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十篇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十篇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7:53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篇1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亚健康

1.研究对象状况分析

对我国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的研究近年来颇多,其研究对对象涉及到北京、河北、河南、福建、江苏、广西、兰州、陕西、湖北、广州、上海以及浙江等多个省市的高等院校,教师来自不同类型的高校。有的研究对某一地区所有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吴彬等的《福州地区高校教师亚健康影响因素的累积比数模型分析》一文对福州地高校教师健康的研究,也有对同一类型高校教师状况的研究,刘纯姣的《上海市财经类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也有对某一类型教师的健康状况的研究,黄忠兴的《浙江省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研究》。

2.研究方法状况分析

对教师健康状况的研究方法依据其研究内容的不同,其研究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多采用量表测量的方法,其主要有自评健康评定量表(SRHmS)、社会心理因素测量、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等量表。自评健康评定量表(SRHmS)是个体对其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期望,目前,自评健康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健康测量方法之一。社会心理因素测量(jobcontentquestionnaire,JCQ)对工作心理要求、工作自主性、工作社会支持三方面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测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用于测试心理健康水平,由90项有关心理或精神症状的问题组成,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另外还有运用生命质量评价量表、自定亚健康量表以及体检等方法对教师的健康进行研究。

3.高校教师健康研究进展

3.1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进展

在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中,有的研究显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全国相比较差,而有的研究则显示较好。魏美春在《地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实分析及其对策――基于江西省赣南部分地方高校的调研》通过因子分析发现,高校教师(SCL―90)各因子及阳性分数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偏执和人际敏感,是最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吴训慈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一文中分析,高校教师与全国常模SCL-90结果比较发现:调查组被试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恐怖、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与全国常模差异非常显著。张虎祥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的相关研究》高校教师SCL-90总累计分135.87±31.71,总因子分14.98±3.48。与国内常模比较,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忧郁及焦虑因子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邱秀芳在《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一文的研究显示,高校教师自评生理健康总体状况较好,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自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也处于中等水平。刘纯姣在《上海市财经类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一文表明:上海市财经类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均比全国常模低,总体良好。仅有9%的教师测试为阳性,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从研究对象所在地区发现,中西部经济不是很大发达的地区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身处上海和广州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较好。

3.2高校教师亚健康研究进展

韩新功在《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河北高校教师的亚健康人数为67.5%,其中:重度亚健康为41.3%,轻度亚健康为26.2%。王翠芳在《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结果显示:高校女教师亚健康状况高于男教师。司琦在《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心理成因与锻炼对策研究》中,有超过九成的高校教师自评处于亚健康状态,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心理原因主要是工作压力大造成的心情不好、焦虑、睡眠不良等消极心理状态。朱丽在《高校青年教师亚健康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岁组在本调查中人数最多,占43.13%,他们的亚健康发生率最高,达79.17%,其次是

4.结论

对教师健康状况的研究已涉及全国各个地区,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量表和体检数据的方法对教师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经济状况不同地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广州、上海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教师好于江西、兰州等经济不是很发达地区的高校教师。而全国高校教师的“亚健康”均不容乐观。

参考文献:

[1]邱毅,黄静珊,王兴林.陕西省高校教师身心健康与体育锻炼现状调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3):313―316.

[2]马亚娜,丁素琴,戴晶晶.苏州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调查[J].苏州大学学报.2007.27(1):91―93.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校级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7sx2102。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篇2

1月在本市进行健康调查的人员13452名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和采用Kessler10健康量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采用access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t或字2检验,p

【关键词】Kessler10量表;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

【abstract】objective:Kessler10scalewasappliedtoanalysisthementalhealthstatusoftheinvestigationfortheurbanresidents.method:atotalof13452caseshealthinvestigationinJanuary2015inourcity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throughtheself-madequestionnaireandKessler10healthscaletoevaluatethementalhealthstatus,toanalyzetheevaluationresults,wastheestablishmentofthedatabase,withtheaccesssoftwareusingSpSS16.0statisticalsoftwarefor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tor字2test,p

【Keywords】Kessler10scale;Urbanresidents;mentalhealthstatus

First-author’saddress:ShenzhenCityLonggangDistrictSeventhpeople’sHospital,Shenzhen518114,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1.018

心理健康是衡量人群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心理学领域的重视,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1-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焦虑、抑郁等[4-6]。所以此次研究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及Kessler10量表对本市城镇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为掌握本市城镇居民心理状况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2015年1月在本市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研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好、中、差三类,从每个市的每类乡镇中随机抽取一个街道办事处,在每个街道办事处中再随机抽取6个居委会,以等距离抽样的方法选取240户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中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等相关信息。

1.2.2Kessler10(K10)量表KesslerpsychologicalDistressScale(K10量表)是一个由Kessler和mroczek所编制的可以发现人群心理状况危险因素的自我评价量表[7-9],表中包括10个项目,可以多患者过去一个月的焦虑及压力水平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包括如下内容:(1)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劳累[10];(2)是否常有紧张感;(3)出现紧张感的时候是否难以平静[11];(4)是否有无助感;(5)是否有休息不好;(6)是否有不安感;(7)是否常有沮丧感;(8)是否对任何事情都有畏难情绪;(9)是否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激起兴趣[12];(10)是否有没有价值感。每个题目分5个评价等级:全部时间为5分,多数时间计4分,有些时候计3分,极少数时间出现计2分,几乎不出现计1分。针对患者各项评分进行加和,根据总得分将心理状况分成4个等级:良好得分10~15分;心理一般得分16~21分;较差得分22~29分;差得分30~50分[13-16]。

