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旅游产业十篇农业旅游产业十篇

农业旅游产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6:08

农业旅游产业篇1

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对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省积极开发农业和农村蕴藏的自然生态、生产生活、民族风情等休闲旅游农业资源,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1.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加快以休闲旅游农业为主的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步伐

我省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近几年发展迅速。据统计,全省现有休闲旅游农业企业2720户,规模以上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已达58个,休闲农庄168个,农业观光采摘园120个,农家乐1500户,直接安置以农民为主的从业人员6.5万人,年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300多亿元。休闲旅游农业不仅使传统农业直接受益,还带动了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重要的是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为了把这新兴产业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我们在工作中合力推进以休闲农业为主的农村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1.1科学规划,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规划先行,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引导适宜发展的地区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紧紧依托农业生产过程、农民文化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培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休闲旅游产品,突出生态特色,增加科技和文化内涵,变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使其成为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坚持立足于乡村,服务于市民,依托农村资源,突出地方特色,探索各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模式,打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产品。

1.2政府引导,合力推进发展建立“政府主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投入机制,即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业主开发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模式,多渠道投入;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休闲旅游农业的扶持力度,对经营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并被评为五星级休闲旅游农业项目,视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列入信贷扶持范围和相应的贷款计划;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市场导向配置资源,积极鼓励工商企业、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投资开发休闲旅游农业,搞好自主经营、股份经营和联合经营。

1.3以农为主,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在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基础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实现农旅结合、互相补充、协调发展;推进休闲旅游农业园区化、区域化、产业化进程,大力引导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向园区和优势地区聚集;注重培育龙头企业,以点带面促进休闲旅游农业全面发展;坚持充分利用荒山、荒滩、荒地等后备资源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坚持突出乡村生态、乡村文化和乡村遗产保护,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休闲旅游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明确目标、强化措施,促进休闲旅游农业快速高效发展

按照我省的《关于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意见》(吉政办明电[2010]29号)要求,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以规范提升休闲旅游农业业态为重点,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方针,全面推进休闲旅游农业文明高效发展。

我省休闲旅游农业总体发展目标是:全力实施“551”工程,就是用5年时间创建5个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打造5条特色休闲旅游农业路线;发展100个三星级以上示范企业(园区),其中20%进入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行列。使我省的休闲旅游农业步入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结合我省农村实际,重点开发城市依托型、景区带动型、农业观光型、民俗特色型、农家体验型等休闲旅游农业产品。

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在我省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把这一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抓出成效,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1强化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意见》的要求,我们召开了全省休闲旅游农业工作会议,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方向,确定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加强休闲旅游农业行业管理,把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作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农民就业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作为提升农业、致富农民、发展农村、拓展旅游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相关单位加强配合,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加大对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形成推动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对乡镇企业协会进行换届的同时成立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充实了省级协会的领导力量,增添了新的活力,完善了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了对休闲旅游农业的组织领导。

2.2加强指导,提高服务水平为了加强对休闲旅游农业的指导,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我们重点强化了对基层工作的指导:一是加强休闲旅游农业基础工作的指导,我们从休闲旅游农业规划入手,加强规划指导,按照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的思路指导开发、建设和发展。二是加强项目开发指导,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准确定位休闲旅游农业规模、档次和水平,开发出各具特色的休闲项目,避免雷同化、单一化。三是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把休闲旅游农业人员培养成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善于研发、掌握现代服务技能和营销手段的新型实用人才。四是充分发挥省休闲旅游农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合作交流。五是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同时按照《吉林省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星级评定办法》规定的标准,认真开展星级企业审核评定,切实规范竞争行为,促进休闲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

2.3营造氛围,打造休闲旅游农业品牌我们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加强宣传策划工作,通过促销会、说明会、洽谈会、节会、简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扩大我省休闲旅游农业的知名度;各新闻媒体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休闲旅游农业的品牌,努力构建具有北方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产品,营造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农业旅游产业篇2

(一)旅游产业和农牧业发展态势的趋同性

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些相关产业也得到了促进。其中,较为明显的表现是农牧业在近年来稳步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牧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取得了粮食丰收、经济作物较快发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好成绩。自2000年以来,旅游产业发展和农牧业经济呈现同向变化趋势。这一变化通过旅游综合收入和农牧业增加值来反映。1.旅游产业与农牧业增加值对比分析2000年以来,旅游综合收入和农牧业增加值总体上均出现增长的趋势。旅游综合收入从2001年的7.505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6.4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38.08%。以2001年为基期,农牧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37.47亿元上升到了2012年的80.41亿元,年均涨幅为4.17%。总的来看,2001年到2012年间,旅游综合收入和农牧业增加值都表现为上升趋势。2.旅游产业与农牧业增加值的增幅对比分析旅游综合收入和农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幅度)表现出阶段性。旅游产业是敏感性产业,受2003年的SaRS和2008年3·1影响,2003年与2008年旅游综合收入都出现低谷。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以后,旅游综合收入出现迅速发展的态势。2006至2007年间,旅游综合收入平均增速为59.15%,比11年间的平均增速高出21.07个百分点。2008年3·1之后,旅游综合收入增幅每年成增长态势。2001至2005年间,农牧业增加值的平均涨幅为4.05%,与2001-2012年的年均涨幅4.17%比较接近。2006至2008年间,农牧业增加值的平均涨幅为5.5%,比平均值高出1.33个百分点。2009至2012年间,农牧业增加值的平均涨幅为3.3%,比平均值低0.8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旅游业的波动性较明显,农牧业发展情况较平缓。

(二)旅游产业和农牧业发展趋势的定性分析

乡村旅游是农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体。乡村旅游目的地农牧业景观、农牧业生产、农村劳动力均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且部分农牧业生产要素本身就成为了一项重要乡村旅游吸引力。旅游业同样可以反哺农牧业,乡村旅游业能够吸纳农牧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牧业收入、促销农产品。农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效应已经不言而喻,国内外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两者之间的关系。1.政策扶持与产业融合就而言,200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了《关于扶持和鼓励农牧民群众开展旅游服意的指导意见》,乡村旅游开发活动开始在区内遍地开花。2012年,自治区出台了十二五期间的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五大主题品牌,分别是“雪峰乡村”“高原林村”“高原牧歌”“神奇乡井”“屋脊农庄”[10]。乡村旅游已经与传统的农牧业以及新兴的高原净土产业相融合,依托农牧业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农牧业产品供给以及农牧业原有的人力资本在不断发展。从整体情况来看,乡村旅游经济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共同特点。最为明显的一点,即产业融合吸纳了农牧区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农牧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调动农牧民参与旅游开发和服务接待的积极性,提高农牧民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效率。因此,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农牧业经济效益与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对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与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相比,虽然乡村旅游发展起步晚,发展制约因素较多,而从产业联动的角度分析,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高原农牧业生态景观及农产品、高原特色奶、肉制品等均丰富了旅游产业的产业链结构。农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实现了农牧业产品创新,促进了农牧业结构创新发展。反过来,农牧业的转型与发展为乡村旅游经济注入了活力,同样丰富和发展着乡村旅游经济。2.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的佐证课题组于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类型的开发模式、不同地理区位、不同发展程度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以昌都地区半农半牧县芒康县为例,该县处于滇藏线与川藏线的交界处,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该县境内沿214国道有一条旅游观光线,观光线周边分布着许多乡村旅游目的地,包括纳西民族乡(又称“盐井”)、曲孜卡温泉度假村等。其中,纳西民族乡的千年古盐田景观及当地农牧民制盐晒盐的劳作方式成为了吸引沿途观光游客的一项重要旅游资源。而旅游经济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人们传统的生产作业方式、保护了非物质文化资源,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复兴。由于旅游业的乘数效应,旅游产业链与农业相衔接,拓展了农牧产品的销售和经营渠道;农牧业的生产要素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为旅游产业提供支持与保障。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乡村旅游产业与农牧业联系地研究已经有了较好地积累。但是,通过广泛的文献检索发现,以实证研究范式分析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旅游产业与农牧业内在联系的文献不多。在研究对象方面,以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的报道尚未出现。综合上述论述,结合2000年以来农牧业和旅游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及相关数据,我们提出研究假设:在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产业与农牧业已经开始融合,旅游产业与农牧业之间存在双向影响的关系。

