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设工程监理处罚条例十篇建设工程监理处罚条例十篇

建设工程监理处罚条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5:42

建设工程监理处罚条例篇1

案例一

属主体执法还是非主体执法

【案情】

2007年4月某日,市监察支队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楼顶一大型广告牌存在事故隐患。监察支队立即派员到现场,经检查发现举报属实,广告牌危及行人安全。监察支队确定立案调查取证。随后下达了责令改正文书,并要求进行安全评估。整改到期后,监察支队对事故隐患消除情况进行复查,发现既未采取任何措施,也未进行安全评估。经研究决定,监察支队下达了强制性拆除的执法文书。

在此案的办理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按照市政府的“三定方案”,广告牌的管理属市政部门,安监部门进行检查并下达改正文书的行为属于越权执法;另一种意见认为,广告牌的设立属于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安监部门对广告牌存在安全隐患情况进行查处是法定职权,不属于越权执法。

【评析】

该案件分歧的焦点是,该执法行为属于主体执法还是非主体执法?是否属于主体执法的关键是广告牌的设立是否属于生产经营活动。据调查,该广告牌设立的目的是用于出租,出租属于经营行为。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五条规定:“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安全生产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某市监察支队依法查处广告牌事故隐患,属法定职权。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监察支队查处出租广告牌存在的事故隐患,权责法定。因此,在执法监察工作中,要以单位从事活动的性质确定是否属执法检查的范围,不因单位管理机构的属性确定是否属执法检查的范围,是本案留下的启示。

案例二

再议越位处罚

【案情】

2006年11月,某市安监局监察支队,在对一化工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厂有一建筑施工工地,施工队伍的安全防护用具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未经查验,随之,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建安条例》下达责令限期改正文书,之后进行复查时发现逾期未改,下达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罚款5万元处罚,建筑施工队伍不服处罚,申请听证。听证结果撤销该次行政处罚。

【评析】

施工队伍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建安条例》第六十八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法定职权决定。所以安监部门依据《建安条例》给予施工队伍处罚不当。

实施处罚的安监局认为有三点依据可以给予处罚:

一、《建安条例》是《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规,安监部门是该法规的执法主体之一。其总则第一条已经明确说明,“为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本条例”。可见。《建安条例》并没只根据《建筑法》制定,也未规定执法主体只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二、《建安条例》的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了安监部门的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三、《建安条例》的第五十条、第五十二条、第六十八条规定了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权限属安监部门。“施工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与处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法定职权决定。”

依据《安全生产法》制定的有关行业的安全管理条例,安监部门不一定是必然的执法主体,主要是不能行使行政处罚权。例如《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在第一条中同样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本条例”,但安监部门并不是《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处罚主体。《煤矿安全监察条例》明确根据“《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制定本条例”,煤炭局却不是该条例的执法主体。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适用《建安条例》中的某些条款(比如事故调查处理规定),但并不代表我们就是整部《建安条例》实施行政处罚的执法主体。

况且,我国在行政处罚中,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实行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对同一环节不允许也不可能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相同处罚权的执法主体,以避免职能交叉。

《建安条例》中对安监机关的职责规定是“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是前置条件,限制了安监机关的职责权限。即《安全生产法》有条文规定的,我们可以实施行政处罚,《安全生产法》中没有规定的,我们不能执行实施行政处罚。我们安监部门能适用的条款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法》及明确由安监部门行使监管权和处罚权的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就涉及安监、交通、质监、公安、环保等多个执法主体,而安监部门不可能适用该条例中所有处罚条款。

建设工程监理处罚条例篇2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等有关活动及实施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

第三条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从事建设工程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超越权限审批建设项目或者擅自简化基本建设程序。

第六条国家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建设工程质量。

第二章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当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

建设单位不得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进行招标。

第九条建设单位必须向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供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准确、齐全。

第十条建设工程发包单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

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使用。

第十二条实行监理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也可以委托具有工程监理相应资质等级并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单位没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该工程的设计单位进行监理。

下列建设工程必须实行监理:

(一)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二)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

(三)成片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工程;

(四)利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的工程;

(五)国家规定必须实行监理的其他工程。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第十四条按照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第十五条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

房屋建筑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不得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二)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三)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四)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五)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

第三章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十八条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禁止勘察、设计单位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勘察、设计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勘察、设计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

勘察、设计单位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所承揽的工程。

第十九条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

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应当在设计文件上签字,对设计文件负责。

第二十条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测量、水文等勘察成果必须真实、准确。

第二十一条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建设工程设计。

设计文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注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第二十二条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除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材料、专用设备、工艺生产线等外,设计单位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

第二十三条设计单位应当就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作出详细说明。

第二十四条设计单位应当参与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并对因设计造成的质量事故,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

第四章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二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禁止施工单位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其他施工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施工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

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

第二十六条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

建设工程实行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应当对全部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的一项或者多项实行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应当对其承包的建设工程或者采购的设备的质量负责。

第二十七条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单位应当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其分包工程的质量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十八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的,应当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九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三十条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第三十一条施工人员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第三十二条施工单位对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建设工程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应当负责返修。

第三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五章工程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三十四条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工程监理业务。

禁止工程监理单位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工程监理单位的名义承担工程监理业务。禁止工程监理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担工程监理业务。

工程监理单位不得转让工程监理业务。

第三十五条工程监理单位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不得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不得承担该项建设工程的监理业务。

第三十六条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第三十七条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

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拨付工程款,不进行竣工验收。

第三十八条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

第六章建设工程质量保修

第三十九条建设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建设工程承包单位在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时,应当向建设单位出具质量保修书。质量保修书中应当明确建设工程的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

第四十条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

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第四十一条建设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建设工程在超过合理使用年限后需要继续使用的,产权所有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单位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采取加固、维修等措施,重新界定使用期。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国家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对全国的有关专业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专业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五条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组织稽察特派员,对国家出资的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国务院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国家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第四十六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可民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体实施。

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的机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从事专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机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实施质量监督。

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提供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三)发现有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时,责令改正。

第四十九条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第五十条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支持与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第五十一条供水、供电、供气、公安消防等部门或者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购买其指定的生产供应单位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第五十二条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有关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对重大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事故类别和等级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特别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程序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建设工程的质量事故、质量缺陷都有权检举、控告、投诉。

第八章罚则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或者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对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并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的;

(二)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的;

(三)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的;

(四)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五)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工程监理而未实行工程监理的;

(六)未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

(七)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

(八)未按照国家规定将竣工验收报告、有关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报送备案的。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1%以上2%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组织竣工验收,擅自交付使用的;

(二)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

(三)对不合格的建设工程按照合格工程验收的。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未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勘察、设计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或者监理酬金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予以取缔,依照前款规定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吊销资质证书,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勘察、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和监理酬金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勘察、设计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工程监理单位转让工程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合同约定的监理酬金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勘察单位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的;

(二)设计单位未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工程设计的;

(三)设计单位指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厂、供应商的;

(四)设计单位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或者有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其他行为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负责返工、修理,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未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或者未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取样检测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不履行保修义务或者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在保修期内因质量缺陷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七条工程监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一)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

(二)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的。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工程监理单位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承担该项建设工程的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六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涉及建筑主体或者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没有设计方案擅自施工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房屋建筑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有前款所列行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条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期限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供水、供电、供气、公安消防等部门或者单位明示或者暗示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购买其指定的生产供应单位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责令改正。

第七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因过错造成质量事故的,责令停止执业1年;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吊销执业资格证书,5年以内不予注册;情节特别恶劣的,终身不予注册。

第七十三条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单位罚款处罚的,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四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五条本条例规定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和吊销资质证书的行政处罚,由颁发资质证书的机关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法定职权决定。

依照本条例规定被吊销资质证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七十六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七条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因调动工作、退休等原因离开该单位后,被发现在该单位工作期间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仍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七十八条本条例所称肢解发包,是指建设单位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设工程分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不同的承包单位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违法分包,是指下列行为:

(一)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

(二)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

(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

(四)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

本条例所称转包,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的行为。

第七十九条本条例规定的罚款和没收的违法所得,必须全部上缴国库。

第八十条抢险救灾及其他临时性房屋建筑和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建设活动,不适用本条例。