1.3统计学处理采用access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t检验或字2检验,p

2结果

2.1一般情况与K10评分本次调查共选取16岁以上的城镇居民13452名,其中男6703名,女

6749名;年龄16~26岁701名,27~36岁2300名;37~46岁3500名,47~56岁2041名,57~66岁1992名;67~76岁1790名,77~86岁1028名;

87岁以上100名。婚姻状况:未婚3192名,已婚9425名,离婚130名,丧偶705名。教育程度:文盲932名,小学1043名,中学2453名,高中/中专4538名,大学/大专及以上4486名。

2.2单因素分析

2.2.1一般因素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2躯体健康因素对躯体健康因素K10比较结果显示,调查前1个月、半年内、1年内患病人群K10均值显著高于未患病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3心理自评状况心理状况自评结果显示,性格内向、无知心朋友、对人生感觉消极、生活遭遇挫折者K10评分显著高于无此类情况者(p

2.2.4家庭因素不同家庭年收入和家庭生活和睦程度均影响K10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下,躯体的健康已经不足以衡量人体是否健康,心理健康与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17-20]。此次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和Kessler10健康量表对本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徐凌忠,王建新,孙辉,等.Kessler10在我国的首次应用研究及其重要意义[J].卫生软科学,2005,19(6):410-412.

[2]张里程,汪宏.中国西部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3):8-11.

[3]丁燕,徐凌忠,王兴洲,等.Kessler10量表在农村军民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9):632-633.

[4]黄智前,陈喜志,叶进军,等.城中村居民心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4):587-589.

[5]KesslerRC,andrewsG,ColpeLJ,etal.Shortscreeningscalestomonitorpopulationprevalencesandtrendsnon-specificpsychologicaldistress[J].psycholmed,2002,32(6):959-976.

[6]吴意,李艳华.使用SCL-90及SRHmS对大型综合医院工作人员心理健康进行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340-343.

[7]李建芬,李光华.镇沅县苦聪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76-2177.

[8]andrewsG,Sladet.interpretingscoresontheKesslerpsychologicaldistressscale(K10)[J].austnZJpublicHealth,2001,25(6):494-497.

[9]马佳,李双飞,张燕,等.应用Kessler10量表对白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25-27.

[10]魏萱,杨平,徐凌忠,等.居家治疗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67-69,79.

[11]孔令涵,郑文贵,周成超,等.农村育龄期妇女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7):53-55,88.

[12]冯晨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个体依恋模式对疼痛调适的作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3.

[13]刘晓燕.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随访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14]李国鹏,李杰,孔令华,等.心理弹性在抑郁症缓解期患者社会支持与心理困扰间的中介作用[J].护理学报,2015,22(23):9-12.

[15]姚伟.肾移植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16]崔明,刘嵘,刘皓,等.沈阳市建筑业农民工心理状况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4):330-332.

[17]赵龙超,,何燕,等.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第二版评价成都市城镇居民生命质量适用性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5):370-374.

[18]张远妮,张翔,徐华丽,等.广东省城镇居民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5,7(26):5-9.

[19]高修银,胡俊,陆召军,等.徐州市城乡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4(20):5841-5843.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篇3

【关键词】仫佬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相关因素

thementalHealthStatusanditsRelativeFactorsamongmedicalStaffsinmulaoethnicityarea.taoJianqing,JiangChunqing,ChenZhongxun,etal.Centerofpsycho-Rehabilitation,thepeople'sHospitalof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nanning530021,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sofcopingstyles,personalityandparentalrearingpatternsonmentalhealthlevelofmedicalstaffsinmulaoethnicityarea.methodsatotal403medicalstaffsinmulaoethnicityareawerecollectedbyclustersampling,theywereassessedwithSCL-90,epQ,SCSQ,andemBU.ResultsthescoresofSCL-90ofmedicalstaffsinmulaoethnicityarea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Chinesenorm(p

【Keywords】mulaoethnicity;medicalstaffs;mentalhealth;Relativefactors

国内已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普通人群差[1,2],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点、应对方式、工作压力等因素相关[3,4]。目前,国内有关仫佬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仫佬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点、父母养育方式及其常采用的应对方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深入了解影响这一群体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具体可行的干预策略,以促进该地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其他少数民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6年10月~2007年2月整群抽样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范围内二级医疗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430人为调查对象,全部完成评估的有效问卷403份,包含仫佬族191人,壮族121人,汉族72人,其他少数民族(瑶族、侗族、苗族、毛南族)19人;各民族平均年龄分别为36.31±9.85、37.56±8.35、37.94±8.89、37.48±11.23岁,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性别、婚姻状况、文化、职称、专业、科室分布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工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调查工具调查问卷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测验(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

