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十篇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十篇

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3:51

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篇1

(一)丹麦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并制定了20多个必须采用的模数标准,包括“建筑规则设计模数”、“模数组件的尺寸”、“优先采用的建筑水平向尺寸”、“双跑楼梯的楼梯间”、“厨房构件”等。丹麦推行工业化建筑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的通用体系,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丹麦通过模数和模数协调实现构配件的通用化。主要的通用部件有混凝土预制楼板和墙板等主体结构构件。这些部件都适合于3m的设计网格,各部分尺寸是以1m为单位生产的,部件的连接形状(尺寸和连接方式)都符合于“模数协调”标准,因此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之间具有互换性(于萍、陈效逑,2011)。丹麦标准对于模数协调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于建筑及建筑产品的尺寸和规格的规定比较多而且比较详细,对于建筑的水平与竖向尺寸、各类构件的尺寸和小型建筑产品的尺寸都有规定,通过这种方式来规范设计,发展通用体系。

(二)日本早在1969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推动住宅产业标准化五年计划》,开展材料、设备、制品标准、结构材料安全标准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并依靠各有关协会加强住宅产品标准化工作。1971年2月通产省和建设省联合提出“住宅生产和优先尺寸的建议”,对房间、建筑部品、设备等优先尺寸提出建议。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住宅产品大批量社会化商品化生产的前提,极大推动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纪颖波,2011)。

(三)法国法国的工业化建筑起步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第一代工业化建筑”,出现过许多“专用建筑体系”,不同体系出自不同厂商,各建筑体系的构件互相不通用。20世纪70年代后过渡为“第二代工业化建筑”,以通用构配件制品和设备为特征。1977年成立了构件建筑协会,1978年该协会制订了尺寸协调规则。法国政府在1982年调整了技术政策,提出一套构件目录,只要与某些其它目录协调,并组成一个“构造逻辑系统”即可(孟刚,2005)。

(四)小结可以看出,模数协调和部件通用体系在工业化建筑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模数协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阶段尽量统一尺寸,做到标准化设计,而部件通用体系强调的是在部件生产阶段尽量统一部件的规格尺寸,做到部件通用。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设计是生产的基础,标准化设计有助于部件的通用,部件生产是设计的延续,部件通用可以促进标准化设计。各级政府部门在修订和制定标准时应充分借鉴国外标准,尤其是在模数协调和部件通用体系两方面。

二、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现状

目前我国针对传统建筑的标准规范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其中也涉及了一些有关工业化建筑的内容,但涉及专业不全,规定分散,不成体系,本文对此按照执行范围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

(一)国家标准表-1中所列标准涉及建筑设计、建筑产品、结构设计和施工验收四方面,其中既有针对工业化建筑而制定的标准,也有针对传统建筑制定而又涉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标准。针对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大部分颁布较早,已不能够满足新型工业化建筑的要求,应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进行修订。传统建筑标准中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规定不够深入,应进行深化完善。

(二)行业标准表-2中所列行业标准大部分为建筑产品标准,另外还有两部集设计和施工于一身的综合规程以及一部抗震标准。与国家标准情况相似,针对工业化建筑的标准颁发时间较早,应结合现状修订,传统建筑标准中关于工业化建筑的规定应深化完善。

(三)地方标准从表-3可以看出,各地区已出台的针对新型工业化建筑的技术标准在内容上基本一致,大体可分为总则、术语解释、材料要求、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和验收。且各技术标准和规范都集中大部分篇幅对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其他章节则只做了原则性规定,比较概括,不够具体、详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沈阳市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在制定技术标准方面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在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等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沈阳市组织中建标准院、中建东北院、中建设计集团、沈阳建筑设计院等设计单位,以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建设为依托,不断丰富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在构件制作与验收、工程质量、安全、节能、检测等方面开展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编制工作(于海,2012)。

(四)在编标准目前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已经,相关人员正在积极修改。该规程规定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要求、材料、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框架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装配板式结构设计、外墙挂板设计、构件制作与储运、构件安装与施工和工程验收。另外,据北京市建委消息称,将启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规程》编制工作,积极推动产业化住宅设计标准建设。该规程将对住宅设计中的模数协调、平面设计、外墙、内墙、楼面设计、内装修与设备管线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要求,为规划管理和建筑设计提供技术依据。由标准院作为组编单位编制的《装配式住宅设计规范》也正处在编制中。

