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金融行业研究报告十篇金融行业研究报告十篇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1:38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篇1

【关键词】金融安防;兴业研究

一、金融安防行业现状

1.行业发展现状

金融安防行业是安防技术应用的先驱,是规模化应用安防产品尤其是监控产品最早的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金融安防行业已经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工程与系统集成、报警运营与中介服务等为一体的朝阳产业。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安防企业近3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左右,行业总产值达到3250亿元左右,其中安防产品产值约为1400亿元,安防工程和服务市场约为1850亿元。

2.行业竞争现状

近年来,金融安防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骨干企业开始加大技术研发与品牌塑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日臻完善,企业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据统计,目前我国产值过亿的安防企业已达到100家以上,部分企业甚至达到了几十亿的规模;同时,约有20家安防企业成功ipo,约有30多家上市企业将金融安防列为主营业务之一,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二、金融安防行业特征

1.行业特点

众所周知,金融行业作为货币流通的基本场所,涉及大量现金、有价证劵及贵重物品的直接交易,普遍具有规模多样化、现金量大、出入人员复杂、重要设施繁多、管理范围广等特点。因此,长期以来,金融行业都是安防产品应用的“金牌大户”,金融安防行业也在金融监控系统升级和联网中不断发展。金融安防行业一般包括音视频监控、广播、通信、门禁、报警等各类软硬件系统。

2.技术特点

作者单位:518000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场外市场部

与一般的安防行业相比,金融安防行业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一方面,金融行业对安防软硬件要求更严格,要求音视频监控系统具有更高的参数要求,从而实现对金融营业网点的无盲点监控;另一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行业网点分布广泛,导致安防系统也较为分散,这就对安防系统的集中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3.技术水平

金融行业属于重点安全防范单位,为高风险的防护对象。金融安防行业也因此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一是要求音视频监控系统更为安全、实时、流畅、清晰;二是要求音视频监控、广播、通信、门禁、报警等各类软硬件系统具有高度的联动性;三是要求软硬件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兼容性;四是要求网络系统分散建设具有更高的合理性和集中性。

三、金融安防行业发展趋势

1.金融安防未来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类金融网点超过35万个,到2014年,我国atm机将超过40万台;与此同时,更加便捷的atm机和自助银行将成为下一步各银行发展的重点。而且,金融行业对安防软硬件系统采取“五年一更新”,外加定期的设备更新、系统升级,已经形成了每年10亿规模的安防市场,金融领域对安防的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篇2

做房地产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前,需要深入调查和充分掌握各类资料的基础上,对拟开发的项目的市场需求及市场供给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作出客观的预测,包括开发成本、市场售价、销售对象及开发周期、销售周期等.

3.规划设计方案优选

在对可供选择的规划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优选出最为合理、可行的方案作为最后的方案,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4.开发进度安排

对开发进度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可以按照前期工程、主体工程、附属工程、竣工验收等阶段安排好开发项目的进度.房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准确谨慎。

5.项目投资估算

对开发项目所涉及的成本费用进行分析评估.

6.项目资金筹集方案及筹资成本估算

根据项目的投资估算和投资进度安排,合理估算资金需求量,拟订筹资方案,并对筹资成本进行计算和分析.

7.项目财务评价;

依据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定、现行价格和有关法规,从房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角度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外汇平衡等项目从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借以考察项目财务可行的一种方法.

8.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根据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和各项评价指标数值,对项目的可行与[2]否作出明确的结论.

2用途编辑

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1.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xx)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目建设贷款时,会对贷款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评估,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项目投资方需要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

3.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4.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篇3

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包括技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及系统工程学等)对一项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综合科学。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类、用途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但工商注册的可行性报告不需要编写单位有资格。

4、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5、用于企业上市的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中商智业为多家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提供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服务(包括已经上市和正准备上市的),积累的丰富的编写经验。中商智业拥有行业内最为丰富的数据库、一流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丰富的上市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经验。

6、用于申请政府资金(发改委资金、科技部资金、农业部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

在上述六种可研中,第2、3、5、6准入门槛最高,需要编写单位拥有工程咨询资格,该资格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甲级最高。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2、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

3、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单位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各种协议和合同的依据;

4、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设备购置的重要依据;

5、可行性研究是向当地政府、规划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有关建设许可文件的依据;

6、可行性研究是国家各级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调控管理、编制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依据;

7、可行性研究是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

1、建设项目论证、审查、决策的依据。

2、编制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的依据。

3、筹集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

4、申请专项资金,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5、股票发行,向证监会申请股票上市的重要依据。

6、取得用地,向国土部门、开发区、工业园申请用地的重要依据。

7、与项目有关的部门签订合作,协作合同或协议的依据。

8、引进技术,进口设备和对外谈判的依据。

9、环境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论证,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家电公司研究报告格式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简介

三、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四、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五、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第三章市场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

二、家电网上市场分析

三、市场前景

四、市场分析小结

第四章产品介绍

一、平台产品简介

二、产品特点

第五章平台建设规划

一、平台建设思路

二、平台功能规划

第六章项目建设进度

一、项目实施各阶段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投资估算

三、资金筹措

第八章财务评价

一、基本假设

二、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

(一)收入与税费预测

(二)总成本预测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财务评价小结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篇4

【关键词】财务报告;现金股利水平;投资规模;相关性

一、引言

现金股利与投资政策是上市公司按照其当年所实现的净利润所选择的分配方式。我国经济市场正处于上升发展的周期,为了有效规范我国资本市场,证监会自从2000年起就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制定并颁布了相应规章制度。证监会曾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具体规定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新的实施办法对我国的经济市场和相关企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能够从根本上保护上市公司中中小股东在企业中的地位和权益,有利于中小股东及时共享企业的现金收益与固定分红,让中小股东在享受企业利益的同时向市场传递公司利好信息。新的实施办法不仅关注中小股东权益,也规范了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具体机制,它一方面制约了企业的外部融资,另一方面也能促使企业不断专注自身的发展,进一步规范企业日常财务决策运作的程序。证监会为了规范经济资本市场秩序和保护企业中小投资者的相关权益,要求上市公司严格遵守规定,披露相关信息。本文重点研究财务报告质量对现金股利与投资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作用,所得研究结论可为上市公司的投资管理提供更为丰富的路径,有助于上市公司内部财务制度与政策发展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促进上市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Francis等(2005)研究发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至少可以表明企业管理者产生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的可能性较小,能够保障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企业再投资是企业增值并获得长远发展价值的具体表现方式。因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包含着企业经营效益中最真实的数据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企业在重大战略目标上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Deangelo和Stulz(2006)以股利的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认为处于不同成长周期的企业对于现金股利与投资要进行不同类别处理方式的具体选择。比如处于成长周期的企业通常会减少现金股利分红,而把目光放在效益更高的投资项目上;而处于成熟周期的企业,则会支付股利,避免无效投资。Han和Qiu(2006)通过具体数据的分析对财务报告与现金股利和投资问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美国上市公司进行了融资约束和无融资约束的分组,通过对比分析多组不同数据,发现在美国融资领域存在限制和约束条件的上市公司中,对于现金流的敏感度较高,这类公司在融资约束条件下通常会持有高额的现金来保障其日常的发展运营,同时也会减少投资机会;在美国无融资约束的上市公司中,由于外部融资成本较低,其对于现金流的敏感度也较低,此类公司持有高额现金的动机较小,因此会发放现金股利。Duch?in(2010)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在融资方面所承受的限制和约束条件会对其现金持有决策构成较大影响。altamuro和Beatty(2010)发现,与纳入《美国联邦储备保险公司促进法》管理范畴的上市公司相比,未纳入的上市公司由于缺乏必要的内控审计,其财务报告质量明显低于前者。