1.3测试方法首先向被调查医院办公室阐述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并取得了院方的配合,通过院办向各科室/部门布置此项工作并要求其积极配合;然后再将各科室/部门的负责人作为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认真学习量表内容和要求;最后以科室/部门为单位统一发放问卷,每个部门均有课题组成员参加,并向调查对象阐明调查的意义、方法,介绍量表的内容和填写要求,量表由调查对象单独完成,测试时间65~110分钟,当天收回。

1.4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统计,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2.1医务人员SCL-90评分与中国常模比较与中国常模比较,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除了SCL-90人际关系因子分外,其他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p均<0.01),具体见表1。

2.2不同民族医务人员SCL-90与SCSQ、epQ的pearson相关分析以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为因变量,以SCSQ、epQ、emBU为自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2.3不同民族医务人员SCL-90与emBU的pearson相关分析以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为因变量,以emBU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2.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不同民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作用大小,以SCL-90总分为因变量,以SCSQ、epQ、emBU、性别、婚姻状况、文化、职称、专业、科别、工龄、父亲年龄、父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为自变量,以F≤0.050进入,F≥0.100排除为标准,对各民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3讨论

3.1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SCL-90评分除人际关系因子外的项目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说明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与李昌吉等[1]1992年、胡敏予等[3]1995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3.2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仫佬族地区各民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均与消极应对有正相关,提示该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过多使用回避、发泄等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关,仫佬族医务人员的SCL-90总分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国内同类研究相似[5],而壮族、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却未发现这种现象。

仫佬族地区各民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均与精神质有正相关,提示人格结构中精神质评分高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有不良影响。仫佬族、壮族医务人员SCL-90总分还与神经质呈正相关,提示情绪不稳的仫佬族、壮族医务人员易出现心理问题。其他少数民族偏执与神经质呈正相关。内外向与各民族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均无相关性,均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6,7]。

仫佬族医务人员的父母亲采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拒绝、否认等消极的养育方式均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壮族、汉族医务人员的父母亲采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的养育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也产生负面影响;汉族医务人员父亲的偏爱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利。其他少数民族与父母亲的偏爱,父亲的过多保护,母亲的惩罚、严厉有关,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8]。所有民族的心理健康均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等积极的养育方式无关。

回归分析显示,不利于仫佬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依次是精神质、消极应对、神经质、工龄短与母亲的偏爱;不利于壮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依次是精神质、神经质、父亲的过度保护与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利于汉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依次是精神质与父亲的过度保护;其他民族则是掩饰与精神质。

3.3干预为了促进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仫佬族地区的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采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等消极的养育方式,应注重培养孩子个性稳定、自信、随和乐观的个性特点,

培养孩子采用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应该教育他们避免不恰当应对方式的方法。

4参考文献

[1]李昌吉,龙云芳,潘晓平,等.1206例护士的心理卫生状态分析.现代预防医学,1993,20(1):10-12

[2]胡敏予,周昌菊,肖永源,等.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因素的研究.实用护理杂志,1996,12(9):425-426

[3]逢冰洁,张曼玲,江志君,等.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35-438

[4]姚道远,陈维翰,张明园.老年病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健康心理学,1996,4(1):22-24

[5]沈峥嵘,陈龙.应对方式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31(3):143-145

[6]姬成伟,王芳芳,孙志华,等.初中生人格、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6,7(2):143-145

[7]乔文达,王海青,王方,等.护士长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婚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14-16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篇4

【关键词】健康状况;自我检查;对比研究;全体教工,院校

【中图分类号】G4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9)10-0961-02

健康评价是以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为前提,并对人群或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界定的过程[1]。人们对于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或知觉状况,为自评健康状况或自感健康[2-3]。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承担培养年轻科技文化高级人才的教育工作,其健康状况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为此,笔者于2007年4-9月对豫北地区的13所普通高校在职教师进行了自评健康状况调查,以了解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与其相关因素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豫北地区高校教师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焦作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13所豫北地区的高等院校普通专业中选取800名在职教师,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答卷708份,有效回收率为97.25%。其中男教师368人,女教师340人。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medicalindex,Cmi)量表对豫北地区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进行分级筛查。Cmi内容包括18个部分,共有195个问题,每个项目均为2级回答:是或否。选择“是”记1分,选择“否”记0分,全部项目得分相加得Cmi总分。许丽英等[4]将Cmi译成中文,并进行初步修订,提出了适合我国不同性别筛查标准参考值:男性Cmi总分≥35分,女性Cmi总分≥40分,且不患病者为“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男、女教师的Cmi总分在该临界值以下者为“健康”。被临床医生确诊患有某种疾病者,不论Cmi总分的大小均为“疾病”。

Cmi有较好的效度[4]。为确保本次调查结果的可信程度,问卷回收后,间隔2周,在第1次调查对象中选取河南科技学院30名教师为重测对象进行重测信度检验,并对2次的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较高信度(r=0.875,p

1.2.2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主要统计方法有百分率的χ2检验。

2结果

2.1豫北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现状与认识从Cmi总分来看,属于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的教师有419人,占被调查教师人数的59.18%。从属于自评健康状况不良教师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结果来看,52.51%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健康”的,31.26%的教师认为自己“不太健康”,10.98%的教师认为自己“有疾病”,5.25%的教师表示“说不清”。