二、旅游产业发展与农牧业经济增长的VaR和脉冲响应分析

产业融合与产业关联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一般认为:产业耦合是对产业关联与产业融合在物理学方面的形容。研究人员将“耦合”这一概念引入产业经济研究当中,用来解释经济系统的不同子系统之间在运行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协调与制约的现象。纵观国内外关于产业耦合、产业关联的研究报道,可以看出该方面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概念辨析、机理剖析等方面,过渡到以定量测度为主且具有多学科交叉特征的研究层面。涉及旅游研究方面,旅游乘数效应研究是产业耦合与产业关联在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研究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名词。已经出现的研究报道中,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工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联动、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研究均有表现。其中,农业与旅游产业的关联研究由来已久。然而,前期的研究文献中出现的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路径、融合动力、融合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实证论述,尚未对于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较为精确地探究。因此,为了探究旅游产业与农牧业之间的内在联动关系,验证本文上述研究假设方向的合理性,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方法,选取2001~2012年的旅游产业综合收入与农牧业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变量①。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是一种非结构化的模型,是以时间序列的统计特征为出发点,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行冲击影响分析来了解经济系统的动态特征和冲击传导机制,它通常使用最少的经济理论假设[11]。本研究所选用的数据是两列时间序列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缺乏经济理论支撑,故向量自回归模型比较适用于本研究。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常被运用于定量测量两种具有内在关联的事务之间的相关关系。例如,在城镇化研究(郭志义、张耀东,2012)[12]、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协整发展研究(张占涛等,2012)[13]、经济增长与相关问题研究(刘乃全等,2006;李天国,2013)[14-15]、旅游乘数效应研究(胡春林,2007;向延平、蒋才芳,2013)[16-17]等方面。该模型与其他测评方法相结合的运用均有体现。众多的研究成果表明:该方法从深层次角度能够较好地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揭示。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来分析旅游产业发展与农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一)平稳性检验

经典的线性回归模型通常假定序列是平稳的,或者是一个确定性趋势加上平稳部分,来保证oLS得到的估计量是一致性和具有渐近正态分布的性质。然而,实际中通常遇到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如果利用经典的模型进行分析则会出现“伪回归”现象[18]。协整分析把非平稳变量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的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平稳性检验是协整分析的前提。本文以旅游综合收入来作为反映旅游产业发展的指标,记为t;以农牧业增加值的变化来衡量农牧业经济增长情况,记为a。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将t和a分别取自然对数,记为lnt,lna,进一步对两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5%的条件下,lna与lnt的aDF统计量均小于其相应临界值,且D-w检验结果数值接近2,故不存在单位根,认为lna与lnt的序列是平稳的。

(二)VaR模型估计和脉冲响应分析

VaR模型所依托的理论假设较少。在进行短期预测预防与分析方面非常方便,尤其是在对外生变量预测较为困难或者短期内对某些不确定因素难以把握的情况下,利用VaR模型具备较强的便利性[19]。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了在一个扰动项上加上一个一次性的冲击,对于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所造成的影响,因此能够比较直现地描述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根据由模型的aiC和SC最小值来判断变量的滞后期,通过eviews3.0软件可以得到模型的滞后期为2,进一步得出了VaR(2)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2)。以Lna和Lnt为解释变量的两回归函数的D-w值分别为1.8323和1.7646,可以认为,随机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性。可决系数结果表明第一个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不如第二个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高。在实际应用中,VaR模型的主要用处是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eviews3.0来分析旅游综合收入与农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脉冲响应和差分分解结果如图1、图2、表3、表4所示。图2与图3描绘出了分别给两变量施加一个单位标准差的冲击后所带来的动态影响。图2显示,农牧业增加值的冲击对于旅游综合收入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本期给农牧业增加值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冲击后,从第二期开始,旅游综合收入开始正向变动,并达到峰值4.21%;在第3期到第10期之间出现平稳趋势。在方差分解中,农牧业增加值对旅游收入波动的贡献小幅波动后逐渐呈平稳趋势,最大贡献值为60.58%。表明当农牧业增加值受到外界条件的某一冲击后,通过市场传递给旅游业,给旅游收入带来同向的冲击,即农牧业增加值对于旅游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且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从图3可以看出,当在本期对旅游综合收入给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冲击后,在当期农牧业经济增长便开始正向变动,增加了约0.4%。随后2期达到峰值1.4%,第4期下降到最低点1.0%,在以后几期逐渐趋于平稳。在10期内,旅游综合收入冲击对于农牧业增加值的影响是正向的,且在长期逐渐趋于平稳。从方差分解的数值可以看出,旅游综合收入冲击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影响的最大贡献值为89.68%。研究结论表明:当旅游综合收入受到外界条件的某一冲击后,给农牧业增加值带来同向的变动,并且这种影响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

三、研究结论

农业旅游产业篇3

关键词:休闲农业;优势;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2;F320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6.13.006

城市急剧扩张,环境逐渐恶化,快节奏生活方式等导致人们回归乡土田园的心理越来越重,乡村通达性的改善、闲暇时间的增加、农民获取经济效益的动力等因素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广大农民支持和接受休闲农业,带动维护和管理旅游景观,积极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提供多种旅游有利条件,协助外来旅客更好地体验农村乡情乡貌。乡(镇)休闲农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Lane.B(1994)对乡村旅游地域、旅游活动本身、规模、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及类型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的本质进行了界定。mikewoodS(2000)认为,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在乡村地区所从事的所有旅游活动,以实现对乡村自然、人文的感知、体验,从而达到精神的升华。赖恩(BernardLane,1994)提出了界定乡村旅游的五元素:位于乡村地区;具有广阔自然环境及传统文化活动;小规模经营企业;社会和文化具有传统特征;旅游类型多样。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学者们虽未达成一致,但都认为乡村性(Rurality)是旅游者的重要基础。

1新田县骥村镇休闲农业的现状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骥村镇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8公里,东南与本县龙泉镇相邻,西北与本县冷水井乡、宁远县、祁阳县交界,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全镇总面积87.7平方公里,181个村民小组,人口21000人。地势北高南低,山地、水利资源十分丰富,有山林9600亩,水田7047亩,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3座,地下水资料丰富,溶岩3处。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9%,古树木林立。

骥村镇休闲农业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初期。特别是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精神,立足县委、政府“打造硒锶品牌、走高端之路、建养生之地”的目标。90年代以来,立足实际,着力培育农村支柱产业,走休闲农业发展之路,境内长达4公里的由溶岩形成的秀丽多姿多彩的“黄公洞”;全县面积最大,辽阔壮观、一马平川,面积达4000多亩的“桐木洞”;碧波荡漾、清凌凌绿油油的“肥源水库”;桃花、梨花、李花盛开时令人刻骨铭心、如诗如画的“花海”,使骥村镇成为了理想的避暑、度假、休闲圣地。

