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儿科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十篇儿科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十篇

儿科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4:04

儿科急诊急救应急预案篇1

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急的速度决定着患者的生存希望,甚至对事态的控制程度。所以,业界专家对于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的要求,永远是“快点、再快点”。

2008年,这个公共卫生的多事之年,也是妇幼保健儿童医疗系统的多难之年,手足口病、“三鹿奶粉”事件及我省首例“禽流感”患儿救治等等,都直接考验着妇幼保健儿童医疗机构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是对妇幼保健儿童医疗体系公共卫生职能执行力的考验。

在2008年发生的手足口病、“三鹿奶粉”事件与今年1月发生的救治“禽流感”患儿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之所以能够不辱使命,关键的时刻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圆满完成了各项应急任务,还因为我们有经过《三年战略规划》培训的优秀团队,其中每个成员都具有强烈的政治敏感度、坚决的执行力和高度的责任心,这是我们成功的秘诀所在。

政治敏感度:是应急抢救的必备条件

我国的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行政管理体系是由政府指挥决策机构、政府应急协调机构、政府常设职能部门和辅职能部门等组成。

提高决策者和员工的政治敏感度,在刚刚看到事件苗头时,迅速做出反应,主动出击,是抓住控制事态的最好时机。

2008年5月6日,当得到安徽省阜阳出现手足口病流行,上级领导部门还没有具体安排时,我院就紧急启动了防治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当天就成立了领导组、专家组,及时安排了专病隔离门诊、划出了患者就诊线路图、设置了咨询台、导医分诊处,腾出两层专门病区,组建了医疗、护理班子,从门诊、急诊到病区都做好了应急准备。2008年共接诊手足口病患儿5639例,收治530人,未发生一例院内感染。

2008年9月11日,有关媒体爆出了三鹿婴幼儿奶粉引发泌尿系统结石的新闻,12日,我院超声诊断室突然门庭若市,诊断出的结石患儿一个接着一个,门诊部的大人小孩越挤越多、床位越来越少、医务人员越来越不够用,医院领导层清楚意识到:作为全省唯一的儿童综合医疗机构,是本次事件的主要救治机构,不能再等下去了,在还没有接到上级通知时,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医院迅速成立了领导组,院长挂帅,书记、业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其他院领导担任领导组成员,统一指挥全院的筛查、诊疗工作。肾内科、泌尿外科、儿保科及超声诊断科等专业组成专家组,并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按照既定应急预案,制定了新的诊断标准和就诊流程,并进行了技术培训,指导筛查工作,仅高峰期就成功诊治患儿18947例。如此快速强大的诊治能力背后,是院领导的政治敏感度与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在生死时速中争分夺秒。

“禽流感”的发生,使我们应急工作的敏感度再次经受了考验。2009年1月14日下午18时10分,当我省第一例“禽流感”感染的三岁患儿彭杰送来我院后,值班的主治医师张康玉经过认真检查,发现患儿不仅病情危重,且还表现有不同于一般肺炎的症状,随即请三线值班医生郝国平主任医师前来会诊。经过详细地向患儿的陪护亲属询问病史,了解到患儿有活禽市场暴露史,其母亲因重症肺炎在湖南某医院死亡。患儿X光片显示大量胸腔积液、大片肺不张(实变)、1型呼吸衰竭等病情特点,使她们敏锐觉察到了疾病的严重性。遂即向院领导汇报了患儿病情并进行隔离处置。当晚20时15分,医院应急专家组成员张镁硒、姚建宏、李润森、李亚蕊等紧急会诊,初步诊断为:不明原因重症肺炎,1型呼吸衰竭,同时将患儿由心内科病区转至重症隔离病区。15日早8时,院内专家第二次会诊后,初步诊断为:不明原因肺炎。上午10时,将情况上报省卫生厅应急办公室。在接诊的16小时内完成了发现、诊断、隔离、报告程;15日上午,医院成立领导组、专家组和医疗救治组,卫生厅上午11时派医学专家来到我院会诊,肯定了我院专家的诊断和治疗方案;11时30分,我院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部门进行网上直报;13时20分,患儿转入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病区。下午,省、市、区就疾控部门进入医院进行流行病调查和病原学采样,在第一个24小时内就将检验标本送到了省和国家CDC。第二天,卫生部派来了专家组,并再次为患儿进行诊查,晚上22时左右,国家CDC传来消息,通过对患儿标本的检验,确诊为H5n1型禽流感;第三天,在接到国家CDC传来的消息后,根据卫生厅指示,将患儿转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隔离治疗。医院连夜召开会议研究决定:1、做好治疗药品、设备、耗材及生活用品的准备工作;2、全面对患儿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是否符合转院标准,做好万一发生意外的应急准备。17日凌晨2时,重新为患儿拍摄的X光片显示:右肺实变部分已经开始吸收,患儿从入院一直持续的嗜睡状态中逐渐睁开眼睛,病情有所好转。医院派出两名医师、五名护士组成的救治组陪同患儿前往隔离医院,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开始对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和门诊住院患者采取防控措施。

执行力:应急抢救的必备素质

在应急工作中,坚决的执行力至关重要。

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没有造成一例院内感染,这是全院干部和广大员工一丝不苟的执行力的结果:隔离病区按应急预案和流程收治;专家组认真研究每一个个案和严密控制每一次病员小高潮;院感人员认真做好各科室和重点科室的消毒和检查,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各自工作和领导组随时安排的工作任务,从而保证救治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各业务科室、职能科室和后勤科室,抽调精兵强将,中层干部身先士卒,全院员工放弃了国庆节假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18947例患儿的筛查和82名患儿住院治疗工作,并为多名患儿进行了介入取石手术,没有发生一例患儿死亡。

医院建立了专用门诊病历――《三聚氰胺事件患儿就医登记表》,在这张表中我们设计了详细的资料统计:家庭住址、家庭电话、奶粉品牌种类、日均食用量、B超(肾,输尿管)等特点、肝肾功能、尿沉渣等等项目,患儿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救治“禽流感”患儿工作中,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的执行力更是表现的十分坚决和突出。

由于“禽流感”是否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目前还没有依据,所以,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心理上必定会产生很大压力。但参与的人员都没有怨言,更没有推辞,都向医院表示了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

高度责任心:应急抢救的优秀品德

尽力挽救每一个垂危的生命,是从医者的责任所系,为了挽救生命而牺牲个人的利益,则是从医者的良心驱使。从事应急工作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是应急抢救的必备品德。

我院在做好救治手足口病患儿的过程中,还十分重视疾病预防工作。安排专家组分赴全省各市、县,进行疾病防控标准知识的培训,参加市、县危重病例的会诊,同时派出四个宣讲小分队前往太原市的学校、幼儿园和农村、社区传授科普知识;还印制了几万份宣传材料进行宣传,尽力做到家喻户晓。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医院于2008年9月22日印发了《关于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筛查及医疗救治工作安排》,为稳定院内患儿家长们激动的情绪,还印发了宣传材料几万份,并迅速在门诊专门区域设立方便门诊、专病门诊和专家咨询台,消除家长们的恐慌,稳定情绪,为党和政府分忧。

医院指定两个病区专门收治重病患儿,并预备60张床位以备急需。根据卫生部要求,对所有受害患儿实行免费诊治。应急前沿每天有200余人在工作。B超不足,又借来2台,连夜进行检查;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从兄弟医院借调超声专家,超声检查很快由每天120人提高到320人,生化尿液检查也在24小时内达到有多少检查多少的要求,最高时日查1500余人次,同时完成每天正常门急诊人数2000余人次。

人员轮班、机器不停,就诊患儿即到即查,报到登记、初筛检查、化验、超声、结果诊断、专家咨询、治疗各个环节环环紧扣,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尤其对病重患儿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及时抢救了已经无尿的3名患儿的生命。

突发性“禽流感”患儿来院和转院后,为保证患儿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抵抗疾病、辅助治疗,我们派出专家救治组全程治疗、陪护。为了保证患儿营养,我院专门从北京购买了专用奶粉,购置了专用尿片及其它生活用品;为救治工作抽调了专用无创呼吸机、输液泵和充足的治疗药品及耗材。

刘克战副主任曾随省卫生厅第二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前往四川,此次又再次主动报名参加医疗队;主治医师王朝海的母亲刚做了一个大手术,但他却把救治患儿的任务摆在第一位;梁新护士长的儿子在北京上大学,难得回家一次也只与母亲匆匆见了一面,连顿团圆饭也没有一起吃;小患儿转到急救中心时,护士尉娟第一个进行特护。尉娟耐心地与患儿交流,并不断地为她吸痰、翻身、按摩……很快就与患儿成了最亲的人。

医护人员在精心治疗的同时,还不断为患儿消除精神上的压力。由于孩子经常会在睡梦里不停地喊妈妈,医护人员就用自己的手机,经常让患儿与自己的姥爷聊天。医护人员还在病房里让患儿看图识字、算算数、做游戏,正月初二买来蛋糕和玩具给患儿庆祝了生日,病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孩子对男医生叫爸爸,女护士叫妈妈,有效缓解了孩子的恐惧感及压力,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上述成绩的取得,归结于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在我院为期一年的全员培训中,狠抓的重要一环就是:建立和完善应急体系,形成院前、院内与急诊急救绿色通道为一体的一整套应急预案和应急体系,所有科室都根据自己的关键点、危险点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并进行了应急专业培训、完成了实践操作,为了时刻强化“应急”的理念,将全院各病种应急流程和应急分队所有人员的电话及联系方式上墙公示。

“应急”是我院工作的特点,尤其面对的是无法用语言沟通的小患儿,时刻准备“应急”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儿科急诊急救应急预案篇2

