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能源服务发展模式十篇能源服务发展模式十篇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1:17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思路与方案

一、电子商务中对系统服务模式应用分析

表电子商务中系统服务模式的主要功能与技术

由表可知,电子商务中对系统服务模式应用的功能模块,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供应链资源和客户资源,能够有效实现系统的扩展功能和集成服务功能。

二、电子商务中系统服务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系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需要

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同时,随着各种数字终端技术的应用,企业对外联系更加便捷,企业需要利用数字终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传统的信息系统服务模式下的点对点服务,很难适应企业需要。因此对新型的电子商务系统服务模式应用成为需要。

2.传统的系统服务模式的主要缺陷

传统的系统服务模式的主要缺陷在于:

(1)缺乏集成服务。在传统的系统服务模式下,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企业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系统的对外链接服务仅仅限于采购、销售订单的服务,缺乏与企业供应链其他信息系统(物流、营销、决策等)服务的整合,新的系统服务模式要考虑对此进行集成管理。

(2)供应链技术应用不足。传统的系统服务模式缺乏对供应链技术的应用。企业要想拥有一个开放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就要利用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实现供应链的集成服务。

(3)缺乏个性化的服务。传统的系统服务模式是为了满足企业需求,基本上没有专门为客户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模块,因而缺乏扩展功能。新的系统服务模式注重个性化的服务定制,能够根据客户的信息资料与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系统的个性化和扩展服务功能。

三、电子商务中系统服务模式的创新

1.系统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的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系统应用的不足,在传统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增加客户资源和供应链资源功能模块,利用现代技术,满足系统的扩展服务和集成服务功能,通过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利用网络实现系统对企业所有资源的有效整合。

2.创新服务模式的系统设计

(1)系统平台

利用weB技术实现对系统的动态管理,改变传统信息系统的集成能力不足问题;采用DowS、SowS、Com/DCom、XmL、Soap、CRm等技术弥补传统信息系统无法提供的供应链服务,增加客户资源解决系统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2)系统功能模块

整个系统要满足五大功能:

应用层功能,包括扩展服务功能和集成服务功能。企业面对市场变化,必须适时调整相应的营销方案和经营决策,系统的扩展服务功能即为实现该功能而设计;集成服务功能模块是在原有系统功能基础上,对企业需要的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增加相应的供应链资源和客户资源,以便实现系统的集成服务。

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层功能。该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实现企业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功能。

数据资源层功能,包括客户资源、供应链资源和企业内部资源管理模块。客户资源模块,适时掌握客户信息,进行个性化服务定制;供应链资源模块,掌控企业合作方与市场的变化;企业内部资源模块通过对企业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管理等业务流程进行动态管理。

web服务器通过对电子商务系统及服务器端组件进行动态管理,实现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器等的交互。

网络层功能,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以企业内部资源模块的销售模块的简图为例,说明具体的设计。

3.系统技术架构

按照流行的系统技术架构,以三层分布式体系架构最为常用。由于系统采用了web技术,改变了以往的技术结构。根据逻辑将系统技术结构分为应用层、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层、web服务器、数据资源层等几个部分。

企业通过系统应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应该结合实际需要,确定系统服务模式应用的主要功能,理顺思路,制定适宜的解决方案,以便能够使企业在电子商务下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娟:组合模式在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2009(8).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篇2

论文摘要: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发展和延伸,它是知识经济和新的环境下社会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图书馆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强大的信息技术优势和业务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应该在知识服务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和成熟,知识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决定性作用日益明显。整个社会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在快速增长,知识和信息的价值也日益突出。提供知识,服务社会已成为图书馆界的热点话题,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中坚,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强大的技术力量和业务专精的人员队伍是开展知识服务的有利条件,也是顺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自身发展的一个大好机遇。因此,探讨知识服务的发展战略和模式,以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提高,是我们目前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知识服务及其特征

关于什么是知识服务,目前学界还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知识服务是以信息和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之中,提供能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知识服务是通过整理、组配、提炼各种显性和隐性的信息资源,使之成为可供使用的知识,来解决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特定的问题的服务。广义的知识服务是指一切为用户提供所需知识的服务;狭义的知识服务是针对用户的专业需求,以问题的解决为目标,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搜集、筛选、研究、分析,以提供给实际应用的一种较深层次的智力服务。www.133229.Com

知识服务是不同于传统信息服务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它是以传统信息服务为基础,向着专业化、知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的深层次服务。知识服务关注的是使人们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它根据用户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案的目标,通过对用户知识需求和问题环境分析,跟踪用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及时提供经过信息析取、重组、创新、集成而形成的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从而实现从信息到知识的价值增值。这是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具体来说,知识服务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互动性。即知识服务总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并于用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用户与知识服务者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

(二)面向知识内容。知识服务是基于知识内容本身的服务,其服务重点是从文献、信息的采集和传递转移到对信息内容的分析和重组,以获得用户需要的、可供选择和评价的知识产品。

(三)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是知识服务能够吸引用户、为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创造出有利于知识应用和创新的个性化空间的重要特征。

(四)集成服务。知识服务的工作特点就是通过系统集成、服务集成、知识集成、人才集成等手段和方式,将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有机的整合起来,以解决用户的复杂化问题或知识需求。

(五)连续服务。因为用户的知识需求往往不能在一次性的知识服务中得到满足,而且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也是随着实践的需要在连续不断地产生的,所以知识服务工作者就要不断跟踪用户的需求,以连续开展知识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一)知识服务是知识经济社会向高校图书馆提出的要求

知识经济社会特征的日益明显,使知识信息也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终身学习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正在形成。这既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化社会呼唤知识服务。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理应以自己的资源优势在知识服务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虽然拥有比较强大的资源优势,但被动的、低层次的、简单的服务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无论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人员队伍的发展,还是学术性服务机构作用的发挥,社会地位的提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变革传统的服务方式,树立新的服务理念,改造旧有的藏书布局,重组业务流程,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适应新的信息环境的必经之路。而知识服务的特点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这些方面进行一番彻底变革,以适应面向用户的、以需求为导向的知识服务模式的要求。这是激发图书馆活力,促进图书馆发展的根本途径。

(三)高校图书馆提高藏书利用率,促进教学科研的重要途径

高校图书馆藏书丰富,信息资源优势明显。而利用率低也是一个十分显著的问题,致使投入产出比例极不协调,造成资源浪费,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水平低,供需矛盾突出。这与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层次、服务能力有着密切关系。知识服务就是一种基于对信息资源的调查分析、组织、综合与评估利用的服务模式。通过知识服务,开发信息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提高藏书利用率。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优势

(一)用户需求优势

高校图书馆有一个文化素质相对较高、需求稳定的用户群体。其中的教师用户担负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因此,也有着强烈的知识信息需求。学生群体,特别是高年级和研究生,除学习外,亦有一定的科研活动,也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用户群体。这样高校师生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就成为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强大动力,也成为图书馆展现其知识服务能力的舞台。

(二)技术支持优势

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开展知识服务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而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技术的支撑力方面又具有强大的优势,这是其它类型图书馆无可比拟的。现代信息技术对知识服务的支持主要有:数据库技术;推送技术;导航库技术;智能技术;超链接。

(三)信息资源优势

知识服务必须建立在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基础之上。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包括传统的纸质文献、数字化的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其丰富性、完整性和系统性都是其它图书馆无法比拟的。

(四)人力资源优势

知识服务是以提供知识产品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服务。这种服务毫无疑问的要依赖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去进行知识加工,然后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高素质的人才是实现知识服务的关键因素。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学科背景多样,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他们长期从事文献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和服务工作,并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人力资源优势。

四、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策略与模式构建

(一)发展策略

1、重视读者需求,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在继续加强印刷型文献资源建设外,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中,要密切关注读者的信息触角、信息倾向、阅读数量、需求层次、满足程度以及利用方式等方向的变化,以指导数字化馆藏建设,使其更加符合读者的需求。

2、强化图书馆主页功能建设,开发文献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主页不仅要体现馆藏资源层次清晰、内容全面,更要体现对各种载体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组织引导和链接。就是说,高校图书馆主页应全面的涵盖与读者需求相关的知识领域,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保持常新状态,在满足读者日常信息查询与常规目录检索的同时,强化功能建设,拓宽主页的功能模块,提供智能化资源平台和智能化服务手段。

3、建立一个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尽管丰富,但一是由于文献信息数量成几何积数的海量激增;二是由于读者需求的多样化,所以任何一个图书馆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通过图书馆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建设一个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体系,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及其它各类型图书馆目前及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资源建设的馆际协作内容包括:协作采购、分工协调、联合编目、馆际互借等。

(二)模式构建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学科服务模式

学科服务模式是将知识服务与学科馆员制度相结合,按照学科专业领域组织人力和资源,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专题服务,为学科带头人提供定制式个别服务。它以学科馆员为核心,根据本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需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为用户开展课题咨询、专题书目推荐、学科导航、学科信息门户等服务,以融入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

