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汇总十篇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汇总十篇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汇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4:01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汇总篇1

关键词:货币条件指数:货币政策;信贷渠道

一、引言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在试图将货币政策变得更透明时,都建立了所谓的货币条件指数,即利率与汇率(名义或实际)一的加权平均数,因为它可以对货币政策状态提供一个更好的指示。Ball(1998)也建议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应使用“基于货币状况指数”的货币政策规则,用mCi指数校正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偏离。加拿大、新西兰等国中央银行已把它列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更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则把货币状况指数当作反映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看成是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深化,特别是2005年7月的汇率体制改革,导致了中国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更加市场化、变动更富有弹性。随着汇率在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其与利率不同的作用机理导致了仅观测利率指标来衡量中国的货币状况并不适合,因此,构建中国的货币条件指数必须包括利率和汇率。在中国,许多学者已经意识到货币条件的评价对中国货币调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哈继铭(2004)就认为货币条件宽松是中国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部分学者也对mCi指数在中国的构建进行了初探,陈雨露(2003)、卜永祥(2004)在构建中国的mCi指数时,利用货币供应量来体现中国信贷传导渠道的作用,这是将国际上的mCi理论与中国经济现状相结合的较为成功的应用,对于中国mCi指数的构建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m1的构成为流通中的现金(货币供应量统计机构之外的现金发行,即m0)、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以及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和农村存款加上信用卡类存款,在中国宏观经济当前存在货币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m1并不能真实代表中国的信贷状况,因此,将m1作为构建中国mCi指数的一个元素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另一方面,在权重的计算上,国内学者大都采用了固定系数的单一方程方法,这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处于转轨时期,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结构变化,这对于中国货币政策实践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本文将建立中国的货币条件指数,力图对中国近年来的货币状况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做一准确的描述。本文企图打破传统的货币条件指数构建中的双元素模式,在着重分析转轨时期信贷传导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个主要传导渠道的基础上,将中国贷款增长率作为构建中国货币条件指数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本文还改变了传统货币条件指数中,实际利率和实际汇率的权重相对不变的思路,利用状态空间模型计算货币条件指数中各因素的动态比例,从而更加准确反映中国转轨时期货币条件的真实状态。

二、mCi指数的理论基础

当货币政策的传导存在多重渠道时,就需要尽可能地考虑所有情况以准确地评估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中,测量货币政策相对于前阶段的变松或变紧程度的最好方法,就是观测货币政策的两个主要传导渠道:汇率和利率,特别是当相对利率的变化不能完全解释汇率变动时,这种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根本原因是较高的汇率水平能够加强中央银行控制利率的紧缩效应,导致货币政策出现比汇率不高时的更紧状态。

开放经济中的一些中央银行,例如加拿大银行、新西兰储备银行、瑞典和挪威的中央银行,在描述货币政策传导的多重渠道,总结其国内的货币政策状态时,所采用的方法就是直接计算依赖于汇率和利率的货币压力指数,而这些指数中最重要的就是货币条件指数。一些政府机构和非银行金融公司也通过计算mCi指数来推算其对一个国家的总体货币条件的内部和外部影响的程度。

综合来讲,构建mCi指数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

(1)Duguay(1994)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Duguay(1994)认为,相对于货币和信贷总量,货币政策更依赖于利率和汇率来传导。Dennis(1997)也认为,在小型开放经济中,国内外资产有很强的替代性,因此通过国内外利率差,利率与汇率有紧密的联系,这意味着冲击可以通过外汇市场迅速地传导;

(2)Freedman(1995)认为,汇率可能会外生地波动(如信心受到冲击),mCi指数可以清晰地指示应该采取措施以冲销由此对总需求产生的影响;

(3)mishkin(2001)认为在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容易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应该对汇率特别关注。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汇总篇2

其实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也是考察学生的一些基本的经济生活的原理和公式。但是因为很多题条件复杂,用简单的政治知识可能也不是那么容易算出,可是有一个公式却可以让很多的计算题化难为简,不仅可以轻松解决商品价值量方面的计算题,也可以解决不少别的类型的计算题。这个公式就是:变化后的数值=变化前的数值×/÷(1+/-变化值)。

这个公式只要掌握概念间的比例关系,把握概念之间的正比、反比还是无关,如果你能找到公式中的两个数值,或者根据已知能求出公式中的两个数值,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值了。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求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物价的变化的计算题、外汇汇率的计算题、货币流通量的计算题等很多类型的计算题。计算方法是,若成正比,那么,变化后的数值=变化前的数值×(1+/-变化值);若成反比,那么,变化后的数值=变化前的数值÷(1+/-变化值),变化值是提高或者增加为"+",变化值是降低或者减少为"-"。

下面我们就举几个各种类型的计算题来展示一下这个万用公式强大的功能。

1.商品价值量

例1(2010年文综全国卷Ι第24题):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6元B.10元12元C.20元24元D.8元16元

解析:2009年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的价值是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因为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则2010年甲产品的单位价值量为变化后的数值,则2010年甲产品的单位价值量=2009年的价值量÷(1+100%)=10÷(1+100%)=5.。当货币币值不变化的情况下即还为5元,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物价上涨20%,则因为价格跟物价上涨率成正比,那么甲商品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2010年甲产品的价格=2010年通货膨胀钱的价格×(1+通货膨胀率)=5×(1+20%)=6元,故答案为a。在这个题中两次用到那个公式。

例2(2011年课标全国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约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1452万元B.1320万元C.1210万元D.1100万元

解析:价值总量=价值量×商品数量。2011年商品价值量=2010年价值量÷(1+社会劳动率变化值),因为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就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所以2011商品价值量=132÷(1+20%)=110元。该企业2011年的产量=10×(1+10%)=11万件。因此,价值总量=110×11=1210万元。答案为C。

2.货币流通量

例3(2011江西九校联考):假如在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m国,经济开始复苏,流通领域中货币流通次数增加了10%,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使流通领域货币量减少了20%。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开始复苏时的售价100元的商品,在金融危机时的售价应该是()

a.88元B.104元C.99元D.114元

例4(2011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m国,经济开始复苏,流通领域中货币流通次数增加了10%,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使流通领域货币量减少了20%。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金融危机时售价100元的商品,在经济开始复苏时的售价应该是()

a.72元B.77元C.88元D.114元

解析:这两个题,看似一样,如果你真当一样的题,那你就错了。因为题中的情景式一样的,都是金融危机后经济开始复苏的情境,但是例3是已知复苏时的售价求金融危机时的售价,而例4正好相反。那么用到前面的公式,我们知道例3是求变化前的数值,而例4则是求变化后的数值。但是我们要用那个公式就必须知道售价和货币流通次数和流通领域货币量成正比还是反比,根据课本上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我们知道售价和货币流通次数和流通领域货币量都是成正比。

那么例3就应该是:100=金融危机时的售价×(1+10%)×(1-20%),答案最后选D.

而例4则应该是经济复苏时的售价=100×(1+10%)×(1-20%),答案最后选C。

3.物价变化的计算题

例5(东北三省六校2011届高三联合诊断测试):2010年,甲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为24元和240元。假设2011年该国货币贬值20%,甲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为30元和360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甲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分别是()

a.不变提高20%B.不变下降20%

C.下降20%提高20%D.提高20%下降20%

解析:首先题中有个变化值即该国货币贬值20%,而货币币值和商品价格、价值、价值总量都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货币币值和物价是成反比的。因此根据公式,我们知道货币贬值后的商品价值量=24÷(1-20%)=30,货币贬值后的价值总量=240÷(1-20%)=30而2011年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分别为30元和360元.也就是说价值量由24变成30,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没关系,之和货币贬值有关,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没变。而价值总量在货币贬值后变成300,而最终的价值总量是360,说明价值总量发生变化除了货币贬值外,还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也发生变化有关,因为价值总量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则我们知道价值总量增加60元,说明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所以本题第三次用公式:变化后的价值总量=变化前的价值总量×(1+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值),那么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化后的价值总量\变化前的价值总量-1=360/300-1=0.2,也就是说提高了20%,因此答案选a。

4.外汇汇率的计算题

例6(吉林省2011届高考复习质量检测):假定2010年某商品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1680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7元人民币。如果2011年3月生产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若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为()

a.210.5美元B.210美元C.190美元D.201.6美元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汇总篇3

关键词:汇率波动;HS产品分类;贸易结构调整

一、引言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在各国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国家中,对外贸易在总体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对该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外汇汇率的波动对一国产品的进出口有着显著的影响,因而是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2005年我国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以来,汇率的大幅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人民币不断升值,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我国的实际对外贸易额不断增长,对外贸易总体上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进出口贸易额都不断增长。但本次经济危机之后,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形势严峻,面临的外部打压不断增多,对外贸易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美国不断迫使人民币升值,导致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中国海关此前公布,2012年4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降至4.9%,进口增速大幅降至0.3%,远逊于市场预期,这加剧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放慢的担忧。因此,研究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文献中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一般都将侧重点放在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特别是对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影响上,鲜有将汇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细化为对各个行业和各类进出口产品的影响。但我国对外进出口的商品种类繁多,汇率波动对各类产品的进出口影响程度是否相同,鲜有深入探讨。本文按照对外贸易中的编码协调制度——HS标准,将我国对外贸易产品分为22类,分别研究各类产品的贸易额对于汇率波动的反应情况,并运用VaR模型具体分析各类进出口产品对于汇率波动的反应程度,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产品进出口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二、实证分析

(一)编码协调制度(HS)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theHarmonizedCommodityDescriptionandCodingSystem)简称“协调制度”,又称为“HS”,是指在原《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简称CCCn)和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简称SitC)的基础上,协调国际上多种商品分类目录而制定的一部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截至2010年3月,已有20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采用该分类目录。

我国海关自1992年1月1日起开始采用《协调制度》,根据海关征税和海关统计工作的需要,我国在《协调制度》的基础上增设本国子目(三级子目和四级子目),形成了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并增加了第二十二类“特殊交易品及未分类商品”,具体分为。

(二)样本数据的选取及处理

本文依据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采用编码协调制度(HS)。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用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的月度数据。其中,汇率数据采用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人民币兑美元的月度中间价,根据中美两国的月度Cpi数值,并以2005年为基期进行了指数化处理,得到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因为我国在2005年进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此后,人民币汇率处于持续升值阶段,因此,选取2005年为基期调整数据,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另外,由于中国和美国都没有统计GDp的月度值,因此,本文采用中美两国各自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代替月度GDp数值。

本文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海关统计资讯网,国家外汇管理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官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网,美国统计署,美国经济分析局等。本文采用的计量软件为eviews6.0。

(三)VaR模型

1.aDF单位根检验

通常来说,一个平稳序列的数字特征是固定的,不随时间而变化,在各个时间点上,时间序列的随机性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但是在现实中,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大多数数据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的是aDF检验方法,并且在模型中将数据进行了自然对数的处理。比较每个变量检验所得的aDF值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aDF值均大于临界值,说明各变量的时间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于是,本文将各变量进行一阶差分,然后再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

结果表明,此时每个变量检验所得的aDF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均为平稳序列,即各变量时间序列均为一阶单整i(1)。

2.Johansen协整检验

协整关系是刻画两个或多个序列之间的平衡或平稳关系。对于每一个序列单独来说可能是非平稳的,这些数列的矩随时间而变化,而这些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序列却可能有不随时间变化的性质,当这样一种平稳的线性组合存在时,这些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之间被认为具有协整关系。本文使用Johansen方法对实际汇率、HS商品分类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建立3变量的VaR(2)模型,并将协整检验的结果与各自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比较,得出以下结果: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对于汇率问题的讨论一直是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经过多年的研究,学者们对于汇率波动是否影响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一国的贸易水平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根据《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汇率的波动对于不同类别的产品影响是不相同的,不能一概而论,需分别对待。