第八十一条军事建设工程的管理,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十二条本条例自*0年1月30日起施行。

建设工程监理处罚条例篇3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维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建设工程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特区从事土木建筑、线路管道及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和对建设工程施工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施工(以下简称施工),是指前款所列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活动。

第三条 特区实行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管理应当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施工安全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施工安全应当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的建设工程安全标准。

第五条 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工程施工安全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并依法接受安全管理机构对施工安全的指导和监督。

市、区主管部门设立施工安全监督机构(以下简称安监机构),负责施工安全的具体监督管理。

第六条 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就施工安全问题,向建设、设计单位或者施工企业查询,有权向主管部门、与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相关的其他行政部门反映或者举报施工中的违法行为,对施工安全进行社会监督。

第七条 主管部门和与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相关的其他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接受有关的查询,严格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第八条 政府应当鼓励施工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施工安全先进经验及安全防护技术,促进施工安全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目标发展。

第二章 主管部门和安监机构的职责

第九条 市主管部门对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施工安全管理规范性文件,建立和完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网络和保障体系;

(二)对安监机构的工作进行领导和监督;

(三)对安监机构的安全监督员进行考核,并对考核合格的颁发安全监督员资格证;

(四)对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对考核合格的,颁发施工安全上岗证书;

(五)查处施工安全违法行为;

(六)对四级重大伤亡事故进行查处并负责重大事故的统计上报工作;

(七)推广施工安全管理先进经验,表彰在施工安全工作中作出显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区主管部门履行前款第(一)、(二)、(五)、(七)项职责。

第十条 安监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依法对所属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开工前安全前提条件审查,施工过程中日常监督以及竣工前安全业绩的考评;

(二)对施工企业的设立、年审和晋、降级提出施工安全初审意见;

(三)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四)组织、指导施工安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

(五)对施工安全的违法行为,责令停工,限期改正,并可提请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六)市、区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事项。

市安监机构对区安监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第三章 建设及相关单位的安全责任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向安监机构提交下列文件,申办工程施工安全受监登记:

(一)建筑许可证;

(二)招标投标定标书或者工程造价审定书;

(三)工程承包合同。

未办理施工安全受监登记的工程,主管部门不予签发施工许可证。

建设单位办理施工安全受监登记时,应当按规定缴纳安全监督费。安全监督费纳入同级财政专户管理。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技术要求设立安全技术措施费。安全技术措施费在工程施工招标中应当单列,不得将其作为招标投标竞价条件。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技术要求,选择符合安全资质要求的施工企业。

建设单位应当为施工企业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地下管线设施等资料和其他必要条件。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当对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市政公用设施等进行安全防护。

第十五条 设计单位的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健康的要求。

设计单位在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时,应当在设计中制定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健康的措施。

第十六条 监理单位应当将施工安全纳入监理范围,与工程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同步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生产或者供应单位为施工提供的各类产品和安全设施应当保障人体健康,符合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广东省地方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不得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第四章 施工企业的安全责任

第十八条 施工企业应当制定施工安全的目标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作业人员的作业环境和条件。

第十九条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施工安全保障体系,实行施工安全岗位责任制。

第二十条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季节和生产情况的变化,组织安全生产全面检查或者专项检查,对存在的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整改。

第二十一条 施工企业应当设立专职安全员。专职安全员应当持证上岗,并按规定独立行使职权。

第二十二条 施工企业应当按规定为作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并告知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第二十三条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员工不得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经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四条 施工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安全技术措施费应当专款专用。

第五章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五条 实行总分包的建设工程,总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全面负责,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施工安全负责,并接受总包单位的统一管理。

第二十六条 施工企业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向安监机构申请安全施工前提条件审查,经审查合格后方可开工。

第二十七条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防护要求,采取相应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现场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应当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

第二十八条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工程的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向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被交底人应当在交底书面材料上签字。

第二十九条 对于下列危险作业,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应当编制专项施工安全设计,并按规定报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一)基础施工;

(二)地下工程施工;

(三)整体升降脚手架的拆装;

(四)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和架设机具拆装;

(五)建筑物和构筑物拆除;

(六)其他危险作业。

第三十条 建设工程实际进度至二层主体、单层建筑和构筑物至地面以上2米、基础工程至地面以下2米的工程,施工企业应当到安监机构申请安全达标验收。

安监机构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验收合格的,颁发安全达标标牌。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安全达标标牌应当悬挂在施工现场的显着位置。

第三十一条 施工现场应当建立专业检查、职工自检、定期检查和安全日检制度。

对于施工安全设施、架设机具、机械设备,应当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并建立检查、维修和保养登记簿。

第三十二条 安全技术资料应当专人管理,做到及时、完整归档。

第三十三条 用地红线范围内或者经有关部门批准临时占用的场地和道路,应当全部用于施工,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四条 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应当实行封闭式管理。

施工现场的入口处应当设置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安全规定、防火制度等标牌。

高层、超高层和临街道施工应当采用密目网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围护设施。

第三十五条 施工现场的道路应当平整、干净、畅通,有交通指示标志。

施工现场的沟、坎、井应当填平、设围栏或者盖板;危险地区应当悬挂警戒标志,夜间应当设置红灯示警。

第三十六条 施工现场的各种设施布置和材料堆放应当符合安全卫生和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排水系统应当保持畅通。

第三十七条 施工现场应当建立防火和危险品保管使用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设施,并保持其完好的备用状态。

第三十八条 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必要的职工生活设施。职工生活设施应当符合卫生、通风、照明、消防等要求。

第三十九条 施工现场应当设有必要的预防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急救的设施及抢救措施。

第四十条 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施工安全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制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作业人员有权对危害人身安全或者健康的作业程序、作业条件、作业方式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第六章 重大事故调查处理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重大事故,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和安全设施毁坏、失当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分为一、二、三、四级。

第四十二条 重大事故发生后,施工企业应当积极组织抢救,并保护事故现场,立即向市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安全管理机构报告,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事故的书面报告。

事故的书面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二)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三)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四)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五)事故报告单位。

第四十三条 市主管部门接到重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市安全管理机构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对三级重大事故,市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报市安全管理机构依法处理。

对四级重大事故,由市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四十四条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发生单位、有关部门和个人调查事故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四十五条 重大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三个月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四十六条 重大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当公开宣布处理结果。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未申办安全受监登记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停工,限期补办手续,并处以已完成工程造价百分之二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可责令该工程项目停工直至整改合格,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相邻建筑物和设施损毁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四十九条 设计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设计文件不符合施工作业安全要求而造成伤亡事故的,主管部门可处以设计费百分之五十至一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核减其设计范围、降低设计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设计资格证书。

第五十条 施工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开工前不申请安全前提条件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而擅自开工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该工程项目停工,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施工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违章施工或者施工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可责令该工程项目停工,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施工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未向安监机构申请安全达标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而继续施工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可责令该工程项目停工一至三天,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将施工场地挪作他用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 施工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条规定,施工现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可继续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五条 施工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处罚:

(一)发生重伤一至二人的施工事故的,责令该工程项目停工三至五天;

(二)发生四级重大事故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该工程项目停工七天,暂扣承建资格证书三十日至六十日;

(三)发生三级以上重大事故的,责令该工程项目停工七天,暂扣承建资格证书六十日至九十日,并可依法核减企业经营范围、降低企业资质等级一年;

(四)一年内多次发生同类事故的,责令该工程项目停工十天,暂扣承建资格证书六十日至九十日;

(五)发生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按本条第(四)项规定处罚。

第五十六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直接责任人员,主管部门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主管部门或者安监机构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有关部门应当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对区主管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市主管部门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政府申请复议。

当事人对市政府或者市主管部门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申请复议和起诉期间,当事人应当执行原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执行原行政处罚决定的,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建设工程监理处罚条例篇4

(一)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八十四条及《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八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侵占、毁损、拆除或者擅自移动地震监测设施的;

(二)危害地震观测环境的;

(三)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

单位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人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占用、拆除、损坏下列地震监测设施:

(一)地震监测仪器、设备和装置;

(二)供地震监测使用的山洞、观测井(泉);

(三)地震监测台网中心、中继站、遥测点的用房;

(四)地震监测标志;

(五)地震监测专用无线通信频段、信道和通信设施;