2、用户自助服务模式

在用户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比较了解的环境下,图书馆可通过自助服务模式,使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分析就能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模式可使图书馆节省大量的人力,并从烦琐的低层次的咨询服务中解脱出来,以实现知识的增值与创新。如有的图书馆建立了具有较强功能的faq参考咨询库,它将一些大众化、有代表性的咨询问题进行分类组织,制成列表式数据库,以便用户自己直接查询所要解决万元的信息或答案。

3、个性化学习服务模式

个性化学习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在履行其教育职能的基础上,基于网络环境所开辟的一种新的自主服务模式。如为学生提供的e—learning平台,以各种电子资源的使用指南等学习课件、高年级论文、技术报告、课堂笔记、课内外练习、试题、参考文献等,用户可通过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对所需信息内容进行搜集、链接、析取、讨论、传递,以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该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满足个性化的知识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4、参考咨询模式

参考咨询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目前的参考咨询模式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传统的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来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或进行定题服务,替读者代查、代译,乃至进行信息分析和整合形成信息产品,以提供给用户使用。这种形式除了具有普遍性、大众化、方便快捷等特点外也可通过层次化的分解和人力、物力的合理配置,开展深层次的学科信息服务,如建立学科导航系统,有针对性的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搜集和提供有关知识信息。

另一种是虚拟参考服务。即通过邮件咨询、咨询在线以及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等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服务内容和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检索指导、书目推荐、信息制定、文件传递等等。这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的一种新模式。

综上所述,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深入,高校图书馆所担负的知识传播任务也日益繁重。加强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逐步提升知识服务的层次,强化知识服务的能力是社会发展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胡舒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环境与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08,(3).

[2]覃凤兰.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07,(5).

[3]秋菊.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模式[j].理论观察,2008,(3).

[4]杨玉梅.面向用户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5).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篇3

[关键词]区域服务业发展模式上海宝山区

一、引言

服务业是中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领域。根据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界定,广义上,服务业应包含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服务、运输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健康服务、环境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及其他服务。全球服务业发展汹涌澎湃,各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变化的最突出特点是服务业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全球服务业的产出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56%上升到1998年的61%,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已经超过了80%,中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产出比重也平均上升了8至10个百分点。全球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一样,一直处在稳步上升的态势。西方发达国家约四分之三的人口从事服务业。加入wto之后,随着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区域服务业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将日益加深,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也将更为激烈。本文以主要对区域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并以上海宝山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二、区域服务业发展的一般模式

区域服务业发展的一般模式主要有:整合模式、外包模式、招商模式、内涵式发展模式等多种形式。

1.整合模式

区域服务业整合的模式多种多样,包括服务企业与服务企业间的横向产业整合、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价值链整合、服务行业内部的资源整合,以及区域资源整合等模式。

许多服务行业之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服务企业通过制定合作伙伴计划,在合作伙伴圈中通过与互补企业合作来实现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目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是互动的。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现代制造业作为支撑,而且需要发达的服务产业与之相配套。从服务企业的角度看,整合包括生产业务单元整合、资本业务单元整合、信息服务整合、经营整合等。在服务企业内部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对企业自身组织架构、人员、流程、信息、渠道等内部资源进行重组和配置。区域服务业的发展应注意与周边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的协调和整合,积极寻求城市之间在服务业上合作的切入点,考虑产业的承接性、延伸性和互补性。

2.外包模式

外包模式指的是企业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将一些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成为独立经营单位的行为,或者是取消使用原来由企业内部所提供的服务,转向使用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企业单位所提供服务的行为。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出现了相互融合的势头。这种融合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向制造业渗透,特别是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通过资源外向配置和业务外包,企业可以与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分担风险,达到缩减成本的目的。

3.招商模式

招商模式指通过建立招商促进机构,通过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吸引内外资来投资服务业。由于服务业项目占用土地资源少,该模式可以突破土地制约瓶颈。

4.内涵式发展模式

内涵式发展模式指的是以大型服务企业为龙头,依托行业和产业链平台,通过创新服务业管理体制、组织形态和服务品种,走以知识型、效益型、生产配套型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上海宝山区服务业发展模式实证分析

1.发展现状

一个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大小的重要的标志是产业。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有特色,则城市品牌鲜明;作为一个地区也是如此。1975年以前上海的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是逐步减小的。1980年以后开始扩大但就目前而言.其比重与主要国家的其他城市相比较仍然偏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上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不断巩固。宝山作为上海重要的产业基地,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宝山区服务业得到迅速的发展。2006年,宝山区域增加值为927.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为252.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增加值的27.3%;区统计增加值为373.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为191.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增加值的51.2%。其构成详见下表。

2006年宝山区服务业增加值构成表

在经济总量上,2006年,上海市服务业增加值为5205.4亿元,增长率为11.5%,宝山服务业增加值为252.8亿元,增长率为10%,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4.9%,增长率低于全市增长率1.5个百分点,在全市19个区县中处在中等水平;在产业结构上,宝山服务经济主导产业不够突出,与钢铁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业发展不够快,其中以专业服务业为主的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在全市19个区县中处在中下水平;在服务业载体上,近年来宝山区规划的大量服务业载体项目正处于建设施工期,楼宇经济的效益尚未显现,还没有对全区的经济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2.主要发展模式

结合上述对区域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分析,今后宝山区域服务业宜主要采取整合模式及内涵式发展。

(1)推进区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整合发展,重点发展生产业,初步构筑一带三线三区服务业发展布局。围绕宝山区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与钢铁、港口、现代物流等产业相配套的生产业。通过建设上海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上海不锈钢交易配送中心、上海港散货资源交易中心等一批上海领先,辐射全国的生产业基地,以及盘活存量房地产资源,建设引进上海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国际研发港、上海节能推广中心等一批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服务业功能项目,构建上海市北部生产业中心。

按照宝山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依托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培育建设一批体现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宝山产业优势,以及发展潜力大、智力要素密集、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强的功能型和知识型服务业集聚项目,着力推进、初步形成上海宝山滨江服务业景观带;一号、三号、七号三条轨道交通服务业发展线;北部地区、中部地区、南部地区三大块服务业功能区,全面促进宝山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2)促进服务业的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生活业,继续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和持续发展。抓住上海和长三角互动开发带来的新机遇和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引发的新需求,重点发展商业、休闲文化、生态观光旅游等现代生活业。通过建设大华综合型购物中心、殷高西路商业街的景瑞生活广场和长江国际商贸中心、庙行北斗星商业广场、顾村社区商业中心等一批现代商业休闲服务设施,以及上海生鲜食品交易配送中心、顾村主题生态公园等一批具有地域辐射功能的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形成具备服务上海,辐射长三角功能的上海滨江新区生活业。

进一步巩固房地产业作为宝山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以土地一级市场为龙头,保持宝山房地产业平稳,持续发展。要坚持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供地原则,积极落实宝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功能项目;继续推进土地供应市场化,进一步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落实市、区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督促已供建设用地的开发建设和已供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普通商品房的建设。为完善现代化滨江新区综合服务功能,提供资源保障。

(3)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服务业资源,打通服务业瓶颈,建立和完善信息互通渠道和服务业发展运行机制,为企业、特别是民营服务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投资与发展环境。其中,重点是建立推进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服务业工作联络员制度、服务业信息交流制度;出台服务业发展扶持办法;组建有关服务业行业协会,进一步发挥服务业中介组织作用等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运行机制。

3.发展重点领域

(1)培育壮大钢铁服务业。在制造产业基础上,通过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培育壮大钢铁服务业,在宝山形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上海国际钢铁服务业中心。

依托宝钢、中钢等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组建全国第一家省级钢铁服务业协会,推进上海国际钢铁服务业中心、宝莲城钢铁服务业示范区、上海不锈钢交易配送中心等一批钢铁服务业基地建设。通过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物流分拨、商业综合配套等服务功能建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产品供应商、贸易商、用户的直接联动。整合现有钢材贸易平台资源。扩大市场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提升科技含量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实现钢材交易市场智能化、网络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扩大钢材市场交易辐射范围,力争使宝山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钢材交易中心之一。

(2)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通过整合区域内现有物流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的综合服务和高增值功能,使宝山成为上海北部专业物流中心。

物流行业要整合区域内现有资源,推动传统运输、仓储、货代、流通等企业加快存量资产重组,延伸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尽快向新型、规模、高效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重点推进散货资源交易配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建设,形成若干个专业现代物流业基地。

(3)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商贸服务业要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原则,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进一步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丰富业态、塑造特色,构建多层次、多形态、多内涵的商贸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商贸服务业在促进产业联动升级、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便利居民生活消费中的基础作用。