2.2豫北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分析

2.2.1不同性别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比较女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为63.53%(216/340),男教师为55.16%(203/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p

2.2.2不同年龄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比较不同年龄段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3不同学历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比较不同学历组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4不同职称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比较不同职称组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2.5每周课时数与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每周不同学时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每周课时在14学时以上教师(339人,占47.88%)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明显较高,见表4。

2.2.6工作压力与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见表5。

不同压力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工作中感到压力在中等及以上程度教师(548人,占77.40%)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明显较高。

2.2.7体育锻炼与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教师392人(占65.31%),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明显增高,见表6。

3讨论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豫北高校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为59.18%,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5-10]基本一致。女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明显高于男教师,与女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晋升职称等方面不甘心落后于男教师,承担着与男教师同样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同时还要操持家务、教育子女有关。超过50%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教师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说明教师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不够,有关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级职称、副高级职称或者35~54岁的中青年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相对较高。与这一年龄段教师的某些生理功能已开始逐渐下降,一些老化特征开始显露,以及工作压力较大有关。每周课时在14学时以上、工作压力达到中等程度以上时,教师的自评健康状况不良率显著较高。可能与大学的连年扩招和高校对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晋升职称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是分不开的。

笔者建议:(1)加强高校教师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加大其宣传力度,促使更多的教师了解健康状况不良的各种表现形式与导致原因。(2)学会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以加强自评监护,不断增强教师的健康与保健意识,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各高校应为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锻炼,形成宽松有序的业余生活环境。(4)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体检,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采取群体和个体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措施。

4参考文献

[1]许军.健康评价.国外医学,1999,16(1):1-3.

[2]李坚.自评健康与客观健康的关系.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1):140-142.

[3]李东斌,谢本亮.山区农村中学教师自测健康年龄层次的比较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299-301.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24.

[5]李淑环,张红杰,刘凤阁.保定市4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700-701.

[6]张宇.太原市普通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现状及分析.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7]冉北航.高校教师常见亚健康状况及运动处方.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67-68.

[8]许强.宁波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研究.温州大学学报,2008,29(3):44-48.

[9]寇建民,马文海,苏静.对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北京体大学报,2007,30(1):51-53.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篇5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高校教师;问卷调查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此次研究对象为长沙市部分在职教师,总共为50人,其中男性教师为24人,女性教师为26人;其中年龄小于30的有7个人、占14%,年龄在30-39之间的有24个、占48%,年龄在40-49之间的有14个人、占28%,年龄大于50的有5个、占10%;职称是正高的有5人、占10%,副高有10人、占20%,中级有31人、占62%,初级有4人、占8%;本科学历的有9人、占18%,硕士有35人、占70%,博士有6人、占12%。

(二)长沙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人完全了解亚健康状况,42%的人听说过亚健康但不能正确描述,18%的教师还不知道亚健康。这表明长沙市高校大部分的教师还没有意识到亚健康状况对自己产生的不良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教师中呈现重度亚健康状态的有8%,中度亚健康状态的有18%,轻度亚健康状态的有50%,24%的人是完全健康的状态。(见表1)

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发生率较高,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蓝毓营在《广西高校教师亚健康的调查与研究》中显示:广西高校教职工的亚健康发生率为67%,本研究发现长沙市高校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为76%,与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相差不大。

(三)长沙市高校教师亚健问题职称间的分布

亚健康的发生率与职称也有一定关系,副高和中级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高于正高与初级、初级的亚健康发生率又低于正高,这种现象可能是职称晋升方面的压力造成的,中级和副高比初级、正高面临的职称晋升压力大。(见表2)

初级和中级教师的年龄大多在25-40岁之间,由此可见,青年高校教师已然成为亚健康的“主力军”,这和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的现代亚健康多发人群在20-45岁之间是基本相符合的。这一方面说明了亚健康高发人群正在年轻化,另一方面说明职称对教师的重要性。

(四)长沙市高校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对比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在年龄、职称、学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具体情况见表3:

根据调查分析所知,学历在本科阶段的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25%、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40%;硕士阶段的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57%、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67%;博士阶段体育教与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均为50%。(见表4)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多数体育教师在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不科学,包括饮食不规律、膳食不均衡、睡得太晚、烟酒等不良习惯。

2、30~49岁是长沙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的高发年龄,其中青年教师是亚健康的“主力军”如果不重视亚健康的问题,将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成为亚健康的主要人群。

3、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等对长沙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影响效果比较明显,亚健康的形成的主要心理因素是职称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压力。

(二)建议

1、心理健康普查广泛面对高校教师实施,使教师正确面对工作压力,正确处理压力。对于在某些方面有症状的,应及时给予专业的心理干预,有针对性的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恰当的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2、高校相关行政部门应该探索科学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适当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减轻教师的经济压力,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改善教师生存条件,改革管理体制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

3、合理膳食,注意饮食的营养平衡。要注意酸碱平衡、粗细平衡、颜色平衡、味觉平衡、生熟平衡,改善机体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燕子.山西医科大学教工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10;1-11