(五)小结目前各级标准中,关于结构设计和施工安装及验收的标准还比较少,应尽快修改相关标准,增加相关内容。另外虽然有一些关于建筑产品的标准,但还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建筑的生产要求,应加紧修改现行标准并编制相应新标准。在修改和编制标准时应结合现有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做到能够充分反映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且应该与在编标准相协调,力争做到不重复,不矛盾。另外,在生产过程上,工业化建筑和传统现浇建筑相比,无论是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施工安装标准,还是验收检查标准,都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应进行修订。在建筑设计上,应加强有关模数协调的规定;在结构设计上,现行相关标准中几乎没有针对节点设计的内容,应增加相关内容;在构件部品生产上,应尽快完善关于尺寸规格、生产要求等方面的标准,尽快建立一套通用体系;在施工安装上,现行相关标准中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规定比较分散,应进行整合,增加必要规定,尤其是关于节点连接这一重要环节的规定;在验收检查上,主要应修改两方面规定:一是部分工程的验收地点由工地现场转移到了构件部品工厂;二是应增加关于节点连接的验收规定。

三、对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的修订和建议

结合我国现行建筑技术标准规定和国外工业化建筑发展过程中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本文对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化建筑过程中部分主要技术标准提出两点建议。

(一)对现行主要技术标准的修订建议1.建议。具体见表-4。另外,《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住宅楼梯预制混凝土中间平台》和《住宅楼梯预制混凝土梯段》都是为了发展工业化建筑而制定的,但制定时间较早。近几年工业化建筑发展迅速,相继出现了许多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上述标准应结合工业化建筑的现状进行修订,以适应新型工业化建筑发展。2.说明。《住宅建筑规范》中的条文大多针对现浇结构,应增加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部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规定构件中的钢筋可作为防雷设施的引下线。此技术在现浇结构中易于实现,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不易实现,应作相应修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没有专门针对节点设计的内容,节点设计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增加针对节点设计的相应内容;另外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构造要求较少,应继续完善,如节点连接构造要求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各类建筑的抗震计算和构造做出了规定,但没有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计算和构造,应增加相应抗震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主要针对现浇结构进行规定,应增加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特点的相关规定,如构件部品、施工机械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第9章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中,对预制构件的验收、结构性能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做出了规定,但不够具体,应进行完善。另外,由于构件部品在工厂生产所以在现场验收的规定已不适用,应增加针对工厂生产验收部分。《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应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进行同步修改。《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没有针对节点加固的方法和构造要求,节点连接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应增加相应加固方法和构造要求。《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中有大量针对现浇结构的规定,应增加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相应规定。《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中没有关于构件部品连接节点的防水设计,构件部品连接节点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应增加相应防水设计内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是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的重要参考,目前该图集只针对现浇混凝土结构,应增加针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部分。

(二)对新增技术标准的建议1.建议。(1)完善模数标准体系,增加各类建筑的模数标准,如学校模数标准、医院模数标准、办公楼模数标准等。(2)完善建筑产品通用体系,增加关于各类建筑产品的尺寸、规格的标准,如预制梁尺寸规格标准、预制柱尺寸规格标准、预制隔墙板尺寸规格标准等。2.说明。(1)目前我国现行建筑模数标准只有《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和《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三部,应完善模数标准体系,增加各类建筑模数标准。(2)目前我国建筑产品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通用体系尚未建立,许多建筑产品缺乏与之对应的尺寸、规格的标准,应增加各类建筑产品的尺寸规格标准。

四、结论

为了找出目前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典型的成功经验,对完善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体系提出建议,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并得到相关结论。

(一)对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进行总结和分析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新型工业化建筑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大都颁布较早,已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建筑的建造,地方标准大都只对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其他方面则比较概括。

(二)对典型国家的技术标准特点进行总结对瑞典、丹麦、日本和法国的技术标准特点进行总结,虽然四国在做法上不太一样,但是基本上都体现出了模数协调和部件通用体系在技术标准中的重要性。

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交叉及多元化产生了新的技术和工艺。这些前沿的技术、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使得建筑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在项目开发中进行合理应用,并使其转换为建筑企业新的生产力,进一步增加建筑施工的高技术含量,稳步提高工程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既分析了建筑材料在项目开发中应用的现状,也考虑到了建筑新型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结合多年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经历,谈谈如果加快建筑新型材料在项目开发中应用的思路。

1.建筑新型材料在项目开发中的发展现状

随着建筑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本文由收集整理中迅速做大做强,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光导纤维,太阳反射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材料就此步入建材的领地,大大促进了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实践中,我国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1.1化学制品类新型建材

