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十篇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十篇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8:36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篇1

《**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将由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规划》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规划》是各级政府依法管理和保护矿产资源的纲领性文件。认真组织实施《规划》,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对于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推进资源管理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各市、县政府要根据《规划》抓紧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经同级政府同意后,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要统一采用与《规划》相一致的数据库标准,建立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加速推进全省矿产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各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同时,要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规划遵守、执行、监督的自觉性。修改矿产资源规划,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三、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按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分制运行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多形式勘查工作。开展长江和淮河流域重大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调查评价。积极探索建立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激励机制,改善矿业投资环境,鼓励社会投资开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商业性勘查,鼓励矿山企业建立资源耗竭补偿机制,对后续资源进行勘查。

四、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区(床)的储量规模相适应,严格执行最低开采规模制度,严禁大矿小开、乱采滥挖。严格执行《规划》确定的规划分区和开采准入条件,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篇2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对优化矿山企业结构、促进矿产资源整合作出了宏观上的、方向性的要求,但没有具体操作路径,这就需要进一步落实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明确规划实施路径,推进规划实施年度计划,并把整合工作常态化管理目标分解,统一纳入到年度计划来管理。统一认识、规范矿产资源管理需要推进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目前,国土资源部经过矿政管理方面的多年探索,已经形成了四级三类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同时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领域还有矿业权设置方案、矿产资源整合方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驾护航。但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与利用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相关的管理依据也不少,例如: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矿产资源整合方案。在管理实践中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各自的定位还有待进一步理顺,据各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反应,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在实际管理中常出现重叠、交叉、冲突等问题,不利于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资源调控作用的发挥。如何协调两者关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上升为理论,这就要求把年度计划作为一个缓冲或者过度,在年度计划管理中逐步统一认识,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协调作用。

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

制定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基本原则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严格落实总体规划中关于矿产勘查、总量调控、布局结构调整、矿业权设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土地复垦等目标任务,按年度分地区进行分解落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依据国家产业政策,明确勘查开采方向,优化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加强部门配合,严格监督检查矿山企业执行开采总量控制情况,促进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指标的确定要依据总体规划,同时要做好地方宏观经济发展的分析预测,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使年度计划有效地起到调控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制定年度计划,既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要考虑环境的承载力,严格落实总体规划中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重大工程,促进矿业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贴近矿政管理实际将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和重要环节分解在年度计划中,使矿政管理有规可依,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提供有力抓手。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主要内容合理分解落实重要矿产开采总量指标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规划,提出本地区重要矿产年度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并根据矿山企业状况、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等因素分解落实。重要矿产包括: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优势矿产和紧缺矿种等。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结合各省实际再选择3~5种重要矿产。涉及共伴生矿种的,不得因开采主采矿种而导致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超开采总量指标。对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调整提出年度安排主要对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开采规模结构等规划目标提出年度工作目标并进行合理分解落实。通过引导矿山企业规模开采提高矿业集中度,促进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地质找矿新发现、新突破经严格论证后及时纳入规划和年度计划中来,实现规划的动态调整。主要指标包括:矿山数量调控,大、中、小型矿山比例结构,新发现矿产地,矿业权灭失数量等。对矿业权设置总量提出年度调控指标在明确开采总量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分布特点、最低开采规模、预期开采能力等因素,以及整顿和规范资源开发秩序、整合资源,提出矿业权设置的年度控制计划。主要指标包括:重要矿种的探矿权、采矿权总量控制指标;其他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探矿权、采矿权投放的矿种、数量、规模、地区等。对重大工程推出年度支持重点统筹考虑总体规划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总体规划中本级财政出资安排的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和矿区土地复垦等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年度分解落实,要明确年度内的实施主体、资金配套和预期成果效益。主要指标包括:投资规模、工程数量和矿区土地复垦面积等。对矿产资源整合工作作出年度安排在加快推进已确定整合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根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地质勘查专项规划、矿区规划和产业政策,结合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和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矿业权进行全面梳理,确定整合范围,编制整合方案,提出年度整合目标和指标,并做好与矿产开采总量指标的对接整合后及时调整矿山企业的矿产开采总量指标。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篇3

关键词:矿产资源规划实施评估建议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35-02

云南省矿产资源规划是云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值此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之际,本文在总结云南省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成效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的几点建议。

一、云南省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成效及问题

(一)云南省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成效

云南省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以来,在超前谋划发展举措、统筹协调工作布局、规范矿产开发管理、引导资金加大投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找矿实现重大突破,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得到加强。2008~2015年,全省累计投入勘查资金158.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34亿元,省财政资金14.44亿元,社会资金129.92亿元。评价了香格里拉普朗铜矿、鹤庆北衙金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麻栗坡钨矿等4个超大型矿床和保山西邑等15个大型矿床,发现了景洪大勐龙铁矿等一大批重要找矿信息。

除铜矿、铝土矿外,规划确定的煤、铁、磷、钨、铅锌、锡、金、银等重要矿种的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目标均已超额完成。

2.重要矿产资源开采量稳步增长,基本实现了资源可持续供应。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对18种主要矿种进行了开采总量规划,其中钨、锡、锑、稀土4种为约束性指标,煤、铁、锰、钛、铜、铅、锌、镍、金、银、铝土矿、盐矿、硫铁矿、磷矿14种为预期性指标。

钨、锡、锑等限制性矿种的总量控制指标均处于超标状态,除铜、铅、锌外其余矿种的矿产品产量却达不到规划目标。

3.资源利用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合理利用与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1)矿山总数得到控制,大中型矿山比例逐年提高。截止2014年底,全省矿山总数减少至7686个,其中大中型矿山企业304个(大型64个、中型240个),占3.96%;小型和小矿企业7382个,占96.04%。矿山企业从业人员34.32万人。

2008~2014年,云南省矿山企业总数逐年下降,大中型矿山比例逐年上升。

(2)矿产资源开局逐渐趋于合理。规划期内严格执行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勘查区、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重点开采区的管理规定。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内的矿山逐步退出,重点勘查区内的探矿权数稳中有降,重点开采区内的矿山数稳中有升,基本实现规模勘查、规模开采。

截止2013年6月30日,全省重点勘查区内的探矿权由2007年底的1013个减少至901个。禁止开采区内矿山数由基期年的638个减少至367个。限制开采区内矿山数由基期年的393个减少至343个。重点开采区内矿山数由基期年的2003个增加至2197个。

