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口腔健康护理十篇口腔健康护理十篇

口腔健康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2:29

口腔健康护理篇1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心理决定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活动,即动态,过渡,稳定三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特点。临床发现90%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主要是害怕疼痛,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及不同性格,由于个体疼痛阈值不同,对疼痛感受程度不同,所以表现形式不同。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将全面的,系统的优质服务体现在我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

1针对儿童患者

1.1注意和家长沟通

首先要注意和家长沟通,允许家长在旁边进行防护,取得家长的主动配合,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因为在治疗过程中,孩子的恐惧心理有时会使他们哭闹反抗,家长的安慰会让他们安静许多。同时,医护人员在操作中要用和霭、可亲、鼓励的语言,表扬或激励患儿,并且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此来减少他们对疼痛的感受程度,使治疗顺利进行。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尽量进行无痛治疗。

1.2为复诊做好准备口腔治疗很少能一次和牙周病的发生。完成,因此要为下一次复诊做好准备。并且教会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及口腔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指导患者及家长定期做口腔检查,防止龋病。

2针对青年患者

2.1青年患者的特点青年患者虽然身强力壮,朝气蓬勃,但对疼痛比较敏感。尤其是年轻男性,身体素质好,平时连感冒都不曾得,所以对疼痛更为敏感,更容易出现急躁,紧张,担心等心理问题。

2.2沟通针对这一群体我们首先要热情接待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病因,耐心细致地给予解释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疼痛程度,所用的材料优缺点,费用及疗效,讲明每一步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机体的反应和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尽量用温柔的语言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不能说伤害患者自尊心的语言。

2.3传播健康知识因为患者有了充分准备,才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而且在和患者交流过程中把更多的口腔护理和保健知识传授给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3针对老年护者

3.1老年患者的特点老年患者自尊心较强,多疑,行动迟缓,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应主动热情的与老年患者打招呼,象尊重自己的父母一样尊重他们,耐心的倾听细心地解释,精心的治疗。

口腔健康护理篇2

【关键词】口腔患者;口腔保健;分析与建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9-02

口腔内科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多发病症,龋齿、牙周病等都是人们十分常见的口腔内科疾病,其中,龋齿更是口腔疾病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近些年,口腔疾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为了对人们的口腔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并调查口腔内科患者对口腔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医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了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1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调查对象医院在2012年2月到3月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对前来本院口腔内科就诊的患者进行了调查,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尊重口腔患者的隐私。

1.2调查方法本次口腔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医院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患者的个人信息、就诊原因、个人口腔护理状况以及口腔健康检查等,并设置了一些跟口腔内科相关的知识问答以及口腔保健之类的题目。本次问卷调查由口腔内科的护士进行发放,一共发放了720份,并全部回收,其中有效调查问卷有698份,调查有效率在95%以上。

1.3数据统计口腔内科对口腔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之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用百分比的形式显示。

2调查结果统计

2.1患者基本信息的调查结果本次有效的调查案例为698例,男性有282例,女性416例,调查对象中最年轻的22岁,年龄最大的是7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有254例,高中或者中专271例,初中及小学有173例。

2.2患者就诊原因调查结果分析患者就诊原因,有25.50%的患者是因为牙齿疼痛,25.50%是因为牙齿松动,18.05%的患者是因为龋齿,8.45%的患者是到医院进行常规口腔健康检查。

2.3患者口腔护理状况调查结果统计患者口腔护理情况可以看出每天刷牙在两次及两次以上的患者占88.11%,每次刷牙实践在三分钟以上的患者占29.80%,有81.95%的患者刷牙时各面都会刷到,而其他患者则刷唇颊面。

2.4患者对口腔健康检查的认知情况在本次调查中,71.20%的患者认为口腔健康检查十分必要,需要定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其中有7.45%的患者认为两次口腔健康检查应该相距3个月,20.20%的患者时间间隔应为半年,有43.55%的患者认为口腔健康检查应该一年进行一次,还有28.80%的患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他们认为等到病情显现之后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也来得及。

3对口腔内科患者提供的一些建议

医院分析本次口腔调查结果后发现,口腔内科患者对口腔疾病及相关知识缺乏认识,并缺乏必要的口腔保健基本知识,很多患者没有进行定期口腔内科健康检查的意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每次刷牙时间过短,刷牙时往往只清洁牙齿和唇颊面,有遗漏部位,因而不能有效清除口腔内细菌,从而导致口腔疾病的产生。接受调查的患者中有九成以上是出现了明显的口腔病症才来医院就诊,而能够定期进行常规口腔健康检查的患者仅占8.45%。为了让患者早日摆脱口腔疾病的困扰,减少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医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并给患者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3.1对口腔内科患者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医院口腔内科的大夫及护士要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口腔疾病的危害以及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免费为口腔患者发放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手册、就医指南等,方便患者翻阅;大夫及护士还要耐心接受患者的口腔问题咨询,在口腔内科患者候诊区内循环播放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片,引起患者的注意。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在得到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腔健康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降低患口腔疾病的概率,并能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提高公众的口腔健康防护意识,并使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口腔卫生常识,增强健康意识,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养成健康的刷牙习惯等。

3.2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正确的刷牙方式以及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等对于保护口腔卫生,远离口腔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口腔内科的大夫及护士要指导口腔患者正确选择牙刷与牙膏,选择牙刷时一般要选择刷头适中,刷毛柔软、清洁度好而且能够清洁各个牙面的保健型牙刷。