(4)加快专业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宝山专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使宝山成为上海北部地区专业服务业的重要基地。积极促进上海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上海设计中心、上海国际研发港等一大批功能项目建设。重点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设计研发中心、产业投资公司等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功能性项目。大力引进国际国内著名的设计、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专业中介服务企业,并以先进服务理念、手段和技术,提升宝山区专业中介服务业服务水平。培育发展信息、金融、电子商务等知识型、科技型服务业产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专业中介机构。

(5)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围绕发展都市型旅游主题,加大对宝山人文资源的挖掘、规划、整合、开发、促销力度,加快一批旅游功能性项目的深度开发;形成“二圈三区”(红色文化旅游圈和绿色生态旅游圈;工业观光旅游区、滨江休闲旅游区和罗店风情旅游区)的旅游布局。

参考文献:

[1]盛垒:新型服务业的全球发展态势,改革与开放[J],2007年(4):15-17

[2]赫伯特.C.格鲁伯、迈克尔.a.沃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m].上海三联书店,1993:220

[3]陈守明韩雪冰:基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模式,上海企业[J].2006(5):41-42

[4]沈品发:上海服务业发展中的瓶颈和对策,上海综合经济[J].2004(5):41-43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服务模式服务原则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34-02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汲取知识、丰富阅读、获得科研资料的重要场所,具有传播文化知识、加强阅读推广的重要功能。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这个定位也要求高校图书馆除了服务本校师生之外,还应该积极为社会中有需求的人们提供阅读服务,充分发挥出图书馆文化资源的价值,发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本身的功能。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意义

首先,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模式是促进各种资源信息共享、发挥资源价值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进出限制非常严格,教职工和学生都需要凭卡进入图书馆,其他社会人很少有进入图书馆的权限,图书馆的很多资源很少被使用、查阅。很多高校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是平时图书馆的人并不多,但是考试期间人数会骤增,这实际上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尤其进入假期阶段,图书馆几乎“陷入了沉睡”,各种图书馆资源无法发挥出价值和作用。开展社会化服务模式,能够利用社会成员的阅读热情,带动本校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图书馆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研究,做到物尽其用。

其次,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模式,是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提高社会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依赖各种电子信息设备,但是这些设备所传递的信息却是参差不齐,我国的阅读匮乏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一方面,人们对阅读缺乏兴趣和意愿;另一方面,为人们免费提供阅读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不足。高校图书馆实现开放,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阅读基础设施和阅读资源。高校图书馆所开设的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能够进一步拉近与社会人群的距离,让他们及时掌握图书馆的资源引进情况,提高阅读兴趣。高校图书馆充分推动阅读,是实现全民终身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全面的文化素质水平,加快全社会的文化建设,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条件

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开展科研工作的先进阵地,因而非常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开展。首先,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都非常丰富,具备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条件。为了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高校的图书种类多样,比如文史类、科学类、艺术类等等,丰富的图书类目能够满足社会中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高校图书馆还有不同类型的报纸、杂志、人物传记、图书故事等资源,具有良好的休闲、科普、娱乐的功能,能够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其次,高校图书馆目前为了实现阅读推广,积极引用现代化的图书管理系统和网络化图书资源并招聘了对应的现代化图书馆管理人才。人们查询图书位置、借阅图书、预约图书、归还图书,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的操作来实现。因此拓展服务对象,从理论上来说并不会过多地增加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人们进入高校图书馆借阅图书也是非常便捷的。

最后,教育部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指出,高校图书馆如果具备相应的条件,可以适当地为社会读者提供服务。这一规定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实施提供了良好政策支持。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基本原则

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分析,关于高校图书馆是否应该开展社会服务模式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但是通过之前的分析不难发现,当前高校图书馆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开展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功能,这也需要相关人员立足于高校D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理念,把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基本原则。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需要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的范围,进行准确的服务定位,完善社会化文化服务的功能和作用。同时,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需要考虑自身在资源、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量力而行。在开展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仍然要坚持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为主要功能,把握重点,呈现出特色化的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其一,坚持校内优先的原则,这也就是说,在面向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同时,一定要保障本校师生优先使用相应的资源,确保师生日常学习、开展科研活动的便利性。高校附近的居民数量很大,他们对文化精神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高校图书馆开放,可以为他们提供休闲、学习的场所,这也势必会加大图书馆的工作量,加大部分图书期刊、网络资源的使用频率。如果不加以规范,可能会校内师生失去优先使用资源的机会,对其学习和科研十分不利,这也就失去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意义。

其二,需要充分坚持平等性的原则。图书馆是人们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场所,对于来这里学习的每一个人,都要予以同样的认可和尊重,尽可能地提供图书阅读服务。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一视同仁,体现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人性化特点,尤其是对于部分弱势群体,比如社会经济收益较低的人群、独居老人群体,需要予以充分的关怀,提供良好的图书服务。

其三,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需要充分坚持以读者的需求导向为原则,这也是高校图书馆发挥其公共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所在,只有满足读者的要求,才能够让更多人有进入图书馆读书的愿望,更好调动全面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四,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建设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还没有充分做好社会化服务的准备,如果盲目、快速地开展社会化服务,可能导致与图书馆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借阅能力不匹配的F象,这不仅会降低普通人群进入高校图书馆阅读的热情,也会导致高校图书馆自身失去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热情,这对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持续的发展十分不利。

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分析

从服务主体的角度分析,共建共享的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是良好的选择。服务对象的扩展意味着高校图书馆工作量的增加、在投入资金方面的增加,单单依靠高校本身的财政支持是远远不足的,还需要高校积极与其他单位和部门开展合作,不同单位之间共同协作,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模式,这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其一,与当地的公共图书馆进行文化资源的共享,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在内容上具有更加鲜明的专业性特点,可以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将一部分具有特殊专业需求的读者吸引到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也可以减少关于专业书籍和资料的购进,有助于优化投入资金,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更多的用途,更好地开展阅读服务。

其二,尝试与企业合作,协助企业建立数据信息库,引进相关的科研资料和数据文献资料,由学校老师和企业的科研人员一起致力于开发新的项目和产品,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利用这一契机,学校可以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实习就业岗位,有效地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举两得的社会合作服务。

其三,尝试与社会中的各个行业协会、学会组织进行合作,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文化资源信息。行业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持,但是很多行业协会不具备单独建立图书馆的条件,即使可以建立图书馆,其图书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高校图书馆为这部分组织开展服务,能够更好地帮助其突破行业发展的瓶颈,也能够使图书馆中一些闲置的资源被更加充分地利用起来。

其四,尝试与当地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服务。向这部分机关单位提供文化信息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单位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需要,促进当地更好地建设与发展。同时也能够从相关单位获得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扩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会化阅读服务。

从具体的社会化服务内容上进行分析,可以将服务模式的具体形式和内容细化。比如,开展图书借阅服务,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非常丰富,往往同一本图书有数本的藏量,能够满足多人的借阅需求,但为了防止资源流失,借阅图书者必须具备完善的个人信息,并具备相关的借阅证件;或者也可以开展专题式的阅读服务,这种形式一般是为了某些特定的阅读需求,比如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等等。借助这一模式,高校可以将自身产出的学术性文章和研究内容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推广,实现自身的科研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近期来,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模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在全面阅读的不断推广与深入之下,高校开展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已然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文中详细说明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原则和可行模式,希望与相关工作人员共同探讨,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水平,提高全民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哲.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模式与评价[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1):35-37.

[2]钱静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1):49-51.

[3]何小红,贾筱筱,丁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3):77-82.

[4]郑丽娟,贾军,高文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9):109-111.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篇5

[关键词]eRp;开源;软件即服务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8)04-0072-03

一、我国eRp应用模式与发展现状

eRp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多数企业的视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eRp已经不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总结起来,目前eRp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传统eRp模式。最传统也是目前企业应用最广的模式,就是企业向软件供应商购买软件,由软件供应商提供软件实施、维护等服务。但这种传统eRp模式在我国应用状况也不是很乐观。一般认为,我国企业目前的eRp应用成功率不到20%。除用户自身准备不够、管理不到位、流程不规范外,软件服务供应商也有不少问题。首先,软件厂商提出的产品报价较高,客户难以接受。特别是国外Sap、oracle等知名eRp,虽然功能强大,但其软件及实施、咨询的费用也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受的。再者,软件供应商对eRp功能过分渲染,对客户的个性化支持不够。我国用友、金蝶等eRp软件绝大多数是面向功能的,无法穷举。有的软件企业尝试过“定制平台”,但也仅限于作业流程的定义、审批流程的改变等层面,对企业的不少特殊需求难以满足。另外,不同软件厂商所开发的eRp产品没有统一的平台标准,相互之间不能兼容,客户在上了某一厂商的产品之后,如果对前一厂商的产品不满,则会由于巨大的投入而不能更换新的更适合自己的eRp产品。