正在建设中的胡家小游园、园林式的集中供水工程,都将为骥村镇的休闲农业开发带来新的亮点。2012年骥村镇休闲农业以优质水果基地、蔬菜基地为主,接待的游客基本上是本市内居民,约占全县休闲农业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农民增收10000余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2新田县骥村镇休闲农业的发展优势

2.1形成了十大支柱产业

全镇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重点突出烟果林开发、生猪品改、特色养殖等工作,已培育了十大支柱产业,即以肥源、林家源、肥溪源村为龙头的林地基地;以杨家、黄公塘、李家山、黄栗山村为龙头的蔬菜基地;以乌下村、李家山、麻子塘为龙头的果业基地;以桐木洞、^坪为龙头的优质水稻基地;以万家鹅业为龙头的家鹅养殖基地;以上槎、星子坪、下槎村为龙头的特色养殖基地;以流芳桥村为龙头的牲猪养殖基地;以陆家、胡家、杨家、小岭、黄公塘、上槎为龙头的烤烟基地;以星子坪、桐木洞为龙头的育苗基地;以上槎、李家山、杨家、陆家为龙头的优质油茶基地等。

2.2花的海洋

骥村镇共有水果10000余亩,以桃、李、梨、枇杷、柑桔、板栗为主。油菜面积1500余亩,春暖花开时节,油菜黄花满地,粉红桃花,纯白梨花遍山,已成为了市内外较有名气的花海,是永州市乃至周边城市最大的水果基地。

2.3烟稻的基地

全镇共有烤烟1500亩,烟稻轮作,7月前种植烤烟,7~10月种植水稻。集中连片种植在桐木洞,春天,烤烟郁郁葱葱,秋天,随风飘拂的稻浪金黄惹人爱。

2.4垂钓的圣地

全镇共有中型水库一座,大小山塘300余口。野生鱼肉质鲜嫩,夏天清凉的水让人忘却夏的炎热。

3未来发展的方向

至2012年底,全县共有农庄10家,同时,以混合开发的休闲农业为模式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方向。古树参天,未完全开发的溶洞、小游园都是休闲好去处。新田县骥村镇是革命烈士曾令均、曾令铨的家乡,是全县的德育教育基地。

4结语

骥村镇休闲农业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就要由单一的观光功能拓宽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向高品位、高层次、多功能方向发展的现代休闲农业。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陈勇.徐小燕.Bot模式在我国西部旅游扶贫项目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5(07):167-169

[2]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6(01):62-67.

农业旅游产业篇4

运用Dea研究方法对丰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旅游业运营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旅游运营生产效益微有成效,旅游收入较低,游客停留时间短,同时旅游生产各要素收入差别大,建议加大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旅游收入。

关键字:

丰县;农业旅游;生产效率;Dea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休闲农业的应运而生,正是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06年3月17日颁布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休闲农业”。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为前提,合理利用民俗村寨、古村古镇,创建独具特色的旅游乡镇,开发“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2010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更为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的就业空间。可见农业生产是休闲农业的基础,而农村非农业的就业空间是休闲农业发展新动力。

一、研究区概况

丰县农业现代示范区涉及孙楼、赵庄、常店、王沟和宋楼等5镇,示范区物产丰饶,享有“丰熟可抵三州”的美誉。近年来号召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政策,示范区开展了现代农业、农村旅游以及相关产业建设,经规划后都取得了一定绩效,目前研究区域农业生产建设园区内现有11个村委会,劳动年龄内人口30648人,其中种植业人员19097人,养殖业人员3417人,农产品加工人员2274人,物流、仓储人员347人,人均收入6218元,农业现代示范区农业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基础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园区以徐州中南食品有限公司为园区龙头运作,现有入园企业6个,注册资金3852万元,合作经济组织9个,注册资金1026万元,已建成现代规模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基地7260亩,投资7000万元建设秀珍菇、海鲜菇、白色金针菇等食用菌生产基地750亩;投资6000万元兴建占地160亩苏鲁豫皖边界农贸批发市场。旅游服务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2010年,住宿和餐饮业利润总额57974万元,比上年增长18.21%,就业人数559人,比上年增长40.43%,星级饭店1个,客房数位154间,比上年增长4%。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人均消费1458元,比上年增长12.07%。旅游综合收入为6.95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3.91%,综合消费低,本地消费比例大,外地游客比重低,以大沙河果都大观园景区为例,年接待超50万人次,人均消费仅停留在门票阶段。旅游产品主要是依托节事活动开展的“苹果节”“梨花节”,旅游淡旺季明显。社会经济核心区主要集中在孙楼镇,目前已形成了以木业加工为龙头和特色,拥有食品加工、工艺铸造、机械铸造、车业泵业制造、电力电讯器材、建材预制、燃气供应等门类企业40余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5家。全镇现有企业职工2.5万人,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4.5亿元,工业年总产值11.5亿元。综上我们研究区域各个行业发展现状,现代农业生产趋于成熟,农业生产附加旅游产业以及工业生产,因基础薄弱,经验匮乏,处于发展阶段尚在起步时期。农村旅游尚未形成规模产业,旅游产品单一,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二、研究方法

传统系统评价方法适用于单输出系统,旅游业生产是多输入和输出系统,传统评价方法已不适用,处理该类评价较适宜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该方法属于运筹学一个新研究领域,是评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相对效率的较有效方法,目前采用Dea法对旅游生产系统进行详尽综合分析较少,数据包络分析可详尽有效的表现各要素运作和贡献过程,为旅游生产提效提供明确方向。

(一)Dea方法与模式本文的实证研究将对丰县现代休闲农业发展先行示范区,主要涉及王沟、孙楼、赵庄、常店、宋楼5镇,对该地区的旅游业生产进行横向效率评价,各镇区生产概况各不相同,通过对不同镇区生产效率比较研究,探索努力方向,总结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评价指标构建本研究选择生产法对数据指标进行构建[5],根据德尔菲专家法,结合旅游专业文献[6-12]和网络知识,根据丰县农业旅游业实际情况,在农业旅游运营生产过程选取6项输入指标①农业体验项目开发投入;②食宿投入;③娱购投入;④交通设施投入;⑤旅游教育培训投入;⑥景区建设投入;根据旅游收入的计算衡量标准选取了3项输出指标①旅游综合收入;②旅游接待人数;③游客停留时间。

三、研究结果

(一)指标数据收集此实验数据参考旅游相关专业标准,从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结合各要素的评定标准,构造了输入和输出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可收集,主要通过政府内部以及部门官方网站进行二手数据收集数据具体如表1。