(二)国内研究郭琦(2013)认为,不同程度融资约束下的公司的投资效率和资金运作的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其对融资约束和非融资约束的上市公司建立了随机边界模型来计算投资效率,并依据财务报告质量划分为等级不同的两个小组,通过对比分析来验证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效率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在企业发展的上升阶段,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会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但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不断推进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其程度也会达到一个临界值,超过这一临界值,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会越来越弱。魏清明和石龙华(2007)以我国上市企业相关财务报告信息为样本展开分析时发现,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往往会留存高额的利润满足其投资欲望,国有企业现金股利的高额发放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国有企业过度的投资需求。刘本富(2010)选取我国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1999~2008年期间的财务报告为研究对象,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发放高比例现金股利的企业更容易控制自身的现金流,此时企业会因为资金不足而减少其他方面的投资。金海红和李玲(2015)借助中介效应程序检验法进行验证和分析,发现现金股利政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所承担的股权成本,相应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成绩。徐寿福和邓鸣茂(2015)以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现金股利政策能够抑制融资约束公司中自由现金流产生的过度投资需求。

(三)文献评述本文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①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行为关系的影响,包括会计信息质量与冲动投资、保守投资及投资效率间的作用关系。②企业现金股利政策对投资行为的作用关系,包含具备融资约束条件的企业内部现金流与投资行为的作用关系、股权改革对两者间作用关系的影响等。由此来阐释企业的融资约束较少时,企业会发放现金股利;有较强融资约束的企业则会寻求较高的投资项目来创造企业价值。通过以上回顾发现,目前的文献主要是对财务报告质量和投资效率间的作用关系展开研究,但尚未有学者在二者间的影响关系中引入现金股利这一变量,通过研究三者间的作用关系验证之前的结论。鉴于此,本文引入了现金股利这一变量,同时又分析了不同产权性质下企业投资与现金股利政策间存在的不同之处。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现金股利与投资行为依据mm理论可知,在完全开放的资本市场中,股利政策与投资决策间不存在任何制约和影响关系,但在具体的经济社会中并不存在完美的资本市场。通过不完美资本市场的信号理论可知,现金股利的分配不只是公司维护股东权益的一种外在表现,更是公司向股东传递一种优势的发展信号的表现,公司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的形象。股东分配高额的现金股利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但是在分配高额现金股利的同时企业也流失了一部分内部可流通的现金。在信息流通并不及时的资本市场中,企业对于投资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同,就会使得公司在进行融资和投资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现有的现金流量。通过对比内部和外部融资成本,流动现金不足的企业通常会放弃外部更高价值的投资项目,转而寻求股东的投资。可见,分配高额的现金股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具有更高价值的外部投资行为,导致企业错失发展良机。在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政府主导、经济市场进行调节的方式下,国家的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由国家控股,其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决策都受政府政策的深刻影响,国有企业以外的上市公司也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由于国有企业有着政府的强大支持,在融资的过程中一般会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而非国有企业资金的积累和融资主要来自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果及股东直接投资,与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的便捷优势相比,非国有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就要高得多,因此非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要明显高于国有企业。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非国有企业中现金股利发放政策对投资决策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国有企业。

(二)财务报告质量、现金股利政策与投资决策当企业面临较高的外部融资成本时,就会转向使用企业内部投资。在现金股利的重要分配中,公司也会对内部资金运用的具体方向进行讨论,并在现金股利是发放还是参与企业的其他项目投资之间进行权衡。Jensen(1986)在其提出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中指出,当企业持有较多流动现金时,管理者控制和利用这些现金的欲望和动机将会增强,也就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此时就会损害企业中小股东的权益。因此他提出企业的资源应在合适环境下进行充分利用,只有极大程度地减少管理层持有的盈余现金,企业的管理者才能将有限的盈余资金进行更优化的配置与合理的利用。Bhattachaya(1979)在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新的股利信号模型理论。在这种理论价值的影响下他们认为,与企业内部管理层相比,外部投资者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构成了信息障碍。外部投资者与内部管理者存在极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外部投资者仅仅通过股价等信息来预测公司的发展情况,而内部管理层掌握和控制着公司的更多信息。在信息渠道不通畅的情况下,只有内部管理层发放现金股利才能传递利好信号,从而吸引外部投资者的目光。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不仅能够体现出企业各个投资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外部投资者的信息渠道。拥有高质量财务报告的企业会将公司发展情况积极地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使公司更有可能获得外部融资。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高质量财务报告能够稀释或降低现金股利政策对企业投资决策构成的消极影响。公司的发展周期与公司分配现金股利存在着一定关系。处于成长期的具有上升发展趋势的公司更倾向于将用于发放股利的现金投入到有利于企业规模扩大等的项目中,助力企业的良性发展,此阶段的企业管理层往往会制定较低比例的现金股利发放政策。当公司处于成熟期且不再有任何上升发展需求时,管理层往往将企业实现的利润以现金股利的形式发放给股东,以稳定投资者,进而寻求更佳的投资时机。公司不同的成长阶段是影响其现金股利发放政策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实证来研究处于成长期的上市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对现金股利政策与投资决策间关系构成的影响。现阶段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结论都较为一致,学者们认为处于成长上升期的公司运用现金股利进行投资会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因为处于上升期的公司发展空间大、发展动力足。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蕴含着企业未来投资项目可获得的现金流、有效执行的合同关系等信息,能够进一步提升管理者进行科学投资决策的能力,由此来缩小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在信息掌握方面的差距。因此,本文认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在促进外部投资者和内部管理者的信息平衡与对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3:在处于成长期并表现出强烈发展诉求的企业中,高质量财务报告能够有效降低现金股利政策对投资决策的负面影响。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本文实证研究部分所选数据来自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由于评价财务报告质量需要采用滞后一年的财务数据,因此本文所选数据均为股份改革后的企业报告信息。本文所选的数据来自2010~2014在沪深上市的公司,所研究的各项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对所收集的全部数据进行汇总,依据研究需要剔除不合理数据:不考虑金融行业;同时考虑到不同时期上市的企业在实证分析中会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也剔除了2009年1月1日以后上市的公司;剔除St公司。

