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十篇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十篇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2:12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篇1

关键词:启发式;教育思想;教学方法;问答法;讲授法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一项宝贵的遗产,对古今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一些有影响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中都贯穿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对启发式教学法的研究,认清其深层次的内涵,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启发式概念辨析

我国最早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是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及,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朱熹注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所谓“不愤不启”,就是当学生还没有搞通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所谓“不悱不发”,就是当学生对问题尚未考虑成熟难以表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思路,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达到“愤”、“悱”的心理状态,教师则不宜越俎代庖。只有在学生“心愤口悱”的情况下,教师才能启而发之,并收到举一反三之效。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原理的阐述。在这句话里,孔子虽然没有概括出启发式这一抽象概念,但他指出了启发式的实质,即启发和举一反三。启发的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首先要自己学自己思,思到实在想不通、道不明的程度,必然产生一种请人启之发之的迫切愿望,这时,教师只要轻轻点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既强调学生学、思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更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举一反三,实质上还是强调发挥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自己的灌输代替学生的思考。在孔子看来,学生品格的养成与学问的充实,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思考的结果;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启发和诱导上;学生的自觉学习处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启发是教师启发,诱导是教师诱导,与放任自流绝不相同。

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思想

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把启发式教学看成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式”而来,认为既然是“式”,那就一定是一种具体的方式、方法。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需要由一套固定的教学格式或若干个具体的教学环节来体现。而启发式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格式和环节,启发式教学的真正涵义,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并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式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由于在一种思想的指导下,会产生种种不同形式的行为,所以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具体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可能是形式多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发现法、自学法、演示法、观察法)进行教学,只要行之有效,体现启发、诱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是启发式教学。

误区之二:问答法就是启发式。

问答法或谈话法、提问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最早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教师作用的一个比喻,他将教师比作产婆,意即产婆虽然自己不生孩子,却可以帮助他人生产出新的生命。他认为,教师的职业就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获得知识。他所谓的“产婆术”,即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正反两方面的问题,不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澄清对事物的理解,得出正确的答案。他创造的“产婆术”,直到今天仍被中西方教育界推崇备至。于是,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启发式教学无非就是在课堂上多问几个“为什么”,于是,一上课就连珠炮似地向学生问个不停:“是不是呀?”“对不对呀?”“好不好呀?”等等。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没有疑问,就不会产生思考,就没有收获,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就没有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巧设问题,往往有柳暗花明之功,点石成金之效。而简单、肤浅的是非问答,是毫无启发意义的教学方式,无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

把问答法、谈话法、提问法看成是启发式,主要是源自“满堂灌”。因为“满堂灌”是注入式,问答式自然就是启发式了。这种不加分析地将问答法或谈话法看成是启发式,是对启发式教学的曲解。

误区之三:讲授法不是启发式。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从古到今,讲授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最基本形式。不论是在2500多年前的孔子的私塾里,还是在2300年前柏拉图的学园中,教师多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即使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讲授仍是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形式之一。因为知识的传播、德育的渗透、智能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讲授。教材中的重点通过教师的讲解得以突出,难点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变复杂为浅显、化深奥为通俗,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解。

讲授法不等于注入式、“满堂灌”。注入式、“满堂灌”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制性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启发式则与之相反,只要讲授生动有趣、形象逼真、透彻入理,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较为全面的知识,并能把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发展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不是注入式。

误区之四:放手让学生提问就是启发式。

有些教师说:启发式不就是要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动脑多问吗?那好,上课时,我就放手发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看法和做法,其实离启发式相去甚远。诚然,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启发式思想的体现。但是,人的思维常常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有问题才可以推动人们进行积极的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是这个道理。启发学生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提问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围绕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而不是漫无边际地提问。因此,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提问并不等于就是启发式教学,我们鼓励学生质疑,也不是让其无止境地提问题,而是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实施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深刻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陷入各种各样的误区。

教师应具有的启发艺术

精心营造启发的情境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教师具有启发艺术,首先表现为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和求知欲望的情境与氛围,这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前提。比如,在关于二极管工作原理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三个小动画,设置了三个问题:(1)演示n型半导体的形成过程后问:n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是什么?学生立即答:电子;(2)再演示p型半导体的形成过程,又问: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的形成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到:掺入的杂质离子不同;(3)教师最后将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放在一起。学生疑惑了,教师随之激疑:在交界面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总之,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原动力。以上的教学,由看似容易的问题入手,步步深入,无疑能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对pn结的分析讨论,学生自然会领悟了。

善于利用启发的原型学生认知过程是旧知识不断同化新知识的过程,每项新知识的接纳,必须以旧知识为固定点。因此,教师应具备的启发艺术还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表象储备,从中有效地提取教学时所需要的“启发原型”,即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同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相关材料。显然,利用好启发原型,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例如,讲解Cache地址映像和地址变换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有意重复已学的地址映像和地址变换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到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很快找出更好的方法。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很多好的解决方法可以从分析已有方法的优缺点入手,恰当结合而形成。这个过程,就是以“启发原型”为待学知识的滋生点与向导,因而收到了“启而得发”的效果。

