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十篇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十篇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2:43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篇1

[关键词]社区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标准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6)11(c)-0115-04

practiceandthinkingofstrengtheninginformationresourcessharingincommunityhealthcaretoimprovemedicalserviceefficiencyatageandbackgroundoftheinternet

LiaoShenwu1CHenKun2CHenJie3LianGYouli4

1.partyGeneralBranchinoutpatientandemergencyDepartmentinnanfangHospital,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0515,China;2.Departmentofinformation,nanfangHospital,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0515,China;3.HuiqiaomedicalCenter,nanfangHospital,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0515,China;4.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nanfangHospital,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0515,China

[abstract]Byanalyzingtheproblemsofcommunityhealthcareinourcountry,comparingthestatusofcommunityhealthcareinandoutofChinaandanalysisingthedifficultiesincommunityhealthcare,basedonthemethodsofcommunityhealthcareinformationstandardization,establishingtheregionalhealthcareinformationexchangeplatform,andutilizebigdatatechnologytoanalyzecommunityhealthcaredate,combiningwithliteratureresearch,itcanbeexploredthatthemosteffectivewaytopromotetheefficiencyofcommunityhealthservicecomesfromthecombinationofenhancingreginalmedicalinformationsharing,establishingthemacroscopicplanningbygovernmentdepartmentsofmedicalservice,improvingtherelatedmedicaldatastandardsandreinforcinginformatizationofcommunityhealthcareservice.thenthepromotionofcommunityhealthcareservicelevelcanbeaccomplished.

[Keywords]Communityhealthcareservice;informationservicessharing;Standardization;informatization

我国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医改)方案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就是实现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构建新型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国务院2015年5月17日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公立医院改革重点抓好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强化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但目前我国城市各级医疗机构之间还普遍缺乏有效沟通、互动协作,各自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没有整体的联系,甚至无序竞争,在这种状态下,各个区域医疗服务机构间不可能提供具有连续性、整体性、符合成本效益的医疗服务。因此,进行各级医疗机构间服务协作与整合的探索、研究,己成为新医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区域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现状

总理在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发展“互联网+”要强化安全意识。政府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创造公平争的环境,这样相关产业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互联网+”是一种新经济形态,即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如何改善全民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全民身体健康素质是医疗卫生管理部门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仍普遍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等困扰患者和医疗管理部门的问题,大医院患者蜂拥而至,医疗资源过度紧张,费用较高;社区医疗机构患者寥寥,医疗资源严重空置浪费,这些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医疗资源和患者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效能也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问题。社区医疗服务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为居民提供的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转诊、会诊、保健等医疗服务[1]。

1.1国外区域医疗现状

美国是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随着远程医疗服务的诞生,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被应用于社区医疗领域,远程会诊、多媒体图像传输、远程健康监控等技术越来越成熟。目前,美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医疗网络,主要包括:基于互联网覆盖范围广泛的区域医疗网络,较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欧洲国家远程医疗的开发与应用也较为发达。德国、英国、法国等在远程咨询、远程会诊、远程会议和远程军事医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跨国家之间的医疗技术共享成为欧洲社区与远程医疗服务的突出特点:例如瑞士和德国之间开展了传输静态图像的远程冷冻切片医疗服务;西班牙建成了连接欧洲大陆的静态图像传输系统等。为了提升欧洲整体远程医疗服务水平,一些国家层面上远程医疗系统合作项目在欧洲建立,各国之间合作更加紧密[2]。

1.2国内区域医疗服务状况

目前由于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城市和大医院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社区和农村医疗资源相对稀缺,导致了各地区之间医疗服务水平,尤其是社区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另外,由于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首诊制”没能落实,而且存在医保费用支付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导致患者在社区医疗机构的就诊率较低。

我国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推进全国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支持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信息化[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4年也了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然而总体上来说,我国尚未出台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整体社区医疗信息建设规划和技术指导,在支持医疗信息交换和共享所必需的信息标准方面几乎也是空白[4],因此我国社区医疗服务开展水平和国外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1.3区域医疗服务的优势

虽然因为医疗资源无法与大医院相比使社区医疗机构难以为需要大型医疗仪器设备辅助诊断的患者提供服务,但社区医疗还是能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首先发展社区医疗服务能分流患者人群,减轻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同时也减少了社区的医疗资源空置和浪费。其次社区医疗的收费标准较低,患者能够以较为经济的费用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节省医疗费用支出。而且社区医疗服务能够方便快捷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的预防保健服务,降低疾病发生率,间接为国家和个人节约了医疗费用。另外,社区医疗的开展还有利于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卫生防疫、疾病普查、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大医院难以替代的作用。

2国内区域医疗服务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2.1总体投入资源不足

由于区域医疗服务带有公益性质而非营利性机构,因此收费标准较低,并针对伤残等群体提供一些无偿服务。目前我国区域医疗资金的主要来源为政府投入,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政府的投入相当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医疗需求。另外,区域医疗的建设往往比较注重基础医疗设施、仪器设备等,忽视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从而使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如何建立健全社区医疗的补偿机制,吸引并带动社会资金进入社区医疗服务领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

2.2国家规范、标准的缺失

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多方面存在协同与合作。因此,无论是在区域医疗机构主体本身,还是其开展的医疗转诊、远程医疗、远程护理等服务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应该设定具体的国家规范和相关标准[6]。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仍有较大差距:许多医疗机构分工不明,信息系统独立,医疗信息无法进行有效地共享;患者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双向转接诊发生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跨院诊疗费用的结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法律效力、远程会诊诊断的法律责任划分、电子医疗文档的法律效力、患者医疗信息所有权和使用权等都缺乏国家相应标准[7]。这些问题都需要国家卫生部门和立法部门完善有关法律规范,为区域医疗服务的开展提供法律、法规依据。

3构建信息化的区域医疗服务平台

区域卫生医疗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服务的基础,也是满足群众医疗需求的基本途径。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则是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框架。一个高效、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效率、服务|量的前提基础。一个好的社区医疗服务平台能够促使区域医疗机构和大型医院进行更有效和互利的合作,努力打造双赢的局面[8]。区域医疗服务平台提供就诊导航、就诊预约、自助服务等功能,方便群众的就医需求,提升区域医疗的就诊率。在医疗管理模块中通过建立动态更新的居民健康档案,既可以为社区医疗机构及时了解社区群众健康状况提供管理渠道,又方便了全科医生提供连续、综合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便于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系统模块中除了区域自身的HiS系统外,还建立了专门的远程会诊、远程护理和转诊服务平台,努力提高区域医疗的医疗诊断水平。系统中所有的应用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和平台外产生数据交换,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4利用信息资源共享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效能

4.1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立统一的标准

统一的信息化标准是建立社区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国外很早就设立了相关规范和标准,例如广泛应用于荷兰的一种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就是基于荷兰全科医生协会建立的参考模型,包括了基本模块、计划模块、医疗模块、药物模块、财务模块、数据交换模块等功能[9]。区域医疗服务所涉及的规范化标准应该包括以下的主要内容:①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功能规范;②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接口规范;③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行业字典编码规范;④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规范。

建立社区医疗信息化的统一标准可以考虑几种方法:①参考国内外医疗行业类似的相关技术标准,结合自身情况制订和已有标准规范兼容的标准规范;②缺少参考标准的,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流程,利用已成功应用的社区医疗信息化产品,兼顾系统的稳定性、接口的开放性和数据的重用性,逐步推进成为社区医疗信息系统的标准和依据。

4.2建立统一的地区医疗信息交换平台

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标准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而建立统一的地区医疗信息交换平台则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方法和手段。

目前在建的地区医疗信息交换平台按交换模式分为以下几类。①平等型的医疗信息交换平台:本区域内的社区医疗机构和大医院作为地位平等的数据中心节点接入地区医疗信息交换平台,社区医疗机构可以独立发起数据交换的请求。②分级的医疗信息交换平台:本区域内的社区医疗机构连入大医院的数据中心,再由大医院数据中心接入地区医疗信息交换平台,这种模式社区医疗机构能够直接共享所属大医院的医疗资源而无须通过地区医疗信息交换平台,但同时无法直接发起数据交换的请求。③混合型的医疗信息交换平台:各医疗机构与地区医疗信息交换平台之间的层级关系并不固定,信息交换管理系统中存储着静态的数据逻辑关系和动态的数据存储链路,可以根据数据交换请求的对象灵活地分配通过某个数据中心来获取数据。

地区医疗信息交换平台中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是HL7标准的应用。HL7标准是医疗领域不同应用之间电子传输的标准,允许各个医疗机构在异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各社区医疗机构之间,社区医疗机构与医疗事业管理部门、保险利用HL7标准进行医疗数据传递能降低医院信息系统互连的成本,提高数据信息共享的程度。

