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审计常见问题十篇审计常见问题十篇

审计常见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1:06

审计常见问题篇1

关键词:建设工程审计问题对策

在我国建设经济监督体系中,建设工程审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活动形式。具体来讲,建设工程审计是相关审计机关或审计组织,以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为基础,运用客观科学的审计方法,监督建筑工程单位对于工程的整个投资过程,并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最后以审计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进行建设过程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托,不仅要反映出工程造价,还要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当前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以消除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常见问题

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的规模普遍较大,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会为建设工程审计工作带来影响,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建设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含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以及评估等一系列程序,但在工程审计方面的相关制度却并不完善,不能全面系统的对整个工程的所有程序进行管理与监督。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主要实行的是管理机制是“三位一体”,工程的建设、施工以及监理单位共同对工程过程进行管理与监督,在实际工作中,这种管理体制会造成权责不清的问题,使得各个程序之间无法实现有效联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二)招标方式不规范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构建了相应的投资机制,解决了暗箱操作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工程的审计机构经常将精力更多的放在最后的竣工结算审计上,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的审计工作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特别是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非常多,如招标形式混乱、资格预审虚设、项目内容欠缺、内定中标人等,这些现象都会阻碍项目工程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施工过程欠管理

从事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相关机构与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忽视整个施工过程的审计,没有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的跟踪与监督,这便导致施工过程中违规现象的增多,如监理单位、工程内容擅自更改等,这些现象都会降低工程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更有甚者,还会影响工程的建设质量。

(四)竣工结算有问题

很多建设工程在竣工结算的过程中有问题,其中一些需要相关审计机构与人员及时发现,如工程造价的虚增、工程价款的欠缺、工程量存在误差等,这些问题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竣工结算的顺利开展,进而阻碍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所以,竣工结算方面的问题也需要审计部门给予充分重视。

二、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建设工程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相关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需要运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一)构建完善审计制度

健全完善的审计制度,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因此,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正式开展建设工作以前,构建起健全的工程监理机制、预结算审计机制、内部监督机制等相关制度,以提升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工程监理机制的构建能够强化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监督,将建立工作的专业性与公正性充分发挥出来,在确保建筑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预结算审计机制的构建能够提升工程预算与结算过程中的准确率,为建设工程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从而规避因预结算不准确而出现的相关问题。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能够防止建设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发生,如招投标方式问题,有利于工程相关企业诚信度的提升,使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二)强化审计调查取证

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托于工程图纸、工程合同、预结算定额以及相关建设政策等资料,一般情况下,这些资料都是审计取证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会为了通过审计而制造虚假图纸、谎报工程量或将预结算数目估高,这样一来,审计人员常常无法得出正确的数据。所以,在对建设工程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审计机构需要强化对审计资料的调查与取证,真正深入到工程现场中,进行实地测量,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审计数据。

(三)重视审计施工合同

施工合同是明确工程双方权利义务,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资料,因此,相关审计机构需要对合同进行严格审查,包括规范性、适用性以及可靠性,不仅要重视审查合同内容,还审计广角需要审查合同用词上的严谨性,以避免在工程出现问题时,合同方面存在纠纷。审计人员需要重点核对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避免施工单位对费用的违法变更。重视对合同的审计,不仅可以明确工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还能够为工程顺利施工提供保障。

(四)建立变更审计程序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工程的施工周期普遍较长,因此,工程项目经常会发生变更,项目投资也常常会因此超出预算。在这种条件下,相关审计人员更应该重视对工程变更部分的审核,构建起变更审计程序,以便于处理因项目变更而产生的额外预算,有利于控制建设工程的施工成本,提升投资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设工程来说,审计工作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但我国当前的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运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才能够真正将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管理与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保障建设工程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工程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丁红.公安现役部队房屋建筑工程审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

[2]丁红华,李顺长.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3

审计常见问题篇2

【关键词】公路工程;审计;问题

近些年来,各地积极加大投资建设公路,极大地改善了各地的投资环境,带动了各地的经济发展。随着公路建设规模地不断扩大,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公路工程审计的监督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公路工程审计中,我们发现公路工程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通过浅议公路工程结算审计常见问题,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公路工程结算审计常见问题及分析

1、施工单位报审结算存在的问题

审计发现,有的施工企业利用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结算的知识缺乏了解,不能对建设工程结算进行有效的监督,采用乱签证、多计重计工程量、高套定额、高估工程造价。

乱签联系单。主要由:盲目签证,事后补签,重复签证,签证表述不清,签证单位不齐全,准确度不高和时间性不强。有的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决算时搞突击。相关单位互相推卸责任:有的监理单位,不审核施工单位的实际变更,盲目签证,更有甚者就签了“请业主审核”,把自己的职责推给了业主;有的业主,只签“请有关单位审批”,又把责任推给了相关单位。

多计工程量。工程量是工程造价计算的基础,现在项目一般采用清单报价,采用固定的单价,要提高工程造价,施工单位存在侥幸心理,故意多报工程造价,存在多报不吃亏,没核减就是“净赚”的思想。多记工程量主要表现为:工程量计算误差,主要包括在定额子目录再次计算,计算单位不一致而造成工程量的小数点错位及计算错误;工程量重复计算,同一工程量以不同的名目,多次记取工程量;工程量只增不退,工程变更后原预算工程量未退出。

高套定额。对定额中的缺项套用子目或换算的理解有出入,忽略定额综合解释,不换算系数,高套定额,高套定额是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中常见的现象,尤其在土石方类别,砂浆标号以及混凝土路面等分项工程上,施工单位套定额时往往就高不就低。

2、业主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存在问题

审计发现,有的业主与施工单位合同签订不规范,给工程结算审计带来了难度。

合同与招标文件相矛盾。常常有施工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相矛盾的情况存在,如招标文件规定采用的是固定总价合同,工程变更时以联系单形式作调整。而签订施工合同时规定为固定单价合同,工程最按实计量。又如最近在审的一个路基填方工程,招标文件中约定的沉降率为10%,而合同上的沉降率是1米以内为10%,1米以外两米以内沉降率为20%。这种施工合同违背招标文件的做法显然对施工单位有利,将风险更多的转嫁给了业主。

合同内容不完整。有些在签订合同时不按投标文件的内容逐一填写,尤其是建设规模和中标价,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现象,给工程计价取费留下活口,其目的是为了完工后高报工程结算价格打下伏笔,使得原本十分严肃的合同失去约束作用,建设单位失去了对施工单位工程报价的有效监督,容易造成决算价格偏高。同时,给工程结算审核带来难度和风险。

3、建设单位不正常的行为问题

审计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建设单位节省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而在现实结算审核中却常常出现许多建设单位的不正常行为的怪现象。

建设单位错误的观念。有些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对工程造价核减在思想上有顾虑,认为结算审核核减额越大,就是说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越多,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甚至有时出现施工单位都予以认可的核减,而建设单位却不予认可的怪现象。这就让审计陷入了尴尬的位置。

建设单位错误的定位。审计的初衷是节约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是有利于建设单位的,而现实中常常出现建设单位帮着施工单位来应付审计部门。如施工合同中约定工期延期将要按日罚款,在审计对施工单位提出工期罚款时,建设单位就给施工单位找延期理由并出具不奖不罚的报告。建设单位的这种错误定位,也给结算审核带来了难度。

建设单位错误的行为。建设单位打着降低工程成本,赶工期的旗号,肢解工程项目,将一个本应完整的单项工程肢解成若干子项发包给多个施工单位施工,将原本施工造价超过200万元的单项工程肢解成几个子项,避开公开招投标。有的建设单位人员为了获得自身利益,要求施工单位到其指定的材料供应商购买基建材料。所有这些的行为,都增加了工程造价的审核难度。