(六)用于地震监测的供电、供水设施。”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除依法从事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建设活动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爆破、采矿、采石、钻井、抽水、注水;

(二)在测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无线信号发射装置、进行振动作业和往复机械运动;

(三)在电磁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铺设金属管线、电力电缆线路、堆放磁性物品和设置高频电磁辐射装置;

(四)在地形变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振动作业;

(五)在地下流体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堆积和填埋垃圾、进行污水处理;

(六)在观测线和观测标志周围设置障碍物或者擅自移动地震观测标志。”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1、“侵占、毁损、拆除或者擅自移动地震监测设施的”

(1)轻微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对地震监测设施未造成直接影响,且对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态度积极的。

处罚标准:给予警告,登记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不予处罚。

(2)一般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上述行为情节较轻,经修复,监测设施可以正常运转的;或虽未造成直接影响,但违法行为被发现后,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的。

处罚标准:个人有上述情节的,给予警告,处500元以下的罚款;单位有上述情节的,给予警告,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上述行为情节严重,造成监测仪器和装置无法正常运转,监测数据不准确,经修复,监测设施可以正常运转的。

处罚标准:个人有上述情节的,给予警告,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单位有上述情节的,给予警告,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4)特别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上述行为情节特别严重,造成监测仪器和装置损毁,监测数据中断。

处罚标准:个人有上述情节的,给予警告,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单位有上述情节的,给予警告,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上述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危害地震观测环境的”

(1)轻微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法律禁止的活动,经过对其进行教育,能够及时改正、没有对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后果的。

处罚标准:给予警告,登记违法行为,不予处罚。

(2)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法律禁止的活动,对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后果,采取措施尚能补救的。或虽未造成危害后果,经过对其进行教育,不能够及时改正的。

处罚标准:个人有上述情节的,给予警告,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单位有上述情节的,给予警告,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法律禁止的活动,造成地震监测台站功能全部丧失或者地震观测环境不可恢复的。

处罚标准:个人有上述情节的,给予警告,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单位有上述情节的,给予警告,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上述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破坏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

(1)轻微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造成局部破坏,能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恢复原样的。

处罚标准:个人有上述情节的,给予警告,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500元以下的罚款;单位有上述情节的,给予警告,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2)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造成危害,影响部分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且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恢复原样的,或造成典型地震遗址、遗迹局部不可修复性破坏的。

处罚标准:个人有上述情节的,给予警告,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单位有上述情节的,给予警告,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造成不可修复性破坏的。

处罚标准:个人有上述情节的,给予警告,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单位有上述情节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上述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八十五条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八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未按照要求增建抗干扰设施或者新建地震监测设施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1)轻微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建设单位从事建设活动时,未按照要求增建抗干扰设施或者新建地震监测设施,经过对其进行教育,能够及时改正、没有对地震观测环境的造成危害后果的。

处罚标准:给予警告,登记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改正,不予处罚。

(2)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建设单位从事建设活动时,未按照要求增建抗干扰设施或者新建地震监测设施,对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后果,采取措施尚能补救的。或虽未造成危害后果,经过对其进行教育,仍不能够及时改正的。

处罚标准: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处2万元以上8万元以下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建设单位从事建设活动时,未按照要求增建抗干扰设施或者新建地震监测设施,造成地震监测台站功能全部丧失或者地震观测环境不可恢复的。

处罚标准: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处8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上述行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二、违反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一)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八十七条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八十七条:“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未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1、轻微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未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接到整改通知书后及时改正的。

处罚标准:告诫,登记违法行为,不予处罚。

2、一般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工程投资总额在2000万以下的建设工程,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未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接到整改通知书后,逾期不改正的。

处罚标准:处3万元以上7万元以下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工程投资总额在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建设工程,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未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接到整改通知书后,逾期不改正的。

处罚标准:处7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4、特别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工程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建设工程,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未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接到整改通知书后,逾期不改正的。

处罚标准:处1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第十七条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依据:《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第十七条:“建设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第十三条:“经过地震动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区域内不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地震动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1、轻微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经过地震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区域内不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没有按照地震动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接到整改通知书能立即改正的。

处罚标准:警告,登记违法行为,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2、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经过地震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区域内不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没有按照地震动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违法行为,主体施工已开始,接到整改通知书不能立即改正的。

处罚标准: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经过地震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区域内不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没有按照地震动参数复核或者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违法行为,主体施工已完成,接到整改通知书不能立即改正的。

处罚标准: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

(一)违反《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1、轻微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其违法所得在1万元以下的。

处罚标准:没收其违法所得,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2、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其违法所得在1万元以上4万元以下的罚款。

处罚标准: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对其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其违法所得在4万元以上的。

处罚标准: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对其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或者机构吊销资质证书:

(一)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二)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三)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标准:

1、“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1)轻微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其违法所得少于4万元的。

处罚标准: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对其进行告诫,登记违法行为,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2)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其违法所得在4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

处罚标准:没收其违法所得,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其违法所得在10万元以上的。

处罚标准:没收其违法所得,吊销资质证书,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2、“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1)轻微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其违法所得少于4万元的。

处罚标准: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对其进行告诫,登记违法行为,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2)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其违法所得在4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

处罚标准:没收其违法所得,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其违法所得在10万元以上的。

处罚标准:没收其违法所得,吊销资质证书,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3、“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1)轻微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所承揽的工程总投资额2000万元以下的。

处罚标准: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对其进行告诫,登记违法行为,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2)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所承揽的工程总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处罚标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

建设工程监理处罚条例篇5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设备安装、管线敷设、装饰装修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施工经济技术咨询以及建筑构配件生产、非标准设备加工生产等发包和承包活动,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市建筑工程管理局是市人民政府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市场的管理。

县(市)、区建筑工程管理部门是县(市)、区人民政府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的管理。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对建筑市场有关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  资质管理

第五条  建筑、安装、装饰装修企业,商品混凝土、建筑构配件生产经营单位,勘察、设计、监理、检测、施工经济技术咨询单位,必须接受资质审查。

第六条  建筑安装、装饰装修企业,工程监理、施工经济技术咨询单位的资质和等级,由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

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资格和等级,由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核。

建筑构配件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和非标准设备安装的施工许可,分别由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核。

第七条  新开办的企业和单位,应持审核部门出具的资质等级证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后,到审核部门领取资质等级证书。

第八条  建筑、安装、装饰装修企业,商品混凝土、建筑构配件生产经营单位,勘察、设计、监理、检测施工经济技术咨询单位,应接受资质、资格动态管理和年度审查。

第三章  承发包管理

第九条  承发包交易应坚持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社会信誉进行竞争,不受地区、部门限制。

第十条  建设工程实行报建制度。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报建手续。

第十一条  工程项目施工实行招标承包制,择优选定承包单位。

凡属于招标范围的工程项目,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其它工程项目的承发包活动,由工程所在地的县(市)、区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管理监督,并按有关规定选定承包单位。

第十二条  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凡是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要通过公开竞争,确定工程监理单位。

第十三条  发包工程项目的单位(以下简称发包方)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有与发包的工程项目相适应的技术、经济管理人员;

(三)实行招标的,应当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开标、评标、定标的能力。

不具备本条第(二)、(三)项条件的,须委托招标机构。

第十四条  委托勘察设计,除符合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批准;

(二)具有工程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

第十五条  工程施工发包除符合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初步设计及概算已经批准;

(二)工程项目已列入年度建设计划;

(三)有保证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

(四)建设资金已经落实并经审计确认;

(五)已经依法领取了固定资定投资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六)建设用地的征用已经完成,拆迁已符合工程进度要求;

(七)已经办理了报建手续。

第十六条  工程的勘察、设计必须委托给持有营业执照和相应资质等级证书的勘察、设计单位。

工程的施工必须发包给持有营业执照和相应资质等级证书的施工企业。

建筑构配件、非标准设备加工生产或施工,必须发包给具有生产许可证或施工许可证的企业。

第十七条  承包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建筑构配件、非标准设备加工生产的单位(以下简称承包方),必须持有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或产品生产许可证,开户银行资信证明及安全生产资格证等证件。

