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文化交流案例十篇文化交流案例十篇

文化交流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8:51

文化交流案例篇1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案例分析法;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教学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不管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经济往来、旅游爱好者之间掀起的出国旅游热、还是出于爱好主动学习第二语言,这些都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跨文化交际。正因为有交流的需要,相对应地跨文化教学及其研究也应运而生了。为此,我国各大院校也纷纷开设跨文化相关的各种课程,教师们也结合教学经验采用了诸如讲课、小组讨论、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和素材,这些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特点。在这诸多方法中讲课仍然是最主要的,因为它对于传授知识的作用最明显,但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突出。而案例分析,尤其是对影音资料进行的案例分析,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兴趣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跨文化教学中去。

二、案例分析法的选取途径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当时是通过采取真实情景或事件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取得教学的成功。这种方法受到重视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了。下面着重选取了三个途径来具体介绍一下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真实的生活场景

生活是最好的舞台。教师应善于发现并充分挖掘特殊的生活场景,多方面多角度利用外教提供的资源,多和外教交流,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也可以组织一些东西方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讨论各国之间文化差异、各种西方节假日庆祝方式、以及赴外企进行实地参观等等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外企的实训和上岗实习等教学活动中,面对面地和外国人进行交流。然后把他们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冲突,进行总结并分析原因,以消除摩擦和误会,从而取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这些生活中真实具体的案例,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生动形象的文学作品

我们现在了解到的西方文化,大部分都是通过学习、阅读文学作品了解到的。因为它能够提供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的文字材料,使读者在阅读中对于西方文化进行有血有肉的了解。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形象在社交场合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在目的语使用环境下产生的心理条件,从而间接地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校里,课堂上学习的东西非常有限,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空闲的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的影视资源

影视资源用于教学,尤其是跨文化教学中具有其特殊的优点和特点。因为电影电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且受欢迎的一种媒体,它比别的教学手段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也因为电影电视比起教学课本和其他书籍更戏剧化、动态化。而且它也能更加直观化地展现出人物的心理特点或是社会文化习俗,也可以使一些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易于理解。随着电影科技的发展,将呈现给人们更丰富、更具体的观影体验,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长学生对他国文化的了解,提高意识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跨文化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西方优秀的电影情节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电影情节案例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的优势

案例主要是提供了他人的经验和教训,而案例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案例情境中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来了解人物的行为,评价其对错,进而告诉我们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应对。在跨文化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的优势也显而易见,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跨文化案列的优势进行分析。

(一)跨文化案例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

对于大多数中国的学习者来说,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不是很多,对一个国家的学习只能依靠书本和电视等,书本上面的东西都是死的,仅仅可以用来积累知识,但生活是活的、流动的,无时无刻都处在变化之中。如此便导致很多人往往书本上功夫很到家,学得很好,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能为其所用。然而,跨文化案例它本身就是生活的缩影,是真实生活的演绎,里边不仅涉及了语言知识、行为动作,还涉及了为人处世、文化习俗等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形象的场景往往给人更深的心灵感触,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与学习。更重要的是,对案例的分析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为学生以后的实际生活和教学工作也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二)跨文化案例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的理解力

调查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约占30%,通过非语言进行交际则占70%。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尤其是外国人的非语言表达特别丰富。而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将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中呈现出来,学生能根据背景知识进行分析,对因非言语行为引起的误解、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增强对目的语非言语交际的理解力,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冲突。

(三)跨文化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冲突问题的能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文化的人看法肯定也不一样。通过对跨文化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我们知道交际冲突的主要原因不是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造成的,而是东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在比较和分析中加深对多种文化的了解,逐步学会站在不同立场看问题,促进多元化视角的形成,这种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不仅这样,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避免误解、冲突,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锻炼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跨文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往,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法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国家、社会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能增长学生的知识以及对异文化的了解程度,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文化交流案例篇2

 

一、网络教学交互的内涵及类型自网络教育出现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教学中的交互内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国外学者方面,澳大利亚学者Sims认为,网络教学环境中的交互是学生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必要和基本的途径,对于成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个人探究具有潜在价值气他强调了交互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提出交互所具有的具体表征。美国学者Damarin认为,所谓交互作用,是指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特定活动,包括阅读、思考、回答、寻找、操作、使用、构建和创造等[2]。

 

国内学者主要从交互的要素和交互过程出发,对交互的内涵进行界定。陈青认为,交互是远程学习者与所有远程教育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其中包括远程学习者与学习材料、学习支助组织(包括辅导教师、顾问、行政管理人员、机构设施等)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气梁斌认为:“交互作用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是一种双向交流。教学过程中体现在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资源、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4]笔者认为,结合网络教学的特性,交互的要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学习者、教师、学习资源和交互环境。

 

也有学者根据活动的主体、客体关系,把交互分为教学性交互和社会性交互。教学性交互是指发生在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事件,在网络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学习者与教学内容、学习者与网络界面之间的交互。社会性交互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网络环境下借助电子邮件、聊天室等交互工具,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社会性交流与协作。由此,在网络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者与网络界面的交互。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首先发生交互的是课程的网络界面,这种交互不但能引起学习行为,而且还能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方向和动力。所以界面的设计需要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2.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交互是网络学习的主要环节。它以学习者对教学内容产生正确意义建构为目的,是所有教学过程的基础。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是相分离的,所以学习者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进行交互,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实现自身认知结构的改变。

 

3.学习者和教师的交互。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学习者的学习才能有效地发生。通过交互,学习者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实现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控制,及时按要求调整学习状态,而教师也可根据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反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4.学习者和学习者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是网络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交互形式,它既可以是两个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多个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学习者通过网络协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以提高学习水平。这种互动不仅能实现知识的共享,又能增加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减少学习者的孤独感,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网络教学案例库的特性

 

案例库建设的意义在于它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案例库是将教师案例资料、学生开展案例讨论、教师给予考核评定的全过程融于一体的教学支持平台。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案例库,它具有以下特性:

 

(1)案例表现形式多样。传统案例库中的案例资料,多用于面授课堂的案例教学,所以主要是以文本的形式来呈现案例事件的发展过程。而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库支持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但由于网络案例教学是教与学分离状态,所以案例库中的素材则一般需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让案例素材更加生动具体,这样将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案例内容并开展后续的交流互动。

 

(2)支持案例学习的灵活性。受面授课堂案例教学课时安排的限制,以及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学习者往往对案例的讨论深度和广度不够,同时个体之间的学习效果差异较大。而在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能摆脱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多方位地搜集案例学习中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利用网络平台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共享,并且在教师的点评和引导下,拓展案例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3)保证考评的全面公正性。在传统课堂案例教学中,一般采用小组的形式开展案例讨论,并根据小组报告对小组成员给予成绩评定。由于在小组讨论与报告撰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习者搭便车的现象,这样就会造成考评结果有失公正性,降低案例讨论的学习效果。网络案例库可以为每一个案例提供交流互动平台,记录下学习者全部学习交流过程,为教师最终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提供支持。

 

三、基于网络教学的案例库交互设计

 

