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会计实务重点十篇会计实务重点十篇

会计实务重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3:47

会计实务重点篇1

本章内容是全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历年考试中常见考点,常与其他章节结合出现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考生应予以特别关注。

重要考点1: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1.明确哪些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哪些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特别是注意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严格加以区分,这一判断并不一定仅限于作为客观题,这也可能成为主观题的一个基础,因为,会计政策变更一般采用追溯调整法,而会计估计变更则是采用未来适用法。

2.企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如果法规有相关规定,应按规定执行。例如首次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时,应按第38号准则的相关规定处理,考生明确长期股权投资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要求。

3.一般情况下,会计政策变更的考核通常以追溯调整法,考生必须特别予以注意。在追溯调整法处理步骤中第一步计算累积影响数是最重要的内容,不仅明确计算税前的差异的方法,即根据旧政策对损益影响与新政策对损益影响,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而且还应与所得税内容密切联系,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以计算对所得税的影响,最终计算出各期税后的差异,加总确定累积影响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处理;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金额。这部分内容非常容易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收入、所得税等内容结合出现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

重要考点2:前期差错更正

这一内容考生务必特别注意,在考试中非常容易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它可以与前面几乎所有章节及其下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内容结合。对于前期差错更正题目,考生不必急于处理,首先应考虑题目所给内容错误所在,如果仍难以确定,甚至于可以先考虑正确的处理方法,与题目所给的处理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即为差错,涉及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进行追溯重述,即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追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相同。考生可以按下列4个步骤进行处理:首先将该差错事项按照当期事项进行处理。然后将涉及损益类账户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替代,特别注意是否对所得税有影响,书上例题对所得税没有影响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的处理,考试中并不一定如此;在此基础上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归集的金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并补提或冲销盈余公积。但考生要注意,在多项前期差错更正的情况下,一般难以保证每一项更正的正确性,因此,后面的结转及盈余公积的调整不应耽搁过多时间,一般难以得分。

第十七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本章属于全书的重点和难点,考试易于出计算题和综合题,一般所占分数比较多。本章内容容易与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收入、所得税等有关章节内容密切结合,对考生综合运用各章内容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因此,考生应引起充分注意,尤其是应特别注意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重要考点1: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内容及调整时应注意的问题。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即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确认预计负债,而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结果与原预计不相吻合,应将其差额,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报告年度的营业外支出和其他应付款,并将预计负债转入其他应付款,考生应特别注意,此时是否转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尚未确认预计负债,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报告年度的营业外支出,确认其他应付款。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主要内容考生要注意与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减值问题密切联系,一般情况下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税法是不认可的,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也应注意题目中是否对应收账款允许抵扣比例进行了特殊规定。

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以资产负债表日后退货为代表,考生要注意区分退货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还是之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的所得税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但按照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考生要注意区分这一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资产负债表日后时期)发现的,还是非日后时期发现的,一般考试中容易涉及前者,这种舞弊或差错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调整报告年度的年度财务报告或中期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数字,虽然与第十六章会计差错处理表面一样,但考生要注意两者调整会计报表不同。

重要考点2: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判别哪些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因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如果事项重大应在附注中加以披露。

第十八章外币折算

本章内容相对简单,出主观题的可能性较小,但外币交易的日常处理与资产负债表日和结算日的账务处理应引起考生注意。

重要考点1:外币交易日的账务处理,不论业务内容如何,关键问题均是按外币交易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但考生要注意下列两个问题:第一,外币的买卖业务,除了按即期汇率将外币折算成记账本位币,还应理解买入外币时,支付记账本位币应按银行卖出价,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相反卖出外币时,收到记账本位币应按银行买入价。第二,接受外币资本的投资,将接受的外币投资资产与实收资本折算成记账本位币,所使用的汇率均为交易日的即期汇率,借贷双方不产生差额,这与原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同。

重要考点2:资产负债表日及结算日外币折算。考生要注意将外币账户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分别把握。对于货币性项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外币现金等,在资产负债表日及结算日,应以当日即期汇率折算外币货币性项目,该项目因当日即期汇率不同于初始入账时或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而产生的汇率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对于非货币性项目,如外币计价的股票投资、存货等,不再区分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的变化,还是汇率的变化,对于以外币计价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时、外币计价的股票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时,不需再区分各自变化的影响,统一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即可。

第十九章财务报告

本章内容是历年考试的重点,考生应做好出现计算分析题、综合题的充分准备。但本章各节内容也不是同样都重要。一般重要程度可按下列顺序排列:合并财务报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关联方、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部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和利润表比较容易出现主观题,而后面的内容比较容易出现客观题。

重要考点1: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的调整与抵销。

1.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应对各子公司进行分类,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两类,考生尤其要注意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在对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时,应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应有的金额。

2.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工作底稿中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这一步骤要求考生不仅要熟悉成本法、权益法的核算要求,而且还应找出两者的差异进行调整。

