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十篇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十篇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9:23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1

关键词:微创血肿清除术;康复训练;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高血压是其常见的致病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我科于2012年4月~2013年6月,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加用康复训练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的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均为急诊入院,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2~75岁,平均(57.3±11.8)岁,出血量:33.5~98.0ml,平均(49.5±5.0)ml,根据GCS评分,重型(7~8分)22例,较重型(5~6分)8例,严重型(3~4分)4例;对照组33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40~75岁,平均(55.6±5.8)岁,出血量:32.5~96.0ml,平均(48.5±4.3)ml,GCS评分:重型20例,较重型9例,严重型4例。两组病例在发病年龄、出血量及Glasgow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①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要点;②头部Ct确诊为脑出血;③出血量为30~100ml;④发病年龄

1.3方法治疗组治疗方法:微创血肿清除术在发病后2~24h内进行。根据头部Ct所示血肿大小、位置、形态等确定穿刺靶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麻、选择合适长度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颅钻的驱动下,直接穿刺进入颅内,取出针芯,插入圆钝头针芯置入血肿腔,顶端帽盖封闭,侧孔接引流管,缓慢抽吸血肿,并可反复用生理盐水5ml从侧管冲洗,直至血液为淡红色为止,冲洗后,用尿激酶2万单位注人血肿腔,夹管留置2~4h后开放引流,术后次日复查头部Ct,观察血肿清除情况及脑组织受压情况,调整血肿腔内引流管的位置,并确定血肿腔引流管的拔除时机,若血肿清除达70%~80%即可拔管,残余血肿在1~2w内吸收,本组病例连续2~4d,平均3.2d,对10例并发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进行了侧脑室穿刺引流术,侧脑室引流5~7d,脑脊液清亮后即拔管。同时予神经内科治疗并适时康复训练。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神经内科治疗及适时康复训练,给予脱水降颅压、冰帽、止血、降压、神经保护、防治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康复顺练方法:对存活的两组病例,由我科康复小组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从患者生命体征、症状不再进展后48h后开始,康复组根据患者个体病情,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在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康复项目、频率、强度,循序渐进,注意抑制异常模式的出现。疗效判定标准: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1.4观察指标观察1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完全消失时间,2个月后临床疗效及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

1.5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神经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近,无明显差异(p

2.2血肿消失时间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微创治疗组血肿完全消失平均需(14.8±3.2)d,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4.6±5.1)d(p

2.3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微创治疗组显效率(41.2%)和总有效率(64.8%)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21.1%)和总有效率(36.3%)(p

3讨论

开颅清除血肿术是脑外科治疗中、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传统方法,但对全身和脑局部损伤较大,中、小骨窗死亡率32.5%,大骨窗死亡率34.2%[2]。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创伤小、清除血肿及时彻底,受压的脑组织在引流、液化的过程中陈旧性出血沿引流管侧孔排出颅外,使血肿清除和脑组织复位同步进行[3-4]。在Ct引导下,应用YL-i型颅内血肿粉粹穿刺针和生化酶技术对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从而达到清除颅内血肿的目的,减轻了开颅血肿清除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减少了手术盲区,为脑出血的抢救赢得了时间,其亦不同于早期的血肿粹吸穿刺术及手锥钻颅引流术,克服了后两者抽吸负压大易出血,引流管难固定,与颅骨缝大易感染及引流管易变,冲洗引流不可靠等缺点[5-6]。本研究发现中、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治疗与常规神经内科保守治疗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血肿消失速度加快、病死率明显降低、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说明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且疗效肯定。

治疗脑出血的目的除了降低病死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更关键的是提高患者的aDL,这样才能真正为患者解除病痛[7]。本项研究在优化治疗措施的同时,配合应用康复训练,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大脑损伤后,脑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间主要在3个月内,因此及时早期给予康复训练,可以促进病后早期功能的恢复,而且对功能恢复的程度也相当能相应的提高[8]。患者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输入正常的感觉运动功能模式,协调肌肉、关节运动,抑制异常模式的出现,从而发挥易化作用[9]。

本项研究中,对生存下来的脑出血患者,经过3个月的临床治疗后,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aDL,治疗组患者的aDL有显著性的提高,证明微创血肿清除术合用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早期临床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

总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快捷、方便、创伤小、疗效好、费用低、且术前准备简单及操作简单迅速,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定位穿刺,缓解症状,有利于高龄危重患者的抢救,联合系统康复训练可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适用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右军,王春玲.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7):364-364.

[2]林卫,陈卫红.高血压脑出血62例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50-51.

[3]李云翔,费舟.双针微创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5):460-461.

[4]SunH,LiuH,LiD,etal.D,etal.aneffectivetreatmentforcerebralhemorrhage:minimallyinvasivecraniopuncturecombinedwithurokinaseinfusiontherapy[J].neurolRes.2010,32(4):371-7.

[5]陈建彪.Ct扫描定位在自发性脑出血微创术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2011,24(14):454-455.

[6]夏志民,宣改丽,谭占国,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06,11(2):783-785.

