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学好声乐课十篇如何学好声乐课十篇

如何学好声乐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7:58

如何学好声乐课篇1

关键词:学前本科;声乐课;教学效率

对于当前我们学校的本科幼儿师范学生来说,课堂仍然是他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最重要的场所。其中,声乐教学一直以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模式存在。声乐教学效果的提高,一直是个难题。我校幼师的声乐教学,它不同于其他高师的“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教学模式,它是“一对几十”的教学模式。针对我校本科幼师的声乐教学特点,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声乐集体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我们当前最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分析当前学前本科学生的声乐基础状况

就声乐教学而言,无论学生的基础怎样,都要在他们毕业的时候达到较好的歌唱水平。不仅自己能唱,还得会教,以达到今后幼师教学工作应有的能力。我们“3+2”大专幼师生对于声乐的学习有五年的课程,而学前本科幼师是四年的学习时间,况且我们目前这届本科幼师学生,经过调查,都没有一定的声乐基础,针对我校“零”基础本科幼师学生的声乐教学,我们该如何去进行教学,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求知欲望、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这些情况,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去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并更加注重声乐课堂内容与信息的有效输入,我们不得不想办法,并采取措施以发挥好声乐集体课本身所具有的教学优势。在学习声乐的初级阶段,声乐集体课是适应我校在职声乐教师与学生现实状况

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我校学前本科声乐教学的构想

1.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

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或是部分缺乏歌唱兴趣的学生而言,集体课更容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增强同学之间的竞争性意识,相互促进、相互激励,从而引发学生对声乐的学习热情。集体课教学同样对建立学生敢唱、愿唱的歌唱自信心非常有利。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的好坏,对人们在歌唱时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当有的学生由于胆怯、紧张的心理造成气息上提、体僵腿软、无所适从,难以做到自然地发出美好的声音。假如对这种现象不加以克服和纠正,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害怕唱歌,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因此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上课时,只要有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体会到表扬的喜悦之情,不以学生没做好自己的歌唱要求就严厉批评学生,甚至挖苦学生。教师要做到尽量亲切、和蔼,不给学生施加学习的压力,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唱歌,有信心地去唱歌,保持对歌唱学习的热情,因为,信心和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良好开端,这对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2.解决声乐学习的共性问题,发挥声乐集体课的教学优势

(1)声乐集体课可以解决声乐基础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声乐集体课主要以共性为主。声乐集体课可以传授对每个人都有共性的声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增强声乐理论修养。例如,歌唱艺术的器官与发声原理、音响学、生理学、机理状态等,歌唱的姿势、呼吸、共鸣、咬字、歌唱的艺术表现等。向学生讲解理论时,也要注意能收到良好效果的时间的切入点。例如,我们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讲到发声时软腭上抬的问题时,由于我们人体的发声器官看不见也摸不着,通常,学生在没有事先的发声实践情况下,学生会找不到感觉与状态。只有经过训练实践后,教师讲授软腭上抬的状态与感受,让学生了解软腭是处于咽的顶部位置,同时,它又是通向鼻腔的入口,当软腭在提起的位置时,通向鼻腔的通道是关闭的,气息从口腔流出。在学生有了正确的感性认识以后,再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就能够理解发声时身体各部位的运动状态,以避免重复讲解内容。节约了教学时间,达到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声乐集体课可以解决学生声乐训练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首先,声乐集体课对于刚入学的初级学生解决声音训练中的问题非常有利。初学声乐的学生还没有建立正确的、良好的歌唱状态。如,歌唱的体态、气息的控制与训练、声音的高位置、喉咙的打开训练等等,无论是哪一种唱法,这些共性的科学的歌唱训练方法,因为其具有共性的特点,对于每一位学生都是基本适用的。所以,在集体课中,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同时解决。

其次,声乐集体课对于学生在听觉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初学声乐者一般都无法准确地判断声音的正确与否。所以,正确地引导学生“听”,是声乐教师的又一个教学重点。在集体课上,能够创造良好的听觉环境,全体学生共同演唱、分组的唱、单独的唱、教师科学、准确的范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互听、比较和鉴别,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区分声音的好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功能,从而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声音形象。学生只有掌握了辨别声音好坏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加快学习声乐的步伐,达到提高声乐教学效率这一目的。

3.融入声乐小课及小组课的问题,优化声乐集体课的内部结构

如前所述,声乐集体课是我校幼师本科的教学形式,有较多的教学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味地进行声乐集体课,势必难培养出优秀的歌唱人才,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解决疑难问题,而声乐小课可以做到,可以非常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等问题的指导与解决。所以,我们要在声乐集体大课中融入声乐小组课与声乐小课。

(1)声乐小课在声乐集体课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课堂效率

声乐集体课中需要融入声乐小课。声乐小课也是其他高等师范院校一直使用的声乐教学模式。它对于学生个性演唱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势,是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模式。对于我们而言,纯粹地上“一对一”的小课,目前,师资等条件不允许。对于我校学生的声乐教学来说,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声乐基础后,在声乐的集体课中融入小课,教师可以安排出课时,在集体训练后,专门单独辅导一位学生,同时要求其他的学生在教室同时听课。这种在集体大课中融入小课的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有很大的好处。

由于人体歌唱器官的生理形体有其各自的特点,喉位有高低,声带也有长短、厚薄之分。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嗓音条件,在集体课中进行教学就一定会呈现出它的局限性。为个别学生上课,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因材施教。主要解决学生的发声技巧以及演唱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通过个体检验才能知晓发声的技巧如何?同时,其他学生旁听个别课时,通过观摩,在教师通过对个体有针对性地指出发声问题,进行讲解并引导时,旁听学生可以取长补短,所谓“旁观者清”。这样,学生的思维角度就发生了变化,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怎样做才能建立正确的声音形象,增强了对声音的辨析能力,从而确定了歌唱的各种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地进行学习。所以,发展学生歌唱的个性,就应该从小课来实现。这种集体课与小课相结合的教学,实际就是把声乐理论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课型。

(2)声乐小组课在声乐集体课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课堂效率

还要提的就是声乐小组课教学。声乐集体课由于人数过多,全体学生同时发出声音,就像合唱课一样,每个学生的歌唱状态是否正确,教师很难做出分辨。因而,在有限的课堂上,在声乐集体课上要善于利用声乐小组课来进行教学。

声乐小组课可以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分组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经过一段教学与学生的熟悉、了解后,要对学生进行调整与分组,可以将学生按类型分组,如出现气息、真假声结合运用等具有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学生则排在一组,或者进行好坏搭配。前者,可以比较有针对性地避免了学生训练时问题各不相同,而逐个指导费时费力,阻碍了教学速度的增快,有目的地分组教学比随意性分组练习,更加明确了目标,提高了效率。后者,由于学生学习进度的差异,有的稍好些,有的落后些,把学生进行交叉搭配,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师教学中,会形成“师带生、生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以往上声乐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声乐集体课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要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发挥它的长处,在不改变声乐集体课这一课型的前提下,课内进行调整与优化,融入个别课,结合声乐小组课。另外,还可以通过艺术实践、欣赏、多媒体教学,定期举行观摩、汇报课等等,来充实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率,体现我们幼师自己的鲜明特点,最终达到比过去一直进行单一的“一对几十”的声乐集体大课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王美玉.声韵:谈歌唱技巧与艺术实践[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9.

