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提高呼吸道免疫力十篇提高呼吸道免疫力十篇

提高呼吸道免疫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7:55

提高呼吸道免疫力篇1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儿童免疫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098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08-02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RRti)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特点是常年发作,每次症状较重,病程较长,严重影响到小儿的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发病率达20%左右,以2~6岁最常见。患有RRti的小儿简称复感儿,在1年内有7~10次以上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多为先天性因素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或喂养方式不当,以及遗传、护理、居住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若治疗不当会导致哮喘、心肌炎、肾炎等病,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为目前儿科领域内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笔者就近几年来对RRti的致病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小儿RRti的致病因素

1.1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1.1.1体液免疫研究表明,RRti患儿大多数存在免疫球蛋白及亚类的部分缺失,最常见的是iga、igG含量下降。

1.1.2细胞免疫原发性或继发性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与紊乱是导致RRti的主要原因之一。

1.1.3幼儿免疫功能比较低下,易患呼吸道疾病,母乳喂养则较人工喂养免疫力强。此外,长期偏食、挑食,以及耐寒力差的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大气污染对易感呼吸道病也有影响。有报道易感儿血中igG及iga等抗体均有下降,但也有认为变化不大。唾液中Siga水平低下及细胞免疫低下,各地观察基本一致。易感儿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也有降低,如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

1.2外在因素。营养不良是RRti的主要外在因素。婴幼儿长期偏食,食欲不振,或缺乏母乳喂养,微量元素铁、锌、钙失衡及维生素a等的缺失都是RRti的诱因。

1.2.1微量元素不足国内外许多研究已证实,微量元素的缺失或异常,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其中锌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作为多种酶的成分,在三大物质代谢及呼吸道组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免疫系统的发育、维持及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锌的缺失能使Dna的复制减慢,并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细胞免疫力降低。当然,微量元素铁、锌、钙、磷的不足,也可直接影响呼吸道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减弱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清除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易招致感染。

1.2.2维生素的缺乏维生素a缺失造成的营养不良是导致RRti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维生素a对呼吸道的上皮细胞的分化及完整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和组织修复障碍,致气道局部腺体功能异常,呼吸道分泌型iga产生减少,引起RRti。维生素a的缺失一方面使呼吸道黏膜保护性机制受损,另一方面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各种营养物质包括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能使体内各种酶、抗体、激素合成增多,igG亚类维持正常平衡。总之,小儿RRti病因是复杂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的作用结果,除了受到免疫因素、营养因素外,还由于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造成感染;又与小儿的呼吸道解剖结构特点、所处的环境气候变化、室内空气质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有关。

2RRti的免疫治疗

反复感染使免疫细胞处于疲惫的状态,免疫球蛋白消耗增多,造成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因此,改善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在RRti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1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r-glohulin)是从健康人血浆中分离,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其成分95%为igG及微量iga、igm,内含多种抗体,可直接对抗各种细菌及病毒微生物的抗原,提高机体抗菌抗病毒的抵抗力。

2.2卡介苗多糖核苷酸。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结核杆菌活菌苗,过去用于结核的防治,先发现其具有佐剂活性。卡介苗多糖核酸是在卡介苗基础上改良的菌种工艺,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血清SiL-2R是机体免疫力标志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细胞免疫水平功能,SiL-2R水平异常提高,则提示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卡介菌多糖一方面通过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巨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来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稳定肥大细胞,封闭ige功能,减少脱颗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等来达到抗过敏和哮喘作用。

2.3胸腺素。胸腺素(thymosin)又名胸腺肽,是从动物(牛、猪)胸腺提取纯化的生物制剂,其作用是诱导t细胞转化为活性t细胞,促使其分化成为不同功能的各类t细胞亚群,通过调节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影响体液免疫。

2.4转移因子(tF)tF是从健康人血白细胞提取的一种小分子多肽类,不被Dna或Rna酶及胰蛋白酶所破坏,无抗原性。tF能促使t细胞产生一种淋巴因子,作为一种细胞免疫激发剂和增强剂,将细胞免疫活性转移给受体,提高后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肖振白等[16]采用tF治疗RRti3个月后,采用酶联法,放射免疫技术法观察到RRti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说明转移因子能维持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5多抗甲素。多抗甲素(polyactina)是我国首创的新型免疫增强剂,从甲型链球菌经发酵深层培养提纯精制而得的一种有免疫活性的多糖类物质,能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提高外周白细胞,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经多抗甲素治疗后,RRti患儿CD3、CD4水平得到提高,恢复CD4/CD8比值平衡。多抗甲素通过提高RRti患儿iga、igG含量,增强pHa皮试阳性,表现出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2.6匹多莫德。匹多莫德为20世纪90年代人工合成的类二肽免疫调节剂,作为免疫刺激剂,既能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又能促进特异性免疫反应,通过刺激iL-2和r-干扰素物质,可产生增强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此外,RRti患儿免疫功能的紊乱与锌、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的缺乏有关,因此通过补充维生素a及微量元素对改善RRti患儿的免疫功能是大有裨益的。

提高呼吸道免疫力篇2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4)08-0119-02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好发于儿童,属于较复杂的儿科疾病,并呈现出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极易引发患儿呼吸道及肺组织的损伤,并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害患儿的生命[1]。临床中常单纯采用西医治疗,但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儿科2003~2013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3年4月~2013年7月儿科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患儿100例,经检验均符合全国呼吸道反复感染儿童诊断参考标准;男52例,女48例,6个月~5岁75例,6~10岁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平均年龄(3.4±6.8)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传统反复呼吸道感染理疗方案,使用抗感染平喘对症治疗,口服转移因子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每个疗程1个月,1次/d,10mL/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黄防风散(白术10g、黄18g、陈皮10g、防风10g、淮山18g、生牡蛎18g),水煎服用,每日1剂,头煎与二煎混合使用,早晚各1次(头煎加水400mL,煎20min后至185~205mL;二煎加水200mL,煎20min后至100mL,混合),连续服用2个疗程,每个疗程1个月。服用期间禁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1.3疗效判断