传统的理论认为,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时,汇率升值,将促进出口,抑制进口,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国实际汇率水平与贸易收支的关系并不确定,即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否成立并不确定。本文结合协整检验的结果,比较不同分类产品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通过检验后发现,虽然大部分产品类别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但是也有部分产品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例如:HS_16的进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为0.34185,出口的需求弹性绝对值为0.52381,两者之和为0.86566,远小于1,说明马歇尔-勒纳条件并不成立。人民币汇率波动并不能显著增加HS_16类产品的进口,也不能大大减少HS_16产品的出口。可见,虽然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进出口大部分类别中是成立的,但是不能确保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的所有进出口贸易中总是成立的,尤其是再加工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而且这些产品在中美进出口贸易中占很大比例,仅HS_16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等产品,其进口额约占进口总额的30%左右,而出口额约占总出口额的一半。

我国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币一直处于持续升值的态势,若按照马歇尔-勒纳条件,这将抑制我国的出口,扩大我国的进口,使我国的贸易形势恶化。但是,我国的出口依然保持快速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依然保持较强的势头,我国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直到2008年11月,我国的进出口才开始双双回落,使得2008年全年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较上年回落5.7%,自2000年以来增长速度首次低于20%,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速也开始回落,但这主要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面临严峻的对外贸易环境,并不完全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各类别进出口产品中是否成立存在差异,中国汇率波动对各类别产品的影响是不同的,美国一直迫使人民币升值,企图通过人民币的升值来改善美国长期在中美贸易中处于贸易逆差的情况是不可行的,迫使人民币升值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贸易逆差问题。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我国需要充分认识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区分不同类别产品对于汇率的动态反应程度,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一,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于不同类别产品的冲击也各不相同,但我国在对外出口当中,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很大比例,很容易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冲击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抓住当前的契机,淘汰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积极发展高附加值、高新技术类产业,积极推进贸易结构优化,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体现中国的品牌价值。我国还可以充分利用汇率波动对于不同类产品贸易额的影响不同,制定不同的贸易政策,通过有差别的出口退税率等,扶持重点出口企业,维护我国出口企业的利益。

第二,2005年以来,我国健全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但是汇率改革以来,我国的汇率处于持续升值的趋势,各类产品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反应各不相同,但是持续的升值给我国部分类别的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进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增大。因此,可以根据我国各贸易产品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从优化贸易结构的目的出发,相机选择适合我国的汇率政策,不断完善我国的汇率体制,根据国际贸易的大环境,充分发挥汇率的调控机制,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更具有发言权。

第三,自汇率改革以来,虽然人民币持续升值,但我国的对外贸易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中国还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体,出口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人民币的快速大幅升值最终可能引发我国的贸易结构改变,甚至会引起进出口贸易的严重恶化,这必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我国必须慎重面对人民币持续升值问题,并且积极应对美国迫使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挑战,将人民币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既要通过人民币的升值,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实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又要关注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出口政策,扶持企业走出僵局,开辟新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维持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防止贸易出现较大波动,实现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合理转型。

参考文献:

[1]LindaS.Goldberg,industry-specificexchangeratesfortheUnitedStates[J].economicpolicyReview,2004(5):13-27.

[2]nicolaspdridy,exchangeRateVolatility—SectoraltradeandtheaggregationBias[J].Reviewofworldeconomics,2003(139):57-75.

[3]Bodnar.GandGentry.w,exchangerateexposureandindustrycharacteristics:evidencefromCanada、JapanandtheUSa[J].JournalofinternationalmoneyandFinance,1993(12):29-45.

[4]wei,anempiricalStudyoftheForeigntradeBalanceinChina[J].appliedeconomicsLetters,1999(8):485-491.

[5]nicolaasGroenewoldandLeiHe,theUS-Chinatradeimbalance:willRevaluingtheRmBHelpmuch[J].economicsprogram,2006:88-98.

[6]封思贤,吴玮.汇率变化对不同类商品进出口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7).

[7]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5).

[8]封思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4).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汇总篇4

关键词:市场化汇率风险防范控制

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民币汇率体系,是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市场条件下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问题的研究,是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

一、建立和完善市场条件下我国汇率作用发挥与风险防范控制的环境与条件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汇率发挥作用与风险防范控制的效果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并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市场化的汇率决定机制

市场化的汇率决定机制指汇率不是由少数银行寡头协定或政府人为决定,而是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上外汇供不应求,汇率就会上扬;外汇环境相对宽松,汇率就会下降。因此,由市场因素决定的汇率能够真实灵敏地反映社会外汇供求状况,通过汇率机制促使外汇合理流动。

(二)灵活的汇率联动机制

汇率体系中,各种汇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其中的一种汇率发生变动时,另一些汇率也会随之上升或下降,进而引起整个汇率体系的变动,这就是汇率之间的联动机制。各种汇率当中,尤以基准汇率变动引起的变化最为明显。例如,近年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曾多次针对经济形势,调高或降低其基准汇率一再贴现汇率,由于美国具有灵活的汇率联动机制,因而再贴现率的升降引起了商业银行汇率、市场汇率的迅速变动,从而起到了紧缩信用或扩张信用的作用。可见,汇率对经济调节作用的发挥和风险防范与控制离不开灵活的汇率联动机制。

(三)适当的汇率水平

过高或过低汇率水平都不利于汇率作用的发挥。汇率水平过高,会抑制投资,阻碍经济的发展与增长;汇率水平过低,又不利于发挥汇率对经济的杠杆调节作用。因此,各国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都十分重视汇率水平的确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市场化汇率决定机制形成的过程中,应逐步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一方面能真实反映社会外汇供求状况;另一方面使外汇借贷双方都有利可图,从而促进汇率对社会总需求、物价,收入等因素作用的发挥,推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合理的汇率结构

汇率水平的变动只能影响社会总供求的总体水平,而不能调整总供求的结构和趋向,也不能调整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发展比例等。合理的汇率结构包括汇率的期限结构、汇率的行业结构以及汇率的地区结构,可以体现经济发展的时期、区域、产业及风险差别,弥补汇率水平变动作用的局限性,通过汇率结构的变动引起一连串的资产调整,从而引起投资结构、投资趋向的改变,使经济环境产生相应的结构性变化,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汇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二、重构我国商业银行在汇率市场化与风险防范控制进程中的内部运作机制

汇率市场化与风险防范控制的过程实质是商业银行获得自身产品定价权力,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的过程,这一过程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造成全方位的冲击,并对商业银行市场地位和份额进行重新分类和组合。随着汇率市场化的深入,汇率风险显现出来,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将进行重新整合,并不得不调整其总体经营目标、风险管理机制组织结构、经营模式和客户结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将渐次演变成为产品、服务和价格之间的综合竞争。

(一)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总体目标的转变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目标与市场化运作目标是商业银行今后一定时期内工作的双重目标,尽管四大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已经开始了多年,但迄今为止这几家银行还没能摆脱多目标的经营约束,包括服务和服从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化减地方金融风险和国企脱困等等,而利润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反而被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在汇率市场化进程的挤压下,商业银行多目标的经营管理趋向转变为确保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基础之上的利润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

(二)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组织结构的转变

从短期看,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中的第一个问题是商业银行汇率管理部门的调整。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市场化运作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结构来进行操作,为其服务和保证。在目前的汇率管制情况下,商业银行汇率管理的核心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银行的有关规定以确保合规经营,或者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打打球,日常工作主要是一些解释职能,一般由计划财务部门行使管理权限。汇率市场化与风险控制并重之后,商业银行的汇率管理就不仅仅是汇率政策的解释,更重要的工作是日常的汇率制定(汇率风险管理在后文详述),也就是商业银行的对外报价。商业银行的汇率必须根据市场外汇供求和本行外汇运用途径等方面综合考虑,而前者是瞬息万变的,后者是相对稳定的。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来看,汇率市场化后汇率管理(报价)职能只是由外汇部门(交易部)来行使。

从长期看,汇率风险防范控制和汇率市场化运作不仅仅意味着汇率管理在商业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它对商业银行内部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确立灵活机动、责权利明确的管理模式、形成更为合理的权力结构、分工结构和沟通结构(包括组织结构扁平化、决策层次减少和决策分散化),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

1内部机构设置

强调组织的灵活性,能够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强调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融合,以提高决策的效率:强调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以便决策能够得到顺利的执行;重视决策层次的减少;重视决策的分散化与民主化。逐步建立以产品为核心,市场开发、研究发展、服务支持垂直分工和综合管理全面协调的管理模式。

2人力资源管理

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汇率市场化运作对商业银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包括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挖掘人才和保护人才等各个层面。关键是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员工才能的环境,并且让员工得到应该得到的薪酬,核心在于如何度量员工的工作的绩效,并在员工绩效与激励之间建立合适的联系。

在商业银行核心领导层面,目前实行的行长个人负责制(行长管理商业银行的方方面面)将不得不改变,CFo(首席财务官),Cto(首席技术执行官)将浮出水面,而后勤服务将趋向中介化、货币化。

在普通员工层面,应注意适应于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汇率市场化运作需要的金融创新性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比如熟悉以汇率运作为核心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各种金融工具的金融工程人员。

(三)汇率风险防范控制和创新机制的转变

1注重汇率收益单一渠道与其它收益渠道融合的思路创新。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于传统存贷款所带来的利差收入,但从国内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这种收益结构不尽合理。比如,二十世纪90年代国际银行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国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证券化、买卖化的趋势将不断发展,美国商业银行表外或有资产总量一般超过表内资产总量,有的银行甚至在两倍以上;随着intemet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将部分业务通过网上提供,并通过其它收益渠道的增加来减轻汇率收益渠道的压力,减少汇率风险。

2注重汇率收益与风险正方向运作的产品创新。一是抢在竞争对手前推出适应于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实现领先优势;二是对同业推出的,也适应本行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要及时跟进。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创新不仅要注意开发新品种,而且要善于挖掘现有产品潜力。例如,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推出的中信借记卡理财宝业务,就是将客户存款账户按实际存款期限自动计算相应定期存款利息,从而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这种产品创新实际上是原有业务的改良。

3注重以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指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商业银行应建立一整套以外汇清算为轴线,以会计核算(包括产品核算、业务核算和部门核算)为核心,面向所有柜面服务,面向客户服务,易于增加各种业务功能和业务品种,能够及时提供管理决策信息,有利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助于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有助于实现全行统一的外汇平衡与调度,并保证安全运行的网络化信息系统。

4注重以防范与控制汇率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有两层含义,一是商业银行要形成一整套适应于上述创新的组织基础;二是商业银行的各种制度包括组织机构在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应变化,特别要求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一整套以外汇清算为轴线,以会计核算(包括产品核算、业务核算和部门核算)为核心,面向所有柜面服务,面向客户服务,易于增加各种业务功能和业务品种,能够及时提供管理决策信息,有利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助于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有助于实现全行统一的外汇平衡与调度,并保证安全运行的网络化信息系统。

(四)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业务模式的转变

1经营重点向收益与风险匹配的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转移。

目前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其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实质都是负债业务。原因是商业银行必须以其外汇来源制约外汇运用,而商业银行除传统负债业务之外,又缺乏通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诸如发行金融债券或大额存单等获取外汇来源的方式。

当汇率市场化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之后,商业银行的外汇来源就大大扩张,既可以通过传统的负债管理,也可通过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获取外汇,或者将资产出售。也就是说,只要商业银行发现适当的有汇率收益的资产业务,就可以在不同市场上寻找在可承受的风险之内的与其资产收益水平相匹配的负债。这样,商业银行的经营重心就必然是重视风险与收益匹配和平衡的资产业务,表外业务和无风险的中间业务。