3.3培养患者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意识口腔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多发病症,口腔内科疾病中,龋齿更是被视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因此口腔内科大夫及护士要培养患者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的意识,使患者认识到口腔疾病的危害性。口腔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变过程较长,初期没有十分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如果忽视口腔健康,不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到口腔疾病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就会忍受巨大的痛苦,并且要付出更多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因此,医生建议患者每半年或者一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若有医嘱应按时复查。

4结语

口腔疾病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近些年,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本院对前来就诊的口腔患者进行调查之后发现,患者对口腔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口腔保健知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医院需要加强相关的口腔卫生知识普及与宣传工作,培养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使患者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降低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口腔健康护理篇3

20__年9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为增强我校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普及少年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学生向家长传护齿健康知识,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牙齿的好习惯,关注自己的未来。我校决定在全校1-6年级开展校园口腔健康月的教育活动。

一、活动主题:健康口腔伴成长,幸福家庭展笑颜。

二、活动时间:9月22日

三、活动对象:1-6年级学生

四、活动内容:

1.""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活动,参与活动的1-6年级各班主任老师利用班会课借助相关资料向同学们传播讲解护齿知识,请同学上台向大家介绍关注口腔健康的必要性。学校利用午休时间向全校播放爱牙知识宣传视频,各班组织学生收看,并向学生家长发放宣传材料。

2.""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国旗下讲话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学习到的口腔知识向父母、爷爷、奶奶宣传口腔健康知识。

3."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手抄小报创作活动。号召同学们以关注口腔卫生健康和护齿教育为主题收集有关资料制作手抄报。内容可包括:口腔护齿的小知识,爱牙护齿的好习惯和不良行为等等。版面以图画和贴画为主辅以文字内容。

4.""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黑板报评比活动,内容可包括:口腔护齿的小知识,爱牙护齿的好习惯和不良行为等等。版面以图画和贴画为主辅以文字内容。

5.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口腔自我检查。

五、活动要求:

1.希望参与活动的各班级认真组织落实,让学生在活动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得到锻炼。

2.3-----5年级每班挑选四张手抄报,各班出一期关于口腔健康的墙报。

3.认真收看爱牙健齿活动动画片.

各医疗卫生单位:

今年9月20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牙日”,为认真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爱牙日”活动的通知》(卫办疾控函.201X.735号)文件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普及口腔卫生知识,强化公众对口腔卫生的关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订本次“爱牙日”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主题:健康口腔,幸福家庭

副主题:关爱自己,保护牙周

二、活动背景

口腔卫生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疾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尤其是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口腔保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开展家庭口腔健康教育,是改善全民口腔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围绕主题,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

紧紧围绕“健康口腔,幸福家庭”的宣传主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

等手段,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和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的良好氛围。使公众了解爱牙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公众主动参与意识。健康教育所要做好宣传工作,切实加强重点防治人群的口腔卫生工作。宣传重点是:牙周疾病的常见表现和防治方法,切实提高宣传教育实效。让群众了解早晚有效刷牙、饭后漱口、戒烟限酒等自我口腔保健行为的养成,对维护口腔尤其是牙周健康的科学道理和重要意义;让群众了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早诊早治,对控制牙周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认真落实各项宣传措施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宣传日当天组织一次集中宣传活动,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1、开展一次以“健康口腔,幸福家庭”为主题的宣传咨询活动,并对前来咨询的人群进行口腔检查。在“爱牙日”宣传活动期间,通过进学校、进社区等形式,发放宣传单、爱牙知识问答、有线电视宣传等方式,一方面宣传爱牙知识,一方面掌握学生与各类人群对口腔知识的了解情况,以便在下次宣传中有针对性,努力促进学生与各类人群保护好牙齿。

2、在主要街道或人口密集区域开展宣传活动时悬挂至少一条宣传横幅。

3、出一期以爱牙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栏。

4、组织一次爱牙知识的健康专题讲座。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201X年9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爱牙日活动主题是“窝沟封闭,保护牙齿”,旨在普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为了倡导广大群众爱护牙齿、关注口腔保健,更大程度地加强爱牙日的宣传工作,我口腔医学系团总支特开展了此次爱牙日活动。

二、活动主题

窝沟封闭、保护牙齿

三、活动对象

学龄儿童(6——12岁)

四、活动时间

201X年9月19日——-201X年9月20日

五、活动内容

1、采访附院口腔科,邀请__副教授宣讲窝沟封闭的意义

及适宜人群。

2、在学院及附院宣传栏上张贴爱牙日主题板报,扩大爱牙日的影响。

3、在附近的小学和幼儿园开展爱牙日主题知识课堂宣讲活动,张贴爱牙日主题海报。

口腔健康护理篇4

关键词:甘草油;口腔干预;危重患者;口腔感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危重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甘草油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8例。甘草油护理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9±6.13)岁;常规护理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6.8±6.3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口腔护理:①每日以棉球蘸取少量生理盐水擦拭患者口腔,若发现患者存在口腔异味,护理人员可采用复方氯已定为患者进行漱口,2次/d;②叮嘱患者每餐进食后以温开水进行漱口等。甘草油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口腔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口腔检查:观察患者口腔污垢附着的情况、龋齿情况,齿龈是否红肿、出血,舌头、口腔黏膜等部位是否异常,若有异常,则应尽早治疗;②对患者使用棉签蘸取甘草油涂抹,3次/d;使用浓度为2.5%的碳酸氢钠液擦拭口腔,3次/d;可进食的患者叮嘱患者每餐进食后以温开水进行漱口;按摩刺激相关的口腔部位,以促进牙组织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口腔异味、真菌感染、退苔例数,并比较两组患者牙周健康状况(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口腔pH值、口腔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使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口腔异味、真菌感染、退苔例数比较