第十八条  承包方必须按其资质等级和核准的经营范围承包任务,不得无证承包或超级、超范围承包。

第十九条  承包工程可采用总包、分包的方式。总包单位可按照规定将其承包的工程分包给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分包单位不得将其所承包的工程再行分包。禁止以挂靠方式承包包和转包工程。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不得出让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图签、银行帐号等。

第二十一条  承担工程监理任务的单位,应持有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不得无证、无照或越级承担工程监理任务。

第二十二条  本市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去外埠承揽工程或提供劳务,须持所规定的证件和证明,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外出承包工程手续。

外埠进入本市的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承揽工程或提供劳务,须持有关证件和证明到本市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第四章  质量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保证建筑工程的适用、安全、经济、美观。

第二十四条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目标管理和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档案制度。没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不得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

第二十五条  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工程质量重大事故报告制度。

在招标投标、资质审查、工程质量验收、工程竣工后保修、售后服务等方面,实行质量否决权。

第二十六条  建筑工程应达到设计标准和验收规范,保证使用功能,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七条  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接受安全监督机构的监督与管理。企业法人代表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总的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组织保证体系。

第五章  施工现场管理

第二十八条  建设、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施工许可证制度,按期组织开工。建设、施工单位应分别指定现场总代表人和项目经理,负责施工现场管理。总承包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现扬的统一管理。

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建设单位,不得擅自组织开工。

第二十九条  在建的施工项目,应按项目法施工的有关规定组织施工和管理。

第三十条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遮挡围栏,禁止在围档外堆放建筑材料、机具以及施工作业,保持场容场貌的整洁。

第三十一条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三十二条  工程竣工后,应及时拆除现场围档和临时设施,清除场内建筑垃圾。对达不到环境卫生要求的工程不予验收。

第六章  合同管理

第三十三条  承发包双方签订的工程承发包合同,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及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十四条  签订工程承发包合同,应遵守国家和地方价格政策、计价方法和取费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实行优质优价。不得任意压价、抬价或附加不合理条件。

第三十五条  签订工程承发包合同,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的合同,应到合同管理部门备案,也可鉴证或公证。

第三十六条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向经济合同仲裁机关申请仲裁或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七条  对遵守建筑市场管理有关规定做出突出成绩,创出优质工程(产品)和获得优秀设计的单位,由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或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奖励、晋升资质等级。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责令停止发包、承包、中介服务活动,限期改正,补办有关手续,没收违法所得,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并处以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办理建筑工程报建手续的,处1万元至5万元罚款;

(二)将建筑工程发包给不具备承包条件的单位的,处5千元至2万元罚款;

(三)属于招标范围的建筑工程,未按照规定招标的,按工程造价2%至5%处以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

(四)肢解发包、转包以及挂靠方式承包建筑工程的,处1万元至10万元罚款;

(五)在招标中泄露标底,串通投标,故意抬价或者压价投标,利用不正当手段承包工程的,处1万元至20万元罚款;

(六)未按照规定实行建设监理及工程造价、咨询、招标单位同时接受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对同一建筑工程委托的,处5千元至1万元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责令停止施工或停产整顿、没收违法所得、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并处以罚款:

(一)未取得资质证书、超出资质证书规定的范围从事建筑经营活动,未按照规定办理资质证书登记的,处5千元至10万元罚款;

(二)省外、国外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企业未经批准在我市从事建筑经营活动的,处3万元至10万元罚款;

(三)伪造、涂改、转让、出租、出借资质证书,出借、出租设计图签的,处5千元至10万元罚款。

第四十条  无证或越级勘察、设计的,由市建筑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等手续而擅自开工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由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对责任者分别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并按规定补办有关手续。

未办理合同备案的,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无工程承包合同进行施工的,由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工,由此造成的损失由当事人各自承担。

第四十二条  在承发包合同中压价、抬价或附加不合理条件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三条  使用没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商品混凝土、建筑构配件,或者因设计、施工不按标准执行,造成工程质量、人身伤亡事故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四条  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不符合规定的,场容场貌不符合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五条  建筑市场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经济损失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赔偿。

第四十六条  建筑市场管理人员在监督管理工作中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  对妨碍建筑市场管理和监督的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

第四十八条  凡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国家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一九九四年四月一日起施行。

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沈阳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的决定

(1997年9月28日沈阳市经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7年11月29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决定

沈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了《沈阳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决定对《沈阳市建筑市场经营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中“……施工、工程监理、施工经济技术咨询……”修改为:“……施工、监理、检测、施工经济技术咨询……。”

二、第五条修改为:“建筑、安装、装饰装修企业,商品混凝土、建筑构配件生产经营单位,勘察、设计、监理、检测、施工经济技术咨询单位,必须接受资质审查”。

三、第六条中“建筑安装企业”,修改为:“建筑、安装、装饰装修企业”。

四、第八条修改为:“建筑、安装、装饰装修企业,商品混凝土、建筑构配件生产经营单位,勘察、设计、监理、检测、施工经济技术咨询单位,应接受资质、资格动态管理和年度审查。”

五、第十一条第二款中“凡具备招投标条件的工程项目”,修改为:“凡属于招标范围的工程项目”。

六、第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不具备本条第(二)、(三)项条件的,须委托招标机构”。

七、第十五条增加第(五)项,增加内容为:“已经依法领取了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原第(五)项修改为第(六)项。增加第(七)项,增加内容为:“已经办理了报建手续”。

八、第十九修改为:“承包工程可采用总包、分包的方式。总包单位可按照规定将其承包的工程分包给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分包单位不得将其所承包的工程再行分包。禁止以挂靠方式承包和转包工程”。

九、第三十六条中“……当事人可以向建筑物所在地经济合同仲裁机关……”,修改为:“……当事人可以向经济合同仲裁机关……”。

十、第三十八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为行之一的,由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责令停止发包、承包、中介服务活动,限期改正,补办有关手续,没收违法所得,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并处以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输建筑工程报建手续的,处1万元至5万元罚款;

“(二)将建筑工程发包人不具备承包条件的单位,处5千元至2万元罚款;

“(三)属于招标范围的建筑工程,未按照规定招标的,按工程造价2%至5%处以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

“(四)肢解发包、转包以及挂靠方式承包建筑工程的,处1万元至10万元罚款;

“(五)在招标中泄露标底,串通投标,故意抬价或者压价投标、利用不正当手段承包工程的,处1万元至20万元罚款;

“(六)未按照规定实行建设监理及工程造价、咨询、招标单位同时接受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对同一建筑工程委托的,处5千元至1万元罚款。”

十一、第三十九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责令停止施工或停产整顿、没收违法所得、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并处以罚款:

“(一)未取得资质下书、超出资质证书规定的范围从事建筑经营活动,未按照规定办理资质证书登记的,处5千元至10万元罚款;

“(二)省外、国外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企业未经批准在我市从事建筑经营活动的,处3万元至10万元罚款;

“(三)伪造、涂改、转让、出租、出借资质证书,出借、出租设计图签的,处5千元至10万元罚款”。

十二、第四十条中“无证、无照或越级勘察、设计的……”,修改为:“无证或越级勘察、设计的……”。

建设工程监理处罚条例篇6

建筑工程按图施工是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城乡建设的重要工作。加强建筑工程不按图施工行为管理,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城乡规划实施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笔者结合多年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实践,就加强建筑工程不按图施工行为管理工作,浅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建筑工程不按图施工行为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不按图施工行为危及建筑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城市建设和社会稳定,加强不按图施工行为管理是城市建设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按图施工是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建筑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偷工减料。《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浙江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工程建设中,需要修改工程设计文件的,由原设计单位负责,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经原设计单位同意,也可以委托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工程设计文件的修改涉及工艺流程、结构体系、内部使用功能等重要内容和其他需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内容的,需报原审批单位审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都对建筑工程按图施工行为做了规定,确定了施工单位对不按图施工行为的法律责任。

(二)按图施工是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质量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最终取决于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从实践中看,不少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都发生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小的施工质量问题,如屋面漏水、墙面开裂、地面不平、管道堵塞等,给用户带来很大的烦恼。大的质量问题,则会酿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恶性事故。