化学建材产品具有较好的防腐蚀性能、自重轻、施工方便、生产能耗低等特点,是由高聚物加工或用高聚物对传统材料改性所制成的建筑材料的统称。随着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以及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用塑料管材发展迅猛。旧的建筑材料正在被逐步淘汰,现以大量了采用塑料窗、新型防水材料、塑料或塑料复合上下水管、塑料电线护管、无机和有机保温隔热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

1.2新型高强度水泥

目前国内已进行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等5类。不过,水泥新材料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随着建筑结构物的增多,混凝土材料用量也相应增大,但混凝土原材料中用量最大的砂石骨料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利用废弃混凝土制作建筑材料,实现混凝土材料的循环利用是水泥混凝土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1.3墙体新型材料

发展新型内外墙建筑涂料,以及新型承重或非承重墙体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对降低建筑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墙体材料是住宅的主要材料,以往我国的建筑墙体主要是实心粘土砖。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量工程建设已经开始使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如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以及建筑垃圾等制造的建筑材料。另外,一些新型墙体材料如石膏与玻纤配制的石膏空心墙板等也逐步被应用到具体的建筑工程中。

1.4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产无毒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绿色建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健康节能、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实践中,绿色建材已经开始应用到个别工程中,相信未来不久,绿色建材将成为建筑材料中的主导。

1.5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一般是指以最佳条件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且按这种变化显示自己功能的材料.它可以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针对这种变化作出瞬时主动响应,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和寿命预报以及靠自身驱动完成特定功能的能力。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智能材料

将成为每个建筑必备的建筑材料新军。

2.项目开发中应用建筑新型材料的影响因素

建筑材料成本一般占工程造价的60%-70%(以土建工程计算),建筑材料储备占流动资金60%以上。可见,建筑材料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新材料能够得到广泛应用,无疑会大大降低企业成本。但建筑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总体看,我国建筑业仍处于增长方式粗放、效益较低的发展阶段,一些企业缺乏主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动力,众多工程仍在使用落后的工艺和技术。因此,要真正使新材料得到应用,必须考虑解决好相关的影响因素。(1)推广应用新技术必须有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有必要组织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通过认真进行策划、编制详细的计划措施,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岗位培训,抓好各个环节,并按照预定的计划实施,推动新材料的应用。(2)建筑新材料能否得到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是由施工企业经营效益决定的。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来实施,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雄厚的企业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如果一个施工企业连应用正常建筑材料的能力都没有,就更不谈不上应用新的材料了。(3)建筑施工的特殊性影响到了建筑新材料的发挥。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的类型繁多,规模各不相同,施工作业是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的过程,在这些生产过程中要应用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整体规划,进保证施工正常有次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推广应用新技术,有利于企业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增强社会信誉。只要上述几个问题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新技术的应用就能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为企业开拓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3.建筑新材料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对策

新型建材的推广应用,必须符合各种建筑体系的质量需求。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必须与建筑体系的变革相适应。因此,新型建材的应用需要一个可供建筑专家与材料专家、建材供应商和建筑承包商共同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展示场所,促进新型建材与建筑革新的同步发展。为了构筑这个平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详细的建筑新材料应用计划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认真编制建筑新材料的应用计划和实施措施,使计划、措施、实施对策、优化办法等都能做到井然有序,这样既保证了建筑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又能使新技术得到应用,同时降低了工程的整体成本。

(2)组织新技术培训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为使新技术项目得到顺利的应用,建筑单位应由技术部牵头组织培训、学习规范,对有关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明确新技术的施工方法、质保措施、安全措施、质量标准和工程验收规范,为新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3)保证新材料应用质量新技术应用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工程质量上。加强应用过程中的质量预控,是保证新材料应用后工程质量的关键。具体在开发项目中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有针对性地确保新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成功。在具体施工中,将各施工工序、技术环节对操作人员详细交底,对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保证新技术的顺利实施。

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篇3

【关键词】技术创新建筑企业发展

一、引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建筑行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竞争也随之加剧。这就必须促使建筑企业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减少成本的投入,技术创新就势在必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4年7月1日公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第二十条“提升建筑业技术能力。完善以工法和专有技术成果、试点示范工程为抓手的技术转移与推广机制,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积极推动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绿色建造技术的应用。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推广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探索开展白图替代蓝图、数字化审图等工作。建立技术研究应用与标准制定有效衔接的机制,促进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建筑领域国际技术交流合作。”这条意见更好的阐述了技术创新对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了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方向。