4.3利用大数据对区域医疗服务提供指导

区域医疗服务中的大数据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对患者来说,通过对患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远程监控数据的收集、分析,能够帮助社区医生制订治疗方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社区医疗就医比例。同时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哪些人是某种疾病的易感人群,配合社区医疗方便就医的特点,能够及时帮助群众制订预防性的保健措施。对社区医疗机构来说,通过对辖区内患者的大数据分析可以查找患者患病的共同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社区医疗卫生预防工作和知识普及。国外许多医疗机构已经开展了基于疗效的比较效果研究(comparativeeffectivenessresearch,CeR),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制订针对患者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治疗方案,同时避免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同时大数据有助于建立医疗行业的专家系统,通过对大量类似病例的分析形成知识库,对今后类似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医疗诊断建议,这对社区医疗领域正努力尝试建立的全科医生有重要的意义。对医疗管理部门来说,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不同区域、不同病种的医疗服务成本有较客观的了解,便于医疗管理部门制订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的相关标准,同时可以对公众健康形成宏观监控,通过区域医疗信息交换平台和数据中心,及时检测传染病的蔓延,进行疫情监控和响应。

4.4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的服务水平

如何切实提高双向转诊水平关系着能否真正实现患者分流、提高社区医疗就医比例。目前我国的双向转诊制度能上不能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督机制。上级医疗机构即使转诊患者,大多数也是因为医院的医疗技术或医疗条件无法满足患者特殊的要求。对符合转诊条件的患者通常仍保留在上级医院就诊,尤其是慢性病和康复类患者[10]。提升双向转诊水平除了传统的医疗管理手段外,信息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立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HiS)中对转诊条件做出具体的量化,所有符合转诊条件的患者都可以在各自的HiS系统中被自动标记并上传、显示在医疗信息交换平台上。配合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手段,可以让同一个区域医疗体系内的待转诊患者按照国家双向转诊的要求进行治疗。

远程医疗对于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1-19]。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远程医疗的技术标准,解决多媒体信息的实时传输和网络安全性等问题,再配合相应的政策、法规,可以在远程咨询、远程会诊、远程手术、远程监护等方面为社区的患者提供接近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促进患者的社区就医积极性。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可以极大地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水平,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效率,为社区医疗机构节约大量的服务成本,避免医疗信息系统的无标准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

5展望

^域医疗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医疗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目前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并且存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投入不足、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规范、与大医院相比缺乏竞争力等问题,但是政府部门正逐渐加大投资力度,发挥宏观规划和协调作用。随着相关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规范、区域医疗数据交换平台的建立以及相关医疗数据标准的国标化,区域医疗服务必将在社会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也必将成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最为重要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倪赛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7(6):358-367.

[2]ChenKp,DaiYp.Reductionofatrialfibriationinremotelymonitoredpacemakerpatients:resultsfromachinesemulticentreregistry[J].Chinmed,2013,126(22):4216-4221.

[3]李丽清,卢祖洵,甘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8):3292-3295.

[4]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埃森哲咨询公司.《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摘录三)[J].中国数字医学,2008,3(8):8-17.

[5]赵志静,徐怀伏.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初探[J].上海医药,2007,28(7):316-318.

[6]梁永华,于家新,赖远全,等.南宁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4):3934-3936.

[7]f晓文,武媛,石应康.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2,33(7):31-33.

[8]刘霞,刘萍,何梦乔.我国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5):13-16.

[9]VanBemmelJH,musenma.包含飞,郑学侃,译.医学信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1,154-158.

[10]杜一平,甘德春.我院实施双向转诊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65-66.

[11]李艳,尹继业,李丹.面向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医疗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67.

[12]田东超.远程医疗系统图像压缩及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13]廖生武,陈,梁有丽,等.信息视角下区域医疗远程诊治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119-122.

[14]廖生武,刘天峰,赵云,等.欧美发达国家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1(10):730-732.

[15]李美瑜,甘清鑫,廖生武.心电管疾病远程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6):144-147.

[16]伍星,廖生武,黄晓梅,等.大型综合医院利用远程模式对山区基层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163-165.

[17]金桂秋,张可经,崔大祥.远程医疗的现状及未来应用方向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1,11(3):211-213.

[18]万晓文,武媛,石应康.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2,33(7):31-33.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篇2

关键词:医联体;云计算;模式

一、引言

新医改提出的时代背景就是群众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疗联合体”(医联体)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医联体”概念是在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提出的,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目前的医疗联合体模式还都在发展探索中,大多数是以区域为依据构建的医联体模式,或者是以资产,医疗技术,管理为纽带建立的医联体模式,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环状医疗服务模式。因此,需要搭建一个平台,来实现医联体的信息共享。

二、医联体信息共享模式

(一)点对点模式

点对点信息共享模式也称为p2p模式,即在两个应用系统之间直接进行数据的传输。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不存在数据的集中存储中心和数据控制中心。如甲医院和乙医院之间需要共享彼此的医疗信息,两者之间可以用这种模式进行医疗信息的共享,而不需要经过第三方的数据库和数据控制中心。但是这种模式如果要实现多个医院的信息共享,每个医院都要开多个接口,比较麻烦,无法最大限度的实现整个医联体内的医疗信息的共享。

(二)索引中心模式

索引中心模式是在医联体内为各个医院建立一个索引服务中心。每个医院的医疗信息仍存储在医院各自的数据库中。索引服务中心接受医联体内的各个医疗机构发送过来的有关数据查询的请求,对这些请求根据己经定义好的规则进行分解和转换,然后把请求的信息与所对应的医院的数据源进行绑定,并且查询该医院的信息,查到相关的信息结果后,把信息查询结果返回给查询信息的医疗机构。

(三)医联体共用一套医院信息系统模式

联入系统的医联体统一使用一套医院信息系统,集中存储数据,接入医联体的各医疗机构相当于一个应用终端。现有医联体都有自己的系统,如果重新更换系统,成本较高。

(四)医联体各用一套相同的医院信息系统模式

医联体的各医疗机构各自拥有一套相同的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存放在各自的数据库服务器,由于具有相同的信息系统,数据共享方便。现有医联体都有自己的系统,如果重新更换系统,成本较高。

(五)数据中心模式

在医联体内的各个医疗机构现有系统之上建一个数据中心,即信息共享中心,它不影响各个医疗机构现有系统的使用,还可以使各不同厂商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中心集各个医疗机构的异构数据库的数据,并根据数据中心的标准对其进行转换,存储到数据中心,提供用户对医疗信息的查询。

数据中心数据库的设计要保证搜集到医联体内需要共享的医疗信息,还要保证集成后的医疗信息要与源数据库的医疗信息具有一致性和完整性。该数据中心还要设置一个数据动态更新机制,需要实时或定时监测各个医疗机构的数据变化。即医疗机构的信息发生变化时,数据中心集监测到的数据变化信息,并完成对相应数据库数据的更改。

三、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实现随时随他、按需、便捷地访问共享资源池的计算模式;云计算模式的5个基本特征:广泛的网络访问、按需自助服务、快速弹性能力、共享的资源池、可度量的服务。云计算的3种服务模式: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云计算有4种部署方式:社区云、私有云、混合云、公有云。

四、云平台的信息共享模式

医联体信息共享云平台是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的信息系统之上搭建的平台,它并不影响医院现有系统的运行。考虑到患者数据的安全,用私有云。它拥有自己独立的服务器、存储、网络、数据库等硬件和软件资源。每个医院将需要共享的患者信息上传到云平台,并可以通过云平台查看患者在其他医院的信息。同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可以接受三级医院的指导,即可以查看三级医院共享到云平台对患者的康复建议,治疗建议,从而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

具体实现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首先是数据采集,需要在前置机上部署的数据采集服务定时调用各个医院提供的接口服务,启动相应的处理流程,从各医院各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库中获得数据。其次是数据推送,前置机通过自定义的消息通讯协议(如webServices,Ftp,JmS)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封装,然后封装好的数据推送到云平台。然后是数据转换,前置机把采集到的数据推送到云平台后,信息共享系统数据转换服务对数据进行转换。最后是数据存储,信息共享系统数据转换服务对数据进行转换后,按照云平台数据库的标准将数据插入到相应的数据表中。

五、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运营模式

(一)云平台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业界推出了许多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如2011年7月,中兴通讯了“健康医疗云”的方案,通过医疗设备对人体健康进行实时的数据测量,并且利用无线网络将测量的数据上传到云服务系统,系统还可以为居民建立电子病历,通过移动无线设备可以随时查看自己或者家人的信息,还可以与医生进行实时互动。2014年百度通过线下了“北京健康云”,它主要是一个关于智能医疗平台的产品。百度搭建云平台以健康云计算和存储为主,同时还有一些通过大数据接口接入百度云平台,通过应用等方式提供服务,通过分析云计算在医疗行业应用发展现状,发现国内外对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比如使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服务层对医疗数据进行存储,实时采集用户的测量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行业服务质量。