干预后,甘草油护理组患者口腔异味、真菌感染例数少于常规护理组,退苔例数多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牙周健康状况比较

干预后,甘草油护理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口腔pH值、口腔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口腔pH值、口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口腔pH值、口腔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甘草油护理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口腔健康护理篇5

关键词: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与健康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73-02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提升,生活水平与医疗水平的提高,社会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口腔健康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从个人角度讲,口腔健康最直接的反映了一个人身体健康的状态,所以口腔是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从社会意义上讲,它还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甚是频繁,交际圈越来越广。口腔健康与整齐洁白的牙齿是一个人外表形象的重要一部分。客观上已经成为人们职业选择,配偶选择,工作岗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口腔卫生是健康保健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我国现在正在大规模的实施健康教育,但大多数都集中在幼儿,中小学及社区人群,却忽视了高校学生这一群体。而我们都知道,大学生一般在18-22岁之间,也是口腔问题的高发期。口腔疾病是常见病,而且发病率非常高,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一个小小的烂牙问题,所涉及的不仅是牙齿本身,有可能因延误治疗而酿成全身其他系统的疾病。没有健康的牙齿,不可能有健康的体魄!我们了解到,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端,包括:牙齿,唇,舌,颌骨。牙齿:分别按顺序地排列在上下牙槽骨上,组成上下牙列,正常成年人的牙齿数目为28-32颗。

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有81%的学生平时或过去曾有过牙龈出血,但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牙龈出血就是患牙龈炎。调查从大学生口腔卫生习惯(刷牙的方法、次数、牙膏的选择、饭后漱口习惯、牙签牙线使用情况)、饮食习惯、牙龈出血情况了解他们的口腔状况。口腔卫生保健情况:16.8%的学生选择小头软毛的牙刷;3个月内换1次牙刷的学生占83.8%;进食后有漱口习惯的学生占29.8%;饭后使用洁牙工具如牙签、牙线的学生占8.8%;有77.8%的同学睡前不再进食;主动了解口腔保健知识的同学占40.2%。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及牙龈出血情况:“民,以食为天,食以齿为先”,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然而人们对牙齿的保健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经过调查,刷牙是清除牙菌斑的主要手段,设计良好的保健牙刷和正确的刷牙方法能够刷除菌斑,同时还能发挥对牙龈的按摩作用。调查结果显示16.8%的学生选择小头软毛的保健牙刷,34.2%的学生不知道怎么选择牙刷,这提示我们很有必要普及保健牙刷的使用知识。调查结果显示28.2%的学生采用了正确的顺牙缝竖刷方法,72.8%采用传统的拉锯式横刷法,后者不仅可以损伤牙龈,造成牙颈部楔状缺损、牙根暴露等,而且不能有效清洁牙齿。每日至少应坚持早晚刷牙,每次刷牙应在3分钟以上,从调查结果看,79.1%人有早晚刷牙习惯,每次刷牙达到3-5分钟的仅仅占6.4%,73.4%的人在3分钟以内。此外饭后漱口、饭后使用洁牙工具如牙签、牙线的同学分别占29.8%、8.8%,经过平时的宣传和教育,同学们大多能坚持早晚刷牙,但刷牙时间和方法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欠缺。对于饭后的口腔保健,很多人都没能重视起来,从结果得知在这一点上男生好于女生,其他方面女生好于男生。有过牙龈出血现象的同学占76.4%,同时牙龈出血对59%出血的同学的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牙龈出血就诊率为22.2%,而未采取措施的占47.4%。然而牙龈出血是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学生对此不够重视,反映学生在口腔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洗牙是防治牙周病有效地措施,有0.8%的同学知道洗牙,但其中有41.2%的同学认为洗牙没有好处,可能是宣传教育不够,洗牙等一些预防措施还未被大家正确认识,所以这方面还需要社会以及学校里的社团如口腔协会,继续加强宣教。口腔健康影响人们的咀嚼和身体健康,被调查者中有40.2%的学生会主动了解口腔保健知识,说明学生已经在逐步认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另外,我们也得出大学生对于这些必要的口腔保健措施是缺乏认识的,定期口腔保健和及时就诊观念也比较淡薄。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对自身的口腔健康比较关注,口腔卫生状况整体上较好,但一些方面的不足还需要良好的口腔保健宣传教育,从而使更多的人更好地维护口腔健康。为了了解大学生口腔保健意识、行为,饮食习惯及就诊倾向的现状,为完善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原始数据,探讨更优化的教育模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口腔保健意识。

口腔护理始于唐代,《医说》中提出“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数千年来,从古至今,人们从不同角度及不同方面对口腔疾病进行了研究、观察,开发了许多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口腔护理的历史:口腔护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口疮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认为口疮发病与气候失常有关。之后的许多著作,又相继阐明了口疮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施护的法则。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说:“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明确地指出口疮之病因在于心脾热盛。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口病》中指出口疮反复发作的特点及其调护方法,曰:“凡患口疮及齿病者,禁油面酒酱酸酢咸腻乾枣。差后仍慎之,若不久慎,寻乎再发,发即难差,蔷薇根、角蒿为口疮之神药,人不知之。”宋代《圣济总录口舌生疮》说:“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其所受之本也。”指出口疮有实有虚。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口齿》门“附录”载:“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宜用圣汤;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宜用中汤。”指出了口疮实证、虚证的不同治法。张景岳详述了口疮的证治;明代龚廷贤的论点虽与张景岳相似,但辨证用药自有其特色。清代张璐和罗国纲等对口疮各抒己见。历代医家对口疮的认识不断发展,治疗护理经验也不断丰富。