二、技术创新对建筑企业发展的意义

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对自身发展的要求。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筑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技术的创新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建筑企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对技术进行创新,并借鉴国外优秀管理经验,探求适应我国国情的技术创新模式。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想要建筑企业发展就必须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求效益,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创新中求胜利。没有不通过创新而得到发展的,因此技术的创新更能提高建筑企业的发展要求。

技术创新还能提高企业的品牌文化效益。在建筑企业中,良好的品牌文化效益能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有着良好的品牌文化效益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吸引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在经济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高、大、难、新项目都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持,只有技术领先的企业才能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最终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制约建筑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因素

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恶性竞争加剧,低价竞标现象非常普遍,而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也随之被限制。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被限制的主要因素就是技术创新主观意识不足、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缺少政府的有效指导、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四方面。

1、技术创新主观意识不足

在建筑企业中,技术创新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的了解,对技术创新的主观意识不足,就导致技术创新的发展相对缓慢。并且在很多建筑企业中,管理者过分的依赖个人的经验,没有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时只是照图施工,并没有对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主观的研究。然而在2007年11月第九次部级工法评审中有一项以钢筋绑扎为题的工法通过了评审。这就说明在建筑企业中并不是缺少技术创新,而是缺乏对技术创新的主观意识不足,进而导致在建筑企业发展中缺少技术的创新。

2、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

技术的创新就必须要资金的投入,技术创新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充足的资金。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创新的平均科研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5%~0.7%。而发达国家的投入占2.5%~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这之间的巨大差距。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中存在的垫资施工问题,这样就使资金的周转更加困难,并且许多的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资质等问题很难从银行进行贷款,因此计划用来技术创新的资金不仅变少还会被挪用。在过度竞争的市场中,降低成本是建筑企业最先考虑的问题,技术创新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人力、物力,人力、物力同样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为了竞争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技术的创新。

3、缺少政府的有效指导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建筑企业发展中,政府部门在建筑企业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建筑企业普遍人员素质较低,对技术创新机制不够了解,然而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的科技机构(省、市级建设部门往往下设科技处)普遍只有2―3位在编的工作人员,有些甚至不懂业务、专业并不对口,只能做些文件上传下达的日常工作,无法对辖区内相关企业的科技工作起到真正、有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而众多建筑企业也往往因此变成无头苍蝇一般,既知道技术进步对企业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但却苦于没有专门的主管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很多工作变成无用功,进行重复投入或者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4、缺乏复合型的技术人员

“以人为本”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建筑企业中大多数是低学历的体力劳动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就少之又少。据相关数据在2005年的美国建筑企业是中国同期的15倍,而员工仅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劳动生产力是中国的46倍。说明中国建筑人员规模大,效率低,使企业的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企业创新的活力。因此缺乏技术创新人员是制约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薪酬体系很难吸引到复合型的技术人才,缺少专门的技术创新部门来与其他的部门进行沟通,并做好事前预算和事后监督。从而致使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更加缓慢。

四、促进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策略

虽然在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有很多的制约因素,但是技术创新的优势远大于劣势。因此通过加强专利技术研发,推广使用新工法、新工艺、企业管理体制创新、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当中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几个方面来促进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使建筑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不败之地。

1、加强专利技术研发,推广使用新工法、新工艺

建筑企业中技术创新对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中鼓励员工自己进行技术创新,定期组织对技术创新成果的总结。对优秀的技术成果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进而激励技术人员再接再厉,继续进行新项目的技术创新。并对于优秀的技术成果可以进行申请国家专利成果或者专有技术,一定要保护好知识产权。对于优秀的技术创新成果还可以向国家申报奖项,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知名度。在建筑企业中对优秀的技术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将创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如果建筑企业没有专门的技术创新人才,也可以运用别的企业研发的并适合本企业的技术成果,或者使用适合本企业的国家推广使用的新技术。

2、企业管理体制创新

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企业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首先在管理观念上的创新,建筑企业要先转变管理观念,跟上经济发展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信息观、创新观。在管理的内容方面的创新。计算机的普及为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提高了企业管理创新的水平,增强建筑企业的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创新能力。主要是表现在建筑企业建立信息化平台,普遍推进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在建设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等管理平台。在管理方式方面的创新。建筑企业目前的生产周期普遍缩短,管理方式创新是专业分工从金字塔组织转变成扁平的团队组织。这样使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可以了解全局,使员工思维更加活跃,管理者从控制全局转变为指导全局,注重为员工提供服务,确定战略和创造员工必要的工作环境。

