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十篇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十篇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3:32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篇1

提高;眼神;手势;体态;

面部表情;仪表风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

19—0073—01

熟练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是每个老师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课堂教学艺术中,行为艺术有着不可轻视的重要作用,它与有声语言巧妙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行为艺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一、巧用眼神,贯穿教学

教师一踏入教室,首先要环视全班学生,收集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及精神面貌等信息,以便作出适当的调控,带领学生顺利进入课程。在课堂上,教师的眼神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能只盯着前排或某几个优等生,要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都能体会到教师在注意自己、关心自己,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巧用不同的眼神。对于那些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的学生投以赞许眼光,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于少数思想开小差的学生投去警示眼神,使他们看到教师对自己的不满,从而集中精力听课;对爱出风头、抢答问题较多而往往又答不对的学生,教师要以比较严肃的眼神长时间注意,让其沉着冷静思考。不过,教师在运用眼神艺术的同时还要注意分寸,避免用尖锐的眼光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利用手势艺术,提高有声语言的表现力

手势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准确运用手势可以交流感情,传递思想。在课堂上,教师巧妙利用手势,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时,答案正确可以出示“打勾”手势,错误可以出示“打叉”手势。这样,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有机结合,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手势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有的学生胆小怕事,在他勇敢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伸出大拇指为他加油或带头为他鼓掌鼓励;对于那些天性好动的小学生,则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创造一些简单手势游戏,既让学生动手动脑,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利用体态艺术,博取学生信任

教师的体态,也能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在课堂上以挺直站立的姿势讲课,对学生会传递一种无穷的力量,增强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因此,教师应努力克服一些自身精神和来自外界的困扰,保证良好的状态。在课堂中,教师也不宜做一棵固定的“站立松”,要根据需要来回走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当发现学生思想“开小差”时,可轻轻走到他身边,暗示其集中注意力,当然教师还要注意避免一些不良状态,如抓痒、摇晃身体、抠鼻子等等,这些不良状态不但会降低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且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致使课堂教学质量下降。

四、通过面部表情,沟通师生感情

对一个人的印象,首先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来获取。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可以感受到尊重与理解,同情与关心,欣慰与喜悦。如果教师以饱满的精神、面带微笑出现在课堂上,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传递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开发学生思维。相反,如果教师每天都板着脸,以沉重的面部表情出现在课堂上,这样只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紧张的师生关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篇2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艺术;优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们的各种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如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方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使美术课堂教学优化为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也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前提。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美术室注意环境布置营造气氛,教学中除了运用实物教具和挂图等简单手段,还运用音乐、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老师能够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对美术课堂教学来说,无疑大有裨益。

二、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创造的心理和环境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学生愿意更多地表达自己。如何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1.充分运用教师语言的艺术

课堂并非是老师的一言堂,因此老师的话不一定多,但要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老师就像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言词中透露着思辨与智慧,话语中体现着幽默风趣、语调中包含着抑扬顿挫。老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以轻松地展现自我,那么学生就会把对老师本人的喜欢迁移为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以《发射构成纹样》一课为例,我先从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比如旋涡、波纹、射击的靶心等例子出发,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引起暂时神经联系的兴奋,以唤起学生对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的联想;再促使学生比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和由四周向中心集中;接着我以这些现象的共性向学生提问,从圆形引申到正方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的图形等。最后我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展示一些发射构成纹样的作品,同时加以具体形象的描述,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发射构成纹样有了更深的了解,从完整意义上看,这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发展创造力的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堂气氛宽松,学生思想活跃,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发挥,学生学会了发现与思考、同时也学会了探索与创造,从学生的作品中表现的正是不同层次的创作。

2.尝试失败,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

与其他学科比较来说,美术学科更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实践必然会有成功与失败,尝试失败的教学方法,就是事先不必给学生过多指导和框框加以限制,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当学生在实践中出现错误时,或出现抵触情绪、不想画时,老师不应该责怪、批评学生,而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心中想要表现的作品,使学生在失败中学到许多东西。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更新颖、独特的绘画方式,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剪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剪纸和纸贴画混淆在一起,因此,学生的作业中有剪纸,也有纸贴画,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通过展示一些个性鲜明的图例,帮助学生了解和区分纸的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认学生的作业,要帮助受挫的学生树立自信。随着时代的进步,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区分门类和传授绘画技法上,而是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变化和组合、创造出无数个新造型、新形象、新形式。