及时抓住启发的时机教师具备启发艺术,还表现为善于把握和抓住启发时机。打铁要看准火候,启发式教学也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对此,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主张告诉我们:教师只有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时,才能及时予以点拨和诱导,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使他们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如在上述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布置学生做如下练习:虚地址映像到的实地址是什么。在多数学生为解题成功而感到欣欣然时,教师突然说:解错了。学生顿感惊讶:为何错了,错在何处?在学生急于寻个水落石出的“火候”上,教师不失时机地点拨道:公式中的“nd”指的是什么?于是学生便很快地察觉出他们所犯的错误,并找到正确的解法。

准确把握启发的力度把握好启发的力度,是使学生“启而得发”的一个关键。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谈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寥寥12个字,是对启发式教学的精辟论述,它启示我们:高明的启发艺术是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但不是拖着他们走;是给予激励和鞭策,但不施加压力;是稍加点拨和提示,但不是代替他们作论断。若用现代学习论的观点来说,适度的启发就是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遵循其“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使其“伸手不及,跳而可获”。例如,在讲计算机的存储体系时,如果在讲解完存储体系的结构图后,教师即问学生:存储系统是如何工作的?那就难免会出现“启而不发”,因为这发“炮弹”并未射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难度过大,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是启发不利的一种表现。但如果这样引导:CpU从哪里读出程序?(答:内存);程序太大,放不下怎么办?(答:硬盘);还放不下怎么办?(答:光盘);于是得到结论:存储系统是通过操作系统及相关硬件层层被调用的。

总之,教师的启发是一门学问,要搞好启发式教学,教师必须“巧设情境,善用‘原型’,抓住时机,把握力度”。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启发艺术,才可称之为“启而得法”,从而收到“启而得发”之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英.启发性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9).

[2]刘飞舟.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篇2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运用;方法;效果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实质问题。长期以来,“注入式”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教师唱独台戏,学生被动当观众。尤其是专业课教学,枯燥无味,听者无趣。所以,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始终是每一位教师要自觉重视的教学目标。实现“师生积极互动”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怎样实现“师生互动”,笔者认为运用启发式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将这种方法运用得好,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领会知识,陶冶品德情感,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理解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启发式教学有着深刻的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我国传统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下面结合通信专业课教学,浅谈启发式教学的具体运用。

1 比喻启发。在通信专业课中,不论在《微波电路》、《高频电路》还是《数字通信原理》中,都有调制与解调技术,它是信号处理中一个用途非常广泛的技术,它的基本概念是由携带信息的电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信号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按照携带信息的电信号的规律变化。我们把携有信息的电信号称调制信号,未经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称载波信号。在讲授这一工作原理时,把调制信号比喻为日常生活中“待运物品”,把载波比喻为“运载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把待运物品装载到运载工具上比喻为“已调信号”,在运输过程中相当于“已调波在信道中传输过程”,到目的地后把货物搬运下来,相当于“信号被解调”――把信息电信号从载波上取下来。

2 类比启发。类比启发是借助类比思维进行启发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确定各种对象或现象之间在某些特征或关系上的相似为基础。它既不是从概括到具体,也不是从具体到概括,而是从相似的一方到另一方,是从具体到具体,从特殊到特殊。

在《高频电路》课的“小信号调谐放大器”一章中讲到“选频器”,在讲解其工作原理时,让学生回忆基础课曾讲过的“谐振电路”和“滤波器”,这三者极为相似,只是用的地方不一样、习惯叫法不一样,而电路的性质没有太大差别。通过类比,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出三种电路的相似电路结构和共同属性,再进一步推理,得到对“选频器”的全面认识。

3 演示启发。这是直接影响学生对待学习活动的态度、激发学生产生兴趣和求知欲的又一启发式教学方法。例如,笔者在上《高频电路》第一堂课时,做了一个“直接检波接收机”的演示实验。这是一个非常简陋的无线电接收机,通过对这一电路各个环节的组成和分析,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使学生对《高频电路》所涉及到的基本单元电路有了一个整体的定性认识,激发起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的强烈兴趣和学好这门课的决心。

4 联想启发。在讲“微波天线”时,从工作原理上让学生联想到数学上讲的抛物面基本性质、物理上讲的光学原理,铁塔上架设的大圆锅为什么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为什么有大有小?为什么雷达转个不停?这种联想可以围绕目标启发导学、设疑激学,最终掌握所学内容。

在教学中,启发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启发式方法以外,还有问答启发、练习启发、实验启发、讨论启发、情景启发、对比启发、教学媒体启发等等。可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多法、贵在得法”。

不论采取何种启发方式,教师都是引导与协同学生把启发所得到的结果组成一个可理解的、有用的结论,并通过应用把它与有关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到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中,使学生体会到掌握知识的快乐感、理解知识的喜悦感。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启发式教学运用

引言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因此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学生通常会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因此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甚至还会有极少数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之前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当中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笔者依据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下述教学心得体会。

1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首先,教师以引导式的教学来对学生思维进行有益的启发,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其次,应用启发式教学,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其学习研究、创新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2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2.1紧密结合讲授式与启发式两种教学方式

