座现代建筑被赋予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内涵。当代建筑师不仅用空问、环境、造型等来表现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体现社会时代的大众需求,表达对建筑的认知、思想和主张,许多时候也通过构造细部来表现这些内容。德国建筑师.埃尔曼(e.eiermamn)主张建筑应能表现结构、构造形式,同时应通过对构造的细致处理使之产生令人愉快的效果。20世纪50年代e.埃尔曼把轻质高强的预制装配式钢构架坦率而悦目地暴露在外,让主车间外墙的石棉瓦楞板在钢构件后面毫不间断地通过,使厂房看起来十分纤巧。经过e.埃尔曼对构造上的细致处理,乌西尼织造厂的外观虽没有做特别的修饰,却显得不同凡响。

我们说建筑构造与细部要素的产生通常都是缘于实用功能,但有时也可以由象征性的需要演化而来。在新德里的美国驻印度大使馆中,斯东也很好地利用构造与细部表达了意在把印度文化和现代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设计构思。使馆的主楼呈长方形,建在一个大平台上,房屋四周是一圈2层高的镀金钢柱柱廊,左右对称,由明显的基座、柱子和檐部三部分组成,与希腊古典柱式有相近之处。柱廊后面是双层外墙,里层是玻璃墙,外层则是大片的白色漏窗式花格墙,使采光与维护功能相结合。斯东的伊斯兰式混凝土花格墙具有极强的地区象征性,于是被强烈地作为精神文化上的交流媒介运用于墙体。花格墙是用预制陶土块制成的,在结点处覆以光辉夺目的金色圆钉装饰,它使人联想到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据说斯东在设计前曾研究过泰姬玛哈尔陵,并从中获得灵感。这座现代建筑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使用现代的建筑材料——金属和工业技术,对外墙和柱廊的细部构造加以精心处理,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建筑神韵,整座建筑表现出端庄典雅,轻盈,高贵,奕奕生辉的形象,把印度文化和现代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建筑文化上表现出双重性,既要反映新技术的时代性,又要反映大众化、历史化、地方化等特征。它的细部装饰主要来源于特殊的历史式样,尤其是古典建筑原型,并以具象或象征的方式表达。文丘里认为对于文化的表现可以采用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的部件”。他认为作为建筑师应有意识地把深思熟虑过的历史观作为行动的指南,而不凭习惯办事;应对建筑传统和当代文化进行注释,而非将其视为无意义加以抛弃。他认为建筑“创新可能就意味着到旧的或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格雷夫斯设计的波特兰大厦就是对这种思想的表述(见图1,图2)。

波特兰大厦一直被称作“隐喻的建筑”,它蕴涵着比拟和隐喻的文化连续性。波特兰大厦是一座15层高的楼房,其外观较为敦厚,既非现代的又不是复古主义的。立面用台座、墙身、顶部三段式建筑,大的壁柱和拱心石使人联想到古希腊古罗马柱式,墙体的带饰和色彩具有市俗情趣,整个形象既质朴严肃又多变有趣。之所以这栋后现代里程碑以这样的外观示人,在我看来就是为体现一种稳定的情绪和肯定社会发展的观念。首先,波特兰大厦的整体外观使人联想到古典柱式,而古希腊、古罗马的柱式本身就是与人体崇拜有关。多立克柱式是对刚强男性人体的模拟,爱奥尼柱式则是对柔和女性人体的模仿,科林斯式则只是从爱奥尼式演变过来而已。这种对人体的模仿最能令人感到亲切并能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在形式上起到了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格式塔心理学派称其为“异质同构”。波特兰大厦的隐喻意义则从这方面给人们提供了或多或少的亲切感以及平缓、稳定的情绪。

其次,波特兰大厦所具有的市俗情调肯定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少,它同意推动人类社会文化进步最基本的元素是平民大众,而并非就只是几个玩味所谓高雅和先进的,躲进象牙塔成一统孤芳自赏的卫道士。最后,在深层意义上说,波特兰大厦可能对自然的向往在于关注人自身之中。因为对心灵的抚慰以及对社会的肯定都是在寻求一种正确理解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