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十篇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十篇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5:33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篇1

初三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起步阶段,化学实验能力是随着学习化学的深入而逐步提高的,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及要求也应有阶段性,所以关于化学实验在初三第一学期重点应放在基本实验的训练上打好基础,要促使学生重视基本实验操作的训练,除平时实验课上严格要求以外,还应加强对实验态度、实验习惯的考评。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做探究性试验时

可以借鉴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先不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结果,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首先制定出学习目标,其次提出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通过猜想和假设,制定出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出现的现象,对产生的结果一一记录,实验结束后,同学之间进行分析交流,弄明白问题的实质,得出结论,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如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110页活动与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验》首先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的选择:让学生查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并从反应条件难易、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反应速度快慢,产生的气体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进行比较,思考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什么原料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要体现开放性,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学生通过讨论(甚至辩论)、合作来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情境中,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

2变演示实验为并进实验,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短期效应,完成教学计划,已经习惯毫不吝啬地“给”知识,这似乎成为无意识的行为。这样势必造成培养的人才知识成分居多,能力训练较少,同样,化学实验教学也为了赶进度、得结果,使得远观的演示实验多于边讲边做及亲自动手的学生实验,结果造成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学习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识掌握的层次较低。如教材中安排的有些实验,教师演示时,学生观察,现象往往不够明显,实验效果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了师生一起做的并进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般来说,对操作简单,费时不长,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的演示实验都可以改成学生随堂实验。

例如,讲授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提出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过去都是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学生印象不深,改为学生实验,就是把学生分四组同时进行实验,然后得出共同的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跟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实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学生很自然地认识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对这一规律认识更为深刻。

可见,学生亲自做实验比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时学生由观看者变成操作者,其心情之激动、态度之积极、思考问题之主动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当多采用这种形式。在课堂上教师要提出要求,及时给学生以帮助,让学生通过做实验,逐渐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及原理,在这样的随堂实验中,同学们逐渐学会了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反思,同时实验的技巧和技能也得到提高。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创造力

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能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的程度,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培养和锻炼。具体做法如下:再讲某一块知识之前先安排学生设计有关实验,在实验室完成分组实验,注意提前要讲一些操作方面的安全措施,以防发生事故。实验报告设计要求为: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精心构思,设计实验步骤(这一步是关键,可以与书上一致,也可以创新增加可行性环节),根据实验步骤,选择仪器和药品,做实验后如实记录现象,统计数据,得出结论。这样,实施起来会比以前的分组实验多花一两倍的时间,但有单元总结轻松、解题效率高、记忆深刻、效益长久等优点。

例如,在讲到乙醇时,进行分组实验,有的学生设计了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实验原理,讲解羧酸部分时,学生设计了“退字灵”试剂的配制等等。

4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案的制定、仪器的选择组装、药品的选择、实验操作的实施到实验结果的分析都要学生自己积极参与,主动地动脑动手,独立观察、分析。当实验完成以后,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这样的家庭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选择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其中必然蕴含着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必然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

例如: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吸管等,制作反应仪器,用各类蛋壳、小石子代替碳酸盐,用食醋代替酸等,均可设计一系列的家庭化学小实验。再如,利用实验讨论溶液的酸碱性时,以日常生活中的醋、苏打水、柠檬汁等代替典型的酸碱盐溶液,以深红色的花瓣、萝卜皮等为原料制酸碱指示剂,检验胃舒平中的氢氧化铝等。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篇2

关键词:中学化学;化学实验;素质教育;创新精神;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46-02

实验是将理论回归实践最有效的方式[1],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而言,实验教学必然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化学实验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化学教学。很多化学反应,如果不通过实验是不能够真正体验出来的。比如,氧气的制取中木条复燃现象,不做实验只是直接去看结论,对于记忆以及学习都没有很好的效果。化学的学习并非只是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有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忽视了实验的地位,甚至是放弃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那么对于化学教学而言,将是一项莫大的损失。本文将就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索性研究,旨在推进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希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对化学实验教学作用重视不够。《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同时又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然而从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和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过程不难看出,他们要么没有实验室,要么有却不用,有些学校的化学教师甚至不能独立顺利完成一些常规化学实验,这充分说明这些学校的领导和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他们往往只强调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而化学实验的真正作用也无法实现。

