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多动症康复培训十篇多动症康复培训十篇

多动症康复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0:07

多动症康复培训篇1

摘要目的:探讨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82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两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作为对照组,接受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训练12个月后,试验组患儿ateC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试验组疗效更佳,两者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普及。

关键词培训-家庭康复训练;孤独症;儿童;疗效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48

孤独症别名自闭症,又称孤独性障碍,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精神病范畴,也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病症[1-2],多见于儿童,尤其是男孩。孤独症儿童从婴儿阶段开始,就无法与周围环境或人群建立正常的情感联系,表现为与环境隔离、语言异常或冷漠甚至没有语言交流,完全沉浸于“自我世界”,基本丧失正常人应有的日常感情。鉴于此,我院采用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旨在帮助更多孤独症患者及时得到最佳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孤独症儿童82例。其中男70例(85.37%),女12例(14.63%)。年龄2~8岁,平均年龄(4.19±1.45)岁。纳入标准:(1)符

作者单位:518000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

肖秀云:女,本科,主管护师

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项目(201404163000457)

合儿童孤独症相关诊断标准[3]。(2)未接受过相关治疗或康复训练。(3)家长容易沟通,积极配合。(4)家长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如分裂症、强迫症等。(2)并发有影响孤独症治疗效果的疾病者,如脑瘫、癫痫等。(3)无法坚持完成康复训练者。(4)中途接受其它康复训练者。(5)家长不同意接受研究。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上78例(95.12%),小学文化程度4人。再采用“数字单双号标注法”按照“1∶1”比例,将82例患儿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安排到康复训练中心,接受为期12个月常规康复训练。采用结构化教学和aBa训练对患儿进行个别化训练、小组化训练、集体化训练等。每3个月进行1次训练

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当调整训练计划,直至训练结束。

1.2.2试验组父母带孩子共同参加专业医疗机构开设的《孤独症康复训练亲子培训课程》,共96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64学时,培训对象主要是针对患儿父母。培训内容涉及:(1)孤独症基本知识,提高父母健康认知能力。(2)孤独症各种康复训练的方法,如结构化教学、aBa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3)患儿各项能力的对症训练,包括语言、感觉、认知、社交、生活、肌肉和手眼协调等。(4)益智活动的合理开展,增强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提高患儿对各种事物的接受力。(5)行为问题的处理,提高父母对患儿行为问题的应对与处理能力。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对孩子进行pep评估,对症制定家庭培训计划,并为父母配备《孤独症家庭康复训练教材》及康复训练教具,以便父母在家中对患儿开展康复训练。同时,叮嘱父母每3个月带孩子到培训机构进行1次pep评估,并制定或调整下一个阶段训练计划。若家庭康复训练过程中,父母有任何疑问,均可随时与相关老师或医师进行联系。

1.3评价标准采用美国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对两组患儿训练前后的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4项内容进行评价[4-5]。评分越低,表明孤独症程度越轻。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案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孤独症患儿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着微弱的光芒,因此也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社会互动、沟通交流以及兴趣行为等多方面的缺陷[6]。通常在3岁以前发病,4~5岁时症状最为明显。而我国对孤独症的认识和关注相对较晚,在2006年时才将其列为精神残疾。我国现状:(1)起步晚,相比发达国家晚了40年。(2)孤独症患病率逐年上升,相应的治疗需求越来愈大。(3)患儿回顾社会难度较大,孤独症治疗的黄金时间是3岁内,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将极大程度影响患儿日后正常生活。(4)治疗体系不健全,训练中心康复水平整体较低。(5)专业医护人员匮乏,耽误患儿最佳治疗时机。(6)国家相关医疗政策才起步。因此,对孤独症患儿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患儿预后,从而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7-8]。

结果显示,孤独症患儿在熟悉的环境和游戏中,采用自然反馈手段的训练,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有更积极的疗效。因此,以“家庭”为主体的训练模式,对孤独症患儿症状改善有着重要意义,而父母作为整个过程中的“主导者”,更发挥重要作用。据此,通过专业医疗机构对家长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父母理论认知,增强父母操作意识及方法,从而让父母在家中对患儿实施科学地康复训练,提高父母专业技术支持非常重要,能促进父母技能的保持和增长。医疗机构是整个康复训练的计划制定者,家长是最终的执行者。表1显示,接受了培训-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的孤独症患儿,在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等能力方面,均有着大幅度提高,与传统康复训练的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

综上所述,对儿童孤独症实施培训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是行之有效的,不仅具有疗效明显、方法灵活等特点,还具备简单易行、科学经济等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于献英,朱宏伟,张桂欣,等.日常生活环境变换对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8):101-103.

[2]张静,常燕群,江演珠,等.血清抗神经节苷脂m1抗体水平与儿童孤独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7):723-727.

[3]杜亚松.孤独症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3):1771-1774.

[4]郇英,佳那提·秋瓦西,张隽,等.异常行为量表评估干细胞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及效度评价[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1,6(5):353-358.

[5]赵冬梅,杨良政,张艳卿,等.培训-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3):260-262.

[6]刘志云,张晓斌.24例儿童孤独症应用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6):606-607.

[7]席彩萍.儿童孤独症的特征及康复现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54-157.

[8]郭德华,周群,吴连春,等.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4):318-321.

