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传播的优点十篇网络传播的优点十篇

网络传播的优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0:01

网络传播的优点篇1

广电音视频节目在网络传播中的

地位和作用

无论是从传播的方式还是从传播的内容、范围、对象上看,广电传播与网络传播存在着共性,双方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十分明显。特别是广电音视频节目在网络传播中不可或缺,认清并把握好这一优势,广电传媒仍可在局部形成竞争优势。

优秀的视听节目,决定着网络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网络传播过程中,除丰富的图文外,视听节目的传播是其最大亮点,在网络传播中地位十分重要,决定着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视听节目的来源除从市场上的制作公司获取外,更多的来自于广播电影电视专业的生产制作团队。其选材的广泛、制作的精良、包装的到位是一般商业公司所不能提供的,市场上那些粗制滥造的音视频节目就更没有竞争力了。所以,高品质的音视频节目的生产与,是广电传媒与网络媒体竞争的制高点,把握住了这个节目源的生产流通环节,广电媒体就能确保自身的竞争优势。

多样化的视听节目生产,可以增强网络媒体对广电媒体的依存度。掌握了网络传播中的视听节目源并不等于保证了其传播的吸引力。广电视听节目要在互联网上获得传播效果,需要在广播影视节目生产的多样化和特色上下功夫。在这方面,中央、省、市广电制作播出机构要依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地方优势各展所长,为网络媒体提供丰富多彩兼具专业化、个性化特色的广播影视节目。只有这样,广电视听节目才能在网络音视频节目传播中形成行业优势,进而增加网络媒体对广电视听节目的依存度,获得竞争比较优势。

在视听节目的流通领域,广电传媒要依据法规和行业管理优势,严厉打击视听节目的盗版和侵权行为,净化视听节目流通环节,确保竞争的公平性,捍卫广电传媒自身的核心利益。因为高品质的广电视听节目影响着网络传播的吸引力,决定着网络媒体对广电传媒的依存度。所以,广电传媒更应该从保护知识产权和自身利益出发,按照行业规范,严格控制视听节目许可证的颁发,严厉打击视听节目流通环节中的侵权和盗版行为。只有这样,广电传媒的优秀视听节目在网络传播中的吸引力和决定性作用才能得到凸显。在这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节目流通机制,形成全国性通畅透明的节目流通渠道,加大市场执法力度等尤其关键。

借助网络平台,拓宽广电传播渠道,

形成新的竞争力

面对新兴网络媒体的挑战,广电传媒不应该把这种竞争视为威胁,而应视为机会。因为在现代传媒竞争中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如果我们善于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优势、互动优势和时效优势,着力拓宽新的传播渠道,就会为广电传媒提供一个新的竞争平台。

依托视听节目优势,构建自身的网络视听传播平台。既然网络的互动、开放优势十分明显,网络的传播速度又难以抗衡,那么广电传媒为何不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巨大的网民市场来拓宽自己的传播渠道,发掘自己的影响力?事实证明,凡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并能有效依托广电传媒的视听节目优势,借助网络平台,拓宽传播渠道的广电传媒,不但没有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反而为自己平添竞争优势,形成了新的传播影响力。在这方面,广电传媒主动精选优秀的广播影视节目进入网络媒体视听平台,形成庞大的视听节目数据库,供网民浏览、下载、保存,这样不但不会削弱自身的影响力,反而会获得更加广泛、及时的视听传播效果。因为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和时效性成就和强化了广电传媒的优势。

加快建立广电传媒网站,形成声、屏、网三位一体的媒体格局,在传媒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广电传媒中,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推广自身的视听节目已属多数,并取得一定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竞争手段单一的缺憾。但这远远不够,广电传媒要从竞争全局的高度考量,依托强大的广电资源,组建隶属于广电旗下的网络媒体,利用网络平台突破传播手段的限制,形成声屏网三位一体综合性的媒体力量,参与媒体竞争。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网络媒体的优势嫁接于传统的广电传媒,为广电传媒插上了新的翅膀,其效应不可低估。

强化在线点播的优势,用好广电媒体节目源。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人们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只能依靠节目预告确定收听收视时间,而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视听节目源的日益丰富,为受众在线点播广播影视节目创造了条件。在线点播视听节目不仅为受众接收广播电视信息创造了一个崭新平台,而且也为广电拓宽传播渠道,扩大受众覆盖面提供了契机。如何经营和发掘好这一优势,关键在于对网络传播平台的有效利用,这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视听节目的上传和更新速度要快,上传质量要高;需要建立广电节目源的庞大数据库,并进行科学的分类,以满足受众的需求;节目源的管理流通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全国性的节目联盟,形成一致对外的业界优势;利用网络舆论压力,严打视听节目的侵权行为,捍卫自身核心利益。

大力发展视听网络直播,克服广电传播时效性不足的缺陷。一般来说,广电节目都要经过采制、审定等环节才能播出。这种传统的播出方式的优势在于质量保证、导向正确、权威性强,但也导致广电节目时效性差,难以取得先声夺人的传播效果。而网上同步直播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播出与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现场感强,既满足了受众对信息和画面的渴求,又提高了广电传媒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现今广电的网络视听直播一般仅限于综艺节目、文体节目、民生节目和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其播出内容往往被网民高度关注和热议,但对于谈话类节目和专题节目的直播,其难度和风险性仍是对广电传媒的一大挑战,尽管如此,大力发展视听网络直播,仍然是形成广电传媒新的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网络传播的优点篇2

论文摘要:对传统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网络广告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网络广告信息传播的特点,归纳出了网络广告的信息传播模式,同时对网络广告信息传播的优势进行了阐述。

    新科技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继语言、文字和电子技术之后的最新的信息载体,以此为传播媒体的网络广告开始迅速发展并且成为国内外最热门的新广告形式。与传统的通信技术如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相比,网络的高新技术特性、信息传播的海量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也使得以其为依托的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无论是在传播技术、传播方式上还是在传播范围、信息传播能力、传播条件等方面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表现出了无穷的生命力。传统的广告传播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科技时代的信息传播需求,我们需要得到一个全新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

1广告信息传播模式比较分析

    目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广告信息传播模式主要是在传播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了广告信息传播的新特性提出来的。它们各自都有其强调的重点和特色,也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下面介绍这几种传统的广告传播模式。

1.1拉斯韦尔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是广告传播模式的最基本模式。它是1948年由美国政治学家、心理学家哈罗德·d·拉斯韦尔提出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线性模式,又简称“5w模式”(见图1)。

如图1所示,广告信息传播过程包含的五大要素是: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1)、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这种模式应用在广告发展的初始阶段,直观简洁地描述了传播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传播要素之问的关系,但是这种线性只能反映信息的单向流动模式,不符合传播活动是循环往复的特点,是一种较为初级原始的广告传播模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1.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由于线性模式并不能体现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施拉姆在其提出的“奥斯古德一施拉姆双向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做了修正,提出了具有大众传播特性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见图2)。

施拉姆模式是对线性模式的一种超越,强调了传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并且增加了传播活动中的反馈环节。它说明了传播从一般走向大众的趋势,以及大众传播将逐渐作为社会的一个结合部分的趋向。

在这个模式下,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广大受众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问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每个接受者都扮演着译码、释码和编码的角色。

1.3 elm模式

1983年由心理学家petty.erechard和john.tcaeioppo提出的详尽可能性模式,简称“elm模式”,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信宿反应广告信息传播模式(见图3)。