4、监理单位未尽其责的问题

监理单位是受建设单位委托,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审计目前的人力、技术力量和装备水平难以做到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参考监理现场资料。而一些监理单位没有尽职尽责,未能给审计提供真实的审核参考。主要表现为:监理日志失实,监理乱签变更联系单。

二、公路工程结算审计常见问题的解决

1、加强工程结算资料审核控制

工程量计算的审核。施工单位在编送结算资料时普遍存在多计工程和重复计算工程量以及只增项不减项,或只增项少减项问题。为此,工程审计人员首要是注重现场核对,直到查清查实为止;其次是审核工程量计算详细过程,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审核。

套用定额的审核。首先审核定额的选用是否正确、合理;其次审核定额的使用过程是否严谨,有无错套定额现象:如工程结算中选用的定额编号所对应的工程内容是否与施工图纸表现的工程部位完一致,定额基价所包含的项目内容是否重复计算,定额基价的换算过程是否完全正确等。

工程现场的核查。公路工程审计不深入现场,很难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应尽可能多地进行现场实物核对,看其品牌、规格、产地、质最等指标是否与送审资料相符,对价格高,怀疑有问题的项目或材料,应向供应商询价,初步确定有问题的,要进一步取证落实。另外,在送审资料验收,应要求送审单位同时送达经甲方财务部门签认的甲供材料明细,包描数量和价格,必要时可到甲方财务部门复查,属甲方认价乙方自购的材料,应提供需双方签订的供货合同及发票原件,根据上述资料和现场核实取证记录,逐项进行材料价格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核实,如发现物实不符问题,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采购,都应予以纠正。根据变更联系单,在现场我们要重点对这些变更点进行核查,发现签证单与实际有出入的,必须予以纠正。

2、加强对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监督处罚力度

完善施工合同。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保持合同与招标文件的一致性,合同条款要填写完整。合同备案部门应该把好这关。

完善公开招投标。建设单位要认真履行《招投标法》,对应当公开招投标项目未公开招标的以及故意肢解工程项目逃避招投标的行为,审计发现时应当严肃处理。

完善签证手续。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联系单,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签证,对于亡羊补牢式的事后补签,审计时应当不予认可;审计发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乱签签证单的行为,应当严肃处理,有需要的话可以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提升公路工程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公路工程涵盖的工程量大,工程变更多,工程材料价格受市场影响存在变数。作为一名公路工程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积极参加相关定额的培训,更要积极深入施工现场熟悉工程环节,了解工程变更多发环节,还要随时了解并掌握工程材料价格信息。

三、结束语

公路工程结算审计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投资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要搞好公路工程审计工作,必须抓好工程结算审计,才能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扮演好经济卫士的角色。

审计常见问题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审计;监督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财政资金对建筑行业的投入逐渐增加,需在保证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领域进行有效审计。建筑工程审计是我国建筑经济监督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建筑工程审计是在国家审计机关及审计组织在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下,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对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并以审计形式产生的报告可为建筑行业提供依据。建筑工程审计不仅对建筑工程具有预算的作用,同时也能够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给消费者数据支撑,因此对审计工作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1建筑工程审计的具体内容

建筑工程审计主要是指建筑工程开始工作前期的审计工作,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审计及建筑工程竣工后的结算审计工作。这3个阶段的审计工作涵盖着建筑工程全部内容的审计工作,以这3个阶段为主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工作,促使建筑工程能够在法律的范围内,对建筑工程的资金分配和材料质量监督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对建筑工程的结构能达到规定的具体标准进行监督。

1.1施工前

在建筑工程开工前期的审计工作中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前期审计工作主要包含有3个部分的内容,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审计工作,对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审计及工程项目相关合同审计等内容。建筑工程项目立项审计工作主要是建筑工程审计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前的一系列审计工作。(1)检测建筑工程项目中所必须具备的可行性计划报告及关于建筑施工进行所需要的手续和资金的支持等是否可通过法律的检验,是否符合建筑行业的规章制度,能否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条件。(2)关于建筑工程招标过程的审计,对招标方案及投标方案进行审计预测,将最合适的工程进行预算分析,促使建筑工程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对招标方案进行法律审核,确保建筑工程的实施方案在标准范围内。对于工程预算的编制也要进行审计,尽量保证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确保招标投标的科学性及合理性。(3)对建筑工程合同进行有效审计,保证审计工作有合法的合同保障,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2施工阶段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审计工作主要指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主要对建筑工程资金调度、建筑工程管理单位资质监督、对施工单位的考核及对整个工程施工阶段的变更等方面的审计工作。首先是对建筑工程的资金分配方面的审计工作,在进行工程施工建筑时需精确资金的落实情况,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有资金的支撑,保障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1.3施工后

建筑工程竣工后的结算审计工作主要指建筑工程竣工后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成本以及各项消费记录进行整理的审计工作,对建筑工程的核算具有重要数据支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审计中,建筑工程竣工核算审计工作至关重要,能为建筑工程的后期发展提供起点,并在成本的基础上进行收益核算。对建筑工程竣工审计主要包含审查建筑工程项目的真实性及精确性,这就要求对建筑施工方案的再次审核,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对施工单位的竣工核算精确审计,对工程量及相关费用方面的资料等进行核查,通过有效的审计对建筑施工的财政资金运用进行精确核算,将建筑施工所得利益合理化。

2建筑工程审计常见的问题

2.1审计工作管理体制不完善

建筑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内容,不仅是施工这一方面,还包含着工程决策、建筑设计、工程资金结算及质量评估等方面内容,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中,建筑工程审计方面需更加严格的规范制度,但是当今建筑工程审计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对于整个工程建设的程序管理监督并不全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多的建筑公司会将关注点放在利益方面,很少对建筑工程的管理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工程建设方面需要监督单位加强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以工程建设、施工和监督部门对工程过程的管理与监督为主,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会很容易就造成权责不清的局面,使得建设工程的施工中存在盲目性,不利于工程顺利完成。

2.2建筑工程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建筑工程审计人员是建筑工程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迅猛,建筑行业飞速的发展,建筑工程审计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给建筑工程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以建筑专业人员为主,而大多数建筑工程审计人员从业素质普遍低下,所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不能够满足现今建筑工程审计活动,审计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对建筑工程审计工作缺乏分析能力,影响对建筑工程施工顺利方案的推理能力。当今社会专业性的建筑工程审计方面的人才是相对较少的,使得建筑工程中的审计队伍力量较薄弱,对建筑工程审计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阻碍。审计工作不仅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审计人员的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也对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少部分的审计人员思想觉悟还不高,审计公正的意识相对薄弱,对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不能绝对客观对待,易给审计工作造成很大差异,对建设资金的审计产生偏差,易造成施工成本不准确的不良影响。

2.3缺乏建筑施工中全程审计

随着建筑施工工程量逐渐增加,各企业关于建筑工程审计工作在的关注力度不断削减,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大多数建筑工程审计仅限于竣工结算方面的审计,认为在工程结束时做总结是对工程全面的结算,节省时间成本,但是却在此基础上易忽视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方面及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审计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建筑工程审计工作需做到的全面审计要求。随着当前的审计人员工作素质还不能满足建筑工程审计工作的要求,建筑工程审计工作又相对复杂,对于工作的全面开展具有一定难度,使建筑工程工作不易落实,对审计工作的全面进行造成阻碍。

2.4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不到位

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由于建筑过程各方面的工作和审计工作协调不到位,就会造成建筑工程审计结果不够精确,无法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审计工作和监督单位间更加需要相互监督,而不协调就会造成审计工作开展无法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充分沟通,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做到对审计结果及时更新和完善就会造成工程建设质量受到影响,也会使建筑工程审计工作产生漏洞。

