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字城管运行方案十篇数字城管运行方案十篇

数字城管运行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1:36

数字城管运行方案篇1

关键词:数字化;城建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12-0106-02

1概述

精细化管理理念最早是在企业管理中提出来的,是企业管理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规模化管理发展过程中提出并推广应用的一系列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目前,精细化管理已引入企业、事业、社团和政府机构管理等方方面面。精细化管理要求对工作主体、目标对象、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等都实行精确和细致的管理。基于精确和细致本身就是相对的概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精细化管理代表的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管理思维,一种持续创新、持续改进、永不止步、永不懈怠的管理实践,其管理成果符合人们需求永恒增长这一客观事实,对企业持续改善产品,事业、社团和政府机构持续改进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研究精细化管理,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即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找到了这一途径,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也就水到渠成了。根据我们的实践和思考,数字化就是城建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最佳途径。

2城建档案工作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国城建档案工作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与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全面发展同步;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城建档案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至今,全国660多个设市城市中,已建立了近500个城建档案馆,区(县)城建档案室达1000多个,馆藏量在4000万卷以上。在具体工作上,各城建档案馆主要是收集城市建设活动中,特别是各项建设工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技术资料,加以整理、入库、保管,并提供查阅和复制利用。对人的管理、对工作过程的管理和对工作对象(即各种技术文件、图纸、影像资料)的管理,还是以原始手工方式为主。城建档案工作的核心就是城建档案,一切工作和活动都是围绕着城建档案展开的。而城建档案的本质不是其外在的形态,而是内在的技术内容,是信息。如果我们能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对城建档案进行处理,那么城建工作管理模式就会发生根本的变革。长沙市城建档案馆从2000年以来,不断加大城建档案收集工作力度,进馆档案逐年增长,达到了30000多卷/年,如果按照原来的管理模式,档案整理跟不上,档案查阅利用越来越困难,档案存放也是一个大难题,库房空间严重超负荷,多次倒架腾库,仍是应付不了档案迅猛增长的局面。我们把档案的信息特征从纷繁复杂的档案形态中抽取出来,实行数字化,就能挣脱档案实体的桎梏,使档案的收集、管理、利用都抛离了档案的实体,完全在信息的流转中完成,这就为城建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途径。

3数字化在城建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应用的几个方面

数字化在城建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事实上,数字化是一种技术手段和工作机制,它既可以变革原来的城建档案工作内容和模式,还可能创新出城建档案工作一系列新的业态,这就为城建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使城建档案工作对象、工作流程和工作成果控制能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帮助下精确计划、精密控制、精心操作、精准落实,从而真正实现最佳效果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档案接收的数字化

传统纸质档案的接收是指工作人员对建设工程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和图纸,按照城建档案管理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收集、初步整理,在工程竣工后向城建档案馆移交的过程。实现档案接收的数字化,首先是要按照城建档案管理规范要求,建立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报送系统,然后由工作人员根据建设工程进展,将建设工程信息(文件材料和图纸信息)同步录入该系统,最后以光盘等形式直接报送数字化打包信息。工作人员将按系统程序要求,一步步、一项项、一条条地完成建设工程信息的录入,避免了纸质接收模式的那种随意性导致档案缺项漏项或重复冗余,也杜绝了工作人员集中在事后补制档案导致档案不真实。数字化接收在档案接收质量检验环节也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可以用质量检验软件对档案信息包进行检验,避免了人工检验的主观性。数字化接收的最大优势还是工作效率,对很多类似的信息,我们可以用复制的方式,不用再重复打印出文件或图纸,大大提高录入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

3.2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以及档案保管的数字化

传统的档案保管都是基于档案实体,档案实物的搬运摆放、库房空间的占用调整以及档案的保管防护是主要的日常工作。数字化的模式从两个方面对这一过程进行革新,一是原有馆藏的数字化扫描录入,对已完成扫描的档案实行真空包装后永久封存,非特殊情况不用再开包调用;另一方面是新进档案接收数字化信息,直接并入档案信息数据库;这样日常管理的操作对象就是虚拟的档案信息数据库而不是档案实体。这对档案实体是一种保护,而且,档案信息实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的优势是多方面,包括可以方便地制作多个备份,异地存放,防止突发灾害对档案信息的破坏。当然,原来的各种物理活动,如清理、搬运、消毒、温湿度控制等都不存在了,档案日常管理的内容与方式就发生了质的转变,更少的人、更少的空间、更少的投入,可以完成更加高效的工作,这正是精细化管理所追求的核心目标之一。

3.3档案查阅利用的数字化

档案查阅利用的数字化应该是最能展示精细化管理成果的方面。与传统档案查阅方式相比,数字化查阅可以真正实现查全、查准。多年来,在档案利用中我们有一个难以明说的事实,就是档案查不到并不是因为档案不在库房中,我们往往只好回答说,“这个检索的条件可能不准确,再找找看看。”我们的馆藏量是如此之大,如果单凭人工的手段,或者只是录入了档案的目录信息,要查准、查全的确是勉为其难的事情。如果我们实现了全部档案的数字化,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们可以深入到档案的内部去挖掘档案的每一个信息点,而且这一个过程是由计算机来完成,在这种条件下,即使是“大海捞针”,也只是举手之劳。数字化查阅的另一个优势是,在档案查阅出来后,目标信息的阅读、摘录、下载、拷贝、打印都是十分方便的,因为我们的利用方式完全抛弃了档案实物,是一种完全的数字环境,就好像我们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搜索信息后游览与下载一样方便;当然,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所有的档案馆数字化信息量与互联网信息量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我们的档案信息都是集中管理,所以对它的查阅利用肯定比GooGLe还要来得快,来得方便得多。

3.4业务工作数字化

主要是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以数字化的办公平台替代过去的人工模式和有纸办公方式。业务工作数字化一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可以规范工作流程。这两个方面都是我们实行精细化管理所追求的核心目标。数字化办公将由网络环境的计算机系统对各种工作流程进行界定和标注,既不能越位,对时间上的延误也记录得非常精确、细致,对工作人员本身进行了管理和约束,是一种阳光工作模式。当然,系统设置的各种督促提醒或提示还会起到人工管理根本达不到的效果,在现实管理中,督促提醒或提示一是不能保持经常性和充分性,另一方面也碍于情面,而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由计算机系统预设的机制来完成这一工作,工作中有延误、有松懈、有差错等都可以由计算机系统发出警告,并自动生成工作日志,这使精细化管理中的考核环节变得非常容易。

3.5永不下班的城建档案馆――互联网上的城建档案馆

数字化可以彻底改变城建档案馆传统的办公模式,使城建档案馆走上互联网,实行全时上班开放,扩大城建档案的社会影响,提升城建档案的利用效果。当然,我们首先要对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档案信息是有保密规定及密级划分的,能在互联网上的当然是可公开的部分,这是一个精细区分和精细控制的过程,而且需要一定的行政授权。但数字化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技术条件,使城建档案馆在互联网的时代扬帆前行。

3.6基于城建档案信息的综合平台

城建档案信息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其利用潜力也是巨大的。通过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就成为了一个基础的信息源和信息库,结合GiS、GpS、RS和miS等各种技术工具就可以建立各种综合平台,对城市建设变迁、历史文化保护、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以及城市动态管理等等展开应用研究并投入管理实践运用。这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领域,将使城建档案的信息价值发挥到极致。我们在下面将以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实践为基础,列举出多个这方面的应用实例。

4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工作的实践及精细化管理成果

从2000年开始,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就开始探索档案数字化和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开发了基于目录的城建档案检索系统,解决了档案数量比较大时,人工检索工作量非常大、效率非常低、经常出现漏查的问题;开发了馆内网站,初步实现了档案远程检索和建设信息;但这些工作数字化水平还比较低,不足以改变城建档案工作管理模式。2005年以来,随着“长沙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项目被长沙市发改委科技立项和财政的不断投入,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共有五大数字化系统(项目)启动开发、建设和运行,目前总投资已超过2100万元,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正朝着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城建档案馆目标迈进,取得了丰硕的精细化管理成果。

4.1长沙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地下管线GiS)

该工程项目是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数字化的主体工程,也是最早实施的数字化工程。2005年就开始调研,2006年开始实施,2007年通过验收。该工程对城建档案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信息――实行全数字化管理。其基本原理是采用GiS技术,对长沙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管线的三维矢量信息和各种文本属性信息与三维数字化地图建立对应关系,实现查阅、计算、修改和动态更新等功能。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与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用光缆专线连接,保证管线及地图信息动态更新;另一方面,我们把建设工程数字化档案与三维数字化地图也建立对应关系,从而在这一个综合平台上也实现了档案查阅利用功能。这两个方面是这一系统最大的技术优势,也使它成为了国内最先进的地下管线GiS系统。目前,该系统成为了长沙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平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精细化提供了极大帮助。

4.2城建档案数字化扫描管理系统

该系统从2007年着手开发,2008年全面投入运行,主要包括档案扫描数字化录入、质量检验、入库管理和扫描作业控制等功能。目前,共有40多名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地工作,数十台计算机、高速文件扫描仪、工程图纸扫描仪、条码打印及识别仪、激光打印机等设备设施正在高速运转;已完成档案扫描20万余卷,图纸50万余张,档案数字化入库信息量已达到1200G。该系统已经实现了与地下管线GiS的对接,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查阅利用已经实现。

