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防火安全技术规范十篇建筑防火安全技术规范十篇

建筑防火安全技术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2:42

建筑防火安全技术规范篇1

【关键词】建筑;防火;设计;审核

建筑防火设计审核是指消防监督机关对工程建设单位、建筑设计部门设计的工程图纸,进行消防审核,监督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保障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公安消防机构依据国家消防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对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内部装修和用途变更的建筑工程,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都要实施消防监督。如果当一项建筑工程竣工后,发现不符合防火要求,这时再去采取补救措施,不仅影响工程的投产使用,在资金、材料等方面都会造成巨大浪费,甚至有的无法弥补相应的安全措施,只能停用或拆除。

1建筑防火设计和审核的依据

1.1消防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0条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的建筑工程消防设计需要变更的,应当报经原审核的公安消防机构核准;未经核准的,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变更。建筑工程竣工时,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42条又规定: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施工,使用防火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或者不合格的装修、装饰材料施工的,责令限期改进;逾期不改的,责令停止施工,处以罚款。公安部的《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中对消防监督审核的范围、内容、程序、审检权、验收权等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如该规章第2条规定,凡新建、改建、扩建内部装修和用途变更的建筑项目,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都必须由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管理。第3条规定:凡从事建筑工程建设、消防设计、施工安装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维修保养的单位和个人建筑物所有者等都要遵守本规定。

1.2消防技术标准

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主要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20多部,这些技术标准基本涵盖了各类建筑设计和施工全过程。

2建筑防火设计和审核的主要内容

1)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中涉及消防安全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水源等;2)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和耐火等级;3)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4)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5)消防给水和自动灭火系统;6)防烟、排烟和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设计;7)消防电源及其配电;8)火灾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疏散指指示标志;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控制室;10)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11)建筑灭火器配置;12)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防爆设计;13)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消防设计的其他内容。

3建筑防火设计和审核的程序

3.1方案编制阶段

建设单位确定建筑项目后,首先向建设规划部门申请,根据本单位建设项目的特点,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建筑工程的初步位置,选择具备相应设计资格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任务。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选址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工程项目,通常情况下规划部门要求先征求消防部门的意见,因此,建设单位应将建设项目的地形图、方案总平面图,简要的文字说明资料和方案设计图纸,报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消防机构在收到图纸、资料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审核完毕,在方案总平面图上签署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

3.2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后,建设单位应将全套消防设计图纸,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批复及土地规划部门的批文等有关资料报送管辖的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申报审核的主要资料如下:1)设计任务书。主要包括:水文、地质状况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是否系窝风地带,年最小频率风向;总图部分的内容要有建设项目的布置与周围建筑、构筑物图。2)生产工艺情况。建筑项目如系厂房、库房等,应当申报生产工艺情况,主要包括:生产该项目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流程的安全可靠性说明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水封、紧急切断阀和自动联锁、报警及灭火装置的配置情况和说明等。3)生产、使用、运输、储存、销售、销毁的物料、产品、货物等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火灾危险性参数等技术资料,主要包括: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相对密度、蒸气压力、燃点、闪点、爆炸极限、氧化性、最小点火能量、热稳定性和腐蚀性、毒害性、放射性等。4)消防安全专篇。主要包括建筑项目的防火安全情况。

3.3施工图设计阶段

建设单位收到公安消防机构对图纸资料审核意见后,应领取填写《建筑消防设计消防审核申报表》和《自动消防设施设计消防审核申报表》,设计单位应按有关消防技术规范和消防审核意见进行施工图消防设计。设计完成后,将《建筑设计消防审核申报表》和《自动消防设施设计消防审核申报表》加盖印章,并按申报表要求将有关消防设计施工图纸及资料报送原消防机构审核。

4建设和设计单位的防火责任

4.1建设单位的责任

建设单位应当将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内部装修以及用途变更工程项目的消防设计图纸和资料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并填写《建筑消防设计消防审核申报表》、《自动消防设施设计消防审核申报表》及《建筑内部装修设计消防审核申报表》,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工;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不得施工,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及规范,并有责任检查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贯彻落实消防法规情况,不得擅自变更消防设计、降低消防技术标准。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消防机构提出工程消防验收申请,送达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测试报告,填写《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申报表》,并组织消防验收。

建筑防火安全技术规范篇2

关键字:消防技术规范;不足;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火灾的发生会造成巨大的人身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消防技术规范作为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据,可以对火灾事故进行预防并使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对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消防技术规范是消防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是世界各国消防管理的主要手段与方式,通过制定和贯彻科学的消防标准以及规范来对建筑物的防火管理、防火设计以及如何防火灭火进行指导。我国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具有我国自己的特色,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技术的飞速进步,再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新的技术和材料也已用于建设使用,使得现有的技术规范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例如现有的技术规范在实际操作上的不足使得消防的监督工作受到影响,规范中的一些条款也滞后于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本文对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2.现有消防技术规范存在的问题

我国第一本消防技术规范是在1953年由公安部消防局开始编制,在1956年开始施行,其后的时间里经历过若干次修订工作。由于我国的消防技术规范是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制定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受着计划经济的影响,消防技术规范工作仍旧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现有的消防技术规范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我国消防安全工作的新要求。目前我国消防技术规范存在问题可总结如下:

规范制度的修订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

一直以来,我国的消防技术规范的制订修订工作一直是在统一的组织下进行的。其基本的程序是首先向主编部门提出申请报告,主编部门对其进行研究,认可后向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年度制订修订计划建议报告,进过审批之后才可向主编部门下发计划任务,然后主编部门才可对规范进行编制修订。在编制修订的过程中,还要对课题进行研究、调研,并且还要进行工程的试应用。编制好的规范初稿还要经过层层报批并组织出版发行。上述这些步骤,其周期多则8年,少则也要3年。

规范内容存在不足

我国现有的消防技术规范工作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的先天不足使得目前的消防技术规范与科研、生产以及检测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脱节。消防技术规范标准不能及时的对市场变化和技术更新做出应有的变化。标准也存在着不统一的现象,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对耐火构件的耐火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耐火极限分成了四级,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则只分为了二级。作为高层建筑的防火标准本应该要高一些,然而在对建筑构件耐火时间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却比《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范要求的更高。在规范的试用范围上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大部分的规范其试用范围只限定在新建扩建或者改建的建筑物,一些已有的建筑却无法涉及。例如一些利用旧厂房改建成的超市、大型批发市场以及商场,由于其人流量大、面积广的特点,其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比一般性商场更为严重,然而规范却对此类场所的消防设备没有相应的规定。另外,由于技术规范更新较慢,对于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都不能被规范采用以方便正确应用确保安全,火灾防治工作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反映和解决。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变压器和锅炉房的防火做了规定,配电室的防火却无任何的要求。

