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等教育的本质十篇初等教育的本质十篇

初等教育的本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2:38

初等教育的本质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现状;提高途径

【分类号】G633.951

1、引言

初中音乐教育对于帮助中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提升精神境界以及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下,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并不完善,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普及,提高初中音乐教育质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经过素质教育的多年发展,我国初中音乐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音乐教育观念有失偏颇,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尽管新课程改革早已启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仍有部分学校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完全理解“教育育人”的本质意义,部分初等中学迫于升学压力,将初中音乐教育置于整个教育工作的边缘,没有切实落实初中音乐教育工作。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近半数学校初中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不科学,甚至部分毕业班直接取消音乐等与升学无直接关系的课程[1]。部分学校没有坚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办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功利化,往往是教育局下发的文件规定考什么就教什么,音乐教育观念缺失直接导致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2)音乐教育投入不足,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设施不全。由于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对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学校在教育经费和教师资源的分配上忽视了音乐教育的发展需求,教育资金严重不足[2]。初中音乐教育投入不足,一方面由于初中音乐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不高、职业发展受限等原因导致了初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难以达标,部分音乐教师甚至是其他课程的兼职老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和器材的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导致了音乐教学设施不足,缺少音乐教学室、多媒体设备等。音乐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教师素质不高和教学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发展。

(3)音乐教材脱离实际,教学方法有待提高。由于现行的初中音乐教材大部分由教育部门统一制定,音乐教材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和社会文化差异,教材内容可能并不利于初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受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目前仍有部分学校在初中音乐教育上采用教师本位制的教学方式[3]。在这种模式下,音乐教师通过带头示范作用来引导学生模仿,带有填鸭式性质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爱好,也容易扼杀初中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

3、提高初中音乐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初中音乐教育存在的不足,提高初中音乐教育质量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提高对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视,树立现代化音乐教育理念。首先,教育部门应当深化义务教育改革,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对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完善初中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体系,全面评估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其次,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要转变陈旧过时的音乐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初中音乐教育在帮助初中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提升个人品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深入了解素质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树立现代化音乐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加大对初中音乐教育的宣传力度,定期举行歌咏比赛等音乐活动,呼吁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其中,提高社会各界对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音乐教师素质,完善音乐教学软硬件设施。学校应当在充分认识到初中音乐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学校教育资金等教学资源,落实音乐教育工作。一方面,学校应当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可以通过提升音乐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提高音乐教师进入门槛等措施吸引外部优秀人才为本学校服务,学校也需要加强对现有音乐教师的培训,定期举行音乐专业理论知识和音乐器材的学习班,鼓励音乐教师积极参与音乐专业的资格认证考试,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音乐教师匮乏的情况,学校可以加强与艺术类高校的合作,积极吸引高校音乐专业优秀毕业生;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完善音乐教学环境,修建音乐教学室、购置钢琴和多媒体等音乐器材和设施,加强音乐教师对相关器材和设施的学习,为初中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软硬件支持。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完善音乐教材内容,转变音乐授课方式。学校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师本位制教学模式,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树立现代教学模式。一方面,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前流行音乐因素对音乐教材进行相应优化,也可以将音乐教学活动与当地民族特点和社会风俗相结合,创造出受初中生欢迎的音乐教学内容,适当降低古典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比重;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应当灵活运用音乐教学方式,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户外音乐活动的形式将音乐教学工作与踏青郊游等野外活动结合起来,也可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流行电子游戏,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娱乐性,让学生在娱乐中体会到音乐教育的魅力,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初中音乐教育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设施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不足之处,通过树立现代化音乐教育理念、提高音乐教师素质、完善软硬件设施、改善授课方式等措施,可以提高初中音乐教育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玉辉.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探析[J].戏剧之家,2014,07:132+144.

初等教育的本质篇2

关键词:教学学术;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2-0076-07

一、研究的意义

(一)提高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对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不断暴露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本科教学质量的下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以致把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2007年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党中央与国务院把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到国家的战略层次,彰显了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也表明了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大学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及服务工作时,经由独立、合作、正式及非正式等进修、研究活动,引导自我反省与理解,增进教学、研究及服务等专业知识与精神,主要目的在于促进自我实现,提升学校学术文化,达成教育目标,从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整体的、持续的、终身的过程,大学初任教师处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阶段,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大学初任教师由一个学习者转变为一个教育者,初任教师如可适应角色转变的需求,尽快进入大学教师角色,站住“讲台”、甚至站好“讲台”,成为初任教师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从教学学术的角度研究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正是为了促进初任教师扮演好教育者角色,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智慧等,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初任教师教学专业发展

