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交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3:57

茶文化交流篇1

2016年8月5日~8日,一次茶界盛会――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天津市商务委员会支持,天津市商业联合会、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天津茶业及茶文化博览会”,在梅江会展中心举行,为这座城市平添了新的文化气象。

在短短四天时间里,来自大江南北的全国十大产茶区的茶农和品牌茶商,以及国内茶文化知名专家学者,相聚一起,共同茶、论茶、品茶、卖茶、买茶、订茶,让天津似乎飘着一股浓淡相宜的茶香,显示出中国茶文化的时代魅力。

[北方茶情的一扇重要窗口]

京津冀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已经引起中国茶界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自2012年开始,天津举办了第一次茶博会,为京津冀乃至北方地区的茶经济和茶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016年,天津茶博会更是备受瞩目,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茶行业的广泛支持,参展企业达250余家,展厅面积扩大到15000平方米,展品极为丰富,六大茶类无一缺席,紫砂壶、铁壶、银壶、陶瓷和玉、石、竹、木等各式茶具,茶服、香道用品等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成为观察北方茶情变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滇茶,格外引人注目]

在本届茶博会上,天津本土众多品牌企业悉数亮相,此外还有来自上海、广州、浙江、福建、江苏、河北、贵州、湖南、江西、陕西、广西等省区的众多著名茶企茶商也前来参展,但最显眼的似乎是“滇茶”,如雨林古茶坊、云南中茶、澜沧古茶、陈升号、勐库戎氏、勐库冰岛山、滇南古韵、老同志、普洱昌云、美中美、巴达古树、勐宋那卡腊葩、勐海悟云山、勐海南峤、勐海古茶源、云雾茶行、同兴昌、同春和等等,共50余家,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希望,前来参展。

这些“滇茶”企业相关人士表示,京津冀地区不产茶,但却是茶叶消费的重要地区之一,市民对花茶、绿茶等的消费量很大,但对普洱茶的接受和喜爱却是近些年的事。令人欣喜的是普洱茶逐渐被北方市场看好,前景广阔。来自澜沧邦崴云顺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杨云开说,他们是第一次参加茶博会,首先就选择了天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来这里宣传邦崴村茶叶合作社的古树茶。他们的茶叶虽然现在还没牌子,也没注册,但他们的古树茶品质一流,香甜饱满,醇厚稳健,相信通过不断宣传,会让更多的茶企、茶人、消费者认识和喜爱邦崴的古树茶。

在茶博会现场,雨林古茶坊、澜沧古茶、勐库戎氏制茶世家、陈升号等滇茶的摊位内外,前来参观、鉴赏、询问、品饮滇茶的市民,人来人往,甚是“火爆”,成为茶博会上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雨林古茶坊被誉为“普洱茶新边疆的开拓者”,他们的每一款产品在视觉上都有冲击力,并引入苹果店的体验式营销,深深吸引了参观者。云南中茶,是一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茶企,面对新形势,他们不仅运用新媒体宣传,还在包装设计上呈现出新的突破。陈升号没有因为“老班章”而倚老卖老,而是在照顾老年顾客的同时,尝试着用新的方法方式去赢得更多的年轻人。勐库戎氏在天津茶博会上表演的民族歌舞,现场用石磨压制饼茶,让观众耳目一新,感受到了多彩多姿的云南风情。

[南北茶文化交流初见成效]

现代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逐步提高,正在推动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在本届茶博会上,围绕着“中国茶行业的转型升级”这一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大家普遍认为,茶行业因为其健康、财富、人文等标签,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青睐。然而传统的产业模式很难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宣传手段很难吸引消费者足够的关注,企业应把握自己的优势,针对大众对茶的品牌、个性化和文化需求,注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健康、绿色、有机的好茶,寻求产品新的突破。

本届茶博会举行了“2016中国天津茶文化发展论坛”,集聚了京津冀三地商业、茶行业协会、茶城、茶业市场等业界代表,探讨北方茶市发展趋势,开展南北茶文化与商贸交流,助推企业进一步开拓与巩固北方市场。

在茶博会上,京津茶友、唐山茶艺术研究会,共同举办了一场广东丹霞茶主题茶会,近百名各地茶友欢聚一堂,品茗听禅,体现了专业茶会的艺术水准,促进了北方茶文化发展,提升了北方百姓对茶的品鉴和欣赏水平。

茶文化交流篇2

关键词:茶文化;对外交流;大学英语教学;应用机制;价值内涵

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整个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的客观发展状况看,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对外交流的表现状况和实际特征融入其中,其不仅能够优化茶文化的应用环境,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让整个茶文化元素应用实现了最佳效果。

1基于问题角度剖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欠缺

就目前整个英语教学活动实施状况看,其主要欠缺在于开展教学活动时,未能将必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融入其中,从而大大限制了学生参与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影响了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效。通过多样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具体参与学习过程中,将自身掌握的技术以及理念素养,予以全面展现,当然,深层次剖析教学活动的具体状况看,教学体系的单一以及长期不更新,已经成为拦截和制约英语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结合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推进实况看,其中存在诸多欠缺,而认知这些欠缺,不仅是我们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更是立足学生自身实际基础上的必然抉择,事实上,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欠缺及不足的因素是多样化的,而想要全面有效解决教学体系的欠缺点,就需要从课堂上全新课堂关系的有效构建,以及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等多个层级出发,通过全面创新与优化、完善,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的妥善解决,以及学生培养的最佳效果。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及价值内涵看,大学英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其不仅是一门知识内容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也引导学生充分准确认知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具体关联。因此,就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创新推进的整体诉求看,如果能够从文化融入视角出发,尤其是通过开展完善的茶文化理念交流机制,从而才能满足学生培养的整体要求。在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当前中西方地区都有着该文化元素内容,因此完善的文化交流,其不仅是跨文化交流机制,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该过程中,其能够赋予整个交流活动更多内涵和特色。

