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艺术展演总结十篇大学生艺术展演总结十篇

大学生艺术展演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8:00

大学生艺术展演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河南城建学院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要坚持育人为本,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对广大高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使展演活动成为培养高校学生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

二、活动主题

本届展演活动的主题是“我的中国梦”。展演活动的各项目和内容要围绕主题,展现我校大学生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体现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心;展示青年学子高尚的人生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优秀的艺术才华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三、参加对象

全日制在校本科、专科大学生。

四、活动目标

1.努力做到“人人喜欢、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在本次艺术展演活动中,力争使艺术展演活动在全校学生的覆盖率达到99%,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真正提高我校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综合素质。

2.在全省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

五、活动项目

根据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我校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在各学院开展丰富多彩艺术活动的基础上集中统一开展以下活动:

1.各学院申报艺术活动

时间:2014年2月-7月

承办单位:各学院团总支

内容与要求:活动内容要健康、丰富,形式、体裁要新颖、多样,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小品、诗歌朗诵、美术、书法、摄影、电影展播、电视观摩、快闪舞、艺术讲座等。各学院至少申报1个艺术类集体活动,提前一个星期将活动方案报送校团委宣传部。

2.校园歌手大赛活动

时间:2014年3月-4月

承办单位:校大学生艺术团

内容与要求:本届校园歌手大赛分海选、初赛、决赛。演唱歌曲种类不限,内容健康,以反映新时代青年人追逐梦想,奋勇拼搏为主题。各学院团总支要广泛宣传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并于海选前一个星期将本学院报名学生名单上交团委宣传部,及时通知学生参赛。

3.校园话剧专场演出活动

时间:2014年4月-5月

承办单位:校大学生艺术团

内容与要求:各学院要积极配合校大学生艺术团的演出筹备工作,包括推荐本学院优秀话剧表演演员,演出前在本学院宣传话剧演出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演出等。

4.校园器乐汇演活动

时间:2014年4月-5月

承办单位:校大学生艺术团、校学生社团联合会、校军乐团

内容与要求:乐器演出种类不限,演出时间为3-5分钟。各学院于2014年4月15日前将本学院报送的器乐类节目名单报送校大学生艺术团。

5.社团文化艺术活动

时间:2014年5月-6月

承办单位:校学生社团联合会

内容与要求:以全校文化艺术类社团为载体,综合开展综艺类活动、文艺类活动,持续举办10场校园学生社团文化艺术特色活动。

6.“我和大艺展”征文活动

时间:2014年3月-6月

承办单位:碧野文学社

内容与要求:围绕本届展演活动的主题“我的中国梦”,记录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体会和收获,反映展演活动中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切忌抄袭。征文各学院评选后统一报送,每学院至少报送2篇(纸质和电子文本同时报送,报送方式另行通知)。文稿用word文档,单倍行距,标题用宋体2号粗体字,作者姓名、学校、院系和正文用仿宋小3号字。

六、时间安排及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在接到通知后,应成立本单位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并根据分工制定本单位艺术展演活动方案。要重视艺术活动中的组织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确保各项活动安全、顺利进行,按时、保质完成参赛工作,力争在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佳绩。

(二)2014年3月-2014年7月,各相关单位应发动全体教师、学生参与,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并组织艺术讲座、观看文艺演出、舞蹈比赛、器乐演奏会、歌咏比赛等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参加1项艺术活动。

大学生艺术展演总结篇2

〔关键词〕艺g职业院校传承表演类非物质文化实证研究

湖南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省有99项部级保护项目,部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6人,省级保护项目220项,省级保护传承人231个;同时,19个地方剧种全部纳入了“非遗”保护项目。在湖南省级“非遗”项目220项中,传统音乐(32项)占总比例的12.9%,传统舞蹈(37项)占总比例的14.9%,传统戏剧(61项)占总比例的24.6%,曲艺(15项)占总比例的6%,这些共占总名录的58.4%。湖南独立设置的艺术职业院校有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衡阳市艺术学校,一直在进行着表演类“非遗”项目诸如地方戏曲、地方民歌、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与保护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特殊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因各种原因也遇到了发展瓶颈。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分析艺术职业院校传承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与角色定位,探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期引起各方关注。

一、艺术职业院校传承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与角色定位

(一)基于文化自信的艺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关于乡土中国变迁与重建的观点,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要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并获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乃至全国戏曲教育走向低谷,教学成本高、优质生源少、就业出口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湖南的艺术职业院校对继续传承和发扬包括戏曲在内的湖湘本土文化的信念没有动摇,凭着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怕清贫,不顾寂寞,始终如一地坚持民族传统文化人才的培养和濒危艺术的挽救,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具体实践中,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在戏剧领域拥有一支享有盛誉的专家,撰写了本学科领域的第一批教科书,加强了本土戏剧教育的研究,创建了本专业的语言体系。《湖南花鼓戏声腔》已被认定为国家精品课程,戏曲表演专业入选为省级精品专业;学院还申报并建设了彭俐侬表演艺术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南民歌民乐资源丰富,根据湖南生源的特色,学院确立了声乐以民族唱法为主体、器乐以民族器乐为主的人才培养路子,并突出湖湘地域特色。在实践中,声乐表演专业将戏曲声腔、身段表演等吸收到演唱中来,发展民族声乐专业。音乐教师挖掘、整理民间音乐,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准的民族音乐工作者,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湖南的民族民间音乐。自2010年始,学院与桑植县合作,开展了桑植民歌进课堂活动,举办了桑植民歌传承班,这样不仅为桑植民歌培养了传承人,使桑植民歌这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并为这一本土艺术形式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可能、更为广阔的空间。舞蹈表演专业在改革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以培养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人才为特色,以“取材于民间、规范于课堂、形成于实践、升华于舞台”为指导思想开展教学。《湖南代表性民族民间舞教材》则是从专业教学的高度去开发湖湘舞蹈文化中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在传承体系上,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在衡阳艺校设立附属艺术学校,作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五年制专科三二分段教育形式的挂靠学校,形成了独特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2016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被省民委授予“湖南民族文化传承研究基地”。

湖南的艺术职业院校对于传承本土传统文化的执着信念和坚定态度,不仅是为了表达对办学传统的敬意和情感,更是体现了一家文化单位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在深刻洞察文化发展、教育发展基本大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高度文化自觉。

(二)基于审美文化的“课堂+舞台”演学结合人才培养。“审美文化”概念由席勒在1793~1795年间撰写的《美育书简》种提出,席勒认为理想的人是知情意完美结合的统一体,它们形成了三种文化状态:自然状态、道德状态、审美状态。20世纪初,大思想家和教育家杜威(J.Dewey)阐述了这一思想,提出“完美的经验即艺术”和“艺术即经验”的见解。

艺术家必须具备一定的技巧,而这种技巧部分是通过个人经验,部分是通过分享他人的经验。艺术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是以经验为中心的教学,它的教学是以活动为中心。鉴于此,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提出了“课堂+舞台”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堂主要培养艺术专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与文化素质,舞台着重培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杜威同时指出:一种正常经验不管有多么好,要想成为审美经验,就必须首先具备强烈性、完整性和清晰性。舞台表演技巧(如戏曲表演的“四功五法”)的形成,更是需要有一个“养成”的过程,要日复一日地进行基本功的训练,也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湖南艺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按其内在的逻辑,始终围绕着演艺职业教育实践活动从广到精、由浅入深而发展,课堂教学场所模拟舞台环境,课堂教学的内容力求搬上校园实验剧院舞台:体现教学技能进度和难度的单一性展示;体现素质修养的多重性演出;突出艺术个性的专场演出;体现人才培养总体质量的综合性(毕业)演出。同时学院通过“专业+产业”、“培养+就业”等动态组合,实现学校到演艺团体、学生到演职员的无缝对接;教师实施项目化教学,由剧目导向任务驱动,让舞台和观众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在直接获得真实舞台体验的同时,还完成了课程的学习;同时剧目驱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舞台展演直观地展示给社会。

基于审美文化的“课堂+舞台”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有:一是强调舞台实践,突出了舞台技能的打磨和演员素养的培育;二是教学需要大量具备“双师型”背景且具有丰富舞台实践经验的艺术类专业教师;三是专业艺术院校需要长期深厚的艺术积淀、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流程的积累以及众多艺术家的聚集,这种特有审美文化氛围不是一个学校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

(三)基于文化市场的院团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具有市场性,因而专业建设受市场规律、市场机制、市场原则的影响和制约。艺术职业教育在产学研结合背景下,我省专业艺术教育与行业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就业、师资交流、艺术实践等提供了畅通的渠道,人才培养坚持以职业为导向,以实践项目为载体,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共同参与,全面、系统地进行教学改革。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了更好地服务湖南文化强省建设培养其所需要的高层次高技艺人才,学院在全国艺术院校中率先提出了“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衔接,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二水分流”、“两轮齐驱”的情况下,采用灵活、多变的柔性管理来适应“客户需求”。一是院团结合,其特点是学院与行业结合,为行业培养人才;行业成为“婆家”,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择优录用毕业生和提供实习实训场所。“院团结合”还表现为专业教学由学院和剧团共同负责,文化教学由学院负责。其二是校企(院团)合一。为了接通与文化市场的联系,艺术职业院校对内设立了艺术实践部,对外或设立了演出公司,或设立艺术团。通过演出公司或艺术团,架起一座学院通向文化市场的桥梁,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通过这一桥梁,毕业生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学院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也可以直接进入演出市场。其三是成立艺术职教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形式,完成学校与企业资源存量的优化组合,实现了艺术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如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牵头组建的湖南演艺职业教育集团。

