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职学生的管理十篇中职学生的管理十篇

中职学生的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8:10

中职学生的管理篇1

关键词:中职生;管理;心理契约

当前,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多人认为他们大多数成绩较差、素质参差不齐、自我控制管理能力较弱。对于中职生的管理都是以“管”为核心的出发点,通过“管”来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他们是已经初步具有自己的思想、审美观和理想追求的准青年人,他们需要更多人情味的关爱与温暖。因此学校运用传统古典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中职学校新形势的需要,中职学校迫切需要一些柔性学生管理模式来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

一、心理契约的含义及意义

“心理契约”一词首先出现在美国学者阿基里斯(argyris)的《理解组织行为》中,他探讨的是工人与工头之间的非正式的默契关系。后来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契约的含义,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强调了个人与组织彼此双方期望付出或得到的东西。将心理契约这一理论运用到中职学生管理中,是指中职生与学校或教师之间形成的一种隐性的非正式的默契关系。心理契约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期望、学习效率和在学校的表现。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并非一个僵化的一次性的文本协议,而是一种动态变化并且时刻影响师生互动、组织个体互动乃至学生管理工作的内隐性心理协议。

心理契约存在个体与组织间无形、内隐、非文本化的期望,它明显不同于雇佣合同类的正式契约。它具有不确定性、动态性、双向性和隐蔽性,具体应用到中职学生管理中具有以下特点:①不确定性。心理契约的本质是一种心理期望,它会随着学生所在学校环境和学生个体心态变化而变化,具有高期望意识与低期望意识的学生,他们对自身和学校的期望与满意度不一样。②动态性。随着学生对待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需求的发展,心理契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宽广,学生与学校相互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也隐含得越多。③双向性。心理契约是学生与学校或教师之间构建的一种双向交互式联系。一方面是学生对自己在学校的成长成才的权利或期望,另一方面是学校或教师对学生成长成才肩负的义务和责任等。应该说双方在心理契约中处于完全平等的主体地位。

二、心理契约对中职学生管理的适切性

1.人本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推动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制订要符合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人就是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人本主义教育观是属于成长的教育观,明确教育目标是培养“完人”,有独特的人格特征,知道如何学习、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理性面对现实。人本主义管理观强调对人的管理要有利于个人成才的内在教育管理,反对传统、机械的外在管理。传统外在管理忽视学生个性的发挥,漠视学生内心世界,会压制学生的健康成才。内在教育管理依靠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是一种潜在的、自发的、创造性的教育管理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达到自我完善和充分发展。学校管理者现也逐步认识到对于学生的管理要尊重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价值和尊严,把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心理契约正是这样一种柔性管理模式,注重学生的内心期待,关注个人的自我发展。

2.学校、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的主观约定

心理契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心理契约。首先,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心理契约。学校和教师之间除了正式的聘任契约,还有权利、责任的主观约定。在学校方面,不仅要为教师提供基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保障,而且要尊重关怀教师,为教师的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教师方面,一方面要履行教师的基本职责,另外还要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其次,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契约。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随着中职招生的市场化逐渐变为一种平等的关系,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还显现出教育服务者与教育消费者的关系。最后,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现在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人格平等、活动民主、氛围和谐的关系,师生之间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心灵成长的愉悦。学校、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的隐形心理契约为中职学生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三、心理契约对中职学生管理的必要性

1.心理契约是中职学生管理的有益补充

中职学生受到现代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个性张扬,思维活跃,如果管理不善,将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学秩序混乱以及学校声誉受损,严重阻碍职业教育的发展。管理工作者为了加强管理,制订了中职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相关制度,但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是一种金字塔管理模式的行政命令管理。这种刚性管理制度难以跟上和适应学生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也不能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多方面。对于中职学生管理,唯有不断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真正所需,满足学生的合理期望,与学生达成共识,运用柔性管理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挖掘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激情。同时学校提供更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良好的学习发展平台,供学生追求与拼搏。

2.心理契约维护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心理契约强调的是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氛围和精神,运用在中职学生管理中,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形成坚不可摧的生命共同体。把心理契约运用于中职学生管理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主要依靠以人为本、民主平等,从内心深处来激发师生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运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和管理办法来引导和满足学生的心理欲望,与学生达成心理共识,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则根据个人的期望和教师或学校所提供的环境和平台,调整自己的心理需求,在教师的指引下制订自身的发展规划,有效地将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师生间平等、和谐的良好互动,增强学校的感召力,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四、在中职学生管理中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

1.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培养心理契约基础

招生宣传是中职校工作的重要环节,生源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决定了中职校未来发展之路。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选择学校和专业意识逐渐增强,他们迫切希望自己就读的专业将来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中职校在招生宣传中准确真实地把有用信息传递给学生和家长,是建立良好心理契约的根基。学生准确了解学校概况、专业设置、奖贷学金、校园文化和就业情况,可以有效地将个人和学校进行匹配,建立公平合理的心理契约。在招生宣传过程中学校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介绍学校的优势和专业特色,帮助学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选择专业,发挥自身的优势。