[7]Hillbomm.Couldthepooroutcomeofcerebralhemorrhagebeimprovedbymoreaggressivefirst-linetreatment[J].eurJneurol.2013aug;20(8):1111-2.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2

关键词:气道正压通气;高血压;脑出血

脑出血(cerebralhemorrhage),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导致的一系列如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甚至危及生命为综合症状的病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导致此类病变的病因复杂多样,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以及颅脑内血管畸形等等。脑出血与高血压病有着密切关系,临床所见多数脑出血是高血压加上硬化的小动脉血管破裂引起,故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约95%的脑出血患者患有高血压。而临床上不重视术后康复治疗的现象较多,引起患者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严重后遗症较多[1]。我病区采取康复训练结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进一步康复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对8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比较,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9月~2013年10月来我病区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43岁~68岁,平均(57±3.3)岁。病程1.5~7h,平均(4.3±1.7)h。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治疗组男22例,女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以及颅脑Ct影像表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GC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量表评分<8分;②大脑出血量大于30ml,或者小脑出血量大于10ml。排除标准:①脑外伤引起的局部血肿;②脑动脉瘤或畸形血管破裂出血者;③脑肿瘤导致出血者;④脑疝晚期者;⑤身体状况差,难以耐受手术者,合并严重肝肾疾病,或有其他手术禁忌症者。

1.2方法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尽早在全麻状态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板减压术,将血肿尽可能彻底清除;必要时行单或双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手术。术后均给生命体征监测,常规系统性药物治疗及以bobath疗法为核心的康复疗法。康复内容包括卧床良肢位、床上运动、坐起、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训练等内容。疗程为4w。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道压力为5~10cmH2o的正压通气。疗程为10d。气道正压通气10d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待4w后康复训练疗程结束后进行评定。

1.3疗效判断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方法评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Fugl-meyer评分方法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资料通过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见表1。

如表1表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评分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颅内大量出血压迫了脑组织,导致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细胞和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受神经支配的相应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3]。术后活动的恢复与脑运动神经功能的重组、躯体功能恢复和行为代偿策略严重关系到患者的康复[4]。康复训练是通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具有的重新组织能力和可塑性,通过输入正常生理运动模式影响患者术后的输出运动模式,通过不断地将正常模式输入,促使患者养成正常的生理功能模式[5,6]。术后的药物治疗主要是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再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等。康复训练是给与患者肢体被动活动,进而指导鼓励其主动活动,达到减少后遗症的发展;维持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以及预防患者继发的卧床综合症的目的。

气道正压通气原理在于通过用鼻罩连接正压呼吸机持续通气治疗,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起到纠正呼吸暂停、改善缺氧的作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有效减轻患者呼吸暂停的次数和缺氧症状,减弱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神经组织的损伤,实现对脑出血后遗症的康复。而且同时可影响血液中的炎症因子如CRp、tnF-α水平[7,8],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经临床实践证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疗效肯定,是临床上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有效的方法,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文清,林佳雄.西拉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照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4,9(2):12-14.

[2]冯艳红,程斯,陈晓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7):63-64.

[3]张胜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治疗观察[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9,7(6):29-30.

[4]励建安.第四届国际神经康复大会学术热点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55-257.

[5]HartmannG,tschopm,FischerR,etal.Hiighaltitudeincreasescirculatinginterleukin-6,interleukin-1receptorantagonistandC-reactiveprotein[J].Cytokine,2000,12(13):246-252.

[6]张晓苇,吕胜青.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综合康复治疗[J].现代康复,2001,6(9):86-87.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3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早期康复;康复评定;随机对照研究

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ofeffectfor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aftersurgicalprocedureswithearlyrehabilitationXiaoXin.cai,YeZhi.qi.Heyuanpeople’sHospital,HeyuanGuangdongprovince517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urativeeffectofearlyrehabilitationafteroperationof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inpatients.methodsSixtyeightpatientsafteroperationof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earlyrehabilitationgroup(34cases)andthecontrolgroup(34cases).theyweregivengeneralmedicinetherapy.patientsinearlyrehabilitationgroupweregivenearlyrehabilitationafteroperation24to72hoursunderstablecondition,patientsinthecontrollgroupexercisedthemselveswithoutprofessionaldirection.measurementofmotorfunction(Fugl.meyermeasure,Fmscores)and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functionalindependencemeasure,Fimscores)wasgivenbythesamedoctoratthetimeofafteroperation,onemonthandtwomonthsafteroperation.ResultstheFmscoresandtheFimscoresoftwogroupsallraisedatthetimeofonemonthandtwomonths,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afteroperation(p>0.05),but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atthetimeofonemonthandtwomonthsafteroperation(p=0.000,0.000,0.001,0.000)(tab.1).Conclusionearlyrehabilitationinterventioncanobviouslyimprovemotorfunctionandactivitiesofdailylivingofpatientsafteroperationof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

【Keywords】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Surgicalprocedures;earlyrehabilitation;Rehabilitationevaluation;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急症,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日趋明确,外科手术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但仍有约50%~75%存活者有残疾,常见偏瘫,失语、认知感觉障碍等。大量研究表明,康复治疗能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实验设计旨在通过对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和评定,为两者的疗效差别提供确切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随机对照观察

1.2对象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1.3患者选择标准入选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均在发病前或发病后确诊高血压,经颅脑Ct或mRi确诊,排除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引起的出血,年龄8分,有肢体功能障碍,