【关键词】手足口病;组织与管理;成批

2008年5—7月期间,我市儿童手足口病流行,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使成批的手足口病患儿能够有序救治,降低了手足口病患儿的死亡率,降低了院内感染率,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8年5—7月期间,我市儿童手足口病流行,共收治手足口病住院患儿177例,男118例,女59例。发病年龄平均2.95岁,1岁以内14例,1~2岁58例,2~3岁37例,3~4岁25例,4~5岁23例,5~6岁7例,6~7岁7例,7~8岁1例,11~12岁2例,13~14岁3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5个月;平均住院天数2~5天,最长住院天数12天。学生11例,托幼6例,其余均为散居儿童,其中城市儿童79例,同一幼儿园2例,其余为农村散居儿童。门诊留观、居家隔离治疗患儿245例,男149例,女96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4个月,平均3.4岁。

1.2方法

1.2.1制定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应急方案

1.2.1.1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防治工作专班分为6个组:(1)领导小组由院长、副院长担任组长及副组长,组员为各行管职能、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含护士长),下设办公室,由医务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保健科科长及办公室主任兼任副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2)专家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组员为分管院长、门急诊、内Ⅲ科(传染科)及儿科科主任;(3)院内感染防治组由感控科主任担任小组长,组员为内Ⅲ科、门急诊、儿科护士长及后勤科主任;(4)疫情管理及报告组由保健科主任担任小组长,组员为保健科工作人员及内Ⅲ科全体医生;(5)护理组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小组长,组员为护理部副主任、门急诊、内Ⅲ科、儿科、小儿外科护士长、内Ⅲ科及门急诊全体护士;(6)后勤保障组由副院长担任小组长,组员为药剂科、器械科、后勤科科长及办公室主任组成。

1.2.1.2明确职责(1)领导小组职责:组织协调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负责疫情报告及住院情况通报工作;(2)专家小组职责:负责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转诊、疫情报告及填卡工作,落实《防治指南》在我院的实施及全员培训工作;(3)院内感染防治组职责:负责手足口病院内感染防治及医务人员自身防护工作;(4)疫情管理及报告组职责:负责手足口病防治疫情管理及报告工作,落实每日住院人数、观察人数、入院及出院人数、网络上报人数、市疾控中心零报告和日报告工作;(5)护理组职责:负责手足口病防治护理工作;(6)保障组职责:负责手足口病防治物质、器械、车辆、药品等准备工作,确保手足口病患儿救治需要。

1.2.1.3门诊预检分诊门诊部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制度,预检分诊标识醒目易懂,对疑似或发热出疹患儿指导到发热门诊处理,并做好疾病的诊断、化验、报告及登记工作。

1.2.2合理调配,保障应急

1.2.2.1总值班室及院办公室必须重视全市各医疗单位手足口病紧急救援情况,及时调派车辆及医务人员,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值周领导处理,确保绿色通道畅通。

1.2.2.2严格责任追究全体所有医务人员必须认真落实手足口病防治各项工作,确保患儿预检、分诊、观察、住院、抢救、转诊、疫情报告、院内感染防治等工作全面落实,对工作不力导致防治工作障碍将从严追究负责领导和责任人的失职、渎职责任。

1.2.3启动应急预案我院是利川市收治手足口病的定点医院,当手足口病患儿疫情发生时,医院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抢救预案。

1.2.3.1门诊分诊,门诊确诊,住院治疗门诊导医台预检分诊,初查病人及时测体温,疑似患儿由导医带到发热门诊,并做出初步诊断。(1)轻症:门诊抗病毒治疗或在家观察和隔离;(2)高危人群:留观给予抗病毒治疗,做好床边、消化道、呼吸道隔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生命体征;(3)重症倾向:收住内Ⅲ科住院治疗;(4)重症:经我院专家组会诊转诊上级医院治疗,由专人护送,呼吸衰竭、脑水肿患儿使用呼吸机保障。

1.2.3.2住院患儿治疗(1)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静脉滴注炎琥灵注射液,少数病重患儿加用清开灵,2岁以上患儿能口服中药的,给予五味消毒饮合守赤散水煎服;(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3)完善诊疗记录,建立项目齐全的工作日志、入出院登记,详细记录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4)进行健康教育,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患儿卫生保健,把预防知识教给群众,消除家属及患儿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结果

176例手足口病患儿全部治愈,1例出院病例系院外气管异物窒息死亡。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使成批的手足口病患儿能够有序救治,降低了手足口病患儿的死亡率,降低了院内感染率,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体会

3.1方便手足口病患儿就诊和治疗开设手足口病门诊室,医护人员实行24h值班制,住院部开通手足口病专用通道,并隔离出手足口病的专门病区,进行分诊分流处理。

3.2严格疫情报告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对报告患儿必须有发热、手足口疱疹及流行病学史。对无手足口疱疹患儿行观察处理,72h内发现疱疹则报告,72h内排除病例不上网直报,同时注意与其他发热患儿鉴别,防止误报、错报。

3.3强化培训提高防治水平全院各科迅速完成《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等培训工作,熟悉手足口病诊断治疗标准,落实重症及住院手足口病抢救治疗工作,科学救治患儿。

3.4保证治疗手足病患儿所需成立疫情应急小分队,对队员进行强化业务培训,掌握手足口病诊疗知识,提高救治能力,随时准备参加医疗救护及疫情调查处理等工作。

儿科急诊急救应急预案篇3

[关键词]急诊外科;疾病种类;构成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5)30-0065-03

analysisofthestructureandthecharacteristicsofourhospitalemergencysurgerycliniccasesofthediseasein2013

JianGting

emergencyDepartment,theninthHospitalofningboCity,ningbo3150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typesandfeaturesofemergencysurgicaldiseasespectruminourhospital,findoutthedisadvantages,andimprovethemedicalskillsofdoctors.methodsthedataof23919thepatientsadmittedtotheemergencydepartmentofourhospitalaboutage,gender,reasons,timeofadmission,andsoonwereretrospectivelycollectedandanalyzed.Resultsin2013,23919emergencysurgicalpatients,amongwhichmalesweremorethanfemales,accountingfor60.04%wereaccepted.theratioofmaleandfemalewasabout1.5∶1.thedifferencesinpatients'ages,reasonsandtimeweresignificant.themajorityofemergencysurgicalpatientsweredigestivesystemdisease,andthesecondwasinjury.Digestivesystemdiseaseswerecommon,amongwitchcholelithiasis,acuteappendicitisandintestinalobstructionwerelistedinthefirst,thesecondandthethird.themajorinjuryadmissionincludedtrafficaccidents,sharpsaccidentsandworkinjuries.Forpatientsbelow10ages,theadmissiondiseaseslistinginthefirstthreewereaccidentalinjuries,herniaandintestinalintussusceptions.Conclusionthroughanalyzingtheemergencysurgicalspectrum,weareequippedwithmorereferencematerialsforhospitalmanagementandmedicaltraining.meanwhile,wecouldraisecurerateandcutdownmortalityanddisabilityrateofemergencysurgicaldepartment.

[Keywords]emergencysurgicaldepartment;epidemicdisease;Diseasespectrum

急诊科在当代急救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医院中危重症患者和疾病类型最多的地方,也是抢救患者生命首要科室,而急诊外科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精神反映了医院的整体素质和形象。急诊外科医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赢得更多时间,挽救患者生命[1-3]。急诊外科要求医师应具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对常见疾病具有快速反应及判断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忍耐力和应变协调能力。目前各医院的急诊外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流程和诊治方案,这一不确定因素给医疗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医生在提高诊治水平的同时,也要具备完善的急诊救治组织系统[4-6]。此外,产生风险的主观原因包括医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各个医院大多是根据自身诊疗程序做出相对妥善的安排,这就造成了医疗质量的不稳定性和一定的医疗风险,因此如何根据急诊外科特点提高工作质量、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被各个综合医院提上了工作日程。本研究统计了2013年度于我院急诊外科就诊病例的性别、年龄、就诊病因及时间等,采用回顾性分析记录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疾病谱的构成类型和特点,以提升对急诊各种疾病的处理能力,提高救治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到急诊外科就诊的23919例患者,其中男14362例,女9557例,男女比例1.5∶1。年龄1~95岁,平均36.85岁。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记录2013年度我院急诊外科就诊病例的年龄、性别、就诊病因及时间等,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组成特点。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并记录,等级资料运用秩和检验,p

2结果

2.1就诊时间与性别的关系

男女患者就诊时间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759,p=0.009),见表1。

2.2就诊年龄与性别的关系

男女患者就诊年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291,p=0.000),见表2。

2.3就诊患者例数与月份的关系

不同月份就诊的患者例数也不同,7~12月份就诊患者较多,为13500例,占56.44%;2、3月份就诊的患者较少,为2940例,占12.29%,见图1。

2.4就诊疾病分类

2.4.1消化道系统疾病类消化道系统疾病类收治于普外科9720例,前3位分别是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伴急性胆囊炎)4724例,占48.60%;急性阑尾炎1462例,占15.04%;肠梗阻917例,占9.43%。

2.4.2创伤类因创伤就诊者共8395例,其中交通事故4001例,占47.66%;锐器扎伤1803例,占21.48%;工伤1312例,占15.63%;意外受伤1017例,占12.11%。

2.4.3损伤和外因类损伤和外因类收治于骨科4919例,疾病前3位分别是骨折2480例(50.42%),肌腱断裂1198例(24.35%),脊髓损伤134例(2.72%);收治于神经外科433例,排名前3位疾病为车祸脑外伤130例(30.02%)、头部外伤92例(21.25%)、脑出血60例(13.86%);收治于胸外科399例,前3位疾病分别为气胸200例(50.13%)、肋骨骨折96例(24.06%)、胸部刀扎伤59例(14.79%)。

2.5儿童患者就诊原因

平均年龄小于10岁的患儿的就诊原因排名前3位分别是意外伤害485例,占25.67%;疝气421例,占22.29%;肠套叠169例,占8.95%。

3讨论

浙江省宁波市第九医院系原江北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及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外科是我院重点科室,医疗服务半径覆盖整个江北地区。我院急诊外科院前和院内死亡率最高的病例仍为创伤。其中以男性尤其是青壮年男性多见,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是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及建筑意外。急诊外科作为创伤救治的第一线,应加强急诊医师队伍建设,包括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建设;建立快速应急反应机制,在黄金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救治;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创伤等级评估,提高患者的院前救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应侧重对以青壮年男性为代表的创伤高危人群进行宣教,提高此类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将创伤阻断于萌芽之中[7,8]。