2建立以贡献与风险相对应的汇率弹性运作机制,促进客户结构多样化。

随着汇率市场化运作的深入,目前商业银行种类繁多,相差无几的产品结构将根本改变。不同商业银行将形成不同的业务品种和市场定位,客户结构也趋向不同,原因是客户结构要体现商业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对称情况。

由于汇率市场化运作将首先从贷款汇率开始,故商业银行将首先面临资产业务客户市场结构的转变。在这场客户结构转变过程中,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商业银行将趋向形成不同的客户结构群,而规模、经营特点大体相同的商业银行将展开资产负债业务方面全方位的竞争。

商业银行方面:四大国有银行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大客户、大项目上;对于零售实力雄厚的银行,由于其可以获得比较稳定且成本较低的储蓄存款,其外汇运用方面可以考虑期限较长、汇率较高的住房贷款等消费性贷款;而全国性的中小商业银行将在自身的成本控制和风险约束基础上,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树立特色和品牌,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汇率要求参差不齐的某些特定领域和特定客户;数量众多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可能需要考虑以一个合理的汇率水平如何使自己的命运与当地的经济紧密结合。

客户方面:大客户将倾向于与大银行紧密合作,以获取较低产外汇成本,同时有效利用中小商业银行的特色服务;中等规模的客户倾向于主要与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往来;零售业务客户在获取外汇方面更加倾向于同地方商业银行合作,在金融资产持有方面同各种类型商业银行合作。此外,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业务客户也可能被市场所接受,这就是所谓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只要定价合理,中小企业就可能从商业银行获取外汇。

3要在银行汇率收益与风险正相关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促进市场营销正常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尚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各家银行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同小异,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关系或其他方面的非正常竞争。一旦各家商业银行获得了对自己产品的定价权,则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就必然发生转变,突出表现在竞争逐渐从非正常竞争转移到正常的产品、服务和价格之间的竞争。例如国内市场化发育相当完善的家电市场,各个家电厂商竞争的内容是产品的差异、服务和价格,从而取得不同的目标客户和市场份额。这样,汇率市场化之后,经典市场营销学中的各种策略就会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例如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品牌策略和促销渠道策略等等。

(五)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风险管理机构的转变

1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汇率管理。

在汇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存贷利差收入,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汇率市场化运作之后,由于市场汇率的波动是商业银行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银行也难以对市场汇率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这就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并使得汇率风险成为银行的基本金融风险之一,汇率风险管理也成为银行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关键是建立适当的风险监控、预警和资产负债调整机制。

一般认为,汇率风险传导机制,而汇率风险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对自身的存贷结构进行管理,以及运用一些新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或设法从风险中获益。

一个可以作为参照的例子是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竞争。目前我国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在商业银行通常是按照贷款进行管理,一般贷款的汇率最大的浮动范围是下限10%,上限30%。商业银行有关部门在评估贷款时一般并不过分考虑贷款的汇率因素,但汇票贴现的汇率是在再贴现汇率基础上按不超过同期贷款汇率加点(含浮动),汇率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差距超过100%。这样,在进行贴现业务时,不仅传统贷款管理部门会对贴现进行信用评估,商业银行有关部门特别是外汇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部门就会从汇率风险角度对贴现进行汇率风险评估。

2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信贷风险管理。

信贷风险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加强传统授信业务的管理,比如实施对全行所有授信业务的全程监控和集中管理,建立健全授信业务数据库,定期和不定期提交授信业务结构调整及未来授信业务投向、期限、种类指引分析报告,建立行业和企业风险预警系统,保证在既定的汇率水平上实现利息和本金收回的效益目标;二是着力改变银行资产结构,减少授信收益在银行总收益中的比重,加大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份额,防范因信贷资产业务过大,形成部分客户因市场条件下经营管理不善所带来的本息均不能归还造成的汇率收益风险。

3汇率风险防范控制与不良资产处置。

银行要在汇率走高时,及时贷出外汇,在汇率下行时,及时收回外汇。而银行大量不良资产存在,严重地影响银行外汇供需平衡能力,造成外汇调度不畅所形成市场汇率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因此不良资产的及时消化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措施,这里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界定不良资产,二是采用什么措施消化不良资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一般按照逾期期限来划分的,如果按照五级分类管理,则不良资产的客观评定更加难以掌握,但若建立一套主客观合一的分类方法,则这种划分方式是理有利于风险管理和防范。消化不良资产包括已有不良资产的消化和对新增不良资产的防范。前者是不良资产的具体处置,后者是如何防范经营和道德风险。从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需要加大资产证券化步伐,加大资产保全力度,根据审慎性原则计提利息收入和加大呆滞贷款核销力度等手段,但这些措施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利息收入计提、呆账核销直接涉及税收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

(六)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和资源投入

汇率市场化运作的过程涉及到商业银行方方面面的改革,核心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反映汇率波动的防范与控制汇率风险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机制。这要求适当的组织形式、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领先的科技水平,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并且机制的形成本身是渐进的,一般不能表现出当期收益,这就需要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在资源分配时采取前瞻性的动态策略。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投入、研究与发展投入、固定资产投入(含科技投入)和各项费用投入。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在即将到来的汇率市场化运作进程中,应在确保常规业务投入需要的基础上,着力加大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投入、R&D投入和科技投入,力争抢在竞争对手前面完成内部机制的改造。

我国已经具备实施汇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下,在逐渐形成市场化汇率的过程之中,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同时也承受越来越大的汇率风险。在汇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竞争强势地位的有效获得必须依靠提供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质量,这需要一套适应于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动力机制,这将迫使商业银行进行从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客户选择到风险管理机制的全方位改革。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化条件下汇率内生性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

(一)要加强经营核算,为科学制定汇率奠定基础

实施汇率改革后,商业银行面临着一个技术问题,即如何确定存贷款汇率。准确预测和核算外汇成本是选择外汇来源、决定贷款汇率、判断业务盈利与否等经营决策的前提。所以为了适应汇率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防止发生“不利选择”行为。在方法上,要利用西方银行已设计出的不同的定价方法,如:用银行外汇的预测加权平均成本法、边际成本法、市场渗透汇率定价法给存款定价,对自身的经营成本、收益进行精确的核算。在手段上,要依靠科技手段,扩大信息来源,在提高经营核算水平的同时,不断降低经营成本,为准确地制定汇率打好基础。另外,银行自身在严格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竞争力的同时,还必须对每个贷款户进行细致的成本核算,看它能否按期归还贷款,能承受多高的汇率水平。总之,要通过加强核算,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切实提高银行自身实力,以达到商业银行与社会的双赢。

(二)积极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由于市场汇率的波动是商业银行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在很多情况下,银行也难以对市场汇率变化做出准确预测,所以汇率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于银行对自身资产负债结构进行管理。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汇率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需要有一套严密、科学、权威性的组织体系和决策机制。

1要通过资产组合实现分散管理,抵消汇率风险。汇率市场化带来的汇率风险,要求银行资产和负债结构多元化和证券化。只有改变资产负债品种单一的局面,才有可能实施资产负债表内管理策略,通过改变资产负债表内的不同组成部分来改变汇率敏感程度,达到控制汇率风险的目的。

2要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汇率变动频率的增加,使存款的稳定性减弱,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随之加大,资产流动性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银行应及时分析资产结构并适时进行调整,增加资信级别高的债券投资等流动性强的资产比例,注意持有可随时变现的资产,以避免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

3要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汇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拓宽视野,深入、及时地研究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正视风险来源的多维性,在吸纳风险、管理风险和利用风险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要利用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契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力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在掌握客户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以此分析汇率敏感度和风险程度,形成预警机制;要建立起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和严格的监管机制,并结合专项稽核等传统手段,规避道德风险;要重视对客户信用和外汇运用状况的风险分析,并对不同地区、不同贷款期限、不同信用等级的贷款客户实行汇率差别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汇率风险控制机制,及时提出汇率市场走势、汇率风险的防范、汇率风险应急方案等各种情况的综合分析,着力提高汇率风险分析、预测和规避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如:汇率期货、汇率期权、汇率掉期等金融产品来避免和减少汇率风险。

(三)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转移汇率风险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存贷款利差越来越小,如何靠产品创新来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日益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因此,商业银行在接受挑战的同时,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入世”后的缓冲期,在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方式和经营策略上都要以业务创新为目的,整合现有资源和竞争优势,以寻求更多的生长点和收益源。

1要从经营单一金融产品为主转向经营众多金融产品为主。商业银行要将资产负债、金融服务和中间业务融合起来,利用新的金融技术改造传统存贷产品,如存贷款证券化;要着力开展网上营销,减少金融服务营销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个性化,有特色的服务;在零售业务方面,要加强各种业务、信用卡、贸易融资等的推广,提高经营所占比重;要发展信托、典当、租赁业务,并凭借良好的信誉基础,较雄厚的外汇实力和一定的经营预测和决策能力,适时开办对外担保和贷款承诺业务。

2要从管理货币为主转向以管理信用为主。商业银行要在现有基础上拓展系列服务,创新服务手段。金融创新重点要转向帮助客户控制风险,如为资本重组、项目投资提供风险控制方案;要建立以外汇为纽带的全方位信贷关系,如变单纯的贷款收放业务为企业的资信诊断论证、项目的评估审查、咨询调查、信息服务等“一条龙”服务,以改善信贷结构,优化资产质量;要开发高效资产,如扩大存贷款、金融租赁、票据承兑、贴现、债券买卖等业务,改善收益构成。

3要从赚取利差收入为主转向赚取服务费收入为主。商业银行要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软件优势,为客户提供高层次的服务。要积极拓展各项低息无息外汇来源,开发以智力服务为主的金融产品;要逐步开展资产管理、承诺和信用担保、国内外结算业务、银团贷款与融资安排、财务顾问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业务等高附加值的、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完善服务功能,增加获利空间,使自己在获取佣金、手续费等服务费的同时,弥补利差收入的减少。

(四)增强营销能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增强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能力就要求我们在创新优质产品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市场定位,为客户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

1要建立合理的汇率定价体系。汇率市场化赋予商业银行按照每笔业务的金额、收放对象、期限等因素来确定客户的筹融资成本等权力,这就要求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能够按照风险和收益的权衡来确定汇率水平,形成风险约束和利润激励机制。汇率水平受到商业银行自身实力、成本等因素影响。所以,汇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在定价时需要将外汇和服务成本、拟获取的利润额、企业形象和商业银行对客户群体的细分等多项因素统筹考虑,尽快建立以效益为中心、高效运作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要充分发挥内部汇率在调节商业银行内部外汇流向的杠杆作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内部外汇转移价格;要设立专门的汇率管理办公室,改革汇率信息采集方式,保持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并配合服务、技术进步等非价格因素,加强对市场汇率走势的研究和预测,建立起适当的汇率风险衡量系统,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报价体系,真正发挥汇率在配置金融资产、优化结构、改革金融宏观调控中的基础性作用。

2要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汇率市场化之后,曾经是商业银行稳定客户的企业可能会迫使商业银行存款业务从关系银行业务转变为价格银行业务,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改变首先与客户建立稳定联系后再开展业务的传统经营模式。所以商业银行要主动出击,加强对宏观环境和微观条件、对客户的爱好、客户的金融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发掘市场盈利机会为中心不断调整与客户关系的模式,力求通过市场营销能力的增强,降低外汇来源的成本。

3要不断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汇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项全新的业务,那就是根据市场变化,判断汇率走势,进而制定金融产品的价格。为规避汇率风险,必须操作衍生金融工具,开发新的金融品种。由于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建立汇率定价机制,因而此项业务不能不说是空白,也造成了目前这类人才的稀缺的状况。因此,各商业银行要适应汇率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尽快组织力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培养一批知识结构全面合理、业务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我国商业银行自己的金融工程师。