一些规范标准的执行难度大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三层以下的建筑规定其可以只设置一个疏散楼梯,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筑的楼层多为4或5层,且都只设置一个楼梯,每层的面积多为200—300平方,按标准执行时每层的整改难度较大。

专业人才缺乏

现有的技术规范管理体制制约着我国对消防技术规范的经费投入,使其缺乏效果好的奖励机制,对高质量人才缺乏吸引力,,大批有用的人才很难被引进,致使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且难以提升,影响者消防技术规范工作的开展。

3.完善消防技术规范的建议

3.1增大对消防技术规范工作的投入

消防技术规范是智力劳动、先进科研成果、宝贵经验以及丰富信息的集合体,有着商品属性的一面。作为推荐性的消防技术规范,其所具有的先进的技术、适用的广泛以及所带来的人身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是其主要的被社会所认可的价值。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可对推荐性的技术规范的研究进行大的财力投入,可以组建消防科学研究基金,成立不同额技术委员会负责不同内容的消防规范的起草工作。推荐性消防技术规范被社会采用后可对开发出推荐性规范的社会团体通过知识产权的方式进行收益保护。

另外,在新时期我们应对消防技术和火灾基础科学的研究加大投入,例如在建筑才聊物理性能研究、建筑火灾的蔓延规律和烟气流动特性研究等领域加大投入。同时可对新型灭火系统的研究以及大型实验室加大资金投入。

3.2健全现有的消防技术规范体系

对现行的消防技术标准中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条文和规定进行必要的废除或者修改,对空缺的技术标准进行补充与完善,例如制订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标准和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检测规范,以及消防产品的检测标准等等。在现有的消防技术规范中存在着一些随意性高并且标准浮动过大的条文,对于这些条文要进行重新的修订。在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与国际通用惯例接轨时,同时要紧贴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更符合我国国情、易于执行的消防技术规范。

3.3把规范体系的调整和规范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针对本文第二部分所提到的现有消防技术规范所存在的问题,对规范体系的调整和规范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探索,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消防技术规范工作改革之路。对以往消防管理指令性强、强制性审批的缺点,将消防的行政管理执行技术标准转化,努力达到一种管理高效、透明、规范的消防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管理模式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展,另一方面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尽可能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可行、合理、科学的现代消防管理模式,以此保障我国消防大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消防行政主管部门应联合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组织“消防技术规范标准改革方案调研组”,科学的展开前期探索性工作,为消防技术规范工作的改革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案建议。

3.4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消防技术信息交流

在未来消防技术规范工作中,应当开展与国际合作共同研究的活动,向国际开放,同世界各地的同行共同联手,这样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发展建筑消防的安全技术。同时还应加强消防信息的交流,这也是加强合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出国考察,学校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同国外的消防安全部门谈论研究,对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进行引进,推动我国本土的消防技术规范工作。

4.结语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现有的消防技术规范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防火需求。对于如何更好的推进建筑事业发展,保障建筑的防火安全水平,我们必须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消防技术规范体系。现代建筑与现代消防的结合,使得建筑防火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的消防技术规范,是我国消防安全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田映龙.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0).

[2]王建刚.高层病房楼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06).

建筑防火安全技术规范篇3

化的配置的建议。

【关键词】钢结构屋面;防火规范;性能化设计

当屋面构造层已施工完毕,正准备屋面构造层侧面建筑的下一道工序施工时,两个功能馆屋面连续发生了两起失火事故,而且两次失火相隔时间不到半个月。消防部门对事故原因的认定是违章操作,是因为在功能馆其他部位电焊施工时所产生的电焊渣和电火花引燃了屋面构造层中可燃的防水隔热材料。

无独有偶,近期新闻报道了外地某大学运动场馆屋面在施工过程中,也发生了失火事故、失火原因完全相同,而且其屋面构造层中,使用的防水隔热材料也是一样的。

看来,人们虽对钢结构的使用安全性已有了科学的认识,也能采取相关的技术手段加以防范,但对屋面构造层中的防水隔热等材料的安全性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屋面钢结构系统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也远没有到位。同时,也反映了采用现行建筑防火设计方法进行消防设计,是很难达到全面、可靠、安全的效果的。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建筑物类型日趋多样化。如:大型会堂、场馆、候车(机)厅以及超大型的综合商业场以及住宅建筑群等。现行建筑防火规范在适应发展方面显现出局限性,当遇到规范条文无力涵盖的特殊工程时,设计人员就无法找到有针对性的设计依据,而这些建筑物多是一些形式非常特殊、功能非常特定及火灾危害性突出的场所。有的条文没有规定,有的虽规定但与实际情况有矛盾的问题,而且有时在不同的规范中,还会发生条文之间互不协调的情况,例如:

(1)本工程中的球类馆观众席的净空高度为10~18m,按规定,在屋面层下设置了消防喷淋装置,但现行的建筑防火规范规定喷淋装置设置的有效高度不大于8m,显然规定与实际情况有矛盾。

(2)图像模式识别型火灾探测、定位与联动控制技术及自动消防炮灭火设备,已是成熟技术和设备,但到目前为止无国标,上海无地方标准。存在着实施的难度。

(3)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规定了屋面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但对屋面构造层中可燃材料的耐火性能未作明确的量化,建筑节能设计也未对建筑维护结构的绝热材料的耐火性能作明确的规定,现行规范条文之间有待协调。

性能化防火设计。

性能化防火设计是针对火灾特性而采取的专项措施,所谓“性能化”,意思就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功能、火灾荷载、人员密度、人员状态,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筑物的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然后进行防火设计。这是一种创新性的工作。性能设计方法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它需要一定的规范、规定、标准来指导。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兴起,并逐渐应用在大量特殊的超出现行规范、规定、标准来指导。性能化设计已成为国际上火灾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通常情况下,性能化设计在很多方面又弥补了规范的不足。由于它对改善建筑防火设计方案和节省消防费用的突出优点,现在已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赞同。