作者单位:517000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患,神志清醒,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情感障碍,无恶性肿瘤,非聋或哑人,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共68例,按评分结束时间先后编号,奇数号归为早期康复组,偶数号归为对照组,符合简单随机分组原则,每组34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31~80岁,平均59.6岁。发病至来院时间1~48h,其中12h内住院59例,24h内住院66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血压增高,出现一侧肢体偏瘫者早期康复组25例,对照组24例;出现一侧瞳孔散大者早期康复组16例,对照组17例;出现双侧瞳孔散大者早期康复组4例对照组3例;术后GCS评分9~12分52例,13~15分16例。出血位于基底节区40例(破入脑室19例),幕上半球16例,丘脑8例,小脑4例。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体积,血肿量40ml5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24h内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在Ct引导下行钻颅血肿引流术36例,术后1、3d根据复查Ct调整导管位置和侧孔方向再行血肿引流,23例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术后48~72h拔管后继续脱水治疗。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32例,进入血肿腔彻底清除血肿,12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合并脑室内出血者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术后24h内发生颅内再出血2例,其中1例再次手术清除血肿,术后经评估后重新分组。

1.4设计、实施、评估者由两名笔者共同设计,并负责资料收集和康复评定,具体干预实施由本院康复科医师完成。对同一患者的三次评定由同一人员完成。项目开始前经过统一的严格培训。

1.5方法术后两组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如酌情吸氧、降压、降温、输血、补液、脱水、改善微循环等,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并根据病情复查胸片,痰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血常规,尿常规及脑脊液检查等。早期康复组在术后24~72h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开始早期康复训练程序,依据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病情特点,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2.3]:①卧床训练期:维持生命体征稳定,良肢位摆放,避免用患肢输液,肢体按摩、针灸。若颅压不高,脑水肿控制好,生命体征平稳者可行适度、短时间的肢体关节被动运动,少量的健肢主动运动,并逐渐进行床上患侧、健侧翻身训练。同时配合电脑康复、高频电刺激等治疗。具有一定功能基础者可行作业疗法。失语症患者进行听觉刺激和语言训练。此期应当注意:一旦发生病情恶化,即应减低或暂停床上康复训练,待病情稳定后再恢复;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注意不要使关节活动度过大,以免损伤关节和韧带;运动量应逐渐加大;注意心理治疗;②平衡训练期:当患者病情稳定并明显好转,偏瘫状况改善,可尝试在床上坐起时,即可进行坐位三级平衡训练,坐位到站位转移,站位三级平衡训练;③步行训练期:患者下肢肌力达到3级或3级以上,可先进行步态训练,然后辅助步行,直至复杂步态训练;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只要情况允许就开始进行,包括进食、穿衣、持物、书写等日常生活的动作训练,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克服依赖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治疗,仅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

1.6康复评定标准[4]两组患者手术后康复治疗前、手术后1个月和2个月均由同一医师进行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Fim评定法)。Fugl.meyer评定法:全部评定包括5个方面,共50项,对每一项进行三级评分(0~2分),总计226分。Fim评定法:由两大部分(运动和认知)组成,包括了六大项(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活动和转移、运动、交流、社会认知)共18小项内容,每小项为7级评分(1~7分),满分为126分[4]。

1.7主要结局观察指标Fugl.meyer积分(Fm积分)和Fim积分。

1.8统计学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one.wayanoVa),p

2结果

参与者数量分析:本研究中早期康复组有1例死亡,2例中途退出;对照组无死亡,3例中途退出,实际最终进入统计分析的患者共62例。早期康复组31例,对照组31例。

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间患者的Fm、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个月的治疗和观察,两组病情均有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Fm、Fim评分均明显升高,早期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两组的Fm、Fi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1,0.000)(见表1)。

3讨论

3.1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具有较其他类型脑卒中发病更急,病情更重,进展迅速,死亡率高(40%~70%),病残率高(占生存者50%~85%)的特点,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也带来严重的家庭经济问题和沉重的社会负担。自Cushing于1903年首次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以来,外科手术已经成为脑内出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5]。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外科手术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病残率近年仍据高不下。这可能和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具有平均年龄偏高,大多伴有心、脑血管和肾脏等靶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在经历了脑出血和手术的双重打击后,病情重,易反复,身体虚弱,并发症多等情况有关。大量研究表明,康复治疗对神经系统受损的患者的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并对中长期的生存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患者最终回归家庭和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6]。

3.2关于早期康复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早期康复治疗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损伤的重要性和疗效[7.8]。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介入时机更应把握好,我们遵循的原则是在术后8~24h、生命体征稳定、GCS评分>8分、神志清醒者,先从良肢位摆放,患肢、关节被动活动等低强度的康复治疗开始,密切观察,逐渐提高,发生问题及时妥善处理。病房配备康复医师,并同康复科密切合作,根据患者的病情,耐受力,经济情况等全面考虑,采用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综合使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运动疗法、心理治疗、中医传统疗法等康复治疗技术,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建立,对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康复也逐渐受到重视和研究。展望未来,通过及时、规范、正确的身心康复治疗,能使脑卒中患者早日恢复自主独立的生活能力,甚或恢复工作。