(二)变量选取1.被解释变量。investment即公司投资。国内外不同文献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公司投资的定义,本文所研究的公司投资是指公司在第n年研发支出加上购置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减去处置以上资产获得的相应现金差。新增公司投资是指本年度公司投资总量减去上年投资总量,但该差值有可能是负数,此处为了避免出现负数,以其绝对值进行稳定性检验。2.解释变量。(1)现金股利(Dividend)。国内外表示现金股利的方法多种多样,普遍采用的形式有企业每年发放的现金股利以及每年发放的现金股利与企业总资产的比值。冯兴武、章庆(2013)采用变量0和1来定义不同的现金股利政策,0意味着企业当年没有发放现金股利,而1则意味着企业当年发放了现金股利。本文则采用第n年发放的现金股利与前一年度企业资产总额的比值来表示。(2)财务报告质量(RQ)。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并对其质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发现,大多数学者善于利用DD模型来研究财务报告质量,因此本文也借鉴该模型,将应计质量作为财务报告质量的衡量标准。依据该模型对RQ进行评价,并且从每个行业中(金融业除外)至少选取20家上市企业的报告数据,所选行业依据我国现行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的具体标准,其计算方法如下:accrualsi,t=α+β1CashFlowi,t-1+β2CashFlowi,t+β3CashFlowi,t+1+εi,t(1)上式中,accrualsi,t=(ΔCa-ΔCash)-(ΔCL-ΔStD)-Dep。ΔCa代表流动资产的增减变动,ΔCash代表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ΔCL代表流动负债的增减变动,ΔStD代表短期借款的增减变动,Dep为累计折旧与累计摊销额,CashFlow等于非经常性项目产生的净收入与accruals的差值。然后计算所有参数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利用该模型计算出残差,企业第n年的RQ被界定为n-5年到n-1年这五年间依据该模型计算出的残差的标准差,用-1与所得标准离差相乘,最终结果越大意味着财务报告质量越高。3.控制变量。在有效筛选以及总体分析以上特征变量与治理变量的基础上,笔者选取如下控制变量:公司规模、有形资产占比、资产负债率、现金流、是否盈利、公司绩效、现金、行业、公司上市年限。在笔者选取的控制变量中,公司成长性这一变量的计算主要受到两项因素的影响:一项是账面价值,而另一项则是市场价值。前者与变量之间是一种反比例关系,而后者则与变量成正比,其表达式为:控制变量=市场价值/账面价值。通常情况下,此处的临界点为数值“1”。在大于1的情况下,表明公司有着较高的市场价值,此时的股票价格较高,公司可对当前的发展规模做适当调整。在此过程中,其成长性高的特征也会逐渐显现出来。而这种变化,会给公司投资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模型选择为了验证H1,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2)进行分析:investmenti,t=α0+β1Dividendi,t+β2Dividendi,t×Soe+β3tangibility+β4Lev+β5Cfop+β6Loss+β7Roa+β8Cash+β9Size+β10age+∑ind+εi,t(2)企业的性质不同,在模型中Soe(产权性质)的取值也会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国有企业的代表值为1,而非国有企业的代表值为-1。为了取得更好的评估效果,本文最终选择了以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investmenti,t=α0+β1Dividendi,t+β2Dividendi,t×RQi,t-1+β3RQi,t-1+β3tangibility+β4Lev+β5Cfop+β6Loss+β7Roa+β8Cash+β9Size+β10age+∑ind+εi,t(3)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对于财务报告质量的评估,本文是借助DD模型来完成的。根据上面的模型,我们可以求得残差的值。同时,结合相关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t-5~t-1年时间段的残差及其标准差。表2就是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根据表2,我们基本可以断定: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投资水平处于一种较低的层次。而且,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目前还处于一种非均衡发展的状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上市公司也应根据经济市场发展的规律把握投资的时机与方向,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在现实中,各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水平是有差异的。此种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项指标,一项是公司当前的现金股利值,另一项则是公司上年的总资产。两者之间的比值,即为发放现金股利水平。从Dividend来看,其均值、极大值、极小值分别为0.0021571、1.081882、0,说明该水平普遍较低,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成反比例关系,更说明某些上市公司存在着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针对这种现象,证监会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来规范上市公司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在为中小股东谋取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中小股东对企业的再投资。在RQ方面,通过计算得到均值、极大值、极小值分别为-0.03219099、-0.0000967、-2.390098,这直接反映了当前我国RQ即财务报告质量的个体差异较大。低质量的财务报告会给投资者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收集和整理信息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将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上市公司应该让财务报告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财务报告机制,使各类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除这两大控制变量以外,还可通过其他一些控制变量,做出正确的判断,明确当前的发展状况。

(二)相关性分析模型(2)和模型(3)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别用parta和partB来表示,具体见表3。从最终结果看,各个变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三)回归分析表4为对现金股利和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由表4可见,现金股利的水平是较高的。投资程度是影响现金股利水平的一项重要因素,而且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在公司融资约束程度比较高且外部资金有限时,企业外部资金的不足会促使企业转向有限的内部资金。为切实保障每位股东的合法权益,国家加大了政策调整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面对好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却往往变得犹豫不决,既不想丧失投资机会,又怕资金被套住,从而影响现金股利水平。除此之外,还存在许多影响投资程度的正向因素,如资产负债率、有形资产占比、公司规模等。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假设其当前的现金流是充足的,那么公司更愿意把现金股利进行更有价值的项目投资。本文采用一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以此来验证H1。在此过程中,本文重点是分析和判断β2的系数情况。因为此项系数的大小将直接反映出企业的性质,以及当前企业现金股利水平的高低。表5即为模型(2)的回归结果。由表5可见,R2在调整前后,其值分别为0.31752、0.31523。与此同时,交叉项Dividend×Soe的系数为0.02723。依据此项数值判断,其水平并未达到我们的预期。这项数值说明非国有企业中现金股利对投资的抑制作用比国有企业中现金股利对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H1得到验证。但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环境和我国特殊的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等因素都在积极地对其产生影响,导致其结果并不显著。因此,在理论上预测非国有企业中现金股利对投资的抑制作用比在国有企业的情况会更加突出和明显。然而,现实情况却存在诸多的变数。