[3]刘朗.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03.

[4]于敏.高师声乐技能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5).

[5]陈建彬.传媒声乐表演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浙江: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1).

[6]王岱超,胡郁清.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西南华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5(04).

[7]于敏.高师声乐技能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05).

[8]王本谦.关于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的构想.三明师专学报,1999(1).

[9]何团喜.声乐集体课与“一对一”教学形式之比较.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05).

如何学好声乐课篇2

 

一、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课程所要培养的人才是综

合素养较高的人才,它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强,技能多,应用熟练。学生不只要掌握学前教育所教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唱歌,跳舞,绘画,钢琴等实践操作能力,在这些之中,唱歌所占比重较大,而声乐课则是唱歌的基础,所以学好学前声乐这一门课程十分重要。

 

(一)课程定位

 

学前声乐课是学前音乐课的一门附属课程,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提供最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歌唱技巧。如何使幼儿从音乐中收到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情感和利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此课程“幼教”特色鲜明,为了学好这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学好理论,多多联系,熟练处理各种场景下的幼儿教育。

 

(二)课程目标

 

学前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掌握构建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将声乐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所教授学生内容要符合幼儿教育发展所需要。让学生能开口唱,会演唱,会边弹边唱。还要让学生知道如何科学的发生,如何正确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觉歌曲的艺术形象,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表现能力,有感情的演唱,感染小孩。

 

(三)课程设计

 

学前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其他课程的基础,也需要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支撑,在掌握识谱,视听,视唱能力后,就可以你进行声乐课程教学的开展。声乐课的教学设计顺序是声乐基础,儿歌代词练习,儿歌表演,儿歌自弹自唱,逐步展开教学计划。课程的重点是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歌唱知识及器官运用,还有唱歌的姿势,科学发声。课程的难点是学会基本的歌唱技能,正确理解歌曲所含思想,有感情的演唱。

 

二、教学内容

 

(一)声乐基础

 

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是没有声乐基础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所以我将声乐基础放在第一个位置上安排20%的课时,重点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发声技巧,识谱等,在此模块内选曲要选择简单通俗,适合专业的歌曲,并且还要根据专业特点,尽量选曲中外少儿歌曲。在内容上,要教学生认识发声器生理构造及作用,学会发声技巧及如何保护嗓音的知识,懂得歌唱的缓吸缓呼,急吸缓呼两种呼吸方法,学会连音,颤音的发声方式。进行唱时姿势正确,精神饱满的声音练习,正确唱出单韵母和歌名,掌握歌唱的呼吸,有意识的控制和运用呼吸开更好的发声,做到中声区发生自然。

 

(二)儿歌代词练习

 

儿歌代词练习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对于歌曲的节奏,音准,音乐风格的把握,还有在发音时保证吐字灵活,清晰。同时结合专业是幼儿教育的特点进行联系,一举多得。在儿歌代词练习这一模块,我们安排20%的课时,这一模块的要求就是学生将词唱对,吐字清晰,掌握个别复杂的节奏的演唱,灵活运用气息,使声音统一,自然,以字行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正确处理和表现不同风格的歌曲。

 

(三)儿歌表演

 

幼儿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幼儿唱跳结合,在儿歌表演唱的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具有表演力,能够引导幼儿跟其进行表演,要求学生能够唱跳结合,与舞蹈课的韵律结合,唱演同时进行,可以较好的表演歌曲同时引领学生。

 

(四)儿歌自弹自唱

 

儿歌自弹自唱,将弹唱二合一,针对性较强,难度较高,所以此模块安排30%的课时。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有的技能都需要会一点,而我们作为学前教育声乐课专业的学生,有关音乐的都要涉及一些。会弹会唱,还得能将二者结合。这一教学模块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处理能力,知道儿歌的音谱,并且边弹边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手脑口同时进行运转,所以操作较难,这一模块需要学生多加练习,对于音谱,乐器都要十分熟悉。

 

以上就是学前教育声乐课的课程设置,这个安排是结合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紧密联系了将来就业的需要,同其他课业配合,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安排。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教育模式主要是创造情景,重点探究,多多合作,获取知识,分享运用。老师为学生提供进行联系的场景,学生在此场景下进行练习,重点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更好完成任务,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指出缺点不足之处,从彼此身上获取知识,同学之间分享各自心得,并将其总结运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将教与学统一,运用于实践。老师传授的知识还是较为书面的,学生们之间进行探讨可以得出许多课堂没有教授的经验。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方法手段

 

学前教育声乐课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譬如,声乐专业不同于其他,但是理论教学还不够,需要实践需要练习。儿歌表演唱的教学法,是练习法,律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创作教学法的结合。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在练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教学内容,还可以学以致用。通过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应变能力,身临其境,更好的体会幼儿教育。在学生表演结束后,一般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以探究,发现为主,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去研究如何更好的发声,如何表演较为顺畅,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探讨,学习。并总结得出结论。

 

四、总结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要适应国家教育需要。

如何学好声乐课篇3

一、本科期间学习声乐的经历与认识

本科学习声乐时,专业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说想学好声乐,先学会做人,想学好声乐,先学会感恩。他不仅是我的专业老师还是我的人生导师。一直以来,他孜孜不倦,虽然我也算的上是问题学生。所谓的问题学生,我先向大家澄清一下,不是社会青年,是指声乐学习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在课上,老师仔细耐心的教我,从站姿,口型,头的摆放,各种问题开始到声乐的发声基础到最后的处理声乐作品,老师都是非常认真的传授给我们。许多朋友没有学过声乐或者是学过声乐的朋友们不要小看这些问题,只有做到这些小的问题才能继续在声乐的道路上越来越好,学的东西才越来越深奥,进步才会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做人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那么声乐学习也应如此,声乐就是做人,要一步一步,稳稳当当,从头开始。