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锌水平、免疫球蛋白igG、iga、igm(g/L)等进行核查并对比,结合临床判断治疗效果。治愈:呼吸道感染够2年患者未有复发症状,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值均正常,血锌值与年龄值基本同步上升;有效:2年内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6次[2]。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采用χ2检验,患者治疗后血锌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发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病症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表现为患者食欲增加、发病次数减少、睡眠质量提高;治疗后身体容易康复、病程较短,未有明显副作用。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锌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锌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次实验研究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均明显好转,患者食欲增加、发病次数减少、睡眠质量提高、身体容易康复、病程较短,未有明显副作用;治疗后患者免疫球蛋白、血锌比例均明显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血锌及免疫球蛋白提高比例显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2%,对照组仅为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体质的免疫力明显下降,临床表现为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下降;igG能够有效中和游离的外毒素,降低病毒对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在机体的自身性免疫预防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3]。通常情况下,免疫球蛋白中iga水平的下降是由于分泌性iga下降引起的,而防止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就是iga,因而,必须提高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a水平。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iga水平为(0.89±0.01)g/L,对照组则为(0.59±0.21)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iga水平,从而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提高呼吸道免疫力篇3

像琦琦这样的孩子,生活中不在少数。很多父母都曾有过或正在经历着类似的事,对于这种抵抗力极差的孩子,家长们看在眼里,难受在心里。如何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成为家长们最大的一块心病。

现在的孩子多是温室里的花朵,由于家人的精心呵护而少经风雨,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营养不均衡,要么营养过剩,要么营养不良,与缺乏必要的锻炼共同构成了导致众多儿童免疫力低下的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家长应协助孩子们做到:

1、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鱼、肉、蛋、奶、瓜果蔬菜等食物的摄取,尽量做到饭菜营养丰富、均衡,荤素搭配合理。

2、培养孩子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保证充足、规律的睡眠。

3、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让孩子多做户外运动,每天坚持适量、适度的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不可过长,安排宜由少到多,逐渐增加,以不累为度,在运动后及时洗浴或换上干净、干燥的衣物,避免孩子受凉。

4、室内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病毒在室内停留的机率。平日尽量少带孩子去超市、医院、商场等人流量大且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5、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让孩子心情愉快的生活。

以上都是些针对孩子日常生活中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常规办法,需要长时间坚持方能起到显著效果。对于一些免疫力特别低下的孩子,当他们面临一些非常时期、非常情况时,以上方法无法在短时间内奏效,那么我们不妨考虑一些免疫制剂,做为应急之需。下面我们来就几种常见的免疫制剂做以介绍:

一、胸腺肽

是从小牛或猪胸腺提取的可溶性多肽混合物,包括胸腺素、胸腺生成素等可促进胸腺中前t细胞发育分化为成熟的免疫细胞―t细胞,促进t细胞对抗原或丝裂原的刺激反应和产生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分化。胸腺肽无种属特异性,亦无明显不良反应,常用于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免疫功能低下症、肝炎、肿瘤、肺结核等继发性免疫缺陷症、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丙种球蛋白

是一种由健康人血浆,经低温乙醇法分离提取并经病毒灭活处理的免疫球蛋白制品。含有大量广谱抗菌和抗病毒igG抗体,它通过提供非特异抗体,使机体产生被动免疫保护,从而提高对病毒的抵抗力,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性治疗,但保护效果短暂,需不断注射,且来源有限。

丙种球蛋白不宜滥用,多次注射易引起超敏反应,如:给无麻疹接触史者注射,使其不易产生隐性感染,反而使易感人群增多。

三、转移因子

是从正常人白细胞中提取的小分子肽类物质。转移因子通过激发人体的免疫潜能,抵御、消灭病毒和细菌侵入机体,它能将供体的免疫信息转移给受体,机体接到这种信息后,体内的免疫信息被激活,当再次遇到这类病毒或病菌入侵后,能立即产生反应,迅速吞噬和消灭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从而提高抗病能力。转移因子只转移细胞免疫,而无体液免疫作用,多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性疾病,肝病及肿瘤等。

四、人白细胞介素-2

是一种白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增殖,并使其杀伤活性增强,还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分泌抗体和干扰素,从而产生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多用于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它在体内维持时间短,价格昂贵,并且来源有限。另外它有可能引起过敏发热,皮下结节等反应,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五、左旋咪唑

原为驱虫药,后来发现其能激活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t细胞产生iL-2等细胞因子,增强nK细胞活性,对免疫功能正常者无明显作用,对免疫功能低下者有逆转作用。主要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慢性反复感染者的辅助药物。其常规用法为每周2次,2.5~3mg/kg/天。通常以3个月为一疗程。

专家介绍

免疫是针对外来病原微生物而产生对机体有利的抗感染防御能力,根据作用方式及特点的不同,机体存在先天性免疫(即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即获得性免疫)两种。前者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可通过遗传获得;而后者则是个体出生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通过细胞和各种因子直接杀灭病原菌)和体液免疫(通过产生抗体清除病原菌),免疫力的强弱决定一个人对疾病易感性的大小,免疫调节剂是通过促进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诱导机体主动产生抗体或被动输入抗体等方式,提高免疫功能的制剂。

专家建议

免疫制剂的使用,一定要特别慎重。

首先,为孩子选用免疫制剂,必须经过诊查,确认孩子免疫力低下,方可考虑使用。临床上免疫力低下症常见的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其次,在确定需使用免疫制剂时,其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

因为免疫增强剂可通过不同方式增强、促进、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相关疾病,一般在机体免疫功能还存在,体内病原或肿瘤细胞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使用,可以发挥良好的疗效。但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会自动将人体的免疫能力调到一个合适的、行之有效的水平。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老人和儿童应用免疫调节剂,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以“迪赛”河山胸腺肽为例,专家建议通常每次5~10mg,1次/每天或隔日,以1~3个月为一疗程。