3、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当中应用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建筑信息模型,这种信息技术就是将二维的设计思想转化为三维计算机设计,改变人脑的主观设计,用电脑进行设计。在建筑企业发展中,运用Bim技术,可以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贡献,不仅可以使施工更加安全,还可以降低无所谓的消耗,减少变更,制定相对完善的项目计划,使项目施工在短时间内得出最佳的成果。因此在建筑企业中推进Bim这种技术创新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中,运用Revit、autocCaD等设计软件。在施工中,运用innovaya、mSproject等软件。在运营使用中,使用n/a软件,这样更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4、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科技、人才、文化兴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建筑企业创新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要想企业发展的更好,就必须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养。使员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施展才能的环境,并为员工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定期进行相应的技术创新方面的培训,先培养员工的技术创新意识,意识先行,落实在后。之后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技术创新时要依据规章制度。最后锻炼员工的技术创新能力,经常进行技术创新比赛,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鼓励有技术创新的员工,提高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对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的同时,并对于有能力的人才委以重任,增强人才的责任感,增强技术创新的活力,最终保证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经济下,建筑行业不仅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改善了城乡的面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被许多人所忽视的技术创新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的企业形象、品牌和企业文化都会从技术创新中得到提升与升华。虽然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还很低,还有很多的制约因素,但是相对来说,技术创新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促进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要根据建筑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来制定技术创新的方法,并学习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技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最后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使建筑企业在市场中走向规范的竞争和技术创新的良性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赵高仲:浅议施工企业技术创新[J].城市建设,2013(22).

[2]秦超: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8).

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篇4

关键词: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建筑;施工

目前,环境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绿色环保节能日益也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需要企业在环保节能的前提条件下,对现有的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改进,最小化施工过程中出现污染环境和能源浪费等问题,加强技术创新,降低工程成本,力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成本超出发达国家三倍,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因此,推广新型绿色创新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刻不容缓。

1概述

1.1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的内涵。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时就有人提出了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的需求,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由于建筑工程技术在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的同时,还对能源消耗有较大的影响,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的改革,推广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符合时展的需求。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符合当代人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以节约能源和环保为前提,通过科学的管理规划以及对现存的传统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力求减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最小化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2我国现存的能源问题。首先是能源问题,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且资源分布不平衡,呈现出能源紧张的局面;其次,我国大气污染严重,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雾霾问题是由于我国大量使用煤炭导致许多城市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超标,空气中的pm2.5超标,严重的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最后,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较大,是发达国家的四倍,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1]。1.3建筑施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首先是可以缓解我国现在面临的能源紧缺的问题。如果从现在开始在建筑施工中尽可能的应用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可以在2032年减少至少四亿吨的煤炭的燃烧;其次,鉴于我国能源主要来自于燃烧煤炭,采用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人们对煤炭的依赖,降低了大气污染,减少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碳的排放,于环境有益;再次,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提升国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最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提升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了行业的长足发展。1.4技术的要点。实现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的要点是体现其整体性和科学性。合理选址科学规划、综合的进行节能减排措施、更多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是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在进行规划工作之前需要结合建筑的周边环境,实现对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减少和降低对如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良好的室内通风、光照和取暖等需求,帮助消费者减少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的使用。选用经济合理的低能耗建筑材料,以及应用先进的绝热技术,合理的安排设备,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2新型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

2.1太阳能建筑技术。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燃料消耗低,安全性能高,不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技术成熟。因而在我国的建筑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实现太阳能发电,或是将电能用蓄电池存储起来后,将供电设施与用电的设备连接,通过利用太阳能实现为楼道的照明和其他的用电供应。太能还可以满足室内供热的需求,通过控制好室内的采光达到节能的效果。太阳能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因地制宜,比如在南方,空气湿度较大,保证建筑物的通风和遮阳利用太阳能改善建筑物的正常应用;但是在北方,天气寒冷干燥,太阳能则主要用于取暖。2.2能源利用。能源利用的含义是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提升利用率。目前我国的采暖消耗超出世界水平的两倍,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低于世界水平,要改善现有的状况,就需要具有全局的观念,从建筑整体出发,提升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降低热损失,提高热力使用效能比,尽可能的使用再生能源等环境友好型能源。比如选择无机发泡保温板作为墙体材就有很好的隔热保温效果;在屋顶上设计可以自动调节的采光系统,将阳光“送”进室内;选用隔热遮光的双层玻璃作为窗户等。另外,需要注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科学的设置供水网络,减少自来水的使用。2.3改进施工工艺。不断改进优化现有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可以实现节约能源的效果。比如目前的钢筋练连接主要采用的是搭接,对钢筋材料造成了较大的浪费。如果改成利用螺纹进行连接就能实现节约,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对类似建筑施工工艺进行改良,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2.4优化施工方案。将绿色节能和避免浪费的思想融入到建筑施工的所有步骤,施工方案也需体现出绿色节能的思想。建筑施工属于是连续性强的公祖,要合理的安排人力和物力,科学的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提高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率。这里可通过一些CaD图纸和GCL模型、Revit模型相结合,通过输出的三维立体效果自动进行合理性检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和最佳调度规划方案。另外,还要注意减小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干扰。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可能会造成建筑用地的地形地貌、动植物资源或是地下水位的破坏,优化施工方案就需要合理规划,科学选址减小这些破坏。保证施工质量不仅可以降低项目的维护费用,还可以延长项目的寿命,有益于用户的安全和健康,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推广新型技术的措施