工商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它基于一定理论知识,同时又将理论融通于实践,工商管理案例库恰好能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服务,并通过案例库将一些较新的案例内容补充进课程,弥补理论知识部分时效性方面的缺陷。通过网络支持的案例教学,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取更大的有效性,促进教与学的多方交互与沟通,形成一种新型的网络案例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库特性,要求案例库不仅要包括案例资料信息,而且还要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提供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相互之间良好的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交互环境。这就需要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的交互要素出发,围绕学习者、教师、学习资源以及交互环境进行合理的交互设计,实现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教学目标。

 

1.学习者与网络界面的交互设计

 

网络界面是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的第一环境,学习者是否适应网络界面的使用,将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后续交互发生的质量[5]。所以良好的界面设计可以给学习者带来轻松、愉快和成功的感觉,使学习者集中精力于学习过程和相互间的交流上'

 

在网络案例库界面交互设计中,首先,界面整体设计要友好、布局合理、简洁美观。当学习者打开界面进行学习时,能快速清晰地了解页面的各个组成部分,并选择他们需要的内容。在页面色彩的运用上,一方面,要选择色彩明亮且能引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色彩并合理搭配;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案例所属的不同的工商管理课程方向选择不同主色调。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选择不同的主色调,不仅可以缓解学习者的视觉疲劳,同时还能够帮助学习者明确案例类型及案例分析视角。其次,界面的导航系统功能要清晰。学习者在使用网络案例库进行自主学习时,需要一个良好的导航系统以方便地搜寻所需要的学习内容,能在任何时候准确地确定目前所在的位置,了解当时浏览内容与其他内容在结构上的关系,而不至于发生迷航现象。网络案例库的导航系统可以根据案例的不同类型采用树状的结构设计,使学习者能以简单的方式跳转到所需要的部分,而且导航定位要快速方便,可以对上级目录进行快速切换,引导学习者高效地进行学习。再次,案例的表现形式应该多样化。由于网络教学交互的异步性,仅采用单一的文本形式案例界面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学习者进入案例学习。综合运用案例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媒体,能使案例界面形象生动,有助于学习者加深案例理解,开展案例讨论。

 

2.学习者与案例教学内容的交互设计

 

任何教学过程的交互都是以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交互为核心的。学习者通过学习教学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产生交流,加以选择同化,才能形成新的认知和态度。因此,案例教学内容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在网络环境下,提升学习者与案例教学内容的交互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网络案例教学要注重对学习者案例自学过程的引导。在网络案例库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学习向导,将网络案例库的结构体系、案例学习路径、学习工具、学习方法等,以录像视频的方式介绍给学习者,帮助他们快速进入案例学习过程。

 

在网络案例教学交互过程中,案例素材是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案例素材质量的高低将影响到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交互的广度和深度,并直接影响案例学习的效果。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案例素材的选择与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而言,在案例素材中,国外案例较多,国内案例较少,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和企业制度的差异,国外的案例素材往往使得学习者无法进入案例情景,找不到真实感,更无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采编案例素材时,应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多选用符合我国特色的工商管理案例。

 

由于远程学习者多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业人,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案例展开分析,但是大多数的学习者会受到工作层级及能力的限制,对于案例的分析往往视角较为单一,对综合性较强的案例难以把握。因此,在采编案例时,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案例,案例文本的表述应尽量简洁、精炼。此外,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的变化,一些案例素材所涉及的企业发展状态、模式也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对案例进行不断跟踪,充分利用网络案例平台的优势,及时更新案例资料,建立动态教学案例库,帮助学习者树立案例动态分析意识。

 

案例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知识与探索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注重设计学习任务和创设问题情景,及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设计在线测试来检测学习者对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创设问题情景来引导学习者对案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注重引导,并给予相应的学习评价。这样才有助于培养锻炼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提高案例学习质量。

 

3.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设计

 

在网络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教师要加强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引导,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解决学习者遇到的问题,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及反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发表个人观点;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

 

4.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设计

 

在网络案例教学中,除了教师对学习者的引导和指导以外,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与沟通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具有实践经验的成人学习者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力会比一般学习者强,通过精心设计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旨在使学习者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也可以促进案例教学的务实性。

 

5.交互工具设计

 

网络案例教学中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实现,都要依赖于交互工具。在选择交互工具时,可以设计聊天室、视频会议同步交互方式,也可以设计电子邮件、网上公告板、网上论坛等异步交互方式。此外,案例库中的交流区域不仅可以根据案例需要在每个案例中设计讨论区,还可以根据讨论的对象设计学习者交流区、师生互动区,使教师、学习者和案例之间全方位的交互沟通得以实现。

文化交流案例篇3

一、宽度――“入口”宽阔,突破交流困境,确保交流普适有效

在新课标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是“问题解决”目标之一.通过课堂上的小组交流,学生可以获取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数学技能,获得基本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由此可见,小组交流对每名学生都很重要.然而,在笔者观察的众多课堂中,有些老师正如文[1]中所言,“只是向观课的同事展示自己拥有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先进理念”.小组交流中,学生参与度不高,尤其是薄弱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成为了固定的“听众”和“看客”.究其原因,交流材料的匮乏、交流“入口”“狭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想提升小组交流的效益,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交流话题,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而且可以发表见解的话题.这样,全体同学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交流,让交流“普适”而且有效.

案例1

活动1:复习待定系数法及二次函数的性质.

自主解答下题,并按照题后的要求在小组内交流.已知抛物线经过点(-2,0),(6,0),(2,3)三点.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画出这条抛物线,并尽可能多地写出由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看看谁写得多.

小组交流:(1)抛物线的解析式的求法;(2)根据图象写出的结论.

【案例分析】案例1的例题中,所给的三个点非常特殊,既有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也有顶点.因此,第(1)题的解题方法有三种.

解法一:将三个点代入y=ax2+bx+c得出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再去解这个方程组求出a,b,c.

解法二:设这个函数解析式为y=a(x+2)(x-6),再将(2,3)代入求出a.

解法三:由于点(-2,0),(6,0)关于直线x=2对称,所以(2,3)就是这条抛物线的顶点.于是设这条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2+3,再从(-2,0),(6,0)两点中任选一点代入求出a的值.

第(2)题,先画图象,然后从图象、性质、特殊取值、增减性等角度归纳结论.

在活动方案中,提出了明确的交流任务.解析式的不同求法和由图象得出的多种结论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了众多的话题,确保了每一名学生在交流中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第(1)题,薄弱学生可以交流最基本的解法(解法一),其他同学不仅可以交流解法二、三,还能对三种解法进行比对,从而确定一种最便捷的方法;第(2)题,画图象和由图象写结论,“图象”就成为学生解题与交流的抓手,依托图象,每一名学生都能说出许多的结论来.活动方案中,教者为学生的小组交流提供了宽阔的“入口”,每一名学生都成为了交流的主体,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在交流中“提出各自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组内思维的碰撞选择出合理的策略,“丰富了活动经验,提高了思维水平”.

二、梯度――分级分层,化解学习差异,促成人人学有所获

梯度,在这里意指“依照一定次序分出的层次”.由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课前就应该为小组交流设置合理的梯度,对学生和交流的内容进行分层.