2文化内涵、素养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实施要求

在当前教学机制革新优化这一大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想要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实现最佳效果,就必须从学生,以及整个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出发,丰富具体的教学元素,借助相关元素内容的丰富创新,从而让教学活动更具有趣味性。不仅如此,通过融入其他元素,制定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相匹配的教学体系,也使得整个教学活动与学生培养体系实现高度匹配、全面融合。可以说,想要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注重从文化内涵的丰富融入视角出发,通过集中发挥文化的魅力元素和价值内涵所在,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来品味教学活动的客观要求。教学需要创新,而产生这一意识的根源在于整个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要始终围绕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学生培养的整体诉求,来进行学生教育与培养。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其必须从学生培养的全面性认知出发,通过选择合适的元素内容,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3茶文化对外交流的整体内涵分析

茶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媒介,而茶文化更是我国文化机制成熟诠释的重要缩影,品味茶文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亲身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在当前整个教学活动创新推进过程中,茶文化的研究与应用,就更具备了发展可能,当然,想要真正应用好茶文化体系内涵,就必须对整个茶文化元素的形成历程、内涵要素等各项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深层次挖掘,从而构建完善的茶文化体系。融入茶文化元素,开展体育教学理论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全新教学方法,也是教学体系创新与完善的具体展现。事实上,人文素养不仅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而对于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与实施来说,其本身就是文化发展所推动的具体结果。总的来说,茶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几千年成熟发展之后的有效诠释和具体表达,可以说,整个茶文化资源中所包含的价值元素内容,不仅内容丰富完善,同时其更能够有效激发人们的各项思维理念,从而实现茶文化资源的引导与推动价值。而对于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发展应用来说,其实际上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现。在今天全球文化交流融合不断加快这一大的背景下,其也与各相关元素内容实现了有效融合,尤其是,在西方文明逐渐认可、并接受茶元素及茶文化之后,整个全球茶文化交流速度不断加快。就茶文化体系交流发展的成熟度看,其中充分融入和诠释了多元化元素内涵,尤其是文化元素深层次融合的今天,文明融入的背后,实际上是人类文明成熟发展的表现和诠释,而文化元素的多样化特征,也决定了整个茶文化元素应用的最佳效果。

4茶文化对外交流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结合当前教学体系创新发展的要求看,只有立足学生自身特点,以人文元素融入英语教学活动中,以教学内涵丰富为具体的改革切入点,从而才能实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结合我国茶文化体系的形成历程和背景内容,以及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可以看到,整个对外交流过程的基础和前提在于文化内涵的深层次融合和全面传递。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其展现了语言在不同文化交流过程中所具有的客观价值。所以,完善的茶文化体系,以及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的实施状况,其不仅仅能够为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元素丰富提供前提保障,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所具有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内涵,更能够有效弥补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文化元素不足等各种问题和欠缺。因此,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创新优化过程中,想要有效应用茶文化元素,就需要从以下思路,具体出发:在大学英语教学推进过程中,完善的人文素养和英语思维是目前学生培养过程中所必须充分注重融入的内容和理念,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开展系统化的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从而必然能够在丰富教学内涵的同时,完善教学机制,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更重要的选择合适的元素融入其中。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表现状况以及交流机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实施过程中,其不仅仅是文化元素的应用,同时更重要的是文化思维和价值理念的全面融入,因此,从茶文化对外交流视角出发,完善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其必然能够在满足教学诉求的同时,创新文化交流机制,实现学生培养的最佳效果。结合当前中西方茶文化体系之间交流层级不断深化,如今在学生具体培养时,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现在合适的茶文化元素内容,从而让学生直观、具体的感知中西方茶文化体系之间的具体交流和差异内涵。事实上,在茶文化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完善的文化交流体系不仅是世界文化机制融合发展的整体表现,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也让我们感受到文化机制与语言应用之间的具体关系。因此,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的实际开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度探究,其不仅能够提升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该过程中,也实现了整个茶文化元素应用的最佳效果。

5结语

从问题视角看,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虽然实现了成熟而体系化的发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其更多时候将重点和精力放在了英语词汇、语法的学习和掌握上,忽视了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尤其是在当前文化深度融合背景下,只有融入完善的文化要素,才能实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最佳教学效果。而在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时,可以看到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中包含了深厚而成熟的文化语言交流机制,应用该文化交流机制,将为英语教学活动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肖颖.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4,(15):147-152.

[2]马中红.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法在大学英语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9):131-132.

茶文化交流篇3

1、参展商吴宜璇向参加品嚐会的台办、台协人员介绍茶文化交流情况。

2、东莞市台湾事务局副局长陈锡辉致辞。

3、东莞台协会会长叶春荣指出,相比於日本茶道注重形式化,中国的茶文化更生活化,更博大精深。

4、石碣京华酒店老板、东莞茶文化协会会长蔡金华。

5、铁映十八式紫砂。

6、前排左起:游匡正局长、甘兆胜前主任、叶春荣会长、徐沆副会长、蔡金华会长。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茶已成为人们交流的载体。

传承文化品味人生

2009年,首届莞台两地高端茶文化品鉴会晚在广东东莞市举行。此次莞台两地高端茶文化品鉴会由市台办、市台协和东莞茶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品鉴会促进了莞台两地茶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莞台两地茶界交流与沟通搭建平台。而来自东莞、台湾两地的二十余家茶商也相聚一堂,交流茶艺,推广两地的茶品牌。

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叶春荣表示,台湾茶文化虽然一直延续发展,但是毕竟只局限在台湾岛内,随着大陆茶文化恢复和发展,两岸合作起来,一定可以将中国茶文化推向世界。