(2)口腔护理的现代研究医学对口腔颊腭、唇舌、齿龈等处发生粘膜损害为特征的口腔疾病称为口疮。口疮之证包括了西医的多种口腔疾病,如复发性口疮、白塞氏综合征、创伤性口腔粘膜损害、结核性口腔粘膜溃疡、感染性疾病伴发的口腔溃疡、各种内科疾病并发的口腔溃疡以及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发生的口腔溃疡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口腔疾病是口腔科医师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之一,且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列为研究课题。吉林医科大学编写的《护理知识》中论述了“人的口腔里经常存有大量的细菌,人在患病时由于抵抗力低下,饮水、进食少,常可使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碳水化合物分解、发酵、产酸的作用增强,因而不仅容易引起牙周病、腮腺炎等,而且可使口腔发臭,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致口腔感染,甚至导致全身感染。”明确地指出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童雅培等提出了口腔护理的目的: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粘膜干燥皲裂;避免口臭,使病人舒适,增进食欲;防止口腔感染及并发症;观察舌苔及口腔粘膜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的主要方法,它能消除口腔内软白污物、食物碎片和部分牙面菌斑,而且有按摩牙龈作用,从而减少口腔环境中致病因素,增强组织的抗病能力,刷牙对于预防各种口腔疾病,特别是对于预防和治疗牙周病和龋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虽然每天都刷牙,可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懂得刷牙的“学问”,所以学会正确刷牙对保持个人的口腔卫生极为重要。

(一)牙刷的选择:牙刷是口腔卫生保健用具,只有选用符合口腔卫生要求的保健牙刷,才能起到洁牙的效果,并且不损伤牙齿及牙周组织。保健牙刷其特点是:

(1)刷头小,在口腔中转动灵活。

(2)刷毛排列合理,一般是2~3排,便于清洁牙齿和刷牙后牙刷本身清洗。刷毛选用优质尼龙丝,细而有弹性。

(3)刷毛的顶端呈圆形,刷牙时不易损伤牙齿和牙龈。

(4)牙龈萎缩需要用牙间刷。

(二)牙膏的选择首选含氟牙膏,兼用其他牙膏。含氟牙膏不仅有抑制牙菌斑的作用,而且可以保护牙釉质,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预防龋齿。

(三)刷牙水温度经有关研究证实,牙齿适宜在30~36度水温下进行正常新陈代谢。因此刷牙时,牙齿如长时间受到骤冷或骤热的刺激,不但容易引起牙龈出血,而且直接影响牙齿的正常代谢,易诱发牙病,影响牙齿的寿命,影响身体健康。

(四)刷牙的正确方法: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有效地清除牙齿及牙周组织菌斑和软垢,可起到预防龋齿和牙周病的作用。

第一、刷牙法的要点:(主要适用于牙周炎患者,宜用软毛牙刷)

a、将刷头放于牙颈部,毛束与牙面成45度角,毛端向着根尖方向,轻轻加压,使毛束末端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在沟外并进入邻面。

B、牙刷在原位作近远中方向水平颤动4到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仅约1mm,这样可将龈缘附近及邻面的菌斑揉碎并从牙面除去。

C、刷上下前牙的舌面时,可将牙刷头竖起,以刷头的前部接触近龈缘处的牙面作上下的颤动。

D、依次移动牙刷到邻面的牙齿,重复同样的动作。

第二、竖转动法的要点:(较为常用,更适用于牙龈退缩者,可选用中等硬毛或软毛者。)刷上颌后牙时,将牙刷置于上颌后牙上,使刷毛与牙齿呈45度,然后转动刷头,由上向下刷,各部位重复刷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刷下颌后牙时,将牙刷置于下颌后牙上,刷毛与牙齿仍呈45度角,转动刷头,由下向上刷,各部位重复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上、下颌前牙唇面刷法与后牙方法相同。刷上前牙腭面和下前牙舌面时,可将剧头竖立,上牙由上向下刷,下牙由下向上刷。刷上下牙咬合面时,将牙刷置于牙齿咬合面上,稍用力以水平方向来回刷。

(五)刷牙的时间每天应做到早起和晚上临睡前各刷牙一次,并坚持饭后漱口。每次刷牙需3~5分钟才能将牙齿的各个部位刷到。晚上睡前刷牙更为重要,因它能清除当日三餐积存于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污垢。否则,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口腔内滋生细菌,污物与唾液的钙盐沉积形成菌斑及牙石,日久便会使牙齿发生龋齿及牙周病。刷牙的时间和频率,牙菌斑在被去除后可不断在牙面重新形成,一般清洁并抛光牙面后1-6小时菌斑可重建,因此每天至少要刷牙2次。一般情况下提倡刷牙时每个区域颤动5-10次,或者提倡每次刷牙3分钟。刷牙时间的长短应该以能彻底控制菌斑为度。