2、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模式。微软提出的SaaS模式是从aSp模式演变而来,就是企业用户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但SaaS模式要比aSp复杂的多。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软件供应商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操作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与相比传统eRp软件,SaaS模式有了难以匹敌的价格优势,省去了购买eRp软件高昂的费用。除了节约成本,而且非常易用,风险低。对于服务商来讲,SaaS模式的可控性非常强,双方一旦达成交易就可以投入使用。

3、开源eRp模式。近几年来,开源软件(opensource)在国际上发展非常迅速,涉及范围从各种工具、操作系统、中间件,到应用软件都有,如Linux、mySQL等,开源eRp,也是其中一类。开源eRp有三层涵义:首先是开放源代码,国际有很多组织定义了一些开放标准,称为开源协议;其次在产品的形式上,开源软件可以随意下载,不需要付许可费用;第三个是服务收费,如果客户需要服务,可以向软件厂商购买。Compiere是开源eRp领域最著名的开源软件之一,拥有10多亿的软件下载量,平均每月有6万个访问者,并且有2万~3万条论坛纪录,在全球拥有几万个用户,并得到众多开源软件开发者的帮助。瑞典最大的医药批发企业信息系统就是使用的开源软件Compiere。我国最早涉及的开源eRp,是2006年3月北京恩信创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推出的恩信eRp,截止到今年3月,开源eRp下载用户已经突破百万,加盟商已有十几家,积累了一定的成功实施企业和合作伙伴。其实,开源eRp模式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但传统SanS模式源代码是不开放的。这种开源eRp的模式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伴随着一些困惑。

二、开源eRp所带来的契机

不论传统eRp模式还是SaaS模式,由于专利所限,在进行个性化开发时,服务费用也由eRp提供商定夺。当eRp需要更新换代时,由于源代码不开放,二次开发和相应的升级的代价也比较大。而开源eRp的出现,则带来了新的契机。

1、开源eRp为我国eRp发展提供机会。国内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不外有两个趋势,一是由作业层面向管理层面发展;二是由单一功能向集成性发展。这两个趋势都离不开一个好的企业信息化平台。要从头开始开发一个信息平台绝非易事,而开源软件为此提供了很好的开发基础和难得机会。开放源代码的方式降低了开发门槛,能让更多的软件公司甚至个人都有能力加入到对eRp软件的二次开发中,可以针对自己熟悉的行业或是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二次开发,节省了行业重复投入的时间和资金,整合软件开发行业的现有资源,形成开源eRp的行业联盟,进而推动整个eRp行业的发展。另外,从中也可以吸取国外开源eRp优秀的管理思想。如Compiere具有很多国际知名eRp软件的特点和优点,支持多会计模式的同步并行,支持不同的会计准则和货币。通过对国外先进的开源eRp的研究,吸收国外eRp软件的先进的管理思想、成熟的平台技术,设计基于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与国外开源eRp兼容的财务内核,开发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国际领先管理思想的eRp软件,更好地发挥国产软件略低价格、符合国情、服务本地化等优势。

2、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机会。财务软件的兴起,曾经养活了一大批中小软件公司。他们主要是靠销售差价和简单的维护服务来生存和发展。随着价格的大幅下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有的甚至倒闭。事实上,中小软件公司一直存在一个市场定位的问题,如何才能有更多的附加值。他们很难能够开发有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品,因为风险太大;对于传统软件的,他们也无法做二次开发去获得高附加值,因为产品供应商手中的源代码和系统结构是不会开放的。如此以来,这些中小软件公司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瓶颈。开源eRp的推出,将为中小软件公司提供很大的舞台。因为中小软件公司直接面向客户,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周到、细致、高附加值的服务。同时,中国千千万万家中小企业客户也需要中小软件公司提供本地化服务。而作为其他非开源eRp产品的合作伙伴,中小软件公司无法真正参与建设企业信息化,无法阅读软件源代码,所以很难为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iDC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企业应用软件市场还增长18.3%,而中小企业对eRp市场的巨大需求将是这个行业的主要增长点。无疑瞄准中小企业的eRp提供商才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因此,开源eRp为中小公司提供了新的发

展契机。

3、全新的商务模式。开源软件商有着以往不同的商业运作模式。恩信公司将开源eRp的盈利模式概括为“服务+加盟+担保”的方式。(1)服务,开源eRp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得到免费的软件产品及所有业务程序源代码并可永久使用,而且还能随着厂商的对产品的升级而不断更新。恩信eRp现在已经到第6个版本。但免费使用可以发挥软件70%~80%的功能,但若想得到更专业、个性化的服务,就通过购买服务。这正是开源软件商的盈利方式之一。(2)加盟,就是把品牌拿出来共享,类似于麦当劳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运作方式。以恩信公司为例,基本上是恩信给合作伙伴提供服务支持,合作伙伴再为客户提供服务和支持。合作伙伴给客户做实施、二次开发、定制,就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一定有资金的门槛,而且要认同开源模式。(3)担保,如果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了问题,用户可以每年交若干担保服务费用,一旦出现问题软件公司承诺电话支持,甚至现场快速解决等等。担保如同保险,也是将来盈利计划中商业模式很重要的一块。恩信科技开源eRp开源模式有一定代表性,保证开源软件的盈利和长久发展。但如何这种商务模式如何获得丰厚利润,不仅仅是开源eRp的契机,也是开源eRp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三、开源eRp模式的困惑

美国市场调查Forrester的分析师Hamerman认为,“大多数的公司还是偏爱传统的方式,也就是购买商业软件,再由软件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目前来看,即使是成立时间最早、最成熟的Compiere,它对企业的吸引力也只是在它能够定制,与其他的开源软件相似,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很少的。开源eRp是不可能取代传统eRp,而只是传统模式的补充。随着国际eRp巨头以及国内用友、金蝶等主要大型软件供应商的并购策略,有专家认为eRp软件市场会逐渐形成以下局面:一方面这些行业巨头利用其财力、人力进行行业整合,最终对大企业市场形成垄断,而另一方面就是中小企业的开源模式,因其价格低廉,灵活定制,从而抓住需求相对简单的中小企业用户。我国开源eRp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开源eRp的发展困惑集中在以下两点。

1、开源eRp的技术支持。开源eRp主要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最关心软件是否满足需求以及相应技术支持上。开源eRp软件本身存在BUG,且缺乏外部服务和技术支持。UCmL(非结构化操作标记语言)联盟也认为,目前开源软件缺乏一个系统的、比较成熟的服务支持体系。一般企业在做重大规划时,首先要做规划咨询,需要一份完整的咨询方案,然后才有可能去做下一步的具体实施工作,但开源领域的咨询机构和人士少之又少,没有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体系。因此,开源eRp不仅仅是把源代码做得更好、更完美,更主要的是如何更好地、更便捷地解决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篇6

[关键词]公益性信息机构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模式创新 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

[分类号]G250

1. 引言

所谓公益性信息机构,是指以国家及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为目标,面向社会各界提供服务的信息机构。公益性信息机构并不等于免费信息机构,公益性信息机构也可以提供收费服务,但是其获得的净收入不能够直接用于分配,而必须保留用于为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在公益性信息机构中,完整的信息资源包括两方面内容:①作为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服务基础,即公益性信息机构业务活动中的信息服务资源;②作为公益性信息机构的管理工作条件,即公益性信息机构自身管理活动中使用和产生的管理信息资源。多数学者认为,狭义上的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应当是针对前者的,本文也沿用这一观点。

当前,我国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载体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政府职能部门;二是政府设立的图书馆、情报所、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信息机构,其中后者承担了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工作。因此,研究当前我国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创新问题,对于发展新时期我国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探讨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并指出由于这种特殊性的存在,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服务创新问题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本文引入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并通过对该模型的改造,提出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创新四维度模型。

2. 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及其与服务创新的关系

2.1 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特殊性

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特殊形态,因此同样具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基本特点,如管理方法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管理对象主要是机构的信息资源,管理目标是提升机构的服务效能等。学界对这些问题研究较多,本文不再赘述。然而,公益性信息机构作为“信息机构”,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上还具有与一般机构截然不同的特殊性,即公益性信息机构将信息及其相关活动作为体现自身价值的直接途径。

党跃武曾指出,对于绝大多数信息机构来说,内容丰富、功能凸现的信息资源都是其发展的根本基石。现代信息机构所有的业务管理和组织管理几乎都是围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相关要素开展的,对于公益性信息机构来说同样如此。

首先,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公益性信息机构业务开展的主要组成部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业务活动就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直接取决于对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配置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一般机构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多起到管理辅助功能;而在公益性信息机构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则是机构发展的直接动力。

其次,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一般机构(包括政府、事业单位或企业等)相比,其管理体制有所不同。在一般机构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开展者是机构的信息部门,负责人是机构的信息主管(如Cio等);而公益性信息机构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是机构中所有部门的核心使命,负责人就是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主管领导。