二、艺术职业院校传承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省艺术职业院校传承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了系列成果,但不可否认,其前景面临挑战,不容乐观,需要我们认真审视,砥砺前行。

(一)文化空间角度考量――在时空受到挤压中寻求突破。“文化空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关键概念。其内涵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特殊价值的事物的集中体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展示的集中场所,也是举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活动的特定时间。

我国独立设置的艺术高职院校基本上是在原艺术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升格组建的,规模较小,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在教育部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没有一所是艺术高职院校。我省上世纪80年代初在长沙、衡阳、邵阳、常德设立了专门的戏曲学校4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加上受戏曲专业本身的特点所限制,以及其它文化元素的冲击,后来这些学校纷纷更名为艺术学校,而戏曲萎缩成为其学校的一个专业科;本世纪初,文化部门管理的艺术中专学校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扶持,最终走向并校之路。常德艺校(原常德戏曲学校)2003年并入常德师院音乐系,戏曲专业彻底消亡。在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今天,并校之路并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邵阳艺校(1976年为地区文艺训练班,1986年为邵阳戏曲学校,1995年为邵阳艺校)2012年脱离市文化局管辖,与当地几所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归属市教育局管理。郴州艺校2013年与当地几所职校合并为湘南幼儿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我省归属文化行业管理的仅有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和衡阳艺校,还没有一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学院。由于学历层次低,造成我省艺术教育招生质量难以保证。优秀的本土艺术苗子无法接受低层次的本土专业艺术教育,这样优质生源流失严重,使我省难以培养出高层次艺术人才。

艺术职业院校传承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受到挤压,需要寻求突破口,去改变规模小、效益低、资源分散、竞争力弱的局面。这样,一要争取公共财政加大对艺术职业教育的投入,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作用,为社会各方投资办学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畅通的渠道保证。二要艺术职业院校自身也要强化经营意识,积极通过空间拓展和资源重组,盘活现有教育资产,进行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集成化经营。三要完善人才培养格局,当前湖南要加快建设艺术本科院校,实现中专―高职―本科三个重要环节的教育。

(二)文化生态角度考量――从教育圈与生活圈中寻求互动与平衡。文化生态是把人类文化放到具体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加以研究,并着重强调文化与环境的互动。杜威认为,如果艺术被严重地孤立于生活之外,它就失去了自己最基本的原料:人的日常经验。艺术遗产形成于民间,更需要有民g生活基础的人进行传承。艺术职业院校要从教育圈与生活圈中寻求互动与平衡,重点考察传承的现实活态特征,不画地为牢、不固守一隅,开放办学。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在班级授课时要多请民间艺人进课堂,要加强课外采风学习,要与社会劳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相结合。要通过允许学生依据实际需要推行工学交替,适当延长学习期限或分阶段完成学业来达到培养的柔性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在更多日常生活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其原有的独特历史文化价值,这也就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最初被创造和流通的区域内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和广阔的辐射力。

其次是传承的不平衡性。如衡阳湘剧、邵阳祁剧是入选首批部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代表性艺术种类,到目前只有中专层次教育;而其他如常德丝弦、岳阳巴陵戏、湖南曲艺等等则几乎没有培养机构和稳定的师资,只能重新回到“师傅带徒弟”的状态。

教育管理者要顺应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合理进行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和配置,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面;并在巩固和提高基础学科、精办长线专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表演类“非遗”特色专业。

(三)传承主体考量――从后继乏人到美育兴国。当前,农业文明主流的“非遗”表演艺术逐步走向工业文明的边缘。表现在艺术职业教育领域是生源数量的锐减。如传统戏曲方面,很多人因为看不到前途不选择学戏曲,导致艺术职业院校传统戏曲招生非常困难。文化的全球化使年轻一代人更容易接受社会的主流文化,国民教育不能提供文化遗产所需的社会人才,导致传承后继乏人。由于功利因素的诱导,湖南表演“非遗”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更大的濒临灭失的危险。如湘剧,解放初期,全省有25个湘剧班社,而现在仅存三个湘剧团(湘剧保护传承中心);解放初期,湘剧经常上演的剧目有300多个,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优秀的传统剧目,但现在能上演大概仅有三十来个传统剧目。

让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能够延续,关键是加强接班人的培养。我国的大中小学教育都重视德智体教育,却忽视了美育教育。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校长蔡元培强调各级学校要重视美育。有鉴于此,各级学校要认识美育在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要树立“美育兴国”的理念。学校教育在传承表演“非遗”艺术方面要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格局。一要建立正规的教育启蒙机构。建议由政府主导,与幼教单位协商,建立正规的戏曲教育启蒙机构。二要加强学校通识教育,建立生源基地。在中小学开展戏曲进课堂活动。积极与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将具有本地特色的“非遗”知识纳入素质教育内容,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非遗”曲目,支持学校建设“非遗”表演社团和兴趣小组,与中小学和本地“非遗”艺术表演团体合作开展校园普及活动。艺术职业院校的师资要积极担任中小学特聘“非遗”专家和学校兼职艺术教师。三要充分发挥艺术职业院校的传承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教育的强项,做大做强艺术中职和高职“非遗”传承专业教育,落实大中专“非遗”表演艺术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对中等职业教育“非遗”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四是高等学校要加强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坚平.艺术高职院校如何走上品牌发展之路[n].《中国文化报》,2012-12-18

[2]刘坚平.湖湘文化的传承基地文艺湘军的人才摇篮[n].《中国文化报》,2011-11-8

[3]吴晓华,刘坚平.湖湘戏曲表演人才培养现状实录[n].《中国文化报》,2014-12-10

[4]鲁雁飞.文化强省背景下湖南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策略调研[J].《艺海》,2015(7)

[5]⒓崞剑袁绍成.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J].《艺海》,2016(12)

[6]鲁雁飞.艺术高职院校柔性管理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5)

[7]王培喜.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传承问题探究――以湖北地方戏曲、曲艺等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0(4)

[8]钟璞.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湖南地方戏剧文化自觉缺失[J].《民族艺术研究》,2011(2)

大学生艺术展演总结篇3

撰写大型活动策划方案其实就是用现有的知识开发想象力,在可以得到的资源的现实中最可能最快的达到目标。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型活动策划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型活动策划方案1第一部分:公司年会筹备

第一节方案制定

一、公司年会目的:

为了增进__户外群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表达彼此的关怀与问候,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诚邀广大群友欢聚一堂,共叙__户外情缘!

二、公司年会主题:辞旧迎新春,情缘__群

三、时间:20__.__.27(周五)晚6点10点。

四、地点:待定

五、参加人员:所有参加报名的群友

六、组织形式:由__户外统一组织。

七、人员分工:

1、总统筹:黄__

职责:负责整个活动策划、以及活动过程中各环节人员的分工,工作成果验收等。被分工的负责人要服从工作安排。

2、总协调:李斌

职责:负责整个活动过程中各个任务组的衔接,协调工作,确保整个活动有序、顺利的进行,避免内耗。另外总协调也要负责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并合理安排整个公司年会节目,除了各人准备的'节目外,另外策划组织一些其他的节目如歌舞、小游戏等,令节目内容多元化。

3、主持:婚庆公司

职责:负责整个公司年会的主持。主持风格以风趣大方,有亲和力为宗旨,根据节目单,提前准备好台词,搭好场,尽量让整场活动散发亲切、热闹、喜庆的味道。

4、经费管理:待定

职责:选出二人担当财务(会计、出纳)管理,负责来宾的签到及整个活动经费的收集与管理,做好整个活动的出入账明细,活动结束之前,结清帐目。

5、会场选址以及会场、舞台布置:黄__牵头

职责:负责选定公司年会的活动场馆,在活动前布置好会场、舞台,灯光、音响。

6、活动宣传:___

职责:负责整个公司年会的宣传工作,比如公司年会横幅、节目单的制作等。建议把全年的出行活动照片制作成福来诗,做为音乐背景在活动过程中插播。

7、摄影、摄像:建议群友自助

8、采购员:待定

职责:负责整个活动过程中所需物品的采购,如道具、晚宴食品等的采购工作以用现场音乐设备的租赁、安装,返还工作。

八、公司年会内容:

1、播放全年活动精彩瞬间的幻灯片,群主致词。

2、晚宴

3、娱乐表演,穿插小游戏活动。

九、晚宴方案:每桌__人

1、标准:__-__元/桌

2、酒类:白,啤。

3、饮料:大瓶可乐、雪碧、果粒橙等。

十、费用预算:

1、奖品费用:

2、道具费用:

3、菜品、小食品、酒水及水果费用:

第二部分:公司年会流程

第一环节现场准备

一、舞台布置

当天下午提前将横幅或群旗、舞台背景布置完成,建议会场挂气球、主席台摆鲜花、餐桌配水果或瓜籽等小食品。(5点前完成)