1.学生分级,搭建平等对话平台

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是无法回避的.那么,在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过程中,如何让这种差异尽可能少地产生影响呢?笔者认为,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薄弱学生定为a级,中等学生定为B级,优等学生定为C级.然后,让同级学生同组学习.由于同级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差异不大,学生能在这样的小组内通过平等对话实现知识和能力上共同提升.如此安排,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能级下,通过与同级同学的平等交流,解决自己所能够解决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小组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内容分层,实现人人学有所获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标要求,也是小组交流应该遵循的原则.有了学生的分级,交流的内容必然要分层,清晰的梯度保证了学生交流的“高度”.内容的分层是对学生分级必要的补充,同级交流,让每名学生在自己能达到的高度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异级交流,鼓励学生“跳一跳,摘到果”,促成知识和能力的更高提升.

案例2

活动1:学习线段中点的定义(略).

活动2:“线段中点的定义”的应用.

自主解答本级例题,并在同级小组和异级小组中分别交流各自的思路.

a级例题:

如图1,若D是aB中点,e是BC中点,若aB=4,BC=6,求De.

B级例题:

如图1,若D是aB中点,e是BC中点,若DC=8,eC=3,求aD.

C级例题:

如图1,若D是aB中点,e是BC中点,若aC=a,eB=b,求aD.

6分钟后,学生开始小组交流.在同级小组中交流了4分钟后,又到异级小组中交流了3分钟.

【案例分析】虽然问题的情境相同,但三级例题的梯度是明显的.a级例题仅涉及了本课所学的“线段中点的定义”;B级例题要比a级例题难一些,解答需要绕一点弯子,先根据中点定义求出线段BC=6,再利用线段之差求出aD;C级例题更难,不仅要用到线段中点定义,还涉及到了代数、整体、数形结合等思想.为了确保初学几何的七年级学生“不掉队,不疲惫”,教者编排了这样三级例题.通过自主解答和小组交流两个环节的实施,既保证了每一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保证小组交流确有成效.三级例题编排十分巧妙,不仅例题之间梯度清晰,而且三道题的情境相同,涉及数学知识也有重叠,学生不仅可以在同级中回顾所学知识,还能在异级交流中“释疑解惑”.这样的分层分级交流,回避了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差异,促成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准度――时机精准,把握关键时点,交流成效乘势而上

任何一次有意义、有成效的交流都应该是“恰到好处”的,其所起的作用通常是“雪中送炭”.因此,对小组交流时机的把握就显得十分重要.抓住教学的关键时点,让学生适时展开交流,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新知形成过程中,交流促生成

小组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因此,要想是实现新知的“无痕生成”,我们就应该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预设小组交流活动.通过有预设的小组交流,在生生互动过程中,为新知的自然生成铺平道路.

案例3

活动1: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米/人)随全市总人口数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5分钟后,小组交流结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t=■,y=■,S=■.

教师: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1:都是等式.

学生2:都是两个变量.

学生3:等号左边是一个单独的字母,右边都是分式的形式.

学生4:分式的分子都是常数.

教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具有这种特点的式子吗?

学生5:y=■(k为常数,且k≠0).(教师板书)

教师:很好,具有这种形式的函数我们就叫作用反比例函数.(板书课题: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案例分析】在案例3中,“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是本课的新知,其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在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笔者安排了这样一次“小型”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小组内统一了答案,并总结了各个关系式的共同点,揭示了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形式.在接下来的师生对话中,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自然“无痕”生成也就成为必然.这样的小组交流处在教学的关键处,产生的教学效益是巨大的.

2.思路探究困境处,交流点迷津

学生解答数学题时,难免会遇到困难.在历经“独立思考”环节后,适时、适度的小组交流也是必须的.此时的交流,往往能起到“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妙用,为在“困境”中苦苦思索的同伴指明前行的道路.

案例4

活动2:回顾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自主解答下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如图2,直线y=■x+1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D.抛物线y=■x+bx+c与直线交于点a,e,与x轴交于点B,C,且B点坐标为(1,0).

(1)直接写出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动点p在x轴上移动,当pae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

自主解答.10分钟后,学生小组交流开始.通过小组交流,理清了第2小题的解题思路:先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对直角的顶点进行讨论,通过作过点a,e作ae的垂线得到p1,p2,再通过作以ae为直径的圆得到p3,p4(如图3);最后,用方程的思想求出点的坐标.

【案例分析】案例4中例题的第2问涉及到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初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学生解答过程中,很多人是没有清晰的解题思路的,尤其是图3中的p3,p4的确定更是解题的难点.自主解答,只是让大多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理一理解题的思路,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在全组成员的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把小组中每一个人的思路集中到一起,互相取长补短,突破解题“困境”,得出准确的解题路径.

3.纠偏纠错反思时,交流得正解

学生解题或思考中难免出错,出现错误,教者如何处置是关键.笔者通常的做法是抓住错误不放,通过小组交流,让错误的“效益”放大,使每一位学生从中受益,最终获得解题的正确方法.

案例5

活动1: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解方程:■-■=■-1.

一学生给出了如下解题过程:

解:

8x-4-20x-2=6x+3-1,

8x-20x-6x=3-1+4+2,

-18x=8,

x=-■.

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教者安排一次小组交流.具体交流要求如下:

(1)找出解题中的失误,并提出你们组的改正建议;

(2)怎样才能让这些错误减少?提出你们的“避错方案”.

经过10分钟的小组交流,各组不仅改正了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还提出了“细化解题步骤”、“代入检验”、“步步标记”等“避错方案”.

【案例分析】纠偏纠错,不仅对出错者重要,对旁观者也很重要.在案例5中,学生出现了错误,全体同学通过小组交流参与到了找错纠错中,放大了错误的作用,不仅让出错者及时发现错误,还让其他学生也从错误中收益.我想,这样的交流无疑是有益的.

小组交流作为合作交流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受益的主体是学生.在这过程中,教师就是“幕后推手”.如何做好这个“推手”,笔者以为应把握住本文所述的三个“度”:以宽度之宽,扩大学生参与交流的面,让小组交流成为每一名学生学习的“需要”;以梯度之分,让学生有差异地学习数学,力保每个人都有收获;以准度之精,让小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应需而用,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先生”.我想,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就一定会成为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强劲有力的“助推器”!

