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学研究的作用十篇科学研究的作用十篇

科学研究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3:26

科学研究的作用篇1

关键词:化学教学 科学探究实践 实施过程

一、引言

在当前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的学习开展得还不够,没有让探究性学习发挥其应有的活力和作用。针对新课程的探究实践研究和教学理论越来越多,研究的广度、深度、力度也与日俱增,然而,关于怎样引导学生实施探究性学习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多。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进行了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实践的作用及实施策略研究,探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的可行性方法与策略。

二、传统化学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化学教学将学生作为纯粹的认知性存在,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整个生命活动划为等号,以致于造成偏重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学生对待事物方式和基本生活态度的教育。虽然这种以发展和培养认知能力、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探索客观世界规律、开发认知潜能、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推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与局限性日益显露出来。这将会导致众多的消极后果及不良影响,例如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及自主性、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不爱学习、不主动地自主学习等。

三、科学探究实践包含的内容

进行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探究式教学,一定要从提供给学生参与探究性的机会和学生发生认知的方式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包括的主要阶段和内容如下所示:

1、提出问题,构建问题情境。学生参与围绕科学事件、科学问题或者一些科学现象开展探究活动,教师主动创设一些真实的情境,探究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相联系,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

2、收集证据,提出假设。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探究问题,形成假设、验证假设、解决问题,并为观察结果提供解释。

3、筛选知识,合理解释。即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要把学生的观点综合起来,构建合理的模型,通过教师及其它来源的科学知识,认真解释和阐述概念。

4、应用技能,拓展体验。学生发展新的能力,拓宽新的理解,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

四、科学探究实践实施说明

下面,通过高中化学《原电池》课程为例,介绍其教学实施的过程。

1、启动阶段。创设合理的情境,引发学生原先掌握的知识和当前新知识的冲突,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采用实验观察、直观展示、知识问答、多媒体画面、故事演讲、问题设计等多种方式,开启教学程序,诱导学生向正确知识的方向进行迁移,激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问题,营造平等、活跃、和谐的师生关系。

2、知动阶段。在引导交流讨论、探索时,教师可铺设一些程序性(怎么办)知识,或者一些陈述性(是什么)的知识,让学生联想到创新知识的策略。例如引出《原电池》课程后,诱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把氧化还原反应中形成的电子变成电流的设想,同时开展对该假设的实验探究与讨论。

3、能动阶段。在讨论后,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这时需要和学生一同筛选出符合教材要求、具有共性、最有创新价值的问题,通过归纳、类比、综合等思维方法,辅助学生学会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对零乱知识的加工与筛选,将其上升至理性阶段,总结成规律性认识。

4、升华阶段。学生掌握一定的认知方法和规律后,教师应该设置一定程度的练习题,该习题应突出创新能力的发展,并展开变式训练,通过所学的知识,解释新情境下的问题,从而形成阶段性的知识和策略。例如,通过在实际生产中原电池知识的应用(如防锈等),能够推导出一些特殊电池(高能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微型电池等)的反应和构造过程。

五、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科学探究实践,不但促进了师生研究性学习及创新教育,而且还体现了主动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能力水平及知识水平的同步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终生学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吴成军赵芙蓉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异同初探.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年,第12期。

[2]甘泉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科学研究的作用篇2

abstract:Comparedwithlogicalthinking,non-logicalthinkinghasitsowncharacteristics;non-logicalthinkingplaysanimportantroleinscientificresearchwhichismainlyreflectedingeneratingnewscientificideasandscientificconcepts,developpingnewareasofscientificresearch,screeningscientificissueseffectivelyandintegratingthecause-and-effectrelationshipinscientificresearch.weshouldpayattentiontotherolethatnon-logicalthinkingplaysinscientificresearchaswellascombineitwithlogicalthinkingtoachievethetargetofimpellingscientificresearchprocessjointly.

关键词:科学研究;非逻辑思维;逻辑思维

Keywords:ScientificResearch;non-logicalthinking;Logicalthinking

中图分类号:B0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85-02

作者简介:沈丽萍(通讯作者)(1987-),女,浙江湖州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马义飞(1954-),男,辽宁建平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博士,教授,从事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

0引言

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科学研究就是不断探索、把未知变为已知、把知之较少的变为知之较多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创造与创新,没有创新性就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创造与创新是在前人成果基础上进行的,这也决定了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科研人员)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能力,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人们会借助于不同形式和不同性质的思维,探索未知世界,推动创造与创新。其中,非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1非逻辑思维的主要特点

所谓非逻辑思维,是相对于逻辑思维而言的。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活动,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而非逻辑思维是指用通常的逻辑程序无法说明和解释的那部分思维活动,是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直接根据事物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直觉、灵感、想象是非逻辑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需要指出的是,非逻辑思维作为人类理性的表现,并不是无规律的或不符合逻辑的。

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与之相反,非逻辑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觉性、突发性、不规则性和偶然性的特点。

1.1问题感知具有直觉性直觉性是非逻辑思维所具有的最明显的特征。因为非逻辑思维是在前提材料不充分或很不充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这个过程往往缺乏充分的判据,研究者找不到逻辑线索,甚至没有一个清晰的思维路径;对于任何一个非逻辑思维的结论来说,支持这个结论的前提材料是不充分的,往往只是考察了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或一个事物的某些方面,就对一类问题的所有对象或一个事物的全部作断定。极端的情况是,我们只知道对象的一点点信息就做出大胆的假定性的结论。当要做出一个结论或获得一个结果时,人们只有靠自身的直觉做出判断。

1.2能力表现具有突发性逻辑思维是在前提比较充分、理由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是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进行的,并且是个较长时期的连续过程,也容易控制。而非逻辑思维则具有非连续性,不是人们想在什么时候产生就能产生的,而是在人们对某一对象的认识积累了一定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厚积薄发的特点。但是,非逻辑思维能力在什么时候爆发,这是不能确定的,并且个体差异很大。如第谷积累了那么多的天文观测材料,但是始终未能找到行星运动的规律;而开卜勒对第谷的观测材料进行思考和研究,最终洞察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1.3获得结果具有偶然性运用非逻辑思维获得有价值的结果具有偶然性。由于非逻辑思维活动建立在较少的知识材料的基础上,前提到结论的过渡是没有充足理由的,不是必然的。这就决定了其结论是不可靠的、是可错的,而实际上许多非逻辑思维的结论都是错误的①。如魏格纳产生“大陆原来可能是连结在一起”的想法时,这个新想法就很不可靠。只有当魏格纳搜寻到支持这一结论的许多证据时,大陆漂移说才逐渐地得到逻辑证明,转化为一种较为科学的假说。

1.4思维过程具有不规则性逻辑思维的思维对象、思维路径、思维时间与强度、思维结果的可获得性等方面都具有一定规律可循,表现出相应的规则性。非逻辑思维则正好相反。非逻辑思维所涉及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方向性,但这种思维的强度、频率和结果的预知性,都几乎是无规律可循的。以人的灵感为例,包括本人在内,几乎没有人知道一个人在何时、何地、因为何种原因产生灵感。魏格纳提出板块漂移假说的灵感,据说是来自他寓所的天花板――天花板上的裂纹使他产生了地球板块漂移的大胆想象。

