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艺术设计实践十篇艺术设计实践十篇

艺术设计实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7:00

艺术设计实践篇1

1.更新观念,转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现实,如何在本科教育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及行业动态,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其今后的就业紧密联系,成为今天高等院校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中得到有益启示。以美国为例,实践是美国艺术设计学院的课程灵魂,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紧密结合社会需求从而能很快进入职业轨道。学生毕业的就业率是衡量美国艺术设计学院知名度的直接标准。在美国,许多艺术设计学院的职业角色教育从新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始了,并且一直伴随学生到毕业。

2.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思路,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要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绝不是靠几门课程、几个环节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思路,不断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才有可能达成。

在美国,许多艺术设计学院都会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提供各种职业实践机会给学生,包括暑期项目、国外旅游学习实践项目、纽约和欧洲工作室项目以及大量的与各大公司的合作项目。在许多著名设计艺术学院里,大量的教学课程就是与大公司合作的实际产品设计项目。这样,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就已充分与社会接触,并通过各种职业实践机会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为例,为适应社会及企业需求,其相应构建了企业型的设计教育结构,学院每学期都会有若干项目课程与企业密切相关(被称为“企业赞助项目”),同时,许多课程也是在专门工作室完成的。正是由于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构建起了特有的教学体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院的数码设计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及娱乐设计专业等,在全世界具有领先水平。

3.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实践教学队伍

缺乏高素质、稳定的实践(实验)教学队伍,是当前制约高校实践教学的瓶颈。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要搞好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首先是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引进既有系统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艺术设计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其次,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艺术设计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实际锻炼,以增强其专业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采取长期或短期聘用的方式,邀请国内外艺术设计行业的精英或专家来校讲学、授课,力争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通过上述多种途径的综合努力,我们就有可能培养出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实验)教学队伍。

4.注重与业界的横向联合,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

艺术设计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十分密切。如美国洛杉矶中心艺术设计学院和底特律创造研究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就与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和产品制造商进行了广泛合作,为推动全球汽车和产品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而企业也为学院专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帮助,如日本丰田公司每年资助创造研究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达100万美金之多。因此,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我们应在专业教学过程别注重与相关行业及企业的密切联系,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以不断增强其社会实践及应用能力。

5.加强实验室及工作室建设,设立系统的实验教学课程

对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或操作来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效。因此,有必要加强实验室或工作室的建设,特别是基于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性强、行业发展迅速的特点,加大对有关实验实习设备的改造和投入力度。同时,我们还必须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层面综合考虑,系统设置先后承接的、纵贯四年的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实验教学课程和环节,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二、多维立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设想

艺术设计实践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机器大生产的发展,产品制作生产的流程分工严密,艺术设计的预见性和工艺性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设计艺术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性要求我们不仅是简单地在教学中加大实践或实际操作的比重,还要我们对产品和商品性质等实践因素及其社会因素有足够的认识。它不是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实践,而是与社会生活与生产加工对应的实践体验,是设计艺术产品的直接载体,是设计实践中的产品流向的要求所导致的,也就是设计艺术的基本属性。