4.3长沙市城建档案馆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2008年着手开发并投入试运行,2009年起已经在业务办公中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针对各科室工作需求,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补充和完善。目前,全馆一室五科(办公室和五个业务科室)的日常业务工作,包括档案的接收、验收、整理、入库、人事、行政等事务处理都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实现,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内部管理的技术条件飞跃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4.4长沙市城建档案声像媒资管理系统

声像档案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其成效是非常显著的。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在雄厚的声像档案工作基础之上,经广泛考察、调研和论证,2008年以来共投入300多万元资金,与在媒资管理领域颇有建树的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发了“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声像媒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2009年6月已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该系统采用“双码流”技术,不但较好地解决了声像档案海量存储和高速访问的问题,还实现了与现有的地下管线GiS的对接,针对声像档案的多种来源,统一归档渠道,实现了对声像档案的全程管理,总体功能包括:收集整理及审核、关键信息提取分析、格式转换、编目审核、检索浏览、下载输出、编辑利用、数据交换、存储管理、系统管理、业务管理,为全国城建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开创了成功的范例。

4.5长沙市建设信息中心网站

从1996年起,长沙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就加挂了“长沙市建设信息中心”的牌子,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长沙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长沙市城建档案管理处、长沙市建设信息中心),但建设信息中心的职能落实缺乏有效机制。从2005年开始,随着数字化工作全面开展,建设信息中心的职能不断健全,对全市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条件不断成熟。在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基础之上,2007年,我们全面改版了“长沙市建设信息中心网站”,承担了建设信息收集和、建设系统部门联动、行业监督管理和投诉在线办理等职能,发挥了长沙市建委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正是基于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数字化成果日益丰硕、长沙市建设信息中心网站影响日益扩大,在多年的努力下,“长沙市建设信息中心”机构终于2009年11月由市编委下文批准正式成立,全市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精细化管理就有了强有力的法定工作机制。

数字城管运行方案篇2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探索“管理靠队伍、长效靠机制、提升靠技术”的城市管理综合发展之路,许昌市积极打造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2010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并通过了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实现了投资低成本、运维低费用、使用高效能(两低一高)的建设目标。

一、精心谋划建设,构建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

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颁标准,在借鉴外省城市先进做法的同时,充分结合市情,构建了具有许昌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一是创新运行模式。成立一个中心,担负指挥、监督两项功能,但功能相对分离,既减少了建设投资,又节约了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实行“二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处理”的运行模式,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充分结合。市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两个部门行使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监督职能,实行高位监督;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和区(县)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指挥平台二级指挥派遣;市、区(县)、乡(办)三级处理高效的运行模式,确保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行。

二是运用先进技术。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率先应用了3G无线通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三维实景图像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首次将三维模拟图像应用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设计了240寸弧形大屏幕。在部颁规定的核心应用子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符合许昌实际的领导移动督办、业务短信子系统、数字城管综合门户网站、采集员管理子系统、Ca认证子系统、双网交换子系统等8个应用子系统。在一期拓展项目建设中,又结合实际开发了私搭乱建管理子系统、城市部件动态管理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视频案件管理子系统等4个应用子系统,建设了视频会议子系统、移动视频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采集互视互通子系统等3个软硬件集成项目,使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了闭合、互联、互通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二期将设计开发淤泥渣土车监督管理子系统、夜景亮化工程监督管理子系统、建筑工地监督管理子系统、公众信息互动平台、数字城管与行政审批平台、数字城管与全市电子监察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等扩展系统,并增加移动视频采集车、40个二级平台语音互通设备、无线视频设备,及完善服务器与存储系统等。

三是高效整合资源。整合公安部门的视频监控信息、规划部门的1:1000市区地形图、国土资源部门的1:500正射影像图和市园林绿化、邮政、电力、移动、联通等部门的城市部件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资源共享,降低了建设成本。

四是分步规划建设。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规划分三期进行建设。2010年完成的一期工程覆盖许昌市主城区70平方公里范围。2012年实施二期工程,将覆盖扩展至环城公路以内100平方公里和许昌新区180平方公里;2014年将实施三期工程,覆盖范围将扩展至所辖县(市)中心城区,实现所辖县市区域全覆盖。

二、抓住关键环节,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效能

该系统运行以来,注重抓好信息收集、指挥派遣、案件督办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广泛收集信息。全覆盖、全时段、无遗漏地发现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信息采集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专业信息采集队伍的作用。170名信息采集员按照划定的工作区域,从早7:00至晚10:00实行不间断地巡查,及时收集、上报城市管理问题,同时强化信息采集工作的督查,坚持每周、每月通报情况。采取每天实地徒步督查的形式,督促信息专业单位提高信息采集覆盖率和信息采集的质量,信息采集有效率保持在96%以上,核查及时率达到97%以上。同时,多渠道收集问题,通过视频监控、社会公众举报、公共媒体曝光、“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投诉、110指挥中心转接、各级领导批办、门户网站等多个渠道广泛收集城市管理方面的信息。

二是高效派遣指挥。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从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入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建立接线员培训机制,每周安排不少于2个小时的培训,每月组织一次闭卷考试和上机操作测试。实行量化考评,每月公布考核结果,实行奖优罚末,使问题从发现上报、确认责任单位、审核立案到任务派遣由原来的10分钟左右,缩短到目前的3―5分钟以内,大大提高了案件派遣的时效性。同时,规范平台责任单位的管辖区域、管理职责和服务流程,使接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指挥派遣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是强化案件督办。许昌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出台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许政办〔2011〕45号),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实行两级督查。每周将各责任单位超期未处置的案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中心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布,每月召开一次运行点评会,通报月案件处置情况,每季度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评价结果通报各责任单位,并在新闻媒体上,接受社会监督,并上报市政府。将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处置情况纳入文明城市创建中并进行督办和考评,市创文办每周对数字城管超期未处置案件进行重点督办,每月排名末位的单位在市创建点评会上表态发言,每季度绩效评价排名后5位的单位在全市创建工作考评中被扣分。同时,积极发挥老干部督导团作用,将每周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超期案件问题,请老干部督导团帮助协调,督促责任单位解决。运行以来,结案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三、健全工作机制,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长效化

一是政策保障机制。为确保运行,许昌市政府专门印发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工作方案》、《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许政办〔2011〕45号)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经费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给予重点保障。

二是定期通报机制。实行“日督查、周通报、月点评、季评价”制度。每周印发一期督查通报;每月召开一次运行点评会,通报月案件处置情况,及时协调、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每季度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评价结果通报各责任单位,并在新闻媒体上,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效能问责机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与监察部门效能问责、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年度评先挂钩。对处置不及时、反复发生问题多的责任单位,实行效能问责。

四是市民参与机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对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每月第一个周日在市区主要广场、居民居住区附近、人流密集场所开展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市民群众提问,接受市民群众投诉,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卡片。同时,为了提高市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许昌市协调通讯部门从2011年5月1日起,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由主叫付费变被叫付费。

数字城管运行方案篇3

关键词:城市管理;信息化;数字化;解决方案

1背景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中国经济未来20年发展的两大主线,预计在2013年前后,中国的城市人口将首次超越农村人口。同时在未来的40至50年内,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净增6亿。这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将对城市规划、管理、社会稳定与安全等各方面提出严峻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依靠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需求,城管之间的信息孤岛等遗留问题也加大了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困难。精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提出,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变革,将推动城市管理真正走向数字化、信息化。

2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行业终端(含数字城管终端应用软件)和政府内部办公系统,通过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从而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进行监督、管理和预警的一种系统。数字城管从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入手,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通信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

在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城市安全运转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从城市管理部门的需求出发,重点保障地铁、公交、市政桥梁、隧道、高架等各类大型市政设施的安全运转,保障燃气安全、供水安全、排水安全等,建立防汛抗台等应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机制。城市安全运转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市政桥梁隧道在线监控系统、防汛决策指挥系统、路灯监控系统、排污及河道水质监测系统、燃气监管监测系统、公交车辆GpS监控系统、城管车辆GpS监控系统等监控、监测、监管系统。

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曾经参与了住建部信息采集方面的标准制定,利用多年的采集管理探索和服务历练经验,辅以特色制度化管理模式与方法,整理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各地数字城管信息的采集管理制度、规范和标准,从而使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进而实现绩效的远程管理。

3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的主要优势

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这种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首先在浙江省杭州市进行了试点,结果证明其全国管辖度和复杂问题处理能力强。系统注重城管数据分析,并能结合业务提出各类城管指数,帮助城管业务提升。

该系统可以帮助城市管理实现五大转变,即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偏重管理向监管并重的转变、小城管向大城管的转变。

同时,试点也取得了三大成效:即案卷处理效率取得质的飞跃、优化了监管和工作流程、提升了公众满意度。2009年度,杭州市市民对数字城管工作的满意度为98.4%。

另外,通过该系统也提高了城管部门的办事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可实现高效协同和强化科学考核,促进城市长效管理。便民利民惠民,大大提升了民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4成功案例