三、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篇3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性提问误区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引导学生一步步等上知识的殿堂。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

一、提问要讲究艺术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讲课离不开提问。人们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课堂教学方法之一的提问,应该是也必须是讲究艺术的。

1.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偏离轨道,浪费时间。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前后联系?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起学生兴趣?为引起学生争论?为促使学生思维?为总结归纳?等等。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就能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效果。

2.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后出现冷场,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提问有启发性,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3.针对性

一方面,要针对教材实际。提问要紧扣教材,把握住重难点,有的放矢。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学的主导方面。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段落、关键字句上发问,在突出教材结构的关结点上发问,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实际。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应有所区别,因人而异。

4.适度性

适度性即所提问题难易适中,不贪大求全。要防止浅——缺乏引力,索然无味;偏——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深——高不可攀,“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泛,无从下手。提问适度,就是要掌握好难易间的“度”。太易,脱口而答,无法引起思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利。太难,难以下手,造成心理压力,效果适得其反。提问适度,是量力性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二、当前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一个问题提出后,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只是支吾以对。尤其这种情况出现在开公开课时,会让教师因担心教学进度完不成,或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惊惶失措,急得满头大汗,要么自问自答下去,要么责怪学生不配合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俗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教师的提问随意拔高,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思维断层,“跳来跳去够不着”,这样提问毫无效果可言。

(2)教师提问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这样的用语就非常的不准确,学生答上来是理所应当,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既然“非常简单”,让那些学困生回答好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而有的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样说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难”的问题,学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反正我答不上来;尖子生回答后,感觉非常容易,易产生骄傲情绪,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教师认为非常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不一定是非常的简单,如几何题“连接某一条线段”,知道了就非常的简单,不知道就非常难,这就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我们认为:问题的难易不是由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理解的就是难的,能理解的就是简单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轻言:“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或是‘非常难’的问题。”而应该说:“这个问题谁会,请回答!”如果回答得对,是难的问题应该鼓励:“这么难的问题都能回答上来。”如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非常难,不会也是正常的。”而真正简单的问题就不要问,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68-01

新时期教育要求教师不能是教书匠,要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教育是一种困难的事业.要想在教育领域有所作为,不仅仅把它当成事业来完成,还要把他当成艺术事业来追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运用生动的语言,满怀真挚的情感。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大大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全面提高。下面以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探寻语言艺术。形成个性风格

语言是教师的专业.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高超的语言技能。”一个能够动听的、明晰的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进入学生的心田,并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夸美纽斯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使导语、结语、讲述、点拔、小结等都力争达到准确明晰、富于启发、富于情感。

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要充分认识质疑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如教学《金色的鱼钩》时,初读课文,学生提出了“收剑,奄奄一息”及“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等不懂的词句。细读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老班长为什么悄悄吃剩下的鱼骨头?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老班长为什么不让“我”把吃鱼骨头的事告诉另外两个病号?老班长奄奄一息时为什么仍然不肯喝鱼汤?可以说,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已对课文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了。最后在全文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回顾反思,提出问题,把问题及时地在课内解决。

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课.在讲述”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场面”时,我先指导学生讨论作者怎样选择动词来表达小象动作的灵巧,同时抓住了”阿玲的微笑”联系课文体会其含义。然后再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作了这样的小结:”阿玲的笑表达丁她心地善良.同时也表达了中泰两国人民之之间的友好情谊。”教师设计优美精彩的小结,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处于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气氛中,有利于他们感之丰富多彩的语美,提高学生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有的课文可以结合板书设计,有的照应导语设计,有的应扣准文题设计,有的根据写作特点或训练要求设计,有的应抓住中心设计。《山道》一课,通过山里人对考入城里上学的娃子的无私帮助,反映了山里人尊重知识、渴望人才。根据中心我设计了结语:”同学们建设祖国的重任又将落在你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希望你们在这金色的年华发奋学习,掌握知识和本领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宏伟壮丽!课虽结束了,但情犹未尽,意犹未已,留下了韵味无穷的艺术空间。