3建筑工程审计中问题解决对策

3.1完善审计工作管理制度

当今社会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建立健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使促进建筑工程审计工作有制度可依的重要手段。建筑工程审计工作建立规章制度是审计能够规范执行的重要基础。建筑工程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于如何管理。在建筑工程实施中,企业内部可建立完善的工程监理制度和审计监督机制等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全方面的监督管理,不仅包括对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的监督,还包含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监督及建筑工程完工后的结算工作等全面管理监督。审计工作管理制度的完善不仅利于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也是对建筑过程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对审计管理制度的完善也能够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规范施工企业的施工行为,保证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进行审计工作完善的过程中,充分对施工部门进行审核,确保建筑施工各环节的数据准确有效。

3.2提升建筑工程审计人员素质

建筑工程审计工作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在审计人员的选择中不仅需审计专业知识,也需要了解建筑工程方面的知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是促进建筑工程审计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随着审计工作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至关重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逐渐使审计人员更好的掌握工程中的审计过程以及完善审计工作的具体流程。建筑工程审计人员素质培训需要使他们熟悉审计工作相关的政策制度,将专业知识和实际情况综合培训考虑,促进建筑工程审计工作不断完善,促进建筑工程审计人员自身素质逐渐提升,更能适应当今审计工作的强度,促进建筑工程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3.3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审计

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步伐而发生变化,在对建筑工程全程审计的过程中对建筑工程实施前的预测进行审计,对建筑工程实施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审计,同时对建筑工程完工后的各项成本进行综合审计,当今社会建筑工程的发展需要严格的各个环节的精确审计。同时,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准确审计就需逐渐完善全面审计的重要规章制度,促进施工顺利展开。

3.4促进审计工作现代化发展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现今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快地促进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各行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运行工具,各种计算和储存软件已成为现代社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审计工作信息化发展不仅促使了审计工作更加快捷和信息的及时更新,同时也将庞大的信息群逐渐简化,人工智能的计算更加精确,资料的分类处理也节省大量人力财力,促进审计工作更有效进行。

4结束语

建筑工程审计是建设经济监督活动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建筑工程顺利进行,也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我国建筑行业需逐渐加强和完善建筑工程审计工作,为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管博博.建设工程造价审计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居业,2016(8):117,119.

[2]岳伟.建筑工程审计现存问题及对策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22):50.

[3]王小勇.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的综合探讨[J].低碳世界,2016(19):156–157.

[4]彭中伟.建设工程审计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5):290.

[5]岳伟.建筑工程审计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2):50.

[6]谢钦文.解析建筑工程审计难点[J].低碳世界,2014(15):212–213.

[7]韦义登.建筑工程审计难点分析[J].门窗,2013(4):265,269.

审计常见问题篇4

在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扶持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会计审核工作是财务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试图通过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来使得会计审核工作对于企业成长发挥更加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阐述了企业会计审核的相关概念和内涵,探讨了我国企业会计审核中常见的问题,并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增加会计审核工作效率的几条途经,希望能够对于企业管理者提供若干参考。

【关键词】

会计审核;问题;策略

会计审核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的一环,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之路上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市场不断进行自我规范,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同时个人在追逐经济利益上凸显出不少问题,这些都使得会计审核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运用标准的流程去进行企业的财务审核,提高审核效率,为企业决策者做出经营管理方面的财务数据和财务结论。但是很多企业的财务体制存在很多问题,财务运行机制并不成熟,如何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规范审核流程,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在会计审核方面的专业素质,来规避企业成长路上的各种潜在风险,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每个企业管理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1会计审核工作的内涵以及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

会计审核制度是企业会计部门对于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工作,处理过程以货币为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式,主要对企业的包括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在内的监督和审查,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实质过程是对于会计信息的再监督和再复核操作,操作结果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财务会计信息。

会计审核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会计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能,又叫反映职能。记账是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以反映在账面上;算账是指在日常记账的基础上,对特定主体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利润和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以算出该时期的经营成果和该日期的财务状况;报账就是在算账的基础上,将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各方报告。

会计审核的基本特点有三个: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同时辅之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会计的审核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的特点;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一般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等等。会计审核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比较。审核的内容对象有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务的手法、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以及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审核的事项。会计审核常用方法有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

对于企业而言,会计审核首先能够保证企业财务机制的健康稳定运行,这是企业的资金流是否有效流通的保障。准确真实的财务会计审核制度能够完整展示企业的账目信息状况,避免违法乱纪行为在财务上的发生,进而可以有效监督行为。符合标准的会计审核流程的操作对于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提升效果,专业水平的提高能够更加确保企业财务系统的安全运行。

2会计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审核是财务活动中的核心工作,做好企业内部的账务审核对于串联企业的各个环节上的财务活动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企业在会计审核制度上依然存在许多漏洞,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2.1管理层重视度不够。用陈旧的人为制定发展规划和简单管理制度来带领企业向前发展是很多企业管理层的认识误区,没有采取正确的办法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合理的引导,没有注意到财务人员的素质在财务管理中和规划管理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整个企业没有建立从上到下的财务风险意识,认识不够深刻。

2.2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企业对于员工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对于企业财务人员更是如此。由于高层的忽视,会计审核工作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没有受过正规专业的会计技能培训,这导致会计审核工作的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社会科学的进步也使得审核工作在不断吸收新的方法和理念,部分会计审核人员止步不前,不肯学习,单纯利用以往经验应对日渐复杂的审核工作,墨守成规。素质低下导致思想不过关,会给审核带来虚假信息。

2.3假账、漏账、错账现象频发。虚假账目的现象在企业经常发生,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主要原因是个人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对于利益的追求盖过了思想道德和规章法律,胡乱修改账目信息,利用歪曲的审核结果来进行避税或者呈现虚假繁荣的假象,会计工作的审核人员收取回扣。原始凭据不能在手续完整的情况下传递到财务部门导致漏账频发,带来的问题是财务记录连贯性的缺失,企业实际的财务活动结果与记录结果出入较大,无法客观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会出现资金流失现象。错账现象一般是由相关人员素质不过硬引起的,错账可能会导致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混乱,纠正错账也会消耗人力财力,浪费资源。

2.4监督机制缺失。会计审核活动的操作对象是确凿无误的数据,需要有效监督机制来保证审核数据的真实性,否则审核活动就会失去意义。财务部门内部审核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审核活动较为随意,也没有配套的奖惩机制,只考虑到经济效益,对审核工作认为干预较多,审核人员的成绩没有得到奖励,错误没有得到惩罚,会使得工作积极性丧失和侥幸心理的滋生,工作缺乏活力,犯错机会增大。

3提升会计审核工作水平的几点建议

3.1提升管理层的会计审核意识和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管理人员的思想决定着企业发展前进的方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会计审核意义,明白会计审核的意义,领导者不一定需要有过硬的审核专业知识,但是需要由知人善任的眼光,聘请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级审核人员来统筹审核工作。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审核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专业素质还要包括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企业可以定期开展对于审核人员的会计专业技能培训和法律知识讲座,例如《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职业道德》、《会计法》和《税法》等等,保证思想技能双达标。

3.2搭建严格完整的票账体系

票证和账目体系的完善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通过系统的完整严格来达到每一次财务活动的的清晰明了,来龙去脉都有源可知。合理的票证体系不仅仅能够保证企业财务体系运转良好,更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每一笔账目都需要确定、审核、登记、复查,尽可能详细。出现疑问的地方及时查阅修正。平时定期及时与银行进行业务核对和贷款的核实。

3.3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票据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财务活动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企业可以用相应的会计审核软件来武装自己的财务系统,用电子票据实现企业每个部门的不同经营活动之间的有机连接,票据的申请、印制、审核、登记、入库、出库、使用和保管全部用软件进行数据记录,电子票据代替纸质票据使得财务票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造假和更改等问题无法出现,审核系统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可以便于财务活动中的收费名目、收费标准等进行严格的审批和控制,复查也方便省事。审核管理的信息化不仅仅可以降低问题发生的概率,而且可以节省人工成本,降低审核人员的工作量,使得企业把资源集中起来控制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便于会计审核的有力执行。

3.4票据存根统一管理

“票出多门”是财务活动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企业可以进行票据存根收缴,交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方便定期或者不定期随时稽查票据。稽查发现违规使用的票据立即进行相关处理,通知相关当事人,有必要进行通报批评,根除票据使用不当的现象。

4结语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审核制度应该与时展的脚步相吻合,现今我国企业会计审核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存在大量的错账、假账和漏账,领导层不重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以及监督机制的缺失。为了避免会计审核中存在的漏洞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企业应该加强内部财务会计审核制度的建立,领导层要提高会计审核意识,聘请专业高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要提升专业素质和法律意识,还可以建立审核体制的信息化管理,加强监督与奖惩机制,使得企业审核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保证企业在市场中扬帆前行。

【参考文献】

[1]王莺.论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审核及内控制度[J].中国外资,2013,10:51-52.