就目前我院艺术设计系各专业的发展现状来讲,培养内容和目标与社会各行业的需求仍存在着一定的脱节问题。如专业方向与社会行业要求不明确、基础课与专业课不衔接,专业课与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不衔接,缺少实际的项日课程等。虽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一定量的虚拟项目,但大多因其不能有效的遵循市场化、商业化和工业技术的要求和规律,达不到良好的培养效果。所以我们艺术设计系近十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究竟有多少在从事相关的职业,又有多少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呢,这是我们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同仁们认真地思考的问题。通过参与艺术设计系专业特长生培养案例项目的研究,结合我这几年对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理解和实践,浅谈下我对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几点思考。一、进一步明确社会行业‘求,规划职业技方向按照中国当前现实,高职类的艺术设计教学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师和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艺术设计来讲,仅能设计出具有绘画性的效果图和制作图只是完成了艺术设计的一道工序,艺术设计观念的形成必须是基于日常生活并在生产需要上建立起来的,如果侧十人员不接触或很少接触实际生产,很少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不熟悉市场和消费信息,那么其设计只是一种绘画式的理想方案而己。那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尽量多的接触到生产实际,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熟悉市场和消费者呢?让我们学生自己完成,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针对于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能够多上社会,多下企业,多进公司,通过服务社会的形式,能了解到市场情况,将生产设计的需求带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来,协助学生做好职业技能的规划。目前,在艺术设计系在做专业建设计划的时候,已经有意识地将《专业考察》等实践教学活动纳人其教学计划中,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对相关对口企事业单位的参观、考察、学习,使同学熟悉了市场、消费需求及专业方向。专业考察只是作为解决学生职业技能规划的一个方法和手段,并不能解决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过程中的所有问题。那就要求我们教师能通过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站在比较高的专业层面上,结合当前社会需求,针对学生各种不同的个体差异,做出相应的指导。针对专业的不同的情况,给出多种职业技能方向,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性,让学生在一条路上走不通的时候,能有另一条路可以选择。拿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来讲,我们在对该专业做职业技能规划的时候,我们根据当前市场需求,将其分了网站设计方向、影视节目包装方向,而在两个方向上我们又做了细分,将网站设计方向分为普通网站设计方向和纯FLaSH网站设计方向,将影视节目包装方向分为二维影视节目包装方向、三维影视节目包装方向和混合影视节目包装方向,在职业技能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使学生有多种选择。二、采取渐进式技能培养棋式,夯实职业技基拍从事设计艺术的工作者,具备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务实的设计观念是十分必要的,这显然也是由其职业性质所决定的。而要夯实职业技能基础,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渐进式技能培养方法就是我们在不断的教学摸索和借鉴学习中找到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比较符合我院艺术类学生当前整体情况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将职业技能先分解为若干简单的单项技能培训项目并逐项进行培训,进而过渡到复杂的综合技能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拿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来讲,我们对该专业做了多轮教学计划的修改,以年、05年该专业分网站设计、视频制作、动画设计三个技能方向,我们将其按技能方向分为多个单项技能培训项目,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基础、外oto咖op、iuustrator、nreamweaver网页设计与制作、Flo制作、3DmaX、maYa、premiere、aftereffects等,对其逐项培训,再通过综合技能训练构成综合的技能,如二维设计基础+photosh叩+Dreamweaver网页设计与制作构成网站设计综合技能二维设计基础+外otoshop+premiere+aftereffects构成视频制作综合技能,三维设计基础+3DmaX或maYa构成动画设计综合技能。渐进式培养模式将技能分为不同的学习阶段,,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目前学院实训条件、师资等水平均不太高的情况下,对夯实学生的职业技能基础有一定积极作用。对于具体的课程,我觉得课堂案例导人教学是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兴趣,夯实职业技能基础的一个好方法,教师寓教于乐,在课堂上引人当前职场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让学生观摩、研究、分析、复制、再创造等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专业知识。目前,我已对所承担的多门专业课都做了相对应的调整,比如将3Dmax课程分为两个教学单元,前一个教学单元通过从一些大的项目上剥离出一些小的案例,通过让学生分析、制作,让其掌握3DmaX的基本操作;后一个单元,我会直接找来市场上一些典型案例,例如娱乐频道的包装《娱乐大搜查》,央视栏目的包装《今晚》等,通过这些学生平时生活中时时能接触到的节目形式,让他们观摩、研究、分析、复制,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曾记得有些同学在和我交流的时候说,老师,现在我们回去看电视,连广告都不放过,我们在一看广告的时候,就会研究这个广告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这个效果是课上讲过的,那个效果也是课上讲过的,等等,着实让我感动。三、采取项目式技能绪养模式,打破专业裸程界限项目式技能培养模式是从项目教学法演化而来的,即交给学生一个典型项目,让他们围绕着项目开发学习相关知识、培养技能等。这种模式不同于渐进式技能培养模式,它依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技能,学生在训练技能时突破专业课程的界限,目的性更强。学生在经过渐进式职业技能培养以后,学完很多专业课程,但很多都是学了这们课程,忘记那门课程,很难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也就很难激发出什么创作激情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采取项目技能培养模式,通过项目将专业课程的平台打通,让学生在学习现有知识的时候,仍然不忘前面所学的知识。比如,用FLaSH软件作为动画专业二维方向的依托平台,将aS脚本语言、二维动画设计基础、动画角色设计等课程融人其中,在一种熟悉的环境中,通过项目的形式,将多门课程的知识掌握并综合使用。目前,我已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中做了尝试,将3DmaX做为该专业电视节目包装方向上的软件平台,通过具体的项目,将photoshop、Flash、既miere、从e:effeets、摄像技术等课程的内容进行揉合,将各种软件的优势进行发挥,使学生的创造突破课程的界限,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经过这一轮的教学探索和尝试以后,当前该专业06级学生在电视节目包装这个方向上的能力远强于前几级,部分同学的实训作品基本达到了毕业设计的水准。项目式技能培养模式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一批典型的教学项目(教材),而二者缺其一,也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p#分页标题#e#艺术设计的根本宗旨就在于设计思维的创新,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求新观念的强化,它需要文化为基础艺术为表现,技术为根本。我们只有不断的改进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模式,让学生了解更宽广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学科技术,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实践篇3

一、艺术设计实习实践教学概述

所谓的艺术设计实习实践教学通常分为实习教学及社会实践教学两种,这两种教学模式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同时出发,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从而满足时展得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艺术实习实践教学是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社会形势的重要内容,是当前高校等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通过艺术设计实习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首先,在实习实践开始之前,教师应充分动员学生进行考察,并要求学生对实习实践结果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ppt展示。其次,在实习实践过程之中,教师应该保持对学生的纪律考察,保证学生能够按照社会或企业的要求进行有规则和纪律的考察,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同时,在考察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能够保证问题的及时解决。最后,在实习实践结束之后,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果,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形成体系化的知识系统,并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总之,在实习实践教学中,实习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应该重视学生知识在实习实践中的积累。

二、艺术设计实习实践方法

1.明确艺术设计实习实践教学的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专业性特别强的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作品主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和反应,作为艺术的一部分,其来源于现实,同时也会高于现实。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艺术设计实践技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艺术设计实习实践教学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健全的教学体系下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从而丰富专业技能。因此,应该进一步明确艺术设计实习实践教学的意义,打破传统的单靠课堂教学的模式,促使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

2.建立科学的实习实践教学模式

在艺术设计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型,即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种课程从不同的程度对学生进行了多维度的培养,保证了学生能在坚实的专业基础的背景下完成专业领域的学习。因此,在艺术设计课程设置时应该坚持与时俱进,通过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实习实践教学模式,保证教学模式能够系统化,并建立起相应的配套课程和设施,保证课程能够顺利开展,同时也通过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

3.进一步完善艺术设计师资队伍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教师的水平决定了课堂质量。首先,教师的素养是保证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推进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而恶劣的师生关系则会使学生厌恶课堂,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应该关注教师素质建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引导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前提。教师能够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实习实践,从而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再次,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决定学生实习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教学观念的革新是促进教学内容更新换代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教师有目的的重视实习实践教学,能够提升师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保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最后,教师能够通过言传声教对学生进行教育。在艺术设计实习实践过程中,优质的教师能够为学生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开拓创新,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4.健全工作室制教学方式