3.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最重要的就是编制合并抵销分录。考生不必按教材中不同财务报表项目思路学习抵销分录,可以按下列五个方面学习,其中既要考虑本期情况,而且还应考虑以前期对本期影响问题,做连续处理。

(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投资,母公司形成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接受投资,形成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这些都是内部交易产生的,母公司没有对集团公司以外进行投资,子公司没有接受集团公司以外的投资,所以,应做下列抵销分录:

借: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但是,这个借贷方经常不相等,是由于合并成本与占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可能不相等所导致的,那么就形成了商誉。

(2)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净利润的抵销其实质即为借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少数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即少数股东损益;贷记子公司的净利润,按我们熟悉的“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净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的公式,可以调整反映为“净利润=期末未分配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因此抵销分录可以反映为: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未分配利润――年末

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3)债权与债务的抵销

简单地说就是借记“债务”,贷记“债权”;只不过债务、债权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但是考生要注意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随着内部应收账款的抵销,与此相联系也须将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予以抵销,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尤其是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处理,由于是以前年度的资产减值损失,本年抵销时应利用利润分配替代。

(4)收入、成本与存货中未实现利润的抵销

考生要注意区分本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是否受以前期的影响,如果没有影响,只考虑本期抵销,就考虑下列3种情况即可:

如果有以前期未售出对本期的影响时,应按下列3个方面分析抵销:

①假设上期未售出的存货本期全部售出,抵销原未实现的毛利部分: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

②假设本期从集团公司内部购入存货全部对外销售了,抵销毛利部分: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③期末未售出部分的未实现毛利进行抵销: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5)收入、成本与固定资产的抵销。本部分内容虽然也比较重要,但考生没有必要一一学习,将上述(3)、(4)的原理加以运用即可。

重要考点2:掌握利润表的结构与填列方法。由于新会计准则利润表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考生要注意营业利润的计算过程,并将其与资产减值、收入确认、会计差错更正、所得税等问题密切联系,以应对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另外考生还应熟练计算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会调整计算出稀释每股收益。

重要考点3:掌握现金流量表重要项目计算方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实质上是收付实现制,考生应能理解如何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表中的收入、费用调节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尤其是能熟练计算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项目金额。理解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等项目都包括哪些内容,不包括哪些内容。理解如何将企业净利润调整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该部分内容更易于出现客观题。

重要考点4:关联方关系的确定及其披露。

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本章属于非重点章节,考试的题型多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题,考生应以净资产为核心,将净资产中的基金问题与资产、负债问题联系在一起学习;将净资产中的结余问题与收入、支出问题联系在一起学习。另外理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即可。

会计实务重点篇2

一、aCS系统概述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aCS)是以数据集中化、流程科学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综合化、监督过程化为目标的会计核算系统。从框架的构成来看,系统框架主要由账务核算、参数管理、业务监督、统计分析、档案管理、非现场检查、流动性查询及客户对账等功能组成。与aBS系统相对比,aCS系统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会计核算的纵向集中。在业务处理方面,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业务处理中心以各营业网点上传的凭证影像信息为依据,集中业务进行录入,然后,由账务处理中心完成账务记载。基层央行相当于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业务延伸柜台,负责完成凭证的受理审核和凭证影像信息的生成,勿需进行独立的账务处理。在账户管理方面,aCS系统直接简单地实行一行一户,不仅改变了商业银行多头摆放资金以保障资金清算和资金调拨的现状,同时也使得央行会计核算与货币发行工作更加简便,流动性风险更为可控。

(二)数据资源的横向整合。在aCS系统充分利用自身集中存放数据资源优势,通过与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系统、货币发行信息管理系统、第二代支付系统以及对账系统等系统相联,实现央行多部门会计数据存储的横向整合。同时,通过提供与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货币信贷管理信息系统、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审计系统等系统的一点连接,实现了数据资源在多个平台的充分共享。

(三)监督工作的纵深拓展。在aCS系统中,监督子系统作为aCS的应用子系统,直接被整合于aCS系统中。监督子系统不仅可以对特定业务提供实时监督,还可以对业务处理完成后的重点业务进行全面监督,对一般性业务进行抽样监督。重点监督业务参数设置与一般业务的抽取比例均可以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主配置,为事前审批、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紧密结合提供了平台。

二、aCS上线后央行会计核算监督机制的滞后性表现

(一)现行的监督定位与aCS中的监督定位有偏差。

从业务属性来看,《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规定,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人民银行各项会计规章制度,运用审核、控制、复审、检查和反映等手段对人民银行资金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在总行《关于改进和加强事后监督工作的意见》中,虽从宏观上指出事后监督属于“会计核算监督的范畴”,但又指出事后监督工作“是会计核算过程的延续,是会计核算业务的后台”,强调事后监督工作的会计核算属性远甚于其会计核算监督的属性。其次,从监督层面来看,现行的监督中心只是将监督工作单纯地定义为事后,而即将上线的aCS系统对监督工作的要求是囊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所以,将监督工作定义为会计核算过程的延续与后台与aCS系统中要求的过程监督已显滞后。