绿色节能的技术的推广的问题首先是意识不足,仍有许多企业对其不够重视,一方面,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需要政府的大力推行,政府应当对目前的乱排放问题加以整治,对积极推行节能施工技术的企业予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应当放眼于建筑整体的绿色节能,对整个建筑进行细节细化,将新型的绿色节能技术融入到建筑施工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企业工程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还是对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做出的最好的推广。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尚不成熟,部分小企业没有余力对新型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仍然需要行业整体先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大企业的引领带头作用,太阳能等安全的清洁能源的大力开发推广以及相关的新型绿色环保节能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发展。

4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新型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借鉴国外最新的技术成果和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建筑施工技术的额服务网络和信息反馈平台,完善现有的建筑施工技术。并且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行业会更多的应用数据化工具,如Bim技术,可以直观的通过建筑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来科学调度机械的位置,加上对现有的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不断加以改进。例如优化钢筋的衔接方式,发掘优化清洁能源的使用和转化率等,最终实现不点的降低工程成本,为社会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工程。

5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随之蓬勃发展。在追求更高的居住环境的品质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住房的环保和能耗问题。因而,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引进和发展新型的环保节能施工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新型环保大力推进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让环保绿色节能的理念深入人心,扶持积极应用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企业,对其消费者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强监管力度,对污染物排放不合格的企业加以惩戒;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为了提升竞争力,在行业内实现长足的发展,也需要多加关注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降低施工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通过合理的布局建筑物、优化改良环保技术、多使用清洁能源、多使用无机材料或其他对人体无害的材料等举措可以降低建筑能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建筑施工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傅维敏单位:中核华辰建设有限公司

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篇5

【关键词】工业化;建筑

(1)建筑工业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四化一改);工业化建筑的类型。

(2)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

(3)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4)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

(5)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

(6)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

(7)升板建筑:特点﹑施工要求;楼板类型及构造节点。

(8)盒子建筑:特点及类型;组装方式与构造。

1.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1.1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1.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

3.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篇6

2)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

3)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4)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

5)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

6)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

7)升板建筑:特点﹑施工要求;楼板类型及构造节点。

8)盒子建筑:特点及类型;组装方式与构造。

建筑工业化

(一)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1。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三)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篇7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内容发展措施

建筑工业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四化一改);工业化建筑的类型。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升板建筑:特点施工要求;楼板类型及构造节点。盒子建筑:特点及类型;组装方式与构造。

(一)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1。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三)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篇8

2)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

3)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4)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

5)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

6)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

7)升板建筑:特点﹑施工要求;楼板类型及构造节点。

8)盒子建筑:特点及类型;组装方式与构造。

建筑工业化

(一)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1。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三)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篇9

关键词: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现状;新型技术;新型材料

中图分类号:tU74文章编码:

一、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1、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在我国,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以及消防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在传统施工技术上都有了发展。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工业建筑施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取得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效果,建造了一大批规模巨大,结构新颖的工业建筑。与过去相比,建筑的施工技术难度加大,安全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充分显示了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进步。但是,在某些施工技术方面,我国的施工技术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使用新型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促进作用。

2、我国新型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使用情况

2.1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众所周知,我国国土很大,但是我国的人口数目也很大并且仍成上涨趋势,因此,人均占用地变得越来越小。在这个前提下,工业建筑用地就受到了限制,可以利用的建筑用地也逐渐缩小。

因此,为了获得更大的工业用地,高层工业建筑就成了社会发展趋势。而在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符合高层工业建筑对工艺的要求,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当中。清水混凝土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浇筑面,而是将传统的浇筑面变成装饰表面,是现浇钢筋混凝土中的一项最新施工技术,美观自然,提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面。既然把传统的浇筑面作为装饰面,那么按照装饰效果就可以将清水混凝土分成普通清水混凝土、装饰清水混凝土和饰面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既然可以直接作为装饰面,就使施工过程变得简化,也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工期,也方便工程投入使用后维修,降低维修成本。这样的施工技术无疑对我们这个资源紧缺的国家是最有利的。