2.抓好入学教育,形成构建心理契约的共识

新生入学教育在直接影响中职生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影响到中职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对于中职新生入学教育的引导,可从三方面去做:①环境适应。新生入学时,许多学生因陌生环境导致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懒散的状态,学校应培养他们热爱学校、热爱专业的感情。②心理准备。初中学习的文化知识和中职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大的不同,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③纪律意识。这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通过学习校规,共同制订班规和构建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学校和学生通过有效的沟通,拉进彼此间的距离,形成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的意识。

3.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构建心理契约

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如今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中就包含了“以师为本”和“以生为本”两方面的内容。“以师为本”要使教师亲身感受到在学校工作有安全感、被尊重、被期待,发挥处处为学校、时时为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以生为本”就是符合和满足学生特性发展需要,强化服务意识,保护学生利益,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管理各环节中。加强教师和学生间有效沟通,双方都能自觉、主动地实现知识和智力的碰撞。校园文化的创设需要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三方面去做。中职院校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我成才和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形成一种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促进学校和学生双方共同发展,从而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

4.及时补救心理契约违背,完善心理契约

学校心理契约一旦有效建立,能够使学生与学校和谐共处,持续为学生和学校创造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变动,造成学校违背心理契约,打破了校园环境。在失衡的状态下,学生可能会违反纪律,对教师熟视无睹,消极对待学业,甚至旷课等。从企业心理违背的研究来看,心理契约被违背的程度与它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性成正比。所以,一旦发现学校心理契约遭到破坏,管理者就应该迅速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分析彻查问题产生原因,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给出合理解释,教会学生正确归因。只有学生和学校间能够理解,适当调整自己的期待,使心理契约达到新的平衡,学校和学生之间才能建立新的信任和承诺。

参考文献:

[1]施恩.职业的有效管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2]金瑜.心理测量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郑其绪.论当代柔性管理的固有特征[J].北京: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2).

中职学生的管理篇2

关键词:人本管理;中职学生;德育管理

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但其在管理过程当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德育管理在理念上过分注重科学管理,而忽视人本管理;德育管理在方法上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管理的实效;德育管理工作者过分注重言教,而忽视身教;我国的德育管理评价机制过于单一,严重缺乏民主等。

一、人本管理在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管理中运用的缺陷

(一)管理理念过分注重科学管理,忽视人本管理

从中职教育的发展脉络和管理模式当中,不难看出,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管理都较为注重程序化与科学化,通常都是采取制定严格的、明确的规章制度来制约和束缚学生的思想行为[1]。当今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而学生与管理者在思想行为和社会行为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差异。同管理者相比,中职学生的思想较为开放,追求较为前卫,这给中职教育的德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导致这一难题的主要原因是,中职德育管理者忽视以学生为本,一味程序化、格式化、教条化地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管理,从而导致学生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管理工作者过分注重言教,忽视身教

所谓言传身教,指的是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全身心投入德育当中。德育教学的主要管理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社会群体,同时,德育工作的首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并且德育还是在师生间的互动当中完成的。德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通常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德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过分注重如何去教育学生,而忽视了自身的言行,没有以身作则。

(三)德育管理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缺乏民主

在中职教育机制当中,教师是最主要的评价者,而学生只是被评价对象,学生没有参与评价的任何机会;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通常采用笔试作为评价的手段,并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这样的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容易造成学生受挫能力差,缺乏集体荣誉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因此,中职院校应当建立师生互评机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

二、人本管理在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为更好地为国家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以及具有时代精神和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中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者应当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世界观,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因此,德育管理者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和平台;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职院校的德育管理模式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而在德育管理当中管理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发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二)完善学生的管理模式

在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管理中,管理者应当尽可能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与学习方面的一切事物[2]。同时,不断地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转变被动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自我发展中走向成功;也可加强对学生的干部培训,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以及进取意识,从而为提高德育管理效率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培养

在德育管理中,管理者应当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管理者与学生相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同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和自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的德育管理的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管理能力。总而言之,为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提高人本管理在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管理中的效率,德育管理工作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意识;不断完善学生的管理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管理能力。

作者:张寿奎单位: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中职学生的管理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生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逐年升温,大批初中分流生走进了中职学校。他们之中有的懒散成性,不学无术,不服管教,违纪行为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学生,许多教师感觉上课像打仗,一天下来身心疲惫,好像在承受一种无法回避的痛苦与磨难。一线教师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正视学生的现状,做到心里有数

目前,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厌学、网瘾、嗜烟、顽劣等。一些学生较为敏感,思想偏激,多疑多虑,常以想象代替现实,以猜测作为依据,处处戒备,事事警惕,对谁都不信任,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对老师更是没有好感。他们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很笨,是坏孩子,被父母、老师放弃了。教师如果能体察问题的根源,工作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知道了学生的特点,我们才知道该怎么教育学生,自然就不会再抱怨学生了。

二、正视教师的现状,热爱自己的工作

受社会大气候和长期繁杂工作环境的影响,很多教师有了职业倦怠,不良情绪不自觉地表露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恶习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脾气急躁,不容思考;与学生沟通不讲方式方法,冷嘲热讽,甚至打骂。如果因为教育的不得法而把学生推向社会,从小的方面讲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和一个家庭,从大的方面看影响的将是一个良性社会。作为中职教师,我们肩负的是社会赋予的大责任。拿出热情,播撒爱心,投入到工作中,为工作中的每一个小惊喜而喝彩,唯有如此才会觉得工作是快乐的。