(二)现行的监督模式与aCS存在诸多不适应。

1监督标准与aCS不适应。《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指出,目前监督工作的重心主要是严格把好会计核算质量关、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对资金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没有详尽明确的要求。所以,各地市级监督中心都习惯把发现差错的多少作为衡量监督工作的标准。在防范资金风险方面,大都是自行制定相关规定。aCS上线后,将更加注重风险环节、风险部位、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的监督,增加了原始凭证的多环节审核认证功能、系统自动校验功能和风险提示功能。据aCS系统流程设计,全国账务处理中心在处理账务时,通过影像切片分离凭证要素、“凭证池”随机抽取影像,记账复核不符时,第三人介入处理等多重手段,基本上杜绝了操作中账务差错的发生,监督重心更倾向于防范会计核算的系统性风险、保障资金安全。而目前这种以差错为衡量标准与aCS上线后要求加强系统风险防范、保障资金安全的监督标准明显不符。

2监督模式与aCS系统不适应。在现行的监督模式中,是要求对前一工作日处理完毕的核算业务结果,采取“影像+人工”的监督手段,复核查错的监督方式,对照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逐笔进行全面的审核和监督,从效果来看,监督工作存在时滞性,且监督重点不突出,监督成本较高,监督效率较低、aCS系统中,通过设置实时监督、重点监督参数、抽样监督参数,要求将监督工作贯穿于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由结果监督转为过程监督。同时,在监督过程中,依据业务的资金风险,将业务划分为特定业务、重点业务和普通业务,一般业务实施抽样监督;重点业务进行重点监督;特定风险业务进行实时监督。监督工作囊括了实时监督与事后监督。事后监督又包括凭证影像监督、查询查复监督、重要账户余额监督、对账结果确认监督、重新核对申请管理、aCS日终监督等多方面内容。同时,通过与其他系统的一点连接,aCS将更加注重于监督成果的利用与信息资源的共享。现在这种以业务结果为核心,以规范为目的监督模式与aCS的监督设计理念不符。

三、aCS上线后如何实现监督工作的充分转型

(一)对监督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首先,从对监督定义看,监督中心应由“事后监督中心”转变为“会计核算监督中心”,这也是基于aCS系统监督功能多重需求的考虑,也是由aCS系统监督子系统自带功能决定。通过与会计核算过程的紧密联系,囊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与“事后监督中心”的定义已明显不符。其次,从央行内部控制的实际和监管目标出发,为充分履行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监督中心应作为独立于会计核算环节之外的监督部门存在,其角色应定位于“监督”与“管理”并重,在对会计核算过程进行“实时监督”、“事后监督”的同时,可以被赋予在风险防控方面的部分管理权限,揭示隐蔽于核算过程中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预警。

(二)对监督流程进行再设计。

在aCS的监督子系统中,通过监督流程再造,构建了“实时监督+事后监督”的监督框架,在此框架下,对监督流程的设计,是实施监督转型的关键。

1实时监督。总行下发的《aCS业务操作手册》明确,监督系统对于处理成功的参数类业务、符合条件的核算业务实时推送到监督中心进行监督,务必当日完成。考虑到目前会计核算的风险性与特殊性,笔者认为,在监督中可以将大、小额支付往来账业务、支付来账挂账转出/退回业务、同城票据交换、同城票据交换轧差净额清算、再贷款借款、再贷款归还、再贴现借款、再贴现还款、存款准备金考核、准备金批准动用、转汇业务、借记业务、上划总行业务、金融机构提取现金、交存现金、发行基金调拨、残损人民币销毁等业务作为符合条件的核算业务,以及系统数据恢复、系统参数变更、系统操作员管理等参数类业务,作为实时重点监督业务,进行实时监督。其中,对涉及资金风险的业务,在对各网点发起的业务录入处理过程中,由前台核算部门通过aCS数据接口实时提交监督中心进行事中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资金划转与账务处理。对参数管理类业务,当这些业务发生时,在不阻拦前台业务处理流程的条件下,实时提交监督中心,监督中心通过比对、效验后发送业务处理中心。最后由业务处理中心归纳汇总上传至账务处理中心。监督流程如下:

2事后监督。根据业务的属性与特点,事后监督可分为重点业务监督与一般业务抽样监督。其中,重点业务监督科目,有总行确定的对所有监督机构均有效的重点监督科目与特定核算主体配置的重点监督科目。考虑到实时监督不能与事后监督重复与业务的重要性程度,在事后监督中,可将账务调整业务、计息方式改变、利率与计息积数调整、开销户、异常挂账和销账、账户变更、财务收支、支票转账、普通转账、缴存财政性存款、特种存款、再贷款展期、再贷款转逾期、计息资产延期、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发行基金、应收未收利息、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重要空白凭证使用管理等表外业务,通过重点监督科目/条件配置,设置为重点监督业务,进行重点业务监督处理。其中,对于支票转账、普通转账等业务,可以以金额为标准,设定重点监督条件,对满足条件的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处理;对于账务调整、计息调整、财务收支、再贷款、固定资产折旧等业务,可以以会计科目为依据,设定重点监督科目配置,进行重点监督处理。对于重点监督与实时监督以外的其他业务,如再贷款停息挂账、某金额下的支票转账、普通转账等业务都设置为一般业务,通过抽取比例以及监督时效设置,进行一般业务抽样监督。