目前,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这种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已经有多项成功应用的案例,其中包括杭州数字城管项目、南昌数字城管项目、温州数字城管项目、大庆数字城管项目、天津河西区数字城管项目等。

城市管理工作点多面广,通常包括交警、治安、消防、环保、工商、城管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以前的工作流程多以“区查区改”为主,收集问题和处理问题合一,因而投入运行的成本比较大,管理协调层级较多,效率较低。这里将其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1)政府管理缺位,没有形成监管分离的管理体制;

(2)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

(3)缺乏高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4)城市地下管线未纳入管理范畴;

(5)重要市政设施和公用服务事业缺乏有效监测手段。

针对上述问题,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提出了优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包括问题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结果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等七个环节。整个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

图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

数字城管在完成网格化数字城管系统之上,可实现数字城管效用的不断提升,并可对数字城管运行模式进行拓展,做细、做深、做透信息采集市场化;将管理对象从地面延伸至地下;创新城市安全运转在线监测。

数字城管能拓展的系统包含桥隧在线监管系统、亮灯在线监管系统、排污在线监管系统、污水在线监管系统、节水在线监管系统、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地下应用管理系统、行政许可审批系统、环卫车辆GpS监管系统、固废处理在线监管系统。

数字城管运行方案篇4

关键词:数字城管;GiS;系统平台;通信运营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4-6707-05

DigitalUrbanmanagementoftheBusinessSystemDiscussion

SUnFeng

(Jiangsuposts&telecommunicationsplanningandDesigninginstituteCo.,Ltd,nanjing210001,China)

abstract:Urbanmanagementonthecurrentthroughthetraditionalmodeofanumberofshortcomingsintheanalysisandconclusion,inordertoimplementthescientificconceptofdevelopmentastheguidingideology,bythenumberofurbanmanagementhasbeenrunningpilotoperationsmanagementsystemforcitiessuchasnanjing,Yangzhou,Suzhou,suchastheUrbanmanagementperformanceanalysisandcomparison,combinedwithinformationonthefutureofthecity'soveralltrendofthenumberofurbanmanagementoftheoverallbusinesssystemsolutions.overviewoftheprogramintheconceptofdigitalurbanmanagement,managementstructure,management,etc.;Umpapfocusinpartonthenumberofstudies,setoutatthesametime,makefulluseofthevarioustelecomproviderstoactivelyexploretheirparticipationintheconstructionofthenumberofurbanmanagementsystemthenecessityandimportanceofthewin-winpointsUmpapsectorandtelecommunicationsoperatorstoparticipateinthebuildnumberofurbanmanagementmodel,putforwardsomethinking.

Keywords:digitalurbanmanagement;GiS;systemplatform;communicationsoperators

一个城市城管部门的管理的水平直接反映到城市整体形象、国际化程度、城市的竞争力和投资环境。目前省内很多城市,很多地区城管业务数字化程度还不高,管理人员也没有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进行划分,很多业务的内部管理还依靠手工纸质台帐,外部管理基本还是靠传统的人员定点定岗进行。在城管工作量越来越大、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城管部门人员越来越多、管理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众多城管工作人员工作依旧积极努力,但受传统业务操作模式的影响,城管工作的绩效和质量却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基于此,新型的、数字化的城市管理业务系统应运而生。

宏观的数字城管系统是一个集技术基础、管理流程、人文文化、法律依据、经济制约、行政干预为一体,为提高城市管理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系统范畴。本文涉及到的数字城管系统内容,仅从技术角度出发,通过智能化及信息化科学手段,对城管工作流程、工作策略进行技术响应,结合江苏省城市管理部门关于社区干部、执法队员、执法协管员、门前三包协管员、保洁员“五位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一套完整的、可行的、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以空间地理信息为基础,广泛采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数字化应用技术,全面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提高政府运作效率,有效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加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各权力机构业务运作的监管和为公众服务的水平。

1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总体建设思想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3S”空间信息技术、行业实体库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实现政府信息化建设相关资源的共享,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具体建设思想是围绕城市管理的综合内容、管理范围和考核标准,提出符合建设部标准的数字城管新模式。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管理。

1)资源共享,构筑一个统一的综合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已建的政府公共资源(现有的电子政务网、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等),构建基于“3S”技术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对城市部件进行系统编码和精确定位,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的准确采集、网络传输和实时管理。

2)建立全区一体化、统分结合的城市综合管理运行体系,搭建一个集中、高效的城市管理平台。将数字城管系统涉及到的各相关部门的综合管理指挥中心,监督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考核中心链结成为一体,通过一个系统平台即可进行流水办公。

3)统一建设标准,拓展服务功能。统一网格管理数字平台的建设标准,包括电子地图、物理网格区划、事件部件编码、信息交换和接口等标准,使该系统具备扩展覆盖到其它部门和管理领域的功能。

4)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市民提供快速、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

5)建立巡查员的动态巡查,无线取证、综合考核、定位轨迹为核心的自动巡查机制。

1.1业务流程分析及设计

根据对众多城市管理部门的调研,其工作环节基本为城市部件(突发事件)、各级专业(管理)部门、监督工作人员、相关部门及领导或公众、监督指挥中心五大环节,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根据对城管工作业务流程的分析,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可分为六个阶段:数据采集阶段、问题登记核实阶段、立案阶段、任务分派处理阶段、核查结案阶段、综合评价阶段。

1.2系统架构及组成

数字城管业务系统从载体类型上分为软件系统平台及硬件基础设施系统两个部分,软件系统主要分为数据库、服务层、城管业务平台监督中心指挥平台、城市管理网、和系统的外部接口建设。硬件系统为服务器、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数据存储及数据备份系统、呼叫通信手机、信息采集(音视频)系统等。

系统框架结构图如图2。

数据库为城管专业业务系统数据库群。

服务层主要为应用系统服务支撑,包含工作流、消息服务、表单服务等一系列服务组件。城管业务平台层主要提供受理指挥、行政执法、行政许可等城管日常业务。

监督指挥中心平台层将根据建设部关于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标准要求以及高新区城管实际需要开发监督指挥中心软件平台。

外部接口主要为横向部门、条线部门间的数据交互提供系统接口。

从系统应用方面划分,数字城管业务系统主要分为:

1)无线采集系统

2)监督指挥中心平台

3)城管业务平台

4)GiS业务应用系统

5)GiS信息数据库

6)通信呼叫中心平台

数字城管业务系统中的6种应用分类,集中了当前不同城市、不同地区进行数字城管系统的一些共性建设,下面将对这些共性系统进行概况阐述。

1.3系统功能及应用

1.3.1无线采集系统

包括话音通话功能、短消息收发功能、网络数据通讯、拍照、录音、摄相功能、手机定位等手机基本功能。包括地图的查询显示、地名地址与地理编码定位、信息标注等功能,支撑应用系统的开发。

案件报送功能,实现城管员在现场,利用“无线通”手机的拍照、录音、摄相功能以及地图查询显示、名址定位、案件报送软件模块,完成案件信息的采集与录入,完成案件信息的无线网络报送。

无线采集系统工作示意图如图3。

1.3.2监督指挥中心平台

系统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分数据库系统、基础支撑系统和案件受理、案件定位、城管员协同、案件办理协同、城管员查询定位等应用系统。

指挥子系统供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办公人员使用。该系统主要实现从受理、指挥、处理、协同办公的一体化城市管理工作。

指挥处理功能主要包含:问题的派遣、专业部门处理、结果反馈功能。

通过指挥工作子系统,实现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为全面整合政府职能,创新城市管理体制,解决以前城市管理工作分工不明,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1.3.3城管业务平台

城市管理业务平台是基于城管局自身业务为基础,融合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城管局自身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完成城管局日常的行政执法、行政许可、城市维护等业务登记、审批、查询、统计等管理工作。其具体业务功能的实现细节和方式必须遵循城管业务的实际情况。

业务平台工作示意图如图4、图5、图6。

数字城管业务平台是数字城管系统的核心所在,绝大部分的城管业务都将通过此平台进行信息交换、信息更新,因而城管业务平台系统是一个集成性要求高的系统,作为联结其他系统的枢纽,数字城管业务平台要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必须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系统的整合有四种方式,即应用整合、界面整合、流程整合、数据整合。

城管业务平台系统主要为以下几个应用方面:

1)行政执法管理:执法管理处是城管局城管的关键业务,其业务内容比较复杂,主要是针对城管7大类业务的违章现象所进行的违章通知、案件审理、督查管理、110联动以及对执法案件的统计、分析工作。

2)督察管理:督查管理用于督查中队对于重大事件、长期不能处理以及领导委派的任务进行处理。主要包含督查通知、督查处理、统计分析、人员考核等功能。

3)行政许可管理系统:行政许可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城市管理中所涉及的户外广告、道路开挖、路灯迁移、临时占道堆物、设摊经营、行政备案等各类行政许可项目的审批。