二、音响、灯光调试:

当天下午对音响、手麦等进行调试,准备好开场音乐、幻灯片播放以及节目所需音乐(5点前完成)。5点半开始播放轻音乐,插播幻灯片,迎接来宾入会。

三、来宾签到:

6点前为来宾签到时间。经费管理员提前候场,备好签到簿,签到笔,负责签到和收费。

四、座位引导及人员统计:

人员待定,提前候场,引领来宾入座,与签到人员随时沟通联络,6点前把入会人员安排就序,公司年会于6点准时开始。

第二环节:公司年会

一、辞旧迎新春,情缘__群公司年会6点准时开始,主持人开场白。

二、群主致辞。

三、晚宴开始。推杯换盏,祝酒尽兴。稍后即安排节目表演,确保晚宴始终处于一个热闹,喜庆,开放的状态,避免冷场。

四、节目娱乐。7点群友才艺展示正式开始,按节目单演出。其中可穿插几个游戏:如铁人三顶即连续完成吃金橘10个+喝啤酒5杯+吹爆气球3个绕椅子五圈后跑到终点速度最快优胜。丑鸭赛跑即用膝盖夹住气球,不落,不破,跑到终点速度最快优胜。

五、娱乐期间(10点以前),采购员和财务管理员检查、清点物品消耗,做好结算,汇报给群主。

第三环节:会后

一、10点主持人宣布公司年会结束。

二、群主与财务管理公开帐目,多退少补。

三、后勤负责人员清理现场。

1、将清点的剩余物品统一集中处理。

2、将租借的东西归还。

3、最后检查现场是否有遗落的物品。

大型活动策划方案2为了丰富广大居民的文化生活、使经常参加锻炼的居民进行体育交流,互相提高,提升品味,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健身的行列。__社区居委会、__直联工作室及__参理事会联合举办__社区“直联杯”乒乓球赛。具体参与办法如下:

一、主办单位

__社区居委会、__直联工作室

二、协办单位

__参理事会

三、竞赛日期、地点

20__年__月_日(星期_),9:00—12:00,14:00-17:00,;__社区居委小广场。

四、参赛资格

__辖区居住或工作的居民。

五、竞赛项目

男、女单打比赛。

六、参加办法

1、由主办方统一制作报名表,参赛运动员完整填写报名表的所有内容。

到居委会_楼报名或以电子文档形式发至活动报名邮箱,邮件名称统一使用下列格式:【乒乓球赛-___】,联系人:___,联系电话:__。

2、报名截止日期为20__年__月_日下午16:00,参赛者于_日下午4时在居委_楼会议室进行抽签,逾期由工作人员代抽。

七、竞赛办法

(一)主办方根据报名情况采用小组积分循环和出线淘汰赛的比赛形式,每局比赛11分赛制(10平,净胜球+2),三局二胜制。

(二)比赛要求:参赛运动员需身体健康,没有心脑血管等方面病史。赛前做好热身运动并自备乒乓球拍。服从主办方安排和裁判判决。

八、奖励办法

男子单打奖励前五名,颁发奖金和证书或纪念品:第一名300元(1名),第二名280元(1名),第三名250元(1名),第四名200元(1名),第五名100元(若干名)

女子单打奖励:根据报名人数待定。

大型活动策划方案3____集团的创立与发展凝聚了我们全体员工的智慧与汗水,也承载了我们的梦想。自__年成立至今,几经风雨、几经坎坷!在全体世雄员工的奋力拼搏下,公司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但商海无常,市场瞬息万变,我们也到了二次创业的关键时刻。此时此刻,为了更好地统一我们的思想,集合我们的智慧,明确我们的发展方向,清晰我们的定位,集团公司特组织和策划了此次演讲比赛。

一、主题

见证世雄,展望世雄

二、总顾问

___

三、总指导

___

四、策划

集团公司办公室

五、赛事安排

1、比赛时间:__年9月28日

2、比赛地点:世雄大酒店七楼会议室

3、参赛选手:各子公司、各部门选派的员工代表(2-3名)

4、比赛形式:①主题演讲;②即兴演讲

六、比赛要求

脱稿演讲

七、奖励

(一)大赛设一等奖1名,奖金2元;二等奖2名,奖金15元;三等奖3名,奖金1元;优胜奖6名,奖金5元

(二)颁发获奖荣誉证书

操作要求(详见具体工作安排部分)

八、比赛程序

(一)宣布比赛开始(向木见常务副总经理)

(二)全体起立

(三)主持人介绍来宾,评委及本次大赛情况

(四)比赛开始(5—6分钟/人)

(五)公司领导讲话(同时统分)

(六)发奖仪式(谢总、舒总、向总、彭助理为获奖选手颁奖)

(七)参赛选手与领导、嘉宾、评委合影

(八)领导、嘉宾和评委退场

(九)比赛结束,其他员工按序退场

大型活动策划方案4借助光棍假日消费,且光棍又正赶春节前销售旺季,推出一系列活动,让消费者有购买越多,实惠越多,只要购物就有惊喜的感觉,从而实现旺季提升销售业绩的目的。

一、活动主题

__光棍惊喜多,恭贺新年送大礼。

二、活动惊喜

惊喜一、1+1购物,实惠加实惠

活动期间,如顾客与其亲友(至少两人,最多限三人)在活动期间同一天一起购物,凭两人以上的购物小票,可享受团购优惠,优惠办法是都可享受“满100即送10现金”的特大优惠(可两人的购物小票加起来享受团购待遇)。可促使顾客拉亲友来商城购物。

惊喜二、购物喜上喜香港七日游

1.在活动期间,顾客在一次性消费50以上,可以在收银台免费领取抽奖券参加抽奖。

2.领取奖券时,每满50领取一张,超过50部分金额以50的倍数计算(不足倍数部分不予计算,例如:100—149可领取两张),以此类推,最多限领5张。

3.抽奖方式为公开抽奖,其奖项设置为:香港七日游(只负担旅游公司正常收取的费用,其他费用自负)。

4.此活动将在活动结束后公布,旅游时间另行安排。

5.最终产生幸运顾客。

以上三个活动消费者可同时参与。

惊喜四、好东西,便宜卖,天天特价送给您!

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特点进行商品特卖,以小带大。逢星期六、星期天可以将学生服装进行特卖,逢星期一至星期五可以将男装、女装、老年装、内衣及婴儿服装进行轮流特卖。

参加此活动不可参加一至三活动。

三、场内外布置

场内外要精心布置,做到能烘托出,喜庆、热闹、传统、民俗的节日氛围,充分突显光棍与春节浓烈的节日气氛。

场外搭置古典式门楼,并制作大红对联,门脸上方要制作巨型喷绘,中央有红底黄字“恭贺新年”,左右两侧要有金童玉女恭贺新禧的图样,门内正中央制作一个大型“福”字。

场内制作两个大型菱形的方盒,上边有黑色的.“恭贺新年”字样,方盒下边有坠穗。购置大型的卡通狗两只,悬挂于二楼演艺台,另需印刷吊旗,吊旗的颜色字样等与场内外一致,做到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统一形象,整个商城形成一片祥和、繁华的景象。

大型活动策划方案5一、指导思想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要坚持育人为本,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对广大高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使展演活动成为培养高校学生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

二、活动主题

本届展演活动的主题是“我的中国梦”。展演活动的各项目和内容要围绕主题,展现我校大学生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体现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心;展示青年学子高尚的人生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优秀的艺术才华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三、参加对象

全日制在校本科、专科大学生。

四、活动目标

1.努力做到“人人喜欢、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在本次艺术展演活动中,力争使艺术展演活动在全校学生的覆盖率达到99%,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真正提高我校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综合素质。

2.在全省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

五、活动项目

根据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我校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在各学院开展丰富多彩艺术活动的基础上集中统一开展以下活动:

1.各学院申报艺术活动

时间:__年_月-_月

承办单位:各学院团总支

内容与要求:活动内容要健康、丰富,形式、体裁要新颖、多样,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小品、诗歌朗诵、美术、书法、摄影、电影展播、电视观摩、快闪舞、艺术讲座等。各学院至少申报1个艺术类集体活动,提前一个星期将活动方案报送校团委宣传部。

2.校园歌手大赛活动

时间:__年_月-_月

承办单位:校大学生艺术团

内容与要求:本届校园歌手大赛分海选、初赛、决赛。演唱歌曲种类不限,内容健康,以反映新时代青年人追逐梦想,奋勇拼搏为主题。各学院团总支要广泛宣传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并于海选前一个星期将本学院报名学生名单上交团委宣传部,及时通知学生参赛。

3.校园话剧专场演出活动

时间:__年_月-_月

承办单位:校大学生艺术团

内容与要求:各学院要积极配合校大学生艺术团的演出筹备工作,包括推荐本学院优秀话剧表演演员,演出前在本学院宣传话剧演出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演出等。