[2]孙珊.会计审核对财务管理促进作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120-121.

审计常见问题篇5

【关键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在企业内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对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增强内部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意识、完善内管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促进廉政建设、维护经济正常运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家对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工作逐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内部如何加强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对内管干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已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重点工作来长抓不懈,但在开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得到正视、解决,以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其内在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常见问题

1、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建立和完善审计制度是保障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联合下发了《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于2011年制定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但是,有些企业内部尚未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或尚未根据上述两份新规定相应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也没有制定,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审计工作底稿复核、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控制度的建立不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操作缺乏清晰的指明灯。此外,有些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文书格式等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如审计报告等),没有统一规范,操作中没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凭理解和认识开展审计工作,过程控制不严格,审计操作规范性有待加强。

2、经济责任审计形式单一,多为事后审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中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包括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单位较多、内审人员力量不足等原因,企业大多仅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或有些企业虽有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但力度不够,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则是少之又少。经济责任审计形式较少,且大多是先离任后审计,事后审计容易形成马后炮,走过场,任期内存在的问题没能及时得到纠正,到离任审计才发现,为时已晚,没能及时起到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治未病的作用。

3、审计结果与内管干部任用相脱节。审计结果是人事部门考核、任免内管干部的参考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结果与内管干部考核、任免工作相脱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干部任免大多是在委托离任审计之前,先离后审,审计归审计,提拔归提拔,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二是没有将审计结果纳入干部日常考核、任免考评的范围;三是有些内审部门没有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或者审计评价空泛,人事部门在考核、任免干部时无法加以运用;四是人事部门出具的委托审计通知书过于简单,没有列明审计内容和重点等要求事项,审计工作缺乏针对性,审计报告内容与组织部门考核、任用干部要求没有对应,审计成果得不到充分运用。

4、审计质量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价值的重要体现。审计质量提不上来,就难以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当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责任审计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层面。审计工作大多都是审查财务数据,与财务收支审计内容大相径同,导致审计查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等方面,对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内部控制、个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经济责任等方面审查不到位,审计质量提不上来。

(2)审计报告水平和质量低。主要是:审计报告内容格式与财务收支审计报告的大相径同,缺乏针对性,对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内部控制、个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经济责任等内容甚少提及;审计评价主观因素多,评价内容空泛,只讲好话,避重就轻;所提审计建议可执行性不强或不够深入等。

(3)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到位,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审计发现的问题得不到落实、整改,审计工作就等于白做。有些内审计部门认为审计报告出来后,审计工作就完成了,整不整改是被审计单位的事,对整改情况不加以跟进和关注,易造成审计意见整改不到位;有些被审计领导人员或被审计单位认为大家都是单位内部的,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有事好商量,关起门来跟内审部门讨价还价,讲人情关系,导致审计发现的问题重复出现。

5、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现象突出。有些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或对审计工作重视度不够,只在企业总部设置内审人员(基层单位不设),有些企业还将内审与纪检监察部门合并,导致审计人员更少编制,而这些内审人员要负责公司下属各单位的审计工作。当下属单位较多且在下属单位领导人员任期届满重新聘任或年度大幅度调整时,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现象显得尤为突出,往往是从年初做到年底才能完成众多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其他类型的项目审计工作基本上难以安排和开展;有些企业虽有通过借调下属单位或相关部门的人员参与审计工作,以缓解人手不足的局面,但总体效果不够理想,一是被借调人员自身工作忙,容易分心;二是借调人员不受内审部门直管,管理难;三是借调人员怕得罪被审计领导人员,对审计工作应付了事,审计项目质量大打折扣。

6、忽略审前调查工作。由于任务重、人手不足或企业内审部门自认对内部单位情况相对熟悉等原因,往往忽略审前调查工作,通常是一个审计项目做完接着做下一个审计项目或者交叉进行,没有进行审前调查,前期没有对项目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分析和评估,导致审计方案没有针对性,审计重点不突出。

7、审计队伍综合素质整体不高。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涉及面广,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高,不仅要有财务基础知识,还要熟悉政策法规、操作流程、单位业务,要有综合判断能力。目前企业内审人员熟悉会计业务的居多,但熟悉统计、法律、基建、税务等知识的人员不多,管理层面和内控层面的熟悉度不强,复合型人才较少,审计队伍综合素质整体相对不高。

8、审计评价和责任界定难。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哪些评价指标、衡量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等,一直是困扰审计人员的一个难题;审计人员大多参照述职报告、工作总结等内容进行评价,指标的选择及标准也是凭理解而定,审计评价没有统一标准,主观因素较大,审计评价空泛。

经济责任包括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由于企业内部情况各异,多数没有针对单位内部实际情况明确界定责任的标准,审计人员在定性时存在较大主观性。此外,由于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弱,面对中高层的被审计领导人员,审计人员担心打击报复,影响前途,大多在审计评价中写好话,对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只字不提,形成审计工作走过场的局面。

9、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认识不够到位。首先,企业领导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只是一项常规、例行的监督工作,对审计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加上工作繁忙,精力主要集中在抓生产经营和效益方面,在审计力量、后续教育等方面支持的力度不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难有起色。其次,被审计领导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有抵触情绪或应付心理。如:有些被审计领导人员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和自己过不去,是来找茬,心里有抵触情绪,行动上不配合;有的被审计领导人员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敷衍了事。再次,被审计对象是中高层领导人员,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开展起来难度大,压力大,内审部门担心得罪领导,容易产生走过场的心态,内审人员更是担心受到打击报复,影响前途等,审计中随便找几个无关痛痒的小问题应付了事。

二、改进常见问题的对策

1、加强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制度的建设。制定或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实施细则,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程序、审计内容等,制定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工作底稿复核制度等内控制度,严格执行审计制度;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要制定审计操作规范文书格式,细化工作流程,规范审计行为,减少审计风险。