重要业务监督与一般业务抽样监督具体做法与aBS相似,事后监督系统主管在日初采集核算数据,将各网点生成的凭证影像信息从凭证影像子系统导入监督子系统,监督员依据采集的凭证影像信息录入监督业务要素进行比对,完成账务监督。对于凭证影像监督,由前台营业网点将原始凭证资料送达事后监督中心后,监督员再依据重要业务凭证资料与凭证影像子系统中影像信息进行核对,确保重要业务原始凭证资料与影像信息的真实一致;重要账户余额、aCS日志、查询查复等内容,亦于次日传送监督中心,进行监督处理。最后,所有事后监督事项监督完毕后,监督主管进行监督结果确认,打印监督报表,进行日终处理。整个事后监督流程如下:

(三)进一步深化监督职能。

aCS上线后,监督中心的角色定位应是“监督”与“管理”并重。如何拓展监督中心的管理职能,是aCS上线后监督职能深化的另一重要方面。监督中心的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会计核算风险防控管理;另一方面是会计核算信息使用管理。在风险防控管理方面,一是进行差错分析。即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及方法,对经监督收集的差错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对比、归纳,并按照业务、时期的分类对前台岗位设置、操作流程设计、内控制度执行、资金流动等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形成会计核算业务风险提示或风险预警,反馈给被监督部门,督促其改进工作,同时,也与aCS系统的实时、事后监督形成很好的职能互补。二是赋予监督中心一定的现场检查权。作为核算行为非现场监督的主要

部门,可以赋予监督中心开展风险防控现场检查,以及建议其他内控职能部门进行专项现场检查的权利,并要求检查部门与监督中心的现场检查结果进行共享,以弥补非现场监督行为的不足。检查内容可以包括日常核算工作抽查、特定业务专项检查、内控核算行为专项检查。在会计核算信息管理方面,监督中心可以在aCS中利用核算业务影像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不仅可以满足自身随时进行查找和调阅的需要,还可以在人事、纪检、内审、事后监督“四位一体”大监督体系中,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过程监督、风险防控的监督目标。

会计实务重点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务;结合

   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主要侧重在上机的操作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软件的操作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迅速的适应公司的会计系统。模拟实务在手工方面体现出企业整个会计的流程,以及一些会计的最基本对原始凭证的处理流程。目前的高职学校中都是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分别授课,事实上,企业的实践过程中都是能够实现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做账系统的统一。因此,在高职教育中,也可以在会计电算化的授课中,在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和难点,保持电算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会计模拟实务的一些资料,实现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 

   一、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和难点 

   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典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和管理决策三大系统。高职教学中的会计电算化主要讲授财务系统。财务系统主要包括总账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应收、应付账款子系统和报表模块子系统。高职教学中重点讲授电算化的基础知识、总账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及固定资产系统。其中总账系统整个财务系统的核心,也是会计电算化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报表系统也是电算化会计的重点。 

   二、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比较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均作为高职院校对学生未来在企业工作实践的一种模拟,各自有其特色。 

   1.两者有着共同点。电算化与模拟实务都是在遵守基本的财经制度及会计法规的基础上,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及会计方法上对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的技术。两者一样都能编制出企业的会计报表,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是基于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共同性,才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前提。 

   2.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又保有各自的特色。教学过程中,不同操作人员的不同权限及各种时序控制,输入控制等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非常熟悉自己的身份,能够熟练操作,完成各个会计流程的处理。但一般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生无法看到企业实务中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这是一种遗憾,也是电算化中惟一的与企业实务脱离的环节。而会计模拟实务完全具有在原始凭证方面的特色,学生可以看到增长税发票、支票等原始凭证。 

   三、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普遍采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电算化为重点,同时融合会计模拟实务的一些材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两门学科上的教学统一,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实务,胜任未来的工资。 

   1.在教学资料上的融合。以用友通的财务软件为例,说明模拟实务的材料如何同时可以在电算化上总账系统进行应用。模拟实务的教学资料需要提供的资料如下:企业是否外币核算,是否对存货、客户和供应商进行分类。 

   编码方案,包括存货分类编码级次、客户和供应商分类编码级次、部门编码级次、结算方式编码级次,科目编码级次。 

   数据的精度。主要的人员的财务分工,如账套主管、出纳、会计、等等。公司的部门档案,包括部门编码、部门名称。公司的职员档案,包括职员的编号,职员的名称、所属部门、职员的属性。公司的客户分类,包括分类名称和编码。公司的供应商分类,包括分类名称和编码。