口腔健康护理篇6

【关键词】离退休老年人;口腔健康;调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79-01

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生理性老化及免疫机能减退,使口腔黏膜开始变薄和弹性不足,切忌刺激口腔局部,如过于尖锐的牙尖、牙齿残冠残根、不良修复体等,均可诱发口腔黏膜病,少数严重者甚至在黏膜上出现癌前病变。因此老年人应重视定期的口腔检查,减少对口腔局部的刺激,戒烟酒,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强黏膜抗病能力[1]。可以这样说,一个正常、健康的真牙比什么样的假牙都要珍贵。有条件的老年人应定期到口腔科检查一次,一方面可以早期得到治疗,另一方面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本文以某高校为例,首先收集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离退休老年人2年的口腔健康调查数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120例离退休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调查数据,其中男76例,女64例,均在60岁以上。平均年龄68.7岁。其中60-69岁49例,占40.8%;70-79岁62例,占51.6%;80岁以上9例,占7.5%。

1.2研究方法通过对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认知程度情况,主要包括牙齿美观的认知、不良习惯导致牙病的认知、牙病导致其他疾病的认知,对每个患者进行详细调查与记录,针对口腔保健正确方法,包括牙刷正确选择、正确刷牙方法、牙签和牙线正确使用,做了同样的调查分析。针对患者的口腔疾病,包括龋病、楔状缺损、牙周炎和其他相关疾病进行了详细诊断、治疗和记录。

1.3统计学方法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调查数据的搜集、整理与统计分析,进行卡方检验,p

2调查结果

2.1口腔保健认知程度调查结果分析如表1所示,表1的数据表明,60-69岁患者的牙齿美观认知程度(75.5%),明显高于70-79岁和8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人,p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中老年人比例逐渐增高,老年口腔病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开展老年口腔疾病防治已成为口腔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主要口腔疾患是缺牙、龋病与牙周病,据有关调查资料报告,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的牙齿缺失发生率高达90.66%,留存牙患龋率占78.93%,然而我国口腔科医生少,治疗与修复能力很低,远远不能满足口腔病防治的需要[2]。

老年人的牙齿一般会变得颜色暗黄,缺乏光泽,磨耗严重而且易碎易裂。这是和人体老化以及牙齿的解剖组织特点密切相关的。如同人到老年骨骼会变得脆弱,一旦出现损伤自然修复机能也下降一样,人的牙齿也会出现老化,牙体硬组织中的有机物质和水分逐渐减少,质地变脆,颜色变暗,失去光泽,而且在长年的咀嚼运动中牙齿必然会出现磨耗。当较硬的牙釉质被完全磨耗后,牙齿的机械强度会大大降低,加之口内酸性物质的作用,磨耗进展的速度会很快。磨耗形成的尖陡的牙尖、锐利的边缘,也很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折断劈裂或形成隐裂并导致牙髓病[3]。由于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到牙颈部就逐渐变薄甚至完全没有,牙颈部的抗磨能力是较差的,长期的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很容易在牙颈部形成牙体硬组织的楔状缺损,严重者可以导致牙髓炎,甚至牙折断。牙齿邻接面的磨耗还会使牙齿彼此的接触关系变差,容易发生食物嵌塞,这不但使患者感觉很不舒服,而且也是导致和加重龋病、牙周病的重要因素之一[4]。

开展老年人口腔疾病的防治应科学地进行老年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精确的资料,有计划地组织防治工作,在防治工作中更要深入地研究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地给予正确的诱导,对每位老年患者都应结合个体的全身健康状况与口腔条件热情、细心地给予恰当的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取得患者的合作与良好的疗效,更有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5]。有关资料还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刷牙的人数也逐渐增加,他们认为残留少数牙齿,不刷牙也无所谓,不少老人牙面上有大量菌斑、软垢与牙石堆积,口臭明显,因此对老年人群的口腔卫生指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利用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老年口腔卫生保健的具体内容:①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综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消除一些不正确的旧观念,如“人老要掉牙”,指导老年人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适当补充氟化物,定期做口腔检查,注意饮食与营养、早诊断早治疗等。②改善膳食营养状态。大多数专家认为,老年人需要的热量、蛋白质比青少年少,但对钙、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需要量则随着年龄增长而应增加。因此,要严格限制各种甜食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合理安排膳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③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有条件的最好每3个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④修复口腔基本功能,由专业人员帮助完成牙周洁治、龋齿治疗,对缺失牙及时修复,减轻余留牙的咀嚼负担,恢复口腔的基本功能。本组资料显示,年龄稍小的学校离退休老年人在口腔保健认知上高于年龄稍长的学校离退休老年人,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男性在口腔疾病(包括牙周炎、龋病、楔状缺损及其他)方面与女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因此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老年群众之中,唤起老年人对维护自我口腔卫生的自觉意识。

参考文献

[1]徐洪权,赵文峰,陈增力,等.816名离休干部口腔健康调查初步报告[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3):154.

[2]林丽婷,古文珍,冯荣梅,等.口腔专业护士在口腔健康调查中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09(19):1804-1805.

[3]段志斌,马敏,董文亮,等.宁夏城市中老年人群牙体健康状况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10):1249-1252.