2.实验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缺少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经验告诉我们,身边的比较熟悉的东西往往容易被人们接受,也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所以化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应选择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有些实验内容与社会生活严重脱离、过时,甚至是错误的,无法在学生面前呈现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有些实验的实验内容与前后章节缺少联系,内容组织不够严谨,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无法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这也导致化学实验的作用得不到真正的体现,无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滥用电化演示。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和信息共享的便利,个别教师图省时省力,教案、课件从网上下载,不该用计算机的地方也要用,甚至出现了多媒体演示代替教师授课的现象。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过度使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重组与创造[2]。在实验教学中,适当的电化演示可以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学生没有亲自动手实验,那么必然在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甚至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存在极大的缺失,学生得到的只是死知识,失去的则是对原理的感悟与理解,不能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成功的愉悦,同时也将失去合作的机会,更不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态度等。

4.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待改革。虽然教育部早已提出要进行素质化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仍无法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核也以纸笔测试为主,以成绩高低来定优劣。尤其是对化学实验教学来说更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这使得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忽略对实验的创新,只是照方抓药,画实验、讲实验,而学生也以背实验过程,记忆实验结果为主要任务,而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这些都将严重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动机不纯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得不到提高。

二、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措施的探索性研究

1.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并以实验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探究性学习”、“问答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性。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内容要面向社会面向学生。所选内容要与时俱进,反映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只有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易化,才能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概念的同化。另外,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编写者的意图,对不合时宜的教材进行适当处理。比如,对于那些滞后于现实、学生生活经验,或者与本地社会实情不符的内容,教师要对其进行适当处理,使书本知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对接,从而实现教学内容面向学生生活。同时将教材内容与当前社会大环境以及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小环境充分融合,实现实验内容与地方课程资源的衔接,实现实验教学面向社会生活实际。如在讲授“燃烧与灭火”课题中的“着火点”概念时,我们用一次性纸杯盛半杯水并用酒精灯加热,不一会纸杯中的水就烧开了,而纸杯却未被点着,好像火点不着纸一样。这样的现象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相悖的,就容易引起学生的质疑和探究欲,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化学、物理知识,适当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并予以适当奖励,同样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

3.适当引入电化演示实验,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微观的变成宏观的。有些内容无法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完成,或动手实验效果不理想或危害大的,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来完成。例如,教学“分子间有间隔”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动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固、液、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及其变化。教学“分子不停运动”时,把一较大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者直接播放该实验视频),在大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药勺取适量品红放入水中。开始时,品红在水中缓慢溶解,在水中向四周扩散,成丝状,水逐渐变红;片刻后扩散完成,整杯水全部变为红色。采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品红分子运动的全过程显示到屏幕上,可以使学生真实清楚地观察到放大后的品红分子运动现象,并透过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中。这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学生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4.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应多样化。不可否认,传统的纸笔测试目前仍是一种重要的考核方式,但是应该把考核重点放在对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及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上,考核内容也应该选择那些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既可以是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也可以是分析问题的思路和创新精神;既可以是实验操作技能,也可以是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评价对象既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小组。另外,还可以以实验室现场考核评价代替传统纸笔测试。可以以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进行一些趣味性强且有意义的课外兴趣实验,撰写科技小论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还可因此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科学实验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更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并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通过各式各样的趣味活动,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篇3

【关键词】实验;教学;作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实验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对一些化学现象的观察与研究,认清化学变化的实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才。