性能化设计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设计方案更加合理,能有效地保证建筑设计达到预期的消防安全目标;(2)设计方法更加灵活,有利于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才能;(3)可以减低建筑成本;(4)有利于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发展;(5)有利于设计规范和标准的国际化等。

性能化评估不仅优化重大工程项目的防火设计和消防投资,为建筑物“量身定做”一套更合理的防火设计解决方案,能够使得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建筑功能和经济利益达到一个合理的优化的配置,而且解决了依靠现行国家消防规范无法解决的消防设计重大技术难题。

根据失火原因分析,以性能化防火分析的思路,项目管理部会同有关各方提出了如下的整改方案:(1)控制火源,就是杜绝违章动火。在屋面构造层施工方案中,增设防火技术章节,加强现场监控,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2)隔绝可燃物层。用不燃物或难燃物在可燃物四周围成隔离带,因原设计屋面最上下两层已为不燃材料,在侧面增设不燃层隔离,从而可形成一个封闭保护区域;(3)增设消防措施。对于大空间灭火设备的应用,在考察了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工程实例后,提出了增设消防水炮的设想。

为了确保方案的可行性,现场还进行了模拟试验。按1:1比例做成1m×1m的实物模型,在模型(屋面板)下置明火10min,实验过程中火焰未蔓延。实验结束后,拆开构造层,玻璃纤维吸音棉表面有烧焦的痕迹,模型未失重。

该方案得到了市区两级领导以及建设、消防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市建委科技委召开了屋面结构防火安全性评估会议;在消防系统内部又召开了屋面结构安全性的专题研讨会;有关部门还组织了由全国防火专家材料专家参加的屋面层防火整改方案专家评审论证会。

评审的结论,确定了在大空间馆内应用火灾安全监控和自动消防水炮灭火技术等若干项安全强化措施,最终解决了现行规范没有明确的问题。

结语

实践表明,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是一种先进、有效、科学、合理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特别是在解决大型、复杂建筑物的防火设计问题方面,弥补了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成为当前消防技术领域最前沿、最具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上述依靠组织专家论证会的方式来解决“突破规范”建筑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一种形式。

建筑防火安全技术规范篇4

   摘要:从性能化设计与“处方式”设计比较出发,介绍了性能化消防设计方法的概念和流程、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内容,以及国内外性能化设计的应用概况,指出了在性能化设计方法的推行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并提出了对性能化设计方法在消防设计中应用的展望和我国如何发展性能化规范及其配套技术的建议。

    关键词:性能化设计;处方式设计;消防设计;火灾模型   

1 前言

   如果说纳米技术使新材料的研究起到了革命性飞跃,那么也可以说性能化设计方法将开创消防科技的新局面。   

               

   消防设计目前有两种设计思想,一种是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其基于场所类型进行设计考虑;另一种是“性能化设计方法”,它立足于危害分析及火灾假想,对于解决超越法规或现行法规无法解决的复杂建筑的消防设计具有很大意义。

               

   由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很快成为建筑防火的一种新理念,并将发展成为建筑防火技术领域里一个全球性发展潮流,受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 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概念

   性能化消防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由设计者根据建筑的各个不同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它相关条件,自由选择为达到消防安全目的而应采取的各种防火措施,并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该建筑物的总体防火安全设计方案,然后用已开发出的工程学方法,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到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结构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与“处方式”设计相比较,性能化设计方案更关注是否能够实现“保证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不受火灾烟气影响”这一“目的”,而不是拘泥于满足规范要求的最低排烟量。性能化的消防设计方案通过科学的论证,能够提供比之处方式的消防规范更为安全的设计表现效果,比较起来,性能化设计方案具有设计成本有效性,设计选择多样性及设计效果更为优化性的特点。

               

   性能化消防设计的两个关键点,第一是确认危害,第二是明确设计目标。具体来说,它针对建筑物的特点,建筑物内人员特点,建筑物内部操作方式,建筑物外部特征,消防灭火组织特点等。从而针对每种危害或者每个设计区域选择设计方法及评估方法。这种设计方法突破了传统设计针对建筑物结构类型、相应的层高及面积的限制,同时提供了更加灵活而有效的设计选择性。

               

   性能化消防设计包括确立消防安全目标,建立可量化的性能要求,分析建筑物及内部情况,设定性能设计指标,建立火灾场景和设计火灾,选择工程分析计算方法和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设计方案并编写设计报告等步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可能发生的火灾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典型火灾场景下火灾及烟气的发展蔓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因此计算的工作量以及各类基础数据的需要量非常大,往往需要采用计算机火灾模拟软件等分析和计算工具。

3 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流程

                              

   性能化设计利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建立设计指标,评估设计方案;并利用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建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性能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是一种可以对诸如非工程参数(如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定义的工程过程。

4 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内容

   建筑物的性能化消防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一是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二是保证建筑构件耐火的性能设计。

                      

   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是从建筑内人员安全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综合考虑各种火灾因素对人员逃生的影响,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火灾安全性,从而防止人员伤亡。其性能化的设计准则是:烟层下降高度和烟气浓度达到人不能忍耐的时间大于人员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

             

           构件耐火的性能化设计是从建筑物的稳定性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分析建筑构件在火灾中的反应,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火灾稳定性,从而防止建筑物的倒塌。其性能化设计准则是:火灾持续时间小于构件的耐火时间。

            5 国内外性能化设计应用概况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firesafety

           design

           method,以下简称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概念以来,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性能化设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南非、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研究工作。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英国于1985年颁布了第一部性能化防火规范,包括防火规范的性能化修改,新规范规定“必须建造一座安全的建筑”,但不详细确定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新西兰1991年的建筑法案对建筑监督立法体系进了彻底调整,于1992年了性能化的《新西兰建筑规范》,新规范中保留了处方式的要求,并作为可接受的设计方法,于1993年强制执行。1993~1998年,继续开展了“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制定了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框架;其中功能要求包括防止火灾的发生、安全疏散措施、防止倒塌、消防基础设施和通道要求以及防止火灾相互蔓延五部分。

             瑞典于1994年了新的包含有性能化设计内容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澳大利亚于1996年颁布了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的《澳大利亚建筑设计规范》(《BuildingCodeof

           australia》,简称"BCa"),并自1997年7月1日起,在各州政府陆续推行。

             

