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控编程专业培训十篇数控编程专业培训十篇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1:55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篇1

一、数控教学存在问题

数控专业是培养掌握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产品营销、设备维护等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现阶段数控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制约了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也影响了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1)教学思维。思维是一切活动的指导,教学思维影响着专业教学成效,对实际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由于缺少教育规划趋势,数控专业教学依旧面临着思维性问题,各种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得不到拓展。例如,学校开展机械数控理论教学活动,大多依赖于理论知识教授,对知识应用培训、理论知识操作、课堂实践指导等方面缺乏引导,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2)教学模式。设定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数控专业教学设计方面缺少沟通,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相互违背,阻碍了专业教学流程的全面化发展。当前,“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尚未普及应用,学校长期单一注重机械数控理论教学,约束了学生个人动手操作能力,不利于课堂教学流程编排与规划。例如,实训课程时间安排少,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学习平台。

二、数控上机实训教学意义

我国学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全面拓宽学生知识应用领域为根本,长期致力于国家人才战略改革建设。理论教学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只有掌握先进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培养专业型人才。“上机实训”是数控教学实践的新方式,能够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控能力,如图1,体现了实践教学法的应用优势。1)促进知识相互融合。数控人才是市场紧缺型人才之一,数控专业教学关系着行业人才资源需求水平。学校设定上机实训平台,可以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提供更多知识应用空间,带动教学流程与实训工作的协调发展。此外,实训课也是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的路径,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2)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因此,为了摆脱早期教学模式的不足,学校应重点设定“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平台,以理论结合实践为指导思想,不断提升机械数控理论课教学质量。实训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按照实训要求提供可行的知识应用方案,体现了专业知识与实训教学的相互关联性。

三、实训课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

机械数控课是学校教学重点内容,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多方面价值意义。随着高职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趋显现,拟定符合高职教育体制标准的授课模式,才能推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1)操作实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理论知识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体现出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实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能力,例如: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维修。2)编程实训。掌握机械数控知识对学生人才培养具有实用性意义,但学校普遍反映学生对机械数控课兴趣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熟悉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自动编程、手工编程技术。3)维护实训。机械数控是一门实用性的工业基础课,实际教学过程面临着诸多问题,限制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成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综合考察课堂教学实况,带领学生熟悉数控设备、掌握必要的维护与管理知识。例如,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4)管理实训。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校内专业设置与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技术领域开展,以先进理论知识为中心实施教学活动。机械数控理论课教学缺少方法与平台,学生个人潜能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实训课需添加数控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精通数控机床结构设计、电气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

四、结论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篇2

一、职业教育下的数控技术教学概述

(一)数控专业的定位。数控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有:普通机床及数控机床操作人员、数控设备维修人员、数控编程工艺人员、数控设备营销人员。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机械设备制造、维修及理论知识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能够熟练操纵、维护、保养数控机床,具备基本的数控编程能力。数控专业的理论课程主要有《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专业课程包含《数控编程及操作》、《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控加工设备》、《数控应用软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等。

(二)数控加工实训的作用。数控技术是理论与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以掌握数控机床基本操作、维修技能,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原理,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等的应用方法和流程。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二、现阶段职业教育中数控技术的教学现状

(一)数控实训设备数量不足。目前职业院校中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机及数控仿真等设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数控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由于设备数量较少,通常会数人或十几人共用一台机床,致使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降,还增加了车间管理难度。在该现状下,学生对数控操作以及数控编程的掌握也不够扎实,进而影响了学生考试的通过率,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就业。

(二)缺乏有效的实践技能训练。职业院校的数控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加上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致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数控编程知识以及数控机床缺乏全面的了解。受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限制,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只能掌握一些数控机床方面的简单的操作,而对于数控自动编程、刀具的选择与刃磨、工装的选择和调试以及切削用量的具体选用等各个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则极其缺乏,这就使学生的操作水平只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很难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三、提高职业教育中数控技术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加大对数控实践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职业院校要重视对数控教学设备的投入,合理增加数控实践教学场地。引进先进的数控教学设备,保证数控设备的数量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另外学校要对数控教学的设备配置进行及时更新,淘汰技术比较落后的数控设备,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社会新型数控技术,避免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符。

(二)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计划。始终把技术的应用性作为培养目标,把职业的针对性作为培养的方向,重视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依据数控专业所规定的目标来培养学生,尤其需要把握基础理论知识、机电职业的技能等,以便在以后工作中能较快顺应本岗位的工作现状。

针对数控专业的学生,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以能力为培养目标,均需要多方仔细分析论证之后决定,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深入,并积极开展数控实践教学,比如金工实习、工厂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数控机床编程操作、毕业实践环节等。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职业院校在加大对设备引进力度的基础上,需要扩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等级,为学生创造良好、逼真的实训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控操作技能。另外,学校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强与校外企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与校外企业签订学生岗位实习合同,让学生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去学习,真正体验数控机床加工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在分析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预测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业市场的基础上,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在设计时考虑技能训练、机械操作,同时考虑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比如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养成学生具有技术应用、技术创新的能力。设置类似或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和效益意识,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篇3