2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相伴而生

2.1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逻辑思维以抽象为特征,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个别属性,揭示出物质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借助于逻辑思维中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理性地反映客观现实。逻辑思维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正是有了逻辑思维,科学研究的方向才得以明确,科学研究的价值才得以体现,科学研究的规律才能够把握,逻辑思维是奠定科学研究秩序的基础。只有通过逻辑思维,科研工作者才能在一系列现象中探寻科学发展的脉络,发现创新与创造的线索;在此过程中,逻辑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确定科学研究的任务和方向,并最终获得得到高度社会认同的研究结果。

2.2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为条件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总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在科学研究中,虽然逻辑思维往往处于决定和支配的地位,非逻辑思维则处于从属和补充的地位,非逻辑思维的运作与使用离不开逻辑思维;但同样的是,逻辑思维的发展也离不开非逻辑思维的作用。一方面,非逻辑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这样才可以保证思维的正确定向;逻辑思维需要非逻辑思维的强大动力,这样才可以使逻辑思维始终处于被激发状态,其持续性才能得到保证。还是以灵感为例。作为一种创造性认识,灵感的产生依赖于逻辑因素,灵感要有逻辑的、理性的基础,灵感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灵感的到来是突然的、令人激动的,人们对灵感出现的瞬间印象深刻,这种感觉会激起人们的探索热情,并对头脑中原有的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加以验证和强化,推动逻辑思维的发展。

2.3非逻辑思维是对逻辑思维的补足逻辑思维有其内在局限性。逻辑思维借以把握世界的工具主要是逻辑系统,而任何一个实际存在的逻辑系统都是不完备的,如逻辑联系模糊、理性判据不足、思维模式刚性等。逻辑系统的内在局限性,决定了在任何发展程度上的逻辑思维都无法全部解决与此对应的科学研究问题。以归纳和演绎为例。归纳主张定律和原理可通过对经验事实的概括而产生,这种思维为近代科学家普遍推崇;然而,归纳推理的有效性或合理性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好。演绎从初始前提或公理出发,逐层推演出理论的原理和定律,直至可与经验事实对照的命题。演绎的问题在于,建立演绎推理的前提是非逻辑的,它们求助于公理的自明性,而自明性并非意味着绝对的可靠性。逻辑思维的内在局限性使得它在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方面存在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科学研究许多领域的奥秘仅仅依靠逻辑思维无法揭开。所以,在科学研究中必须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密切结合、相互补充、扬长避短。非逻辑思维的直接性、突然性、偶然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逻辑思维因其程式化、线性化等特点所造成的不足②。具体到科学研究实际,在理论论证阶段,要靠逻辑思维以线性的、集中的思考方式提出问题,并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这个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有充分的根据,保证整个思维进程连贯性,进而达到知微见著的目的。而在逻辑思维寻求问题解决的阶段,要依靠非逻辑思维以灵活的、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自由地、跳跃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以填补逻辑思维因其局限性而导致的空缺与盲区。

3非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3.1非逻辑思维可以产生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概念科学研究的核心要求是创新与创造。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产生新思想、提出新概念、创立新理论,而这一切仅依靠逻辑思维是难以实现的。逻辑思维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对原有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上,通过逻辑思维,研究人员可以凭借充分的判据、科学的方法、缜密的论证,循着一定的逻辑线索、按照特定的研究规则,探索科学发展的机理和内在规律,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是,逻辑思维却不能做到“从无到有”的理论突破和思想飞跃,科学创造得以实现的新概念、新思想的产生,往往没有现成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路径,其形成过程更多的依赖于人们的非逻辑思维,如直觉、灵感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魏格纳创立的大陆漂移说、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都是非逻辑思维在产生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方面的典型事例。

3.2非逻辑思维有利于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科学研究的创新与创造不仅体现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索上,还体现在对新的研究领域的拓展上。逻辑思维主要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过程去认识事物,通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并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根据逻辑步骤和程序依次递进;这种思维很难突破原有的问题范畴,因此在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上几乎无能为力。而非逻辑思维无须进行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概括的逻辑过程,而是通过对认识对象急速投射,并产生某种意想不到的直觉,故其容易摆脱固有研究领域和问题范畴的束缚,进而大胆拓展新的研究空间。例如,当1889年赫兹第一次用实验方法证实了电磁波存在的时候,赫兹本人及众多专家学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科学发现的深远意义,仅仅认为那只不过是一种有趣的物理现象而已;20岁马可尼在杂志上看到这一事件的报道时,则马上感觉到电磁波的应用价值,他开创了无线电报通信先河,并与布劳恩一起获得了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3非逻辑思维具有筛选科学问题的功能科学研究活动要面对许许多多的问题,人们一开始往往并不清楚哪些问题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哪些问题是不值得去研究的;研究人员如果不能比较准确地识别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其势必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花费大量精力、做无用功,还会直接影响研究者个体发展和团队建设,并最终导致科学研究受阻。在科学研究中,如何科学地筛选信息并识别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没有可依赖的理论做指导,而是更多地依靠非逻辑思维的作用;在面对一定数量的实验资料和科学事实所提供的各种问题的时候,科研人员就常常凭直觉进行选择。此时,直觉和灵感就像“从一粒细砂看尘世,从一朵小野花看苍天”③一样,它使人富有洞察力,教会人们从远处了望目标和领悟现实;在大量紊乱、复杂的经验材料面前,研究人员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类现象和思想可能具有重大意义,预见到将来在这方面可能会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或科学成果。正是由于非逻辑思维具有这种筛选功能,科学研究才能更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的价值才能更充分地体现。

3.4非逻辑思维有助于融合科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科学研究有其内在的因果联系,只不过有的因果关系比较直接、容易认知,有的因果联系比较隐晦、不易洞察。逻辑思维在揭示科学研究中相对显性的因果关系方面的作用,已发挥到极致;但由于缺乏充分的逻辑判据,仅依靠逻辑思维,研究人员无法有效地解释那些无直接因果关系的科学现象,科学家甚至会因此而陷入混沌和矛盾之中。借助非逻辑思维,富有洞察力的科学家常常能凭借卓越的直觉和顿悟,对某种科学问题的机理和科学研究结果进行大胆预言,然后付诸实验、逆向探索其因果联系,并最终使科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得到融合。事实证明,这种看似本末倒置的做法,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的传奇。物理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和原子模型的建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凯库勒梦见一条舞动的蛇突然回过头来咬住自己的尾巴,这促使他大胆预测了苯分子的环式结构。

4结束语

科学发展到今天,科学研究中的逻辑理性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逻辑理性能解决科学研究中的一切问题;相反地,事物间联系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也是解决科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思维方式。非逻辑思维并非是对逻辑理性的颠覆,而是对逻辑思维固有局限的补足;在科学研究中处理好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关系,注重发挥非逻辑思维的作用,可使科学研究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释:

①余华东.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1):1-9.