4.校园器乐汇演活动

时间:__年_月_月

承办单位:校大学生艺术团、校学生社团联合会、校军乐团

内容与要求:乐器演出种类不限,演出时间为3-5分钟。各学院于__年_月_日前将本学院报送的器乐类节目名单报送校大学生艺术团。

5.社团文化艺术活动

时间:__年_月-_月

承办单位:校学生社团联合会

内容与要求:以全校文化艺术类社团为载体,综合开展综艺类活动、文艺类活动,持续举办10场校园学生社团文化艺术特色活动。

6.“我和大艺展”征文活动

时间:__年_月-_月

承办单位:碧野文学社

内容与要求:围绕本届展演活动的主题“我的中国梦”,记录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体会和收获,反映展演活动中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切忌抄袭。征文各学院评选后统一报送,每学院至少报送2篇(纸质和电子文本同时报送,报送方式另行通知)。文稿用word文档,单倍行距,标题用微软雅黑2号粗体字,作者姓名、学校、院系和正文用仿宋小3号字。

六、时间安排及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在接到通知后,应成立本单位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并根据分工制定本单位艺术展演活动方案。要重视艺术活动中的组织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确保各项活动安全、顺利进行,按时、保质完成参赛工作,力争在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佳绩。

(二)__年_月-__年_月,各相关单位应发动全体教师、学生参与,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并组织艺术讲座、观看文艺演出、舞蹈比赛、器乐演奏会、歌咏比赛等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参加1项艺术活动。

大学生艺术展演总结篇4

关键词:戏曲演员;修养艺德

中图分类号:J8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057-01

表演是综合艺术,要想在舞台上更好的把了解人物、理解人物这两项功课做好,就要不断扩充文化知识的储备。

演员的自身修养和艺术修养是演员的艺术生命的基本保证,演员在基本功和艺术修养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也不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必需经过多方面的协调才能呈现给观众和谐之美。

一、文化修养

文化课的学习是戏曲演员的基础,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必须得到提高,只有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和积累,演员的素质才能提高,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戏曲表演中,渗透到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中。

在舞台上,不仅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戏曲演员要把平时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和艺术实践上升为理论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实践,这需要广泛的文化知识,诸如哲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以及一切与所学专业有关的知识作基础。

二、思想品格修养

作为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中国戏曲不光包括了古代戏曲与戏剧,如元明杂剧、清明传奇等,当然还包括了近代的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如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琼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作为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中国戏曲艺术不仅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国人,每一个人都应当去了解、传承中国戏曲。戏曲音乐文化的现状与意义众所周知,在中国戏曲经历了相当长时期的辉煌之后,当今现代大众媒体倾世而来,很多种类的戏曲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危机。年轻观众日益减少,戏曲人才的青黄不接,都导致了中国戏曲音乐发展受阻,很多人开始对传统戏曲失去信心,但是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否真的不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其实在我看来,并非如此。在此现状下,我们应该改变思路,发展创新,理论结合实际,为中国戏曲音乐的未来做出总结和计划。同时戏曲演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思想修养,接受群众的检阅,这样才能达到戏曲的推广和普及,才能让大家走近戏曲艺术,领略其艺术魅力。”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戏曲界,作曲家不断对戏曲音乐石的创作进行尝试,很多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也在演唱形式、唱法和表演上下足了功夫,在此看来,思想品格是道德情操与高尚情怀的培养。学艺先做人,艺术是美的事业,是为人们提供真、善、美的精神食粮,人要真诚面对自己、同事、事业,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在戏剧集体创作中与他人愉快密切合作。

三、加强与群众人群的交流

这里不得不说,吸引观众,获得观众是戏曲发展的关键,一个传统戏曲文艺工作者,应该主动的走进群众中,和戏迷、观众多多交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且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他们了解戏曲文化的底蕴,摒除一些群众对戏曲文化误解的以讹传讹,还能够和他们的意见结合,在以后的表演中,接受他们的检阅,磨练自己的演绎水平。总而言之,在欣赏者不管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都能通过自我的文化修养看出味儿,正是这样,雅俗共享,戏曲文化才能在观众们中广泛的流传下去。不得不说的是,戏曲不仅作为历史的文化传承,还是不可能被取代的艺术表演形式,所以不管现代什么风潮的袭来,都撼动不了戏曲的地位,每一个热爱戏曲的的,不光是表演艺术者还是戏曲爱好者,都应该有信心,因为戏曲殳有任何其他艺术门类所能代替的。现今,我们应该扩大宣传和创新,让人们开始意识到戏曲的魅力。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戏曲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少戏曲演员对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理解不深,总认为那是作家的事,或者认为“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不是戏曲演员的分内之事,殊不知戏曲跟生活也是不可分割的。根据生活塑造人物也是戏曲的传统,是值得很好的继承的。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获取真实的生活感受,对演员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可以看出,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上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活经验的不同,对生活的认识程度有深有浅;有因性格、爱好的差异,在表达能力、审美情趣上有悬殊;也有因气质或思维类型的不同,在思辨方式、想象力等艺术创造上有高有低。但归根结底,是艺术素养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傅谨.20世纪中国戏剧导论[ml.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大学生艺术展演总结篇5

一从中等升格为高等的职业艺术教育,虽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在注重培养艺术人才规律以及传艺经验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和中等艺术教育基本相同或相近。譬如培养艺术人才的规律上(特指我国民族文艺),有三个方面很重要。一是因材施教,二是以各艺术门类独立演出的编制来构架“班级”,三是“以功保戏,以戏带功”。在传艺经验和教学方法上,大多数的教师,在师承的基础上,长期实践和摸索,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和思路。如萧长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剧坛前贤和贡献卓著的戏曲艺术教育家。钮骠教授在《桃李于今密似云──萧长华先生教学生涯略述》一文中,对萧长华六十余年的戏曲教学经验,概括了四个方面,分别是“注重品德教育”、“因材施教,人尽其材”、“主张学习‘普通学’”“、学有专工,力求精到”。郝寿臣先生,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而且也是一位对戏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教育家。“1952年初,在政府和同仁的重托之下,慨然受命任“艺培戏曲学校”(北京戏校前身)校长之职。为培养京剧后代,无私地奉献出耆年风华,在拓荒耕耘的艺苑苗圃中,倾注下全部心血,积累下许多可贵的经验。”[1]

佟志贤先生在《忠诚艺教事业,悉心培养后代》一文中,对郝寿臣先生的戏曲教学经验,亦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明确的办学宗旨”、“广聘贤能,不拘一格”、“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坚持教学改革的实验”。遗憾的是,中等艺术教育五六十年的办学经历和一批老艺术家(名师)的传艺经验、教学方法,很少被人整理成资料。也正如马彦祥先生在《应为萧老立传及其它──在纪念萧长华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中讲道,“有一件工作很需要做,但到现在为止,我们做得仍然不够,或者说还没有做。什么工作呢?就是记录老艺术家的艺术经验。”[2]在学校精神和师风师德方面,中等艺术教育,也有许多值得今天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我们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急需一大批艺术人才,要培养艺术人才,师资是重要的条件之一。所以,选好师择好师,成为每所中等艺术学校的头等大事。事实证明,当时所择的大部分教师,是符合党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符合教师这一光荣称号的。他们的勤奋、敬业、坚韧的精神,不仅是当时学校的光荣,也是今天艺术教育工作者引以为自豪的。这里引浙江艺术学校首任校长张西华为《书剑传芳录──吴剑芳艺术人生》序中的一段话:“办好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是师资。学校当时的领导班子千方百计从全省乃至全国商调了一批德艺双馨、风华正茂的中青年优秀教师汇聚到了黄龙洞(当时浙江省戏曲学校的所在地)。吴剑芳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文武俱精,男女角色兼工,在艺术上博采众长,教学上精益求精。虽然她和其他年轻教师一样,最初也缺乏教学经验,但她在实践中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善于总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受到全校师生的称赞。吴剑芳老师在教学上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不断创新。她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慈母之爱,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关心呵护。

她在和同事的相处交往中,尊重前辈,帮助和提携青年教师,对从艺校毕业后留校执教的学生关怀备至,在校受到老一辈和年轻教师的交口赞誉。吴剑芳老师在戏曲教育园地上辛勤耕耘数十载,培养了不少艺术人才,赢得了大家的称道和尊敬,我认为这些荣誉和尊敬她是当之无愧的。”[3]这段话,虽是张西华校长针对吴剑芳老师说的,但用在其他教师身上,大多如此。正是有了像吴剑芳这样的老师,故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八十年代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素质高,艺术水平好,即使在今天的舞台上有许多演(奏)员依然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如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的郝寿臣、马连良等,培养了张学津、孙毓敏、赵葆秀等京剧名家;浙江艺术学校的盖叫天、姚水娟、赵松庭等,培养了王奉梅、张志明、张兰珠、詹永明、吴蛮以及“越剧小百花”、“五朵金花”茅威涛、方雪雯、何英、何赛飞、董柯娣等;安徽省艺术学校,培养了黄梅戏“五朵金花”马兰、吴琼、杨俊、袁玫、吴亚玲等;湖南省艺术学校,培养了民族歌唱家张也、雷佳、王丽达等。