工作室制教学方式是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形成的,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能够促进教育向社会实践的完美转变。通过艺术设计实习实践工作室,能够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得专业的指导。同时,通过工作室制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促进整体发展进程。不仅如此,通过工作室制教学方式,能够吸引企业对相关教学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工作室设备等,保证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从而为学生创造更为方便、快捷的学习环境。

5.创造良好的社会实习环境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实用型较强的专业,需要时刻把握时展动向,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调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良好社会实习环境的创建,加强同企业之间的联系,实现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在共赢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企业稳定的人才来源。

6.重视实践项目的建设

在艺术设计实习实践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成果的检验,完善实践项目建设。常见的检验方式有:展演、竞赛等。通过这些检验方式,一方面能够保证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践进程的掌控,深化学生对专业领域的认知,实现督促和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在后期的总结之中,深化对实践项目的认识,促进学生对后期发展得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

三、结论

艺术设计实践篇4

一、全面学习与把握学科建设“四要素”,以质量求生存

任何事情要办好,都有它的规律,有它的基本要素。笔者以为,从创建第一个专业起,就应站在学科发展制高点来把握学科方向、学术梯队、基地平台、项目成果四要素。笔者所在院校从1987年开设第一个专业——“工业设计”起,看准了它是“一种创造”,要狠抓创新意识教育,不断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干精神,这关系到学科与专业的生存和发展。

面对市场对人才培养的挑战,高校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应突出表现为人才特质上的“三重”和“三性”,即“重素质、重能力、重实践”和“适应性、可塑性、创造性”。设计艺术院校需要着重培养出一大批“创新意识强、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的“三强”人才,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这是设计艺术教育的趋势。具体而言,教学应该根据社会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在主干专业教学内容设置、实验条件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充分考虑设计行业所需的素质教育,使培养的学生有振兴各设计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设计艺术学院的发展加强与行业的共建合作、产学研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坚持把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输送行业所需要的高级设计专门人才放在办学的首要位置。

“三强”型人才把创新意识强摆在首位。在竞争中,特别是面对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创新意识与原创意识更具优势,充满艺术与个性气息的产品必将成为消费新追求。具有感性形象创造性的设计师和善于推理与分析进行技术结构创新的设计师,都是所需要的。设计教育努力培养具有两种综合素质的人才,这需要以搭建扎实的知识结构交叉平台为基础,奠定学生将来进行“越界”设计、“越界”沟通的能力。只有具备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善于“越界”设计的能力,才是成为合格设计人才的基础。

“三强”型人才把适应性摆在关键的基础位置,这与设计工作本身的性质紧密相关,设计工作具有灵活、协调和市场的偶然性,设计开发过程就是一个了解市场——调整适应市场——改进适应市场的过程。此过程可以借用设计原理中的“适应性系统”概念,设计艺术适应性系统是处于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交界面处、具有一定目标与功能的系统。这个适应性系统需要从内外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去考察,系统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其所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表现,同时也受内在因素少量限定性质的制约。它的理论根据是人为创造的第二自然与第一自然协调形成天人合一的系统,这个系统针对环境规定具体的目的或意图,具有适应环境的根本特征。适应性系统的行为具有复杂多变性,但这种复杂多变的行为主要是其所处外在环境复杂性的反映。它运用规范性、限定性的描述方法,即:从目的、手段适应环境的角度去讨论“应当是何种方式”的问题。产品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及目标也是适应性系统的三大组成要素。该系统的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对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定方式的理解程度。因此,设计专业学生必须从入学就逐步建立“适应性系统”意识,无论是适应社会的强化协作意识,还是具体的设计开发和改良工作的开展本身,都要重视“适应力”。

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设计艺术人才是能吃苦、肯实干的人,设计工作与市场紧密相连,从市场调研开始就有大量繁重且要求细致严格的工作要做,而且在专业和社交技能上对设计人员提出了很实际的要求: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能与他人合作、能不断地发现市场中的空缺点并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地运用设计程序与方法;利用理性的设计思维分析和引导产品设计、熟练运用现代表现技能进行产品设计的设计人才,这些能力也都建立在实干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为企业认可。二、“三强”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多培养出“三强”人才,设计艺术教育和管理可采用以下措施。

1.以学术梯队建设为关键,造就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坚持“人才强校”的原则,设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运行“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工程”“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支持杰出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通过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每年派出教学科研人员出国留学、学术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外国专家、学者短期来校访问、讲学及合作研究,发起和主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推动师资培养国际化。实现教师队伍“四个转变”,即以科研项目和教学为纽带的松散组合转变为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并具有内生凝聚力的科研和教学团队为主体;以本科学历为主体转变为以博士学历为主体;以中老年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偏单一血缘教师为主体转变为血缘结构合理的教师为主体。梯队的建设要做到:一方面,授课老师要有全面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实践的经验及能力,并能明晰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的殿堂;另一方面,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克服传统中国教育的学生被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智慧、创造能力,挖掘潜力,运用科学的方法活跃教学思想,启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释放教与学的创造性能量。

2.以条件建设为基础,实施人才培养的高起点教学质量工程

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加大本科教学条件建设力度,在预算编制上“重点向教学倾斜”,2004至2006年用于教学4项经费总计达1.7亿元,2006年4项经费占学费的比例达到31.31%,校园基本建设累计投资达到24亿元以上。网络学堂、网络教学平台为重点的数字化校园等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与此同时,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等教学质量标准和规范教学环节、规范教学管理的文件和规章制度,实施高起点的教学质量工程,使良好的教学条件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推行教学名师制度,启动多级本科品牌专业建设,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实施多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支持精品教材建设。因此,笔者所在院校设计艺术学科的平台建设有了明显进展,拥有该学科本、硕、博和博士后层次,工业设计、动画等专业成为国家特色专业,“设计概论”等课程成为部级精品课程。