(五)要建立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我国汇率市场化的各种条件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还不够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未转化为完全的商业银行,许多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推行汇率市场化,而没有相应的金融监管,如果继续为争夺客户盲目竞争、不计成本地乱提高存款汇率,乱降低贷款汇率,会给金融机构带来亏损倒闭的风险,后果是非常危险的。因此要按市场化金融运行的要求,尽快建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监管法规体系;为了防范和化解汇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倒闭的风险,需要及早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例如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已成通例,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可以以他们为鉴,为汇率市场化的顺利推行再加一个保险条件;要组建强有力的金融机构的同业公会,建立银行同业汇率协调机制,并通过银行同业汇率协调机制(如目前实行的“外币汇率联席会议制”)加以约束,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自律性组织的作用来保证有序竞争;要严格执行国家已经颁布限制不正当竞争的法律来约束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在汇率市场化过程中为防止汇率失控,还应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必要的汇率管制,如对贷款汇率设定下限、对存款汇率设定上限等;要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从而大大提高我国监管水平。

(六)建立与市场化条件相适应的汇率运作机制,防范汇率风险

1建立市场化的汇率运作机制的条件基本成熟。一是国家宏观决策改变了过去靠低汇率放贷款、增投资,拉动经济粗放增长的做法,货币政策开始倾向于促使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实行了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主的信贷规模控制,金融机构支付能力大增,违规、帐外经营减少,金融环境比较宽松。二是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已具雏形。实现了同业拆借汇率放开,灵活运用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等操作工具对经济的调控。三是金融立法较完整。规范市场融资行为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实现市场化运作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抓紧做好工作:一是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汇率放开作为汇率市场化运作的突破口,使该汇率逐步形成贷币市场的主导汇率,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放开存款汇率,从而为市场均衡汇率的最终形成创造条件;二是要简化基准汇率。必须改变基准汇率种类过于庞杂的现状,建立一个以中央银行再贷款率和再贴现率为核心的、精干的基准汇率体系;三是要提高浮动汇率幅度,扩大浮动汇率的应用范围,同时给国有银行在既定的浮动幅度内自主决定浮动水准的权力,以便其能够根据外汇成本的变化,可以有比较充分的汇率选择余地;四是要以市场投资收益和证券发行条件为依据,对债券筹资实行完全的市场汇率,尤其是要按市场化要求确定债券汇率。

2汇率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思路:调放相结合。采取调放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就是渐进式改革选择的具体化。这是指汇率市场化运作应从实际出发,总体规划,分步走,走小步,选择时机,采取调整汇率和放开汇率相结合的方法。区别不同种类汇率的现有条件确定调或放。有的汇率种类,如同业拆借汇率,汇率的条件比较充分。如:各地外汇头寸不足,拆借市场准入限制较严,同业拆借业务行为规范,就可以一步到位;有些汇率种类则不宜一下子放开,只有通过国家有计划地进行调整控制其浮动幅度。并在此过渡期间,把汇率水平、结构问题逐步消化,统一行际间利差,理顺不同种类汇率之间的关系,完善健全汇率调控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有较大范围的放开汇率。

3近期实行汇率市场化运作的具体操作设想。我国汇率市场化运作的目标是建立有计划指导和宏观调控,以防范和控制汇率风险为核心的市场汇率。具体来讲,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中央银行政策汇率作引导,同业拆借为轴心的汇率体系。从当前看,初步目标应为理顺汇率结构,保持较为合理的汇率水平,分阶段缓和或撤销部分汇率限制,促进汇率弹性化,为放开汇率防范汇率风险做好前期准备性工作,始终要遵循调放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根据不同汇率之间的联系和各自具备的条件,总体规划,配套进行,分批分期予以实施。目前,货币市场汇率已基本放开,中央银行应主动频繁调整贷款汇率,积极参与货币调节,逐步使再贷款汇率成为货币市场的主导信号,对于存款汇率我国应选择继续管制方式,避免金融机构出现破坏性竞争,现实条件下,适当放松贷款汇率的限制比较现实。完成了这一过渡性改革,就可以逐步考虑放开贷款汇率、浮动存款汇率。总之,汇率市场化运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找准突破口,不断向纵深以展,才能从剧烈摩擦的“双轨制汇率”中走出,达到防范和控制汇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风险的目的。

(七)完善汇率调节机制的建设

我国目前汇率市场化运作处于积极迈进与尝试中。当务之急须结合实际规范汇率调节行为,消除调节障碍,发挥汇率政策上支持的作用,使有限的调节作用能完全有效的发挥。

1政策改善。①制订汇率水平时,要精确计算,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经济环境的运行能按照汇率调整的愿望进行。特别要注意汇率调整后,部分目标实现与部分问题因之而加重的情况。②汇率政策出台后,要加强政策调查和研究,充分掌握各方面情况。改变过去注重调查发达地区与大中型企业的做法,扩大对贫困地区与中小企业的调查面。④政策出台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在较短时间内使社会各方面都能了解,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

2政策完善。目前人民银行要结合汇率调节中的缺憾着重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尽快出台商业银行汇率浮动指导意见。在允许的浮动范围内,使商业银行尽可能运用这一调节手段来实现信贷政策的调整;制定商业银行内部外汇汇率的上下限,并根据情况及时予以调整;配合防范化解信贷风险,要适当提高逾期加罚息力度,强化汇率制约功能。

3政策监督。根据《汇率管理规定》与有关法规,人民银行要制定对违反汇率政策行为的处罚细则。目前特别要制止硬性下达存款任务的做法,要从商业银行的总行、一级分行抓起。要加强人民银行基层行对汇率监管的力度,基层人民银行对辖内汇率政策执行监管不力同样要追究责任。

四、建立和完善市场化外汇汇率体系,防范和控制汇率风险

汇率调整作为银行的经常性的调节工具,日益受到重视和运用。在运用这一工具的时候,银行应该通过建立市场化外汇汇率体系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全力推进外汇汇率市场化和汇率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场化外汇汇率体系的建立。要改变传统的外汇汇率体系,由过去过度集中的行政规定外汇汇率为主向中央银行调控下的外汇市场规定外汇汇率为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人民币汇率模式。在传统的计划外汇汇率体制下,外汇汇率基本上是单一的计划外汇汇率。改革的目标是,要由计划外汇汇率为主向人民币汇率为主转换,即除了对少数存贷款种类实行计划汇率外,绝大多数种类汇率放开,由市场调节,实行市场化的外汇汇率。②建立人民币汇率传导机制。在传统的计划汇率体制下,各类汇率基本上由中央银行通过行政法令颁布,借助行政手段加以实施的。改革的目标是,绝大多数外汇汇率通过经营者之间、消费者之间以及经营者与消费者(接受者)之间的竞争形成确定。任何经营者和消费者都不能独立地主观决定人民币汇率,只能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外汇汇率,并参照这一外汇汇率来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向。③建立人民币汇率的决策主体。在传统的计划外汇汇率体制下,外汇汇率决策权主要集中于中央银行,各专业银行没有自。改革的目标是,要由中央银行规定汇率为主向专业银行规定汇率为主转换,除少数存、贷款种类的汇率由中央银行规定外,绝大多数存、贷款种类的汇率应由专业银行自主决定,即由谁经营外汇就由谁规定外汇汇率。④建立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形成机制。在传统的计划外汇汇率机制下,中央银行确定存、贷款外汇汇率,实行“计划第一,价格第二”的原则,外汇价值规律、外汇供求规律等一般规律被排斥或被置于从属地位。改革目标是,要让外汇价值规律、外汇供求规律真正成为外汇汇率形成的基本的支配规律,不仅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要以供求为基本导向,而且中央银行计划外汇汇率的形成也要建立在外汇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的状况。④建立人民币汇率的调控和管理方式。在传统的计划外汇汇率体制下,对外汇汇率的总体水平和具体汇率的调控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由中央银行直接干预微观的外汇汇率运行。改革的目标是,从依靠行政手段直接调控外汇汇率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依靠金融手段、法律手段间接调控外汇汇率为主的方式。即中央银行对外汇汇率的调控重点是控制外汇汇率的总水平,并主要通过调节外汇供求总量去实现。中央银行对微观的具体外汇汇率,除少数采取直接管理外,大部分不再干预,主要通过平衡宏观外汇总量,调节外汇供求,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促进竞争,规范和指导专业银行的外汇汇率行为来影响外汇汇率的形成和变化。

(二)建立和完善浮动制的基准外汇汇率的形成机制。为全面推行外汇汇率市场化创造条件。我国重返“wto”后,必然对我国经济(尤其是一些受保护类的民族工业、农业、基础产业等)影响很大,要保证我国经济运行的独立性,必然不能一时地或全部地按照“wto”的要求(有些要求,我们不能丧失原则去符合,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有自己的农业、工业及其它重要基础产业)去做,防止我国经济的垮败。为此,要有选择性的渐近式的去适应“wto”的要求,要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规划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必须主控的经济项目),相应地也要有基准的金融运作,与此相应地也要有基准外汇汇率,这是不可置疑的。在浮动制外汇汇率体系中,要有一部分基准外汇汇率,尽管在数量上是少数,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外汇配置的总体格局,关系到整个外汇汇率结构的基本比例,也关系到外汇汇率总水平变动的基本趋势。传统的外汇汇率管理体制的弊端,不在于存在基准外汇汇率的形式,而在于基准外汇汇率的范围过宽,形成机制不合理。建立人民币汇率模式后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在不断缩小基准外汇汇率的范围的同时,完善基准外汇汇率本身的形成机制。核心是,要把基准外汇汇率的形成机制建立在自觉遵循金融外汇运行规律、价值规律等规律的基础上,提高计划汇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基准外汇汇率是中央银行制定的外汇汇率,但绝不是可以任意规定的汇率。外汇汇率的形成应遵循外汇汇率形成的一般规律,即受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支配。外汇汇率特殊的形成应遵循商业银行特有的金融规律,反映社会主义商业银行的金融关系的要求。因此,基准外汇汇率的形成机制形式上是中央银行通过计划程序制定的,是诸多金融规律和金融关系共同作用的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的一个总的“结晶”。中央银行在制定基准外汇汇率的过程中,是自觉还是盲目的,主动还是被动,正确还是歪曲地反映这些规律和要求,其“总的结晶”是迥然不同的。因此,完善浮动制的外汇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外汇汇率的科学性,关键在于逐步做到把外汇汇率的形成建立在金融规律的基础上。为此,要做到:①正确确定外汇运行构成中的外汇成本。外汇成本作为外汇总值构成的主要部分,能够间接地反映该项外汇运行中的外汇耗费水平。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外汇成本应由社会平均外汇成本决定,而不应由个别外汇成本决定。目前,我国粮、棉、油的信贷外汇的产出收益低于信贷外汇投入成本,致使外汇运行亏损,这必须逐步加以解决。②正确确定外汇运行构成中的盈利。正确确定外汇盈利是形成社会主义金融市场条件下的基准外汇汇率的直接基础。要使外汇运行构成中的盈利趋于平均化,以利于恰当地协调不同专业银行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促进外汇运行的合理配置。③正确确定外汇汇率高于或低于外汇平均利润的方向和幅度,并由此形成实际的基准外汇汇率。确定外汇汇率的方向和幅度时,要反映供求规律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政策因素。

