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十篇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十篇

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3:29

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篇1

关键词:硬件;课程体系;教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21-0023-02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计算机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软硬件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技术基础指软件技术基础和硬件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语言、通信和网络原理,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指本专业常用软、硬件的应用技术。在这三个层次中,硬件基础课程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软件开发、网络技术还是工业控制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都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对硬件支持非常了解。由于目前高校计算机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软轻硬”的现象,使得计算机应用专业在硬件课程的设置、教学知识体系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多数学生的硬件能力都比较差,基本无法胜任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设计和应用工作。对此本文对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体系及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教改思路和方法。

1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硬件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计算机硬件发展速度太快,教材知识相对落后,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其次是实验条件差,缺乏实践环节,学生无法锻炼实践能力,学习困难较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导致当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方面的偏离:目前计算机教育存在着重软轻硬的倾向。很多学生对硬件课程的了解甚少,认为硬件课程只是学习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在计算机应用当中无关紧要,认识不到硬件技术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性,再加上相应的实践环节难以保证、课程考试评价体系(包括社会各类计算机考试评价体系)中对硬件实践能力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

(2)设备条件方面的不足:硬件课程的教学实施比较困难,设备投资大,通常每门课程需要配备专门的实验设备和相应辅助设备,且对实验室辅导和维护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多数高校在硬件课程及实验条件建设方面都明显不足,实践教学的时间过少,而且验证性实验占绝大多数,造成学生硬件动手能力普遍低下,其创造力无法得到训练,这导致了计算机硬件课程在教学上的不足。其中的客观原因是学校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和经费,没有条件开展自主创新性实践活动;而其中的主观原因是实践能力在考试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过小,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指导能力也有限。另外,部分理论教学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与沟通。

(3)在教材方面的欠缺:一般教材都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且教材知识相对落后,许多客观条件原因限制计算机硬件教学内容的更新。其一,计算机硬件发展太快,真正能反映当今世界微机领域新技术的微机原理教材太少,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几乎没有。其二,计算机硬件知识存在不直观,最新的硬件知识往往包含许多较复杂的技术,讲述起来抽象、枯燥,教学方法可视性和直观性差,致使学生对硬件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学习起来不太容易,教学效果较差。由于组织和实施教学的难度非常大,许多教师偏向于讲述旧的知识。其三,新知识的过快更新给许多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熟悉并掌握新的教学知识和内容往往需要几年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因此教师往往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

(4)课程教学系统性方面的不完整:课程教学系统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各相关课程以及教材之间的分工与衔接不够规范。其一,硬件课程知识与软件课程知识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叉和互补,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其二,在硬件课程之间缺乏充分的衔接,有些知识点重复,有些知识点缺失;其三,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其四,内容多和时间少的矛盾突出。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不健全。

根据计算机硬件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加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提高硬件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改革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各高校计算机专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2提高硬件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2.1提高认识

计算机系统是硬件和软件的统一,计算机工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以硬件为基础执行程序的过程,所有硬件的工作都是软件驱动的结果,而计算机的优良性能是通过复杂的硬件系统结构换取的。只有对软件的载体――硬件、硬件组成、硬件的工作原理理解才能对软件是怎样依附于硬件的全过程有一个飞跃的认识,最终达到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在各硬件课程开设时,应首先给学生介绍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该门课程在计算机专业当中的地位、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建立起与软件之间的联系。同时介绍该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应必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硬件课程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这门课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在开设各门硬件课程时,可开设相关课程的专题讲座及相关的学术报告,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其次加大实践能力在考试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以促进学生对硬件实践的重视。从而改变大学课堂上“重软轻硬”的现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一个it时代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2.2正确处理内容先进性与教学适用性的关系

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非常迅猛,保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并力求做到两者的统一,适时跟踪学科技术发展、更新教学内容是必要的。首先作为课程教学,应尽量选用能反映目前计算机领域内硬件新技术、新成就,能体现出知识性、先进性和系统性的计算机硬件教材,重点要突出基本原理思想和基本方法技术的阐述,以使学生能学到先进的硬件知识。其次又要重视其实用性的一面,尽量拉近学校教育与社会上流行技术、流行产品、流行工具的距离,着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硬件、软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本学科专业及相关领域中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来独立获取、掌握新知识、跟踪计算机技术新发展、新应用的能力。使课程的组织内容符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固有规律、学科的内涵及联系,以及人的认知规律。可以通过在系列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以及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性实践环节来解决。

2.3保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硬件和软件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包含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计算机硬件知识必须对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组成及其核心技术进行系统的描述,以使学生能学到较系统的先进硬件知识。因此,首先在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中完善教学大纲,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注意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注意知识点的重叠和互补,以保证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其次要加强计算机软硬件教学之间的勾通,对软硬件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进行适当的穿插。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课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利用高级语言对硬件进行编程的实例。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课程中,联系“操作系统”课程中i/o管理、内存管理、CpU调度等知识,以引导学生思考,建立必要的知识关联,最终达到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基本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解决好内容多和时间少的矛盾,计算机硬件技术内涵丰富,学时少和内容多、要求高将是一个一直要面对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一要靠系列课程内外体系的整体优化,找到一种相对来说能动态跟上计算机硬件发展步伐的教学和教材新模式;二要靠课程各教学环节功能的统一运筹、合理调动和多种教学方法模式的科学设计、统筹配合;三要靠课堂教学的数字化、现代化。

2.4重视实验和实践环节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才能满足社会要求。计算机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对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一方面必须增加对硬件实践设备的投资,并鼓励教师自主开发一些实验设施,尽可能建设一些与本校教学特点和教学条件相匹配的实验条件;另一方面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还要改变现有的硬件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增加教学实践的内容,尤其是创新类和设计类的实践环节,并开设硬件综合设计的课程。

3结束语

对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改革,笔者在实践中作了初步的尝试,对推进课堂教学建设,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玲娟,郑彦,王绍橡.计算机课程新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钟乐海,王朝斌,唐新国.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王元亮.计算机教育与素质教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

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篇2

 

关键词:硬件;软件;计算机;要求;目的

1引言

计算机机在商业和家用方面已经普及使用,有台式的、有手提便携带式的、有微型的、还有中型的和大型的等,对计算机维护和维修的基本要求就是利用软硬件知识去保证机器正常使用。在各行各业的使用场所,有不同层次的维护和维修要求,这是行业的基本要求,要求的维护和维修技术等级肯定要比家用普及型高。对计算机维护和维修需要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下面就以家用台式计算机为主体进行分析。