3.建设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创新

首先是按社会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和培养着重点,建设新的课程体系。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通过制订发展规划、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召开“两代会”,确立学科建设在学校办学中的核心地位。优化学科结构与专业布局,整体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着力构建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

其次是培养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教改试点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管理模式上强调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了“2+2”“3+1”等多种培养模式;同时营造创新氛围,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教育创新,开展教学研究,积极引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全国各类设计大赛中居先进水平,并率先在全国设立500万元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积极共建合作,建立校外“三强”人才培养运行模式

在设计艺术教学中,实践是产品设计的最好教学方法,设计艺术教学应以实践环节教学来带动理论教学,只有实践才能带动创新,走学院与企业相结合的教学路线,可以较好地解决设计脱离实际的问题。设计院校应开拓社会办学资源,优化“三强”人才培育环境,重视搭建科研合作、教学交流、学生互换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开展国际合作教育。坚持科研促进教学的原则,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利用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06年笔者所在院校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数中,科研课题或来源于生产实际的课题占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总数的90%以上。科研时间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艺术设计实践篇5

创新文化能够营造尊重自由探索、尊重首创精神的良好氛围,是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文化形态,是社会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和驱动器[3].国家需要建设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文化,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进程,推动社会发展.现代高校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文化,这也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创新文化的建设可以营造高校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励师生通过创新实现个人价值,让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创造力之中,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高校创新文化是一种校园文化形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基本内涵是以开展教育创新为手段、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塑造其创新人格.高校创新文化建设是落实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大举措,是提高现代大学综合实力的精神基础,是高校能否符合时代要求的前提[4].高校创新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是高校保持开拓创新的源泉、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创新文化建设至关重要.首先,要培育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新的土壤,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其次,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活动方式,提升创新能力和品质;最后,要完善和创新高校的运行评价机制,提高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以培育高校创新文化为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高校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等创新能力的最理想、最有效的平台,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和纽带.

2实践教学对培育高校创新文化的作用

培育高校创新文化的关键在于提升高校的教育内涵,而实践教学可发挥重要作用[5].因为实践教学能够适时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活高校建设创新文化的内在动力.实践教学还能着力营造自主的创新氛围,提升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

2.1激活内在动力

高校创新文化建设中必须注重“人的工作”、尊重人的首创精神[6].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进行差异化实验设计,使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激活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2.2营造创新氛围

高校创新文化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可从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更多的学习机会,引导和推动学生多样化的专业研究兴趣,通过实践活动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完成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出一群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这些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提升了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

3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发展中的困境

3.1艺术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滞后

现阶段我国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时期,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迅速,但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跟不上学校的整体发展速度,从而使得对软硬件要求较高的实践教学成为高校教学环节中最薄弱的一环.在高校艺术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往往存在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实验平台硬件设备不够齐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尽完善等问题[7],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较少进行实际操作训练,难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这对学生创新文化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

3.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中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偏见,在高等教育中也存在这种倾向,即重视传道授业、轻视岗位技能培训,使得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即使是实践教学,也往往只注重如何实际操作,对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不甚了解,不能形成独立体系.然而,目前不少地方高校由于受教育资源限制,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创新能力,不利于国家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

3.3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主要是任课教师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的基础.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应按照相关原则性,体现导向性、差异性、可操作性和公平公正性;反映社会需求和高校专业特色;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实验和实训教学掌握一种实践操作技能.建立与评价机制相配套的激励机制,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考核标准[8],对于积极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给予学分或评优方面的优先考虑,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4构建艺术类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校园创新文化建设

创新文化是高校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动力[9],所以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创新文化建设.

4.1注重顶层设计,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对于地方高校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0].鉴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对实践教学进行顶层设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11],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科研素质训练,增加实践教学学分的比重,并将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化,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课程体系是实践教学得以落实的主要载体,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座[12].要科学构建高校艺术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可整合校内资源,突破学科界限,重构艺术类、设计类、美术类等同类实验课程和项目,形成多模块、多层次的教学体系,例如将教学体系分成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和课外实践活动体系.艺术类实践教学实验室的建设规模要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并且具有较高水平,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教学和动手实践的平台,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工程概念.要减少演示性实验,增加学生能够全程参与的设计性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实践的方法和过程,体验科学发现和工程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高校创新文化建设,进而内化为社会所需要的工程师素养.

4.2完善考核体系,突出制度文化创新

高校制定的管理制度,也就是制度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外在动力和主要影响因素.高校对艺术类实践教学应完善考核体系,出台系列制度,如“本科学生实习教学工作条例”、“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实验教学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建立校、院、系三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校、院两级的教学督导体系,对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和全过程的跟踪控制,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为调动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还应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制度文化的精神内涵、本源价值运用于实践教学、科研、人事政策等,可开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变革思维,重塑高校发展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人格,从而让优秀的校园文化资源直接转换为聚集创新人才、产生创新成果的活动.制度文化创新的根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创造性,形成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机制.因此,通过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将推动高校文化建设变革、创新和超越,在高校可持续、跨越式发展中有所作为.