4)城市维护管理:城市维护管理主要综合围绕“美化、亮化”工作进行,主要包含:景观灯管理、水景灯管理、路灯管理以及绿化管理、环卫管理和市政设施管理功能。

5)车辆人员调度管理:车辆人员调度系统主要实现人员及车辆的指挥、调度管理城管通系统主要是针对城管局执法人员在现场执法时进行应用。同时提供日常城管局内部办公的手持处理功能。主要包括移动执法子系统、广告审批子系统、和人员定位子系统和信息转发平台两大部分。

6)GiS业务应用系统

这里所指的GiS应用子系统是指通过调用共享式GiS平台的基础功能,同时根据数字城管自身的业务需求,而在监督指挥中心软件平台上开发的应用系统。该子系统的实现需要由高新区GiS共享平台提供标准的访问接口及GiS图层操作权限。

GiS应用子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大功能:

地理编码管理、地图数据管理(地图图层分类数据、地图图层信息)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地物要素管理,城市部件管理。地理编码管理是把具有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赋予地理坐标、进而可以为计算机所计算的方式。通过地理编码,将城市现有的地址进行空间化、数字化和规范化,在地址名称与地址实际空间位置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7)GiS信息数据库

在数字城管建设中,需要先进的城市管理方法使数字城管能够高效运行,所以数字城管建设需要在GiS地理信息平台之上,结合了先进的单元网格、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管理法,来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高效化管理。

①城市单元网格:

在数字城管建设中,需要先进的城市管理方法使数字城管能够高效运行,所以数字城管建设需要在GiS地理信息平台之上,结合了先进的单元网格、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管理法,来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高效化管理。

②城市部件:

城市部件数据普查和建库工作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中非常重要,是项目建设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其目的是要建立稳定、适用、合理、科学的单元网格数据库、城市部件数据库、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为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和运行提供必要的空间数据支持与地理信息服务。这项工作完成的好坏不仅与空间数据库的质量好坏息息相关,而且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效果,所以在项目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③城市事件:

城市事件应按照其性质和特点划分为大类和小类,主要为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扩展事件六大类,根据GB/t2260的规定执行其事件编码进行事件排行,便于查询事件的流程化以及处理查询。

1.3.4通信呼叫中心平台

结合数字城管的实际需求,需要有一个具有开放性、可伸缩性、高性能的呼叫中心平台。且要能够根据业务的需要实现快速构建、灵活配置,提供广泛的业务支持。该平台地融合先进的Cti技术,最大程度满足政府部门的业务和成本需求。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以及因特网等手段向城市管理人员反映关于灯光、绿化、市容、噪音、道路侵占等问题的投诉和咨询,从而为城市管理部门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渠道和反馈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同时,监督指挥中心子系统可与其他子系统如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等实现互联互通,构建信息共享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系统平台。当监督指挥中心人员接到市民的举报或者投诉后,可通过受理指挥监督系统将投诉分类后自动派发转送给相关部门做进一步处理。

1.4技术小结

上文为数字城管系统六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概括介绍,六个系统涵盖了数字城管系统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交互型)、信息三大环节,通过这六大系统可以构建出一个管理区域基本的数字城管业务平台系统。各个城市、地区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对这些系统进行符合自身需求的添改,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符合自身需求的数字城管平台系统。

在未来城市信息化的总体趋势下,数字城管系统不仅仅会提高自身系统平台的容量、质量,更多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对多系统的融合性和对共用资源的整合及利用。

数字城管系统,将与当地政府信息系统这个大平台进行融合,

2数字城管系统运营模式初探

2.1建设模式

目前数字城管系统的运营模式是以政府城管部门为主体,其他方如软件平台开发商、通信运营商为配合进行。

南京市玄武区数字城管系统目前在江苏省城市数字城管建设中排名第三,其建设模式、运营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下文将以玄武区数字城管系统为例,同时参考鼓楼区、建邺区数字城管系统,对其运营模式进行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政府部门工程项目一般由政府相应部门牵头,通常有以下三种建设模式:

1)政府自建。

2)委托第三方建设,政府租用。

3)政府牵头,多方合作。

考虑到政府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目前政府类项目工程,采用委托第三方建设,政府租用的这种建设模式较少,偶尔有之,范围也较为狭窄;政府自建项目,由于专业涉及面广,投资较大,目前采用的程度也不是很高;对于第三种“政府牵头,多方合作”的建设模式,由于可以实现多方资源充分利用、合理调配、多方共赢,是现在政府类项目工程普遍流行的建设模式。

玄武区数字城管系统建设以第三种模式为基础,进行一些调整。在整体系统中,城管部门以主导身份参与建设,承担主要投资部分。软件平台系统上,由开发商和城管系统各自承担50%费用,同时签订五年软平台系统维护、升级的有偿服务合同。通信运营商未过多参与系统建设,只提供一些使用套餐等网络服务。

通过“政府牵头,多方合作”这种运营模式,城管部门大大节约了投入成本,并使其他参与方最大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优化组合。

2.2收益模式

通过数字城管系统的采用,使城管工作流程更加快速、处理及时、责任明确、取证客观,信服度高,使城管部门的工作绩效得到极大提高,基本摆脱传统管理工作的“人海战术”,大大减少在各种管理工作中、检查工作中“费力不讨好”的尴尬情况,从而得到上级部门、本部门工作人员、公众的一致赞扬。

在出色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同时,数字城管系统的采用,使城管部门大大减少了人员、车辆等资源的投入,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在人员管理方面、调度方面也更加清晰,通过GpS等系统的使用,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上也具有了客观依据。

由于数字城管取证客观、信服度高,很多以往缘由难辨的纠纷现在也大幅度减少,有利提高工作人员对工作精力时间的分配;而且数字城管系统使城管部门同其他部门的工作界面分工更加明确,责任明确,减少工作扯皮、推诿,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公众和上级部门的满意度。

3通信运营商参与数字城管建设及运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在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通信运营商发挥着重要作用,通信运营商可以在利用自身网络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数字城管的建设,同时更要积极参与数字城管系统的扩容、升级等二期工程,以达到共建共享,双赢双惠的良好效果。对于通信运营商参与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共建模式以及将来运营模式,本文仅做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仅供参考。

通过对南京市城管部门领导、系统管理员、执法队员以及通信运营商相关部门的走访和了解:目前通信运营商在已建成的数字城管项目中,参与作用还只停留在网络服务层面,在随后的运维工作中,也只做了一些被动的维护服务。

在玄武区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初期,对于网络基础的建设方面要求较多,要求也较多,城管部门同电信、移动等通信运营商也进行多次洽谈,通信运营商除为城管通提供的GpRS专线外,只为城管部门提供了一些网络使用套餐,没有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对城管部门进行引导,没有对数字城管系统进行更深入的扩展,如安监系统、平安城市、系统扩容性、兼容性建设等。在建设初期,城管部门曾有通信运营商参与进来,共同建设的一些设想,主要体现在服务器、数据存储如磁盘阵列柜、安监系统等,希望通信运营商能承担一部分投入,并对这些技术含量高的设备进行托管服务,但因种种原因,这些设备还是由城管部门自购并自行管理维护,从而使城管部门投入了更多成本,而后因专业技术力量的相对薄弱,运维问题也对城管部门带来一定的困扰。

目前政府对数字城管系统的重视程度和建设投入力度正逐年增加,对数字城管整合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如南京2008年提出的“三项整治”,已明确要求列入数字城管系统中,而在2009年,则要求数字城管系统与公安、交通安监系统联网,要求数字城管系统逐步融入市政府信息平台中。以玄武区数字城管为例,在一期建设中,政府计划投入为500万,实际590万竣工,在2008年初,玄武区数字城管系统被评为江苏省行政项目典型工程,政府拟对玄武区数字城管的二期建设投入1100万,可见政府对数字城管系统的重视程度是非常突出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一系列政令对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数字城管系统的管理范围和管理层次的变大,也使众多技术问题更加突出,如系统间接口方面、资源协调方面、相同系统不同建设架构的融合方面、GpS轨迹问题等等,单纯以城管部门、平台软件开发商、GiS服务商的力量已无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圆满解决,因而城管部门也希望通信运营商能提供一些有力支持,这为双方互惠合作提供了有利契机。

综合以上包括对已建成、待发展的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中,通信运营商所起作用的分析和总结,对通信运营商参与数字城管建设的共建模式,特别是通信运营商投资、收益模式,本文提出一些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信运营商在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中,首先要充分利用在通信技术、网络资源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优势为城管部门提供先进的、高质的通信服务。

2)在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中,运营商要更加积极主动一些,主动引导,积极参与到数字城管系统的规划、建设当中。一方面从技术角度,对城管部门提出的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进行合理的必要的完善,另一方面,对一些运营商有能力、有优势的系统建设工程,应进行积极争取。对于一些优势尚不明显的系统,也应积极应对,可以通过这些系统的网络、通信等环节作为切入点,进行必要投入,进行合理渗透。

3)在与城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对数字城管系统进行共建时,运营商可以根据具体工程进行一些适当的投入,主要体现在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存储等设备方面,包括对应的委托管理等服务;可以根据需求情况,对运营商原有资源进行调整、分配来实现对数字城管建设的资源参与、技术参与。