口腔健康护理篇7

关键词:系统口腔护理干预;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识率

[中图分类号]R24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28-02

牙周病通常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发病率高,严重时会造成患者牙齿缺失,对患者的生活品质造成损害。因此,有关的医护人员需要格外重视患者的护理工作。系统化的整体的护理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的护理作为指导框架,将护理的各种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本文选取84例患者进行如下分析。

1方法与资料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牙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龈缘炎并且无严重烟瘾。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分布在25-66岁,平均年龄(41.2±3.4)岁。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分布在26-67岁,平均年龄(42.6±3.5)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以患者都知悉本次实验目的,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口腔健康知识普及

口腔护理人员对牙周炎患者进行口腔的健康知识普及,包括牙周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性,牙石、牙垢、食物嵌塞牙缝都是容易引起牙周病的诱因;菌斑、致病细菌与牙周病的关系;怎样预防牙周病等。

1.2.2牙菌斑的护理指导

①给患者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提醒患者尽量选择软毛的牙刷,刷的时候刷毛同牙保持45°角,略微用力。令刷毛能够充分深入龈沟和邻面牙间隙,同方向上下刷动数次。按照这样的顺序将每个牙面刷干净;②指导患者使用牙线:圈形法使用牙线,选择牙面的一侧贴紧后进入龈沟,呈曲线形的将邻面缠绕,靠近牙面向切方来回刮动。反复的刮动后到达消除牙菌斑的效果;③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牙签:适用于牙缝较大或有根分叉病变患者。将牙签深入牙间隙或根分叉处,紧贴牙面或根面来回摩擦,以到达清除菌斑的效果。④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牙周病属于感染性疾病。常用的控制感染的药有红霉素、甲硝唑等。叮嘱病人按要求服药的同时观察该药有无副作用。⑤向患者宣传定期检查的重要性,定期检查是一种良好的健康习惯,是自我保健的关键环节,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存在的非传染的慢性疾病,务必让保证保持每个3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的习惯。

1.2.3预防交叉感染

要求医护人员操作前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操作前后要及时洗手。检查病人使用的漱口杯、吸唾器等材料是否准备齐全。操作中使用的仪器如低速手机、洁治器等是否经过消毒。另外,诊室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对空气进行净化消毒,避免在治疗工程中患者发生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由本院自制口腔健康问答试卷,共20题,每题5分,共100分。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x2检验,p

2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观察组的合格率是100%,对照组为78.6%。可见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牙周病通常发生在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的牙周炎两大类。是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牙周病的周期症状容易被人们忽视,形成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炎症反复发作,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严重时对人的身心健康及口腔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该病属于慢性感染性疾病,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保持口腔的卫生显得尤为重要。

口腔健康护理篇8

【关键词】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60-01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而口腔健康问题却防不胜防,所以加强口腔保健工作一直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难点[1]。而妊娠期妇女的口腔保健不仅影响到妇女的自身健康,而且还可能对胎儿造成威胁,所以妊娠期妇女尤其要加强口腔保健。目前所知的口腔疾病较为常见的分为两类,分别是龋病和牙周组织病变,口腔问题一直被众多学者进行不断探究,造成口腔问题的原因可能是营养过多,也可能是生育过多所致。本文就妊娠期妇女的保健工作进行论述,对妊娠期妇女的牙疾病进行介绍,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来达到对口腔保健效果。

1常见口腔疾病介绍

1.1龋病

所谓的龋病是由于龋的缘故造成牙髓病、根尖周病等,此种龋病是妊娠期妇女常见的口腔疾病,从而导致传统观念:孕期使得牙齿变坏。此种并不是由于怀孕本身加重了牙齿病变,而是在妊娠期中妇女饮食习惯的不常规,加之对于口腔保健工作的忽视,从而就导致孕期妇女牙齿变坏。造成龋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妊娠期妇女的饮食次数和数量较之正常状态均呈现增加趋势,使得糖分的摄入频率增加,但是又未能及时的漱口,这样就造成龋病很容易产生。然后则是妊娠期妇女在清洗口腔时,由于清洗不干净,导致口腔唾液的pH值下降,造成了牙腭侧面出现脱矿和酸蚀问题。另外妊娠期的妇女由于面临着流产的危险,所以失去了治疗口腔疾病的机会,致使妊娠期妇女的口腔问题加重,从而形成了龋病[2]。

1.2妊娠期牙龈炎

当妇女进入妊娠期之后,产妇体内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变化在产妇体内的黄体酮增加、牙龈内的体液渗透以及炎症细胞增加、牙龈毛细血管扩张。另外,存在于牙龈的肥大细胞受到激素的影响,造成了大细胞破坏而释放出组织胺和蛋白水解酶,此时会加重牙龈局部炎症反应。妇女处于妊娠期其内分泌系统出现了改变,造成了组织新陈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改变牙龈对于菌斑的反应。根据世界对于牙龈疾病的调查来看,大约有20%的孕妇牙龈出血会增加,同时孕妇中出现牙龈炎的概率大约占73.57%,随着妊娠期的加强,产妇性激素的增加使得产妇患牙龈炎的可能性也有所升高[3]。

2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建议

2.1合理营养摄入预防口腔疾病

孕妇的营养摄入状况直接关系到孕妇以及胎儿的身体健康,所以妊娠期的产妇要注重妊娠期的营养物质的摄入。妊娠期产妇如果出现营养物质摄入不良很可能导致牙钙化不全、唇腭裂、龋齿病变等,所以妊娠期产妇要学会口腔保健知识,从根本上完善自己的妊娠期营养结构。例如产妇在妊娠期要合理的食用含有蛋白质、磷、铁、钙、叶酸、维生素等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禽蛋类、鱼虾类、坚果、水果以及蔬菜等食物。

2.2口腔清洁方法

妊娠期产妇要通过掌握正确的口腔清洁方法,以此来提升口腔的健康保健。始终坚持每天2次刷牙,刷牙时间3min/次,还要利用牙线来对牙齿进行邻面清洁,预防牙齿邻面出现龋坏。妊娠期产妇对于口腔牙齿的清洁还要食用不含糖的口香糖进行清洁,例如可以食用木糖醇,促进口腔唾液分泌,抑制牙齿中细菌滋生,从而达到有效的预防蛀牙。