在全球教育界应用广泛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已经具有300余年的历史。在小学学习阶段,由于小学生欠缺思维能力、阅历经验,因此必须进行讲授式教学。而在当前的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下,唯有紧密结合讲授式与启发式两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整体发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应先提出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1)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将三角形转化为那种图形来进行计算?(2)在三角形进行转化之前与之后,图形之间具有何种关系?使学生依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去积极思考,并动手实际去操作,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新知识。教师在在教学当中,不应仅仅只是满足于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还应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并要充分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教师还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教学氛围。

2.2从整体来进行导向、从细微处进行启发的教学方法

在当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与推广日益广泛。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核心点为“导向”。可是同时也无法避免的会存在误区,误区体现在:第一、学生在学习当中具有依赖性,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教师未能给予学生真正的进行自主学习的“充分授权”,教师注重于在课堂教学当中进行主导教学,使学生形成定势思维,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发展意识。第二,教师未能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而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对于此种情况,认为应采取思路教学来运用在数学教学当中。有效地应用教学,从整体来进行导向、从细微处进行启发的教学的策略,具体的方法可采用(1)列出学习提纲;(2)进行深入分析研究;(3)最后综合总结,通过这样推进式的学习方法来促进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构建起自我的新思路。例如学习四位乘数的乘法时,因为学生之前已学习过计算一至三位数乘法的方法,为让学生学习与掌握多位数的乘法,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法:(1)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首先进行笔算,55×2,155×15.(2)再进行尝试运算:1553×1521,经过学生实际计算获得正确答案。并启发学生总结自己所应用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教师及学生教学思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3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

无论是怎么样的教学活动,都应立足于充分促进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之上,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学习研究,主动思维,通过自主学习来进行有效拓展。因此,启发式教学能够较好的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全新内涵:在教学当中进一步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紧密结合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第一、通过尝试能够让学生真正获得成就感,在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不再像以往苛求于所有人都能够升学,只希望所有人都能够获得成功”。是较为符合于社会现实、专家预期的。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学习成绩优异,还是学习后进生,都能够通过大胆的尝试来获得成功,如此一来就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第二、借助于启发、让学生充分调动起各个眼、脑、手、口等器官,不但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同时也让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来真好正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快乐学习”。

2.4重视启发点的升华

要使启发式教学真正达成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目的,就应重视启发点的升华。从而能够使教师在教授知识点的关键处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应注重教学当中的新旧知识的连接。第一、教师应在对学生复习新课程知识点所进行的提问当中,设计出准确的启发点,以此来掌握问题的关键点,将启发落在实处。第二、应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纽带,应设置出具有阶梯性、启发性的高质量提问。使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通过学习与研究来理解与掌握新知识。再由教师指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紧密联系,构成体系性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对正方形面积进行推导时,教师可提问学生:“正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具有何种关系?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具有何种关系?”并由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来进行讲解并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经过此种启发教学,可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紧密联系起来,较好地理解与掌握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进一步达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结语

将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还能够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持续地发现、研究与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当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持续进行研究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当中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玉成,闵凡余.浅析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71.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篇4

摘要:启发教育源于孔子,具有知识习得的过程性、教与学的双主体性、教学过程的民主性、教学手段的综合性等特征。外语教学以发展人的创造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完满人格为目的,要求科学化和系统化,重视学习过程。

关键词:启发式教育双主体性民主性过程性综合性完满人格

一、启发式教育理论的特点

孔子启发式教育思想,后被许多教育家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国教育对世界教育的一大贡献。概括起来,启发式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知识习得的过程性

启发式教育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论的推导论证过程和方法的思考过程,通过揭示知识发生发展和思维过程,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从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探究知识的过程性,借此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孔子重视“学与思”的关系,鼓励学生善疑多问,据(《论语》)记载学生向他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达一百多次,如:“问仁”、“问礼”、“问政”、“问教”、“问知”等。有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他不是马上回答,而是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对学生的意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最后才提出自己的看法。启发式教育正是通过这种教学过程中的层层诘问和思考,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与学的双主体性

启发式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同时存在两个主体,即:教的主体一教师,学的主体一学生。教学的主体具有双重性,即: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的客体;学生既是学的主体,又是教的客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充分发挥各自主体性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的。

无论是孔子强调的“启发”,还是《学记》中阐明的“善喻”,实际上都肯定了教师的主体性。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不仅在于教师闻道在先,具有专门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修养和教育技能技巧,而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具有能动性和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从学生学习活动角度来看,教师是学生认识和作用的对象,在作为社会要求的体现者为学生所认识的同时,又作为师生人际交往的对象而被学生所认识,因此,教师具有主客体双重性。而对于学生来说,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学内容是学习活动的对象——客体。学生在把教师作为自己认识对象的同时,又把教学内容作为自己学习的对象,因而首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师的施教对象,始终处在客体的地位,具有受动性、依存性、可塑性等客体特性,因此学生也同样具有主客体双重特性。