(3)重要矿产“三率”水平明显提高。根据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为查清云南省重要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开展了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

云南省重要矿种开采回采率除钨矿未达到规划目标外,其余矿种的开采回采率均已达到规划目标;选矿回收率除锡矿、岩金未达到规划目标外,其余矿种的选矿回收率均已达到规划目标。

4.矿区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绿色矿山建设初见成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资力度不断增大,多年累计治理矿山数达1542个,综合治理面积累计8218.96公顷,投入矿山环境治理资金累计约29.32亿元,来源主要有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企业自筹三方,以企业自筹为主。

全省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建设总面积为933.57公顷,为矿山占地总面积的2.55%,进行过重建工作的矿山有36家,占调查矿山总数的1.2%。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建设总投资历年累计约为3.5亿元。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建设成效较好的企业有滇池周边磷矿、滇池东岸关停矿区、个旧锡矿、华宁向阳煤矿等。

从2010~2013年,云南省分四批成功申报了28个部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其中金属矿山17个,非金属矿山11个。试点单位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全省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示范和动力。

5.矿产资源管理能力大幅提升。云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在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中不断深化,基本建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政管理体系。特别在大力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建立完善矿业权管理制度、规划审查制度、清理整顿矿业秩序等方面,既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进一步加强了宏观调控能力。全省的矿产资源管理基本形成了市场有序、管理有规、监督有力的局面。

(二)云南省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亟待加强。从规划评估结果可以看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效果不佳,钨、锡、锑等限制性矿种的总量控制指标均处于超标状态,除铜、铅、锌外其余矿种的矿产品产量却达不到规划目标。

云南省钨、锡、锑等限制性矿种的总量控制指标均处于超标状态,主要原因是云南省钨、锡、锑等限制性矿种多为共伴生矿产综合回收。如马关都龙锌锡多金属矿是云南省发现的又一大型锌锡矿区,锡矿伴生在锌矿中,储量达到大型规模;云南钨矿的分布多与锡矿产于同一构造岩浆带中,已探明的钨矿储量中约有52%属于与锡共、伴生矿产。

除铜、铅、锌外其余矿种的矿产品产量却达不到规划目标,主要原因是部分矿种制定的矿产开采总量调控指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估计不足;由于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对矿产资源需求减少,矿产品价格低迷;加之受矿床规模和矿体赋存状况的制约,云南省多数矿山开采规模均较小,抵御市场影响能力较弱,导致大多数重要矿种矿产品产量均低于规划目标。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仍需优化。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制度实施力度不够。由于历史原因和地质工作的新进展,加之矿产开发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一直未能解决,在规划执行过程中,禁止勘查区和禁止开采区矿业权难以及时终止,限制勘查区和限制开采区政策边界模糊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山布局调整的进程。云南省部分矿权仍位于禁止勘查区和禁止开采区内。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基期为2007年,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的加深和禁止区范围的变动,部分规划分区的划分不尽完全合理,如禁止勘查区、禁止开采区范围过大或不够准确,导致部分合理勘查、开采的矿权位于禁止区内,阻碍了当地矿业经济的发展,妨碍了规划的实施和规划目标的实现。

大中型矿山仅占全省矿山总数的3.96%,小矿数量依然偏多,矿产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不高,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等“多、小、散、乱”局面虽有所改变,但个别地区仍然存在“散、乱”现象。十报告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布局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相适应,通过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引导矿业权合理设置,引导资源产业空间布局,是下一步规划编制实施的重点。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任重道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投入资金少,多数矿山复垦项目因生产需要不能及时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效果不甚令人满意,工作任重道远。

主要原因:一是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缴纳不到位;二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逐步在编制;三是“边开采、边治理”目前做不到;四是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4.规划编制滞后,影响各项目标指标的落实。云南省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基期年为2007年,规划期是2008~2015年,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的时间为2010年8月,各州(市)、县(市、区)级矿产资源规划批准实施的时间为2011年4月,有2~3年时间处于规划审查落实的空白期,影响各项目标指标的落实。

5.规划的地位和作用需进一步提升。现有法律、法规对规划的定位和作用没有明确规定,加上人们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规划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龙头”作用不能充分得到发挥。

二、云南省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规划基础研究工作

规划基础研究是决定规划质量的关键。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将基础研究报告作为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全面、系统地反映规划基础研究的成果。云南省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在基础研究阶段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深刻领会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政方针和全国规划的要求;第二,摸清资源家底,客观地分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客观评价全省矿产资源的优势、劣势;第三,客观分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第四,切实了解矿政管理的需要,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的重点问题;第五,分析三轮规划与二轮规划的不同,确定全省矿产资源规划的重点。

(二)加强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

云南省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做好衔接,要与相关行业规划做好衔接。

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内,严格执行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省级规划要做好与全国规划的衔接。开展全省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的同时,在做好规划基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全国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数据和重大问题研究成果,夯实全国规划编制的基础,确保全国规划主要目标、控制指标、主要任务的分解与落实等。市县级规划要做好与省级规划的衔接,确保省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要在市县级规划中分解落实。

(三)坚持开门编制规划,对各类目标任务充分论证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云南省成立了以省国土资源厅主管领导领衔,各相关厅、局、矿业集团、地勘单位组成的“云南省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从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各类目标任务的确定,到规划论证阶段,要广泛征求各成员单位、州市级人民政府、相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对规划各类目标任务、重大工程等进行论证,并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四)加快编制进度,确保省市县三级规划按时完成

2015年8月,省国土资源厅在昆明召开全省第三轮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培训会,正式启动全省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省级规划由云南省地质调查局承担,市县级规划应尽快落实好编制经费、技术单位和人员。各市、县人民政府要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并及时拨付到位,保障规划编制工作按时顺利完成。各技术单位要加快规划编制进度,争取于2016年底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避免由于规划编制滞后而影响各项目标指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孟旭光.国土资源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2]孟旭光.积跬步至千里――国土规划与国土资源规划探索文集[C].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1

[3]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省统计年鉴(2008-2015年)[R].昆明:云南省统计局

[4]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矿山开发利用统计年报(2008-2014年)[R].昆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5]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2007-2014年)[R].昆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6]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报告[R].昆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7]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报告[R].昆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8]侯华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

(作者单位:云南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6)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篇4