以上仅一家之言,不足之处,敬请广大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文化交流案例篇4

实践—反思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通过反思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及其实践,并实现自我提升和专业发展。现有的教师实践反思途径主要有:写博客日记、参加课堂观摩、观看录像带等。上述途径不能很好地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不便教师实现实践反思。博客日记方式由于缺乏实践现场的原始材料,反思质量很大程度受个人喜好、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课堂观摩在评课环节没有现场的原始素材,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客观公正,而且观摩课的评价结果不方便记录和共享;观看录像带的方式由于受浏览方式的限制,只能按时间顺序浏览,耗时耗力。随着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的发展,在录像带(视频)中及时做笔记、写注释的方式呼之欲出。

1视频案例支持系统技术条件

视频案例支持系统(videocasesupportsystem,简称vcss)的正常运行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有稳定的网络;视频封装格式显示清晰且占用空间少,视频点播与注释独立运行;视频注释与检索相互配合。现有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完全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1.1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环境优化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增至3.50亿。视频网站丰富内容,不断优化的网络环境推动了用户快速增长。流媒体视频和近年来网络提速,使得网络用户可以流畅地浏览标清及以上的视频,视频缓冲的时间很短,用户体验度明显提高。

1.2以flash为代表的流媒体视频的普及

目前,主流的视频分享网站如pps、土豆优酷、搜狐、酷6等都以flv作为文件的最终封装格式,flash播放插件容易获得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flv文件具有速度快、容量小、视频清晰、压缩效率高的特点。以flv格式封装的视频便于存储和点播。

1.3视频注释技术不断成熟

视频注释技术(videoannotationtechnology,简称vat)可以让用户在视频中添加字幕、音乐类,让视频具有交互性功能。视频注释技术(vat)在语言学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将发音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用视频注释技术(vat)对语言的发音、断句等进行系统统计和分析,从而发现语言规律和特征。土豆优酷、搜狐、酷6、youtube等国内外视频网站大多采用这种技术来注释视频内容、标注视频信息、实现用户和内容的交互,视频注释技术逐渐走入公众视野。

1.4视频注释检索技术逐渐完善

视频注释技术(vat)使视频内容与注释内容独立存放,但注释与视频学习内容之间又通过注释元数据进行关联,注释元数据包括注释产生处(即注释产生时所对应的原有视频学习内容的帧数和当前播放时间)、注释结束处和注释类别等。通过文字检索技术,检索视频注释内容中的关键字,可以实现对视频内容的检索。采用xml技术,视频数据库和注释数据库分开存放,不会对原有视频内容进行更改。

2应用场景及作用

视频案例支持系统(vcss)是一个支持线上和线下视频案例采集,并通过网络平台为视频用户提供视频案例点播、视频案例注释、注释检索和多维度互动交流等服务的平台。

视频案例支持系统(vcss)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充分实现实践反思的平台,能让教师自发、自主、自觉地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反思能力。通过对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分析,学习者在视频案例支持系统中需要承担以下角色:①实践反思的获得者;②视频案例的贡献者;③典型视频片段的注释者。视频案例支持系统(vcss)能为学习者实现上述3种角色提供有效的支持,使教师持续进行实践反思和专业发展。

笔者在系统分析视频案例支持系统(vcss)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支持系统运行流程图(见图1)。

(1)教师采用视频案例线上和线下采集技术,可以采集教学设计、课堂内容、专家意见、学生反馈等课堂信息,并上传到视频案例数据库中。

(2)教师利用视频注释技术(vat),在任意视频片段的开始处和结束处分别点击“注释开始”、“注释完成”按钮,在文本框输入注释内容(自己的感言),就可以注释视频片段。

(3)在填写注释的过程中,不仅教师本人顺利实

了实践反思,而且其他网络学习者也可以查看和检索注释内容,点击已经注释的视频片段。

通过本平台,所有参与教师都可以上传视频案例,注释典型视频片段中承担对应的角色,避免以往过分依赖外力的被动局面。

图1促进教师实践反思的视频案例支持系统流程

3系统构建

视频案例资源是视频案例支持系统(vcss)的核心资源,视频案例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优秀的视频案例应能充分体现教师、学生、板书、计算机屏幕等教学信息并真实生动还原整个教学过程,让学习者能够直观地观察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典型教学事件。本研究中,鉴于视频案例的优势,所有的视频案例内容都以视频的形式表达出来。

3.1系统设计思想

本研究的设计思想主要归纳为:互动交流方式多样化;注释视频案例网络化;视频注释检索快捷化;注释内容与视频片段一一对应;视频案例内容显示全面立体化;视频和注释信息显示同步化;视频案例采集简单明了化。

3.2系统基本模块

视频案例支持系统为教师实现实践反思提供支持,为视频案例的采集、点播、注释、检索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教师实践反思活动的良性循环。

本系统共包括6个模块、14个子模块。6个大模块分别为:视频案例管理、采集、注释、检索、互动交流和用户管理,其中关键模块有:视频案例采集模块、视频案例点播注释模块、我的注释模块、注释检索模块、互动交流模块,详细框架如图2所示。

图2系统详细框架

3.3关键模块实现

在笔者已经发表的《基于校园网的便携式视频直播系统的实现》论文中,对视频采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文章基于校园网的便携式视频直播系统,对多信号源输入、简便导播与编码、单流录制、视频广播与接收、用户交互等功能需求进行设计与开发,经过1年的使用实践,完全能够满足视频采集的要求。互动交流模块集成了现有的实时互动(如:webqq)和异步交流(如论坛、email)方式,由于篇幅限制,不再赘述。

(1)点播注释模块的实现。以往的视频案例支持系统(vcss)无法支持特定的视频片段浏览,只支持对整段视频进行评论,无法对视频片段进行注释,浏览时间长,评论和注释的针对性差,无法及时与学习者分享视频点播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注释就是与特定视频段相关的语义属性集,不同的视频段注释不同。学习者利用视频案例注释技术,可对视频片段展开针对性的评论,形成注释等反思成果。其他学习者也可以点击视频注释,系统能自动链接并打开与之相关的案例片段,浏览整段视频不再费时费力。点播注释模块界面如图3所示。

(2)注释检索模块。通过注释检索模块,学习者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视频案例资源和注释内容。在检索框输入关键词时,检索结果是所有相关联的注释记录,点击某条注释记录,能在点播注释页面上播放该视频片段,并自动在结束注释时间点结束视频片段播放。这种检索更适合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当学习者对视频案例中的教学环节、教学技能、师生互动工程、课堂评价等感兴趣时,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性知识学习。注释检索结果显示以下信息:时间、注释内容、注释者、课程内容、授课者等信息。

图3点播注释模块界面

4系统特点

在“长沙师范学校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网(gp.cssf.cn:8081)”上半年的运行时间表明,视频案例支持系统(vcss)功能稳定,注释检索应用越来越人性化,适合教师实践反思,教师反映效果比较理想。总体说来,具有如下特点:

4.1普通用户参与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视频网站(如迅雷、优酷、乐视、搜狐等)也实现了部分视频注释功能,可以对视频内容的关键时间点进行注释,并在视频浏览者点击该关键点时显示画面和注释内容,这种方式可以满足电影、电视剧等娱乐需求,但注释都是由网站专业人员或者由少数vip会员完成,普通用户无法参与进来。本系统充分考虑教师实践反思的需求,可以实现注释检索的功能。

4.2注释检索结合

根据促进教师实践反思的需要,将视频注释和检索功能结合起来。本研究可以让所有用户都能进行视频注释,随时实现与视频内容的交互,对传统视频浏览方式进行革新,缩短用户查找视频内容的时间,还可以对视频注释进行检索,让学习者快速对某一主题进行专题式学

习,更好地促进教师实践反思。

4.3注释视频片段

本研究充分考虑到视频是时间流而非时间点的特点,将注释内容与相应的视频片段建立关联,注释元数据包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注释内容等相关信息,让用户点击注释内容后,自动从开始时间播放视频片段,并在结束时间自动停止播放。从而增强了注释内容的针对性,留给用户更直接的感官印象和更多的实践反思时间。

4.4个性化主题学习

视频案例支持系统(vcss)提供给教师按需点播的学习机会,教师可随时随地自定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学习内容和注释内容以非线性结构呈现,教师可以随时跳转到感兴趣的视频内容和注释内容中。"我的注释"模块的设置为个性化主题学习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薛志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策略[d].兰州:兰州大学,2006.