3.教学过程的民主性

教与学的双主体性发展,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教学环境。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敢于质疑、探新、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学记》指出:“教”应视为“善喻”,即“君子之教,喻也”,并对教师在进行“善喻”时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三要三不要”的原则,这是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达到“和易以思”的基础。教师只有做到了“道、强、开”,学生才会亲近和信任教师,才使教学达到一种“和谐”的关系,学生才会“爱学”和“乐学”。

4.教学手段的综合性

启发式教育要求教学方法、手段、形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并根据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形式的特点,扬长避短,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及提高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宜的教学范围,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就教学方法而言,可以采用活动学习、发现学习、情境学习等多种灵活形式,为学生提供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就教学形式而言,可以是集体教学,但最有效的形式是采取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以弥补班级授课的弊端。尤其是小组教学,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培养能力,消除自卑感,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启发式教育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注入式教育抹煞了学生的主体性,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阻碍了学生智力发展。启发式教育则与之相反,由于本身所具有注入式教育无法比拟的特性,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习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灵活运用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方面来看,启发式教育对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_夕语教学既重结果,更要重过程

启发式教育知识习得的过程性决定了知识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性,不仅要求对思维结果的启发,更重要的是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启发。只有确保完善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才能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反之,缺乏思维过程,思维结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同等重要,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如果一味追求结果而忽视了思维过程,必然导致教学的僵化。目前,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讲风太盛”。教师用整课堂的“讲”代替学生的“学”,把学生的思维降到了最低限度,使学生失去了“发”的机会;

二“启发式变成了表演式”。教师成为能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的高明的“杂技”演员,把启发过程变成神秘的“魔术”,学生知道现成结论而看不到结论的来龙去脉,让教师被动地牵着走;

三“负担偏重”。大量的作业或重复性的练习把学生知识积累过程大为简短和压缩,使知识应用过程过分冗长和膨胀。这些现象和形式不仅有悖于启发式教育,而且与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也格格不入。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求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把凝结在教材中的活动过程充分展开,重视概念的产生、命题形成及思路获得的思维过程,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和思想启发诱导,来获得对事物本质特征和事物间关系的认识,将客观形态的知识内化为学生主观形态的知识,发展并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

就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说,外语教师在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深入了解的同时,还要启发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理解新的知识和问题。目前较常采用的方法是:①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定的背景知识或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以唤起学生已掌握的外语知识或技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或掌握新的技能。②在解决具体某个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巧设计出各种适应环境,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分析。③明确外语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一定的线索分析和这个问题及相适应的其它问题,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导求解决的途径和结论。④教师只摆出大量的事实和具体材料,一般不提供结论或答案,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钻研,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2.外语教学要走向科学化和系统化

启发式教育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启发活动过程的发生机制,把教师启发、诱导的方法和过程置入到科学的研究和可操作之中,使之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就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来看,大多数外语教育者仍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凭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施教,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单一。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是学生集体授课,固定在教室中,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板着面孔说教。二是启发时机不当。教师只注意语言知识的传授,几乎不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即使形式上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尝试思考,但根本没有在学生“愤、悱”时给予适时诱导、启发思路、点拨思考方法。三是启发问题简单。有些外语教师采取单一的设问形式,对一些缺乏启发意义的简单问题反复向学生发问,一味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一问一答形式,造成了课堂问题过多,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

为了使外语教学科学化和系统化,启发式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现代思维科学认为人的启发活动过程需要具备如下一些条件:其一是启发激因,即能启发思维主体产生创造新意识的各种因素,如启发原形的新异性、独特性;思维主体的探索需要、欲望等。其二是思维方式,即思维主体遇到问题(启发原形)所采取的联想、想象方式。其三是触发信息,即外界的信息刺激(偶然机遇)和脑内意识的活动,是思维主体的觉力和类推力,它是获得直接判断的中介,由此,启发活动过程则表现为以下发展序列:启发原形一启发中介一启笛顿悟。问题情景一思维方式一触发信息一启笛顿悟一分析验证的活动过程。由于弄清了启发活动的发生过程,为外语教育者提供了施教的着手点,因而,把外语教学逐步纳入到科学化、操作化的轨道上来是十分可行的。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外语教育者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按照学生的性格类型进行启发。子路性刚好勇、好胜,孔子给他泄劲,冉有性格懦弱,孔子给他鼓励。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又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分别加以启发和施教。

(2)善于发现学生的矛盾,及时给以解决。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传授好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发现学习过程的矛盾,及时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解决,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抓住时机,及时启发。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给予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外语教学的关键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篇5

关键词:问题启发式教学;问题情景;角色;多媒体信息技术

当前,围绕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方式和手段正在巨变。在此背景下,针对当代中职生的特点,根据新世纪的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要求,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问题启发式或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就是众多出色的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并且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改进,比如文献[1]详细阐述了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的问题设置技巧、注意事项、教学要求等内容,文献[2-3]重点剖析了问题导向型课程设计的步骤、实施评价办法等内容;此外,众多教学工作者还探索了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结合方法[4]。本文在传统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职教学的实践和中职师生的特点,借助于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出了一套新型的教学方法,旨在充分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传统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概述