二、研究生期间学习声乐的经历

研究生期间更是非常荣幸的跟随广西艺术学院的资深教授继续学生声乐。期间,老师的责任心确实很让我即感动又佩服,一节课学校规定是45分钟,老师可以耐心的给每个学生上到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在课上是一定要把我们的问题改正才放我们下课,老师的课18点钟结束,她每个学生认真讲,不丢掉一个细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样一直坚持到最后一个学生下课,有时候我们都去练声结束,吃完晚餐回来,看到老师琴房灯还亮着,还在给学生上课。这样的师德确实令人敬佩。虽然我们离老师的要求还很远,但是不管是老师的本科生还是我们研究生我们每个人的专业水平确实是有很大进步,且进步速度很快!

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对待学生

我认识一个小男生,是朋友的学弟,现在是上高中马上考大学,在一起交流起来他觉得声乐好难,而且觉得唱起来好累,甚至上完一节课嗓子哑掉,说已经失去唱歌的信心,放弃了对这个专业的追求,刚开始学的时候是一腔热情,现在则是飞蛾扑火。他说他的老师上课并没有讲的很仔细,而且没有很多好方法,只是一味的让他模仿。其实模仿并没有不好,只不过要加之相应的方法才可以,很多理论不讲清楚,学生根本是不懂的。比如气息,胸腔,口腔,腹腔,要一点一点讲解,加之示范,并且要找到适合学生的小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我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每次都劝自己,要有个好的心态,学生过来上课首先是信任我,那么我就要以身作则把自己所知所懂都尽量传授给学生,并且要心平气和的讲给她们听,学生本来就是零基础,教师在课上越着急缺说她反而学生会更加做不到,一次做不到,两次,两次做不到就讲三次直到做好为止。声乐课上,互动少不了,讲完给学生,首先要与她互动,确定学生是不是听明白,或者已经理解我们说的意思。一般来说我是先讲气息,告诉学生就像正常呼吸一样,慢慢的让她们说话,带上胸腔,然后再讲到口腔及高位置,高位置其实学生还是比较难理解的,因为相对比较抽象,我会用哼鸣,闻花香的方式或者抬上颚来让学生体会。一般是用u,i两个母音来带学生练声。

四、总结

如何学好声乐课篇4

关键词:舞台艺术实践声乐课堂教学

一、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相互关系

(一)声乐课堂教学是舞台表演实践的指导

舞台上表演的好坏直接反映这个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能力。大家都知道什么是舞台表演:舞台表演就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是和生活中真实感情的体验和平时学习积累分不开的。它是生活体验之后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感情再现。在舞台上演唱时,既不能一动不动地唱,也不能毫无目的地胡乱表现。要做到“神形兼备”,通过恰到好处的表演来使歌声和形象完美地结合,营造出歌曲表现应有的氛围。要有良好的台风,从一走上舞台就要融入到音乐里,落落大方、举止得体,在有修养的艺术均衡中去表现音乐,注意在平时训练的一点一滴中培养歌唱的表演能力。声乐的课堂教学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系统技术问题,是提高学生表演演唱的水平,没有正规科学系统的声乐课堂教学,就没有成功的舞台表演实践。

(二)舞台表演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体现

没有艺术实践的声乐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课程有其特殊的内涵,它既要科学系统的课程教学,又强调合理的艺术实践,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手段,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艺术实践的实际效果。两者相辅相成。声乐的艺术表现是依靠丰厚的理论知识与声乐基础技巧的,而艺术实践恰恰是声乐课堂上理论与技巧的表现形式。同时通过艺术实践可以补充声乐理论与技巧,两者相辅相成,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熟练了学生的声乐技能技巧,使学生综合素质逐步走向完善,增强语言能力。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声乐技能以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通过艺术实践来达到感性与理论的统一,然后又从新的高度上进行理论修整与再学习,以加深感性实践,循环反复,交叉融合使声乐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加大了实践环节,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以后教学提供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现状透视

歌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它既体现着演唱者运用音乐手段与技术能力来表现作品的美感,同时也体现着演唱者的个性化创造意识,以展示其独特的心理悟性与精神境界。声乐课教学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技能训练和声乐舞台实践三大部分,其内容涉及声学、生理解剖学、音响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表演学等学科领域,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课程。虽然学生专业水平的高低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声乐课的学习优劣,但是舞台表演实践的学习也是必要的。

(一)声乐课堂教学现状

声乐教学,是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与艺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整体而又具阶段性的教学体系和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学生的完形教育,应当是两者都不可偏废的教育结构。学生的基础能力是指通过正常的听觉和发声的训练,运用呼吸、共鸣、发音、咬字等技术手段,加上表演方面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综合因素表现作品。学生艺术创造能力是指其在具有一定程度的歌唱能力基础上,能够按照自己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趣味,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的能力。声乐课堂教学现状是,教师对学生基础能力和艺术能力的培养并非是全面的,过多是片面、随意的。在教学中没有强调教学体系与过程的完整性、综合性以及阶段性布局。完整性体现在对声乐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把握,坚持把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与他们艺术创造能力进行连贯思维。没有注意各环节间的有机联系,即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分期性和单一性教学,使教学目标没有明确计划。声乐本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学时间长、内容多、概念抽象,不易于理解更难于掌握的学科,随着高校的扩招,声乐学生数量剧增,声乐专业课也由以前的单纯的一对一模式,演变为现在的专业分流,并非都是一对一,客观上人数的增多,确实给老师的专业教学带来一定影响。还有长期存在的问题,专业教学重技轻理是普遍的毛病,而且声乐课老师多只针对某一学生声音状态上存在的不足及相关的片面问题来对症下药,从而忽视对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舞台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舞台表演实践的现状