   地区的分类,包括分类编码和地区的名称。 

   客户的档案,包括客户的编号、客户的名称,所属分类码,客户的简称,及所属地区。供应商的档案,包括供应商的编号、供应商的名称、供应商简称、所属分类码及所属地区。会计科目及期初余额表,包括科目名称,辅助核算,方向,及期初余额。凭证类别,包括凭证类别,限制类型,限制科目。结算方式,包括结算方式编码,结算方式名称,票据管理。项目目录,包括项目设置步骤,设置内容。辅助账期初余额表,包括设计日期,凭证号,部门,个人或供应商、客户,摘要,方向,期初余额,科目名称,项目名称。 

   2.教学分录的准备。在基础数据准备结束后,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有了合作的基础。下一步,教学分录的设计可以为两门课共用。基于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教学分录应该涉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的各个科目,业务设计涵盖日常的经营业务,企业的投资业务及企业的筹资业务等三大方面,在各个业务后面附带原始凭证,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在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 

   3.教学方式进行。笔者认为在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轮教学资料可以采用课本后面已经附带的资料,通过这种练习,目的让学生对电算化的系统逐步了解,掌握各种必要的操作,熟悉电算化系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初步掌握;当第一轮教学结束后,第二轮练习资料可以将会计模拟实务整合过的材料带入试验室,让学生在了解原始凭证的基础上,将模拟实务的资料在电算化系统上进行演练,这样才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 

   在高职教学中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还需要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反馈进行调整。通过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统一起来,使高职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会计实务重点篇4

一、《审计》教材的主论文联盟要变化

2008年教材与2007年教材相比没有本质的变化,但对个别章节进行了增减和修改。主要变化如下:(1)在第5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中,增加了2007年6月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内容。(2)将第6章第六节“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调整到第8章“计划审计工作”的第一节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中。(3)对第7章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4)对第12章“审计抽样”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编写。(5)第13章至第17章中个别实质性程序有所修改。

二、《审计》章节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2007年考试情况及考试大纲的要求,2008年审计考试仍应注重审计理论结合实务,以实务为主的考查方式。为此,建议考生关注以下重点内容。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的是经常考查简答题的内容。2007年的考试中职业道德的内容仅在业务质量控制的简答题中有所涉及,并没有直接命题。因此,在2008年的考试中考生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既要把握好客观题,也要掌握好简答题。应做到根据题目所描述的具体情况,分析判断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是否违反职业道德。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掌握,应特别关注独立性、收费与佣金、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和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等具体内容。

(二)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业务质量控制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中的管理标准,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证相关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遵守相关技术准则(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所制定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尽管在2007年的考试中,对该内容考查了简答题。但对于业务质量控制要素及其内容考生仍应掌握;特别是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和保持、业务执行和监控等内容。

(三)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及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2008年的审计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由于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会计报表审计最终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发表意见,这也就注定了区分管理层、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的重要性。应该说,注册会计师只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鉴证人,并不是保证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才是会计报表的保证人。考生应特别注意将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与具体审计案例结合进行分析,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的司法解释。在这里考生应明确:第一,注册会计师只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审计,保持合理的怀疑,才能履行好审计责任;第二,注册会计师无论怎样努力也难以做到绝对保证,只能做到合理保证。

(四)审计具体目标一是管理层对会计报表的认定。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管理层批准报出财务报表,就意味着对财务报表作出了认定。认定包括对交易和事项的认定;对期末账户余额的认定和对列报的认定。这部分内容属于重要的审计理论。考试题型也多样化,既可以考查客观题,也可以考查简答题甚至综合题。但近年的考试中,单独考理论的内容比较少,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是理论结合实务,也就是要求考生应做到将认定目标理论与重要项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相结合,融会贯通。近年考查的简答题经常针对所列示的各项认定,要求列示出注册会计师为实现各认定的审计目标应实施的最常用的实质性程序。二是审计具体目标。对认定、目标和审计程序的三者的关系可简单描述如下:

转贴于论文联盟

审计目标是基于审计总目标和管理当局的认定推论得出的。要实现审计目标,必须实施具体的审计程序,最终才能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考生应将审计目标理论与财务报表各业务循环的具体审计实务(13-17章)相结合,融会贯通。这论文联盟部分知识可以考查各种题型。如在近几年的客观题中经常针对注册会计师要实现的审计目标,列示若干审计程序,要求考生指出其中恰当或不恰当的审计程序等。

(五)审计重要性审计重要性,属于审计理论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考生应掌握:第一,审计重要性的含义;第二,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对于重要性的运用应重点把握两个方面,首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在财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和账户交易认定层确定重要性水平;其次,在评价错报影响时,如何考虑重要性。