(二)投影分析影响农业旅游生产能力因素很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个互相交叉、互相依存的综合性概念。旅游业的产出除了旅游收入直接性的代表,还包括间接因素比如接待人数和停留时间,同样是一项输入通常作用于多项输出之上,针对农业产生的附加旅游性质,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考虑该系统单元DmU为单一性,输入向量和输出向量为t=1,根据丰县农业旅游规划和实际现状进行了决策单元指标构建,并进行了投影分析:由表3,表4结果,可知决策单元农业现行示范区旅游整体有效值为1,并且满足S-≠0且S+≠0,说明该单元属于弱有效性,需要有提升和改善的方向,力求使该决策单元达到有效性。对以输出为导向的对偶函数进行分析,Dea和投影结果显示,该决策单元呈现弱有效性,从中可以看出提升有效性的方向,分析结果表明,该决策单元在景区建设投入缺乏,而在食宿投入方面有冗余,这与当地经济状况贫瘠和景区建设不完善有关,我们可以看出农业现行示范区在食宿和景区建设投入指标项调整幅度分别为13.2%和42.5%,为保障旅游业生产系统完整运转,需完善该单元的景区建设,并且在食宿投入应适当的减少,同时也显示了该决策单元在输出元素即旅游收入和游客停留时间等方面还未显现,当地旅游开发步伐落后,旅游结构单一,导致游客逗留时间较短,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1.整个决策单元呈弱有效性,显示研究区域的农业旅游运营系统尚处在起步阶段,整个产业经济体并不能成为有效的良好运营体,需要在各个输入和输出要素上进行幅度正负调正,使得整个运营体能够成为正常产效体。2.数据分析显示,农业生产带来的旅游产业在各个要素的投入较为不平衡,在餐饮和酒店住宿服务建设投入需要进行正向幅度的调整,在景区建设投入方面,研究区域建设初步到位,在该方面进行些许回缩负向幅度的调整,若做出这些调整使得有效性更加明显,凸显建设投入要素的高效性。3.前期旅游规划在各要素建设投入后,研究区域旅游产业得到初步效益回收,旅游发展基础薄弱,旅游产品单一,经验欠缺,虽然能够吸引游客的到来,但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往往是半天,过夜次数较少,综合旅游收入较低。4.同时在分析过程存在一定误差,误差原因主要是非旅游者的正常住宿和餐饮会对数据有干扰,会对最终评价分析结果产生不利影响。该分析方法能够在数据标准化基础上减小误差,所以其评价结果是可采纳的。

农业旅游产业篇5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评价贵州省盘县

中图分类号:i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如果想要评价一个地区的旅游是否有发展的前景,那么就一定要考虑到旅游资源的情况,并且还需要对旅游的资源是否是经过合理地开发与使用,是否能够帮助提升旅游未来的发展空间进行科学性地评价。有关旅游资源评价的方面,我国也进行了比较细致地探索和研究,尤其是我国旅游部门颁布的一些规定文件等都能够成为对旅游评价比较好的研究资料。尽管,现在因为在实际的实行上还有很多不统一的说法,造成了一些争议,但是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与研究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国际的标准,大多数的研究学者都会将客源与地理环境相融合,根据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基本状况来建设相对应的评价目标的系统,这对遗产地旅游的资源评价有着很重要的帮助。我国的一些研究人员设立了一些系统,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来探索贵州省的盘县的农业旅游资源的发展前景。也有很多的研究人员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的合理性或者是实现性进行了分析,并且主要是对旅游地区的生态自然的适应性与气候的适应性作出了评价。

一、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评价过程

(一)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的特征

我国的一些旅游资源的研究学者以前对农业方面的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研究过,这些研究的数据和资料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给建设梦游文化遗产地旅游的发展前景的评价系统提供基础性的参考。如果要将农业方面的文化遗产地的资源转变成为旅游的资源的可行性的程度上看,必须得考虑到农业方面的文化遗产资源的自身特点与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对于旅游资源的重要性。盘县的农业地区的旅游资源的评价跟别的地区的旅游的资源发展前景的评价是不一样的,它的评价的基础是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合理的保护,所以在进行评价体系的设计过程里,需要全面地对盘县的农业文化的遗产地的复杂性、淳朴性等特征。

(二)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的评价类型

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的遗产地的旅游资源可以分成两类:主要的资源与辅助的资源。而每一种类型还都拥有有形的资源与无形的资源的存在的方式。所以,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的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能够被分成主要的和辅助的两种一级的资源类,而主要的资源与辅助的资源又都分别有有形的资源与无形的资源等四个二级类的资源,而三级的类别需要按照各个区域的农业文化的遗产地的具体的特征来分类。

农业的文化遗产地的了才有资源的全面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农业的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的特点的评价方式,另一个是地区的旅游的发展的适合性的评价方式。这两种评价方式都是运用了指标的得分加权的相加的方法计算出来的。

(三)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的资源的潜力评价的内容与指标系统

农业的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的发展前景的评价的指标系统中包含了评价农业的文化遗产地的自身的旅游资源的特点的指标的系统与评价旅游的发展的合理的指标的系统这两个方面,前一个方面主要挑选的是农业的文化遗产地的优点、区域的范围、特点、等六个指标,旅游资源的合理性是主要关注资源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气候的适合性、地质的适合性、交通的畅通性等等。根据农业的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的无形与有形的资源的模式,并对其做出评价的过程中运用一样的指标,但是因为不一样的资源的特点和存在的方式等的不同,所以所要传达的内容与计算的方式也都是不一样的。

(四)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潜力的评价的单元的选择和数据的转变方式

尽管农业的文化遗产地的资源里相关的大多数都是自然遗产的方面,对它的特点实行评价的时候,需要将自然单元当作主体,但是由于评价的结果的对象是行政的区域,所以就将行政的屈原当作评价的单元。自然单元的资料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将它转变成行政单元,在进行转变的时候需要将GiS的分析的方式当作基础。农业的文化遗产地里面的遗产乡镇的单元都是行政单元中的基础的部分,但是农业的文化遗产里面的梯田等自然和文化的景观方面的遗产使通过图斑的叠加的方法进行分析。

二、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的发展的前景的评价的研究

(一)贵州省盘县地区的概况

贵州省的盘县地区的新民乡处在盘县的东南方位,邻近红果县城、普安县兴义市。全乡的整个的土地面积使135平方千米。新民乡一共包括了十七个行政村,一百八十个村民小组,总计有一万多户,共四万多人,并且在村民中还有汉族、回族、布依族等很多的民族居民。新民乡的土地的资源是非常地丰富的,气候适宜,旅游资源非常地具有发展前景,在二点三亿年前的一些具有特别高研究和欣赏价值的羊圈海生爬行动物的化石,由此,盘县新民乡被誉为“贵州龙的家乡”。

(二)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的发展前景的综合性评价

1、盘县地区的农业的文化遗产地的旅游的资源发展的前景在空间上的分布主要体现出来中间偏高,而周围比较低的形式,农业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优点的体现,旅游的发展的东部地区会是整个县城的农业的文化遗产的了才有资源的发展前景最大范围的部分,其中包含了四格乡、关镇、乐民镇、新民乡等九个乡镇。

2、稻田等一些农业的文化遗产的主要的遗产旅游资源的分部在相比之下就变的比较少,而且交通的畅通的运行相比之下也比较差,这些都是盘县西部地区的农业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前景的重要的局限性的方面,通过海拔、土地的坡度等一些特别的地质的环境下而形成的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但是因为交通等一些基本的设施的不健全会对农业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贵州盘县的稻鱼共生的农业文化的遗产旅游资源的发展前景的评价的数据说明了,旅游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包括了新民乡、四格乡、关镇等九个乡镇。

三、结论

通过对贵州省盘县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潜力的评价,可以看出,农业文化的遗产地的资源是一种动态的遗产类和新型的资源,并且在资源的潜力的评价过程中重视了无形的遗产资源的关键性,但是因为一些乡镇的尺度的无形的资源无法用数据准确地体现,并且主要的无形资源在盘县的地区里的分布也是非常地广泛的。把农业的文化遗产资源的原生态与特殊性当作评价的因素来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应用主观的判定的定量的方式,但是还需要进行深层次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孙业红.成升魁.钟林生.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0,32(6)

[2]王金伟.韩宾娜.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及实证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5)

[3]杨晟.西南民族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农业旅游产业篇6

一、休闲农业旅游的概念

休闲农业旅游是在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开展的旅游活动,是集农业生产、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民俗节庆、田园风光以及旅游者参与于一体的一种旅游方式,具有明显的体验、休闲特征。它采用的是一种“农业+旅游业”的产业经营方式,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保持生态平衡,从而提高农业效益,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实现旅游的转型升级。