二、探寻情感体会,提升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不是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具有语文素养。在培养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情感的教学是主要的。老师教课人”情”学生读书才能人”境”,老师讲课总要带着一股激情,才能使学生的感情萌动。课堂上我不仅注意启发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还着力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上力求达到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相通。要想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想方设法深化自己的理解。

我在备《山道》一课时,首先阅渎了矛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借物喻人的文章,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大加赞赏山里人的目的是歌颂山里人无论在怎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能保持着正直、质朴、豪爽、热情的品格,歌颂他们不屈不挠的向上的精神。逐句逐段地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才动笔写了教案。讲课时,我利用导言把作者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课堂上,我带着这种真挚的感情去讲课,引导学生着重体会这种感情,于是,教师、学生、作者的情感共通共融,使学生完全人情人境。在讲”山道上得到司机无私帮助”这一段时。我抓住描写司机表情的词语”热情、爽朗”指导学生反复体会其含义后,便作了如下小结:”这普普通通的山里司机给遇到困难的他带来了安慰和喜悦,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此时,山道仿佛在现于课堂,学生犹如置身于坎坷的山道上,紧接着我提出:”谁能用词概括出司机是一个怎样的人?也就是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学生甲:”正直。”学生乙:”无私。”学生丙:’’朴实。”…

课堂师生人情人境,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从心里钦佩那些不讲条件,朴实的山里人。此时,我要求学生分角色

三、创设课堂气氛,培养个性化学习

为了使学生在愉快中探求知识.在博学广识中提高能力,课堂上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造成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要形成这样一种教学情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与大胆发言,自由争辩.才能促发儿童的学习灵感谁他们进射出创造性的火花。当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由衷的喜悦所焕发出来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思维、想象、表达,才能学得懂学的活。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艺术性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会教,还要会导。那么“导”又该如何去“导”呢?叶先生认为“导”主要包含两个过程,首先是要会提问,其次是要会指点。教师要充分揣摩哪些课本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重难点,从而在这些知识点处向学生提问,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当学生思考不通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将这些难点问题讲述明白。可见,高水平的提问能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有古语“善教者,必善问”。

一、数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1.提问的科学性原则

高中数学作为学生高中阶段的主干课程之一,其在内容的设置上知识点也比较多,同时重难点也较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散思维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质量,充分保证问题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要有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坚持做到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首先是问题设计的科学,坚持科学的设计问题,这也是在源头上把好提问的质量关,做到问题“精”。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揣摩课本的编写意图,综合考虑学生现阶段的认知特征、心理特征,从而以学科知识点为重点,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同时问题要做到目的明确,价值高,问要问到关键点上,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其次是提问的方法要科学,我国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展开,使每个人都能学到基本的数学知识,但有的教师就喜欢拿着自己随意想出来的数学问题盯着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提问,忽略了其他同学的存在,这样就会使其他学生形成放松的习惯,而成绩好的学生也会因为时刻保持紧张而影响学习。

最后是问题的表述要科学,教师在提问时也应该考虑到问题该怎么问,如何问,把提问当作是一个艺术性较强的问题来对待,避免使用“是不是”、“对不对”等在学生看来极端无聊的语句,当然更不能用质问的口气来问学生,这样会使他们感觉教师不尊重他们,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更要把握提问的量,有的教师时不时地飙出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忙于应付教师的问题,使提问的目的大打折扣,甚至影响学生上课的心情。

2.提问的导引性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提问后,若学生回答不上来或者是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回答的上来,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重点展开讲述,以问题为切入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形成初步的框架。学生对问题回答不上来,有的教师就会认为学生不用心,因而对学生缺乏耐心,在课堂上就对学生展开批评教育甚至是认为学生不中用等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是需要及时更正的,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这是学生和教师双方的责任,教师不应该将责任完全劈头盖脸地扣在学生头上,这样的行为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当学生回答不上的问题时,教师应该耐心地引导学生来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利用这次机会,让这些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如何提高提问的艺术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教学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这一前提,适当地与之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个互动也需要有个“度”,要不然就会出现过犹不及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来把握这个“度”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提问要能激发创造性思维,发展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满足现代高中生对新鲜事物的追求,这其中既要培养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内容体系,也要培养学生掌握自主思考的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提问以及问题的回答过程中,都要确保问题的质量,坚持做到把课堂的提问时间均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2.提问要能引发疑惑,在疑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提问艺术了解学生综合素质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提问的问题做更深层次的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对提高提问艺术途径的研究就非常必要。