最后,免疫制剂的购买,必须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疗效确切、质量可靠厂家的产品。

近年来不断有资料报道,免疫缺陷和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均可导致免疫力低下,如缺锌易使儿童胸腺、脾功能降低或萎缩,使t细胞功能降低而影响免疫力水平,针对这种情形可适当补充锌制剂,即可改善孩子免疫力水平低下的情况。

除此之外,香菇等菌类食物、中药中的黄芪、人参、枸杞、灵芝等亦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酌情使用,但需谨慎。中医认为,免疫力低下是机体正气不足,以致不能抵御外邪入侵所致,所以可用玉屏风散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临床上经证实确有疗效。另外中医推拿对提高儿童提高免疫力也有显著效果。

免疫制剂的选用只是标,提高免疫力的根本仍在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用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改善自身状况。

因此无论我们家长采用哪种方式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我们都必须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遵循专家的建议,合理选用、正规使用、标本兼治。

提高呼吸道免疫力篇4

【关键词】婴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

婴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发病率高达20%[1],且起病急、病程长、治愈率低,对婴儿健康危害极大,严重可引发心肌炎、肾炎、哮喘等疾病。大多与自身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有关,治疗的关键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总体有效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8月本院反复呼吸道感染80例,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1个月~1岁,平均年龄(5.12±1.31)个月,均排除遗传代谢疾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免疫性疾病、结核病、营养不良、贫血等,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门诊对症支持治疗,发热患儿采取物理降温,同时口服泰诺林(国药准字H51020038,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15mg/(kg・次);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国药准字H19993274,齐鲁制药有限公司),10mg/(kg・d),2次/d;病情较重患儿门诊留观。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匹多莫德口服液(H20090934,药品特性:化学药品,400mg/7ml/瓶),首日剂量400mg/次,2次/d,2周后调整剂量为400mg/次,1次/d,持续治疗2个月。

1.3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①显效:随访6个月~1年,呼吸道感染再发0~1次,持续5d内;有效:呼吸道感染再发3~4次,持续时间7~10d,无效: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无明显变化,或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咳嗽缓解时间、退热时间、音减少或消失时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对研究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婴儿反复发作的上、下呼吸道感染,为儿科常见病[2]。病毒感染初期因变异等因素,既往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力受限,血清抗体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故临床婴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难度大。原因众多:呼吸道屏障功能低,锌、钙、磷等微量元素不足,先天性肺发育不良,先天性纤毛功能障碍,先天性畸形,原发性疾病及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营养不良等。考虑免疫力低下为主要原因,同时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及体质虚弱均为发病重要因素。

匹多莫德为人工合成高纯度二肽药物,可口服提高免疫力,在患儿不同免疫反应阶段均可发挥重要作用,对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有重要意义[3]。匹多莫德可刺激自然杀伤细胞,提高细胞杀伤功能,促使中性粒细胞增殖,还可加强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趋化性,促进细胞有丝分裂,从而保证淋巴细胞的增殖。使机体失衡的辅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比值开始恢复正常水平,提高细胞因子分泌量,进而提高免疫功能[4]。

匹多莫德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已发挥重要作用,其对微生物及病原菌的杀灭功能并不强,与抗生素无明显相互作用,本次治疗中将其与抗生素联合治疗。患儿生物利用度可达45%以上[5],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半衰期4h,体内不被代谢,最终原型由尿液中排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6]。

综上所述,匹多莫德在婴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作为有效治疗方案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建华,李隆祥,徐婷婷,等.矽肺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400-401.

[2]朱晓萍,尹文艳,蒋红雨,等.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亚类及细胞免疫水平.临床儿科杂志,2010,28(2):135-137.

[3]曲辉,康凯,付姝丽,等.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2):1738-1739.

[4]郜芳丽,陈建萍.脾氨肽佐治小儿慢性咳嗽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1):72-73.

[5]黄中炎,孙雅琴.兰菌净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2):208-211.

提高呼吸道免疫力篇5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病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164-1

猪的呼吸道疾病一年都可发生,冬季发病率明显升高。冬季天气寒冷,猪舍环境的温度低,引起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流量减少,使局部营养障碍,导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在猪舍保温的同时,常造成通风不良,舍内有害气体和灰尘增多,引起呼吸道炎症,降低气管内纤毛的摆动能力,不能有效消除呼吸道内的病原,携带病原的灰尘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增加了空气中病原的浓度,促进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1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因

猪场发生了钥匙性病原感染,猪的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增多,霉菌毒素慢性中毒,寄生虫感染,早晚温差大,贼风侵袭,这些原因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不同来源的猪混养,使病原谱复杂化,病原在猪群中水平传播,打乱了呼吸道微生物与机体的平衡状态,病原大量繁殖,当超过机体的抵抗力时,引起发病。

2防治

坚持自繁、自养、自育的原则。确实要引种的,引种来源要单一,杜绝从不同的场同时引进种猪,引种后要隔离饲养至少45天,进行病原训化,然后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携带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蓝耳病病毒、支原体的种猪坚持淘汰,猪瘟、伪狂犬、蓝耳病抗体水平合格,根据本场情况检测其他疾病,保证无疾病风险后方可混群饲养。防止水平传播,做到养猪生产各阶段的全进全出,同一栋猪舍内的猪日龄相差不要超过2周,转群时要转入的猪舍必须进行冲洗消毒,然后进行熏蒸消毒,空舍10天左右才可转入猪只,防止上批猪的疾病传给新转入的猪,饲养人员禁止串舍、串栋借用工具,减轻病原在场内的传播。

加强带猪消毒,选择对呼吸道、皮肤、粘膜刺激性小,对病原杀灭力强的消毒药,每3天左右消毒一次,消毒时可选择温度相对高的中午进行,药液的浓度不能过高,药液的温度不能低于25℃,减少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和消毒带来的应激。也可用中药烟熏消毒剂带猪熏蒸,一方面可以杀死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另一方面增加呼吸道粘液中iga的含量,提高粘膜的防御机能。