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其目的有三:一是为了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加强国家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二是协调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国外、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三是节约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有效保护资源与环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矿产资源规划包括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和地区矿产资源规划。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矿产资源从“冷”到“热”是编制第二轮规划的“源动力”

《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是在湖南省第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0~2010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一轮矿产资源规划自2002年经湖南省政府实施以来,对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如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地质调查评价和勘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宏观调控作用逐步凸现,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受到各界重视等。

随着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形势出现了新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从矿业市场不景气到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第一轮规划是在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市场不太景气的背景条件下编制的,对铁、煤、锑、钨、锡、稀土等矿种采取了严格的限制勘查开采措施,且全省的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明显不够。现如今,多种主要矿产资源勘查新增资源储量不能弥补其消耗量,保有资源储量出现负增长,矿产资源勘查基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这使得首轮矿规在履行其职责任务过程中产生“制度性”的矛盾,因此,对首轮矿产资源规划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修订势在必行。

矿业市场从“冷”到“热”的形势大逆转,是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普遍快速发展和发达国家经济的逐步复苏,世界矿产资源市场日趋活跃。矿业寡头对主要矿产资源的垄断日益加剧;国际形势的地区性局部紧张,也进一步加剧了以能源为代表的矿产资源供应的紧张局势和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了世界各国对矿产资源占有的剧烈竞争和矿产品价格的高位运行。在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矿产资源需求和消耗高潮。过去二十年间,对矿产资源勘查投入不足和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致使矿产资源储备快速下降,市场对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基地的需求日益强劲。社会投资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兴趣和热情持续高涨。同时,由于矿产品价格升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一些低品位矿、难选冶矿的开发利用和废旧资源、废渣尾砂的利用已成为可能。随着国家对可持续科学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视,对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湖南而言,“十一五”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加速“一化三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今后必须重点解决地勘有效投资不足、矿产资源储量增长速度低于消耗速度;矿业结构不合理、矿山数量过多、规模过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资源浪费严重、优势矿产过量开采;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矿产资源开发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等主要问题。必须大力推行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首轮规划无法解决的五个问题

地质勘查有效投入仍然不足。湖南地质工作程度较高,找矿难度较大。近几年国家及地方财政加大了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力度,但总量仍显不足,投资分散,工作程度总体较低。社会投资者投机心理较重,投入资金不多,不肯做系统、扎实的工作,工作程度普遍较低,圈而不探的现象较多。勘查的深度不够;深部隐伏盲矿找矿的力度不够,方法手段和找矿理论方面的进展较缓慢。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不合理。全省矿山数量依然偏多,矿山布局不合理,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矿业权重叠和非法开采等现象仍较严重,实现与储量规模相适应的规模化、集约化开采难度很大。采、选、冶、深加工比例失调,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产业链不完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矿产品附加值低。矿产资源利用方式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浪费严重、效率不高,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矿产品再生资源的有效回收和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量尾矿、废渣没有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矿业权市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湖南矿业权市场建设起步较早,但由于历史遗留

问题多,招拍挂出让的比例仍较低。由于矿业权设置规划的编制工作相对滞后、资源管理相对薄弱,全省可进入矿业权市场的矿产地和矿产资源不多,市场信息不畅,咨询、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配套的制度和办法及监督机制尚未完善,市场未得到充分发挥。

矿山环境建设和恢复治理较缓慢。由于长期积累,矿山环境问题较多,而国家和矿山企业对矿山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加上法律与制度保障、政策引导机制的不足、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落后等,造成矿山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一直较慢,一些项目未能按规划实施。

规划法律地位不明确。《矿产资源法》对规划的法律效力、规划体系以及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等都未作出明确规定。造成各级政府对规划认识上的不一致,实施起来也不一致,管理措施不硬。对违反规划情况的查处和处罚缺乏法律依据,难以处理到位,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实施。

第二轮规划方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2010年,由湖南省政府正式的《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的首要目标就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规划的首要原则是注重保护,开源节流,实施“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方针。

具体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方面,到2015年,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分别达到全省国土面积的50.0%和30.0%;规划期内,煤、锰、铁、钨、锡等主要矿产资源储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储备一批可供进一步详查、普查的勘查基地。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限制钨、锡、锑、稀土、萤石、重晶石、石墨的开采,鼓励铜、铅、锌、金、优质锰、优质高岭土、石膏、优质饰面石材的开采,到2010年,全省固体矿产年开采矿石总量达2.9亿吨;到2015年,全省固体矿产年开采矿石总量达到3.1亿吨。

在矿业经济发展方面,加大矿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全省矿山“多、小、散”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到2015年,矿山总数控制在5500家以内,大中型矿山占矿山总数的比例提高到10.0%。工业总产值达到280.0亿元,相关原材料加工业总产值达到8790.0亿元。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篇5

【关键词】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

矿产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管理,就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进而提高规划管理的水平,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信息化建设是以现代计算机软件为基础,对整个矿产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地规划,以此来确保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化地开采运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如何使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都将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意义,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信息化建设在矿产资源管理规划中的运用,应该要以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科学化为主要目标,确保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性。要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数据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对矿产资源规划成果进行管理,最大化地发挥了作用[1]。

要加强规划管理与矿政管理的交流沟通,实现规划管理与矿政管理之间有效地资源信息共享形式,进一步实现规划管理的指导作用。综合的利用GiS技术、数据技术以及软件技术来对矿产资源规划管理软件的开发,形成统一的资源网络管理规划布局网络模式。

二、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对矿产资源实行科学合理化的管理是实现矿产资源有效规划管理的重要举措,对矿产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具有积极意义,能够确保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对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时,要保证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来对系统设计进行规范,才能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高效作用。

2.1实事求是原则

信息化建设是矿产资源管理规划系统的基础,其设计要遵循立足实际原则,只有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以及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这些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注意环境的应用要求,结合矿产资源自身的开发应用程度,才能够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2.2立足总体效益原则

矿产资源的利用应该要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要遵循总体效益原则,以国家矿产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效益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整个系统,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基础,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化利用,进而实现系统管理设计与使用价值实现的最大化,获取最大的总体效益,促进矿产资源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2]。

三、矿产资源管理规划系统信息化建设设计

矿产资源管理规划系统信息化建设设计主要包括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的设计应该要对数据库的特点进行分析,包括对矿产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合理就科学地分析,对这些数据采用多比例尺、多数据源,多时态化的资源情况大集合形成数据库,并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高效科学地筛选,建成包括矿产规划文档、图片以及附表等多种内容的矿产资源数据,并应用科学的手段对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