一、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提高提问艺术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的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将教材内容融会贯通。

1.教师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提出有深度和针对性的问题,所以语文教师要深读课文,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和感悟,让学生领会到比教材上更多的内容,否则就会出现偏差和谬误。如课文《像山那样思考》,如果教师没有读懂文章背后深刻的含义,贸然地向学生发问: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感受是什么?学生会不知道教师具体是指哪一方面,而且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文章做更深的思考,所以只能回答:“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是深刻的、客观的、长久的。”很显然师生都没有真正理解作者意图表达的思想。作者是想从自然平衡的角度看待自然中的每一种生物,人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破坏它。因此,教师的问题和学生的答案都没有揭示文章真正的含义。

2.教师要细读课文,抓住文章的独具匠心之处。语文教师要有把握文章关键点和知识点的能力,引领学生领悟课文的美感。教师对课文要细读,从而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目的明确,让学生有找到问题答案的思路。教师要避免大而化之的问题,如你觉得文章好在哪里、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等,这些问题笼统而模糊,虽然学生可以有很多的回答,但是对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没有太大的帮助。此外,教师细读课文,发现作者在文章的细节之处的独具匠心,有助于教师深刻理解课文。如《鸿门宴》中刘邦的一句话:“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此处的“然”字用得就极妙,既说出刘邦先入关的事实,又将先入关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使项羽欲杀刘邦失去了理由。教师如果读得细致,就可以发现作者用词的精准之处,对教师理解文章内容大有帮助,从而对学生的提问更有深度。

3.教师要类读课文,拓展文章的广度。语文知识不是单独存在,彼此之间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教师要善于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拓展知识的广度,使学生不仅可以温故知新,而且可以触类旁通,从而使学生将语文知识串联在一起,使知识结构系统化、完整化。

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到提问有的放矢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内容,提出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问题,这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水平,并针对学生的水平设置问题。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每个学生的理解都不同,教师在面向所有学生提问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整体水平,照顾大多数学生,选用难度适中的题目,使课堂教学活动既能顺利进行,又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乐趣,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喜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人施教。因此,教师对于学生个体的了解是必要的,这对教师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问题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水平,才能使提问更有针对性。

三、教师要勤于思考,乐于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要勤于思考,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经常反思。教师要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思考,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对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认真了解,娴熟应用;对每一种教学工具都要物尽其用,发挥最大优势。只有如此,教师才可以让教学成为一种艺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教师不仅要思考课堂问题,还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中行为的典范和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

教师要乐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知识在变化,观念在更新,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广泛阅读,积累更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使自己富有个人魅力,从而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同时,教师不断地接触新理念,也可以帮助自己了解教学改革的动态,明白新理念对自身和学生的要求。另外,教师还要结合自身实践,总结提问方式和技巧,切实提高自身的提问水平和教学水平。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而且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对学生有包容之心和爱护之情。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益友,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教会学生做人。

总之,教师课堂提问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渊博的知识,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对学生的爱护宽容之心使学生乐于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所以,提高课堂提问艺术的根本是教师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立群.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篇7

一、新课导入的艺术

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新课导入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所以,好的新课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要使新课导入生动、有趣、新颖、富有启发性,符合实际,不妨尝试如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借助有趣的故事进行导入。

可在新授课时给学生讲授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例(比如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于释疑的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方法二,以动手实验导入。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眼、手、口、脑协同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如在讲“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图形面积的最值求法”时,给每位同学发一根60cm长的铁丝,请学生弯成一个长方形,问怎样弯面积最大?通过竞赛自己悟出道理,尝试着成功,将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也会使学生兴趣向高级的方向转化。

方法三,创设悬念导入。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悬念和疑问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青少年好动好奇又好胜,我们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求知欲。讲“圆周角”一节时,可首先准备好一张事先画好一个圆(但无圆心)的方纸提问:谁能不用任何工具准确找出圆心?学生感到无法可解,这时,老师点出:学了本节知识后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二、语言表达的艺术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信息论指出,课堂教学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教师要讲究课堂的语言艺术,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课堂语言表达要注意生动精练,切忌拖泥带水、重复罗嗦,要准确恰切,注意科学性。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

师: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折叠,使两腰重合(生动手操作折叠等腰三角形)。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由此得到的结论用语言如何叙述?