2家用计算机的使用要求

现在,通常的家用计算机主要是青少年用于配合学校学习而购置的,硬件以单CpU台式机为主,配以微软系统软件、oFFiCe软件和防病毒软件为主。实际上,青少年把计算机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多,多是用于上网浏览和打游戏。所以,他们使用的硬件往往是比较近代的产品,配置也比较高新;对应用技术软件则要求不多,至多在添加设备扫描仪的同时加上图形(例如pHotoSHop)软件。

3家用计算机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3.1硬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越高档的计算机,它的硬件就越要求好的运行环境,好的环境就需要好的维护措施,才能防止运行环境变坏,才能保证计算机运行良好。所以,提出下列要求:

(1)定期检查电源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灰尘多时要拆开清洁。目的是防止电源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电源部件的散热需要。

(2)定期清洁软盘和光盘驱动器的磁头与光头(如半年一次)。目的是防止磁头或光头因为灰尘或脏物造成读盘出错。

(3)定期检查CpU、显示卡等部件上的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目的是防止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CpU和显示卡等主要部件的散热需要。

(4)计算机要定期进行使用,避免长期放置不用。目的是防止计算机元件因为接触不良或电容失效而影响需要使用时无法工作。

(5)开机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后给主机加电;关机时应先关主机,后关各外部设备,开机后不能立即关机,关机后也不能立即开机,中间应间隔15秒以上。目的是防止电源电压对计算机元件的意外冲击而损害。

3.2软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开机后,系统软件没有完成进入正常使用时,不能立即关机。目的是防止不但容易损坏软件,也会容易导致硬件损坏。

(2)基本应用软件安装使用正常后,马上进行系统区域备份工作(可利用GHoSt软件备份到另一硬盘区域或另一个硬盘,还可以刻录到光盘上或U盘上)。目的是为快速修复系统软件作好预备工作。

(3)必须安装有防病毒软件后才能复制非本机的文件进入本机和上网浏览,防病毒软件发出提示时,不能确认的不要允许通过,防病毒软件必须要定期升级更新。目的是防止病毒软件损害计算机内的软件甚至是硬件,病毒软件几乎每天都在更新,所以防病毒软件也要求能自动更新。

(4)随时或定期做好自编文档、自拍图片和录象等备份工作(方法参照第2条)。目的是防止因为计算机系统软件或硬件的损坏而导致自己的劳动果实丢失。

(5)不要随便删除系统盘上的软件。目的防止系统软件链被意外损害而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6)同类型的软件不要全部安装使用,只挑选一种。目的是避免软件冲突,例如把2个以上防病毒软件安装在同一主机,就可能因为双重工作甚至相互争先而导致软件运行速度下降,严重的会引起停机不工作。

(7)执行软件工作,没有必要的话,尽可能不要同时执行同类型的多任务工作。目的是防止CpU工作量大,耗能也大,速度也会降低,软件容易出错。例如同时进行多任务复制或下载工作,一个任务只需要30分钟,两个30分钟的任务,不等于在30分钟同时完成,而可能会变成需要60分钟才能完成,三个以上的任务就更加难以确定了,除非主机性能等各方面因素都良好会有例外。

(8)关机时按系统软件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要直接使用硬件按钮简单地进行关机。目的是避免系统软件出错或损坏,导致下次开机不能使用,或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启动软件自动进行扫描检查。

4家用计算机的维修要求

今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变得更加密不可分,许多原先由硬件实现的功能改由软件实现。对计算机来说,软件成份占了相当部分。很多软件故障,客观上也表现为硬件的故障。有些故障是可以明显而容易地区分到底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问题。有些则需要作一定的工作才可以判定到底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这就要求维修人员既要具备硬件知识,又要具备相当的软件知识。因此,提出下列要求:

(1)熟悉计算机硬件各部分功能,熟悉硬件自带软件的使用,熟悉组装过程。

(2)熟悉计算机通用系统软件的快速安装与使用,熟悉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例如office等软件)。

(3)会使用测试卡、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硬件基本数据状态。

(4)会对比分析硬件的正常与否,用替代法判断硬件的好坏。

(5)会使用工具软件检测硬件的性能。

(6)会使用工具软件调整或修复可以进行修复的硬件,如BioS数据,硬盘物理部分损坏等。

(7)会分析检测主机关联设备的正常与否,会检测常见设备的正常与否,如打印机。

(8)会分析主机故障的原因是属于硬件引起还是软件产生的。

(9)需要熟悉局域网有关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和应用,会分析网络故障的原因是由硬件还是软件引起的。

(10)对每次出现的故障和维修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总结,积累维修资料,多翻阅学习计算机软硬件书刊,以提高维修的效率。

5非家用计算机的维护和维修要求

(1)必须具有家用计算机维护和维修技能。

(2)要了解和熟悉本单位或行业的计算机硬件构造,知道部件的性能。

(3)要了解和熟悉本单位或行业的软件的安装和使用,要设置软件的备份工作。

(4)要熟悉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例如针式打印机的个别断针应急维修,可以使用软件暂时修复使用。

(5)对24小时运行的机器,要定期在机器闲时阶段进行停机或不停机检查和维护。

(6)对配有的UpS电源,进行定期的放电和功率测试,防止UpS电源失效而无法起到备用电源的功用。

(7)设置运行维护记录表格,定时记录有关状况,以保证维护工作执行和完成。

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篇3

关键词:硬件软件计算机

一、引言

计算机在商业和家用方面已经普及使用,有台式的、有手提便携带式的、有微型的、还有中型的和大型的等,对计算机维护和维修的基本要求就是利用软硬件知识去保证机器正常使用。为了保证家用计算机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我们对家用台式计算机为主体进行分析。

二、家用计算机的使用要求

现在,通常的家用计算机主要是青少年用于配合学校学习而购置的,硬件以单CpU台式机为主,配以微软系统软件、oFFiCe软件和防病毒软件为主。实际上,青少年把计算机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多,多是用于上网浏览和打游戏。所以,他们使用的硬件往往是比较近代的产品,配置也比较高新;对应用技术软件则要求不多,至多在添加设备扫描仪的同时加上图形(例如pHotoSHop)软件。

三、家用计算机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硬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越高档的计算机,它的硬件就越要求好的运行环境,好的环境就需要好的维护措施,才能防止运行环境变坏,才能保证计算机运行良好。所以,提出下列要求:

(1)定期检查电源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灰尘多时要拆开清洁。目的是防止电源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电源部件的散热需要。

(2)定期清洁软盘和光盘驱动器的磁头与光头(如半年一次)。目的是防止磁头或光头因为灰尘或脏物造成读盘出错。

(3)定期检查CpU、显示卡等部件上的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目的是防止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CpU和显示卡等主要部件的散热需要。