2.2 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服务创新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是公益性信息机构业务开展的本质性问题。而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创新问题,实际上与机构的服务创新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述。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在公益性信息机构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组织业务开展的核心问题,且其运行管理机制就是组织中的核心管理机制,因此,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创新问题,不像一般机构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那样,仅仅是一个组织信息部门的业务创新,或者组织整体业务流程的信息化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的整体价值定位和战略管理的全局问题。由于信息机构是服务业的一种类型,因此上述所谓模式创新问题,实际上就是公益性信息机构的服务创新问题。

其次,对于公益性信息机构而言,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其对终端用户的服务能力建设密切相关。一般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提高组织内部的信息效能为主要目标,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组织内部的用户,其次才是组织外部的合作伙伴与终端用户。而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提高组织整体的业务能力为主要目标,其服务对象包含组织内部的用户,但更重要的是组织所面向的最终用户。

再次,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一般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相比,其绩效评估的目的和依据有所不同。一般机构中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提升组织的内部运作效率为目标,对组织整体绩效的贡献是间接的。很多时候,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的不断加大,并不一定能够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这就是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而公益性信息机构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绩效评估则“直接”得多,它就是以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为评价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创新的绩效评估,也不能沿用一般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绩效评估方法,而必须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坚持以服务为导向的评估模式。

由此可见,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模式实际上与一般机构的服务模式具有本质上的相通之处。因此,本文拟引入国外学者R.Bilder-beek等人提出的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并提出基于四维度模型的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创新基本框架。

3. 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及其引入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3.1 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的基本内容

国外学者R.Bilderbeek等人提出的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是服务创新理论中的经典模型之一,它是一个有关服务创新的整合概念模型,能较为全面地描绘服务创新并指导实际的创新活动。实践证明,该模型对创新政策制订者和服务创新企业家来说都具有一定价值。四维度模型理论认为,大多数创新都不是由某一要素单独导致的,而是各种要素综合作用并包含不同程度变化的混合体,它们共同形成了最终的创新。四维度模型的基本创新维度分别是概念创新(新服务概念)、界面创新(新顾客界面)、传递创新(新传递系

统)以及技术创新,不同维度间存在关联和相互作用,分别对应不同的职能活动。

3.1.1 概念创新:新服务概念 在制造业创新中,产品和过程是有形可见的,但在服务业中,创新大多具有无形性,创新结果并不是一个有形实物产品,而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新的概念或方法,因此服务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概念化创新”。即使某个“概念”在其他市场中已被顾客所熟悉,但对某个特定市场仍是一种创新。当然不是所有服务创新都要引入新的概念,但概念化创新在服务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1.2 界面创新:新的顾客界面 顾客界面的设计包括服务提供给顾客的方式以及与顾客间交流、合作的方式。顾客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服务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针对最终顾客的服务提供中。服务提供者与顾客间的交流和相互作用已成为创新的一个主要来源。在那些不具有明显有形特性或容易被竞争者产品替代的服务中,服务提供者与顾客间的界面就更为重要,更需要服务提供者投资于与顾客关系的建设之中,并不断开发新的顾客交互作用方式。

3.1.3 传递创新:新的服务传递系统 服务传递系统主要指生产和传递新服务产品的组织。服务传递系统维度和顾客界面维度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内部组织和传递方式(服务传递系统维度)与员工和顾客间相互作用的方式(顾客界面维度)不能分离,两者相互交织并相互支持。传递创新的核心是强调现有的组织结构以及现有员工能力必须适应新服务开发的需要;如不适应,就要通过新的组织结构设计和员工能力的培训、提升促使创新顺利进行。

3.1.4 技术创新:新技术的选择、引进与吸收 由于服务创新可以在没有技术参与的情况下发生,因此技术并不是服务创新的一个必要维度,它在模型中只是一个可选维度。虽然不是必要维度,但技术仍在很多服务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技术与服务创新也存在广泛的关系,大多数服务都可以通过使用某些技术而变得更为高效,如iCt(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使用,超市中购物车的使用、仓储系统的使用等。

3.2 引入服务创新思维度模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3.2.1 可行性 由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在服务创新理论中的经典地位,图书情报领域一些学者也探讨了其在图书馆等公益性信息机构的服务创新中的意义。同时,正如本文前论述,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创新问题与服务创新问题具有内在相通性,因此将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引入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之中,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3.2.2 必要性 传统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模式,大多是从机构信息流(工作流)的不同环节人手,分析不同环节的业务内容可能发生的创新,是一种机构视角的研究范式;基于四维度模型的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创新研究,则将客户关系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将一种竞争导向型的服务创新思维引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创新研究之中,因此能够更好地反映服务经济时代公益性信息机构创新发展的实际情况。

4. 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创新四维度模型及其应用

基于四维度模型的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创新主要包含四个基本维度,如图1所示:

4.1 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概念创新

所谓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创新,就是在信息时代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之中,公益性信息机构对自己提供的已有服务和新服务以及竞争者提供的已有服务和新服务都有准确的认识,尤其要对其创新特性有准确的把握。在网络化和去中心化的信息日益占据社会信息流的主导地位的今天,图书馆等传统公益性信息机构在保持和拓展其业务范围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包括:公益性信息机构需要开发什么样的信息资源、提供什么样的创新服务形态才能保留住现有的读者,并发展新的服务对象?图书馆在当前社会中所面临的潜在竞争者有哪些?竞争者提供的服务产品有什么特征?公益性信息机构如何寻求与竞争者的错位发展与共赢发展?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就是概念创新的本质问题。

以首都图书馆为例,作为国内知名的公共图书馆,它在新时期中面临着巨大的创新发展需求,但这些需求的满足,都需要以客观认识其所处的特殊竞争环境为前提。一方面,它拥有独具特色的文献资源优势、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队伍以及地处首都北京等其他公共图书馆无法比拟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北京地区同时也聚集了国家图书馆以及一大批重点高校的图书馆,与其发展构成了潜在的竞争关系,使得它无法与国内其他城市公共图书馆那样“理所当然”地成为城市的文化枢纽。为了将这种潜在的竞争关系转变为错位发展甚至互动共赢的合作关系,首都图书馆未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创新就需要在理念或概念上进行创新,如与高校馆合作共建社区图书馆网络,发展具有世界城市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巩固与国家图书馆的错位发展格局等。

4.2 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界面创新

在服务经济时代,顾客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服务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公益性信息机构来说也是如此。用户间的交流和相互作用应当成为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来源。随着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门户等传统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替代者越来越发达,公益性信息机构面临着很多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公益性信息机构与用户间面对面交流的界面日益成为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因此,公益性信息机构要投入更多精力关注其与用户关系的建设,不断开发新的用户交互作用方式。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界面创新,就是要回答以下问题:如何与用户实现更加友好的交流与互动?公益性信息机构的潜在用户群在哪里?公益性信息机构是否有能力让用户在创新中扮演“合作生产者”的角色?

当前,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界面创新,需要突破单纯的人机界面概念。目前各类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较高,技术层面上的界面创新尽管还有很多工作可做,比如跨语言检索、图书馆2.0、一站式服务等,但强调面对面交流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独特作用,是未来公益性信息机构的界面创新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以公共图书馆为例,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之所以能够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中心,并不在于其信息技术有多先进(如日本公共图书馆中信息化设施并不先进),而在于其对社区信息交流的高度重视,如积极提供对残疾人士、儿童和外来人口的特殊服务,使得全社会的信息公平落到实处,从而使得公共图书馆成为国外社区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信息中心。

4.3 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传递创新

所谓传递创新,是指公益性信息机构应当改善其传递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的组织形态,通过合适的组

织安排、管理和协调,确保公益性信息机构员工有效地完成工作,并通过对物流系统和服务网络的有效整合,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的一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形态。在网络经济时代,以服务网点布设为渠道基础的分布式服务传递系统的建设,是公益信息机构开展传递创新实践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公益性信息机构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传递创新方面的重要前沿领域就是公共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与完善问题。发达国家公益性信息机构无不拥有十分完善的服务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网络化和一体化的服务传递。以日本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没为例,日本实施了较为彻底的总分馆制,在每一个区(市)中,由一所图书馆承担总馆功能,称为“中央图书馆”;其他则为分馆,称为“地域馆”,总馆和分馆服务半径难以覆盖的地方,通过“汽车移动图书馆”来补充。在公共图书馆网络内部,实施彻底的通借通还制度,任何一所图书馆收藏的资源,读者都可以通过网上、电话或到馆的方式进行借阅预约,然后自行指定就近的图书馆获取,从而有效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网络的覆盖能力。近年来我国各大主要城市的公共图书馆纷纷推广实施“总分馆制”,这将成为图书馆等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传递创新的重要模式。

4.4 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

尽管服务对于技术的依赖性不像制造业那样强烈,但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依然是服务创新的重要动力。姚战琪指出,在服务经济时代的各式各样的技术中,能够最深刻地影响服务生产与传递的是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2000年的调查也表明,目前服务部门是新技术的主要使用者,特别是服务部门广泛采用了许多新型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公益性信息机构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要比一般服务业更高。现代信息机构应对信息超载甚至信息爆炸最有效的工具,就是信息技术。

付立宏指出,信息技术驱动下的信息资源网络化是信息资源的一种新型运动形式,它既使图书馆服务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又给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图书馆服务业唯有立足于创新,增强自身活力,才能在网络化大潮中赢得生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公益性信息机构来说,既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对手,也为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创新的途径。公益性信息机构信息资源的建设、共享和服务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整合、存储、交换与服务。在未来,公益性信息机构应当更加自觉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积极寻求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自身公共服务网络的覆盖能力和服务能力,改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信息服务的效果。

5. 总结

本文分析了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特殊属性,即其与公益性信息机构的服务职能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在此基础上,引入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对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创新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学界和业界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小琳,关于现代信息机构信息资源管理的探讨广东科技,2006(5):42―43.