基准外汇汇率不能过于频繁变动,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但不能凝固僵化,应根据外汇经营和供求变化适时灵活地调整,使其经常趋于和保持相对合理。为了增强基准外汇汇率的灵活性,必须做到:(1)要探索建立和健全重要外汇种类的基准外汇汇率的自动调整汇率机制,定期审核汇率、调整汇率的制度。(2)要适当扩大基准外汇汇率中中央银行指导汇率的比重,由中央银行规定准备汇率和浮动幅度以及浮动幅度的上、下限,由专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规定的区间具体制定汇率。这样,在基准外汇汇率形成过程中,直接引入了专业银行的决策主体,增强了市场调节在基准外汇汇率形成中的作用。(3)提高中央银行外汇汇率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包括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改变工作作风,简化审批程序,缩短时间,以适应外汇经营和市场情况的变化。

(三)建立和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我国重返“wto”后,经济中的大部分要走向世界经济市场,走向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相应地我国金融业也必然要走向世界,走向国际金融市场,实现国际金融一体化的目标。为此,我国金融业必须在近两年内尽快建立和完善与“wto”相适应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是通过外汇市场交换形成的汇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要特征是:货币的经营者是外汇汇率决策的主体;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市场竞争是外汇汇率形成的基本途径;市场供求力量的对比是外汇汇率水平的决定因素;在一般条件下,外汇运行过程是:外汇供不应求一外汇汇率上扬一外汇利润增加一外汇要素流入一外汇供给增加一外汇供大于求一外汇汇率回落一外汇利润减少一外汇要素流出一外汇供给减少一外汇供不应求……如此循环往复,是人民币汇率形成和运行的基本机制。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汇总篇5

第二条建立信息联络员制度,搭建基层教职工沟通平台,搜集教职工思想动态,形成教职工日常思想动态信息反馈网络。信息汇集中心设立在学校工会。各部门信息员名单在学校工会备案。

第三条定期开展教职工思想动态调查,把握教职工思想动态,化事后发现为事前预防,本着实事求是、代表多数、倾向性与及时性的原则,确定我校教职工思想动态与信息收集反馈的内容主要包括:    

1、教职工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倾向性言论、思想动态及各种代表性意见;    

2、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评论、反映;

3、对政府、学校大决策、重大事件、重要活动以及对思想教育、生产研发、服务管理等工作的评论、反应等等; 

4、其他有收集价值的意见或建议。

第四条 学校教职工思想动态与信息的收集反馈以年级或处室为基本单位进行,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教职工思想动态与意见反馈分析会,各部门每月25日前把教职工最关心的、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倾向,书面上报学校工会。

第五条  对教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实行“反映问题——解决方案——反馈意见——落实跟踪”的闭环管理机制,以健全的信息沟通和反馈制度,实现沟通渠道的上通下达,推进问题的及时解决。

1、学校工会在部门上报的书面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汇总,形成书面反馈意见,书面送达学校党政有关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以便针对反馈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相应的工作。  

2、学校工会要在信息反馈15日后30日内向所反馈的党政有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了解所反馈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办法,以及问题不能解决的原因。学校工会要将反馈问题的解决、落实办法和结果,在中级教职工会议上进行反馈说明。     

3、学校工会在学校中高级教职工会议上各部门每月书面情况通报,同时通报相关职能部门对反馈问题的解决、落实办法和结果。     

第六条 为确保教职工思想动态收集反馈工作有据可查、信息准确、工作责任落实,由学校统一印制下发《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工会信息反馈表》,由各车间、部门组进行情况调查摸底、分析汇总、统一填写和上报。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汇总篇6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马歇尔-勒纳条件;贸易结构

近年来,我国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人民币遭受着来自国际社会强烈要求升值的巨大压力。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最近的一次改革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单日波幅最大的一天是329个基点,最小是34个基点,平均波幅超过90个基点,已明显超过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间的平均70多个基点的日波幅。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美双方的热点议题,美国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人民币汇率居高不下,认为人民币汇率是导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一再对中国施压,企图让人民币短时间内大幅升值。但是不是人民币短期大幅度升值就能带来贸易顺差的逆转呢?从绝对数据来看,2005年人民币大幅升值以来,我国的对外净出出口额(nX=X-m)不降反升。

关于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研究文献很多,大多理论基础为弹性分析法,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判断币值变动效果的基础依据。本文运用1994年-2008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人民币汇率对不同产业部门的进出口影响。并对我国的汇率政策改革以及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进出口相关性的实际分析

1.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

由于通货膨胀率等因素的影响,名义汇率的变化远远不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商品的真实国际竞争力。通常来说,实际有效汇率(ReeR)在长期看来往往被视为更真实地反映一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和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竞争力(巴曙松、吴博,2007)。

本文选取imF公布的实际有效汇率作为研究基础。并考虑出口退税率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测算表明,1994年-2008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呈现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为1994年-1998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呈大幅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第二阶段为1998年-2005年,这一阶段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致呈下降趋势,但总体变化比较平缓,这一阶段人民币总体呈贬值态势;2005年-2008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平缓上升,人民币开始升值,与人民币名义汇率大幅度上升相比,总体变化比较平缓。

2.对外贸易货物分类

一般出口货物的分类方法采用SitC分类,但该方法无法准确反应出口商品的技术和附加值的密集程度(王世嵩周勤,2008),LaLL方法很好的解决此问题,将出口商品分为六大类,分别为动植物、资源型制成品、低科技含量制成品、中等科技含量制成品、高科技含量制成品、特殊商品。

二、实证分析

1.模型的选择

假定:中国的进口商品和国内的商品具有不完全替代性,国内尚无能力生产出替代商品,并且出口商品也具有一定独特性。国内大多数文献在研究进出口与汇率的关系时多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函数,故本文也采用C-D形式的函数来建立中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函数:

得到计量模型:

分别表示实际汇率以及贸易国的国民收入、中国的国民收入对进出口总额的敏感系数。是随机误差项,且:

2.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对数据aDF(augmentDickey-Fuller)检验。检验结果为:

等都是非平稳序列,但其一阶差分为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后,对模型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各个产业部门的进出口与相关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

3.实证结果与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动植物商品、低科技含量制成品、高科技含量制成品的进出口贸易中并不成立。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马歇尔条件的假设前提是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从而保证国内外商品价格的稳定,上述的三类产品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具体来说,动植物商品受到自然条件、生产周期等因素的限制;低科技含量制成品产品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很多厂商依靠低科技含量制成品的出口维持生计,因价格的变动而大幅度改变产量的激励较少;我国进出口产业结构的低端化,对高科技产品进口依赖较强等因素是造成上述三类产品不能满足供给弹性无穷大假设,从而导致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

三、结论

马歇尔―勒纳条件在资源型制成品、中等科技含量制成品、特殊产品的国际贸易中是适用的。而在占我国出口较大比重的动植物商品、低科技含量制成品的对外贸易中并不适用,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明显造成这些商品出口的减少。这也找出了2005年人民币升值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净额不降反升的原因。但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依然存在结构低端化等问题,因此应通过相关政策来调整出口结构,提高本国的科技竞争力,优化出口产业结构。适时降低出口退税,抑制部分低端产品的出口。同时中国政府还应该刺激国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吴博,朱元倩.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测算及对国际贸易、外汇储备的影响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4).

[2]巴曙松,吴博,朱元倩.关于实际有效汇率计算方法的比较与评述――兼论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J].管理世界,2007(8).

[3]封思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4).

[4]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汇总篇7

“贸易条件改善能否一定增加一国福利”的问题,也可引申为“贸易条件是否为一国贸易利益的恰当度量”问题,向松祚先生对此作出过深刻的说明。这里我们只集中研究汇率变化影响一国贸易条件的机制进而得出汇率变化能否最终对一国福利产生联动影响。

为简单起见,不妨用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问题。假设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出口杯子,每个杯子的单价为1美元。假设原来人民币汇率是1美元=8元人民币。现在人民币升值,1美元=6元人民币。很显然,人民币升值后杯子的国际(美元)价格没有变化。因为出口商品的国际(美元)价格是在国际市场上,在竞争约束下由供给、需求共同决定的;供给、需求不变,杯子的国际(美元)价格当然不会变化。其结果是,人民币升值前,出口厂商出口一个杯子可以获得8元人民币的收益,人民币升值后,出口厂商出口一个杯子只能获得6元人民币的收益。假设生产成本没有变化,那么出口厂商的利润就得减少2元人民币,那些效率相对低下的出口企业就得亏损倒闭,国际市场上杯子的供给就会减少(供给曲线左移)。假设国际市场上需求没有变化,那么杯子的国际(美元)价格就会上升,贸易条件因此得到改善。现在,答案有了新的变化:人民币升值后杯子的国际(美元)价格改变,人民币升值的确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不过至关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人民币升值是怎样致使出口商品的国际(美元)价格上升的,是怎样致使贸易条件改善的。

进一步来看,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价格上升和贸易条件改善能够增加我们的福利水平吗?答案显然就没有那么肯定了。一个国家,假如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那么汇率升值,因汇率升值而得到的贸易条件改善也许不算什么坏事。但是,假如一个国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那么汇率升值就是灾难性的。在这样的国家,汇率升值,因汇率升值而得到的贸易条件改善是以生产减少、失业增加为代价的。在我们看来,近些年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不是什么坏事。这是中国出口增加、生产增加、就业增加的表现,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表现。

接下来,我们考察汇率升值对于进口的影响。同样的道理,进口商品的国际(美元)价格是在国际市场上,在竞争约束下由供给、需求共同决定的;供给、需求不变,进口商品的国际(美元)价格是不会变化的。因此,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商品的人民币价格下降。假如其他因素不变,那么进口就会增加。我们要问,这种进口增加对于国内的生产和就业有着怎样的影响呢?一般来说,会使国内的生产和就业减少。但并不绝对,要看这进口产品是投资品还是消费品,要看这产品是不是国内本来就不能生产,或者国内本来就没有优势生产的产品。

将上述分析倒转过来,可以考察汇率贬值的影响。还是假设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出口杯子,杯子的单价是1美元一个。假设原来人民币汇率是1美元=6元人民币。现在人民币贬值,1美元=8元人民币。同理,杯子的国际(美元)价格不因为人民币贬值而变化,仍然是1美元一个。这样,人民币贬值前,出口厂商出口一个杯子获得6元人民币的收益,人民币贬值后,出口厂商出口一个杯子获得8元人民币的收益。假设生产成本不变,那么出口厂商的利润就会增加,这会吸引新的厂商加入到生产和出口杯子的活动中。假如一个国家已经充分就业了,那么可能只是一个产业结构或者产出结构的调整。但是,假如一个国家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那么汇率贬值就会增加这个国家的生产和就业。与升值的情况形成反向对应,人民币贬值会使进口商品的人民币价格上升。假如其他因素不变,那么进口就会减少。一般来说,这会使国内的生产和就业增加,对于一个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国家而言尤其如是。当然,也要看这种进口产品是不是国内本来就不能生产,或者国内本来就没有优势生产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汇率变动影响出口和进口的机制并不是对称的。逻辑上,不是汇率升值,出口商品的国际(美元)价格上升,出口减少,而是汇率升值,出口减少,出口商品的国际(美元)价格上升;不是汇率贬值,出口商品的国际(美元)价格下降,出口增加,而是汇率贬值,出口增加,出口商品的国际(美元)价格下降。但是逻辑上,的确是汇率升值,进口商品的人民币价格下降,进口增加;汇率贬值,进口商品的人民币价格上升,进口减少。这种非对称性决定了汇率变动引发的结构调整的调整成本之承担也是非对称的: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的调整成本主要由自己承担,而国际货币贬值或升值的调整成本所有国家都要承担。当然,要考虑汇率变动对于一国生产和就业的影响,还要把资本项目考虑进来,还要把国家之间的博弈考虑进来。这是因为,局部均衡并不真实存在,真实世界的一切都是一般均衡的产物,而人和由人组成的国家具有对环境和变化作反应的能力。所以不难理解,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政策选择是不一样的。不过有一点同样要清楚:名义汇率可以低估或者高估,但是实际汇率不可能长期被低估或者高估的。实际变量总是要趋于呈现其本来面目的。