2.2新型防水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普通混凝土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不仅能承受一定压力,也具有防止渗透和围护的功能,而且还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和耐热耐冻性。防水混凝土与普通卷材防水层相比起来,不仅来源广泛、施工作业简单,工期随之缩短,也改善了劳动条件,使工程造价降低,方便维修,因此在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使用普遍。

在我国,传统的防水施工技术是沥青防水,但是这种防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对防水技术的需求了,因此,通过科学家不断研究努力,研发了新型防水涂料、高分子卷材以及密封膏等高效防水施工措施。随着机械化作业的提高,工业防水施工逐渐向冷作业方向发展。新型的防水施工材料是由特殊的活性物质和微硅粉在将高强度水泥作为施工载体之后,经过变性而成。后来的性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施工材料以及混凝土外加剂等施工材料都是在此基础上研发的。

2.3钢纤维砼在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的认识不仅仅是停留在能够使用的层面上了,而更多的要求是,希望工业建筑能符合城市气息,成为标志建筑,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为了达到艺术效果,满足人们对工业建筑的要求,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研发出来一种新型的混凝土

施工材料———钢纤维砼。适量的钢纤维掺加在普通砼中形成钢纤维砼这种复合材料,改良了普通砼的拉伸性,增强了砼的可剪裁能力和可裂性质,使其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这种新型的施工材料可以吸收大量能量,具有抗冲击下,增强抗震性。将钢纤维砼应用到工业施工技术中,突破了传统砼给施工带去的问题,是现代工业施工技术发展的提现。

二、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1、太阳能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太阳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没有污染并且可以循环使用的天然能源,在如今越来越多的工业建筑施工中被利用。利用太阳能可以制冷制热,通过光热转换和传递达到制冷炙热效果,满足施工需要,节能环保,是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一项重要措施。

2、风能和地能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风能利用机械转换成其他能源,为施工建筑提供能量,同理地能也是地热利用的重要措施,通过地热转换,为工业建筑提供热量,减少施工浪费,达到节能的目的。

3、新型节能保温墙面和屋面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通常工业建筑比普通居住用地相比空间较大,因此,采用新型保温措施在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显得尤为重要。在符合工业建筑防火等级的基础上,采用新型的墙面屋面保温材料可以改善整座建筑的保温性能。传统的聚苯板不能满足工业建筑队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功能性的要求,新型的墙面保温材料逐渐成为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潮流保温措施。除此之外,新型的复合墙体也渐渐被利用到工业建筑施工当中了。复合墙体主要是在墙体的主结构当中增加一层至多层的保温材料,降低了墙体传热耗热的作用,利于承受更多重力。另外,高效节能保温型屋面的原理和墙面是一样的,将具有一定硬度的保温材料铺放到防水层和屋面夹层之间,改善了屋面层的热功能性,减少热量传递,降低热量消耗。

4、高效节能门窗在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在空间较大的工业建筑物中,门窗是建筑物传递热量的重要途径。将节能门窗应用到工业建筑施工中,可以改善门窗的密封性能,改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对于整个工业建筑物的节能方面有重要作用。新型门窗材料通常使用一些upvc等塑料型材,减少渗透量,热量传递降低,太阳能辐射较少。另外,新型的门窗通常采用平开窗型,尤其是符合内平开和多功能门窗,能改善门窗的密封性和安全性,有高效换气功能,减少材料损失,符合现代工业建筑节能环保的要求。

三、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工业建筑施工技术是以新型高效的技术,通过节能环保的原则,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全方位、多层次是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体现出了工业建筑高技术化的发展。新的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不仅要有精密的结构、多功能的效应、机械化电动化、控制智能化等特征,还要具有较高质量,耗能较低、寿命较长、性能较高的特点。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是我国现代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方向。

四、结束语

社会上各种因素都影响着我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只有考虑到不断进步的科技、工业生产需求和生态环境的需求,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前提,才能利用高科技施工技术满足现代工业建筑的要求,才能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有利于我国整体的建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辉,崔攀,公民建筑工程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科技与企业,2012年03期

[2]唐坚梅,节能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2011.11.14

[3]秦安庆,公民建工程中的节能技术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社,2011年第28期

[4]唐丽萍.浅论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J].价值工程,2012(5).