一、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在学习时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学好化学将不在话下。化学的基础是实验,而各种实验又具有不同的现象。学生学习化学时,如果只用非常空洞的文字叙述去教授,而不做各种实验的话,学生肯定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就会很差。这就需要我们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实验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实验所发生的一切现象,看是否发光、是否冒烟、是否发生颜色变化、是否有漂浮等等,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些现象,整理得出结论。例如,在做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各种现象并加以整理:钠是银白色的,具有美丽的光泽;看到钠漂浮在水面上,得到结论钠的密度小;看到钠熔成了一个小球说明熔点低;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等等。通过实验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三、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中一些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如果只是讲授给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这时通过实验就可以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并掌握。例如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铝片,再加入几毫升稀盐酸,当看到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会发现手有热的感觉,如果用温度计测量会看到温度升高。这些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四、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机会,通过做实验让学生明白这么做的理由,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实验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做实验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当中有些事情为什么是这样。例如,当浓硫酸不慎撒到皮肤上以后,应该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又如,学习了焰色反应以后,学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节日时燃放的烟花会有各种漂亮的颜色了。

六、实验可以教会学生正确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

在做化学实验时要用到许多仪器,有些简单的装置要自己装配;还有许多基本操作,如药品的称量和取用,试剂的加热、蒸发、蒸馏、过滤、萃取等操作,都有一定的规范。只有正确地掌握这些方法和技能,实验才能取得成功。

七、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化学计算和绘制图表的能力

有些实验需要运用化学计算。例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测定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并绘制它的溶解度曲线图,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测定,中和热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等。

八、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实验不是一个人的事,要做好一次实验,就得要求全组同学共同合作。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而合作交流、互动学习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开展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不但让学生有机会把学得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等运用于实践中去,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内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和特长,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使学生团结互助、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和科学态度等优秀品质。

九、实验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篇4

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做些演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精神,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做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时,为什么黑色的氧化铜变红色,干燥的试管里有水生成呢?利用学生的这一好奇心理,进一步讲述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即:氧化铜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我们说氧化铜被还原了;氢气从氧化铜中得到氧,生成水,氢气被氧化了。通过实验与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也记牢了。实验完毕后,教师可故意把通氢气的导管先拿掉,继续加热,结果发现红色的铜又变成黑色,这时让学生讨论其原因,要得到红色的铜应注意什么?这与实验室制氧气应注意的事项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书,再讲解,通过这样一次反复,学生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也记得更牢固了。

二、在教学中教师注重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技能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具有不良的实验习惯,如:不规范使用仪器和药品的用量,乱丢乱倒实验残留物,不整理实验用品等等。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应从初三年级起严格要求学生。具体做法是:绪言之后,不要急于往下讲,而是先介绍化学实验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这样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在化学课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杜绝“为好玩才做实验”的现象,同时,也为日后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做好铺垫。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做实验要一丝不苟,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且在每节学生实验课前,教师应当着学生的面按要求规范操作一遍,再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并巡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在强化训练和教师的示范中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也只有这样,才能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

三、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做好化学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兴趣,很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实验,其中不乏有“玩玩过瘾者”。针对这种现象,学生做实验前,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有两种:一是具体目的,如:掌握某种方法。例如:《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的具体目的是测出硫酸铜晶体中水质量,由此得出硫酸铜晶体的化学式;而教学目的是掌握测定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方法后,就能用此原理去测定其他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果只注重第一个目的,学生在实验中就只按照教材所列步骤,动手完成一个“任务”了事,他们往往觉得没有意思。只有注重了第二个目的,学生才会在实验中积极主动思维,按照一定的实验原理操作,培养自如驾驭实验的能力。做实验不只是动手的问题,还必须“用脑做实验”,在明确实验目的后,还要详细了解实验原理,只有了解实验原理才能明确实验中要观察的现象和自觉进行规范操作。在上例中,要获得准确的数据,就必须准确称量,加热晶体时要控制时间和温度,要观察晶体完全失水的状态――白色粉末(有蓝色说明还有结晶水,有黑色表明温度过高)。当学生理解这些原理后,就会自觉地控制好实验条件,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只有这样,学生做实验时才不会随便对待。在熟悉操作和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这才是化学实验的最高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非常熟悉,敢于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求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中学生思维活跃,只要善于引导,就能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做家庭化学实验,激发和增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篇5