3.3关于康复评定神经康复学是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可塑性与功能重组为理论基础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三个方面的内容。功能评定是康复医学的主要诊断方法,是制定出好的治疗计划的基础。众多评定方法各有利弊,考虑到运动功能的康复目前是神经康复学的首要任务,本研究仅选用Fm积分评定运动功能,Fim积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Fm积分可以较详细的、定量的评定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定者间信度较高,结果解释较确切,并且与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密切相关,但存在费时,须患者积极合作,对躯干运动评定较差等缺点。Fim目前是美国残疾程度综合评定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在国际上也被普遍采用。Fim内容全面,评定较细,敏感度高,能及时准确的反映患者aDL的变化情况,近年来用于预测和确定康复后果也取得很好的效果。Fim仅能反映整体功能状态的一般情况,更不能代替其他精神、心理方面的评定方法[9]。本研究受自身条件的限制,缺少对患者进行规范的心理康复治疗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疗效评定实为一大不足。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冉春风,等.现代康复医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22.35.

3方定华,陈小梅.脑血管病临床与康复.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9.42.1.

4王玉龙.康复评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8.187,290.304.

5李龄,张光璞.脑内出血.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95.

6VonwildKR.neuro.rehabilitation.achallengeforneurogurgeonsinthecentury21stconceptsandvisionsofthewFnS.Committeeonneurosurgicalrehabilitation.actaneurochirSuppl,2002,79:3.10.

7沈晓艳,江澜,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中国临床康复,2004,31:6987.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4

【关键词】:脑梗死;主动式运动;高压氧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75-02

近年来,如何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已成为当今的重要课题,我院自2005~2007年采用主动式运动学习加高压氧治疗8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脑梗死患者17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86例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36~82岁,平均(61.5±7.3)岁;均于发病1~7天内住院治疗,平均3.9天。对照组84例中,男55例,女29例;年龄38~84岁,平均(62.3±6.5)岁;均于发病1~6天住院治疗,平均3.4天。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既控制血压,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及积极治疗并发症等[2]。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和主动式运动学习康复训练综合治疗。高压氧治疗采用ZYC2200/6型卧式医用氧舱,首先空气匀速加压使舱内压力为0.1mpa(20min),稳压后予以面罩给氧40min,然后开始减压,减压时间为30min,整个过程90min,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3]。主动式运动学习的内容:①上肢训练主动式上肢外展,内旋,外旋,腕关节屈曲,背屈;②下肢训练主动屈伸膝关节,股四头肌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足背屈,双下肢四字分腿锻炼,要患者主动式发挥最大潜能训练;③减重步行训练[4]。

1.3评定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20天后)由专业评分小组进行评定方法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eurotogicalfunctionim-pairment,nFi):按1998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方法进行评定。患肢运动功能评定:按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assessment,Fma)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能力评定:按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记分法评定。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均数的t检验分析。

2结果

观察组经高压氧和运动学习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后,nF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Fma及m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名项目评分情况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脑缺血的同时伴有脑缺氧、脑水肿;而脑有氧代谢障碍必然会引起一系列脑细胞的病理形态及功能的改变[5]。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动脉氧分压,增强脑组织的氧张力,有效改善脑缺氧状态,有利于早期缺血缺氧可逆性损害的改善,可使梗死的缺备半影区的脑细胞恢复正常氧供,修复因缺血缺氧所造成的脑细胞损害[6],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彭慧平等[7]的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后通过高压氧处理,脑组织中BDnF明显增高,说明高压氧治疗在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生化,维持神经细胞的存活和正常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脑功能的恢复是以脑血流及血氧的供给保障为前提,以神经细胞的存活及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为基础,而高压氧治疗正好可以起到这方面作用。主动式运动学习是一种运动训练方法,它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从零开始主动学习训练的过程。它主要以神经生理学,运动医学,生物力学,心理诱导潜能开发为理论基础,以作业或功能为导向加以心理诱导,潜能开发,在强调患者主观参与和认知重要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运动学习训练方法,对患者进行主动式学习训练,心理诱导,潜能开发,以此恢复其正常的运动程序。主动式学习训练是目前脑卒中瘫痪患者在康复治疗中是一种较好的康复方法,由于能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而不是被动治疗康复,并且能促进突触的增生,有效强化神经回路网的可塑性,加强大脑双侧半球的联系,因此可促进患者运动程序功能的早期康复。高压氧治疗的同时进行主动式运动训练,能有效地利用高压氧所产生的物质基础,结合主动式运动学习法,进行功能上的强化,加速神经功能的重塑,也加快了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使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充分证实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379.

[2]胡法富,张景丽,方锋,等.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和相关实验指标的检测[J].中国康复,2003,18:86-87.

[3]钟建斌,李协.高压氧急性局灶性和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1,16:1021.

[4]黄晓琳,王平,王伟,等.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544-547.

[5]郭华,刘青仁,肖平田.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研究进展[J].医学临术研究,2004,21:584.