二、海南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6月,海南省注册运营休闲农业的企业已经有175家,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9.3%。以农业旅游产业居多的琼海为例,在2013年10月,其接待人数同比增长了18.96%,而三亚为9.04%,海口为5.21%。

近年来,海南为了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功能,促进农业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田园城市”,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将休闲产业与农业结合到一起。通过吃农家饭、摘农家菜、体验农村生活等活动,把城市的居民吸引到农村,在丰富了旅游业的同时,也完成了农民本土就业的目标,并且促进农民增收。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海南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

海南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多以农家乐的形式存在,缺乏特色性。海南现有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多分布在海口、文昌、琼海和澄迈附近,与当地的生态文明村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普遍规模偏小,缺乏科学的规划,使得休闲农业旅游的形式比较单一,多以农产品的采摘、垂钓和单一的观光为主,个性化不强,从而使得游客的回头率偏低。

2、休闲农业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休闲农业旅游除了能让人放松身心外,还能让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感受农村的独特风情和文化气息。就目前海南的休闲农业旅游来看,其对于农村文化内涵的挖掘尚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对农业区的基础设施、农业用具、农耕文化的开发力度不够,对于农村的节庆活动参与性有待提高。

3、休闲农业旅游的基础设施有待提高

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可进入性和能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基础设施。某些农村尽管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但由于地理位置较偏,缺乏良好的可进入性,城市居民到来后发现公路条件太差,没有停车的场所,餐饮的卫生条件不达标,甚至连公共的洗手间等基本设施也异常简陋。这样的农业休闲旅游目的地,尚未达到批量接待游客的标准。

4、休闲农业旅游服务质量普遍不高

除硬件建设之外,游客在享受休闲农业旅游时,还需要优质的服务。农业休闲不仅仅是待人热情即可,以度假为目标的农业休闲,也需要让游客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但是以目前的服务质量来看还有一定差距。

现在的农业休闲良莠不齐,大多打着亲近自然返朴归真的牌子。而服务人员多是当地农民组成,并未受过专业训练。另外,由于休闲农业旅游存在一定的淡旺季特征,在旺季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当地的服务人员对游客的接待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尤其是当旅游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时,由于服务人员并未受过专业训练,对于一些紧急问题的处理往往会有偏颇,这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加强海南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1、重视当地农业资源的开发与科学规划

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农业资源,农业是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开展的基础,农业旅游资源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涵盖了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还包括了农业发展、农业文明本身。因此,海南省应针对休闲农业旅游区域进行积极地科学规划,首先应对当地的农业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估,然后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从而对休闲农业旅游进行合理科学的定位。海南澄迈县在近几年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中,由于对当地的资源和文化挖掘比较成功,重点开发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如福山的咖啡风情文化小镇和桥头的地瓜采摘成为了澄迈县旅游的招牌,也得到了广大游客的认可。

2、提升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和创新性

具有鲜明地方和休闲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是吸引旅游者前往消费的关键,也是休闲农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产品理念的创新不仅影响经营水平,而且能够促进休闲农业旅游向高端化发展。因此,休闲农业旅游应坚持产品理念创新,针对消费市场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发出个性化、高附加价值的体验式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

休闲农业旅游的活动不仅包括农业观光活动,还应该包含以体验为主的度假休闲活动。海南应利用得天独厚的热带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例如热带水果的观赏、采摘、加工与酿造等活动,另外可以融入摄影、绘画与节庆活动等丰富多样的形式。靠近海边的农村还可以开展例如赶海、海产品的养殖与加工等活动,使得农业、旅游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多产业的融入更加的深入。

3、加大科学技术的运用,丰富产品,提升档次

当今是知识经济、高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微电子技术、生物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农业上,引起了农业向知识化农业时代迈进。因此,加大科学技术在休闲农业项目上的应用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开阔游客视野的农业高科技园旅游是目前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新的趋势,如深圳建设的国内首家生物链生态昆虫农业展示园,给了游客一个全新的体验,对旅游者了解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过程,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具备接待游客的硬件条件

旅游基础设施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硬件”,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讯供电、给水排水等系统相关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应加强休闲农业旅游公共设施与食宿等设施的建设投入,与政府和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要与农村发展、城镇规划相结合,为游客出行提供快捷方便的旅游通道。

5、提升当地村民素质,成为休闲农业旅游的接待主体

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村民的参与和配合。针对目前农村接待人员普遍素质偏低的情况,政府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在淡季和平时对其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培训,不断提升村民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同时让村民参与当地旅游的开发,使其享受到产业融合背景下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给他们带来的经济上的增收,生活上的便利。

以海南的琼海市为例,位于琼海塔洋镇的景区“七星伴月”,是海南省目前唯一的一个由农民自己创立起来的景区。该景区提倡“一片果园就是一个景区,把农庄当景点建,把农业基地当公园办”的模式,在大力发展休闲设施与乡村旅游结合的情况下,应当让农民直接参与旅游的开发,包括从景点的设计安排到日后的经营管理。让农民自己做主,这样农民既是公司的股东又是员工。对于当地的村民而言昔日的一种收入变成如今的五种收入:打工的工资收入、土地出租的租金收入、农业种植收入、自主经营收入与大合作社分红收入,村民成为了景区的经营者、管理者和受益者,而这些身份,真正让他们把景区当作了自己的景区。

6、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休闲农业旅游的营销推广

游客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生命线,因此加大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促销是招揽客源的重要手段。农业旅游资源大多具有比较分散、实力不强的特质,因此应当由当地政府牵头来推动当地的特色农业旅游资源的推广和介绍。同时可以通过与旅行社及各种社会团体合作进行推广和介绍,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积极的进行营销。

琼海市政府在推动琼海农业旅游资源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琼海布局智慧旅游市场中,政府主导是必然。让商家不再单兵作战,而是形成网络营销战线,将分散的旅游资源、生产旅游产品的各商家、遍布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汇总在同一网络营销平台,集中向消费者展示。而这种做法只是琼海旅游委实行网络营销的部分内容其系统化的营销理念、思路和路径将琼海旅游营销融入到了城市营销中。

农业旅游产业篇7

关键词:生态旅游;产品销售;创新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乡村地区的生态旅游产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与提升。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乡村生态农业旅游的前提。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也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生态农业旅游的环境下,除了常规的采摘、种植体验、民宿、特色饮食服务之外,乡村文化产品的营销也是重要的商业模式。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同时还能够吸引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投入到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来。随着生态农业旅游的逐步发展,乡村文化产品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旅游带动的本地消费之外,一些地区还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形式,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产品销售,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1乡村文创产品概述

文创产品是指文化创意产品,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好的文创产品需要具备三个特点:审美、功能、内涵,缺一不可。乡村文创产品,就是以乡村文化,包括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地域特点等作为创业产品的设计内容而推出的具有乡村地域特点的文创产品。乡村文创产品的开发,是特色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历史文化价值的最直观的体现,具有突出特色、宣传教育及文化传播等多元化的功能。目前,我国的乡村文创产品已经十分丰富,各个特色乡村的建设都将开发和推广文创产品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2乡村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原则

2.1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是乡村文创产品的主要内容,也是消费者购买的最直观的感受。文创产品在设计和开发中,要始终将审美价值作为主要的思路。首先,乡村文化产品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审美观,审美观的个人特色比较明显,在产品开发设计中,既要考虑大众审美,也应该考虑个体独特的审美观。这样,才能够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其次,要考虑审美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对于美学的整体感受也不同。传统文化要与现代元素紧密结合,才能够符合当下的时代审美观。同时,在乡村文创产品设计中,也要充分结合乡村元素,将乡村元素充分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