“elm模式”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信宿接收信息后产生的反应,并且将信宿处理信息的动机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纳入人们的视野,强调了信宿的处理信息的动机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重要性。该模式下,广告主体可以对广告效果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然后相应地调整广告传播方式及内容,从而达到提高传播效果的目的。但是elm模式忽略了传播过程中两个重要的要素——信源主体与传播渠道的复杂性,这是这个模式最大的不足之处。

1.4马莱茨克的cmr模式

1936年,德国学者马莱茨克(g.malezke)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建立了复杂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称为“大众传播场模式”(见图4)。

在cmr模式中,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改变,只不过在传播活动的基础上加上了社会与传播的关系因素。传者和受者双方都受到来自3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在传者方面,具有主动性的同时又在承受着“信息的压力”,即来自传播媒体的强制性;对应的,受者也不能随意地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同样承受着媒介的压力。模式中的“感觉和效果”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信息作用于受者,同时受者也反作用于信息。

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考虑到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心理因素,描述了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关系,并且注意到了传播媒介对信息的传者和受众的强制性以及传者或受者的自我形象因素、个性因素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广告主体对客体以及传播渠道的关注,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和成熟的广告传播模式。

但是由于“cmr模式”的反馈信息是建立在受众的自发反应上的,因此难免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受众的主观倾向而影响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网络广告信息传播模式及其优势

2.1相关概念

2.1.1网络广告的含义

网络广告(web advertising)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广告形式。综合来看,网络广告是由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以数字代码为载体,以网络为传播媒介而的异步传播的具有声音、文字、图像、影像和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具有良好交互功能的商业信息传播形式。从法律角度讲,网络广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网络广告是指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在网站或网页上以旗帜、按钮、文字链接、电子邮件等形式的广告。广义上的网络广告是建立在广告的法定特征的基础之上:即凡符合广告的有偿性、依附性、目的性、商业性特点的网上信息都可界定为网络广告。广义的网络广告定义将有利于对网络广告实施更严密的管理。

2.1.2网络广告信息传播的特征

(1)传播范围极广,不受时空限制。网络广告的受众是与互联网相连的所有计算机终端客户,它是一个由遍及世界各地的各种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一个全球性的信息传输系统。网络广告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强大的信息传播系统把广告信息24h不问断地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获得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广告效应。

(2)优秀的交互性。网络信息共享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广告的互动性。尤其是当富媒体广告技术出现以后,先进的视频流或音频流技术结合flash、java等程序,使广告作为一种服务,加强了受众和广告主之间的互动,成为优秀的广告策略和先进的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

(3)能准确有效地统计受众数量。网络广告可通过访客流量统计系统或者是服务器端的访问记录软件追踪访问者在网站的行踪,以及这些用户查阅的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这不仅有助于广告者了解广告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广告商评估广告的效果,从而审定广告投放策略。

(4)非常强烈的感官性。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内容丰富,形象生动,集文字、声音、影像、图像、颜色、音乐等于一体。生动形象地将产品或市场活动的信息展示在用户面前,立体醒目,广告效果好。

除此以外,网络广告信息传播还有实时、灵活、成本低廉、针对性强和准确性强等特点。

2.2网络广告信息传播模式

通过对几种传统广告信息模式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几种传统的广告信息模式相互之间的异同点及各自的利弊。在这个基础上,笔者结合网络广告的特征,综合了在网络环境下广告信息传播的新特点,归纳了网络广告的信息传播模式(见图5)。

网络广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广告主和用户之间双向的信息沟通。在网络平台上,广告信息的发送和接受可以是同步或者是非同步的,这就构成了交互的可能,这种交互可以体现在广告受众对信息的反馈方面。这种反馈是平等、互动、即时的。在新模式中,广告受众具有一种网络信息获得者和实际购买者的双重身份,同时两种身份可以自由地转换,这无疑是网络广告最大的优势所在。

如图5所示,网络广告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广告客户把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网络上的网络广告商制作成广告信息展现到广大受众面前;另外一种传播方式是传播者直接通过广告公司自行制作网络广告,然后通过网络输入并且传播给广大受众。广告的目标接受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可以按照个人的兴趣自主地去选择想要观看的广告信息。温柔可亲的交流与沟通取代了以往的强势信息灌输,尊重了受众的意志,也充分体现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在网络广告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信息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到受众对广告的反应以及对产品的要求和意见。从而迅速及时地采取行动,调整和修改广告策略,广告信息的传播也因此变得更加有针对性。总而言之,网络广告传播模式与传统的广告传播模式相比,其强大的交互性、可控性、高效性是传统的广告传播模式无法比拟的。

2.3网络广告信息传播模式的优势

网络广告传播的即时、互动特性使得传播的双向沟通成为可能,出现了“一对一”的营销关系.并且改变了传统广告中的“推”式劝说,改为“拉”式的沟通方式。以网络为平台的网络广告正因为其独特的特点而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2.3.1“一对一”的传播渠道

网络通过整合形成了一些专门服务一些特定市场或者行业的“频道”或者“社区”,用来满足那些具有独特的人口或者心理特征的群体。这种网上整合使得网络广告主能够根据每一个高度定向的市场或者顾客,定位特定的目标群,设计高度个人化的信息和媒体的沟通,“一对一”对他们进行销售,将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2.3.2良好的反馈通道

网络广告可以使顾客和广告主之间实现通话,进行双向沟通。在广告信息传播的全过程中,网络广告主可以准确、真实地进行广告调查,了解广告效果,顾客也可以对信息进行清楚、快速的回应。广告主可以通过追踪这些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产品调整和服务策略,从而实现广告预期的营销目的。

2.3.3准确的效果测量

网络广告主可以通过网络广告管理软件以及网络访问量分析软件获得的不可估量的信息量。网络广告的一些独特的效果变量,如点击率、点击流、广告曝光次数、网页阅读次数等.使广告主可以快速地得到准确的结果,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整营销策略。

网络传播的优点篇3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7)182-0055-02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社会进入信息化r代,网络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传媒业,网络数字技术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首先,有了网络技术的支持,提高了部门工作的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其次,人们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网络数字技术较好地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信息更加方便快捷、覆盖率更广,如今,广播电视技术的网络化、数字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优势日益显现,广播电视技术不断为人们所接受受到人们欢迎,网络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优势更加良好,发展前景一片广阔。

1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开始电视节目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在图像的产生、接受和传输方面主要依靠时间轴来取样的方法进行信号模拟,形成并向受众发送电视节目信号,实现信息的传播。同时为了使视听效果达到更佳状态,在传送方法上会采用幅度调制。这种技术无法避免噪声在一定程度上的干扰,影响视频、音频的发送效果,影响受众的视听感受,这一问题较为突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数字技术应运而生,数字信号取代了模拟信号,开启了全新的网络数字化时代,网络数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数字信号的优势大大改善了模拟信号造成的不良影响。数字信号抗干扰的能力较强,这是模拟信号所无法匹敌的,使得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稳定性较好,其次,保真性高,数字信号有效改善了图像的二维滤波,图像的质量更加清晰,利于受众观看,另外,可以重复利用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这也是一大突破和优点。