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授课者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也常常被称之为问题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与学等。根据目前学界对该教学方法的定义,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内涵的诠释主要包括下面三种观点[5-6]:

1.强调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性,教师使用问题作为“引子”善诱学习者积极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其开展网络搜索、提问、咨询等学习活动。

2.重视教学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合理设置疑问,积极引导学习者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持与引导作用,这种观点在学界认同度较高。

3.强调问题的中心地位,教学者精心安排问题,并同学习者一同参与到问题的背景分析、解决办法的思考、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中,从而使学习者构建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

二、教学方法改进分析

在传统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体系中或教学者在运用此方法实施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不足:(1)教师在设置教学问题时,未能充分考虑问题的动态性,问题的情景服务性不够,学生没有参与问题设置过程。(2)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转换角色(“亦师亦生”的角色转换)。(3)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工具落后,缺乏视觉、听觉等立体性的刺激效果。

鉴于上述提到的不足,结合中职财会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本文在传统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下面给出新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教学措施及评价量规。

1.问题设置原则

问题设置是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问题设置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设置教学问题时,需要遵循如下几大原则:(1)导入问题情景,在明确学习项目和问题后,导入与一个问题相吻合的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逐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问题”与“情景”关系模型。(2)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状况、兴趣、智力等因素,问题设置难度适中,既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避免把学生推入沮丧境地;问题的内容既要丰富又要有趣味,用质疑刺激学习。(3)问题具有一定的跨度和较强的探索性,有较大的发展余地,供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从一个问题中能够引申出新的问题;此外,问题还须与实际紧密相联。(4)突出问题解决的共同协作性,能促使学生在团体合作过程中解决问题。(5)依据学习共同体教学方法,从学生个体特征分析入手,寻求与教师直接对话的小组,让小组成员参与到教师的问题设置过程,有些问题甚至可以让学生自行设置。

2.教师适时转换角色

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能总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这种教学态度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阻隔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通道,学生难以与教师保持学与教的和谐统一,也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实施问题启发式教学中,务必要适时转换角色,要亦师亦友,转换为学生角色一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与学生同呼吸,共思考,教师的融入会给予学生无穷的激情和动力。甚至教师还需转换为用人单位、第三方等角色,以不同角色用户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总之,教师适时的角色转换是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助力剂。

3.合理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方式,其有形象生动、直观逼真、互动性好等诸多优势,因此,ppt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问题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的提出和分析的教学活动,仅凭教师本人的口述和肢体难以完成,如果采用互动式多媒体教学工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重要的教学活动中,而且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听、视觉上的冲击,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高质量的互动式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制作,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此外,还可以大胆让学生自主操作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其独立自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4.教学评价量规

教学质量好与坏,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量规体系来评估它,而完善的评估体系是由一系列的结构化指标所组成,各指标被赋予相应的分值;根据新的课程教学标准和当代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一套与新教学方法相匹配评价指标集,部分指标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改进后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1)设计问题,并在课堂中向学生抛出问题及相关解释说明;(2)引导和参与分析、解决问题;(3)组织小组交流和讨论;(4)教学后的总结与反思;(5)教学评价与改进。

教学实施步骤及各步骤之间的关系直观表述如图1所示。

三、教学实例分析

下面以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为例,简述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企业在银行存款的财务清查。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银行存款清查内容,掌握清查步骤,能够对财务样本数据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方法及工具:问题启发式教学法,ppt教学幻灯片。

针对上述教学任务和说明,给出改进后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此教学实例上的应用说明。具体步骤如下:

1.设置问题

教师在设置教学问题这个环节中,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总结出企业清查银行存款的情景、原因和目的。然后,与部分学生代表一起讨论应该设置哪些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讨论得出了“假如你是某企业的老板,是不是一定很关心存款?”、“那么该如何核对银行存款呢?”、“如果出现核对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问题。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又带有一定的趣味性,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2.精心准备教学辅助工具

制作多张集有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对象的幻灯片,通过一个个现实中的财务事例,使学生明白企业清查银行存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让他们意识到本节课很重要,也很有意义。力求承载声音、图文等多媒体对象的ppt幻灯片具有多维立体感观冲击效果,互动性好。

3.教学实施

首先向学生交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然后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财务事例幻灯片,借此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逐步采用提问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企业清查银行存款的方法、清查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也应适时转换角色,尤其是进行到讨论的环节时,教师应加入到各小组中,同学生共同协作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进行财务样本数据实际操作时,教师置身于各小组中,用实际行动引导小组各成员注重团队分工合作。

4.总结与反思

在总结与反思教学阶段,仍然可以使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继续寻找问题,督促学生反思在实际操作过程存在的不足,教师可顺势使用“为什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呢?”再次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5.教学评价与改进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评价主体进行了严格的甄选,确定参与评价的对象有教学专家、学生、校级主管领导、教研室组长、教师。2013年,对《出纳》专业课程应用该方法的教学效果评价,最终得出的评价结果分值为78.23,教学效果良好。最后,根据得分值较低的指标项,对应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此外,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方法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把握好问题设置的“梯度”,要分阶段、分步骤训练,最后再把各个问题连贯起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结构,巧设疑难,恰当引导。

(2)不能盲目地认为“提问”就是启发,只有具有相当提问价值的问题才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问题不能过多,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3)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心中的答案标准要求学生回答出问题的答案,否则可能会陷入教师牢牢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境况,影响学生的主观发挥。

四、结语

通过改进传统问题启发式教学法部分教学理念、教学措施等内容,形成了一套面向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新型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最后,通过《出纳》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例,进一步诠释了新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实践结果表明运用新方法的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雷蕾.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4).