一、数控教学存在问题

数控专业是培养掌握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产品营销、设备维护等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现阶段数控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制约了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也影响了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1)教学思维。思维是一切活动的指导,教学思维影响着专业教学成效,对实际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由于缺少教育规划趋势,数控专业教学依旧面临着思维性问题,各种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得不到拓展。例如,学校开展机械数控理论教学活动,大多依赖于理论知识教授,对知识应用培训、理论知识操作、课堂实践指导等方面缺乏引导,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2)教学模式。设定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数控专业教学设计方面缺少沟通,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相互违背,阻碍了专业教学流程的全面化发展。当前,“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尚未普及应用,学校长期单一注重机械数控理论教学,约束了学生个人动手操作能力,不利于课堂教学流程编排与规划。例如,实训课程时间安排少,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学习平台。

二、数控上机实训教学意义

我国学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全面拓宽学生知识应用领域为根本,长期致力于国家人才战略改革建设。理论教学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只有掌握先进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培养专业型人才。“上机实训”是数控教学实践的新方式,能够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控能力,体现了实践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1)促进知识相互融合。

数控人才是市场紧缺型人才之一,数控专业教学关系着行业人才资源需求水平。学校设定上机实训平台,可以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提供更多知识应用空间,带动教学流程与实训工作的协调发展。此外,实训课也是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的路径,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增强知识应用能力。

因此,为了摆脱早期教学模式的不足,学校应重点设定“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平台,以理论结合实践为指导思想,不断提升机械数控理论课教学质量。实训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按照实训要求提供可行的知识应用方案,体现了专业知识与实训教学的相互关联性。图1数控实训模块分布

三、实训课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

机械数控课是学校教学重点内容,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多方面价值意义。随着高职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趋显现,拟定符合高职教育体制标准的授课模式,才能推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1)操作实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理论知识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体现出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实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能力,例如: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维修。

2)编程实训。

掌握机械数控知识对学生人才培养具有实用性意义,但学校普遍反映学生对机械数控课兴趣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熟悉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自动编程、手工编程技术。

3)维护实训。

机械数控是一门实用性的工业基础课,实际教学过程面临着诸多问题,限制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成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综合考察课堂教学实况,带领学生熟悉数控设备、掌握必要的维护与管理知识。例如,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

4)管理实训。

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校内专业设置与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技术领域开展,以先进理论知识为中心实施教学活动。机械数控理论课教学缺少方法与平台,学生个人潜能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实训课需添加数控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精通数控机床结构设计、电气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

四、结论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篇4

关键词:数控技术理论教学数控实训

一、引言

高职学院的数控技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包含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技术、公差与技术测量等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工艺编制、cad/cam应用、数控机床维护等专业技能。因此,教学中要一方面重视理论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加大数控实训教学力度。

目前企业大量急需的数控人才是数控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修人员,对这些人才的要求是既有一定的数控技术理论水平,又有很强的操作技能,能够胜任企业基层单位数控技术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恰恰与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相吻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传统的教学计划是重理论、轻实践,但是当下有些高职院校过于重视实践,一些学校提出实践第一、理论第二,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等同看待,认为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达到1:1最好。从目前各高职院校实验与实训的软、硬件条件来看,确实是增加了实践和实训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在关系,以及充分利用实训设备,采用科学的实训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改革措施

1.模块式教学――优化整合理论教学

数控专业是机械专业的二级专业,机械专业的一些传统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等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这些课程的外延与内涵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学校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允许对一些艰涩难懂或者陈旧的内容进行大胆删减,而增加一些数控技能培养需的实用性知识。如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课中,数控专业最需要的知识是看懂零件图,学会各节点坐标的计算,在制图课上,淡化画法几何的概念,点线面投影的概念,重点是熟练应用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确定圆柱、圆锥、圆球、凹(凸)圆弧、螺纹等表面上节点的坐标,熟练掌握autoCaD知识。为学习CaD/Cam软件及数控编程打下理论基础[1]。

2.在理论教学中突出实践性

数控技术专业课内容基本是在机电一体化基础上延伸而成的,整合后的教材内容往往满足不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如我校数控车床是“广州数控系统”,现有教材和实训设备不吻合,我校组织教师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数控“校本课程”,体现数控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还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或课程整合,将数控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为项目化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一些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如讲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时,将在课堂上不易讲清楚的零件加工工艺,带到数控实训车间一边加工一边讲解,使学生一目了然。

我校还和多个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专业理论教学中带学生到工厂参观,对学生进行生产认识教育,使学生在有了感性认识后再学习比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强化教学效果。

3.实施项目化教学讲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教师有目的地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实训情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并提出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的知识连贯起来,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操作程序主要分为:创设情境实训探索发现问题引导概括巩固应用[2]。如在数控加工中心程序编写第一行G54G40G49G80G90G17指令,不必要求学生开始学编程时就详细理解各个指令的具体含义,只需让学生记住这个固定模式直接写程序,在以后练习操作中再慢慢理解掌握。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教师进行理论教学时,能在实践基础上轻而易举地使学生理解[3]。

三、实施方案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课程的特点把实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感性认知实训、数控操作实训和综合实训。有机穿插理论教学,达到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因此,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之前,将学生带到数控实训室对数控机床进行感性认识。在授课过程中可将专业教材中有关数控机床各种机具构造结构进行举一反三的实地讲解。在学生操作机床时,指导教师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操作,而是让学生根据零件图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再通过自己的操作对先前具备的有关编程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消化。最终经过综合性实践教学,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培养高技能人才。

1.利用虚拟实验室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立体的实训体系

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制作实训配套课件、建立数控实训虚拟实验室,对我院数控实验室的ca6140广东数控系统数控车床、法那克系统数控铣床的实训操作,制作详细的图标牌流程。并编写配套的实训实验指导书,制定相关实验守则、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及每一台数控设备的操作加工演示程序等[4]。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数控机床的实训教学,学生对整个操作步骤的按钮先后顺序的记忆、操作步骤的熟练掌握、对安全操作规范的反应灵敏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切实提高数控机床操作的熟练程度,缩短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熟练过程的时间,有效降低因不规范操作而引发的事故率,确保数控机床实训有序高效进行,大大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2.启发性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在指导学生数控实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分析零件图纸,自己编程,自己加工出零件,很有成就感,因此对数控加工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结语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总结出数控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必须根据岗位需求,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目标,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结合,以理论教学为实训教学基础,反过来实训教学又可以促进理论教学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惠顺,等.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实训课的建设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2)82-83.