(4)计算机要定期进行使用,避免长期放置不用。目的是防止计算机元件因为接触不良或电容失效而影响需要使用时无法工作。

(5)开机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后给主机加电;关机时应先关主机,后关各外部设备,开机后不能立即关机,关机后也不能立即开机,中间应间隔15秒以上。目的是防止电源电压对计算机元件的意外冲击而损害。

2.软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开机后,系统软件没有完成进入正常使用时,不能立即关机。目的是防止不但容易损坏软件,也会容易导致硬件损坏。

(2)基本应用软件安装使用正常后,马上进行系统区域备份工作(可利用GHoSt软件备份到另一硬盘区域或另一个硬盘,还可以刻录到光盘上或U盘上)。目的是为快速修复系统软件作好预备工作。

(3)必须安装有防病毒软件后才能复制非本机的文件进入本机和上网浏览,防病毒软件发出提示时,不能确认的不要允许通过,防病毒软件必须要定期升级更新。目的是防止病毒软件损害计算机内的软件甚至是硬件,病毒软件几乎每天都在更新,所以防病毒软件也要求能自动更新。

(4)随时或定期做好自编文档、自拍图片和录象等备份工作(方法参照第2条)。目的是防止因为计算机系统软件或硬件的损坏而导致自己的劳动果实丢失。

(5)不要随便删除系统盘上的软件。目的防止系统软件链被意外损害而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6)同类型的软件不要全部安装使用,只挑选一种。目的是避免软件冲突,例如把2个以上防病毒软件安装在同一主机,就可能因为双重工作甚至相互争先而导致软件运行速度下降,严重的会引起停机不工作。

(7)执行软件工作,没有必要的话,尽可能不要同时执行同类型的多任务工作。目的是防止CpU工作量大,耗能也大,速度也会降低,软件容易出错。例如同时进行多任务复制或下载工作,一个任务只需要30分钟,两个30分钟的任务,不等于在30分钟同时完成,而可能会变成需要60分钟才能完成,三个以上的任务就更加难以确定了,除非主机性能等各方面因素都良好会有例外。

(8)关机时按系统软件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要直接使用硬件按钮简单地进行关机。目的是避免系统软件出错或损坏,导致下次开机不能使用,或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启动软件自动进行扫描检查。

四、家用计算机的维修要求

今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变得更加密不可分,许多原先由硬件实现的功能改由软件实现。对计算机来说,软件成份占了相当部分。很多软件故障,客观上也表现为硬件的故障。有些故障是可以明显而容易地区分到底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问题。有些则需要作一定的工作才可以判定到底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这就要求维修人员既要具备硬件知识,又要具备相当的软件知识。因此,提出下列要求:

(1)熟悉计算机硬件各部分功能,熟悉硬件自带软件的使用,熟悉组装过程。

(2)熟悉计算机通用系统软件的快速安装与使用,熟悉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例如office等软件)。

(3)会使用测试卡、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硬件基本数据状态。

(4)会对比分析硬件的正常与否,用替代法判断硬件的好坏。

(5)会使用工具软件检测硬件的性能。

(6)会使用工具软件调整或修复可以进行修复的硬件,如BioS数据,硬盘物理部分损坏等。

(7)会分析检测主机关联设备的正常与否,会检测常见设备的正常与否,如打印机。

(8)会分析主机故障的原因是属于硬件引起还是软件产生的。

(9)需要熟悉局域网有关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和应用,会分析网络故障的原因是由硬件还是软件引起的。

(10)对每次出现的故障和维修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总结,积累维修资料,多翻阅学习计算机软硬件书刊,以提高维修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佩珠.电工电子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5).

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篇4

【关键词】加密方法;加密原理;计算机指纹;易语言

1前言

为防止软件被盗用,维护软件开发者的知识产权,保护软件开发者的经济利益,软件开发者通常防止盗版的措施是采用软加密方法来保护自己的软件产品。本文主要介绍了软加密的工作原理和一种新的生成计算机指纹信息的方法。

2加密原理

软加密是一种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对计算机指纹进行认证的技术,不同于硬加密需要在计算机相应硬件上固化加密信息。对于任意的两台计算机,都能够通过计算机的系统的特征信息或计算机硬件的标识信息进行区分,如同人的指纹信息一样。这些计算机系统的特征信息和计算机硬件的标识信息的集合统称为计算机指纹。如:磁盘的分区卷标,不同软件系统的计算机中磁盘分区卷标不同;硬盘序列号,任意两张硬盘的序列号是不一样的。软加密并不是对软件的所有信息都进行加密设置,仅仅是在软件安装或运行时进行加密处理。软件程序初次安装时,安装软件会读取相应的计算机指纹信息,安装软件使用用软件开发者在程序中设置的加密算法加密计算机指纹信息生成加密文件,并将加密文件写入到计算机注册表中。当下次启动运行软件程序时,软件程序再次读取相应的计算机指纹信息并采用同一种加密算法将其加密产生密文文件,然后与计算机软件注册表中的密文文件数据进行比较,如果两个文件数据相同则继续运行软件程序,否则停止运行软件程序。

3计算机指纹的生成

易语言是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全部软件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编程语言。它具有全可视化的窗口界面,支持使用汉语字、词编程。易语言可有效的保障国家的安全,有效地防止外国软件的后门隐患。

用易语言程序生成计算机指纹,主要依靠易语言中的系统核心支持库。系统核心支持库中的GetHDiskCode命令、GetHDinfo命令、GetCpuinfo命令和Getapa-pterList命令功能如下表1,可以生成计算机指纹硬盘特征字、硬盘序列号、CpU序列号、网卡maC等信息。

表1命令功能表

命令名称:GetHDiskCode

调用格式:〈整数型〉取硬盘特征字()

返回电脑中第一个物理硬盘的物理特征字,该特征字是仅硬件相关的,也就是说与任何软件系统都无关(包括操作系统)。本命令为初级命令。

命令名称:GetHDinfo

调用格式:〈逻辑型〉取硬盘信息(硬盘信息硬盘信息,[整数型硬盘序号])

取硬件出厂信息。本命令为初级命令。

参数的名称为“硬盘信息”,类型为“硬盘信息(HDinfo)”。待取得的硬盘信息。

参数的名称为“硬盘序号”,类型为“整数型(int)”,可以被省略。待取得的硬盘信息的硬盘序号。可以为以下常量之一:0、#接口常量.磁盘0;1、#接口常量.磁盘1;2、#接口常量.磁盘2;3、#接口常量.磁盘3。

命令名称:GetCpuinfo

调用格式:〈无返回值〉取CpU信息(CpU信息CpU信息)

取CpU信息。本命令为初级命令。

参数的名称为“CpU信息”,类型为“CpU信息(CpUinfo)”。待取得的CpU信息。

命令名称:GetapapterList

调用格式:〈网卡信息数组〉取网卡信息列表()