多动症康复培训篇2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0-0056-03

theimpactoftheaDLscoresofrehabilitationskillseducationfornursingworkersonthepatientswithstrokesequelaandpostoperativefracture

CHenBianling,wanGJie

(Hongqiao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ChangningDistrict,Shanghai2005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rehabilitationskillseducationfornursingworkersontherehabilitationofstrokesequelaeandafterfracturesurgery.methods:Since2015thecenterhaseducatedthenursingworkersontherehabilitationofskillstotraintheirskillstoguidepatients’abilitytoliveandtoassisttherehabilitationtherapisttosupervisethepatientstocompletetherehabilitationwork.therefore,thestudyselected136hospitalizedcasesofstrokesequelaeandpostoperativefracturesinthecenterin2014asacontrolgroup,and164hospitalizedcasesin2015asanobservationgroup.onthebasisofthesamerehabilitation,theimpactofscoringofrehabilitationskilltrainingforthenursingworkersondailylivingability(aDL)ofthepatientswasobserved.Results: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inthehospitalizationtimeandtherehabilitationtreatment,theaverageaDLscor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increased(16.66±6.17),andtheaverageaDLscoreofthecontrolgroupwasincreased(5.41±3.35),(p

KeYwoRDSstroke;sequelae;afterfracturesurgery;rehabilitationskillseducation;aDLscore

脑卒中后遗症及骨折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患者,大多为高龄老人,更加需要长期住院进行康复治疗。本中心于2013年收治脑卒中后遗症及骨折术后康复患者,对其进行系统康复锻炼,但是康复治疗师对其进行治疗时间有限,仍有大部分住院时间,由其陪护者对其进行生活照料。经过一年康复锻炼后,运动功能改善,而生活能力却没有明显提高。结合我中心实行的24h护工陪护制度,在2015年对所有护工进行定期培训康复技能,特别是生活能力培训,在照料患者生活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将康复贯穿日常生活中,本研究旨在观察护工康复技能培训对患者康复效果的改善。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

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住院的脑卒中后遗症及骨折术后患者300例,其中2014年136例,2015年164例。纳入标准:脑卒中后遗症期为入院第一诊断的,新发脑卒中病程1年以内,且合并偏瘫患者;骨折术后为第一诊断,病程6周至1年的患者。

2014年未针对护工进行康?图寄芘嘌担?护工仅对患者进行生活照护,无康复指导意识;2015年开始每月一次定期对病房护工进行康复技能培训,生活照护同时,有意识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将2014年出院的1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出院的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1.2观察方法

1.2.1aDL评定

两组患者均由护士在入出院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aDL评定采用标准的Barthel指数评定表,包括大小便控制、进食、穿衣、用厕、修饰、洗澡、转移、活动、上楼梯等10项进行评分,每项10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高。

1.2.2康复治疗

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运动功能的康复评定,然后根据评定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由治疗师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关节松动训练、平衡训练、关节活动度器械被动训练等。每天一次,每周五次,并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调整方案。住院期间共进行30次康复治疗。

1.2.3护工培训

2015年一月开始,每月一次,由康复治疗师统一对所有护工进行集中培训,每次培训1小时,培训内容如下:指导患者利用健肢协助患肢活动,在生活中正确发挥患肢残余功能,例如穿衣裤时先使用健肢协助患肢进入,健肢再进入,脱衣裤时先脱健侧再脱患侧,利用患肢协助健肢洗脸、绞毛巾,漱口、刷牙,健肢协助患肢体位转换,翻身、坐起、站立等;对可以用助行器行走的患者,帮助其正确应用助行器及四足拐杖;协助或看护患者自行进食、平路行走、上下楼梯等。针对骨折术后患者,关注其活动中术后肢体、关节的摆放,患肢位置、关节活动度、不良体位、禁忌动作等,并反复多次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康复治疗师在每次康复治疗后,对其布置作业,令其每天完成某些动作等,巩固训练效果,并要求护工负责监督患者完成;引导并督促护工在日常护理中运用康复技能锻炼患者,特别是日常生活能力中的运用。

1.3统计学处理

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初aD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74,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11,p>0.05)。但观察组aDL分数的提高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65,p

3讨论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的患者120-150万例,75%的患者遗留肢体功能障碍[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遗症发病率最高的6个伴随症状依次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知觉障碍、意识障碍、尿失禁、及褥疮[1]。这些功能障碍的康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即使逐渐康复,患者还会伴随一些偏瘫等症状,造成日常生活受到限制;而骨折术后长期卧床、骨折肢体制动,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度下降,易导致术后并发症等,严重影响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多动症康复培训篇3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半开放式管理

作者单位:266308山东省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好发于青壮年,患者的基本个性、行为、情感、思维等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康复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尽快恢复其社会功能。笔者对5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行康复护理,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住院治疗的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男46例,女4例,年龄21~53岁,平均(28.9±5.2)岁,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2.2±1.7)年。

1.2康复护理

1.2.1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况对自身的康复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当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后,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导致厌世、自残等行为[1]。应时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掌握患者的心理进展,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帮助解决其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可适当播放一些舒缓、柔和、向上的音乐,参加一些工体娱活动,使患者的心理得以舒缓,保持轻松、愉快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1.2.2行为干预住院患者一般表现为懒散、缺乏主动性,对日常生活冷淡,个人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基本不主动去解决[2]。行为干预着重培养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重点为个人卫生、三餐和二便,主要包括洗脸、刷牙、洗澡、换衣服、理发、用餐卫生和大小便的处置情况等。患者病情严重时,由医务人员料理患者的日常生活。当患者进入稳定恢复期后,则有计划、分阶段、有目的制定生活技能培训,为患者讲解生活技能的相关知识,记性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反复重复以加强训练效果,务必使患者生活基本自理。慢慢的对患者进行职业技能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培训,鼓励患者参加劳动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选择以患者爱好为准,如种花、剪纸、打扫卫生、缝纫等,并培养患者与其他人交往的能力,鼓励其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与想法。

1.2.3家庭和社会干预家庭和社会支持是患者精神康复得以长久维持的重要因素,是患者回归社会、认识自己、建立自信的必要条件[3]。应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工作,使之对疾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明白家庭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令家属自觉的与患者多交流、多探望,避免因家庭因素刺激患者,使家属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整个治疗过程。

1.2.4其他干预措施①从始至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之明白自己疾病的相关进展,配合治疗。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充分相信医护人员,愿意将内心的真实感受倾诉出来,这对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具有重要意义。③采用半开放式管理,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准许患者在医院内自由活动,这有助于其社会功能的改善。2结果

本组50例患者,48例(96%)个人生活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家属满意度为98%。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了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如何有效发掘患者的剩余能力、使之具有一定的基本生活能力是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作为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的相关状况,做到细心、耐心和有责任心。笔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心理、行为、家庭和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干预,消除了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建立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计划,通过家庭教育和患者教育,使他们认识了病情,为患者康复恢复创造了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结果显示96%的患者个人生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家属满意度也达到了98%,表明通过康复护理工作,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得到了重新安置,能独立从事一些日常工作和家庭事物,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晶妮,柴萌.门诊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1):4748.