[2]阳永清.课堂在线直录视频库在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软件导刊,2012(11).

[3]鲍建生,顾泠沅.聚焦课堂一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7).

文化交流案例篇5

一、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主要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表示城市相关人员利用事前、事中和事后等阶段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涉及各个专业,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第一,涉及专业较多。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涉及网络运行、协调和电务等多方面内容,由于技术、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增加了城市轨道交通难度。第二,突发事件较多。除了人为因素外,自然因素如地震、暴风雨等也是造成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第三,人流量大,疏散较困难。

二、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分析

(一)应急处置辅助决模型和流程

城市轨道交通较复杂,为了保证各种事件发生后可以快速做出判断,必须对日常发生的案件进行处理分类,获取案件经验。案例式推理(CBR)是一种人工决策技术,可以应对突发性事件,本文利用该推理详细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决策系统。

(二)功能模块分析

从事件发生应急处置的流程来看,必须在构架好案例库以及预案库的技术上对事故新型进行处理,实现相似安全匹配,并对功能模块进行评估。

第一,预案库。预案库主要管理应急事件中的纲要性文件,可以将其作为资源、人员和组织机构等多种数据结合的设备。该应急预案主要以纸质形式储存在预案库中,可以细化流程操作,给决策者提供参考。第二,案例库。案例库储存了各种历史案件,是应急处置辅助据测系统的核心,可以详细描述案例。第三,规则库。规则库中包含了各种突发事件的规则,进行同类事件比较分析。规则库经常利用Rules=二元组形式表述,可以展现各个元素条件和结果。第四,事故信息处理模块。在事故发生后,可以利用事故处理模块对后续事故处置方案的精确性和科学性进行判断。保证了事故处理的精确性,用户可以根据事故信息发生后系统的时间性质和级别,判断完成应急案例和检索范围检索,缩短相应时间。第五,案例检索模块。该模块可以利用匹配检索等算法将与目标事件较相似的案例集合在一起,对案件进行归类。现阶段经常利用欧式空间距离判断最近邻算法,以目标树算法为主的决策树算法和神经网络启发式算法。案例匹配与案例检索准确性以及算法的精确性具有很大联系。第六,案例评估模块。本文利用CBR技术内部思想对案例进行了分析,案例评估模块中可以体现CBR自学习特性。完成突发性事件处理后,决策人员必须对应急处置方案进行评估、分析、总结并进行归档处理,保证案例库具有价值的安全全部保存在案例中,并不断对其实施补充和完善。

三、系统内部核心技术

(一)推理技术

历史案件是进行城市化轨道交通管理时对现有事件处理的参考文件。在人工智能化领域中,CBR技术比较符合应急决策处理特征,可以将此技术应用到历史案件检索和复用中,对应急决策效率提升具有很大作用。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类型较多,而且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而CBR本身又不具备演绎功能,导致CBR技术处理方案与实际案例存在很大差异,风险较大。

(二)分析案例和预案

应急案例和预案可以将历史事件处理方案转变为计算机系数应用到系统中,对系统工作效率和处置方案的正确性具有很大影响。

第一,案例表示。案例可以表示为:case::=。iD为案例编号;n表示案件名称;a表示案件属性;S表示案例解决方案;V表示案例有效性,可以记录案例发生次数和有效次数。第二,预案表示。经过对大量案例分析发现,完整的应急预案必须包括过程、信息、功能、资源和组织等五大维度,可以形成有机结合体,是预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iFdo形式等描述。

(三)案例检索匹配

第一,符号属性。事故类型、事故地点等属于符号属性,数据类型为char,只有划分清楚事故类型和事故发生地点等的关系,才能定义出符号属性。第二,确定属性,可以根据相似度运算确定,可利用海明距离公式演化相似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确定数型属性之前,必须确定取值范围。第三,模糊数型属性。模糊概念属性由专家决定,可利用面积法对2个模糊属性间的相似度进行计算。

四、系统实际应用

目前该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中的日常运行管理中,主要对日常变化情况进行监控,保证了信息质量,提高了突发事件处理效率。该系统还广泛应用到广东铁道总公司运行中,均取得了显效效果,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文化交流案例篇6

关键词:微信架构;档案信息;服务创新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204

0引言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信息迅速发展,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良好途径,渐渐衍生出微信、微博、QQ等一系列自媒体产品,自媒体时代到来。微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一种网上交流的平台,拥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商业,公共服务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互联网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档案信息服务提供平台,通过微信等公众平台对档案信息提供服务。基于微信架构为档案信息提供服务能有效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范围,提升信息服务的技术含量,促进我国档案信息服务水平提升。

1基于微信架构的档案信息服务可行性分析

基于微信架构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是在微信用户基础上,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与微信信息服务方式的多样化中体现出来的。近年来微信在人民群众中广泛的使用,活跃度较高,其相互关联性较强,因此基于微信中用户群体的基础上促进档案信息服务工作展开,可以有效增强档案信息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有利于提高其关注度[1]。微信的传播模式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多样性与时效性。微信的信息传播主要是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图片等,体现了微信传播模式的多样性,在微信传播过程中主要是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打破空间和时间范围的限制,有利于信息的高效传播,在两人及两人以上的群体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特征。其次,通过微信来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传播是通过移动终端中的网络虚拟数据流量来实现现实交流,信息传播的成本较低,为信息传播服务提供便利。人们可以通过微信上绑定的手机通讯录与QQ通讯录的好友建立微信关系,从而实现人们的交流和信息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功能不断拓展,通过微信中的拓展功能,如摇一摇、漂流瓶等将信息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拓宽,从而改善信息传播的滞后性,通过娱乐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为档案信息服务提供多样化和便捷性。基于微信架构的档案信息服务具备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根据微信的公众账号提供查询式服务,主推式服务,注册式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提高档案信息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基于微信架构的档案信息服务系统构建

2.1微信内容服务体系

微信内容服务体系是基于档案信息服务的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团队的内容构建。其中服务内容主要是对档案的查询,利用,文件阅览和档案的知识宣传等内容,帮助档案信息查询的服务。例如部分企事业单位中对在职员工的简历和个人档案进行查询,及离职员工的档案去向等问题。档案利用是指对档案馆和企业档案库中的现有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提高资源信息的利用率。文件阅览主要是对开放式的档案馆和档案库中的一些资源为用户提供阅览服务。档案知识宣传主要是对档案中的一些专业知识向大众普及,例如关于档案的相关法律条例及专业术语等知识。档案的服务方式主要有视频演示,在线咨询和档案BBS等。档案服务中的视频演示主要是通过视频的播放来对档案馆中的资源及相关档案知识进行介绍;档案的在线咨询是指用户在线提出问题,并进行实时解答的过程,通过微信中的自动回复功能可以为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在线咨询和服铡5蛋BBS是通过论坛及相关信息反馈平台进行学术提问和交流的过程,信息服务用户者对相关信息进行交流和共享,并对心得体会进行交流沟通。服务团队主要是由档案的专业管理人员和专家组成,为档案知识查询和宣传提供服务,专业管理人员及专家的档案经验丰富,通过一些常见的档案问题共同构成档案知识案例,为用户的信息查询和使用提供便捷的服务,通过档案BBS与用户进行交流,对用户的需求和建议进行了解,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有利于档案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发展完善。