关键词:微视频;化学实验;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8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21

微视频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机地调动起来,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进而提高综合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利用微视频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现象是否明显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恰当地使用微视频实验,将会克服实体实验效果不明显、浪费时间及药水等弊端。例如,电解水的实验时,如果教师在讲台前演示操作,教室后面的学生就很难观察到产生气泡的现象,为此,我从网上下载了制取氢气的视频,在课堂中使用。这样使学生在荧屏上清楚地看到和理解了加入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为了增强导电性看到了实验的每一步,这就大大提高了演示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通过微视频把实验现象拉长放大,以此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化学现象的能力

化学演示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据此分析实验的内涵和本质,从而得到实验结论。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现象是在瞬时产生的,学生很难捕捉到。如果在演示实验中使用微视频,就可以把实验现象拉长放大,同时配上特殊的声音,便可使所有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瞬间的、细微的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做“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时,当把通入氧气的导管靠近热水地下的白磷时,白磷猛地燃烧起来,我拍成了微视频,稍加剪辑,有意把水底下燃烧的白磷这一段拉长,学生看了非常好奇,兴趣瞬时高涨。

三、利用微视频动画演示可以把化学抽象知识变形象,以此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较难理解,利用微观视频和Flash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讲解“分子之间有间隔”时,我就利用微视频演示了注射器压缩气体分子的微观实验,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而分子的大小和体积都不变。学生看了之后对分子之间有间隔印象很深刻,也对分子之间的大小体积都不变有了本质的理解。把微观视频演示实验穿插在教师讲解之间,防止了课堂模式的单一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用微视频替换不易成功的或不易演示的化学实验效果更佳

有些演示实验由于材料自身的特性和条件的限制,成功率不高,但如果在课堂上实验失败,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例如,验证“二氧化碳能灭火的性质”实验,一般不容易做成功。一旦演示实验失败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实录视频,适时地把失败的演示实验与实验实录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对该实验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掌握该实验成功的要领和步骤。

五、利用微视频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实验能力有限,要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同时在尝试实验中会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的演示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许多新颖的综合性实验,从而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六、利用微视频进行再现重要实验,加大复习容量,提高复习效率

化学实验是中考复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很难把大纲要求的实验都做一遍。如果利用微视频,把当时的实验再演示一遍,就能大大加深学生对实验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如微信,腾讯等,把微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例如,我把二氧化碳的制取,仪器的组装,录制成教学视频。在中考教学中结合复习的内容放映相关实验,收效甚佳。

当然要想充分利用微视频来教学,还需要大量的视频资源来支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如下工作:各初中化学专业教师应着力打造微视频信息库,将各实验的微视频,放入信息库,上传到网上,供学生学习和教师课堂中使用。同时还可以根据视频的点击率,进一步确定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微视频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运用微视频教学有利于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将化学实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和规范化,还有利于节约实验时间,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但是,微视频实验教学毕竟只是一种模拟实体实验的一种教学手段,还不可能完全代替真实的实验,要提高培训学生的综合实验动手能力,还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大纲要求合理利用微视频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篇6

一、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也是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力量来源。化学实验中的绚丽多彩的实验现象,使得学生对于化学很感兴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方法。刚接触化学的学生,看到“白纸显字”,“魔棒点灯”等一系列趣味性很强的实验后,都表现出了学习化学的高昂的积极性。这为以后学生主动学习化学,学好化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实验课中,学生往往需要完成教师设计的实验及回答问题,教师会多准备一些仪器和药品,来让学生挑选自己所需的仪器药品来完成一系列实验设计。学生在完成这些问题或设计时所使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在交流的时候,必然在一些问题上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或者是一些心得,这时教师再加以点拨,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具体、全面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这本身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次实验后,学生也乐意多用几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因为多一种方法,就意味着他可以多做一次实验,多“玩”几次实验装置。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想要完成教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在认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关注实验现象,而最初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总是只关注最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如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学生只关注颜色的变化,而忽略了水的形成:镁与盐酸的反应只关注有气泡,忽略放热,镁条的减少:特别对于很多实验中的烟和雾的现象根本无法区别,而这些都会随着实验课的继续开展,通过教师的指导得到培养和提高。而当学生逐渐掌握了观察的方法,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他也会将此运用到其他学科乃至日常生活中去。