(三)按图施工是实施城乡规划的要求。建筑工程的各项经济指标是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包括建筑密度、绿地率、容积率、建筑高度等。建筑工程不按图施工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失去控制,从而使城乡规划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四)按图施工是维护城市景观的需要。如果将城市景观比拟成一幅画,那么城市建筑就是这幅画中的灵魂,其建筑密度、容积率、高度、层次、建筑外立面形式和色彩等各方面的内容是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不按图施工擅自更改建筑物的形状、色彩和体形等内容,会使原本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建筑显得不协调,极大地破坏了这幅城市图画美感。

(五)按图施工是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不按图施工擅自变更建筑高度和形体,导致建筑间距缩小,周边建筑日照不足,原有公共资源无法满足更改后需要,不同程度低侵害了周边群众的合法权益。从而造成邻里纠纷,举报不断,而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建设工程不按图施工行为的现状

从2008年至2011年,我市立项项目规划建设行政处罚案件598件,违法建设量大面广。经调查分析,这些案件中的绝大部分或多或少存在不按图施工行为,主要情况如下:

(一)改变建筑工程结构。自2009年8月我市陶山粮食中心库发生室内地基地面出现最大约50Cm沉降的质量事故,各方责任主体都被惩罚后,擅自改变建筑工程结构的行为逐步减少,但仍个别存在。如,浙江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建设瑞安某服饰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31日办理施工许可证)生产综合楼工程过程中,未按照原审批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将原审批设计三层结构,擅自施工成六层结构。

(二)改变建筑外立面。现代建筑外立面,是美观、环保、实用、价格、节能、采光等各方面的科学运用,特别是在重要地段的建筑外立面,直接破坏了城市景观。改变建筑外立面情况主要分如下三种:一是改变外立面建筑风格,如瑞安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马屿镇双屿南路某商住楼,将原阶梯式外立面擅自施工为单调的平面,建筑形体完全散失了个性;二是随意改变外立面颜色,如将蓝色涂料改为褐色,白色涂料改为灰色等;三是擅自改变原使用材料,如温州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安阳新区七号地块某项目,将原审批外墙花岗岩装饰部分变更成涂料,完全改变了建筑立面效果。

(三)增减配套设施。增减配套设施问题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旧村改造项目、工业企业厂房项目都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增加保安亭、物业管理用房设置,减少停车位数量等,如市锦湖街道某村经济合作社建设的aBC地块拆改建工程项目,擅自设置不锈钢保安亭5个,箱式变3个,这给规划单项验收工作带来了难度。

(四)不按规定标高建设。通过规划核实发现,我市不按图纸规定建设标高的问题普遍存在,标高高出二三厘米至十多厘米的都存在,若不存在不良后果,可视为无意行为,但有些建筑项目故意抬高一米多,属明显的恶意行为。

(五)更改规划总平。近几年,擅自更改规划总平主要表现为移位建设,增长、增宽建设,主要发生在工业企业厂房项目和农村民房项目。

三、建筑工程存在不按图施工行为的原因

建筑工程存在不按图施工行为,是由于诸多因素混生互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

(一)经济利益驱动。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往往以“花我的钱,建我的房子”的错误思想去左右施工行为。为了节约建筑成本或者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建设单位会承诺负担行政处罚罚款,而授意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因此,施工单位在无需承担不良后果的情况下,乐于按照建设单位的意愿进行。

(二)历史原因导致。在2003年原规划局和建设局合并之前,我市建筑业管理较弱,对未办理施工许可尚且没有予以立案查处,对办理施工许可擅自更改图纸建设更没有予以立案查处,这似乎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允许不按图施工的假象。2003年原市规划局和市建设局兼并后,我市才逐步启动不按图施工行为行政处罚工作,但处罚力度始终跟不上。

(三)行政处罚合理性不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对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行为,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该条规定容易导致畸重处罚,显失公正,而无法实施。如我市一工程项目,共四幢高层建筑,其中一幢阳台存在不按图施工行为,要处以四幢工程合同价款的2%至4%的罚款;又有另一工程项目,也是四幢高层,每一幢都存在不按图施工行为,违法情节严重,也仅处以工程合同款2%至4%的罚款。该条规定往往会造成执法不公,缺乏可操作性,致使有些行政处罚很难得到执行。

(四)批后监督管理不到位。我市建筑工程受监项目不按图施工行为的监管职责在质监站,由于人力不足,质监站对建筑工程的监督仅通过桩基础验收、基础钢筋隐蔽验收、中间验收、竣工验收进行,平时辅之以1至2次的不定期巡查,无法对每项建筑工程实现频繁密切的监管,其它日常监督仅仅依靠项目监理进行,但是,项目监理因监理费用出自建设单位,往往对不按图施工行为瞒而不报。

(五)工程图纸设计时间压缩。随着城市建设节奏的日趋紧张,特别市温州市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以来,项目建设过程各阶段的完成周期正被不断地压缩,这种状况极大程度低制约了设计者对建筑细部的周密考究,使得建筑设计未能有效地考虑施工难处及进一步降低建设成本。进入施工阶段后,工程设计图纸的弊端和缺陷日现,促使不得不予以更改。但是,根据《浙江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工程设计文件涉及重大变更的,要报原审批单位审批,而我市至今未明确哪些设计变更属重大变更。

四、如何加强建筑工程不按图施工行为管理

通过上述成因分析可知,住建主管部门只有采取改变思想意识、加强行政处罚等全方位、多方面的手段,才能达到从根本上遏制不按图施工行为的目的。

(一)消除经济利益动力。提高违法建设处罚标准,且改变违法建设处罚方式,使授意不按图施工的建设单位无利可图。一是对2010年10月1日前的不按图施工造成的违法建设面积,结合现今房地产市场价格,进一步提高经济处罚标准。二是对2010年10月1日之后不按图施工造成的违法建设面积,不能拆除的,全面启动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程序。

(二)完善行政处罚的合理性。一是行政处罚和行政措施并用。针对个别施工单位在建设单位的授意下屡教不改的,不但要从重处罚,还要予以不良行为公示,公示范围不能仅瑞安市,还要扩大到温州市,甚至全省。二是针对不按图施工行为一律处以工程合同款2%至4%罚款的规定可操作性差的实际,建议借鉴《浙江省城乡规划法》第五十九条做法,处以有存在不按图施工行为的单项工程造价2%至4%的罚款(其中房屋建筑工程按照单体建筑物工程造价确定),使项不按图施工行政处罚都能得到执行,以体现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

(三)加强项目监督监理。一是加强质监站监管频率,建议质监站在进行4项程序验收之外,再定期对关键部位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查处不按图施工行为;二是落实监理单位的监督责任,对不履行责任的监理单位,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并启动不良行为公示。

(四)明确设计图纸修改的重要内容并简化修改程序。根据《浙江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结合我市建筑工程实际,建议出台文件明确涉及工艺流程、结构体系、内部使用功能等需经原有关部门审批的重要内容,以便监管人员一旦发现存在不按图施工行为,就能发出管理指令。同时,为了不使设计图纸修改耽误施工进度,应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简化设计图纸修改审批程序,尽量缩短修改审批时间。

(五)严格把关图纸设计。一是优化图纸设计。为了使施工图设计更好地为施工服务,有效提高设计及施工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必须确保图纸设计时间,使设计者不因时间仓促草率设计,而降低了图纸质量。二是加强图纸审查。据了解,图纸审查机构的审查主要是建筑结构安全,对其他内容则不涉及。建议出台政策规定扩大图纸审查单位的审查内容,将总平面设计和建设设计纳入审查范围,使图纸设计更具科学合理性。

建设工程监理处罚条例篇7

1.1监督理念、方式陈旧

质量监督主要依靠监督人员抽查,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罚的单一模式。另外由于信用制度等一些有效保证工程质量的市场手段没有完全建立和运用,中介机构对于工程质量的保障作用发挥得还不充分,造成建设、施工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对政府的依赖性强,缺乏提高质量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部分监督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尚未从质量监督核验制方式转变出来,监督机构的监督范围过窄,对具体工序和实体质量问题研究的多,对整个地区宏观上的质量形势掌握不够、分析不透彻。从执法方向来看,北京市建设工程被执法处罚的主体相对单一,多以施工单位为主,勘察、设计、监理单位被处罚数几乎为零。