[6]余平,牟燕华.高压氧治疗中的毒副作用及预防[J].临床荟萃,2001,16:71.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5

中国35~74岁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27%,人数接近1亿3千万。高血压可以引发多器官的损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我们应该普及防治常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改善生活质量,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否会得某种疾病,除了遗传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有关。

您在高血压的高危人群中吗?看看自己是否具有下面其中之一的特点:

1家族中有高血压病患者;

2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

3超重或肥胖;

4嗜好高盐饮食,长期吸烟、饮酒;

5年龄超过60岁;

6服用避孕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

7患有某些疾病如肾炎、肾盂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8偶尔测得血压超过正常值,但未确诊为高血压病。

如果您已位于高血压的高危人群中,那就更应该注意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越快越好,使自己远离高血压。

到底如何改变生活方式,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呢?对于高血压这种疾病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指均衡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什么才能算是适当的运动呢?也许您会说:我每天都洗衣、买菜、收拾屋子,这些运动量不算小吧。这确实是一种运动,但家务劳动并不等于体育运动。正确的运动方法应该是有规律的、持续不间断的、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好处的运动。养成爱运动的习惯是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保障。不仅高血压患者应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人为了预防高血压以及其他疾病也应该用这一标准要求自己。

高血压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治疗的两大关键是:生活方式和药物。患者一定要严格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轻微的高血压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以控制而不必吃药。根据研究,体重每下降10公斤,收缩压可以降低5~20毫米汞柱;多吃蔬菜、少吃脂肪,收缩压可以下降8~14毫米汞柱;每天摄入的盐少于6克,收缩压下降2~8毫米汞柱;每天快步走30分钟或进行相当的有氧运动,收缩压下降4~9毫米汞柱等等。即使必须借助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其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不妨把“健康女人永远年轻家庭训练课程“当做是改变生活方式的开始吧,她是美国塔夫茨大学多年研究的成果。她能使您在日常的训练中了解更多有益于身体和健康的知识,无论是饮食方面还是运动方面。她要求您隔天做一套力量训练,每次只要30分钟,而且不会累得气喘吁吁,她的规律性使您很快就会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按说改变多年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正是这些多年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使我们得了这样那样的疾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改掉它呢?其实,健康女人永远年轻这个家庭训练课程并不是要打乱您现在的生活,而是要帮您养成一个对身体、对心情都有益的好习惯,让您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健康。

训练6:高举过头顶(使用哑铃)

上臂后部的肌肉叫做肱三头肌,肱三头肌平时不容易锻炼到,所以它的力量很差。通过这项训练可以加强它的力量,让那些需要在头顶上方完成的任务,不会再因胳膊老举着而酸疼了。此外,上臂也会变得结实而匀称。这项训练还可以锻炼背部上方的三角肌和斜方肌。

起始姿势

直立,双手握哑铃。将哑铃举到齐肩的高度,使之位于耳侧,与地面平行,与肩膀成一条直线。手心朝向前方。

动作步骤

默数一、二、三、四,用4秒钟慢慢将哑铃举起,高过头顶,双臂伸直,与身体在同一平面内,手心朝向前方;停顿1秒钟;默数一、二、三、四,用4秒钟放下;双臂恢复起始姿势。

重复全套动作:

将以上动作重复8次,即完成一套动作。休息大约1分钟,然后再完成一套相同的动作。

重点提示:

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姿势,不要缩肩。

不要驼背,不要屏住呼吸。

不要让其他部位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应该放松。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6

【关键词】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化;规范化;系统化;治疗方案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202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饮食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神经外科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科室,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和致死率是临床面临的重要任务。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式分为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一般出血体积较小、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出血量大的患者,则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清除血肿[2]。目前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指征尚无统一的定论,通常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血肿量、意识状态等进行综合性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4年1~12月高血压出血的患者100例,纳入标准:入院时发病时间

1.2方法

1.2.1手术静脉复合麻醉后,根据Ct显像、用方体定位方法在头部画线定位确定穿刺部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切开长约3cm直切口,用手动颅钻在切口中心钻一骨孔至硬膜外,用尖刀十字切口硬脑膜并止血,切口大小能放进引流管为宜,穿刺点脑表面有小血管者穿刺时注意避开或电灼后切断,将带芯引流管插入脑内直至血肿腔,见有暗红色液体涌出时拔出管芯,自然引流后将脑内积液用注射器抽吸出来,总量的30%~60%将被抽出,其间应不断调整引流管直至无法吸出为止,引流管头端置于血肿腔中心,连接引流袋。手术后6h开始,将尿激酶3万U溶于生理盐水中注人脑内的血肿腔内,3次/d,夹管2h后放开引流。手术后要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尽量避免感染,控制血糖和血压,注意营养均衡等。从术后的第2天开始,每天复查头颅,待观察到血肿基本消失后拔去引流管。

1.2.2术后护理

1.2.2.1术后饮食及对于吞咽障碍和(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宜早期予以静脉营养,以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手术后3~4d如患者仍不能进食再酌情给予留置胃管鼻饲,鼻饲方法严格按照正规方法进行,患者清醒后尽早拔除胃管鼓励经口进食,避免因反流误吸造成的肺部感染。减少卧床时间,在家属陪同下鼓励患者多坐或床边站立。