1.舞台表演实践能力缺乏,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是学生平时在台下唱得非常好,人很放松,表情也很丰富,表演起来也很完美。可是上台后就会出现问题,头脑中一片空白,声音大打折扣,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就在于学生上台少、实践少。二是心理素质稍好一点的,在台上又缺乏表演能力,站在台上一动不动硬邦邦的,没有一点表现力,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这首作品的意义。问题就在于学生实践太少,经验不足。因此,在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艺术实践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必要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多方面技能为中心,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音乐师资,促进我国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2.舞台表演声乐节目形式单一,如一般在晚会当中除合唱、独唱外没有其他的表演形式,导致了有些同学能力的单一。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呢?平时要多实践,表演形式要多元化,不仅局限于独唱合唱,还要重唱、对唱、小组唱、表演唱等,越多越好,这样就能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高。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表演,还应把如何上台演唱当作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上台演出,培养他们当众演唱的欲望。

(三)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失衡的原因及影响

1.声乐教师将声乐教学内容和形式局限化,使有些学生把声乐看成十分难学的一门课程,而有的学生开始学的时候以为很容易,但学了一至两年后,由于进步不显著或者带着失败的情绪而变得消极,以为发声的机能现象是一种深奥莫测的东西,被一种神秘感所困惑,头脑里一片空白。还有的学生不敢暴露自己的想法,只是听教师讲,还有的学生只爱听别人的夸奖,而不能听取反面意见,连老师的意见都不愿意听,有的还怀疑老师的水平,这样的学生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只有害了自己。有的学生缺乏分析地到处去听,也会造成思想混乱,一时没了头绪。有的学生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基本功未学好,就要唱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曲目,结果令自己大大失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2.受学校舞台表演条件的局限,高校音乐教育分师范和非师范两类,一(转第72页)(接第74页)般来说师范类的学生学习条件比不上非师范类的学生,不管从学校的硬件还是软件都比不上专业音乐学院的。但是又在现行的高师教学改革中要求,高师声乐教学要符合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专业目标培养计划局限性较强。

3.学校师生对平衡二者关系的忽略。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如果说一个领导都不重视舞台表演实践的话,学生就更不会引起重视,那么就会造成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脱节。

三、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具体措施及意义

(一)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具体措施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充实声乐教学内容

现在很多师范院校声乐课程已经打破旧的模式(个别授课式),利用小组课将声乐课程多元化。笔者认为,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设置应该齐头并进,以多元化的形式将小组课、个别课及声乐基本的理论课程、表演课程融会贯通,以此进行声乐教学。个别课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声乐个别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发声技巧及艺术表现,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声乐小组课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去进行声乐教学及舞台实践。

2.创造艺术实践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学校领导要重视艺术实践,要为学生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他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经常举行艺术实践活动,加强艺术交流。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大量的艺术实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演唱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缩短课堂与舞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和促进声乐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上台演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现,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声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练唱,还应把如何上台演唱当做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上台演出,培养他们当众演唱的欲望。在演出实践之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演出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以此作为下次登台演唱的借鉴,在实践中提高演唱水平。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演唱知识的实际应用,为学生日后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意义

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认识社会、开阔视野的机会,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良好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对推动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能使教师认识到声乐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必须紧密结合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其他因素。如开拓学生思想,积极促进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扩大学生视野,创造积极、上进、融洽的学习环境等因素使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等问题,从而有利于高等师范声乐教学的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7月版.

[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如何学好声乐课篇5

[关键词]声乐教学素质教育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特长,声乐教学本身具有的独特育人作用,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修养以及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因此,声乐教学是全面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搞好素质教育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如何充分发挥声乐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中的独特作用,加强声乐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当前声乐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素质教育为声乐教学创造了条件

加强素质教育为声乐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理念。声乐教学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可起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更是起着直接的影响。伟大导师列宁曾经说过:“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因此,中小学声乐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它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声乐教学不仅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这也是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改革声乐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1.声乐教学需要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形式,促进素质教育

为什么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形式呢?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改革声乐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内涵,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声乐教学是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进一步表现音乐的内容,即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情感个性及修养和整体素质,而且还可以成为专业院校的后备军。

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把重点转向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体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突出育人作用。声乐教学需要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形式,目的是在声乐教学中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运用自己的感情来演唱,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的效果,学会把自己丰富而深厚的情感深深地融汇到歌声中,让歌声充满昂扬振奋激情,感染自己和周围的人。这种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最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如何改革声乐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形式,以便于改革声乐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呢?

(1)声乐教学应体现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

以集体和个人学习结合的授课形式来教授学生,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具有渲染性、新颖性和多样性。它不是单一的学习声乐技巧的课程,而是包括了与音乐相关的各种课程,是一门综合的教学课程。在声乐集体课中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的技术问题学习,通过课堂讨论,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使学生们记得牢,基础扎实。

声乐教学应体现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有交流、表现和反馈的机会。虽然声乐集体课是集体的,但是应该让每一个个体有表演和沟通的机会。学生个别表演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不需要花太长的时间,这样在一堂课里就可以和许多学生进行沟通。在每次上课的时候,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由老师或者学生进行解答,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估他们有没有进步。评估既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更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教师的评价应该是正面的,真诚的,切中要害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2)声乐教学应与其他教育互相结合

声乐教学不应是孤立的,而应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例如:声乐与语文、声乐与历史、声乐与地理等,声乐与文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声乐所表现的“诗情画意”,就是文学的因素,实际上任何声乐作品,就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一个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展现其内涵,特别是诗歌的韵律美、修辞美、意境美,都可以用各种声乐的声音美感来表现。二者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也可使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再比如:声乐与体育的结合,声乐教学重在抒发感情,而体育教学则注重动作技巧,把人体动作和技巧与歌声表演结合起来,会提高声乐的表现效果。因此,应注意声乐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只有加强这种结合,才能增强声乐的艺术表现力,增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使自己更珍惜时光,搞好自己的学习。

(3)声乐教学应培养审美感受力,突出素质教育

在声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最为直接的功能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力求搞好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声乐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培养要注意形象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在声乐教学中,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诸多特点,把审美能力培养融入到素质教育中。培养审美能力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通过声乐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声乐魅力,了解声乐的文化气韵,达到增强素质,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目的。

三、声乐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如何学好声乐课篇6

一、充分利用教材,一定要学好课本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音乐流派,各种流行歌曲也流进了小学的大门,在校园里随处可以听到小学生唱一些不健康的歌曲,什么“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等之类的歌曲,叫人听了不堪入耳,甚至还有一些的歌曲,极不健康,老师应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歌,什么是不健康的歌曲,一首好的歌曲会激励一代人。教材里的歌是经过学者专家仔细选出的好歌,一定要充分利用。