(六)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根据有关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可以将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归纳如下:第一,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而该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的询问、分析程序以及观察和检查程序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就是风险评估程序。第二,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b(这里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七)财务报表审计中了解和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属于重要的知识。考生应将内部控制理论与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实务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考生还应把握好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例如2005年的第二个综合题,资料中描述了注册会计师所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要求考生能够指出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提出改进意见,进而确定控制测试程序,指出涉及的相关认定等。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有重大缺陷和执行失效的地方,就是会计报表存在或很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领域。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程序中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评价其设计的合理性及是否得到执行,最终确定是否准备信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确定是否实施控制测试程序以确定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控制测试是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实施进一步程序可以执行的程序。通过控制测试以确定注册会计师预期信赖的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的运行,最终确定通过实质性程序应获取的保证程度。

(八)审计抽样2008年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审计抽样。而且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客观题和综合题均涉及了审计抽样的知识。考生应在掌握好审计抽样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掌握注册会计师如何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设计样本,选取样本,以及对样本结果的评价。

(九)各业务循环主要账户的重要实质性测试属于重点、难点和考点,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近几年所占分数较多,充分体现了突出实务的命题原则。考生应注意:第一,将主要账户的认定目标理论与实质性测试程序结合;第二,掌握好函证、监盘、截止测试、分析程序等;第三,还要特别注意掌握好有关的会计知识。

(十)完成审计工作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今年教材的第18章,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涉及审计准则,还涉及到一些会计准则,在考试中,各种题型均可涉及。考生应从以下方面掌握完成审计工作的内容:(1)期初余额。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的情况下,由于期初已存在的余额是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而且可能对本期报表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关注期初余额,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合理确信其不存在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为此,考生应明确期初余额的性质、审计程序及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2)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不仅要审会计年度内的交易事项,还要考虑所审会计年度之后发生和发现的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产生影响的事项,即期后事项。考生应明确期后事项的含义和种类;各时段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及其所采取的措施。(3)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考生应掌握好调整分录的编制。

会计实务重点篇5

(一)总体教学目标的优化。会计知识已成为财税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从事相关工作的基础工具,在设置总体教学目标时应充分体现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将总体目标设置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财政、税务、会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税收政策、税收与会计实务操作,能够在税务、经济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税务、税收筹划、企业财务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二)具体教学目标的优化。(1)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各高校财税专业会计学课程的设置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但普遍课时量较少,任课老师的授课重点往往在于具体事项的处理,对基本财务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讲述不够深入,。结合专业特点以及后续课程的要求,在制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时,应加强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讲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基本理论为纲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2)税法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会计学》,通过讲授税收法律知识及中国税收体系,使得学生熟悉税收政策,增强学生税收实务的应用能力。(3)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会计学》和《税法》,由于财税专业学生《税法》课时量较多而《会计学》课时量相对较少,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会计知识的讲述,以本课程作为会计类课程的有效补充,引导学生比较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异同点,使学生通过学习熟练掌握各类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4)税务稽查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会计学》、《税法》与《税务会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基本方法。

二、税法与会计类课程教学计划的优化整合

第一,适当增加《会计学》课程的学时。以本学院为例,学生需要在48学时内学习会计的基本原理、簿记系统的构成、基本操作程序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中一般会计事项的具体核算方法和操作方法,课时量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建议将《会计学》分为《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两门课程,在《会计学原理》中介绍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复式计账、账户设置、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试算平衡、调整与转回;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简介、财务会计核算程序与组织等,《中级财务会计》介绍企业一般会计事项的具体核算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第二,在课程开设学期的安排上应做出优化,将《会计学》作为学科基础课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之后按照《税法》、《税务会计》、《税务稽查》的顺序,依次安排在不同的学期,保证各门课程知识体系的连贯性。一方面学生能够及时复习前导知识,又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出现教师授课时过多介绍与本课程相关但学生尚未学习的知识,后续课程又重复讲授的情况,提高教学效率。

三、税法与会计类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1)会计学教学内容应更具针对性。首先应重视对于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讲解,加强学生依据基本理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解到具体事项时也应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方法的理论根源;其次,会计学教材对于涉税事项往往做出了简化处理,但是对于财税专业学生而言,涉税事项是学习的重点,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查找税法相关规定,思考若不做出简化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也能引导学生预习后续的税法课程;最后,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稽查要点和稽查方法是税务稽查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加强对会计报表的讲授,使学生能够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各个项目的经济含义。(2)将会计学知识融合于税法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税法的理解,提升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3)税务会计教学侧重于增值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避免与税法和会计学内容重复。现有的税务会计教材主要介绍各税种的税法规定和涉税事项会计核算,有些教材中还介绍纳税申报和调账方法,结合财税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体系,应以涉税事项的会计核算为教学重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增值税会计、消费税会计、出口退税会计、所得税会计及其他税种会计,其中又以综合性最强的增值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为教学重点。(4)税务稽查主要讲述税务稽查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主要税种的稽查要点和方法。

会计实务重点篇6

一、“任务驱动法”之重点:任务通知书的制定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财会专业在校生通往企业的必选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好这门课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掌握财务软件设计的理念和思路,突出高职院校教学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克服传统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在考虑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两方面问题的前提下下制定任务通知书,目的是提高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的利器。因而在制定任务通知书时,也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原有的会计理论知识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制定任务时还要注重任务的细化和可实施性,用每一个细化的任务串起一个个知识点,通过这些细化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就是要把所要学的知识点和操作步骤、操作技巧分配到一个个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