矿产资源管理规划信息系统主要实现系统维护、辅助办公、数据处理、查询检索、数据分析以及数据输出6个方面的功能实现。

系统维护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核心,它是系统控制和数据联系的桥梁[3]。辅助办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矿产业规划的审查。

数据管理主要是对系统内的各项数据实现高级化管理,为数据提供高级的查询能力,并根据主要数据对矿产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及时地对数据分析结果输出,为矿产资源副业业务的开展提供决策数据依据。

四、结语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规划系统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规划和决策水平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进而有效地实现我国矿产资源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对我国各类矿产资源的规划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申胜利.任效颖.基于GiS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13,12(25):12-13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篇6

大化。

关键词:煤炭矿区;总体规划;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D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2-0105-02

1矿区总体规划的意义及必要性

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资源储备巨大是大型矿区均具备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大型矿区在建立新井时还会出现建井时间长、资金投入大、配套设施多以及生产环节复杂多变等特点。综上所述,要科学、合理地建设一个大型矿区首先要在对其资源现状和开采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审计建设方案,保证矿井投产后在能够维持必要服务年限的前提下具备相当的生产规模。其次对矿区内井田的开发时间及顺序进行安排时,应充分考虑资源勘探进度、矿井深部与浅部和各矿井之间的相互接替以及开采所需配套设施的建设进度。

矿区的总体规划从整体上综合考虑了矿区的地质状况、煤炭存储情况以及可行的生产技术,并对矿区开发所必须的外部条件进行充分考虑,例如煤炭市场供求现状、交通运输条件、水电等生产必需品的供给情况、开发资金的筹措等。并以此为基础对矿区的整体建设和长远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关键问题进行统一规划,对企业内部各部门间、企业与企业间乃至企业与地方政府间进行系统的协调,进而追求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矿区总体规划的原则

2.1系统科学性

通过对矿区基本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事实作为可靠依据,以科学的方法作为准则,进行正确合理的推理、判断,并以系统的观念作为指导,进行全面、系统的问题分析。争取对矿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各方各面进行全面反映,同时在符合矿区未来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予以体现,避免在不成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2.2简明可行性

对资料的获取和有关数据的处理,应力求简洁、明了、易懂。在对数据进行挑选和处理时应选择那些具有高度概括性、含有大量信息且较易获得的数据。此外研究成果的提交也要追求简洁、明了,不要追求辞藻的华丽,相关的推导也不要冗长复杂,只需提供必要的结论和主要依据给矿区规划的最终决策者使用即可。

2.3动态引导性

矿区的规划不仅是一个目标的实现,同时还是一个过程的实现。因此,矿区的规划还应对矿区系统的动态变化进行充分的反映,并对系统的发展趋势予以体现。(1)对矿区发展状态的空间展布进行系统的展现。(2)能够实现对矿区发展进程在时间尺度上的刻画。(3)能在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体现总体最优化原则。由此可见,矿区的整体规划还具有描述、评估、检测、预警等功能,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实现对矿区系统运行模式的选择及调控,从而引导矿区沿预订目标进行发展。

2.4前瞻、灵活性

矿区的规划是通过对市场的预测进行建立的,即其自身就是一种对未来的评估。这种长远的预估实现具有足够的前瞻性,能够对市场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预判,从而为矿区具体规划的制定提供有利依据,使其能够适应矿区未来内、外部各种客观条件的变化发展需求。另外,矿区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矿区系统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规划必须能够随矿区状况的改变作出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矿区的规划应是一个经常性的长期活动。

3现有矿区总体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相关的地质勘察不完善

根据现行的《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详查的目标就是为矿区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充足、可靠的地质依据。通过详查,应基本查明:(1)勘查区域内地质构造的整体结构和对田划分会产生影响的构造等。(2)可采煤层的层位、层数、厚度乃至可采范围等。(3)了解会影响煤层连续性及其厚度的岩浆侵入、古隆起等并查明其具置。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种种因素的干扰使得矿区的勘查程度几乎难以实现详查,导致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划分井田边界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

3.2编制主体存在错位

矿区的整体规划应是一种政府行为,有关政府部门应作为其开发的主导者,并由其筹措资金和选择适宜的权威机构进行编制。但在实际执行中,主要是以矿区的开发主体或前期开发的块段业主作为主导并筹集资金,这样就极易导致相关机构在编制过程中利用原则谋取利益,对利益相关方进行偏袒乃至一味地迁就,使得划分井田时有着不合理的地方。

3.3市场预测和相关分析论述不足

一个矿区如何进行开发及其开发规模的确定与国家总体经济走向、所在地域经济发展前景以及煤炭行业总体发展现状都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矿区进行总体规划时既要对煤炭产品的方案可行性采取科学、详实调研,更要将生产情况与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相联系。但在具体实施中,这些却总是潦草完事,难以获得执行。其主要表现为:编制单位在实际操作中,不进行实地的考察,只是简单地采用过时的数据,同时相关的论述亦不够详实充分,导致所得结果不具可信性,无法为相关决策提供事实证据,导致政府决策出现错误。

3.4对区内已有开发主体的法律地位考虑不够

出于历史遗留问题,矿区总体规划的滞后现象累见不鲜。矿区内大量矿权的设置存在已成既定事实,而在矿区的总体规划中,这些矿权设置的存在乃至其相关法律地位总是被忽视,而过于理想化矿区中井田的划分,使得许多规划获得审批后准备下一步建设时才发现新井田存在多个开发主体,使得其下阶段目标的实施困难

重重。

4改善总体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4.1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

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由政府部门牵头筹措资金对现有煤炭储量进行探查和相关的普查与详查,并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区总体规划和设置矿区产业权,并遵照市场原则的要求出让矿业权。

4.2对存在问题的旧规划予以修正

有关政府部门应对过去获得批准的规划重新审核,对规划中因勘探不明等问题使得边界划分不清的方案及时地予以修正、改编。同时协调开发与之相关联的主体,在遵守市场原则的前提下实现矿业权的转变。

4.3充分考虑矿区自身情况

在规划的编制、审批过程中应对采矿权等的设置现状加以考虑,对相关设置存在不当且残余煤炭储量能够进行深入的联合开采,便将其重新分配为资源整合区,防止空白矿权区与其发生资源上的联合,使得开发空白区的资源开发项目的实施困难重重。

5结语

在煤炭矿区开发前做好矿区总体规划,有利于加强煤炭的基本建设管理,控制煤炭总量的平衡,避免煤炭行业因投资过热导致的盲目、无序建设。

参考文献

[1]丁易,张豫生.编制矿区总体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

题[J].煤炭工程,2002,(9).