通过对患者的就诊时间分布分析可知,就诊高峰时段为每年7~12月份及每天8:00~12:00,主要原因与天气、生活习惯等有关,因此针对此情况,应合理配备医务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包括辅助科室,保证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诊断及救治。

年龄

我院急诊外科疾病谱基本上涵盖了外科各个专科,且急诊外科工作节奏紧张,工作链条衔接紧密,不具有预见性,与患者接触沟通机会较少,这也就要求急诊外科医师做到良好的医患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把握急诊外科就诊病种的变化规律和发展方向,调整医务人员及设备的合理配置,开展有效的救治技能培训,完善急诊应急预案。为了贯彻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急诊科及辅助科室应建立集接诊、抢救、iCU、急诊病房、康复为一体的治疗模式,把急诊外科能够进行早期快速救治的优越性和高效性发挥到最大值[19,20]。此外,在公众的健康教育及急救知识普及等诸多方面,急诊外科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再者因为急诊科在各地医院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更应该借鉴国外在硬件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我们应不断提高综合抢救治疗能力和水平,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减少医疗费用。

由于我院就诊患者疾病谱涵盖了外科各个专科,这就要求急诊外科医师成长为外科的全科医师,急诊外科医师必须要经过外科各个系统的培训,具备外科急救的全面知识,实行专业化、全科化、系统化行医模式,医院应定期考核工作人员的技术和理论水平,提高急诊外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应急反应能力。

此外,青壮年男性的风险意识有待提高,保障未成年人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的身心健康及安全,做好院前保健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减少一定的医疗浪费,减轻社会负担,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家庭的和谐。医疗系统应该分出更多的资源服务于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对他们进行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医疗呵护,保障其享受到更多的权益,这还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医疗系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畅,孙宏,申捷,等.39865例急诊外科就诊病例的疾病谱构成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1283-1284.

[2]许臻晔,陆一呜.急诊外科模式在创伤救治中的实践[J].创伤外科杂志,2014,16(1):71-74.

[3]parentmB,mcarthurK,SavaJ.areemergencygeneralsurgerypatientsmoreworkthantraumapatientscharacterizingsurgeonworkinanacutecaresurgerypractice[J].JtraumaacuteCareSurg,2013,74(1):289-293.

[4]张艳.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1):1785-1777.

[5]DyCJ,Littlemt,BerkesmB,etal.meta-analysisofre-operation,nonunion,andinfectionafter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ofpatellafractures[J].JtraumaacuteCareSurg,2012,73(4):928-332.

[6]张蓬川,王克军,张碌,等.95760例急诊外科病人病种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4,22(10):742-744.

[7]方仕婷,袁媛.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23-1224.

[8]Sapianm,Khairmt,HowSH,etal.outbreakofmelioidosisandleptospirosiscoinfectionfollowingarescueoperation[J].medJmalaysia,2012,67(3):293-297.

[9]SteinGY,Rath-wolfsonL,Zeidmana,etal.Sexdifferencesintheepidemiology,seasonalvariation,andtrendsin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acuteappendicitis[J].LangenbecksarchSurg,2012,397(7):1087-1092.

[10]孙松,BalmukundaBasnet,郑珊,等.不同年龄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差异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11):814-818.

[11]卢宗耀,冯力.小儿外科急腹症164例诊治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3716-3718.

[12]孙祥水,楼跃,喻文亮,等.112例儿童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4,35(2):134-138.

[13]BixbySD,aboa,KleinmanpK,etal.High-impacttraumacausingmultipleposteromedialribfracturesinachild[J].pediatremergCare,2011,27(3):218-219.

[14]RuchholtzS,waydhasc,LewanU,etal.amultidisciplinaryqualitymanagementsystemfortheearlytreatmentofseverelyinjuredpatients:implementationandresultsintwotraumacenters[J].intensiveCaremed,2002,28(10):1395-1404.

[15]Callejaaguayoe,DelgadoalviraR,eliaspollinaJ,etal.ourexperienceinthepoly-traumatizedpediatricpatientwithcriteriaforadmissiontotheiCU[J].Cirpediatr,2010,23(2):107-110.

[16]narsuleCK,KahleeJ,KimDS,etal.effectofdelayinpresentationonrateofperforationinchildrenwithappendicitis[J].amJemergmed,2011,29(8):890-893.

[17]汤海燕,傅红飞,寿月清.舒适护理在急诊外科手术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2011,27(29):24-25.

[18]刘霖.急诊患者的病情程度与处置状态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0):937-939.

[19]DuchesneJC,Simmse,GuidryC,etal.Damagecontrolimmunoregulation:istherearoleforlow-volumehypertonicsaiineresuscitationinpatientsmanagedwithdamagecontrolsurgery[J].amSurg,2012,78(9):962-968.

儿科急诊急救应急预案篇4

1急诊医学的概念

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从概念上来说,是医疗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从属类上,应该是跨各临床专业的,而又有自身一套理论体系的。急诊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息息相关,在国际上,从1979年,其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医学学科,从此后在世界各国迅速被认可和发展。可以这样认为,急诊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的必然趋势。

2国外急诊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在美国,急诊医师实行全科医师制,对急诊医疗技师(emergencmedicaltechnicans,emt)进行国家登记和考试,井与急救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在德国凡志愿参与急救医疗的人员,可获得与为国家服兵役相等的待遇,可见全社会对急救医疗的重视程度。英国的医疗服务是免费的,急诊医学及emSS发展迅速,全国有140多个处理急诊的专门机构,皇家医学院校设置专门课程,建立急诊医师培训基地。法国还专门建立了儿科急救中心,配备现代化的监护设备、专职儿科急救医师和救护设备齐全的急救运输工具。在降低危重患儿病死率方面,急救中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3国内急诊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可以说有悠久的历史,公元400年前,华陀就曾经用类似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等方法抢救过心脏病患者。到抗日战争时期,对伤员进行战地初级救护和快速转移,也是近代院前急救的雏形体现。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相对缓慢。我国现代急诊医学的重大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1980年10月卫生部颁发了(80)卫医字34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1984年6月颁布了(84)卫医司字36号文件《关于(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推动了我国大中城市急诊医疗体系以及综合医院急诊科(室)的建立和发展。卫生部、邮电部共同确定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为“120”。21世纪后,中国发生的比较重大的地震等事件,使我国的急诊医学有了更深的实战经验和更进一步的专业训练。

4国内外急诊医学的对比与现状

在国外,急诊医学己趋于系统化,建立了专业、专科急救网,配备了先进的通讯、抢救设备和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总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急诊医学,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加强急危重症的监护,降低急危重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在国外,很多国家对急诊医学已经相当成熟并分类较细,如日本除建立了急救中心以及由固定的医院或医疗单位负责的急救网络外,还建立了各种其他类型的急救网。例如:夜间急救网、脑神经外科急救网等。日本的急救中心通过电脑网络和无线电通讯与警察部门,消防局,二、三级医疗机构和中心血库进行密切联系,可随时了解急症病人应诊的科别,是否需要急诊手术及急救医院空床情况,以便使急症病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合适的医院科室获得治疗。

与外国相比,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80年代后发展也很迅速,如全国性的中华急诊医学学会成立于1987年5月(杭州),同时,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也批推急诊医学硕士生研究点(协和医大、北医大、华西医大、浙医大、沈阳中国医大、兰州医学院等设立急诊医学硕士点,招收急诊医学领土生)。部分医科大学相继成立了急诊医学教研室(西部地区西安医大、兰州医学院均在90年代成立了急诊医学教研室并自编大学急诊医学教材),将急诊医学列入医学本科、大专、护理学专业的课程。全国性的专业期刊有《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及《中国急救医学》等。但是,急诊医学在我国还属不够专业和系统的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系统化成熟化。

儿科急诊急救应急预案篇5

【关键词】门诊;突发意外预案

【中图分类号】R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8—0082—02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就诊病人多,流动性大。许多病情危重的病人,由于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或对医院流程不熟悉,往往夹杂在大量的普通病人之中,经历挂号、候诊、候检,少则一二十分钟,多则几小时的等候才能见到医生得到救治。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因体力不支或病情突变发生意外。如何让这类病人在门诊得到妥善的救治,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我院于2010年1月对门诊原有救治预案进行了持续改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日门诊量达2000~2500人次,原有导诊护士9人,设预诊及咨询点6个。门诊病人突发意外,由门诊部急救小组负责救治。

2方法

2.1存在问题我们通过自查分析2008~2010年资料和现场查看,发现随门诊量的逐年增长,原有预案存在以下问题:①个别诊断室等候时间长;②分诊咨询点少,导诊人员不足;③候诊环境欠佳,特别是夏季,候诊区温度高,易诱发病情突变。④门诊急救用物准备不够,仅个别科室有急救箱或急救车。⑤门诊医护人员急救协作性差。

2.2持续改进举措

2.2.1减少病人等候时间如何缩短门诊病人等候时间,使其减少等候过程中的意外发生,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2.2.1.1增加诊断室和出诊医生。对门诊病人多的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五官科、消化内科、中医科分别增加专科门诊诊断室,增派专科医生出诊,使病人能尽快得到诊疗,减少因等候过程过长,病人焦躁不安而发生病情变化的可能。

2.2.1.2增设导诊岗位。分诊咨询是门诊服务流程的第一个环节。我们新增10名责任心强,熟悉医院流程的退休护士或工人担任导诊员,分别在挂号室、药房、检验科、B超室及心内科等病人较多的诊断室增设导诊岗9个,加强了关键地点的分诊咨询,引导病人挂号,选择最优流程就诊,减少不必要的等候,避免因体力不支诱发各种急症。