3加强饲养管理

平时注意观察猪群,尤其是早晨、喂食,运动时看猪有无咳嗽,气喘等现象,一旦发现及时转入隔离舍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猪及时淘汰,妥善处理死猪。

注意保温和通风,可采用火炉、暖风炉、地暖等方式供暖,加强通风,防止贼风,最好采用负压通风,及时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补弃新鲜的空气,降低有害气体和灰尘浓度,改善舍内的空气质量,避免早晚的温差过大,防止猪感冒,保证抵抗力;及时清除粪尿、污水、污物、给猪创造一个温暖、干净的舒适环境。

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抑制病原菌和条件性致病菌,刺激肠道表皮细胞产生抗体,提高猪群抗体水平,达到防病、抗病的目的,同时稳定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平衡,抑制病原菌,改善养殖环境。

选用优质的饲料原料,在饲料中添加足量的复合型霉菌毒素吸附剂,广泛吸附多种毒素,把毒与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证免疫机能,不要在饲料中随意添加抗生素,抗生素在杀死病原菌的同时也可杀灭有益菌,长期添加可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和肝肾损伤,有的抗生素本来就是霉菌的代谢产物,其对机体的损害类似霉菌毒素对机体的危害。

定期驱虫,选用广谱、毒性小、安全的驱虫药,新引进的猪在隔离检疫期间,后备猪在配种前20天,妊娠母猪在产前20天,仔猪在断奶后7-10天,育肥猪转群后都要及时驱虫。每吨饲料中加虫力黑0.5kg连喂7天,驱除身内、外寄生虫。

4免疫和防治

在引起呼吸道疾病的钥匙病原中,流感没有疫苗;圆环病疫苗的价格昂贵,在临床上的使用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蓝耳病的免疫原理不太清楚,加之其高度变异的特性,免疫效果有限。现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萎缩性鼻炎,支原体肺炎和伪狂犬的免疫,加固呼吸道的三道防线。

母猪产前3周免疫萎缩性鼻炎,产前35天免疫伪狂犬基因缺失苗(或每年普防3-4次),保证猪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

母猪产前10天至产后10天用爱乐新50ppm+阿莫西林300ppm(或强力霉素200ppm)拌料,净化生殖道,呼吸道、消化道的病原,减少泌乳期间支原体、蓝耳病等病原的携带传染。

仔猪在出生后第9天用进口支原体灭活苗和国产弱菌苗免疫支原体病,刺激抗体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和局部粘膜免疫能力,有效控制支原体感染,42天免疫伪狂犬基因缺失苗。蓝耳病的免疫可选择与本场血清型相近的疫苗株在15天进行免疫,有一定效果。选留的后备猪在30日龄免疫萎缩性鼻炎疫苗做好药物的预防,在小猪出生当天、3天,、断奶时,用得米先(或赛福欣)进行4针防治,断奶后,保育猪转至育肥舍前后以及天气突变时用爱乐新50ppm+强力霉200ppm+70%黄芪多糖200g(或扶本康500g/t)连用5天。

已发病的猪群可用爱乐新75ppm+强力霉250ppm+黄芪多糖200ppm+中药止咳散连用7天,临床症状明显的可选用阿奇霉、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核苷肽、二羟丙茶碱注射治疗,或选用药敏试验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当有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时,同圈的猪都要大剂量敏感药物注射治疗。

治疗期间舍内温度提高2-3℃,每天用低浓度的消毒药带猪消毒,严禁提高消毒液的浓度,以防消毒药对呼吸道造成损伤.

提高呼吸道免疫力篇6

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属副黏病毒科肺炎病毒属,其基因组为非节段性单链Rna,由约15000个核苷酸组成,对11个蛋白编码,其中跨膜蛋白2个,即介导胞膜传入及融合的F蛋白和介导吸附的G蛋白是病毒保护性抗原。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通过此2种蛋白,对机体加以诱导,促使细胞免疫和保护性抗体产生,引发辅t细胞1/2失去平衡,并可对系列细胞因子释放,如白介素-4、白介素-13等,促使下呼吸道出现免疫性病理损伤。另外,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机体刺激,诱导哮喘因子产生,使变应原所具有的致敏作用增强,对th1、th2反应诱导,促使哮喘发作。同时,多项研究指出,在合胞病毒感染病发机制中,相关神经免疫发生作用,即合胞病毒感染,可促上皮细胞、炎症细胞对神经生长因子(nGF)释放,并使其受体表达呈增加显示,进而对其受体(nK1)的表达和p物质的产生予以刺激[4]。p物质通过t细胞和nK1受体,对炎症循环不断激发。合胞病毒感染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引发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可能与合胞病毒感染在婴幼儿发生后,易向儿童期哮喘发展相关[5-6]。