教科书讲:“本币升值,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本币贬值,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这结论的确没有错。不过,重要的不是这个结论,而是汇率变动对于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机制。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或者搞错了,那么上述结论就没有意义。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提高或降低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的问题,贸易条件根本就不是贸易利益的一个好的度量。原则上,一切的价格都不过是一个相对价格,而贸易条件本质上也是一个相对价格。既然在微观领域,我们不会一般地认为涨价会增加企业利润而降价会减少企业利润,为什么到了宏观领域,就认为贸易条件改善一定是件好事情呢?向松祚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假如提高价格能够增加利润的话,厂商为什么不自己提高价格,而要由政府通过汇率升值来提高价格呢?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汇总篇8

省公司纪委、分公司党委:

根据《关于建立“两个责任”双报告制度的通知》(赣移党组[2017]3号)和《关于印发<中国移动江西公司纪检监察部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赣移纪检[2017]7号)要求,现将2018年分公司纪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情况报告如下:

一、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1、2018年4月18日召开2018年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公

司党委委员、各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各部门经理助理以上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纪委书记与13名支部纪检委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书》。

2、按照分公司2018年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2018年纪律检查工作要点,共六大类15项;细化并明确了工作清单,共七大类44项。

3、2018年2月组织各单位经理助理以上成员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57份,组织市公司各关键岗位人员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47份。

4、协助党委开展深化巡视整改工作。对照省公司文件要求,将深化巡视整改任务分解到责任部门,分别于5月17日、6月28日、7月14日以协同办公的形式下发,要求各部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指定专人负责,按时反馈自查整改情况。一一与各部门进行沟通,经认真自查,发现存在问题的有18项,其中:涉及中央专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9项,涉及“两个责任”落实情况6项,涉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项,涉及选人用人和干部管理方面2项。督促各责任部门按要求整改,截止8月底已基本完成,还有2项(涉及历史案件通报和干部超编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相关要求执行。

二、严格落实“监督责任”,认真开展监督检查

1、做好纪检委员每半年一次报告监督责任落实情况的工作。1月份各支部纪检委员提交书面履责情况报告;7月13日组织13名纪检委员进行监督责任履行情况现场汇报,纪委书记和4位纪委委员全部到场,听取了汇报并进行点评。2018年12月各支部纪检委员提交2018年度履责情况报告;

2、开展基层支部监督检查和考评工作。3月28日至4月5日开展了一季度基层支部党风廉政建设检查,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要求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限时整改到位。在7月4日至7月8日的二季度监督检查工作中,主要针对前期问题开展整改“回头看”工作。对各支部日常纪检监察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预评分并通报,纳入季度Kpi考核。2017年1月4-6日开展了四季度基层支部党风廉政建设检查,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进行评分,区县分公司党支部考核评分结果纳入了年度Kpi考核。

3、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改工作。2018年7月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进行二次清查,并对违规招待费用进行退赔;2018年9月,实地检查所属区县公司和机关各部门办公用房整改情况;在中秋、国庆节期间,对公务用车管理进行明察暗访和现场抽查。

4、协调、督促责任部门完成深化巡视整改工作。与责任部门一起对照《深化巡视整改任务落实分解表》中55个问题进行认真自查,发现存在问题的有18项,其中:涉及中央专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9项,涉及“两个责任”落实情况6项,涉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项,涉及选人用人和干部管理方面2项。其中15项已基本完成整改,还有2项(涉及历史案件通报、剖析和干部超编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相关要求执行。检查责任部门集团巡视迎检准备情况,3次向分公司党委汇报,7次与各部门讨论。

5、开展区县公司巡察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推进“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加大对公司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按照党委要求开展区县公司巡察工作,重点对区县公司风险防控和运营健康度进行评估检查。主要检查内容为:涉及市场营销费用、渠道酬金、渠道维修、集团业务欠费、网络成本管理、代维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物流管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等多方面内容,并查看前期各项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10-11月已完成两个县公司实地检查,目前发现问题28个,如:吉祥号码管理、渠道亮化装修、房租管理、基站代维管理、工程建设管理、集团产品历史欠费、办公楼土建管理不规范等方面,存在风险,有些可能对公司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各类监督意见共28条。检查组将具体检查情况向党委进行了汇报,党委听取汇报后提出了新要求,对发现的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入查证,突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抓关键流程、环节的控制情况,改进检查方法,确保工作成效。

监察室12月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责任单位立即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结果。下一步拟分2-3个组到其他区县公司检查,并做好检查组人员的培训,统一检查标准。将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并通报,如发现存在廉洁风险问题,下一步纪委将开展调查,该问责的问责。

三、加强制度建设,行文下发相关管理办法

1、落实省公司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分公司实际,制定《分公司2018年度纪检监察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办法》,2018年3月22日形文下发。实行月度预评,按季考评,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2、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牵头组织各专业部门研究制订《分公司风险防控问责管理办法》,于2018年4月4日形文下发。为切实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员工认真履职,4月份下发工作联系单,要求各区县公司和部室组织全体员工对该办法进行宣贯和学习,并加强督促,收集学习情况。

3、2018年8月,组织各部门以省公司各专业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分册为指导,在充分运用的基础上,结合分公司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完善各专业线条的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分册(涉及15个部门,148个流程),由监察室汇总下发([2018]监察1号),要求各单位对照贯彻执行,匹配流程和制度,抓早抓小,防范廉洁风险的发生。

四、组织学习教育,建设廉洁文化

紧密围绕“守纪律、讲规矩、强党性”活动主题,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章、准则、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其中:

1、分层分级开展教育的情况

1)党委中心组:先后12次开展中心组学习,2月3日和2月29日,集体观看《反腐警示录》(上、下);3月26日,对最新讲话精神、省市两级领导关于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讲话等内容进行学习宣贯和导读;3月26日外请市委党校聂校长和汪正生主任讲述《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全体党员心上》党课;4月18日,对《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个支部》、新华社评论《确保两学一做取得实效》、《纪检监察工作主要职责、内容、要求》进行宣贯、学习和解读;6月3日,对《集团公司经理人员问责实施办法》、《江西公司领导干部弄虚作假行为问责办法(试行)》、《江西公司员工违规违纪处分条例(修订试行)》进行学习、研讨;6月23日,收看“咬定青山不放松”视频、对最新讲话精神之“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为信仰去拼搏去奋斗”进行学习、研讨;7月26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8月27日,对《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进行宣贯、解读;9月23日,学习《江西公司党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有关规定》、观看《筑梦路上——从严治党》视频;10月27日,对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讲话精神和总书记在国企党建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进行学习、法律风险大讲堂、观看反腐大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11月18日,对《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行学习。

先后组织开展《准则》和《条例》等学习宣贯2次。各单位共组织参观教育基地16次,参观人数达200多人;组织观看教育片13部,达到400多人;在培训班上开设廉政课程,购置发放书籍180本;撰写学习心得40余篇;组织发送短彩信22期,发送人数达到400多人(以上数据包括区县公司和机关支部)。

2、纪委书记授课情况:纪委书记带头讲党课,并分别参加所在支部的学习活动,跟支部党员同志讲党课、谈体会。纪委书记刘欣在机关网络支部开展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中讲了一堂专题党课;6月30日,纪委书记在机关网络党支部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会上讲了一堂“讲规矩有纪律”专题党课。

3、党员学习覆盖率、员工学习覆盖率:一季度针对全体党员开展警示教育,线上观看省纪委《反腐警示录》,党员学习覆盖率92%;二季度学习反腐倡廉教育月活动四门必修课,党员覆盖率98%,员工覆盖率88%;三季度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三级经理以上人员参与率96%;四季度组织三级经理人员和纪检监察人员对《廉政建设相关典型案例》进行学习和考试,完成率100%。

4、组织各支部撰写提交学习心得,共收到学习心得40余篇,择优在省公司《廉政动态》栏目发表。1-12月在“廉政之窗”网站刊登信息26篇,及时完成集团公司“廉洁从业之窗”队伍建设人员信息,并进行日常维护更新。

5、开展日常警示教育和节前廉洁教育进家庭活动。将省、市纪委和省公司下发的违规违纪通报,及时进行传达、通报和剖析,警示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等节假日,及时通过短彩信、邮件通知、下发文件或工作联系单等多种方式,提醒干部员工及家属牢记廉洁纪律。

五、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情况

1、重要时间节点部署或提醒情况: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等节假日,纪委及时通过短彩信、邮件通知、下发文件或工作联系单等多种方式,提醒干部员工及家属牢记廉洁纪律。中秋、国庆前夕,通知各支部纪检委员做好节日期间本单位公车管理和公务接待自查,纪委组织对有关情况进行抽查和明察暗访。

2、自行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和提出工作建议情况:

3月底启动开展“四风”问题整治情况“回头看”工作整改落实,对“回头看”新发现问题,要求责任部门和区县公司逐一开展整改落实,并汇总整改情况督促有关责任单位跟踪问效。3月28日至4月5日先后派出监督检查组赴10个区县分公司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问题整治情况监督检查,提出公务用车、办公用房、业务招待等方面管理应规范、手续应严格等6条建议。

对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招待、差旅费开展专项自查和整改。2018年5月和7月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进行两次清查,并对违规招待费用进行退赔;2018年7月对差旅费超标情况进行再次清查,超标差旅费全部清退;2018年6月重点针对超面积和虚假合署办公的情况进行督促整改,2018年9月,实地检查所属区县公司和机关各部门办公用房整改情况;在中秋、国庆节期间,对公务用车管理进行自查反馈和现场抽查。

六、认真落实案件查办工作

1、问题线索核查及信访案件情况

1)巡视组移交问题线索;省公司及地方纪委转办信访件;本单位自收信访件:省公司转办信访件转来1件(信访外,樟树公司客户业务投诉);本单位自收信访件1件;截止11月30日共收到纪检监察信访件1件,信访外1件。

2)完成上级纪委交办的初核、转办要结果到期办结率(办结数量/移交数量):2018年仅收到省公司转办信访件1件(信访外),已办结,并向上级反馈有关情况和处理结果。

3)按照五类标准处置问题线索情况:按照五类标准处置问题线索情况:立案1件(张志刚违反八项规定,公车私用),已办结。

4)纪委向本单位主要领导、党委汇报信访及案件办理的情况;主要领导对重要信访件、案件亲自批示、过问、督办的情况:纪委向本单位主要领导、党委汇报信访及案件办理情况2次;主要领导对重要信访件、案件亲自批示1次、过问、督办情况2次。

5)司法案件情况和自办案件情况(只报数据,不涉及案情,包括一案双查):没有发生司法案件;分公司自查问题线索0件;立案案件1件(同上)。

2、分层分级开展信访分析、案件剖析情况:在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全市经营分析等会议上,对省、市纪委通报的违规接受吃请和收送礼品等案件,省公司通报的南昌、九江分公司违规挪用工会经费、违反劳动纪律等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公车私用案件,进行传达、通报和剖析,警示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引以为戒,警钟长鸣,注重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严格要求自己,不违规不逾矩。

3、针对信访及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管理改进建议,推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情况:要求主管部门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节假日联合开展监督检查。组织全市三级助理以上人员学习《江西公司党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实施细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政治学习,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强化公司管理制度的执行。并参照省公司文件,结合实际,修订下发《分公司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实施细则》。

4、运用“四种形态”

责任约谈批评提醒、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人数: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约谈113人次;各县区分公司批评提醒共47人次;组织处理31人;纪律处分1人;无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人员。