二、教会学生如何唱谱,如何发声,如何打节拍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在课堂中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怎样看拍号,各种拍子的打法,如何正确发声,如何正确的呼吸,什么样的声音才是美得声音,美的声音能使人听起来非常舒服自然,同时让学生自己拼些简单的歌谱,多唱音阶,培养学生的音准,视唱能力。

三、让乐器进入课堂,让孩子们在学习乐器中体会到音乐的美

在每周的音乐课中,让出两节课,专门学习乐器,先从简单的乐器人手,比如口琴或者竖笛,通过学习乐器可以练习视唱练耳,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还可以让他们一块合奏,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合作精神。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学习一些更复杂的乐器,比如:钢琴、吉他,他们都是具有和声的乐器,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训练他们的和声意识,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左右脑,手脚协调能力,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四、把舞蹈引进课堂,优美孩子的形体

如何学好声乐课篇7

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教师,因此选取教材时一定要注意全面一些,不能像培养上台表演的学生那样,要求学生学得更深、更精,要有“专攻”,而应该全面发展,要更广、更宽,要“全面”。

因此,师范院校的声乐教材一定要“泛中求精”“、多中求益”。其次要在基础教学上凸显师范性特色。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要走上讲台,要为教学服务,因此其声乐的基础一定要牢固。尤其要让他们学习并掌握中声区的声乐理论和演唱技巧,这是因为,很大一部分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会从事中小学的音乐课教学工作,而这个年级段的学生恰好处于童声期和变声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音域相对成年人来说比较窄,相当于成年人的中声区。所以,师范院校的学生必须唱好中声区,以便为学生做好范唱。

2.教学形式上要凸显师范性特色

师范院校的学生因为毕业后要做音乐教师,所以他们不仅要学会怎么唱,而且必须学会如何教。这恰恰也是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点,更是声乐教学中不容易突破的难点。笔者认为“,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在这里同样适用。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教,在声乐教学中就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有效的载体,向学生加以渗透。教学形式上要凸显师范性特色。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科学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总能让学生耳目一新,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在进行声乐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知识的同时,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比如,通过“个别课”让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更有针对性、目的性。

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纠错,使学生及时修正自己,并提高演唱水平;通过“小组课”让学生之间通过沟通相互学习。因为学生们演唱的作品并不相同,在这样的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对更多的曲目及风格处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声乐教学的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通过“集体课”让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同时,学习声乐教学的方法。除了上述几种教学形式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采用示范课、观摩课、小组课、选修课以及必修课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声乐知识的同时学习声乐教学的方法,为他们毕业后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手段上要凸显师范性特色

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使教师的工作量减少,而且能够使课堂教学含量加大,使内容更加丰富,同时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情绪更加高涨。比如,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就能减少教师枯燥的语言表述、讲解,使很多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比如发声器官和生理结构以及发声时身体的各机能是如何协调运作这些知识,如果仅是教师用语言讲解不仅枯燥,而且也不容易讲清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通过动态的影像使要讲解的知识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真正做到“一目了然”。

如何学好声乐课篇8

关键词:音乐特长生;有效教学;声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101-03

高中音乐特长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在学习普通高中的所有文化课的基础上还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掌握较高的声乐、器乐、视唱练耳等专业技能,参加专业高考。在他们当中有一小部分是“真正的音乐生”,有着较好的专业基础,但绝大多数则是初涉“乐坛”者,更有甚者完全是因为文化基础不佳才中途“转行”来学音乐,而且在近几年来报考音乐的考生中此类学生的比例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声乐潜能,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纵述近十年来我校音乐特长生声乐有效教学探索的实践体会,与战斗在音乐教育领域的您共勉!

一、心动!情动!行动!――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的基础目标

1、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学习目标,就近而言,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主要是能够演唱几首适合学生参加专业高考的声乐作品,在专业高考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为学生进入理想的艺术院校铺桥垫石。而作为学生艺术发展的角度而言则应该将声乐教学的目光放的更远些,我们在教会学生演唱歌曲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他们对演唱艺术的热爱和理解,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声乐的科学呼吸、正确发声、演唱的技巧,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发展奠定科学、正确、坚实的基础。

2、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出一点,就是应该注重培养音乐考生“对演唱艺术的热爱和理解”之情,因为在文章的开始我已经谈到现阶段的艺术考生中有一大部分是“中途转行”的音乐生,作为这部分学生我们首先该做的就是要激发他们从内心深处来爱音乐,来学音乐。如果这一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达成,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很难如愿。当然,即便是“真正”学音乐的学生他(她)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因为报考音乐而来学音乐,其内心缺少主动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所以,综观近十年的特长生教学实践,我认为作为在几门音乐专业学科(声乐、器乐、视唱练耳、乐理)中最需要情感激情的声乐学科而言我们的真正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对声乐学习做到:心动!情动!行动!

二、科学起步练,循序渐进――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的重点、难点的落实解决

1、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发声体系

(1)人的嗓音,就是一件奇妙的乐器,它因为每个人的生理、心理以及掌握的发音

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每个人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乐器。如何使学生有效的使用和演奏这一乐器?掌握和建立科学的发声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伤声带)是总原则。有的同学急于求成,教师拔苗助长,在短时间内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结果,学生一开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因此,初学声乐时,把中声区的基础打牢固,形成正确、积极、良好的歌唱状态是歌唱训练的原则性问题。

(2)树立正确的发声体系,还有一个历史问题要克服,那就是“唱法既定意识”。在教学中时常会有学生还没开始张口就问:老师,你听听我适合什么唱法?老师他们都说我适合唱民歌……究其原因正式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性地把声乐分成“民族”和“美声”两大类,后来又有了“通俗”唱法。至使不管学生还是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常常说某某学生适合唱美声,而某某学生适合唱民歌;嗓门大的、粗犷的、宏亮的便是好的“美声”料子,嗓门不大,但优美、细腻、抒情、嘹亮的则是民歌料子。在教学方法上也一味去追求某一方面的东西,去“造声音”,其结果是将声乐教学引入误区。而实际教学中对于初入门学声乐学生而言,再学习中如何克服这一问题的干扰,也是学生较快速自主形成正确、科学发生体系的关键。