1.2.2.2康复护理①康复训练。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同时运用各种方式对患者感官进行刺激,促使患者运用残存的感知来克服缺陷,达到功能代偿,逐步恢复交流沟通、认知思维、感情等重要功能。为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要多与家属沟通,亲人的开导和护理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在家属帮助下鼓励患者自行进食,完成简单的日常饮食起居和活动。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3次/d:关节训练,一手握住患者的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其肢体远端,缓慢地活动关节,达关节最大活动度或引起稍疼痛时为止。每次时间由短到长,待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练习仰卧伸手、抬脚、大小关节屈伸转动,逐渐起坐、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提物等,并逐渐增加手的抓握、捻动、扣纽扣、用匙筷、翻书报等精细动作。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的语言训练,要缓慢并且清楚,给患者充分的反应和回答时间,以使他们愿意交流。②针灸治疗,在康复治疗的同时请针灸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针灸治疗;③高压氧治疗;④中医中药治疗;⑤理疗。

1.2.2.3出院指导及随访患者病情稳定后予办理出院,出院指导:①合理营养,保持大便通畅;②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不可随意更改药量或停服药物。以免血压升高,诱发出血;③坚持按住院时的康复训练方法继续康复训练。随访指导: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肢体改善情况及其他并发症等进行询问调查,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指导。主管医生电话随访1次/周,3个月后1次/月。

1.3疗效判定标准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1~6个月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mBi)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采用简易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项目包含进食、如厕、洗澡、穿衣、上下楼梯、大小便控制等10个项目,共计100分,

2结果

治疗后轻度残疾7例,中度残疾25例,重度残疾4例,无一例完全残疾,有效率达96%。治疗结果表明给予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化、规范化、系统化治疗方案可以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大多就诊于基层医院,因此,基层医院担负着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任,Ct的普及为基层医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了有效保证。本市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技术成熟,已广泛开展,但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外科手术只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其治疗效果还取决于其他一些重要因素,患者是一个整体,从入院到康复是一个连续过程,单单重视某一个环节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对高血压脑出血制定出一套微创化、规范化、系统化治疗方案[4]。

本院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每年有100多例,病例来源充足,有多年治疗经验,麻醉、手术、护理、康复等各个环节技术成熟,作者从治疗的整体性考虑,结合目前认为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的治疗手段,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麻醉方式、并发症的预防、早期康复治疗、出院后的随访等一系列因素出发,重点解决治疗相关科室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微创化、规范化、系统化治疗的探讨,研究成果可在全国基层医院推广,可有效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张艳军,孙海波,薛维华,等.高血压脑出血最佳微创手术时机.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3):178-180.

[2]汪海关,戴荣权,周剑锋,等.高血压脑出血规范化外科治疗的探讨.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4):658.

[3]张燕飞,降建新,张巍峰,等.高龄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探讨.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4):98-99.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7

【关键词】神经功能康复疗法;高血压脑出血;疗效

【中国分类号】R69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2)02-0348-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危重症,会迅速对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导致死亡,幸存者极易造成长期昏迷、偏瘫、失语、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多种严重并发症,使患者失去生活或工作能力。多见于50岁至60岁的老年人,但现在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高血压与脑出血关系密切,脑出血的发病是在原有高血压病变基础上,血压进一步骤然升高所致,所以有高血压性脑出血之称[1]。

1.资料与治疗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患者入院时GCS评分3~5分15例,6~8分35例,9~12分20例,13~15分30例。有心脏病史者38例,有糖尿病病史者30例,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的治疗方法,采用营养脑细胞、利尿、止血、脱水防治颅高压、降压等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具体包括在恢复期、苏醒期、昏迷期分别施行不同的功能训练。

(1)言语功能训练:昏迷期使用语言刺激的方法来积极与患者交谈,谈家常、讲故事等。在患者恢复期和苏醒期,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进行尽可能多的日常口语对话,坚持天天练、天天学,训练要有高度的针对性,周围熟悉的人名、称谓,指认物品名称等[2]。

(2)知觉功能训练:在患者昏迷期应该通过多呼唤患者的名字来加深知觉功能训练,给患者以信息;而在患者恢复期和苏醒期,应该尽可能多的使用实物或者语言的暗示做患者以味觉、听觉、视觉的刺激。

(3)运动功能训练:在患者昏迷期应该活动患者四肢各关节,做好良姿位摆放,防止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张力。

(4)记忆功能训练:在患者昏迷期应该鼓励家属与患者沟通交谈,而在患者恢复期和苏醒期,应该对患者进行反复讲解,并通过实物信息和语言暗示的方法来不断激发起患者记忆功能的恢复[3]。

1.3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所有数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2.结果

(1)治疗组50例患者中,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36例,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1例,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3例,有效率94%。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有效率74%。

表1

(2)对照组治疗前的eeS评分为(48.5±11.2),2周后的eeS评分为(51.4±15.9),治疗组治疗前的eeS评分为(49.3±10.5),2周后的eeS评分为(84.5±13.8)。治疗组治疗后的eeS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1)近年来,随着高血压脑出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快速提高,患者病死率明显得以下降,但是患者的致残率仍仍然还是很高,很多患者在治疗后,多多少少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功能障碍,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因而加强康复治疗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从前面可以看出,采取了神经功能康复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效率远远高于没有采用神经功能康复治疗的患者,这也充分说明了神经功能康复疗法对患者认知恢复有很好的疗效[4]。