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治要点

1.免疫治疗方案:(1)主动免疫:①亚单位疫苗:有报道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F、G蛋白属其主要糖蛋白,此外,也为重要的中和抗原[7]。相关部门主要针对此2个蛋白,展开亚单位疫苗的开发,目前,从多种哺乳动物表达系统中,已对这2种蛋白疫苗分离纯化。动物实验显示,上述蛋白疫苗可诱导th2出现优势应答,保护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8-10]。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有适度的免疫原性和较好的耐受性。②减毒活疫苗:此种疫苗,可对与自身感染时类似的免疫反应产生,病情在野生病毒感染时无加重现象,可对机体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诱导。目前,冷传代外壳蛋白-RSa研究最为成熟,分析其研制原理,为经化学诱变后,促使较为稳定的RSa活疫苗产生,在人体内遗传稳定性较理想。有研究在幼儿中应用其减毒株,得出免疫原性较强,但儿童中部门有轻微毒力作用出现,如鼻腔充血等,故需加强研究,对毒力更弱疫苗加以研发[11-12]。随着医疗科技水平取得的巨大成就,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为此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具广阔的科研前景。(2)被动免疫防治:①RSV免疫球蛋白(RSV-iGiV)静脉应用:RSV-iGiV为保护性中和抗体,含高浓度特异性抗RSV,可在合胞病毒感染的防治中应用。以往研究表明,针对并发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儿,取RSV-iGiV静脉应用,可使合胞病毒排毒明显减少,促使临床症状改善。但也有多中心、大规模研究指出,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高危患儿中应用,在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并不显著。故针对高危患儿的作用,还需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以把握应用指征。②Dna疫苗:编码F、G和m2蛋白的Dna疫苗目前已成功构建,有研究取Dna-F对免疫鼠肌注,诱导肺部iFn-γmRna高表达和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产生,并产生t淋巴细胞,具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此外,th2应答可经Dna-F向th1应答转化,对平衡的th1/th2诱导。目前此疫苗仅在动物实验中应用,是否成功,还需待相关研究结果。③帕利珠单克隆抗体:其为一种结合RSa-F蛋白a抗原决定基的单克隆抗体,可对病毒中合。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并在1998年批准,用于临床实验。针对高危患儿,静脉注射和肌内注射,耐受性较好,但价格较高,在临床普及难度较大。

2.激素治疗:临床应用的糖皮质激素,抗感染作用较为明确,可使气道炎性物质的释放明显减少,在哮喘治疗中,目前临床作用显著。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其诱导的小儿在病毒、生理、临床上的变化,与哮喘表现类似,且部分患儿未来有哮喘病发,故以往治疗中,激素也可在小儿合胞病毒感染中应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应用激素,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多项前瞻性研究显示,雾化吸入、口服、静脉滴注等给药方式,在病程缩短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合胞病毒感染的患儿出院后,取激素应用一定时间,可使喘息发作明显减少[13-14]。此外,激素具免疫抑制等副作用,故美国儿科学会对常规应用此药物未推荐。但也有报道指出,针对急性喘息发作的患儿,若平喘、解痉效果不佳,可尝试在短时间内、少量应用[15]。

3.抗病毒药物应用:(1)利巴韦林:其为强效的、广谱的抗病毒药物,药效已被临床证实,故在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治疗中,已被批准应用。分析此药特性,属核苷类合成抗病毒药。有学者采用体外细胞培养试验,结果示针对合胞病毒感染,利巴韦林可选择性抑制,对其机制展开分析,可能通过在病毒基因组中结合,促使病毒基因发生致命突变,诱导抗病毒效应产生。但临床进一步研究显示,在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中,其疗效并不明显。同时,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甚至有潜在毒性,故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目前利巴韦林尚未推荐常规应用,但在处理高危具严重感染的患儿时,此药可尝试使用。(2)iFn:iFn在1957年被发现后,多位学者认为其广谱抗病毒作用较为理想[16-17]。iFn入人体后,不直接杀伤病毒,而结合与敏感细胞表面分布的特异膜受体,诱导抗病毒蛋白产生,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mRna传递阻滞,进而对细胞内病毒的合成抑制。此外,其可使体内iGiV生成增加,对巨噬细胞所具有的吞噬功能改善,使高淋巴细胞可发挥的自然杀伤能力提高,进而提升机体抗病毒水平,将病毒主动清除。有报道指出,在常规综合方案展开治疗的同时,取iFn加用,可明显缩短咳嗽、干湿性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18]。但在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应用,尚缺乏长期观察。

4.支气管扩张剂应用:针对异丙溴铵、β2受体阻滞剂等支气管扩张剂,也在临床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应用,其可使患儿憋喘症状缓解,特别是促使早产儿气道反应性改善,但也有研究显示,其不能使住院时间有效缩短,且患儿氧饱和度无明显提高,故针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治疗,效果尚不肯定,需进一步扩大研究[19]。

5.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肺炎采用高渗盐水雾化治疗,通过使患儿呼吸道水肿减轻,对痰液稀释,刺激咳嗽,达到促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效果。有研究显示,采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明显缩短了临床好转时间[20]。有研究对相关文献检索,结果示毛细支气管炎采用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可使住院时间、肺部啰音、喘息、咳嗽消失时间缩短,临床严重度评分降低,但住院率无降低显示。故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肺炎,采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较为有效。

三、小结

提高呼吸道免疫力篇7

【关键词】匹多莫德;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24-0107-02

【abstract】objetive:toexplorethevalueofpidotimodinthetreatmentofchildrenrecurrentrespiratoryinfection.method:120casesofrecurrentrespiratoryinfectionchildrenwhowerediagnosedandtreatedinourdepartmentfromoctober2012tooctober2013wereselectedastheobjectsand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6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receivedtheconventionaltreatmentsuchasanti-infectionandspasmolysis,theexperimentalgroupreceivedconventionaltreatmentpluspidotimoddisketfor2months,thecurativeeffectofthetwogroupswereobservedafterfollowedupforsixmonths.Result: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93.3%,whichwas75.0%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pidotimod;Recurrentrespiratoryinfection;Child

First-author’saddress:JingzhouCenterHospital,Jingzhou43402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24.060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常见疾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由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呼吸及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御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有向慢性化发展的倾向。匹多莫德是人工合成的免疫增强剂,可显著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次数[1]。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口服匹多莫德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RRi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行常规抗感染、化痰及平喘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抗感染、化痰及平喘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匹多莫德分散片(商品名:唯田,北京朗依制药有限公司),0.4g/次,2次/d,2周后减量为0.4g/次,1次/d,连续服用2个月。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停药后前2个月每2周随访1次,后4个月每4周随访1次,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临床症状与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与病程。显效:停药6个月内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或仅发生1次呼吸道感染;有效: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未减少者临床症状减轻,病程缩短;无效:呼吸道感染次数无减少,病程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57,p