取得本地计算机的网卡信息列表。失败返回空。本命令为初级命令。

4易语言程序的实现

4.1创建程序启动窗口

利用系统核心支持库的基本组件创建计算机指纹信息显示窗口,各基本组件的名称和属性如下表2。

表2组件名称、属性表

组件名称属性组件名称属性

标签1标题=“硬盘特征字”编辑框1内容=nULL

标签2标题=“硬盘序列号”编辑框2内容=nULL

标签3标题=“CpU序列号”编辑框3内容=nULL

标签4标题=“网卡maC”编辑框4内容=nULL

4.2双击启动窗口,添加启动窗口程序变量,添加子程序,如图1

编辑框1.内容=到文本(取硬盘特征字())‘GetHDiskCode命令的应用

取硬盘信息(硬盘信息,#接口常量.磁盘0)‘GetHDinfo命令的应用

编辑框2.内容=到文本(硬盘信息.序列号)

取CpU信息(CpU)‘GetCpuinfo命令的应用

编辑框3.内容=到文本(CpU.序列号)

网卡=取网卡信息列表()‘GetapapterList命令的应用

编辑框5.内容=到文本(网卡[1].物理地址)

4.4程序运行结果,如图2。

图1程序变量定义、子程序定义图

图2运行结果图

5总结

易语言是一种可以使用汉语字、词编写程序,易学易用,适应于我国国情的软件开发程序设计语言。通过易语言的系统核心支持库提供的命令,可以编写简单的易语言程序代码生成相应的计算机指纹信息,方便实现易语言软件程序的软加密操作,也能够有效地保护我国计算机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魏会君.软件的加密保护技术探讨[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2,2:40―41.

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篇5

关键词:软件加密;注册;pC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0-7206-02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扩展,计算机软件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软件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为了防止软件的非法复制、盗版,保护软件开发者的利益,就必须对软件进行加密保护[1,2]。理论上,没有破解不了的软件,仅靠技术对软件进行保护是不够的,最终还要靠人们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的进步。软件保护方式的设计应在一开始就作为软件开发的一部分来考虑,列入开发计划和开发成本中,并在保护强度、成本和易用性之间进行折衷考虑,选择合适的平衡点[3,4]。

本文提供了一种实用的软件加密方法,通过读取计算机硬盘序列号、CpU序列号及网卡maC地址,以这些参数为基础产生机器码,用户把机器码通过电子邮件(e-mail)、电话或邮寄等方法告知软件开发者,由开发者通过注册机(软件)生成该软件的注册码回传给用户,供用户注册后使用软件。注册码与计算机的硬件参数息息相关,并通过特定文件进行保存,只能由进行注册的计算机使用,从而可有效防止软件的非法复制。

1基本原理

硬盘序列号、CpU序列号及网卡maC地址是生产厂家为区别出厂硬盘、CpU及网卡而设置的生产标识,不同的厂家硬盘序列号、CpU序列号及网卡maC地址编码不同,但其标识是唯一且只读的,因此可使用这些参数作为计算机标识,在软件开发时作为加密标志,使软件运行时必须与计算机进行一一对应的认证,从而保证软件合法运行。

该方法工作原理流程如图1所示,软件运行时,首先读取计算机的硬盘序列号、CpU序列号及网卡maC地址,根据这些参数合成一个编码,对该编码进行相关变换,生成计算机唯一的机器码告知用户,同时通过加密变换等手段(注册码生成模块)生成注册码,等待与用户输入的注册码进行比对。用户将机器码告知软件开发者。开发者通过加密变换等手段(注册机)进行处理,生成软件的注册码返回给用户,用户将注册码输入软件。软件将用户输入的注册码与自身计算得到的注册码进行比对,一旦结果正确即完成了软件注册,并将注册码保存到指定的注册文件中,以便软件今后运行时直接读取注册码,不必重复进行注册。

2程序的实现

2.1计算机硬件参数读取

2.1.1硬盘序列号读取

读取硬盘序列号程序使用了第三方开发的DiskiD32.dll动态链接库,关键代码如下:

2.1.2CpU序列号读取

CpU的序列号只能采用对CpU控制器直接操作的方式进行读取,即只能采用CpU的i/o指令操作控制器,对于CpU序列号的读取采用了汇编语句读取,其关键代码如下:

2.1.3maC地址读取

通过调用netBioS函数获得网卡maC地址,关键代码如下:

2.2机器码与注册码生成

根据读取的硬盘序列号、CpU序列号及maC地址,各抽取一定的字节组合生成新的计算机编码,对该编码进行相关变换,生成机器码。若在读取硬盘序列号、CpU序列号及maC地址时出现异常,则根据预置的硬盘序列号、CpU序列号及maC地址进行相应的替换,以保证机器码的顺利生成。

通过对机器码进行移位、异或、加密等变换处理,形成与机器码唯一对应的注册码,这个过程中的移位、异或、加密等变换处理由软件开发者根据加密强度的需要进行自主设定。

2.3注册文件读写

使用windowsapi函数进行注册文件的读写,关键代码如下:

3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方法,借助计算机硬件参数信息进行软件加密注册,确保了软件注册的唯一性,可有效防止非法拷贝,保护了软件的产权。经过在VC++6.0环境中编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洁有效,可用于小型软件的保护。然而,软件保护领域中没有绝对安全的保护技术,开发者只能在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以达到更高级别的软件安全[5]。

参考文献:

[1]孙敬先,李长星,郑敏.基于硬盘序列号和RSa算法的软件加密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6(6):7267-7269.

[2]段善荣.软件保护技术的分析及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31(6):906-908.

[3]李光辉,李琼仙.VFp环境下读取硬盘序列号实现应用程序加密的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1):9-12.