二升格之后的高职艺术教育,面临现代大学所要求的三大职能,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从常态来看,高职艺术教育中的教学,是中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延续和延伸,它们之间形成相接相连的“教学链”,两者之间有许多是(基本)一致的。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育艺术人才规律、“演学结合”(相当“工学结合”)等。故对这部分,高职艺术院校要多学习,多总结,多继承,少调整,少改革,少折腾。高职艺术教育要调整、改革的地方,不(主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育艺术人才规律、“演学结合”上,而重点应放在引进教学人才、搭建好教学团队、选拔好学科(专业)带头人、排(编)出知识面更宽,知识量更大,技能更提高,更适应现代社会、职业特征的新课程、新教材来。在排出新课程、编出新教材这点上,这些年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针对性不强、差异性不大、缺少特色、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课程、教材,几乎就是高等艺术教育的翻版和减缩,这种“翻版”式、“减缩”式,初期阶段可以适当存在,但它不属于高职艺术教育,高职艺术教育应在今后的发展和改革中,做出重新的设计和整体的规划。高职艺术教育中的科研,是区别中等艺术教育最大的地方。从成立之初,大多高职艺术院校均成立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学术委员会,出台相关科研(创作)管理条例等。在人才上,较大力度地引进科研能力强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等。应该说,(近)十年的高职办学,无论对科研的认识、科研能力的提升、科研水平的提高,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但教学是教学,科研是科研、社会服务是社会服务的“分离”状态依然存在,“演学结合”上升为“演学研结合”(相当“产学研结合”)的推进力度依然缓慢,即使有的已做了许多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如“演出周”、“演出季”、大型演出、出访演出等,但在总结和研究上,还是不够,上升为理论(学术)阐述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对“演学研结合”的理论思考上,很多院校还停留在对“产学研”的讨论中。实际上,对一所以表演为特色的高职艺术院校来说,“产学研”中的“产”,就是“演出”中的“演”,“演学研结合”就是“产学研结合”。所以,高职艺术教育中的科研(创作),抓好“演学研结合”,是科研(创作)中的重中之重。高职艺术教育中的社会服务,演出是重点,是亮点,演出搞好了,高职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的作用就突显了。所以,各个高职艺术院校都非常重视艺术团建设,青年演出人才培养,学生艺术实践锻炼,演出市场开发和拓展。在剧(节)目建设上,采取校内外专家相结合,采取大中小剧(节)目相结合,采取对内对外演出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学子,也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演员(教师),引得了社会内外的一片赞扬声。但我们也要看到演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三多和三少。

这“三多”是,临时性的演出比较多,流动性的演出比较多,一般质量的演出比较多。“三少”是,常态性的演出比较少,固定性的演出比较少,高质量、高水平、吸引眼球的演出比较少。这“三多三少”,和缺乏良好的机制有关系,“演学研结合”没有真正实现一体化、一条龙有关系,缺少优秀的创作表演人才和优秀的演出管理人才有关系。实际上,这些优秀创作表演和演出管理人才,完全可以和教学人才结合起来,有的特殊人才,也可以把他作为专门人才引进来,这些“专门人才”,不能惟一个标准(即高学历、高职称)来衡定。

三从中等升格为高等的职业艺术教育,始终高举“特色办学”这面旗帜,在实践上,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即有特色的教学、有特色的科研、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有特色的教学,主要表现在“演学结合”上。我国传统的“演学结合”,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戏曲),如果把它总结、整理出来,对今天的高职艺术教育是很有帮助的,但这方面的总结和学习借鉴较缺乏,甚至有的是空白。有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只知道西方常规性的教学模式,只知道“我所知道的”教学模式(与缺乏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指导也有关系),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的老祖宗,在几百年前即已探索出了一条培养艺术人才的规律,这一课必须要补上,越早越好。在“演学结合”上,还要积极推进“演学研结合”。这里所说的“演学研结合”,不是演出是演出,教学是教学,研究是研究,而是在学院(或系部)整体规划下,在学术(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依靠学术团队的力量,每位教师即是演出者,又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或者有所偏重也可以)。

有特色的科研,可以从三方面来体现,一是“演学研结合”研究,二是传统表演专业研究,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演学研结合”研究,主要由教学团队来完成,但学院相关研究机构,要积极参与到教学团队之中。传统表演专业研究,从中等艺术教育到高职艺术教育一直比较重视,有的专业教师,由于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实际上和“演学研结合”、传统表演专业研究等是融为一体的。在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高等职业艺术院校多有两种思路并存,一是“非遗研究”,即把非物质文化当成遗产来研究,二是“活态研究”,即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活生生的创作剧(节)目。实际上,前为基础,后为提升和发展,一点儿都不矛盾。在艺术团的演出上,创作出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强的作品,拿出精品力作,拿出对文化建设有支撑力的作品,是各级领导以及学院领导以及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而且是费尽脑筋、努力实践的。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五姑娘》、《一把酸枣》、《解放》等。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优秀的作品,有三点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创作的作品,和生活紧密结合,和民族民间艺术紧密结合,和本土文化紧密结合,二是发挥青年教师以及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发挥大学生艺术团生动活泼、朝气蓬勃、青春靓丽的特点。以上三点,无论领导班子怎么更替,都要坚持下去,把它作为高职艺术院校艺术团的办团宗旨。

在创作模式探索上,我们要有“从上到下”的模式(即学院选好题材,定好类型,请人创作,然后由艺术团演出),也要有一大批“从下到上”产生出来的好作品(即各师生、各教研室、各系部的创作轰轰烈烈、成果多多,学院的学术委员会、创作委员会以及科研、创作部门在这众多的作品中,挑选出一些有思想性、艺术性、有潜力、可加工的作品来,进行精心打造加工,上升为学院作品,直至追求精品力作)。只有这样,学院的创作才能走入正常的轨道,如果只有一种,都是有偏颇的。

大学生艺术展演总结篇6

关键词:广播剧;导演;艺术

中图分类号:J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37-01

导演艺术的独创性,不仅在于表现技巧或形式上的新颖,更重要的在于这种创新是建立在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觉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因而是表现内容所需要的最恰当的表现技巧和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并为广大听众所欣赏的。

导演十分重视广播文学剧本的质量,因为它是广播剧的基础。导演要非常慎重地研究剧本,深刻地理解它,考虑它是否有时代的现实意义,能否激发广大的听众的情绪,并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导演一般都愿意接受能引起自己情绪共鸣的、形象生动的广播文学剧本,并十分尊重剧作家的风格。

广播剧是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导演从文学剧本出发,形成他的艺术构思,并邀请最合适于完成他的艺术构思的演员、音乐、动效、录音等各方面的创作人员组成剧组来体现其构思。对于合作者的选择和邀请,也体现了导演的才能、修养以及他对合作者的艺术趣味和他们的才能的鉴别力。

导演是集体创作的核心,他对广播剧未来的声音形象有全面的、完整的设想,也就是艺术上的总体构思。为了使剧组所有的创作成员充分理解导演的总体构思,往往通过案头工作,将其落实在文字上,写成导演阐述和导演剧本,供大家研究。

导演的艺术水平,不仅表现在个人的艺术造诣方面,也表现在他善于激发艺术合作者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想象方面。在深入探讨中,大家对导演阐述和导演剧本有了统一的认识,各部门才能按照录制的分阶段计划,为实现导演的总体构思发挥作用。在声音上表现人物性格,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广播艺术创作中居于首位的任务。一切导演手段都应该围绕着刻划人物性格的目的来运用。导演剧本中的蒙太奇处理常根据演员创造角色的需要而确定或变动,使人物处理与其他导演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浑然一体。所以导演也演员的合作中能否刻划出有内在深度的性格形象,就成为广播剧导演艺术成败的主要标志之一。

导演艺术还表现在对广播剧的最后合成中,导演要将合成看座创造性过程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剧情的声音形象最后将在这个阶段中完成。其中音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音乐在广播剧中的作用主要有:概括剧情的主题思想,表达作者对剧中内容、人物、事件的主观态度:抒发感情;渲染气氛;描绘景物;加强戏剧性;加强广播剧艺术结构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广播剧的题材、体裁、样式、风格的多样性,也要求广播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广播音乐创作必须以剧情的题材、体裁、样式、风格为依据,重视剧情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创造出与广播剧艺术总构思统一的广播音乐。广播音乐常用主题贯穿的表现手法,根据广播剧的思想内容、矛盾冲突、人物性格,以及声音的艺术结构,将主题音乐加以重复、变奏、发展,贯穿全剧成为广播剧音乐的主体。广播剧音乐具有一般音乐艺术的共性:善于表现感情,必须通过听觉来感受,展示形象需要时间等。但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它的创作构思以广播剧的思想内容、艺术结构为基础,音乐听觉形象与语言、音响等元素相互结合,融为一体;音乐根据剧情和语言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并受广播剧空间的制约,曲式概念有了新的发展;此外,西方有的作曲家主张音乐不为剧情服务,情绪保持中性,音量十分微弱,只在人物心理发展最重要的时刻插入音乐,增加一种带有理智性的感觉元素。