2.2两组患儿临床表现、病程比较

试验组发热天数、肺部音消失时间及病程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与儿童呼吸道解剖结构、环境因素、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免疫功能低下是引起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因。研究发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t细胞亚群CD3+、CD4+百分含量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同时,iga、igG的含量也显著降低,提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1]。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机体受到抗原反复刺激,免疫活性细胞处于免疫疲惫状态,反复感染导致免疫球蛋白消耗增多。此外,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h1/th2处于失衡状态,其多数因病毒感染所致。病毒的免疫清除需要机体大量的th1细胞参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体内存在th1细胞极化异常,th1细胞功能障碍及数量不足,病原体得不到及时清除,导致感染迁延不愈。

匹多莫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免疫增强剂,可以促进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反应[2]。在快反应期,其可刺激非特异性自然免疫,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提高其趋化性,激活自然杀伤细胞;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使辅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比值在免疫功能低下时恢复正常[3];在免疫反应中期,其可调节细胞免疫,通过刺激iL-2及γ干扰素分泌促进细胞免疫反应;在慢反应期,其可调节体液免疫,刺激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体产生。通过这些免疫调节机制发挥杀灭病原的效果,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更快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患儿呼吸道感染的复发次数。饶雪梅等[4]使用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程2个月,随访1年,结果发现治疗组呼吸道感染平均再发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治疗组在发热天数、咳嗽缓解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顾咏梅[5]研究发现,使用匹多莫德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清中的iga、CD4+/CD8+指标水平明显增高,说明该药物能提高患儿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功能。本研究应用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试验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匹多莫德作为免疫调节剂,可以从多方面提高患儿免疫功能,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沛忠,郝增仙.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th极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2):194-196.

[2]陈楠,赵晓东.免疫增强剂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地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3):168-172.

[3]马驻.匹多莫德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9):72-73.

[4]饶雪梅,麦朗君,李丽华.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1,17(14):2229-2230.

提高呼吸道免疫力篇8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治疗;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33-0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其特征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道症状,部份病猪耳朵发绀,所以又叫“蓝耳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母猪流产率可达30%,育肥猪可发病死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可造成猪的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引发多重感染,继而导致免疫抑制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大量猪死亡,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1.1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病猪和带毒耐过猪。病猪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排泄物污染环境,患病公猪的中也含有病毒。健康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均可感染。猪场环境差、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大、气候恶劣均可促进该病的流行。健康猪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也可感染发病。仔猪死亡率高,成年猪一般均可成活,病猪从恢复期开始即可产生免疫力。但耐过猪可长期带毒并不断向外界排毒。

1.2临床症状

母猪发病初期精神倦怠,厌食,发热,妊娠后期发生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及产病弱仔猪,6周后可出现重新现象。可造成母猪不孕和产奶量下降,少数母猪耳朵发紫,皮下出现一过性血斑。有的母猪出现肢体麻痹性神经症状。

早产仔猪在出生当时或几天内死亡。大多数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有的仔猪耳朵发紫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

育肥猪表现双眼肿胀,结膜炎和腹泻,并出现肺炎症状。患病公猪咳嗽,喷嚏,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和运动障碍,减弱,质量下降,量少。

1.3剖检病变

剖检可见肺部呈弥漫性间质性病变,根据猪妊娠后期发生流产、新生仔猪死亡率高以及临床症状和间质性肺炎可做出初步诊断。

2治疗

该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解热镇痛(对症)、抑毒杀菌(对因)、强心健胃、增强(恢复)免疫”为治疗原则,适时补免,尤其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与猪瘟疫苗的补免时可以使用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如转移因子)。控制混合感染,科学合理使用各类药物。通过药敏试验选择药物,多种药物交替使用,尽量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黄芪多糖最好使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即在黄芪多糖中加入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和抗继发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的制备可选择本场健康的淘汰母猪或育肥猪制备的自家组织活疫苗免疫2次,首免肌肉分点注射20~30mL,8d后二免再分点肌注40~60mL,使体内产生足够的抗体。二免后10d,停止喂料8h(只给水),在无菌条件下采血,分离血清并加适量青、链霉素后制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18℃冻存备用)。对出现临床症状的患猪首先肌注高免血清10~15mL/头,14d后对恢复健康的仔猪肌注3~4mL/头,同时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药物电解多维或葡萄糖等。此外,应注意:①高热时不可陡然降温,更不能滥用药尤其要慎用退热药、磺胺类药、地塞米松等免疫抑制性药物,以免加重机体的免疫抑制。②治疗时少喂精料,多喂青饲料。在饮水中可补充电解多维和葡萄糖。③配合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注射液使用效果更好。

3预防措施

(1)对引进猪加强检疫和监测,确认合格后方可引进。

(2)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控知识普及工作。高致病性蓝耳病是国家的一类动物疫病,发生后必须及时上报。蓝耳病是新发生的传染病,必须搞好村级兽医和养殖户的技术培训。让村级兽医和养殖户了解蓝耳病的临床特征才能及时的报告疫情,也才能“早、快、严、小”地控制蓝耳病疫情。

(3)采用人工授精配种。蓝耳病能通过而感染,本交最容易造成种公猪受到患病母猪的感染,公猪感染后,通过能使更多的母猪感染。人工授精可避免公猪受患病母猪感染,因此人工授精对控制蓝耳病意义重大。

提高呼吸道免疫力篇9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畜牧业(养猪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影响我国畜牧业(养猪业)发展的因素还较多,对养猪业来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是许多规模化猪场十分棘手的问题,在抓养猪发展的同时,必须抓好猪疫病的防治工作。现就我国目前猪传染病的发生特点、流行态势和防控对策作一简析,以供养猪生产者和疫病防治同行参考。