叶春荣指出,相比於日本茶道注重形式化,中国的茶文化更生活化,更博大精深,但是由於大陆茶文化发展经历了断层,而台湾的茶文化虽然一直延续发展,却只能局限在岛内,所以中国茶文化在世界影响力远比不上日本茶道。随着这些年大陆对茶文化重视和恢复,如果两岸能够合作起来,一定能够推动中国茶文化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国粹之一,也是受到两岸共同认同传统文化之一。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茶文化在东莞掀起热潮,借由此次品鉴会的举办,希望能够让两岸人民的心贴的更近。

东莞市台湾事务局副局长陈锡辉在活动开幕致词时表示,目前,两岸茶文化交流有着浓郁氛围,希望借助这次茶文化品鉴会引导茶消费,更新饮食理念,展示中国的茶文化,促进莞台两地茶文化更紧密的交流。

参加此次品鉴活动的台湾茶商也表示,在台湾,人少地薄,虽然茶文化在台湾十分盛行,但是,市场还是有限。而大陆地大物博,东莞又是台商的聚集地之一,所以,他们十分看好东莞的茶叶市场,希望两岸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叶春荣表示,东莞是大陆台商聚集最多城市,这些年台商在东莞发展,也带来了台湾的茶文化,东莞本身也有自己早茶文化,可以说东莞是两岸茶文化交流最早、最多的城市。两岸如果能够结合起来,10几亿人口只要1成来喝茶的话,这个市场不得了。又恢复了文化,又开辟了市场,多赢,何乐而不为呢?

茶成两岸交流载体

茶文化交流篇4

茶博会围绕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设“两个先行区”的战略部署,体现福建“茶之乡,美;茶之祖,亲;茶之道,深;茶之缘,广;茶之韵,浓;茶之链,长;茶之用,多”,按照“茶系民生,茶是产业,茶有文化,茶连社会”的要求,挖掘闽台两地深远的茶文化渊源和福建茶文化底蕴,通过茶产品的展览展销和旅游活动的有机整合,以及高层次的国际性论坛和旅游文化街等系列活动,推动海峡两岸及全国各产茶区的茶业交流、贸易与合作,提升闽茶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全省及海峡两岸旅游合作与交流,促进茶产业、茶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打造“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经贸和旅游盛会。

凸显四大特色

一是指导思想上有特色。武夷山市把筹办本届茶博会作为贯彻省委、省政府“两个先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落实“四个专题”调研部署的具体行动,力争办出成效、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进一步打响闽茶品牌,推动茶业强省建设;同时以此为契机,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促进武夷山市茶产业和旅游经济发展上新水平。

二是目标要求上有特色。武夷山市力求把本届茶博会办成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盛会。一方面,通过创新思路,持续运作,借助国内专业会展最成功的经验,增强展会实效,使之真正成为全国一流的茶博会;另一方面,通过展示武夷山独特的山水人文景观、深远的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积淀,扩大对外宣传,更多地邀请国际茶界参与,使之在国际上更富有影响。

三是办会形式上有特色。主要是突显“三化”:一是特色化,把茶业博览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茶旅互动;二是市场化,突出茶业展览和展销,委托专业会展公司协助策划,打造国内一流的茶业信息交流和产品交易平台;三是国际化,立足全省、全国及海峡两岸茶业展览展销,放眼国际化茶产业发展的交流与合作;四是活动安排上有特色。主要突出“两大亮点”,一是展示了武夷山“双世遗”品牌;二是同期举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经济年会。

展现武夷风情

本次茶博会的开幕式借助武夷山优美独特的自然山水实景和浓厚的茶文化积淀,形式创新,隆重热烈,体现武夷山地域和文化特色。

茶博园占地123亩,由节庆广场和地下场馆、茶博馆、游人中心、演艺看台等部分构成,茶博园为武夷山游客增加了一个游览景点。武夷山滨江景观大道度假区段道路在茶博会期间全线贯通,设计有步行观光道、电瓶车游览观光车道、绿化景观道和各类景观造型等,是全面提升度假区旅游度假品质的一条沿溪景观大道。此外,“第二届中国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在武夷山同期举行。禅茶文化节以“缘结武夷,茶和天下”为主题,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论道,通过茶为国饮的普及性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提升茶产业的文化品味。来自日、韩、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海峡两岸的佛学界、文化界、茶学界、企业界精英会聚武夷品茶论道。

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本届茶博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台湾省农会、台湾茶协会、台湾制茶工业同业公会等联合主办,展会上设台湾展位,积极邀请海峡两岸各茶叶产区的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参加,旨在推进海峡两岸农业和旅游业的交流、贸易与合作。

展会期间,围绕开发“台湾-金门-厦门-武夷山-大金湖”海峡之旅新产品和“山盟海誓、土楼见证”福建之旅新产品,开展闽台旅游合作研讨茶话会等旅游节系列活动。组织海峡两岸旅游界、航空界专家、学者进行研讨,推出精品旅游线路,签定旅游合作协议,打造具有海峡旅游特色亮点的“海峡民俗文化风情街”。

茶业国际高峰论坛全方位展示海峡两岸深远的茶文化渊源,纵观全球茶叶经济发展新形势,研讨“中国茶”的现代营销模式,促进茶叶国际交流、提升闽茶国际影响力。

此外,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召开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第四届经济年会,全国各地约400名代表参加经济年会。

展会活动丰富多彩

本次茶博会,展览展销以茶叶为主,兼顾茶饮料、茶保健品等茶产品,以及茶具、茶叶加工机械、生产加工新技术、传统制茶工艺等,同时举办书画展、摄影展、壶艺展等茶文化活动,举行福建茶业投资项目暨茶叶订货合同签约仪式。展馆夜间向游客开放,安排万人品茗、茶艺和茶歌舞表演、篝火晚会等活动。