2、打好声乐训练基础、遵循秩序渐进原则

声乐教学有时候与造房子非常相似,它们都强调基础的扎实。打好扎实的声乐基础是进行声乐有效教学的关键。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要修得高那更是不可能。而在学习声乐的学生和老师中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欢和别人比,比我这学期唱了几首歌,唱的高音到哪了,还有甚至还计较老师的练习去变换的频率,而老师中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学习进步快,心里便着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结果误人子弟。声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初学唱歌的学生一般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发声的主要部位“喉咙”处,却不知这正是初学者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在基础训练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面罩”意识的培养训练。教师在教学初首先需跟学生交流分析良好的口腔状态是歌唱的必备状态,下文中称以“面罩”称谓(面罩包括口腔上颚、眼神、眉毛、下巴等)。发声、歌唱时要求做到面罩――“松而不弛,张而不紧”。在教学讲解中常用用“哈欠状”、“惊吓状”等辅助教学,进行练习体验,由于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状态,往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要在练声歌唱时做到,那还是需要师生经过一段时间地训练巩固的。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气息理念。对于初学者我们最主要的是培养其正确的呼吸和稳定的气息。而不应该在学生的半只脚尚未踏进门就迫不及待的想让他姿态标准的坐在椅子上了。比如气息的练习“气乃音之本,气动则声发”,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歌唱声音的亮度、力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甜润、优美持久等,主要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在教授学生做呼吸练习时,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1)气息应吸在胸腔下部,不可过浅或过深。(2)吸气要柔和、平稳,全胸部自然地扩张,不能用强制的力量,否则呼吸器官各部分会产生僵硬、逼紧的感觉。(3)吸气需口鼻同时吸,快而深,无杂音。呼气则缓慢、节制、均匀。(4)气息吸入后必须善于保持,不要一下子让气息泄掉,也就是说不要一下子让横膈膜与胸腔吸气肌肉放松,要保持胸腔的扩张状态。建议学生课后用缓缓吹蜡烛辅以练习(5)控制呼吸的力量要适中,不能将气用力压住。错误地把保持气息当成紧压,用力挤压下肋和横膈膜,结果会产生沉重、逼紧的声音。(6)呼气时,上胸部要放松,保持自然的突起状态(不能僵硬),要用下胸肌和腹肌、横膈膜来操纵。当然,在训练气息的同时,应该避免只为气息而练习气息,在气息练习中,如果一味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3)注重发声训练的有浅入深、因人而异。在开始接触发声练习的时候最好从一个母音开始训练,而这母音也最好是学生发的比较到位的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而练声曲的选择上也应该遵循因人而宜的原则,切不可一唱到底。在教学中很多初学学生由于方言发音的原因,导致一开口就牙关自然紧张下巴外兜,口腔上颚下压,针对这样的学生就应该选择级进式进行发音练习,比如:13531,辅以开口音母音进行练习。

(4)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这个毛病在我一开始教学生的时候也曾出现过,那时想着先让学生在几个母音上先把发声的状态稳固下来,然后在开始接触歌曲,然而这样教法存在问题很多:比如学生在单调的几个母音练习下渐渐的学习热情回明显下降,大多是跟着老师的要求走,也很少加入自己的情感去表达音乐;还有时常会出现练声时发音和唱歌时两个状态打架现象。后来我在学生练习曲的选择上进行了选择,可将旋律走向有规律且各音之间跳度适中的歌曲的旋律片段拿来用做练声曲(如:跑马溜溜的山上35665632),这样在学生初入门时是可以充当从练声曲过度到声乐作品的桥梁。在布置歌曲的时候老师也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多种声乐授课模式有机结合――现阶段高长生声乐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

声乐教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也是高中音乐特长生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往往老师都习惯于采取个别授课形式,即沿用高等院校的“一对一”教学,应该说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针对性强的优点,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做到教学手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目的明确。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感觉到它的不足,即:课时量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尤其是针对高中音乐考生多专业老师少的严重比例失调的现状现,这并不是惟一的形式,它也并不定是最有效的授课形式。高长生的声乐教学必须探索新颖的适合现状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生专业学习的进程和声乐演唱能力的提高,从某一种角度讲也将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如何将以上几种授课的模式有机的结合在高中学生三年或者更短的专业学习期间,这是进行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有效开展的具体抓手。

1、声乐小课

声乐个别课教学,一般指“一对二”,或者“一对三”形式的授课模式。是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重要的授课模式。作为高中艺术学生而言决大多数是属于初学者,他们对声乐教学的基本常识都比较陌生,更不用说具备良好基础了。所以刚开始接触声乐基础学习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感受、体会正确发声的音色、气息的机会,所以学习的前一阶段应该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些个别课的机会。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对于高一初学者而言以“一对一”的个别课为主还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授课模式。一般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大概5――8节课),对科学发声时所需要的气息、口腔状态等已有一定的认识,也逐步学会有意识的自我调节发声歌唱状态后,可以适当调整授课模式。当然,到了高三阶段,专业考试的临近,对学生进行声乐个别课教学那是必须的,若此阶段仍以小组课教学为主进行,那学生的进步会远远落后于个别课教学进行的学生。

2、声乐小组课

小组课教学通常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三个至八个学生进行授课教学的模式。由于高中音乐考生的特点是生业专业起点低,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通过以“声乐小课”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学后,平时穿插小组课进行教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常开展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穿插类“按不同分类标准划分组”、“按不同分类标准划分组”、“集体发声练习、循环歌唱指导”等多种教学授课形式。比如:开展声乐小组课,能很好的训练学生听辨歌唱声音、同时学习如何解决出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可以解决学生在歌唱中的共性问题更重要的一点它还可以解决文章开始提到的“学生多教师少”的问题。小组上课可按嗓音条件、演唱程度分组,每组所选练习曲要有共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可集体发声训练,也可逐个发声训练。选唱的曲目大多要篇幅较小、音区适中、音程跳动不大、曲式结构简单些的作品,如黄自的《问》,斯卡拉蒂的《在我的心里》等艺术歌曲,学生容易掌握,有利于声音的连贯性、声区的统一及气息的支持等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声音技巧的掌握。这样,学生可以通过逐个发声,增强自己对各种声乐的认识。通过相互的语言交流去体会歌唱中咬字的语感,通过演唱作品,了解对作品各不相同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对声乐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小课教学要依据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原则。要“精讲多练,讲中唱,唱中讲”,及时提出训练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分析、解决。这样,使不同条件和水平的学生都有一个基本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技巧。