[2]刘瑞荣,燕飞熊.煤炭国家矿区总体规划之我见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篇7

一、职责调整

(一)取消已由省、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加强土地供需调控和总量平衡,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管理,强化资源回采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的监管。

二、主要职责

(一)承担保护与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责任。贯彻执行国家、省国土资源发展规划和战略,参与全市宏观经济运行、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研究,拟订国土资源调控政策和措施;拟订并组织实施国土资源领域节约集约利用和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

(二)承担规范国土资源管理秩序的责任。贯彻执行国土资源及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拟订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提出并组织实施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和地质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办法;负责全市国土资源行政执法工作,调查处理国土资源较大违法案件。

(三)承担优化配置国土资源的责任。组织拟订和实施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和地质勘查、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保护等其它专项规划;指导和审核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参与国务院、省政府审批的涉及土地、矿产相关规划工作。

(四)负责规范国土资源权属管理。依法保护全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组织承办和调处较大权属纠纷,承担各类土地登记资料的收集、整理、共享和汇交管理,提供社会查询服务。

(五)承担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责任。组织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指导、监管实施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耕地开发的工作;组织实施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征用,承担各类用地的审查、报批工作。

(六)承担及时准确提供全市土地利用各种数据的责任。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地籍管理有关规定,组织土地资源调查、地籍调查、土地统计和动态监测,指导监管土地确权、地籍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发证等工作。

(七)承担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责任。拟订并实施土地开发利用标准,管理和监督城乡建设用地供应、土地收购储备、土地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拟订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转让等管理办法并按规定组织实施;建立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等政府公示地价制度,实施基准地价定期更新,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房地产开发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

(八)承担规范国土资源市场秩序的责任。制定和落实全市国土资源市场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规范和监管土地市场和矿业权市场,监测建设用地利用情况,监管地价;组织对矿业权人勘查、开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规范和监管国土资源相关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为,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九)负责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管理。依法负责矿业权的审批登记发证,实施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管理,实施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优势矿产的开采总量控制及相关工作,编制并实施矿业权设置方案,积极开展资源整合,有序利用;组织实施全市地质调查评价、矿产资源勘查,管理市级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和地质勘查行业,依法办理矿业权评估结果备案;组织实施矿产资源市场配置,按照规定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依法征收、使用采矿权价款和使用费。

(十)负责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组织实施全市矿产资源储量的登记、统计、核实、评审及报告备案工作,对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进行审查和备案;承担全市地质资料的汇交和管理;组织开展全市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拟订全市矿产资源发展规划。

(十一)承担地质环境保护的责任。指导和监督管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地质遗迹等重要保护区、保护地;依法管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和评价工作;负责矿泉水、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的管理;监测、监督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和地面沉降。

(十二)负责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的管理。编制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导应急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十三)依法征收国土资源收益,规范、监督资金使用。依法组织土地、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的征管,配合有关部门拟订收益分配制度,指导、监督全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资金的收取和使用;依法管理土地、矿产等资源性资产和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权权益,负责有关资金、基金的预算和资产管理与监督。

(十四)推进国土资源科技进步。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国土资源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划,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和信息资料的公共服务;组织开展国土资源合作交流和科学技术研究。

(十五)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国土资源局设8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机关政务工作,督促检查机关工作制度的落实;负责机关会议的组织和决定事项的督办;负责文电、机要、档案、、保密、接待、计划生育、精神文明、综合治理、后勤服务、机关财务和资产管理等工作;负责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负责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组织开展国土资源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

(二)人事教育科

负责机关和所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劳动工资、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负责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

(三)法规监察科

负责组织拟订国土资源管理规范性文件;承担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承办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有关工作;负责拟订和组织实施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普法教育规划;负责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咨询和接待工作;拟订有关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和违法案件查处的规定、办法;组织对贯彻执行有关土地、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调查处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按照规定对国土资源资产的处置、矿业权、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矿产储量审批、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等进行监察;指导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

(四)耕地保护科

拟订和贯彻实施耕地保护、农地保护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及未利用土地开发等有关政策规定;组织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划定工作和组织落实考核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有关工作;负责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报备;参与全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负责国家、省级投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初审和市县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的立项、审查(审核)和验收(初验)工作;拟订贯彻实施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等管理办法;监督检查土地征收、征用安置补偿落实情况;制定全市非农业建设征地补偿指导性标准;依法承办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的审查、报批工作;负责跨县区的铁路、公路、水利、能源和其他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区外单独选址的重点项目用地中各类资料的审查报批工作;检查监督和指导县区的统一征地工作;协调处理征地拆迁中的矛盾和纠纷。

(五)土地利用科

承担城乡建设用地和土地市场管理工作;规范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抵押和转让行为;拟订并实施土地供应、土地价格、土地资产和土地储备管理政策;实施土地供应及市场管理;拟订并实施土地开发集约利用评价标准;承担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和农用地、建设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组织实施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制度及定期更新工作;对土地市场和地价实施动态监测。

(六)地质环境科

拟订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参与编制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指导应急处置;管理地质灾害防治资质;负责全市地质环境监测的监督管理;指导和监督管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负责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的监督管理工作;依法管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和评价工作;组织监测、监督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负责对已设的探矿权进行监督管理和年检初审,推进探矿权市场建设及有偿使用工作;组织编制地质勘察专项规划和探矿权设置方案,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负责管理市级地质勘查基金项目。

(七)规划地籍科

指导县(区)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动态监测、变更调查,并对成果质量进行检查、验收与监督管理;负责土地调查、地籍统计、土地评等定级、土地登记发证、土地证书年检、土地动态监测、土地纠纷调处及权属争议案件工作;组织实施“一张图”工程,建立和维护地籍信息系统;审核土地登记代码资格,并对其实施监督管理;组织编制和实施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及土地复垦开发规划;负责县、乡级土地规划调整方案的审批;承担建设用项目的用地预审和农业地转用项目用地的审查;参与报省、市政府审批的城镇总体规划的审核;研究有关国土资源的区域、城乡统筹协调、综合利用政策措施;承担国土资源科技成果和信息化管理工作。