           巴西于1999年颁布了新的《钢结构防火设计》和《对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两部标准。这是南美首次制定的建筑标准,由Saopaulo大学、mi—nasGerais大学和ouropreto大学编制。标准中引入了如时间计算方法与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其他消防安全工程设计方法等性能化的新概念,允许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根据其火灾荷载、建筑物高度、建筑总面积以及灭火设备的安装与否等条件确定,而对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做要求。

             

           日本政府于1998年6月对《建筑基准法》进行了修订,引入了一些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内容,并于2000年6月施行;另外,还于2003年8月开始对《消防法》进行修订,计划于2005年施行。

             加拿大于2001年了性能化的建筑规范和防火规范,其要求将以不同层次的目标形式表述。

            美国也于2001年了《国际建筑性能规范》和《国际防火性能规范》。

               

           目前,已有不少于13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英国、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典和美国)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规范和基于规范结构形式下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也正在加紧性能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和性能化设计规范的制定。公安部所属消防研究所承担了几项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如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承担的“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导则”的研究和制定,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承担的“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安全评估技术研究”等。

           6 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是一个逐步过程

            

           尽管建筑物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有很多优点,作为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基础一“火灾模型”在性能化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们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不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部门的人员都不太了解这种新的设计方法。

            

           有人曾对美国、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的建筑管理人员在对待性能化设计和处方式设计在能否保证建筑消防安全,以及火灾模型是否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的态度进行了一个调查,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半数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性能化设计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三分之二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处方式设计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认为火灾模型不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调查结果参见表1。

              

           世界各国几乎都存在着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对性能化设计技术还存在一个从初步认识、深入了解到最终肯定的意识转变过程。

              

            另外,对于采用性能化方法设计的建筑,如何正确地评估其消防安全性方面也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有待解决。

           7 展望

            

           性能化消防设计已成为世界性建筑消防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发展将大大促进消防安全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成本效益的最优化,并将产生十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目前还有许多人不太理解和排斥使用它,但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肯定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行列中来。据日本方面的统计,采用性能化方法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正在逐年增加。

            我国也应该加快性能化规范及配套技术的研究步伐,充分发挥性能设计的优越性。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促进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发展:

             (1)加强各种火灾预测模型和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拓展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空间。

            (2)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究,规范材料性能参数,建立和完善消防数据库,提供准确的性能化指标,为性能化应用积累基础性数据。

            

           (3)深入研究火灾规律、火灾情况下建筑内人员逃生规律和构件变化规律,为各种火灾模型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并拓展计算机技术在消防中的应用。

            (4)积极向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介绍性能化设计方法,使他们从认识、理解并自觉接受性能化设计方法。   

            (5)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性能化设计指南,使建筑设计师能尽快地掌握性能化设计方法的使用。   

            (6)制定性能化消防设计规范,为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 田玉敏.论“性能化”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7).

           [2] 肖学锋.发展性能化防火设计,迎接加入wto的挑战.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5).

           [3] SFpe性能化消防分析和设计工程指南.

           [4] 倪照鹏.国外以性能为基础的建筑防火规范研究综述.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1,(10).

           [5] 国外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研究译文集.消防安全工程工作组编,2001.

           [6] t.tanaka.性能化消防案例设计标准和用于评估的FSe工具.国外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研究译文集.消防安全工程工作组编.

           [7] 卢兆明.香港性能化消防规范的应用情况.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2002.

建筑防火安全技术规范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为依据,以预防及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目标,全面完善建筑消防设施,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制度,确保建筑消防设施能够正常运转、完好使用,提高建筑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为我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领导机构

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法律性、技术性强。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建筑消防设施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副市长黄振平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莫优年、市公安局副局长于正一担任,成员由市经贸局、市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公安消防局、市卫生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市公安消防局,由赵智(市公安消防局)任办公室主任。

三、专项治理工作范围、重点和工作目标

(一)专项治理工作范围

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设置建筑消防设施的建筑。“建筑消防设施”指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自动喷水、泡沫、气体等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广播、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消防电梯,灭火器等设施。

(二)专项治理工作重点

1、民用地下建筑:包括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

2、易燃易爆场所,包括油、气库(站)和化工生产储存场所;

3、高层建筑;

4、公众聚集场所,包括歌舞厅、录像厅、夜总会、放映厅、卡拉oK厅、游乐(艺)机厅、桑拿浴室、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和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候车厅等公共场所及文体活动场所。

(三)工作目标

按照消防法规和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应设置建筑消防设施的建筑要设置消防设施并达到规范要求,已安装建筑消防设施的要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做到早期发现火灾、及时扑灭火灾、减少火灾损失。

1、新建工程的建筑消防设施,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消防设计、消防监督审核、施工和消防验收,对建筑消防设施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不允许投入使用。

2、在用建筑消防设施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要责成产权单位或管理人员整改,不能落实整改的,要改变使用性质或停业。

3、建筑消防设施应达到以下要求:

(1)防火分区面积和防火墙分隔符合规范要求,防火墙上不开设门窗洞口或设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2)防火墙、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规范要求;防火门向疏散方向开启,关闭后能两侧手动开启,常开防火门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功能;防火卷帘在卷帘两侧设启闭装置,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功能。

(3)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一般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数量和宽度符合规范要求,商住楼住宅部分的疏散楼梯独立设置。

(4)在适当部位设消防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其数量、质量和照度符合规范要求;消防电源及其配电符合规范要求。

(5)在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公共建筑中设置消防电梯,数量和设置要求符合规范要求。

(6)消防水源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室内外消防用水总量的要求;室内消防管网为环状,消火栓数量及位置、出口压力符合规范要求。

(7)按火灾危险性类别配置灭火器材,不配置卤代烷灭火器。

(8)火灾探测器对建筑物的保护及选型符合规范要求,供电布线和火灾探测器及火灾报警控制器等设备安装符合规范要求,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各项功能检查为合格,对自动喷水等自动灭火系统、防火门窗和防火卷帘及防排烟设施等的控制和显示功能符合规范要求。

(9)自动喷水灭水系统能覆盖保护区域,供电正常;消防水池、水箱储存设计符合要求的水量,消防泵、稳压泵启动正常,报警阀、末端试水装置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能正常联动启动。

(10)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储瓶间符合规范要求,系统设备和灭火剂输送管道及联动设备要符合规范要求。

(11)泡沫灭火系统的消防泵、泡沫比例混合器、泡沫液储罐等设备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电源、水源及水位指示装置能符合规范要求,系统运行正常。