(二)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运营模式

以“医联体”内相关医院现有的HiS、paCS、LiS系统为基础,搭建信息云平台,接入医院下属各分院及合作医疗机构,实现患者诊疗信息共享,资源共管,方便“医联体”内各合作单位双向转诊及患者诊疗。今后,联合体内不仅能够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牵头医院的专家还可以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实现大医院医疗资源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纵向流动。

六、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架构

(一)LaaS层(基础设施即服务层)

LaaS层主要由云服务器层的物理硬件层和虚拟化层组成。物理硬件层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是网络环境中的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设备是用于储存信息的设备,网络设备是连接到网络的物理实体,如交换机,路由器等。虚拟化层是用Cloudstack技术对物理硬件层进行虚拟化,并对其进行管理。Cloudstack是一个开源的具有高可用性及扩展性的云计算平台,可以加速高伸缩性的私有云(LaaS)的部署、管理、配置。用虚拟化技术可以把硬件组合成一个大资源池,使用时把资源池分割使用,按需求来分配资源。底层资源的虚拟化可以更好地面对用户热点应用大量并发问题,随着更多医联体加入,服务器资源边界扩展灵活,均衡负载。

(二)paaS层(平台即服务层)

paaS层将底层虚拟资源包成服务,可以提供接口使其他系统接入云平台。LaaS层用Cloudstack技术,将物理硬件层虚拟成多种服务,如服务器服务,网络服务,存储服务。其中服务器服务是Cloudstack将服务器虚拟成了多个服务器,也称为虚拟机。根据需要给不同的虚拟机安装相应的操作系统,并在相应的虚拟机上安装服务,如数据库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可扩展的数据库处理能力;中间件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消息中间件等服务;由于患者数据的安全性很重要,因此可以用数字认证、数字签名、安全加密(SSL)、权限管理等来保证数据的安全。

(三)SaaS层(软件即服务层)

SaaS层主要由应用系统层和用户层组成。应用系统层主要是将系统部署到相应的虚拟机上,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应用系统层主要有医联体信息共享系统。系统部署在虚拟机上,并通过该虚拟机提供的web服务对用户层提供服务。用户层主要针对该云平台的用户,包括医联体中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以及患者,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器访问云平台提供的信息共享服务。

七、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实现

(一)云平台部署

平台的部署方法是:在以省(自治区)、市(县)、区为单位集中搭建数据中心,统一部署,该地区下属所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如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集团私营医院,通过互联网、光纤、Vpn专线等统一接入使用。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平台部署如图1所示。

(二)云平台功能

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实现功能:

基本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病人门诊挂号、基本信息管理、门诊收费、药库管理、住院药房、门诊药房、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病人住院管理等。

临床诊疗模块:主要包括门诊医生站、电子病历系统、住院医生站、住院护士站、门诊护士站、医技管理、手术管理等。

产品运营管理服务:主要包括运营管理、租户管理、运营通信、租户应急管理、安全管理、运营统计分析等。

公卫管理模块:针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如慢病管理、妇幼保健、健康管理、计划免疫等公卫接口。

综合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字典管理、系统管理、领导查询、病案管理、查询统计等。

卫生主管监管服务:主要包括病种分析、药品监管、绩效考核、病案监控、医疗质量和临床科研分析等。

(三)云平台特点

云计算是将海量的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的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求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软件服务,因此云计算具备分布式计算和存储、高可靠性、用户友好性和良好的管理性等特点。

1.经济性。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而言,都将省去购买硬件和聘用专业维护人员的费用,由一次性投资改为分散、持续投资,降低了投资风险。

2.一致性。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在一个地区部署之后,该区域的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均接入使用,保证了区域内信息系统的一致性,方便卫生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监管。

3.共享性。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的部署和使用,使该地区的医疗资源和患者信息实现共享。

4.安全性。使用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保存在“云”中,由专业的数据中心管理机构来保存数据、管理信息,从而避免了由于服务器的瘫痪、被盗、病毒而造成的数据丢失或泄露。

八、结束语

使用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以后,区域医疗资源实现了整合和共享、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卫生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患者就医满意度有质的提升。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模式符合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其应用和推广有助于“医联体”的快速形成。

参考文献:

[1]陈家欣.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04).

[2]黄显官,王林智,余郭莉,王琼.医联体模式及其发展的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6(03).

[3]程跃华.我国医联体构建模式分析及政策建议[J].医学与法学,2015(05).

[5]黄波.基于云计算的医疗联合体信息化建设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2014(06).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篇3

【关键词】区域医疗信息共享载体内容

1引言

我国的医疗信息共享模式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传统共享模式下的手工记录到院域内的信息共享再到现在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模式,从单机单用户应用到部门级和全院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从以财务、药品和管理为中心到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业务支持和电子病历应用,从局限在医院内部应用到区域医疗信息化应用[1],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医疗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还有距离,远没有达到区域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即资源互补、共享和信息数据互认[2]。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医疗机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医疗卫生系统的海量医疗卫生数据和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再加上病人重复检查治疗,农合、医保无法实时监管,医疗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大量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重复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直接造成人民群众医疗支出年年攀高和医疗信息共享的效率低下,不仅阻碍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还严重制约了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为落实和贯彻各项医疗卫生政策的瓶颈。因此,建立统一、高效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妇幼保健、疾病防疫、计划免疫、卫生监督、医疗费用控制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整合,已势在必行。

2区域卫生信息共享模式的内容和载体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涉及卫生管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科研教学、急救、血液供应等数十条业务主线,而且这些业务又与其他社会部门如银行、保险、民政等相联系,进行各种业务交互[3]。按医疗卫生业务信息产生的来源进行分类,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的主要内容包括:

医院医疗业务信息:主要来源于门诊、药房、医技科室、医生站、护士站及财务、人事劳资、医务质量、后勤管理等业务。内容包括门诊业务信息(门急诊流量、挂号、门诊收费、科室及医师工作量、病人资料、处方用药等)、住院业务信息(病人费用、住院病人统计分析、死亡病人统计分析、床位使用状况、用药情况统计等)、病案首页业务信息(分科医疗费用、诊断质量、手术质量、分科登记统计表、疾病分类、年龄分类、单病种质量控制、部分病种费用、死亡分类情况、产科情况统计,就诊病人来源、病案质量情况等)、药品业务信息、医技业务信息、医疗保险信息、处方医嘱信息、科研教学信息、疾病发病信息、病人死亡信息、医院卫生统计报表、医疗资源信息(人员、设备、床位)等。其中门诊业务信息、住院业务信息、病案首页业务信息是医院医疗业务共享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

社区卫生业务信息:社区卫生业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精神病人等健康服务为重点。信息内容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出生信息、户籍信息、联系信息、健康信息、疾病情况、个人既往史、过敏药物、手术情况、家族病史、个人行为与生活习惯、就诊记录等)、妇女专项信息儿童专项信息、老年人专项信息(基本信息、老年保健、康复管理)慢性病档案、精神病人档案、残疾人档案、全科诊疗档案等信息;

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包括疾病监测、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管理、地方病和流行病防治、死亡和死因管理等信息,以及从业人员健康证件管理、卫生检验等方面的信息此外,还有区域内结核病监测、性病监测、恶性肿瘤监测、慢,非传染病防治等业务信息;

卫生监督执法业务信息:包括卫生档案类信息(卫生档案、监督检查、行政处罚、检测采样等),行政执法类信息(行政案件统计报表、行政处罚审批表、立案、结案报告、采样物品明细、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调查听证及采样记录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卫生监督听证意见书等),卫生行政许可类信息(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卫生许可证申报材料及卫生设施、卫生许可证年检申请书等);

妇幼保健业务信息:主要包括妇女保健(孕产妇保健、分娩登记、计划生育、婚前检查、节育手术、妇女病普查普治等),儿童保健(出生基本信息、体检记录、疫苗接种登记、生长情况监测等),健康教育业务信息(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报告、健康教育普及情况等);

急救业务信息(急救中心受理求救情况、医院出车情况、中心值班人员情况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业务信息(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直报、社区直报、社会举报、媒体网络、交通通报以及其他部门等的公共卫生信息);

其他卫生业务信息:包括卫生科研教育管理信息(科研项目实施管理、科技成果鉴定、全科医学管理、住院医师乡村医师培训、学术交流科技情报管理)、卫生技术人员信息(执业资格、考试)、医疗机构信息、卫生综合业务信息、采供血信息、医疗事故信息、财务业务信息、各种统计信息等[4]。