[2]党跃武,论现代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管理,四川图书馆学报,1999(2):60―70.

[3]陈冬,信息技术创新的组织实施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4.

[4]HertogpD.Knowledge-intenslvebusinessservicesasco-producersofinnov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innovationmanagement.2000,4(4):491―528.

[5]王君正,吴贵生,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的我国旅游企业创新模式分析――以云南旅游业为例,商业研究,2007(8):1-6.

[6]余向平,刍议企业大客户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商业时代,2005(24):35―36.

[7]夏一红,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对学术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的启示,图书馆论坛,2009(5):127―128.

[8]阿尔布瑞契特,詹姆克,服务经济:让顾客价值回到企业舞台中心,唐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9]李国新,东京公共图书馆的布局与服务,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4):43―48.

[10]姚战琪,技术进步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及对增长的贡献,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1]oeCD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服务手段

中图分类号:[n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所谓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是指基于图书馆自身所具备的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手段。作为高校中最大的知识交流平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仅影响着莘莘学子的学业和知识的塑造,甚至还关系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然而,诸多高校图书馆所采用的服务模式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服务功能的发挥。本研究在分析了高校现阶段采用的服务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一些新型服务模式进行了探讨。

1.当今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的缺陷分析

1.1.服务方式缺乏主动

在中国大多数的高校中,图书馆一直作为一种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机构而存在的,而不是一种服务机构。这种体制下的图书馆无论在管理上,还是在服务上,都是比较硬性的和被动的。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图书馆基本上是等候用户上门来“享受”服务的方式,而并不主动地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一来,图书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用户只能使用什么样的服务,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同时不少图书馆员职业生涯模糊,观念落后,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图书馆的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即便是服务也只是停留在等候读者上门的服务状态。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总是以管理者的姿态面对读者,死抱着“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心态被动的为读者提供服务,而使得服务模式僵化,服务质量也难以满足读者的现实需求。

1.2.服务模式比较单一

就以笔者所处的大学为例,我校的图书馆无论从藏书的数量上,还是在可使用的空间上,都在本地区首屈一指。但是,在笔者在读的近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无非是书籍借读服务、为学生提供自习场所服务等,最多就是为读者提供一些文化知识讲座(次数少得可怜),可以服务手段说既无新意,也很单一,甚至不能被称做一种“服务”。窥一斑而见全豹,服务模式单一的问题是很多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通病。服务模式的单一,不仅造成大量图书馆资源无法被充分发掘利用,还激发了读者对这种服务模式日益不满的情绪,从而严重影响了图书馆自身的形象和地位。当然,服务模式的单一虽然与图书馆自身的基础设施密切相关,但总的来说,“罪魁祸首”还是服务模式出现了问题。

1.3.服务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很多高校把本校的图书馆资源当成一种“私有财产”,服务对象只限于本校的师生,而很少允许校外人员“染指”,并美其名曰“便于管理”。例如,在笔者所处的院校中,出入本校的图书馆就需要出示读者证,没有读者证则一律不允许进入,而在其他大多数院校也是一样(笔者曾经试图进入过几所大学的图书馆,均被“非本校人员不得入内”的理由而拒之门外)。但是,高校图书馆资源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并不专属于某一固定群体。这种封闭性极强的服务模式不仅无法让图书馆的资源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服务,还大大弱化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也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未来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全新的服务模式,来解决这些长期存在于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中的“顽疾”。

2.现代高校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传统服务模式渐渐不能有效满足这种新要求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建立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新型服务模式,才能在满足这种新要求的同时,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开放型服务模式

一个国家闭关锁国,是不可能实现发展的,近代中国的没落便是最好的例证。对于高校图书馆也是一样的道理,闭门造车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此,在这个开放的当今社会,高校图书馆必须有包揽四海的胸襟,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建立开放型的服务模式。首先是扩大服务范围,根据相关的管理条例向社会提供服务,而不再过分局限服务对象,从而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其次是资源的开放。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图书馆的资源只有流动起来,才会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因此,开放型的服务模式要求高校图书馆要积极与外界进行资源交流,在提供自身优秀资源的同时,积极吸收其它优秀资源,通过优势互补,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重组,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最后,是服务理念的开放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开放自己的服务理念,才能更好的接受读者的监督和反馈,获得利于改进服务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

2.2.主动型服务模式

建立主动型服务模式,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是传统高校图书馆向现代化高校图书馆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高校图书馆改革创新的关键。首先,主动型的服务模式要求图书馆放弃“管理者的身段”,塑造“服务者”的新形象。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进行管理方面的改革,放弃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建立服务化的管理新模式,要始终以“服务读者“为最高的管理目的,着力打造服务者形象;其次,要及时了解读者对服务的要求,针对读者的新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这就要求建立服务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本着面向社会、面向需求的原则,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开展读者调查活动,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及意见,以便改进工作,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最后,还应主动的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如文化讲堂、知识讲座等,吸引读者,提高服务质量。

2.3.合作型服务模式

由于受到地理条件和管理体制的限制,基本上各高校图书馆都是独立运作,馆与馆之间缺乏联系和协作,特别是在文献信息资源上缺乏共享。这样一来,各高校优秀的图书馆资源既不能“出口“,同时却欠缺的资源还难以得到补充。而建立合作型的服务模式,就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个问题。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系统可以良好的视线不同地域之间的信息交流,储存几乎无限的电子化图书馆资源,还可以构建极佳的合作平台,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而建设合作型的服务模式,不仅需要高校投入必要的资金购置相关的仪器和设备,还要求尽快完成图书馆资源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建立资源数据库,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故而,各高校应当对合作型服务模式的建立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2.4.个性化服务模式

在现代社会,崇尚个性张扬,几乎每一位读者都对图书馆服务有自己的要求。然而,众口难调,无论上述讨论的哪一种服务模式,都不能满足每一位读者的喜好。但是,有一种服务模式却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服务需求,那就是个性化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的自主化特点非常明显,它要求图书馆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空间,让读者实现“自助服务和自主服务“。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它不仅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将读者切实参与了服务模式的构建之中,可谓一举多得。

3.结束语:高校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服务理念。只有在理念上认识到了传统服务模式的不足,看到了读者新的服务需求,才能够以实际行动进行新型服务模式的构建。因此,无论是图书馆的领导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应当及早认清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读者的新要求,及时转变服务理念,尽快完成新服务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篇8

[关键词]云计算;SaaS;paaS;iaaS;商业实践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18.039

[中图分类号]tp393;F2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18-0071-02

1引言

2012年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由云计算(CloudComputing)、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等新兴技术为代表构成。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应用不断升级并深化到各行各业,网络中的信息提供和服务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同时,软件频繁扩展改进,硬件不断更新换代,海量数据的异构分布、难以存储和处理等问题也急待解决。云计算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以服务方式提供的新型计算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些困难。短短几年间,这项具有创新性和颠覆性的新兴技术迅速得到广泛响应和应用,并且深入到其他产业领域。

2云计算及其服务交付模式

2.1云计算技术内涵

云计算的主要技术思想是客户把传统软件开发模式中的硬件、软件和开发平台等外包给网络供应商,从而节省了传统软件开发模式中的资金投入。客户最终购买和使用的不是软件产品,而是软件服务,这意味着数据处理及服务成为一种新型的商品形式在网络中流通。云供应商交付给客户的是服务①和使用模式,客户按照需求、可扩展地获取相关资源[1]。

云计算中的“云”代表了提供资源的网络,“云”中的计算资源是可以无限扩展的,是动态的,是可以伸缩并且被虚拟化的[2]。“云”的作用就是把大量的计算资源聚集成it资源池,然后通过动态方式建立高度虚拟化的数字资源集合,为客户服务。