茶文化交流篇5

提倡茶为国饮,有利于展示中华茶古国的地位和形象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成了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而且还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饮茶习俗传遍全球。目前,全世界已有60个国家“种茶”,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钟情于饮茶,茶已成为世界三大传统饮料之首,成为全球最大众化、最有益于身体心理健康的一种天然、营养、保健饮料。茶的发现和利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和人类进步作出的一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架起了一座绿色的桥梁。

提倡茶为国饮,有利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茶对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具有特殊功效。饮茶有“三增”:增力、增智、增美;“三抗”:抗衰老、抗辐射、抗癌症;“三降”: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同时,茶能增加营养,提高人体免疫力,起到杀菌、消炎、预防疾病作用。在医学界,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抑或是中西医结合都常用到茶。所以古今专家提出:“茶是万病之药”、“万药之本”。茶的这种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作用,已为数千年的生活实践和现代医学所证明。

提倡茶为国饮,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在赋予人们“节俭、淡泊、朴素、廉洁”等人格思想的同时,还与儒道佛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交融,“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融天、地、人于一体,不分你、我、他。此外,在茶的饮用过程中,通过文化人的加工和提炼,留下了众多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积存了厚实的茶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享受饮茶品茗的乐趣时,更多地追求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茶文化交流篇6

关键词咖啡茶中国法国一茶在法国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

在纷繁复杂的文化中,中国茶文化在法国的传播与交流,则更以一种清新、淡雅、浪漫的姿态获得了丰富了茶文化自身悠远的内涵。目前,在欧洲,法国这个浪漫的国度已经成为欧洲的第四大饮茶国家,人均茶叶消费量仅次于爱尔兰和英国,和德国相差无几。在这样一个茶叶的消费大国,我国的茶文化传入经历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过程,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浪漫的文化气息。

茶文化在法国的传播与交流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大阶段来认识,即茶文化在法国的早期传入阶段、茶文化在法国的交流融合阶段、近五十年来茶文化热在法国的兴起阶段。

首先,从茶在法国的早期传入阶段来认识:1636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商人把中国的茶叶转运至法国巴黎,自此,法国人开始接触到茶叶。法语中,也开始有了"茶"一词。1728年,法国首次在广州建立商业据点以方便从中国收购茶叶等。这样一来,就更加方便了茶和茶文化在法国的传播与交流。

茶传入法国初期,茶的价格昂贵,其最初的饮用仅为皇室贵族所接受。随后,由于皇室的倡导,饮茶逐渐在法国巴黎的上层社会流行开来。与此同时,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茶文化在法国的形成较早。原因在于,浪漫的法国人在接受中国茶的同时,能够从精神层面去体验茶文化的品味和情调。法国上流社会把茶视为贵族饮料,有文化的人一起喝茶,探讨茶的种类,试图从茶本身发掘出一种深厚悠远的文化。总而言之,早期的茶传入和文化的形成,只局限于法国的贵族阶层,并没有渗透到法国各阶层人民中。

其次,是茶文化在法国的交流融合阶段:即在法国大革命后,伴随着贵族阶级的消失,茶不再作为贵族饮料饮用,饮茶之风在广大民众中开始流行。这个时期,我国茶的品种传入法国的越来越多,专营茶叶进口的茶商开始在法国出现,后来在巴黎等地又出现了一些专营茶叶或以茶为主的商号。这都为中法两国的茶贸易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为中法茶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老舍《茶馆》的上演进军法国,带来了法国的茶馆热。在浪漫的法国人眼中,他们尤其喜欢和家人朋友一起到外面的茶室饮茶,他们认为饮茶体现了一种团结和睦的精神。法国人的这一饮茶喜好,也直接推动了法国茶馆业的发展。

此外,这一时期茶文化在法国的发展,还表现在法国兴起了喝下午茶之风。随着法国工业化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供应点心的下午茶的出现正好适应了法国人民这种生活节奏,逐渐在法国流行开来。这些都可展现出,这一时期,茶文化在法国的传播已经扎稳了一定的根基,法国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根据自己的文化氛围与需求,发展了茶文化的内涵,也为品茶类型与饮茶方式的丰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再次,近五十年来,茶文化热在法国逐渐兴起。这一时期,法国茶叶的进口与销售都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法国的中国式茶馆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几乎遍布于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这时的饮茶群体已经扩展到社会各个阶层,他们经常出入茶馆,品茗小憩。在浪漫的法国人眼里,茶已经成为最浪漫、最富有诗意饮品的代名词。在众多法国文人的创作中,有关茶,茶文化的描写和涉及开始频繁出现。在法国,大多数法国人和中国人一样,他们同样不仅把茶看作是一种东方传入的饮品,更是把茶看作是净化自身心灵的佳品。这样一来,茶的自身定性,茶文化的淡然、净化的内涵,通过茶文化在法国的传播与发展,得到了更好的补充和诠释。

茶文化交流篇7

一、把握时代脉搏,紧扣社会热点

当前信息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商品,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作为策划编辑,应不断培育和提高把握时代脉搏,洞察时代信息对图书影响力的职业敏感性。随着“海峡西岸”概念写进国家“十一五”纲要以及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全面推进,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的经济区,已呈现出越来越强势的发展效应,并成为社会关注热点。2011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颁行,规划提出,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强两岸交流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同年,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号召加强文化产业建设,为两岸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我国各级政府和茶企纷纷建立有关茶产业的研究机构,档次有所提升,有利于茶文化的整理和出版。目前,福建正充分利用独特的“五缘”优势先行先试,图书出版业如何把握这个时代契机呢?笔者把视角投向了闽台文化交流圈,这个圈内茶文化正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福建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地区最近的省份,最早开通对台出版交流,近年来两岸出版交流频繁,定期举行两岸图书交易会、金门书展、印刷技术展览会、版权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出版论坛等,大大促进了两岸出版业的对接。