②宋晓芹.论逻辑思维的局限与补足[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9):137-139.

③汪先明,李曦,洪英俊.科学发现的非逻辑因素与逻辑因素[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262-264.

参考文献:

[1]余华东.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1):1-9.

[2]宋晓芹.论逻辑思维的局限与补足[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9):137-139.

[3]汪先明,李曦,洪英俊.科学发现的非逻辑因素与逻辑因素[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262-264.

[4]李振烈,季令.论科学创造与非逻辑思维的关系[J].科学学研究,2002(6):225-229.

科学研究的作用篇3

一研究生担任本科实验实践教学助教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助教过程中,要求研究生能够用流畅明晰的语言表达出实验教学目的、实验原理和详细的操作步骤,明确对实验材料的具体要求。要求研究生助教在教学过程中声音洪亮,思维缜密,重点突出。

2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合理优化的知识体系

实课验程一般是理论和假说的验证,例如,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微生物染色法”这一节实验课,就要求研究生助教要具备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这些知识的研究生才能在讲授选择合理的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以及用染色法观察微生物在各类生物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时游刃有余。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微生物的世界,使本来枯燥的实验课程讲解得非常生动、具体,实验课程所包含的知识面和信息量都非常饱满。

3要有不怕吃苦,热爱实验实践教学工作的精神

助教工作应该由品学兼优的研究生担任。单从个人能力考虑,研究生完全可以胜任教学工作中的助教工作;但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个别研究生助教在实验课程中长时间呆在实验室某角落,不注重发现并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导致研究生助教不能出色地完成学院交付的任务,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部分研究生助教在工作中总是抱怨周期长、报酬少、不自由,导致思想懈怠,进取心被磨灭;另一方面,实验教学之前研究生助教不仅需要充分参阅资料,还需提前安排好学生实验所需材料类型和数量器材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因此研究生助教工作要求研究生必须具备积极进取、勇担责任、甘于奉献的精神。

4较强的实验技能

由于研究生助教来自不同的本科院校,实验基础不同,自身掌握的基本操作程度不同。有些助教的基本操作如显微镜、培养皿、接种针等的正确使用还是不够规范,甚至对高压蒸汽灭菌锅等也不知如何正确操作等。由于这些基本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要求较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助教过程表现较好的通常是那些从事微生物相关研究工作的研究生助教,表现一般的往往是仅在本科阶段学习过微生物实验而不从事与此相关研究的研究生;表现较差是那些本科没有学过这门课程,又不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研究生。所以研究生助教必需是在大学本科学习阶段系统学习过微生物学及相关课程,或者是在研究生阶段从事与微生物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只有经过比较系统的专业训练在从事实验教学助教工作中才能游刃有余。因此,相关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在实验教学过程地位相当重要。

二研究生助教在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中的实践

由于近年来本科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出现了教师数量不足、教学工作量大、实验教学人员人数远不能满足需要等问题,研究生培养规模又在逐年扩大,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为研究生学习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目前刻不容缓的问题。研究生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接触了较多的科研领域,拥有比较灵活的时间,可以在辅助教师指导本科实践教学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为了达到培养提高在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本科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的双重目的,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和学科特点,科学设计和充实助教工作内容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实验课程教学准备、实验教学、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

1研究生承担部分本科实验教学任务

虽然实验员在实验室的综合管理和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原因导致实验员年龄普遍偏大,学历偏低,实验技能不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如我院实验技术人员占全院总教职工人数的15%,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只占实验人员的28.6%,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2.9%,50岁以上的已占42.9%。由于生工院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教师和实验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生工院鼓励优秀的研究生承担部分本科实验教学任务,获得2个学分并享受适当的课时津贴。要求助教研究生上实验课之前,首先需要随堂听课,学习将要上的实验过程的讲解、规范的实验操作及实验注意事项,随后在专业教师的协助下,由助教研究生独立承担同一个实验的讲解、实验操作答疑指导及批改实验报告。研究生承担部分本科实验教学任务,既可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难题,又锻炼了研究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大了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

2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实习

本科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实习,针对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应用型强的特点,我们注重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实行将微生物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机地重组成基本操作技能、基础理论验证、微生物遗传改良、应用微生物技术和微生物研究课题等五大模块的实验教学改革,使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能获得系统规范的微生物菌株的分离培养,保种传代和遗传改良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在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发酵工程与设备、生物工艺学、代谢控制发酵三门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充分利用本院教学实训基地中试车间8套全自动不锈钢发酵罐及其配套设备,作为课程实习场所,以科研产品研制(复合微生物肥料)带毕业实习,实习内容以三大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纯培养技术和显微操作技术,贯穿在三大工艺,即发酵工艺,即检测工艺和产品制备工艺中,使学生充分利用先进的发酵设备、检测设备和后处理设备,利用不同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发酵生产制成一种或多种产品,使每个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实践操作训练。本科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其实验方法和技术,难以达到理想的实验目的。据此,我们利用优秀的在读研究生作为本科实习的助理导师,指导本科毕业实习,让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管理,此举措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还能锻炼研究生的协调、沟通能力,提高其责任意识,使学生在指导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和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3研究生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生在学业完成前必须要撰写并提交毕业论文或设计,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方可授予学士学位。根据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我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是经指导老师联系安排,依托外单位(从事本专业生产或科研)的科研或生产项目帮助本科生拟定毕业论文题目、内容及实施方案等,在校外完成毕业论文;二是经指导老师指导安排,依托指导老师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帮助部分本科生进行分解选题,在校内完成毕业论文。以上两种方式均由研究生导师所带研究生协助指导老师完成指导工作,其中导师负责在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实施方案等方面总体把关;研究生助教则具体负责文献查阅、操作指导、数据分析等指导工作。这种配合方式不仅可以大大减轻指导老师的工作压力,而且研究生助教在此过程中也能使自身的科研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总结能力,协调配合与分析等能力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能避免因指导老师忙于各项工作造成对本科生指导不足的现象,充分保障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切实体会科研的过程,更加有效的使本科生享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丰硕成果。

总之,如何将学校的研究生这支庞大的新生力量补充到有限的教师队伍中,发挥新生势力的作用,是高校研究生创新实践教育的重要论题。教学实践表明,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课上指导和课后反馈,研究生完全能做好实验实践教学的助教工作,并协作导师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这是一项很好的举措。随着实验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实验教学工作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教师数量的增长率也比较小,这就导致了师资力量与实验教学工作量严重不符的矛盾。如果让在读研究生参与过实验课程的指导,则可以部分解决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实践证明,研究生虽然缺乏教学经验,但他们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和满腔的工作热情,完全可以在专业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圆满的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樊宪伟,李有志.研究生助教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134-136.

[2]王倩.以《单片机原理》课程为例浅谈研究生参与本科实验教学的作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2:229-230.

[3]张玉荣,王平,陶辰立,等.发挥硕士研究生作用指导本科实验教学探索[J].价值工程,2013,1(86):213-214.