三、愉快地接纳学生,理解、尊重学生

记得在一次课堂上,一名学生在睡觉,笔者走过去,轻轻地拍拍他的背,他没有反应,再用力一点拍拍他,学生醒了,红红的眼睛怒视着笔者,凶巴巴地说:“我没影响你上课,你也不要影响我睡觉”。全班同学都望着笔者,似乎在等笔者发威。笔者平心静气地对他说:“如果你真的很困,还是去宿舍睡吧。”他一下愣住了,也不再睡了。下课后,笔者没再提起这件事。过了两天,他主动找到笔者,问为什么没有当众批评他。笔者只告诉他,在老师眼里没有差生,老师只希望他休息好,学习好,健康成长。这时,学生诚恳地对笔者说:“老师,我是坏学生。长这么大,老师除了批评我,就是不理我,只有您当我是正常的学生,让我找回尊严。谢谢您提醒我,以后您的课我一定好好听讲”。从学生的言谈中,笔者明白了,教师要接受学生存在的问题,要给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充分的理解,学生迫切地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改变处理问题的态度,学生自然会服从管理。

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永远给予学生正能量

有智慧地赞美学生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到的,只有教师付出爱心、耐心,加上智慧才能达成。教师要用心解读学生,视每个事件为提高自身教育素质的机会,精心把握,创造教育新方略。教师要习惯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让他们学会发现、发挥自己的优势。记得笔者接手新班级时,一名男生自我约束力极差,课上捣乱,课下打闹,三天两头犯错误且屡教不改,笔者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收效甚微。无奈之下,笔者罚他打扫卫生,几次下来,笔者发现他干活有板有眼,干净彻底。这是孩子的长处啊!笔者意识到这是个教育突破口。于是,笔者为他创造在班里表现劳动能力的机会,当众夸赞他。他越干越积极,大家都推举他担任劳动委员。笔者趁热打铁,找他谈心,告诉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可以成为好学生,所以老师完全相信他会更加优秀。在笔者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进步飞快,期末还被评为“三好学生”。

五、修炼内功,德高为范

教师要想获得发展,就要有文化积累。文化积累的途径就是阅读经典!经典诵读可以使人趋真向善,可以使人宁静致远,可以使人处乱不惊,还可使人气质高雅。教育并不是一方纯粹的净土,难免有世俗的困扰。只有保持宁静的内心,才能捕捉和感悟教育的睿智与深邃,才能进行心灵的叩问与成长。教师只有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展,才能逐渐成长。

中职学生的管理篇4

关键词:生本教育;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83-02

班级的日常事务和长远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引导和促进,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特点决定它的班级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高中的班级管理,它要求班主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发挥班级体建设应有的成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生本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会拓宽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视野,为其带来新的活力。

一、何为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郭思乐教授所提出,该理念突破传统教育思维下的“师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作为一种现代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弘扬的思想包括:①人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教师应充分发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②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应顺应学生的天性,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感受成长的喜悦;③人有发展的需要,希望实现自我价值,教育应充分利用学生这种最内在的动机;④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尊重、信任和爱。

因此,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包括管理)。

二、中职学校班级管理需要生本教育理念

(一)教育改革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另外,2013年教育部又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到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贯穿学生为本的理念。由此可见,在政策层面上,我国越来越重视在教育中体现尊重人、服务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并希望这种人性化的理念能得到中职学校的重视,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一切都由教师掌控的的教育管理方式。

(二)学生特点的需要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中考不理想的初中生,他们认为自己就读中职学校是无奈的选择,而不是出于对理想的追求。他们学习基础差,在过去的教育管理中总是处于边缘地带,有的家长甚至不再对他们的表现抱有希望,使得他们自信心低下,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对学习也提不起积极性。他们希望获得尊重,希望被别人体谅,也希望发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中职生处于青春叛逆期,渴望独立,解脱束缚,厌烦老师、家长给他们说教。如果继续以这种说服教育为主的传统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将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使班级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三)班主任工作的需要

提到班级管理,大部分中职学校班主任都认为是一份头疼的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工作都压在自己一个人身上,而且由于学生的特殊性,以及问题学生较普通高中多,有时在教育与管理上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却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使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到传统的“师本教育”观念影响,认为教师是主体,从班规的制定、班干的挑选、管理的实施、监督的进行,以及学生的评价,大部分都应该由班主任一手包办,忽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只有改变这种观念,调动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让班主任事半功倍,工作量与压力大大减少。

三、生本教育理念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运用的策略

(一)人人成才的管理观念

每个中职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他们都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班主任不能根据他们过去的学习情况对他们先入为主,给他们贴上标签,也不能埋怨他们的行为习惯何以如此差,应该尊重学生个体,对他们给予充分的信任,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二)教师引导的自主管理