[2]高葛,徐元博.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习实训,2008,02.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高技能高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92-01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上多采用“2+1”模式,即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训练,第三年就到企业去实习。这种将“校内和校外”分成两个独立阶段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安排以及管理学生,但是会出现学生接触企业的时间被延后,不利于专业认知,理论实践脱离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在学院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五年来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工学交替、实境育人”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工学交替、实境育人”培养模式的内涵

数控技术专业的“工学交替、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形成的,“工学交替”是指紧密开展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在学院和企业之间反复交替、循环进行,贯穿了整个培养周期;“实境育人”是指在企业建立教学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育人,在学院学习期间,通过在校内建立仿真的车间生产环境,教师设计仿真的车间工作情景,学生进行体验式的学习。

第一学年,利用学院内的数控加工仿真教训室和数控技术实训中心进行认知实训和第一个暑假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并通过国家数控车操作工或数控铣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进行中级技能鉴定。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数控加工工作,加深学生对数控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并锻炼为企业进行数控加工能力。

第二学年,利用学院内的数控加工仿真教训室和数控技术实训中心进行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等。第二个暑假到企业设立教学班进行贴岗实习,由企业人员进行指导或跟师傅进行数控加工。并通过国家数控车操作工或数控铣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进行高级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责任心、职业操守,逐步提升数控加工工艺能力和现场数控设备操作的能力。

第三学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通过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各项数控加工工作、技术报告等或对应岗位的相关工作,达到岗位的要求。

总共完成了六个实践环节(一年级,认知实训和认知实习。二年级单项实训、综合实训、贴岗实习。第三年,顶岗实习。)

2“工学交替、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强化“工学交替、实境育人”为实施新模式提供体制保障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早期、反复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认知、见习、实习、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企业需要承担较多的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合理的教学时间,提供合格的企业指导教师,所以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学院与瑞迪机械集团就数控专业参与开展科研,社会服务员工技能培训等。与西菱汽配有限有责任公司进行项目合作。形成了互利双蠃的紧密合作关系。双方合作共同育人。

2.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新模式做好顶层设计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开展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调研,分析并确定数控技术主要的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学院和企业双方共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的规格,将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四川成都地区,针对金属加工(航空、汽配行业)与非金属加工行业(家具行业),从事数控设备操作、产品检验、数控编程、工艺分析等工作,具备机械制造、数控加工编程等技能,从事产品加工工艺与编程、产品质量检测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3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为新模式的实施打下基础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数控操作工考试大纲和职业标准与规范,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课程的设置。编写校企合作同时适合该校学生的教材。为提高人文素质,增加了职业素质能力实训课程,突出能力培养,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4加强双师结构团队建设,为新模式实施提供关键条件

新模式的实施,需要专任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兼职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所以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是新模式能够顺利实施的关健条件。首先我们实施了专、兼职结合的双带头人,选拔专任骨干教师担任专职专业带头人,专职带头人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掌握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方向和动态,组织进行社会调研,制定和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设计教学改革方案等。兼职专业带头人主要职责是指导专业建设,参与社会调研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整合行业和社会资源等。同时还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定期开教研会教研交流。同时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定期安排教师进行省培和国陪。建立兼职老师的评价标准。将专兼职老师的教学效果纳入教核。

2.5建设体系化的实训基地,为新模式的实施提高物质保障

校内实训基地,按照能够满足教学、教学、数控加工、科研、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同时在企业按照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需要,规划、建设一体化教室,强化教学的效果。

2.6开展专业文化建设,营造职业氛围

通过将制造业的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入到专业文化,以培养人文修养为底蕴,以提高数控技术职业竞争力为核心,营造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打造具有数控技术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学院的数控专业取得了系列成果。2011年到2013年我们的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吸收当今现代化企业的技术技能并传递给学生,在带领学生参加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大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19名数控专业的学生获得了部级五项及省级九项(包括三名学生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大赛机械装备综合技能项目团体全国一等奖)。同时共有两位老师获得全国最佳指导教师和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证书,一位教师获得了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的证书。同时获得院级多项教学成果奖。编写专业教材二本,校本教材二本。陆续成为成都瑞迪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西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二十几家企业的数控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篇6

论文摘要:首先论述了数控技术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及制造业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状况,然后从基本思路的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体系的开发、实验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对笔者所在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过程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

数控技术自20世纪中叶出现以来,给机械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现在,数控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同时,数控技术也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物质,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实力,先进的数控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数控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以及工艺、编程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数控人才,特别是既懂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培养任务主要是由高职高专院校来承担的。