(2)对于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出血,35岁以上者必须定期体检,了解有无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者必须进行规范治疗。同时,这类人群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限制食盐,饮食宜清淡,适当运动;坚持药物治疗,不间断。药不宜多,宜少而精。定期复诊,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包括疗效和不良反应)。②中午小睡半小时至1小时,老年人可延长半小时。③晚餐吃得少,因为晚餐毫无顾忌地大吃大喝,会导致胃肠功能负担加重,从而影响睡眠,不利于血压下降。④娱乐有节制,如下棋、打麻将、打扑克要限制时间,一般以1小时至2小时为宜,要控制情绪,不可过于认真或激动,否则会导致血压升高。看电视也应控制好时间,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否则会影响睡眠。

⑤睡前用热水烫脚,同时按摩双足心,以促进血液循环,这有利于消除一天的疲乏。⑥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应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伸一下懒腰,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变化,避免引起头晕[5]。

参考文献

[1]张芳权.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3):208~209.

[2]冶玉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治疗12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40):113.

[3]Zuccarellom,Brottt,DerexL,etal.earlysurgicaltreatmengforsupratentorialintracerebralhemorrhage;arandomizedfeasibibitystudy.Stroke,1999,30(9):1833-1899.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8

[关键词]脑出血;早期康复;Barthel指数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29-0147-02

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当高。近年来,随着诊断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大部分存活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现有的药物治疗尚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康复治疗有着药物治疗无法替代的作用。早期康复对减轻后遗症、帮助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作用[1]。我们观察了近7年来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我科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33例,诊断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标准[2],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出血量8分,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心、肝、肺、肾等脏器疾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非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组。常规治疗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平均年龄70.5岁;非早期康复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龄71.4岁;早期康复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72.5岁,三组的年龄、性别、Fugl-meye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常规治疗组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非早期康复组在14d以后才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48h内不再进展即开始规范化康复训练。康复治疗方法主要采用Bobath技术(控制关键点;反射性抑制;调正反应;感觉刺激)、运动再学习方法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根据个体功能障碍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治疗,具体内容包括:①良肢位摆放;②被动关节活动训练;③双手交叉上举摆动训练;④翻身训练;⑤坐位训练;⑥站位训练;⑦步行训练;⑧语言和吞咽功能训练;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3]。

1.3评定方法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4]。治疗开始前进行首次评定,于治疗第4周末结束后进行再次评定,由同一康复人员进行,Barthel指数10项计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显著性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非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非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见表2。

3讨论

脑出血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构音障碍、吞咽困难、括约肌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如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过去认为脑出血后患者早期应卧床、制动、静养,但目前一致认为,脑出血患者发生不可逆性神经元损伤,其功能恢复不可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和神经轴突突触联系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重组和健侧脑组织代偿,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复。康复介入的时间越早,神经功能恢复越好[5-8]。只要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体征48h内不再进展即可以开始康复训练。早期正规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调动残余脑细胞功能,减轻患者残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9-11]。

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当高。近年来,随着诊断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大部分存活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现有的药物治疗尚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康复治疗有着药物治疗无法替代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后非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与治疗前比,非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因此经过系统的早期康复治疗,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说明早期康复治疗对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作用,为早期康复理论提供临床依据。脑出血患者的功能重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医院神经科还是过去那种单纯以药物治疗为主体的治疗模式,卒中致残率较高,我们认为,神经科医师应加强与康复医师合作,建立起包括药物治疗、肢体功能康复、心理辅导、健康生活指导等在内的卒中病房,使患者在接受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能尽早接受康复指导和训练,减轻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研究课题组(a组).三级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3-8.

[2]侯率,车玉琴,那丽窦,等.艾地苯醌治疗急性脑梗死31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44-51.

[3]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13-374.

[4]周维金,孙启良.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50.

[5]SigrúnarsonV,Gr?weRw,morkenG.integratedtreatmentvs.treatment-as-usualforrecentonsetschizophrenia;12yearfollow-upon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BmCpsychiatry,2013,13(1):200

[6]KhanSa,adogwao,GantJ,etal.effectof6%hydroxyethylstarch130/0.4in0.9%sodiumchloride(Voluven)oncomplicationsaftersubarachnoidhemorrhage:aretrospectiveanalysis[J].Springerplus,2013,2(1):314.

[7]Sunw,YuanC,Liuw,etal.asymptomatic?cerebral?microbleedsinpatientswithmoyamoyadisease:aprospectivecohortstudywith2yearsoffollow-up[J].CerebrovascDis,2013,35(5):469-475.

[8]mokinm,Dumonttm,Veznedaroglue,etal.SolitaireFlowrestorationthrombectomyforacuteischemicstroke:retrospectivemulticenteranalysisofearlypostmarketexperienceafterFDaapproval[J].neurosurgery,2013,73(1):19-26.

[9]Dietrichse.Brainplasticityafterstroke--implicationsforpost-strokerehabilitation[J].tidsskrnorLaegeforen,2007,127(9):1228-1231.