1.2法律法规系统性、操作性不强

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基础性法律的《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均已颁布实施达十多年,从未进行过重大修订,部分条款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建设工程质量发展形势,亟待修改;北京市目前关于工程质量监督尚未形成规范统一、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一些现行法规内容政策性色彩过浓,可操作性差,有规则、无罚则,交叉矛盾处多,导致对违反这些条款的行为无法实施处罚。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对监理公司违法行为的罚款只规定了50万元和100万元两档,而甲级监理公司的注册资金也就是100万元,处罚过于严厉,对于监理公司其他轻微违规行为又没有设定处罚,造成无法可依。又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64条认定罚款额度以工程合同价款的2%~4%来设定,但是在实际处罚过程中,对工程合同价款在条例上的定义并不明确,往往一个工程项目的合同价款少则数千万,多则上亿,这样计算出的罚款额度往往过高,落差过大,导致在实际执法中困难重重。另外,开发企业、建设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对工程质量也承担着主要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几乎没有可以适用的法律法规条款,也使得对监督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做出有效、准确的处理。

1.3市场和现场联动不足,信用管理体系急需建设和加强

加强诚信体制建设,实行企业不良行为公示制度,使企业行为受到全社会的监督,在市场准入、招投标活动中对有不良行为的企业进行制约,是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的一种有效办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可以在监督过程中掌握有关企业质量行为的第一手信息,因而应当成为信用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参与者。由于企业不良行为公示和信用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等原因,目前,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结果还没有与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有效结合。

1.4依法、竞争、创新意识不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各区(县)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设立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由于其编制、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技术装备等均由当地管理,各区(县)发展不均衡,没有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机构,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另一方面,目前部分监督机构仍然存在着监督人员对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及工程质量监督规范规定不够熟悉,不能熟练掌握和总结,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不高的情况,质量监督人员行政执法水平、执法能力不足。面对新形势下的改革压力,部分监督工作者观望等待畏难情绪重,拘泥和满足于现状,怕改革怕创新怕考核。另外,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面对近年来本市约2亿m2/年开复工建筑面积,不到500人的质量监督队伍呈现人员不足。

2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改进措施

以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为核心,大力推进施工现场诚信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市场和行政手段,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市、区(县)一体的安全质量监督体系。

2.1构建和完善安全质量治理体系,提升安全质量治理能力

2.1.1整合监督执法队伍抓住事业单位规范的契机,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基层和一线的现实困难和困惑,有效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和做法,积极争取上级单位支持,在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改革的大形势下,充分利用和发挥市、区(县)两级质量监督执法力量,整合行政执法资源,统一市、区(县)监督执法人员身份,明确执法定位,形成执法合力,在北京城市建设系统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监督执法队伍。2.1.2健全建设工程信用管理工作构建起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管理体系,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级把控,属地管理,掌控全局,差别监管,尽快实现质量监督结果和招投标等工作的挂钩,实现施工现场和市场“两场”实时联动,闭合施工建设管理工作,有效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形成政府、企业、协会和公众共同治理工程质量的体系。2.1.3加强对区(县)监督机构的指导和培训市总站制定对区(县)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执法评价指标和体系,在科学评价区(县)质量监督执法工作的基础上,使区(县)监督执法机构知己知彼,正视差距,市总站根据评价情况及时补位,增强对区(县)监督执法工作的指导,加强对监督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施工现场观摩交流,联动执法,不断提高监督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

2.2继续加强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透明政府的建设

健全法规建设,在梳理法规的基础上,规范自由裁量权,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严格监督执法程序,有效落实全国安全工作会“四不两直”精神,坚持综合执法小团队模式,制定好监督执法计划并严格执行。加强执法工作考核,从执法量、额度、覆盖面、内容的丰富性、规范性等继续加强执法工作考核,提升执法水平。以行政审批下放改革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破解由于前期手续不齐导致多年一线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增强监督执法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继续保持监督执法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并加大公示力度。采用市场化手段加大监督执法相关公共服务的购买力度,弥补公共资源不足,加强质量共同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2.3抓好质量通病治理和现场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建设工程监理处罚条例篇8

关键词:违法分包;施工;招投标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一、引言

建设工程中违法分包屡见不鲜,而且往往是层层分包,从而容易造成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成为工程质量隐患的首要原因[1];同时,违法分包也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要素之一[2];违法分包产生了一系列的商业贿赂[3]。针对违法分包的危害性,研究者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分析了违法分包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4-5],但大多从具体的项目引出,并进行分析以寻求解决办法。本文试图分析形成违法分包的一般条件和现实条件,并提出治理对策。

二、违法分包

违法分包是指分包活动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的规定。建设领域中涉及分包管理的法律较多,主要有《建筑法》[6]、《合同法》[7]、《招投标法》[8]等,法规主要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9]。相关法律、法规由于立法的角度不同,但是对违法分包界定基本内容是差不多的,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分包前提、分包内容、分包商能力和分包商行为违法。分包前提方面的违法为分包行为未经业主同意和合同中未允许分包;分包内容方面的违法为分包工程为主体性工程或关键工程;分包商能力方面违法为分包商不具备承担相应工程的资质;分包商行为方面的违法为分包商对分包内容进行再分包。[10]

三、违法分包的成因分析

要治理建设领域施工违法分包问题,首先当然需要分析是何种原因造成了建设领域的施工违法分包。违法分包是人为行为,形成建设项目施工违法分包的潜在违法分包主体可能有:项目法人、监理单位、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施工总承包商、分包商等等。潜在的施工违法分包主体是否进行违法分包是在考虑了相关的收益和损失之后做出的决策,因此,分析施工违法分包问题的形成可以从决策的角度来考虑。

1.建设领域违法分包形成的一般模型。建设领域中,潜在的施工违法分包主体是否违法分包,在于潜在的施工违法分包主体在综合考虑违法分包或不违法分包的得失后作出,潜在的施工违法分包主体决定是否进行施工违法分包的决策模型如图1所示。

模型中:

(1)施工违法分包活动有关的参与者为监督主体和潜在的违法分包主体;(2)模型中的假设:①模型中假设参与者为经济人,即他们都是理性的,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②监督主体进行监督时,能够发现施工违法分包的概率为p1,发现施工违法分包之后,对其进行处罚的概率为p2;(3)图中括号里的数据分别代表各种情况下潜在违法分包主体的收益。

2.施工违法分包的成因分析。在建设领域中,潜在的施工违法分包主体是否进行施工违法分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监督机制的存在,如果对建设领域中的施工违法分包只是进行规定而不进行监督,即实质上不存在监督时,由图1可知,潜在的施工违法分包主体是否进行施工违法分包的决策就主要取决于施工违法分包之后获得的收益是否大于不进行施工违法分包的收益。若进行施工违法分包所获得的收益比不进行施工违法分包所获得的收益大,则潜在的施工违法分包主体会进行违法分包,反之不进行施工违法分包。

如果建设领域中对施工违法分包活动进行监督,同样地,潜在的施工违法分包主体是否违法分包在于潜在的施工违法分包主体在不进行施工违法分包时所获得的收益是否大于进行施工违法分包时所获得的期望收益。由图1可知,进行施工违法分包时违法分包主体的期望收益取决违法分包被发现的概率、发现之后被惩罚的概率以及惩罚力度的大小。由图1有,施工违法分包主体在受到监督的情况下进行违法分包时的期望收益为:

可见,潜在的施工违法分包主体是否进行施工违法分包取决于不进行施工违法分包的收益大小(),进行违法分包的收益大小()以及违法分包被发现的概率(),发现之后被惩罚的概率()以及进行惩罚惩罚的力度大小()。

建设领域中存在大量违法分包的情况表明,进行施工违法分包的收益肯定是比较大的,所以施工违法分包是否存在就在于:

①施工违法分包活动是否被监督;②如果对施工违法分包活动进行监督,能够发现违法分包的可能性,即发现概率()值;③如果发现施工违法分包之后,能够对施工违法分包相关主体进行惩罚的概率,即惩罚概率()值。④如果对施工违法分包活动相关主体进行惩罚的话,惩罚力度的大小,即()值。

因此,交通建设领域施工违法分包产生的原因就包括:

①对施工违法分包活动未进行监督;②监督主体进行监督但是发现违法分包的可能性较小,即()值小;③监督主体发现施工违法分包活动后能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惩罚的可能小,即()值小;④监督主体对施工违法分包活动的相关责任主体的惩罚力度较小。