[2]陈瑞玲、王蕾、刘玉霞、朱凤林、于春涛.沧州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篇6

在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国内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更能准确刻画被试的自觉症状、省时间易操作等特点。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回答所有90个项目,反映的是近一周时间内的身心状况。

田玉荣等人(1993)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采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对高校教师各因子的分析可知,高校教师各因子分及阳性分数均高于全国常模,高校教师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症、偏执症。黄晓芸等人(2009)在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东莞市厚街镇236名小学教师进行评测,东莞市厚街镇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人一般水平,且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王海丽等人(2014)在有氧运动及健康教育调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应用研究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在训练前后的对比分析,躯体症状、强迫病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睡眠和饮食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敌对、恐怖、偏执三项指标训练前后教师均处于基本正常范畴。

二、问卷调查法

潘孝富等人(2007)在对中学组织气氛测量及其与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中,采用问卷调查法,编制了中学组织气氛量表,探讨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了学校管理气氛与教师心理疾病中的敌意因子,学习气氛与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敌意因子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教师心理疾病各因子与学校组织人际气氛具有负相关,但不显著;学习气氛与敌意和焦虑、管理气氛与敌意因子回归显著。冯艳慧等人(2014)在幼儿教师心理授权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心理授权量表和职业倦怠问卷,幼儿教师心理授权与职业倦怠问卷的验证性分析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回归分析指出,心理授权对职业倦怠具有很显著的预测作用。

三、访谈法

周智慧(2008)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研究-以包头市幼儿园教师为例一文中,采用访谈研究的方法,对幼儿教师心理状况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表现和原因,提出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郑名(2005)在贫困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中,采用量表法,结合访谈法,对387名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其婚姻、职业满意度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但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等方面存在着心理问题;36岁以上的幼儿教师在躯体化和强迫方面的症状,显著高于36岁以下的幼儿教师;乡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城镇幼儿教师,未婚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已婚幼儿教师。

四、实验法

曹莹莹(2012)在萨提亚治疗模式下,提升高中生师生关系的干预研究中,采用了实验法,也结合了其它方法,得到了运用萨提亚治疗模式改善高中生师生关系的实验,将每个组的前后测差值进行对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运用萨提亚模式改善师生关系是有效的。萨提亚治疗模式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萨提亚的治疗工具形式灵活多样、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属于高中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本研究设计的团辅课程切实可行,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可以进行应用。通过实验班学生的个案报告体现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师生关系干预中的独特优势,通过学生行为的改进证明其在促进师生关系中的作用。方静(2013)在教师心理弹性对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的影响中,采用实验室实验法,揭示教师心理弹性与加工负性情绪信息时认知特点间的关系。结果说明了心理弹性对消极词汇的颜色识别产生显著影响,低心理弹性者对消极词汇有情绪Stroop效应,对消极词汇表现山明显的注意偏向效应。心理弹性对消极词汇的再认产生显著影响,低心理弹性者对消极词汇更为敏感,表现出明显的记忆偏向效应。

五、文献分析法

王力娟(2008)在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中,采用文献分析法,也结合了其他方法,结果揭示了中小学教师工作事件和状态焦虑水平与其人格倾向显著相关,与其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也显著相关.其中人格倾向是中小学教师工作事件影响状态焦虑的中介变量,社会支持是工作事件影响状态焦虑的调节变量。张璞(2013)在对瑜伽运动对南昌市高校女教师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中,采用文献分析法,以及其它几种方法,结果揭示了与对照组比较,经瑜伽训练后,高校女教师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平衡能力和柔韧性显著提高(p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Upi;SCL-90

一、问题提出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生也是我国人才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不但有过硬的技术,而且必须有强大的心理来应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务。目前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高职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就业等问题上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1]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成立于2012年3月,由原北京卫生学校、北京护士学校和北京市中医学校合并组建而成,以培养大学专科层次高等卫生职业技术人才为主。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学院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于2013年11月对全校高职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普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全体三年制在校高职生,包括2012级和2013级学生。有效被试674名,其中男生130人,女生544人,平均年龄18.8岁。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以班为单位,在同一时间、地点进行测试,实施统一指导语。采用专门的标准答题卡,受试者自己填表后,统一用光标阅读机阅读。用wJ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wJZ2000)进行筛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和统计处理。

SCL-90由90个项目组成,包括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采用1~5的五级评分法,依据统一标准,以因子分≥3分,即严重程度为中度作为阳性检出标准。

Upi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问卷本身,共60个题,作为衡量不健康的尺度,选“是”记1分,“否”记0分,总分越高说明问题越多,其中25题调查是否有轻生的意念;第二部分为辅助题,共4个题,可了解学生对自己身心健康的评价及主要困扰问题。根据分析标准,将参加调查的学生分成三类:一类是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这类学生需要进行面谈;二类是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这类学生属适应不良,但能维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三类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三、调查结果

(一)整体状况

Upi的检测,一类学生有75人,检出率为11.13%。其中,一年级新生检出57人,占被试总体的8.46%;二年级学生检出18人,占2.67%。SCL-90的检测,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有40人(任意一个因子分≥3),占被试总人数的5.93%。其中,一年级检出32人,占4.75%;二年级检出8人,占1.19%。符合Upi一类筛查标准,同时SCL-90的任意一个因子分≥3的学生人数为26人,占被试总人数的3.86%。其中,一年级20人,占2.97%;二年级6人,占0.89%。具体结果见表1。