4.3打造产学研平台,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高校产学研的结合.可以打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协同工程创新实践平台,将学生的实践教学与企业工程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新的校企地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快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实践积累,更好地开拓学生的社会化视野[13].产学研合作平台能够整合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创新力量,有利于校企优势互补,通过外部环境进行“能量”交换,从而实现创新和多方共赢.现阶段,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需要.高校创新文化建设是诸多创新资源的有机结合,是要建设一个开放的系统.要想建设好高校创新文化,不能把各种创新资源进行简单的堆积,而是要对多种创新要素进行优化组合.这些要素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因为只有提升人的行为意识,才有可能取得创新的成果.以产学研平台为载体,可以建立提升学生工程创新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集设计、制造、管理为一体的科研创新意识,从而促进高校创新文化建设.

5结束语

艺术设计实践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育  构成艺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现代设计人才要求的高起点、批量化,使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现代艺术设计人才日益紧迫。但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又十分令人难以满意。纵观全局,要想使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达到比较完整,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现代艺术教育体系。而构成艺术是任何艺术和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部分,它存在与一切艺术和设计的任何角落,也是世界各高等院校该类专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课程。

        一、构成艺术的发展和现状

        构成艺术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 是现代艺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训练学生如何利用元素进行美的创造, 研究如何运用和掌握形式美的构成规律等的重要课程。构成设计的观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活动,无论在绘画还是设计中,都主张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放弃传统的写实,这种观念经过俄国的构成主义,风格派,以及在造型设计中影响最大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发展,逐步从新的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建立起一个新的造型原则;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也随之发展成为现代教学训练的基础。

        在国内,构成设计从最初的由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组成,发展到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光的构成为主要内容,并加入了新的时代设计元素多媒体与电脑技术的运用。

        二、艺术设计教育中构成艺术教学存在的误区

        1.不重视构成艺术课程中的交互性知识

        点、线、面、体、色、光、材料是抽象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其中任何一个都能构成单独形成审美的造型。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相互综合构成容易营造出更具美感的形态。这一点应该是教学中的关键所在。但是通过对毕业生知识结构调查分析,这一点并没有在课堂上被教师所重视。产生这个误区主要归因于现行的教材存在薄弱环节,授课教师对抽象构成的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深透。

        点、线、面、体、色、光、材料元素也是我们使用频率最多的几个元素符号,倘若其中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完整,必定会限制构成创作在一定范围的 “自由度”,增加构成设计的难度。学习这些元素不仅是构成的基础内容,还是不同构成之间相互支撑的条件,满足了这些前提条件才能谈及下一步的实际应用,这就是学习构成学的主要目的或称为专业设计的问题。

        2.不同构成艺术课程中的误区

        掌握构成艺术的理论、技法和实际应用方法是学习构成设计的前提要求,即使简单化的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密集、肌理、空间、群化等平面构成形式,都应该在实现它们的实用性功能之后再考虑体现其审美形式。该课程的实用价值就是构成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教学中,有个典型的错误现象就是:学生以完成作业而练习,不知所用,导致学生厌学。色彩构成教学包含色彩理论和心理色彩创意构成两项内容。

前者讲授色彩的基本规律和基础知识,是理解性的内容;心理色彩构成是创意性训练的环节,追求具有针对性的主题设计。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花费的精力大都在学习基本的色彩原理和“程式化”的构成方法,与应用性设计有关的创意作业在最后一周“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按照授课顺序,学习立体构成是美术类学生接触三维空间造型的第一门课程,同平面、色彩构成相比,立体的空间构成的语言和视角是建立在它们的基础之上,所以要求完成的条件更多更高了。准确地说,立体构成是学习抽象雕塑的理论、方法,但教学中存在着典型的误区,因此混淆了立体构成和“行为艺术”的区别;初学者不习惯用审美法则要求去推敲、比较元素的数量、体量、位置和色彩等因素,常常导致“堆砌式”的组合;综合构成是立体构成的基本特性。广泛地接触材料,是掌握构成应用的关键步骤。

       三、构成艺术教学实践的创新探索

        1.重基础,宽口径

        重基础、宽口径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美国的设计教育改革起步较早,基础课的比例已增至50%,同样日本的设计专业也是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然后才能进入专业课程的进修。而在欧洲的设计院校则不把课程固定在过细的专业划分上,这都反映了人们对设计基础课程新的认识和重视。在我国,很多高校也越来越重视起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设置与改革,更注重对学生设计基础技能的培养和加强。深感这一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2.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的要求是师生交往、同学之间交往及教育者之间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比如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中有美术学院的教师都是流动的,通过聘任的时期来掌握和控制,是为了保证艺术教学观念的更新。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例如在构成的教学中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同时,在通过一些课题的训练提高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达到对知识的再次巩固和理解。平面构成中主要是对图形的构思、组合和分解,从而再形成新的形来达到创造、创新的目的。

        4.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华,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教师要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更加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三大构成是设计基础,对于今后专业课学习起到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作用。平面构成用在各种平面设计当中,色彩构成提高色彩搭配能力,立体构成主要用在雕塑,建筑等方面。三大构成的学习可以提高整体的审美水平和对艺术的理解。对构成课程的教学如何加强理论与实践要做好以下两方面,一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性教学与课程整和为我们基础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二是实践出真知。理论教学教授更多的是专业理论,而实践则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经验和学科的知识,培养了他们自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作为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的构成艺术教学实践与探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科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使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在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实践中更加成熟完善,实现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潇玮.浅谈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创新[j].艺术与设计,2008年03期.  

[2]赵擂.构成艺术课程的改革与创新[a].广东轻工业,2008年4月第4期.

[3]吴筱荣.走出构成艺术教学的误区—基于当代构成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美术大观,2008年09期.