多动症康复培训篇4

生命全程都需要支持

和我一样,“康纳洲孤独症家庭支援中心”的所有发起人都是一些孤独症孩子的家长。最初考虑建立这个机构,是因为我们这些家长面临着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患孤独症的孩子年龄大了,在向孤独症成人过渡,整个社会包括全世界对这个年龄段的孤独症人群关注度都不够,尤其是国内,很多孤独症成人康复无望,由于各种问题,自己的、社会的,而无法出门,被家人锁在屋子里一辈子,境遇非常悲惨。那些有孤独症孩子的家庭,小孩会渐渐长大,这样的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如果有人能为这些群体做些什么,也会让很多家庭受益。

因此,康纳洲有了自己紧迫的第一要务――探索孤独症生命全程的康复路径,支持大龄孤独症患者职业技能训练并在庇护下就业。我们在创建康纳洲的时候,也做了一些具体的规划:1、为大龄孤独症患者做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开办烹饪、电脑录入、手工等适合他们的职业培训班,今后可能还会为他们创造就业环境,为不同程度的孤独症成年人寻找出路。2、建立家长驿站,以小组家庭的模式实施重度孤独症孩子临时或短期托养及康复训练。3、大龄孤独症患者康复方法研究。为早期没有机会得到专业训练的大龄孩子或有需要的家庭进行一对一的aBa康复方法试验。这些规划的建立,也是去发达国家和地区考察后,参考借鉴别人的优势长处而来的,比如在日本,24个县市都有托养机构,台湾的孤独症社区模式也不错,我们想把他们好的理念推广开,未来我们可能会开办一个基地,就是生命全程一条龙的服务模式。

任重道远

康纳洲的诞生和“中国精协”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精协”全称叫“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它是中国残联的5大主体协会之一。说到我在“中国精协”任孤独症委员会主任一职,可能与我的整个从业经历有关,我在国家机关从事政策法规研究20年,在行业媒体正式从事新闻采编20年,从事行业性社团负责工作10年,我又是一个孤独症孩子的母亲,所以进入精协也算顺理成章了。坦白讲,我在“中国精协”的工作完全是义务的,不拿一分钱工资,这样我可以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而不是单纯的官方角度,这样对于工作的推进反而有利。

有时候,我也会面临崩溃,也会有犹豫、放弃的想法,顾大家就得舍小家,每天为孤独症人群忙碌奔波的工作,让我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她又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对自己的孩子有愧疚之感。但怎么办呢?擦干眼泪第二天还得接着忙。不过有时候我会这样想,对于像我这样的孤独症孩子的家庭成员,也许事业上的小成,可以平衡生活上的缺失,让我们的内心可以有一个充实的寄托吧。

不怨、不靠、不等

也有很多跟我们一样面临困境的家长,或者比我们还难,他们会抱怨国家为他们做得太少,政策法规不健全,福利保障制度太少或者根本无法享受到,社会对他们有各种歧视……但是光抱怨是没用的,我们几个家长都有一个共识――不怨、不靠、不等,我们决定建立康纳洲这个nGo组织,就是决心由家长来推动社会对孤独症的关注和支持,也是推动政府去为这部分人群做一些实事。我们几个家长自筹资金解决了注册资金和起步经费问题,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了自己的专业团队,我们通过了社会公开竞标,接受北京市残联购买服务项目,还举办了北京市孤独症应用行为分析国际研讨会;我们还得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资助,开办了大龄孤独症患者职业培训烘焙及电脑录入学习班……不到一年时间,康纳洲做了不少事情,让我们对未来也更有信心了。

要做的事还很多

多动症康复培训篇5

新闻事件

关注自闭症人士

首次聚会

3月31日,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集善嘉年华自闭症综合治疗与研究中心”承办、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弱智和自闭症儿童教育与康复研究分会、北京启智教育培训中心协办的中国国际自闭症康复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以“关注自闭症儿童群体,提高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水平”为主题。力求传播有关自闭症的医学知识,构建跨学科、多专业的合作模式,推动政府、学术、医疗、康复等机构以及民间组织和家长,在自闭症服务相关领域的相互沟通与交流,提高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康复教育水平,倡导自闭症患儿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自闭症这一残障群体平等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各界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

2006年,自闭症在我国正式被确定为精神残疾。为此,中国残联提出了在全国各省市建立综合性自闭症康复研究中心的发展战略。国家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部委也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关注这一特殊群体。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集善嘉年华自闭症综合治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吴卫红介绍说:“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自闭症是一种性格缺陷或者心理疾病,把自闭症患者在语言、社会沟通、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归咎于家长的不正确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而实际上,自闭症是一种由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这种障碍将伴随患者一生。但造成这种障碍的致病原因与患者本人或其亲属的主观意识完全无关。由于对自闭症患者的认识不足,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产生对自闭症患者及其家人的误解与歧视,这让每个有自闭症患者的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

吴卫红主任建议:要加强对医护、幼教人员、家长进行自闭症的知识教育。普及自闭症的相关知识,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干预。自闭症患儿从最初的诊断、早期治疗、康复训练、特殊教育、学龄期的职业培训、学龄后的延续教育和安置,以及对患者及家属合理的心理调适与减压,都需要建立完善、专业的社会支持系统。

目前,我国各地陆续开设了各种形式的自闭症教育机构,大部分属于民营组织,治疗手段、教育方法缺乏正规的标准化治疗技术。吴卫红主任在大会上倡议:成立全国性的儿童自闭症康复治疗学术机构,以增强全社会对自闭症的了解与认识,提高社会对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的关怀和支持,改变对自闭症的错误观念。

新闻链接

自闭症真的无解吗?