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培养的数控专业学生并不能满足制造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分析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的高职教育长期以来延续了普通教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知识而轻技能;第二,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没有真正明确数控技术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素质和技能。由此,造成了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缺乏职业特色,而不能迅速地适应岗位需求。因此,数控技术专业的改革和建设势在必行。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先进高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确定了山东英才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以制造业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数控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岗位适应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核心,构建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挥本校的优势,将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办学定位准确、培养方案科学、办学条件完备、特色鲜明、产学研结合紧密、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强、作用大的骨干专业。

通过深入到本地区机械制造业企业一线的调研、分析和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回访,我们得到了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为: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CaD/Cam软件应用。在结合了我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掌握现代数控技术人员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际工作能力突出,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编程、操作、维修、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我校的数控技术专业自2005年开始招生起,一直是专业建设的重点。目前,该专业在师资力量、实习实训条件、优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有较为扎实的建设基础。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数控人才的需求,我们将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1.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不断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因此,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我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而校企合作则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才能了解数控技术的应用状况,了解企业对数控人才职业技能的需求,从而为专业建设提供正确的思路;还可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也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践以及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校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1)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

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的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指导;并对专业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安排进行审核;指导实践性教学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协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岗位的安排。

另外,根据需要,聘用企业理论知识宽、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优越的师资条件。

(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与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实践性教学,必须要给学生创造实际生产的环境。因此,我们建立了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借助企业优势,在拓展了教学空间的同时,也让学生接受到了企业“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适应岗位的能力。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和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决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确定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以核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首先,确定我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岗位为:数控机床操作工和数控加工工艺员;然后,根据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例如数控加工工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分析零件图纸、获取加工信息、确定加工方案、制定工艺文件;最后,通过分析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课程的优化和整合以及教学计划的修订,从而逐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课程的优化和整合。

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应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强化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先进性原则。其中,理论教学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注重实用性;实训教学方面,充分利用校内机械实训中心,加大实训量,保证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并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效果。

(2)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引领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是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校的数控技术本专业已经有“机械制图”、“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工程数学”、“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七门课程通过了校级精品课验收。争取在今后几年内,专业所属的课程多数可以达到校级精品课的标准,对于已有的校级精品课程,也将分阶段、分层次地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融合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讲授法、现场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类比法、分组教学、“一帮一”教学等。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另外,我们也组织教师不断充实和完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实训指导书以及拓展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并建立了精品课程网页,将优质课程资源在校园网上实现共享。使课程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充分整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和测试,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4)教材建设。

教材的选用和编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优先选用适合本专业的、基于工作工程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材。目前,已经正式出版并应用于教学的有《机械工程实训教程》、《机械设计基础》、《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教程》、《大学物理实验》、《autoCaD工程制图教程》等教材,以及《数控实训指导书》等校本教材。还有部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型教材正在积极编写中。

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我院投入了大量资金于2007年建成了机械加工实训中心,设有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焊接、CaD、控制技术及机械原理六个区,总建筑面积4700㎡。其中,数控加工实训区拥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等主要教学设备,并配置了FanUC、广州数控等多种数控系统。同时,还建设了多个数控加工仿真实验室和CaD/Cam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内均配置60台电脑,并安装了autoCaD、UG、CaXa、上海宇龙数控仿真系统等多种专业软件。经过几年的不断扩建和更新,该实训中心已建设成为一个具备真实生产环境,能满足教学需要,并兼有生产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功能的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

另外,我校还积极开发一些设备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先进、环境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如青岛海信集团、山东力诺集团等。技能性较强的部分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都可在合作企业内进行,确保“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4.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将专业建设的成果真正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此,我院开展了多项措施来加强教师队伍,并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首先,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通过继续攻读更高学历、外派到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或参与各种校内外的师资培训班等形式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职业技能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能力。并定期组织教师技能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教师通过本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获取相应的证书。同时,聘请相关院校、科研所或企业的学者、专家和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聘用制度。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篇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83-02

工匠精神在我国有深厚的传统,历史上“丝绸之路”辉煌的贸易成就也指引我们传承和延续工匠精神。2016年度政府报告中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中国梦”,就必须重塑工匠精神。数控技术和装备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我国已进入经济从中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急需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良好职业操守的高质量劳动者的任务,更应将“工匠精神”教育理念纳入数控专业课程中,塑造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质量技能人才。

一、工匠精神对数控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数控编程与技能训练将机械专业相关基础课理论知识和数控操作融于一体,是数控专业最重要的实习课,普车加工是机械加工专业金工实习的基础工种,更是数控技能实践最重要的基础。但很多职业学校,为了追求办学规模,贪多求快,大量压缩甚至取消普车实习。学生虽然获得数控专业资格证书,但由于没有经过普通机械加工的实践锤炼,没有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和相应的职业素养,在数控学习中对数控操作、编程所涉及的知识一知半解,专业知识薄弱。随着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些毕业生逐渐暴露出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发展潜力不够、技能不足,实践能力与社会脱轨、职业素养不强,质量意识较差。由于工匠精神形成基础的缺失,职业能力犹如空中楼阁,个人职业发展空间与就业范围狭窄,职场生存状态堪忧。因此,在车工实训基础上实施数控编程与操作训练,将工匠精神所包含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追求先行融入数控专业基础实训中,有利于提高数控技能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多元化发展。