1目前猪的传染病防制和发病现状及特点

1.1猪传染病防制的总体状态

我国规模化养猪单位增多,生产规模较大,养猪数量多,猪及产品流通渠道多而频繁,有利于猪的疫病发生和传播;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养猪经营主体多元化,规模化猪场和个人扩大生产,外出引种,忽视防疫工作,特别是广大的个体养猪户,普遍存在忽视疫病防制工作的倾向;第三,我国对疫病的防控基础比较薄弱,防疫、检疫、监测手段不够健全和完善,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也缺乏大规模控制疫病的手段和经验;第四,我国养猪的规模和体例很不相同,差异较大,除有规模化的养猪方式外,广大农村仍以散养为主,总的来说养猪业总体条件较差,由于这种规模化和散养并存,规模化猪场除了要防止本场疫病的发生和从外地传染病的传入外,还要防止从周围农村传染病的传入,这为规模化猪场传染病的防制增加了压力和难度。因此,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树立全方位的防疫观念,多方面切实做好防疫工作,以保证养猪业顺利、健康的发展。

1.2猪传染病的种类多,新病不断出现,危害甚大

据农业部1996~1990年对全国畜禽疫病普查结果统计,我国动物传染病有202种之多,其中80年现的新病达17种(传染病15种,寄生虫病2种)。这17种传染病中有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和猪衣原体病。90年代以来又新发现传染病10种,包括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2型感染、猪副红细胞体病和猪增生性肠炎等。加上原有在我国较多猪场发生的猪瘟、猪气喘病、5号病、仔猪大肠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链球菌病、猪布鲁氏菌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这些新旧传染病已是我国较大范围内猪场的常发病和多发病,真可谓旧病未除,新病又增,防不胜防,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1.3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诊断和防治更加困难

近些年来,在养猪实际中,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已是普遍发病的规律。猪群中发病,常常不是某单一的病原体引起,而是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作用造成的,即常称的共感染,其结果造成猪只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诊断和防治难度加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多病原感染中,既有病毒与病毒的混合感染、细菌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也有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甚至有病原(病毒或细菌)与寄生虫或与非传染性疾病混合感染,共同发病的现象。近些年在养猪临床中,经常见到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与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双重感染;还有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三重感染的现象。据杨汉春教授近年对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死亡猪只57份病料的检测,结果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与猪圆环病毒2型二重感染占54.4(31/57),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二重感染占10.5%(6/57),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伪狂犬病的二重感染占14%(8/57),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病的三重感染占10.5%(6/57)。在临床实际中,还可见到猪肺炎支原体(猪气喘病病原)、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双重或三重感染,或者这几种细菌病原体与前述几种病毒病的病原体多重感染,这种细菌间或细菌与病毒病病原的多重感染是十分普遍的,在这些病原污染的猪场,猪群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复杂,病情严重,现场也难以确诊,防治效果也很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谓巨大。

1.4猪呼吸道疾病日益突出

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5%~30%或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也是养猪疫病防制中十分突出和十分棘手的问题。在猪的各个日龄段,从母猪、哺乳仔猪、仔猪培育、育肥猪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害。病猪临床表现明显,常见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次数增加,甚至喘气、呼吸困难,重者呈犬坐姿势,猪只生长发育受阻,消瘦,死亡率增高。剖检病理变化以气管、肺脏及胸腔等部位和器官的变化为特征,轻重程度和范围大小不同。

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这是近些年新提出的一个概念。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因,一是病原性的,如前介绍的,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或者是病毒和细菌共同感染引起的,出现呼吸道症状,促进和加重猪只发病。在此不再重复。另一个主要的病因,就是饲养管理和环境应激因素引起的,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把病因的注意力集中在病原学上,特别容易忽视饲养管理和环境的作用这一重要的原因。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可以是原发的病原体,如猪肺炎支原体(猪气喘病我国普遍存在,很难说某一猪场没有该病存在)、猪瘟病毒、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病原体,如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副猪嗜血杆菌、猪沙门氏菌等,这几种细菌在健康猪的上呼吸道或肠道带菌比较普遍,一旦有使猪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存在,就可能引起内源性继发感染,加重病情,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除了上述病原体以外,猪群恶劣的饲养管理条件也是直接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如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的猪只混养在一起、猪舍潮湿、通风换气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过多、猪舍消毒卫生差、粪尿没及时清除、猪舍温度变化大、饲料单一、猪只营养不良以及其它降低猪体抵抗力的因素等多种应激,都可成为猪呼吸道疾病爆发的诱因。

1.5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仍是养猪中的主要疫病

引起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的有猪瘟、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流感、猪布鲁氏菌病、猪衣原体、猪钩端螺旋体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虫病等。回顾养猪历史,在规模化养猪兴起的80年代,我国曾提倡大建规模化猪场,因猪源缺少,到处抢购猪苗,结果导致初产母猪爆发细小病毒病,造成大批母猪发生流产,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流产风”过后的几年又陆续由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感染引起较多的繁殖母猪发病。要特别提出,猪瘟这一古老的疾病,可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为主症的新的致病特点。我国当前以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的繁殖障碍最为普遍和严重。特别是这几种病原发生双重感染,可以引起70%以上的初产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造成巨大的损失。

1.6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危害日渐明显和严重

正如大家所知,引起猪体免疫抑制的因素较多,其中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和圆环病毒2型感染是引起猪免疫抑制的两大疫病,这两种疫病不但在我国普遍存在,并已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更主要的是这两种疫病的病原主要侵害猪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造成猪的细胞免疫的体液免疫的抑制,猪的抗病能力显著减弱,健康水平下降,增加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这可能是猪病增多和越加复杂的原因之一。在实际生产中观察到,猪繁殖和呼吸道综合征和圆环病毒2型在较多猪场常常呈现双重感染,其双重感染率可达50%以上,在发生双重感染的猪场(或猪群),繁殖障碍性疫病、呼吸道疾病、继发感染疾病必然是十分严重,更难作出确切的诊断和防制。

1.7猪瘟的非典型化、隐性带毒和免疫失败,仍是养猪生产中有待解决的课题。

2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对策

从上可知,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疫病众多而复杂,要想控制疫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保证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实在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任务,应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目前疫病种类多、多重感染和继发感染比较普遍、呼吸道疾病和繁殖障碍性疫病严重、免疫抑制性疫病存在等情况,提出以下控制对策。