(12)自然排烟时,开窗面积符合规范要求;机械防烟系统的送风量和余压值满足规范要求;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和防火阀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4、建筑产权或使用单位应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修保养及检查测试制度,定期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测试,并将有关资料存档备查。

5、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和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必须经过消防安全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四、职责分工

(一)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的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治理的组织实施。各地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检查,对本行政区域内由于建筑消防设施不完善或运行不正常而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一律实行政府挂牌督促整改。

(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消防法律、法规明确的职责,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协助抓好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卫生、教育、旅游、体育等部门要组织开展对本系统单位的消防设施的全面检查,认真整改建筑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

(三)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全面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治理工作。必须全面检查本单位的建筑消防设施状况,认真整改和完善建筑消防设施,落实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和维修保养制度,确保本单位的建筑消防设施设置完整、运行正常。

六、专项治理工作步骤和措施

这次专项治理工作,分4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4月24日—30日)。市政府召开一次各职能部门的联席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要成立相应协调机制和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进行部署,并将有关情况报市建筑消防设施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协调联动,把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治理工作抓紧抓好。各地要把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治理工作目标要求和相关的消防技术标准规定内容向社会公告,并宣传到每个设有建筑消防设施的单位。

第二阶段:单位自查自改阶段(5月1日—6月30日)。按照国家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各单位开展自查自改。对本单位的建筑消防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查漏补缺,认真落实整改,确保消防设施完善,并将自查自改情况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本行业单位落实自查自改工作。

第三阶段:集中治理阶段(7月1日—8月20日)。公安消防部门要依照有关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对未按规定设置消防设施、消防设施严重欠缺、不能有效预防火灾、阻止火灾蔓延及达到应有灭火要求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公共娱乐场所、易燃易爆场所,一律责令停产停业或改变使用性质。对建筑消防设施不完善、运行不正常的要责令限期整改。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阶段(8月21日—9月20日)。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的职能部门,要对本地方、本行业建筑消防设施逐一进行检查验收。市政府将于10月1日前组织检查组对全市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验收。

七、工作要求

(一)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要把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治理当作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集中相应的力量抓好落实。

(二)严格依照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开展专项治理,加大消防执法力度。各地职能部门要协助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对建筑消防设施状况进行一次普查,进一步登记造册,并注明建筑消防设施在哪方面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及整改情况如何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针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坚决措施责令单位整改。对违反消防安全要求,存在火灾隐患拒不整改的,要坚决按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罚。

(三)狠抓重点,兼顾一般,坚决落实专项治理工作目标。通过专项治理,促进建筑消防设施特别是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设施按标准设置并完好能用。

建筑防火安全技术规范篇6

一是规范工作程序,强化源头管理。废旧工业建筑和老式木结构建筑的改造和利用,涉及到建筑使用性质的变更和室内外装饰改造。改造过程中,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变更和结构安全性,决定了一幢建筑能否改造利用。当前,由于缺乏统一归口管理,消防监督又存在“漏管失控”,因此改造利用过程中难免存在“先斩后奏”现象,往往造成消防监督的被动和建设单位投资的浪费。根据国发15号文件精神,必须建立联合审查机制,才能联合发挥监督效能,规范改造使用过程中的各项审批工作。要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文件,解决建筑改造过程中在用地性质、城市规划、结构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为消防审批提供前置依据。通过规划、建设、房管、土管、安监、消防等多个职能部门的联合审查,合理确定使用年限、外观要求等内容,确保工程改造内容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通过联合审查机制的建立、统一归口,强化源头控制,避免单位或个人盲目投资造成浪费,确保消防审批既满足相关单位安全要求,又符合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导向。

二是正确定位功能,从源头上遏制火灾隐患的产生。废旧工业建筑和老式木结构建筑。有少量是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但大多数是耐火等级条件较差的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__版)增设了木结构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相关要求,但对老式木结构建筑的改造利用设计,一般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尤其是墙体、柱、梁、楼板等构件的耐火性能方面,如果按照现行规范改造,则难以保证原有建筑的特色。三、四级耐火等级废旧工业建筑改造,大部分只是临时过渡使用,如果按现行规范规定的一、二级耐火等级要求改造,既不经济也不合理。因此,这类建筑的防火审核、管理,应根据建筑的改造使用要求,通过合理限定使用功能的方法,按原有建筑的耐火条件,限制建筑内人员,达到确保安全的目的。对木结构老式建筑和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废旧建筑的修缮利用,其功能应定位于一般展览、参观、办公类场所,应该严禁歌舞娱乐、演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存在。对规模较小的餐饮、休闲场所设置,应确保使用明火的部位独立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的建筑内,减少火灾发生几率。对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工业建筑改造为,保证建筑内的人员密集程度与建筑的耐火安全性相适应。

三是采取技术措施,提高建筑耐火性能。对于耐火等级为三、四级的废旧工业建筑和老式木结构建筑,改作民用建筑使用时,应尽可能根据建筑规范和建筑层数,采取较为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其耐火性能,提高火灾对人员疏散的安全度。废旧建筑再利用,必须保证人员疏散时间内的安全,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们实施消防监督的底线。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疏散楼梯的安全性。安全疏散楼梯的设置一要考虑总宽度,二是考虑安全疏散距离,三是考虑楼梯间本身的防烟防火能力。当建筑耐火等级较低时,宽度与距离两个指标,都必须高于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以利于火灾时人员快速疏散。疏散楼梯在火灾初期的防烟防火能力可以通过用非燃烧材料分隔,将楼梯间与其它部位形成独立防火分隔,确保人员疏散过程中不受烟气影响。一般情况下,不得采用敞开式楼梯间作为安全疏散通道。再一个方面就是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直接影响火灾时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安全。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废旧建筑的再利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保持原有建筑特色,因此,在木结构表面刷防火涂料、外包一般防火材料的方法,建筑单位难以接受。上海等地对此类问题的处理有一些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主要是对需要保持原样的外露木结构承重构件,采用外包防火玻璃装饰;对能够隐蔽的木结构承重构件,外包一般非燃烧装修材料或刷涂防火涂料。这样既提高了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又较好地保持了建筑的原有特色。

建筑防火安全技术规范篇7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问题;处理对策

近年来建筑物火灾事故的发生率持续上升,不仅威胁了业主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也损坏了施工单位的信誉形象,降低了建筑结构的使用性能,且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政府部门对建筑消防工程的质量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施工单位狠抓消防设施的作业质量,提高建筑使用期间的安全系数,及时解决消防设施施工存在的问题是现场管理的重点。