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篇6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动手能力教学体会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正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如文字处理、事务管理、娱乐学习、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等。职校生要成为社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不应局限于仅懂得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具有实际的动手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及维修方法。否则不能够适应现在社会。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职业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还停留在旧的教学模式上,教师讲学生听,必要时只是在黑板上画些简单的设备图形,或者借助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硬件设备图片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硬件,例如介绍CpU、主板、显卡,以及一些外设等。特别是硬件设备的品牌型号、技术参数等靠填鸭式教学模式、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兴趣不浓,课后对学习的知识一知半解,虽然掌握了所学常识,但是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训练,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千变万化的计算机硬件,眼花乱、一片茫然,特别在计算机出现故障后更是不知所措。因此,要使我们培养的职教生能够适应工作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就必须改变旧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技术型创新人才。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应注重素质、技能培养

信息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中职教育应面对社会,围绕需要开展教学,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实际操作技能。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术能的人才,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这需要老师因势利导。就目前来看,全靠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的灌输方式,学生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只会因枯燥而感到厌烦。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硬件知识、计算机软件安装过程等,这些对于来自农村、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仅凭教师口述,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我总结得出“任务驱动”和其它教学方法(比如:演示法、讨论法、协作法等)相结合,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较容易接受并掌握本课堂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2.配备硬件设备,注重实训。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根据需要将计算机硬件进行组装,安装系统软件、驱动程序、应用软件等,注重的是实用性、操作性。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于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指标、技术参数型号等更易于牢记和掌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配备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专用实验室,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更新。让学生在亲自操作实践中了解、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组装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动手操作中增强对计算机会出现的各种故障的判断力和维修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高技能、实用创新型人才。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生有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不够,还应具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将来才能立足社会。职校教学重点是“服务、技能、就业”,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利用情境创设、任务驱动、问题探究、协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将来才能真正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立足于社会。

二、软硬结合,正确组装使用计算机

我校使用的中职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实际操作步骤进行了分解,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硬件组装、软件安装与使用、网络组建与使用、操作系统管理与维护、计算机故障诊断与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在计算机组装与使用这部分主要通过软硬结合的教学方式来讲述并演示了计算机的组装过程。下面我介绍一下计算机操作及系统安装的过程。

1.正确认识组装计算机硬件。

重点从计算机的硬件入手,认识计算机的硬件,了解每个计算机硬件的不同功能,能够将计算机硬件组装在一起构成一整的计算机。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参差不齐,多数学生成绩偏差,不爱学习理论知识,喜好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实践中,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熟悉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避免因操作失误对设备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在教学时常采用的“观察―模仿―超越”的教学方式,即先演示让学生观察,在演示过程中讲述硬件的型号品牌、功能、技术指标、参数、安装巧和注意事项等,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着去做。我巡视指导,再通过组装比赛或着任务驱动等方式让学生超越自我。学生在掌握了组装技巧的同时,还领会了理论知识,同时又增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①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②动手拆解计算机

③动手组装计算机(要了解有关组装前的准备与基本步骤等)

④检测计算机

⑤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⑥如何解除常见故障

2.计算机软件安装与使用。

计算机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对于一个全新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如何将其变为能够满足用户需要的多媒体计算机,是组装计算机的关键之一,下面我对该部分作以下几点说明。

一台微型计算机硬件组装完成后,安装操作系统需要经过硬盘分区―硬盘格式化―安装系统等步骤。

(1)硬盘分区

一块硬盘可分成若干区,新硬盘经分区、格式化后才能使用。现在的硬盘容量都比较大,有些文件系统不支持,例如:.Fat32格式只支持32GB空间,要想使用大于32GB的空间,就必须单独分区。此外,划分多个分区也便于管理。分区可以使用DoS命令也可以使用专门的软件。用FDiSK分区,用系统安装光盘引导系统后,在提示符a:》后输入FDiSK,按回车键。屏幕出现英文提示,输入“Y”后按回车键会出现FDiSK的主画面,在FDiSK主菜单中有五个选项:

①CreateDoSpartitionorLogicalDoSDrive(建立DoS分或逻辑分区)

②Setactivepartition(激活引导分区)

③DeletepartitionorLogicalDoSDrive(删除分区或逻辑分区)

④Displaypartitioninformation(显示当前分区信息)

⑤Changecurrentfixeddiskdrive(选择其他的硬盘,注:挂双硬盘才有此选项)

硬盘分区按“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驱动器”的次序进行。主分区以外的硬盘空间为扩展分区;逻辑驱动器是对扩展分区再划分而得到的。依次为:创建主分区、创建扩展分区、创建逻辑驱动盘、设置活动分区。

如果是对一块已分区的硬盘重新分区必须先删除旧分区。用FDiSK命令分区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市场上为大硬盘分区提供了很多种功能多且分区速度快捷的分区软件,如:Diskmanager,partitionmagic等。

(2)如何从CD-Rom引导系统

确认计算机支持光盘启动,在BioS中设置为光驱启动。进入CmoS菜单,将光标移到advancedBiosFeatures项按回车键进行设置第一、二、三(1st/2nd/3rdBootDevice)启动设备,包括Floppy、CD-Rom、HDD-1等。此时把第一启动设备即FirstBootDevice设置成CD-Rom即可。

(3)从光盘引导安装程序

①检测硬件组装,开启电源

②设置第一驱动为从CD-Rom引导系统,并插入安装盘

③按提示进入windowsXp的安装界面,指定安装分区及格式

④按提示进行个性化设置、信息注册等内容

⑤安装结束后进入Xp桌面

3.驱动程序安装。

计算机硬件在没有相应程序的“驱动”下将无法正常工作,所以说安装驱动程序是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安装驱动程序常用到以下三种方法:使用驱动软件自带的安装程序、手动安装驱动程序、半自动安装。手动与半自动安装方法从不同程度上依赖于“硬件更新向导”。

正确安装驱动程序使其能正常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何判断设备的驱动型号(从芯片认识常用设备的驱动)

(2)如何更改已安装好的设备驱动

(3)如何清除无法正常工作的设备

(4)设备驱动安装调试

4.应用程序安装。

软件只有安装后才能使用,市面上的软件产品种类繁多,安装方法各不相同,这里我简单说一下普通软件的安装步骤。

(1)欢迎界面

(2)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3)选择安装路径

(4)输入用户名和注册码

(5)安装类型选择

(6)添加程序组

(7)确认安装

(8)文件类型关联

(9)快捷方式

(10)结束界面

针对上述各部分的教学,我们应从最基本知识和最基础的实际操作入手,将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并运用形象、生动、通俗的教学语言再加上教师的娴熟的操作演示,把学生带入计算机这门新兴学科的知识殿堂,在电子计算机系统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从最基础的计算机硬件入手,并在实际操作中认知理解掌握计算机硬件的有关参数、功能等,让学生组装出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微型计算机。我们应通过《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使学生全面接触,整体认识计算机硬件知识及系统软件的安装与调试,完成职业中学专业教学,培养有文化、有技术、能操作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篇7

随着家长和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重视,以及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情况逐年提高,高职类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每年都会招收大量学生,伴随着计算机专业生源的不断增多,各高职院校也正不断调整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然而在高职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重软件、轻硬件”的教育现象,在对学生的培养上缺少对计算机硬件方面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教育情况不断被重视,高职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农村生源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而由于地域限制、经济条件限制等因素,导致这些农村生源的学生以前接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较少,在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践方面进展较慢。