2、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审计结果运用程度。明确联席会相关各方的工作职责,加强与人事、纪检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沟通审计工作要求、审计范围和重点,及时通报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按照“审而要用”的原则,重视审计结果,将审计结果与干部任免、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将审计结果报告归入领导人员(廉政)档案,作为对领导人员考核、奖惩、职务任免的参考依据,不断提高审计结果的运用程度。二是建立审计整改报告机制,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人员及时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并定期向内审部门报告,内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其整改情况作相应的后续跟踪、检查。三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领导人员应负的责任要进行责任追究,对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表现较好、业绩突出的,要有适当的奖励措施。四是探索建立审计结果通报机制,将审计中查出的问题(除涉及企业秘密等敏感问题外)在企业内部公开通报,使审计整改得到有效监督,避免同样的问题在本单位重复出现,其他内部单位也可以从中得到了解、学习,加强防范,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3、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主要通过如下途径提高:第一,加强项目管理,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重视、加强审前调查工作,加强现场管理与监督,加强对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指导及复核工作,强化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严格按审计操作规范执行。第二,审计内容要明确而全面并突出重点,审计报告要有针对性,对审计的内容要有所反映,审计评价要到位,言简意赅。第三,针对工作任务重而人员不足的局面,一是考虑采取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项目交叉审计等方式,加强任中监督力度,减少离任审计的压力和工作量。二是获得领导支持增加审计人员。三是借调基层单位或相关部门人员参与审计工作,强调纪律与责任意识,并加强对参与项目的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质量考核力度,与个人年度绩效考评挂钩,促进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第四,提高审计队伍综合素质。一是通过后续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学习交流、理论研究、自学考试等方式支持、鼓励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二是提高审计人员准入制,高要求,严标准,不断引进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增强责任感,坚持依法审计,不断促进审计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4、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将审计关口前移。有些企业下属单位多,经常对内管干部在不同单位中进行轮换和交流,有时新到任内管干部往往又是另一下属单位离任的领导,因此,做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就等同于做好其任前审计工作。除了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外,还应加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审计关口前移,对于重大财务异常状况、合并、分立等重大事件应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为人事部门在考核、任用内管干部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对于先离任后审计现象,可采取“离职不卸责任”的方式,未经审计,不得解除其经济责任,内部单位轮换的内管干部,均采取试用的形式,根据审计结果做出正式任用、调任等处理。

审计常见问题篇6

教育经费是各级财政支出的重要份额,决定了教育经费审计要求更加严格。在多年工作基础上,笔者对公办中小学校财务审计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梳理,从“内部控制管理”、“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和“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三个方面阐述了问题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整改建议。

单位财务管理是否到位,风险控制是否有效,受内部控制管理影响很大。一个单位既要不断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又要严格执行内控制度。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如果失效,将会引发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及相应整改建议如下:

一、岗位要求不达标

财务工作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具备专业知识是从业人员的必要条件。为防范错误或舞弊行为,财务岗位要严格落实不相容原则和亲属回避制度。财务岗位要求不达标最常见问题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人员工作能力不达标。虽然会计岗位从业资格证书可能将被取消,但取得从业资格仍然是具备会计岗位工作能力的有力证明。即使资格证书不再是从业的必备条件,但从具备从业资格人员中选拔任职会计岗位更为妥当。尤其是中小学校,现有会计人员由教师转岗担任不在少数,更应当注重选拔专业人员,逐步替换原有人员,并加强岗位能力继续教育,确保人员工作能力达到要求。

2.未严格落实岗位不相容原则。严禁会计和出纳、保管和会计记录、登记明细账和登记总账、支票保管和印章保管等岗位之间相容。即使再小的单位,也要确保岗位分离。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岗多人或者兼职,但出纳人员不得兼顾监管审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等。

3.未严格落实亲属回避制度。中小学校选用会计人员应严格落实亲属回避制度,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等。

二、原始凭证审核和支出审批手续不完备

原始凭证审核是确保财务真实反映经济活动的第一道关口,审批手续完备是防范随意支出的有效手段,两者都是规避问题的重要环节。在经办经济业务时,财务人员要严格审核原始凭证和审批手续。常见问题及整改建议有:

1.原始凭证达不到财务要求。对要素不完整、填写不清楚、手续不齐全、分项与总项矛盾等存在疑虑的原始凭证,财务人员应不予受理,并要求经办人员补充、更正,或者重新开具,要素齐全、手续完备、清晰明了后方能予以办理。

2.原始凭证违反法规制度。审核发现存在违反财经纪律、财务制度的原始凭证,要及时向领导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3.支出审批手续缺失。所有报销凭证都要履行严格审批手续,不同岗位按照权限审核签字。原始凭证应由两名以上经办人员共同签字确认。建立民主理财与集体决策工作机制,用制度堵塞漏洞,降低支出随意性。凡属大额支出项目须经集体讨论,避免“一言堂”、“一支笔”。

三、预算、决算管理流于形式

中小学校办学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提供,其预算、决算管理要求更加严格。加强预算、决算管理是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预决算公开也是大势所趋。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主要有:

1.预算编制不完整。学校应将食堂、超市、门面房、书店、游泳馆等国有资产、设施设备出租出借收入及对外培训收入、捐赠收入等非财政性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中,不得遗漏。

2.预算未经集体研究制定。学校预算应由各部门共同提出,由财务部门汇总编制,不能单靠财务部门独立完成;年度预算还要经理财小组审核、学校办公会议研究后通过,确保预算支出科学、完整,避免遗漏。

3.预算支出执行不严格。所有支出应做到先预算、后开支,无预算、不支出,及时、规范办理收支事项,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4.年度预算超支。将超过预算的支出隐匿在往来款项中,因没有合法收入来弥补,最终久拖不还形成新的债务。因此,学校应严格控制预算支出。

5.决算编制马虎。年度决算隐瞒事实,不能真实、完整反映单位全年的支出情况。

四、合同管理存在漏洞

中小学校经常签订各类合同,如国有资产出租合同、政府采购合同等。合同管理不到位极易引发纠纷,导致重大损失。合同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整改建议有:

1.未建立经济合同授权批准制度。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经济合同授权批准制度,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经济合同,严禁违反规定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

2.未对合同文本进行严格审核。单位应当指定职能部门或聘请外部专家(如律师等)对合同文本进行严格审核,重点关注合同的构成要素是否齐全,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合同双方权力责任义务是否对等,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条款、索赔仲裁和不可抗力等要素是否缺少等。

3.未加强经济合同履行控制管理。对合同履行中签订补充合同,或变更、中止或者终止合同等情形应按相关制度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和控制;单位财务部门应当根据经济合同条款办理结算业务;应签订书面经济合同而未签订的,或未按经济合同条款履行的,或验收未通过的工程、货物等,财务部门有权拒绝付款,并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4.未加强经济合同登记控制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详细登记合同订立、履行和变更情况,实行合同全过程封闭管理;合同副本应当交存财务部门备案;政府采购文件应当至少保管15年,副本应交所属主管部门备案等。

五、食堂账务管理不规范

食堂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极易出现违规行为,是财务审计的重点部位。食堂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整改建议有:

1.自主经营食堂账务未纳入单位总账,坐收坐支,形成账外账。按照《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第九条规定,中小学校食堂应当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在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下,实行单独核算。定期公开食堂财务收支及物资采购情况,年终并入单位总账。

2.食堂账不能反映实际收支情况,水、电、燃气、物料等成本费用支出直接记入学校总账。学校食堂实行专账核算,以自身经营服务为记账依据,不得将学校的培训收入、房租收入等非食堂经营服务收入记入食堂账中;不得转移食堂收入,严禁挪用食堂资金;加强食堂成本核算,学生伙食费应全部用于学生伙食成本支出,严禁直接或变相用于学校招待;严禁将食堂的水、电、燃气、物料等成本费用记入学校总账,严禁将无关成本费用记入食堂账。

3.招待费抵顶食堂承包费或水、电、燃气等费用。严格控制食堂对外接待行为,承担接待的费用记收入,不能直接抵顶承包费或水、电、燃气等费用。

六、对外采购不符合规定

按资金性质,学校采购可分为政府采购和非政府采购,按标的物可分为货物、服务和工程三大类采购。学校采购中常见问题及整改建议有:

1.应当实施而没有实施政府采购。各地对纳入政府采购的范畴虽各不相同,但都有明确要求,原则上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采购都要实施政府采购。如果应当实施而没有实施政府采购,实质是逃避主管部门的监管,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2.采购方式不合规。采购方式包含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询价、单一来源采购及自行采购等。依规选取恰当的采购方式,是能否达到实施政府采购目的的重要环节。对单一来源和自行采购两种方式应严格控制。