4)安全监控系统始终是数字城管建设的重点系统,并且政府要求其逐步与市公安、交通、环卫等部门联网,逐步融入平安城市这个大平台中。根据数字城管这些扩展性高的特点,运营商应积极主动一些,选择是否承接这一部分项目工程的建设,亦可在建设过程中承担一部分费用,进行一些必要的、适当的投入,不仅可以为城管部门缓解投资负担,展示合作诚意,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未来数字安监系统、信息平台的整合时期,为运营商的合理参与、合理收费奠定有利基础。

对于通信运营商在数字城管系统共建工作中的收益模式,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1)为城管部门提供网络、通信服务,获取相应的服务费用。

2)承担数字城管部分系统的建设,获取相应利润。

3)通过对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存储设备的共建投入,为城管部门提供托管服务,逐年收取服务费用;或者根据事先约定,逐年对所投资部分进行资金返还和获取相应利润。

4)对安监等系统的投入,可以以运营商为建设主体,通过租赁形式对城管部门开放,获取佣金,或者根据数字城管安监系统升级频率快、维护频率高的特点,通过免费建设、定额服务来获取服务费等利润。

5)运营商在数字城管系统的二期建设中,通过对一期工程中重要系统的部分物权、双方约定、服务顺承等一些铺垫性投入,争取以建设主体身份参与数字城管的二期建设,争取对工程的“接盘”,获取更多的合理利润。

以上仅为对运营商参与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一些不成熟思考,在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及管理上,运营商应根据实际情况,与政府城管部门、建设方等部门采用灵活、切实的合作模式,互相取长补短,进行合作;在充分发挥运行商在信息化建设中优势的同时,有效保证各方投资以及利益。

4结束语

随着以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以及城市环境、居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以往的城管工作管理模式、工作操作模式必将随之改变,以适应新的城市,新的需求。在城市信息化这样的发展趋势推动下,数字城管系统凭借其定位准确、流程先进、信息及时、查询快捷等综合特点,解放了传统管理模式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极大提高了工作绩效。事半功倍的良好结果是政府、工作人员,居民群众的共同期望,因而数字城管系统会在不久的将来,迅速融入各个城市的城管工作建设中。在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通信运营商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科技进步,时代进步,竞争激烈的今天,先迈出一步即领先一步,对于运营商,要积极主动一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积极、主动参与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做一些适当的投入,合理让步,合理渗透,结合数字城管系统更新周期短、二期项目上马快等特点,争取在数字城管后期建设工作中占取主动地位,争取以建设主体身份参与数字城管的二期建设,在合理范围内获取最大化利润。

参考文献:

[1]龚科.南京城市管理工作调查报告[R].2008.

[2]南京市政府.关于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R].2006.

数字城管运行方案篇5

一、充分认识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近年来,全省各地在创新城市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目前城市管理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滞后、管理粗放、资源分散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在城市管理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到精确、由低效到高效、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方便人民群众,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入手,有效整合和充分运用城市信息资源,研究推广适应当地实际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出发,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责,整合各类城市管理资源,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建立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到*年底,全省各城市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任务。到*年底,苏南各省辖市和县级市以及苏中省辖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到2009年底,苏北省辖市和苏中苏北有条件的县级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省各城市基本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

(三)基本原则。

统一标准。按照建设部有关行业标准,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等多种信息技术,统一信息系统建设、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制定,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整合资源。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对人员、设备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效能,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因地制宜。结合各城市实际,加强研究分析,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突出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创新、注重实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避免生搬硬套。

信息共享。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与城市其他监管系统相互衔接,实现技术数据共享、相互移植。系统预留接口,方便升级换代。

三、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围绕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结合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的特点,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省内外试点城市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要合理确定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构架模式、网络建设内容和方法步骤,突出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解决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方面实现突破。在*年底前,各城市要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工作,经省建设厅组织论证后,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认真做好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和管理工作。各地要依照建设部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数据库。在积极整合城市各类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前期基础工作,认真采集、分析、整理单元网格、城市管理部件、空间地理??管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同时,适应提高管理水平和拓展管理范围的需要,注重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为各行政区域之间的系统联预留接口,为系统升级换代预留发展空间。

(三)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合理构建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和监督管理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覆盖各区、街道(镇)、社区的数字化网络系统,加快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起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统一形成快捷高效的联动和互动服务方式,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数据的处理能力,拓宽服务领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四)建立健全综合监督考评体系。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合理改善管理职能,调整落实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体制。着力强化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和衔接,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综合监督考核评价体系,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等方面,实现对各区、街道及专业管理部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核评价,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积极引入社会评价,强化社会大众参与度。

(五)提高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作效能,加强城市管理监督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合理装备新技术、新装备,强化操作培训与实践指导,尽快掌握数字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方法,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从定时管理向全天候管理拓展,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拓展,确保城市运行中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切实提高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组织领导水平

(一)加强领导,科学实施。加强城市管理,是城市人民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工程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把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管。要认真组织制定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多方论证,确保方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要明确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牵头单位,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把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和技术保障等落实到位,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二)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各级政府要以监督评价为核心,整合行政资源,优化机构设置,着力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理顺涉及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建立起部门间相互配合、条块间相互结合、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互补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将涉及规划、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城市河道、静态交通和侵占道路等城市管理要素,以及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运行问题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施统筹监管。对现有的电子政务、交通管理监控系统、城市管理监控系统、公用事业监控系统、市政公用12319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资源,要积极进行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三)以人为本,公众参与。通过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强化城市管理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理念,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运用新型监督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将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和监督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将政风热线、市长信箱等内容纳入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当中,努力把城市管理的日常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城市管理的工作成效接受社会评判,实现执法、监督与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数字城管运行方案篇6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环境综合整治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在面临城市发展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管理方面诸多问题的困扰。长期以来实行的运动式、突击式的被动管理出现的弊端,如信息不及时、管理方式粗放、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等相对滞后的城市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城市的管理需要。

20xx年大年初一,中共**省委书记**同志到**区公安分局派出所慰问值班干警,在了解到110警务系统承担了大量非警务出警工作后,希望**区能在城市管理工作上有所突破,进一步解决好公安机关在110接处警工作中的非警务事件分流处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创新的建设思路在哪里呢?**区给出的答案是:启动数字化城管理系统建设,积极探索一种以先进技术为基础,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的新型模式来推进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在经过充分的课题调研、组织专家论证后,区委、区政府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管理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手段切实解决难点问题的一次革命,是未来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能够把“整脏治乱”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区)活动推向深入。于是,围绕平台建设和提高处置能力这两个重点,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经过10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于20xx年3月1日全部建成并开通运行。

一、项目建设工作情况

——领导挂帅,统一认识。

20xx年3月,区委书记**同志(时任区长)带队到****区考察了该区的城市模块化管理工作。我区决定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后,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曦亲自挂帅,听取我区建设工作方案的汇报,对认真抓好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专题召开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议、区政府专题会,明确思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研究建设工作,解决相关问题。区委副书记高蓉多次召集工作会议,统一各方面的认识,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从思想上、认识上保证我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

——健全机构,明确职责。为推进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区建设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等35个相关职能部门和17个乡、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数字化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书记、张曦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高蓉、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陈放鸣、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谭筑、副区长董亚伟、区委办公室主任李伟、区政府办主任陈桂明任副组长,区人大副主任洪兵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分管主任、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负责同志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从有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工作组,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工作机构,做到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和所有乡、街道办事处也参照区里的做法,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开展建设工作。

——充分调研,定好方案。根据建设部印发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结合我区的区情和“一级政府、二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特点,我们按照调研学习、总体规划、分项设计、方案论证的科学程序,再次组织区城管局主要负责同志率相关人员赴昆明市五华区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经验;通过收集资料的调研方式,学习北京东城、四川成都、江苏盐城、湖南长沙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经验后,提出了我区数字化城管的基本思路和创新模式的方案。组织专家顾问组根据我区实际进行总体规划和分项设计,并结合实际需要和调研成果,不断充实调整总体方案。在此基础上,区政府专题召开了由**大学傅光轩教授为主任委员长的专家论证委员会对《**区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带方案设计)》进行了论证。专家在听取我区方案介绍、咨询问题后,一致认为:方案设计打破了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利用了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先进的城市模块化管理模式,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充分考虑了现有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专家组的规划,我区城市综合模块化建设内容包括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交通执法、工商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领域,总投资需三仟多万元。根据我区财力和城市管理工作轻重缓急需要,我们决定分步实施,首期进行城市综合模块化一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基础软硬件及网络通讯、数据库、指挥系统、业务系统等内容。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实现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并从中摸索经验,为全面实施“数字**”打下基础。

——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我区先后投入一仟余万元,建设了有500余个摄像头的全区公安监控系统,目前仅用于110社会治安管理,为使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作用,按照省委书记**同志对110非警务事件分流的要求,我们将110监控系统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有效整合了资源,做到城市建设一举多用、资源共享,减少了投入,节省了投资,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

——保障投入,加速推进。实行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资金投入比较大。对此区领导认识统一、态度积极。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专项安排项目建设资金676.8万元。由于投入保障到位,建设工作得以全面推进。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和城市管理新模式等有关标准及规范,结合我区是市辖区的实际,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作为城管事件、部件采集的定位技术。共覆盖我区89.86平方公里,15个街道办事处、两个乡,140个社区,2.7万个部件,29个模块。城市部件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5大类87种;城市事件分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扩展事件6大类56种。