科学研究的作用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科技型大学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校企合作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校企合作是目前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进的一项改革,其重要性体现在能促进科技创新继而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以及促进高校本身的发展。目前国内对校企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专业的设置,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的方式和途径研究等方面。德国是最早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而此概念则最早出现于美国。目前,国外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以企业为主的模式,最典型的就是德国的“双元制”,它以企业实践培训为主,以学校的理论教学为辅。“双元制”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吻合,易于学生就业。第二种模式就是以学校为主的模式。其代表就是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和前苏联的基地企业培养计划,学生以接受学校教育为主,同时按一定的方式轮流或交替到企业进行技能培训。即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技能培训与职业素质训练相结合。这种模式的校企合作计划一般都比较周全,比较强调教育教学的规律与要求,所以培养的人才基本素质比较有保证,但培训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如第一种。

2我院的现状分析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药学院成立于2003年,现有药学和药物制剂两个主要专业,专科和本科两办学层次。学院设有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与分析、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四个教研室和一个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药学院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和学校的方针政策,结合学院实际,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有关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帮助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药学院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药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学院也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多个高校和医药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校企合作的深化推进内容

3.1以实践教学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

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技能,也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药学专业必修课《药用植物学》,以及药物制剂专业《工业药剂学》等课程为例,多数医药类院校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我院对于《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改革则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多个方面进行,对于《工业药剂学》课程更是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建立实训基地、成立实习基地。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是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的根本途径。通过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更加紧密,在教学内容逐渐丰富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发展。

3.2推进“双师型”教师主导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传统意义的教育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人员,仅仅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实际上在高等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性实践知识的构建,仍然需要教师来进行引导。“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学校的教师,就不仅要做“理论教师”,还要成为“技师”。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市场发展千变万化,需要高校中的教师在自身专业领域中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及时地更新知识。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让更多教师到企业生产线锻炼,在公司实地及时了解专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3.3深化校企合作内容,建立校企之间密切联系

校企合作的平台内容涉及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必经之路,其中大多采取对于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教材、设计课程体系以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为深化合作,使校企更为紧密,可推荐企业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企业导师”或“客座教授”,对在校生进行行业应用知识讲座,与学校教师共同作为课题的技术指导。在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相关行业及专业的高校教师进行技术交流研讨,共建实验平台。在此良性发展的趋势下,高校与企业的联系自然而然的更为紧密。

4结语

深化校企合作,使企业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及时在高校教育中推进,不仅是应用科技大学在目前新的发展阶段,自身建设过程中需要追求和探索的方向,也是由此提升合作成效,使学校教学水平提高、推进社会服务与研发协同创新的关键。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推进行业全面健康发展,为此,高校、企业与师资队伍都应更加努力,助力长久发展。

基金项目: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立项课题。立项号:hmx20160601。

参考文献

[1]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2:36-68.

[2]王昊.国内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的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4:137-138.

科学研究的作用篇5

【关键词】自制实验设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5-0036-02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且应加大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对待,这就需要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对于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来讲,自制实验设备属于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制实验设备的研制

自制实验设备是为了弥补现有教学资源的不足、缺陷而专门研究设计制作的,这就要求自制实验设备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践教学需求。所以,自制实验设备的研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进行自制设备研制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既要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与当前社会需求相匹配,将一些新技术融入自制设备的研发设计中。

第二,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模块化设计,且各模块均具有独立电源,可独立使用;各模块均设置对外开放的接口,用户在使用时可对各模块灵活组合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可方便地实现设备功能的扩展,方便设计性、综合性和工程型实验的开展。

第三,自制实验设备的性价比和利用率要高,便于维护和维修,方便携带。

第四,要积极鼓励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加入自制设备的研发队伍,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集团队所有教师的力量,研发出适用于实践教学的、与企业发展相融合的高质量设备,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第五,使一小部分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加入自制设备的研发,可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1999年开始,在学院领导的积极鼓励支持下,成立了自制实验设备研发团队,团队由一名教授、两名副教授和若干名讲师组成,团队根据学院的教学要求,结合当前企业的发展需求,陆续进行了一些专业实验教学设备的研制。从早期的“多功能教学电源”、“模拟电子教学实验箱”、“智能车”等基础教学设备,到后来的“pLC综合实验平台”、“太阳能光伏发电教学平台”、“两轮自平衡教学平台”、“汽车生产线模拟装置”、“多功能创新实验平台”以及“16位单片机开发平台”等等,先后进行了多种实验教学装置的设计开发,并陆续应用在理论及实践教学一线,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自制实验设备在学生科技创新中的应用

我院开发的一些针对学生科技创新的实验设备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平台。2007年底开发的“16位单片机开发平台”是基于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和mSp十六位单片机双核心的单片机实验平台,该平台囊括了当时学生竞赛使用到的大部分功能模块,学生通过该平台学习16位单片机的使用方法、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应用和软件编程方法,掌握其基本应用。学生可通过组合不同功能模块并编写软件程序,来实现不同的控制功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近两年开发的针对学生科技创新的“多功能创新实验平台”功能更为强大,该平台包括电源信号源单元、CpU单元、显示单元和电机单元四大板块,还包含DDS信号源、数字示波器、物联网通信模块、GpRS通信模块、SD卡识别模块、tFt触摸屏显示模块、各类型电机驱动模块、4×4键盘模块、Can/RS485总线接口模块、高速串行a/D和D/a模块等几十种常用模块,满足了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学生对硬件设备模块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学生科技创新的效率。

在物联网创新设计竞赛中,学生利用多功能创新实验平台的物联网通信模块,较快速地了解了ZigBee模块的通信协议、硬件连接,为竞赛提供了很好的硬件实验平台;智能汽车竞赛中,学生经常会使用多功能创新实验平台中的电机驱动单元,学习各种类型电机的控制原理、控制方法,以及速度piD的实现过程,为智能车的调试节约了大量的前期时间,也减少了设备的投入;在大学生科技项目中,数字示波器模块使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了整个简易示波器的构造原理以及控制方法,学生也可以通过更改示波器的软件固件实现更多的功能;平时各个创新项目的实现,均离不开各种显示模块的应用,多功能创新实验平台由于拥有各种前沿的显示模块和通用显示单元,可以为学生项目的制作提供便利的硬件显示应用,提高各种项目的运行效率。

自制实验设备自研制以来,使用效果良好,学生利用自制实验设备设计调试作品,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了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自制实验设备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取得的成果

自制实验设备自研制以来,使用效果良好,从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教师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好评。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例如华北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科技作品展、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毕n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控制技能大赛、“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以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也正是由于具备了各类自制设备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围绕自制设备进行的实训,学生在诸多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我院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科技作品展活动中,创新实验中心的学生利用自制实验设备设计开发科技作品,成功设计制作出“履带式排爆机器人”、“GpS导航仪”、“自动循迹智能车”、“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类人机器人”、“摄像头循迹智能车”、“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装置”、“智能楼宇模型”、“智能晾衣机器人”以及“声音引导装置”等百余件作品。其中“履带式排爆机器人”获得2008年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一等奖,“GpS导航仪”和“自动循迹智能车”获得二等奖。“类人机器人”获2009年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一等奖,“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获得二等奖,“摄像头循迹智能车”获得三等奖。