相比于非国有企业的股东,国有企业的股东更加注重稳定的回报,担心各种形式的冒险。再者,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国家在近期也调整了相应的政策,以预防国有企业浪费资源和过度投资的现象。对于H2的验证,则在模型(3)中新加入了RQ,即财务报告质量这项指标。经过大量的数据验证我们发现,现金股利对投资的负向作用会因RQ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减弱。基于这样的关系,本文对H2做了进一步的验证。对于此项验证,要想获得准确的结果,需要有一个基本前提,即Dividend×RQ的系数为正。然而,基于上文的分析,除非RQ这项新指标能够抑制现金股利负向作用的发挥,否则这个前提条件根本无法满足。换句话说,如果这个系数果真为正,则说明RQ对现金股利的抑制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表6即为模型(3)的回归结果。由表6可见,R2在调整前后,其值分别为0.35052、0.34853。与此同时,交叉项Dividend×RQ的系数为0.02577。此项数值说明其对投资具有正向的影响。RQ值,即财务报告质量越高,则信息反馈得越及时、越全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将越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信心会显著提升,拓宽外部投资者的信息渠道也促使管理层和投资者之间信息均衡,逆向选择程度和道德风险得以降低。综合这些变化,说明RQ对公司投资具有正向影响。对于发放现金股利,其也会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见,高质量财务报告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认为,各上市公司应以更加规范、真实、完整、高效等方面的要求来约束自身,全面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发挥财务报告的正向作用。本文提出的H2得到了表6中相关数据的有效印证。由表6数据可知,控制变量中公司绩效与其投资表现出明显的正向作用关系,意味着当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较强时,其投资也相应提高;当企业实现的盈利较高时,预示着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此时企业管理者往往倾向于将当期实现的盈利更多地用于扩大投资规模而减少现金股利发放金额。

公司投资规模、有形资产占比、现金、资产负债率等与投资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向作用关系。当企业不断扩大其规模时,该企业往往具备较大的发展潜能,此时融资的途径逐步增多,因此管理者往往加大投资力度。企业自身资金充沛时进行投资显然是最佳的情形,但也要关注资产负债率,保持这一比率的稳定和平衡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企业当前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就会不断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这对于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也会影响到企业在实现关键战略目标中的投资决策。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公司成长性的不同,对它们进行分组研究以及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表7、表8。由表7、表8我们不难发现,高成长性公司与低成长性公司的系数差别很大,前者的水平是显著的,而后者则是不显著的。在现实中,公司的成长性不易判断,而且经常发生变化,这无疑会削弱投资者的信心。面对这种情况,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可以有效缓解这种局面,增强投资者信心,抑制现金股利政策对投资的负向影响,从而验证了H3。

(四)稳健性检验为了增强本文论证结果的权威性,最终对验证结果展开稳健性测试,所选数据期间为2009~2014年,各参数选用的是该研究区间各年投资额。采用因变量替换法进行稳健性测试,而因变量则是每年企业实际投资额,其他参数值不变。由此对模型(2)和模型(3)进行检验,验证结果仍然支持原有结论,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

六、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本文以财务报告质量、现金股利与投资行为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2010~2014年上市公司的具体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分析并总结出了“现金股利对投资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比国有企业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一结论。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固有特点以及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密切相关。现金股利与投资的负相关作用不利于上市公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根据实证分析得出了现金股利与投资的负相关作用能够在公司的高质量财务报告分析下被改变这一结论。与此同时,笔者将上市公司的成长周期和规模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进行了分组研究,发现处于不同时期的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对其现金股利和投资的影响作用也有着较大差异。财务报告对处于成长上升周期的上市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此时企业的财务报告更能有效地抑制现金股利与投资的负相关作用。本文针对财务报告质量对现金股利政策与企业投资决策间的关系展开了分析和验证,极大地丰富了企业投资决策领域相关处理的理论方法,也有助于企业规范其财务方面的相关制度与政策,使其更加专业化、标准化,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建议1.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我国经济市场的起步较晚,与国外的经济市场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度还不够深入,这直接导致企业外部投资者与内部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给利益相关者的科学决策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投资者中间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倾向。这种情况下,即使摆在企业面前的是利好投资政策,但苦于投资者资金投入不足,也只能放弃这一有价值的发展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和证监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断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在不损害企业切身利益的情况下,加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力度,缩小企业内外部在掌握信息方面的差异,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以保障企业拥有较强的外部融资能力。2.企业内部应建立健全有关财务报告质量的监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较高的财务报告质量,从而避免上市企业管理者产生道德风险。应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提出更为严苛的规范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监管会计信息的披露过程,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作用,以保障企业内部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与可靠性。此外,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与执法力度,从源头上遏制类似违法违规行为产生的可能性,以此保障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Francis,Jennifer,RyanLaFond,perolsson,KatherineSchipper.themarketpricingofaccrualsQuality[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5(39).

DeangeloH.,L.Deangelo,R.Stulz.Dividendpolicyandtheearned/contributedcapitalmix:atestofthelifecycletheory[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6(81).

DuchinR..Cashholdingandcorporatediversification[J].JournalofFinance,2010(3).

altamuroJ.,Beattya..Howdoesinternalcontrolregulationaffectfinancialreporting?[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10(1).

郭琦.融资约束、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1).

魏明海,柳建华.国企分红、治理因素和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2).

肖珉.现金股利、内部现金流与投资效率[J].金融研究,2010(10).

徐寿福,徐龙炳.现金股利政策、成本与公司绩效[J].管理科学,2015(1).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篇5

[关键词]内部控制;债务融资成本;金融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7-262-1

一、引言

自SoX法案实施之后,内部控制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内部控制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的研究,其中Kim等(2011)的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杨德明等(2011)发现内控质量较高的公司能获得更多的长期贷款、更长的贷款期限。本文在梳理内部控制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基础之上,探讨内部控制影响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机理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二、内部控制与债务融资成本

与股权融资相比,债务融资无疑是我国更为重要的融资方式。不同于债券市场发达的国家,我国的债务契约主要发生在银行和企业之间,银行贷款在企业外部融资中占有重要地位(胡奕明等,2008)。胡奕明和谢诗蕾(2005)的研究发现,银行的贷款利率与借款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有一定的合理相关关系。饶艳超和胡奕明(2005)发现银行在信贷处理中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较高,使得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而我国银行不能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陆正飞等,2008),不能很好的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而又根据会计信息进行信贷决策,将有可能遭受一定的损失。因此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会使银行信贷决策建立在更为充分的信息基础之上。

内部控制不仅给企业带来财务报告可靠性和经营合规合法性,以及提升经营效率效果的基本效应,同时能够对企业所有部门、流程以及企业整体产生规范效应(李志斌等,2013)。董望和陈汉文(2011)等的研究结论是内部控制可以提升应计质量、抑制盈余管理。很多研究表明,具有良好内部控制的企业,意味着企业经营效率良好,管理完善,遵守国家法律,也意味着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相对较为可靠、真实,从而便于债权人进行监督。

林斌等(2009)发现,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有动机向市场传递信号,由此影响商业信用。内控质量更高的企业高管有动力选择自愿性披露有关公司信息,高质量企业通过传递信号将其与那些低质量企业区别开来。迪博内控报告白皮书报告说明,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及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得分都高于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更进一步证实了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会通过信息披露等信号将企业信息传递给银行等债权人或投资者。