2.2档案微信信息服务平台

档案微信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是根据微信的信息功能向档案信息提供服务。档案微信服务平台的构建主要是对档案信息通过六个方面提供信息服务,即主动推动、业务办理、查询帮助、在线咨询、智能问答和移动终端。档案微信信息服务平台向用户进行信息的主动推送,通过图文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档案的知识信息,例如档案近期的知识讲座,档案的法律条例知识及档案馆藏的相关信息等,将档案信息的查询结构通过文字进行直观体现,将档案原件和档案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微信架构对档案的业务信息开展活动,例如档案信息查询,档案预约和档案转移等业务活动,与档案的数据库信息与档案网站信息进行实时对接,防止在档案信息资源查询时出现丢失情况[2]。微信作为一种自媒体,可以通过微信交流的时效性与互动性原则进行档案信息的在线咨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档案团队中的专业管理人员及专家构建档案信息知识库,提供智能应答的信息系统,为用户的信息查询提供便利。通过微信第三方接口和微信的自定义功能菜单建立档案管理的移动终端,将档案管理及档案业务信息通过微信的公众平台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提高档案信息的关注度,有利于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结语

基于微信架构的档案信息服务创新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功能信息对档案信息服务进行推广,适应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但目前我国基于微信架构的档案信息服务仍处于初步阶段,还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加强与高校,图书馆等与档案馆之间进行合作,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强化微信的功能和作用,结合用户的信息需求,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在微信的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用户的实时交流互动,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文化交流案例篇7

以面向全体和谐发展为原则,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办学生命力为中心,我校将全员培训、班主任培训与校本研修相整合,着力彰显“案例培训”特色,努力构建“五结合”培训模式,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历程,创建起学习型教师组织。

二、具体做法

下面根据“五结合”培训模式,具体谈一谈:

1、新理念培训与研读相结合——奠定教师自我发展的基础

为使新理念培训,能抓实、抓深、抓活、抓新。学校将引导教师踊跃参与“读名著,做名师”读书活动。采取必读书目(山东省五本统编教材、实施教育精细化书目)与自读书目(“教师流动书库1-3”)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倡导教师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的读—思—行。并以“读书沙龙”为媒介,有主题有侧重的进行交流对话。

例如,近日学校将开展《教师读书十问》的专题交流,读书十问即:

1、您有优势吗?2、您会积累吗?3、您有方向吗?

4、您会选择吗?5、您有毅力吗?6、您会运筹吗?

7、您会整合吗?8、您会创新吗?9、—您会合作吗?

10、您能宽容吗?

引导教师回顾自身读书的经历,促使教师来反思,是否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读书。通过“读书沙龙”等形式使老师们产生思想碰撞,逐步达成共识,促使新理念在研读中提升。

2、新课程培训与案例培训相结合——指明教师自我前进的方向

新课程培训关键在于日常教育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反思。因此,学校将以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急切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和教育创新能力为目的,紧密围绕“案例培训”这一突破口,着力开展三个层面的案例培训,(即:文字性案例培训、视频性案例培训、实践性案例培训)真正实现“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真谛。

(1)文字性案例培训

定期提供文字性案例,其或是在教师中生成的,或是文献中呈现的,其共同点就是具有典型性。我们要求教师阅读后,联系已有经验、自身教学、学校实际,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来省察、反思和评议。

例如,开学以来,学校发现一年级的老师感触颇多,日常交流中很自然的流露出来,这就是教师中生成的实实在在案例。学校立即向他们约稿,撰写典型案例,全体教师阅读、分析、评议,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视频性案例培训

根据新一轮全员培训内容,依托区第四轮培训菜单,结合学校实情,合理点击菜单,力邀请专业人员到校与教师们面对面,实施零距离培训,从而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

其次,还将依托区教师教育网、教师心理网、市北教育网《精品百课》库及校园网等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视频案例,开展反思实践活动。促使教师对自我教学过程中的现象、经验,甚至教训进行正确的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从而使困惑与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3)实践性案例培训

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学校将认真执行“校本培训日”制度。积极开展“五课一条龙”活动,大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五课一条龙”即说课、上课、听课、评课、跟课为一体的实践性案例培训。本学期,学校将继续通过“百家一课”、“移植创新循环课”、“干部与课改同行”等活动实施培训。本学期,学校将启动干部指导学科,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师傅帮助徒弟的“接力工程”,实行分层责任制,充分调动全体干部教师的参训积极性。合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上好“引领课”。师傅帮带新教师上好“过关”课。青年教师上好“练兵”课。学校将十一月份举“接力工程,共展风采”研讨会,届时将进行优质的引路课、练兵课、过关课大展示,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

3、新技术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创造教师互助交流的平台

学校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研修班学员的骨干作用,聘请我校刘昆老师为首席培训师,切实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开学初下发表格征集教师急需培训的内容,每月集中进行一次专题培训,带领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使教师人人会用博客交流,倡导有能力的教师建立自己的网页,使网上互动交流成为校本研究的新形式。学期末,学校将评选优秀博客。

4、师德培训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搭建教师通向成功的舞台

师德培训将与“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相结合,根据师德教育月的主题,深入开展一系列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并以“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为宗旨,精心打造“爱在陵县,情满校园”的服务品牌。

通过开展“师德信用承诺”宣誓,“牵手连心,情暖童心”结对活动,“感动你我”十件好事评选,“飞鸽送关爱,鸿雁传真情”等活动,促使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牢固树立起“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的良好教师形象。

5、班主任培训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铺就师生沟通的桥梁

加强班主任培训是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我校将从班主任精细化管理入手,引导教师进行第二阶段培训——反思交流。以“我的班主任经历”、“我的班主任秘诀”、“我的班主任困惑”等为研讨主题,再结合每月各班月量化情况,定期召开班主任会,畅谈感悟与体会。学校还将邀请区班主任讲师团成员到校作报告,以此,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与实效。期末学校将评选特色班主任,进行表彰。

措施保障:

实施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工作,我校将首先借助“外托”、“内依”、“横联”、“上靠”等途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进一步落实我区“三三制”培训目标,实现新教师“入格”、青年教师“升格”、骨干教师“风格”的培养。

1、“外托”——组织教师们走出去听课、听讲座、参加培训等,为教师们吸纳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条件。

2、“内依”——一依本校骨干教师,通过他们,开设专题讲座、师徒结对等形式进行学习、交流;二依校内正常、规范的教研活动,为教师们进行岗位练兵提供机会,具体形式有集体备课、说课、制作课件、上课、评课等。