2.2.1.3重视门诊开诊前的风险。门诊开诊前是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高发时段,常有高危病人发生晕厥,阿斯综合症等。因此,我们预检台分诊护士由原来2人增加到3人,且提前30分钟上班,对门诊病人进行分诊指导,引导挂号,筛查高危病人,给予及时救治。

2.2.2营造良好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炎热夏季,因气温高,汗液挥发快,导致体液流失,机体内环境紊乱,血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而且基础代谢率增高,机体耗氧量增加,患者情绪烦躁。声音嘈杂、拥挤、通风不良及空气混浊是导致患者发生VVS(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重要诱因。根据经验观察,在7、8月份上午8~11点,就诊患者多,特别易突发晕厥、心肌梗死等疾病。我们在各候诊区及过道,新增空调2台,饮水机4台,要求各诊区护士要及时开放空调、风扇、配备充足的饮水及水杯,保持空气流通,重点关注心内、检验、B超候诊区的高危病人,一旦发生心悸,头晕等不适,立即测量脉搏、血压、心率或急查心电图,口服糖水,就地展开急救。

2.2.3加强急救物品管理,保证随时备用我们要求门诊各科均配备急救设施,在各楼层重要部门如注射室、放射科、妇产科、检验科、五官科、消化科、口腔科、内镜室、手术室配置抢救车,病人较多部门如门诊办公室、心电图室、B超室、外科、儿科增加抢救箱,车箱结合,班班交接;每个点氧气枕由1个增至2个,同时将各楼层急救车、箱分布情况,责任人,联系电话公布于众,便于紧急情况时随处可取,为抢救节约时间。

2.2.4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团队作战”能力门诊导诊与病人零距离接触,最可能发现高危病人,提高护士的筛查抢救能力则显得异常重要。我们从三方面进行培训:

2.2.4.1加强急救技能训练。我们制定了常见疾病的抢救预案及流程图,组织全体人员(包括门诊工人)学习并现场演练、考核,人人掌握,人人过关。

2.2.4.2强化急救理念,树立“团队作战”的意识。据统计,病人突发意外的地点多为过道、电梯边、厕所等,一旦发生意外,围观者多,现场拥挤,光线较暗,这对施救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施救者也容易产生紧张心理。我们要求护士发现突发急症的病人,要严格履行“首诊负责制”,立即施救的同时大声呼救,不能等待医生到场才处置,更不能离开现场去找医生;同楼层其他医护人员则要立即协助抢救。在现场形成“急救团队”,一人总指挥,将人员分为几个小组;一组执行医嘱,一组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一组后勤保障,维持秩序,运送急救物品、药品,转送病人。

2.2.4.3提高导诊护士的观察及判断能力我们要求导诊护士加强巡视,对候诊病人进行动态观察,及时筛查出危重病人,开辟“绿色通道”提前诊疗。例如,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者在空腹采血时容易发生晕厥,80.7%的晕厥患者发作前可有先兆症状,如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等。不典型心肌梗塞患者有时仅表现为左上肢疼痛、左侧颈部疼痛、牙痛、咽喉紧缩感等症状,容易误诊。有时心绞痛向肩背部放射,表现为肩背部疼痛,是坏死心肌刺激心交感神经传人纤维。经胸交感神经节而传至大脑,所产生的痛觉向C2-t10部位放射。导诊护士应掌握这些先兆,工作中注意观察,有先兆症状者应立即救治。

3结果

近3年我院门诊突发意外的相关记录显示,突发意外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门诊量68万人次,突发意外102例;2011年71万人次,突发意外62例,2012年门诊量83万人次,突发意外51例;近三年突发意外率分别为0.15‰,0.09‰,0.06‰,突发意外发生率呈逐年下降。

4结论

门诊病人多,就诊流程复杂,重症患者夹杂其中,通过对门诊病人突发意外预案的持续改进,使门诊医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及时做好各项预防措施,提前识别出急危重者,采取有效救治途径,确保了患者就医安全,使门诊的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瑛.门诊服务流程化管理实践探讨[J].西部医学.2011.23(11):2280.

[2]吴贤芬.门诊开诊前环节质量管理对降低护理风险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9,8(6):530.

[3]冷玉清,李玉芬,商月娥,等。门诊高危患者就诊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08.

[4]乔海英,赵学林。门诊患者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常见原因与护理[J].华北国防医药,2007,19(4):67.

[5]马为,霍勇,童琳。血管迷走性晕厥83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6,14(2):75—76。

儿科急诊急救应急预案篇6

关键词:针对性急救护理急诊高热惊厥应用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常见疾病类型之一,多发年龄是0.5~3岁,其发病因素与年龄、发热、遗传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其中感染是导致大部分儿童发病的原因,主要临床表现是患儿身体局部或全身出现肌肉痉挛、抽搐,若不及时干预疾病,很大可能会伤害到患儿的脑部组织,出现智力下降或神经疾病并发症,给患儿带来伤害,患儿家属也难以接受。因此高热惊厥患儿需要及时的干预措施,以防止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影响患儿终身发育[1-2]。探索在小儿高热惊厥中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以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6年8月~2019年10月治疗的100例急诊科高热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年龄为1.26~10.35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48~10.61岁。纳入标准:年龄小于12岁,没有合并血液性疾病,家属已清晰了解整个研究过程并自愿签字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脏和肾脏器官发生疾病且受损的程度较高,意识不是很清晰,类似心脏病之类的紧急性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管理办法。观察组添加针对性急救护理办法。

(1)急救护理:

把患儿所住病床的枕头拿走,呈平卧状态,转动患儿的头,偏向一边,解开喉部位置的衣物,把患儿口腔中的污物清洁干净,做吸痰处理,防止发生窒息等严重后果。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入上下磨牙之间,或用拉舌钳轻轻拉扯患儿的舌头,防止舌根后坠,为患儿进行穿刺时选择具有良好弹性、直径较粗的血管。使用安定0.1~0.3mg/kg静推,一般总量不超过10mg,注射速度每分钟1mg,或者苯巴比妥8~10mg/kg肌肉注射,或者10%水合氯醛0.5mL/kg保留灌肠的方式为患儿给药,并迅速给氧,改善组织缺氧情况,期间可以让患儿的头枕在冷水袋上,或佩戴冰帽等形式帮助降低体温,让患儿家属用温水擦拭其身体,严重的患儿可以使用冷盐水进行灌肠。若患儿的体温仍然长时间居高不下,则可以使用复方氨基比林、地塞米松等退烧药进行静脉注射,或给予患儿退热药剂进行口服,每30min测量1次体温。

(2)健康宣教:

由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关于热惊厥症的知识,例如发病机理、治疗方案、发病原因、有效护理等内容,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助于患儿家属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理解并支持医疗操作。医护人员要加强和患儿家属的沟通,指导家属对患儿进行家庭护理,让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促进患儿身体恢复,提高免疫能力,同时可以让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建立信任感,提高患儿家属遵从医嘱的意愿,及时将患儿的身体情况上报给医护人员。

(3)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由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的血压、心率、体温以及脉搏等生命体征指标,记录患儿发生惊厥的次数、两次发作相隔时间、每次持续时长以及发作时的临床症状,患儿惊厥发作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他的精神状态,有没有发生腹泻、呕吐等状况。若患儿的生命体征有异常出现时,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人员,配合医务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开展治疗工作。

(4)心理管理:

患儿年级普遍偏小,疾病本身就会给患儿带来不适感,甚至痛苦感,导致多数患儿出现烦躁的情况,加上患儿对于静脉滴注、静脉注射以及口服药物等给药方式具有恐惧感,因此患儿常常会出现吵闹的情况,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儿接触交流,依据患儿的喜好和性格安排互动活动,例如阅读图书、玩玩具、观看动画片等,转移患儿注意力,让患儿情绪稳定下来,和患儿交流时要耐心,和声细语,和患儿接触时可以通过抚摸背部的方式来让患儿有更多的安全感,从而增加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5)饮食护理:

住院期间患儿的饮食以清淡为主,食用半流质和流质食物,若患儿处于昏迷状态,则使用鼻饲的形式供给营养,24h都需要有医护人员看护,可以适当将患儿的四肢固定起来,防止发生惊厥时患儿伤害到自己,同时加强不良事件的监管,防止跌倒、坠床、烫伤发生。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就诊期间的惊厥治疗情况,并进行比较。统计两组患儿的管理效果,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惊厥治疗状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持续时间、退热时间、消失时间等,与对照组患儿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惊厥治疗状况比较(χ¯±s)

2.2两组患儿管理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管理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管理效果比较[例(%)]

3讨论

高热惊厥发生时,将持续10min,甚至30min期间出现反复发热、持续发热的状况,疾病反复发生的过程中患儿将不具备意识能力[3]。

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持续时间、退热时间、消失时间等,与对照组患儿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管理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急诊惊厥高热患儿中添加针对性急救护理能够及时清除患儿喉部异物,保持呼吸畅通,专业的急救模式很大程度避免了窒息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可以让患儿家属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为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4-5]。

综上所述,在临床患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工作当中使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对疾病情况的恶化有着阻止作用,患儿的临床症状都有较大改善,缩短惊厥时间和退热时间,有利于患儿预后,同时可以为患儿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加快患儿身体恢复。

参考文献

[1]沈佳佳.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0,18(22):2850-2851.

[2]李文楠.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66.

[3]周敏.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7):3886-3887.