我院从2008年开始参加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首次参赛获得华北赛区光电组二等奖,为后续参赛队伍创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2009年,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中,参赛的两支队伍分别获得华北赛区摄像头组二等奖,光电组二等奖;2010年获得华北赛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2011年参加的三支参赛队全部进入全国总决赛,并获得全国一等奖一项,全国二等奖两项;2012~2014年每年有一支队伍入围全国赛,并获得全国二等奖。

在近几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院在2009年华北赛区比赛中获得赛区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优胜奖两项,其中专科组闯入全国总决赛,并获得全国一等奖;2011年获得全国二等奖两项,河北省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2013年获得河北省三等奖三项。

此外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也取得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若干项成绩。自制实验设备的使用为比赛中学生的测试调试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并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测试资料,也为这些成绩的取得提供了较好的硬件保障。

四结束语

自制实验设备具有适用性、经济性以及专业性等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从而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人,真正体现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参考文献

科学研究的作用篇6

关键词文学作品理工科研究生英语教学

一、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各学校研究生英语教学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由于研究生阶段学生来源差异很大,有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这些学生往往英语基础较好,在研究生英语学习阶段常常有“吃不饱”的抱怨,而有的研究生是在职攻读学位的,还有工作几年以后再考研的,这些学生往往有“消化不了”的问题。面对学生来源复杂,英文程度差异巨大的问题,大多数研究生英语老师往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大量讲解成为研究生英语教学常态,学生往往因为枯燥无味的讲解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理工科研究生因为对目标与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不深,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和把握不够,造成英语学习低效费时。如何提高研究生学习兴趣,使研究生教学在现有条件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每个研究生英语教师探讨和摸索的问题。

(一)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标

我国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0)规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目标之一。研究生英语课程旨在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之外,还包括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具体说来,研究生英语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内容广泛、体裁多样、涉及文化历史、社会伦理道德、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代表作、以及本专业学术文章和学术文献的能力;准确把握语言材料中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对目标语言进行篇章结构与信息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提高书面语、口语的输出能力,达到在日常和专业学术交流中能够流畅、准确、得体地与对方进行思想沟通的能力。

(二)任何一门外语都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仅仅靠单纯的语言形式教学不可能达到让学生具有“流畅、准确、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目的

让学生了解目标语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目标语语料,更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目标语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概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达到研究生英语教学语言文化教学目标和人文教学目标的结合。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则是帮助英语教学达到这一重要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文学作品引进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的概念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Hymes提出的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语用思想。广义的语用能力(pragmaticCompetence)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狭义的语用能力指“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Bachman(1990)认为,语用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包括以言行事的能力(有关言语行为的知识和如何实施交际行为的能力)和社会语言学能力(根据语境条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外语界长期有着语言教学等于语音+词汇+语法教学的错误认识,多年语言教学实践证明单纯语言知识的教学并不能导致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因为某些词汇和语法完全正确的句子,其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却不一定符合“文化语用习惯”,在跨文化交际中导致理解的差异甚至文化冲突。

语言输入的质量对语言思维水平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文学作品作为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反映着语言的精粹,对于提高研究生语言思维、英语语言文化素养、语言文化交流的层次有着重要作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差异,并不仅仅表现在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系统差异,更反映在思维、心理和意识领域。缺乏对目标语言民族精神世界的了解,就谈不上理解对方,更谈不上深入的交流与沟通。要掌握一门外语,除了掌握语言基本要素之外,还需要深入了解所用语言的民族、社会和历史。提高英语语言素养、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文化修养,仅仅靠语言教学难以奏效,必须依靠目标与文化的理解才能实现。硕士研究生在掌握了基本英语语言之后,需要接受目标语社会科学、文学、历史、艺术和哲学等方面的文化教育,开拓视野,才能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化内涵,实现英语语言学习到文化教育的转变。语言的交流就是文化的交流,没有文化的理解,就没有语言的理解。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者人们对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一)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Byram等人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应使学生接触到外国文化中潜意识的知识及有意识学来的知识,以便他们能够适应常规行为和具有隐含意义的交际行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仅仅了解语言知识体系是完全不够的,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制约着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使用并决定了交际的成功与失败。文化因素是一种深层次的语言制约模式,它以一种隐性的、不易察觉的文化观念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而语言是一种公开的逻辑思维格式和言说格式,这种格式的布局反映了特定民族的思维习惯和社会心理。只掌握语言系统知识无法使学生进行有效的交际,而掌握隐蔽的深层文化才能促进学生掌握外语的文化思维,才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否则就会导致学生外语的无效输出。鉴于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缺乏目标语语言环境,那我们通过英语语言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来达到使学生了解、熟悉和理解目的语语言文化就很重要了。文学作品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思维习惯也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描写等来刻画本民族的深层思维习惯和价值观、世界观等。所以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一直被看作是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手段。

(二)文学作品引入课堂符合语言习得规律

如果说显性教学形式帮助解决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那么隐形教学形式则帮助解决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问题。在英语教学教学中,显性的语法知识并不能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paradis,1994),传统的课堂讲解知识模式只适用于显性公开文化,而对于反映目标语言民族深层思维模式的隐性文化,则需要大量接触语言刺激材料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大量的内在规律,形成内在指导语言理解和生成的缄默知识,这些知识会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同时,显性的教学并不一定导致显性知识的习得(Berry,1994)。如果规则过于复杂或教学过于混沌,学生可能并不能从显性教学中得益,而必需依赖自身的隐性学习机制。目标语经典文学作品的应用可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内隐学习条件,研究生已经具备相当的对语言外在形式的显性认识,经典文学作品作为语言的精华,有助于学生对语言形式和文化潜在规则的习得,提高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技能。

(三)文学作品引入课堂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经典文学作品引入课堂,可以培养学生对目标语言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多方位的视角,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他们的人生历练。同时,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减轻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从而达到刺激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目的。

(四)文学作品引入课堂有助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理解文化是理解语言的前提,经典文学作品是语言的精粹,是文化的积淀。不同语言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比如复旦出版社出版的《研究生综合英语》教材第一册第三课选取了毛姆短篇小说集《蚂蚁和蚱蜢》作为课文。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20世纪英国文坛短篇小说闻名的一位重要作家,《蚂蚁与蚱蜢》是毛姆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短小精悍却寓意深刻、语言幽默流畅,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人性的弱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文章首先介绍了童年时代叙述者“我”熟读的拉・封丹的寓言――《蚂蚁和蚱蜢》,并阐释了寓言的道德含义: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有着奖勤罚懒的规则,而叙述者“我”是不认同的这则寓言的道德涵义的。接着,叙述者“我”讲述了乔治・拉姆齐的弟弟汤姆的故事。汤姆是个传统观念的反叛者,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向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经常靠四处借债来过奢华的日子。而他的哥哥乔治则诚实勤劳、兢兢业业,是个人人尊敬的好人,为了浪荡子弟弟操了不少心,花了不少钱。然而,当汤姆因为跟一个老富婆订婚而继承了大笔财产,生活中“奖勤罚懒”的价值观被颠覆。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跌宕的情节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乔治与汤姆的性格和命运也带领着人们开始对人性的复杂和弱点进行思索和拷问。对人性的思考是中西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和理解既有现实意义,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文学作品体现了一门语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信仰,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同时,加深学生对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实现语言课堂中的人文教育,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Bachman,L.F.FundamentalConsiderationinLanguagetesting,oxfordUniversitypress,1990.