二、体制建设情况

数字化城市管理不仅是手段、模式、体制的创新,同时,也是大城管格局的构造。需要打破过去城管部门管城管的单一局面,把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都在监督、指挥的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形成职能部门齐抓,基层单位参与,市民群众互动的大城管格局。为此,在建设工作中,我们重视了体制创新、部门职能发挥和组织机构及队伍力量建设。

——强化区级数字化城管“两个轴心”的建设。“两个轴心”的建设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我区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重点强化区级监督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建设。在按程序上报市编办请求正式成立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同时,先在区城管局搭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工作机构,选调有经验、能力强的干部到监督指挥中心任职,按系统要求先开展工作。20xx年2月,**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正式建立,由1名副区长、9名局级领导同志分别兼任中心正副主任,配备了11名坐席员、分析员、派遣员、系统维护员,在整合17个乡、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组建了45名城管监督信息员队伍。

——强化乡办、部门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建设。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乡办(含区相关部委办局)数字化城市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17个乡办也分别建立了本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涉及到城市管理的区直20个相关专业部门明确了职能科室和专(兼)职人员。乡和街道办事处、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都明确了专人,设置了城市管理指挥系统的受理终端,确保区、乡两级政府数字化城市管理组织机构的及时到位。

——强化基层城市管理处置力量建设。为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要求,我区积极完善城管体制,按照“属地管理”和“城市管理,区、乡(办)结合,以乡(办)为主;行政执法,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将部分综合执法力量下放到乡办,各乡、街道办事处和区城市综合执法大队、区市政所、区环管站等职能部门各组建一支10-20人左右的处置队伍,负责处置辖区责任范围内出现的城市部件、事件问题,发挥了乡、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主战场地位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优势、作用,加强基层城管力量和网络建设。

三、系统运行情况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自3月7日正式开通运行以来,已形成快速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快速反馈结果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向更高、更快和更精细方向发展。数字化城管工作得到了市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一大批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取得了初步成效。

——发现能力大大增强。45名城管监督信息员巡逻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广大市民群众通过“5712319”城管热线,让大量的城市管理问题暴露出来。过去市民群众每天每天投诉问题不到1件;运行4个多月来,监督信息员平均每天发现城管问题10余件;“5712319”数字化城管热线开通以来,共接听社会公众电话231个,使数字化城管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从过去的15%左右,提升到了现在的68%以上。

——处置能力快速提升。过去,全区每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只有160多件。现在一个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501多件,是过去的3倍,处置时间从过去的平均一周缩短到了现在的6小时,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集中解决,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部门职责得到强化。过去很多部门都是等问题累积到了一定的数量或一定的程度时,才会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处置率大致在30%左右,数字化城管开通运行以来,通过规定各乡、街道办事处,区直各职能部门问题处置的时间和要求和考核,使得部门职责得到强化,处置效率大大提高,问题的处置率提升到了75%以上,精细化城市管理的格局初步形成。

——考核评价效能明显。我区数字城管运行以来,以数字城管软件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为依据“说话”,不搀杂人为因素,比较公平、公正、客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信性、权威性、科学性和不可抗力性。正式运行以来的实践证明,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在维系数字平台稳定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上,是过去传统考评模式所不能替代的。

四、系统创新特色

我区创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借鉴兄弟城市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结合**的实际,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组织架构、力量保障、联动机制、手持终端、公众联动、服务热线、应用技术等八个方面作了必要的创新,构成了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5个创新点”。

——平台建设的创新。只建设一个区级监督平台,整合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乡、街道办事处不建监督中心、不设管理人员,不设数据员,节约建设经费150万元和年运行费用近200万元。

——组织架构的创新。我区的数字化城管实行监管分离、各负其责的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构建区、乡(街道)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以区、乡(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部门为依托,组建**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形成指挥和监督的两个轴心及各自闭合又互联互通的指挥和监督系统。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要负责受理乡办、监督员、社会公众及媒体反馈的城市管理信息,受理**区管辖范围内有关城市管理事项,对乡、街道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城市管理的有关工作事项进行核查,将乡、街道、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及监督员队伍处置办理工作情况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进行反馈。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处理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反馈的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事项,协调市、区之间和区级部门之间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事项,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通过管理创新,将城市管理部门、城管监督信息员、公众发现城市管理问题能力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监督权、评价考核权、奖惩权上收,实行高位监督;通过新的指挥系统,将乡、街道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统一整合到同一系统中,强化区、乡(街道办事处)两级政府的管理责任,并按照“先属主、后属地”的原则,各司其职,分别处置。做到了监督管理集中,指挥调度协调,这种架构维护了监督的权威、指挥的顺畅,保证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顺利建立与有效运行。

——力量保障的创新。为了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转,我区合理调整人力、物力资源,在增加发现能力的同时,下派60名综合执法队员到一线,大力加强乡、街道办事处处置力量建设。目前,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各乡、街道办事处、社区、以及区各职能部门均配备了不同数量的处置力量,数字化城管的处置工作已逐步形成专业队伍、执法队伍和乡、街道办事处、社区等社会力量各负其职、相辅相成的良好运行机制。

——服务热线的创新。我区在现有“区长信箱”、公安“110”、城管“110”等服务热线和**区政府网站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建设部对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的要求,又将“57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平台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实现了区、乡(街道办事处)、单位(部门)无缝联接,统一互动。经过历时150天的稳定运行,较好地验证了该服务热线是数字城管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了各单位(部门)的服务职能。

数字城管运行方案篇7

关健词: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信息基础现代化优质服务

中图分类号:tU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在信息技术革命高涨的世纪,作为各个领域、各种社会活动历史记录的档案,其信息载体正快速地向数字化发展,数字档案将是未来档案的主体。我们在档案管理中要努力提升档案信息的价值,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既可以对档案原件进行保护,又便于档案信息的快速传递。本人在城建档案馆工作多年,现就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分以下几个方面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目标:

近期目标是:立足本馆,建立狭义上的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数字城建档案馆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平台,办公环境,现代化库房等;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层次比例优化、有梯队、复合型、富于创新开拓的人才队伍。

远期目标是:通过本馆的探索和实践,开创性地制定和推行数字城建档案馆的标准、规范与法规,改造城建档案馆的工作流程及人才队伍,开发数字城建档案馆的一站式办公系统及其它应用系统,建设高效的档案数字化生产线,形成先进的数字城建档案馆模式,从而与其他相关单位一起带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建立一个由众多档案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群构成的档案馆群,即广义的数字城建档案馆,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与资源的整合。

二、城建档案馆数字化的意义

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其意义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显现出来。

1.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档案数字化,改善了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从而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降低档案利用成本。通过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即时查询利用所需要的电子文档数据原文(件)信息,避免了传统档案利用方法对档案资料实体的多次辗转所造成的大量时间浪费和重复劳动现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档案信息利用的成本。

3.实现资源共享。与其他相关单位一起带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建立一个由众多档案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群构成的档案馆群,以实现联网数据库资源共享。

三、城建档案馆数字化的优点

1.信息管理数字化。采用先进数字化存储技术方案,具有通用性强、安全性高、标准化程度高、可视性强、支持计算机联网查询和实时浏览等特点。

2.资源管理虚拟化。通过网络互联和馆际互借来建设虚拟资源,实现档案馆馆际互借和文档服务,从而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3.信息资源管理智能化。可以使利用者运用超文本及多媒体技术进行智能化检索,检索速度快,效率高,范围广,同时还可采用电子加密技术对档案进行机密处理。

4.用户使用方便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方便地使用档案信息,获取更为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查询速度快:一次查询只需几秒钟;保存时间长:100年以上,保真性高,而一般的纸质只能保存10年左右;内容全面完整:不仅包含档案目录信息,也完整包含了具体的信息内容;真正实施在线:授权使用者可以从全球任何角落访问自己所需要的档案资料。

四、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所面临的转变

1.城建档案数字化后的观念上的转变,在新形式下,信息浪潮的冲击,新的形式和机遇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传统的“重保管,轻利用”的落后管理方式,实现由封闭性向开放性的变革,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由档案保管基地转变为档案信息的开放中心,将传统的档案馆建设成数字档案馆。

2.城建档案职能的转变,将从单纯的保管城建档案的实体机构变成可提供快捷信息的数字化城建信息控制中心。

3.城建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逐步向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并建立和健全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城建档案管理体系。如建立数字化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保管监控制度、利用服务制度等。

4.城建档案馆藏构成的转变,打破单一的只是把传统的档案数字化方式,通过网络模式把分散在不同机关的档案信息联结起来,极大地丰富了数字化馆藏。

五、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的组成

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包含几个组成部分:第一,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第二,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第四,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

1.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在现代信息社会,统一标准非常重要,如果这样,通过网络联接起来的信息系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反之,信息很难充分利用。因此,在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中,我们一定要不断完善城建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管理、业务、技术三个层面的标准与规范,并大力推行相关标准、规范和法规。其中,管理性标准规范主要包括档案馆工作人员、用户及设备使用、档案的查询与利用等管理规定。业务性标准规范主要包括档案术语、电子档案管理等标准。技术性标准规范主要包括数据存储压缩格式规范、网络数据传输格式、档案馆软硬件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等。