3、声乐集体课

集体课教学作为声乐小课(一对一)的补充形式,也叫做声乐理论大课。我在开设时将它安排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开始学习声乐的第1―2节课,因为在刚刚接触声乐学习的学生来说,所要了解的一些声乐基础常识是类似的,此时开始声乐集体课即可以形成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又可以减去教师反复的教学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的理论及其实际运用: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和歌唱发声时的机能状态,歌唱中的喉咙打开,喉头的正确位置,歌唱的正确姿势,歌唱的合理呼吸,呼吸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掌握运用歌唱中的共鸣腔,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声区的划分及其不同的特征,从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声器官,对歌唱发声过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第二阶段,一般会安排在高二初期,因为经过一年的声乐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声乐演唱、聆听、分辨的能力,在这阶段开展补充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专业技能的自我审查和专业理论巩固。第三阶段,建议设在在高三专业临考前2个月,面对即将到来的专业考试,学生不免会焦虑和急噪,在此阶段开设2―3节集体课形式的声乐教学讲座及考前模拟测试。这对于有效缓解考前紧张的专业学习状态和引导学生考试的自我目标定位是相当重要的。

总之,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教学作为一个近些年来“新生”的学科,如何提高它的“有效性”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问题,它除了我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之外还涉及到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师生关系以及学校政策等等各个方面。我想当前的“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有效教学之花”它还只是一朵初展的花蕾,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用情来浇灌,它一定能够健康绚丽的绽放!

参考资料

[1]邹渊.论声乐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学习[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2

[2]李凌燕.声乐教学“创新”因素之浅探[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

[3]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

(上接100页)级同学多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要在言行上伤害他们,使单亲学生融入班集体,消除忧郁心情,感到来自班级集体的温暖,恢复健康的心理平衡。

2、课前指导

新的课程标准和课改理念,为教师确定了新的角色定位。即转变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同时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和创造,从而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达成这一目标,我认为,首要任务是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在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导演和演员,教师是观众和评委”的教学实践中,要切实有效地搞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我认为: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其有的放矢;其次掌握好学生课前预习的度;最后引导、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激发其主动探索的内驱力。

3、作业指导

学生的作业包括理论和实操两方面作业,作业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应用知识的初步实践,又是教师了解学生、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特别是差生完成作业,首先要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个别帮他们补课或辅导,上课的时候多照顾一下他们,多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其次是布置适量而且有梯度的作业,让他们努力一点就能够完成。另一方面老师对他们实操不过关或欠交作业尽量少批评和指责,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指导他们如何安排时间完成理论与实操作业。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心高气傲,情绪不稳定,鉴于自我认识水平有限,有时容易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在作业设计编排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学生认识的有序性,将理论和实操两方面的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依次安排,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拾阶而上,一步一步迈向掌握知识的最高点。

4、课后分层指导

在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差异学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差异学生的成绩。首先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其次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最后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如何学好声乐课篇9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心理;音乐教学

一、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和审美知识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音乐学习心理也将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分析研究这些特点对于确定音乐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中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类,他们所接受的学校音乐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该年龄的心理特征,构成了他们特有的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在这一时期,正处于生理及心理的强烈变化时期。因而他们的情绪、心态都会过度动荡。在许多方面都相对矛盾。面对小学时代的自己他们成长了也成熟了;然而面对成人,他们在生理跟心理上还没有充分的准备好。

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更应关注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教学情感目标是指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情感境界,是音乐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所制定的既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最基本的标准与层面。

高中音乐鉴赏课主要以鉴赏为主,基础知识以简单的曲式分析和相关的音乐常识为主,在培养鉴赏能力的同时,注入乐理和音乐常识,做到能力与知识目标相结合,即以聆听为主要渠道。学习相关乐理和曲式分析,了解相关历史背景,聆听艺术并感知、想象,达到陶冶心灵的艺术境界,这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与能力。因此,对学生音乐素养能力的提高策略要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

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目标,包含了你对音乐各要素的准确认识和把握,而且需要学生有意识的对音乐作品进行聆听,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音乐修养和审美趣味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中获得美感和教育。高中生面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学习心理表现出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实际上是由于音乐语言的把握,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经验的短缺,以致无法形成新一轮学习的动力源所造成的,也是致使兴趣减弱、无法将兴趣上升为志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日益减弱。课堂反应积极程度降低。由于不如他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与他们的兴趣爱好相呼应。

高中时期学生已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这种观念影响着他们对音乐鉴赏课的要求。他们倾向于他们所喜爱崇拜的“音乐”。原本清纯亮丽的自然之美,在审美的偏差中,产生了“另类”感觉。尽管流行音乐作为直接面对广大民众的一种音乐形式,给人们带来了通俗易懂的理解,但也使求知欲很强的高中生对学校的音乐教育产生了疑惑,他们觉得流行音乐使他们得到满足、喜爱,而学校的音乐教育太程式化,离他们心目中所期待的音乐教育有着太大的差距。

二、中学音乐教学对策

在实习过程中,学校针对高二学生所开设的音乐模块式教学,是一种相对成功的实验成果。在为期十周的实习教学中,高二学生对于模块教学的参与度高,评价好。在模块教学中老师运用的教学手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投其所好,在学生喜爱的音乐中,讲授音乐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向学生展示音乐的魅力。

(一)不同风格

因为风格,会有不同的演唱方法,曲目形式,发生的技巧。并可以运用到流行音乐的唱法中。同时讲授的了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二)不同情感

由于当代的流行音乐,以爱情为主。但在不同的情感带动会有不同的旋律。然而音符的上行,下行。也会产生不同情绪。从而讲授了关于简单的音符走向,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三)不同形式

歌唱的形式有多重、独唱、重唱、合唱等。然而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曲目写法。从这个方面可以向学生讲授作曲人在创作时的特点。以及不同的形式,同学自己可以尝试。

从中学生喜欢的歌手,喜欢的形式,方式入手再进行展开。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从学生们喜欢的音乐、曲风、歌手、乐队入手,从中抽取相关的音乐知识进行讲解。并且让同学在学习中多去尝试。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度。

三、教学案例及解析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发声器官的认识,进行发声训练和歌曲作品的学习使学生对发生器官,以及正确的发声方法有所了解,使发声、气息、共鸣达成一致。从而能够具备一定的声乐演唱知识与演唱能力。

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堂,学习内容有由教研室的老师们商量决定,更多的是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跟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以及教学要求相结合,来制定教学内容。将相关的声乐知识,在课堂里渗透给学生。这是声乐模块教学的第一堂课,这节课里老师将向学生开启声乐的大门,向学生们开始介绍声乐的发声以及呼吸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