艺术设计实践篇7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我国艺术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在各大高校中也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合理的优化教学课程、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极为关键。基于此,加强对高校艺术设计教改实践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设计有基础课与专业课之分,基础课主要是围绕着设计特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有效的设计手段,体现设计理念等。常见的基础课程包括素描、速写等,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课程严重脱节,导致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明显,学生在刚刚接触艺术设计课程时往往觉得无从下手,设计能力得不到提升。

第二,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缺失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参与设计实践也较为方便。然而,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课堂中,过度的使用计算机工具,让学生对计算机产生较大的依赖性,扼杀了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创造力,失去了艺术设计教学的初衷。

第三,很多走向艺术高校的学生,在高中时期,选择艺术专业学习往往是由于想通过艺术课程走上大学。经过了高中时期的压抑学习后,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自由性,学习态度发生了较大的下滑,对艺术设计学习的兴趣降低,在学习中会产生厌学、枯燥等情绪,对高校艺术设计学习造成较大的困扰。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多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工作,具体措施体现在:

1、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针对性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用、实践的原则,满足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具体来说,第一,需要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第二,以学校操作实验室为基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让学生在不断动手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提升动手能力,掌握设计的流程等;第三,针对学生对艺术设计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能加符合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学生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高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需要更加的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传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的问题,还需要打破传统基础课的模式,让基础课真正的为学生学习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打下坚持的基础,让学生通过基础课能够掌握应有的设计经验与技巧。具体可以将素描改为设计素描,而绘画色彩为装饰色彩,同时适当的增加室外写生训练等项目。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中,还需要注意对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第一,视觉反映能力。艺术设计需要具有视觉十分灵敏,能够灵敏的接收捕捉到的信息,并且及时的做出感悟反映;第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就是创造能力,让学生对未知领域的事物充满求知欲望,锻炼学生对事物的把握能力,让基础课成为专业课真正的基础;第三,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实用性。一种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定改革方案时,经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结合省情、校情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求,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3、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保证渐进性、连续性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的同时,还必须强调教学的渐进性。艺术设计是活动,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同时艺术设计涉及多个学科,是多科知识的融合。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很难把握固定的流程以及搭配关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得到艺术设计教学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师在实施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专业必修课,起到强化教学实践的功效。同时,学校可以和校外的用人企业加强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参与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让学生以设计人员的身份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中,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为今后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基础课与专业课设置脱节、对计算机技术过度依赖、学生学习态度、教学方式等等,给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造成较大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强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的优化教学课程设置,突出基础课的针对性,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强化实践教学的连续性与渐进性,确保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艺术设计嗅觉等得到提升,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秦琪.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4,26(9):125-126.

[2]闫雪.关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装饰.2015,32(3):99-100.

艺术设计实践篇8

关键词:

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15102

1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问题

(1)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矛盾。我们现行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多数课程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授课老师的教材为核心展开专业教学,这种模式中教师的课堂讲授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欲望。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比较缺乏,甚至可以说一些课程的教学几乎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这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以致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作为一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学生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全国艺术设计专业急剧膨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报考人数更是居高不下。在如此背景下,考进的学生专业素质急剧下降、基本功较差、文化素质良莠不齐等。好在作为年轻人,还保有对新鲜事物敏感的一面,能迅速地捕捉到潮流和前沿资讯。面对这样的受众群体。我们迫切需要改革我们的教学方式,对他们良性引导,让其在四年大学本科学习中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这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并努力实践的。

(2)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不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独有的问题,但是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的艺术类学科,这个问题更加应该得到重视。特别是在郑州航院这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是我们的办学的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以此作为课程设置的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总结学习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同时也要推陈出新,开辟新的、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途径。

2实验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

根据实际,我们发现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们才能逐步掌握某种技能。而能力的提高也都是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特别是创新的能力更是离不开实践的,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需要不断地创新的专业,就更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

创新能力最为一种稀缺资源有诸多因素对她产生影响,但是实践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在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课程的教育,注重实践课程设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互动,“产学研”并重,激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该和优秀的企业合作,建立相关的实习基地,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目标。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和锻炼学生的创造力,这不仅是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符合国家当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要求。

3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的几点思考

(1)更加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点,在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体论课程的程度,逐步加入实践课程的学习。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理论学习的问题,从而巩固理论知识,同时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性。

(2)不断加强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要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创新当前的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规律,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而且可以使实践教学的过程更加的生动,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使实验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是艺术设计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积极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从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模式改革成一学生的学习为主,老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通过各种突进,将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素质扎实的设计工作者请到课堂,为学生的实践课程做指导和交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的交流和学习。当然我们教师自己也要和设计单位合作,提高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准,能结合实际为学生讲解设计方案,现场指导学生的创作,真正体现实践课程的作用。

(3)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实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角色转变,把学生身份向准职业人过渡,使学生不断深入社会,了解行业的职业要求。例如在低年级的材料与构造的实践课程中,可以设置课题让学生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角度进行材料的选择,施工工业的选择,真正让学生走进建材市场,走进工地,实实在在地了解材料的类型、价格等。在工地上,让学生与施工人员交流,了解施工的工艺,甚至参与到施工的过程中。在高年级的室内设计课程中,以实际工地为课堂,那室内设计的一整套理论教学都和实际项目结合起来进行实践教学。这比老师在讲台上讲解更为直观、有效,同时以高校为平台,也可以让老师不流于书本知识,不简单的照本宣科,也能及时更新老师的知识结构,对整个专业的发展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4)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强技师队伍的培养。德国著名设计艺术理论家范登堡教授说过:“设计艺术没有不言自明的公理作为支柱,根本而言,设计艺术并不是一门科学,它只是一个实践”。这段话非常深刻的说明实践教学对于艺术设计学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对学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是多么的必要。作为艺术设计的教师,要想带领学生展开专业的时间学习,那教师自身必须身先士卒、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社会的实践中。现在很多高校强调“双师”型教师,就是对教师本身实践能力的要求。实践课程的开展不想理论课程那样可以事先都准备妥当,依据教材来教学,实践课程的展开需要教师更具有现场的应变能力和驾驭能力,只有当教师自己本身拥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才能把握好实践教学的开展。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带领学生走进专业的实践活动中去。