在中职学校中,班级事务一直由班主任掌控,学生一般难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既导致班主任工作量大,又使学生处于被管制的消极地位。班主任应该“全面依靠学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可以自主管理。如实行班干轮岗制,让每个学生都体验班级管理的每个环节,然后在了解班级事务的基础,共同制定班级制度,以及民主推选出班干,同时,组织学生对班级事务进行评价,为今后班级管理的改善提供意见。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地将自主意识和能力内化为自导自控的行为,最终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另外,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只需要以身作则,并在学生感到迷惑的时候给予一些引导与鼓励,而不是说教式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或是什么是错的,要相信学生本身具有是非辨别的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大部分的中职学校班主任都是照搬普通教育的那一套管理办法,以统一的目标、内容、方式和途径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多中职生由于过去不如意的学习经历或是受家庭、社会的影响,他们心理都会非常敏感、脆弱,自信心不足,而且自我定位不准确,所以在成长的路上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生本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以生为本,要求班主任对这些学生要有一颗体谅、包容、关爱的心,细心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需求,捕捉学生心理活动的信息,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为他们进行深入准确的分析,然后让学生对问题或困惑自主选择解决办法。另外,班主任还要细心发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为他们的发展指引方向,并在他们获得进步时给予足够的肯定与鼓励。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在尊重学生个体的基础上,相信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也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除此之外,生本教育理念也要求班主任能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获得更适宜的个体发展。总之,将生本教育理念与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适应中职生的特点需求,又能让班主任事半功倍,管理效果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檀传宝.德育与班级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中职学生的管理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管理;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管理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难点,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作为中职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

一、中职学校学生现状

(一)学生基础知识差、专业课难入门。中职学校由于招生困难,为了生存,被迫降低了录取标准。录取进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人基础知识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不服从班主任管理。少数学生旷课现象严重,没有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课、做操、上晚自习。甚至有些学生几天连人都找不到,通知家长后也无济于事,给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带来很多麻烦。

喝酒、抽烟、打架时常发生。社会上对中职教育的偏见,有的学生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敏感而自卑。晚自习后,在宿舍喝酒、抽烟,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斤斤计较,以至于动手打架。这些现象严重违反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影响学校的声誉。

(三)学生厌学情绪普遍且严重。中职学校为了适应人才市场和社会的需要,设置的都是热门专业,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学不懂。再加上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上课玩手机、睡觉,慢慢便有了厌学情绪。

二、中职学校教育管理现状

中职学校在学生管理上缺乏自身独特的管理手段,大多套用普通教育的学生管理方法,这种简单“移植”的做法难以实现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针对性管理,因而导致许多中职学校出现了学生“管不了”和“管不好”的局面。

1.竞争激烈,文化素质下降。中职学校是没有入学门槛的,只要想上中职,都可以上,从而导致了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等各不相同。最近几年,中职院校不断的扩招,学校的生源紧张,有的学校为了能够完成招生工作,将各种各样的学生都招进了学校,甚至是没毕业、不能自理等的学生,不同的学生聚集到了一起,从而使学生的管理工作更加的困难。

2.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在家就是一个小霸王,娇生惯养,说一不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独生子女缺乏自理能力,依赖性强,生活实践少,不能接受挫折。面对这样的学生,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地不好进行,学生的反叛心理会更加激烈。

3、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不服从班主任管理

少数学生旷课现象严重,没有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课、做操、上晚自习。甚至有些学生几天连人都找不到,通知家长后也无济于事,给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带来很多麻烦。

三、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对策

(一)以爱育人,激励为主。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甚至是自我牺牲。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师爱是树立学生良好品质的奠基石。中职学生大多是在家长、教师的呵斥中长大的。在这种成长环境中,他们养成了自我封闭、自卑、自负的不良心理品质,往往对教师的批评置若罔闻,而教师的一句肯定、一句表扬,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设氛围,培养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发展智能的催化剂,是开发智能的金钥匙。一切的发明创造无一不是以兴趣为诱导,兴趣可以使人的注意力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人的学习、工作质量和效率。正如皮亚杰所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职业学校学生成绩差并不单是智力问题,而主要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问题。

(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方法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多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就是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

(四)提升班主任管理艺术,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前提下,要明确职责,确定目标,全身心的投入学生管理工作,制定班级建设计划,建立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要求学生,不断学习改进工作方法。还要加强班主任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如何做好学生工作方面要善于总结经验,开展经验介绍和培训。

(五)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增强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意识,平时要注重对他们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并在工作中进行锻炼和考验。学生干部可以发挥其表率、监督、管理作用,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协助学生科、团委、专业部作大量的具体工作,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生力军。

总之,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特殊的工作,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创造性、示范性等特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为此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玲.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职工教育.p107

中职学生的管理篇6

关键词:中职;学生管理;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21-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的不断扩招,教育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中的学生出现多元化趋势。随着中职学生的多元化,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学生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在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对当今的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改革,学生性格的千变万化,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体系有待改进。

二、中职学生的现状

1.学习能力不足,文化素质偏低。中职在校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的毕业生,文化知识较少,素质偏低。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和好的方法,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在学习方面的能力较差。在步入中职以后,中职中有一些有难度的课程、作业,难以理解和学习,使学生的压力逐渐形成,但是又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处境,因此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形成厌学、怠学的现象。