自闭症的概念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莱奥・坎纳于1943年首次提出,即开始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疾病。它不会影响患者的面容,因此自闭症患者容貌与健全人没有区别。其症状复杂,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同时,这些儿童还常常伴有其他非特异症状,如:情绪不稳,多动,冲动自伤,睡眠障碍,过度偏食等等。

目前,自闭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缺乏特效性的治疗方法,现代医学手段还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自闭症。预后差,症状常常伴随终身,多数患儿需要终生的照顾和养护。但是,国内外绝大多数专家认为,2岁至6岁是自闭症最佳治疗时机,越早治疗越好。如果能够对患儿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患儿症状将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对于高功能自闭症患者,依然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我国,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陶国泰教授确诊了中国第一例自闭症患者。之后,该疾病逐渐引起了我国医学界的关注,开展了对于自闭症的病因学、医学诊断和治疗、康复训练方法的深入研究。

多年来,中国残联在自闭症相关领域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基层社会服务的发展,尤其是2006年在《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第一次明确了自闭症属于精神残疾,并提出在中央与地方各省市建立综合性自闭症康复研究中心的发展战略。这一举措从根本上为自闭症的研究、服务行业发展与其他综合服务等领域的工作开展奠定了一个良性的政策基础。自2007年起,相关的师资培训在国内逐渐开展。

联合国大会2007年12月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宣导日”(worldautismawarenessDay),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和关注。潘基文秘书长发表致词,呼吁世界各国关注自闭症患者及所有残疾人士的权利和福祉。

新闻观察

目前,全国范围内能够权威诊断自闭症的医疗机构不过30多家,可以独立诊断自闭症的临床医生不超过100人;国内教育机构繁杂,各个训练机构苦于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和深入了解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训练方法;自闭症患者社会支持与服务体系、自闭症患者的社会福利与保障制度等领域的研究依然与国外甚至港台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实际福利的供给上差距明显。

民办机构的困惑

据调研,目前我国各类民间孤独症服务机构超过400家,在参加中国精神餐残疾人及其亲友会全国问卷调研的119家机构中,尤其以2003年以后成立的机构为多,2003~2009年新成立的民间服务机构数量占到调研机构的77.4%,而且机构分布呈现明显的东部发达西部滞后的格局,东部机构数量占到全国机构数量的65.5%,西部仅16%。

在参与调研的机构中接受服务的自闭症相关谱系障碍的人数达到近2.5万人,服务对象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6岁这个区间,该群体人数占机构学员总数的47.8%。学龄段7~12岁儿童占到13%,13~18岁青少年占到16.5%,18岁以上的成人占到17.8%。这种年龄分布显示出孤独症民办机构的主要服务领域是学龄前的早期干预与康复教育,学龄阶段的特殊教育工作由教育部门下的主流学校融合教育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承担,而成年孤独症人士的服务还十分缺乏。在参与调研的机构中有将近一半的机构是由自闭症家长,特别是自闭症儿童的妈妈创办。

民办孤独症服务机构的几个主要特征:

1.机构发展速度迅猛,尤其是最近5年呈高速增长态势。

2.机构主要以服务学龄前自闭症儿童为主,与公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服务基本形成衔接关系,但是由于相比较学龄阶段的机构数量,义务教育及其后续的教育服务机构不论公办与民办数量都是非常不足的,自闭症人士的成年服务项目几乎没有,社区康复也缺乏,自闭症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就愈加成为一个家庭负担。

3.自闭症机构的半数创始人是自闭症儿童的妈妈,这种“专家型妈妈”机构是自闭症服务机构发展的初级阶段,该类机构都是从训练自己孩子,训练几个孩子开始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限制,这种妈妈型机构存在诸多不足,在未来服务机构不断发展的大潮中或将逐渐被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品质的专业化机构所取代,而自闭症服务机构的专业化之路是自闭症儿童服务高质量的根本保证。

4.目前的民办服务机构登记混乱,调研中59.8%的机构是进行的非营利机构登记,20.5%进行的是企业登记,还有相当数量的机构没有进行任何登记,但是即使在登记为非营利机构的这些民办非企业服务机构中,真正恪守非营利组织服务理念与规范的寥寥无几。

5.自闭症服务机构目前服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有限,由于工作压力与机构待遇等问题流动性很大,2008年一年时间,110个被调研机构就流出老师318人,流入老师508人。员工总体待遇低于机构所在地职工平均收入,特别是康复训练专业老师的待遇问题。

6.机构资金能力弱,表现为登记注册资金少,多集中在三五万这些区间;机构日常运营的流动资金有限,更重要的是由于机构生存主要依靠家长收费,因此存在不稳定因素,机构发展后劲不足。不过一些大型专业服务机构开始出现,如2007年总收入过百万的服务机构7家。而2008年总收入过百万的增至13家,机构发展开始出现优势资源集中现象,一些品牌开始形成。

7.机构场地几乎都是以租赁关系确定的,因此机构搬迁频繁,无法做长期规划的发展。

8.在被调查的111个机构中的服务对象,2009年2月在园服务对象数是7032名,这些年累计服务的人数超多2.5万人。现在机构服务对象规模一般是在30人以下,这样的机构占了调研服务机构的一半。31~50人的机构有18.9%,50~70人的机构有12.6%,因此总体上说自闭症服务机构的服务规模是中小型的,这也与自闭症服务对象、服务方法与服务环境等现实紧密相关,大型甚至超大型的服务机构实际未必可取的,不利于自闭症儿童身心发育,也难以保证服务质量。