如此纷繁交错的内容要同时反映在一个载体上,不是易事。通过对传统的医疗档案资料和医院电子病历的改造和发展,电子健康档案(eHR)浮出水面。HeR是随着“Life-safe”概念的提出,将大量的个人健康保健信息,公共卫生信息,遗传学信息等全部囊括,并以电子化的方式记录有关个人的终身健康和医疗保健行为等信息,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因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而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的电子化记录的总和,不仅包括人们接受医疗服务的记录,还包括免疫接种、接受保健服务、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记录等[5]。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学会(HealthcareinformationandmanagementSystemsSociety,HimSS)对eHR定义为一种为临床医生服务的安全、实时、面向医疗点、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资源系统,美国卫生组织卫生标准7(HealthLevelSeven,HL7)对eHR归纳为是向每一个个人提供的、一份具有安全保密性、记录其在卫生体系中关于健康历史与服务的终身档案[9]。

电子健康档案内容全面充分,实现了多档合一[6](见图1);相关信息能快捷、全面的提取,为远程诊断和人员流动时的诊断提供方便[7];存储集中,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是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最佳载体。但电子健康档案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标准

我国独特的源远流长的中医医疗体系,以及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与国外的情况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HL7要在我国进行实际应用,如何进行本地化就成了一个关键。另外,要实现电子健康档案需要整合一些异源异构的数据,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完成否则会丢失部分数据。

图1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多档合一

3实现各种医疗信息向健康档案的统一

电子健康档案还需要和其他信息系统进行互通互连,如人口管理系统,还需要整合卫生系统各个部门的医疗信息文档,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数据中心并制订信息交换格式,提供数据库中间技术。

3.1构建相关关键事件核心数据结构

如定义门诊数据相关数据结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检验检查、诊断(中医、西医)、处方(中药、西药)。

3.2建立地市一级的数据中心

从安全性、可扩充性、稳定性、合理性,以及保护用户的隐私、存储容量、访问并发数、权限控制,网络,各类软硬件性价比等综合考虑具体物理数据中心的建设[8]。

3.3建立病人主索引

所谓病人主索引信息是指一组用于描述病人基本特征的数据集合。这组信息有效地标识了一个病人区别于其它病人。对于鉴别医疗保健对象,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主索引信息中体现唯一性的关键是对每一个病人分配一个标识号,无论其在门诊就诊多少次或住院多少次均使用同一条主索引信息,使用同一个标识号作为其唯一标识号。因此,对病人主索引信息的管理实际上是对这个唯一标识号的管理[9]。

3.4构建标准业务流程,实现健康档案数据自动上传至数据中心并整合

如出院后,由病案室或质量监控室在病案审核通过后,触发数据上传事件,通过调用健康档案数据中心提供的web服务,将相关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并实现整合。如计划免疫事件发生后、可将时间、地点、疫苗名称、下一次疫苗接种时间等上传至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再如某一次出院时,病案室审核通过,将主要病程记录、出院带药、出院注意事项等相关数据自动上传至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并实现整合。从而实现健康档案数据中心的动态更新与数据的自然积累。

参考文献

[1]《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摘录三)[J].中国数字医学,2008(8).

[2]江一民,杜兆辉,孟仲莹.区域卫生信息共享模式的探索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08,3(8):21-23.

[3]唐继志,朱国清,王小合,汪胜.医院信息系统与社区卫生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性研究[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5):321-323

[4]彭想,陈敏.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的类型及内容[J].中国医院院长,2008(1).

[5]王文,张福林.浅议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20070901.

[6]沈伟珍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8).

[7]黄新民.电子健康档案技术.北京电子健康2005研讨会,20050919.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篇4

【关键词】乡镇;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乡镇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相较于传统的医疗档案的管理方式,信息化的建设有着更多的优势,在档案的保存和管理上更加的快捷,对于医疗档案的快速检索,提升档案检索的准确性,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医疗档案的共享等,此外对于医疗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是极大的提升。(一)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改变了医疗档案管理者的手工劳动,每天医院都会需要为大量的患者建立医疗档案,其中也会经常性地出现人为性的错误,医疗档案的信息化推行,对医院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档案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对医疗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慢慢地提升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提升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传统的医疗档案管理模式,操作十分复杂,当医疗需要调取一些医疗档案时,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寻找档案的保存目录,然后去库房中进行档案的查找,费时费力,工作效率偏低。而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可以通过建立档案的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来进行档案的多种查询,例如分类查询、模糊查询等,网络化的医疗档案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方式,提升医院的医疗档案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乡镇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及时化、标准化。乡镇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乡镇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将医学病案、医学研究、药品信息等内容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管理,采用现代化技术,编制医疗检索工具,医务人员就可以快速地实现对医疗信息的检索,实现医疗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及时化和标准化。首先,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进行医疗档案信息的网络储存,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换为数字化档案,做好档案信息数据的保护工作。其次,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网络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提升医疗档案检索的效率。最后,实现乡镇医疗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制定医疗档案的管理流程,严格执行,实现管理的标准化。(二)加强对医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对乡镇医疗档案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这就要求医院部门,围绕自身的日常医疗工作进行调研,了解各个部门对于医疗档案信息的需求,进而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完善。通过对工作部门信息需求的搜集,挖掘医疗档案信息中的价值,为各部门工作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还要注意对医疗档案的信息反馈工作,了解当前医疗档案的使用情况,对医疗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完善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此外,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突破地域、部门之间的限制,为了更好地满足医疗研究、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实现医疗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对各种医疗档案的检索和下载,这样就可以提升医疗档案的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医疗研究提供案例支持。(三)提升医疗档案工作者的素质。乡镇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这就对于医疗档案工作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于乡镇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医疗档案工作者必须有着良好的工作态度,较强的事业心、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此同时,还要求医疗档案管理者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具备扎实的医疗档案管理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可以熟练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尤其是网络传输工具,医疗档案的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上传、保存、管理、共享等。因此,只有加强医疗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提升自身的医疗档案管理能力以及网络信息的应用能力,才能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结束语

乡镇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相较于传统的医疗档案管理有着极大的优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医疗档案的信息化也成为必然。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医疗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医疗档案的资源共享,提升医疗档案的利用率,更好的挖掘其自身价值。加强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计算机信息和档案管理的相应知识。其次,医疗档案信息共享,提升利用率。最后,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的标准化。

作者:任秀峰单位:孝义市大孝堡中心卫生院

【参考文献】

[1]周娟.基层医疗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探[J].档案与建设,2015(12):80-81.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篇5

经过3年的医改,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医改取得巨大的成果。然而,城市人口激增和老龄化趋势加剧也为整个医疗行业带来新的瓶颈和挑战,需要大家共同面对和思考。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现有大中型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公共资源无法满足人口流动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前不久的数据,至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已超过6.9亿,约占总人口的51.27%,数量上首次超过农村。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看病比以前要困难,因为现有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患者人数激增的发展趋势。

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至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39亿,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1.12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8%,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此外,按照人口学家的预测,随着65岁以上老年人口逐年递增,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老年人是一个容易患病的特殊群体,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怀和护理,实现“老有所医”既是政府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社会变迁和人口结构变化对医疗行业提出了新的考验,为了解决城镇医疗人口和医疗服务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政府一方面拨款支持重点医院建立新院,一方面由卫生部颁布和实施“3521工程”,通过完善信息基础架构来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的最大化。从医疗服务的主体——医院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采用移动医疗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通过远程医疗和院间协同来充分挖掘现有的资源,甚至有的医院已经在探索主动式医疗保健,防患于未然。可见无论是政府、医疗管理机构还是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把信息化作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医疗卫生改革发展中尤为重要,“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然而,当前医疗信息化的推进还存在诸多挑战。

挑战一: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目前,国内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离国家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而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医院等级上来看,三级医院的投入显著高于三级以下医院;从地域分布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医院信息化投资也明显高于经济中等发达及经济欠发达地区。

挑战二:应用层面信息孤岛比比皆是

医疗行业的数据与其他很多行业相比更为复杂和多元,大量数据通常存放在不同的存储系统中,很难实现互联互通,造成了数据管理效率的低下,很容易在应用层面上产生不同程度的信息孤岛,反过来制约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这种信息孤岛主要表现为各信息系统互相完全隔离,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数据采集需重新录入,不仅增加工作量,而且导致数据失真、不准确,对医疗信息的安全性带来挑战。由此不难看出,仅仅完善硬件建设是不够的,需要对整个医疗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实现互通互联。