2.心理问题多,个性发展突出。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就业单位看中高文凭和高学历,对中职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打击。中职学生内心不仅存在功利心,而且也慢慢形成了自卑感,过度的自卑,使自己的内心极度的敏感,产生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的敏感心理,使得学生对一些事情产生极端的想法,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暴力倾向,遇到事情不择手段等。

3.讲义气,出风头。中职学生都是一些落榜生或者被所有人认为的“学困生”,一直被所有人耻笑、批评,长期得不到身边人的赞赏和鼓励。所以中职学生很少信任别人、接纳别人,对学校的一切产生抵触心理。加上网络等媒体的不良影响,使得他们对善恶无法区分,盲目地讲义气。而朋友之间的帮忙,讲义气,往往会酿成大错。

三、中职学生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竞争激烈,文化素质下降。中职学校是没有入学门槛的,只要想上中职,都可以上,从而导致了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等各不相同。最近几年,中职院校不断的扩招,学校的生源紧张,有的学校为了能够完成招生工作,将各种各样的学生都招进了学校,甚至是没毕业、不能自理等的学生,不同的学生聚集到了一起,从而使学生的管理工作更加的困难

2.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在家就是一个小霸王,娇生惯养,说一不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独生子女缺乏自理能力,依赖性强,生活实践少,不能接受挫折。面对这样的学生,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地不好进行,学生的反叛心理会更加激烈。

3.自制力弱,好奇心强。中职的学生通常都处在青春期,对于社会的接触比较少,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的成长期,对于事情的考虑还不够周全,成熟。做事情不考虑后果,冲动、霸道,不能全面地理解事情。并对外界的一些新鲜事存在着新鲜和好奇心。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经常会发生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件,为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四、中职学生管理的对策探究

1.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管理。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德育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而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所以学校应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管理。现在一些学校将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规范的比较单一、死板,具有政治色彩和科教书的形式,学生对这些往往非常排斥。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管理应该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融合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社会的发展现象,将学生比较关心的、好奇的、困惑的一些事情作为范例,提炼出个人与集体、利与义等思想道德的教育。中职思想道德的教育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尊严、需要、价值、社会地位与历史使命等。将思想道德的认识转化为思想感知、行为、态度,从而自觉地履行义务和责任。

2.加强学生的行为纪律的管理。中职学生因为自身的自卑心理和不自信等特点,长期积压养成了一些怪异的心理行为。中职学生的行为纪律的管理要让学生重新找回自信心,重新引导他们抛弃之前的心中阴影,追求自己伟大的梦想,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学生的孤僻的性格,使得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得不是很到位。中职的管理者、教育者应该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通过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必要性,来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人际关系,从而慢慢学会如何处理自身的人际关系。

任何人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机遇。中职学生叛逆的行为特点,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惯,使得他们不能正确地在学习和生活中走向成功。诚实、守纪的习惯的养成,是成功的基础。学生是否遵守纪律,不在于纪律的完备性和可行性,而在于学生对纪律的认识和看法,是否愿意去接受和遵守。

结合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特点,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心理问题,适时开展心理讲座,为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展开疏导和剖析,引导学生独自克服困难。无论是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由专门人士,及时地发现、引导、解决,帮助学生走出困扰。

3.重视学生的学习管理。首先要让学生尽早地接触职业岗位工作,充分认识到职业岗位中的工作人员的知识、素质、能力等的基本要求,从而让学生积极正确的对知识技能主动学习掌握。其次要实施课题教学,将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设计成为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去完成课题,去探索和掌握知识。课题的完成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锻炼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设定目标,刺激学生完成。目标的设定,关系着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欲望的养成。目标设定的太高,学生会因为自身的不自信和自卑感而放弃。如果把目标分设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目标后,会产生成就感,这样会增加自信心,消除自卑感,学生会为了实现下一目标而更加的努力。小目标的设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真正的从自身的学习中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最后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锻炼。中职学生在文化课、理论课上的学习成绩和效果较差,文化基础薄弱,但是在专业技能和实践方面却往往有很好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重视中职学生的技能的训练,通过对专业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发现自身知识的欠缺,从而引发学生重新学习知识的心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4.加强学生的班级管理。首先是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班主任担当着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班主任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仅关系着学校教育,也关系着学生的人际关系、知识技能学习等多方面的成长。中职学校领导应该重视班主任教育。班主任的工作考核、薪资待遇和奖惩等方面,都应该充分重视。在班主任的管理上,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加强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建立班主任的奖惩制度规定,为班主任能更好地管理学生打下好的基础。

其次是班级管理。班级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工作量,并且很琐碎。在较多的班级事务的影响下,班主任应建立民主管理的思想,让学生理解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是班级事务管理的主体。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到事务在学生角度的各种因由,切勿一意孤行,让学生对最终结果产生消极的态度。充分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如果老师不能与学生互相信任,便不能管理好班级,学生也不会很好的服从或顺从老师。老师应该充分的理解、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亮点,让学生更加自信的学习。

五、总结

在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这些缺陷在工作中是可变的,并且是不可预知的。应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时刻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出发点。中职学校的学生是社会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优良品质,并且让其专业技能扎实,才是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谢崇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中职学生的管理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管理 创新