福建是我国产茶大省,种茶有着悠久的历史,茶文化源远流长。台湾茶源于福建,闽台两岸同祖,族同史,语同音,习同俗,茶同根,种同源。在茶文化交流方面,两岸已经具有深度合作的基础。比如,笔者编辑的《海峡茶产业报告》就是立足福建与台湾茶产业发展现状,以助推两岸茶业合作深入为目标,以广泛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首次对闽台茶业合作展开盘点,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两岸茶产业在发展以及交流合作方面的情况,并就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是一部研究海峡两岸茶产业的优秀著作,对两岸茶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前期的组稿过程中,我们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政府、高校、产业各界通力协作,为两岸携手推进中国茶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茶香飘两岸,茶人一家亲,福建与台湾都具有厚重的茶文化底蕴,在茶产业发展方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系统整理出版两岸的茶企创业之道、茶艺茶道、茶养生、茶科技、茶创意、茶营销、茶企经营管理和品牌打造模式等图书对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有现实意义,对推动中国茶产业大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有利于促进两岸和谐统一共谋发展。当前,文化兴茶,但系统挖掘两岸茶文化的读物较少,弘扬两岸茶文化大有文章可做,笔者对策划“海峡两岸茶文化书系”的构想逐渐明晰起来。

二、强化竞争优势,打造出版品牌

对中小型出版社来说,产品线、产品群是建立在市场利基的主要手段。市场利基是指市场利基者通过专业化的经营而获取的更多利润。中小出版社的竞争,不可能全面占领市场,其增长的方向,是开拓自己的利基市场,主要手段是靠自己的产品线、产品群。在对自有品牌图书的选题策划上,主要依靠出版社自身资源和实力,通过市场的细分,集中力量于某个特定市场,走差异化、特色化、分众化的策略路线。

近年,福建人民出版社把对台图书交流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形成了特色品牌和优势板块,在业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从现有条件来看,福建人民出版社近年已陆续出版了《闽茶说》《武夷茶说》《茶翅高飞——中国茶业快速崛起之道》《恋恋红茶》《海峡茶产业发展报告》《乌龙悠韵》《红茶雅颂》《福鼎白茶》等茶读物,广受两岸读者好评,具有拓展图书产品线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海峡两岸的作者资源。

上述的固有优势为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海峡两岸茶文化书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进一步塑造其茶文化版块的品牌形象,增强其在茶文化领域中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笔者认为,“海峡两岸茶文化书系”应该充分利用出版社对台出版的优势和发展战略设想,充分发挥出版社多年积累的茶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两岸茶文化的渊源和茶文化的深厚积淀,尽可能满足两岸茶人和大众对茶文化的阅读需求。

三、立足市场调研,做好选题策划

出版物市场是高度细分的,读者的需求层次和需求类型十分丰富,并且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图书产品要得到读者的认可就必须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

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国内有关茶的图书品种不断增多,笔者对2011年北京西单书店在售的50多种、卓越网搜寻的80余种、开卷公司监控的(2007—2011)茶图书近300种及其他渠道了解的茶类图书市场情况分析如下:根据内容分类,大约是茶基础知识,茶鉴茶艺茶道,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茶大类,普洱、大红袍、铁观音、龙井等茶品种类,品茶感悟,茶与养生,茶具茶器,茶大典等。从市场销售来看,大致情况是这样的:1.鉴茶、学泡茶的图书牢牢占据销售榜首席,例如《新手鉴茶泡茶专书——鉴茶泡茶一本通》《汉方茶疗——为健康自制药茶》等。2.茶时尚,如茶与健康、茶与美容、奶茶等图书广受欢迎,如《时尚饮品馆——花式营养奶茶独家配方》《美容养生茶饮——美容养颜茶》《老杨说茶:鉴茶泡茶茶疗入门》等。3.茶文化的图书,如《古籍经典一茶经》《图说中国茶典》《茶经续茶经(插图本)》《国学今读大书院一茶经》等。4.细分的茶类图书,如《普洱茶》《普洱茶健康之道》《乌龙茶鉴赏与冲泡》《家庭茶艺——轻松品饮乌龙茶》《名优绿茶鉴赏与冲泡》等。5.茶树栽培图书,如(《茶树栽培基础知识与技术问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一万个为什么——种茶技术100问》等。6.茶具的图书,如《精典茶文化系列丛书——茶具鉴赏》《中国现代茶具图鉴》等。

对市场调研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茶文化图书尚未形成垄断的品牌社,这个市场犹如春秋战国阶段,中国轻工、湖南美术、安徽教育、科学、中国农业、三联、世界图书等出版社具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世纪悦然、读图时代等民营图书公司也有一定竞争力。欲进军茶文化图书领域,只要找准市场定位深耕细作,仍然可以一展身手。

2.系统反映两岸茶文化的书系还是空白。虽然当前有关茶文化的图书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也有一些涉及闽台茶文化的图书,但是系统整理两岸茶文化及其特点的图书较少,有相当的市场需求。