2.2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乡村文创产品的核心价值,也是文创产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本质。我国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十分丰富,而且各个地区的文化内容也不尽相同。传统文化的开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也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要将文化元素深入地融入其中。目前来看,许多地区和机构,也都推出了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比如故宫博物院就推出了众多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以其收藏的文物内容以及历史元素,深入地融入其中,这些文创产品对于传播故宫文化、了解故宫的馆藏文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乡村文创产品在设计和开发中,也应该充分借鉴这种良好的形式,将自身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充分融入其中,通过文创产品来传播乡村文化。

2.3经济价值

文创产品要体现出一定的经济价值,才能够在市场上进行流通,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经济价值要从外形、材料和用途等方面综合来考虑。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还能够产生劳动剩余价值。文创产品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对不同工艺的产品设定合理的价格区间,来保证文创产品的自身经济效益。文创产品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产品的美学性,可以用在欣赏、装饰等领域;二是产品的实用性。实用的产品才能够体现出经济价值。乡村文创产品可以与多种实用型产品结合,体现出产品的经济价值,才能够取得较为稳定的收益。

3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下的文创产品创新发展思路

3.1加强对乡村特色元素的开发

基于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下的文创产品创新发展,首先要加强对乡村特色元素的开发,将这些特色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中,来体现出文创产品的独特性。比如,传统乡村文化中,会保留一些文化元素符号,比如图腾符号、祭祀使用的器具符号,或是一些色彩符号。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会保留众多的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地域和民族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这些独特的文化内容,加入到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能够有效地的吸引消费者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望。同时,在乡村文创产品的营销中,还要加大对本地文化内涵的传播。通过音乐、影视剧、文学等文化内容的输出和传播,使观众能够对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深入地了解,才能够对乡村文创产品产生较为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乡村文创产品的消费和购买。

3.2注重产品的工艺性和环保性

在乡村文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要注重工艺性和环保性。对于产品的工艺造型,要尽可能地精致。另外,除了对传统手工的要求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工艺的自动化制造研究和开发。传统的手工制造自然在工艺上比较高端,但是所产生的劳动价值并不高,同时也不能够实现较大的经济价值。而通过部分工艺的自动化生产,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在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时,还要加强工艺和材料上的节能环保。创新性地使用农村中常见的天然材料,比如一些陶瓷制品和竹编制品,达到物美价廉的效果。大部分的文创产品都是日常家居使用,其环保性自然也是消费者所看重的。环保性不仅体现在工艺和材料上,还体现在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上。比如乡村文创产品可以以环保为主题来进行产品设计,传播环保理念。

3.3兼顾文创产品的实用性

乡村文创产品从用途上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装饰用的居家摆件,主要是体现其美学价值;二是具有实际用途的物品,与个人生活常见的物品一致,采用创意的形式来设计。目前比较常见的文创产品包括手机壳、书包、钱包、钥匙链等。从目前的文创产品设计来看,实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简单的装饰用文创产品的内容越来越少。一方面,装饰类的文创产品对于设计造型及工艺要求很高,成本较高,而且消费者的个人喜好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装饰类的文创产品的销售,还需要前期进行文化传播,使消费者能够对本地的文化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才能够产生消费欲望。因此,在乡村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放上,要尽可能地以实用产品为主要设计基础来开发文创产品,才能够实现较大范围的销售,对乡村的经济发展产生切实有效的作用。

农业旅游产业篇8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旅游

一、引言:

在“供给侧改革”框架下,乡村旅游资源如何开发、政府在开发担当什么样的角色与责任、农村建设如何保持自身特色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本文以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切入点,剖析面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与“大众旅游时代”下的需求不匹配以及旅游机制不够规范等问题,探讨如何促使农村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好更快地加快我国农村地区旅游产业的经济、环境、生态等协同发展。?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提高新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

二、供给侧框架下农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目前农村旅游产业在面临重重变革压力的同时,亦出现了产业升级的储备要素。首先,劳动力素质提高,为产业升级储备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其次,人民币升值为我国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学习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国内居民消费需求大幅增加,而且正朝着追求高档次、新品种、宽领域方面改进,消费结构明显处在升级转化中。

一是旅游消费观念进一步地提升。2016年3月7日晚,央视2套播出的《2006.2016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国内旅游消费需求旺盛,有41.2%的受访者表示想在2016年去旅游,这一比例同比2015年增长了约10%;有44.26%的家庭表示希望在2016年至少安排一次旅游活动,这一比例较2015年的数据32.96%有明显攀升。这些数据也侧面反映了旅游消费有望进一步升级的趋势,大众旅行消费金额也越来越高。?

二是旅游群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春节旅游中,80%以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游旅客会选择入住高星级酒店占86%,而仅有14%入住低星级(1~3星)酒店,目前仍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国内的乡村旅游也不例外,家庭唱主角的旅游时代开启,这就需要乡村旅游升级供亲子入住的配套设施。?从年龄层方面来看,据大调查的数据显示,80后和90后是旅游消费的两大主力人群。某网站对90后出游的主题进行了分类,有超过42.3%的游客以欣赏自然风光为主要目的,以城市观光为首选的占18.4%,以各地美食为“捕猎对象”的占19.6%,而以挑战自我为目标的,如骑行、野营、极限拉练等也有10.1%;而且90后在旅游上的消费意愿逐渐增加,以42.40%的占比,仅低于80后群体(42.83%)位居第二。无论怎样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在线服务商等等,这就要升级农村旅游产业的“互联网+”配套设施。

三是农村旅游景观同质化严重。部分地理位置相近的农村旅游景点同质现象比较严重,也成为农村旅游产业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同质的各景点占据大量土地资源、人力、Y金等,成本也居高不下,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是引发通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的原因。

四是政府推动和引导乏力。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农村旅游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是供给不足,而不是需求不足。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很多旅客,一方面大批量源源不断地到国外消费,另一方面在国内抱怨声不断的根源,这跟国内旅游服务业的供给侧乏力有关。时代在发展,旅游景区也需要配套与时俱进的旅游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配套设施。凸显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这些基础设施的聚力需要政府的宏观推动才能通行。

二、加强农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建议策略

(一)加强产业升级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我国乡村旅游产业要实现产业升级,首先必须培养农村旅游产业“供给管理”专业人才,使劳动力升级与转型匹配。所以,要加大职业教育院校农村旅游产业方面人才的培养,开展“订单式”教育,加强高素质农村旅游产业“供给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是最必要的。为我国旅游产业升级提供新型服务人员,为我省服务业提升比重,提供人力储备。

二是必须加强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在目前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基础上,要大力发挥需求条件升级对于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微信平台等建设,主动对接农村旅游资源,帮助农村旅游业主通过互联网将产品推出农村,实现农村旅游产业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满足游客对旅游观光和消遣一体的愿望,提升游客旅游质量,从而使旅游产业结构升级。

三是加大旅游产品的创新研究。提供差异化精品或优质服务是每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但归根结底是产业创新技术的因素。因此,从技术要素供给看,我国农村旅游产业环境至今存在着明显缺陷:一是生产和研究之间脱节,学术研究的成果不能非常有效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技术动力;二是产权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不利于技术研发革新;三是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为主的企业,严重缺乏技术积累的动力。因此,我国农村旅游产业也要进行技术要素升级:首先,通过增设科研机构、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来实现技术的升级;其次,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术机构与研究机构的成果转化,完善产权保护机制;另外,还需要通过政策牵引企业创新技术积累的内在动力,并从一些税收、科研经费上支持农村旅游产业的技术积累;最后,注重引进外国技术并研究转化、注重和外国的技术合作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创造工匠精神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消费群体的高质量需求。