2.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城建档案馆必须在一定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和网络基础设施上建设空间数据库和应用服务系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硬件环境、系统软件和网络环境三部分。硬件环境包括计算机系统硬件平台、办公环境建设、现代化库房建设。硬件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网络通讯设备、服务器、档案数字化处理等设备。软件建设主要指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先进、成熟的技术,建设大容量的分布式数据库和大规模并发访问的服务管理系统。管理软件除了能够完成业务管理和档案利用服务等工作外,还能与数据库系统相互融合,实现从数据录入、到数据管理、再到数据输出全过程的应用。网络建设是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先决条件,网络环境分为档案馆内部局域网、与政府连接的政务网以及与互联网连接的公众网。

3.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城建档案馆实质上是一个有大量信息的系统,通过对各类信息的整合,即对数字化的档案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形成一个社会综合信息资源库,并能从海量信息数据库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其来源和采集范围包括:传统城建档案馆的馆藏、立档单位的文件材料、有档案性质的行业、专题信息资源库和互连网上具有档案价值的信息等。它包括aSCii的文本文件、专业图形文件、栅格图像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等数据形式,并分别建立存贮在数据库中。数字城建档案馆还具有鲜明的地理信息特征,它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开发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现代化提供办公决策的依据。

4.人力资源建设

在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中,主要问题是信息技术人员的缺乏,因此我们要逐步改变现有业务人员队伍专业结构,培养和配备高素质档案工作者,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层次比例优化、复合型、富于创新开拓的队伍。就要选用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的人才,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按照不同层次和业务需要,培训相关人员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能力,以提高馆员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适应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和正常运行的需要。

数字城管运行方案篇8

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发展,可以使各项工作更趋于规范化运行,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形成城建档案数字资源库集群,并通过高速网络及数据互操作技术,将这些数字资源库集群连接起来,建立数字城建档案的数据仓库与交换中心,实现数据共享,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这些数字化的城建档案信息关乎城市未来的运转,既影响相关决策机构的判断与决策,更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甚至会影响到每个公民的生存与发展。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发展可以使城建档案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更加高效快捷,更能发挥效益。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有利于城建档案的开发。

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给城建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为深层次服务提供了可能。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登录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信息查询,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对查全率、查准率的要求、还可以对查询结果可进行显示、排序、转存、打印输出等功能。同时,城建档案数字化还可以支持社会各部门开发专业应用系统或建立其他专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如支持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城市环境保护智能化、住宅小区智能化、城市建设管理智能化、城市生态建设或改造虚拟现实等。

面对新的形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工作标准要求更高,需要有关人员必须要正视当前城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水平。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趋势认识不明确。随着城建档案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城建档案的重要作用,但有些单位和个人仍然存在对城建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一些人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对城建档案数字化不重视。有的对城建档案数字化的投入不足,有的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比较严重,只注重工程的投资、工艺、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对建设工程档案在收集过程中是否齐全、完整、真实等重视不够,有的甚至没有把档案管理提到正常的工作范围,更没有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建设档案管理的完整和齐全,导致移交城建档案不配套,不完整,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城建档案工作的开展。

城建档案管理者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虽然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总体来讲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还较晚。近年来,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以城建档案馆为主体,以城建档案室、建设系统基层档案室和建设单位基建部门为基础的城建档案工作网络,但是,城建档案学科理论和我国城市科学以及档案学理论发展的整体水平相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其中一个重要薄弱环节,就是一些从事城建档案工作的人员,或者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城建档案管理知识,或者半路出家,对城建档案工作不熟悉,或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管理设备进入了城建档案管理的领域,原来从事档案工作多年的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了,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信息系统安全是制约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的瓶颈。城建档案的数字化优势之一就是通过网络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减少重复劳动,搞资源利用效率。要依靠于网络技术,将数字城建档案信息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传输,而保障信息系统的绝对安全,是制约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的拦路虎,就目前来讲,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措施,需要将计算机系统的多种安全防护技术与管理措施结合使用,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以堵塞管理方面的漏洞,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数字城管运行方案篇9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智慧城市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应用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已日益成为人们居住、生活、工作的主要空间,而政府传统的人工行政管理方式易导致管理疏松、效率低下、程序繁琐、权力分散、职能不明、信息闭塞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管理效能。正是在此背景下,一种崭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即数字化城市管理步入人们的视野。它通过整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视频监控、无线通讯等多种技术和各类业务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创新信息收集、传输、处理、存储手段,实现主动发现、精确定位、远程管理、科学监督的城市管理运行模式,使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本文的研究对象武汉市江岸区位于长江西北岸,汉口东北部,是武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与信息中心。为优化城市管理绩效,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江岸区于2012年7月15日开始建设数字城管系统,打造“智慧江岸”,并于2013年4月顺利通过了由国家数字城管领导小组和省住建厅专家组进行的验收,获得了较高的认可。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系统构成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由呼叫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指挥子系统与监督子系统构成。呼叫子系统主要承担问题信息的搜集工作,其渠道包括电话投诉、视频上报与城管通上报等;管理子系统主要承担对问题信息的存储与处理工作,包括案件的分类存档、信息的协调传输等;指挥子系统主要承担对任务的分配与人员的指挥调派工作,如将案件调转给职能部门处理并根据反馈信息对工作加以调整等;监督子系统主要承担对案件的监督工作,包括对案件的受理、立案、对案件处理的督办以及结案等。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工作流程

江岸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问题受理、审核立案、任务派遣、任务处置、任务反馈、审核复查与结案等若干步骤。在问题受理阶段,监督中心对来自电话投诉、视频巡查和城管通上报的问题进行接收;之后进入审核立案对案件加以核实、分类并加以立案、建立案件信息档案;其后进入任务派遣阶段由监督中心将案件转发给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根据问题性质将其下派给担负有处理责任的具体职能部门,如城管局、房管局等;接下来进入任务处置阶段由具体职能部门对案件进行处理;同时进入反馈阶段由职能部门上报任务处理进度给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负责跟进督办;此后进入审核复查阶段,由指挥中心将任务处理情况转发监督中心,由监督中心对任务处理情况进行审核;最后进入结案阶段,由监督中心在审核通过后对案件加以结案并存档。整个流程一气呵成,各机构职能明确,体系严密。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突出优势

(一)实现对城市问题的统一标准化管理

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下,不同的问题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单独负责解决,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与交流,也缺乏宏观上的控制与监督,因而会造成各部门相互推诿。引发管理领域的“公地悲剧”,或者形成“多头管理”、重复管理。而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下,由监督指挥中心统一负责问题的受理、立案、派遣、监督与结案,并建立了规范的工作流程,形成了终端统一化、过程多元化的橄榄形管理机制,有助于从宏观上合理调配管理资源,减少部门管理的缺位与交叉。

(二)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城市由于地理空间庞大复杂,人员活动繁杂密集,因此单纯凭借人工手段很难实现对整个区域内信息的了解与掌控,因而容易出现管理死角与漏洞。而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下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从一张电子地图上便了解到城市各类管理对象的信息,并利用布控全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即时查看当地状态;同时在网络管理法之下,由网格监督大队安排专员在固定时段于固定的网格区域内进行不间断巡查,从而使得对城市的管理更加细致与精确。

(三)实现对问题的快速反应与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下,由于是由各职能部门负责问题的受理而又缺乏宏观上的监督,因此其案件处理效率相对低下。而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下,由于建立了独立的且职能专一化的监督中心与指挥中心,使得对问题的受理立案更加迅速,对案件的跟进监督也更加有力;同时数字通讯技术的运用也使得信息的交流传输更加快捷,从而使各机构间的协作更加顺畅,有力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现有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乏

数字化城市管理一方面在很大程速度上要依赖于网格监督大队对网格进行巡查,然而目前的网格监督员多是由过去的安保人员转编构成,其能力、素质能否适应这一高度依赖数字科技的新模式值得怀疑,毕竟安保至多只是城市管理的一个局部方面,如果不能对各种类型的城市问题具备清晰的了解以及基本的处置能力,便很容易造成对问题的忽略与处置不当,影响工作效果。

(二)缺乏足够的行政权力

在整个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任务的派遣,如果监督指挥中心缺乏足够的行政决断权力,那么职能部门很有可能产生推诿、拖延等排斥行为。尽管江岸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直属于区政府办公室,有较高的行政地位,在其建设实践早期还是遭遇到了此类问题,直至后来江岸区政府下发了一号文件授予了监督指挥中心指派某个部门完成任务的决断权,才使得境况有所改善。然而,在许多其它地方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实践中,监督指挥中心仅仅是与其它职能部门平级的机构,甚至只是城管局的下属机构,那么它们在工作中所遭遇的阻力将会是可想而知的。

(三)自身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虽然当前江岸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加强对其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包括定位GpS轨迹、视频抽查与第三方考核等,但如何确保工作人员尤其是网格监督员的工作质量依然处于探索之中。由于网格监督员人数众多,加之城市问题本身具有随机性,因此如何科学衡量监督员的工作质量面临较大困难,而一个不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可能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整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志儒.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

[2]杨宏山.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01:109-113.