茶文化交流篇8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今天,海峡茶业交流协会正式成立了。我和陈桦同志在此谨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对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大家知道,福建气候温和湿润,生态环境优越,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丰富的茶树资源,众多的茶树品种,独特的制茶经验,精湛的制茶技艺,优良的茶叶品质,多彩多姿的茶文化积淀,在中国茶业发展乃至世界茶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福建省委、省政府对发展茶经济、弘扬茶文化十分重视,坚持把茶叶作为特色产品,出台政策举措,实施品牌带动,加大科技投入,扩大产业规模,使茶经济发展迅猛,茶文化事业蒸蒸日上。2007年全省茶园254万亩,毛茶产值50亿元,产量22.4万吨,其中出口1.8万吨,拥有国优和省优茶树良种40个,茶叶平均单产99公斤/亩,全省茶叶主产区茶叶收入占农民年均收入的30%。据统计,全省从事茶业生产人口400万,涉茶人员1200万,涉茶行业产值超200亿元,全省180家企业获有机茶、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证。20家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和福建名牌产品。9个品牌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总之,福建茶叶无论在产量、品种、出口总量方面,还是在部级茶树品种、无性系茶树良种率、对台茶业合作规模等方面,均居全国第一,充分体现出“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茶之韵”的重要地位和独特魅力。正因为如此,福建省作为我国茶叶的主产区,今年再次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扶持项目,福建连续五年每年投入5500万元在重点品种开发上给予支持,另拨资金在茶叶的检验检测上给予支持。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省茶产业的更大发展。

我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福建与台湾茶缘同根,源远流长。1992年以来,台商已在闽创办茶企60多家,还在漳浦、漳平、安溪等地开发高标准茶园5万多亩。同时,台湾茶业生产技术、加工机械以及包装、市场营销入闽,大大促进了福建茶产业的发展。闽台茶业界优势互补,长期相互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祖国大陆惠及广大台湾同胞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依托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各种载体平台,携手发展两岸茶产业,合力打造中国茶品牌,共同弘扬中华茶文化,对于进一步拓展“五缘六求”,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交往,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我省“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提出了“组建一个全省性、综合性的茶叶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议,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决定由张家坤同志牵头筹建海峡茶业交流协会。我们希望以协会的成立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努力把闽茶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促进两岸茶产业、茶经济的发展繁荣,加强两岸文化的交流融合,发挥茶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福建全省上下正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我们相信,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的成立。必将有力推动茶产业、茶文化蓬勃发展,为加快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为农业增收、农民富裕作出积极贡献。

茶文化交流篇9

本文从中英茶文化的定义、起源、分类、饮用方式及礼仪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了中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对英语学习的文化背景有更深入的认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关键词:

中英茶文化;差异比较;英语教学

语言是人类的主要交流工具,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在一门新的语言学习过程中,人们通过把语言与文化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文化的学习与认知,最终了解其语言的特殊含义。文化是一个综合的复杂体,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艺术、信仰又有道德、风俗。文化还包括了语言与其它的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从属关系,语言属于文化的一个分支,而文化则包括语言。对一种语言的学习与理解,与它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文化是不能脱离的。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语言,没有任何文化背景,则是无法真正学会语言,也无法在实际中准确地应用,语言丧失了文化基础,则无法称其为语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包含语言,而不是文化和语言。英国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英语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在世界经济发展和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英语学习者们来说,在英语学习中,由于缺乏对英国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于是常常会出现思想表达的语言缺乏,或者受到了母语文化的影响,带有一定的本地特色,即中国式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于传统英语教学的模式,而是应该将语言与文化密切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对英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在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语言的教学,这样能够使学生们更理解语言的含义与应用的技巧,克服语言障碍,在实际的交流中获得认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语言学习过程。本文从中英茶文化的定义、起源、分类、饮用方式及礼仪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了中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希望对英语的学习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1茶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茶最早起源于中国,茶文化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700年,中国就有了关于茶的记载。关于茶的传说也有多种,其中一种说法源自《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古代一个叫神农氏的人,他在尝遍百种草后,中毒达七十二次,后饮食了一种植物的叶子,身体变得好转,这种植物就是茶树。在我国著名的茶叶专著《茶经》中也提到了这一情况,因此,从史料中可以得知,中国是最早种植茶的国家,也是最早饮茶的国家。在古代,只江西、云南等产茶地区才有茶树,但是随着茶叶的逐渐普及,茶树种植也逐渐传遍全国。从西汉时期开始,中西方开始了最初的经济贸易,中国的茶叶也分陆路和海路分别传向世界许多国家,中国的茶字语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不同的国家,茶被译成不同的读音。语言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

2茶的分类与特点

我国的茶文化内涵丰富,茶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红茶、绿茶、乌龙茶、黑茶、黄茶、白茶等,每种茶都有独特的味道及特性。在古代,文人雅士对茶情有独钟,因为喜欢茶的清新自然、平和质朴,于是绿茶成为首选。它能够清心明目,令人放松愉悦,于是古人喜欢在山水之间品茶清谈,感受自然之纯朴,茶之清香。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熟悉的是广告和超市中的各种茶饮料,因此当代年轻人对于茶的了解也仅限于其饮用和保健功能,对茶文化内涵几乎很陌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时代,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们希望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于是学量的外来文化,希望能够从外来文化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在这种流行文化的发展之下,本国的历史文化往往被掩盖,人们的本国文化知识相对匮乏,这种现象对中西文化交流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在实际交往中克服交流障碍,进行更顺畅的沟通。茶根据不同的制造方法和不同品质可分绿茶、红茶、乌龙等几大类。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更喜欢饮用绿茶,其次是红茶和乌龙茶。中国的绿茶种类也十分众多,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西湖龙井和碧螺春。绿茶有着清心明目的功效,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感受自然雅致的意境之美。英国的茶文化可以归结为红茶文化。在十六世纪以后,随着中西方经济贸易的发展,英国开始从中国进口茶叶,在茶叶刚传入英国时,由于价格昂贵,饮茶习惯只在英国的皇室贵族中,后来,随着茶叶的大量进口,才逐渐普及到平民百姓,饮茶也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相比中国人喜欢的绿茶,英国人更钟爱红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英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消费国,英国人每天要喝掉约1.35亿杯茶。茶叶的年消费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在英语课或者在与外国人交流时,有的学生由于对茶文化理解不深,对其对应的语言也缺乏了解,因此把红茶进行直译,不仅闹了笑话,而且也造成了语言交流的障碍。在英语中,绿茶与红茶的译法并不相同,绿茶可直译为Greentea,红茶则不能直译,而是译为Blacktea。红茶的英语意思如果直译则会译成黑茶,与红茶意思完全不同。有的英语学习者就会对这一译法产生兴趣,想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由于英国人比较重视茶叶的颜色,而中国人则更关注茶汤的颜色,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俗。通过对红茶译法的了解,英语学习者不仅能够对词汇有更深刻的记忆,而且能够提高对英国文化的认识。由此可见,语言学习和文化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一门外语就要对其对应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了解其差异所在,有效地扩大知识层面,从语言学习中获得更多丰富的知识。英国虽然是茶叶的消费大国,但由于地域成本等原因的限制,大部茶叶都依靠进口。英国人爱喝红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红茶有阿萨姆、斯里兰卡红茶、中国的祁门红茶等。发源于我国福建桐木的武夷红茶中的正山小种,据说是世界红茶的始祖。