2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网络数字化在广播电视技术方面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首先,网络电视的崛起,它是将电视与网络融合在一起,是对广播电视的发展和延伸,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进程,同时也使广播电视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广播电视朝网络化方向发展对电视台建立一体化网络系统极为有利,利用网络提供的开放性平台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反馈。广播电视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时机,促进广播电视产业迅猛发展。其次,从2002年的数字信号的开始普及,短短3年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了对模拟信号的代替,又经过了4年,2009年普通数字电视、高清数字电视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目前4K高清网络视频已经成为各大运营商眼中的宠儿,从中可以看出,网络数字化作为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关键不容置疑,这将主导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3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特点

广播电视技术是一项涉及范围广的综合性技术,如电子技术、声学、光学、计算机技术等。在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支持下,广播电视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拥有数量广泛的受众群体,首先,广播电视通过电视荧屏,将信息借助图像、配以声音解说的形式向观众传播,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象逼真,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媒介。它与其他传播媒介最明显的区别是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其次,及时性传播。人们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对信息实现了及时性传播,受众在第一时间就能对信息有一个真实、完整的了解,尤其是现场直播这一传播方式,更加凸显了广播电视的及时性。另外传播的广泛性。由于电视信号覆盖面积广,消息一经播出,就可以传播到四面八方,还有,受众的控制权和选择权更加自由。受众可以自主选择节目、观看时间,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方式以单向为主,主动权在电视台,网络数字化技术大大改变了这一状况,更好地满足了广大受众的需求。

4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的技术优势

在网络数字环境下,应用先进的广播电视的技术,既可以将各种资源合理配置,使之更加优化,得到科学的利用,还有利于缩短新闻的制作步骤,制作时间进一步减少,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与此同时,实现了资源的高度共享,信息的传输更加便捷快速,画面清晰、声音清楚,给广大观众带来极佳的视听感受。除此之外较好地实现了与公众的互动。公众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发表看法和见解,进行点评,使信息的传播模式更加多元化,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还可以多对多,提升了公众的参与感。

5网络广播技术的实现及发展前景

广播电视技术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应用,进一步打开了市场,使其竞争力不断提升,进一步满足了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在广播服务器中,建立网页服务器,并在主页中,通过链接连接每一个广播节目,对用户所发送的请求进行及时的侦听,把用户点播的节目经过用户端播放给用户。网络广播技术使用户轻点鼠标就可以实现对节目的访问,大大方便了用户,因此受到不同年龄层用户的青睐。另外,制作工具把己经录制的视频档进行压缩,转变成广播数据后上传,通过服务器向用户进行反馈。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广播电视事业应融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建立广播电视系统,打造出立体的、互动性强的广播电视节目,使之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6结论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为广大人民带来更大的喜悦,可以满足广大民众对高质量的画面,高清晰图像以及高音质音效的需求,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用户开始有了新的需求。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以及数字化为基础,充分发挥网络数字化的优势,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数字电视的技术质量水平,改变传统广播电视无法对电视进行有效控制的缺陷。因此,在当今时代,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数字技术,改变传统的模拟型号传输方式,提高数字化应用水平,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好的信息,及时有效地将高价值信息传递给用户,丰富用户娱乐生活。

参考文献

[1]胡建华.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分析及发展探讨[J].科技传播,2015(13):52-53.

[2]王春光.探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4(8):55.

网络传播的优点篇4

一、网络传播的优势与特征

说起网络传播的优势特征,有人把它比喻为:网络媒体擅长的是多兵种合成作战的“大规模立体战”、“闪电战”,而不是单兵种的“游击战”。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其优势在于集多特性于一身,其集合优势所显示出的威力远远超出这些特性的简单相加。网络媒体的优势在于前三类媒体特征不同程度的综合。时间上可即时、随时播报,可长期使用,一经上网可随时查阅;空间上,容量无限大,覆盖全球,使全球性信息海洋真正成为现实;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上,一改此前媒体受众的被动地位,第一次实现了相互间的平等。而这些,其他三类媒体是目前所不能及的。

具体来说,互联网传播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传播内容的数字化。数字化是互联网传播存在的前提,这一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传播。由于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使网络传播不仅便于复制和传输,而且便于不同信息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在文字、声音和图像之间方便地相互转换。数字化又赋予网络“海量”信息。由于互联网特有的超文本和超链接特征,网络信息不仅量大无穷,而且形式丰富多样,网民不仅在网上可以看到最新的新闻信息,而且还可以搜索相关报道、相关资料乃至相关网站。由于数字化传播的领先优势,时效性成了网络区分于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特征,特别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网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速度飞快,信息来源广泛,制作信息便捷。因此,网络传播可以随时新闻,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和连续性事件的报道中,网络可以随时“刷新”信息,在实效性上远远超越传统媒体。同时,由于数字化传播的特点,网络集中具备了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的综合优势,实现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手段的有机结合。时下流行的“流媒体”技术,更是把广播、电视节目完整地搬上了网络,以“数字流”的方式向受众传输,接收便捷,选择自由度高。这种多媒体技术的传播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人民接受信息的方式,同时还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对面的亲身传播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虚拟化个人传播”方式的盛行。

三是传受关系的交互性。交互性是指围绕新闻事件,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信息双向沟通和传输,反映着受众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互联网使新闻的传受双方互动交流真正成为了现实。交互性是网络媒体区别与传播媒体最大的优势之一。尼葛洛庞帝曾对网络作过形象的描绘:“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体的本质,推(pushing)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改变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pulling)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这是一个剧烈的变化,因为我们以往的媒体的整个概念是,通过层层过滤之后,把信息和娱乐简化为一套‘要闻’或‘畅销书’,再抛给不同的‘受众’。”②与其他三类媒体相比,匿名化所带来的平等性特征使得交互性在网上大放异彩,在网上凡有BBS(电子公告板)、聊天室、在线游戏等的任何一处,你会发现都是人来人往,不亦乐乎。网上论坛就是发挥网络互动功能、增强网民参与意识、了解社情民意、加强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也是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交互性同样给网络媒体注入了不少的活力,使其在编读往来方面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互联网的强大的互动功能还催生了互动性新闻。在这网上,受众既是新闻的消费者,又是新闻的"制造者"。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参与不仅提高了新闻的社会关注度,而且丰富了新闻的内涵。

二、网络传播加速受众分化

网络传播以其巨大的传播优势,极大地推动着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的变革。其中,网络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最大差别还在于传受关系上的嬗变。网络传播加速了受众分化和个人传播的发展趋势。

首先,网络的技术优势加速了受众分化,使个人传播成为可能。个人传播要成为可能,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接近并自由控制的“信息平台”,网络就为受众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网络技术使人们期待已久的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互动不再那么艰难,并以其开放式结构和海量存储能力为各种讯息意见的进入与碰撞提供了包容空间。比如在“博客”虚拟社区中,每个人都可以凭借简单的网络知识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园地,依据“博客”提供的平台,自由地编辑和自己的信息和作品。

其次,网络对传播最大的改变首先表现在传受关系上的嬗变。对于受众来说,网络技术最大的意义可能在于提高了他们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他们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媒介技术的进步,受众的分化趋势是难以避免的。影响受众分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社会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受众接受心理以及媒介形态的变革。而网络传播的发展,不仅是媒介形态上的巨大变革,更拨动了受众心理上最敏感的神经。

大众传播是一种点对面的单向的传播活动,即由传播者主导的面向广大的受众的有组织、大规模的定向活动。大众传媒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同时又是信息和舆论的控制者,谁掌握了媒介谁就可以控制信息和舆论。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充当“把关人”的角色,把持着信息流动的“窗口”。经过把关人的过滤和筛选,剔除那些被视为不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内容,而将那些已包含着自身价值观念和主观态度的信息传达给受众。