3.采购资金未纳入预算。中小学校采购资金都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中。对未纳入而实施的采购行为应严格控制,并予以重点审计。

4.未经授权擅自采购,或擅自变更采购方式、采购范围。所有采购都应先审批后实施,采购人员应在授权范围内实施采购、签订采购合同,不得未经授权采购或擅自变更采购方式、采购范围。

5.验收程序不完备。按照采购合同规定,采购完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验收,以保质保量;购买服务要进行绩效评价,工程建设要实施造价审计。所有采购人员不得承担验收任务,所有验收人员都要在验收报告上签字,造价审计要形成审计报告,所有验收材料要妥善保管。

七、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中小学校经常实施工程建设,这是审计的重点环节。工程建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整改建议主要有:

1.未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和廉政责任制度。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和廉政责任制度,通过签订项目管理协议、廉政责任书等,明确各方在项目决策程序和执行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反腐倡廉要求和措施等。

2.未严格组织工程验收或缺少项目验收合格证。建设项目交付使用前应当按照合同要求认真组织验收,形成工程验收合格证据资料,并作为相应付款依据。

3.支付基建工程款未留质保金。学校和承包方应当按照住建部、财政部《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约定工程质量保证金预留方式、比例、期限、是否计息等,未留质保金将难以保证承包方对工程缺陷的及时维修。

4.预留工程尾款未建立明细账。存在多项工程的单位,预留的工程尾款应当按照应付款对象、工程项目建立明细账,避免债权债务关系不明无法付款。

5.未经造价审计即支付全款。经工程造价部门审计后的定案值作为工程款支付依据。严格控制工程款支付节奏,未经造价审计不能支付全款。务必避免已付工程款超过定案值。

6.已交付工程未增加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已经完工并交付使用的工程应及时增加固定资产;对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确定工程造价的,也应当按照估算值暂时计入固定资产,明确后再予以更正。

八、工会账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

2014年7月,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成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补充。但审计发现,部分单位借助工会账随意支出,工会账管理不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建议有:

1.未实现独立核算。学校应按要求建立工会账户,或者在总账中设置独立科目核算,避免工会经费与其他资金混淆。

2.工会账成为“小金库”。工会经费同样执行预算、决算、支出审批制度,不能超标准划拨工会经费,不能超范围报销费用,不能把工会账变成“小金库”。

3.借工会名义乱发钱物。按照《工会法》及相关文件的规定,工会账主要用来核算职工的福利性收支,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及支出标准,不能借工会名义乱发钱物。

九、附属单位或经营实体违规支出

部分中小学校有附属单位或者经营实体,如校办工厂等。这些附属单位的财务与学校财务既有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易于发生违规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建议有:

1.开办附属单位未经审批。学校开办附属单位应当符合《中小学财务制度》,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方可举办。

2.附属经济实体支出随意性强。附属单位的业务很多依靠学校的支持,是学校实际的关联方,应加强预算管理,防止支出随意性。

3.学校将不合规支出转移到附属经济实体中报销。禁止学校将无关费用在附属经济实体中报销,避免将附属经济实体作为单位的“提款机”,这是对学校审计的重点环节。

4.附属经济实体入不敷出。学校应加强对附属单位的管理,严禁附属经济实体入不敷出,防止附属经济实体成为学校发展的“包袱”;审计时应查找入不敷出的原因,重点关注是否因学校“抽血”导致。

十、聘请专家指导支出不合规

学校发展经常借助“外脑”,支付专家指导费,同样存在支出违规现象。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主要有:

1.未签订合同或协议,未明确具体指导内容,无付款依据。双方应签订聘请合同或协议,明确指导范围、应达到的效果、绩效评价方法等,做到服务保质保量,付费有据可依。

2.使用现金支付。为防范支出漏洞,应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专家指导费,并把转账单作为原始凭证入账。

3.缺少绩效评价。为防止滥竽充数,对专家服务都要组织绩效评价,审核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4.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具有劳务性质的专家指导费,应按个人所得税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十一、财务档案管理不合规

审计常见问题篇7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改进措施

abstract: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theeconomicsubjectofthecompetitioninthemarketmoreandmorecomplex,facingthecurrentstateoftheeconomyandthesituation,theenterpriseinternalauditworkismoreimportant.thisarticlethroughtotheenterpriseinternalauditworkofthecommonproblemsareanalyzed,andputsforwordcorrespondingreformmeasures,throughtotheimprovementofthesystemandintroducingscienceofauditmechanismofmodernenterpriseinternalauditworktoprovidehelp.

Keywords:internalaudit;problem;improvement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参与主体的增加,市场活动进而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伴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增强,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的凸显出来,作为审计体系的一份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经济的发展的贡献也不可忽视。在以为的审计工作中,传统上的仅仅局限于对内部进行经济监督的作用,从来不重视经济监督以为的其他环节,这样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恰恰是科学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所要调整和避免的角度。现代的审计,把以前的传统经济监督职能的企业审计转化为集审计后评价、后期评估反馈为一体的科学审计体系。不再局限于经济监督的现代审计,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更能够结合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热点问题,做到用重点、有难点的把握当今市场的动静,灵活的运用各种手段来为企业服务。因此,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当前的要务;要把握住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向,为企业、社会、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一、企业内部审计中常见的问题

(一)审计目标与大环境不一致

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主要在企业内部进行,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而评价出企业的生存前景。在这里,以往的审计工作把对企业的影响作为优先目标考虑,而不能够通盘的考虑到企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更没有侧重于企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和国家大环境发展之间所产生的影响关系。试想,缺乏了对大环境的足够重视度,企业的发展前景又在哪里?

(二)审计体系贯彻不完善

众所周知,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除了检查,还具备评价、咨询的功能。因此,审计不仅仅是检查工作,同样重要的是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以往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片面的局限于检查工作,只侧重发展企业上的经济检查工作,而没有完整的把企业内部审计的整体发挥出来。缺乏通过审计检查工作,能够为企业的整体发展及时的反馈信息,并提出合理恰当的措施便于企业根据当前的形势,进行改进和调整现有状态。

(三)工作人员的参差不齐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

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主要侧重于在会计方面的特长,而一个企业内部,人员编制上有着各种专业的包容性。这样一来,审计工作在开展的时候,工作人员从会计入手,可能比较熟悉自己的领域。但是,面对到跟各级的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可能就不具备一些专业的沟通技巧,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对各个专业都比较了解的通才,工作人员无法在审计的过程中完整的控制各个环节,顾此失彼,进而其所获得的信息并不能够从整体上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真正的作用。这些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用最原始的审计方式对企业内部进行经济监督,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效率上对企业来说都是一种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所具有的效果的正常发挥。

(四)审计部门缺乏系统化设置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设置审计部门的时候,往往只在集团内部设立一个机构,与其他部门平等的开展工作。在其子公司里,并没有这样一个派出机构来进行上下系统性的工作。这样一来,就给审计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之处。

当企业内部需要对子公司进行审计的时候,必须由集团的审计部门下去进行审计。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子公司缺乏审计部门,一旦审计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资料的时候,就需要从各个部门去调集。不仅仅时间和精力上浪费了,同时还常会出现资料缺漏的情况,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企业内部审计相关改进措施