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篇10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蒸蒸日上,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高。甚至,我国的不少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以自主技术为核心,在与世界其它国家的知名建筑公司竞争中占据优势,承揽了大规模的海外项目,在获得国际认可的同时,也证明了我国在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突飞猛进。建筑业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称得上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建筑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依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巨大浪潮,我国在建筑施工技术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发展空间。依据专业的设计规划、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蓬勃的朝气,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建筑奇迹,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可总结如下:第一,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包括桩基础施工技术和深基坑施工技术。对于桩基础施工技术,已经与世界水平接轨,卓有成效的解决了多年以前在施工中存在有关高噪音、土扰动严重等问题。混凝土灌注桩在实际工程中使用广泛,甚至非常恶劣的基础环境都可采用,通过调整不同的桩径和桩长,可以满足多种要求。对于深基坑施工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与世界顶尖技术有所差距,但是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工程的需求。在深基坑的支护方面,我国的部分施工企业将国外的一些优良方法引入到了国内,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地下连续墙等技术等;另外,我国自主开发的深基坑支护方法,如土钉墙等技术,也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起到不错的支护作用。第二,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各类建筑施工材料中,混凝土是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在建筑材料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人们在混凝土的生产技术、工艺方法、自身性能等各个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改进。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经历了早期片面的强调提高混凝土强度逐步发展为近年来开始重点的考虑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并且在混凝土的原材料方面和混凝土的添加剂方面都获得了技术上的进步,极大的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例如,预拌混凝土等代替了传统的混凝土,单纯的减水添加剂已经发展为多功能的如抗渗、抗冻、缓凝添加剂,针对不同的实际工程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混凝土种类。另外,在工艺方法上,基于近年来的大量工程实践的总结,开放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支护技术,包括水平及竖向模板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等在内,每一种工艺方法都有其特点,针对不同的工程,其在强度、刚度、耐久性上各有侧重点。第三,钢结构及钢筋施工技术。在钢结构方面,随着在一些高层建筑及大跨建筑中应用的推广,我国在钢结构施工技术方面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了保证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在结构内部使用高强度预应力钢筋进行连接,可以满足稳定性要求。随着焊接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钢筋连接技术方面也发展较快,为此,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技术也在建筑施工中获得了愈来愈广泛的使用。第四,建筑防水和装饰施工技术。随着新型防水材料及技术的不断更新,防水材料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也不断增加,以高分子材料为代表的防水材料也开始获得大量的应用。在装饰施工技术方面,我国的幕墙技术及产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一些能够减工期、提质量、降污染的新型装饰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中。

2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2.1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用发展的眼光看,信息技术与建筑施工技术的深入结合是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够极大的推动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在国外的一些先进建筑施工企业中,已经开始逐步推广计算机系统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应用,并且已经证明,结合计算机技术,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等管理效率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为此,在不远的将来,国内的企业也不应该仅仅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建筑制图上,而是将其引入到更多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去。并且,建筑企业也应当加强与有关计算机技术开发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出一套适应于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高智能化、数字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持续推动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2.2绿色环保施工技术的应用

绿色环保是未来所有行业都会永恒秉持的主题,对于建筑施工行业这种高能耗、高排量的传统型产业来说尤为重要。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之下,将绿色环保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当中,不仅有利于建筑施工材料的可持续利用,又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因此,将绿色环保技术与建筑施工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建筑施工技术与绿色环保技术的结合应当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施工过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应当主动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并且在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要降低浪费、提高使用效率;其次,施工中要使用一些能够减小施工污染的技术手段,比如防治空气粉尘污染、地下水污染等;再次,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的预算,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优化施工技术,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另外,企业还要让绿色施工作为自身发展的信条和理念,在整个建筑行业内也要树立绿色施工、低碳环保的意识,将节能减排坚持贯彻到底。

2.3新型自动化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型和超大型规模的建筑(群)将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常态,为此,大跨钢结构工程施工、(超)高层建筑施工、盾构施工、大型桥梁施工、信息化施工、环保施工等将成为施工技术的重点研究对象。伴随着之前所提到的建筑施工技术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以及与绿色环保施工技术的相结合,代替大规模人工施工的新型自动化施工技术将会是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2.4重点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对于一些重点的施工技术,如桩基础施工技术、深基坑施工技术等将会在未来随着建筑工程施工经验的不断累积以及先关理论的不断突破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创新。例如,在未来的桩基础施工中,会将桩基动力检测系统合理的引入到实际工程中,这对提高桩基础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深基坑施工技术方面,国外先进的地下连续墙技术依然会是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还会增加与国内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相结合,对相关的地基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优化。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