网络传播改变了传播者与传播工具之间的关系,受众与传播者站在了“平等”的位置上。受众上网,犹如进入一个偌大的信息的超级市场,信息不是从传播者那里“推”向接受者,而是由接受者从传播者那里“拉”出来。互联网上的信息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条件如思维方式、兴趣爱好、资料类型等任意分层组织自己的信息,而网上的信息获得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任意选择其中每每一条信息。网络传播是一种典型的个性化的传播方式,既有点对面的传播又有点对点、点对面、多点对多点的传播。网络传播意义上的“受众”,不再是一个只有一种性格的整体(单数),而是无数个个体的相加(复数)。从技术上讲,互联网络无非是将世界范围内属于不同群体和个人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以及外设联结在一起,实现其相互间的通信。网络传播是对所有“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的解构,在网络这个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信息平台上,传播者和受众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互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传播者与接受者相互承认、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共同分享着信息和经验。尼葛洛庞帝说,“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大众传媒将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受个人信息的系统。”

这种“真正的个人化”正适应了当前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社会阶层的变迁,利益主体的分化,加之消费时代受众对传媒的心理期待升值,造就了价值体系的多元化,进而促进受众需求的分化与多元化。传媒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社会政治体系中的一部分,互联网就是这种环境中的一分子,“孜孜不倦”地推动着受众继续分化。由于网络为小范围的受众提供了和获取信息以及“发言”的平台,小众传播逐渐成为可能。

再次,网络传播的交互式的特征赋予受众更多的“自由”权利。在转轨与转型同步的社会整体性变迁过程中,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分化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平衡、整个社会运行机制由行政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有一个“社会减压阀”,为公众提供交流与呼喊的空间。

虽然大众传播理论中也引入了“反馈”的概念,传播者可以根据受传者对传播者发出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来检验传播的效果,并据此来决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以实现传播的目的。但由于受这种单向线性的传播方式的局限,大众传播的反馈大多是滞后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传受双方不能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而网络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式的传播,传播者不仅可以在网上面对面地进行传播,而且彼此可以在角色进行互换,传播者可以成为受传者,同样,受传者可以成为传播者,网络传播克服了大众传播单向线性传播的局限,信息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自由的双向的流动,实现了传受双方的互动,使信息交流变得更加轻松、方便、快捷、自由,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效率。网络传播中的受众是网络传播真正的主体,在网上他们享有与信息者完全相同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一)知晓权(therighttoknow),受众有权通过网络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了解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如利用政府网站对政务进行知情和知察);(二)传播权(therighttocommunicate),受众有权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思想、观点和认识通过网络特有的方式(如BBS、email、个人网站等)表现出来并加以传播;(三)传媒接近权(therightofaccesstomassmedia),这项权利赋予了传媒向公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受众有权通过网络阐述主张,发表言论,开展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如参加网络媒介组织的各类讨论。

这种“参与自由”与“互动自由”和正是迎合个人传播的最大吸引力。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信息准入特权。传统媒介作为庞大的信息机构,人们赋予了它监视环境职能的同时,也赋予了它选择的职能。他们拥有信息准入的特权。符合把关人利益的信息被传播,符合公众利益而与把关人利益相违背的信息则可能被遏止,把关人(媒介)利益超越于公众利益之上。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强势力量可以利用媒介,处于弱势地位的声音难以接近媒介。③版权所有

三、“博客”与个人传播的新发展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手段,网络中信息的传播同传统的信息传播具有很多共通之处,它们一样切合信息传播的规律。拉斯韦尔所提出的"五个w模式"依然可以适用于网络,只是这五个w要素在因特网传播特性的塑造中已变成了五个w’ever要素(whoever,whenever,wherever,whatever,whomever),也就是说因特网创造了一种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交流的形式④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其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和传媒形态上的变革,同时还有思想观念上的嬗变。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是“没有控制的中心”,这种“去中心化”(decenterlization)特点从侧面反映出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媒体呼唤更加开放和自由的传播环境。二是公众渴望得到更多自由与权利,包括“话语权”、“知情权”、“民主参与权”等。网络传播的兴起,在迎合这中思潮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个人传播的发展。2002年8月“博客中国”()网站的开通,标志着以网络为平台的个人传播的飞跃。

与“大众传播”相比,“个人传播”是个全新的概念。它是指在网络传播背景下,个人凭借一定的网络知识,自主掌握一个属于个人的“媒体”,自主接收和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传播方式。它与大众传播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传播者角色的变化:大众传播是一个小群体对一个大群体的传播,个人传播是单独的个人掌控一个媒体,既可对个体也可对群体的传播;大众传播中有着层层的“关口”与控制,而在个人传播中,传播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又是自由的信息传播者。以“博客”为例,稍懂网络知识的人便可轻易地注册一个完全属于的“博客”,然后,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价值趋向往上面粘贴内容,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编辑、更新所传播的内容,这种特殊的传播形态甚至稀释了“把关人”和“编辑”的作用。

网络传播的优点篇5

今天,互联网领域风云突变,3G网络覆盖布局言犹在耳,4G牌照发放已经步入进行时。数字时代的网络高速传播,合理收费势必带来更快速的资讯传播速度、更多元化的内容产品选择、更便捷的互动形式。

面对这种形势,传统广播的地域覆盖优势、及时伴随优势、单向传播方式等特点将面临冲击。广播接收终端不再是简单地从固定到移动的传统发射模式(台式收音机到汽车收音机)的改变,而是移动客户端的互联网收听革命。传统城市调频频率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无线网络广播的巨大容量稀释,互联网的全球选择必将严重冲击以调频为代表的区域选择。

一、颠覆:4G网络覆盖改变用户使用习惯

4G网络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大幅提升,理论上将达到100mbit/s,网络流量资费障碍突破,移动宽带的使用必然更加普及,这将给传统广播带来巨大冲击。目前国内的网络覆盖已经将平媒、广播融于一个终端中,4G的到来,更把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甚至游戏等内容形态的输出置于同一起跑线上,听众、读者、观众将变成一个统一的群体――受众,更准确地说是――用户。

受众的使用习惯正在被颠覆,他们不再守着电视、广播、报刊等待权威媒体抛出的“精神粮食”,而是在海量的资讯、娱乐、信息中寻找自己喜欢的产品,甚至参与到制作传播中,成为自媒体的一员。高速网络的到来将进一步推动受众自由选择的空间。

二、冲击:Fm将面临冲击

内容选择的多样性仅仅是4G带来的一个变化,广播的独特优势正在被高速的网络环境一一击破。

1.地域覆盖优势弱化

手机客户端“蜻蜓.Fm”拥有流畅的播出技术优势,为其1500万用户提供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高清晰高流畅的广播节目直播甚至点播。2012年下半年“蜻蜓.Fm”用户量激增,7月至12月,平台启动数量增长473%。一旦网络速度提升,千千万万“蜻蜓.Fm”网络电台的崛起绝非空想,它们更具备电台商城的特质,能够为受众提供各种想要的音频服务,投入巨大的传统电台覆盖优势将不复存在。