大学生艺术展演总结篇7

[论文摘要]针对高职表演艺术音乐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目标定位偏高、强调“做事”教育、未能体现高职特色等现状,文章提出:高职表演艺术音乐专业应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应重视人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职表演艺术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偏高。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目前,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培养目标为:“较强的音乐表演技能,能够胜任专业文艺团体等单位的音乐表演、研究、教育的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定位与本科院校相似,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明显偏高。第一,高职学生无论文化成绩还是专业成绩都不如音乐学院的本科生,因此培养“较强的音乐表演技能”这一目标,对于高职类院校音乐专业来说是不切实际的。第二,“专业文艺团体”要的是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演员,“研究”“教育”应是研究生或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2.过于强调“做事”教育。由于受传统“就业至上”价值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忽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状况。高职表演艺术类课程过于强调专业学习,强调“做事”教育,强调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的“做人”教育,诸如精诚合作、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教育,以及与人共事的能力培养;追求所学课程的完整性,忽视了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学生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孤立的,不具备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所以,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技能单一及知识面狭窄的状况,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高职教育不仅是“做事”教育,更应该是“做人”教育,表演艺术音乐专业也是如此,否则,学生就无法在竞争的社会中立足。

3.未能体现高职特色。目前有不少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方式上较多地沿袭了本科教育或是中专教育的模式,没有很好地理解并落实高职表演艺术音乐专业在艺术内容与艺术实践上对学生的要求,强调课程本位而忽视艺术能力,艺术素质教育抓得不力,使高职表演艺术教育发展成了“本科压缩型”或者“中专增补型”教育。

二、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确立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确立岗位群及就业方向。随着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群众性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社会对具有一定音乐文艺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艺术培训学校、青少年宫、幼儿园、文艺团体、街道社区文化站等校外教育单位及社会文化活动阵地都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表演技能的技术型、操作型人才,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院校表演艺术音乐专业正适合于培养这种人才。所以,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的需求决定了高职表演艺术音乐专业学生的岗位群和就业方向为:艺术培训学校、青少年宫、幼儿园、文艺团体、街道社区文化站等校外教育单位及社会文化活动阵地。

2.依据职业岗位群和就业方向,并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高职表演艺术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1)具有应用能力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2)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忠实肯干、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第一线工作;(4)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这些要求,并从高职表演艺术音乐专业学生职业岗位群与就业方向的实际出发,将高职院校表演艺术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应用能力所必备的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能安心服务于第一线的技术型、操作型人才。

三、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教育的特色,调整高职表演艺术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1.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合理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有了明确的就业方向和培养目标,就可以此为依据制订教学计划。高职表演艺术音乐专业教学计划不必以学科教育为中心,也不必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应强调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来制订教学计划。高职表演艺术音乐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为艺术培训学校、青少年宫、幼儿园、文艺团体、街道社区文化站等校外教育单位及社会文化活动阵地,这些岗位需要会唱、会奏、会跳、会讲、会教、会编、会组织策划等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技能性、科学性。也可让用人单位、企业专家、行业专家直接参与制订,这样制订的教学计划才会更加贴近实际,更有利于合理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2.优化教学方法,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职业性课程教学。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成效。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教和学互相脱离的弊端。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优化教学方法,譬如钢琴、声乐、舞蹈三大技能课程可以用渗透教学法,让学生做小老师亲力亲为。

就以钢琴课为例,可以采用大课、中课、小课等各种授课形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大课上,讲解有关钢琴史、钢琴演奏技巧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等,并让学生参与分析、总结演奏技术难点;也可由老师作现场示范、学生学做老师进行现场试教,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点评,找出问题所在,让学生在校内钢琴课堂上就能亲力亲为,体验教学,为今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在中课上,可以根据学生程度分组进行教学。从进校就可以把学生的演奏水平按照级别进行分组,可分成初级,初中级,中级,中高级,高级。根据每个级别进行授课,这是中课,一般中课的人数在5~6人比较合适,中课尤其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的教学更为方便,可以在此学期安排进行钢琴考证,做到教学考证一体化。小课上,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展开细化教学。尤其到大二后,选修钢琴学生来说比较合适。这三种授课方式也可灵活结合。

除了优化教学方法外,还可广开渠道,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承担职业性课程的教学。譬如艺术策划与组织、群众文化课程等可以从群艺馆或文化馆聘请专门从事艺术策划、各种文艺演出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学。幼儿音乐教学、幼儿视唱教学、幼儿舞蹈教学等可以请具有艺术特长的幼儿园老师担任教学。像器乐选修课程既可以聘请相应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担任,也可把授课地点放到实践基地进行,可以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

3.改革考核方式,多方结合全面促进课程教学的成效。高职表演艺术音乐专业三大技能课程教学成效的考核一定要实行多方结合,即专家现场参与、教师评分、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平时成绩等几方面相结合的方式。聘请专家现场参与学生技能考核,在考核结束后专家要给予评价,对总体教学水平或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现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集体评分,并在现场给学生客观科学的评价,包括在专业演唱演奏、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点评。学生自评主要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成果和横向差距。学生互评主要是学生之间相互评分。总之,考核方式一定要多方面结合,这对促进课程教学的成效是有明显作用的。

四、重视人文艺术教育,提高高职表演艺术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个体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心理素质、角色素质和健康素质五个层面上。思想品德素质体现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一系列道德要素的有机结合;智力素质反映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面的广博等情况;心理素质主要指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角色素质为角色规范、角色认同、角色适应、角色整合诸方面的素质;健康素质则指体力、精力、耐力、毅力等生命指标。这些素质的培养都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仅仅强调专业能力是没有远见的功利行为,一定要贯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型艺术人才。

人文艺术教学对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高职表演艺术音乐专业在培养人才上,除了教授知识和技能外,不能忽视人文艺术的教育。人文艺术教育的渠道是多种的。

1.开设人文艺术课程。如文化概论、中外音乐史、美学、艺术鉴赏等必修课或选修课,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了解文化、了解历史,学会审美和鉴赏。并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将这些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养,这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2.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在学校组织的各种艺术节和文化节上,学生有机会进行直接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展示自己虽不成熟却充满热情的作品;体会运用艺术形式进行交流的感受,体验艺术创作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其他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素质。一是与实践基地紧密合作,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重视艺术才能的挖掘。实践基地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单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舞台,这一舞台在学校内部是无法复制的,有其不可替代性。高职表演艺术音乐专业可以根据就业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在社区、音乐培训学校、幼儿园等单位建立实践基地。实践基地的活动应有计划地进行,不能走过场,要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挖掘艺术才能的作用。二是在竞赛和考级中使学生的艺术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专业竞赛也是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专业竞赛,学生不但可以获得比赛的经验,还可以在比赛中获取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教学与比赛一体化,教学成效在比赛中得以体现,比赛更促进教学。象作品排练、合唱指挥课程可以专门与比赛或演出内容相结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就直接把教学内容与竞赛演出体现出来。专业考级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学生对待专业考级比较重视,所以,每一次考级都是对学生智力素质、心理素质、健康素质的一次提升,根据每个学生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社会对文化艺术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实际、社会需求、高职教育特色尽快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专业人才,投入到社会中去,既能当辅导员又能当演员,为日益丰富和提高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水平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基础教育新概念(第1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大学生艺术展演总结篇8

关键词:身心状态;曲目安排;钢琴伴奏

声乐艺术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学生掌握的知识本领需通过艺术实践来得到验证和提高,因此,学生交流音乐会也就成了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免的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锻炼学生在许多人面前展示自己才能的心理素质,为将来走上讲台或舞台有一定的好处。并通过艺术实践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发现别人的长处,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1调整身心状态

参加音乐会的其中重要环节就是调整状态,音乐会准备之前的各项工作较繁忙,心理往往也会显得烦躁不安,这是切忌的,心态平和才是成功的保证。遇事要沉住气,有轻重缓急,一般繁杂小事不必牵挂在心。从事表演艺术的人需要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态,这样对保持纯净的音乐灵感和保证身体健康有益。在声乐演唱中,紧张并不是太严重的问题,相反,适度的紧张可以增加歌唱者的生气和艺术感,是一种使人奋进的动力。在演唱前完全不感到紧张的歌唱者,他在舞台上与在平时生活中的状态是一样的,这样他就难以取得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因为即使是在艺术上已经取得极大成功的歌唱家,每次在表演之前也是会感到紧张和不安的。他们的心里总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次的演唱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歌唱者不要只担心自己的演唱是否会成功,而应该担心演唱是否能让自己感到满意,这种担心和紧张时有助于艺术的发展的。根据自己这些年的表演和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解决怯场的问题一定要做到: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歌唱的技术水平,平时努力勤勉、勤学苦练、事事留心,使自己的技术水平尽可能地提高,这样就会在上台前有十足的把握。其次,要拥有健康强健的身体,精神自然会保持充沛旺盛,这样提高技术水平和改善心理才不会受阻碍。再次,心情愉快,神经松弛,去除恐惧。还有就是逐步解决问题,演出之后,师生共同心平气和地总结演出的成功与不足,在随后的教学中尽快改正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时能够解决的,不会因此长期担心。