挑战三: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有待提高

除了电子病历外,目前国内医疗卫生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个业务系统都是按照条线进行建设和管理的,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也采用各自为政的建设模式,造成了医疗资源缺乏整合及利用、系统之间难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难和业务服务不协同,这是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需要进行区域性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卫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此外,还需要对医疗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实现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与此同时,各地有必要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将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互联起来,有效利用辖区内医疗资源的共享、业务的协同及数据的决策分析。

挑战四:移动医疗信息数据存在安全隐患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篇6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现存的主要问题,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构建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是缓解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医疗卫生行业业务内容复杂,涉及多个业务机构和管理部门,信息系统又涉及繁杂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协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已成共识

自2009年4月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医疗卫生管理水平取得了大幅提升。但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还存在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对资源优化配置、服务供给扩大、服务模式转变、费用合理控制和管理能力提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协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现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已逐步成为业内共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尝试或已经建立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旨在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服务协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协同医疗。由于不同角色对于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的诉求千差万别,因此在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之前,首先要了解不同角色对于协同医疗卫生服务的诉求,建立效果评价体系。

区域协同医疗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区域协同医疗是指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互相协作、资源共享;广义的区域协同医疗除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互相协作、资源共享外,还包括医疗机构与其他卫生机构之间、其他卫生机构之间的互相协作、资源共享。本文讨论的是广义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

基于用户角色的协同医疗效果评价

不同的用户角色,针对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效果评价指标也不同。具体如下:

居民个人

从居民角度看,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应该提供比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更可及、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及时获取连续的健康信息和全程的健康管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改善医患关系。主要评价因素有:

第一,可及的卫生服务。居民可通过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服务,获得网上预约挂号、远程咨询会诊、双向转诊、转检、慢性病跟踪监控等服务,就医更方便。随着区域性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信息共享的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转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愿景将实现,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的状况。

第二,优质的卫生服务。居民在接受诊疗时,就诊医生可查阅其健康档案和诊疗信息,了解其既往病史、过敏史、家族史、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等信息,从而有效减少医疗事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患者因此可以避免做不必要或重复的检验、检查,有效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第三,连续的健康信息。建立数据标准后,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可收集、整理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建立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连续的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可以在网上查询自己所有的健康资料,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进行自我医疗管理,制定自我疾病防范计划,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

第四,全程的健康管理。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职责的不同,可通过连续的健康信息,为居民提供主动、全方位、人性化的疾病诊治、医疗咨询、健康教育、医疗保健等全程健康服务。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管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而使得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在进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时,可以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调阅到辖区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和健康档案信息。

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可通过协同医疗卫生服务完成转诊、转检、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等业务。同时,对于转出的患者,可以实时跟踪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对于转回的患者,可以获取患者之前的治疗情况和健康信息。

专业卫生服务机构

专业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如何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提高疾病管理、卫生管理、应急管理、健康教育等水平。专业卫生服务机构又可分成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急救中心、血站和健康教育机构分别来看。

医院的主要诉求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借助平台实现区域范围内患者检验单、检查报告的共享和互认。医生可以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获得患者全面的健康信息。医生在为患者诊疗时可获得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警示、重复检验/检查提示,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发生,降低诊疗费用。在进行远程会诊时,所有专家都可调阅患者的检查报告、医学影像。此外,医院还要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自动获取并提交数据和信息,减少信息重复录入的工作量。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诉求是实时从各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获取疾病个案信息,与医疗机构联网完善传染病的上报流程和模式,提高上报效率和质量,实现传染病、慢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报告。

妇幼保健机构希望通过个人健康档案实现分布在医院、社区、围产保健机构的数据的共享,为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妇幼保健服务提供信息基础。

急救中心希望通过平台及时、准确地实现社会急救医疗信息资料、声像、业务档案的收集、分类等级和归档,更好地实现院前急救和院中急救的医疗数据共享。

血站的诉求是获得更实时、全面、准确的血液供求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等工作。

健康教育机构希望借助平台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疾病分布情况和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制订健康教育计划,传播健康教育知识,举办健康教育活动,评价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健康知识测试等。

卫生行政管理机构

卫生行政管理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区域资源共享水平、强化绩效考核、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化解疾病风险等方面。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又分成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希望通过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服务建立涵盖区域全民诊疗信息、预防保健信息、公共卫生信息等全面的卫生数据中心,为业务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阅区内医疗卫生行业各种最新的统计数据,加强宏观管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

卫生监督机构希望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能够覆盖区域内各卫生监督所、医院、食品加工、餐饮、公共卫生、学校等,实现实时、动态、高效的卫生监督,形成集卫生监督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输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网络体系。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希望通过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服务获得丰富的食品、药品使用数据,从而可以对不良食品、不良药物事件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提供用药分析服务等。

其他相关机构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篇7

(一)医共体组织架构

阜南县县域医疗共同体是由县委、县政府强化领导,联合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物价局、县发改委、县民政局等单位成立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由阜南县人民医院和阜南县中医院两家县级医院牵头,整合28家乡镇卫生院及对应村卫生室,形成县、乡、村一体化的医疗管理模式,医共体管理中心领导小组设在县卫健委。

(二)医共体建设成效

阜南县从2015年就开始试点建设医共体,并于2016年成立医共体管委会和相关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属于起步早、发展快、运营效果在全国医共体建设中相对领先的典型案例。

阜南县部分乡镇卫生院转诊控制达90%,基层首诊率达80%、医保基金结余,部分村医平均月劳务收入5000元以上,且每年转诊给村医带来额外收入基本在5000元以上,县域临床医生平均月劳务收入在6000元以上。

(三)建设亮点

政策方面。早在2015年,阜南县卫健委就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及《安徽省医改办等五部门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开始试点县域医共体建设。并于2016年编制《阜南县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配套内容包括医保基金支付办法、药品带量采购实施方案、多点执业试点方案、城乡医疗对口支援、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医共体转诊工作、按病种付费管理、个性化签约服务等19个政策来保障和支撑医共体的建设发展。

管理创新方面。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高位推动,联合多部门相关政策,通过深化指导,降低了医共体建设各医疗机构、各部门之间协调推进的难度。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支撑,为推动医共体组织架构、人事、医药、业务协同等管理层改革,加快医共体推进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将分级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医共体建设重点内容,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转诊及公共卫生服务补贴、鼓励政策,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成为惠及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总体目标。

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区域心电、区域影像、区域检验中心,实现了基层采集、拍片,县医院专家出具诊断结论,让患者在住家临近的乡镇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县级医院专家服务和先进设备资源支持,区域业务协同,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中心,全县使用一套统一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公共卫生服务数据统一入口上报、使用,不同角色的公卫人员根据相应的权限分配不同的功能模块,方便基层医生完成各自的业务工作,解决了公共卫生各条线业务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

二、考察学习要点

考察组出发前制定了详细的考察学习目标和人员分工,在地过程中,对阜南县卫健委、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多地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了解和学习理解,深入了解到阜南县医共体建设过程及运营成效,从试点摸索到全面建设,再到走向成熟,陪同单位及相关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不仅倾囊相授,也不厌其烦的解答了考察小组各种细致问题,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汇总说明如下:

(一)阜南县卫健委

在卫健委一楼会议室,阜南县卫健委主任李主任、中医院医共体负责人、信息处石主任等相关人员详细介绍了阜南县医共体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并给予了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相关文件资料。阜南县域医共体目前虽然没有建设统一的人、财、物管理系统,但是医共体管委会从管理入手,通过系统化的激励考核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牵头医院抽调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帮扶,既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力量,又同时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帮扶医生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上级单位发平均绩效工资,乡镇卫生院发业务绩效工资。

目前阜南县域医共体信息化方面的建设重点是资源共享中心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两大部分,总体依托安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均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了共享调阅。

(二)县人民医院

在县人民医院,卫健委李主任、县人民医院主管副院长全程接待了考察组,先后参观了县人民医院会诊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等业务科室,实际了解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现状,现场咨询几大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中心的工作模式及信息化建设情况。其中资源共享中心核心是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县人民医院通过医共体平台接收基层单位上传的影像图、心电数据,并由排班医生在线实时出具诊断报告,审核后再将报告回传给基层单位,切实共享县医院优势医疗资源,缓解了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的问题。

(三)地城镇卫生院

地城镇卫生院院长针对院区门诊、住院临床医疗及公共卫生两个方面情况做了详细介绍,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该乡镇卫生院首诊率达90%左右。基层医疗服务方面,针对基层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各乡镇卫生院统一部署了《阜南县乡村医疗一体化管理系统》和《阜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两套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数据统一、信息共享,具有业务系统互通性好,业务融合度高等特点。如院内医疗系统与公共卫生融合,院内系统与区域系统的无缝融合,基层医生移动终端与公共卫生业务的融合,使得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基层医生的工作负担。