根据以上分析,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企业经营效率,而企业会将此信号传递给银行等债权人,银行根据此信息会给企业更宽松的放贷条件。已有研究证明,提高内部控制能够降低债务融资成本。Kim等(2011)认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债务契约监督的成本,从而降低债务融资成本。郑军等(2013)的研究发现内控质量较高的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程小可等(2013)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视角探究了内部控制和银企关联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高水平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缓解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邓德强和冯悦(201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内部控制信息质量与债务融资成本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李晓慧和杨子萱(2013)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债权人会感知到更多的保护信号,并通过放宽债务契约条件表现出来,此时债权人会倾向持有更多的债务资本以及偏好更低的债务资本成本和更长的债务期限。杨德明和冯晓(2011)的研究结果发现,银行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表现为内控质量较高的公司能获得更多的长期贷款、更长的贷款期限,但银行仅能识别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却无法识别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

以上研究大都从内部控制与投资者关系、融资约束的角度侧面考察了内部控制与融资成本的关系,正面研究较少,并且很少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企业的融资条件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制约。而且内部控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深受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制约。我国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导致了各地在金融条件上的差异,从而直接影响到地方融资的可获得性和融资成本(李扬等,2011)。罗党论等(2008)认为银行在给予企业贷款的时候经常面临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借款方的道德风险,这种现象在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中表现得更加严重。在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市场的不成熟可能使得信贷部门在进行信贷决策时未能足够重视内部控制等评价公司经营状况的关键指标。相反,在金融生态环境发达的市场中,政府干预的减少以及资源配置市场化机制的运作,使得投资者更加关注和依赖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信贷资金的流向受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较显著。因此,进一步研究内部控制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金融生态环境这一外部重要因素不可忽略。

参考文献:

[1]Kim,J-B.,B.Y.Song,andL.Zhang.internalControlweaknessandBankLoanContracting:evidencefromSoXSection404Disclosures.theaccountingReview,2011,86(4):1157~1188.

[2]程小可,杨程程,姚立杰.内部控制、银企关联与融资约束――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3,5:80~86.

[3]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4:68~78.

[4]胡奕明,谢诗蕾.银行监督效应与贷款定价――来自上市公司的一项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5,5:27~36

[5]李晓慧,杨子萱.内部控制质量与债权人保护研究――基于债务契约特征的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97~105.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篇6

这份报告是央行研究局的《关于修订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的研究报告》。根据这一报告,现有的金融机构分类方式和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统计分类将会进行调整。

(一)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分类有可能在原有m0、m1、m2三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分层m3。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统计的修订,央行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四种方案。

其一,维持原结构不变,扩大数量较大、流动性变化明显的金融资产的监测层次。货币供应量在原m0、m1、m2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再扩大到m3。m0、m1、m2三个层次不做调整,保持了统计的连续性,便于操作和对比。

其二,对原结构进行微调,同时扩大货币供应量一个监测层次。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监测外币存款,同时将m2中的部分金融资产调整到m1中去。这个方案既考虑了统计的连续性,又具有可操作性,但货币供应量包括的内容不全面,如日益发展的各种基金存款、商业票据等没有包括在货币供应量中。

其三,对原结构进行微调,同时扩大货币供应量两个监测层次。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监测m3和外币存款。

其四,按目前金融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较全面的修订。这个方案将货币供应量分为四个层次:m0、m1、m2、m3。其中,m0=流通中现金-境外人民币流通量;m1=m0+企业活期存款(包括结算中的款项)+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m2=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扣除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其他存款(信托存款、委托存款、保证金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外汇存款+回购协议;m3=m2+基金存款+保险公司存款+商业承兑汇票。

(二)

报告还建议调整金融机构分类方式,将金融机构划分为中央银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和其他金融性公司三大类。

其他存款性公司,在我国包括存款货币公司和其他存款货币公司。存款货币公司指可以吸收活期存款、使用支票进行转账并以此实现支付功能的金融公司。在我国主要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他存款货币公司指接受有期限、金额限制和特定来源存款的金融性公司。包括中资和在我国的外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其他金融性公司,是指除中央银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以外的其他金融公司。在我国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养老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担保公司、期货公司、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等。

(三)

自1994年10月正式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以来,我国曾两次修订统计口径。2001年6月,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2002年初,将在中国的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篇7

关键词: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层次价值相关性金融行业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高速发展,金融工具越来越呈现多样性。然而,与金融工具最为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却因其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上难以两全而饱受诟病。为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世界各大准则制定机构从未停止对其进行研究与创新。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iFRS13)颁布并实施后,公允价值计量层次理论荣登舞台,成为解决公允价值计量“相关性”和“可靠性”不可兼得的利器,正被世界各大准则制定机构所信赖并推广运用。面对国际公允价值计量规范建设与应用取得的重大进展,为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规范的持续趋同,财政部于2014年1月26日正式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CaS39)。事实上,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颁布之后,国内学者依然公允价值计量兼有“相关性”和“可靠性”持否定态度。因此,对CaS39实施后的经验证据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价值相关性的检验,以回应准则设计与颁布的初衷显得很有必要。

一、文献回顾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主题的探讨由来已久,早期国外研究更多地关注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又称“如实反映”)的比较和检验。Barth(1994)以1971―1990年美国金融行业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证券为样本,实证检验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研究发现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更加可靠和相关。Barthetal.(1996)实证发现证券、贷款、长期负债等公允价值计量项目,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07号――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SFaS107)要求进行规范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也有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eccheretal.(1996)研究发现证券投资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具有不稳定性,当模型控制了净资产报酬率和账面价值增长率后,价值相关性不复存在。nelson(1996)以美国200家银行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贷款、存款、长期债务和表外金融工具不具有价值相关性,没有证据表明公允价值披露信息一定具有增量解释能力。SFaS157颁布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与经济后果的实证检验。Songetal.(2010)以美国银行业披露的2008年度季度报告作为分析样本,得出公允价值计量第一、二、三层次输入值都具有价值相关性,且第一、二层次价值相关性强于第三层次。然而,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缓解较低层次输入值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及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检验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郑传洲(2005)基于1997―2004年适用《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39)的B股样本公司,实证研究发现公允价值披露显著增加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但投资的公允价值调整并没有显示出价值相关性。刘永泽等(2011)研究发现,不论金融行业还是非金融行业,我国上市公司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白默等(2011)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信息对决策相关性的影响不同,实证发现,以活跃市场报价(第一层级)确定的公允价值盈余比重越高,对股价的解释力度越强。徐经长等(2013)研究显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在利润表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呈报时存在增量价值相关性,直接计入股东权益变动表时仅有较弱的价值相关性。庄学敏等(2014)以2007―2012年我国金融业为样本进行检验,实证发现,可靠性程度越高的公允价值资产越具有价值相关性,但对于公允价值负债的研究并没有明显的效果。黄霖华等(2014)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邓永勤等(2015)以金融行业2007―2013年披露的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层次信息整体上具有价值相关性,且随着计量层次的降低,第一、二、三层次资产的价值相关性逐层降低,而第一、二、三层次负债的价值相关性却没有逐层降低。