四、化学实验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发现学生的亮点。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不上的时候,总是武断的认为这个学生的能力差,从而对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学生得到教师的比较差的评价后,也会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化学,逐渐放弃学习。而有了实验,就会发现不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完全可以在动手过程中,展现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想法,甚至是教师都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样能让教师更充分、正确地认识我们的学生,自己同时也得到提升,学生也能得到鼓励,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五、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篇7

关键词:演示观察探索因势利导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其所以重要,是因为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规律,而且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近年来我们在初中三年级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法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对于刚接受化学启蒙的初中学生来说,实验观察能力的形成不是自发的,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启迪。要让学生明白,漫不经心地“看”,不等于观察,观察应是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个过程。

例如,对‘镁带的燃烧”一实验,笔者曾做过如下对比,教师不加任何说明就动手做实验,耀眼的白光,把学生全都吸引住了,他们象看焰火一样的欣喜若狂,但实验过后询问他们“观察到什么”时,绝大多数人仅回答出“耀眼的白光”而已,若在深问一下“还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得到什么结论”时,就没人回答的出了。可见教师若不注意引导,实验就成了“看热闹”,学生只能得到一些不完整的模糊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明化学实验应该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即观察的目的、顺序及内容。

如“镁带燃烧”实验,其目的是研究化学变化的特征,应注意从颜色、光泽、状态等方面观察镁带和生成物的区别,观察的顺序一般是反映前反映中反映后,通过讲解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定向观察的轨道上。

这时教师再重做一遍实验,所有的学生都十分主动地观察,实验完毕后学生可以很快地回答出,反映前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镁条,燃烧过程中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反应后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

由此再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思维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把握现象的本质,自然而然地会得出化学变化的特征。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实验观察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自觉地进行“思维性观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明显的提高了课堂演示实验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参与策划,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随着教学的深人,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之后,教师可适当地对某些课堂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增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为学生主动探索、参与和策划实验创造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对于初中生,可以先从简单的实验入手。

如讲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一物理性质时,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用天平称星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天平指针的偏移,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难以观察清楚,另外空气的流动也能引起天平的偏移,使实验难以成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因势利导,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有什么不足?

2、证叫“氢气比空气轻”的演示实验是如何做的?

3、能否根据同样的原理设计一实验证明“空气比二氧化碳轻”?等,此时学生思想很活跃,纷纷提出各种改进方案,教师进行归纳、分析、引导,最后师生共同设计出一个改进方案:在大烧杯中放进一只吹满空气的小气球,小气球沉人杯底然后往烧杯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气球很快上浮。改进后的实验直观、有趣、醒目、又能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相联系,学生感受很深。

三、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延伸和拓展,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从实验现象到某一化学概念、规律的形成,往往跨度很大,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而形成概念或规律,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探索了解概念或规律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除了完成教科书上所规定的两个演示实验外,又补充了一个实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一锥形瓶内装上少量稀硫酸,然后在其一侧内壁小心地贴上一小片镁带,塞好塞子进行称量,天平平衡后暂时不动珐码。取下锥形瓶倾斜让稀硫酸浸到镁带,立即看到镁带表面有许多小气泡产生,这说明瓶内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m g + H2So4 =mgso4 + H2),迅速将锥型瓶放回托盘上.观察天平依然平衡。实验后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反应前、后称量物各是什么?其中什么物质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综合、抽象概括,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样引导学生沿着科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道路走,积极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

为了进一步深人的理解该定律,可将实验拓展。设想改变实验中的某一条件,然后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变化:如改变密闭条件,让学生将锥型瓶塞子打开,又听“嗤”的一声瓶内部分气体逸出,重新塞好塞子,放回原托盘,观察天平已不再平衡了。通过分析原因。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强调的两个“质量总和”理解得更深刻了。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作用