本次调研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

1.针对民办机构数量众多,成为自闭症人士服务市场主体的客观现实,在未来对该群体制定相关政策时要考虑自闭症当下服务市场的情况,承认民办机构为主体的现实,设计出公办民办协调共存的市场格局,以较小的投入通过政策引导作用来培育与规范该服务市场。

2.国家政策设计时候的整体性与连贯性,自闭症人士的服务是终身服务,在不同年龄阶段,面对不同的问题都需要不同的政策回应以及必要的服务设施、手段的配套。服务机构与家庭以及自闭症人士所在的社区如何配合为该群体提供服务也是一个问题,不能让该群体的主要照顾抚养责任永远压在家庭的身上。

3.服务市场培育与净化迫在眉睫,目前服务市场仅民办机构就400多家,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手段五花八门,自闭症家长也缺乏准确的信息引导,造成很多儿童被耽误了康复训练或被不良康复训练手段所耽误。要考虑行业管理的可能性。

4.各学科基本研究要与服务市场紧密联合。由于历史原因,自闭症服务与研究之间的鸿沟很大,而自闭症这个世界难题要求研究与实践必须结合。

5.社会环境改善与社会教育的推进。自闭症人群不仅要融合主流社会,更需要主流社会对其的包容与接纳,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同时进行,甚至后者更加重要,因为目前自闭症是无解难题。

机构

部级自闭症机构

2007年11月,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嘉年华项目的资助下,部级自闭症康复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集善嘉年华自闭症综合治疗与研究中心”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主办的、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全面与系统的康复治疗和教育服务的部级专业机构。

该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采用医疗、教育和康复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模式,为自闭症患儿提供全面有效的治疗服务,已对70余名自闭症儿童进行了系统的康复训练与治疗,成效初显。

自闭症中心还将致力于开展与国内及国际专业自闭症诊疗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与技术交流,建立自闭症治疗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宣传普及自闭症康复知识,制定并推广自闭症的康复理念和康复流程。

多动症康复培训篇6

关键词:自闭症;教育康复训练;家庭教育

一、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和能力特征表现

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将自闭症定义为一种广泛性的发展障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所引发的发展障碍。患者的异常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沟通、兴趣和行为方面的异常,常伴随有智力障碍、癫痫、多动、退缩以及情绪等障碍。1.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意愿和能力。自闭症儿童总是活在自己的小天地,缺乏情感交流,对自己的习惯相当坚持,如果更换固定的事物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如渝是个十岁的小女孩,她从不与同伴交流,总是喜欢自己在一旁摆弄自己的小瓶罐,不断将瓶罐在桌上无数次的敲击,嘴里总是喃喃自语,从不主动与他人交流。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会表达,总是拿着别人的手,指着东西,示意要拿。班级组织的游戏从不主动参与。另外,语言发展迟缓、单纯的重复、语法错误,不了解语言的意义也是自闭症儿童典型的特点。2.自闭症儿童一般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大多数的自闭症儿童存在智力障碍,但是也有少数自闭症儿童会在某些方面又表现出较强甚至是超强的能力,特别是在机械记忆和音乐兴趣方面。例如祺祺对橡皮檫的气味情有独钟,教室里的开关总是按个不停,并且特别喜欢听一两首歌曲,总是吵着说:“要听叮叮铛,我在马路边。”他总是喜欢用手抠去铅笔的表皮,喜欢要铅笔头,削铅笔时总是要削双头。小陈陈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不开口说话,嘴里总是叨叨着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语:“嘻哈嘻哈可可……”但是他对音乐特别敏感,会自己哼着音乐的旋律,音乐课上我们学习了《丑小鸭与白天鹅》他居然自己在语文课上哼起旋律:“我一天一天长大,我不再不再是丑小鸭……”3.相当一部分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灵敏度是异于常人的。有些患者对某种声音异常排斥、喜欢,并伴随多动、注意力分散。例如,陈陈每次对全班同学齐读声感到厌烦,总是捂住自己的耳朵;班上小泉总是做不住,上课总喜欢推桌子,挪椅子,踩书包,站起来在教室乱走,注意力无法集中到课堂教学。虽然在医学上自闭症还没有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通过系统的教育康复训练,有效的家庭教育,创设各种有利的环境,帮助孩子多与人沟通和交流,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且克服自闭症带来的障碍。