2.农村生源计算机专业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硬件基础薄弱

由于农村学校教育课程中对计算机专业教育缺少足够的重视,且碍于学校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农村生源的学生接触计算机较晚,甚至有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从而导致了农村生源的学生在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上掌握薄弱,缺少基本的硬件理论支撑。

2)软件编程能力欠缺

大多数农村生源的学生在大学之前很少接触过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学习,从而导致在开始学习计算机软件编程课程的时候成长较慢,由于软件基础理论知识的欠缺,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编程方面的教学进度,进一步影响了学生软件编程能力的提高。

3)对传统计算机教学方式接受较慢

传统计算机教学主要采取“老师讲课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的教学方式,学生缺少自主锻炼的机会,一些高职类院校缺少足够的机房等基础教学设施,导致经济条件不好的农村生源学生缺少直接的实践练习机会,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培养。

3.改革计算机专业农村生源学生的培养机制

针对于农村生源计算机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创新性实践教学的理念,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探索适合农村生源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新型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学校硬件教学设施

高职类院校应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均衡配置学校教育资源,加大投入计算机专业硬件基础设施,加快现代信息化建设步伐,扩大计算机机房、多媒体电教室等基础教学设备,为学生能够随时使用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提供保证。

2)软件编程与硬件教学有机结合

学校在不断注重学生软件编程能力教育的同时,应该积极加强对学生硬件基础知识的教育,做到软件教学和硬件教学的和谐统一,使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软件编程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硬件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

3)加强计算机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主要注重老师在课堂中的职责和地位,随着对学生计算机能力要求的不断增强,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高职类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加强学生对计算机专业项目的总体把握和细节实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4)组织并实践计算机竞赛项目

通过参加计算机专业知识竞赛项目,不仅可以使同学们进一步熟悉基本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计算机专业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计算机竞赛项目、全国计算机挑战杯等各类计算机大赛,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对学生专业技能、合作意识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此外,学校应该积极将这类竞赛内容融入到教学课程当中,从而进一步培养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

5)校企联合新型教学机制

高职类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企业输送高科技人才,学校应该重视对企业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企业技能的培训,通过校企联合教学的教学机制,采用“学校教学、企业实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校就开始接触企业的工作内容和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专业性人才。

4.结束语

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篇8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维护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210175-01

1计算机硬件的组装

通常来说计算机的硬件包括内部硬件和外部硬件两种,内部硬件主要包括:机箱,主板,总线,电源,存储控制器,界面卡,携储存装置,内置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CpU风扇,蜂鸣器等;而外部硬件主要包括:显示器、鼠标、键盘、打印机、印象、扫描仪等等。

1.1内部硬件的组装流程。1)在机箱中安装电源、光驱、软驱。电源以及光驱等属于机箱中的较大部分,而且通常这些部件对于冲击、撞击的抵御能力较强,所以我们在安装时,应该首先安装这些部件。2)在主板上安装CpU以及风扇。将扣盖打开,然后将CpU安装在上面,将扣盖盖好,让后将风扇安装好,将风扇电源与主板上的供电口进行连接。3)在主板上安装内存条。在进行内存条的安装时,首先需要打开内存槽两边的扣具,而后将内存条插入插槽中,用自己的拇指轻轻按压内存条两端,当发出“啪”的声响时,代表着内存条已经安装到位。4)将主板安装到计算机机箱内,并对其进行固定。5)将显卡安装到计算机主板上。6)对硬盘进行安装。7)将电源线以及数据线进行安装。

电源线以及数据线的安装应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主板电源和CpU电源的连接;硬盘电源和数据线的连接;光驱的电源和数据线连接;UBS数据线的连接;对前置音频线进行连接;对机箱前部的各类按钮和指示灯的连线进行连接。

1.2外部硬件设备的组装和故障处理。1)外部硬盘的组装。在对机箱内部硬件安装完毕并确认无误后,要进行外部硬件的组装。比如说显示器、鼠标、键盘、打印机、音响等外部硬件的安装,并装备必要的硬件驱动程序。2)常见故障的解决。计算机开机后没有任何显示,只有报警声,那么可以根据报警声长短、急促的不同检查相关的BioS芯片;开机后有错误显示,这里可以根据相应的错误提示,进行解决,在这里不对其进行逐一的列举。

2计算机软件的安装

通常软件的安装包括计算机系统以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操作系统的备份和恢复等。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备份:在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之前,首先明确计算机是否是第一次进行系统安装,如果是第一次,则按照基本的安装步骤进行,但是如果不是,在安装前应该进行数据和驱动程序的备份。如果进行备份的时候,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那么可以利用DoS命令或者winpe系统进行备份。

2.1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首先设置为从光盘启动;其次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分区时可以使用fdisk命令分区,或者系统自身带有的分区工具,或者pQ硬盘分区软件等进行分区;最后,对操作系统和各种驱动程序进行安装。在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时,可以根据提示按照步骤进行,而后对各种驱动程序进行安装,当安装完成以后,可以利用右击“我的电脑”查看设备管理器的方法来检查驱动安装是否完全,当出现黄色的“!”时,表明驱动缺失,需要重新安装。

2.2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备份。当计算机的整个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各种驱动程序安装无误,相关的办公软件、杀毒软件安装正常后,应该对计算机的C盘进行备份,从而方便以后系统出现问题后,进行快速的恢复。常见的备份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还原精灵的软件做系统的一键备份;2)相关厂商设计的还原软件;3)利用GHoSt软件进行还原和备份。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要准备DoS或者是windowsxp的系统启动盘;在BioS处设置为光驱启动;在光驱中放入相应的系统盘;进入DoS界面,输入路径D:\DownL

oaD\GHoSt\GHoSt32;对GHoSt进行运行;然后选择Local-partition-toimage,选择需要备份的文件或者系统,设置备份的路径,最后开始进行备份动作。

3计算机维护方面的基础知识

3.1硬件方面的维护知识。1)避免各种剧烈的计算机震动,在计算机中,硬盘和CpU散热器最怕震动,特别是在计算机开机运行时,硬盘大多处于高速的运转中,发生震动可能造成磁头划伤盘面的现象,而且这种损伤通常无法进行修复;通常CpU散热器与CpU都是紧密连接的,因此剧烈的震动可能造成散热器对CpU的机械损坏。此外,运行中的计算机不能倾斜放置。2)计算机不能太热,如果计算机经常出现一些死机或其他的故障,那么可能是由于计算机散热的问题。计算机中,CpU、显卡、硬盘等部件都会散发大量的热量,所以应该经常清理机箱内的灰尘,创造良好的空气循环环境。3)不能非法的关闭计算机,计算机运行时不能直接从机箱上的电源进行关机操作,这样做,轻者可能会造成计算机内部的文件出现损失,重者可能会对硬盘等硬件造成损坏。如果不是无法正常关机,千万不能使用这种关机办法。此外,计算机不能进行连续的开关机操作,必须进行时,要等硬盘完全停止后才能够进行。