1、声乐发声原理:发声器官,呼吸器官

2、声乐发声练习

3、最终将发声、气息、共鸣常识达成一致

(三)教学方法

以集体大课的形式进行授课,结合老师的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在这样的高中的音乐课堂上,采用的都是集体授课的方式,一个班级大概40到50人。高中的学生们,并非是专业学习声乐的学生,但他们却都是喜欢唱歌的学生。他们对于声器官的构造、发声的原理等都没有很好的了解。对于他们而言更好的了解声乐,了解如何歌唱,如何将所学的声乐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自娱自乐”中尤为重要。通过了解声乐,更好的了解各种声乐的唱法,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而针对教学的这一需求,这就给声乐大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针对高中生的声乐教学,更主要的是如何唱歌。他们不会像专业的学生那样进行专业且严格的训练,他们更多的是了解如何唱歌,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运用。所以声乐大课上老师应该注重基础,循序渐进。声乐模块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最多就是每周一节,共进行两个学期。基础性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普及,基础声乐知识技术的渗透。

(四)教学过程

1、讲述声乐的呼吸方法。主要是腹式呼吸法,体会叹气式小腹的力量以及腰部的张力,用“闻花香”的方式启发学生。用“打哈欠”的方式去启发学生的共鸣感觉,找到腔体打开的感觉。

如何学好声乐课篇10

【关键词】初中音乐艺术思考

根据调查,不少初中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初中音乐课的设置是以艺术审美为切入点,然而现在的中国初中音乐教学却让学生对音乐艺术产生排斥,并且对音乐产生错误的认识。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现阶段初中生音乐教学现状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关于艺术教学的思考。

1中国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中国初中音乐教学城乡水平差距大,并且均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不少教育机构不注重初中生在学校的音乐课教育。认为想学音乐的学生家长会安排上音乐课外辅导课,在学校就应该只注重学习。教育机构中也没有搭建音乐教学之间的互动平台。不少学校的音乐教师是由一些懂得音乐的其它任课老师担任,并且音乐课堂上没有完整的评价标准,音乐课也得不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音乐课如同虚设。因而,音乐课上的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且没有深入的传达音乐的审美教育艺术和音乐本身的情感文化艺术。

2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性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初中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进行展开,音乐中的文化艺术情感要合理的向学生传达。初中生本身理解能力和思想集中能力有限,因而要合理有效的利用课堂艺术和音乐的艺术性来进行教学。

2.1音乐本身的艺术性

初中音乐教学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学工作。审美教学可以称作为美感教学,目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美感。音乐本身是人们在生活中而形成的具有节奏感的,并具有文化艺术,蕴含着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正如中国最早的音乐是诗歌,并且是先有歌才有诗。最早的诗歌就是人们劳动中发出的哼哈的声音而作为诗歌的。诗经最初也是用于歌唱的,但谱子已丢,逐渐就慢慢变成仅仅是诗的艺术了。因而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要通过音乐来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美感。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性格和品质,音乐中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美好感情,美好品质的赞扬。

2.2音乐的艺术性教学

(1)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是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本身是具有艺术性的,音乐本身就如生活中的画卷艺术,但音乐教学中不是仅仅是音乐,还需要教师语言的指导。而音乐教学中的语言对学生来说,起到引导、解疑、贯穿课堂思想的作用。因而,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要注意真是可靠性的同时,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轻松性,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艺术来帮助理解音乐,增加对音乐的深层次的理解。

(2)音乐课堂中的发声训练培养艺术。

音乐课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声的训练。初中音乐不仅仅是对音乐基础的认知和学习,同时要开始一些发声的培养,让学生体会音乐的形成,从而更深层次的了解音乐。同样是人声腔部分发出的声音,但是却有噪音和优美的音乐之别;同样是发声唱歌,有的人唱几首嗓子就不行了,有的人却可以唱几首,嗓子完全没有痛感;同样是唱歌,有的人声音低,有的人唱却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就听的很清楚。这些都是发声节奏和部位不同造成的。通过一些对比,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发声艺术。在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变声阶段,因而要教学生如何发声,如何产生身体共鸣,如何保护声带,这对学生声带健康有益,同时在课堂是进行对比,引用生活中接近学生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到音乐的不同和美感。其实音乐课不仅仅是歌曲的教学,也是声音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声音艺术的魅力。

(3)音乐课堂中多媒体教学艺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里的教学设备已经大有提高,音乐是对耳朵世界的培养,但音乐教学里不应该仅仅是对耳朵的供养。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各种音乐设备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魅力;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将图像与音乐结合起来进行学习。例如,听《我心永恒》,完全可以让学生看看《泰坦尼克号》。通过视觉,故事和听觉让学生更加深入的领会到《我心永恒》所变现出的情感和爱的震撼。多媒体音乐教学艺术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视觉和听觉来更加深入的理解一首歌曲的含义,从而更深的体会到音乐的无穷力量。

(4)音乐课堂中的文化背景艺术。

音乐的形成除了情感外,还有是生活特色。音乐无国界,但是不同地方的音乐却有着自己的历史特点和艺术。因而学习音乐时,可以通过历史文化和地理文化来更深入的让学生了解多元的音乐。如《七子之歌》背景有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故事。各国的国歌,中国各地的民族乐器和民乐都是各具特色,虽然一些语言不同,但是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我们却可以感知。并且学习不同特色的音乐乐器和创作风格对音乐兴趣培养,了解音乐历史很有意义。

(5)音乐课堂中的创新艺术。

音乐的创作部分高低贵贱,他只是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音乐课堂上的创新艺术,是指可以通过当下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乐器和故事。并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环境,让学生自己表达自己对某一首歌曲的感觉,并且可以即兴的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乐器或是节奏,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可以更深入的让学生了解到音乐的魅力,而教师则在课堂做好引导的作用即可。这种创新的教学艺术对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结语

在音乐教学中,因为音乐本身的艺术性,音乐艺术性教学就更具有多元化。结合文化历史背景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各地的各种有代表性的音乐;通过发声的练习培养,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美声和噪音,保护声带,健康发声;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让学生将视觉和听觉联合在一起,更深入的了解音乐的魅力;音乐教学课堂上的创新性艺术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创作能力,加强对音乐的体会。有趣的课堂互动,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音乐及其艺术性,调动课堂的积极性,才能充分的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无限魅力和乐趣,从而真正的发挥音乐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52-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