二、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方法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在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能促进自闭症儿童发展的教育康复方法。1.感觉统合训练。同时调动多感官参与,有助于自闭症儿童行为的社会化。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观察,根据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动作的发展状况,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在活动中做符合他们需要的游戏活动。并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参与课堂,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全面地学习新知。如跳绳、沿直线走、羊角球跳跃、走平衡木、蹦蹦床、拍球、攀爬练习等可以训练前庭功能失调的儿童;刷、吹、滚等形式的练习刺激儿童的身体部位,提高触觉敏感性;通过《蚂蚁大力士》的游戏,训练儿童手脚协调向前爬行的能力。学习《吃水果》一课时,通过神秘袋的形式,先摸一摸,猜出水果名称,展示水果的课件和实物,并且动手参与切西瓜、剥桔子、削苹果,并且品尝水果,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共同参与,儿童学得开心,吃得开心,认识也比较深刻。课后,还安排每个儿童在家长的指导下动手绘画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认识更多的水果,并且还专门安排了一节课让儿童带着自己认识的水果与同学分享,增加同伴间的互动,也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2.艺术熏陶和音乐疗法。通过绘画、手工、体育、舞蹈等形式的教育康复训练,借助这些让自闭症儿童创造性的自由表现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并且能充分挖掘他们的艺术天赋。通过音乐不同形式的呈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方法探微唐丽蓉(龙海市特殊教育学校,福建龙海363100)学校管理办学治校􀀡􀀱现,融合在教育内容中,让自闭症儿童通过聆听音乐,参与音乐游戏,自由的敲打乐器,歌唱等活动感知音乐,了解音乐,从而产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与联系的冲动,同时在这过程中培养合作的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适应能力,促进孩子社会化。如春秋季节时,动员自闭症儿童及家长们共同参与制作简易风筝,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参与的快乐,并且组织放风筝。他们看着高高飞起的风筝,望着蓝蓝的天空,露出了天使般的笑容。又如学习律动《小海军》,播放音乐时,让自闭症儿童听着旋律,雄壮有力的踏步走,播放舞蹈视频动作,分解动作教他们学习(面对面进行):打旗语、弓箭步、吹军号、小跑步等。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同时训练他们身体协调能力以及感受到在集体中互动。在平时课间时,经常播放舒缓音乐,让他们的情绪得到放松。3.游戏及情境教学法。通过各种游戏的形式,不仅能稳定情绪,还能帮助自闭症儿童走出封闭的世界,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经常使用的游戏有听觉游戏、角色游戏、体育游戏、建构游戏等。游戏可以缓解不良的情绪,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由于自闭症的儿童思想、行为都比较刻板,迁移能力比较差,所以对自闭症儿童的教学要尽量地接近生活,模拟生活情景进行教学,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学习。如课堂上笔者运用的游戏“小鱼吐泡”、“过山洞”,刚开始让学生与认识的同伴、教师一起玩游戏,然后更换游戏当中的人,找一两个陌生的同伴慢慢融入,一段时间过后,学生不那么抗拒了。学习《看病》一课时,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游戏,真正让他们了解看病的流程,懂得生病时应该怎么去医院挂号、候诊、看病时应该怎么向医生说明病情、怎样付款、取药等。针对个体的差异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全面搜集孩子的各方信息,系统评估后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设计相应的训练内容、训练重点、训练的时间和量。在训练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并且要求家长做好家庭的教育康复训练。在集体课堂教学时,尽可能其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强化沟通意识,适应集体学习环境。在生活上让孩子多动手,积累生活经验和感知经验。并且配合进行感统训练和精细动作的练习。根据孩子的进展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安排。此外,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训练中,家庭因素很重要。多数家长在自己的孩子确诊为自闭症后,消极认为“孩子没救了”,或者是消极的逃避结果。家长的早期教育意识,以及掌握科学的教育训练方法,是能最大程度地让儿童回归主流社会的。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康复过程中只要善于发现,总结适合的方法,将有助于儿童快乐学习,减少烦躁的情绪,从而激发他们表达欲望和与他人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梅,张俊芝.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杨霞,叶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

[3]杨晓玲,蔡逸周.揭秘孤独症[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多动症康复培训篇7

【关键词】自闭症机构自闭症儿童志愿者

近年来,自闭症儿童数量呈增长趋势,自闭症群体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方面,自闭症儿童人数较多,且病因不明。另一方面,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专业人员较少,自闭症儿童享受的资源有限。所以,对于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来说,更需要志愿者来辅助训练师展开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但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志愿者在机构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存在一些问题,以致服务效果不佳,同时造成志愿者资源的严重浪费。

一、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不足

很多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之前对自闭症仅限于字面的理解,认为自闭症儿童仅仅是孤僻、不爱交流。但实际上,自闭症儿童在生活自理、沟通交流等方面都与正常儿童有一定差距。自闭症儿童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社交功能障碍、言语障碍以及刻板行为或兴趣为主要特征,大多数同时伴有精神发育迟滞。

当不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志愿者在机构做志愿服务时,他们会觉得“不可思议”,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的辅助训练难度也远超出他们的预计,自然无法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优质的帮助。

(二)志愿者自身局限性

自闭症儿童缺乏正常的人际沟通技巧和理解能力,更多时候处在自我情绪宣泄的状态,常常哭闹不愿配合甚至有攻击意图,志愿者不知如何应对这种状况,他们通过百依百顺来抚慰自闭症儿童。但实质上,由于照顾方式、理念和志愿者自身性格特点等的不同,都会对自闭症儿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志愿者对服务内容不明确,当了解到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就是不断地机械重复的过程后,志愿者们就会产生失落感,且被“无意义”的消极思想所困扰,慢慢丧失兴趣,失去耐心。

(三)动机不相符

积极单纯的服务动机能最大化地优化志愿服务效果,自闭症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怀和保护,同时我们从事社会志愿服务是出于人道主义关怀而非“炫耀和显示”。机构希望志愿者们是出于真心想帮助自闭症儿童而来到机构进行志愿服务而非其他目的。

但是,部分大学生志愿者来自闭症机构做志愿者是为达到学校的硬性要求,如社会服务志愿者时数要求,抑或增加学年综合测评得分。对此类大学生志愿者来说,他们的“爱心”是带有功利色彩的。

(四)志愿者流动性比较大

通过与志愿者交流发现,大多数志愿者秉承一颗爱心来到机构,在压制情绪照顾自闭症儿童的过程中想体验“付出”的幸福。但是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当儿童进行训练时,他们无法辅助训练师开展训练。久而久之,倦怠感、零成就感使得他们不愿意继续志愿活动。另有少数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仅为追求新鲜与刺激,对于他们来说,自闭症群体是一种从未接触过的群体。

自闭症儿童的适应能力较弱,他们需要一定时间与志愿者建立信任感,所以长期固定的志愿者给自闭症儿童带来的服务效果会更好。但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志愿者的流动性较大,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训练。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自闭症机构方面

为了让大学生志愿者能更好地为自闭症机构服务,自闭症机构可开展对志愿者的培训。

首先,自闭症机构对志愿者进行责任意识培养。与自闭症儿童相处需要志愿者有耐心并付出一定的精力,稍有不慎则可能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志愿者必须具有责任意识。再者,机构向志愿者进行自闭症相关知识宣讲,志愿者们通过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可以更有效地为自闭症儿童服务。当然,对志愿者进行沟通交流技能的培训也尤为重要,这有利于志愿者向机构人员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向自闭症儿童传授训练动作要领及技巧。自闭症儿童机构也可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