(八)矿产管理科

负责本市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监督管理;负责授权内采矿权的授予、登记、变更、注销管理以及调处重大采矿权属纠纷;负责国家和省审批登记、转让的采矿权进行初审上报工作;负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年报的汇总、上报和采矿许可证的年检工作;负责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使用费;组织实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办法、标准、规程、规范;负责审批矿山闭坑地质报告;按照规定管理矿产督察员队伍;配合法规监察科整顿矿产秩序,打击违法开采;负责本级矿产资源储备的评审、备案、登记、统计和全市矿山企业矿山储量统计登记和年报汇总;负责报批矿山立项报告。

机关党的机构按规定设置。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人员编制

市国土资源局机关行政编制34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科级领导职数12名(含监察室主任职数1名)。

五、其他事项

河道采砂管理的职责分工按照《省河道管理条例》和《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篇8

论文关键词:煤矿矿区水源规划综合利用闭路循环

论文摘要:根据煤矿矿区水资源贫乏及水资源种类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评价,归纳共性,打破常规水资源规划范围与内容,重点规划利用好矿区有限的清水与污水及其资源化,结合污水处理工艺及工程技术,提出合理开发、有效治理、循环利用、污水零排放、节水和保护水资源并举的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1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必要性

我国86个重点矿区有71%缺水,其中40%严重缺水。近几年由于煤炭生产规模及配套工业的快速崛起,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矿区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实施煤炭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全面加强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面对矿区缺水这个发展瓶颈,如何规划利用好矿区每一滴水,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以效益为中心、统一管理为保障、技术创新为动力、推进矿区节水工作的进步,满足矿区经济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保障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原则

矿区水资源规划依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大纲(细则)》、《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还应遵循如下原则:

(1)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在现有水源调研、评价基础上,尊重现实、因地制宜、分清阶段、明确目标;遵循合理开发、科学治水、优化利用、提高用水效率最大化的原则。

(2)根据规划矿区自然条件和所在地域的特点,必须考虑周边地区工农业、水环境、居民用水等非水利措施的原则,并提供多方效能,取得综合效果,积极创建和谐矿区,搞好煤矿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3)根据矿区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与生产现状,以科技为依托,统筹兼顾,整体布局,有序规划,技术论证、分步实施,矿区内避免各类治水及水利工程重复建设的原则。

(4)矿区水资源规划方案应纳入如循环经济等新理念,在常规给水工程基础上,按照水资源循环经济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新鲜水用量,杜绝外排污水量。

(5)从多方面选择有效的规划措施。既要为矿区经济发展服务,又要为矿区改善生态环境;既要兼顾矿区范围内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又要考虑可用水量最大化;既要组合设计各类水处理工程实施措施,也要制定取水、配水、用水运行管理等非工程措施等原则。

(6)矿区布局设置一般分生产区与生活区两大区域,供水系统大多数两个区域相对独立,有的为同一个系统,但做规划设计时必须坚持一并整体考虑的原则。

3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内容

3.1规划技术路线及程序

技术路线:矿区调研一确定水源、污水点源—一水质化验一一资料收集—一结合能源发展规划一一水源开发利用评价—一需水预测—一生态环境保护一一水资源配置—一节水措施—一工程布局一一实施方案—一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程序:收集整理矿区的自然、经济、技术、现状资料,做好各项预测,确定规划条件;按照不同的规划水平年,预测这一时期中因能源发展可能出现经济条件的变化,并拟定规划任务、规划目标、开发治理初步方案: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水,研究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探讨水资源开发治理对矿区经济和环境等影响,拟定初步可行性方案;优化方案,提出规划技术成果:针对确定的方案,结合给水工程设计、各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确定、工程量和投资估算、效益分析和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通过技术、经济、环境等综合分析论证,确定实施规划方案和开发程序;将规划方案及结论意见,报送煤炭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3.2规划水平年确定

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应由基准年、近期水平年、中期水平年、远期水平年组成,具体规划水平年的年限、时程分配则根据矿区能源发展及规模而确定。

3.3规划开发利用

(1)水资源评价:在矿区范围内对地表水、地下水、河流径流水、矿井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特种污水、水库水等各种水资源、水质指标、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用水消耗量及用水效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如地表水评价:规划中应考虑利用雨水积蓄、人造水库、拦截河流径流水汇集等措施,作为补充矿区生产用水的新水源。地下水评价:大部分矿区都有自备水源井,利用地下水源,规划时应掌握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可取水量、国家与地方对地下水源保护与开发的规定进行分析评价。矿井水评价:大多数矿井涌水量较大,经深度处理可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所以矿井水的利用在规划中是重中之重,并具有煤矿水资源规划的特色。生活污水评价:煤矿生活污水水质特征就是BoD、CoD较小,经一般处理后,可作为生产用水、生活杂用水等。因此,生活污水对矿区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再生水资源,应加以规戈4后充分利用。工业废水评价:矿区都有与能源相配套的大型工业,如洗煤、发电、焦炭厂等用水大户,且产生大量废水,重点规划对这些废水集中起来统一处理后回用。特种污水,如化肥厂、炸药厂所产生的特种化工污水,其处理难度较大且成本高,但污水量很少,从矿区污水零排放的规划目标出发,必须有效处理,经处理达标后一并纳入整体供用水系统。

(2)开发建设规划:从水源类别分为:清水源、废水源、污水源三大类;从工程建设分为:地面水源工程,地下水开采工程,非传统水源工程,集雨水利用、再生水工程。规划以建设矿区骨干水源工程为重点,将各类水源规划建设以工程形式相结合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网络,形成小工程、大群体、“蓄、引、提”并重,大、中、小配套,多方位联合的取、供、用水系统。矿区水资源规划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新建改造同步、开源节流并举、开发保护同时;考虑已有水源工程并与新规划工程相配套,一并纳入开发利用系统网络。

3.4合理配置与供需平衡

矿区规划配置用水分类为:生产、辅助、办公区、职工生活区四个系统,在水资源支持下的矿区内能源、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配制水资源,考虑用水现状,实现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区经济发展两大系统以及两大系统内部用水合理配置;经相互补充和水处理工程的实施,完成不同水平年用水的时程分配,规划矿区需水量与现有可利用水量及污水资源化后的水量进行综合平衡,建立矿区内各用水户的需水量集中调度、统一管理、合理分配,减少和避免用水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为保障矿区供水水源安全与企业发展相匹配。