2.彻底打破电台单向传播的传统

目前传统电台所使用的单向传播方式已经深受微博、微信发展的左右,电台开始广泛地使用网络介质与受众交流。而网络不断提速,为“唱吧”、“喜马拉雅”等音频社交网站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QQ音乐”、“百度音乐”等音乐应用的不断革新也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非广播可及的选择面。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让音频这一内容载体拥有更大的互动价值,是摆在广播人面前的迫切选题。

3.传统广播的及时、伴随优势减弱

传统广播在信息传播的及时、快速优势,也在移动推送时代被削弱。网易、腾讯、搜狐、BBC、Cnn等国内外大型新闻门户纷纷推出集视频、音频、图文信息为一体的移动客户端,这些移动应用能在最快速的时间内将重要信息推送给受众,在不需要打开应用的前提下获取信息。未来,此类推送将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在网络环境允许的情况下,第一手的视频推送必将更吸引受众。比如最近出现的“考拉Fm”可以算得上是个性化综合电台。

4.音频产品的多元化给广播节目带来挑战

如“考拉Fm”,集成新闻、段子、八卦、故事等各种类型的音频内容,能够满足用户在音频领域的各类需求。这些都显示了未来广播的趋势。传统广播在音乐类、语言类节目上的垄断性优势必将逐渐被更社会化、更集成化以及内容更个性化的窄播产品所取代。

三、拐点:广播未来的立足点

广播电台的新拐点已经来临,如何平稳度过拐点,实现“零损耗”的平台转换,并推动传统广播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是广播从业人员的一大课题。

在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有分量的音频内容产品仍是广播电台最具杀伤力的王牌。制作适应高速网络传播的内容产品,发展具有网络特质的音频传播模式,打造迎合网络时代受众的主持人、编辑,将广播节目特点与时代融合,把优质内容转换到新的媒介平台,生产只为移动新媒体介质服务的窄播节目是必然趋势。

1.个性化

互联网为广播资源的无限扩大创造了条件。随着网络速度提升、传播途径优化,更专业、更细分、更集成的电台将形成。想在网络时代众多娱乐、资讯中脱颖而出,必须有专注、专一、专门的投入,在擅长的行业挖掘得比别人深,才能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关注度。

4G时代对好内容的要求更具体化、碎片化、细节化,对广播从业人员的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合移动新媒体业态的主持人、编辑成为重要任务。

2.社会化

传统广电媒体一直占据着内容和渠道的优势。新媒体时代,因为收听介质的变化,传统广电媒体正一天天失去渠道的优势。在此情况下,未来的广播电台需顺应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善用受众使用移动终端的能力与热情,结合电台优势建立有效、便捷的新闻线索提供、投诉、评论、参与通道。

具体而言,广播新闻类节目应构筑网络触角,充分把握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终端都可以获得任何公开或半公开的情报的自媒体特性,将专业、敏锐的广播新闻嗅觉投放在受众身上,广泛吸收来自社会的情报,变客为主,将受众融入节目制作中去。江苏广播网()以及手机客户端(长江之声),已尝试由广播人和热心广播的社会贤达人员构成制作团队,生产专为新媒体服务的节目,探索更多适合移动、双向、窄播的节目。

3.专业化

网络传播的优点篇6

关键词:传统广播;个人网络电台;优劣势;应对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逐渐地上升,网民的数量也在飞速的发展。相对于传统广播在时间、地点、收听设备上的局限性,人们更愿意接受个人网络电台的形式。个人广播电台借助广大网民的支持迅速地发展起来。这对传统的广播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应对个人广播电台迅猛发展的势头,是当前人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1关于传统广播的概述

1.1传统广播的定义

传统广播是指利用无线、有限传输的广播形式,属于利用无线电技术传播信息的一种大众媒介,具有传播迅速、廉价、方便和移动收听的特征。在传统广播形式中,受众是广泛的社会群体,是一种一对多的信息扩散状态。

1.2传统广播的特点

传统广播是一个大众媒介组织,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群体广泛、受众状态是一对多等特点。传统广播传递的内容是由专业的媒介精英制作的,内容积极向上,乐观,对受众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它的传播平台是一种基于“精英”对“大众”的权威平台。

1.3传统广播的优势

第一,传统广播中的内容都是经过节目制作人员严格的节目编排,相对于个人广播电台的节目内容来说,传统广播的节目质量是比较高的,它的受众群体比较大。

第二,传统广播中的节目主持人的素养高。传统广播中的电台主持人或者播音人员,普通话最低标准是普通话一级乙等以上,省级以上的电台播音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在一级甲等以上。播音时字正腔圆,颇受广大听众喜爱。

第三,传统广播一般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它具有很强的社会舆论作用与监督作用,广大听众对电台播出的新闻都很信服。传统广播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是较高的。

1.4传统广播的劣势

第一,传统广播电台的播出地点容易受到限制,在一些贫穷或者偏远的地区,老百姓是收听不到传统广播的,信息接收的渠道比较狭窄。同时,很多年轻人都喜欢上网,喜欢接收一些更加新鲜的东西,不再是传统广播的忠实拥护者,随着网络的普及,收听传统广播的人越来越少。

第二,传统广播容易受到时间上的限制。传统广播的播出时间一般是在黄金时间段,受众收听时仅仅局限于黄金时间的波段,对于非黄金时间段,一些传统广播是不予考虑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传统广播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传统广播媒体之间是具有明显界限的,例如地域上的界限、时间上的界限、文化上的界限。同时,传统媒体广播在形式上不能实现声音与文字的结合,拉大了听觉与视觉之间的距离,使得受众在收听节目时,不能亲身的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与受众心理上的距离越来越远。

第四,受众在收听传统广播时,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时间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内容、节目时间段。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不能形成自己的信息接收模式,不利于传统广播的发展。

第五,传统广播与受众的互动效果低。广播具有信息稍纵即逝的特点,与受众互动的方法大多是传统的打电话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一个时间段内,主持人与听众沟通交流的机会是有限的,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这也限制了传统广播的长远发展。

2关于个人网络电台的探讨

2.1个人网络电台的含义

所谓个人网络电台,也被称为网络电台,是指通过编码器将计算机里正在播放的视频或者音频数据转换成可以在互联网上任意下载的格式,网络用户只要登录网络电台的网页或者网站,就可以下载经过编码处理的音频或者视频信息,最后通过相关计算机软件将信息数据传输播放出去。

2.2个人网络电台的优势

第一,个人网络电台在发展中不受地点的限制。网络的覆盖面与传播面比传统广播更广,它不会受到信号发射器发射功率的限制影响,传播的空间更广。任何一个电台节目只要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它的范围可以触及到地球上个个角落。受众在传统广播中不能收听到的节目,在网络上便可以自由地收听到。

第二,个人网络电台在发展中不受时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受众可以随时地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即使自己当时没有时间收听节目或者忘了收听节目,都可以在网络上收听相关节目。

第三,个人网络电台突破了传统传播媒体之间的界限,受众可以同时进行声音与文字的收听,这进一步缩短了视觉与听觉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个人网络电台的发展。

第四,个人网络电台的发展使得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信息接收的选择权。利用网络,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时间来选择合适自己的节目进行收听,形成属于自己的信息接收模式。

3传统广播应对个人网络电台的措施

3.1实现广播网络化

传统广播缺乏个人网络电台所具备的优势,已经很难适应快节奏生活的发展,因此要加快传统广播的发展,必须要实现广播网络化。传统广播要与现代先进的应用博客技术相结合,博客技术不仅可以搜集、制定网络化的内容与画面,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进行革新,最终间完整的节目传输到网络上去,这不仅提升受众的参与热情,也提高传统广播的收听率,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2改革与完善传统广播的内容