2音乐会曲目安排

音乐会的节目安排是有一定学问的。选择适合学生演唱的声乐作品是关系到学生展示演唱水平的提高与发展的基础,如何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演唱技巧与能力等因素来进行作品的演唱锻炼,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无论是独唱音乐会还是综合音乐会里的独唱节目,都不能无原则地把所学的歌和自己会唱的歌一股脑儿地都安排到节目单里。应该在演唱之前把曲目编排成小组的形式,每一组三至四首歌;各组的歌曲以不同类型为宜。不同的风格、内容、大小搭配,这样既有利于演唱,又比较容易收到较好的演出效果。下面笔者具体谈谈音乐会的曲目安排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1)根据声部特点来选择。根据学生不同声部来选择作品是关键,一方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声音质量与效果,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艺术实践作品的延长,不断展示学生的功底与声音特点。(2)从不同音色来选择及从音域的宽窄来定作品。比如一首气势磅礴的歌曲,用纤细柔和的声音来表现,显然达不到应有的艺术效果。一首清晰甜美,秀丽的情歌,用粗而宽厚的声音来演唱,显然更会失去歌曲应有的风格和韵味。因此只有选定的曲目与演唱者的音色表现相符合,演唱起来才觉得“风格准,味道对。”(3)从时代的分类;一般在安排音乐会节目的时候,总是顺着时代前后来排定顺序的,无论从歌唱技术上考虑,从歌曲的难易程度方面考虑,还是从表达情感的程度、方式方面考虑,这样的排列比较符合音乐会本身的气氛变化。(4)不同风格不同情绪的作品的布局也是要认真注意的方面。我们开音乐会,一方面是显示自己的演唱能力,另一方面要让听众在音乐中与你同行,要让听众保持良好的欣赏心态,同样的速度、节奏、风格、情绪会使听众因单调而疲乏厌倦,节目的安排要抓住听众的欣赏心理,否则听众的情绪会影响到演唱者情绪,从而影响到音乐会的成功与否。

3歌唱与钢琴伴奏的配合

一场音乐会中,钢琴伴奏的角色也尤为重要。演唱者在对作品的风格、情绪、演唱风格及趋势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也应对钢琴伴奏的部分进行分析处理。而钢琴伴奏者在演奏的同时,也要使自己的伴奏与演唱者相依共存,互映生辉,首先必须阅读相应的音乐文献,熟悉不同时代的各类作曲家的风格特点,以便更准确地表现所伴奏的音乐作品。并应经常欣赏优秀的音响资料,观摩不同类型的音乐会,努力开阔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和音乐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使自己的音乐想象力越加丰富,思想感情越多变化,理解作品更有深度,表现音乐也更具有说服力,从而为与演唱者之间的完美结合创造有利条件。在合作过程中,歌唱者应使演唱的每字每音都与伴奏合准,伴奏的音量也可相对轻一点,并与歌唱者取得呼吸和情绪上的一致,对出现的错音、错节奏的情况应及时纠正。这样既让歌唱者了解了伴奏对主旋律的支持与铺垫,了解与主旋律相对应的副旋律或复调部分,又让伴奏者体会到伴奏部分,在节奏、织体、音型等方面与歌唱者的对应位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客观上的音响效果记忆。在和伴奏阶段,需要歌唱者与伴奏者相互了解、熟练配合、尊重原作,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适应感情尺度,从总体上确立艺术表现方案。

舞台艺术实践是培养表演能力的必由之路,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日趋成熟,因此必须正确对待舞台上出现的差错。合作双方应相互理解与体谅,相互鼓励与安慰,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为更加完美的表现音乐艺术而努力。

4舞台风度

舞台风度,通常称为“台风”,必须引起歌唱者高度的重视。台风,包括台步、站位、面容、目光、形体动作、谢幕,以致服装、化妆等等。台风的好坏,与观众对演员表演的欢迎程度是成正比的。台风要自然大方,给听众亲切愉快的印象。如果这方面有所不妥,会引起听众的反感,给演出效果带来不良的影响,是不利于歌唱的。到不熟悉的音乐厅或剧场演出之前,一定要事先去彩排,对站立的位置和迈步的大小等做到心中有数。还要看看舞台的结构是否对音响效果有所影响。歌唱者在舞台上的位置一般在台前,至少要站在前幕的位置上,才能减少不良音响的干扰。

总之,歌唱者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演唱的全过程中,歌唱者应该自始自终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台风,以最美好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全身心的投入到歌唱艺术中去,去表现美和歌颂美,让观众既在歌声中,又在歌唱者的表演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参考文献:

[1]颜五湘.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

大学生艺术展演总结篇9

关键词:综合大学;音乐表演专业;现存问题;定位途径

一、对音乐表演艺术教育现存问题的反思

1、音乐表演教育的理念亟待更新

在我国,长期以来艺术教育由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来承担。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步伐,艺术教育也开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仅就音乐表演(演奏、演唱)专业而言,过去历来被称作精英教育的专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大众化的专业。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大学的专业艺术教育学科应运而生。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特定学科,音乐表演艺术以其自身学科优势,目前在全国有着火热的发展势头。但是音乐表演艺术作为综合大学中一个新兴的学科,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音乐表演教育的学科定位不明确

从综合大学兴办表演艺术专业的动机来看,因为定位不明确导致学校的期望值过高甚至有些不切实际。虽然从宏观上讲,学校兴办专业艺术教育是为了健全和完善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结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往往希望表演专业为学校增光添彩,比如代表学校演出、参赛、获奖等等,以此来扩大学校的影响。这种要求往往导致教学中只注重急功近利的表演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强调表演艺术学科的技艺性而过多关注技艺的磨练,通常会造成表演教育与大学的整体教学氛围格格不入,学生虽然置身于综合大学,但他们的知识结构却严重失衡。事实上,本科教育阶段应当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阶段。而以表演艺术比如演奏、演唱作为专业的学生,以表演艺术这样的单一学科作为发展方向,往往导致学生的技能单一、缺乏后劲,很难有大的发展。如果本科期间没有传授应有的专业和综合知识,大部分精力花在急攻所谓“表演技术”课程上,其结果将是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此以往,综合性大学培养出来的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成了缺乏自身优势的“大路货”,社会上需要的复合型、外向型音乐人才,从综合性大学无法找到。这种情况显然是综合性大学的音乐表演教育的学科定位不明确造成的。

3、艺术表演专业生源令人担忧

艺术专业的生源,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专业学科在各大学成倍地扩大,各学科招生人数也在成倍地扩大,其结果是,具有出类拔萃表演天赋的人才的比例在锐减。中央音乐学院以培养世界级音乐人才为目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报考者当中优中选优。全国其他艺术院校情况比起中央级院校来讲,生源质量明显较低。因此,综合大学以表演艺术为主体的专业学科,生源劣势显而易见。

4.综合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出路不容乐观

在综合大学,有些天赋一般的表演专业学生热衷于专业技艺的提高,日复一日地磨练技术,渴望成为艺术专才,却荒废了不少文化知识性课程。到头来,还是很难在专业上有所发展。据调查,在综合大学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当中,除个别学生(约占1-5%)可以从事表演专业,其余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举步维艰,不能胜任用人单位的聘任要求。

一所综合大学表演艺术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表明,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择其专业之外的特长,或者以他们辅修的第二专业来聘用他。为了能够顺利就业,许多表演专业的学生到了高年级不得不撇开已设置的专业课,不在专业上进一步下功夫,而在第二专业上另辟蹊径。为了拓展就业门路,比如应聘机关公务员、企业职员、文化团体职员、文秘等不得不进行突击性充电。这种就业的现状告诉我们,综合大学办艺术教育,不能把培养“高精尖”表演人才作为唯一的发展方向,而应该面对现实,为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出路而调整我们的培养目标。与其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单一的舞台表演人才,倒不如因材施教,把多数表演天赋并不突出的学生培养成复合型的多面手。

二、寻求表演艺术教育在综合大学合理定位的途径

1.确定复合型的培养目标

我国一些艺术院校已有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学科体系是健全的,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明确的。与院校艺术教育相比,综合大学的艺术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培养目标也比较模糊。综合大学表演专业不能走艺术院校之路,也不能走师范艺术教育之路,而必须依靠自身优势走自己的路,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于:规模大、学科种类齐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综合大学的学科众多、不同学科的优势资源可以共享,这是一般艺术院校无法相比的。艺术院校的专业教育,以培养舞台表演艺术人才为基本方向,师范院校则以培养学校教师为目标。综合大学的培养目标应当更加宽泛,综合大学的毕业生既可以当教师又可以当演员,当然更多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起点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因此,可以把综合大学的艺术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具备艺术表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上。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为培养目标服务,培养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又决定了我们对生源的要求标准。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复合型人才上,这样的学科定位不仅能够拓宽学生就业途径、满足社会需求,而且能够依托综合大学丰厚的优势学科,使艺术表演学科搭乘优势学科的快班车,与优势学科一道共铸辉煌。

2.构建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长期以来,音乐学院内部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是高度独立的,导致民乐学生不太了解钢琴,声乐学生也不太精通作曲理论。这种培养模式只能培养专才,而不能培养通才。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人们开始打破彼此割裂的学科之间的壁垒,寻求学科之间的互通,在培养专才的同时兼顾培养通才。综合大学的艺术表演课程体系,应当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在贯彻教育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性和适用性的原则,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大胆改革和调整。我们应当在艺术表演专业积极探索以专业教学为核心、以艺术实践和素质教育为两翼的综合大学艺术课程结构新体系。我们应当在综合大学所有专业积极探索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课程体系,挖掘和释放艺术课程的潜力,把艺术教育普及到全体大学生。我们应当通过资源共享使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在综合大学内部取得既培养专才又培养通才的双赢效益。要想取得双赢效益,综合大学必须因地制宜地构建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