(5)通过校际校企合作,实现实践课程的与时俱进与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与教师科研的结合,鼓励教师在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其自身实践经验反过来辅助于更新实践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加强交流,实现教学内容、教师队伍的与时俱进和可持续性发展。鼓励实践课程开展与企业的合作,既可引进企业的技术支持,也可补充技术队伍,让学生的设计创意直面社会企业。同样,高校也同样可以成为企业法人,建立研究所或成立设计工作室,为教师提供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更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这方便很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4结论

我们一直提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必须将实践教学贯穿其中,让学生走进工作室,走进工地。在个体创作与参加综合课题项目的过程中,在具体实践性学习的同时收获超越知识本身真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代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学生唯有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才能将灵感、创意以及关于社会问题的思想通过实践寻求解决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才能真正塑造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艺术院校应该成为最具有创新源动力的发祥地。

参考文献

[1]陈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教育,2011,(1).

[2]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7.

[3]张志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4]韩钰.论当代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出路[J].艺术教育,2009,(03).

[5]汤少哲.解读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6]蔡倩.江苏省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艺术设计实践篇9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概念界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个分支,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主要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道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与设计的一门实用性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专业与学科较为广泛,其中不仅有建筑学、美学、宗教学、文学、环境生态学等多个学科,同时也包括了环境心理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内容。所谓实践教学,就是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巩固。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促进学校对于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的科学规划性。利用实践教学可有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行成正确的三观。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主要问题

第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偏低,由于近年来高校在改革中逐渐扩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的学生质量转而变得参差不齐,且数量庞大,但是在面对毕业于就业的过程中,却无法保持原有的就业率。就业率的逐年下降为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毕业之后无法找到工作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第二,毕业生水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虽然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现象,但是用人单位同样面临着大量岗位空缺,雇佣不到自身需要的人才。很多用人单位雇佣了应届的毕业生,但是由于其实践能力较差,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基于这一原因,很多用人单位在应聘时,都要求应聘人员要具有工作经验。第三,我国现阶段教学体系不利于实践性课程的开展。一般来说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以理论教育为基础,在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的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注重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阻挠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自由探索,形成了被动学习的惯性。也就更加不会主动探索构建自身的实践道路。第四,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课题,过于理想化。在我国大学期间,很多要求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都是一些假设性的题目。这些题目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所受的限制较少,很多学生无法正视有无限制的课题。但是实际上,设计师在对于外在环境进行设计中,要受到种种条件的约束。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培养。

(二)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艺术环境设计专业在发展中遇到了种种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高校盲目扩招,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教育教学成果减少,学科建设发展缓慢:第二,高校对于现阶段专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清晰与明确,管理体制的课程不够健全,导致实践性课程无法得到实施,形同虚设;第三,很多设计公司在设计市场中简单生存,激烈的竞争,阻碍了企业对于新员工的吸纳与培训能力。很多设计工作基本不接受实习生的实习,学校也难以找到校外的实践基地。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第一,保障师资建设,促进实践教学,很多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在高校的工作促进了他们的科研能力,以及对于学术动向的敏锐性。但是,与他们的学生一样,他们缺少实践能力。没有参与实际的工程设计的经验,更加没有施工与相应的管理经验,但是在教学活动之中,要由这些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所以,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聘请更多参与过一线设计工作的设计师与学校的任课教师一同参与,共同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带领学生真正的投入到一下的设计活动当中,有效促进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缺乏实践基地,是现阶段学生无法获得实践能力的根本,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学校建立统一的实践基地,与设计类企业签订长期的互惠互利的合同,建立长期的实践基地。同时对于学生的教学活动,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也应该尽量多的才有实际的案例,在课堂中对于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理想化的作业题目,对于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再次,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实践化教学,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毕业后想要找到工作的学生,建立人才的培养计划,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对于那些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对其实践能力记性较为节制的实践能力培养。保证每个学生都获得自身希望的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张蔚勇,陈汉章.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途径[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陈建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兼谈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工作[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江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视野下——实践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包装世界,2010(01).

[4]陈力群.浅谈高职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7).

艺术设计实践篇10

[关键词]艺术设计写生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丽岩(1974- ),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辽宁沈阳11003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62-02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一、写生实践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特色