节目内容是节目能够长期生存的基础。一个节目没有符合大众口味的内容是得不到长久发展的。受众收听节目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信息与数据,这是决定一个节目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要快速发展传统广播,就要将传统广播与网络媒体进行有机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功能与价值的资源整合,最终实现双赢的结果。

要促进传统广播的发展,可以将传统广播录制的节目内容在正常播出之前或者先前播出的节目放在网络媒体上进行播放,这样就极大方便听众的点播,有助于提高节目的点击率,增强受众对节目的认可度,增加传统广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打破传统广播时间与地点上的限制,扩大传统广播的播出时间与范围,节目不仅在黄金时间段进行播出,还要在非黄金时间段内进行播出,提高节目的拨出率,从而增加节目的受众群体,扩大节目的影响力,促进传统广播的发展。

网络传播的优点篇7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快,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数字化的影响下,其原有的发展模式与传播方式都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传统广播电视的效益得到迅猛提升,并且在维护起来也有较大的优势。基于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在当前信息传输中的巨大优势,相信在未来将呈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概述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核心是互联网科技,在该技术体系中,核心部分是借助互联网构建的网络服务器。具体的组成包括广播电视需要传输的信号,并且信息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形成相应的界面,而用户也可以自主作出选择,用户的选择与服务器的智能化运转相联系,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通过网络数字化,用户选择与获取信息的时间更快,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用户摆脱了以往需要繁琐操作才能获取信息的落后方式,借助鼠标,通过轻点几下页面就能够进行节目的观看。并且在服务器的管理终端,还有用户喜好的收集与整理功能,通过统计用户平常观看节目的情况,由服务器定期向用户推送节目。在该服务器中,还有供使用者进行视频制作的工具,可以将各个节目的视频进行压缩处理,将其上传到客户端,供用户进行浏览。此外,网络数字化广播台的高度自动化及程序化也是该技术非常突出的特点。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2.1信息的共享度高,传输效率快

互联网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并且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汇总,将其综合到相应的平台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相比传统广播电视而言,其优势将更加突出。并且利用互联网构建的服务器在信息传输上还具有高效率的特点,达到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相关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能够使用计算机编辑信息,并且使区域的分工更加明确,并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与传输效率大大提升。

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视频的剪辑与后期处理。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上,节目编辑人员只需通过互联网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辑处理,然后向制作处传输制作完成的节目即可,并且节目可供选择的样式多种多样。这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容量与传输速度,提高重要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在传统广播电视的播出中,图像清晰度与传输效率往往呈反比关系,而借助网络数字化,则能够大大提高电视节目播出的质量,降低节目传输过程中受电磁场、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节目质量下降的情况,有效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3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

3.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现状

网络数字化与广播电视的融合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发展,并且在长期的技术磨合中逐渐使该技术步入正轨,受我国网络数字化技术应用刚起步的影响,在信号的传输与发射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技术的应用功能上,包括广播电视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及音频数字化。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而言,在抗外界干扰能力上较强。而在音频数字化发展上,为了给受众良好的视听享受,数字视频与数字音频的发展速度相一致;为了实现动态视频的展示,声音信号实现数字化,通过音频与图像信号频率取值的一致性,真正达到声画同步。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满足了当前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为了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广播电视技术,当前需要处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解决好网络问题。推广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需要解决好基础的网络问题。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功能的开发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需要关注的重心是不断改善宽带网络ip,加快网络的建设,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在传输材料的选择上,目前广播电视网络专用的线路为光纤网,然而光纤网建设成本较高,因此为了提高广播电视的播放效率,应降低运行成本,通过网络ip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传输的高效,并且还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应解决好信息源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广播电视要想追赶时展的脚步,就应形成信息与网络资源互补的局面。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式下,传统媒体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然而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却是新媒体无法媲美的,为了加快两者的发展,应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不断拓宽传统媒体的功能,使广播电视行业的业务组成逐渐延展到基本业务、增值业务与拓展业务共存的局面。而基本业务主要是广播电视平常工作的组成部分,拓展业务与增值业务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环境进行运营,从而实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而使网络数字化技术给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带来更大帮助。

3.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前景

互网时代下,网络数字化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势必会带动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从而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根据当前人们对信息的个性化要求,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传输形式必然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改进节目的制作方式以及节目的编制方法,从提高节目的传输效率与传输质量出发,提升用户的观感。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数字化与广播电视也应追赶时展的脚步,不断提升传输水平与传输质量,并且还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开发更加广阔的市场,注重用户市场的引导,结合市场与用户的需求,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

网络数字化背景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必须要实现最大程度的更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需要各自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共同促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为我国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闫城榛,宋迪.“大数据”时代或将引爆传媒发展新格局[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64-65.

[2]吴剑海,周华东,王卫成.广电向全媒体转型的思考[J].电视技术,2013(2):8-10.

[3]陈亚然,梁宇,曹三省.基于大数据的广播电视技术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2014(7).

网络传播的优点篇8

关键词:网络传播;生态建设;伦理;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052-02

一、引言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介传播环境中,网络的互动性真正赋予了每位信息介入者平等的大众信息传播参与权。受者和传者身份可以随时转换,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也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传播是呈多向、发散式流动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交流平善,海量信息,互动交流让我们尽享网络传播之利的同时,也备受虚假信息、无价值资讯泛滥的困扰。现有的网络把关体系还不完善,网络传播中道德失范现象严重,梳理网络传播伦理的核心价值,明确网络规范的方向,是保障网络的传播优势和特色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真实性

真实性之所以应该成为网络传播伦理构建的首要要素,主要是基于信息传播的特性和网络的特点考虑。

(一)真实是传播特性的必然要求

真实是信息传播内容所应具有的一个最基本的特性,要求信息传播者在收集、筛选、制作传播信息时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尤其在传播新闻信息时不刻意夸大、渲染,借鉴别人劳动成果时尊重其权益,传递他人观点言论时不歪曲,不掺假。这样网络受众在解读和接受信息时才能减少偏差,让广阔、丰富的网络语境清新流畅。做到传播真实可以有效减少因虚假信息和智力成果侵权引起的法律争端和网络负面影响事件的发生,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的正能量。同时网络媒介技术的发展也要有意识地为传播内容保真创造较好的条件。

(二)真实是和谐传播的需要

网络传播的特点也决定了真实性对建设和谐传播的重要性。网络信息传播呈多向、发散式流动,把关体系不健全,现有的把关效能较弱。在网络传播信息海量背景下,如果匿名网民的恣意“放纵”虚假信息,网络媒介公信度和使用效率无从谈起,网络传播者把真实性作为自己信息传播的职责,是提高网络信息使用和流通效率,减少垃圾信息,提升网络信息品质的需要,也是节约每一个网络中人时间成本的需要。社会转型和体制变革造成普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问题,如果把网络建成一个疏导心理压力、舒畅心境的便捷通道,就需要网络还要具备容纳各种真实情绪宣泄和意见表达的雅量,减压泄压,舒缓身心,构建和谐。