教学学术思想由时任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于1990年出版的《学术水平的反思——大学教授的工作重点》一书所提出,博耶认为学术应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即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这四种学术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促进的,教学学术就是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传播知识、创造知识,使学生更加容易有效地学习与接受知识。教学的学术性意味着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也创造知识和扩展知识;教师的教学既在培养学生,又在造就学者,不仅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也要推动教学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具体地讲,教学学术就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并对其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探究,通过对教学时间过程与结果等进行评价、交流、反思等方式来改进或改善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对教师产生积极作用。教学是大学初任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之一,教学专业发展是大学初任教师的根本与核心所在。教学学术就是促进大学初任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博耶的教学学术理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就在于“教学专业”的发展,而“教学专业”发展的关键则在于牢固树立“教学学术”的观念,认真处理好“教学学术”与专业科研以及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自觉加强关于大学教学本身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学术水平。作为大学初任教师,虽然可能处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但是在关注与研究教学本身、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同样的使命,因而大学初任教师应该也必须关注与研究教学自身,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学术水平,不断促进自身教学专业发展。对于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教学学术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

(三)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体系

教学从高等教育创立以来一直就是高校的最基本职能,虽然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增加了科学研究与服务的职能。作为大学初任教师上好课就显得格外重要,它是初任教师获取学生信任、教师肯定和增强信心的有效方式。教学学术就是要求大学初任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反思,与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以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进行积极的解决与改进,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使大学初任教师快速、全面地适应角色转变的需要,促进自身的发展,使大学初任教师转变传统的学术观念,提高教学学术在学术中的地位,确立教学在大学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有效平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大学初任教师在对教学本身进行有效研究中奠定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并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学术水平和教学专业发展,推动学科研究与服务社会的能力,最终促进大学初任教师的全面发展。教学学术既可以为大学初任教师认识和研究大学教学提供重要的理论切入点,又可以为促进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初任教师数量也随之增加,尤其是未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青年教师数量不断攀升,如何促进大学初任教师适应教育者角色,使大学初任教师走上专业发展道路,教学学术为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教学学术就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教学学术的角度探讨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是同初任教师这个角色的特性相符合的,是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也是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与关键所在,对大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和丰富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等教育的本质篇3

各市、县、自治县教育(教科)局,三沙市社会事业与后方基地管理局,洋浦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厅直属中学(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海南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琼府〔2016〕2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本实施意见,并经教育部核准备案,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有利于中考、高考改革的衔接出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我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在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初中毕业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坚持普职并重。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通过系统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将适合不同教育的学生合理分流到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学生成长成才的多种途径,促进普职协调发展,为多样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坚持公平公正。不断完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则程序,探索高中自主招生,形成指标到校生分配、统一招生录取、自主招生录取、推荐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等升学机会,确保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坚持全科开考。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全部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海南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使学、考、招有机衔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稳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改革目标

进一步完善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公平。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保障义务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又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

1.考试科目。《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美术、音乐12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

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为考查科目,积极创造条件将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查科目。

2.考试范围。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

3.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地理7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闭卷笔试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2门科目实行开卷笔试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实行现场测试,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自选项目供学生选择;音乐、美术及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方案,各市县(含洋浦,下同)具体组织实施。

4.成绩呈现。学业水平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均以a、B、C、D、e、F六个等级呈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的成绩等级,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以全省当年考生人数按a等级10%、B等级2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15%、F等级5%依次确定。体育与健康学科成绩等级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其中a等级40-50分,B等级35-39分,C等级30-34分,D等级25-29分,e等级20-24分,F等级0-19分。

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或考查成绩直接以“合格”和“不合格”呈现,其结果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一并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

5.时间安排。全省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7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5-26日)进行,生物和地理2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八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7日)进行,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学期3月—4月进行。

6.考试组织。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体育与健康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试实施方案,由各市县负责组织实施。

全省统一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实施方案,由各市县按有关规定组织考试、评定成绩。

(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参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1.科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要记录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内容,重点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参加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党团与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情况的记录及成果,各学科学习成绩和成果,体育和艺术特长以及参加活动的成果等体现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关键表现。

2.完善评价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海南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设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做好写实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学校要在每学期结束时及时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整理遴选、审核、公示等工作,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生毕业时,提取经过审核、公示的相关材料形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提供依据或参考。

3.科学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学校和家长对孩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招生学校应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前向社会公布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录取办法,确保使用程序规范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1.改革录取计分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各计分科目等级和各计分科目原始分总分呈现。各科目分值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3个科目各12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4门科目各100分,体育与健康科目50分。生物、地理2门科目卷面分各100分,2019年(即2017级初中学生,以下递推)各按卷面分30%计入录取总分,2020年各按卷面分40%计入录取总分,2021年起各按卷面分50%计入录取总分。