1 建筑工程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

建筑消防设施指建筑物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等用于防范和扑救建筑物火灾的设备设施的总称。当前,建筑消防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性能。良好的使用性能是保证消防设施发挥安全作用的基础,按照国家规定,建筑消防性能应符合图纸设计的要求,内外部消防设施的布局及安装均有明确的规定。由于现场施工管理不完善,消防设施的安装质量不合格,限制了其消防性能的发挥。比如,各种灭火系统安装不达标,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系数。

1.2 寿命。消防设施的使用寿命也有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大型建筑物体的消防设备必须达到规定的年限。施工单位从建设成本角度考虑,采用了低质量的消防设备安装于建筑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发出现质量问题。消防设备使用寿命减短,消防系统故障维修的次数日趋增多,工程建造的成本耗资越来越大。

1.3 施工。施工是建筑消防工程面临的最大难题,消防设备安装质量不合格既影响了建筑物防御火灾的能力,也违背了业主使用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如:自动报警系统是建筑工程比较先进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未对报警系统采取自动化改造,仅安装了常规的警铃报警设备,这显然满足不了建筑安全的要求。

2 引发消防设施缺陷的主要因素

2009年5月,国家公安部颁布了修订后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第一次以法规形式将电气防火技术检测业务纳入规定之中,并作为今后消防验收强制性措施之一。但是,受到资金、设备、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消防设施在施工期间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2.1 技术因素。施工单位技术不足导致消防设施在安装作业期间出现多种病害。如:施工单位的资质浅薄,缺乏实际性的工程承包经验;过于追求工程项目的经济利益,忽略了质量通病对消防系统的破坏;现场施工存在偷工减料行为,建筑材料火消防设备的质量不合要求,以上问题都会降低消防设施的抗灾性能。

2.2 资金因素。成本投资与工程收益是密切相关的,减少施工资金的投入可提高产出收益的水平。施工单位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地降低工程的资金投入,如:私自改动建筑消防技术的标准规范,建筑内部的消防结构简化处理,从市场上采购廉价、无保障的消防设备,给建筑物造成巨大的火灾隐患。

2.3 设备因素。基本消费设施的质量不合格,给消防系统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一些主要的消防设备应用不当,如:给排水管道是消防设施的基本构成,承担着运输水源的功能,管材的型号、材质、规格等选用不当;防烟及排烟装置安装的质量不合格,使灾情发生时消防除烟的效果不理想等。

3 解决建筑消防设施问题的综合策略

常见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安全疏散系统等。它是保证建筑物消防安全和人员疏散安全的重要设施,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单位在作业期间需积极解决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消防系统的火灾防范作用。

3.1 提高消防意识。“安全作业”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指导思想,综合提升广大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可约束其在现场施工中的行为规范。推广安全责任制度能够从细节控制消防设施安装的质量,使各项装置发挥出应有的使用价值。建设单位制定安全作业文件,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消防设施安装规范进行操作。另外,安全责任制度的实施需贯彻到设计、施工、竣工、监理等各个环节。

3.2 设置监测系统。设计监测系统是保障消防设施持续运行的基础,缺乏消防监测措施往往会引发诸多安全风险。调查显示,20%以上的消防系统未安装自动监测仪,消防设备出现故障后未能及时提醒技术人员检修,导致故障破坏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可利用计算机操控平台建立自动化消防监测系统,配合无线通信系统收发火灾信号,一旦监测到异常信号则有助于提前发现火灾事故。

3.3 调整安装技术。消防自动化是先进的安全技术,建筑消防设施的安装与应用必须坚持自动化改造,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建筑物结构的安全系数。自动化技术运用于消防设施的表现:自动喷水与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先进的自动化结构改善了消防设施的安全性能,取代传统人工监控火灾的作业模式,出现安全问题时实现了自动化处理。

3.4 完善电气施工。电气设备安装不当,后期使用易引发漏电事故,这也是造成火灾事故的一大根源。如:照明灯具螺口灯头的相线与端子连接错误,把零线与端子相互连接,通电运行将产生电火花或线路烧毁,不及时处理会引起火灾。完善电气施工需提高灯具安装的质量,应先审核图纸中标注的位置,并且了解灯具线路连接的要求,避免用电故障造成的建筑火灾事故。

建筑防火安全技术规范篇8

关键词:民用建筑;防火;安全

随着建筑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产业的不断完善,对建筑的各方面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在城市产生出各具特色的建筑类型,不论在体量还是在建筑高度、建筑功能方面均是不断在创造新的极限。对建筑本身各项技术要求,相应也是不断提高。例如建筑防火、建筑节能、建筑构造、建筑工艺等。本文对建筑防火设计进行讨论如下。

建筑防火设计的首要目标是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险,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在建筑设计中,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做好建筑防火设计,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为建筑设计师,要掌握火灾蔓延和发展等相关知识,在设计中采取可靠有效的防火设计措施,这既是建筑设计防火的主要设计任务。防火措施,主要指降低火灾荷载密度和建筑及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控制火源,进行必要的分隔;合理设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构件的耐火极限等,并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空间平面特征和人员特点设计合理、正确的安全疏散设施与有效的灭火设施,预防和控制火灾的发生及其蔓延。同时,面对大、中城市的高层建筑林立的现实情况,针对其火灾危险性大的特点,设计时更应加倍精心,做到安全与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建筑火灾是指发生于各种认为建造的物体之内的火灾,也就是烧毁建筑物及其收容物品的火灾。建筑火灾主要分为四个阶段:①火灾初起阶段(轰然前);②火灾成长阶段(轰然);③火灾旺盛阶段(轰然后);④火灾衰减阶段(熄灭)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大规模、高标准的建筑越来越多,特别是高层建筑可谓日新月异,绚丽多彩。高层建筑有节约城市用地和丰富空间造型等优点,但也有造价高,火灾危险性大等方面问题。