(一)把企业的目标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相统一

面对现在的发展环境,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体制下,我们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够片面的关注企业的不足之处,而忽视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只是根据企业内部出现的一些细微末枝的不足之处,就全盘的否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贡献。在现代的审计中,我们要肯定企业所做出的贡献和获得的合法受益。在企业的目标和进步与国家的相关规定和社会的发展协调统一的前提下,鼓励企业通过自身的能力能够发挥出应有的能力,在面对现代市场竞争激烈的压力下,能够具有立足之地。在这里,我们也要适时的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不能为了一己之利,而忽视掉了国家发展的大环境和目标,违背了当代社会前进的目标,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二)运用科学的现代手段对审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传统的审计工作所利用的手段已经远远的不能够适应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在时间的拖拉浪费,同时在效率的准确性上也有待商榷。引进科学先进的电子手段对审计工作来说是势在必行的。这样一来,能够对企业的数据以及审计工作能够做出全面的检测,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和效率。在这里,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系统性的对企业内部的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得出相应的数据,并能够动态的对企业的工作进行长期的监督,一旦出现了不必要的现象和问题,能够及时的调整。这样既提高了企业的审计工作效率,同时又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环境。

(三)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鉴于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参差不齐的现状,企业内部应该大力的吸收在专业技术上水平较高、同时具备综合素质的人员参与到审计工作中来。全面的提升工作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和道德观念,“有所为,有所不为”

,以正确的态度和作风来对待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在业务能力上,企业可以对审计人员进行专门、系统的培训工作,能够使工作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结合现实状况,吸收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精髓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进而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

(四)科学的对审计部门进行设置

在审计部门的设置上,有很多不一样的意见和呼声。根据我国当前企业的发展形势,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来进行完善,这个审计委员会只需要定期的向董事会报告,而不需要再在企业内部接受繁琐的管理和调配。这样一来,审计工作就具备了独立开展的能力,而不受其他各个部门的约束,同时能够引起企业内部各个阶层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便于审计工作高效率的开展,进而真正的体现审计的价值精髓所在。在笔者所了解的现实发展中,我国很多的上市公司在这些方面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行动,相关的领导和管理部门也在酝酿和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我国企业的审计工作。

三、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发现,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如果想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还不少。签于此,企业审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能够在业务素质和道德作风上并驾齐驱,同时严格的规范企业的审计结构上的调整。只有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审计工作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施浩忠.企业审计风险规避方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226

[2]余效明.新时期企业审计的基本思路[J].审计与理财,2008(9):10

审计常见问题篇8

当前审计评价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审计评价超出审计职责范围并且前后自相矛盾,如报告中评价为某单位较好地执行了国家财经法规、收支合法;但在审计决定中却又认为该单位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问题严重,没有专款专用,造成前后矛盾。

二是审计评价主观片面。某些审计项目审计评价意见,未经过必需的审计检查和测试,而是在对部分情况审计查证后,在主观推理基础上得出的片面结论。如部分项目审计评价为:某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某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法规较好等情况,凭主观推断给出评价意见,没有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作为依据。

三是审计评价单一笼统。不管什么审计项目,审计评价一个样,没有按照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审计项目确定的审计目标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效益性及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而是作一些单一笼统的评价,或不予评价,或统一评价为帐帐相符、帐表相符。

审计常见问题篇9

关键词:民办高校年报审计

一、引言

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产物,我国的民办高校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人民网报道,早在2011年底,全国民办高校数量就达到了1400多所,其中本科院校390所(独立学院303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87所),在校生近500万人,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约20%。民办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扩大了教育资源总量,增加了教育选择机会,促进了教育投入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增强了教育发展的活力,在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满足民众多样化教育需求、推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民办高校目前已从注重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和提高质量方面,并涌现出了一批有办学特色、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如跃居中国校友会网2014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榜首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民办高校办学主体多样,资金来源多元,管理方式不同,与公办高校有着很大的差别。民办高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方面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民办高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一系列法规和制度进行规范,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制定了诸如《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办法》、《民办高校财政补助资金账户管理办法》等具体规定进行监管。同时,在教育行政和民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民办高校目前已基本实行了年度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以下统称年报审计)制度。

民办高校的年报审计,通常情况下一般由民办高校自己选择和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在该项工作推进较好的重庆已实行了民办高校推荐会计师事务所名单、市教委择优选择和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由市教委支付审计费的年报审计新模式。年报审计的内容不仅包括年度财务报告,还包括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学校法人财产权落实情况、学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学校收费情况、接受和使用财政性专项经费情况、提取发展基金及使用情况等重要方面。本文拟就在民办高校年报审计中关注到的常见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尝试给出科学规范管理的对策建议。

二、民办高校年报审计中常见的主要问题

在对民办高校的年报审计中,不论是在风险评估、控制测试阶段,还是在实质性测试阶段,均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大部分民办高校虽然按《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设立了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但部分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未按《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行使相应职权,很多民办高校甚至无理事会或董事会会议召开记录。民办高校的校长大多由公办学校的合作方委派,并全面负责教育教学工作和部分负责行政管理工作,而财务负责人基本由民营举办方委派,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实际上由举办方委派的财务负责人控制,部分民办高校的校长未能按《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有效执行行政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未有效实施。部分民办高校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覆盖全部业务活动,存在制度空白,大部分民办高校则存在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而未能全面有效执行的情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民办高校的兴办主要强调公益性而淡化其盈利目的,往往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二是民办高校一般不在财政和税务部门的重点监管范围,造成了内部控制工作的懈怠。而这种忽视和懈怠很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开办资金不到位或存在抽逃、挪用现象。部分民办高校开办资金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实际开办资金少于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开办资金、用实物认缴的开办资金未办理权属过户手续等方面。更普遍的问题则是存在开办资金抽逃情况,主要表现在举办方或其关联方无偿占用民办高校的资金、举办方或关联方通过不公允的基建等关联交易方式转移开办资金。有些民办高校在举办方抽逃开办资金后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从而导致大额非正常银行未达账的出现,为让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部分民办高校甚至向注册会计师提供虚假的银行对账单企图蒙混过关。

(四)法人财产权未得到有效落实。很多民办高校的办学土地、房屋产权仍在举办人名下,未过户到民办高校,有些甚至还存在为举办方融资设定了抵押的情况。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民办高校在尚未正式批准建立之前(多数情况都是先筹后办)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地方政府认为学校无权征用土地,于是一般均以举办方或其关联公司的名义作为征用教育用地的主体,因此土地证及房产证均在举办方或其关联公司名下。目前民办高校资产过户最突出的困难是办理过户手续繁琐,并涉及到数额不菲的税费(契税、营业税等)。

(五)融资渠道单一,财务风险普遍较高。除举办人投入的开办资金和少量的财政专项经费和补贴外,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主要是靠学费支撑学校的办学,走的是一条以学养学的道路。很多民办高校贪大求全,向银行大量举债,贷款多用于购置土地、教学科研用房、基础设施建设及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置办。一旦生源萎缩,举办者不能提供建设资金或银行贷款到期后不能再续贷,将导致很高的财务风险。

(六)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未能有效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民办高校近几年来的会计信息质量普遍较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得到了较好的执行,但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民办高校的会计核算未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提前或延迟确认收入及费用现象较为普遍,从而导致业务活动表反映的内容不准确。

2.部分民办高校未能严格按制度执行对存货和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规定,对盘点结果的处理也很随意。

3.绝大部分民办高校没有按制度规定对相关资产进行减值检查,也未计提减值准备和确认减值损失。

4.为满足某些需要和达到某些目的,部分民办高校存在编制提供两套财务报表的情况。尤其是少数在银行有大量贷款的民办高校,由于自身财务指标不能满足银行要求,为了骗贷或续贷,常常铤而走险地通过虚增收入和资产等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从而达到满足银行对财务指标的要求。

民办高校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主要是民办高校自身的原因所致,也有制度本身不够细化和针对性不强的因素。

三、改善民办高校常见主要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年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民办高校存在的常见主要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以促进民办高校的规范发展。