四是政府要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具有部分资源配置的权力,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向特定产业的倾斜,直接构成企业战略选择升级的动力。虽然我国也出台了一些鼓励农村旅游建设的政策及措施,但其法定性政策效力不足,不能形成良好的规范投资活动的法制环境。为此,政府应该直接通过政策对企业战略升级进行引导,以便促进企业从战略层面关注国家主导的新的战略性产业发展机会;引导营造一个良性循环的行业竞争氛围,创建一种区域旅游联合体模式,鼓励各种类型的产业资本进入并通过法律、监督、监管和制裁来抵制垄断、保持有序竞争,发挥优势互补,使农村旅游业在有效模式下形成良性竞争。

结语

综上,本文剖析和探讨当前农村旅游业的供给不足,来创建新供给,以满足游客对旅游观光和消遣一体的需求愿望为目的,提升旅游质量,创新经济增长点,为实现农村旅游的产业升级提供建设性的建议。我国农村旅游基于各自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经济基础,要想解决大众化旅游时代下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提高消费者质量的问题,走出不同的旅游产业升级道路,只有培养能够支持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才能达到“供需相向匹配”的新经济产业结构,才能形成核心战略性农村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建设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吴三忙.旅游业融合发展中政府的作用[J].旅游学刊,2015.6.

农业旅游产业篇9

[关键词]杨凌观光旅游发展

杨凌,是原陕西省武功县的一个镇,1985年被设为咸阳市的一个区,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日新月异,由“农科乡”变成了“农科城”,成为21世纪中国的“农业硅谷”。短短几年,杨凌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旅游业也有了大的发展,以其独特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已成为西部地区假日休闲旅游、科技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新亮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为了做大杨凌旅游产业,就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制定产品策略。

一、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特点

世界旅游组织亚太部主任徐京指出,目前旅游产品正处在转型期,休闲度假时代已经来临,国际上50%的旅游产品都是以休闲度假为主题。休闲度假式旅游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发达国家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休闲度假式旅游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综合性产物。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休闲度假旅游开始从欧美发达国家引入我国,在发达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首先兴起,一些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开始大量增加休闲度假旅游内容,迅速向观光休闲一体型转化。观光休闲农业就是伴随休闲度假式旅游发展,应运而生的乡村旅游高级形式。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1.度假旅游的地点相对固定。度假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后,一般活动范围不大,往往局限于住地及周围地区,这也决定了旅游者在一地停留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

2.与传统的观光旅游不同,度假旅游更强调休闲,而不是疲于奔命去参观更多的景点。

3.度假旅游者对度假地体育、娱乐、保健、休闲设施的要求优先于对住宿设施的要求,以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真正达到休闲放松、消除疲劳的目的。

4.度假旅游者的回头率比较高,他们会多次前往自己认为理想的度假地。

二、杨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度假休闲和户外娱乐成为旅游者尤其是城市旅游者追求的时尚,杨凌以娱乐设施、酒店、度假村为载体的娱乐类旅游产品已经初具规模。每年的农高会,为杨凌招徕大量的游客促进了当地娱乐休闲产业的发展。

目前,现有基础上的杨凌休闲度假主要以田园山庄、神农度假村、水上运动中心为代表,田园山庄和神农度假村以接待住宿为主,辅以部分的室内娱乐设施,如室内游泳、保龄球、KtV、健身房等,而水上运动中心则以室外休闲为主,开发的项目主要有赛艇、室外游泳、垂钓、过山车、水上飞机等。

通过对这些项目目前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杨凌的度假休闲产品具有两个特征。第一,项目具有游客针对性,即部分室内休闲活动项目属于高档消费,以商务游客为主;第二,室外娱乐休闲项目种类较少并且发展不够完善,过山车几乎处于停止运转状态,水上飞机也只在节假日偶得开放,整个水运中心广场一派凄凉的景象。

三、杨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构想

农业文化博大精深,休闲度假旅游更是现代旅游的潮流之一,杨凌在旅游者心目中的整体形象感知为其开发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提供了优势条件。结合杨凌的地域优势,在现有产品开发的基础上,杨凌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应该更加的丰富,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休闲、度假娱乐、康体养身、户外运动等功能。经过分类归纳,认为杨凌可开发的度假类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酒店餐饮类娱乐产品

关于杨凌的酒店餐饮类娱乐产品,其基本底蕴比较深厚,并在逐步地完善,不仅形成了星级酒店如会展中心、田园山庄、神农度假村等,而且还有小吃一条街。对于星级酒店来讲,也都具备了咖啡厅、茶廊、中餐厅、西餐厅、夜总会等功能,提供住宿以及夜生活娱乐功能;而对于小吃街来讲,也在逐步地完善餐饮种类。这种基础上开发酒店餐饮类娱乐产品只需丰富餐饮种类,汇集了省内外各地名优小吃,但更重要的是要开发出自己特色的小吃。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管理上应该统一规范,提高接待质量,形成杨凌整体的饮食文化以及浓厚的旅游氛围,一改往日冷冷清清、事不关己的状态,使杨凌的餐饮成为旅游业中一股具有强烈文化气息的吸引核。如,杨凌的特色餐饮可以围绕农耕始祖后稷做文章,开发“原生态”的饮食,以健康的绿色蔬菜和高营养的粗粮为主,自主创新一些花样餐饮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的需求,但要坚持万变不离其宗,“原生态”是其开发宗旨。

2.体育休闲类娱乐产品

以杨凌水上运动中心为主打,开展业余的划艇赛、跳水赛、多人自行车比赛,充分利用所拥有的体育设施,同时可举办垂钓、水上快艇、水上自行车、水中漫步等大众化的休闲活动。开发极限体育运动还能够满足游客,尤其是年轻人追求刺激、挑战的个性时尚需求。极限运动(extreme-Sport)兴起于60年代,在90年代得到迅猛发,在发达国家的青少年中相当普及。它是向自我极限(包括生理和心理)挑战的体育和娱乐项目,强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场地设在户外,并凭借高科技带给参与者超常体验和安全感。极限运动有很多种类,以其在国内的发展态势,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适合发展的项目有蹦极、滑锁、牵引滑翔伞等。

另外,杨凌的博奥体育运动中心也是很好的体育休闲娱乐场所,其内布置有乒乓球与羽毛球场地,只是场地不够大,提供的体育活动较少,若加上健身操、瑜伽、各种舞蹈的培训班将会更受欢迎,除了能够满足游客游览之余的休闲活动之外,还能够面向市民,通过会员制的办法进行推广,以保证其基本的市场需求,还能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尤其是2008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利用这样的契机进行开发,将会在市民及校园内引起一股潮流。

3.康体养身类旅游产品

康体养身是现代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随着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工作压力大,身心处于极度紧张的亚健康状态,而环境污染治理滞后,利用节假日找一个僻静之地度假,进行康体养身成了休闲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而杨凌以高新农业科技企业和农田为主,而且人口密度较少,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清静的生活环境不仅是老年人养老之最佳选择之地,同时也有利于年轻人短期度假,释放工作压力。对于西安、宝鸡、咸阳等地的居民来讲,年长者可以长期居住在此修身养性、康身健体,年轻者可以逢周末及节假日在此适度放松。在这样的目的之上,杨凌的康体养身类旅游产品就显得甚是不足,应该引入较多的温泉沐浴、野生Spa,修建公园,甚至可以形成大型的养老院基地,吸引周围城市的老年人长期在此度假。当然,也可以设瑜伽馆、建高尔夫球场,一切追随潮流的能够康体养身的旅游产品都可以根据杨凌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引进。