七、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工作

1、按省公司要求,完成了三级经理重大事项一年一报告工作。

2、做好对“三重一大”、物流采购、晋升考试、年度评先等事项情况的监督工作;

 3、对关键岗位任职情况进行梳理:共收集汇总关键岗位54个,关键岗位员工93名,其中任职时间已满四年的有16人,满3年的有5人,梳理情况提交人力资源部。目前,关键岗位到期人员已有4人调整岗位,3人已调整工作职责。

4、积极推进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及时组织学习省公司下发的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分册,并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    

2018年3月,按照公司党委要求,牵头组织各专业部门对重点领域进行风险点排查,研究制定《分公司风险防控问责管理办法》,从安全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综合管理、财经管理四个方面明确了54个红线行为和问责办法,于2018年4月形文下发(宜移司[2018]68号),并组织各单位和部门进行全员宣贯。   

5、2018年5月,启动分公司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要求各部门针对主要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自查,梳理风险点,对相应流程和办法进行修订,在相关制度和办法中增加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条款,明细对应罚则,有责必问,失责必究。

a.监督推动的具体措施:

1)3次向公司党委和党委书记做专项汇报沟通,推动部门在年度绩效计划中包含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内容。7月8日,向公司党委就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情况作了专题汇报。党委提出明确要求,各部门应以省公司各专业分册为指导,在充分运用的基础上,结合分公司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完善本专业线条的“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分册,并经分管领导审核后,统一下发。

2)7-8月安排人员分专业对网络口、市场口、综合口沟通、辅导7次,督促各主责部门针对主要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自查,梳理风险点,对相应流程和办法进行修订,在相关制度和办法中增加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条款,明确对应罚则,制定完善本专业线条的“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分册。

3)2018年8月,组织各部门以省公司各专业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分册为指导,在充分运用的基础上,结合分公司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完善各专业线条的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分册(涉及15个部门,148个流程),由监察室汇总下发([2018]监察1号),要求各单位对照贯彻执行,匹配流程和制度,抓早抓小,防范廉洁风险的发生。

B.存在主要问题:各单位应加强组织学习本专业的廉洁风险防控分册,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完善机制建设,优化制度办法,防范廉洁风险的发生。

八、 不足与思路

2018年在省公司纪委、分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完成了深化巡视整改、嵌入式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四风问题整治、集团巡视迎检等工作的牵头组织和执行的任务。开展好反腐倡廉专题集中学习和警示教育活动,认真查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有失职行为的领导干部进行问责或提出问责建议。率先开始进行区县分公司巡察工作的探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看到的是许许多多的不足,突出表现在:主动监督的意识不强、发现问题的途径不广、剖析问题原因的深度不够、指导督促解决问题的力度不大。存在的问题:“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方面,各责任部门虽然进行了流程梳理、风险点排查形成各专业分册,但没有进行充分学习宣贯,没有做到人人入脑入心。有些整改工作仅仅满足于当前问题的整改,治标不治本,没能做到“举一反三”,形成长效机制。要从梳理流程、完善制度、强化执行上下功夫。

结合如何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围绕纪检监察“监督执纪问责”的核心工作,从以下四个方面理顺工作思路:

(一)更加突出主责,旗帜鲜明履行监督责任

监督执纪问责,是党章赋予纪委的职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进一步在落实“三转”、综合运用“四种形态”上取得新成效。要敢于较真碰硬,不怕得罪人,以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有效监督和严格执纪问责来衡量检验监督责任的落实。正人先正己,按照“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加强队伍自身建设。牢牢抓住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进行问责,正确运用《问责条例》7种问责方式,持续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

(二)协助分公司党委,发挥纪委在分公司集团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的协调、监督和问责的作用

集团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要切实把自己摆进去,集团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没有旁观者,回顾以前各类整改工作,总有不少差强人意的地方,很大一个因素是查摆问题不彻底。归根结底是没有对失责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如何做到准确问责,就要求我们切实参与到整改工作的全过程中去。对整改工作每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内容、要求、职责分工、进展情况等都非常了解,才能真正掌握各责任部门、责任人的履责情况,才能有效协调、及时监督和有据问责。

(三)做到学以致用

违纪行为、违规事件与党纪国法的要求、公司制度的规定没有现成的连线。要有效监督,严格执纪问责,一方面需要学深悟透党纪国法、公司制度规定的精髓,以党纪国法、公司规定为依据,规范监督执纪问责;另一方面要熟悉、分析我公司各类违纪行为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多发易发的领域和环节,提高发现线索、深挖问题本质的能力。    

(四)注重记录、归纳、今年在如何推进嵌入式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集团巡视迎检工作,在公司党委的指导下,纪委做了较周全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与各业务部门一道进行充分沟通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实践没有详实地记录下来,也没有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这是纪检监察工作方式方法的短板,需要改进。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汇总篇9

[关键词]汇率波动;公司内贸易;汇率弹性

一、引言

公司内贸易,是指一家跨国公司内部的产品、原材料、技术与服务在国际间流动,这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国外子公司之间在产品、技术、服务方面的交易活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国际生产分工协作的逐步深化,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联系日趋紧密。据统计,1970年代,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仅占世界贸易的20%,1980―90年代升至40%,而目前世界贸易总量超过70%为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跨国公司,作为联结贸易、投资一体化的重要桥梁,其经济行为愈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制约了公司内贸易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汇率冲击对跨国企业公司内贸易的影响以及对东道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国外研究

迄今为止,理论界并没有就汇率冲击对公司内贸易的影响进行过专门研究。与之相关联的研究,大致涵盖于“与产业内贸易有关的汇率理论”以及“与一般贸易有关的汇率理论”两部分。

与产业内贸易有关的汇率理论散见于汇率波动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效应的研究。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相对生产成本和财富效应两个渠道展开的。该领域的经验研究有Cushman(1988),[1]Froot&Stein(1991),[2]Sercu&Vanhulle(1992),[3]Goldberg&Kolstad(1995)[4]等。

专门针对汇率波动对产业内贸易影响效应的文献较为匮乏。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现有的汇率理论框架无法有效深入到产业内贸易甚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层次,从而制约了对其展开影响效应的逐一分析;另一方面,在现代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中,也普遍存在忽视或简化汇率波动因素的现象。在经典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模型中,诸如Dixit&Grossman(1982),[5]Helpman&Krugman(1985),[6]antràsandHelpman(2004)[7]等,在其构建的产业内贸易模型框架理论假设中均没有考虑汇率波动问题。

与一般贸易有关的汇率理论主要指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影响效应的研究。1970年代以前,研究的侧重点是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平衡的影响,期间的一个主要研究成果是以罗宾逊夫人等提出的贸易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说”(elasticityapproach),即汇率贬值促使一国贸易收支得到改善的判定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m-LCondition)以及“比克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B-R-mCondition)。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许多国家开始采取浮动汇率制,研究重心开始转移到围绕汇率对进出口价格的不完全传递机制(exchangeRatepass-througheffect)展开。

(二)国内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针对“汇率与公司内贸易”问题的关联讨论,主要集中在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状况以及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上。史智宇(2003)、[8]潘向东等(2004)[9]和马征等(2006)[10]分别检验了规模经济、国内需求、经济一体化、FDi、制度等因素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他们的实证检验基本上都认为我国的贸易模式仍然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此外,最近国内一些学者开始运用新新贸易理论(new-newtradetheory)思想来分析中国产业内贸易、FDi以及国际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如田文、刘厚俊(2006),[11]盛斌、马涛(2007),[12]马涛(2008),[13]张杰,刘志彪(2008)[14]等。很明显,上述国内研究也普遍存在忽略汇率因素对产业内贸易影响作用的分析。

本文根据我国对外贸易的现阶段特征,在垂直型FDi框架下,根据跨国企业的运作模式,构建了一个多国汇率冲击对跨国企业公司内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模型,并试图就汇率因素对公司内贸易的影响进行尝试性探讨。

二、模型构建

本文借鉴Dornbusch(1987)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从事跨国生产和销售的三国框架:母公司(国1)-子公司(国2)-国际市场(国3),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位于国2的子公司。

假设1:某跨国企业具有两阶段生产特征。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零部件,经组装后子公司将成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其中,母公司生产零部件和成品的成本分别为w11和w12,子公司生产同样的零部件和成品的成本分别为w21和w22(注:变量下角标前一个数字代表国别,后一个数字代表某生产工序对应的中间产品)。假定母公司所在国的汇率水平为e1,子公司所在国的汇率水平为e2,均采用直接标价法。

假设2:不考虑运输成本、关税因素,零部件的进口与产成品的出口在数量上一一对应。

假设3:跨国企业母、子公司之间不存在转移价格现象。

假设4:在国际市场(国3)该行业市场结构为寡头垄断,存在nmnC个外部竞争者(如上述跨国企业)以及nLF个当地企业。当地企业生产成本为wLF,产品具有同质性。国际市场需求函数为Q=a-bp,其中Q=∑nmnCj=1qjmnC+∑k=1qkLF。qjmnC,qkLF分别表示第j个跨国企业和第k个当地企业的产量。

对于一家跨国企业(multinationalCorporation简称mnC)而言,其总体利润(以母公司所在国货币计量)为:

πmnC=e1p-w11+e1e2w22qmnC

经整理,其一阶条件为:

qmnC=-nLFnmnC+1qLF+bnmnC+1ab-(w11e1+w22e2)(1)

对于国际市场上的一家当地企业(LocalFirm简称LF)而言,则其企业利润(以国际市场货币计量)为:

πLF=(p-wLF)qLF

同样,经整理其一阶条件为:

qLF=-nmnCnLF+1qmnC+bnLF+1ab-wLF(2)

在国际寡头市场上,跨国企业和国际市场上的当地企业的均衡产量分别为:

qmnC=bnabnLFwLF-(nLF+1)w11e1+w22e2(3)

qLF=bnabnmnCw11e1+w22e2-(nmnC+1)wLF(4)

其中n=nmnC+nLF+1

因此,国际市场上的产品均衡价格为:

p=1nab+nLFwLF+nmnCw11e1+w22e2(5)

三、比较静态分析

(一)单边汇率波动的公司内贸易收支效应

受资国(国2)子公司的贸易收支额为:

m=e2pqmnC-e2w11e1qmnC=e2qmnCp-w11e1>0(6)

为推导方便,首先定义国际市场外部竞争度nmnCn=σ,母、子公司在跨国企业生产中所占附加值比重分别为w11e1p=λ1,w22e2p=λ2。汇率相对波动幅度μ=Δe1/e1Δe2/e2,跨国企业子、母公司相对生产成本ω=w11/e2w11/e1,所有上述参数值均在(0,1)之间。

假定e1不变,受资国(国2)汇率波动e2对子公司贸易收支额m的传导弹性为:

eme2=1+eqmnCe2+11-λ1epe2(7)

其中,epe2=-σ•λ2;eqmnCe2=(1-σ)•λ21-(λ1+λ2)>0

因为epe2∈(-1,0)所以有eme2>0,表明受资国货币升值(贬值),导致子公司贸易收支恶化(改善)。

结论1:汇率的波动对公司内贸易收支表现为正传导特性。其单边汇率弹性大小取决于汇率的出口数量弹性eqmnCe2、汇率的出口价格弹性epe2以及母公司在跨国生产中附加值比重λ1(作为权重)。

(二)复合汇率波动的公司内贸易收支效应

跨国经营实践中,汇率冲击往往具有多国性,这种复杂情况导致公司内贸易收支做出反应的程度和方向可能具有多样性。当综合考虑母、子公司所在国汇率变动的复杂情况时,公司内贸易收支对汇率冲击的综合弹性为:

eme1e2≈eme21+μω(8)