二、“任务驱动法”之难点:任务的实施和完成

根据高职教育及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任务为驱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务驱动法”下教学过程大体分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三个步骤。“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会计电算化采用一体化教学,边演示边练习,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常以一个工业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案例进行实训,可以通过企业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把学习的内容隐含在任务主题中,以探索问题来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对重点步骤进行重点讲解,着重强调易错、易漏知识点。建议教师的演示可与学生的实训交叉同步进行,教师演示一个子任务,学生练习一个子任务。教学过程中误应注重构建适合师生、学生之间交互、讨论的教学环境。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授知识点时,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先理论后实践的原则。教学中可以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模拟与企业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实训中分组进行,分别担任会计主管、出纳员、成本会计、会计员等角色。通过岗位角色的扮演,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明确职责,熟悉会计核算的相关知识和流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三、“任务驱动法”之要点:任务的检查和评价

会计实务重点篇7

针对不少农村财会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素质普遍较低,且推行村帐街道代管后,各项配套管理制度和措施一时难以奏效,造成农村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不规范的实际,开发区财审局利用农闲季节,采取集中培训、分级培训、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各街道经管审计站、村级报账员分阶段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以及农村财务托管方面的知识。有关人员还结合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村级报账员进行有关票据领用、核销、业务结算等会计实务培训。同时,注重加强财经法规、廉政纪律及思想道德教育。近两年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培训财会人员423人次,切实提高了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制度建设,夯实农村财务管理基础

开发区将财政财务管理、经管审计工作纳入财审局统一管理。针对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不严等实际,结合全面推行农村财务托管制度,重新修订完善了《农村财务管理规定》、《农村合同管理规定》等制度,制定了统一的《农村财务托管暂行办法》,配套实施了《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日常开支备用金管理制度》、《农村日常财务处理程序》等等。通过进一步明确农村财务托管中心及村级报账员的主要职责,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财务大额开支审批制度》、《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制》等,使全区农村财务管理步入了“按制度办事、按程序操作”的规范化轨道。目前,开发区已将除有经营收入的14个村外的123个村财务管理全部纳入托管,对所有村的土地租赁、建设征用款项实行了专项托管制,确保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安全完整。

三、强化审计监督,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重点开展好三个层次的审计监督:

一是各街道经管审计站组织的对所辖村的审计。重点对收支、现金、档案管理等制度的落实及财务处理程序合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计监督,发现违规问题及时通报处理。

二是区财审局经管站组织的对街道农村财务托管中心的审计。通过对全区4个街道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进行审计,重点审计村级托管资金有无公款私存、侵占、挪用或违规出借问题,两年来提出审计整改建议30多条,保证了村级托管资金的安全。

三是区财审局经管站组织的对重点村的审计。每年年初,重点对建设占用土地补偿多、集体经济来源广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多的村进行梳理分析,确定4-6个村作为直接审计对象,通过对会计核算、票据印章管理、财务收支审批、资产债务及合同管理等进行审计,及时查处违法、违纪、违规案件。近两年实施重点审计项目30多个,挽回集体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会计实务重点篇8

一、强化制度建设,夯实农村财务管理基础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农村财会队伍素质

针对不少农村财会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素质普遍较低,且推行村帐街道代管后,各项配套管理制度和措施一时难以奏效,造成农村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不规范的实际,开发区财审局利用农闲季节,采取集中培训、分级培训、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各街道经管审计站、村级报账员分阶段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以及农村财务托管方面的知识。有关人员还结合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村级报账员进行有关票据领用、核销、业务结算等会计实务培训。同时,注重加强财经法规、廉政纪律及思想道德教育。近两年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培训财会人员423人次,切实提高了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审计监督,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重点开展好三个层次的审计监督:一是各街道经管审计站组织的对所辖村的审计。重点对收支、现金、档案管理等制度的落实及财务处理程序合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计监督,发现违规问题及时通报处理。二是区财审局经管站组织的对街道农村财务托管中心的审计。通过对全区4个街道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进行审计,重点审计村级托管资金有无公款私存、侵占、挪用或违规出借问题,两年来提出审计整改建议30多条,保证了村级托管资金的安全。三是区财审局经管站组织的对重点村的审计。每年年初,重点对建设占用土地补偿多、集体经济来源广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多的村进行梳理分析,确定4-6个村作为直接审计对象,通过对会计核算、票据印章管理、财务收支审批、资产债务及合同管理等进行审计,及时查处违法、违纪、违规案件。近两年实施重点审计项目30多个,挽回集体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会计实务重点篇9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融合发展

在会计学专业中,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两者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两者都源于20世纪20年代,在内容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两者都有各自的角度和侧重点,并且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和服务对象与发展方向。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和研究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证明管理会计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一、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相同之处