2.3口腔健康检查

对于妊娠期的产妇进行口腔检查,分时期进行口腔检查,通常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孕前期(3月之内)、孕中期(4~6月之间)、孕后期(6月之后)。在孕前期进行口腔检查,如果出现口腔疾病也不建议立即采取治疗措施进行治疗,由于此时为胚胎发育时期,那么则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口腔治疗;孕中期则是治疗口腔疾病的恰当时期,治疗过程中要掌握消毒措施,可执行补牙或者是根管治疗,但是不建议进行拔牙,如果牙病非常严重,则尊重医生意见,衡量利弊进行局麻牙齿拔出;孕后期产妇的子宫比较敏感,要尽量避免口腔疾病治疗,治疗口腔疾病很可能造成产妇出现躺卧低血压[4]。

2.4健康宣教

对于妊娠期产妇进行口腔保健最关键的还是健康宣教,通过教育手段来给予产妇及时的预防,从产妇的意识形态建立起保健口腔健康重要性。开展妊娠期妇女的健康宣教主要对所有产妇的饮食习惯、饮食的合理性、药物应用等进行教育,帮助产妇建立起良好的习惯,以此来实现对产妇的口腔健康保健。医院可以设立口腔保健咨询点,解答妊娠期产妇的问题,使得产妇可以明确保护口腔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3小结

随着人们水平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口腔保健工作变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妊娠期产妇的口腔保健则更加显示出其价值性,指导孕妇在妊娠期中利用口腔保健相关知识,进行自我保护,为抚育胎儿健康打下基础。通过本文对于妊娠期口腔常见疾病的介绍以及预防口腔疾病的建议来看,针对妊娠期产妇等特殊人群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口腔保健。

参考文献

[1]胡芳,李健,万燕燕.妊娠期妇女的口腔保健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5:838.

[2]梁锦娟.北京市海淀区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认知状况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35:5584-5585.

口腔健康护理篇9

一、活动主题:

4个护齿好习惯,32颗好牙齿

二、活动持续时间

2010年9月——10月

三、活动对象及人数

全校师生(学生121名及全校教职工)

四、活动过程

(一)高度重视

认真做好以“4个护齿好习惯,32颗好牙齿”为主题的校园口腔教育活动,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各教师任组员,加强口腔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学校紧紧围绕“4个护齿好习惯,32颗好牙齿”这一主题开展宣传活动。

1、国旗下的讲话

利用升旗仪式的时间,校长和大队辅导员向全体同学宣读活动方案,发出号召,介绍口腔健康教育活动。

2、上好口腔健康教育的宣传课

各班利用班会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班队活动课上,有的学生津津乐道地说牙齿的构造,谈保护牙齿的方法;有的将所了解的知识编成有趣的短剧演出来;有的进行访谈。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形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护齿的快乐,而且轻松掌握护齿知识。回家后,学生们还各自把学到的口腔保健知识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学习口腔保健的知识,增强了家长与孩子的护齿意识,使口腔保健知识深入到了每个家庭。

由于宣传到位,并注意针对性,因此,在全校学生与家长中逐渐形成一个“随时护齿,从我做起”的良好共识。

3、认真组织,积极对待。

在校内宣传栏张贴口腔健康教育挂图,各班老师组织或引导学生观看。不过大多数的同学都是自主的走到了海报前进行观看,并仔细地记下了四个护齿好习惯等口腔健康知识

4、组织各班出一期以“4个护齿好习惯,32颗好牙齿”为主题的黑板报。各班积极准备,紧扣主题,效果非常好。

5、组织一次护齿手抄报创作:紧扣“4个护齿好习惯,32颗好牙齿”为主题,全校各班积极参与,有个人或集体合做出报等形式,手抄报制作精美,高年级的同学们大胆创意,认真编排,低年级的小朋友也画出来精美的插话还工整的写上了拼音。同学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6、开展校级“小小牙博士”评选活动。

五、活动效果

在全体关注孩子口腔健康的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会牢记4个护齿好习惯,成就32颗好牙齿!本次护齿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口腔健康重要性的理解认识,培养了学生对自我保护的意识,营造了少年儿童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

六、活动建议

口腔健康护理篇10

【摘要】目的评价护士在妊娠期妇女口腔科就诊中的作用。方法调查没有护士配合的妊娠期妇女及有护士配合的妊娠期妇女口腔科就诊的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对于配合医生诊治患者、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妊娠期妇女就诊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帮助很大。结论应该保证妊娠期妇女口腔科就诊时护士与医生一对一的配合。

【关键词】妊娠期妇女;口腔;护士

effectsofnurseonthedentalclinicalserviceofpregnancywomen

LiZhong-xin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effectsofnurseonthedentalclinicalserviceofpregnancywomen.methodsQuestionnairesansweredfrompregnancywomenwhowentunderthetherapywithandwithoutnursingwereinvestigated.ResultsServiceofnurseisveryhelpfulintreatingpregnancywomen,enhancingdoctor-pregnancywomencommunication,improvingpregnancywomen’ssatisfactionandreducingmedicaldisputes.Conclusionitisofgreatimportancetoguaranteefour-handeddentistrywhenpregnancywomenaretreated.