表1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数比率

(二)对照分析

1.专业间对照

学院6个专业,即影像、药剂、检验、中药、康复和护理专业的Upi总分和SCL-90总分的状况如表2所示。图1和图2所示是各专业两个量表总分均值的分布图。为了比较专业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6个专业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发现,在Upi总分和SCL-90总分上,专业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表3)。进行多重比较后,两两专业进行对照,发现影像专业学生在Upi总分和SCL-90总分上,明显低于与其他专业,p值均小于0.05。

表2学院6个专业Upi总分和SCL-90总分的状况(±s)

表3专业间心理状况对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2.年级间对照

对12级和13级学生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无论是Upi总分还是SCL-90总分,两个年级间都存在显著差异(表4)。12年级学生的得分低于13年级学生的得分。

表4年级间心理状况对照分析(±s)

**p

3.性别间对照

分性别来看,男生和女生之间Upi总分存在明显差异,而SCL-90总分差异不明显。

表5不同性别心理状况对照分析(±s)

*p

4.与高职学生常模比较

张宇迪对2001~2010年间的5l项研究,共计43612名高职生SCL-90测试结果进行meta-分析后获得了高职学生常模。[2]与此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在SCL-90各因子水平上,本学院高职生得分均明显低于全国高职生,p

四、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依据Upi问卷的分类标准,筛选出的一类学生总人数为75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1.13%。这一数据处于国内平均水平(10%~20%)范围之内。同时,本学院高职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全国高职生常模。上述结果表明,本学院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是积极的、向上的,这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流。但足不容忽视的是,仍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应该给以积极的关注和及时的疏导。结果也显示,将Upi和SCL-90结合起来使用效果较好,不仅可以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可以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哪方面的。

不同专业、性别和年级对受测高职生Upi总分和SCL-90总分分布率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专业和年级不同的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3]表2和表3的结果表明,影像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其他专业,药剂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低。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该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就年级而言,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12级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明显比13级新生好。可能的原因有,13级新生刚参加完高考,因为升学考试不理想,又对新环境不熟悉,所以心理状况不佳。12级学生经过一年的适应,调整了心态,而且学校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学生不良心理状况明显下降,向良性发展。男女生的结果对照,Upi得分有明显差异,SCL-90的性别差异不明显。这与张宇迪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但也有研究表明,在抑郁因子方面,高职女生显著高于高职男生。[4]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对学院高职生的心理状况还需要更详细的分析。

五、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根据以往的研究,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5]就学生自身因素来说,高职生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过渡阶段,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不成熟的自我评价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极易发生心理问题。而高考的挫败、入学的适应、人际关系问题和感情问题等,都会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环境因素中,家庭环境与每个人的性格、情感、意志品质等心理品质的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家庭关系紧张或存在不和谐因素,会对高职生造成负面影响;学校方面,如果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会积累了不少心理问题。社会因素,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与本科教育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目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和本科生、研究生相比,高职学生的就业难度更大。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安于现状,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使高职生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

结合此次调查的结果,借鉴其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有针对地开展一些教育对策。

(一)个别辅导结合专题讲座

针对高职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具有年级性、阶段性的特点,可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共性心理问题开展心理专题讲座,如对新生进行适应、学习、交友的指导,对二年级学生进行恋爱和情感心理辅导及交往技巧的指导,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放松训练等。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专业教育,加强专业认同感,减轻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心理筛查,关注那些具有较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通过电话咨询、来信咨询、网络咨询和面谈咨询等多种形式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解决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与家庭的合力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制度的制约及家长心理知识的有限,家长对孩子心智成长关注不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认识也不充分。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客观因素,家长不能及时与学校保持联系,与学生关于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等方面的交流也不够。高等职业院校应主动联系家庭,建立家校联动的教育机制,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多方式、多渠道增强家校沟通。让家长对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困惑有所了解,协助学校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及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三)促进学生的自助教育

个体一旦能将外部教育转化为内部的自我教育,也就为其自身的发展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一切心理素质教育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心理保健员,协助教师定期开展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指导他们利用已经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开展“朋辈”间的心理互助,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冰.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2):133-135.

[2]张宇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SCL-90评分的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9):705-709.

[3]李惠云.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5(3):9-11.

[4]许士群,刘志强.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1(32):92-93.

[5]程丽佳.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J].时代教育,2014(1):191.