[2]Berry,D.D.implicitandexplicitlearningofcomplextasks[a].inellis,n.C(ed.).implicitandexplicitLearningofLanguages[C].London:academicpress,1994:147-164.

[3]Byram,mCulturalStudiesinForeignLanguageeducation[m].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1089.

[4]paradis,m.neurolinguisticaspectsofimplicitandexplicitmemory:implicationsforbilingualismandSLa[a].inn.C.ellis(ed).implicitandexplicitLearningof.

[5]Languages[C].London:academicpress,1994:393-419.

作者简介:

李艳(1974―),女,四川泸州人,泸州医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育研究。

科学研究的作用篇7

关键词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7.02.018

abstractthisarticlefromthecrossdisciplinarytrainingmodeofgraduateofanalysisofcrossdisciplinaryconstructionoftheimportanceofpostgraduatetraining,tofurtherexplorethecrossdisciplinaryconstruction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cultivationofpostgraduates'innovationability,andputsforwardhowtobettercarryoutthetrainingofcrossdisciplinaryconstructionofinnovationabilityofgraduatestudents.

Keywordscrossdisciplinary;postgraduate;innovationability;trainingmode

0引言

日前,国内已有不少高校对其研究生培养实行交叉学科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能解决综合性重大科技和社会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而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来源,其培养质量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至关重要。研究生教育是以其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核心内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2006-2020)提出了“以人为本,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适应需求,引领未来”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方针,各大高校也陆续制定出各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而交叉学科建设能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发挥重要作用。[1]

学科建设是当代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应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学科建设是围绕提高学科水平所做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集学科方向、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是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交叉学科建设以其融合多门学科的综合优势,宽领域、多角度、复合型的知识能够培养研究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知识和技术融会贯通解决各种交叉前沿问题的能力,使高校培养输出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2]

1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征

多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使得拥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的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步被打破,交叉学科应运而生。交叉学科是指由不同的科学门类、领域、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凭借对不同学科的整合、思想交叉重组、理论渗透借鉴移植等方法,对对象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体认和再现后形成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知识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交叉、渗透,具有复杂和综合的特色。

科学研究领域很多研究难题的突破或创新成果的取得,大都需要交叉学科知识的推动,在集合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过程中寻找到研究的突破口,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3]交叉学科的建设,不是简单地将几门学科机械式叠加,其学科体系的构建是让同学科的各分支体系和多学科之间交叉重组、多学科多方向的研究者们相互协作、集合多学科的研究和思维方法、跨学科多角度全方位联合并用等。交叉学科建设可为高等学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提高研究生的学术和科研水平。交叉学科课程的开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现代科研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对学科知识的把控能力和科学研究的适应能力,形成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向外融合多学科知识处理问题的网络结构。[4]综合起来说,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如下几个特征:

(1)知识多元性。交叉学科建设是要以多个学科(两个或以上)的知识体系结构框架作为主要学习内容,课程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性、相容性、结合性,以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和创新型能力,能解决社会中多学科交叉问题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而进行的有针对性培养模式。

(2)问题导向性。交叉学科建设既适应了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又代表了科学研究发展的先进水平。美国是最早采用交叉学科教育培养模式的,到目前来说,其发展已日渐成熟,为后续采用交叉学科建设培养人才队伍的机构提供了经验。但其交叉学科建设产生的主要根源及目的就是在于解决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比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等。[5]

(3)协同创新性。交叉学科建设,往往需要跨学校、跨院系、跨学科间的协作来完成。这种培养模式不仅需要校级层面的大力支持和资源匹配,也需要院系间、学科间协同参与课程教学、教师指导、学生配合等各个环节的协同创新。与单一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同的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成效与协同创新的程度直接相关。

(4)开放流动性。交叉学科建设的开放性体现在需要广泛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相关信息,流动性在于汲取了相关学科的有利信息高度C合后需要有选择性的释放信息,促成了知识信息的流动。

2交叉学科建设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

2.1学科单一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

国内各大高校输出的硕士研究生呈现出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创新能力较差,学术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概括起来说,影响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获得的因素主要有:创新观念薄弱,创新教育体系不完善,导师队伍建设滞后,科研经费不足等,还有一个制约因素需引起重视,那就是单一学科建设培养模式。[6]其具体表现在:(1)学生来源受限,研究生的来源很多来自本校应届毕业生,受本校教学体制的影响,知识结构体系单一;(2)导师专长有限,研究生导师很多只专长其专业的某一方面,且培养方式单一,这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解放,限制新观点,新思想与跨专业,多角度的交流;(3)课程设置单一,现有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比较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侧重掌握专业研究的基础性知识,而对学科的前沿性、交叉性、实践性的课程设置较少,这样限制研究生们的眼界,不利于知识结构拓展,体现不出宽口径的培养优势;(4)课程评估体系单一,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评价忽略对学生其他能力的评估,很多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从而限制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发展。

2.2交叉学科建设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开展交叉学科建设,不仅能接触新的科学前沿,带来新的重大科学成就,而且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复杂的社会和全球性问题。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努力,成为新的科学领域的开拓者,为科学的发展提供动力。学科交叉建设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1)交叉学科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这是由交叉学科所涉及到的多学科知识体系所决定的。(2)交叉学科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交叉学科可以集合不同学科研究思维,高度综合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一种独特的科研能力。(3)交叉学科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多学科思想,观点,方法的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得出新的创造性的结论,解决综合性的科研难题。(4)交叉学科有助于研究生的科研选题。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带来很大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有利于研究生在科学的前沿从事科学研究。

3如何更好开展交叉学科建设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招收跨学科跨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计划。为提高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生源质量是关键的第一步。有实践表明,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生们在其科研中表现出很好的创新能力,故可制订相关政策鼓励学校招收跨学科研究生。学校掌控跨学科招生的名额分配,制订详细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导师们参与交叉学科的课题研究,让研究生能用多学科的思维模式,集合多学科学术思想的交流,创新科研成果。

(2)设置交叉学科的课程与教学方案,组织交叉学科研究生学术交流。交叉学科建设给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添加动力和支持。课程的设置应结合各学科的特性和学科发展的前沿观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交叉学科课程,开设综合类课程,紧密结合学科研究前沿,利于研究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此外,可允许研究生选择跨学院或跨学校的课程,开拓课题研究思路,利于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3)建立跨学科兴趣的责任导师队伍,组建跨学科导师学生研讨团队。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科研路上的引领者,导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与学术水平等能力很多程度上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考虑交叉学科间的跨学科和跨专业性,组建跨学科研讨团队,给不同学科的导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充分挖掘和激发交叉学科学术思想的碰撞,寻求新的结合点来开创科学研究的新局面。

(4)鼓励开展交叉学课题项目研究,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交叉学科的研究课题是复杂性、综合性、跨学科性的科研难题,它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不但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还可以推进学科持续发展。针对交叉学科间的差异性,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细则,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评价设置参考指标,宏观调控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4结束语

交叉学科建设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地促进作用,且能向社会输出具有多学科复合知识、富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是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本文仅做了一些浅显的论述,期待更多感兴趣的学者能够共同努力推动交叉学科的建设发展,一起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讯作者:吴永明

项目:贵州大学教改课题[贵大人基合字6号]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雷彩虹,王晟,王p.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33-435.