3、“横联”——继续与兄弟学校(西二片教研联合体)进行教学交流、教研讨论工作,把本校的优秀教师推出去,把兄弟学校优秀教师请进来作经验介绍。

文化交流案例篇8

一、案例的选取和展示

案例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教师以真实的事物情境或事件为素材,通过教学互动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1、案例的选取

教学案例的选取关乎到整节课的成败。作为教师应该精心选取案例,去除无关因素对学生的干扰。

①必须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案例的选取必须能反映某一类地理事物、地理区域、地理现象的共性。例如在必修二的《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中选取了德国作为传统工业区的代表,正是因为德国的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工业基础、工业部门、工业生产能力、工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代表大多数的传统工业区,这样的案例选取比较有意义。

②教学案例的选取必须具有地理特色。

案例的的选取是为了地理教学服务的,所以必须有一定的地理特色。例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我选择了我国三亚护航舰队前往索马里半岛执行任务的案例,这个案例既具有时效性又能让学生了解季风洋流对航行的影响。

2、案例的展示

案例的展示可以多样化。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呈现

①实验展示。

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我准备相关实验器材:玻璃缸、水、吹风机、玫瑰花瓣。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用吹风机吹动水运动模拟大洋环流。进一步总结大洋环流的规律。

②口头展示

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我让学生通过分组设计从北京出发沿某一经线和某一纬线的旅游路线,让学生口头展示沿途可能遇到的自然景观,从而更好的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文字材料展示

在《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中,我事先以导学案的形式把关于阜阳的的文字材料发给同学们,让学生们通过了解阜阳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以及资源、交通、人口条件等来学会正确评价阜阳的农业区位条件。

④地图展示

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读图、析图。我们应该给学生展示清晰的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图,并教会学生看图例,看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并学会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气候的分布及形成的原因、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二、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展开

我认为案例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推此及彼,归纳分析方法,不断地强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巩固教学效果。下面我以河流问题为例来谈谈我怎样在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河流问题充分理解,并掌握答题思路,我给学生准备了长江、密西西比河、莱茵河、鄂毕河四大河流的资料,让学生分析这些河流的航运条件。

第一步通过投影展示四大河流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资料,让学生阅读地图,提取有效信息,明确地形、气侯成为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让学生归纳出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从哪些方面进行总结以及影响因素是什么。通过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串联为分析河流的航运条件打下基础。

第二步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情况能够为河流提供较好的通航条件。我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小问题,不断分解大问题,尽量照顾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讨论结束后,通过大屏幕展示河流通航条件好需满足的条件,让学生能明确答题框架,最后让学生通过地形、气候、经济、人口等因素来比较分析莱茵河、长江、密西西比河通航条件较好的原因以及鄂毕河通航条件不好的原因,并要求学生用较为规范的语言来作答。

文化交流案例篇9

关键词:webQuest;管理心理学;案例教学;海尔模式

一、webQuest与案例教学

webQuest是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利用网络资源,以一定的目标任务驱动学习者对某个问题或某类课题自主地进行建构、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活动,它是由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系的BernieDodge和tommarch博士于1995年首次提出的。webQuest是一种面向探究的活动,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形式。短期webQuest是为某个课程单元主题而设计的,其主要目标是知识的获取和整合以及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协作学习精神和创造性的思维能;长期webQuest是扩展和提炼知识,可能持续一周到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其目的在于知识的转换和迁移,激发学习者高水平的思考活动,进而产生独创性的观点。

webQuest探究活动主要采用小组学习与个人独自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探究活动也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方式组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扮演科学家、侦探、记者,或者模拟一个特定的工作场景等等。webQues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辅助资源,并以一个个阶梯形式提供支持,最终形成学生在没有帮助情况下独立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webQuest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引导和管理作用。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ofteaching)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在教学界特别是师资培

训中得到运用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并且,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教学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来讲,则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自己日后的教育和教学有用的结论来。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它实际上是为学生进入实际生活场景所作的准备,学生既有机会解决疑难问题,同时也可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

二、基于webQuest的《管理心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webQuest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和研究的现代化学习平台。通过对webQuest六大模块内容的分析,结合《管理心理学》开展网络教学的特点,我们构建了基于webQuest的案例教学过程模式:

基于webQuest的《管理心理学》案例教学过程模式

引言模块:是一个构建“脚手架”的导言,即提供背景信息,即提供与学习者原有知识背景相关联的、具有丰富情境的课题背景。

学习任务模块:提供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具体的学习任务或学习主题,该任务是学习者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全部解决的,需要进入下一模块进行探究才能完成的。

学习过程模块:提供探究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并有清晰的指导说明。

资源模块:提供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和工具,这些资源包括:与完成任务相关的知识、参考资料、链接的网站、联系到的专家、实验与实践活动,以及传统印刷的书籍和文献。

评价模块: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学习,webQuest采用测评表来考察学生作品的不同方面(包括过程、结果、态度、情感等)。评价人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和同学。另外,根据任务的差异,评价的对象可表现为书面作业、学生的作品、创作的网页或其他内容。

结论模块:教师总结学习结论,并帮助学生把这种探究的经验扩展到其他领域。

三、以“海尔模式”为例的案例教学设计方案

按照基于webQuest的《管理心理学》案例教学过程模式,教学试验的程序如下:

步骤一:提出问题,确定教学目标

(1)教师介绍关于“海尔模式”的历史背景、现实影响及其中所蕴涵的核心问题。

(2)播放影视资料《首席执行官Ceo》,利用预先准备好的网络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浏览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各种资料,包括网络资源、文献资料等,并进而就“海尔模式”中所涉及的人性假设、目标管理、人力资源及组织文化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指出其中的重点、难点。

(3)学生提出各种疑问,教师解答,协助学生初步确定准备探究的课题。

步骤二:明确任务,选择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介绍查找资源的方法,帮助学生熟悉使用学习网站及访问海尔、iBm、SonY等企业网站等,围绕“海尔模式”展开讨论,并通过网络交流工具与教师进行讨论。

(2)按照网络所提供的信息,设计探究方案,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企业的发展进程加以述评,导入“西方管理方法本土化”的学习目标,并加强对这一目标的清晰表述、选择探究达到此目标的具体方法、以及实施相关活动的时间安排等。教师提供各种咨询,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并掌握各组学生的活动进程,合理安排指导时间。

(3)根据师生交流的情况,选择典型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力求达到7个行为目标和3个过程目标。*行为目标1: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要能针对某一情境作出具体的决定,并能将其应用实际情境去。

*行为目标2: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要能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

*行为目标3: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要能对问题情境作出有说服力的分析。

*行为目标4: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要能识别并确定那些与案例紧密相关的基本要素和问题。

*行为目标5: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要能体现出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愿望和能力。

*行为目标6: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要能超越具体的问题情境,具有更广阔的视野。

*行为目标7: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要利用可能的资料对问题情境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能够制定出完备的行动计划。

由于有些案例教学过程较长,并且随着案例教学过程的展开,学生逐渐会对自身的参与更多的认识,因而案例教学的过程有时也会体现出这样三个目标来:

*过程目标1:学生必须要能参与到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去。

*过程目标2:学生必须要切实做好课前准备,并且自己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过程目标3:学生在教学中必须能够口头表达出自己思想与观点。

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选择相关案例。案例的选择,主要着重考虑三个维度,即分析维度、概念维度与展现维度,如图所示:

在师生深入交流的基础上,选择“海尔oeC管理平台”作为典型案例。

步骤三:熟悉案例研究的方法,提供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熟悉和掌握所采用的案例研究方法,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法的各个环节,并使用包括网络交流在内的多种交流手段解答疑问。可尝试从“海尔现象”入手,提出“海尔为何能够取得成功”的引导性问题,并选择一个具体而典型的视角,考察“海尔oeC管理平台”的概念提出,进而探索其理论基础,评价其现实影响及成就。

(2)学生需要提交与所选择的探究视角及研究专题相关的“海尔oeC管理平台”案例分析报告。

步骤四:探究资源,推进案例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1)按照案例教学的要求,围绕“海尔模式”中“oeC管理平台”,访问、选择相关的国内外教学、研究网站,收集大量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例如把在网络资源中所收集到的关于“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企业文化”专题的研究论文,按照不同的观点进行归类,记录文章中的疑难问题等。

(2)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学生要做好详细的记录,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并通过网络及时上传到主题网站,作为实践学习过程的记录档案,便于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可作为学习评价的参考。在探究学习资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典型案例,沿着现象-概念-理论-实践的分析路径,拓展和深化案例研究。尤其注重把“海尔现象”与经济人-社会人-成就人-复杂人-文化人的管理理论进程中加以考察,并着力引导学生汲取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合理内核,加强西方管理方法、管理技术本土化的力度。

(3)以“海尔oeC管理平台”为线索,定期在网上开展交流会,交流进展情况,并同时进行课堂的面对面讨论,对所遇到的困难自主发言、讨论,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解决办法。

步骤五:提交成果,组织评议

(1)按照要求采用研究论文的形式提交成果;

(2)教师对研究论文进行点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点评,将评议的结论在网上。

步骤六:评价过程,得出结论

(1)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对学习活动分内容、分阶段进行评价。

(2)对各小组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同学们的辛勤劳动,对有创新的同学,予以鼓励,同时指出各存在的问题。

(3)归结本次学习,从新知识的构建和新技能的掌握两方面进行分析,促成知识的迁移。

把以上六个步骤的学习活动用教学流程图的方式表达出来,如下图:

文化交流案例篇10

【关键词】汽车保险;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65-02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进入老百姓家庭已经从梦想变成现实。而我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汽车大市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国际汽车跨国大公司与国内企业联手兼并重组,新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国内市场已经呈现国际化趋势。而自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业以来,机动车辆保险在我国财产保险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保费收入占到了财产保险总保费收入的60%以上。如何让学生又快又好的接受和理解汽车保险与理赔知识,成为了汽车保险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

2研究的必要性

汽车保险教学中除了具有明显的理论性,还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要力求实现汽车保险理论与实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紧密结合。而传统教育方法是讲授为主,多是侧重于系统理论的讲解,逐渐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独立分析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环境。通过我五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生也比较欢迎,效果也不错。

3研究的内容

3.1案例教学法及其特点: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3.1.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讲授法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范围和创新能力,且教学过程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学生自己主动的去思考、去创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多样性的没有固定答案,使得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3.1.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我们学校的校训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德、技、力,现在的企业和用人单位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所以再招聘员工时更看重的是这个学生的能力。知识应该如何转化为能力呢?企业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一味学习书本上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其所在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案例教学法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独立思考,和同学老师的沟通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当他们毕业踏入社会时,才能很快的融入到社会中和企业中,为企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3.1.3重视双向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学生不知道怎么用。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阅读,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教师加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3.2在汽车保险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选择适合理论教学案例进行正确地分析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的首要问题。因此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案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媒介从中精选案例,也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案例。一个好的案例应和要讲授的理论知识点相符同时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论题而且描述的应该是近几年发生的事情(当然越新越好),因为学生更愿意接触具有时代感的案例,这样更能贴近生活,增强理论的实用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2.1车险中的理赔案例

案例一:属于车险条款中的理赔范围

周女士刚买了一辆新车,同时买了比较齐全的保险(包括盗抢险),只是车辆还没有上牌。因为小区没有停车场,她把车停在自家楼下。当天晚上她的车被偷走了。讨论问题:1.发现车辆丢失周女士应该如何做呢?2.她去保险公司索赔能否成功?为什么?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把之前所学车险条款具体知识和理赔程序应用到现实当中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其次让每组代表同学把他们的解决方案作简单介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最后再由课任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同学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能力的提高。

3.2.2车险中的免赔案例

案例二:泊车自动溜坡不予理赔

郑先生出去办事,下车后将汽车停在坡道上(忘记拉手刹),结果等他办完事出来发现汽车自动溜坡导致车身被刮擦,立刻向交警和保险公司报案。交警赶到后,认为属于汽车自动溜坡造成,车主自己负全责。郑先生只能将汽车开进修理厂,重新做漆等修理花了几百元。讨论问题:他把修理车的费用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是否能成功?为什么?

这个案例比较客观真实,符合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遇到这类问题,应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理论教学,不过老师讲得要少,要精,画龙点睛,言简意赅,点拨为主。老师要及时启发,适当点评,重在鼓励,当堂训练,联系教材。思想教育,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同时进行,力求全面发展。

3.3在汽车保险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3.3.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①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大量的教学案例一般都来自于生活中汽车保险的实际业务,非常真实,而且比较多样化,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启发,从而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会解决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以弥补实际运作能力不够的缺陷。另一方面,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归纳,再从实践回归到理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会更加深刻与全面。同时在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教学,通过呈现听觉和视觉材料,再经过分析讨论,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汽车保险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方式,它以案例为载体,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学习理论同时使学生不断提高判断和逻辑推理的实际能力。

②增强学生与他人协作沟通交流的技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更多地呈现的是个体学习,而合作学习,团队配合则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案例教学是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使学与教都处于教师、学生及案例所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系之中。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案例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辩论。案例问题的解决能够被学生切实认知,学生自身存在的知识、技能等问题也能够在协作过程中利用思维冲突及反思、解决,所以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增强了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③案例结果多元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汽车保险学案例分析中,很多案例最终的结论往往不是唯一的,实际生活中的判例也不存在什么绝对正确的答案,很多法院的判决也要求汽车保险合同双方进行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在教学中只要学生的分析结果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可以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正确的结论。真实的汽车保险案例涉及方方面面,综合性比较强,学生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大,可以不拘泥于思维束缚,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思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启发引导,使学生讨论思考的自主学习,在不断地研究分析、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案例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开放式、互动式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如保险法、合同法、民法、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条例等方面知识,不仅要熟悉汽车保险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还要熟悉我国汽车保险相应的政策法规,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汽车保险市场的变化,以便给学生提供最鲜活、最贴近生活的实践案例。因此,通过案例教学,特别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可以使教师把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在书本上找到理论依据,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方面的素质,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能力,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子操,刘璐.案例教学在保险课程教学中的推进与设计.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