[6]李鹤,高蕾等.高职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及人格特质的相关性调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9):87.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篇8

随着时间的推移,“90”后大学生已经逐渐进入高校教育者的视线。由这一群体组成的医学后备军在地域气息浓厚、本土文化发达的新疆地区呈现出新的心理面貌与发展趋势。为了更全面客观的认识“90”后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及咨询工作,本研究对新疆某医学院院校2013年入学的新生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新疆某医学院校2013年新入学的共10个专业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总人数1686人。收回有效问卷1683份,有效率为99.8%。其中男生531人,女生1152人;汉族985人,少数民族698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塔塔尔族、东乡族、壮族等)。

(二)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道题目,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共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较重,5=严重。)统计指标选取该量表的9个症状因子平均分及总量表平均分来了解个体心理症状的程度。

(三)方法

新生入学1个月后,采用慧城心理测评系统,设置“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任务。配备指导教师,统一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全部新生进行统一上机测试。采用excel和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测试后的四周内对262名学生进行抽查访谈。

二、研究结果

(一)“90后”医学生入学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由表1及图一可以看出,新疆“90”后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86年全国常模(p

(二)“90”后男、女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90后医学新生,男、女生只在敌对因子与偏执因子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有显著差异(p

(三)民、汉“90”后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民、汉90后医学新生在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7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四)“90”后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在独生子女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表4可以看出,身为独生子女的“90”后医学新生,在SCL-90量表各因子及总分上都极其显著的低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得分(p

(五)不同专业的医学心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由表5可知,除躯体化因子以外,不同专业的“90”后医学新生在SCL-90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存存在显著差异(p

(六)报考满意度不同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由表6可知,不同报考满意度的“90”后医学新生在SCL-90量表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

三、讨论

由于86年制定的SCL-90全国青年常模较为陈旧,为了更为客观的看待本次研究结果,本文引入了99年全国大学生常模与本次数据作比较,可知,新疆“90”后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86年全国常模水平,但高于99年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由此可见,新疆“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像之前预期的那样糟糕,总体而言仍然是良好的。通过对200余名医学新生的抽查访谈发现:新疆少数民族女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多表现为大学适应困难及学业压力。高校的统一住宿、甚至是民汉合住,让先前生活在偏远农村的少数民族女生倍感压力,她们不得不努力适应新的环境,以减少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差异带来的诸多不适。同时,由于大学课程的进度较快,部分汉语水平有限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上出现焦虑情绪。在SCL-90的得分上表现为人际敏感、焦虑、抑郁的得分显著高于汉族学生。

另外,从数据观察到,尽管“90”后的新生刚入校尚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但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出现差异。针对这一现象开展的访谈发现,临床医学专业的新生普遍表示对“学医难”观点的高度认同。入学前后,他们大多都接受了许多来自家庭、社会、朋友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期许。相对于非医学专业的新生,他们在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偏执因子上的得分明显较高。而医学辅助专业的新生(检验、影像、预防医学、药学等)当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系报考临床专业但分数不够被调剂的学生。结合不同报考满意度在SCL-90各因子上表现的显著差异来看,不难理解该类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偏低。

访谈还发现,尽管“90“后医学新生面临各方压力,但他们有着良好的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向朋友倾诉、向父母寻求支持、甚至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等途径帮助自己调整心态,以求快乐完成大学的生活与学习。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篇9

本文作者:刘杨郭成工作单位: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一般情况共发放问卷1293份,回收有效问卷1143份,有效回收率为88.40%。其中男性524人(45.84%),女性619人(54.16%);小学教师494人(43.22%),初中教师423人(37.01%),高中教师226人(19.77%);教龄10年以下445人(38.93%),11~20年461人(40.33%),21~30年217人(18.99%),30年以上20人(1.75%);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223人(19.51%),1500~2500元636人(55.64%),2600~3500元246人(21.52%),3600~4500元32人(2.80%),4500元以上6人(0.53%);本调查设置了教师对自身教学水平的自我评估这一变量,自我评估教学水平非常好的教师86人(7.52%),比较好的教师670人(58.62%),水平中等的339人(29.66%),水平比较差的47人(4.11%),水平非常差的教师1人(0.09%)。调查对象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本次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相比,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SCL-90总分160分以上的调查对象占调查总人数的28.70%,至少有一个因子的得分≥2分的调查对象占调查总人数的51.13%。不同特征调查对象SCL-90得分情况调查显示,男性教师得分高于女性教师;不同学段中初中教师得分最高;对于自身教学水平中评价为“比较差”的教师得分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调查对象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SCL-90总分间的相关分析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和谐与SCL-90总分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与SCL-90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和谐及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和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表3)。逐步回归分析以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作为自变量,以SCL-90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分析时,以偏相关系数为指标,只有当偏相关系数达到0.05的统计学水平时才将该自变量引入回归方程,结果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4个因子先后进入方程(表4)。其总体决定系数R2值为0.229。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F值均达到统计学水平,说明可以解释教师心理健康的变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这一结果与多数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一致[5]。分析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对教师角色的高期望竞争的加剧;教师工作的延后性[6];教师的自我概念、人格特征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7]。除以上影响因素之外,由于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教师的薪资待遇较低、教学环境较差、教学设施不齐全使得教师的各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影响着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本次调查男性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女性教师,该结果与多数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8-9]。而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男性教师更容易对教师的职业待遇、社会地位产生不满。与许多职业相比教师工作成效与业绩的获得没有办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在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里人们偏向于用工作成就及收入来衡量男性的成功和价值。这是导致男性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女性教师的重要原因。面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育对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高中及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初中教师。从教育的目标来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初中教师的任务同时包含着小学及高中阶段的任务,这是导致初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教师对于自身教学水平的评估可以部分的反映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中形成的稳定的态度和信念综合体。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该变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显示,可以通过提高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以有效地缓解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10]。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满足这一前提的情况下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及应对方式均进入了回归方程,说明这3个因素对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和调节作用,但这3个变量仅能解释SCL-90总分变异的15%左右,说明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如人格、生活事件等。综上所述,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作为一类具有隐性压力的职业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应当进一步了解教师压力的来源,并继续致力于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篇10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与访谈;对策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其心理状况逐渐突出成为社会的热点。1994年,国家教育局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调查发现,20.23%的人患有心理障碍。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有20%-3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10%左右,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大、人格缺陷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问题,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大学生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2007年北京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心理素质调查发现,本科生比研究生显现出了更多的心理冲突与困惑,非城市生源学生特别是边远农村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男性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远高于女性大学生。[1]大学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研究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河北省某高校大一新生1000人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77人,其中女生502人(51.4%)、男生475人(48.6%),年龄18-21岁。