(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管理职能。严格按《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设立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理事会或董事会应严格按《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高校章程的规定行使相应的职权。民办高校应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按《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全面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财务负责人应在校长的领导下开展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二)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并坚持有效实施。为规范民办高校的管理,防止内控风险导致的不利后果,建议国家层面能研究出台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制度,以作为民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指引。同时各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不断健全和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并应采取措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三)严格监管,确保开办资金保全。对举办者认缴的民办高校开办资金,除了坚持要求民办高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到位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进行确认外,对在年报审计中发现存在开办资金未到位或抽逃的民办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民政登记部门应采取限制招生规模、暂不通过年检等措施对其进行处罚,以督促民办高校的举办者按时足额投入章程中规定的认缴开办资金并保证不抽逃、挪用。

(四)切实落实法人财产权。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民办学校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民办学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因此,民办高校对所有资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从创建开始就应严格划分举办者资产和民办高校资产的界限,以便民办高校的法定代表人能管理好民办高校的资产。针对存在的举办方尚未将资产过户到民办高校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力度,督促民办高校依法办学,同时考虑资产过户过程中税费负担过重的问题,积极主动协调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提请考虑民办高校教育的公益性特点,争取减免部分民办高校的资产过户税费,以达到资产顺利过户和有效落实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的目的。

(五)重视财务风险管控,拓宽融资渠道。民办高校应广开财源,多途径的筹集办学资金,以降低高度依赖学费收入和银行贷款的财务风险。其主要渠道有:引进民间闲置资本(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争取基金会对教育的支持;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捐赠;取得金融机构更多形式的贷款;积极发展科技产业,为学校的发展赢得资金。同时,还应尽力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以获得税收、土地政策的优惠和更多的财政补助。

(六)修改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有效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提高民办高校的会计信息质量,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和规范:

1.根据民办高校的实际,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修改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并出台适合民办高校情况的补充办法、配套实施细则和财务管理制度。

2.加强对民办高校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并对违规财务人员进行处罚。

3.民间非营利组织对存货、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实地盘点一次。对盘盈、盘亏的存货和固定资产,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并根据管理权限经董事会、理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4.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长期投资等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进行检查,如果这些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并计入当期费用。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他资产,如果发生了重大减值,也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并计入当期费用。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在以后会计期间得以恢复,则应当在该资产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部分或全部转回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冲减当期费用。

5.选择对民办高校情况熟悉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报审计,改革由民办高校自己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其自身年报的方式。具体可参照重庆市教委的做法,由民办高校和市教委共同委托熟悉民办高校情况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报审计,以增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从而合理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民办高校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6.由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特点和对社会的重大影响,教育、财政、税务、民政等政府主管部门应该重视对民办高校的行政监管,在不增加民办高校负担的情况下定期对其进行专项检查,并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S

参考文献:

1.徐恩惠.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

2.常倩,敖云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和外部监管的现状与问题[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审计常见问题篇10

强化审计问题整改,既是审计成果运用的根本途径,也是依法治企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审计监督到位的关键所在,从当前审计整改的总体形势来说,审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不容乐观,审计整改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

二、审计问题整改的背景

1.整改工作得到高度重视。、总理等多位中央领导对中央企业审计整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审计工作要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要全面深入整改,切实解决问题,对突出和严重的问题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举一反三,总结规律,从体制机制上研究对策措施,强化监督检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2.审计监督要求越来越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提出“严肃审计、严肃整改、严肃问责”的新要求,这预示着对整改的要求将越来越严,这对我们整改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要做到整改与检查并重,同部署、同落实,做到查处问题与整改问责、揭示风险与防范控制、分析原因与健全制度的有机结合。3.新形势赋予整改新要求。“三个严肃”对审计整改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这预示着对公司监管力度越来越大、规范经营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检查监督越来越严,我们必须重视问题整改工作,举一反三,从源头上封堵漏洞,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经营风险。问题整改工作要顺应新形势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问题整改的措施和实现路径,加快问题整改进度,保证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以整改为契机,以改促提升,全面提升内审监督能力,不断规范管理。

三、审计问题整改的意义

1.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当前审计工作“屡查屡犯”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通过查问题、强整改、重提升等环节避免问题屡查屡犯,提升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2.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规范企业基础管理。审计作为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免疫系统”,通过查问题、强整改、重提升等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其“促进管理、提升效益”的职能作用。3.审计推进依法治企,整改服务反腐倡廉。审计监督就是对被审计单位依法治企活动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职尽责。通过查问题、强整改、重提升等环节,可以预防和纠正领导干部的行为失范,有效推进阳光用权。4.持续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依法治企水平。通过强化审计整改管理,提高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认识,促进审计长效机制的建立,推动审计成果的全面应用,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进一步提升企业依法治企水平。

四、审计整改工作存在的问题

1.避重就轻。部分单位审计整改仅仅停留在问题表面,未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没有从源头上杜绝问题发生的有效措施,使整改工作流于形式。2.选择性整改。部分单位对审计问题整改往往采取敷衍了事、大事化了等方式,对于容易整改的问题很快整改,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就消极应对,迟迟不整改。3.屡查屡犯。由于审计整改的监督考核机制尚未健全,一些单位存在应付检查、蒙混过关的思想,对审计检查发现问题的重视度不够,对审计整改未能举一反三,未能认真从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中吸取教训,导致问题屡查屡犯。4.边犯边改。部分单位对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被动接受,未能做到标本兼治,导致问题边改边犯,消极整改。5.督办手段不硬。审计部门作为职能部门,缺乏强制性和威慑性手段,在审计整改过程中也会收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压力,导致审计整改成效不佳。

五、问题存在的原因

1.思想观念有待转变。一是部分审计人员存在重审计、轻整改的思想,认为只要把审计工作完成了就可以了,审计整改是被审计单位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二是被审计单位害怕把问题暴露出来,对审计检查存在敷衍应付态度,没有认识到审计检查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对审计整改采取不作为的态度,消极对待整改。2.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审计建议粗放,没有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建议,也没有向被审计单位作出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整改要求,导致审计整改难以落实到位。

六、强化审计整改的措施

1.加强整改工作组织领导。实行问题整改一把手负责制度,将审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审计整改有人抓、有人管、有人重视。各单位要加强纵向指导和横向协调,落实问题整改责任,举一反三,健全制度,强化管理,防范风险。2.强化审计整改过程管控。根据以往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审计问题库和审计整改台帐,按照闭环管理流程对问题描述到整改完成的实时记录。在整改过程中,对照整改台帐对单销号,实现对审计整改的动态管理。3.加大整改工作督促力度。按照“能纠正尚未纠正的问题限期纠正、已经形成事实不能纠正的提出管控措施、已经形成事实情节严重的严肃问责”的原则,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和跟踪检查力度,对重要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开展现场检查或跟踪审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每周督办、每月通报、定期核查、绩效考核等方式,促使问题整改落实到位。4.严肃问题整改工作问责。进一步明确审计问责机制、标准、程序,对不积极整改、整改不到位或屡查屡犯的单位要严肃问责,强化考核,加强对审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质量的把控。5.注重强化整改长效机制。将审计整改落实与改进管理相结合,对于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研究和剖析其成因,从管理体制上和机制上加以改进。6.建立健全整改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财务、人事等部门的协同作用,强化职能部门职责,借助相关管理部门的力量,合力督促审计问题整改;建立健全与干部、纪检部门的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加强沟通与联系,确保审计整改各环节紧密衔接。7.强化问题整改工作培训。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审计整改专项培训会,从审计形式、审计案例剖析和政策解读、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整改方法等方面宣贯讲解,加深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解决审计整改困惑。8.优化审计服务促进整改。将审计整改贯穿于审计全过程,边审计边整改;提高审计结果的综合分析,从制度、机制、体制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提高审计建议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便于被审计单位采纳;强化与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交换,促使其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

七、结语

我们要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从问题整改、重点事项关注和审计成果转化等多角度促进审计成果的运用,提高审计问题整改力度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邓雪梅.审计整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

[2]毛鹏程.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月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