一、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现状的主要弊端

1、只关注“好生”,而忽略了“问题生”,导致了学生思想分化

一些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管理中对部分的“问题生”从没有正眼看过,在心中就肯定了这些学生是“无可救药”,尽管有时这些学生也会有进步的表现,但由于老师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不管这些“问题学生”做得再好,最终还是成了被教师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让这些得不到认同的学生越来越感到自卑,进而玩世不恭。

2、激进式管理,缺乏分析中职学生实际

分析现在中职学生的素质现状可以看出:现在的中职生自我为中心过于突出,无法将个人与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行为选择更趋实际;心理素质不稳定、不健康,以一种敌对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不愿意诚恳地接受学校的教育,逆反心理严重,行为反复性大。www.133229.com这一点作为管理者我们都很清楚。但是有很多学校的管理者没有考虑到与之相适应的现状管理。往往在管理上多施以激进式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管教中职学生,不但没有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学生越来越激进的心理反感。当这种逆反心理发生作用时,结果往往会无功而返,同时也打击了管理者的积极性。

3、学生自信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中职学生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但自尊心又特别的强。一些中职学校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总认为这些中职学生朽木难雕,没有出息,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学生的自信心,诱发学生心理不平衡的心理因素。对这些问题学生,学校以批评教育为主,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管理者理念的创新

1、管理过程重视“以人为本”,以情感柔化

中职学生,往往认为自己“非社会宠儿”,难成大器,而自我菲薄、自暴自弃。因此,需要用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灵,管理者不能一再强调管理的成果,而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关注呵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我的重要性。中职学校的管理者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管理操作的先导,实行情感渗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把爱渗透到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和角落,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他们的心声。以高尚,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励、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启迪自尊,恢复自信,进而引导他们从理智上升华情感,信念,确立人生追求。

2、模糊评价,团队管理

“模糊评价,团队管理。”笔者认为就是把传统管理中对学生个人的详细评价转化为对各个小团队的评价,淡化学生个人之间的激烈竞争,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督促和帮助。这样做是为了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荣誉感、自豪感,让“好学生”带动“差生”,增强“差生”的自信心。即使是后进生也应扬长避短,发现其“闪光点”,实行“焦点访谈”,恰到好处地委以重任。形成一个人人有职有责,个个参与管理,全体团结拼搏的良好氛围,也起到“鲶鱼效应”的作用。

三、将对中职学生的管理融入课堂、融入日常生活

1、基础课上注入思想道德教育,专业课注入职业道德

管理学生不能凌驾于课堂之外,而是要把对学生的管理和学习相结合起来。

9在教学中,不管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说服教育、激励鼓动等手段,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其核心是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心动力,即通过调动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好奇心,上进心,荣誉感,自我实现等心理因素以达到学生、教师的和谐统一。如上《思想道德课》的集体主义精神时,教师就可告诉学生: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他同别人的相处中,对外,要使别人有所获得;对内,还要使自己有所获得。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己”;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这就是“外得于人”。一个人越是自觉地、真诚地、经常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献身,他的道德就越高尚,他的思想境界就越崇高。他越是能够为他人作贡献,使他人有所得,他自己的道德情操就越高尚,心灵就越纯洁。经过这样的洗礼,中职学生的头脑就会慢慢清醒,能够更多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

2、学生管理形成学校文化

笔者认为一个学校就像一个人一样,是有思想、有性格、有精神的,它的思想、性格和精神的形成依赖于学校文化的建设。没有学校文化,一个学校就没有灵魂和生命,就没有灵气和活力。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育人。学生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在教育上,而是要尽力发掘整合学校文化资源,设计全方位的学校文化,开展百态纷呈、学生喜闻乐见的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生活。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组织各式各样的技能比赛。丰富活跃的学校文化,能给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创造丰厚的滋生土壤,提供学生展示才能、风貌的空间和平台。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能促使学生的思想、行为、性格各方面都主动地、自发地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四、管理者要用情感感化、激励学生

1、肯定优点,包容缺点,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如:电影《放牛般的春天》中,“马修”用音乐改变了一群有问题的少年。重要的是马修有一个爱心,他承认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使学生因自己的进步而有了足够的信心。我们的中职学生也是一样,他们同样也有一颗脆弱的心,在学习中、生活中他们很渴望得到认同。笔者在做班主任期间,每周都在班级开展各项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人获奖,每个人都能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给了他们信心,从而使得班级每个人都认清了自己的优点,不再感觉到自己作为中职生是可悲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中职学校的管理者要学会去鼓励学生,认可他们每一点点的进步、每一点点的成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亮点,使其看到希望和方向。从而让学生形成了自我学习、自主管理的主体。

2、重视学生改变的过程,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不能一蹴而就,对复杂的学生进行改变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学生改变的进程中,作为管理者要关注、在乎学生的每一个改变,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管理者的倾听能让学生感到自己讲的话有价值,从而使师生之间达到更好的沟通,相互之间重新认识。而且倾听让管理者可以发现学生思想的出发点和弱点,了解是什么让他们固持己见,这就为管理者说服学生提供了契机。这种鼓励又是相互的,管理者的意见已经充分考虑了他们的需要和见解。因此,学生会解除戒备和紧张心理,开始认真倾听管理者的讲话,这样学生也会更愿意接受管理者的意见。