四、违法分包形成的现实条件

1.建设领域中违法分包监督责任不明确。建设领域与施工违法分包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均明确规定不允许施工违法分包,但是对于违法分包活动的监督管理责任却没有象质量、安全等监管责任那样明确。建设主管部门对施工违法分包的监管责任是通过法律和法规中一般规定中获得。因此,违法分包活动很容易引起建设监管部门的不重视。而且,一些法律、法规虽然规定不允许违法分包但是并没有把违法分包作为监督管理的主要方面。比如《招投标法》中虽然对违法分包做出了规定,但并没有规定对违法分包的监督。《招投标法》第七条要求招投标活动及其当事人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指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及有关部门的具体职权划分,由国务院规定。国务院通过《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的意见》([2000]34号)具体划分了招标活动中监督主体,指出对于招投标过程(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中泄露保密资料、泄露标底、串通投标、歧视排斥投标等违法活动的监督执法,按现行的职责分工,分别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受理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投诉。可见,建设领域中涉及招投标过程中泄漏保密资料、泄露标底、串通投标、歧视排斥投标等违法活动的监督主体是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该《意见》虽然规定了招标活动的违法活动的监督主体,但是只重点强调了违法招标的几个方面,没有强调和突出《招投标法》中规定的违法分包的监督管理。

2.建设领域中违法分包的惩罚描述较模糊。

(1)《建筑法》对施工违法分包的惩罚规定。《建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包的。

①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②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③承包单位对因转包工程或者违法分包的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与接受转包或者分包的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招投标法》对施工违法分包的惩罚规定。《招投标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的,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转让给他人的,违法本法规定将中标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的,或分包人再次分包,

①转让、分包无效,处转让、分包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责令停业整顿;③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施工违法分包的惩罚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勘察、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处合同勘察费、设计费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零点五以上百分之一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4)《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对施工违法分包的惩罚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的企业,申请资质升级、资质增项,如果在申请之日起前一年内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的,资质许可机关不予批准企业的资质升级申请和增项申请。

以上法律均对违法分包做出了规定,而且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规定了明确的惩罚金额——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但是,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地方,比如“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什么情况下可以,法律、法规还规定“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什么情况算是情节严重。另外,还存在着对违法所得的理解问题,因为如果违法所得界定不清楚,就可能会产生通过违法分包获利的可能,因为违法分包的处罚金额为合同价款的0.5%—10%,而施工承包商的利润率却远远地高于该比率。

五、违法分包治理

1.大力推行招投标,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违法分包

①继续完善招投标制度。招投标制在我国实施二十多年来,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当前的任务是,要在已有的招投标法规体系基础上,针对影响施工招标投标公正性的重要环节,进一步细化操作规则,在信息、资格审查、招标文件、评标、定标、中标结果公示等环节上完善操作规则和方法。在推进招投标工作中,既要考虑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发育情况,又要考虑与国际接轨,既要加强行政监督,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用过程的透明,规则的科学促进招标工作的公平。

②加强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首先应该将《招投标法》中规定的违法分包活动纳入监督检查范围。同时,在监督的对象上,要突出重点,以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项目为重点,同时加强对非国有资金投资工程项目实施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在监督的主体上,要以招标人、机构和评标委员会为重点,明确招标投标中建设单位和评审专家的责任,加强过程检查、投诉举报、标后监管等,提高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正性。

③严肃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要对招投标中的违法活动进行严查,同时要严格按照国家七部委颁发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投标投诉处理、处理制度,制定投诉处理的实施细则,完善招标投标投诉复议制度,建立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及时受理和妥善处理投诉,查处投诉处理中发现的违法分包行为。

2.完善违法分包的监管和惩罚

①明确违法分包监督管理的责任。要提供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对违法分包危害的认识,通过修改法律、法规,或者通过部门规章的形式,规定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分包活动的监督权利和相应的责任。

②明确清晰的表达违法分包的惩罚条款。将违法分包的惩罚条件做出清晰的规定,避免模糊的表述使得相关人员有寻租的可能,从而使得惩罚规定成为违法分包的动因。加大对违法分包的惩罚力度,使得违法分包的惩戒作用加强。

③推进施工承包商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违法分包是一种违法行为,也是一种承包商不诚信、不讲信用的体现,应该将其行为反映在其信用记录中,让以后的招标人能够了解该承包商的行为提供信息,让失信的承包商受到震慑,加强其对未来的预期,减少违法分包行为。

六、结论

利用施工违法分包相关的法律、法规界定了违法分包的条件,利用决策理论分析了施工违法分包出现的理论前提,分析了目前违法分包存在的现实条件,给出了违法分包治理的措施。但对具体的措施尚未细化,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吕汝才,方和昌.工程肢解分包何其多[J].施工企业管理,2006(07):8-9.

[2]廖志荣.分包转包是公路建设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主要原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6):106-107.

[3]苏华庆,唐元忠.关于公路工程转包分包引发商业贿赂的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6):257-258.

[4]李振山,杨陆海,黄晋昌.浅议建设工程项目中的转包和违法分包[J].铁道工程学报,2002(01):135-137.

[5]朱燕青,吴宗土,周晖.对工程分包与转包的调查和认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1):209-2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1号,自2011年4月22日起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8]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1999年3月15日.

[9]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2000年01月30日.

建设工程监理处罚条例篇9

论文关键词:业主代表 项目建设 现场管理

论文摘要:介绍了在工程建设中,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特别是对施工监理工作及承包商现场施工进行了详细说明。

1 施工监理工作管理

(1)为加强公司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建设监理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工期,控制工程投资,安全生产,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及其他有关法规,制定细则。

(2)现场代表的职责。

①监督、检查监理单位人员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规范》及其他有关法规的执行情况。

②监督、检查监理单位人员执行业主与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以及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合同文件中明确规定的监理单位的权利、义务条款的执行情况。

③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反上述有关法规的现象有义务进行纠正,并有权根据违规的程度及造成的后果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或向上级领导提出处罚建议。

④现场管理人员应遵循“严格管理、秉公办事、热情服务、一丝不苟”的原则,保证监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3)监理单位机构设置和资质、人员及设备配置管理。

根据监理单位与公司签订的合同内容:

①核实其机构及分支机构的设置、资质等级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②核实监理人员配置的数量、资格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③核实监理单位车辆、办公设备及各种测量、试验仪器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如发现合同中有关内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向监理部门提出整改意见或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4)现场监理工作管理。

①施工准备阶段管理。

a督促监理单位在规定的日期前进入工地,制订监理实施方案。监理设备、仪器各就各位。b按比例(20%)抽查监理人员对合同文件、施工图纸、有关标准、法规及相关检测仪器(测量、试验等)的使用方法及熟练程度。c按比例抽查(20%)监理提供的原始地面线并与施工单位的数据核实。抽查其他影响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数据并核实其真实性。d按比例抽查(20%)监理单位的检测仪器,核实其精确度。

②工程质量管理。

a定期抽查(20%人/月·单位)监理人员填写的表格、记录中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及规范性。b抓住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点,监督监理人员是否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并视具体情节提出处罚办法或向上级部门提出处罚建议。c不定期抽查道路施工中路基填方的压实度及填筑厚度、桥台背后、涵洞两侧、锥坡及挡土墙等构造物的填方压实度及填筑厚度;各底基层、基层、面层的压实度、厚度、成型后的强度、平整度;不定期抽查桥梁施工中钢筋制作、混凝土强度;涵洞的隐蔽部位的施工中各项检测数据。并据此核实监理人员提供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d定期随机抽查(12次/月)监理提供的各项测量、试验数据,确定其准确性及其所使用仪器的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以评价监理人员是否履行其工作职责。对路基填方的标准击实等重要数据要增加抽查频率。

③安全生产管理。

督促、检查各监理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监理)责任制,保证监理过程的工作安全。

④计划进度管理。

督促监理单位根据本项目总体计划及年度计划的要求及时上报季、月、旬分解计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上报的计划进行调整或向公司计划部门提出建议。监督监理部门对承包商施工进度的完成情况的管理。