1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载体。以实验为载体学习化学是有效的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以通过实验研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愿望,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化学实验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探究过程。化学发展的历史也可充分说明,化学科学的发展和突破是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动手操作,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可以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而且为他们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例如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观察老师做演示实验的学生课后往往只记得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能制得Fe(oH)3胶体,至于胶体的颜色及其和Fe(oH)3沉淀的区别仍不清楚。而亲自动手的同学不仅能加以区别,有的同学在做实验中还发现当水接近沸腾时滴入饱和FeCl3溶液再加热一会(此时水未沸腾)也会形成胶体,但上述现象的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即接近100℃。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并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加以解释:FeCl3在水中水解生成Fe(oH)3和HCl,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当温度升高到接近100℃时有利于水解生成HCl,并使之气化,从而在水中形成Fe(oH)3。

2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使化学课堂教学“活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讲,对某一学科的重视,往往是感性的认识,而非理性的。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而实验课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化学实验教学则是培养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现象可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顺其自然的进行教师预设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特征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勤于动手的积极性,能够极大的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化学实验本身就具有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先天优势,但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了解探究问题的真正价值时,所形成的兴趣才能保持稳定性和持久性。实践证明,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探究、创新的过程中,学生的一个个闪光点,在给学生带来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有启发性的惊喜,这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更成为师生进一步探索、交流和学习的动力。

3化学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化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活动,可以把观察、实验控制、收集事实、分析和统计结果等科学方法融于一体。中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探究,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挫折的磨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实验中,应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这些是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如今,在素质教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更是社会能否取得进步的关键。作为教师更有责任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中,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化学实验总复习时,教师应当对以往的的实验进行改进、完善、拓展,增强实验的探索性、综合性,使之更贴近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创新教育的原则就是让学生主动创新。在实验教学中体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培养,关于教师要成为创新型教师。只有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明确基础教育中创新教育是核心,才能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洪永健.在新课程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反思[J].神州,2011,11

2赵树峰.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11,

15

3刘永吉.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行政版),

2010(Z1)

4苏立乾.新课程下高中实验教学的转变[J].学周刊,2011(01)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篇9

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化学教学;

实验及实验教学;

地位及作用

the status and effects of experiment teaching in the chemistry teaching

Hui wei-biao

abstract: chemistry is a subject based on experiment. Chemistry experiment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hemistry teaching, help students form the concept of chemistry, consolidate their chemistry knowledge, and gain the experiment skills. it also develop their serious and scientific chemistry attitude and creative spirits. So strengthening chemistry teaching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teaching chemistry.

Key words: chemistry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status and effects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验教学应以实验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力求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之中,这样既优化了实验教学的过程,展现了化学自身的魅力,又符合素质教育对化学教学的要求。

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

《中学化学标准》中,对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化学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识能力,通过化学实验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化学实验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指向或情绪体验,通过化学实验能使学生进行价值观的体现。因此,实验教学能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可引发学生对化学的思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实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通过自身体验使化学变化形象化,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兴趣。而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好奇和求知欲,更有利于学生探究兴趣和概括归纳兴趣的培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努力地学好化学。

2.通过实验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这一直观手段使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形成及化学定律、化学原理的领会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化学一般总是从感知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开始,经过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把收集到的现象概括,然后形成概念。从而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这种认识过程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牢固,并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3.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化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活动中,如果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暂时联系的形成;如果仅有一种感官连续地进行活动,大脑皮层容易产生内抑制过程,降低学习效率。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眼看、耳听、手触、鼻嗅、脑想,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各种感官在理解化学知识、巩固化学知识中的联合作用,使获得的知识更准确、更牢固。

4.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

布朗等人在“情景认知和学习文化”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情景认知的观点,认为:知识是具有情景性的,知识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生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情景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情景创设是现代化学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化学实验是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常用的一种形式。

5.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实验离不开观察。实验对象的各种外部属性,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化学现象,都需要用感官通过观察来认识;离开了观察,感性认识就无从获得。例如,通过金属钠与水反应、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等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6.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唯一手段