4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探讨

4.1规划的特殊性

(1)矿区水资源规划类别不同于江河流域、地区、跨流域调水、专业水资源等规划,既可视为一个整体的供用水系统,又是一个涉及综合性规划的特点。

(2)矿区水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并重新分配后,可能会引起周边居民生活条件和地区生态变化。因此,规划既是一个闭路系统,又要顾及周边地区的水量平衡与社会关系,综合协调地区间、地方经济部门等可能产生的矛盾和环境质量可能变坏而引起的影响与纠纷。

(3)依据矿区范围的大小、特点、经济发展方向和对水资源开发、治理、利用要求,其规划重点是服务并保障煤炭生产、配套工业、生活区用水。

(4)大部分矿区既是缺水,也是污染物严重的地区,加上治理滞后,水环境本底又较差,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比较突出,水环境同样制约矿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5)矿区水源工程不足,开发利用率低。因开发利用条件差,成本高,矿区缺乏大的水源骨干控制工程,现有多数带病运行的老污水治理工程,工程型缺水问题也比较突出,开发利用率低,综合缺水率高。

4.2规划技术综述

鉴于矿区水源的特殊性与综合性,其规划的内容与技术应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并有新的创意,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编制有煤矿矿区特色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现将规划技术总述如下。

(1)水资源规划应以矿区为中心,满足能源发展需要用水为主要目的,顾及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等,应采用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性技术。

(2)运用先进的技术建立科学的用水体系。矿区水资源工程规划应纳入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及污水工程综合治理技术;建立地面水源的“蓄、引、提”水利体系,优化矿区水源网络集成技术。

(3)矿区大部分工业布局不太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用水行业在矿区工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使矿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时,必须量水而行,优化产业结构。

(4)矿区用水浪费仍很严重,用水方式还很粗放,用水效率不高。因此,节水规划始终要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将工程改造、开发及保障措施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新的节水器皿,建立从源头到末端控制完整的节水管理体系,以降低耗水总量。

(5)矿区将所有水源规划为清、污分流,采用终端污水处理技术及污水零排放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对取、供、用、排水四大系统为水资源链,使矿区水资源利用形成闭路循环系统。

(6)规划中重点纳入矿井水处理工艺技术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将矿井水处理工程可规划在煤矿井下,经处理过的矿井水直接返回需要用水的地点,这样便于管理,节省管道及工程费用投资等创新技术。

(7)规划工程应考虑水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利用的技术。根据矿区各类水质成份、水量分布、处理程度及用水部门要求,采纳分质供水、优质优用,串联用水、一水多用的新思路与举措,以丰富规划内容与内涵,提升规划的高度。

(8)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编制规划时应采用数学模型、编排程序、电算优化等先进手段与技术,直接求得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以提高分析计算问题的准确性,考虑问题全面性。

5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保障措施

(1)全面规划水资源,根据不同用水的要求,充分开发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因地制宜收集天然雨水。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防止污染破坏,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2)建立矿区水资源持续供给保障体系;生态与环境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保障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体系;供水全成本与水价制度保障体系;规划用水经济考核制度保障体系。上述体系中应采取以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加强管理、调整矿区产业结构、污水综合治理与利用、调水配水平衡等六个方面解决矿区水资源治理与利用的综合措施。

(3)规划修建拦河坝拦截汛期洪水、雨水积蓄、河流径流水源汇集等措施,增加对矿区的供水量;如无其它水源可利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如引入黄河水等引水项目并同步筹建大型水厂,将引人的水源经处理后并人矿区供水系统,以缓解矿区用水紧张的局面。

(4)建立合理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确保工程资金到位。矿区水资源工程建设投资涉及到安全供水工程;蓄水、引水工程;节水;污水处理回用与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投资规划。资金筹措来源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国家、地方、业、社会多方筹划资金,采取“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社会融资、利用外资、地方配套、国家补助”等多种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稳定可靠的水源工程规划投资保障体系。

(5)规划生产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其它节水:强化节水技术和管理手段,实行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与适宜的水价制度;采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更新矿区输、排水管道等措施,以节水促减污,以限排促节水,保障矿区节水工作有效进行。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篇9

[关键词]arcGiS矿产规划数据建库

[中图分类号]tD98[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1-284-1

建立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而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则是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最基础的工作。目前,新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迫切需要加快规划数据库建设,为实现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化奠定良好基础;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已到了入库、上图阶段。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加快推进规划数据库建设工作,确保新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顺利实施[1][2]。

1arcGiS软件

1.1软件概述

在GiS领域,arcGiS一直以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处理功能著称。其独特的空间数据模型及空间分析等功能,使得基于arcGiS构建的应用系统为相关部门和领导提供了科学的计算结果和决策依据。arcGiS产品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领先的GiS产品,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在使用各个级别的arcGiS产品,产品具有完善的系统架构,丰富的GiS功能,为各行各业的用户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1.2可伸缩性

由于arcGiS系列产品具备相同的核心技术,这就为系统资源的共享、系统的无缝升级、数据和应用功能的平滑移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样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应用阶段的需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从而充分地保护前期资金投资和工作投入,保证系统的分步实施不会因为平台的提升和系统规模及功能需求的扩展而陷入两难的境地,避免了系统“升级即重建”的尴尬,使构建的系统从整体上具有极大的延展性和灵活性。

2数学基础与技术标准

2.1数学基础

(1)大地坐标参照系选用1980西安坐标系;(2)成果图件选用“高斯-克吕格椭球投影”;(3)空间要素图层数据,为以度为单位的地理坐标系。

2.2依据

(1)国土资源部-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南;(2)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标准;(3)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年报制度;(4)国土资源部-省级矿产资源规划成果要求;(5)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标准。

3数据库建立

3.1资料收集

主要包括图件、表格和文字资料等规划所涉及的三类成果。图件资料:主要有规划区资料、基础地理底图、矿产地资料、其它需要的图形以及空间数据资料等;表格资料:规划区基本情况、矿产的储量基本情况与开发利用情况、矿产品的供需情况等;文字资料:主要是有关的文件、总体规划、有关规范和标准等。其它资料还可以有遥感影像以及图片、图像等多媒体资料[3]。