⑤工程计量、支付管理。

监督监理人员严格执行项目招标文件。定期抽查监理人员认定的工程计量、支付文件的真实、准确性(1~2次/月)。逐项核实监理认可的计量金额在10万元以上变更、追加项目文件的准确、真实性。

⑥合同管理。

依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第7节“合同管理”中的内容,审定需业主认可的项目;监督监理人员的执行情况。

⑦交工及缺陷期责任监理。

依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第8节“交工及缺陷期责任监理”的条款,审定需业主认可的项目;监督监理人员的执行情况。

⑧工地例会制度。

监督监理单位依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第9节“工地例会制度”的条款要求,及时召集各种会议。督促监理单位对承包商提出的有关监理的问题、建议及时给予答复。

⑨记录与报告。

不定期抽查(1次/月)监理日记(报),督促监理人员及时、真实、准确地做好监理记录。督促监理单位依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的有关条款做好各项记录、报告及档案管理工作。⑩对监理单位及人员的要求及违规处罚办法。督促监理人员严格履行职责,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使工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发现监理人员不能尽职尽责,甚至与承包商相互勾结、弄虚作假,除对监理单位给予严格的处罚外,还可要求监理单位撤换其人员,直至解除监理合同。

2 工程施工管理

(1)工程施工管理应在依靠监理单位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侧重于工程进度、计划完成情况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方面。

(2)承包商机构、资质、人员及设备配置管理。根据承包商与业主签订的合同内容核实其机构及分包商机构的设置、资质等级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核实其现场技术人员配置的数量、资格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如发现合同中有关内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向承包商提出整改意见或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3)现场施工管理。

①施工前准备阶段:a依据公司工程部的施工计划审查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b按比例(10%)抽查施工人员对合同文件、施工图纸、有关标准、法规及相关检测仪器(测量、试验等)的使用方法及熟练程度。c按比例抽查(10%)监理单位的检测仪器,核实其精确度。

②工程质量、进度及计划完成情况:a检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核实其可操作性。b定期抽查(20%人/月·单位)施工人员填写的原始记录中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规范性。c抓住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点,进行有效的监督。d督促承包商合理地配备人、机、料,保证其按计划完成任务。如发现承包商的施工能力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调整施工任务直至解除与承包商签定的施工合同,更换施工队伍。

③安全生产:督促、检查承包商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核实其可操作性,保证施工现场的作业安全和运输车辆的交通安全。

④工程计量、支付及合同管理:a定期抽查承包商的工程计量、支付文件,确认其真实性、准确性(1次/月)。b核实承包商追加、索赔项目文件的准确性、真实性。c核实承包商的分包情况,严禁未经审查许可私自分包、转包。d核实承包商的合同履行情况,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损害业主利益的情况,视情节给予处罚或向上级提出处罚建议,直至解除合同。

建设工程监理处罚条例篇10

论文关键词:业主代表 项目建设 现场管理

论文摘要:介绍了在工程建设中,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特别是对施工监理工作及承包商现场施工进行了详细说明。

1 施工监理工作管理

(1)为加强公司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建设监理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工期,控制工程投资,安全生产,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及其他有关法规,制定细则。

(2)现场代表的职责。

①监督、检查监理单位人员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规范》及其他有关法规的执行情况。

②监督、检查监理单位人员执行业主与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以及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合同文件中明确规定的监理单位的权利、义务条款的执行情况。

③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反上述有关法规的现象有义务进行纠正,并有权根据违规的程度及造成的后果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或向上级领导提出处罚建议。

④现场管理人员应遵循“严格管理、秉公办事、热情服务、一丝不苟”的原则,保证监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3)监理单位机构设置和资质、人员及设备配置管理。

根据监理单位与公司签订的合同内容:

①核实其机构及分支机构的设置、资质等级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②核实监理人员配置的数量、资格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③核实监理单位车辆、办公设备及各种测量、试验仪器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如发现合同中有关内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向监理部门提出整改意见或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4)现场监理工作管理。

①施工准备阶段管理。

a督促监理单位在规定的日期前进入工地,制订监理实施方案。监理设备、仪器各就各位。b按比例(20%)抽查监理人员对合同文件、施工图纸、有关标准、法规及相关检测仪器(测量、试验等)的使用方法及熟练程度。c按比例抽查(20%)监理提供的原始地面线并与施工单位的数据核实。抽查其他影响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数据并核实其真实性。d按比例抽查(20%)监理单位的检测仪器,核实其精确度。

②工程质量管理。

a定期抽查(20%人/月·单位)监理人员填写的表格、记录中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及规范性。b抓住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点,监督监理人员是否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并视具体情节提出处罚办法或向上级部门提出处罚建议。c不定期抽查道路施工中路基填方的压实度及填筑厚度、桥台背后、涵洞两侧、锥坡及挡土墙等构造物的填方压实度及填筑厚度;各底基层、基层、面层的压实度、厚度、成型后的强度、平整度;不定期抽查桥梁施工中钢筋制作、混凝土强度;涵洞的隐蔽部位的施工中各项检测数据。并据此核实监理人员提供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d定期随机抽查(12次/月)监理提供的各项测量、试验数据,确定其准确性及其所使用仪器的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以评价监理人员是否履行其工作职责。对路基填方的标准击实等重要数据要增加抽查频率。

③安全生产管理。

督促、检查各监理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监理)责任制,保证监理过程的工作安全。

④计划进度管理。

督促监理单位根据本项目总体计划及年度计划的要求及时上报季、月、旬分解计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上报的计划进行调整或向公司计划部门提出建议。监督监理部门对承包商施工进度的完成情况的管理。

⑤工程计量、支付管理。

监督监理人员严格执行项目招标文件。定期抽查监理人员认定的工程计量、支付文件的真实、准确性(1~2次/月)。逐项核实监理认可的计量金额在10万元以上变更、追加项目文件的准确、真实性。

⑥合同管理。

依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第7节“合同管理”中的内容,审定需业主认可的项目;监督监理人员的执行情况。

⑦交工及缺陷期责任监理。

依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第8节“交工及缺陷期责任监理”的条款,审定需业主认可的项目;监督监理人员的执行情况。

⑧工地例会制度。

监督监理单位依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第9节“工地例会制度”的条款要求,及时召集各种会议。督促监理单位对承包商提出的有关监理的问题、建议及时给予答复。

⑨记录与报告。

不定期抽查(1次/月)监理日记(报),督促监理人员及时、真实、准确地做好监理记录。督促监理单位依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的有关条款做好各项记录、报告及档案管理工作。⑩对监理单位及人员的要求及违规处罚办法。督促监理人员严格履行职责,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使工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发现监理人员不能尽职尽责,甚至与承包商相互勾结、弄虚作假,除对监理单位给予严格的处罚外,还可要求监理单位撤换其人员,直至解除监理合同。

2 工程施工管理

(1)工程施工管理应在依靠监理单位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侧重于工程进度、计划完成情况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方面。

(2)承包商机构、资质、人员及设备配置管理。根据承包商与业主签订的合同内容核实其机构及分包商机构的设置、资质等级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核实其现场技术人员配置的数量、资格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如发现合同中有关内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向承包商提出整改意见或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3)现场施工管理。

①施工前准备阶段:a依据公司工程部的施工计划审查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b按比例(10%)抽查施工人员对合同文件、施工图纸、有关标准、法规及相关检测仪器(测量、试验等)的使用方法及熟练程度。c按比例抽查(10%)监理单位的检测仪器,核实其精确度。

②工程质量、进度及计划完成情况:a检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核实其可操作性。b定期抽查(20%人/月·单位)施工人员填写的原始记录中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规范性。c抓住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点,进行有效的监督。d督促承包商合理地配备人、机、料,保证其按计划完成任务。如发现承包商的施工能力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调整施工任务直至解除与承包商签定的施工合同,更换施工队伍。

③安全生产:督促、检查承包商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核实其可操作性,保证施工现场的作业安全和运输车辆的交通安全。

④工程计量、支付及合同管理:a定期抽查承包商的工程计量、支付文件,确认其真实性、准确性(1次/月)。b核实承包商追加、索赔项目文件的准确性、真实性。c核实承包商的分包情况,严禁未经审查许可私自分包、转包。d核实承包商的合同履行情况,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损害业主利益的情况,视情节给予处罚或向上级提出处罚建议,直至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