2.2云计算服务交付模式及其分类

云计算服务交付模式依据公认的Spi框架②划分,具体包括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交付模式,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paaS)交付模式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交付模式[3]。SaaS对应软件层,paaS对应平台层,iaaS对应基础设施层。

从服务交付模式的服务对象看,SaaS交付模式属于定制服务类型或者称为专用服务类型,iaaS服务交付模式属于共享服务类型或者称为通用服务类型,而paaS交付模式则处于两种服务类型之间的交集区域,即包含定制服务也包含共享服务。

从服务交付模式的商业发展程度看,当前国内的it市场中,SaaS交付模式经过几年发展逐渐走向成熟,paaS交付模式处于新兴阶段,iaaS交付模式则刚刚起步并且正在稳步发展中。

2.3云计算服务交付模式的商业实践

2.3.1SaaS交付模式的商业实践

根据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高德纳公司在2012年1月的研究报告,近1/3的企业机构已经使用或者计划使用云/SaaS产品来增强其商务智能(Bi)的能力③。

SaaS交付模式是云计算三种服务交付模式中技术应用和市场推广最成熟的一种模式。在中国的it领域,SaaS服务交付模式短短几年的发展就吸引了众多厂商的参与和推广,展现了SaaS旺盛的技术生命力和强大的市场潜力。当前国内的SaaS交付模式可划分成两种商业实践形式[2],一种是以自身产品为运营核心的形式,另一种是以第三方平台为运营核心的形式。

2.3.1.1以自身产品为运营核心的SaaS商业实践

2006年,深圳金蝶财务软件公司进入了SaaS领域。2007年,金蝶友商网正式推出了以SaaS为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在线应用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在线软件交付。技术上支撑平台化运营、互联网交付和客户服务体验等。金蝶公司本着“轻松管理高效经营”的原则,联合跨行业资源,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软件应用服务。经过5年的经营,金蝶友商网以抓住客户的需求为核心目的,整合各类资源,创建高质量的商务流程管理服务,SaaS服务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客户续费率达到了90%以上。未来,金蝶友商网将继续以发展客户群为工作重心,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分析,不断完善以自身产品为运营核心的SaaS交付模式的商业运作方式。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服务模式;转型;创新

1引言

随着数字化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利用为大规模信息系统和图书馆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条件。目前,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和数字式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各国都为此投入了相当的实力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将其视为21世纪信息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因此,数字化与网络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进程。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尤其是对于育人与科研并重的高校图书馆更是如此。高校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和传播知识信息的服务中心,是教学、教研的服务基地,肩负着教育教学的重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搜集、整理和提供各方面的资料。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传统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开发图书馆现代化信息服务项目,积极做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型工作,以更好地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2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

2.1封闭型建设模式

由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受不同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的接触是受限制的,可谓自我封闭内向型。形成“小而全”、“大而全”、“备而不用”、“万事不求人”的自我封闭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每个学校的图书馆都试图建立自己的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在藏书建设中,自我发展,限定服务对象和范围,致使某些文献,在一个地区可能有多所高校同时订购几十份,既浪费资金且利用率极低。由于每个图书馆的都资金有限,人员有限,服务有限,不能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

2.2被动型服务方式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一般是等读者上门,所有的服务基本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可谓是围绕图书馆馆舍展开的。图书馆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把藏书收全,服务设施齐全,有比较舒适的环境。主要服务方式是:馆内阅览、图书流通、文献复制、参考咨询等。图书馆满足于书刊的借借还还、取取归归的服务方式。由于机制、经费、人员、设备的限制、服务工作有许多局限性,同时也束缚了图书馆员的思想,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

2.3劳动密集型文献管理

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文献的加工,主要是对整体文献的加工和处理,也可称为“粗加工”,例如:图书以整体图书为著录单元,期刊以一种刊物为著录单元。工作人员从书刊的采访、编目、加工、入库、管理,主要是从事重复性劳动,工作繁琐,劳动强度较大。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效率,往往是以图书的流通量作为唯一的标准。每一个图书馆以收藏和占有文献的数量,作为图书馆级别的标准。从一个图书馆整体工作而言,以劳动密集型为主。[1]

3.数字化与网络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3.1开放型服务模式

图书馆开放型服务模式是相对于过去的封闭型服务模式所提出的,是现代图书馆的本质特征和标志。开放式服务的具体含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对本单位或本市区的读者实行全方位开放,将全部馆藏都实行开放,改变过去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模式;二是各类图书馆都向社会开放,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图书馆不仅要为社会个体读者提供服务,满足他们的知识信息需要,而且也应向社会团体、各种机构提供服务。在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开放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3.1.1自由的时间

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全天24小时服务,使读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使用图书馆。

3.1.2开放的空间

图书馆通过调整馆藏布局,打破以往藏书区与阅览区的分离状况,在充分实现文献开架的基础上实现流阅合并。读者可以随意从书架上选取所需图书,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度来决定是阅览还是外借。

3.1.3无界的权限

图书馆不对读者进行身份界定,任何人可以自由出入高校图书馆。读者进入图书馆不需要出示任何证件,也无需签名登记,来馆人数自动统计,馆藏文献几乎全部开架阅览,读者阅览后不必上架,也无需代书板。读者阅读姿势不受限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2]如:2006年,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宣布向市民开放。在开展开放式服务的情况下,读者进出图书馆更加方便,入馆人数有较大幅度增加;充分体现读者平等的思想,读者权益平等化、文献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3.2主动型服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外部信息环境和内部业务机制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3]面对社会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走出图书馆,面向读者、面向社会、面向需求、上门服务。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工作人员主动与读者联系,了解需求,采用新的服务方式,主动为读者服务。在当前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应主动与读者联系,掌握信息需求,及时收集、加工信息,在各种专业平台上,提供信息服务。同时就聘用各种专业背景人员作为馆员,从而提高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质量,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

3.3知识密集型劳动

信息社会需要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图书馆开始从以文献单元的加工,深入到以知识单元为主的加工,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将从借借还还的服务,转移到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有更多馆员从事信息资源建设并直接参与市场,成为信息技术的中介,在信息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增加智力投入。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产生了新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被称为“网络信息导航员”、“网络信息咨询员”。信息服务人员已经从简单重复性劳动,逐步转为知识密集型劳动。

4数字化与网络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如前所述,数字化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信息处理、存储和传递的能力与效率。使大规模、整体化开发和利用信息成为可能,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除了做好从传统服务模式向现代服务模式转型之外,还要提升服务的创新功能,将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与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尽可能多的为各类读者提供广泛、准确、时效的优质服务。近期,笔者通过参观一些兄弟院校新校区图书馆并检索相关专业文献,发现当前各高校图书馆在改进服务模式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创新:

4.1集成式服务

集成式服务也称为“一站式”服务(FirstStopService),这种服务集成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使用户用最少的步骤,就能获得他所需要的多种分散的服务。一站式服务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查询和利用的效率,给用户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方便。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的“iC一卡通”服务就是一站式服务的典型代表。传统图书馆服务中各个部门之间彼此独立,分别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服务,当用户需要利用图书馆完成多项任务时必须穿梭在各个部门。而“iC一卡通”这种服务模式改变了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局限,这种服务模式大多数是在原来电子阅览室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图书馆技术部、参考咨询部,甚至馆外的网络中心、远程教育中心等资源的服务,将用户的需求纳入一个整体中,使参考馆员伴随在用户的周围。协助用户完成信息的识别、检索、处理、存储并用适当的格式表现输出。这个服务的实质就是在同一空间,同一个平台上获取信息资源,获得信息帮助、提高信息素养,并顺利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的服务模式。

4.2针对模式

针对就是根据用户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等,有的放矢的为具体用户创造符合个性需求的信息服务环境,为其提供特色化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并帮助用户建立定向化的个人信息系统。具体的讲,就是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各种专门的定题跟踪和检索服务。这是一种关注用户个性需求的服务模式。用户可以根据特定需求展开定制。利用个性化书签,读者可以挑战“权威”,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分类标引。如:开源软件建立的个性化门户,提供定制个性化资源和栏目功能,使用户可以轻松建立与众不同的网页;RSS服务聚合了多种类型信息资源,用户只需订阅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新闻就可以享受信息自动上门的便捷。此外,用户还能拥有自己的个性化空间,依据本身的需求和爱好自行组织信息内容,享受在线网摘、信息上传、分类或主题词标注、建立知识库、搜索、共享等功能。

4.3图书馆特色服务

图书馆特色服务是针对传统服务而产生的新服务观念及在此基础上开拓的新型服务模式的总称。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将馆藏的局部优势体现出来,文献特色鲜明,主题明确。这种特色服务,打破了传统的阵地阅览服务方式,组织与自身特色相关的活动是它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俄罗斯的木头图书馆,泰国的水上图书馆、北京的服装资料馆和地质资料馆等等。高校图书馆应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读者状况展开特色服务,如: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提供海事行业相关的专题信息查询服务;日本的早稻田医科大学图书馆提供针对盲人读者的服务,有专门为盲人读者提供语音阅读的阅览室,提供一些学科的盲文书籍;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徐特立老院长著作阅览区,向读者展示徐老生前捐献图书、杂志、信函;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近几年建立的天津市名老中医文献资料室,专门腾出几间阅览室,将郭霭春、哈荔田等老专家学者捐献的图书分类上架,供读者查阅。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篇10