儿科急诊急救应急预案篇7

护士发生针刺受伤的应急预案

1.护士发生针刺受伤后,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出的血液。

2.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2%碘酊或75%酒精消毒。

5.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包扎伤口,观察伤情。

6.如果病人时乙肝、丙肝或hiv阳性者,要进行抽血送检标本。

7.上报到护理部的预防保健科,必要时进行预防用药。

病房发现传染病患者时的紧急预案

1.发现甲类或乙类传染病时,立即通知有关部门。

2.根据传染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转移同室的患者。

4.用过的物品按消毒隔离要求处理。

5.患者出院、转院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过敏性休克的紧急预案

1.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所用药物,就地抢救,并通知医生。

2.平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若症状不缓解,遵医嘱每隔30分钟再次注射肾上腺素0.5mg,直至脱离危险。

3.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建立液路,补充血容量。遵医嘱使用升压药和抗组织胺药物。

5.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6.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7.做好抢救记录。

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预案

1.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

1)告诉患者停水时间。

2)给患者备好生活用水和饮用水。

3)病房热水炉烧好备用,同时尽可能多备生活用水。

2.突然停水后,夜间要与院总值班联系,汇报停水情况,查询原因,白天要与后勤保障科联系,汇报情况,查询原因。

泛水的应急预案

1.立即寻找泛水的原因,如能自行解决应立即解决。

2.如不能自行解决,立即找后勤保障科,肿物、晚上找院总值班。

3.协助维修的人员降水扫净。

4.告诫患者,切不可涉足泛水区域或潮湿处,防止跌倒。

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电动机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如遇抢救,应立即寻找维持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保证抢救进行,并开启应急灯或点燃蜡烛照明。

3.通过电话于总值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

4.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失窃的应急预案

1.发现失窃,保护现场。

2.电话通知保卫科来现场处理,节假日、夜间通知总值班。

3.协助保卫科人员调查工作。

4.维持病室秩序,保证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

遭遇暴徒的应急预案

1.遇到暴徒时,护士应保持头脑冷静,正确分析和处理发生的各种情况。

2.设法报告保卫科,夜间通知总值班,或寻求在场其他人员的帮助。

3.安抚患者及家属,减少在场人员的焦虑、恐惧情绪,尽力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国家财产。

4.暴徒逃走后,注意其走向,为保卫人员提供线索。

5.主动协助保卫人员的调查工作。

6.尽快恢复病室的正常医疗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化学剂泄露的应急预案

1.当有不明液体喷溅到患者衣物。马上将接触衣物脱下,放在消毒液中清洗消毒。

2.溅到皮肤上时,在第一时间内用大量流动水冲洗,也可用棉花或吸水布吸干皮肤上药液,千万不要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

3.通知医生并协助明确液体的性质,遵医嘱进行解毒处理。

4.及时向上级汇报,协助了解事情经过,制定相应措施,总结经验防止类似时间发生。

有毒气体泄露的应急预案

1.发现有毒气体泄露后,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通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协助组织疏散在场人员。

2.立即开窗通风,应利用病室内所有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换气。

3.如毒气源在病室或附近,设法关闭毒气阀门,叮嘱在场人员远离毒气源。

4.及时通知医生,积极救治出现中毒症状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5.维护病室秩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安抚患者及家属。

医疗护理纠纷的应急预案

1.发生医疗护理纠纷后,护士应积极参与抢救于护理。

2.耐心细致解释,进行安抚,维持好正常诊疗秩序。

3.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汇报,正确在科内解决。

4.科内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应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汇报。

火灾的应急预案

1.立即报告保卫科、院总值班。

2.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

3.发现火情无法扑救,马上拨打119报警,并告知火灾的准确方位。

4.关好临近房间的门窗,减少火势扩散的速度。

5.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

6.尽可能撤出易燃易爆物品并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及科技资料。

7.撤离时使用安全通道,切勿乘电梯,防止因断电致撤离不成功。

护理差错及事故防范的基本措施

1.护士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理部定期进行考核。

2.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必须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

3.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制度,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

4.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规范书写特护记录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5.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按医疗护理常规进行,必须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6.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7.患者当日用药只能当日领,不得留存,节假日按规定领取。对停药、转出、出院患者及时办理退药手续。

8.病房各类药品放置有序,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9.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部。

10.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士要熟悉放置为止,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

11.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者、手术行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2.按规定使用一次性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裂、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13.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伤害。

14.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各种意外发生。

15.对专科开展的新项目及新技术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以使护士能够遵照执行。

婴儿发生溺水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操作,注意新生儿、婴儿的保暖,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立即报告儿科医生,门诊部主任、护士长。

3.通知急诊科携带必要的器械、药品,配合抢救。

4.必要时送特婴室留观。

引流管脱落的应急预案

1.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每班交接引流的通常情况并做好记录。

2.密切观察腹腔引流部位的纱布的清洁情况及病人的周身情况,生命体征,引流液的性状及量。

3.一旦发生引流管脱落,立即按压伤口,协助病人保持半卧位,安慰病人及家属。

4.报告经治医生,同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儿科急诊急救应急预案篇8

作者单位:Universityofmaryland,USa

email:

马里兰急诊医学必知

(marylandemergencymedicinepearls)

2013年国际脓毒症急救指南儿科患者的要素

FengXiao

供氧和通气:在没有呼吸困难和低氧的情况下,可用面罩、高流量鼻导管,或鼻咽部持续peep给氧(2C),用体征作为观察效果的指标,如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2C)。

低容量性感染性休克:可在5~10min内给晶体(20mL/kg)或等量的白蛋白(2C)。

强心药和血管舒张剂:对伴有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和低心输出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可用强心药和血管舒张剂(2C)。

激素:只有在怀疑或确定有“绝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才考虑氢化可的松的使用(2C)。

儿童被动抬腿试验

JenniferGuyther

被动抬腿(pLR)试验已经在成人中被用来研究作为床旁预测容量反应的方法。这个试验方法能适用于儿童吗?

一个单中心前瞻性研究观查了40位年龄为1个月至12.5岁的重症监护患者。他们使用了一种非侵入性的监测系统,可以测量心率、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参数的测量点为:基线,pLR后,回到基线,和10mL/kg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总体而言,心脏指数随pLR改变而变化。然而,5岁以上儿童心指数因pLR和扩容的变化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要点:对5岁以上的儿童,pLR可以作为快速评估输液反应的床旁手段,尤其是在担心液体超负荷或医疗条件差的地区。

地塞米松在急性哮喘发作中的应用

DanielleDevereaux

2014年3月美国儿科杂志发表了一个荟萃分析,此研究比较了1~2剂量的地塞米松和5d剂量的强的松或强的松龙在控制儿童急性哮喘发作时的作用。结果表明,地塞米松于长疗程的强的松有同样疗效。他们用的最终指标是到急诊反诊率和住院率。通过对文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父母趋向与治疗短的地塞米松方案。已经有几篇文章显示地塞米松要比强的松更具较好的成本效益比。

要点:要考虑在急诊科给一次剂量的地塞米松,然后在患者回家时再给带上1个额外剂量。

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药物引起的癫痫发作

BryanHayes

儿童急性中毒可以表现为癫痫发作。

毒理学研究者协会(toxiC)案例注册表中为期3年的数据显示有142例

最常见的与癫痫发作有关的是抗抑郁药,尤其是安非他酮和西酞普兰。苯海拉明也是一个常见的原因。作者认为,临床医生在处理青少年癫痫发作时应该高度警惕有意的抗抑郁药中毒。

鼻内用芬太尼

mimiLu

应用对象:年轻,原本健康的需要行小手术(裂伤修补术,骨折复位/夹板等)的小儿患者。

用什么:芬太尼(2mg/kg)。

什么时间用:操作前5min。

用药途经:鼻内。

为什么:比口服更有效,比静脉创伤小但有同样效果。

如何用:使用喷化器,将剂量分为每个鼻孔。

灾难中的儿童救护

andreatenner

一般资料:50%的人为和自然灾害的受害者是儿童。在低到中等收入国家(95%的灾害发生地),儿童特别容易受到伤害。

早期反应者必须了解在资源不充足情况下,如何救治小儿腹泻病、急性呼吸道感染、麻疹、疟疾、严重的细菌感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受伤,烧伤和中毒。

针对小儿的分流系统已经产生,以帮助在大规模伤亡时的资源分配。在灾难过程中,小儿患者最容易被利用,虐待和贩卖,尤其是当他们与家人失散后。

要点:许多美国急诊医师都热衷于参加国际灾害救援。为了照顾最脆弱的灾民,救灾期间清楚地了解与儿童有关的特定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治疗儿科疟疾患者的并发症

andreatenner

病例介绍:当你在休斯敦的一个急诊科工作时,一个2岁的女孩因发烧1d,摄入减少就诊。当时她的温度103°F(39.4℃),HR=180,RR=50,血氧饱和度=100%。她出生在美国,迄今为止已完成所有的疫苗接种。患者刚从利比里亚回来,在那里访问其他几个远房亲戚时被蚊虫叮咬多次。体检,胸部X线检查和尿检均正常。根据她的病史,你怀疑是疟疾。在等待涂抹片时,你开始静脉给奎宁,但发现孩子突然变得反应迟钝。

临床问题:下一步你应该做什么?

答案:快速测血糖!这个患者血糖低至少有4个原因:(1)空腹(孩子们可以在禁食24h内发生低血糖);(2)感染(任何传染病都可引起低血糖,尤其在3岁以内);(3)疟疾(被认为部分原因是由于寄生虫消耗增加);(4)奎宁(刺激胰岛素释放)。

要点:孩子可以很快出现低血糖,对所有青春期前患重病的儿童要检查血糖。

国际儿科急诊医疗指南

andreatenner

一般资料:世界上大概每5min会有70名儿童死亡,99%的死亡是来自发展中国家,一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其中三分之二死于可预防或可治疗的原因。

受影响的国际地区:

通过对7个发展中国家的21家医院的131名儿童在医院的急诊治疗的质量研究发现,66%的医院没有合理的分诊,41%的患者没有合理的初步评估;44%的患者接受了不恰当的治疗,30%没有足够的监测;频繁的基本药物,实验室和放射学服务供应中断;医护人员配备和知识的短缺。

要点:国际急诊医学联合会(iFem)发表的儿童紧急医疗国际标准为发展中国家的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源。

小儿气管插管

mimiLu

当给一个婴儿插管时,需要注意如下几项:

记住,气管最狭窄的部位是环状软骨,即使气管导管通过了声门,并不能保证通过环状软骨。

记住,对1岁以内或5岁以内但要用琥珀胆碱的儿童插管前要给阿托品。主要是为了防止反射性心动过缓,增加颅压,和减少分泌物。静脉平均剂量是0.02mg/kg,最少0.1mg,到最大量0.5mg。要在插管前等2min。

记住,琥珀胆碱在有神经肌肉疾病(包括诊断不明确的肌病)时是禁用的。婴儿的剂量(2mg/kg)要比大一点的孩子和成人(1~1.5mg/kg)高一点。

由于容量控制型呼吸模式会高估输出容量,从而导致通气不足,因此首先要考虑应用压力控制型呼吸机模式。

要记住其他的选择:为避免气管插管,对呼吸困难的婴儿可使用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有1个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在治疗由细支气管炎导致的呼吸困难时可以减少68%的气管插管率。

咳嗽让他们彻夜难眠!