中职学生的管理篇8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职业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严重下降。而就读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又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喜欢玩游戏、上网聊天的缘故而选择该专业的,针对该类学生入学后的教育管理工作难度较大。本文指出,根据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加以调整。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管理

一、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扩招,选择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入学后大都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的问题。这一问题在计算机专业表现尤为突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厌学”、“不学”的学生较多,与同校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纪律性更差。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管理难题原因探析

1.生源质量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逐年扩招,再加上社会力量办学得到允许,导致中职学校招生工作遭遇瓶颈,不仅数量无法保证,而且生源质量大打折扣。很多学生一直是所谓的“差生”,他们文化成绩差,道德品德差,甚至还有一些是辍学在家的学生,沾染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进入职业学校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叛逆的心理更强,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难上加难。

2.就业困难

(1)计算机专业是各大高等院校普遍都设置的基础性专业,每年该类专业毕业生数量较大,且其中不乏很多名牌院校毕业生、高学历毕业生。而各用人单位相对来说更倾向于招聘高学历或名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

(2)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技能,中职学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但大多数学校仍然沿用“理论实践”并重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以至于毕业后“讲不出口、动不了手”。

(3)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虚拟空间中,缺乏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技巧,与人沟通能力欠佳,他们甚至在应聘过程中不能与对方顺利交流,无法圆满完成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更别提将自己成功推销出去了。

3.师生关系

该类学生纪律意识淡薄,常常出现违纪、不尊重老师的现象,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再加上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方式,学生管理工作每况愈下,教师的工作热情也随之大大下降。而作为学生工作主要管理者的班主任,大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掌握学生的违纪情况并及时妥善地处理。

三、解决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管理难题的具体措施

1.建立统一的学生管理制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从日常学习生活抓起。通过正强化、负强化等多种有效手段教育广大学生树立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提高他们的纪律性。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制造各种机会,尽量让学生在各种具体活动中不断练习、强化,从而得到改正的毛病,纪律性有所提升。

2.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

学校应适当减少班主任的任课时间,尽可能地在班级现任课教师中选择班主任,这样双方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在班级管理时间上也更加有保证。班主任,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为学生服务的行列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每位学生的真实情况,把握班级的整体状况,做到有的放矢进行科学管理,把班级工作搞得扎实有效。

3.发挥班委作用,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班干部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树立行为规范榜样和典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班务由班委牵头,全体同学协商制定实行。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管理班级、自己组织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信任与理解,尊重与爱护,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身存在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他们的能力,从心理上给他们正面的引导。

四、传统教学手段向“技能教育”转化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面临着“招生难、管理难、就业难”的“三难”困境。虽然产生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由于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教育没有符合发展的需要,没有完成向“技能教育”的真正转化。

针对目前这些问题,最主要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技能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与岗位需求相对接,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本领,积累经验,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李敬军.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J].管理与决策,2005(27).

中职学生的管理篇9

【关键词】柔性管理高职院校自主管理

柔性管理理念从管理对象来看,学生既是被管理的客体,又是自我管理的主体;从管理模式分析,是由强制性管教转变为精神激励;从管理效应来分析,管理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内在潜力进而起到行为约束力的功能。高职院校学生同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在管理内容与管理模式上必然存在差异,高职生通常自我管理意识更弱,个性化需求更强,因此学生的管理工作要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重点内容,以柔性管理作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全方位地发展。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中刚性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最早运用于企业管理,随后逐渐运用到教育管理之中。柔性管理与规章制度为中心产生的制度约束力不同,是将被管理者放在主体地位实施人格化管理。具体从教育管理来看,柔性管理最大的特点在于并不依靠外力,而是通过挖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来实现自主管理。“以人为本”是高职院校柔性管理的核心内容。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以强制约束为主,实施约束、监督、强制、惩罚等手段,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但事实证明,这一模式并没有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反而更易激起学生逆反与抵触情绪。因此,柔性管理理念运用于高职生管理时要体现其自主性特征,通过打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高度信任基础,激起学生的主人意识,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二、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意义

(一)时展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竞争随之加剧,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学历因素在就业时常常面临竞争劣势,再加之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竞争现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高职生心理失衡的问题,需要通过引入柔性管理理念来更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变化,帮助学生渡过心理困难期。

(二)人才培养需要

当前,已进入全面学习、终生学习的时代,因此各行各业在选择人才时更青睐于一专多能并具备学习能力的人才。人才需要的多样化和专业化与柔性管理中对学生自主意识和全面发展的管理目标相契合,故而柔性管理在高职生管理中的运用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构建和谐校园需要

刚性管理以统一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更强调制度约束。这一模式虽然能够实现考核量化,但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柔性管理则更侧重思想的统一而非制度统一,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实现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构建。