(四)杨郢村卫生室

杨郢村卫生室属于阜南县龙王乡卫生院管理的其中一个村卫生室,杨郢村现有9个自然庄,23个村民组,总人口3千余人,村卫生室配备4名村医。该村卫生室医生介绍了医共体在村卫生室的建设情况,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人、财、物、药品等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的成熟模式。村卫生室配备一体化终端,入户随访时方便携带,包括血压、血糖、心电等数据通过一体化终端直接上传公卫系统,不能修改,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随访服务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通过卫健委陪同人员的现场描述,村卫生室严格规范执行医疗行为,尤其是村医方面,坚决查处无证行医、超学科行医行为。有相关执业资格的由卫生院聘用,安排在村卫生室行医,也可自愿参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三、学习心得

通过对阜南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考察学习及经验总结,阜南县医共体成功的核心关键点有八个方面,具体如下:

政府高度重视,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一把手”工程。阜南县近几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医疗卫生改革工作,对于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委书记以及到县卫健委相关领导都高度重视,特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对医共体建设进行全权把控,负责医共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除此之外县委领导定期组织医共体专题会议,定期总结医共体遇到问题,进行专项解决,以推动医共体健康发展。

医共体配套政策完善,衔接紧密。阜南县为鼓励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积极参与医共体建设,专门出台了《关于医疗服务共同体合作医疗基金保障措施》、《医共体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实施方案》、《医疗服务共同体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医疗服务共同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的意见》等10余项涉及医共体核心发展的指导文件,这些政策衔接紧密,环环相扣,从根本上解决医共体利益平衡难、资源共享难、统一管理难等核心痛点,以《医疗服务共同体转诊工作实施方案》为例,为鼓励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推动患者上转,专门建立转诊补贴政策,村医每转诊一次,县医院给村医单独补助100元,就诊完毕后,基层医生还可以拿到100盈利收入。上级医院康复患者向下转,给县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单独补助50元,且在乡镇和县级医院建立不同收费标准,患者在基层就诊费用远远低于县级医疗机构,提升患者转诊积极性。

在卫健委层面,建立了转诊监督机制,对机构服务居民跑到县外就诊,对机构施行相应的惩罚机制,基层机构只有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将患者留在县域。通过此项措施,大大减少了县外就诊人次,大部分县域医保基金留在县域内,卫健委又将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本县域基层医疗建设,一部分资金作为绩效考核资金。因此在转诊体系落实方面,卫健委主导下的一系列组合拳,平衡了卫健委、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四方的利益关系,积极推动了双向转诊成功落地。

医疗卫生方面持续投入较大资金。阜南县医共体建设的第一核心任务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阜南县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分期投入30亿,提升基层软硬实力,包括基层医疗机构房屋标准设施、设备配置、人员配置等,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服务、环境“三提升”;第二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配置健康一体机,全面提升基层信息化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可通过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电子化,健康一体机用于公卫上门随访服务,随访数据实时与基层医疗机构公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一体机采集到患者随访信息及时同步到公卫信息管理系统中,大大减少了基层医生及村医的工作量。

医共体医保基金实行总额预算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阜南县医共体为医保实行统筹管理,专门在医共体内建立单独的医保基金专用账户,医共体内机构医保基金全部划入到此专有账户,由卫健委和牵头医院共同管理、监督医保基金的使用,对与每年剩余医保基金,按照6:3:1分配到医共体机构内作为绩效发放,针对超支的部分资金进行合理分摊,由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分摊补齐。

公卫资金由医共体统筹管理。阜南县医共体内各机构的公共卫生经费,统一划拨到医共体所属牵头医院,由牵头医院按照基层机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拨付,从而实现了公卫资金的统一管理。

分级诊疗是医共体建设成功的核心所在。总结阜南县医共体成功关键,阜南县卫健委主任、阜南县人民副院长、阜南县中医院院长一致认为,建设分级诊疗机制是医共体机构间资源共享及协同发展的关键。针对分级诊疗,阜南县采用“两步走”建设思路,第一步;搭建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信息化资源中心,由牵头医院负责安排临床医生,免费为下级医疗机构上传的患者影像、心电片子进行阅片下诊断,同时成立奖励资金,作为上级医院阅片鼓励;搭建完善的转诊机制,明确各级收治范围及双向转诊的病种名录,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连续服务”为原则,严格格执,上下贯通。第二步技术帮扶,建立了一套完善、可实施落地的技术帮扶方案及奖励措施,上级医疗机构医生愿意主动申请到基层服务,去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水平。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及信息互联互通。阜南县公共卫生服务始终坚持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基层服务关键切入点,家庭医生团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管理者和服务者。针对这一块,阜南县成立了一支技术能力强、服务全面的家庭医生团队,由他们全权为患者健康服务,包括随访、体检、诊疗。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诊治病种,转诊发起必须由家庭医生发起,为避免患者自发选择到上级机构诊断情况,将对患者医保报销比例及报销程序进行限制。另外,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统一配备健康一体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统等设施,进而实现了软硬件设施的信息互联互通,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配套完善绩效考核方案。阜南县医共体绩效考核完全遵从“多劳多、激励惩罚并进”绩效考核体系,从技术绑定、诊疗工作量、医保基金使用、药占比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且绩效考核制定方案全权由医共体管理办公室牵头制定及监管,综合性考核医疗机构及医生工作情况。

四、对南乐县医共体建设的建议

(一)组织机构建立。建立强有力的医共体管理办公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直管,医改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管理制度化,明确职责;

(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需紧密联合多方部门,共同为医共体财务管理、资源下沉建立配套鼓励政策及保障体系;

(三)开展医共体管理创新。理顺医共体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体系,科学界定医共体内部管理职能;

(四)解决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资金保障的问题。医保基金、公卫经费划拨给医共体配套使用,财政、医保局、卫健委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可参考阜南县对医保基金使用的办法“总额控制、季度预拨、年终决算、超支原则不补、结余留用”的方式进行结算。

(六)推进分级诊疗开展。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原则,构建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实现一般常见病留在乡镇卫生院诊治;疑难复杂病上转到县级医院进行诊治;

(七)开展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和管理一体化,优化村医队伍,提高村医待遇,改善村医服务手段,县卫生局和县乡医疗机构都必须加强对村医的政策、管理和技术培训,推广村医签约服务,通过签约服务和签约转诊,引导县域居民养成有序就医;

(八)严格考核监管。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医保经办机构继续履行并加强相应职责,强化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继续做好基金经办服务工作。转变部分职能和管理方式:按季度预拨部分资金至县域医共体;考核县域医共体临床路径执行率、病人实际补偿比、县外转诊率等,并与医保基金年终结算挂钩等一系列的完善监督监管方案;

(九)强化信息建设。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建设,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县乡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提升和优化效率。

(十)重点建设资源共享中心。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够、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共享牵头医院的优势资源。牵头医院通过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免费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阅片、诊断等服务。增加的人力成本通过医保基金的分配比例、转诊增加的营业收入进行补充。

(十一)分级诊疗系统重点建设。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系统作为分级诊疗的抓手和纽带必须重点建设好,为开展分级诊疗工作落实起到信息互通、共享的作用。

(十二)整合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目前南乐县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信息化系统相对较多,数据不能共享互通,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卫服务工作的开展和绩效考核的准确性。本次项目必须解决公卫数据互通共享的问题。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篇8

【关键词】云计算数据挖掘抗菌药物知识库平台架构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医疗事业也得到了发展迅猛,但医疗资源的分布却不均衡,有80%以上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人口仅享有不到20%的医疗资源,基层卫生机构医疗资源配置不尽人意[1]。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等技术的也不断应用到国家卫生各部门、医院及基层医疗事业单位中。区域云平台系统在近几年广泛被应用到了医疗行业,区域云平台医疗信息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运用信息技术,为患者、医护人员、医疗协同机构和卫生监管部门提供以各种形式数据的业务信息平台[2],从而实现区域内医疗信息、医疗服务、医疗资源的共享协同。

区域云平台医疗系统中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将是未来抗菌药物使用的一个发展方向。

一、抗菌药物信息平台设计目的

目前我国医院抗菌药物滥用情况依然比较严重,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多年来一致关注的问题,国家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跟国际医院抗菌药使用率为30%的数据相比,我们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改进,广谱高价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逐年上升过快,廉价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大幅度减少[3]。因此,对医生的用药习惯和规则进行分析是降低使用频度的趋势。