DanielleDevereaux

你有多少次在儿科急诊为一个因上呼吸道感染而整夜咳嗽的患者纠结,你好象觉得在症状控制方面真是无能为力了?

你很纠结,因为孩子不睡就意味着大人也睡不了。他们都需要你的帮助。

我们都知道,非处方咳嗽和感冒药是没有帮助的,甚至对

那么,你能做些什么呢?你可以建议在晚上用一个疗程的蜂蜜。当然,这并不适用于

最近发表在2012年儿科杂志的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证明,蜂蜜与安慰剂相比,可减少1~5岁儿童的夜间咳嗽和改善睡眠质量。

这项研究支持以前不太明确的有关蜂蜜是一种对小儿咳嗽有效的治疗措施的研究报告。蜂蜜有益于止咳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主管咳嗽和甜味觉神经纤维解剖关系临近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公布的小儿急救护理调查显示,2/3的家长对FDa有关儿童非处方咳嗽和感冒药的规定还不了解!

当你推荐蜂蜜治疗夜间咳嗽时,要利用额外时间让父母知道小孩服用咳嗽和感冒药的潜在危险!

具有生命危险的脐带发红

JoeyScollan

你应该小心脐带残端发红吗?一定的!

家长往往会带新生儿因担忧脐带到eD,它通常只是一个简单的肉芽肿或正常脱落。但它会是脐带炎吗?脐带炎在发达国家的发生率低,但是这意味着它更容易出现而并不是没有危险的误诊!

脐带炎是脐带浅表蜂窝织炎,但10%~16%会发展成腹壁坏死性筋膜炎!一定要收入院并在病情迅速恶化前请外科会诊。

最常见的是多种微生物,应采取下列治疗: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对厌氧菌,可考虑加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如患者中毒症状重,要用抗假单胞菌药;通常应该在12~24h内改善,如果不好转,要开始观察;发烧;硬结;桔皮样改变;压痛;发紫;捻发音;红肿加重;全身中毒反应或休克。

对任何怀疑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要外科会诊,因其病死率接近60%!

美国急诊医学教育之家―每日一题

(―DailyQuestions)

问题:颈椎假性错位在什么年龄消失?

答案:8岁。

问题:为什么D-二聚体在评估儿童急性肺栓塞时的作用不大?

答案:D-二聚体对儿童的作用不大,因为多数患肺动脉栓塞的儿童都可能有使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基础疾病。

问题:美国小儿科学会已经提出建议,要减少新生儿由急诊操作带来的疼痛。在采血做诊断性检查时,脚跟采血还是取静脉血痛苦少一些?

答案:在采血做诊断性检查时,静脉取血似乎比足跟采血痛苦少一些。

问题:蔗糖(放在婴儿奶嘴上吮吸)已被发现可以减少新生儿对如足跟取血和注射造成的疼痛的反应。在什么年龄应用蔗糖是最有效的?在什么年龄这个方法不再有效?

答案:蔗糖的这种效应似乎是对新生儿最强,在6个月龄后逐渐减少。

问题:脑水肿在儿童以上年龄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很少见。脑水肿通常在什么时候出现?

答案:脑水肿通常在开始治疗后4~12h内出现。

问题:你在急诊科抢救一个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开始出现反复呕吐伴随着持续的不明原因的心率降低。你要马上考虑到什么?

答案:小儿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脑水肿的早期症状包括头痛,反复呕吐和嗜睡。不明原因的心率降低,应立即怀疑脑水肿。

问题:儿童急性骨髓炎最容易发生在哪个骨头?

答案:股骨,占所有病历的23%~29%。胫骨是第二个最常见部位。

问题:急诊操作镇静使用氯胺酮的两个绝对禁忌症是什么?

答案:年龄

问题:当用抗生素治疗链球菌咽炎时,临床效果通常在24~48h出现。即使不治疗,症状也通常在几天内缓解。如果症状持续超过这个期限将提示什么?

答案:如果症状持续超过这个时间说明发生了化脓性合并症,或患者是慢性携带者(非急性感染)但合并有病毒性咽炎。

问题:美国传染病学会不建议对

答案:如果家里有一个患有链球菌咽炎的学龄期兄弟姐妹,应该对这个孩子做检查。同样要对一个链球菌感染率高的幼儿园孩子做检查.

问题:为什么

答案:

问题:正确还是错误?单独的肢体疼痛是高达50%儿童脑膜炎球菌感染的早期特征表现?

答案:正确。在没有任何其他肢体体征时,只有严重的肢体疼痛是公认的脑膜炎球菌感染的表现。

问题:提睾反射消失通常被用来作为扭转的证据。提睾反射消失在正常的男性中出现的比例是多少?

答案:有证据证实,提睾反射消失在高达30%正常的男性中出现。

问题:婴幼儿肉毒杆菌中毒是由摄入肉毒杆菌孢子引起的;90%的病例发生在

答案:大约有一半的肉毒中毒的婴儿在感染的某个阶段需要机械通气。

问题:年龄>12岁的健康人患水痘,如需要治疗的话,你有什么建议?

答案:年龄>12岁的健康人患水痘,建议口服阿昔洛韦。治疗应尽早开始,最好在24h内。

问题:1个足月新生儿的正常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是多少?4周龄的哪?8周龄的哪?

答案: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如下:足月新生儿0~22;0~4周0~35;4~8周0~25。

问题:为什么对3岁以下的儿童不能长时间用异丙酚镇静?

答案:对3岁以下的儿童不能长时间用异丙酚镇静,因其长期应用可导致有生命危险的代谢性酸中毒。

儿科急诊急救应急预案篇9

【摘要】综合医院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机构,医疗应急服务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问题。综合医院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一个新课题。作为区域应急医疗服务的关键场所和核心力量,综合医院应构建完善的应急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应急服务能力。笔者通过分析所在医院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经验教训,目的是从提升响应速度、人员调配能力、应急救治能力、后勤保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角度,构建一个完善的医院紧急应变系统,以期为优化和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紧急应变指挥系统医疗应急服务应急预案应急服务体系

【abstract】Generalhospitalsarethekeyinstitutionsforcopingwithpublichealthemergencies(pHe),andemergencymedicalserviceisvitaltoaneffectivepHeresponse.HowtocopewithpHehasbecomeanewtaskforgeneralhospitals.askeysiteandcorestrengthofemergencymedicalservicesincertainregion,generalhospitalsshouldestablishaperfect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andenhanceemergencymedicalservicecapabilities.inthispaper,aperfect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wasbuiltbyanalyzingexperiencesandlessonsofresponsespeed,personneldeployment,emergencyrescuecapacity,logisticalsupporting,communicationandcoordinationlearnedfromourhospitalincopingwithpHe.Hopefully,atheoreticalbasisandpracticalreferencemaybeprovidedtooptimizeandimprovethehospitalabilitytocopewithpHe.

【Keywords】publichealthemergency(pHe),Hospitalemergencyincidentcommandsystem,emergencymedicalservice,emergencyplan,emergencyservicesystem

【author′saddress】theaffiliatedHospitalofQingdaoUniversity,Qingdao266555,Shandongprovince,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9.061

2013年11月22日上午10点40许,青岛市黄岛区发生输油管线爆燃事故,造成大批人员伤亡。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黄岛院区作为该区域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全院医护人员日夜奋战,依靠多院区联动的优势,及时调配人力物力,在国家和省内医疗支援队伍的支持配合下,使所有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在此次大规模伤员救治过程中,医院的医疗应急服务能力经受了考验,也暴露出许多急需改进的问题,其经验和教训也可为医疗机构提升医疗应急服务能力提供借鉴。

1当前医院提升医疗应急服务能力面临的困难

1.1缺乏大规模伤员的应对经验

医院现有的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和应急培训一般都是在非应急状态下建立的,往往停留在制度建设和演习演练阶段,面对大量伤员的大规模突发卫生事件,医院应对经验明显不足。

1.2急救通道不够顺畅

大型综合医院的急诊容量有限、压力较大,收治大量患者时面临着患者信息采集、录入的困难;同时因大量伤员的伤情复杂,涉及科室较多,急诊分诊、分流困难,容易导致患者滞留。

1.3救治指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保证应急救治,医院应建立起一个指挥统一、结构严密、分工明确、功能延续的院内指挥体系,还要能够实现与上级机关、救治团队和保障、宣传等部门的有效对接,但实际操作中尚待完善。

1.4应急物资储备与日常物资供应协调不好

医院一般控制物资库存量来减少成本,很难保证应急物资的调配不影响正常医疗活动。由于对某些应急设备和物资的需求也不明确,给医院的物资储备和调拨带来困难。

1.5专业专科设置不全

面对较为复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的科室设置往往不能完全满足救治要求,这就需要更加专业的科室专家支援,如心理干预等。

1.6对应急信息管理准备不足

医院短时间内收治大量伤员,导致大量医嘱等信息无法及时录入到电脑系统中,给后续的人员身份信息核对和治疗造成困难。政府及社会需要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在抢救的同时做好信息统计工作难度较大。

2医院医疗应急服务能力的构成与指导原则

2.1医院医疗应急服务能力的构成因素

医院应急服务能力的评价是一个综合指标体系,它主要体现在响应速度、人员调配能力、应急救治能力、后勤保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几个方面。