数字城管运行方案篇10

“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要求将城市中各个元素,诸如市政井盖、电话亭、邮筒、果皮箱、路牌、路灯、灯箱等都纳入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化数据库中,并为每个城市元素设置一个身份编号。当城市中的果皮箱破损、灯箱破损或者井盖缺失等现象发生时,可通过大城管信息系统,运用网格化技术搜索、定位、跟踪问题元素,由大城管信息中心转至相关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及时发现、汇报、处理、分析和管理城市各个区域中所有城市元素及各个时段的事件和信息,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技术促进城市各方面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与协调。

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模式采用单元网格化管理法,结合城市元素和事件责任管理方式,集合多项数据信息化和地理数字化的技术,运用移动多功能信息数据终端采集器,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设立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和监督中心两个管理体制,梳理城市综合管理程序,以此实现迅速、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模式(如图1)。

二、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结构

(一)基础数据层

基础数据层采用多层分布式的平台,结合认证登陆环境和数据资源数据访问层,构成系统支撑部分。城市综合管理中的数据资源仓库包括基础资源数据库、管理对象数据库、职能部门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等,通过数据访问,将数据仓库中各类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综合起来,并提供共享服务。

(二)中间平台层

该层提供了访问门户情景,包括分布式数据交换引擎、流程控制引擎、信息检索引擎3个工作平台。集合应用项目中的内容和服务,统一联系各种网络资源和应用系统,沟通数据、协调服务、协同业务。这3个工作平台和统一身份管理构成了3+l的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基础。

(三)应用系统层

该层以模块化方式组织起来,由6个子系统构成,被整合在一起提供特色而具体的应用服务功能。

1.数据交换系统。依据面向用户原则和数据定义标准化原则构造数据交换平台,逐步将分布在不同部门如城管局、规划局、建设局、环保局、园林局、公安局、工商局、交通局等单位现有的、孤立的城市综合管理数据信息进行交流和共享,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形成统一的整体,并构建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

2.资源数据库。内容包括城管局、规划局、环保局、建设局、园林局、公安局、工商局、交通局等单位提供的有关信息;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涉及的各类行政执法对象的相关信息;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信息等。

3.定位及跟踪系统。运用GpS技术对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车辆和城管手机进行定位跟踪,直观显现工作车辆的动态变化,实时定位、跟踪和指挥调度,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接警和出警的反应机动性,提高案件协调处理能力,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提供直观、准确的依据。

4.信息监控系统。充分利用各个辖区的网格化监控点信息资源,包括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移动监控指挥系统、重点区域监控系统和重大事件专项预案系统,可快速获取城市各个部位、地段、社区的有关城市综合管理问题现场信息,准确、直观、快捷地反映和记录现场有关部位的动态情况。

5.“城管手机”系统。城市综合管理监督员和相关城市综合管理职能部门执法人员配备智能信息化移动终端设备(城管手机),通过无线网络链接到大城管信息系统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操作,通过网络技术,城市综合管理监督员和相关城市综合管理职能部门执法人员还能够现场在城管手机终端设备上查询资源数据库有关信息,现场制作多种文书,完成简易案件全部和一般程序案件部分操作,进行各种案件处理和执法活动的记录(包括照相、视频、录音等信息)。

6.“文明卡”系统。文明卡最早应用在城市的施工工地管理中,后推广至相关大型责任单位的城市综合管理模式中。该卡针对大型的责任单位及城市综合管理行政相对人,要求各个单位独自建档并做出相关符合城市管理的文明承诺,如施工工地渣土运输,对工地开发商、施工承建单位及渣土运输单位都进行详细的信息采集、整理、更新,要求其承诺渣土运输无污染城市道路现象等。文明卡配合“城管手机”系统,可根据行政相对人的信息,对单位档案信用考核值进行扣分操作,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城市综合管理工作。

(四)展示层

展示层通过信息化设备终端浏览器和手机实现界面信息显示。依托基础底层、中间平台层等支撑,组成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模式系统一个统一、安全的电子政务标准和规范,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如图2)。

三、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工作流程

(一)信息收集阶段

一方面,城市综合管理监督中心接收来自城市市民关于相关城市综合管理问题的投诉和举报,通知网格化监督员或者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人员到现场确认核实,上报核实结果;另一方面,城市综合管理监督员和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人员日常在规定的若干城市单元格内巡视时,发现城管问题后,利用城管手机,及时采集问题信息,通过无线网络把现场定位、图片、表单、录音等信息传输上报到城市综合管理监督中心。

(二)立案派遣阶段

城市综合管理监督中心接收群众举报、市长热线、城市综合管理监督员和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人员转来的城市问题后,负责问题的审核立案工作,立案后批转到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根据案件内容进行分类筛选,根据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别派遣至相关部门进行第一时间处理。

(三)处理反馈阶段

相关职能部门接收来自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派遣的案件后,及时安排执法人员或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按照执法和工作程序处理问题,并通过城管手机进行回复;然后案件处理结果信息通过网络被及时反馈到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将问题处理结果信息通过网络信息系统转到城市综合管理监督中心。

(四)核查结案阶段

城市综合管理监督中心通知相应网格化区域的监督员或执法人员到现场对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核查,通过移动多功能信息传输设备或城管手机把核查结果上报到指挥中心;报送的核查信息与指挥中心派遣的问题处理信息不一致时,由监督中心责成相关职能部门督办该问题并记入考核;信息一致时,监督中心进行结案。根据考核和结案的监督,加强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的考核和监督。

四、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的深化应用

(一)街镇社区管理网格化

街镇社区网格化的系统在武汉市口区大城管信息系统的构建中,其内容主要有建立街镇社区网格化服务中心,受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相关问题;在信息化城管管理内容的范围内,扩展城市综合管理业务和服务内容,包括市政设施、社会治安、社会服务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建立与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类似的闭环式的街镇城市管理工作流程;社区网格化管理与市级、区级网格化管理平台一体化应用。

(二)城市执法管理信息化

采用信息化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后,解决了以往城管执法过程中缺乏监督、程序复杂、问题处置力量不足、缺乏长效手段、处置中信息化程度低的不足。自从武汉市口区应用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以来,城管执法人员通过移动信息终端城管手机完整对接信息化城管系统,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实现对执法目标的现场移动执法,使执法过程更加便捷,减少了以往行政相对人对行政处罚拖延不配合的情况。

(三)市政设施管理数字化

随着市政部门不断深入重视和采用网格化管理和数字化管理技术,数字化城市管理市政设施成为市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需求。城市管理监督员转化为信息化市政管理员,信息化城管手机转化为数字化市政手机。市政管理员运用市政手机将全市地下管线、道路桥梁、公共设备等公用设施采用数字编号进行数字化管理,并对所在区域划分为单元网格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初步实现全区市政设施管理全区域和全时段覆盖,提高城市综合管理的精确和高效。

五、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的社会意义

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显著促进了城市综合管理的高效执法,实现了管理成本、执法成本、调度成本的大幅降低,形成了快速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快速反馈结果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向更高、更快和更精细方向发展。

(一)增强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的能力

过去武汉市口区市民每天投诉问题不到30件,但采用大城管信息系统后7个多月来,全区广大市民通过“12345市长专线”、城管执法热线投诉问题、110联动接收转派问题,以及100余名信息化城管监督员通过城管手机等数据终端发现转回的城市管理问题,平均每天发现城管问题800余件。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让大量的城市管理问题暴露出来,城市综合管理问题的发现率大幅提升。

(二)强化对车辆和人员的动态监管

城市综合管理监督中心的GpS系统,可对城市各个网格化区域内正在开展城市综合管理的工作人员和车辆进行动态定位;通过启动附近视频监控设备监管,可对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人员或者执法人员进行实时监督。采用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促使城管工作更加细化,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降低了渎职行为的发生。

(三)提升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效率

过去武汉市口区由于办案人员不足,每月可处置城市综合管理问题只有160件左右,且很多案件从立案到结案时间过长。现在一个月处置城市综合管理问题达500多件,是过去的3倍,平均处置时间从过去的一周缩短到目前的6小时。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城市管理顽疾得到了集中解决,城市面貌也大为改观。

(四)降低城市管理问题办案成本

应用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节约城市管理案件的办理时间,简化了繁琐的行政处罚环节,大幅降低包括执法车辆油耗、案件调阅、案卷复印等各项执法管理成本。武汉市口区每年办理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一般程序类案件约2万件,简易案件共约28万件,处理回复每件投诉最少节约通讯费、车辆油耗等支出约10元和5元,每年可节省执法成本约160万元。

(五)科学考核和评价城管工作

以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软件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为依据,对城市综合管理各个职能部门和管理、执法人员的考核和评价更加公平、公正和客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信性、权威性、科学性。武汉市口区大城管信息系统自正式运行以来,这种考核评价和约束体系,在维系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稳定和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上,有着过去传统考评监督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周里智.天津市政公路设施网格化管理的研究[D].硕士论文,天津大学,2008.6.1.

[2]杨俊宇.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硕士论文,云南大学,20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