3茶的饮用方式与礼仪

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富,饮茶是茶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饮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饮茶不仅能够解渴,更能提高精神享受,饮茶已经从单纯的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中国人在饮茶时,不仅讲究色、香、味,更注重茶给人带来的精神感受,国人喜欢喝清茶,水中只放茶叶,而不加其它东西,就是喜欢茶本身的清香带来的静心明目之感。中国人在泡茶时十分讲究,对水和茶具有着严格的要求,茶叶配上好水好茶具,才算上真正的好茶,方能体现品茶的“品”字。英国人饮茶对茶品质也很注重,英国人喜欢喝红茶,而且喜欢在茶中加入牛奶、糖等食物,这种饮茶方式也代表了英国茶文化的特点。据传说,英国的瓷器不如东方瓷器,在加入滚烫的热水时容易裂开,于是在冷牛奶中加入热茶饮用,避免了发生茶具断裂问题。由于牛奶本身是西方流行的饮品,它可以单独饮用,也可以和多种饮品一并搭配,因此在英国及一些西方国家,茶中加入牛奶是其独特的饮茶方式,带有浓郁的西方文化特色。对于中国人来说,茶不仅能够修身养性,更是待客必备的一种礼仪形式。有朋友来访,泡上一壶热茶招待客人,大方得体。中国人喝茶的时间并不固定,由于饮茶是一项休闲放松的活动,因此人们更喜欢饮食过后沏上一杯清茶,慢慢品尝,既解身体油腻,又能平心静气。相比之下,英国人饮茶的时间比较固定,包括了上午茶、下午茶,饮茶时间的固定也体现了英国人对茶的喜爱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饮茶在英国的社交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英国人喝茶往往要配一些茶点,例如蛋糕、面包、水果等,由此可以看出,茶在中国人的心中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即使是在正式的聚会中,茶也可以是主角。而在英国的餐桌上,饮茶并不是必须存在的。

4中英茶文化中的语言分析

在中英语言中,有许多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了语言的精华,真实地展现了不同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习俗语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英语中也有许多与茶相关的词语,这些词语也体现了茶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在古代,由于世界上的茶叶主要产自中国,因此茶叶在西方国家价格十分昂贵,可以与黄金相媲美。英语的“alltheteainChina”被译为一笔巨大的财富。

5结语

语言与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语言的学习中,文化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文化做基础,语言学习无法真正实现。只有通过语言所对应的文化的学习与了解,才能了解语言的特殊含义。文化作为一个综合体,语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语言的学习与认知,与其所处的特定文化环境是不能脱离的。本文从中英茶文化的定义、起源、分类、饮用方式及礼仪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对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让英语学习者们能够认识语言与文化的重要关系,使教师能够不拘泥于语言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从中脱离出来,形成一种更具鲜明个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克服交流障碍,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对英国文化的了解对学生进一步了解本国文化也十分有力,从文化的差异中加强语言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文化素养。

作者:闫凤霞单位: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茶文化交流篇10

太多的人对两岸的萘业发展寄予了太多的希望与感情,东岸西岸这一刻饮茶再续前缘,再续佳话。从2007年第一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开始,到现在已经成功的举办了3届。3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茶人加入其中,促进了两岸茶叶的交流。而此次以“闽台茶缘,合作共享”为主题的闽台茶业高峰论坛是第一次在宝岛台湾举行的大型两岸茶业高峰论坛。正值台湾南投县茶博会召开之际,西岸的茶人也第一次深入台湾本地茶博会体验不一样的台湾茶博会氛围,第一次进行深入的交流。

两岸茶人,互致问候

地处宝岛的中央地带的南投县,由于自然条件佳、气候地形多变,孕育了许多高品质的农特产,其中“茶”就是南投最重要的农特产品,南投县可说是“茶的故乡”,来南投“找茶”,不仅是品味一壶刚沏好的好茶,更要品尝那股厚实香醇、充满茶农辛苦耕耘的韵味,一种来自于土地深处的韵味。

“闽茶中国行”组委会受到南投县政府的热情邀请,集结了闽茶各类茶种的优秀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并于6月21日上午在南投县中心大会堂举办了“2010闽台茶业高峰论坛”,海峡两岸茶人欢聚一堂,畅叙茶韵茶缘,探讨深化合作之路,共同弘扬中华茶文化。

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光普表示,两岸茶业经济、贸易、文化、科技往来的日益加强,给两岸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番论坛的举办,将促进闽台茶产业合作先行先试,扩大交流,深化合作,共同开发两岸茶叶共同市场。