【Keywords】pregnancywomen;oralmedicine;nurse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看到很多妊娠期妇女备受口腔疾病的困扰,这是因为妊娠期妇女缺乏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健康的意识和行为还比较差[1],她们只有在不得已和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才来就诊,在治疗过程中又顾虑很大,害怕由于治疗和用药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健康,给临床医生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时护士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有关论述和评价一直未见报道,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临床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次的调查对象为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口腔门诊妊娠期患者。调查时间为2011年1月-2011年5月。

1.2调查方法:将80名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未接受护士配合组及接受护士配合组,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孕妇年龄、身高、体重、检查孕周等一般情况,和护士对妊娠期妇女在口腔科就诊时诊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诊疗时间效率高低、了解有关诊疗信息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

2结果

2.1两组孕妇一般情况比较:两组孕妇年龄、身高、体重、孕次、产次、检查孕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组孕妇均衡可比。见表1

表1孕妇一般情况比较(±s)

一般情况有护士组无护士组t值p值

人数(n)40270

孕妇年龄(岁)27.65±3.22227.6±3.4550.0670.947

孕妇身高(cm)159.475±3.493159.275±4.4380.2240.823

孕妇体重(kg)62.05±1.05261.4±5.5140.4760.636

孕次1.3±0.5641.1±0.3041.9750.053

产次0.077±0.2700.05±0.2210.4860.629

孕周19.475±9.69720.015±8.387-0.2650.792

2.2妊娠期妇女对护士的评价:调查显示,与无护士配合者相比,妊娠期妇女在口腔科就诊时有护士配合时可缓解诊疗过程的心理压力(χ2=4.178、p=0.04)、提高诊疗时间效率(χ2=5.051、p=0.025)。但对了解有关诊疗信息等方面帮助未有明显帮助(χ2=2.990、p=0.084)。

表2妊娠期妇女对护士的评价

分组诊疗过程心理压力诊疗时间效率了解诊疗信息小大高低多少

有护士28122713328

无护士192117232515

χ24.1785.0512.990

p0.04*0.025*0.084

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由于妇女怀孕后体内发生很大变化,饮食习惯也发生改变,如再不注意口腔清洁极易造成龋齿、牙龈炎等口腔疾病,孕妇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孕妇本身的健康,甚至可能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2]。就须对口腔疾病尽早诊治。但由于妊娠期妇女激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他一些变化,很容易加大诊治过程中的困难,这时护士就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由于我院口腔科仅两位口腔科医生长期在门诊诊治患者,所以无法统计医生对于护士作用的评价,但这两位医生均认为护士对于配合医生诊治患者、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妊娠期妇女就诊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帮助很大。护士在妊娠期妇女口腔科就诊中的作用具体如下。

3.1缓解妊娠期妇女诊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妊娠期妇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特殊的生理期,由于雌激素的变化,母体极易发生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且母体牙周炎可以增加早产低体重儿的出生率,会使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造成脑瘫[3]。但在门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妊娠期妇女为是否接受牙医治疗举棋不定,接受治疗怕对胎儿不利;不接受治疗,牙病影响其饮食、休息,同样影响胎儿发育。且沈家平[4]等认为85%以上的患者对牙科治疗有恐惧心理,在妊娠期妇女中,恐惧心理发生的比例更高。护士对妊娠期妇女的陪伴及安抚对于消除其口腔治疗的心理恐惧感非常有益,如治疗中使用鼓励和安慰性的话语、对高度紧张的妊娠期妇女轻抚其肩膀等。

3.2诊疗时间效率提高:妊娠期妇女认为护士的存在节约了就诊时间,比没有护士配合者诊疗时间效率明显提高,这是因为护士在诊疗过程中有效缓解了妊娠期妇女就诊时的心理压力,更容易配合医生,使得诊疗时间明显缩短,这对于妊娠期妇女及胎儿而言有很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3.3了解有关诊疗信息:通过调查妊娠期妇女在口腔科就诊时有护士配合对了解有关诊疗信息方面,发现未有明显帮助,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护士对治疗以外的有关口腔保健,预防知识等宣教较少。第二,妊娠期妇女就诊时较紧张,比较担心对胎儿是否有影响,对护士宣教的有关诊疗信息未引起重视。改进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书面材料及走廊张贴宣教知识来加深妊娠期妇女的印象。另外,如果能加强妇产科医生和口腔科医生及护士的合作,在孕前的优生优育检查和孕期产检中,向孕妇强调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建议孕前和孕期常规口腔检查,将对孕妇的口腔卫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5],同时我们认为也避免了妊娠期妇女在饱受牙病之痛时进行牙病的治疗。

另外,李虹霞[6]等认为口腔四手非技术服务对加强医患沟通、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诊疗时间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在妊娠期妇女的调查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同时,对于妊娠期妇女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在口腔科就诊过程中就更需要护士的配合,虽然现实人员配备不足,我们仍然认为应该保证妊娠期妇女口腔科就诊时护士与医生一对一的配合,这不只是关系到妊娠期妇女本身,还关系者我们祖国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吴敏,陈少武,刘寿桃等.314名妊娠妇女口腔保健意识及行为现状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7,25(3):3539.

[2]顾江霞.孕妇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9,9:83.

[3]李晓军,沙月琴,贺晶.母体牙周炎与早产低体重儿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341-343.

[4]沈家平,吴永农,王磊.口腔投诉原因分析[J].口腔医学,2003,23(1):51.

[5]江静颖,董海东.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孕妇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59-161.

[6]李虹霞,汪饶饶,徐远志.口腔四手非技术服务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2011,31(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