综上,国内外研究基本上认可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价值相关性,部分研究结论存在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样本选择不同和具体报表项目对于公允价值运用要求不同上。目前,伴随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推广与应用,国外学者越来越多地从金融行业公允价值层次理论视角开展实证检验。然而,国内学者受限于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公允价值层次信息较晚的现状,更多地以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整体披露信息来实证检验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鲜有学者分层次检验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公允价值从其投入使用以来,因其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不可兼得一直饱受争议,尤其是在可靠性方面的欠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允价值的运用与推广。公允价值层次理论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其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兼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和可靠性。CaS39中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在有序交易和市场参与者的假设下要求企业对公允价值层次进行披露。根据CaS39,企业应将估值技术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输入值是能够取得的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第二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和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是关于资产和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第一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公允价值计量所属层次取决于估值技术的输入值,而不是估值技术本身。企业应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所属层次进行披露,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更加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1:金融行业三层次公允价值资产(负债)具有价值相关性;

H2:金融行业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的价值相关性逐层降低。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金融行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程度最高,披露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时间最早,公允价值层次信息披露规范程度相对较高。故本文以CaS39颁布后沪深两市披露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154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既能统计规范披露的公允价值层次信息,又有利于消除样本间异质性。所有公允价值层次信息、股本、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等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巨潮资讯网2014―2015年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和半年度财务报告,股价数据来自于东方财富网,所有数据均为手工检索。本文使用eXCeL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并使用SpSS17.0软件对分类汇总后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纵观国内外研究,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检验模型大多采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这两个模型都是在ohlson剩余收益定价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鉴于本文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层次公允价值信息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因此使用修正后的奥尔森价格模型实证检验H1和H2。具体模型如下:

pi,t=α0+α1FVaper1i,t+α2FVaper2i,t+α3FVaper3i,t+α4FVLper12i,t+α5FVLper3i,t+α6nFVaLperi,t+α7epSi,t+ξi,t

其中p为被解释变量,即财务报告披露截止月月末股票价格,分别为4月底最后一个交易日(年度报告)或8月底最后一个交易日(半年度报告)的股票收盘价。第一层次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虽然披露频率相对较高,但披露金额较小,鉴于第一、二层次负债均来源于可观察市场数据,故将其合并计算,引入变量FVLper12。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均除以总股数以消除规模影响。主要变量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

四、实证分析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如下页表2所示,154个样本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和证券业,公允价值层次信息披露的数量多、规模大,且披露更为规范。其他行业主要指保险业和信托业,此类样本相对较少。由于CaS39是从2014年7月开始实施的,2014年半年度报告中对公允价值层次信息进行披露的公司只有27家,2014年以后年度报告中,披露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公司数显著增加并趋于稳定。总体来说,相较于以往披露样本量少且披露随意性大,CaS39强制要求公允价值信息分层次披露,为本文实证检验公允价值层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提供了可靠样本。

由表3可知,从公允价值计量使用频率上来看,不论是公允价值资产还是负债,均以第二层次使用频率居首,第一层次次之,第三层次最低。相较于公允价值负债,公允价值资产每层次使用频率明显较高,且差异性较小。

由表4可知,从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相对规模上来看,不论是公允价值资产还是负债,均以第二层次占比居首,第一层次次之,第三层次最低。相较于公允价值负债,公允价值资产每层次占比明显较高。总体来看,即使在公允价值运用程度相对较高的金融行业里,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运用程度也明显偏低,尤其是公允价值负债运用程度更低。

(二)相关性分析。表5中变量间pearson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为0.705,表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FVa1、FVa2、FVa3与股价的相关系数均为正,说明其与股价呈正相关关系;而FVL12、FVL3与股价的相关系数均为负,说明其与股价呈负相关关系。

(三)回归分析。从表6的回归结果来看,回归方程可调整R2为57.6%,拟合效果较好。FVa1通过了统计学意义上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其与股价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FVa1具有价值相关性。FVa2和FVa3未通过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其不具有价值相关性。FVa1、FVa2和FVa3回归系数分别为0.882、0.054和0.026,符号均为正,系数值依次降低,说明市场参与者对于公允价值资产能够区别对待,信赖第一层次公允价值资产,不信赖第二、三层次公允价值资产。FVL12和FVL3均通过了统计学意义上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其与股价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公允价值负债具有价值相关性。FVL12和FVL3的回归系数绝对值分别是1.656和1.860,差别不是很大,也没有呈现递减趋势,可能由于公允价值负债的应用程度还很低,即使区别对待程度也不明显。

(四)稳健性检验。本文以i公司t年半年度及年度财务报告披露后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重新检验后,文章结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五、结论

本文以2014―2015年沪深两市154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半年报及年报披露的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分层次计量的价值相关性。结论如下:第一,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层次计量披露主要集中于银行业和证券业,公允价值资a和公允价值负债不论是从使用频率还是从金额占比来看,均以第二层次居首,次之是第一层次,最后是第三层次。由此说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计量优先使用可观察输入值,只有在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时才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第二,虽然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占总资产(负债)的比率并不高,但公允价值计量整体上具有价值相关性,公允价值资产和公允价值负债价值相关性存在差异。其中,第一层次公允价值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而第二、三层次公允价值资产不具有价值相关性,公允价值资产能够被信息使用者区别对待;公允价值负债分层次计量均具有价值相关性,但信息使用者对于公允价值负债没有呈现区别对待。S

参考文献:

[1]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FaSB).FairValuemeasurements.Statementof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no.157[S].norwalk,Ct:FaSB,2006.

[2]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iaSB).FairValuemeasurement.internationalFinancialReportingStandard13[S].London,UK:iaSB,2011.

[3]Barthme.FairValueaccounting:evidencefrominvestmentSecuritiesandthemarketValuationofBanks[J].theaccountingReview,1994,69(1):1-25.

[4]Barthme,BeaverwH,LandsmanwR.Value-RelevanceofBanks’FairValueDisclosuresunderFaSno.107[J].theaccountingReview,1996,71(4):513-537.

[5]eccherea,RameshK,thiagarajanSR.FairValueDisclosuresbyBankHoldingCompanies[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1996,22(1):79-117.

[6]nelsonK.FairValueaccountingforCommercialBanks:anempiricalanalysisofFaSno.107[J].theaccountingReview,1996,71(2):161-182.

[7]SongCJ,thomaswB,YiH.ValueRelevanceofFaSno.157FairValueHierarchyinformationandtheimpactofCorporateGovernancemechanisms[J].theaccountingReview,2010,85(4):1375-1410.

[8]altamuroJ,ZhangH.theFinancialReportingofFairValueBasedonmanagerialinputsversusmarketinputs:evidencefrommortgageServicingRights[J].ReviewofaccountingStudies,2013,(18):833-858.

[9]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S].财会[2014]6号,2014.

[10]郑传洲.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股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5,(10):55-62.

[11]刘永泽,孙G.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2):16-22.

[12]白默,⒅驹.公允价值计量层级与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101-106.