(二)学校志愿者协会方面

学校志愿者协会应对志愿者进行初步筛选。此类志愿服务更适合有耐心、爱心的志愿者,协会应该选择性格类型更相符的志愿者。学校志愿者协会也可组织建设一支专门针对自闭症机构的服务队伍,这样使得志愿者资源更为稳定,同时减少自闭症儿童与志愿者的适应困难问题。

(三)对于志愿者自身

多动症康复培训篇8

【关键词】社交技能训练;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9.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124-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特殊的以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的精神病[1]。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自知力,不主动求医,既有疾病的表现却没有求治疾病的行为。然而通过治疗痊愈后,理应恢复正常角色,去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但是护理随访发现部分患者痊愈后不能恢复到病前状态,长时间患者住院与外界隔绝,成为其社会功能缺陷的因素之一。本训练围绕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社交技能训练展开,旨在改善其社会功能缺陷。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9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6例。入组标准:①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经急性期治疗达到临床有效标准,采用规定的单一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者;③病程≥3年;④无严重的躯体疾病及明显的药物副作用;⑤配合训练者。随机分成训练组(57例)和对照组(59例),其中训练组年龄36.84±9.86岁,病程9.20±6.50月;对照组年龄37.12±9.66,病程9.90±7.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训练组除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外,同时进行系统的社交技能训练。每组8-10人,每周2-3次,每次45分钟,培训时间为6周。每次活动后由康复师作出评价根据成绩进行强化。

1.2.2社交技能训练步骤:①每次训练前由小组成员轮流领读社交技能训练的必要性,以增强学习的信心;②学员围坐成半圆,面对康复师,使康复师能直接看到每位学员;③康复师要引导每位学员从不同角度说出技能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及缺少其中一个步骤的不利之处;④角色扮演的场景贴近学员的生活,扮演生动,以引起学员兴趣。⑤学员角色扮演前双方击掌相互鼓励;⑥正性反馈评价及时到位,并给与相应物质奖励,负性反馈评价尽量减少;⑦课下作业给予提示,询问或观察有无困难,有困难单独辅导;⑧训练过程中对有压力的学员,适度减压,以减轻为难情绪;⑨检查作业认真,不能完成者,给予帮助;⑩与学员的主管医生和护士沟通,请他们抽时督察,以巩固所学技能。

1.2.3评定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2](panS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评定量表(ipRo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3],由1名经过量表使用培训的康复师在入组时、入组6周后对患者进行评分。有关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入组时两组SSpi评分对照比较无差异p>0.05。

6周后评定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训练组8.79±3.34,对照组12.8.±5.5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从表1可以看出,入组时panSS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比较无差异,入组6周时训练组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症状分、反应缺乏、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

表2显示入组时ipRoS评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入组6周时训练组中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关心和兴趣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组患者在接受社交技能训练6周后,大多数患者开始关心身边的事情,关心病友、家人,帮助有困难的病友,对今后的生活有打算,社会功能评定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沈渔.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3-416.

2.王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67-276.

3.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6

4.徐志达,翁永振,侯也之,等.药物自我处置模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随访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96-99.

多动症康复培训篇9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社会功能恢复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科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多青壮年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目前,临床上各类抗精神病的药物均能有效地控制其精神症状,但对其受损的社会认知功能及精神残疾却无能为力,且由于患者需长期的住院脱离社会,受损的社会认知功能及精神残疾无法恢复,造成患者无法回归社会。为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社会认知功能,更好的回归社会,我科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6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8例,其中男46例,女92例,年龄16~63岁,平均36岁;病程1~8年,其中偏执型71例,青春型29例,紧张型12例,单纯型7例,其他型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BpRS总分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内容主要为认知重建和认知心理治疗,以及生活技能训练、参与工娱疗活动、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健康教育训练、社会角色扮演、作业训练、及体能训练康复等综合训练等。

1.3效果评定所有患者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前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评定前由2名主治医师和2名主管护师对上述量表进行评定前培训,统一标准,入组前及第12周各评定一次,其一致性符合要求。

1.4统计学外理将所得全部资料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判断分析,两组间进行X2检验,p

2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的pnSS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12周康复训练后,实验组pnSSa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之主要征兆被认为是基本的思考结构及认知发生碎裂。这种解离现象据研究证实造成思考形式障碍并导致无法分辨内在及外在的经验。罹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可能会自己表示有幻觉,或者,旁人可以发现他们的表现受幻觉影响。患者也可能表达明显妄想信念。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损伤主要表现在注意障碍、记忆障碍、运动协调障碍、抽象思维障碍、信息整合障碍等[1]。目前大多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损伤与神经递质的功能紊乱及前额叶和颞叶的多巴胺(Da)功能下降有关,临床病理学则认为与大脑额叶及颞叶不同区域以及相邻的皮质下结构的改变有关[2]。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抗精神药物治疗后,虽然急性症状得到控制,但对认知功能的矫正却是有限的。而且目前上临床常用的一般抗精神病药物多为具有抗胆碱能和阻断多巴胺受体的作用,降低了警觉性,加重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3]。

然而,精神病患者除了药物、康复训练治疗外,尚需社会性治疗及护理。实验组患者出院1年后的随访数据显示,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幅度却没有住院时明显,有些甚至有所下降,说明部分患者在家庭的护理下恢复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而部分患者恢复效果不理想。说明家庭是患者的重要心理、社会环境,家庭在患者康复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医院的康复结果必须通过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进行维持、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建明,兰光华.精神分裂症临床综合征与表型[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0,1:13-15.