公式(8)表明:当投资国和受资国汇率均出现波动时,跨国企业公司内贸易收支的综合汇率弹性eme1e2相当于“加权”的单边汇率弹性eme2。汇率相对波动幅度μ与跨国企业子、母公司相对生产成本ω这两个指标的相对变动,决定了综合汇率弹性的传导程度和方向。

其中,综合汇率弹性的符号判定取决于条件μ+ω>0是否满足。如果汇率走势一致(同升或同贬),则μ+ω>0,综合汇率弹性的符号取决于单边汇率弹性的符号,为正(+),表明汇率的升值(贬值)总体上造成公司内贸易收支恶化(改善);如果汇率走势相反(一升一贬),则综合弹性符号方向要视汇率相对变动幅度是否超过子、母公司相对生产成本ω。

与单边汇率弹性比较,综合汇率波动对公司内贸易收支的传导效果(叠加/抵消)判定取决于条件1+μω>1是否满足。如果汇率走势相同(同升或同贬),则两种汇率信号对公司内贸易收支的效应表现为相互叠加,使之以较大幅度变动;如果汇率走势相反(一升一贬),若汇率相对变动幅度μ超过子、母公司相对生产成本ω的两倍,则在两种汇率的抵消效应后仍然导致公司内贸易收支以较大幅度变动。反之,若没超过,则两种汇率产生的抵消效应导致公司内贸易收支的波动幅度弱化。

结论2:当投资国和受资国汇率均出现波动时,公司内贸易的综合弹性eme1e2等于“加权”的单边汇率弹性eme2。总体上看,汇率相对波动幅度μ与跨国企业子、母公司相对生产成本ω这两个指标的相对位置,决定了综合弹性的传导效果(叠加/抵消)和方向。

(三)多国汇率冲击对公司内贸易的综合传导弹性大于1的前提条件

由公式(8)可知,当u>u,或u

λ21-λ1-λ2>σ1-σ-1(9)

公式(9)是公司内贸易的单边汇率弹性eme2大于1的前提条件。其中σ1-σ反映了国际市场外内企业相对竞争度,λ21-λ1-λ2是子公司生产成本占跨国企业利润的比重。在垂直型FDi体系下,发展中国家凭借劳动成本低廉的优势参与跨国生产的成本组装工序,其生产成本占跨国企业总体的比重λ21-λ1-λ2通常比较小,不等式(9)很难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内贸易的单边汇率传导弹性eme2小于1。相反,如果市场国际化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都是国内企业,则外内相对竞争度σ1-σ很低,不等式(9)就可以满足。此时,公司内贸易的单边汇率传导弹性eme2大于(或等于)1。(注:若国际市场为双头垄断结构,受资国汇率波动对该国公司内贸易的传导效应不显著)。

结论3:如果国际市场外内企业相对竞争度σ1-σ与子公司生产成本占跨国企业利润的比重λ21-λ1-λ2满足不等式(9),若汇率相对波动幅度满足μ>μ1,则受资国货币贬值(或升值)导致该国的公司内贸易收支显著地改善(或恶化)。反之,则当μ>0时,上述判定结论才有可能成立。这说明市场结构因素在决定汇率对公司内贸易传导效果中起重要作用。

四、结论

第一,受资国汇率的波动对公司内贸易收支表现为正传导特性。其单边汇率弹性大小取决于汇率的出口数量弹性、汇率的出口价格弹性以及母公司在跨国生产中附加值比重。

第二,当投资国和受资国汇率均出现波动时,公司内贸易的综合弹性等于“加权”的单边汇率弹性,汇率相对波动幅度与跨国企业子、母公司相对生产成本这两个指标的相对位置,决定了综合弹性的传导机制(叠加/抵消)和方向。

第三,如果国际市场外内企业相对竞争度与子公司生产成本占跨国企业利润的比重满足临界条件,当汇率相对波动幅度处于某一区间时,则公司内贸易的综合汇率弹性大于1,受资国货币贬值(升值)导致该国的公司内贸易收支显著地改善(恶化)。市场结构因素在决定汇率对公司内贸易传导效果中起重要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国际生产分工体系逐步深化,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冲击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日益凸显。在这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依据传统的马歇尔-勒纳条件(m-LCondition)来判定一国汇率调整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可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当我们审视和评判汇率波动对我国公司内贸易的冲击力度是否显著时,特别是当遇到多国汇率冲击时,要综合考虑国际市场结构的特点、外商投资企业在全球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以及有关各国汇率冲击的相对力度(包括走势)等因素。以往较为简单的马歇尔-勒纳判定手段可能会对一国政府做出评估、决策造成偏失。鉴于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总体结构中,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主要为公司内贸易)比重较大,本文所提出的判定标准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而且,这个判定条件中所涉及的各参数都便于进一步检验和估算,这对于评判和预测多国汇率冲击下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贸易收支的影响程度和趋势带来一定程度的可操作性。

主要参考文献:

[1]Cushman(1988).U.S.BilateraltradeFlowsandexchangeRiskDuringtheFloatingperiod[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4,pp317-330.

[2]Froot,K.andStein,J.(1991).exchangeRateand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imperfectCapitalmarketapproach[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06,pp.1191-1217.

[3]Sercu,p.,Vanhulle,C.(1992).exchangeRateVolatility,internationaltrade,andtheValueofexportingFirms[J].JournalofBanking&Finance.vol.36.

[4]GoldbergL.S.andC.D.Kolstad.(1995).Foreigndirectinvestment,exchangeratevariabilityanddemanduncertainty[J].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36(4),pp855-873;

[5]Dixit,avinashKandGenem.Grossman.(1982).tradeandprotectionwithmultistageproduction[J].ReviewofeconomicStudies.59,pp.583-594.

[6]Helpman,e.andKrugman,p.(1985).marketStructureandForeigntrade[R].mitpress,Cambridge.

[7]antràs,polandelhananHelpman.(2004).GlobalSourcing[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112,no.3,pp552-580.

[8]史智宇.产业内贸易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J].世界经济文汇,2003(4).

[9]潘向东,廖进中,赖明勇.制度因素与双边贸易:一项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4(5).

[10]马征,李芬.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我国贸易结构演变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3).

[11]田文,刘厚俊.产品内分工下西方贸易理论的新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6(5).

[12]盛斌,马涛.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生产方式:文献综述[J].国际经济评论,2007(1).

[13]马涛.中间产品贸易、垂直专业化生产与FDi的关系:基于我国数据的协整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6).

[14]张杰,刘志彪.契约实施对国际贸易影响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8(10).

intra-firmtradeofmultinationalinfluencedbyFluctuationofexchangeRateSunwenli1ChenLili2

abstract:ReferencedbyDornbusch1987model,thepapermakesananalysisofexchangerateeffectonintra-firmtradethroughestablishingthethree-nationframework.themodelindicatesthat:(1)theinfluenceofonenation'sexchangerate

shockonintra-firmtradebalanceliesonelasticityofexchangerateformnCs'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汇总篇10

论文摘要: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缺乏时效性,学生主体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校整体育人效果。基于主体性德育理论及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职业学校可尝试建构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建立学生自主量化考评规章;制订可操作的学生自主量化考评评分细则;明确职责,建立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检评队伍;确定学生自主量化考评项目和流程;建立对学生自主量化考评结果及时评估反馈机制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德育

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的建构是学校实施主体性德育的重要途径与方法,是学生德育由“他律”嗣归“自律”的有效手段,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革新方向。该项工作既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水平与质量,也关系到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

一、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的建构原则和方法

(一)建构原则

平等性:营造平等、互助、团结、和谐的班级氛嗣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民主性:创建班级民主气氛,广开言路,让学生大胆发表对班级事务的看法、意见。

活动性: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的载体与舞台。

个别性:弘扬和尊重学生个性,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反馈性: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促进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

开放性: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参加各项活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个人素质。

(二)建构方法

调查法:调查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在学校建设中的能动状态和自主意识,以此编制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

实验法:创设条件,营造环境,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均等机会,让学生亲临其境,发挥才智,增强才干。

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行为效果,重在引导、激励、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欲,使其树立信心,增强后劲,健全人格。

问卷法:设计问卷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状态,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道德评价能力。

分析法: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综合、概括,探索出学校班级自主管理一般规律性的认识或成果,检测、矫正研究。

二、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建构实践

(一)建立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评制度

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既包括学生自主管理班务,参与校务管理,又包含学生民主推荐的行为规范监督员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检查、评比。班干部自己选,工作自己干,自己评自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而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幕后策划。

根据这一内涵和有关法规,建立系列考评制度,包括《来安职高学生道德行为准则》、《校园安全管理若干规定》、《来安职高关于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处理的暂行规定》、《来安职高关于贯彻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若干处理规定》、《寝室管理条例》、《量化考评检查工作规程》、《量化考评评分记录、核算办法》、《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评细则》等。

(二)确定考评项目

通过调研,充分考虑职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各环节,确定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评的8个项目及各项目分值。具体为:集会200分;课间操200分;早出勤200分;晚自勤200分;晨练200分;卫生1130分;寝室抽查40分;违纪违规减分。

(三)组建检评队伍,确定检评小组职责

建立一支以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员为主体、学生会参与、教师负责督查的检查评比队伍。包括7个小组:一是学生违纪违规督查组。成员:4名教师和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员若干。职责:课内外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明查暗访,一经发现,当即记录,并据有关规定酌情扣分,按周上报、汇总。二是考勤组。成员:一名教师和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员若干。职责:检查、记录各班学生早、晚自习出勤人数,并核算出勤率,按周上报汇总。三是学生集会检查组。成员:1名教师和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员每班1人。职责:着重查看学生的出勤和穿戴情况,并将有关数据按规定量化核算,上报汇总。四是卫生检查组。成员:2名教师和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员若干。职责:对卫生情况量化打分、排名、上报、汇总。五是课间违纪违规暗访组(含中午治安巡逻)。成员:组长1人和监督员8人。职责:发现违纪违规行为,立即查实、记录,按规定扣分、上报、汇总。六是就业跟踪调查组。成员:2名教师和就业(实习)学生信息员若干。职责:对就业实习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反馈结果及相关信息。七是学生行为改善状况调查组。成员:4名教师组成。职责:对学生行为表现进行跟踪调查,反馈信息,提供个案,分析材料等。以上各组安排的学生均为动态的,调整不称职的,已毕业的学生由新生替补。

(四)开展“学生自主管理实践周”活动

“学生自主管理实践周”即每周有一个班级不在教室上课,在班主任和班长的组织下,分布在学校若干个岗位,参与校务管理,行使对师生的检评和督查权力。

(五)“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评操作流程

操作体系:校考评组一指导教师一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员一各班、学生日常行为。

检评系统:各班学生日常行为一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员检查记录评分一指导教师分数汇总一校考评组汇总一排名公布、嘉奖。数字汇总层次:周汇总一月汇总一学期汇总。周汇总为a,月汇总为B,学期汇总为C。

三、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运作取得的成果

第一,形成一整套培养、选拔、聘用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评检评队伍的方法,营造了学生自主管理班务校务的氛围,为学生能力培养、民主意识提高提供了平台,增强农村职业高中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学生的主体意识、守纪意识增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违规率明显下降,学风、校风得到根本性改善。

第三,实施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评方略,学生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大为提升,促进学生对班务完全“自治”和参与校园管理机制的建立。

第四,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评的“整体效应”凸显,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学生毕业率、就业率和就业巩固率大幅度提高。

第五,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延伸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如师德建设、学校管理、学生健康心理及就业观念的培养等,并辐射到周边同学校和地区,被各类学校所借鉴,大大丰富了现代化教育理论体系。

四、对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建构的建议

职校自主管理量化考评应依据各校和学生具体情况,在现代教育和管理理论指导下,因地制宜、渐进开展,不能“一刀切”、照搬照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