二、在数控技术引领普车实训中,重塑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专业素质培养的最终目标,普车实习训练的知识技能需要逐步递进,循序渐进,更需要用心揣摩。以数控技术引领普车实训,进行课程优化整合是培养严谨细致、专注认真的职业素养并形成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普车虽然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但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特别是数控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单一的普车实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要求,普车的教学重点必须从传统的学习工艺知识、提高技术能力转向增强实践能力并为数控技术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培养与强化本专业基础技能中逐步养成强烈的工匠意识,拥有卓越的工匠品质,养成良好的工匠习惯。

1.将掌握普车技能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创新精神,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作为主要课程目标

工匠精神是职业活动中对技艺或技能精益求精、极致完美的追求,是高度职业素养的体现。普车实训可以有效培养爱岗敬业、踏实努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等素养,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

在实习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任务化教学目标,在学好技能任务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发明和创新,根据知识点,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小产品。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可行性和实用性加以指导,并引导学生深入钻研、精益求精,通过实训中创新课题的实践训练积累培养工匠精神。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增强协调与合作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2.改革教学手段,让现代教育融合传统方法,将直观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普车教学中,除了讲解、示范、参观设备之外,网络上有着丰富的教学视频、课件、动画等资源,教师也可以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智能手机采集实训操作视频并播放、讲评、归纳、纠正不当操作来强化学生技能;一些比较复杂的实训技术也可通过预先播放操作视频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可通过一些教学软件模拟教学情境,让学生先通过视频、模拟操作软件等加强对实习知识技能的认识,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便学生形象、直观、生动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授课中,采用启发式、小组讨论式的互动授课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热情,开拓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工匠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引领、熏陶和培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现代社会中具备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如CCtV的《大国工匠》等,大国工匠技艺超群的背后依靠的是敬业守信、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

3.构建普车数车一体化教学模式

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优质的数控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改变实训课程中粗放简单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构建普车数车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开始:

(1)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双师型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教育者精雕细琢。教师既需要口传身教,又需要“心传身授”。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有从事这门职业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规范。因此,要建设“工匠型”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一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培训和交流,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创新创业实践,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二是可以安排教师参加操作实践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数控实训教学和各类技能表演,以赛促练,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三是建立工匠型教师工作室,聘请专家教授、企业家、校友等校外专家兼职。双师型教师可以方便灵活地实施一体化教学,能有效避免技能知识点衔接脱节,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2)做好一体化模块设置,将工匠精神融入一体化教学模块。数控实训一体化模块分为普车、数车两大主模块,普车作为基础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操纵技能,正确选择切削用量,掌握编制一般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机床保养知识等;数控加工模块偏向于加工程序的编制,学生经过普车模块实训后,在第二阶段的数车实训教学中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编程、仿真学习上,对数控实习中新的知识点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每一模块都要渗透工匠精神的培养。普车实训模块可以分为4个子模块:

一是6S管理与安全教育模块。实训室是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键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职业道德、团结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的重要场所。在实训室实施“6S”管理和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与企业类似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及行为习惯。

6S管理步骤包含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在实习中,整理即区分物品的用途,摆放好工量器具;整顿则包含规范工具量具等物品放置,明确标识,方便取用;清扫是指正确规范清除铁屑和其他垃圾防止污染;清洁是指正确清洁保养工具、量具,保持环境洁净等;素养即养成良好实习习惯,提升人格修养;安全教育是学生进入普车实训的第一课,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有利于强化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安全生产包含人身安全与机器安全,人身安全在于严格遵守《安全文明实习生产条例》,维护机器安全重在正确使用、维护与保养机床。其中,安全教育是这一模块的重点。

二是机床的工作原理、基本操纵技能模块。数控车床是从普通车床上发展起来的,普通车床开放性较大、加工直观,零件的尺寸精度主要靠手动控制,灵活性大,学生在切削过程中通过观察铁屑的形态、颜色等来体会不同切削用量对加工的影响,并通过切削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体会到如何合理选择切削用量。让学生了解机床系统的传动图、车床的运动结构,有利于学生对机床工作的基本原理以及构造能有更加透彻的了解,对于正确保养数控车床有借鉴作用。基本操纵技能包含车外圆、内孔、台阶零件、内外沟槽、三角螺纹、圆弧等的加工,这些加工方法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切削过程和选择刀具,这些知识也为今后深入学习数控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刀具刃磨模块。数控加工中通常采用涂层刀具,基本只需更换刀片而无须刃磨刀具,普车实习中一般使用焊接刀,价格低廉。通过反复的刀具刃磨——试切,使学生能很快了解车刀中每一个角度的名称、作用,这些知识都是数车实习中正确选择刀具的基础。当数控加工中有特殊情况时,也需要刃磨特殊刀具。刀具刃磨更需要耐心细致,必须一丝不苟,这一过程能更好地磨炼学生,提高素养。

四是加工工艺分析模块。编程人员必须具备加工工艺能力才能正确编写程序。在普车实习中,教师在每一课题中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完成相关零件,将加工工艺分析作为重要内容来讲解和指导,这样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融入新技能、新工艺,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编制工艺能力。

以上普车模块的实训教学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为依据,教学中教师要在现场适时讲解、指导、示范,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协调各课程进度。编制教学课程时,在上普车实训课之前应优先安排学习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如“机械制图”可以使学生对轴、孔、盘、轮类零件图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能够读图、识图,从而按图加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能让学生掌握零件的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以及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金属材料学”能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等;“车工工艺学”与“车工技能训练”课应该互为依托与促进,两门课同步协调进行。

(4)要营造倡导工匠精神的校园环境。工匠精神不但是数控专业学生的追求,也要成为整个校园的价值追求。学校要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感染和潜移默化职业群体,要让那些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技能优秀者成为学习榜样,让工匠精神成为学生的价值追求,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以数控技术引领普车实训课程优化整合,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经过调查,这些学生工作的企业评价良好,学生的适应性良好,在工作中体现了工匠精神。数控专业的实践训练培育了学生的工匠精神,这是适应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向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曾祥菹.理实一体教学法在零件普通车床加工课程中的运用[J].职业,2015,(6):77-78.