建筑物起火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通常引起火灾的原因有以下几类:因明火引起的火灾、因暗火引起的火灾、因用电和电气设备事故而引起的火灾、因雷击放电而引起的火灾、突发地震或战争来不及采取切断电源等用电设备而引起火灾等。对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防止建筑物火灾威胁的主要要求有如下几点:①从整体城市及园区规划角度抓起,合理布置建筑总平面,特别是高层密集的区域,做好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的设计,以利于火灾时消防扑救的正常有利进行;②合理设计布置建筑平面和空间功能及关系科学划分防火分区,设置有效的防火分隔,以利有效的控制火灾蔓延,充分满足国家防火相关规范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安全疏散;③合理科学选定建筑材料及构配件,以保证建筑物的耐火能力;④做好建筑构造的防火要求,特别是穿越防火墙和楼板的管线洞口缝隙的封堵严密、以及幕墙构造防火分隔,窗间墙窗槛墙宽度要求、竖井构造等的防火设计要求;⑤各专业之间的密切配合,采用科学有效的防火、通风排烟、报警系统和没火装置等自救措施,能够迅速准确的掌握火情展开扑救,保证建筑物火灾隐患降到最低点;⑥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规定的耐火强度,以保证建筑内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安全逃生。

而建筑火势蔓延的方式主要有:1.热传导;2.热辐射;3.热对流。

其中热传导是通过导热好的建筑构件或设备,使得火势蔓延到相邻房间进行的,防护解决办法是在建筑物内设置合理的防火分区,保证主要承重构件的耐火性能;其中热辐射指热由热源以电磁波的形式直接放射的周围物体上,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保有一定安全的建筑间距;其中热对流指帜热的燃烧物、烟气与空气之间相互流动的现象,主要防护办法是合理分割建筑物内部竖井,门窗,易于传递烟火的部位,另外加设排烟和喷淋灭火系统等防火设备。

以上均为建筑功能方面的防火设计,就建筑本身建筑材料来说,其防火的性能既可燃性能亦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建筑防火安全的很重要的部分。根据现行规范及现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中规定,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和材料选型、外墙装饰材料、建筑幕墙: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外,目前还应符合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的“《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的通知”(公通字[2009]46号)文件的要求。

对于建筑防火,难度较大的就属高层建筑,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日趋增多,严格的防火设计,根据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①火势蔓延快,蔓延途径多;②疏散困难容易造成重大伤亡;③层数多,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功能复杂,火灾隐患多等。根据以上高层火灾的主要特点,为了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我国制定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使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利用先进的自动消防系统,使高层建筑的防火、灭火技术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且需要建筑师具备对建筑防火设计的充分理解,配合严格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建审工作和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建审和施工是否符合消防规范,把好这一关不但可以减少火灾隐患,还可为今后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对于建筑设计者来说,不同的建筑类型,其防火设计的要求各有不同。对于公共建筑来说,例如大型体育场馆、大型酒店、大型宾馆、歌舞娱乐场所等公共建筑,因其建筑面积较大,人员较密集,共建内停留人员对建筑内部情况不熟悉,火宅危险系数较高,一旦发生火宅,后果比较严重,这对建筑防火和安全疏散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高层公共建筑难度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对建筑使用的材料的防火性能和建筑本身的防火疏散科学合理型,建筑喷淋系统和报警系统等的消防设施要求更高,并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范及技术措施,符合国家及当地消防部门的有关规定.

总言之随着我国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及建筑设备等的不断进步完善,建筑防火设计方面的不断科学合理,加之人民消防安全意识的增强和社会消防配套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消防安全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科学。

参考文献

建筑防火安全技术规范篇9

《杭州市建设工程消防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12年10月31日经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立法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现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现在,我受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就规定的有关情况作一说明:

一、制定规定的必要性和经过

我市1999年曾制定《杭州市建筑工程防火管理条例》,并于2004年进行过修改。该条例为我市的建设工程防火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加强建设工程防火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家、省分别于2009年、2010年修订了消防法律法规,我市的条例在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行政许可、消防监督检查、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监管、消防行政处罚等许多方面与国家和省的规定不一致。同时随着我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我市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还面临许多新挑战,存在消防设计审核的内容有待细化、建设单位提供检测报告的适用性有待加强、难以达到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有待解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和公安部《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19号)、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等相衔接,有必要制定杭州市建设工程消防管理的新规定,以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的能力。

《杭州市建设工程防火管理条例(修订)》是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的立法项目。2012年8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请的《杭州市建设工程防火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的议案。会后,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委会和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召开了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了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意见,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2012年9月,法制委员会统一审议了《杭州市建设工程防火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并形成《杭州市建设工程消防管理规定(草案)》修改稿,提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规定的主要内容

规定共五章二十二条,分总则、消防设计和施工、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法律责任、附则。

(一)关于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规范。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对建设工程的质量保证至关重要。规定根据消防法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规范,对我市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规范进行了规定,要求施行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施工单位应当编制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方案”“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同时要求加强施工现场临时消防设施管理,“依照有关国家技术规范设置临时消防车通道、回车场、临时消防救援场地等临时消防设施和临时疏散设施的,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方案应当包括相应设施的消防设计”,“施工期间,临时消防设施和临时疏散设施不得拆除”。为了加强现场的防火管理,规定还对施工现场用火用电管理、明火作业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关于消防设施配置及维护。通过现代通讯网络将各建筑物内独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网,有助于在监控中心内对所有联网建筑物的火灾报警情况进行实施监测、对消防设施进行集中管理。为此,规定要求“自动消防设施不得无故停止使用”,“鼓励、引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入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消防器材进入家庭,将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火灾。为此,规定还“鼓励新建住宅的建设单位按户配置家庭消防应急救援箱;鼓励其他建筑的建设单位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为了加强对消防设施检测、维护保养的机构和人员的规范,规定还对为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提供图纸审查、安全评估、检测、维护保养等消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资格进行规范,要求“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资格,并对出具的审查、评估、检验、检测等意见负责”。

(三)关于消防设计审核。对消防设计进行审核,是消防管理的重要内容。规定要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消防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对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内容进行审核,并在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119号令)的基础上,对审核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在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设计中,要求“主要审核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其他特殊场所的设置楼层(部位)、室内燃料系统安装、动力站房设置等内容”。在建筑构造设计中,要求“主要审核防火分区、墙体构造、防火分隔、建筑防爆等内容”。规定还对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设计、消防给水设计、自动消防设施设计、消防电气设计等审核内容进行了细化。在消防设计审核中,针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所依据的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不明确的”以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综合保护工程等建设工程难以达到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等情形,《规定》结合杭州实际,提出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根据建设单位的申请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经三分之二以上专家同意的消防技术改进方案可以作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设计审核的参考依据”。