[13]徐经长,曾雪云.综合收益呈报方式与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基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3,(1):20-27.

[14]庄学敏,罗勇根.公允价值可靠性、相关性与内部控制质量――基于公允价值层级理论的经验研究[J].现代财经,2014,(12):71-80.

[15]黄霖华,曲晓辉.证券分析师评级、投资者情绪与公允价值确认的价值相关性――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7):18-26.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篇8

发展历程

现阶段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主要是iasc的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fasb的会计准则,其他的国家比如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还有我国的台湾省也对其有所涉及。我国大陆地区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意见征求稿也于去年。

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顾问组成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88年5月提出为了适应金融发展与创新要制定新的金融会计准则,1988年经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提议,iasc成立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项目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1991年9月和1994年1月iasc分别完成第40号和第48号征求意见稿,并于1995年3月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与列报》。1998年6月了第62号征求意见稿,1998年12月通过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与此同时iasc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新西兰以及北欧注册会计师联合会组建了联合工作组(jointworkinggroup?jwg)。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金融工具准则的研究制定(1986年开始)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列报和披露阶段,二是确认和计量阶段。

第一阶段的研究以如何披露作为表外业务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为主,主要的研究成果是三个正式的会计准则公告:1990年3月的第105号公告《由表外风险的金融工具与有集中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的披露》;1991年12月的第107号公告《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1994年1o月的第119号公告《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及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的披露》。

第二阶段主要是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具体规定。1991年《套期保值会计-对基本问题的探索研究》的研究报告和《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的讨论备忘录。1995年7月,fasb提出征求意见稿《衍生工具、类似金融工具以及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1997年8月公布了修改后的征求意见稿,1998年6月公布了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衍生工具及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

3、其他国家和地区历程

日本的企业会计审议会(badc)于1996年7月开始研究金融工具准则的各种问题,1998年6月《对建立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意见》征求意见稿,1999年1月,了《对建立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意见》正式稿和《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加拿大也与1996年1月了《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会计准则?英国1998年9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了第13号财务报告准则《衍生和其他金融工具-披露》?澳大利亚1995年6月了《金融工具的披露和列报》的会计准则;我国的台湾省也于1997年6月了会计准则《金融商品之披露》,对金融工具的披露问题作出了规范。

差异比较

ias32与sfas105、107、109

在研究范围方面,前者包括所有金融工具,后者sfas105包括含表外风险的金融工具,sfas107包括所有金融工具,sfas109主要是衍生金融工具?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划分方面,前者按本质把金融工具进行了分类,后者都没涉及;披露内容方面前者包括面值、合同条款和条件、范围和性质、会计政策、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公允价值和估算方法以及套期保值的有关信息,后者增加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划分和按持有目的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相应披露的规定,而且具体的披露内容细节也出现了差异。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篇9

摘要本文阐述了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表明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对政府、会计准则以及金融机构如何搞好金融工具实行公允价值计量提出建议,以规范金融工具的准确计量,充分体现企业资产价值,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

在金融危机中,尽管公允价值计量确实有其局限性,暴露出很多问题,但并不代表它应该被废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它。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应该不断的研究和完善其准则的相关制度和要求,为防止出现再次的经济衰退贡献一些微薄的力量。

一、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国际上的变革所做出的回应

2010年4月2日,财政部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路线图在全面回顾总结自2005年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趋同、实施和等效经验与成绩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方向、策略和时间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持续趋同是在已有趋同基础上的后续趋同。

第二,肯定iaSB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改革举措,支持iaSB为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所做的努力。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围绕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及相关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较大的争论,iaSB和FaSB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面临很大压力。尽管无论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还是G20峰会最后都认为公允价值和有关会计准则不是产生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但对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改进会计准则质量、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其核心内容是希望改进iaSB的治理结构,在独立准则制定程序下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按照G20和FSB的要求,iaSB自2008年开始积极研究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有关会计问题,为此做了大量改进国际准则的工作,这些工作值得肯定。

第三,明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立场,坚持持续趋同是在国际互动基础上的趋同。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会计被指责为具有经济顺周期性,iaSB也在采取措施作相应改进。我国认为,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公允价值的形成过程(特别是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定价机制)。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是经济结构的失衡,尤其是美国等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结构失衡导致资产泡沫扩大,风险蔓延和经济失控。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的时代,实体经济固然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但实体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虚拟经济。如何健康有序地发展虚拟经济,使之与实体经济形成良性互动,是后金融危机时代重塑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要害所在。我国认为,虚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能否风险可控,其关键是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尤其是创新型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问题,这才是公允价值计量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如果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在这方面能够有所突破,那么就为虚拟经济的发展、金融风险的控制和全球经济结构的平衡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

第四,规划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持续趋同时间安排,部署我国下一阶段会计准则建设工作。路线图提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时间安排是与iaSB的进度保持同步,争取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项目的修订工作。

二、对政府的建议

后危机时代,中国应该重新审视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在对国际上相关变革借鉴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坚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立场。中国政府应密切跟踪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后续动态,并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力度。由于受客观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公允价值在动态中求得计量准确是很难的。我国应更周全地考虑到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出现问题时所需要的原则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方式,从而使计量模式更科学、更深入;同时,也应保持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沟通,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经专门立项的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研究制定,以便从中借鉴。财政部会计司目前已经设立了公允价值计量重大研究课题,成立多个子课题,组织国债登记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交易所、上市公司和会计理论界的专家,对我国各类金融工具的特点、定价机制和报告系统进行研究,全面总结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金融工具及其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特征和特有问题,试图揭开公允价值形成过程的面纱,收集具体案例并形成研究报告,以反馈给iaSB供其制定和完善公允价值相关准则参考,iaSB方面也十分希望能够得到中国方面的有关研究成果。我国公允价值计量重大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彰显了趋同应当互动的原则,对于维护我国企业及国家利益必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此外,我国应该在充分理解公允价值本质的基础上,谨慎而坚定的推行公允价值,为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应用实践创造适宜的环境。

三、对会计准则的建议

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次贷引发的流动性不足、金融创新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管,金融危机并不是由公允价值导致的,恰恰相反,金融危机提醒了我们,当前应做的是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会计准则,提高准则在揭示风险、控制风险方面的功效。《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明确指出,中国对iaSB为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落实G20、FSB要求所做的这些努力表示高度赞赏和充分肯定,并将一如既往支持iaSB致力于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而iaSB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上述改革,将使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基础发生变化,路线图提出我国会计准则持续趋同的要求,也从另一个侧面呼应了这些变化,支持了国际准则改革的基本方向。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而言,在明确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立场时,应进行适合国情的调整。首先,有选择的增加有关估值的信息。会计估值本身需要补充其他信息,比如公允价值方法预计存在的变动、建模技术及假设,从而让使用者能够适当的评估机构的风险。其次,在市场不存在或者是资产以不正常价格出售时,允许金融机构采用自己的金融模型和判断计量资产的公允价值,这也就加大了各金融企业对于资产负债表的操控能力。提供一些解释性范例,说明如何在非活跃市场中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这为适用准则提供新的灵活性也提供了更多的指南。第三,提供有的放矢的风险披露。公司可以考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报告,比如频率较高的简短报告可能比频率较低的长报告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