师(提醒注意):等边对等角是对等腰三角形来说的,(继续引导探索)刚才同学们折叠的等腰三角形折痕是什么样的特殊线段?为什么?

师:由此可得出等腰三角形又有什么性质?

通过学生做折叠等腰三角形纸片的操作活动,由于非常直观,轻而易举地就得到了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和三线合一的两个性质。

三、内容启发引导的艺术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需要,而尤其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步自求得之。”所以,要废除“满堂灌”,提倡启发式。但启发式并非提问式。设疑、激疑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认识的冲突,经过紧张的思维活动,冲破层层难关,真有所得,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内容直观形象的艺术

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有经验的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直观性;也就是说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显示数学的应用广泛性之外,还应利用实物、模型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力求提高直观教学效果。利用实物、模型或各种媒体直观教学中,要把握时机,潜心设计,艺术安排,致力于激发兴趣、催化思维。

五、课堂气氛调控的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篇8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存在的现象

目前,在许多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按照教师提出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按部就班的进行练习,学生普遍认为体育课只是身体的锻炼和素质的提高,不需要提问、质疑、思考,因此对动作技术的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有的老师对提问的时机掌握不准;有的教师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还有的甚至先叫起学生,再问问题,学生答不准就反复追问,浪费了不少时间;此外,有的老师提问的质量低而偏,提问的目标不明确,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课堂环节松懈,学生懒洋洋无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提问艺术无法真正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产生。

二、提问艺术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的提问。学生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对问题已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应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问,让学生自己回答思考的问题。另一种是:课堂纪律松懈,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或对问题不发生兴趣。这时应采取“问答式”的提问,用一些难以回答或容易疏忽的问题让学生(尤其对精力分散的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可促使大家对问题发生兴趣,收到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的效果。

2.教师要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践告诉我们,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舒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有兴趣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所学习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往往是迅速而牢固的。

3.教师要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思维。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出有真正价值的共性问题,可以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能诱导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思路进行积极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刻苦性。

4.教师要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知识)的程度,来检查自己教学的效果。这虽然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动作技术的质量上做出判断,但往往还不全面,若能提出一两个问题,找几个理解程度不等的学生来回答,更能全面地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例如:前滚翻分腿起动作要领是什么?应注意哪几点?……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动作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从我的实践情况看,经常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动作质量就高,记得也较牢。

三、体育教学中采用课堂提问应该注意事项

1.要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我们做练习积极性高吗?他做得好吗?听懂了吗?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什么提问。课堂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内容要具有典型性,形式要多种多样,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达不到提问应有的效果。

2.要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要掌握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想一想能答出。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的提问。

3.要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如篮球的运球教学,教师通常的提问是:运球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教师在设计或提问时注意变换角度,如同学们想一想在运球时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好球?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上来了。

4.要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为此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性的判断提问如对与不对等,多用疑问性的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的提问,开拓性的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如谁来回答一下,他做的动作示范好吗?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

5.要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如所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所设计的问题,更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追问。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篇9

摘要:“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要使课堂教学提问恰到好处,就必须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法,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加强高中物理教学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对学生加以提问,让“问”贯穿课堂,让“问”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中思考、探究、实验。通过“问”,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相反,如果教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认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提问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一、提问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例如,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提问要有一定难度,比如一些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鼓励其钻研;成绩一般的学生则提问一般性问题,帮他们掌握书本知识、提高学习学趣;对于待进步生适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的、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提问时候题意要表达清楚、准确严密。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例如:已知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如何确定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此题因果关系不明,学生很难回答,是由于导线做切割磁力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还是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又如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已知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问: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这题目存在问题,学生难以解答,因为地球内部的密度是不均匀的。所以要计算出这题目,必须先假设地球的密度是一样的。所以,要使提问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所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三、提问要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标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家庭、社会中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比如家庭中各种电器的物理原理;手机等交通工具中某些新装置的物理原理等。教师在提问时,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研究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对家乡水电站进行调查,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能量转化的估算、发电和配电设备、发电功率等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提问时要讲究效率,注重问题的质量。