2.1.1急救响应速度应急服务能力首先体现在反应速度上。面对突发的各类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医院能在第一时间组织起有效的紧急救治。

2.1.2人员调配能力

医院能否在短时间内有效调配急救所需的医护人员,也反映出医院应急服务能力水平。

2.1.3应急救治能力突发卫生事件伤员多为混合伤、多发伤,伤员情况复杂且伤情不明确,需要有相应急救能力的专家来指导救治工作。

2.1.4后勤保障能力应急服务所需的各类物资能否及时供应,直接影响着救治的效果,因此医院必须有完善的应急救治物资储备机制和调拨机制。

2.1.5沟通协调能力无论是医院内部、医患之间、医疗单位与政府之间还是医院与媒体之间的沟通能力都对医院的应急服务能力产生影响。

2.1.6其他因素突发卫生事件一般情况下不仅仅是医疗卫生事件,往往会带来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社会因素也影响着医院的应急服务能力。

2.2医院提升应急服务能力指导原则

2.2.1应对及时,流程顺畅,预案具有可操作性应对及时是应急医疗服务的首要原则。为此,医院要建立起明确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同时,医院要梳理各类应急流程,包括:接诊、分流、处置、后续康复等,并且要定期修订,保证救治流程顺畅。

2.2.2统一领导,相互协作,实行动态管理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要实行动态管理以灵活应对。医院应有固定的应急领导协调机构,能够及时组织和协调人力物力资源;各对口科室、部门统一接受领导机构的指挥,保证医院应急指挥的畅通,并能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1]。

2.2.3高效的后勤保障系统医院保障系统要高效运行,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紧急腾空抢救区域,调配足够的应急病床,调配应急抢救设备、抢救药品、血源等,协调车辆、通讯等。

2.2.4医院与外界的有效沟通与配合医院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其他医院、传媒等的沟通和合作,加强协作,尽量争取政府和其他医院的支持与支援。

3医院应急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综合性医院是医疗救治体系的主战场,应率先提高危机和急救意识,在此基础上完善各类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以此提高医院的应急服务能力水平。

3.1建立常设机构与临时应急机构相结合的医院紧急应变指挥系统

医院应该建立一个权威、高效、运转流畅的指挥中心,包含常设应急体系与临时成立的应急部门[2]。常设机构如医疗设备应急管理、应急办公室、调度、后勤服务等;临时成立的应急指挥部门,如由院长直接负责,包含医务处、院办、药剂、后勤等负责人的应急指挥工作组等。二者相互配合,平时各相应部门各司其职,出现应急需要时,直接并入应急指挥小组,既保证人员和设备的高效调拨,也节约了各类成本。

3.2持续完善的应急预案和顺畅合理的应急流程

为提升医院的应急服务能力,应持续完善应急预案,建立顺畅合理的应急流程,并不断通过培训等形式做到全员知晓、全员参与。

3.2.1持续修订应急预案医院的应急预案应包含对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的组织构架、信息汇总工作和院前急救、伤员识别、检伤分类、临床救治、专家会诊、心理干预、康复指导、药械供应、后勤保障等内容。应急预案的设计不能局限于医院内部,还应做好与当地卫生部门的对接,将单个医院纳入政府应该统筹安排的区域性的医疗救助服务体系中,既提高了医院应急预案的实效性,也使得医院在应对突发卫生事件时能得到更好的协助[3]。医院应不断修订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医院应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订医疗服务机构应急反应预案和规范操作程序。

3.2.2不断修订急救流程医院采取“护士首诊负责、急诊科室诊治、病房收治分流”的救护模式,快速进行伤员的救治分流。按照医院救护预案中所制订的标准结合受伤部位、性质、循环、呼吸、意识等五方面评估病情,然后按照专业区分,各科室相互协作,外科医生主要在急诊黄区、红区和手术室;心血管专业、呼吸专业等内科医生主要在急诊绿区、红区、伤员收治病房和iCU。经过紧急抢救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科室分流到各专科病房,待病情稳定后由专家组根据病情决定后续康复或出院。

3.2.3强化应急知识的培训医院在日常的运行中就应注重医务人员应急素质的培养,针对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工作性质等,多开展相关应急培训与考核测评,制定检查和诊治指南、注意事项、流程指南等,开展系统的专门业务技术培训和逼真的应对情景训练,以此提高各类人员的素质[4]。

3.3建立应急支援体系,保证人力、物资、设备的及时供应

3.3.1完善医院的应急后勤保障体系医院要建立包括常规储备和随时调用储备机制。成立专门的应急组织协调设备和药品,要有充足的医疗设备、救护药品、消毒防护物资储备,保证人员通讯畅通;调配必需的诊断、治疗、抢救等设备,病房要预备一定床位,要保证急救用救护车等,还要保证应急物资调配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5]。

3.3.2建立人员紧急调集机制医务管理部门、护理部、人事处等部门协调建立人员紧急抽调机制,保证能在短时间之内调集医护人员支援急诊。医院在第一时间成立救治专家组,协调各院区、科室抽调人员,制定诊疗方案,确保及早进行后续有效治疗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3.3建立稳固的应急医疗梯队医疗应急梯队建设是应急医疗总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应急队伍的数量、规模、人员能力素质、来源、医护配比等方面做出严格的要求,要建立一支包含着内、外、妇、儿、重症、急诊医护人员,职称和年龄搭配合理,后勤保障人员参与的应急队伍,并且要有第二预备梯队。

3.4建立综合治疗病房,实行分级分组负责制

3.4.1建立综合救治病房和多学科联合值班制度突发事件救治过程中,伤员涉及的临床科室较多,应当在综合救治病房启动同时,对综合救治病房中医护人员的安排,尤其是医生组成要包括伤员所涉及的所有学科,各学科医生要同时值班救治伤员,共同完成病历书写。以保证伤员不断变化的病情能得到及时处置以及病历能及时高质量完成。

3.4.2实行分级分组负责制,对急危重症等特殊病人实行救治组负责制医院应对每一个急危重症伤员组成一个救治小组,由部级专家统一指挥、省市级专家共同组成。针对伤员存在多发性创伤,包括头颅、胸腹部内脏和躯干四肢,凡是涉及到的科室均有相关专业医护人员参与,及早发现异常和避免二次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3.4.3医疗救治与心理疏导相互配合群体伤害对患者有较大的心理影响,不及时干预疏导,不仅影响患者康复,也有可能导致其它后续突发情况。因此需要安排专人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6]。医院在有条件情况下,应把心理医生等纳入到救治专家组中,如不具备该条件,应由当地政府或政府救助领导机构负责协调相应专科医院。

3.4.4完善院内协调机制患者伤情一般较为复杂,往往还牵扯到原发病等,因此医院必须成立专家组织负责病人的病情评估和院内转科,从病人入院开始至康复出院期间负责病人的合理流动。该专家组必须包含应急科室、救治科室、康复科室的专家组,还要接纳医政管理部门,保证能有效对每一个患者的院内流动进行把控。

3.5建立应急状态下信息统计、管理制度

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性得到及时核实。面对突发卫生事件,医院应尽可能的确认伤者身份,从就诊、化验检查、住院等各个环节对病人信息进行核实和修订,实现“三无”目标:无一例身份错误、无一例检查错误、无一例治疗错误。

应急状态下医护人员、管理人员权限分配与管理。由于医院普遍使用HiS等电子信息系统,都对医护人员、管理人员的权限做了严格的限定。在应急状态下,为保证救治的需要,则应坚持严格审核、适时开放的原则,做好人员权限的调整。

及时跟进信息统计、核对工作。医院在抢救的同时应做好信息统计工作,应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信息统计核对工作,遵循及时、细心、认真、保密的原则,以保证能及时完成信息汇总、上报。

医院在目前人力、物力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只能靠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笔者结合此次重大安全事故的医疗救护实践,结合医院在应急救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提升医院的应急服务能力提出了一定的建议,以期为医院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辛衍涛.医院应急管理应当遵循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J].中国应急管理,2007(9):39-42.

[2]刘玉莹,黄亚杰,劳炜东,等.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装备配置的探索[J].现代医院,2013,13(1):146-148.

[3]黄爱丽.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4):205-207.

[4]羊城,孙卉.浅议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的应急管理[J].现代医院,2013,13(9):145-147.

[5]杜成林,吴艳琴,杨晓玲.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与处置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6):59-60.

[6]李茜,全丽萍.无缝隙管理在硫化氢群体中毒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3,13(11):144-145.