建筑防火安全技术规范篇10

关键词:性能化防火规范防火性能设计防火评估方法消防工程指南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英国在1985年颁布了第一部性能化防火规范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安全工程学和性能化安全设计方法理论及技术的研究。南非、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研究工作。目前有不少于13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英国、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典和美国)以及两个国际组织-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CiB)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规范和基于规范结构形式下防火建筑所要求的工程工具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从国外性能化规范的研究过程看,大部分是首先或同时研究与性能设计有关的消防安全设计评估技术,只有少数国家是先修改规范,后开发设计指南。

1消防安全工程

ニ孀湃嗣嵌曰鹪窒窒蠹捌涔媛裳芯康牟欢仙钊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火灾过程的定量描述和分析,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兴工程学科--消防安全工程学。在发展以性能为基础的规范的同时,消防安全工程也在快速发展。消防安全工程学由于其潜力、复杂性以及应用性而在基础理论、方法学和实用工具领域得到较大的发展。当然人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建筑设计中完全量化的消防安全工程方法。

消防安全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工程原理与原则的应用,基于火灾现象、火灾影响,以及人的反应和行为的专家判断。由于现在仍然缺乏完全量化的建筑设计消防安全工程方法,因此要求采用由专家或工程分析判断而形成的比较保守的方法。不过,在很多国家,这些能够做出专家判断的经过认可或被接受的消防工程师为数不多。2性能化设计方法性能化设计方法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性能化设计利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去建立设计指标,评估设计方案;并利用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去建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性能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是一种可以对诸如非工程参数如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定义的工程过程。3性能化规范与性能化设计方法

性能化规范中,一般只确定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可接受的方法,对建筑物内的要求通过政策性的总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要求来表叙。例如澳大利亚于1996年12月由澳大利亚建筑规范委员会(aBCB)编制的第一个"性能化"的综合性的建筑规范《澳大利亚建筑规范(BCa96)》由四个层次的体系构成,即目标、功能描述、性能要求;视为满足的条款"以及验证的方法。性能化设计是选用以性能为基础的替代办法,即描述能够达到某种规定性能水平的设计过程的术语,其设计方法是设计中的一种工程方法。如果性能化设计方法同性能化规范一起使用,就必需有一套规范中要求的固定的总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要求。如果不借能化规范,就由以下7个步骤来指导分析和设计,即1比范üこ坛≈坊蚬こ痰木咛迥谌荨2比范ㄏ防安全总体目标、功能(或损失)目标和性能要求。3苯立性能指标和设计指标标准。4苯立火灾场景。5苯立设计火灾。6碧岢龊推拦郎杓品桨浮7毙闯鲎钪毡ǜ妗p阅芑设计必需考虑的因素至少包括以下因素:1逼鸹鸷头⒄埂2毖唐蔓延和控制。3被鹪致延和控制。4被鹪痔讲夂兔鸹稹5蓖ㄖ使用者并疏散。6毕防部门的接警和响应。

4评估方法建筑防火评估方法是性能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对于这一方法及相关概念体系的逐步完善做出重要贡献的各类方法和模型主要包括:美国的建筑防火评估方法(BFSem:theBuildingFireSafetyevaluationmethod)。评估特定场所内所用产品火灾风险的FRameworks方法,火灾致损评估方法(FiVe:Fire-inducedVulnerabilityevaluation);澳大利亚的风险评估模型(Ram:Riskassessmentmodeling);日本的建筑物综合防火安全设计方法;加拿大的FiReCam方法。

ゼ幽么蠊家建筑研究院(nRC)正在研究并已开始应用的性能化设计工具:火灾风险与成本评估模型(FiReCamtm--FireRiskevaluationandCostassessmentmodel)),它通过分析所有可能发生的火灾场景来评估火灾对建筑物内居民造成的预期风险,同时还能评估消防费用(基建及维修)和预期火灾损失。FiReCamtm依靠两个主要参数来评估火灾安全设计的火灾安全性能,即火灾对生命造成的预期风险(eRL)和预期火灾损失(FCe);运用统计数据来预测火灾场景发生的几率,比如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或火灾探测器的可靠性,同时还运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火灾随时间的变化,比如火的发展和蔓延及居民的撤离;FiReCamtm利用火灾增长、火灾蔓延、烟气流动、居民反应和消防部门反应的动态变化(以时间为函数)来计算eRL和FCe的数值。它包括:火灾增长模型、烟气流动和居民逃生模型。FiReCamtm对火灾蔓延的可能性及火灾后修复建筑物的费用采用的是保守的评估模型,所以对财产损失的评估结果比实际的偏高。

澳大利亚消防规范改革中心(FCRC)正在开发一个用以量化建筑消防安全系统性能的风险评价模型叫CeSaRe--Risk(注:它和FiReCamtm同基于Beck的预测多层、多房间内火灾的影响的风险评价系统模型),它采用多种火灾场景,其中考虑了火灾及对火灾的反应的概率特性,采用确定性模型预测建筑内火灾环境随时间的变化。某些组成部分如下:事件树与预期值模型、火灾发展与烟气流动模型、人员行为模型、消防队模型和工作人员模型、分隔失效模型、经济模型。5消防工程指南

目前,为与消防安全工程相一致,必须为单个消防技术起草实施指南,1996年澳大利亚消防规范改革中心出版了"消防工程指南",为消防安全评估提供了指导。该指南提出设计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制定一个设计大纲,对建筑整体方案进行分析,确定潜在火灾危害以便提出使项目组、消防安全工程师、消防部门和审批机关均认为满意的消防系统设计方案。消防安全系统分析可以分下列几极:

第一极--组件和子系统等效评估(See--SYStemeQUiVaLenteVaLUation),只考虑一个子系统的单独运行情况。

第二极--系统性能评估(Spe),考虑不同子系统和组件之间的互相影响,这一极分析可能只建立在一个简单的火灾场景和时间曲线分析基础上,也可能需要单独考虑一个以上的"最坏"火灾场景。

第三极--系统风险评估(SRe),适用于大型综合建筑或者高度创新的建筑,能大大降低建筑成本或者解决非常困难的设计问题。它属于概率风险评估,其量化非常复杂,需要消防工程师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也要求有关审批部门掌握更高的评估技能。同时指南还为所考虑的消防安全子系统规定了必要的分析和输入数据。

结论我国1996年开始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系统地开展相关研究,也认识到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包括地下和地上)、大空间建筑、高层民用建筑、高火灾危险工业建筑和储罐区、建筑内的烟气控制、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化设计和评估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