艺术源于生活,而专业写生则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搜集创作素材、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艺术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得以巩固和延展的最有效方法,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是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立专业写生这一基础实践性课程,是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社会的重要环节,是实践与教学的结合,既是教学加以实践,又是在实践中教学。此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设计成长道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写生课程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特点,还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等多重意义。此课程是学生对生活体验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写生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深入地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但观察生活的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艺术鉴别能力会大大提高,而且还自然而然地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收集了大量的素材,融入自己对艺术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为将来的艺术设计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写生课程的研究在场景上可分为室内写生、室外写生;在对象上可分为静物写生、人物写生、风景写生。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写生教学大纲中,不但安排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这类室内写生环节,还安排了室外写生这一重要环节。学生在画室里长期面对静物与人像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和枯燥乏味之感,长此以往会逐渐削弱学生对自然生活细致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室内写生是绘画基础训练,对象是固定的静物与人像,重在培养学生观察物象的比例及结构,是基础,是积累,是铺垫。室外写生则含有创作的因素,对象是丰富多变的自然景物,学生从最初盲目的、随意的浏览到仔细观察、分析,再到对所见景物的取舍,进而把那些质朴的自然形象经过提炼、组合、加工,描绘成为融合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作品,在这繁复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提高了对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以往所学的知识与写生的实践有机融合,最后融会贯通,在作品中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写生教学实践可以说是联系继承和创新的桥梁,在这里,室内外写生课程都显得尤为重要,两者都是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写生实践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写生是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绘画方式。写生课程的研究是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在写生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在写生过程中积累设计创作素材,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担任艺术设计工作,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著名的建筑学家齐康教授几十年来坚持写生的习惯,写生给齐康的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了许多帮助,齐康说:“我经常利用出差(国内和国外)的机会写生。大自然是我绘画的对象,大自然的美常使我感动。我认为建筑要适配于自然,要和谐,要进入画境,要有一种惊奇之感。画是我最最亲密的朋友。”一代鬼才黄永玉年近七十时还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盛夏时节,他背着画箱,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写生,饿了渴了,就坐在路边吃点随身带的面包,喝几口凉水。黄永玉从少年时期就精通木刻的手艺,这不仅仅靠的是天性聪颖,最主要还是靠勤奋和其勇于实践的精神。在苏州写生时,他被司徒庙中有“清奇古怪”之称的四棵汉代古柏吸引,连续三天早去晚归为其写生。日后,面对被他用准确而流畅的白描线条展示在丈二大纸上的这四株阅尽人间沧桑的古柏,人们无不称奇叫绝。不是所有的写生都能像大师们的作品那样浪漫,但所有的写生作品当中都孕育着重重的创意理念,学生作品中一个概念最初的成型及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蕴藏在其中的丰富财宝。

在写生教学实践中通过直观教学,对物与景的写生,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面对客观的对象进行主观的处理,从构思到构图到落笔到完成,画面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画者本人对物象的感触与内心的感触和思想的表现。自然中的任何景物对于初涉写生课程实践的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在写生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要启发学生战胜胆怯心理,培养学生养成果断下笔、大胆用笔的良好习惯,在一定时间内,捕捉到景物的最突出特征,抓住最生动的、最令人感动的部分。

三、写生实践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实践活动,同样,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写生的实践能力也是学生在参与写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指导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写生实践教学活动的同时,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们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写生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当中的主要训练方式,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当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写生可获得第一手的创作素材,既真实又自然。自然生活是写生实践的源泉,而情感则是写生的灵魂。在写生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把传统的、基础的、理论的、知识和现代的、自然的、生动的感受合二为一,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真正的生活体验当中去,完全地感受自然,感受生活,从自然生活中吸取充足的养分,把艺术设计专业理论和所学的绘画技巧相结合,从而激发出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强烈渴望和激情。

在写生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可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会综合运用知识储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信息发展迅速,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只是他们学习、生活乃至今后担任艺术设计工作所需综合性知识的一部分,大量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各种实践去获得。因此,在写生教学中,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提高动脑、动眼、动手的能力的实际操作中理解知识、巩固技能,从而能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具有在更高、更广阔的层面上学习的能力,是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所肩负的责任。

四、写生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型指导方法

写生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初涉本课程的学生来说,可能会碰到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学生依靠设计基础、设计理念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及时走出困境,只有如此,才能获得预想的、好的教学效果。

写生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首先,先进行室内的、简单的静物写生,由素描过渡到色彩,这期间打好基础,掌握写生的基本技能,熟悉绘画工具和材料,增强信心,然后过渡到室外写生。从室内到室外,不但作画的地点发生了变化,就连作画时间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很难控制,所以,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室内作画经验后,才能更好地表现室外景物,在学生对单一的室内绘画方式厌倦之前,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变化丰富的自然当中,新奇之感油然而生,进而使学生产生新的绘画兴趣。

担任艺术设计专业写生课程的指导教师在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程之前,要引导道学生不要急于落笔,应该首先熟悉情况,留心观察,一些心得甚至可以用文字形式或小的图稿记录下来。室内写生与室外写生都要注意这一环节。无论是面对静止的还是丰富多彩的自然,都要尽量如实表现,要尽量忠实于当时的感觉,每一次写生都不仅仅是对物象的简单描摹,而是一次融入自我感悟和内心情感的创作,哪怕是几根线条,对于日后的艺术设计创作应用都是一种准备和积累。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创新性思维,指导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写生教学实践中,不但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基础训练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和引导,还应在培养学生扎实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正确习惯的引导下能够把要表现的物象既真实而又深刻地表现出来。艺术设计专业写生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在这个思考的过程当中,感性直觉转化为感性思维,最后,跃然而出的作品当中变现出来的不仅仅只是一些物象的结构、线条和色彩了,最重要的还融入了学生对物象的再认识和另一角度的理解、解读以及不可复制的创造和再现,这样的训练为拓展和提升学生在今后的艺术设计中的发展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结语

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内容与形式通过写生实践教学这一环节的融会贯通,所获得的综合性知识更加牢固、更加丰厚;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因此,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与写生实践教学是牢不可破的组合。

写生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物象、形态、画种工具及材料性能的认识和把握,而且提高了学生们在生活中观察自然,发现自然中的美和创造永恒的美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的能力,拓宽了他们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视野。学生们的每一张未经雕琢的写生实践作品都浸透着他们的汗水,在其中,你也许会读到错误、思考、教训和梦想,有些可能带给你惊奇,但它们都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虽然这些作品并不完美,然而不完美才是这些作品中最富生命力的部分,都是一片崭新天地。

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地结合本专业特征制订教育教学方案计划,是尊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客观发展规律的。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艺术设计专业写生实践教学实现了全方位顺利发展,此课程实施至今一直有很好的效果,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刘维荣.建筑是凝固的档案[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1(1).

[2]黄永玉.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