在表演艺术专业开展专才兼顾通才教育,需要我们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在非艺术专业全面开展艺术素质教育,同样也要求我们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

在专业教学方面,要突破专业课教学方法、形式、内容方面的单一性的束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变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式,为启发诱导方式。鼓励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低年级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或辅导课程,培养学生实践技能;采用技术、理论、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配以系统音像教材,加强音乐文化修养教育。与此同时还要改进和完善课程体系,合理地整合专业课程,比如将专业小课与合奏合唱、重奏重唱结合起来,以定期学习会、汇报会、师生音乐会等形式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4.完善合理的选拔机制

大学生艺术展演总结篇10

关键词:钢琴艺术表演时代化个性化民族化

钢琴表演艺术是一门理论实践性的艺术学科。钢琴表演艺术作为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是建立在遵循作曲家原意的基础上、具有表演者个性风格特点的作品再现。钢琴表演艺术学科的实践运用和音乐美学的审美观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的表演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方向的运动:一是表演者把内心的精神转化为音乐,即精神变物质的过程。二是观众把这种音乐再通过大脑的理解转化为精神,即物质变精神的过程。好的表演艺术形式总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积极地影响和感染观众,帮助观众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调节观众的欣赏角度和趣味。任何表演艺术的存在都脱离不了时代、个性以及民族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对钢琴表演艺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个性、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钢琴表演艺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钢琴表演艺术除了在原有的优秀传统表演基础上要不断发展,还要考虑出新,结合不同层次群体的心理需要,从现代社会人们希望出现新事物的角度,以及对钢琴表演艺术、钢琴文化传播途径的新需求,真正使钢琴表演艺术繁荣昌盛。

一、个性化表演是钢琴表演艺术发展的基础

钢琴表演艺术据其特性及其作品的需要,表演者采用单独、侧面对观众的表演形式。这种传统的表演形式为表演者创造了一个对音乐更好地理解和阐释的艺术氛围,在突出表演者自我意识的同时,向观众传达对音乐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的理解;也正是这种传统的优秀的表演形式,我们才能欣赏到各种不同风格的表演。风格既表现于内容,又表现于形式,它是由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的特色。对于一首作品,表演者根据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内容,选择能够反映、表达自己心理的表演形式。不同的表演形式,也是表演者风格和修养的体现。例如演奏贝多芬的《热情》,表演者除了根据作品给予指定的表现形式进行表演创作外,施纳贝尔突出了严谨、理性的古典学风;李赫特尔感情激荡,气势恢宏,风格浪漫;鲁宾斯坦呈现了温文尔雅的气质;霍罗维茨则表现了炉火纯青的技术和强烈的个性;肯普夫表现出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成熟的技巧。正是有了这些不同风格的创造,《热情》才会像钻石一样始终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价值。这对于有音乐素养的听众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在钢琴表演过程中,个性与共性不可分割地存在于一个有机整体里,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也就是说,表演者把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和感情寓于他们不同的表演形式之中。作品给演奏者提供了创作的基础,但也有许多潜在的不定点和空白,给了演奏者填补、再创造的空间。演奏者就可以借助一些手段,创造另外的一种音乐审美效果,拓展音乐表演的视界和话语空间。茵格而顿指出:“像绘画那样的‘原作’在音乐中是不存在的,音乐作品本身只能提供一个多层次的未定点。只有通过一次次的音乐表演来实现一个变体。每一个变体都包含有表演者的独特创造,并使音乐作品成为表演者和作曲者共同创造的艺术复合体。”[1]表演者在这个多层次的未定点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内心体验的思维活动,进行抒发人类思想感情并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的二度创作,尽量完善音乐意境,表现音乐情感与内容,并使其成为联结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的纽带。

钢琴表演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更应突出个性化的艺术表演形式。任何艺术如果脱离了创新与发展,就会变得苍白无力,没有生命力和活力。这就对传统的钢琴表演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迫切的需要,同时对表演者来说,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还要有跟上时代的敏锐头脑,来丰富自己个性化的钢琴艺术表演过程。

二、时代化表演是推动钢琴表演艺术发展的因素

“美”产生于人——主体的愿望,而主体愿望的产生则源于他的“社会性”![2]任何创作活动都有一定的社会性,同样,钢琴艺术的表演形式也不能脱离社会性而存在,它与时代的不断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钢琴表演艺术传统延续下来规范化的表演模式可以被真正有音乐修养的少数群体所接受,是“精英”“贵族”式的欣赏方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网络传媒等现代交流手段方式的迅速发展与改变,使钢琴音乐面对的是更多、更为广泛的群体,钢琴表演艺术应从音乐表演多元化角度,积极探索如何在表演形式以及音乐表现上使广大观众更好地接受。这也是推广钢琴音乐、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教育和音乐修养,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享受音乐的“准精英”式钢琴音乐的推广方式。

钢琴表演艺术发展至今,由于现代社会文化、观众对象的不同,“阳春白雪”式的钢琴表演艺术在后现代文化的特征上应有所突出。由于“观看并不是一面一成不变的镜子,而是充满生气的理解力。”[3]所以根据观众理解的差异,对于作品的艺术表演再现做出的反映,有可能正确、有可能歪曲。当然真正的艺术是不能以大众的喜好和接受能力作为艺术的标准的,这违反了艺术的原则。正如戏剧界所认同的:“观众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无视观众的艺术家却永远是错的。”[4]为了让社会能够更为广泛地接受和认同严肃音乐,我们可以在钢琴音乐的表演过程中采取更容易被大众心理所接受的传媒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段。“人是精神和肉体的结合物,所以每遇到一种运动,不仅视之而已,同时还有意用我们自己的动作来表出它们。……”[5]所以表演者在钢琴表演过程中,由于从内心生发了音乐的感受并产生了肢体动作,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内容及抒发自我情感的手段,即表演形式。它是音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作品和观众思想产生共鸣的必要手段。作为媒介,表演形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帮助表演者创造一种情景,通过观众的想象来产生感情。随着时代、网络、高科技的发展,观众对钢琴音乐特别是适合现代钢琴作品新的表现手段有着强烈的渴求和愿望,希望表演者具有时代感、与生活体验相接近的表演形式,表现与观众共有的对现代生活的体验与感受,从而感染观众,同时也给钢琴表演艺术注入新的血液和生命力,使钢琴表演艺术从不同角度更完美地获得其美学体验。这也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对钢琴表演艺术的迫切需要,也是钢琴音乐、钢琴教育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和目标。

三、民族化表演是钢琴表演艺术发展的灵魂

21世纪更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求生存的时代,音乐的审美价值趋向多元化、开放性,但总的文化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体现着一种民族精神,闪耀着华夏祖先的文明和智慧。

李凌的美学思想认为,“所谓‘民族风格’,它包括了这个民族的思想、情感以及它要表现这些思想、情感所选取、缔造的音乐形式上的一切特色的总和。”[6]追求表演艺术的民族风格,应该成为钢琴表演艺术遵循的一个美学原则。中国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得西洋音乐演奏奖的钢琴家傅聪,正是因在他的钢琴演奏中充满了中国灿烂文化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以及中西贯通的音乐表现力而享有“钢琴诗人”的美誉。他演奏的肖邦被认为“赋有肖邦的灵魂”。傅聪之所以对西洋音乐理解得深刻,“大半得力于他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与体会”。因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具备自己的民族灵魂,才能彻底了解别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渗透他们的灵魂。”[7]这也是傅聪在钢琴表演艺术上能做到真正中西融合贯通,用中国的古典文学表现西方音乐意境的精髓所在。

中国古代对音乐美学的研究源远流长。儒、道、法家对音乐美学都有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傅聪的父亲傅雷非常重视对傅聪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自小用近乎私塾的方式,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字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上选教材,以富有伦理观念与哲理气息、兼有趣味性的故事、寓言、史诗为主,以古典诗歌与纯文艺熏陶结合在一起,亲自对他施教。“我的东方人的根,真是深,好像越是对西方文化钻得深,越发现蕴藏在我内心里的东方气质。”[8]所以在傅聪的演奏中有蕴含中国音乐美学的“无我之境”。这和他自小得益于中国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成熟的领悟力是分不开的。

民族性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是艺术再创造的土壤和源泉,是创造具有特色的表演艺术的动力所在。中国的钢琴表演艺术要坚持发扬民族性,与时代共进,突出个性意识,才能使钢琴表演艺术在社会发展潮流中始终保持活力,在时代变革过程中展现新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保清《浅谈音乐表演艺术》南京艺术学院院报2001年第2期

[2]《论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从布莱希特“陌生化”表演艺术理论得到的启示》冯效刚人民音乐1997年第11期

[3]艺术风格学:(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著、潘耀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251页

[4]《试论音乐表演艺术中表演者主体地位的确立》张放音乐探索1999年第1期

[5](德)罗采《卡里哥纳》H·里曼著缪天瑞译

[6]彭根发《李凌音乐表演美学思想初探》交响——西安音乐学院院报1996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