[2]李文莉.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影响因素分析[J].职

业教育研究,2012,30(1).

[3]曾敏.问题导向型课程设计的实施评价[J].无线互联科

技,2012,8(6).

[4]阮群生,李豫颖,杨慧玲.项目体感式教学法在计算机

课程实训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11).

[5]许璐,闫子鹏,等.对“问题启发式”教学的探讨[J].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启发式教学;应用

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在初中教学对教学质量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传统教学模式及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运用也就十分必要。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利用,可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提升,并且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可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及能力进行较高培养。

一、充分把握学生心理以提升其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而言,其与小学阶段教学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对计算机及其自身发展情况更加全面了解。在学生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首先接触的就是信息概念及信息有关知识,而信息这一概念对于初中生而言往往很难进行定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选择具体信息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进行理解,也可使学生收集在自身周围所发生的相关事件信息以加强体会,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使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得以锻炼,还能够使其学习积极性得以有效提升,符合学生善于表达的心理,并且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对学生进行较好启发,最终可得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依据学生不同情况,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及意义,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必要性,也就能够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比如,在对计算机发展历程这一内容进行讲解过程中,由于这一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理论性,学生学习兴趣比较差,然而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更好学习其他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又十分重要。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不同学生扮演不同时期学科学家,使其对计算机发展历程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这一部分内容加强主动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具有较好启发作用,从而使学生将这一内容较好掌握。

二、科学准确地把握机会启发学生学习

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启发式教学得到更好应用,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应当对启发时机准确把握,在对实际时机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启发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启发时机准确把握:其一,在实际教学中对某一方面问题得到部分答案,但是答案仍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教师可对学生启发;其二,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及思路,有欲望进行尝试,然而仍缺乏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进行启发;其三,对于某一方面问题,学生无法较好实现知识迁移,虽然一时间无法回答,然而有信心进行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进行启发;其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疑惑,对于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无从下手情况下,教师需要及时启发学生。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准确保卫启发时机属于关键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启发式教学得以真正实现,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对学生心理状态准确把握,在学生存在困惑,通过积极探索及努力而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能够选择正确方法思考问题,使学生思路能够得以扩展,从而使其更好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内容,最终也就能够保证得到理想的效果。

三、合理创设启景

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启发式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应用效果,还应当注意创设启景,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到启发,从而使其能够积极探索及思考。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际情况加强认识,并且与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创设与学生情况及教学情况相适应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中才能够保证对学生较好启发,使其根据教师启发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及内容,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对“word文档”这一内容进行教学过程时,教师可创设具体办公情景,为学生分配具体任务,使学生制作word文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法操作时教师可对其进行一定指导,对其启发,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这一方面操作技能较好掌握,提升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及水平。

四、选择合理启发方法

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启发式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选择合理启发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在保证启发方法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启发式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在对学生进行启发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应当能够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注意遵循由易到难原则,逐层对学生启发,使学生逐渐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够保证所提出的问题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在对学生启发时,可选择肯定启发,即直接给出学生提示,指导及如何操作,但是应当对提示程度准确把握,避免过多干涉而影响启发效果。

五、结语

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对提升教学效果十分有利。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入手对启发式教学进行合理应用,从而使其应用效果得提升,使课堂教学质量及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陆晓琴.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应用分析[J].职业,2014,(15):112-114.

[2]冷学农.浅议信息技术课堂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38.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篇7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启”。“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启”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这就要求老师给予指导、解释,使其清楚。《工程力学》、《机械基础》这样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对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的内容多,理论教学学时在普遍减少,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过不去的“坎”,那么对教师来讲,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论文。

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发散式的教学方法,它是对一个物体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实践,以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挖掘思维潜质,形成独立观点的方法。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这种启发法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教师头脑中先有了一个答案,然后通过启发式提问,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预设好的结果逼近,直到把这个结果问出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学生形成对教师提问的依赖,即教师向他提问他就会回答,离开教师的提问他就不会思考。那么针对传统启发式教学的弱点,应该怎样进行改进呢?启发式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问出一个标准答案,而应该教学生学会思考,因此,提问要指向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

一、采用过程启发式教学

过程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实施步骤是: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这一方法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

二、采用设疑分析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打破老师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产生疑问、思考疑问、解释疑问,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采用科学的授课模式

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科学、进步、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课堂管理模式、科学健康的课堂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有科学的授课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四、启发式教学要善于突破