(三)真实是传播责任的需要

网络传播的威力也决定了真实应该成为一种责任和品格。网络传播海量、即时、无国界、传播成本低等优势如果搭载的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消息,其破坏性和杀伤力也会是惊人的,网络传播者应当拥有这种责任意识,强化自己的媒介素养和新闻价值判断,在传播过程中担负起信息鉴别和筛选的责任,提升网络平台的公信度,人人都是自律自省的把关人。信息传播具有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以及娱乐大众等社会功能,真实是实现这些传播责任的必然要求。负责任的传播者会时刻提醒自己,每一次传播行为和每一个传播符号可能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三、信息平衡性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转型期,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涤荡下,一些社会矛盾凸显,网上舆论呈现出多元多变的特点。信息平衡可以即时疏导舆情帮助网民客观理性地处理矛盾,应对危机,全面提升对信息的综合鉴别力。

(一)舆论疏导的需要

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技术革新等,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互动性很强的论坛、贴吧,匿名聊天、讨论成为很多网民生活休闲、日常交流的重要通道,这种即时性强,情绪化表达多的交流方式很容易使相互间的情绪感染,较容易出现非理性声音和起哄的情绪,严重时这种非理性的网上交流会演变成网下现实行动和伤害[1]。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发,网络谩骂、名誉权和隐私权被肆意践踏等表现尤为突出,加剧了一些社会矛盾,使一些人的人身权利受到极大伤害,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和公民道德水准提升。诸如:“史上最毒后妈事件”、“舒淇删博事件”等等。网站管理人员不要一味的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应当积极引导网络热点,疏导情绪,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网民不要一味追求个人的表达,适度调整情绪,不要让意见和信息一边倒,需要理性判断和表达。

(二)客观认知世界的需要

针对矛盾对立的复杂事件、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利益诉求多元的政策出台,是信息传播中平衡传播的难点,为了使信息传播公正准确全面,职业把关人必须兼顾矛盾各方,从不同的消息源和权益角度多渠道获取信息,并将对立面、多侧面的事实和观点同时摆出来让大家客观认识,并及时纠正认识或解读偏差。这是发挥网络传播容量大、即时性强优势的必然要求。尤其在重大新闻事件传播中,更需要媒体平台中的传播者具备对新闻、信息和知识进行整合贯通能力,满足受众对网络传播的广度需求和深度期待。网络传播技术给不同的社会群体提供了互联网上信息和表达意见的空间,也扩展了公民对国家、国际重大事务参与讨论的舆论平台。表达多元化的声音,可以有效地维护各阶层的利益,并集思广益,提高社会的文明水平;网络开放的议题空间可以在互动交流中客观认知我们所居留的世界,认识就是理解包容的前提。

四、人文关怀

网络传播的优点篇9

【关键词】互联网微博电视媒体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当微博、微信快速介入并占领年轻人的生活,当越来越多年轻人习惯用手机媒体观看影片、追韩剧、美剧及国产剧的时候,传统媒体似乎逐渐失去了往日独占鳌头的格局。当两家美国老牌报业集团旗下的《塔克森市民报》《安阿伯新闻报》被宣布停止纸质版报纸的发行;当各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呈逐年下降,而新媒体广告收入风生水起时,有关传统媒体将死的论断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论点过于武断。当电视逐渐成为一种风尚,甚至在互联网普及的时候,曾经被宣判“死刑”的广播却绝处逢生,迎来了新的生机。同样的,随着代表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或电视进军互联网,我们看到新、旧媒体间深度的契合及由此引发的互赢效应。在融合的过程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几何级放大,劣势明显递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首先掌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劣势,扬长避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一、网络传播的优势与劣势

(一)网络传播的优势

网络媒体在即时性、参与性方面优势明显。网络传播通常具有双向互动性、即时性、参与性等特点,这恰恰弥补了传统媒体单向灌输式传播方式及缺乏互动性、参与性不足等弊端,能更进一步提升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和范围。以电视媒体为例,由于电视媒体新闻受采制周期、稿件审核、播出时段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大多数电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明显滞后于新闻事件本身。而互联网尤其是微博几乎是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将事件的相关视频、评论呈现在网络上。较之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受新闻造价的限制,通常直播在时效性上可以和网络传播叫板的播出形式较难成为常态。而微博的快速发展,又使得事件通过微博传播成为一种常态,因此从时效性来说,网络媒体相比电视媒体更胜一筹。而从受众的参与方面考虑,网络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使媒体与受众间的交流易如反掌。一方面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对网络的内容予以评判,直抒胸臆;另一方面商业网站又可以摘选网友的一些精辟观点,拓展新闻报道的视角,采纳、吸收网友对新闻事件的意见、建议开辟专栏,从而形成双向传播互动的效果。这种传播方式不仅能极大调动受众参与新闻事件的积极性,还能延展新闻的广度和深度,这恰恰是包括报纸、电视、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所欠缺的。

互联网具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多向传播特点,使信息的者从过去的高高在上转变为平视、平等对话,其平易近人的传播方式也只能让传统媒体望其项背。正由于网络传播的多向性,新闻信息一方面可以通过QQ或email进行一对一的实时传播;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群内多个好友之间或跨群间的信息传播,甚至是通过微博内部各个粉丝之间互动传播的多对多的传播方式,实现传播用户数量上的几何级增长,进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传播。此外,网络信息过程中,每个信息的者都不是权威的信息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每一个信息的接受者在下一个瞬间又随时可以转变为信息的者,不论身份的高低贵贱,也不限其职业如何,唯一的条件就是在线网友。因而处于平等地位的各网友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平等传播、全面传播。

互联网具备数字化、大批量储存的特点和功能,便于储存、重复点播、下载、查询,较之广播电视稍纵即逝、不易保存,优势明显。两相对比之下,恰恰是网络媒体良好的兼容性为新旧媒体间的融合创造了可能。

(二)网络传播的劣势

网络媒体在安全性、权威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大大降低。而网络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又导致信息缺乏整合力,这会大大降低信息的传播效果。而传统媒体沿革多年的把关、审核传统,其充当的“多重滤网”的过滤功能,极大地遏制了虚假信息传播的可能。

互联网技术的不足,病毒的爆发和黑客的入侵,导致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而传统媒体基本上都是自成一体,爆发病毒或黑客入侵的可能性极小,一旦产生破坏,损害的范围、影响都远远小于网络,因此安全性比互联网好得多。

二、互联网发展加速传统媒体进步

(一)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与作用

互联网和传统媒体互动渐成气候。以之前最为流行的微博为例,它不仅克服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弊病,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过去的信息接受者――受众,因为网络的出现,实现了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的双重身份,再加上微博多向性传播的特点,公众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闻自由”,这在传统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集体失声的情况下,网络传播进一步促使“受限”的传统媒体得以解禁,从而参与到事件的报道中来。2011年发生的“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而类似这样的新闻事件得到传统媒体的关注,并与网络形成互动的例子不在少数。

从节目形式来看,对于一些直播的新闻评论节目,直接连线网友实时评论也成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形态。而梳理网友观点,并在传统媒体上进行传播,也较为普遍。从媒介融合的趋势来看,对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都是互惠互利。