[2]刘洋.普通车床一体化教学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125-126.

[3]李军斌.谈普车和数控车实习教学的紧密联系[J]科技视界,2012,(13):117-118.

[4]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35):35-39.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篇8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数控专业,数控编程,教学方案,双师型教师

 

对职业院校《数控系统原理》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本人进行了探索。在数控编程技术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确定学生对数控编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从而构建行动导向的知识模块。在总结过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希望能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活跃课堂气氛、变通讲述方法学好数控技术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生获得理论基础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数控技术本身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没有生动的事例可以讲解数控专业,也没有经典的故事可供引用,传统的灌输的方法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同时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例如:生动形象的比喻问题:刀具的补偿概念是数控编程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学生对于刀具补偿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好像知道了,但是应用时就往往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对刀具补偿概念的理解深度上不够。解决方法:例如在讲述刀具的半径补偿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做比喻让学生不但记住指令而且能够理解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通过比喻不但使学生在思想上理解了刀具半径补偿的概念,而且由于更深入的理解也使得实际应用上更能灵活多变的使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提高加工效率。小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例都可以被引入到数控教学中,教鞭、粉笔盒、钢笔、书本、讲台等都可以作为道具,同时数控系统、数控编程中的很多理论都可以采用计算机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二、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合并数控专业,而是从知识体系上的融合,具体根据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的需要,设计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方式,以及融合的比例。例如有些课上实训后开始讲授理论,如讲授数控加工刀具时,直接在实训室进行,学生通过理论讲解并现场使用,马上就理解了原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实习教学是数控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数控加工牵涉到机床、夹具、刀具、工艺路线、切削参数及编程方面的知识,由于数控设备少,我们可先在普通设备上培训有关知识,避免一开始就就让大批学生涌向数量不多的数控机床,等到相关知识准备好了,需要进行程序运行时才上数控机床,这就大大减少了数控机床的工作量,从而缓解了设备不足的压力。因此,我建议实习应按普通机床加工(如普车、普铣)→仿真模拟训练→数控机床操作三步进行,其中,普车普铣旨在让学生掌握主要的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夹方法。训练其对不同材料,不同零件,采用何种工艺路线,及在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及切削深度条件对工件的形位精度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切削加工参数和工艺路线制定的感性认识。仿真模拟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编程指令和机床面板的熟练程度,为在数控机床上的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因指令不熟而损坏数控设备。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现有的教具进行多元化教学

在讲述数控编程时,我们都会给学生准备一些图纸让学生进行练习,而如果只用工件的图纸的话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图纸毕竟不能完全的把零件的所有特点表达的非常的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所编写的程序的加工结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我们在提供给学生图纸的同时也提供一个已加工的工件的话数控专业,效果就比较好了。对于初学编程的学生,需要将零件的图纸和零件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程序运行的结果就是这个工件了,即省了很多时间对零件的特点进行讲述,又把被动的讲述变成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使学生学会能够根据工件的实际特点确定加工方式,能根据工件的最后几何形状主动思考编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行解决。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工件,但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却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换成主动思考的角度了。这一转换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数控教师进行再培养

教师是课程建设与组织教学实施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数控专业又是一门工程实践性的学科,且发展很快,对从事数控专业的教师而言,应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实践的示范者。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这一环节的训练,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该专业的特点,在理论上还需加强专业学习,把教材钻深钻透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因此,作为数控专业的教师必须加强“双师型”能力的培养。作到台上能讲,台下能做,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地把这一门课上好。而要做到这些,任课老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老师一方面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老师尽快向双师型过渡,学校对教师的关心和培养,更为重要。学校应尽量为教师的理论提高创造必要条件,争取多让老师参加社会或高校的理论培训和学术交流,让教师能熟悉和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方向。及时掌握最新理论,在实践上,学校也应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操作,参加实习指导,为教师提高动手能力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条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数控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生产第一线为目的。数控编程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用技术数控专业,能够让学生扎实的掌握这门技术,并能够使用这门技术为生产制造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高技能人才。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忠实的愿望。困则思变,只有在不断的变化和尝试中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更多的新技术的出现,职业学校的老师必然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如何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技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永恒的探讨主题。

参考文献

[1]顾华.数控加工与编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钱东东.实用数控编程与操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善术.数控机床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篇9

关键词数控专业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识码:a

1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数控专业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包括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数控线切割工基本操作和编程三个方面。而要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技能为主线,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我院因为是地方性高职院校,学生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能盲目的按教材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要结合数控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结构和内容进行教学,对于基本素质和技能中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做到人人过关,每个同学都要掌握。对于与数控专业基本素质和技能联系不大的内容,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采取选择性教学,最后做为部份学习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做为提升的内容进行教学。