2、工具与方法

(1)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

(2)心理约谈:根据测量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对被筛选出来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面谈。

3、统计分析

运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1、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

根据大学生人格问卷统计发现:i类学生143人,约占14.6%,其中总分大于等于25分或者第25题作肯定选择者56人,约占5.7%。Ⅱ类学生232人,约占23.8%。明确提出了进行心理咨询的有145人(15%)。

根据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发现约有99名(10.2%)的新生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新生心理健康情况与全国常模的比较分析

对新生scl-90的测量结果与全国常模做比较,各因子的Z分分别为:躯体化因子Z=-16.02,强迫症状Z=16.55,人际关系敏感Z=0.47,抑郁Z=-13.08,焦虑Z=14.45,敌对Z=-12.06,恐怖Z=21.53,偏执为5.84,精神病性Z=24.69,其他Z=-9.55,总分Z=2.72,总均分Z=3.54,差异均不显著,新生的心理健康与全国常模基本一致,说明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

3、排名前十位的新生主要心理问题

根据Upi测验结果,排名前十位的新生的心理问题有:爱操心、在乎别人的视线、对脏很在乎、总注意周围的人、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缺乏耐力、缺乏决断能力、父母期望过高、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缺乏自信心,即:强迫倾向、人际关系敏感、缺乏自信。

根据scl-90筛选标准,各因子项目得分大于等于2.5分者即为阳性,新生在此项目上异常,据此得出新生的心理问题最突出的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其次是焦虑、敌对、偏执、其他,最后是躯体化、抑郁、恐怖和精神病性。

三、讨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他们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且对祖国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次调查显示,大学新生中i类学生的比例(14.6%)低于全国大学生抽样调查20.23%,[2]但情况仍不容乐观,有研究者发现:冯俊、尚金梅研究合肥师范学院2003-2007年i类检出率平均为14.1%,[3]姜伏莲在9个省11所大学研究新生Upi调查结果:多数学校i类学生的检出率在10%附近,[4]韩菁研究南阳师范学院2008级新生i类检出率为6.2%。[5]Scl-90发现新生心理健康情况与全国常模基本一致,处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

Upi结果显示,排名前三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爱操心(52%)、在乎别人的视线(43%)、对脏很在乎(43%),表明新生突出心理问题是强迫倾向和人际关系敏感。Scl-90也同样显示,新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其次是缺乏自信、偏执、焦虑。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者从因素分析的角度发现,这些学生不同程度的经历过各种挫折,如家境贫困、体像烦恼、青春期困惑、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等。[4]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顺利完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就会出现积极的爱的品质;如果发展任务不能完成会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导致强烈的心理冲突和问题。由于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大学生不仅要发展亲密感还要应付升学、就业、交友、责任等问题,在种种问题处理不当时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作为高校心理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本次调查,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措施:

第一,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要上水平必须加强科学研究。目前除了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外,还应重视心理教育与辅导的基本理论问题、规律、可操作性的方法、心理素质评估指标等方面的研究。

第二,新生入学教育时,要使新生了解大学集体生活的特点,包括生活内容、规律等,使新生明白,大学的集体生活与中学的集体生活有重要的不同,促使他们增强自觉主动参与集体生活的意识。帮助新生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包括学习宗旨、内容、途径、方法等,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交往、合作,明白人际交往的必要性和意义,人际交往的对象和范围,一般人际交往和大学生人际交往应遵守的原则和技巧等。

第三,约谈中发现部分新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认识和学习热情。此类普遍性的问题,要加强对新生的学科专业教育,增加学生对自己所学学科专业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明确目标,激发动机和学生自身的价值感成就感。同时,对新生应该实行"先紧后松"的管理,慢慢的引导,使其逐渐学会管理和把握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第四,个体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长期系统的教育培养,因此建议高校在新生入学初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在不同的年级针对不同心理问题进行健康教育,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各个高校根据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寻找适合本学校的合适有效的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如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音乐疗法、沙盘心理疗法等。

参考文献:

[1]罗德宏.关注5·25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北京晨报,2007-05-26.

[2]赵庆华.民族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2).

[3]冯俊,尚金梅.4年大学新生的Upi人格测评结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3).

[4]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