(二)传统媒体进军互联网

依托互联网,传统媒体开辟新的领地。现在传统媒体纷纷开辟自己的网站,扩大其传播和影响范围,营销自己的节目。据权威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底,全球就有近百个国家3千多家电视台、电台开拓了网上业务,现在的数据更是成倍翻番。受这一趋势的影响,国内的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等中央及省级上星台,都实现了节目的网络呈现,以此来扩大受众面,克服自身节目线性播出和转瞬即逝的弊端。另外,从部级传统媒体到省级媒体再到旗县级媒体先后开通或建立了自己的专属网站,以此为阵地为所属媒体造势或与受众互动。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迎来了拓展的机遇。广播电视取互联网之长,融合形成了全新的网上广播或网上电视,实现节目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实现了优势互补。由于网络广播兼具了互联网的特点,克服了自身单向传播的劣势,实现了受众与节目组、频道的双向互动、沟通交流。与此同时,也克服了地域的限制,实现了各个传统媒体之间的横向联合,为实现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创造了可能。其次,得益于网络媒体庞大的资源库或信息源,对电视台、电台编辑记者来说,可以随时获取资讯,调用新闻资料,实现视音频的远程传输。同时,通过网络,尤其是微博,对传播的节目或刊登的内容,进行个体收视调查,结合之前掌握的总体的收视率,形成点面结合,客观分析媒体内容,为改进媒体内容质量提供依据。此外,通过播出粉丝的DV作品或通过粉丝提供新闻线索的方式,也都可以在荧屏外实现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打造专属微博的电视节目,也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通过跟微博明星的合作,利用微博创建导视、精彩片段展映等小栏目,将电视节目植入微博之中,实现传统媒体自我形象的策划宣传,辅以电邮、电子论坛等互联网资源,广泛征求网友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台上台下联动的效果,进而拓展自身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对传统媒体工作者以及传媒媒体的发展实现了全面推进,更有利于扩展传媒媒体的受众面。传统媒体的知名主持人、记者等,纷纷开通个人微博,打造“意见领袖”,提升影响力。此外,各传统媒体依托网络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建立自己的视音频资料库,将历年播出的重要节目制作成网页,由专人定期更新整理,可方便受众调阅、点播、下载、查找和研究,以此培养受众对传统媒体的忠诚度,以此来克服传统媒体不易保存、查找困难等不足。

从目前来看,广播电视和报纸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如何将挑战转化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机遇,关键是借助技术进步,实现新旧媒体一体化整合,进而向数字化和网络多媒体的方向转型。现在数字化广播电视正悄然进入寻常百姓家中,以其智能化、超高清晰、双向互动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这种突破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面对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日益激烈的竞争,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纷纷通过整合自身的资源,实现与网络传播的优势互补,以此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覆盖率。他们一方面通过卫星传输节目等传统的方式,稳固自己的受众群;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网站实现节目的同步播出,扩展节目的播出面和传播力度,提升传播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像传统媒体定时播出、转瞬即逝、节目容量有限等劣势,在融合的过程中得到了解决,受众不仅不用按时收看,而且众多高质量的传统节目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实现无限量点播、选择余地大、信息内容丰富、双向互动等优势。受众在选择节目的过程中实现了主动性和互动性,利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传统广播电视受众的地位,使受众成为人机互动关系中的主导者。

参考文献:

[1][英]约翰.塔洛克(著),严忠志(译).电视受众研究:文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4.

[2][美]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欧阳婧怡、周琳达、廖俊云.微博中的电视媒体运营分析[J].南方电视学刊,2011(3).

[4]张正武.浅谈网络媒体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8(8).

[5]钱梅.浅谈网络媒体发展及对传统媒体的影响[J].新闻界,2010(10).

网络传播的优点篇10

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的关系

1.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的和谐共振

20__年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做客强国论坛和网友面对面交流,表示“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一个重要的渠道”。由此可见,网络作为一个信息交流、意见形成的“政治空间”,早已引起了政治力量的高度关注。同时政治力量给予了网络传播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肯定,这对网络传播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的“正向”传播力对政治力量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传统媒体的力量毕竟有限,许多感人的故事与受灾细节不能全部展现。而网络传播恰恰弥补了这种缺憾,让受众更为全面与真实地看到了灾难发生后政府的反应,国家的积极救援。在网络传播中,凸显出全中国人民高度的凝聚力,这对政府实施救援,稳定大灾后全国的社会稳定和迎接奥运会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利用自己的优势恰到好处地影响着对方,有机地相互结合,力图达到和谐共振、取得最佳效果,这种理想状态的获得正是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相互影响的价值所在。

2.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的博弈

⑴大选中的博弈

20__年美国大选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焦点:谁会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通过网络传播争取民意被选出的总统?20__年3月5日,网络上出现了一条时长只有1分14秒名为“希拉里1984”的恶搞视频。短短两周时间里,这个视频成为全美关注的焦点。最终希拉里退出了大选,很多人认为这个通过网络传播传遍美国的恶搞视频是她被迫退出大选的原因之一。通过此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传播的巨大力量,此时,它的控制力与操纵力都远远超过了政治力量。

⑵战争中的博弈

科索沃战争第一次把战火烧到了网络领域,北约和南联盟双方在网络传播中上演了相当精彩的“对手戏”。战争一打响,北约就开设网页,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的在线宣传,此时的网络传播已经成为政治力量在战争中的武器。南联盟主要媒体和政府机关也都在互联网上设立自己的网页,反映战争真相,以此打破北约媒体的新闻封锁和舆论围剿。由此可见,政治力量在战争中完全控制了网络传播。

由以上两个事例看出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的相互博弈,二者在控制力和操纵力上过于强大时都会将对方彻底压倒,从而在双方关系上呈现出一种失衡的状态,不利于大众传播的展开。

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博弈的原因

1.从制度层面阐释

⑴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原因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虽然近些年资本主义政府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方法,但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剥削仍然存在并根深蒂固。因此,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无论是网络传媒还是政治力量,所追求的是各自的经济利益,这正是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相互博弈产生弊端的根源所在。

⑵产生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原因

以我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我国的政治力量便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人民与执政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中国的大众传媒,包括国内的网络传媒正是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由此我国的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有利于对网络传播进行宏观管理。但是,几十年来,我国的大众传媒一直充当着党和政府的喉舌,即教育功能相对突出,而监督功能则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不足,对一些事件采取报喜不报忧的态度,对于事件报道的实效性不强,从而限制了网络传播的自由度,使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产生博弈。

2.从时间变迁上看

随着时间的变迁,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相互的影响是在不断变化的。可以说早期的网络传播是战争的工具,战争结束后网络传播继续充当着政治力量的工具,但是同时网络传播也开始追求自身更大的发展空间。网络传播的不断壮大,使其成为世界全球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也正努力使自己不再被政治力量所控制而成为一支独立的、自由的力量。由此,政治力量的控制欲与网络传播的独立愿望所产生的矛盾也是二者相互博弈的原因。

寻找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相互影响的最佳契合点

1.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的网络传播中,有相当一部分网络媒体和消息者追求的是点击率、经济效益,追求一种个性的张扬甚至是哗众取宠,从而使网络传播中的信息真假难辨,有的虚假信息甚至会对政治力量或国家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网络传媒和网民的自身素质绝对是优化网络传播的关键所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些信息和报道中带有明显倾向性与不实因素,绝不仅仅是由于网络传播的运作失当而产生的,美国的主导政治力量才是其根源。美国政治力量利用其强大的权力将网络视为其向民众喊话的传声筒,这种强势的做法势必会引起当代网络传播参与者的不满,由此本就存在的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也会更加激化。

当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网络传播和政治力量所追求的都是经济利益,所以只要资本主义制度不改变,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的不协调关系就无法根本改善,只能通过双方运作方式和态度的改善来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与不协调,力求使双方达到一个较为适当的契合点。

2.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