3.2空间数据要素分层定义的变化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标准》对空间数据要素分层定义作了部分改变,主要表现在:按新的编码规则确定了图层代码,增加了基础设施(面状)、基础设施(线状)、矿业经济区、矿业开发基地等图层,扩展了部分图层的含义。

由于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区域之间、不同矿种(类)的不同类型勘查区之间以及不同矿种(类)的不同类型开采区之间在空间上会发生重叠(如某矿种的鼓励开采区中可能存在另一矿种的限制开采区情况),因此,这三个图层是以重叠后在空间上形成的最小基本单元做为图元单位进行记录。

作为省级规划数据库,乡级政区(polygon)和乡界(Line)图层可以不做,城镇点(point)图层内容可以做适当取舍。

3.3图层属性数据结构的变化

(1)种属性表均增加了目标标识码数据项。

(2)础地理部分的省、市、县、乡界,城镇点,公路属,铁路,面状水系,线状水系属性结构表中的境界线,城镇点,公路,铁路,面状水系,河流分类代码数据项都改为在GB/t13923-92代码前+1组成6位码。

(3)础地质要素属性部分中的地层属性结构表增加了地层单位名称和地层单位符号数据项,岩体属性结构表增加了岩体符号和描述数据项,断裂及控矿构造改为主要断层,属性结构表增加了类型和性质数据项,因此属性结构表增加了成矿带级别和所属上一级区带编号数据项。

3.4数据库内容的扩展

空间数据的属性结构和规划附表数据结构应严格按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标准》定义。需要在数据整理记录表和元数据文件中对增加的内容作详细的描述,包括内容、类型、结构、大小、数据说明等,并将上述内容及时反馈部信息中心有关人员。

4数据库检查

检点为拓扑关系、坐标位置。检查方法为mapGiS数据的面拓扑关系利用mapGiS软件的拓扑检查功能进行检查,arcinfo数据利用Clean、Build命令进行检查。对经过投影转换过的不同格式的数据均要检查,如图1所示。

5小结

总之,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的建立,通过对数据的及时更新,可准确了解本地区矿产资源现状和规划的落实情况,为矿权审批、矿产资源整合、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玉丰.基于GiS技术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J].与资源,2004,13(1):52-64.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篇10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特点;措施

山东矿产资源优势明显,不但拥有较为丰富的能源矿、金矿等矿产资源,且矿产资源地区匹配关系较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占据天然的优势。山东工业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把握山东省矿产资源的特点,采取必要的开发利用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

1.山东矿产资源的特点

山东矿产资源有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资源地区较为匹配

结合山东省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来看,山东省各地区的矿产资源基本上都和这些地区的工矿业较为贴合,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鲁中地区耐火粘土、铁矿、水泥灰岩、自然硫、煤炭等资源较为丰富;鲁南地区天然气、煤炭、石英岩、花岗岩等较为丰富,这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和自身的冶金、化工、能源等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协调性,正因如此,山东省在工业发展上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

1.2种类多,储量足

山东省矿产资源优势与其成矿地质条件密不可分,从太古代到新生代,山东省都有着较好的成矿时期。就相关数据显示,山东省发现的矿产的种类为144种,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站到了71种,已划分的九大矿产类型中,山东几乎全部拥有,且储量比较大,其中石油探明储量32亿t,占到了全国第二位;煤炭探明储量202亿t,占到了全国第十位;铁矿储量8.4亿t,占到了全国第八位;探明储量的建材资源有25种,不但包括水泥灰岩、石英岩、高岭土、大理石,还包括水泥配料、石英砂、塑性粘土、花岗岩等。总而言之,山东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也有着不错的储量。

1.3常用矿与优势矿较为吻合

常用矿与优势矿吻合说明一个地区的矿产资源开采难度小,矿业发展条件比较好。所谓的常用矿产就是重要性比较强,且能够大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我国有40余种常用矿产,诸如煤炭、铁、硫等;优势矿产主要是对矿产资源的评价描述,总的来说优势矿产不但具有较大的储量、较好的开采条件,矿产资源的质量也有较好的保证。山东省目前优势矿产有30余种,其中有24种都是常用矿产,吻合程度比较高。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山东矿产资源的特点有了深入地了解,为此就需要采取必要的开发利用措施,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2.1完善矿产资源规划

为了更好地对矿产资源予以勘察,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制定并完善矿产资源规划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制定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还是依法审批监督矿产资源的重要手段和依据。要确保矿产资源规划制定的效果,就需要结合山东矿产资源的特点,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不但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还需要从宏观上对规划予以完善,将资源优化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山东矿业的发展。

2.2严把矿山准入关

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权,在计划经济时代采取的是行政划拨的方式,在这种体制下,资源的获得并不需要付出代价,因此采矿权人缺乏资源保护意识,资源利用也不尽合理,出现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其中不但包括采富弃贫、采浅弃深,还包括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为了更好地促进矿业发展,相关部门应该针对矿产资源有偿取得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等予以完善,采矿权的授予采取有偿出让的方式,且严格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流程,矿区的开采规模要和实际的资源存储量相适应,只有如此才能对矿山准入予以调控,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2.3加大调查评价

为了满足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各矿区应该完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体系,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采取商业性矿产勘查与调查,坚持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将经济效益作为评价的重要目标,鼓励吸纳社会资金予以勘察,着力提升矿产开发的经济性,进一步明确各地区矿产资源的储量。

2.4加强矿法宣传

为了提高群众和投资者的法律意识,使其认识到矿产资源中各项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就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有关部门要严格以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为指导,严禁越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权。在执法机制的选择上不但要注重部门之间的联动、措施的灵便性,还需要对执法的形式予以创新,将众多力量汇聚一出,对非法采矿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此外,还需要制定非法采矿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舆论监督作用,切实将非法采矿行为消灭于萌芽。

3.总结

矿产资源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正是因为这样矿产资源开发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矿产资源的过度依赖的危害,完全建立在矿产资源基础上的经济发展会导致经济发展陷入“资源优势陷阱”,在这种情形下,经济运行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威胁,生态平衡也会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需要加强国土规划和国土整治,而矿区“一张图”在实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的同时还有利于更好的监管。本文结合山东省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山东矿产资源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措施。

【参考文献】

[1]彭三国.宜昌市矿产资源特点研究[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5(04).

[2]沈凌.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可持续发展战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