一小分子抑制剂可对抗mRSa

儿科急诊急救应急预案篇10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和保障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框架,创新公共卫生工作机制体制,全面提高本区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公共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公共卫生保障,为建设**现代化滨江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保障公共。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强化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2、关注民生,力抓成效。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重点环节,加强基层、农村、外来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切实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方向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强化防治结合,加强疾病监测预警,实行疾病综合防治,提高公共卫生体系运作整体效能,有效预防控制各类疾病,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成效。

4、注重内涵,提升功能。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技术储备,强化公共卫生管理,使本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现新的提高。

5、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兼顾常态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置的双重需要,常态时打好基础,满足市民日常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应急时有效调度资源,有效降低公共卫生风险,积极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社会动员,广泛参与。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提高社会公众的知晓度和参与程度,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总体目标

在巩固第一轮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本区卫生体系七大系统的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协调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力争在新的三年内建成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功能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运行更加有效、保障更加有力的有区域特点的公共卫生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健康保健、社会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一)应急控制系统

1、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造覆盖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以及有关行业重点单位的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实现卫生应急工作的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决策程序化。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体制,强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建设,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加强技术指导、监督。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联防联控,建立职责分明、相互支持、运行顺畅的应急工作处置机制。

2、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加强网报的及时性、正确性、完整性。定期开展传染病主动性搜索工作,在原有的各类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基础上,利用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日常监测信息,开展原因分析、预警研究、趋势预测。制订自然灾害、恐怖事件、精神卫生等应急处置预案。

3、加强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建设。依托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组,建立一支平战结合,集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医学监测功能一体的卫生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处置防护物资,做到高效、科学、规范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各医疗救护机构按照应急预案制订医疗救治方案,做好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储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致伤人员的现场救治、及时转运和有效治疗。定期对医疗卫生人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培训和演练。

(二)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1、完善预防保健专业网络。以全面推行“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为契机,探索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模式,建立督导员队伍,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模式。完善预防保健专业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位一体”、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预防保健专业机构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业务归口管理,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加强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医疗机构开展规范化诊疗,落实疾病、伤害的监测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病人和高危人群管理,开展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结核病、性传播疾病、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疾病防治临床基地的建设。

2、加强重点疾病的预防控制。完善预警监测指标、扩大预警监测范围,充分发挥监测预警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继续将本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下,进一步防范人禽流感病例发生,加强对霍乱、菌痢、流感、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落实各项防制措施。完善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逐步将民营医院纳入传染病网络报告体系中,公立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率达到100%。加强乙肝高危人群干预,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力度。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本区适龄对象第一类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每剂接种率≥95%,外来适龄对象第一类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每剂接种率≥90%,逐步将安全、有效的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促进全区免疫规划工作持续发展。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少建立2个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开展免费艾滋病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开展美沙酮替代门诊工作。建立和健全性病监测和诊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性病诊疗业务的准入制度。调整和完善我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设置。完善我区结核病报病奖励、督导补助、政府减免制度,加强结核病的督导和诊治。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制工作网络,建立高素质的慢性病防治队伍。进一步控制高血压病人脑卒中和糖尿病病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癌症早期发现率。落实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干预措施,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水平。加强口腔病防治工作,为我区幼儿园、中小学生实施口腔免费检查。开展幼儿园、中小学龋齿普查普治,努力达到普查普治率>50%,龋齿充填率>40%。对儿童用眼卫生进行指导,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改造本区幼儿园、学校教室照明灯具。加强儿童肥胖病干预,开展学校、家庭合理营养培训,幼儿园、中小学校要提供营养午餐,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完善眼病防治网络体系,对社区70岁以上老年人视力普查并建档,多渠道筹资减免贫困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治疗费。

3、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工作。加大本区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覆盖率,加强二次供水竣工监测管理,保证居民的饮水安全。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公共场所的监测,提高监测覆盖率,增加监测的主动性。到2009年,职业病危害检测项目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0%、职业卫生档案建档率达到95%。

4、加强精神疾病防治。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区、街镇、居(村)委三级精神卫生防治、康复、干预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网络。区、街镇政府根据本区实际和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各街镇政府要加强社区精神疾病康复设施建设。为本区无业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经费争取从500元/人/年增加到700元/人/年,无业贫困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覆盖率达到100%

5、加强妇幼保健。进一步提高婚前保健咨询率和婚检率,实施自愿免费婚前检查。优化孕期保健,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指导监测,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加强产科质量管理和督导,把本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7‰以下。

6、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继续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发挥健康教育协会、各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逐步提高社区健康咨询服务点的建点率,以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健康促进场所创建工作为抓手,引导居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加强针对农民、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以及各类慢性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控烟工作,逐步增加各类无烟场所的比例。加强社区居民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与效果评价,增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科学有序。

7、加强流动人口卫生管理: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把传染病、慢性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扩大到流动人口中。严格按照“严监控、有预案、快处置”的要求,构建全覆盖、多层次、专业化的流动人口卫生防控体系。加强流动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和民工希望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加大对外来孕妇的管理力度,实行外来孕产妇保健全覆盖,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特困孕妇给予减免,保障母婴安全。深化健康教育,率先在外来人员集中的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卫生防病意识。

(三)医疗救治系统

1、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加快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到**年,全区急救分站总数增至9个,救护车总量增至33辆,建设完成独立的急救车污染物洗消处理设施。加强区“120”通信调度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应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对救护车辆实施动态监控,实现统一受理、区域调度,建立800兆无线对讲系统和现场图象传输系统,畅通医院急救绿色通道,提高急救成功率。开展符合院前急救专业特点的医疗救护员职业培训,充实院前急救人员队伍。

2、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进一步优化辖区内传染病医疗资源布局。开展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全面达到一级防护标准。改造**中心医院、市一**分院、大场医院等医院的感染科,完善功能布局,方便传染病病人的就诊、随访和分流。

3、优化专科急救中心布局。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总体布局的要求,依托华山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的技术优势,集中力量建设华山医院**分院创伤急救中心、交通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救治中心、传染病救治中心。

4、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加强临床医师输血知识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和安全用血。大力推进自愿无偿献血工作。

5、发挥中医在医疗救治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中心医院总体改造为契机,扩大中医功能,完成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院建设改造。

(四)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1、建立网络化、全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每个街道、镇必须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做到每新增5—10万居住人口,由政府举办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完成**区大场镇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建,**年建成**区顾村镇菊泉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到**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增至17个。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原则上城区按3—5个居委会的地域或1—2万人口设1个服务站。加快发展农村卫生服务,配合**市城镇体系“1966”的规划布局及实施进程,合理配置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农村地区每个中心村设置1个卫生室;人口规模较大或偏远地区的一般村,可保留村卫生室;随着“三个集中”的推进,同步调整行政村卫生室的设置。由市、区和镇财力分级负担,到**年,完成所有自然村的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和业务培训,争取将乡村医生社会保障全部纳入小城镇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政府对合作医疗的扶持力度,建立政府扶持与个人缴费相配套、逐年递增的长效筹资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

2、落实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在全区推广社区卫生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中心、站、家庭“三站式”的综合卫生服务。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诊疗、基本药品、基本医疗服务设施标准,推进中、西医适宜技术。促进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力争全区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中医药水平,争创“国家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3、加强三、二级医院和疾病预防专业机构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支持。有组织地推进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逐级对应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在三、二级医院建立服务“绿色通道”,使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在区域内得到有效诊治,加强对街道(镇)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培训。二级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中级职称聘任前,必须经全科岗位培训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服务半年。鼓励三、二级医院的医生转岗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动员年龄在70岁以下的三、二级医院的退休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五)卫生监督系统

1、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理顺卫生监督体制。根据“精简、统一、效能”和“条块结合、条抓块管”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为公共卫生网底的作用,按照上下对口的原则,设置相应职能部门,理顺卫生监督工作中的政事职权关系,强化卫生监督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功能,建立以政府行政管理、企业自律、消费者主动参与、被管理对象自觉参与的互动监管模式。

2、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强卫生监督稽查。制定执法责任制的相关制度,完善卫生监督执法程序和工作规范,依法界定执法职责,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建立健全卫生监督稽查制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3、强化公共卫生安全监管,重点开展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职业卫生、生活饮用水、健康相关产品等领域的卫生监督工作,推进公共场所、职业卫生量化分级监督管理。严格医疗服务监管,坚决取缔非法行医和非法接生,重点开展打击非法采供血、医托、违法违规医疗广告及医疗美容的卫生监督工作,探索建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加强母婴保健、生物实验室安全等领域的监督管理。

(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系统

1、加强公共卫生学科建设。继续实施以学科建设为载体的发展战略,加大流行病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等重点学科建设投入力度。对卫生政策与管理、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健康行为与社会、人口与家庭健康学等新学科给予重视,加大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鼓励多元化开发和创新性建设,切实保障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拓展人才引进范围,引进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创新机制,创造条件,完善政策,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内容的高层次卫生人才评价使用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学历培养,至2009年,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45%;卫生监督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5%,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55%。加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和岗位培训,完成全区社区临床医生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政府对全科医师培养给予补助。实施社区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计划,三年内培训覆盖率达到60%。

3、加强公共卫生科研。构建公共卫生实验室平台,充分发挥本区的人才、科技、资源的合力,强化多学科、多领域的联合,搭建公共卫生开放式科研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网络、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公共卫生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网络系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全面提高检验、监测及科研能力,提高我区社会应急反应能力,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监督、预防医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七)信息系统

1、加强卫生信息系统基础建设,提高区域内卫生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到**年,建立连接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专网,依托区政务网和市政务外网连接,与市卫生信息平台互通。通过规范信息采集、统一数据标准、完善共享机制等措施,到**年,形成覆盖全区健康档案、医疗业务、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六大类数据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公共卫生统计、分析和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升本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2、推进卫生信息系统应用建设,提升区域内医疗卫生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到2007年基本实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等居民健康信息动态管理,建立面向户籍医生和社区百姓的社区卫生互动平台。充分利用市卫生信息平台资源,结合本区特色,到**年,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控制系统、卫生电子政务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强化各应用系统整合利用,高度共享区域内卫生信息资源,到2009年,初步建立**区合作医疗实时交易结算系统,完善合作医疗管理机制,提高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增强合作医疗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公共卫生财政投入机制

按照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加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原则上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

完善公共财政对公共卫生的经费保障机制。承担疾病预防、卫生监督、传染病医疗救治、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院前急救、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的机构,其人员经费及必要的工作经费由财政全额解决。2007年,我区户籍人口公共卫生经费达到年人均50元,外来人口公共卫生经费达到年人均25元,2007年-2009年之间每年以不低于10万元/万人的比例增长。按照《**市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的精神,区、镇两级财政还应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经费投入。

区财政要根据区政府确定的相关项目,对财力薄弱的镇通过转移支付给予补助。

(二)深化公共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

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保公共卫生机构切实履行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划清公共卫生服务与经营性卫生服务的界限,逐步剥离经营,集中精力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

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委托、购买、引入竞争等方式,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

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绩效考核。建立公共卫生工作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加强政府公共卫生经费使用的考核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确保落实公共卫生工作目标。

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强化属地化管理职能,并将各项公共卫生相关内容列入各街道(镇)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

(三)制订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的倾斜政策

适应公共卫生工作重心下移的需要,按照功能对应的原则,逐步调整预防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公共卫生机构的内设部门。结合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数,合理增加公共卫生机构人员。

(四)健全社会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