由于大量的抗菌药物医疗数据来自于物理位置分散、管理形式自治、数据模式上异构的多种数字化医疗软件,例如HiS、合理用药支持系统等。针对一个区域内不同医院的抗菌药物数据,每个医院的数据都是各自独立的,数据之间很难达到共享,如何实现海量异构、动态更新的抗菌药物数据跨机构、跨地域共享与集成,实现区域协同医疗,是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的首要问题,数据达到共享后可以将抗菌数据进行区域内二次分析和加工后,获取到真正对自己有意义的数据,从而得到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

区域抗菌药物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保政策的要求和发展趋势将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一个区域内标准化,使得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化;

2、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对于区域抗菌药物的知识库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达到抗菌药物数据共享,使得病人的就诊数据统一管理查询,让病人治疗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具有了针对性,从而降低了就医成本,在地县医院也能够得到三甲医院大夫的诊断治疗;

3、我省处于西部区域,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很不均衡,程度相差比较大。各地区和医疗机构的软硬件、网络带宽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导致医院信息系统(HiS)种类多样,数据结构、业务覆盖面也不尽相同。各个医院的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有着自己的标准和习惯,执行情况都不一样。

4、由于国家近些年提倡药品零差价的实施,对于将来药品的使用有了严格的管理,医院和医生的利益将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对药品的使用也有所改善,通过区域平台系统使得基层医院和大型医院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改变区域内医生的用药习惯和用药规则。

5、目前国家卫计委已经对于某些病种采用了数据统一采集和分析,这个已经是数据共享的一个重要发展模式,因此针对单病种来说,区域抗菌药物的数据共享已经成为将来发展的趋势。

6、近几年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不少地区开始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医疗行业,优化医疗资源分配通过“云管理平台”可实现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提高基层区域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但是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使用标准。

二、基于云计算的抗菌药物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设计

2.1总体架构

我省地处西北内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不均衡,程度不一。各地市州医疗机构和医疗监管部门的软硬件、网络、以及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导致医院HiS系统种类多样、软件供应厂家也各有不同,采用的数据库、区域覆盖面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抗菌药物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该平台是云计算、互联网、网页服务和虚拟化等技术的综合,同时租用现在的通信运营商的已有群组服务器、网络以及存储等设备,这种方式成本低,可靠性强,可行性大。该平台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来获取不同地区患者的临床抗菌药物信息及患者健康档案,同时与区域医疗智慧中心对接,进行抗菌药物数据的挖掘分析,并即时将结果反馈给患者所在医疗机构及相关卫生医疗监管机构。

基于云计算的抗菌药物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要能支持云计算服务模式下的多组织机构、多用户使用、支持与各级医疗机构的集成、支持区域抗菌药物信息共享,因此应该为该平台建立一个综合的、灵活的、安全的运行环境[3]。

图1显示的是该平台的系统架构。

2.2技术架构

区域级抗菌药物平台主要与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专网进行连接,同时又通过内外网融合技术与internet连接,这样既实现在专网的通讯,又与internet网相连,目前内外网的融合技术已经很成熟,通过防火墙进行ip过滤保障。同时区域抗菌药物平台还与省外医疗平台实现对接,实现数据跨省共享,目前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改进实现数据跨区域已经成为可能。对于平台之间互联,因为国家对互联网带宽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因此在成本下降的同时,服务带宽却提高了。为了保证平台的正常连接,系统正常运行,平台与大型医院之间接入信息平台采用两条不同的运营商的光纤并实现负载均衡,至少满足50m的带宽要求,市县级医院接入信息平台带宽应该在10m以上[5]。图2显示的是该系统的网络架构情况。

2.3分析与设计

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包括机房设施、网络、存储、服务器、安全、多媒体平台和抗菌药物智慧中心应用系统等。设计主备灾备的数据中心,实现高可靠的信息共享服务;在数据中心内,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来承载抗菌药物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业务,建设绿色、可扩展的抗菌药物医疗数据中心平台[4]。

平台部署的系统分为不同的应用,例如电子病历、影像/病理、病区医生等应用系统,支持这些应用还有核心数据数据库系统。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平台需要部署统一的数据安全、数据备份、关键服务器的快速恢复系统,因此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数据中心的计算单元(应用服务器)必须高效、并且计算资源能进行灵活动态的调配;

(2)数据存储系统,必须满足高oLtp的数据库应用,也要满足大量医疗数据的快速存储和快速的检索查看。

(3)为了保证整个信息平台的数据安全,必须满足关键数据和重要数据的定期智能免手工的备份,对于关键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能够做到在遇到严重的错误时,能进行快速恢复的能力。

(4)抗菌药物智慧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挖掘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医院患者的用药习惯和医生的治疗规则,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上述要求,需要采用相应的算法智能分析这些数据,最后通过分析得到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做出相应的修正,提高医生的治疗质量,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从而真正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提高治疗的准确率。

2.3.1计算资源

当前服务器的发展趋势是模块化和集成化,从业务功能上区分,服务器主要分为数据类服务器和应用类服务器,根据医疗实际的系统部署,数据类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服务器、数据仓库和决策服务器、文档服务器;应用类服务器包括:业务应用服务器、监管服务器、服务管理服务器、数据交换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数据中心管理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等。

信息平台基于虚拟化平台,可以采用组服务器提供虚拟化,基于虚拟化云平台的Ha、Ft、热迁移等特性来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并简化运维管理。

2.3.2虚拟化

通过服务器整合虚拟化方式,提供抗菌药物信息平台的应用服务,以实现高扩展性、高可靠性、高利用率。

1、虚拟化:资源抽象成共享资源池,上层操作系统与硬件紧耦合,操作系统从资源池中分配资源;2、引入虚拟化,实现服务器整合等;3、整合比与物理资源配置和业务性能要求有关,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灵活调整包括:虚拟机资源(CpU、内存、磁盘)调整,基于虚拟机热迁移衍生的多种资源调度策略,实现负载均衡或动态节能;故障快速恢复:虚拟机Ha;4、统一部署维护管理:统一云平台管理。

2.3.3数据库服务器

为了实现信息平台数据库系统的高效和稳定性,建议使用双机互备模式,通过负载均衡,最大程度的保证数据库系统的连续性。由于需要数据库服务器、文档/影像存储服务器、以及考虑未来数据仓库服务器等,建议供配置2对(即4台)双机热备的数据库服务器。

2.3.4存储

目前,整个存储体系都由SSD、SaS、Sata盘组成,主存储系统中采用自动分级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分级访问。该技术根据数据的访问频度,自动分级存储数据分级软件能够实现不同存储介质间的数据纵向流动。例如,自动分层软件可以根据策略将热点数据尽可能分布在SSD介质上,将非热点数据尽可能分布在SaS介质上,将较低访问的数据尽可能分布在低速SaS介质上。该软件可满足企业对性能和容量的双重需求,避免冷数据占用昂贵的存储介质,降低系统总体投入。

数据分级存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又可使存储成本最小化。数据分级存储的优点具体表现在:

1、减少总体存储成本,不经常访问的数据驻留在较低成本的存储器中,可综合发挥阵列的性能优势与硬盘的成本优势。

2、性能优化,分级存储可使不同性价比的存储设备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3、改善数据可用性,分级存储把很少使用的历史数据迁移到低成本存储设备中,提高了在线数据的可用性,使磁盘的可用空间维持在系统要求的水平上。

2.3.5备份及归档

由于在数据中心处理区已构建了San存储区域网络,同时配置了naS存储用于影像数据的存储,因此建议San存储数据的备份也存储在naS存储中,以一台服务器作为备份主控服务器,并配置备份策略、管理备份存储介质。各数据库服务器则作为备份介质服务器,安装备份软件的数据库,实现数据库服务器上的数据的备份。如果需要,还可在其他服务器上安装备份软件的客户端,实现文件系统的数据备份。

2.3.6支持weB、数据专网等多种网络形式

数据中心对外接口既可以使专用的数字网络,也可以是通用的internet接口。通过weB方式,可使用户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安全访问所需数据内容。

2.3.7支持数据安全加密手段

医疗数据对安全性要求较高,通过数据安全加密手段,可有效阻隔非法用户获得数据,或者即便获得数据片断,也无法正常解读,从而确保了病人信息安全。

三、结论

本文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抗菌药物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展示了一个新颖的基于web服务的抗菌药物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云计算为患者和各医疗机构的数据提供安全保障,不必再担心病毒入侵和资料数据的丢失[6]。通过抗菌药物智慧中心将共享抗菌信息智能分析,智能分析算法将分析好的数据存入到相应的知识库中,保持对关键字的查询,根据每个医疗机构的数据进行分析当前时间段内的抗菌药物使用规则和习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对未来一段时期内抗菌药物的情况做出预测,发现某种药物或者某种疾病的抗菌药物使用超出合理范围比较大,给相应的医疗机构给出预警提醒,减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量,尤其对区域医疗的开展会提供有力的帮助。

实现大医院与区域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充分共享和高效协作,对于均衡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种知识服务,将医疗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充分利用起来,从而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这也是医疗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安艳芳.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特点与改善策略[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5):111-113.