[2]王彪,沈小正.多学科融合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时代教育,2016(3):182-182.

[3]居玲.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重庆高教,2010(1):59-60.

[4]赵灿.从交叉学科角度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4):68-70.

科学研究的作用篇8

关键词:用户需求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内容创新研究

1.引言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目前工作的重点,在新技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图书馆面临变革转型与服务创新,学科服务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嵌入式学科服务(embeddedsubjectservice)作为一种最新的学科服务理念,它完全以用户为中心,以融入用户的科研过程、用户的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为手段,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最终目标,是当前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内容、迎接挑战、实现与用户深度合作的重要途径[1]。本文通过分析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内容结合本职工作做了一些归纳和总结,希望向更高层次的学科服务创新发展。

2.基于用户需求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内容创新

2.1将用户需求作为嵌入式学科服务内容创新的基本思路。

在教学与科研上真正掌握老师的需求、结合用户信息需求进行嵌入式创新,为图书馆的生存发展提供正确决策,突出图书馆的核心地位。基于用户需求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内容创新应从多个方面展开工作。

2.2嵌入学科馆藏资源建设,构建资源保障体系。

提供丰富有深度的学科数据库资源是一切服务的基础。将学科馆员嵌入馆藏资源建设过程中,在嵌入学科的同时,与专家、学科用户随时交流,使订购的资源专业针对性强,学术价值高,能够确保学科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和实现文献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3把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学科服务内容。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深度挖掘用户隐在需求,将信息素养教育与用户需求相融合,站在用户立场上对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进行创新,更加符合用户的真正需要。对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进行创新,以前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大多为信息获取的学习,现在是教会大学生如何利用各类数据库及信息资源,提高文献调研的效率。

2.4加强建设高素质的嵌入式学科馆员队伍。

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对嵌入式学科馆员有非常高的要求,以学科专业为中心点,需要图书情报学、计算机学科、各专业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完成。高校图书馆应在现有的馆员队伍中选择有学科专业背景,熟练掌握计算机和良好的外语水平,由良好沟通能力的人员组成嵌入式学科服务团队,对这些学科馆员团队进行图书专业化、学科专业化的培训。在馆长带领下组建嵌入式学科服务团队,当用户有需求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能充分发挥其团队优势,更好地为学科用户服务。

2.5嵌入到用户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加强学科用户之间的互动。

针对国内外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研究,总结主要是通过嵌入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方式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在物理空间方面,馆内空间嵌入主要采用学术研讨室、学术沙龙、讲座交流的现代复合式多元化空间。馆外空间的嵌入主要学院的办公室(定时走访),每周都把学科服务送到院系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可以面对面地回答师生提问,使用户问题得到尽快答复。同时,积极把学科服务嵌入到用户的虚拟空间[3]。

3结语

目前,基于用户需求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一大趋势,要想更好地为学校科研教学服务,提高图书馆的核心地位,就要以用户需求作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基本思路,嵌入学科馆藏资源建设、构建资源保障体系;把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学科服务内容;加强建设高素质的嵌入式学科馆员队伍;提高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用户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创新方面的五大工作内容,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进行优质高效的创新性嵌入式学科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初景利,孔青青,栾冠楠.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8,57(22):11-17.

[2]龚芙蓉.国外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之“嵌入式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0,30(3):147-149.

科学研究的作用篇9

关键词:应用型金融操作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22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运行原理、使用和管理计算机以及进行软件开发所必需具备的理论基础,也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操作系统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实验教学难开展。

1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目标

目前,培养社会急需的金融行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是一个紧迫的任务。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也必须以社会需求和现实条件为根本进行调整与改革,尤其是作为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的操作系统课程。我院教师们力求通过多年金融院校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对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与探讨,探索出一种适合应用型金融本科院校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使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素质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国内本科院校可大致分为应用型、工程型、研究型三个层次。目前,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研究的课题。我国的各类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设有计算机系,其中以上海金融学院、哈尔滨金融学院等应用型金融本科院校居多。如何在应用型金融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展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使该核心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更好地为即将就业于金融服务企业的本科生服务,是应用型金融本科院校亟待研究的问题之一。

2应用型金融本科院校计算机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

应用型金融本科院校在知识层面上所培养的计算机系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和软件应用技能、软件工程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先进的开发技术,同时要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另外,还要具备基本的金融理论知识,了解金融行业软件应用、设计与开发的前沿技术,力求在毕业后能从事金融行业的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成为适应国际现代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国际化、复合型、实用型的高素质现代金融信息服务专业人才和高级软件人才,以满足金融领域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3金融业操作系统应用分析

我国金融业的主机系统一般采用SUn的Solaris、iBm的aiX、微软的windows等操作系统。但是,由于金融业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急增,导致了系统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另外,金融企业主机系统的特点是有效监管、客户信息集中、系统复杂、速度提升。鉴于这诸多因素,金融业操作系统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3.1Linux操作系统

目前,众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国外银行,大多选择了Linux操作系统。它不但可以使主机系统简单化,提供虚拟技术,削减软件购买和维护成本,而且可以提升软件的标准化,有效地将众多系统整合到Linux上。特别是在金融交易时,Linux不但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数据运算效率,而且能更及时地评估风险,因此,其在我国金融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3.2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

windowsServer2008较2003有了非常大的改进,它不但能更好地支持虚拟机迁移和256个逻辑处理器,实现了DHCp故障转移,利用Hyper-V来缩小Vmware架构的差距,而且iiS、网络和终端服务等以方面均有了极大提高。我国许多银行是以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为主。

目前,各金融企业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基本上就是Linux和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并且为了实现机构涉及的各种业务,经常采用Vmware将一个服务器虚拟为实现各个业务功能的多个服务器。针对当前金融业主机系统的使用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操作系统功能的讲解,最后均配以Linux和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在该功能上的实现,使学生对Linux和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有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这两个操作系统以及Vmware的使用,更好地理解原理,同时加强这两个操作系统的配置应用方面的实践。

4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

4.1课堂教学

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开发系统软件的基本技能。为加强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使课程内容具有系统性和金融特色,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对操作系统知识掌握要求的不同,以及所具备的不同的专业基础,我系开设了多层次的操作系统课程体系。

操作系统原理a: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在讲解某个操作系统功能实现后,再介绍Linux和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中实现该功能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缺点,促使学生勤动脑勤思考,对实际的操作系统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