4.田园野趣类度假产品

田园野趣类度假产品主要突出农家、农业、农田风光的情趣,单纯地去依靠农业来展示旅游是不具有吸引力的,因为中国的农业还没有到稀缺的地步,但是如果将田园作为一种野趣、活动来经营,获得的效果将非同一般。如,杨凌周边的农田是平坦规整的,就像一个个豆腐块,利用人们有春季踏青之习惯爱好,在农田中分块种植油菜、麦子、桃树、苹果树、梨树等等,春分时节,遍野的油菜花黄澄澄的、粉的桃花、白的梨花,一片五彩缤纷的世界,利用这多彩的背景开展摄影活动、组织踏青队、学生春游,将给人们的春季带来旅游的好去处;等到果子成熟之时,还可以提供田间采摘服务,亲自享受收获的喜悦,这样既为农民增收,又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愿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产品需要大规模的展开,从区域的角度进行整体规划才能突显效果,切忌农民自主式地片式开发,成本高,而且效果不够明显。此外,可以选取村镇基础较好的地段,靠近田野或者路边最好,开辟具有陕西传统农家建筑风格的绿色农舍来接待游客,其房屋装饰要选用淳朴的农村风格,如不用床而用炕头,不用煤气做饭,而用风箱抽风的柴火做饭,但要保证干净整洁,通过提供以野菜和农家饭为主的餐饮与都市度假形成鲜明对比,吸引厌烦了都市度假的一些群体。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第四期技术合作项目.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2006

农业旅游产业篇10

1.发挥优势,找准方向,确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兴县战略

辉南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优势、有潜力。近年来,辉南县县委、县政府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科学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突出挖掘了“四大优势”。

1.1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群――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由大龙湾、二龙湾、三角龙湾、东龙湾、南龙湾、小龙湾、旱龙湾、吊水湖瀑布、四方顶、金龙顶共七湾一瀑二顶十大景区组成,已于2003年6月6日晋升为部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湖光山色相映,景色四季分明;春天山花盛开,漫山遍野;夏天山石水景,相映成趣;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天银妆素裹,玉树琼花。奇峰林立、绚丽多姿的景色每年吸引近20万国内外游客到辉南观光旅游。

1.2部级文物保护单位――辉发古城辉发古城是满族四大部落之一――辉发部落的发祥地。辉发古城坐落在辉发山上(辉发山又名扈尔奇山),位于辉发城镇光辉村南面,辉发河东岸。海拔256米,相对高度32.3米,面积0.2平方公里,系一顶平、西南两面为峭壁的孤山。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栖居,辽代回跋部、明代辉发部均在此建都。明万历年间,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吞并了辉发部落,康熙、乾隆二帝曾到这里凭吊怀古。辉发古城以辉发山为核心,建有内、中、外三道城垣及了望台等。内城周长706米,中城周长1313米,外城周长2647米。墙基宽10~20米,墙顶宽3米,由黄土夹砂石夯筑而成。古城内先后采集到包括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建筑构件、武器和装饰品。辉发古城2006年被列为部级文物保护单位。

1.3辉南椅山湖水利风景区椅山湖水利风景区是一座以灌溉为主,集休闲旅游、防洪、发电、养鱼垂钓为一体的中型水库,总库容4200万立方米。东与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隔山相望,西与柳河罗通山遥相呼应,具有独特的旅游区域网络优势。椅山湖交通条件便利,距县城朝阳镇40公里,距白山市61公里,营白公路在湖区边沿穿插而过。多年来,水利部门一直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当作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制定了《椅山湖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经多年努力,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现已建成露天游泳场和垂钓场,休闲区新增设游艇、快艇、手划船、脚踏船等游乐设施。目前椅山湖共有5家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旅游、休闲渡假场所,能同时接纳400人就餐、200人住宿,以鲜鱼宴、农家宴、山珍宴等风味独特的特色宴席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1.4日益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辉南县处于沈阳、长春、通化、抚顺、吉林、四平、白山等大中城市的中心点,背靠长白山区的资源宝库,面对松辽平原的富饶粮仓,集山区特点和平原优势于一身,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辉南历来是进出长白山的西门户,是商家创业投资的天然宝地。区域路网发达,交通优势突出,境内有沈吉铁路、宇辉铁路、团杉铁路、营白公路、朝桦公路、营抚公路横贯内全县。长松高速公路、沈吉高速公路在区旁互通并留有出入口。通过细致调查分析,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来抓。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不断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发展和完善生态观光游、文化古迹旅游、休闲度假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使旅游产业成为竞争优势突出的支柱产业,变旅游资源大县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济强县。

2.科学定位,科学规划,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城市人群返璞归真的出游愿望非常强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时尚旅游的新趋势。辉南县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恰恰就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椅山湖、青顶子水库、以“七湾一湖两顶”而闻名的龙湾景区等,都非常契合现代人渴望绿色、健康、休闲的心理。在科学认识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辉南县确定了辉南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龙头整合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规划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蓝本。编制和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早在2002年,辉南县就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编制了辉南县旅游总体规划,并由县人大通过,明确了到2015年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成为辉南县的支柱产业,年收入要达到3亿元,这个目标预计将提前2年实现。2008年,按照省政府要求的,景区建设要有“一流的规划与设计,一流的项目,一流的投资商”这一要求,在市、县旅游部门的努力下,省旅游局投入120万元,聘请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设计院科学编制了《龙湾旅游区总体规划》,2009年获得专家评审通过,已交付使用。龙湾总体规划的编制,离不开省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省市旅游局要求规划设计院将总体规划与详规有机结合,创造性的在总体规划内选择四个节点编制详规,为龙湾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资源保护等,都提供了指导性方案和科学依据。

3.搞好配套,拉长链条,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化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点是综合性强、辐射面广、产业链长,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辉南县在搞好基础设施配套的同时,按照“以游客为本”的理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努力打造一条龙服务体系,让游客行的方便、游的有趣、住的舒适、吃的可口、购的实惠、玩的开心。

几年来,辉南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累计投入8千余万元,完成了龙湾景区的公路、步道、桥梁、停车场、接待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主要实施了大龙湾龙潭宫改建扩建工程,突出了大龙湾的宗教特色;实施了大龙湾休闲步道建设,使之与吊水壶步道连接在一起;安装了景区电子门禁售票系统,完善了售票、检票的管理,还加强了交通标识、停车场、环保厕所、景点景观带等改造工程,2010年投入400余万元,完成了旱龙湾至三角龙湾停车场旅游步道工程;完成2座环保厕所改造工程;投资740万元的龙湾漂流项目已正式运营。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辉南县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关联产业,提升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济拉动作用,2005年以来,一大批休闲山庄、家庭旅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饭店已达200多家。围绕景区新建的宾馆、旅饭店达到30多家,全县一次性接待能力达到5000人,其中县城及其他乡镇达到3000人,景区达到2000人。旅行社已从两年前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5家。民俗村也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大亮点,朝阳镇新胜村是朝鲜族聚居村,位于朝阳镇南部,地处营白公路沿线,是朝鲜族聚居村,具有民俗餐饮基础,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在建设民俗小区,形成集民俗文化、旅游、农家特色餐饮为一体的民俗特色小区。

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达到300余人,全县总就业人数达到5000人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改善城镇面貌、塑造辉南形象、促进对外招商引资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加大宣传,积极推介,大力提升辉南县知名度

4.1以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推进旅游宣传自从2005来开始举办首届中国吉林龙湾野生杜鹃花卉旅游节后,连续举办杜鹃花卉旅游节;多次到长春、吉林、沈阳、抚顺等地举办广场文艺演出,扩大了龙湾景区的影响,使辉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走到了百姓之中,进一步扩大了宣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