四、对金融机构的建议

对金融机构而言,我国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另一方面,做好实施公允价值会计的准备工作,如展开人员培训。公允计量模式更多依赖于执业人员的分析判断,所以计量准确程度取决于执业人员的专业水准,要加强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会计人员能够迅速掌握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精髓,熟悉涉及金融工具的各项业务及其变化,理解业务的流程和本质,准确定义形成的资产和负债,掌握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金融资产减值的计算方法,避免出现计量价值严重偏离公允价值的情况,从而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赋予管理层自由选择权,即由管理层来决定金融工具的分类,且金融工具一经分类不得随意变更,这就需要管理层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能科学合理地对金融工具进行分类,避免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生大的波动。此外,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金融机构的管理理念和风险驾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此,管理层必须准确理解准则所阐述的关于公允价值、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量折现等概念的含义,充分认识金融工具交易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潜在的致命性危害,进而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理念,将这些理念运用到日常运营和经营管理中。金融机构也应加强执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禁止滥用资产负债表,防止为他人所用,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保证企业有能力去评估和衡量。

参考文献:

[1]张晓琴.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化.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篇10

论文关键词:金融市场化,投资回报率,面板数据模型

 

一、引言

资本运营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利润,因而不同的投资主体关注的焦点都在于——投资的资本回报率。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广为关注的一个议题,在应用研究方面,许多学者利用一些数据分析了金融业发展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那么,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对我国的资本回报率有没有影响呢?二者的关系如何呢?

国内外学者对于金融市场化和资本回报率等相关问题都进行了一些研究。

在金融业的市场化方面,Goldsmit(1969)在《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一书中第一次探索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开创了金融发展研究的先河,并给出了评价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mackinnonR.i.(1973)和Shawe.S.(1973)曾针对金融系统的发育状况,将金融市场化理解为金融抑制向金融深化的转变。①此后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概念内涵对金融市场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目前形成相反的两类观点:第一类观点认为金融市场化增强了金融发展的动力,并最终为经济带来了更高的长期增长(Bandiera,2000;andersenandtarp,2003;Bekaert,2005;Ghosh,2006);第二类观点认为,金融市场化导致了过度的风险介入,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性,从而导致更加频繁的金融危机(Demirguc-KuntandDetragiache,1998;KaminskyandReinhart,1999)。②关于金融业市场化指数的测算,自2000年开始,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的学者樊纲,王小鲁,张立文就出版了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报告,其中就包含了金融业的市场化这一指标,并分别在2004年、2006年、2009年了新的报告。本文中采用的数据部分就来自于2009年的报告。

关于资本回报率的问题,白重恩、谢长泰、钱颖一(2006,2007)曾对我国资本的实际回报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我国在高投资率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年总资本回报率约20%的资本回报率,并指出可能由于中国工业部门内的渐进式重组使其向资本密集型工业转变,因此要求中国有更高的稳态投资率。

但是将中国的金融业市场化指数和资本回报率联系起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金融市场化对投资回报率影响的文章并不多见。

本文试图利用1999-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来分析一下我国的资本回报率与金融市场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以下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说明模型设定已经模型中相关指标的测算方法及数据选取;第三部分对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相关检验并基于数据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第四部分为结论和简单的政策建议。

二、模型与数据

——————————

(一)模型设定

本文将着重考察资本回报率与金融市场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对投资回报率的影响程度投资回报率,因而建立如下面板计量模型:

(1)

其中,i表示横截面,即各个省市区,i=1,2,……,31;t表示时间,t=1999,2000,……,2007。为残差。RoiC为投资的资本回报率(ReturnoninvestedCapital),Fmi为金融业的市场化指数(Financialmarketindices)。β为相应的弹性,表明投资的资本回报率对金融市场化程度变动的敏感程度。

(二)数据选取

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的资本回报率以及金融业的市场化指数各279个数据,由于指标选取的限制,样本区间为1999—2007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1.我国投资回报率的测算

Bai等(2006)曾经对我国资本的实际回报率进行了核算,其测算公式为:

其中,r表示实际资本回报率,i表示资本名义回报率,p表示价格水平,^表示增长率,α表示资本所得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K表示资本存量,Y表示总产出,δ表示资本折旧率。理论上,式(1)一个的近乎完美核算公式。但是,由于我国统计资料的限制,如果应用其来测算我国分省区的资本回报率,在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③

如果生产要素是规模报酬不变的,且符合生产要素分配净尽定理,及要素按照其边际产出获得报酬,那么资本回报率就等于资本所得份额除以资本产出比。其原理如下:

设定投入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得到产出Y。投入要素的规模报酬保持不变,则有

(2)

上式中,mpK和mpL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出。将等式(2)两边同时除以产出Y,得到

(3)

如果投入要素分别按照边际产出mpK取得收入,则资本回报率r=mpK。式(3)右边第一项为资本所得份额(记为α),则资本的回报率转化为

(4)

产出Y以实际GDp计算,资本存量K作者借鉴Bai等(2006)所采用的“固定资本形成”指标。而资本所得份额没有现成的统计数据,作者将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所公布的按照收入法核算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来计算。

资本所得应该为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以及属于资本所得的生产税。因而核算公式如下:

资本所得除以GDp总量就可得到资本所得份额。这样,将1999-200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代入式(4)中,就可以测算出投资的资本回报率。统计数据来源为2000—200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此外,2004年各地区生产总值结构构成的统计数据缺失,作者利用插值法完成缺失数据的填充后,再行计算出了2004年各地区的资本回报率。

2.金融市场化指数

金融业的市场化指数则选用中国经济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相对市场化进程2009年报告》中的数据。

三、金融业的市场化对投资回报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从选取的变量的实际数据看,都有随着时间而增长的趋势,为了消除虚假回归的现象,需要对这些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由于单一的检验方法可能存在缺陷,本文作者使用了Levin-Lin-Chu检验、im-pesaran-Shin检验、Fisher-aDF检验和Fisher-pp检验四种方法来对资本回报率和金融市场化这两个模型中的变量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使用的计量软件为eviews6.0版本,检验结果见表3-1。

表1资本回报率及金融市场化指数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RoiC?

RoiC?

Fmi?

Fmi?

LLC值

-4.1952

-15.9634

-4.0889

-24.6921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ipS值

1.2876

-4.7306

2.2567

-8.2947

p值

0.9011

0.0000

0.9880

0.0000

aDF-Fisher值

49.1463

135.1460

57.5226

194.1310

p值

0.8819

0.0000

0.6375

0.0000

pp-Fisher值

46.3882

156.8131

41.0520

185.0343

p值

0.9305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