化学实验技能属于动作技能,这是其他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备与连接以及称量、加热、振荡、搅拌、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都有一定的方法和规范。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学会和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都要经过模仿独立操作熟练操作的过程。所以,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唯一手段。

7.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中学化学实验体现了科学家发现、发明和创造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认真地进行化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合作、严谨求实、锐意进取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学会观察、测定、实验条件控制、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和处理等化学科学方法,这些科学方法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所以,化学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

8.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化学课程中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体验性目标,要运用“体验”的方法,而化学实验活动,则是学生获得各种体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可以自我体会、自我感悟。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种物质以及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现象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物质变化与外界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物质变化与能量之间的关系,而所有这些几乎都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显现出来。要使学生了解上述种种联系和关系,就必须借助于化学实验。所以,化学实验可使学生受到最为生动的、实际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性、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对立统一、量变引起质变、内因与外因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和观点的教育。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篇10

关键词:高考化学提高作用

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有着互为依存,互相推动的辨证关系,教育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推动社会的政治经济向前发展,有着具大的潜力作用。党中央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那就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材内容也要向着这一方向发展,近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一直体现着这一趋势,边缘科学、前沿科学、探究模式、应用模式、实验模式的题型逐渐增多,这是一个可喜的形势。对学校、对教师而言,要随时调整教学思路,迎接崭新的、艰苦的挑战;对化学科而言,化学实验室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化学实验室将分担起化学教学中一份不轻的担子。现就化学实验室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笔者想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从实验室的功能看化学实验室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其主要功能是:协助科任老师进行实验性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为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求证或验证。但从潜在层次而言,实验室对学生应该有着如下更大的意义:

1、保持兴趣。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有时功课是枯燥无味的,而这就是学生学习的大敌,实验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化学课的演示实验,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实验室是他们能够学到知识又能尽兴的场所。实验室越完备,更能激起的学生兴趣,学生们更能尽兴。

2、提高记忆。教育心理学、构建理论告诉我们,新知识的吸收与巩固,是建立在已知的知识框架之上,哪怕这种新知识和旧框架有着不直接的联系。化学实验室对化学科而言,有着非常直接的、密切的联系,学生做实验,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求证或验证,不容置疑,实验课能很大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3、加深理解。教学上,学生对很多知识的理解是模糊的、甚至有的是混乱的,因而要理清这些,实验室能帮他们的大忙,为他们找到答案。

4、增强责任。要完成一个主实验,要附加若干个副实验,才能最终完成。这就是要增加储如除杂净化、物质转化、尾气处理、废品回收等副实验。这联系到实际生产上,要完成一个产品,要增加很多附加设备,保证产品的质量,防止污染和浪费。这就与中央的建设一个材料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的国家策略是一致的,要使学生切实领会这一伟大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学生在实验室中常闻到臭味或者老做不成某一个实验,未必是一件坏事,这会促使他们努力改变这一现状,逐渐树立起社会的责任。

5、激发理想。一百多种元素,能魔术般变化出世界万物;实验室中,所用反应物的种类或者数量不同,得到的生成物就不一样,这将会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社会和老师再推动一把,学生的科学理想的激情会燃烧得更加猛烈,我们国家期待着这些有着剧大创造欲望和潜力的学生。爱到这里来发奇思妙想的学生,可能就是明天的化学大师。

二、从目前学校设施看化学实验室

目前,不少学校不重视或不大重视化学实验,这当然是题外话,但能说明一些问题。有的老师少做实验,理由常有:有的很臭、很麻烦;黑板上也可以“做”实验;通风设备、抽风差;占用上课时间,影响高考;能懂的学生,“听”也会懂的.....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和学生都只是一味重视考试成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考试学科中,忽略了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的长远影响,因此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对待化学实验都只是敷衍了事,或者干脆将本该学生动手的探究性实验改为只是让老师操作的演示实验,把做实验改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听背画实验,使得化学实验纯粹流于形式,其应有的效应没有被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从化学实验资师看化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