传统教学落后于时展的主要弊端在于:施教者往往低估了学生学习的潜力,只强调认真刻苦,不讲究方法,造成学习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状态;没有灵活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缺乏建立在人体生理和心理研究基础上的综合性教学手段。教学的关键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并有所创新。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常查找缺漏,找到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专业基础课来说,在课堂上,除了注重问题的创设之外,还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

五、学会把舞台交给学生

启发式教学要做到两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具体实施过程可以这样来做:(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4)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5)总结评价。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学习的效果。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熊隆友,张谦.对比启发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192-193.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篇8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启”。“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启”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这就要求老师给予指导、解释,使其清楚。《工程力学》、《机械基础》这样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对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的内容多,理论教学学时在普遍减少,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过不去的“坎”,那么对教师来讲,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发散式的教学方法,它是对一个物体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实践,以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挖掘思维潜质,形成独立观点的方法。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这种启发法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教师头脑中先有了一个答案,然后通过启发式提问,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预设好的结果逼近,直到把这个结果问出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学生形成对教师提问的依赖,即教师向他提问他就会回答,离开教师的提问他就不会思考。那么针对传统启发式教学的弱点,应该怎样进行改进呢?启发式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问出一个标准答案,而应该教学生学会思考,因此,提问要指向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

一、采用过程启发式教学

过程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实施步骤是: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这一方法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

二、采用设疑分析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打破老师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产生疑问、思考疑问、解释疑问,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采用科学的授课模式

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科学、进步、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课堂管理模式、科学健康的课堂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有科学的授课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四、启发式教学要善于突破

传统教学落后于时展的主要弊端在于:施教者往往低估了学生学习的潜力,只强调认真刻苦,不讲究方法,造成学习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状态;没有灵活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缺乏建立在人体生理和心理研究基础上的综合性教学手段。教学的关键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并有所创新。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常查找缺漏,找到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专业基础课来说,在课堂上,除了注重问题的创设之外,还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

五、学会把舞台交给学生

启发式教学要做到两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具体实施过程可以这样来做:(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4)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5)总结评价。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学习的效果。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熊隆友,张谦.对比启发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192-193.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启发式教学应用原则具体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它是从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孔子和朱熹的教学思想中总结、归纳而来的,它突出强调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以“启发”、“引导”为主,具体而言,则是指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认知。启发式教学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讲究教学方法的技巧性和适度性,它通过教师巧妙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探求新知。应该说,启发式教学凭借其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很多教师优先选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笔者结合多年从教实践,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谈谈认识与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原则

启发式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误区”。有的教师简单地将启发式教学理解为“提问题”,还有的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找答案”,这些认识和做法都背离了启发式教学的主旨,即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运用启发式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学生是启发式教学的主体,教师所有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因此,应用启发式教学首先应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要由简到难、由低到高、由表及里,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总结,让他们一步步构建起完整而系统的知识结构、清晰合理的学习思路[1]。

2.实际运用应张弛有度

启发式教学之所以会收到好的效果,主要在于“运用合理”。启发教学注重的是方法上的巧妙性和适度性,它并非是将启发作为牵引学生盲目跟从的主线,而是更注重让学生通过启发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从而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启发式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应做到张弛有度,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对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3.注重把握启发“时机”

启发式教学讲究技巧与实效,即把握好教材内容的“关键点”、把握好学生思维的“盲点”、把握好启发的“切入点”。要在学生产生疑惑、感到茫然而无法自解时,适当地进行启发,真正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就如在应用题练习时,有如下一题:工厂2天做6件衣服,那么做9件衣服需要几天?学生刚刚看到题时并不知如何下手,有的直接列出6÷2后不知道下面该怎么进行,还有的学生列出了6×2的算式,在学生感到迷茫与困惑时,教师应适时进行启发点拨:同学们想一想,题目最后的问题是什么?是不是可以先计算出一天做多少衣服?也就是把6件衣服分成几份?经过巧妙启发,学生很快理清了思路。把握时机适时启发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很快解决问题,并让他们体验到学习中“豁然开朗”的心情。

二、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并由此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2]。因此,启发式教学应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和自主思维为教学原则,以帮助学生通过个人行为实现数学思维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将启发引导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启发式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按照问题启发—引导思考—练习应用—交流讨论—教师总结的步骤来进行,具体应用方法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1.问题启发

师:同学们,下列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分子怎么变化的?自左往右看你能找到规律吗?

1/2=1×2/2×2=2/4

1/2=1×4/2×4=4/8

(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把你发现的规律总结出来?

生: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了一个相同的数,那么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给予肯定)太好了!那现在同学们从右往左看一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有没有变化规律?能不能用一句话总结?

生: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那么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如果将两句话合二为一,应该怎么说?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老师补充:0除外。)

师:(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2.引导思考

根据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你能不能独立写一组相等的分数?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你能不能运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解释分数的基本性质?

3.练习应用

(1)(独立完成练习第一题)将已知分数涂色表示,将相等部分在右图中涂出。

(2)(独立完成练习第二题)并思考:从5到15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是不是乘了几?要将1做怎样的处理?