多动症康复培训篇10

〔关键词〕家长心理援助;模型;自闭症;康复机构

自闭症儿童家庭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面临巨大的压力,而现在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上,以促进自闭症儿童家长群体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最近十几年才慢慢开始。

家长陪读是国内许多自闭症康复机构的一项做法。自闭症康复机构在探索如何提高康复训练效果的问题中,会注意到家长参与因素的重要性。家长参与因素受到家庭成员心理因素的影响,一个和谐接纳、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自闭症康复机构在自身心理援助体系建设中,不断地进行摸索,国内最早的自闭症康复机构“北京星星雨”在一些心理学志愿者的帮助下在类似方面作过诸多的尝试。在国内,CnKi、万方和维普等学术网站以“自闭症(孤独症)”“心理援助(支持)”为关键字搜索,有关自闭症康复机构在家长心理援助系统建设方面的研究文章暂未发现。

基于以上的现状,结合笔者的经历,文章将以自闭症康复机构如何组建家长心理援助模型为主题进行探索,构建一种对现阶段自闭症康复机构来说切实可行的家长心理援助模型,促进家长参与。

一、家长心理援助模型介绍

笔者以兼职的身份在赣州某自闭症康复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调查研究,深入接触自闭症家长群体,发现这个群体亟需心理援助。通过一年的摸索,建立了一个适合自闭症康复机构实施的家长心理援助的系统模型。该模型由建立心理档案、制定心理援助计划和实施心理援助计划三部分组成,见下图。

自闭症康复机构心理援助模型概况

(一)建立心理档案

自闭症儿童一进入康复中心进行训练,建立家长心理档案的工作就开始启动。心理档案由三部分组成:家庭相关资料调查;社会支持相关调查;家长心理健康调查。

通过家庭相关资料调查,从总体上了解家长的生活现状,主要靠查阅文献编制问卷。家庭相关资料包括以下情况:人口学资料,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家庭对自闭症儿童的抚养态度,儿童的发病时间,使用过哪些治疗和康复手段,等等。家庭相关资料对于了解家长和制定心理援助计划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社会支持相关调查,了解家长、家庭从外界得到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了解家长主动接受、感知外界支持的能力,了解家长主动获取社会支持的能力。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心理学研究者所证实,社会支持对于自闭症儿童家长走出心理创伤、以新的面貌迎接未来的生活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社会支持质量差的自闭症儿童家长群体普遍的心理调适期会比社会支持质量良好的家长群体更漫长。社会支持相关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家庭内部支持、兄弟姐妹等旁系亲属的支持,以工作单位为主的外界支持以及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支持,家长对支持的领悟和利用度。采用自编社会支持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测查。

通过家长身心健康调查,主要了解家长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状况,主要采用国内已经成熟的心理测量问卷进行测查,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身心健康调查是心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制定心理援助计划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反映出当下家长的心理健康状态,区分出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家长。对于心理存在障碍的家长,应该积极给予干预性的咨询和帮助。对于暂时不存在心理障碍的家长,应该给予发展性的支持,以便应对以后可能面临的困境。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二)制定心理援助计划

根据心理档案,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每一名家长制定心理援助计划,针对家长个案的心理援助计划包含以下内容:家长对自己的认识、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家长对苦难的认识、家长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子和破坏性因子分析、心理晴雨表、心理干预。

个案心理援助计划的目标主要是建立起家长在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态度,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让家长意识到孩子进入机构并不是意味着自己就可以放手,孩子就可以很快康复了,家长只有配合机构对儿童开展康复训练并学会家庭康复技能,在家庭中继续进行巩固,才能收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机构的心理援助计划包括以下内容:定期开展康复知识讲座,定期开展心理保健讲座,举办家庭联谊活动。机构心理援助计划的目标主要是从整体上建立起积极的康复训练氛围,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三)实施心理援助计划

建立心理援助团队是实施计划的开始,有了团队,就可以按照计划分步实施。心理援助团队由心理咨询师、机构个训老师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

心理咨询师主要负责制定心理援助计划、给个训老师进行心理咨询知识的培训以及与机构协调策划各类心理援助活动。个训老师主要起到心理保健员的作用。个训老师在儿童的日常康复训练中,既是家长心情的观察员,也是家长的心灵伙伴。家长在机构陪读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个训老师,最信任的也是个训老师,可见个训老师在整个心理援助系统中非常重要。志愿者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团体,在机构的正确带领之下,志愿者在心理援助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他们的到来使一些大型活动成为可能。如开展家长心理保健讲座的时候,家长如果带着小孩则无法专心听讲。志愿者可以帮忙照看小孩,让家长安心听讲座。

二、家长心理援助模型的可行性论证

(一)心理援助模型效果

模型根据已有的心理学理论,参照已有的心理援助经验(如灾区心理援助),根据自闭症儿童家长、康复机构的实际需要而构建。注重解决家长实际问题,帮助康复机构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源,开发新的资源。模型经过近半年的运作,效果比较明显,有助于稳定家长情绪,增进了家长对机构的信任。

(二)队伍建设问题

该模型涉及三类人员:专业心理咨询师、个训老师、志愿者。其中,专业心理咨询师最为关键,必须是对自闭症儿童家庭心理状态有一定研究的人员,这样才能够发挥其实际的作用。心理咨询师可以从高校中聘请,也可以从心理咨询机构中聘请,也可以是富有爱心的心理学专业志愿者。个训老师在经过专业培训指导后,可以担当起家长心理“观察”和“维护”的双重责任,做到家长“有情况”向咨询师反映,“有困难”立刻帮助缓解。志愿者队伍由社会团体和高校学生志愿者团体组成,机构必须安排人员对志愿者进行管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三)机构安排问题

自闭症康复机构要增加工作量,这些工作的有用性、必要性就会遭到质疑。花费偌大的功夫,来建立和运行心理援助模型,值不值得?这些疑问,困扰着自闭症康复机构。许多机构因为自身运作困难而无暇顾及家长这一块的工作。运行心理援助模型,花费的时间较少,只需要在学期开始、结束和平时的教师会议中分享交流即可,它是在传播一种理念。关键在于使心理援助模型中的主体——个训教师加强“家长是首先要康复的对象”的观念。心理援助模型的运行,能够使机构的教师、家长拥有共同的康复理念,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促进家长的进步。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