三、高职院校实施柔性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确立柔性管理的工作原则

柔性管理理念应用于高职生管理要遵循四个原则,其一,主体性原则。“以人为本”是柔性管理实施的核心理念,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时时刻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为学生创造民主管理的氛围,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管理机制的构建和规则制定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凝聚力。其二,主动性原则。自主管理意识的调动是主动性原则的核心体现,教师在实施管理工作中要尽量避免一手包办的保姆式管理,尽量减少对学生活动的行政干预,通过教育引导来培养学生自我服务、教育、管理的意识。第三,全员性原则。柔性管理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整个管理体系涉及教师、后勤、学生等多个对象。其四,互补性原则。柔性管理具有自身优势,但在管理过程中刚性管理仍处于不可取代的地位,一旦缺失了制度、松散了纪律,柔性管理也就失去了立足点,因此两者应是互补关系而非处于对立位置。

(二)建立柔性管理的工作体系

首先,应建立与柔性管理相对应的价值体系,将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共同的组织价值观作为规范全校师生的无形约束力,通过宣传教育使师生逐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进而在师生心中达成共识,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塑造;其次,应改革当前刚性管理的评价体系,在关注学生学科成绩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品行和作风,以激发学生自我完善和追求全面发展的动力。

(三)建立柔性管理网络

柔性管理网络的建立,首先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及时更新原有已滞后的管理理念,认识到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制定中,以此实现规定的内化,最终由制度管理过渡为自主管理。

四、结束语

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柔性管理能更好地在学生管理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深刻理解柔性管理的内涵以及运用于高职生管理的现实意义,并通过确立工作原则、健全工作体系、建立管理网络来发挥柔性管理的功能。

【参考文献】

中职学生的管理篇10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管理

高速发展的经济,使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职教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在转变,即不仅要为社会培养技术精湛的劳动者,还要以人为本,努力为学生提供开发自身潜能的途径和机会,改变以胜任某种职业岗位为目的的终结教育观念,着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既具有从事某类职业必需的职业能力,又具有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应的当代社会文化底蕴。

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学生相对喜欢和重视的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程相比,普通文化课承载着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的精神发展和能力发展,而其精神发展与能力发展的诸多要素大都以对知识的探究和追求为基础,传统课堂教学往往造成学生身心负担越来越重,畏学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党的教育方针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当前的教育发展的形势是格格不入的。

针对这种情况,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行“合作教学”,指导思想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得到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最好教育”。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较强的学习能力,最终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最为主要的就是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模式使学生学起来,变厌学为乐趣,才能够使学生最终成才。

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成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构成合作学习必须具备以下几要素:(1)积极互赖:积极互赖是构成合作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指的是学生们要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据此,学生的两项任务是学会所布置的材料和确保所有的小组成员都学会所布置的材料。(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促进性互动是指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为取得良好成绩、完成任务而付出的努力。面对面的积极互动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决定因素。(3)个体责任:小组活动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是,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掌控小组活动,有的学生则置身度外,坐享其成。对此,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观点:每一个人都必须对小组的学习和成功有所贡献,每一个人都必须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这就是所谓“责任到人”、“人人尽责”。唯此,真正的合作才可能实现。(4)人际和小组技能即使有前三项要素,如果小组各成员之间不会进行适当的交流,合作学习还是无法进行。因此,人际和小组技能是小组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人际和小组技能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形成的,这种技能的培训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在进行分组之前应该传授学生讨论问题应有的技能,教会学生使用。一般来说,学生讨论问题的技能越强,小组之间的沟通就更容易,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就更容易建立,冲突解决更容易,达成一致目标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可能性就更大。

然而,中职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在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同学纪律观念淡薄,所以针对这些情况,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也可以采用小组管理的方法,把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班主任的管理相结合,更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约束和发展。学生的小组管理以每个小组为自我管理的基本单位,并设立组长。同时在班级设立各个管理部门,将部门管理和小组管理结合,那么,在学生的小组管理中学会教育别人也学会教育自己。当然,小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之前,首先做好对所任班级学生的调查工作,为成立班级合作小组做好铺垫。在学生入学后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和了解,逐个分析学生的原有素质,如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在校表现等,合理进行分组,力求每个小组在各方面趋于平衡,以便在接下来的小组竞争中实现公平竞争。

2.明确班级和小组发展目标

在班级成立初期,就要让学生明确我们是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要建立一个学风浓、班风正的班集体,要建立一个团结文明、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要建立一个每个人都有主人翁意识的班集体。在小组组建以后,要让每个小组设立一个小组目标,并且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方案。

3.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

班级管理制度的形成过程非常重要,一定让学生参与、学生认可,同时能够反映老师的价值取向和班级管理的价值取向。班规当中融入了学校星级班集体评比的各项规定,但是比星级班集体评比的规定更加细致,以“三星”作为最底线要求。学生们普遍认为,只有要求高于学校的规定,才能保证班级在星级班集体的评比中保持领先。在讨论班规的过程中,学生们就在进行着自我教育,在制定自我管理的规定中,自我教育在悄然进行。

在评价体系中,完全依托学校的星级评比方案,并结合班级实际,对于常规管理中经常违纪的现象,经过班级每个小组的共同讨论,制定出相应的帮教体系,可以让学生在互相监督中达成评价也能使班级的小组管理真正起作用。

总之,小组的合作学习和小组的合作管理,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里来,让他们自己觉得有事可做,强调学生的学习和管理的积极性,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维护小组乃至班级的利益。在小组中的分工合作,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在今后的实习乃至工作中更好的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更好的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