[10]nagC,DasK,Ghoshm,etal.plasmaosmolalityinacutespontaniousintra-cerebralhemorrhage:Doesitinfluencehematomavolumeandclinicaloutcome[J].JResmedSci,2012,17(6):448-451.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9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结果:通过对两组在接受康复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的比较,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术后康复应与治疗并进,药物治疗仍很重要;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对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76-02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是脑实质内大出血的急性和破坏性血管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多数幸存者却丧失了部分甚至全部劳动能力。为了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近年来我院除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外,积极开展该病的早期康复治疗,在促进身体功能恢复和提高劳动能力方面收到良好效果。本文将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相关的康复治疗手段进行评价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术后病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2.5±6.5)岁。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语、昏迷现象,严重者还伴有偏瘫。

1.1.1临床表现。评价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对侧完全或不完全偏瘫68例,病侧瞳孔散大22例。病程:发病6h内入院30例,发病7~24h入院40例,25h~5天入院10例。

1.1.2头颅Ct扫描血肿部位及血肿量基底区出血60例,出血量40~130ml,其中18例出血破入脑室,丘脑出血10例全部破入脑室,量50~80ml,皮质下出血8例,量50~80ml,小脑半球出血6例,量10~20ml,脑室内出血15例。

1.1.3根据术后康复治疗方式的差异,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经统计学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临床表现、分级、出血量、发病时间等因素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方法。本组30例为急诊手术治疗,其中钻孔微创血肿抽吸引流+尿激酶溶解术10例,开颅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25例,开颅大骨窗血肿清除术15例。

1.2.2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接受的是肢体功能恢复治疗,即当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进行相应的肢体功能恢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语言能力训练、步行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坐起训练、床上运动等。观察组除了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肢体功能恢复治疗外,还进行了相应的西药治疗,即使用维生素、脑复康、抗生素、西咪替丁、20%甘露醇等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进行预防和处理。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分析,p

2结果

2.1评价标准。①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参照的是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②对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评定参照的是Fugl-meyer评分标准。③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定参照的是QQL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2.2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接受康复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的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后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在接受康复治疗后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由脑动脉血管硬化引起,是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2]。由于脑细胞会在脑出血后受到严重损伤,加之血块中凝血酶的毒性作用以及脑部血流量下降的影响,大多数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都会出现语言、行动能力下降等症状,进而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抢救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

3.1肢体功能的康复。被动运动,病情稳定后,应早期进行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韧带弹性与活动度,改善肌肉营养状况,增强肌力[2]。首先对全身肌肉特别是瘫痪肢体关节周围肌力较弱的肌群进行按摩,由远心端向近心端,由轻及重缓慢进行。

3.2主动运动。患者神志清楚后即可开展床上主动运动。鼓励病人加强健肢运动,尽快利用bo2barth握手治疗,以健手带动患手上举30~120度,保持5~10min。下肢靠健手下协助进行屈髋、屈膝及抬离床面运动。健肢协助患肢外展、内收。患者平卧于床,双足抵住床。

3.3语言功能的康复。语言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沟通能力下降甚至丧失,严重影响病后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术后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但如果在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治疗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则能使治疗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升[3]。总之,早期预防全身性合并症,早期进行运动疗法,早期促进言语功能康复,早期进行心理治疗等,有利于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赵钛.现代偏瘫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05-264

高血压康复训练方法篇10

【关键词】脑出血;高压氧康复治疗;临床疗效

脑出血指的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其具有后遗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必须对此病的治疗引起重视。本研究使用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对4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把相关情况作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2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脑出血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的相关标准,经头颅Ct检查,均为首次急性发病。把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分别使用综合康复治疗及常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54.12±11.47)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8例,脑干出血8例,丘脑出血20例;施行手术25例,保守治疗21例,病程平均(2.1±1.4)个月;高血压15例,高血脂8例,偏瘫13例,失语8例,糖尿病2例。实验组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52.51±12.4)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5例,脑干出血10例,丘脑出血17例;施行手术23例,保守治疗19例,病程平均(1.96±1.23)个月;高血压12例,高血脂7例,偏瘫13例,失语9例,糖尿病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强。

1.2方法

1.2.1使用包括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

1.2.2使用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

①康复治疗主要针对偏瘫患者[1]。其目的在于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有效恢复。通常使用作业疗法及运动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翻身训练、控制、步行训练、坐位和立位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动作训练等。②高压氧治疗。排除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后,从病程1个月起对患者加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为0.2mpa,升压15~20min,稳压面罩吸氧50~60min,中间休息10~15min,匀速减压20min,1次/d,12次为1个疗程,共15~40次。③对患者进行言语认知训练。

1.3疗效判定以“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作为疗效判定标准,使用aDLBa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2]。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软件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出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及后遗症多等特点,其出血灶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脑组织产生严重影响。继发性脑缺血区因血供与氧供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会导致脑出血后微血管的调节功能受到阻碍,使微血管出现痉挛现象,并使出血灶周围就会形成微血栓,进而很可能会引发致残及死亡现象[3]。此时仅依靠常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及言语认知功能等不能得到有效根治,于是在本研究中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了高压氧治疗,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的脑损伤后微循环得到了有效改善。本研究,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取得疗效更好,由此可知,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它不仅能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因此,可把此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甄君,耿建红,王雪晴,等.高压氧联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