3.2软件维护。1)系统安装时系统盘分区不要太大,Xp的话有5G一10G就可以了,除了必要的程序以外,其它的软件不要安装在系统盘。系统盘的文件格式尽可能选择ntFS格式。2)注册你的软件。这是在你使用正版的情况下。如果你使用盗版的,那你尽可能去一些大型一点的、口碑比较好的绿色软件站去下载,尽量不要去一些小软件站。有很多人都喜欢尝鲜,当有一个新版本出来的时候就喜欢去下来用,如果你的旧版还能满足你的要求而且一直很稳定,你还是不要那么快去尝鲜吧。而且,同类的软件最好只用一个。很多人的计算机出现故障都是因为软件冲突,特别是杀毒软件,有人似乎认为装得越多越安全。其实不然,两个杀毒软件一般都是不共存的。3)定制好自动更新。自动更新可以为你计算机的许多漏洞打上补丁。也可以让你免受一些利用系统漏洞攻击的病毒。当然,如果你的系统是盗版的,一定要小心使用,防止系统崩溃。4)阅读说明书中关于维护的章节。其实很多常见的问题和维护说不定就在说明书中,结果你求助了很多人,后来却发现方法早就在你身边。5)设置电子邮件程序自动存档老信件。6)安装防病毒软件。虽然说杀毒软件不能百分之百防毒,但有总比没有好。就像我以前说的一句话:感冒药不一定能治好感冒,但除非你身体特别好,你不吃感冒药感冒多半不会好。

总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电脑爱好者和使用者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虽然安装操作系统对专业的人来说不是难事。但是对一些初学者,或者是非专业人士来说,本文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组装的流程,对系统维护也提供了一种方法。希望能为您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争,浅谈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商情,2011(5).

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篇9

摘要:结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特点及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高职学院;《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存在问题;改革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实践性强、集计算机软件、硬件于一体的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中,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各部件的性能参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对计算机市场行情的分析,掌握计算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社会需求大量的计算机技术的相关人才,特别是计算机维护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为此各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能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技能型人才。但由于多种原因,在该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

1教学大纲的编写不够科学化。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而规定的课程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笔者经过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部分高专院校所开设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很随意,没有经过系统的验证和科学的分析,仅仅根据个人的观点和几本教科书,没有经过专家的论证。用此大纲来指导教学,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实验环境落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懂理论又能熟练操作,还能处理计算机故障,进行日常维护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学生解决计算机故障的能力,能够独自分析故障、排除故障,所以,实验的环境非常重要。笔者走访了部分高职院校,就该课程的实验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发现大部分院校的实验条件只是已经被淘汰的计算机硬件,实验设备不系统,仅仅是通过该设备讲解系统的组装与维护等知识,学生无法获取计算机新技术,缺少对计算机新设备的感性认识,满足不了教学需求。

3缺少实验指导教师。由于该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需要做的实验比较多,这要求需要专业的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仅仅依靠任课老师,没有辅助实验人员的协调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所以,在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中需要增加实验指导人员,以协助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1制定科学的、系统的教学大纲。首先要进行科学调查,了解社会对该层次人才的需要,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笔者认为教学大纲应重点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计算机硬件知识,包括硬件知识性能的掌握和组装;二是计算机软件知识,包括磁盘的分区与格式化、系统的安装,常见应用软件的应用与维护等知识;三是计算机系统故障的分析及解决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等知识。

2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突出基本技术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重点要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动手实践技能的培养,具体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主板、CpU、内存、外部存储器、显卡与声卡、键盘鼠标及机箱电源、其他外部设备等,该知识应结合当前市场流行的主流产品讲授。介绍常用的和当前实用的技术,介绍在硬件组装连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常见错误。

(2)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的安装、驱动程序的安装、应用程序的安装等。此部分还要介绍流行的安装方法和技术(如克隆技术),重点要进行常规方法和流行方法的利弊分析。

(3)计算机系统管理与优化:本部分包括BioS的设置方法、硬盘的分区格式化、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注册表的备份与恢复、病毒的预防和杀毒软件的使用、系统优化软件的应用和硬盘修复工具等软件。

(4)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本部分以硬件故障的检测为主。学生应掌握硬件故障与软件故障的判断方法,掌握基本的硬件故障检测方法、常用检测工具的使用等。

3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为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结合实际,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真正融为一体。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加大考核的比例,而考核应以技能考核为主。可以安排专门的技能训练,如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装、磁盘分区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应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故障检测与排除等实训项目。为了及时地了解计算机市场动态,培养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通过调查与分析,了解将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学生的实验环境不仅仅是在实验室,可以结合市场分析,带领学生到计算机市场中去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最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篇10

abstract:Hardwareexperimentteaching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cultivationoftalent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temphasizesoncultivatingstudents'practicalabilityandinnovativeability,whichisanecessarypartofteaching.inviewofthetraditionalhardwareexperimentteachingconcepts,teachingsystem,experimentalconditions,experimentalteachersandevaluationetc.,combinedwiththeiryearsofcomputerhardwareexperimentalteachingexperience,thispaperputsforwardmeasureshopingtoimproveexperimentalteachingandenhancethequalityofteaching.

Keywords:computerhardware;experimentalteaching;teachingsystem;laboratoryconstruction;teachingstaff

1概述

硬件实验教学是计算机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必需环节。不断改进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以适应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1]。以下结合自身多年来的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2硬件实验教学方式与特点

硬件实验教学具有理论性强、难度大、软硬件结合紧密等特点。与理论教学一样,具有一套完整的科学教学体系,同时又有区别于理论教学的一些特点[2]。计算机硬件实验一般需要用到的软硬件有微机、配套软件、实验设备、测量仪器仪表及各种线缆等,使用设备多、综合性强、复杂度高。实验成功与否涉及因素多,操作方式、软硬件结合等方面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实验时需要综合考虑。

实验课前,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实验时,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电路,布置内容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结合硬件实验箱,进行电路连接、编写程序、运行并观看结果。若结果有出入或者错误,则需要进行排查,直到实验结束。实验完成后,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并填写实验报告。以单片机aD转换实验为例,讲授理论知识后布置实验预习;实验前教师讲解aD转换工作原理、电路并布置实验内容;实验时,学生按照要求将单片机硬件实验箱相关电路模块用导线连接,在上位机端使用KeiL软件进行编程,完成后进行调试验证。使用数字万用表观察模拟电压量以及实验箱上八段数码管显示的数字量,对比模拟量与数字量的对应关系,若模拟量与数字量都能正常同步增加与减小,实验基本成功;若不能,则需要检查硬件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软件编写是否到位;实验完成后,需要记录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分析结果。