南投县农业处处长陈潮旺先生也在论坛上发表了讲话,他表示,近年茶业发展势头良好,在两岸“大三通”实施的背景下,许多台湾“茶农”在大陆圆了属于自己的茶园之梦,而大陆广阔的市场和品种繁多,口感不一的茶叶也让台湾岛上的居民见识了不一样的茶世界。两岸同根同祖。茶缘相连,只有加强扩大两岸茶界的交流与经贸往来,才能让两岸的茶香飘得更远。

随后“2010年闽台茶业高峰论坛”正式开始,两岸茶人就论坛主题“闽台好茶合作共享”发表了自己的论点,台湾中国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先生首先发表了演讲。他在发言中说道,多年的两岸茶叶交流,让他深深感受到台湾茶文化的根在大陆,两岸文化之源相通,作为茶人更应饮茶思源。他以自己超过200次大陆行的经验。指出茶叶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生活饮料。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两岸人民饮茶的质量和数量都呈现极大的变化,两岸茶业交流应完全敞开大门。尤其是大陆广阔的市场空间给了台湾茶业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的台茶出路将在对岸大陆。随后范增平建议,定期举办“两岸茶文化研讨会”、成立两岸茶业信息中心、定期举办“两岸茶叶博览会”、设立长期“两岸茶叶交易中心”、成立“中华茶人之家”等。

台湾明新科技大学本土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罗元宏副教授,以新竹茶叶的发展缩影为背景向“闽茶中国行”代表团介绍了上世纪80年代至今台湾茶业发展历程。罗教授指出茶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导向作用,变幻莫测的市场总是让商家、企业与茶农难以把持。只有强而有力的政府作为产业发展坚实的后盾。茶业的发展才能平稳。

茶香飘两岸,茶人一家亲。两岸茶人提出一些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真知灼见,针对当前海峡两岸茶产业、茶文化发展的现状、特点、趋势以及两岸茶业如何开展进一步合作等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论坛上,还进行了两岸经贸、文化合作的签约仪式。《“两岸红”合作协议书》结合福建“金茗红”和台湾“一炮红”,两岸相关单位将共同开发精品红茶“两岸红”。《海峡茶道》杂志社与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则签订了《闽台茶文化研究院合作意向书》,强调以茶为媒,推进两岸民间交流向纵深推进。

闽茶企业人的精彩演说

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魏文生是论坛第一位发言者,元泰茶业是福建省最早一批宣传推广红茶的企业,对福建红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魏总回忆了去年在福州主办的2009海峡两岸红茶“5+2”系列活动,邀请茶界泰斗张天福和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一起品茗论道,他们在一片和谐、友好、融洽的气氛中展开了对话,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创见。时隔一年,又迎来了闽台茶业高峰论坛――闽茶中国行台湾站,有更多的业界同仁来共同参与,共同见证海峡两岸茶业交流的盛事,延续了两岸茶人一家亲的悠悠茶缘。

第二位走上论坛讲台的福建茶企代表是八马茶业的副总经理林荣溪。林副总深刻分析了安溪和台湾茶业的历史关联,他说安溪是台湾乌龙茶的发祥地,台湾茶业历史清晰地记载着,200年前,安溪籍的台胞把福建安溪和武夷山的茶叶移栽到台湾;120年前,安溪人张乃妙两度将安溪铁观音移栽到台湾木栅。时至今日,台湾茶企对安溪铁观音的影响是广泛的、深入的,比如台茶精耕细作的理念、台茶立体农业的模式、台茶现代化茶叶加工的技术、台茶紧结的外形、精致的包装和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以及茶馆文化的兴起,都不同程度地引领或影响着安溪铁观音企业的进步。

接下来是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健先生为大家介绍白茶的生长环境与制作工艺。首次在宝岛与当地茶人见面的“白茶”自然吸引了与会的台湾代表和媒体的关注。随着林总妙趣横生的演说,在座的参会嘉宾了解到,天然的白茶竟与全岛推行的“低碳健康・环保生活”的主题十分契合,在接下来的发言中,林健先生介绍的白茶的保健功效及两岸茶业交流远景的展望更是得到许多两岸茶人的赞同与支持。林总也表示,两岸茶业交流的密切,是两岸茶业共同发展的基石,双方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是福建坦洋工夫集团总经理林小灵先生上台向在座观众介绍福建著名三大工夫茶之一“坦洋工夫”。从林小灵的讲演中,人们了解到他们和台湾的茶企早有渊源,去年福建坦洋工夫集团与台湾著名的有机茶生产商――瑞穗有机生态农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其公司精品红茶“金茗红”和瑞穗有机生态农场精品红茶“一炮红”为主打,联手打造极品红茶“两岸红”,得到海峡两岸消费者的青睐。前不久,圣轮法师向先生礼赠“两岸红”,备受马先生的好评。

论坛现场除了能欣赏到茶界人士的精彩演说,还能品尝到芬芳馥郁的顶级闽茶。福建夷源天成茶业有限公司张灿源总经理为现场观众呈上一款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桐木关山泉泡制的“尚韵”大红袍,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台湾茶源于福建,而现在茶产业走在大陆的前面,特别是在茶文化方面及相关茶产业的延伸。夷源天成茶文化会所做的是顶级乌龙茶,作为此次活动的指定礼品茶,主要目的是与两岸业界同行交流取经。福建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的高级茶艺师黄劲榕女士亲自用娴熟的工夫茶艺为客人冲泡武夷茶。茶香飘两岸,茶人一家亲。来自西岸的茶企客人不但带来了自己的礼物,还为台湾茶人们带来了柔美曼妙的茶艺表演和芬芳醇美的闽茶。两岸茶人欣赏着茶艺,品着香茶,其乐融融,共叙情谊。茶情无限,茶缘永续。沁人心脾的茶香,将伴随着两岸茶人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得以绵延,再次书写海峡两岸产业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