2.1正确诊断,确认猪场疫病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在疫病众多而复杂的情况下,正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疫病的首要的任务,单凭现场的了解情况、观察症状、剖检病猪作出判断是十分不可靠的,即是说凭经验达不到正确诊断的要求的,必须依据疫病流行的特点(或规律)、症状观察、病理检验和实验室的检查的结果综合判定。当前要特别强调实验室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监测,才能作出最后确诊。这样才能找出疫病发生规律、疫病的种类,分清主次,提出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

2.2全方位积极推进生物安全体系

规模化养猪场处于农村散养猪场包围之中,加之散养猪场本身的管理和防疫水平不高,养猪环境污染严重,疫病多而复杂,强调和重视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在规模化养猪疫病防制中的重要性具有现实的意义。生物安全措施强调环境因素在保护猪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安全体系是现代养猪生产中保护和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的新理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兽医管理准则,其中心思想是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预防(防止)所有的病原进入猪群,抑制或降低和消除猪场污染的病原微生物所形成的危害。关键控制点在于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建立起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使猪只生长处于最佳状态的生产体系。通过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对防制猪传染病的发生,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出口竞争能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各级有关兽医防疫部门、全国环保业相关部门,尽可能指导和帮助大、中型规模化养猪场从规划建场开始,指导他们合理使用饲养地,做好饲养管理和各种防疫、卫生和消毒工作,尽可能减少土地、水源、空气和环境等的污染,做好养猪生产全过程的饲养管理工作,全方位积极推进生物安全措施,预防猪传染病的发生。

2.3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降低或避免猪群的应激因素发生

要保证猪只健康生长,猪群整体有好的健康水平,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是最主要的。一般要求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猪群要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猪舍、用具及环境定期消毒;作好猪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浓度,以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按照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温。

其次,按照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供给营养齐全、均衡的饲料,为猪只提供充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保证猪只各个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使猪只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特别要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下转第73页)(上接第71页)

第三,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规模化猪场应该积极实行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按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现状,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饲养阶段的全进全出,从而减少或避免猪群间母猪与仔代间的疾病感染机会。规模化猪场要做到或减少不同日龄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减少应激因素。

有条件的规模化猪场,也可推行早期断奶隔离的技术,以阻断和控制传染病病原在种猪与仔代间疫病的传播。

2.4做好预防免疫接种工作

预防免疫接种是防制猪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用疫(菌)苗给猪接种,能使猪体产生特异性的抵抗力,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猪只不被某种传染病传染,这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在对规模化猪场安排免疫接种工作时,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根据我国及猪场所在地猪传染病流行的种类,确定应该接种哪些疫(菌)苗,坚决避免盲目性,并不是所有的猪传染病都有效,也不是所有的疫(菌)苗的免疫效果都好。

其次,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采用可靠的免疫方法。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种类和流行特征、猪只日龄、母源抗体水平等而确定,并需根据监测的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没有适合全国所有规模化养猪场统一的免疫程序。

第三,要使用高质量的疫苗,避免发生免疫失败。

第四,要重视影响免疫效果的疫(菌)苗的保存与运输、疫苗的稀释、防疫人员的培训和具体操作等,以确保免疫的效果,减少损失。

2.5重视检疫工作

我们除了作好进口口岸检疫,防止猪传染病从国外传入外,广大的饲养单位更应重视国内引种和流通领域的检疫工作,近些年发生的几种病毒性传染病从国外传入后,由于国内引种检疫不严或不进行检疫,致使这几种疫病传遍全中国,将较长时间困绕我国的养猪业,持续地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2.6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药物预防方案

如本文前面所述,规模化猪场大多数是病毒性疫病,细菌性疾病往往是继发感染,单纯由病原性细菌引起的疫病较少,因此,兽医防治人员要转变观念,将治疗性用药转变为预防性用药,针对这些年疫病发生的种类和流行特点,制定一个比较科学的、合理的预防用药方案是十分必要的。选用一定的抗菌药物和剂量组合,在母猪产仔前后、哺乳仔猪、仔培猪、育肥猪四个阶段,以及转群时使用,以预防猪群外源性和内源性细菌继发感染。

提高呼吸道免疫力篇10

冬季,儿童呼吸道感染成倍增长

目前,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已经成倍增长,主要有感冒,反复感冒、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肺感染、肺炎等等,多出现发烧,嗓子疼、流鼻涕、喷嚏、咳嗽等症状,严重的呼吸道患病儿童还会发展成肺感染,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让儿童小小年纪便遭疾病伤害,健康受到威胁。每到冬季,反复发生这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儿童,就导致体质弱,精神差、不活泼,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已经上学的孩子还因此缺勤,耽误了学业成绩。儿童家长们更是因为孩子的疾病请假误工,心疼孩子、寝食难安。

能让孩子少生病吗?

面对孩子的这些疾病,家长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少生病啊!现代医学研究和实践都证明,12岁以下的儿童正处于“免疫空白期”,免疫抗病能力低下是造成孩子总爱生病的根本原因。而针对儿童呼吸道疾病,目前多采用抗菌消炎,解热镇痛、止咳祛痰、或抗过敏进行治疗,也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但都无济于增强孩子的免疫抗病能力,不能防止再次发病,而这些药物还可能带来某些不良反应,比如可以进一步抑制儿童的免疫功能,使本来就处于免疫力低下的患病儿童,病情反复发作,还容易转成慢性病程。久治难愈。同时,滥用抗生素还有导致幼儿耳聋,致哑的危险。再者,儿童由于患病频繁地进出医院,也容易被传染上其它的疾病,给孩子又增加了新的疾病危害。因此,专家们指出:采用科学,安全的手段增强儿童免疫力,加固儿童呼吸道防线,才是摆脱儿童总爱生病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