例如:在制图课程的教学中,零件的坐标计算,零件的识图是整个数控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如果这些知识没有掌握,后面的数控编程将无法进行。所以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就必须做为重点,多花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都过关。而制图课程中相贯线这一部份内容,难度比较大,与数控专业基本素质和技能联系也不大,所以可以在课程最后做为提升的内容进行选择性教学。

例如:在数控车削加工编程教学中,G71、G73、G92三个固定循环指令是数控车工基本素质和技能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这三个指令就需要老师多花时间进行讲解、让学生多花时间进行练习,做到人人都掌握、都过关。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课程与课程的界限,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如在制图课程中,可以把悼爻迪骼嗔慵、数控铣削类零件做为实例进行分析;在数控编程课程中,可以把冷冲压模具、塑料模具零件做为训练项目进行练习,这样既掌握了本课程的内容,又学习了相关课目的内容,并且为相关课目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老师讲授、示范与学生练习相结合,以学生练习为主。在讲授数控车床对刀中,老师首先讲解对刀原理和方法,然后进行对刀操作示范,在示范过程中要注意讲解对刀操作的要点(大概30分钟),最后由学生自己练习(大概150分钟)。但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检查、更正。同样在讲解G71数控车削加工循环指令时,老师先讲解G71指令的格式和用法,然后用G71数控车削加工循环指令示范简单零件的编程(大概45分钟),最后由学生自己练习编程(大概135分钟)。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把自己的程序进行展示,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检查、更正,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另外老师还需对每一组学生的程序进行检查、更正,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数控操作和编程的知识和技能。

(3)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不形成知识漏洞和死角。对于数控操作的每个环节,如工件装夹、对刀、编程、加工都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过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掌握,都无法进行零件的数控加工。

2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目前部份高职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都把工资、待遇放在第一位,参加工作后,工作上粗枝大叶,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之所以出现这种浮躁的情况,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一种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的工匠精神,但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除了上岗必须的职业技能之外,还必须懂得做人的道理,具备工作责任心。所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而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纳入思政教育、就业创业教育中;

(2)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纳入专业教学和实训教学中;

(3)教师要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4)校企合作,采用师徒制培养模式,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3针对企业的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学实训过程中,针对企业的加工需要,引入企业的一些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程序编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复杂零件加工工艺的分析能力和复杂零件程序编写能力。甚至可以和企业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为企业加工产品,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加工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加工产品。但在加工时,老师必须对每个过程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废品。

4举办实用软件培训班

因为现在编程软件比较多,学校可以针对目前企业使用广泛的实用软件进行培训。例如:针对目前企业使用较多的“UG图形编程”软件,可以举办“UG软件图形编程”培训班,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快适应。

5组建数控加工兴趣小组,并组织学生参加数控加工技能大赛

数控编程专业培训篇10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就业能力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improvingthestudents'employmentabilityin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co-constructpracticaltrainingbases

Chenwei,FanJun,XiaXianming

theCityVocationalCollegeofJiangsu,nanjing,210036,China

abstract: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co-constructedpracticaltrainingbasescangivefullplaytothefunctionofthepracticaltrainingbase,andpromotetheimprovementofstudents'employmentability.itcanpromotetheprofessionalconstructionandcurriculumreform.itcanwellsolvetheproblemthatcollegelockofpracticaltrainingequipment.itcanrealizezerodistancedockinginthetalentstrainingandthedemandoftheenterprises.itcancultivatestudents'employmentcompetitionability.

Keywords: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co-construction;practicaltrainingbasesoutside;employmentability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了许多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些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日益凸显,已形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关键,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基地功能,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

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技能,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2]。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可以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2)解决学校实训设备的不足。

(3)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4)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1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与专业建设关系很大,也与学生所学课程和掌握的技能有关。因此,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是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知识保证。

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学校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可共同探讨专业课程的开发,制定与企业需求和特点相适合的课程培养目标[3];在企业参与下,可构建适合企业、社会发展的各种课程模块,形成围绕职业能力设计的模块课程体系;可不断听取企业人士的意见,采纳合理的建议,改进具体专业课程的结构,促进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学校能够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操作技能提升为切入点,构建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

我校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构建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制订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其具体的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根据社会需要,我校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分为3个方向,即数控设备方向、工业控制方向、数控技术方向。这3个方向,除了专业方向选修课模块不同外,其余的公共基础平台课模块、专业群通用技术平台课模块和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都是相同的,体现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共性和不同方向的差异性。

现在,许多机电产品都采用可编程控制技术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因此我校采纳了西门子(上海)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的建议,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中,开设了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的课程。该课程的教材系与西门子合作开发,为我校的精品课程。另外,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中,开设了机电控制实训课程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

对于数控设备方向,考虑到变频技术在机电产品中的应用很普遍,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中,采纳了西门子(北京)有限公司的建议,开设了数控设备伺服与变频应用的课程。

对于工业控制方向,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中,采纳了康尼机电有限公司的建议,开设了基于LoGo!的变频控制技术、组态技术应用、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课程。

对于数控技术方向,在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中,采纳了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和南京华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的建议,开设了UG造型与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以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实训等课程。

所有课程的制订与实施都是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成果,这些课程很好地满足了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解决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

学校实训设备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也将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够很好地解决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是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物质保证。