[2]周迎,曾凡,黄昊.浅谈云计算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4):350-354.

[3]吴国海,朱志会.我院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4,7(2):59-60.

[4]杨宏桥,卜海兵.基于本体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9,35(11):283C285.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篇9

一、实现医学影像档案的信息共享的作用

(一)提高查阅效率

传统的影像存储需要很大空间,对场地、温度、湿度、设备及档案管理人员均有较高要求,在进行影像资料查阅时,也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此外,传统保管模式下的影像资料具有独占性,一张胶片被借走后,其他人就无法再借阅此胶片。影像信息共享后,可从根本上解决独占问题,在系统中的影像资源能被多人同时访问。电子检索功能使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查找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查阅效率。

(二)减轻患者看病成本

所有临床医护人员在熟练掌握影像系统的具体操作之后,各种影像及报告均可通过院内信息网络及时、迅速传输。工作流程监控和管理从患者登记、检查、报告编辑、报告审核到报告打印等均有时间记载,可反映影像链的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参与人员等。报告及质量审核管理诊断报告除上级医生对报告审核把关外,科主任可调阅已发出的报告,指出报告和审核中出现的问题,使诊断质量得到持续性提高。如此,能使患者得到迅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效加快急诊患者的流通和住院患者的床位周转率,减少平均住院日。患者看病成本降低、候诊时间缩短、满意程度提高,能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三)提供完善的统计功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医学影像档案信息共享系统还提供完善的统计功能,翔实的报表能使医院管理者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工作效率,管理者可据此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检查患者的分布情况,据此进行调配管理,科学决策。

二、信息技术拓展医学影像档案功能的途径

(一)使诊断与治疗更加密切

由于信息共享,影像科与介入病房、门诊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更加便捷,有利于全方位管理。例如:治疗前图像的直接调阅和多种影像学图像的综合显示、比较、分析,能避免术前误诊、漏诊,也便于介入治疗操作,有利于病灶的准确定位;影像学图像直接传入手术室,手术医生在工作站上进行虚拟手术预演,设计手术入路和方案,更好地为外科医生服务;影像学图像连接激光导航系统,直接指导外科医生术中操作等。医学影像档案的信息共享,从根本上对学科进行了全方位的资源整合,使整个学科在统一的轨道上运作,有利于学科管理。

(二)提高对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为充分开发、利用好这一庞大的影像档案资源,医疗单位应利用已建成的局域网,开发医院影像资料信息化系统,不但实现医院内部影像资料各科室的共享,同时还应开发对外影像信息的交流和远程会诊。影像信息跨国传阅,实现了国内医院与国际级医院相互之间临床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提高对患者的诊治水平,提高对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同时医护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跨越式提高。

(三)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个人健康档案是患者管理和保存自己健康信息的手段,它提供了健康信息交换共享的理想方法,能为患者带来许多益处,并直接受患者自己控制。目前国内许多电子健康档案工程比较关注患者的文本信息,内容包括门诊处方、医疗检验等,一般以上传方式存储在数据中心。尽管医学影像是患者健康档案的重要部分,但目前几乎没有成功实现医学影像档案信息共享的相关案例。通过医学影像档案信息共享,可以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和设置保护密码。通过个人健康档案的积累,可以动态观察健康数据,动态比较所有的资料和数据,有利于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疾病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篇10

【关键词】云计算医疗信息化措施

一、云计算及t疗信息化概述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一种新的互联网使用模式和交付模式得以实现---云计算,其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以及使用成本低的特点,在提升互联网服务的便捷性和质量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云计算系统使用成本低,在实际操作时,用户对各种信息方面的需求能够得以满足,处理多类型信息和数据的效率同样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对于中国这个有着13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关键的民生问题,与亿万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而医疗信息化则是其更好实现服务大众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政府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更加重视,投入资本的逐渐增多,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已经开始显现。但从整体角度上观察,医疗信息化建设还是存在信息化合理规划缺乏、信息化的程度参差不齐的明显问题,还有就是投资还是相对不足,尽管政府已经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大。因而我国的医疗卫生高度信息化,还是无法在短期内实现。

二、当前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共享重视程度低

在我国部分医疗机构,对系统信息的采集极度重视,却忽视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利用。在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集系统信息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它是各个医疗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基础,因此采集有效完善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共享和利用,对社会医疗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有重大意义,也是当前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2.2信息孤岛问题

随着医院业务范围的扩大和发展,医疗管理系统也随之不断变化。如,某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于2001年对以其医疗系统进行创建,主要为:门诊及住院收费系统、护士工作管理系统、药房药库管理系统以及院长查询系统等。还有一些具有辅质的科室,随着医院的业务不断发展扩大,逐渐建立起科室独立管理系统。如,放射科建立了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超声科建立了本科室专用的图文汇报系统,病理科建立了本科室专用的病例分析报告系统等,但由于这些系统在建立时,部分并没有集成系统的特点,也忽视了医院的集成管理系统,导致医院医疗管理系统信息采集不全面问题,因而造成了信息孤岛问题。

2.3医疗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的缺失

医疗信息化建设要求医院人才精通医疗事业管理的同时,还要求对科学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掌握。但在我国医疗机构的医院人才中,都是对部分方面的精通,而对于医院事业管理、科学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这三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却是少之又少,因而造成医疗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的缺失。

三、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信息化建设

3.1区域医疗云体系模型的构建

区域医疗云体系的构建,需要一个资源共享的体系,则要将医院、医学医疗相关事业机构、医社保中心、保险公司以及个人或医疗卫生相关等用户拥有的所有与医疗卫生事业相关资源进行结合。此体系的用户在实际操作中仅需对所利用资源缴费。在区域医疗云的结构模型中,属于用户访问层的是医院和个人,医、社保中心以及医学科研机构查询信息时,可以利用浏览器运行;属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则是疾控中心和保险公司,而数字电视形式则是居民医疗卫生健康档案中心所利用的要主形式。

虚拟资源池和部分基础设施属于基础设施服务的范畴,基层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以其相关机构是其主要的数据来源,而应用平台服务是对资源信息和用户以及运行环境和安全等的这类应用开发平台的管理,如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即针对医院、大众和管理人员所提供的统一访问界面,就属于应用软件服务。

3.2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构建的促进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对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建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日益显现,因而,构建并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是提高国内医疗卫生的综合水平的关键部分。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构建的促进过程中,云计算在期间的应用,即通过减少基层医疗机构各类设备和其后期养护维修的成本,以及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云服务,提升其服务水平,除了有效的解决了基层医疗所面临的两大主要难题,技术落后和资源缺乏,还促进了医疗卫生相关机构之间的先进资源的交流共享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平稳发展,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3.3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尽管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不断完善,“就医难”问题仍然是相对严峻,继而,为了高效解决这一难题并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就显得十分必要。

而在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中采用云计算技术,病患可以在虚拟医疗信息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平台上进行互联网预约、挂号、缴费、以及办理医保手续等服务,这种便捷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医疗程序,同时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也得到提升。

3.4对医疗资源进行平衡

在我国医院工作的发展过程中通常会由于一量医疗等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很多医患纠纷的出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医院的发展,所以有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在此过程中,云计算的应用可以实现医院中各医疗资源的有效平衡。例如云计算的应用可以实现在网上的挂号预约,有效地节约病人排队时间。并且医疗云计算的应用可以实现医院和偏远山区医疗服务工作的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3.5云计算提供在线软件服务

对于云计算的运营商要提供给医院相关的在线软件以及不同类别的服务。针对在线软件的应用服务必须要站在一个专业化的角度,定制好医疗的软件,以此给医疗机构云计算的有关运营商基于有关的服务,以此有效的降低云计算运营商的信息成本。最后医院可以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实现支付费用的实现,于此同时,不断的完善针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在保证硬件设施运行良好的基础上,保证云计算医疗信息的合理性。

3.6区域医疗云的协同运营模式

针对一些区域的医疗云计算可以实现有关商业运营模式的建立。此模式有着协同服务和相关的分级,进而实现在医院中各个医疗数据的合理应用,有效降低工作成本,切实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以及医疗科技水平。针对区域性的医疗云计算它主要包括了公共机构以及医疗机构和供应商等等第三方机构。而公共可以完善在云平台上的有关健康资料,和医院内部各个大型医疗机构实现资源方面的共享。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云计算的应用发展有着其一定的可伸缩性,所以按照其负载的实际情况调整好其数据库以及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等等,进而可以更好的节约。并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各个信息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使医疗卫生事业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