财政部门在全国注册会计师指定的参考书中提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部分,是有关资金的取得并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这个定义突出了财务管理是一项有关资金如何获取、并如何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国内的一些专家在引进西方的管理会计后,认为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的需求而产生的,把管理与会计结合起来,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并提高经济效益。它既是一种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又是一项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从以上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拥有同样的管理属性,它们的基本作用都是为企业的管理服务,并满足企业营运发展的需求。除了这一根本的共性外,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还有以下相同点:从方法体系、管理理论和管理过程来看,二者均是按照计划、决策、执行和控制这个顺序来进行的;二者分析信息的来源都是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两者在管理中产生的数据资料、报告文本等文字载体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对外也几乎都不承担法律责任;两者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运作现实情况,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不同之处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发展到今天,二者的不同点也尤为明显。二者间最根本的区别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理资金,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来获取更多的资金和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资金。财务管理是外部环境与企业连接的重要纽带,与金融市场的运行紧密相关。管理会计则是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需要考虑如何高效运用资金,还需要考虑物化后的资金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如何最佳的配置。管理会计还通过业绩评价、责任会计与控制会计来实现管理人才,并通过有效地安排来高效搭配人才、资源和岗位,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财务管理中的时间价值观念引入了经济学学科中关于成本利润的相关内容,影响企业经营的管理和经济效益。而管理会计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众多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也可以被财务管理消化和吸收。此外,管理会计吸收的激励理论、委托理论对经济实践中的财务管理活动与绩效评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值得借鉴。

三、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内容交叉的解决方法

处理这个问题过程中的总体原则是:首先要将两个课程间的教学内容的重复率降到最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并能按照实务的要求,连贯各个知识点,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笔者觉得应该把传统的管理会计的内容和财务管理课程相融合,或直接合并成一门财务管理课程。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说,新兴的管理会计已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研究目的、对象、特征和反映内容上都基本一致,这也是两者可以相互融合的基础。这两门课程合并成一门课程有很多优点:(1)有利于从整体上体现两者理论上的相互关系,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2)在实训课程的安排上,将相关内容综合以后再实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本质,使其更具有真实感,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实训效率和实训兴趣。

四、结语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工作都是内部管理的需求,它能够有效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虽然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仍处于争辩阶段,但是从不同角度分析仍可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它们虽然分工有所不同,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杜学森.管理会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陆正飞.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会计实务重点篇10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融合发展

在会计学专业中,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两者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两者都源于20世纪20年代,在内容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两者都有各自的角度和侧重点,并且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和服务对象与发展方向。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和研究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证明管理会计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一、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相同之处

财政部门在全国注册会计师指定的参考书中提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部分,是有关资金的取得并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这个定义突出了财务管理是一项有关资金如何获取、并如何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国内的一些专家在引进西方的管理会计后,认为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的需求而产生的,把管理与会计结合起来,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并提高经济效益。它既是一种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又是一项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从以上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拥有同样的管理属性,它们的基本作用都是为企业的管理服务,并满足企业营运发展的需求。除了这一根本的共性外,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还有以下相同点:从方法体系、管理理论和管理过程来看,二者均是按照计划、决策、执行和控制这个顺序来进行的;二者分析信息的来源都是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两者在管理中产生的数据资料、报告文本等文字载体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对外也几乎都不承担法律责任;两者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运作现实情况,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不同之处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发展到今天,二者的不同点也尤为明显。二者间最根本的区别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理资金,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来获取更多的资金和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资金。财务管理是外部环境与企业连接的重要纽带,与金融市场的运行紧密相关。管理会计则是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需要考虑如何高效运用资金,还需要考虑物化后的资金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如何最佳的配置。管理会计还通过业绩评价、责任会计与控制会计来实现管理人才,并通过有效地安排来高效搭配人才、资源和岗位,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财务管理中的时间价值观念引入了经济学学科中关于成本利润的相关内容,影响企业经营的管理和经济效益。而管理会计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众多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也可以被财务管理消化和吸收。此外,管理会计吸收的激励理论、委托理论对经济实践中的财务管理活动与绩效评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值得借鉴。

三、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内容交叉的解决方法

处理这个问题过程中的总体原则是:首先要将两个课程间的教学内容的重复率降到最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并能按照实务的要求,连贯各个知识点,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笔者觉得应该把传统的管理会计的内容和财务管理课程相融合,或直接合并成一门财务管理课程。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说,新兴的管理会计已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研究目的、对象、特征和反映内容上都基本一致,这也是两者可以相互融合的基础。这两门课程合并成一门课程有很多优点:(1)有利于从整体上体现两者理论上的相互关系,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2)在实训课程的安排上,将相关内容综合以后再实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本质,使其更具有真实感,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实训效率和实训兴趣。

四、结语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工作都是内部管理的需求,它能够有效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虽然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仍处于争辩阶段,但是从不同角度分析仍可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它们虽然分工有所不同,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杜学森.管理会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陆正飞.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方悦,温志宏.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J].广西财务与会计,1996(1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