操作系统原理B:针对计算机系的电子商务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

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针对全校非计算机系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原理部分讲最主要的内容,一般性的内容如实时任务的调度可以略去不讲,只要能够使学生在原理的基础上理解并自如地使用Linux操作系统即可。

4.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设置不但要考虑实验对象群体的差异,同时还要保证实验内容的循序渐进和丰富性,使实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层次都较为明显。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基础扎实,确定级别为a级,而有的学生仅仅能掌握最基础的理论知识,确定级别为B级。这就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其能力为其分配相应的实验任务[1,2]。

在实验设置方面,力求加大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与其他类型的本科院校相比,应强调难度低、实践性强、操作为主理解为辅。实验内容可以分为三个版块:

windowsServer2008:包括进程管理器、系统监视器、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注册表管理、磁盘文件系统、用户管理。

Linux(以RedHat为例):包括Vmware的安装及使用、系统安装及设置、进程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管理。

算法模拟:包括进程控制与进程调度的短进程优先、可变分区分配中的最佳适应算法、分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转换、最近最久未使用页面置换算法、设备的分配与回收。

4.3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在教学软件设计方面,将操作系统功能进行分类,分别采用工作流程设计展现各功能的主要任务及相关策略;采用动画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使学生清楚地记忆相关知识点;为体现金融特色而精心设计Linux和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具体应用案例。

在教学环境设计方面,操作系统课程组教师可以利用云计算平台的特点,实现共同备课,并能即时讨论,交流有关操作系统的最新技术;学生可以通过云计算的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并使用课程网站上的课程课件、讲义及学习资源,所有的作业及实验均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提交[3]。

5结束语

通过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Linux、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和Vmware,再辅以后续课程“金融电子化”、“金融信息安全技术”等金融特色课程的开设,必将培养出具有金融特色的计算机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侯利娟.以专业为导向的“操作系统”梯度式实践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118-119.

[2]杨燕,张新有,周杲,胡晓鹏.“操作系统”精品课程建设[J].计算机教育,2009,(14):31-32.

[3]李俭.云计算环境下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7):20-22.

科学研究的作用篇10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新辅化疗;进展期胃癌;卡方检验

胃癌在每年确诊的癌症病例中,已经跃居前四位,在发达国家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其患病人数正在逐年上升,而且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高于女性,尤其中老年的发病率较高[1]。早期发现的胃癌中进展期胃癌为多见,多学科联合新辅化疗相应会延长患病人群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东营医院胃肠外科联合消化内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医疗模式,探究其临床的效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符合研究的病例均是取自于2010年2月到2012年3月间来本院就诊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以1:1随机的方法将受试者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0例。新辅助化疗组中男26例,女性4例;年龄50~75岁,平均(60.5±3.2)岁;病程2.3~3.6年,平均(3.1±0.4)年。常规治疗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52~74岁,平均(61.7±3.4)岁;病程2.5~3.8年,平均(2.8±0.3)年,本院责任相关人员上门随访一年,未有脱落。两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随访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差异不显著,基线稳定,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超声内镜吸针活检和单纯的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进展期胃癌患者;排除急性并发症的患者。排除标准[4]:幽门或者贲门梗阻,发生急性胃穿孔,出现大量的呕血和黑便患者。

1.2治疗措施多学科协作新辅化疗采用消化内科、肿瘤内科、消化内镜科、胃肠外科、循证医学学科、病理科、影像科联合的方式,基础治疗术前和术后化疗奥沙利铂(齐鲁制药;L01Xa03)+亚叶酸钙(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eineCS216-082-8)+5-氟尿嘧啶(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H12020959)。

a.将奥沙利铂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以便达到0.2mg/mL以上的浓度),通过外周或中央静脉滴注2~6h。每天滴注80mg/m2奥沙利铂必须在5-氟脲嘧啶前滴注;

B.亚叶酸钙剂量为按体表面积一次130mg/m2,加入250~500ml5%葡萄糖溶液中输注2~6h。没有主要毒性出现时,每3周(21天)给药1次;

C.5-氟脲嘧啶静脉滴注,通常按体表面积300~500mg/m2/d,连用3~5d,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8h。多学科协作辅助化疗须严格遵守以上流程,连续三周为一个疗程。

常规治疗组采取基础治疗,具体疗法同试验组。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进行Ct影像学检查、并且应用內镜超声和胃镜检查来评价患者的术前结局指标,术后指标的评定主要采用的是术后各个患者的预后随访情况。①手术实施前的疗效评估根据发生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直径>10mm)、肿瘤深度浸润(内镜超声检查显示肿瘤浸润达浆膜层)及肿瘤面积迅速扩大(胃镜检查示肿瘤面积增大>30%)的各组患者数;②术后指标具体包括术后感染情况和一年内各组的受试者的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采用SpSS15.0,两组计数资料的差异性比较采用的方法是四格表χ2检验(p

2结果

2.1手术前经两组干预后的各项指标的比较多学科协作新辅化疗组肿大的淋巴结较常规治疗组低38%,肿瘤深度浸润较常规组低40%,肿瘤面积迅速扩大较常规组低38%,各指标组间差异(p=0

2.2术后随访刀口感染率及一年内复发率比较经过一年的上门随访,多学科协作新辅化疗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8%,常规治疗组的感染率为30%,试验组较常规治疗组低22%(p=0.005

表2

3结论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的进行性发展的过程,以往研究表明吸烟、高盐饮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与胃癌相关[5]。中晚期胃癌患者会有急剧疼痛的表现,从心理和生理角度来看,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形成了极大的影响[6,7]。我国对胃癌的检出率比较低,患者确诊时大多为晚期患者,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辅助化疗的进展。目前临床上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为主,多学科联合的新辅治疗正处于探索和逐渐开展的阶段,然而本院对近两年收入院的胃癌患者进行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新辅化疗后手术治疗收效明显。

本研究发现,多学科协作新辅化疗在术前的指标对比结果来看都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在术后的感染率和复发率来看都低于常规治疗组,间接说明本院采取的治疗措施是有效的而且是可行的。

多学科协作的医疗模式为新辅化疗提供了综合医疗模式的平台,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病情控制,提高愈后及生活质量提供了支撑[8,9]。然而由于本研究的纳入病例只有100例,而且本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究其临床安全性及可靠性并不能有完全的代表性,仍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人员致力于此项研究,需要大量的广泛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以便普及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宋延强,马贵亮,刘超,等.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对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及预后的影响.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5):360-363.

[2]季加孚,武爱文.进展期胃癌的新辅助化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8,11(2):110-11.

[3]李围立,范朝刚,王绪林,等.动静脉结合给药的FLee0x法对晚期胃癌的新辅助化疗.中华外科杂志,2009,47(9):1171-1174.

[4]范朝刚,李国立.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7):503-505.

[5]张五军.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进展期胃癌手术疗效的影响.山东医药,2008,48(48):53-54.

[6]曹晖,卞育海.可切除进展期胃癌先行化疗还是先行手术.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8(5):334-337.

[7]周逢强,齐艳美,郭辉光,等.多学科协作下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手术效果的影响.中国基层医药,2012,19(3):37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