3存在的问题

3.1观念滞后

国内的教育思想中存有“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实验教学仍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被视为是单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延伸[1]。及时转变观念,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高校只重视学生的软件教学,轻视了硬件教学,存在“重软轻硬”现象。由于硬件实验的特殊性,学生也只对软件感兴趣,害怕硬件实验与操作。比如有的专业,学过单片机技术课程,却只懂得一点单片机理论知识,做起实验来,芯片控制与编程、电路连接,无从下手,更别说学以致用。同时,系部与教师对硬件实验也不够重视,这样对高校人才培养是不利的。

3.2实验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计算机体系结构有很强的系统性。但硬件课程之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整体,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实验教学体系,基本以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为主,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多高校一般都开设有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硬件课程,各门课各自按课程要求安排实验,实验内容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另外,课程开设有先后顺序关系,可能存在如“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与“单片机技术”同一学期进行教学的情况。同时,存在硬件实验在学时学分上的设置不合理、学时偏少、实验课程无学分、课程结束后无课程设计环节等情况。

3.3实验条件不完善

近年来,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提高,积极更新实验室设备、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但是,一般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更新上更侧重于软件类实验室的建设更新,比如计算机机房。造成了硬件实验条件的不足、设备老旧、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还存在实验场所不足,硬件实验室设置不全,相关课程只上理论、没有硬件实验的情况;有的实验室存放多套实验设备,实验室利用率高,却出现单套设备使用率较低的情况,这样给实验室增加使用学时、实验室开放、开设课程设计等方面增加了困难。

3.4实验教师队伍相对薄弱

稳定的教师队伍,对高校的发展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实验教师作为实验教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对实验教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3]。相对于公办高校,独立学院存在师资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率高等问题。造成许多硬件课程是新老师任教、非专业教师上专业课程,以及一位教师任教多门专业课程等情况,这样不管是理论还是实验教学,都是不利的。另外,还缺乏专业的实验员,而硬件实验一般是由教师和实验员一块配合进行的。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一位实验员需负责管理多间实验室,既要管理机房又要负责硬件实验室,还管理着网络实验室。而且硬件实验设备维护难度大,对专业技术要求高,实验室管理往往会套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方式,容易造成管理不足或“虚位”管理。

3.5实验内容与考核方式需要改进

受旧的教学模式影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和步骤进行实验,缺乏主动性,这种模式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发挥。硬件理论教材陈旧,实验教材单调,或没有实验教材,多年使用同一本教材,不能与时俱进。一般来说,实验教材是各高校自行编写,实验电路、操作步骤、表格等都已经准备好,只需按照教材进行实验与验证、数据填写、完成报告后就算完成实验。这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的设备配套实验教材,使用方便,但存在教材简单、错误多,不能完全满足实验要求。而且,实验教材上基本只有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缺少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另外,在实验考核方法上,也有不足。一般硬件实验是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没有独立设课,学生对实验重视度不够,只注重于期末的考试,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和报告应付性完成,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量化考核,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改进措施

4.1建立和改进硬件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标,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结果,做到实验教学融会贯通的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多层次、实验教学类型的多样化、实验教学内容的系统化[4]。根据计算机硬件知识结构,将硬件实验教学体系分为四层:入门层、基础层、拓展应用层和提高层,如图1所示。

入门层实验让学生熟悉常见的模拟电路、数字逻辑电路原理,具有设计一定功能电路的实践能力;基础层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完成运算控制器、存储器、CpU等器件的原理与控制实验,熟悉简单的计算机原型组成与原理;微机原理接口培养使用与硬件紧密结合的汇编语言编程、CpU与部件的接口设计等,使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有更进一步理解;拓展应用层实主要完成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使学生能熟悉应用系统的软硬件开发,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层的综合设计与应用创新,要求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进行应用系统开发和新技术的研究应用,提升学生科研和开发能力。比如参与教师课研、毕业设计,参加各种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

在实验教学内容层次上,可以将部分计算机硬件课程的实验内容分为4类,即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探索型,实验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5]。验证型实验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设计型实验培养电路设计和调试能力;综合型实验使学生掌握综合应用软硬件的技能;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和能力。在改进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层次上,还需要根据硬件实验课程情况,在实验学时、课程设计和实验课程学分等方面做出改进,以加强学生从基础到应用、从探索实践到创新能力的层次化培养全过程。

4.2加强建设,改善实验室环境

改善实验环境,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入手。

1)硬件设备是保障实验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微机与硬件实验箱使用3~5年就会出现设备老化、运行速度和设备可靠性下降等情况,一些常用仪器仪表,比如万用表、示波器之类的仪器,也需要及时更新换代,否则无法满足实验教学需求。因此,在硬件实验室建设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新技术的发展来定期制定设备购置计划,及时让学生用上最先进的产品来适应社会的发展[6]。另外,尽量避免出现过多套数的硬件实验设备共用一间实验室情况,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实验室的开放。

2)在加强硬件建设基础上,也需加强软件方面建设。第一,及时安装更新当前主流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使学生能够熟悉使用比较当前主流的应用软件,做到与时俱进。由于硬件实验箱存在硬件电路或芯片的不足,安装虚拟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如数字逻辑电路、单片机技术实验课程使用pRotUeS仿真软件,弥补硬件实验箱的短板,做到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实验环境。第二,要加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形成良好的实验环境,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实验室正常高效使用。第三,相对于理论授课,硬件实验在学时上明显偏少,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一种途径是增加实验学时数,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硬件实验室的开放,开展有偿使用实验室服务工作,满足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设备做实验的要求。

4.3加强师资队伍,提升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前提条件。如何培养出一批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更要具有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高素质人才,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战[7]。硬件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将理论教师与实验员队伍建设一起抓,两者不可或缺。除了留住在职教师之外,招聘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加入计算机硬件教学队伍,提高专业水平。同时,要加强对教师和实验员专业素质的培养,组织参与校内外的教学研讨交流,参加计算机硬件有关的学术会议、厂家举办的各种软硬件培训、与企业开展横行课题合作及带领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硬件类的竞赛等活动,以提升专业水平。

4.4改进实验考核机制

硬件实验在增加实验学时、课程设计环节等内容之外,还需要改进实验考核机制,引起学生对硬件实验的重视,提高学习积极性。适当增加学时,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有时间在硬件实验室完成实验,也可以让教师更好的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增加课程设计、硬件实验课程设置学分,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之外,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同时,为了实验成绩评定的公平性,实验时要求每位学生独立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单独设置学分,意味着理论与实验的考核分开,让学生在学到相关理论知识外,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提高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