在进行提问教学时,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老师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学生很快能回答出来。但是,在进行当堂检测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会。这种只追求课堂“热热闹闹”效果的方法是低级的,因为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任何质量,不需要学生任何思考能算出来,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有时当老师提出问题之后,班级一片寂静,原因是所提问题太难,所有学生都无从下手。所以,这里我们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要有质量,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难,要实现当堂教学目标。提问时,一定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能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也不能教师提问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渊博,使得提出的问题学生一个也不会。总之,一句话,就是提问的时候,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五、教师提问时,要富有感情,辅助以肢体性的语言进行。

师生之间的感情对提问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唤起全班学生的思维,对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多看几眼,使其预感到老师马上要叫他回答问题。还有教学提问时,不能只关注几个学生,要面向全体。要用鼓励和试探的目光和学生交换意见:“你能否站起来回答问题?”认真思索而没有结果者皱眉,害怕老师指名者低头,对问题已弄清者常微微点头,根据学生各种表现,教师找到点名对象。教师伸出右手,掌心向上,面带微笑:“好的,我们请这问同学试下。”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脸上要露出喜悦之感,伸出右手,掌心向下,做出结论:“很好!完全正确,谢谢你。”当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能回答的时候,教师要用鼓励的目光和表情,让学生感觉轻松。这样,虽然教师没有批评,但学生看到老师那种安慰的表情和目光,会感到非常惭愧,更认真地听讲。

六、教师提问教学时,要有适时性,不能一问到底,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篇10

[关键词]积极性主渠道奖赏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07-01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00-00

如何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教活英语,进行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成为新时期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主题和力争达到的目标。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每节课的不同要求,注意课堂的每一个细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学园,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1.做到“五到”,力争高效

1.1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前交际,吸引学生“口到”、“耳到”和“心到”。语言是交际工具。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前交际,是高效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交际的形式主要有:自由交谈、自编短剧、课前五分钟演讲、小组合作表演等等。这些方法趣味性强,形式活泼,能够大面积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听别人说,自己开口说,集中注意力组织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语言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1.2呈现新课时要多样化。要想上好一节高效的英语课堂,一个吸引学生的好开头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让学生“心到”、“眼到”、“耳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在练习巩固阶段要求学生背诵本堂课所学内容,在背诵时,脑子里要呈现出一幅图,背完之后可用简笔画把所学内容画出来。反过来还可以看着图画把所学内容复述或背诵出来。这样学生在听课中做到了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有效地培养了他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1.4课堂上教授和记忆单词时,更加要注重同时调动学生的“五到”。教师介绍单词,学生必须集中注意力去听清发音、音节、重音,观察单词的拼写规律,开口大声跟读,并在跟读的过程中用手在空中虚拟拼写(书空),如此五种感官同时调动,学生掌握单词就会又快又牢固。

1.5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优美生动的声音、经典的动画、视频和影视作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同学们在注意看课件和影视作品的时候首先就做到了眼到,在一些需要强调注意的部分可以反复播放让同学们跟着朗读就做到口到,在整个授课环节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耳到,然后让学生们跟着教师的思路做好课堂笔记就是手到,在课程要结束前对整堂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让同学们加深印象就做到了心到。运用声光媒体后教学活动的节奏必然加快,操练密度、广度,尤其是口头操练密度、广度随之加大。这样,既缩短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英语课的实践性,还使英语技能得到全面发展,真可谓一石数鸟。

2.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

2.1坚决去掉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如新知识的教学、巩固练习。但是有些教学环节则是可有可无。如有些知识与旧知识联系不太紧密,检查复习的环节就可省去。有的新知识在复习旧知识过程中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如果此时导入新课就会显得生硬,就会打乱学生的连续思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时的导入新课就显得多余了。

2.2合理调整各个教学环节。英语课堂练习的时间必须要得到保证,而导入新课、总结的时间又很短,所以调整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只能是把复习和新授的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如果有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学生对就知识理解和掌握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情况下,检查复习一定要扎实,所以复习旧知识的时间就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虽然复习的时间增加了,但由于旧知识复习得实、复习得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新授时间就会大大缩短,甚至新授时间会短于复习时间,这样也能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2.3训练应穿插于各环节之中进行,坚持小循环多反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训练应尽量避免集中练习,要把训练穿插于新授过程之中,每教一个新知识就应当及时安排训练,学到哪里就练到哪里,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当堂训练的质量,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安排竞争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