仍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面向信息产品制造业、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企业和机电设备安装公司等,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数控加工技术、数控设备调试与维护、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技能,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使用、维护管理等工作。购买齐全的数控加工设备和生产线控制设备能达到最佳的实训效果,但投资过于巨大,且日常维护费用很高,设备利用率低,对于一般的学校而言很难实现。因此,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或将企业引进学校,建立“校中厂”,利用企业带入的设备进行实习实训,或将学生直接送到企业学习锻炼,建立“厂中校”,利用企业的设备提高学生的技能,或帮助企业宣传产品,获得企业的设备赞助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方式,能够解决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

我校引进了南京浩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中厂”,引进设备价值一百多万元。我校数控机床及应用技术、UG造型与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等课程均在“校中厂”进行,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又进行了实训,技能提高得很快。

我校还在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中,建立了“厂中校”。该企业资产达2亿元,其中机床设备总值1亿元以上,可满足学生所有机床实训的要求。我校学生的数控机床安装、数控机床诊断与维护课程的实训均在“厂中校”进行,所有学生都获得了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颁发的证书。

我校与上海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SiaS)合作,在校内建立了数控技术实训室、机电控制及pLC实训室、工业控制及mpS实训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CaD/Cam实训室和液压气动实训室共6个实训室,西门子公司捐赠设备价值近二百万元[4]。

可以说,我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很好地解决了学院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也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可以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真实的平台,让学生更早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更好地提高和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掌握生产的工艺与流程,掌握产品的设计与加工方法,掌握设备的操作与使用。如此便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的对接,既使企业能源源不断地直接从学校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直接保证。

我校已与西门子(上海)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苏州东昱精机有限公司、南京浩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康尼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相关实训基地现已初具规模。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到这些企业中顶岗实习实训,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在企业技术人员(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很快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此外,实训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还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让企业能有更多的时间考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预选优秀人才,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零距离对接[3]。同时实习的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学校能够节省大量的实训资金,企业短期用工的困难也能得到缓解,由此可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学校、学生和企业互惠互利的良好效果。

4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还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上。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必须强化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够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是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实践保证。

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生所选专业及其专业方向上,体现在学生是否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上,还体现在学生是否具有娴熟的工作能力上。实践表明,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就业率。

4.1满足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

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紧扣市场经济需要进行人才培养。

信息产品制造业是江苏工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与之相关的企业有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企业和机电设备安装公司等。我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即瞄准这一市场而设,其专业方向也是根据市场的变化动态设置的。

我校与西门子(上海)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苏州东昱精机有限公司等合作,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设置了数控设备方向;与西门子(上海)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康尼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设置了工业控制方向;与南京浩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设置了数控技术方向。这3个方向,基本适应了江苏相关市场的需求。

同时,这些专业方向也满足了学生的专业方向选择。学生在这3个共建实训基地实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练就基本的实践技能。

4.2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在企业实训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我校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际锻炼。对于学生来说,这样一种工作经历,既积累了工作经验,也培养了职业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接触社会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我校与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在基地中建立了“宁庆班”,选择20名学生进入“宁庆班”学习、工作、锻炼,为期一学期。公司提供8个技术岗位对“宁庆班”全体学员进行轮岗培训,全权负责相关的学业考核,为考核合格者发放培训结业证书。通过一学期的实训,每位学员都在8个技术岗位上进行了实习,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有些学生能独立进行数控系统的接线、调试工作,有的学生参加了出口数控机床的整机安装、调试工作。

我校与苏州东昱精机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选派了7名学员参加顶岗实习,所实训的岗位是机床组装(根据机床大小分为720系列和850系列)、部件组装、电气装配、业技课。这些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积累了工作经验,可以独立完成生产任务。

我校与南京浩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选派5名学员进行顶岗实习。在实训期间,学生完成了数控实训台的布线、安装和调试,完成了自动生产线的安装和调试,到相关企业对数控设备进行维护和改造等。所有这些,都丰富了学生的工作经验。

4.3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能使学生在企业的实训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非常注重受聘人员的工作能力。如果高职学生在毕业前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将会提高自身的录用率。

在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宁庆班”接受过培训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实训锻炼,具备了相当的工作能力,基本掌握了数控机床的安装和调试、学会了数控系统的编程,其中不少学生直接被该公司录用。其他学生也被相关的企业录用。

而在苏州东昱精机有限公司实习的学生,工作能力普遍获得了提高。有的学生掌握了720和850系列机床的线轨、螺杠的安装和校准,机床工作台的水平度测量,磨床的基本使用(打磨垫片),3轴精度(机床各轴垂直度)的认知,机床零点设置;有的学生学会了轴承的安装,轴承盖的切削,气动装置(用于自动换刀、自动门等)的组装,水槽、油压部件的安装以及各类小部件的安装;有的学生学会了电气柜电气部件的布局、电气的连接,能正确美观地接出两类系统的线路,能正确安装各类电器部件;还有的学生已了解了机床的基本信息(工作台大小、最大刀具直径、最大刀具重量等)、机床配件(切削运输机、水槽等)的认知、电气部件的认知和部分部件的基本信息(性能、厂家等)。目前,这些学生已全部被该企业录用,并已独立承担工作。

在与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中,选派的顶岗实习学生参与了半高站台门导轨的设计,获得了很好的实践锻炼,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这些学生被该公司录用,并被破例安排在设计岗位。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工作能力强,在毕业后的3年内,绝大多数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的担任了部门经理的职务,有的当上了部门的主管,还有的在外资企业当上了经理助理兼翻译。

5结束语

实践表明,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推动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很好地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解决了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丰富了学生的工作经验,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培养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海燕.试论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7(3):76-79.

[2]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