(3)(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一题)涂色表示:平均一共分成了几份?涂色的部分是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后,对上述练习中的想法再进行集中交流讨论。

4.教师总结

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应该对下面几点进行明确:一是分子和分母进行的是同一种运算,只能是除以或乘以;二是分子、分母乘或除以的是相同的数,而且必须是同时运算;三是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的数不能为0;四是分数的大小是不变的。

那么,请同学们课后认真想想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能起到什么作用?你用到它的机会有多大,好吗?

总之,启发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它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智力、个性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快地找到开启数学宝库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篇10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职体育积极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27-02

1启发式教学概念内涵

启发式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科目和各种教学过程中,其所收到的教学效果也是显而易见。具体说,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知识的连贯性和联系性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以问题的阶梯性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自觉轻松的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的启发要具有实效性,就要做到从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师的循序渐m的有效引导,启发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正确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要遵循的原则

从课堂教学整体性上思考,启发式教学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全局性特点,以激发所有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为目标。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为主,然后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长期以来的被动学习状态。学生主动了,活跃起来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就会高涨了,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势必会有极大的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以教师引导为辅,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与学的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不断对课堂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自我分析,然后再解决问题。而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随时对学生的思路给予合理适当的启发,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消化。

从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启发式教学在问题设置上要具有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设置分层次的启发式问题。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但目标的实现有很多种实现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方式方法,每个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做到顾全大局,即从整体性把握课堂的进程与效果,也要关注细节,即基础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接受速度和接受效果,也就是要做到分层次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一个都不能落下”。

从课堂教学的互动关系上,要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合理适当的结合,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师的引导式“教”是为了使学生主体更加主动的有效地“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性思维的发展和学会怎么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的一种师生关系是合作的关系,是为探求知识不同层面学习的关系,在这种新型关系指导下,学生成为了教师实践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助手,而不是教师在无限制的给予,教师在这种新型教学关系中改变了自己的角色认知认识,能放下架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里,即使微妙的改变,学生也能深刻感受到,这对学生的学习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从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看,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基于此点的认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无论是教案的准备,还是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都要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目的,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及问题的选择与设置上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性到探讨性阶梯式的引导学生认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尤其式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发掘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教学积极因素,并充分利用这些积极因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有效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最大的获益者。

3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由于不是重要的专业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被忽视,这里即包括授课教师的忽视,也包括学生本身对体育课的不重视。这样的认识,使得当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德智”与“美”发展的不错,而“体”却差的很多,新闻上每年都有大学生在校内猝死的报道,这与当前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有直接关系。那么针对学生的这种认识错误,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并提高学生的“体”这个方面的发展,就成了高校体育教师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在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上有所改变,而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1以启发式模式,激起并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

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感兴趣的事,学生就喜欢参与,愿意去做,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因此,无论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多乏味,体育课本身多没意思,只要能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就不再是难事。基于此认识,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在设计上不要拘泥于传统的一节课一个内容上,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开始之际,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选择参与进来。例如,大家在以往的体育活动中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体育项目?在以前的体育比赛中都获得过什么样的成绩?你对哪个体育项目的明星最喜欢和崇拜?通过类似的问题,学生大多都能有个明确的认识,也能激起并找到自己的体育项目的兴趣点,找到了兴趣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体育项目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接下来,基于兴趣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启发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就是从学生的感官出发,教师运用熟练的知识储备和肢体动作标准演示学生所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动作和必须要掌握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直观、简单、明了的特点,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习起来更有实体感,对相应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和技术原理也更有易理解的功用。

3.2以启发式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效的参与体育课堂教学

主动性与积极性人的一种能动性的表现,二者是紧密相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源于人的内在感受和感应,简单来说,就是人能愿意参与到某个活动中来,不用强迫,自己内心有强烈的意愿试一试的感觉。表现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就是学生在参与了一项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后,身体内有驱动学生再次参与的愿望和渴望。基于此点的认识,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练习式的启发教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体育中的“练习”就相当于学生在读书,不停的反复练习,学生自己就能掌握运动项目动作的要领,这就是练习富于启发性的特点的原因。练习形式的多样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进而激发学生的运动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运动要求,设置一些具有诱导性的教学活动,如组织竞赛、比赛,获胜者可以有相的奖励等,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的教学中来。

3.2以启发式教学模式,开启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思维意识

体育锻炼不像其他的专业课学习,具有阶段性和分期行特点。体育锻炼在对人的身体的健康意义上来说,具有终身的特点。古语云: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强调人只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才能有个健康的体魄。但在终身锻炼上,能真正坚持下来的人也不多,这既有自身懒惰的原因,也有社会生活压力大,没时间锻炼的缘故。在这种情况下,高职体育教学就应该肩负起转变学生体育锻炼观念的任务。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可以终身都参与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基于这个认识,在终身体育锻炼思维意识的启发上,教师可采用游戏启发式,通过游戏的训练参与,使学生寓学于乐,轻松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情感启发,也是开启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思维意识的重要方法,让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体育锻炼及体育教育对其工作学习,甚至是一生都是很重要的事情,进而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能使学生在愉快轻松中掌握体育项目的动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有者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