关键词:云计算电子商务商务模式云存储

随着网络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近年来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对it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新机会。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云计算模式下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问题。

云计算技术介绍

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云计算(cloudcomputing)被看作第三次it浪潮,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是2007年被提出的一种信息技术新概念。从诞生之日起,云计算便因其极具创新性的理念而被业界所广泛地关注,因而成为了整个行业中最为炙手可热的中心话题。正因为如此,很多大型企业都在研究云计算技术和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亚马逊、谷歌、微软、戴尔、iBm等it国际巨头以及百度、阿里等国内业界都在其中。几年之内,云计算已从新兴技术发展成为当今的热点技术,它将带来生活、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云计算可以看做是并行式、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和商业实现。云计算整合庞大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将待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和分析,最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具体来说,云计算的特点主要有:资源配置动态化、需求服务自助化、以网络为中心、服务可计量化和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等。

(一)资源配置动态化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态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当增加一个需求时,可通过增加可用的资源进行匹配,实现资源的快速弹性提供;如果用户不再使用这部分资源时,可释放这些资源。云计算为客户提供的这种能力是无限的,实现了it资源利用的可扩展性。

(二)需求服务自助化

云计算为客户提供自助化的资源服务,用户无需同提供商交互就可自动得到自助的计算资源能力。同时云系统为客户提供一定的应用服务目录,客户可采用自助方式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服务项目和内容。

(三)以网络为中心

云计算的组件和整体构架由网络连接在一起并存在于网络中,同时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而客户可借助不同的终端设备,通过标准的应用实现对网络的访问,从而使得云计算的服务无处不在。

(四)服务可计量化

在提供云服务过程中,针对客户不同的服务类型,通过计量的方法来自动控制和优化资源配置。即资源的使用可被监测和控制,是一种即付即用的服务模式。

(五)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

对云服务的提供者而言,各种底层资源(计算、储存、网络、资源逻辑等)的异构性(如果存在某种异构性)被屏蔽,边界被打破,所有的资源可以被统一管理和调度,成为所谓的“资源池”,从而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对用户而言,这些资源是透明的,无限大的,用户无须了解内部结构,只关心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即可。

由于云计算这些特性,一旦将云计算应用于电子商务网站和电子商务服务,无疑将带来商务模式的巨大变化。

云计算技术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

(一)降低电子商务运营成本

目前,开展电子商务,无论是自己建立电子商务站点,还是依托电子商务平台,都需要配置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有可能还要组建计算机网络。同时各种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购买和维护这些软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都属于开展电子商务的成本。而随着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交易数据流量不断增长、客户信息不断增加,管理成本也在日益增长,计算机软硬件则往往需要更新升级,这些都对电子商务企业造成不小的负担。在云计算模式下,开展电子商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采用租用的方式来获取。由于云计算更强调大规模资源池的分享,通过分享提高资源复用率,来实现规模经济,所以可以降低运行成本。企业再也不需为了构建电子商务软硬件环境而操心,也不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来完成系统的建设,日常维护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云计算服务商会提供各种可定制的服务,企业只需提出需求,服务商就可以打造符合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环境。这样,企业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

(二)提高电子商务服务质量

与自己建设和维护站点的电子商务企业相比,采用云计算技术的企业无需考虑终端的运算能力、存储能力、负载能力等问题,而将这些工作都交给网络中超大规模的“云”来完成,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协同工作。云计算采用的低成本、高带宽、高可靠连接方式,在大幅度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处理能力。

目前运行中的某云计算电子商务试点的处理能力为:超强在线交易的处理能力,每天可轻松承载千万次点击,百万同时在线流量,10万次订单处理能力。连续5年来的无间断无故障的服务,充分体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行性。

(三)增加安全性

在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交易的安全性涉及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各个方面。如果企业自己维护电子商务网站,病毒和黑客攻击等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数据不断积累存储。销售数据、客户资料、支付信息等重要数据安全性的保证也对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软硬件投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比之下,云计算在安全性拥有优势:数据在集群上被分解为散乱的状态,就连服务器也不太理解它们,想要破译与还原数据难度非常高。运用云技术将企业数据存储在云端,保障了数据存储的专业、高效和安全,从而消除了企业因各种安全问题导致数据丢失的顾虑。“云安全”技术有非常突出的防护木马、间谍软件、恶意程序攻击的效果。从实际的使用情况看,集成云安全技术的产品,由于在网络威胁侵入前就进行了阻止,所以能够降低管理和维护成本与人力耗费。

“云计算”让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数据能得到更妥善、更完整、更安全的保存,利用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云”,将核心数据分散、安全的保存,需要时又可随时提取使用。云计算还为电子商务提供不同级别的云存储服务。所谓云存储,就是以广域网为基础,跨域/路由来实现数据无所不在,无需下载,无需安装即可直接运行,实现另外一种云计算架构,云存储具有性能高,容量大等特点。云存储将提供个人级云存储应用及在线文档编辑服务。而企业级云存储应用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它将为电子商务企业用户提供空间租赁服务及远程数据备份和容灾服务。

(四)扩展电子商务使用终端

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联系紧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云计算的外沿。云计算技术是在云端实现服务,包括各种电子商务用户终端(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电话、电视、自助设备等)。用户透过商户的销售平台(含网站平台、移动终端、呼叫中心等)完成购物支付流程,并且支持银行借记卡、贷记卡等多卡种的支付,同时可以覆盖B2B、B2C、C2C多种交易类型。云计算电子商务可以支持用户多样的支付终端需求,并减低用户在使用电子支付时的心理与操作障碍。

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

云计算技术将带来电子商务模式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于“云平台”的电子商务平台

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电子支付、安全、信用、物流等一系列电子商务支撑服务的解决,与现有的互联网模式相比,云计算为这些电子商务支撑服务的实现提供了更便捷、可靠、快速的方案。电子商务企业将形成云电子商务平台,如图1所示。

在这种模式下,利用“云平台”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服务和运算处理,极大降低对客户终端设备的要求。云资源池轻松实现所有用户的数据共享、知识共享、知识推理和资源合理分配。云存储能在客户有需要时,及时提供几乎无限多的空间和服务。应用接口是由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注册接口、服务调度接口、网络接口、模型接口和各种通用接口。可以对企业实现需求和服务匹配业务。电子商务企业在此基础上实现在线销售、电子支付、企业推广、商务资讯、搜索引擎、安全认证、商务沟通和商务社区等一系列功能。“云平台”是电子商务企业实现资源整合、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

(二)基于“云供应链”的全程电子商务模式解决方案

利用分布在全球各个角落的“云”,可以构筑起一个庞大的“云供应链”系统,利用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实现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全程电子商务模式。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可采用混合云的方式。企业必须保密的核心数据采用私有云处理,涉及供应链协调的数据及操作则使用公有云,在公有云上建立全部供应链成员共享的数据库,并建立私有云与公有云的良好接口,协调好供应链中的数据流。

由于使用了公有云,“云供应链”系统与传统的供应链系统相比,共享数据增多,可以有效削弱“牛鞭效应”,并且增强生产商与销售商在销售计划与补货计划制定时的协调性。产品的需求预测也将更为科学、准确和清晰,增强供应链的整体性。

(三)基于“移动云”的电子商务终端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将迅速发展。云计算技术带来电子商务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运算效率等的大幅度提高,3G的普及则带来全新的移动终端,提供高速的移动终端上网体验。在“移动云”模式下,无需再担心移动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安全、信息处理和数据传输问题。基于“移动云”的电子商务模式,可以解决终端的移动性,网站访问的便捷性,以及在线下单的高效性等问题。

对用户来说,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即可访问电子商务网站,无需其他硬件要求,只要具备简单的跨系统平台就能顺利连接“云端”,并且安全性和访问及时性也能够保证。对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并不需要自己搭建复杂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而只需向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申请租赁,就可以获取相应的“云服务”,从而快速实现各种移动电子商务功能。

“云计算”电子商务模式将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交易和电子商务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云计算技术必将推进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升级,用户会得到更好的网上购物体验。最终云计算技术将引领电子商务开启公用计算时代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巍,汤立.我国铁路云计算技术发展策略的思考[J].中国铁路,2012(10)

2.罗军舟,金嘉晖,宋爱波.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2011,32

3.马晓慧,王红,滕兆明等.云计算及其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4.张冬青.云计算对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J].学术交流,2010(4)

5.吴建国.基于电子商务协同平台的云计算模式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