2.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在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作为门槛,其中“省一级学校”和经省教育厅批准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实验班只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达到a等或B等级的考生,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对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的要求,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另行确定;若在录取时,各录取学科总分相同无法区分时,由招生学校根据考生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和《成长记录袋》提供的材料以及本校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办法,自主择优录取。普通高中学校在自主招生中,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3.科学合理确定普职招生规模。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4.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城区薄弱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导初中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到2020年市县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比例达到50%以上。继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政策措施。

(四)探索和规范自主招生

支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探索建立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制度。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自主招生名额控制在学校总招生计划的8%以内(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总比例不超过6%)。自主招生学校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不得重复组织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招生录取方案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要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生结果公平公正。

(五)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1.认真核定招生计划。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认真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

民办高中与公办高中享有同等的招生权利,各市县应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将民办高中统一列入招生计划。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审核民办高中招生方案,按照学校实际办学能力逐校下达招生计划。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含筹设期间)或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高中”不得参与招生。

2.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和采取承诺、未经政策允许的签订协议等非正常手段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规范中考成绩,坚决刹住炒作“中考状元”、“中考升学率”等不良风气。严禁任何学校公布、提供学生中考成绩。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中考成绩、升学率排名排队、表彰奖励。

3.减少和规范加分项目。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中招录取加分项目,逐步将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从2018年起取消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宋庆龄奖学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进一步完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查公示制度。

4.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六)推进考试命题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思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坚持有利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兼顾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不同功能,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突出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设计试卷结构,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实践能力,重视对有关学科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积极探索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统筹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积极稳妥推进。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阶段学校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按照省教育厅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

(二)深化教学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国家和省级必修地方课程的课时。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改革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初中学校师资、实验室、体育运动场地及器材等方面的条件保障,保障正常教学需求。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加强命题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命题教师的命题能力,强化对试卷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严格对试卷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探索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逐步建立我省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加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建设,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

(四)加强宣传引导。认真做好改革政策举措的宣传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推进改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六、其他事项

(一)往届初中毕业生及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学进入本省义务教育学校九年级就读的,或本省户籍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回本省报考的,可申请参加当年度生物、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录取总成绩。

初等教育的本质篇4

一、农村与城市初中体育教学的差距现状分析

从学校教师方面来看,城市初中学校,由于各方面的便利条件及局、校领导的重视,总体上来说,体育教师队伍大多是正规体育院校、系毕业的大学本、专科生,专业水平较好,教学能力也较强。从体育教学的设备方面来看,城市初中学校由于政府投入较大,各种器材的配备较齐全、充足,许多城市初中学校的操场早已改建成了塑胶操场,很适合学生运动(其中个别学校因操场占地面积不够,略显狭小的除外)。近几年来,由于中考改革的实施,体育成绩被纳入考查科目之中,学校、家长、学生都较以前重视体育了,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初中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从学生方面来看,城市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由于城市家庭环境及生活条件的优越,许多学生体质较差,在速度、耐力等方面的表现尤其令人担忧。在中考体育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的测试中,几乎有一半的学生不达标。换言之,城市初中学校较好的体育场地、器材、师资队伍等有利条件,没能相应地促进城市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从农村初中学校的情况来看,则与城市初中学校几乎相反。首先表现为体育教师队伍的匮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正规体育院校、系毕业的学生不到农村学校任教,致使农村初中学校体育教师严重短缺(以我所支教的学校为例,全校有12个教学班,包括我在内只有两名体育专职教师,其余都为兼职体育教师),由于课程安排不开,就被学校“临时抱佛脚”,安排他们上体育课。经观察,我发现这部分“体育”教师由于未接受过正规的体育专业教育,也未从事过体育教学,所以他们连基本的体育课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这怎能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呢?其次,大多数农村初中学校,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用的体育器材严重不足,现有的器材,大部分陈旧、破损,几乎无法使用。以我所在的初中学校而言,没有专门的体育器材库,全校共有四个篮球,十几个跳绳,六个小垫子,八副乒乓球拍,三副羽毛球拍,这些器材分散在各位任课教师手中,使用极不方便。另外,由于保管不善,修理不及时,其中有的已经破损,根本无法使用,致使有些体育课教学内容无法正常进行。但是,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尽管体育教师、场地、器材缺乏,但学生的体质却比城市初中生好,尤其是在耐力性的项目方面,绝大部分农村初中生的成绩远远高于城市初中生。试想,这些学生如果有城市初中学校那样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那么,他们的运动才能和身体素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如何缩小农村与城市初中体育教学的差距

从上述城市与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差距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体育教师队伍,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及学生个体三个方面的差距,因此,要缩小农村与城市初中体育教学的差距,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短缺是影响农村初中体育课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领导,首先要明确认识到这一问题,并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用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吸引正规院校、系毕业的体育专业学生到农村初中任教;第二,可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和兼任体育课的教师到城市初中学校交流学习,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第三,加大城市初中体育教师到农村初中学校支教的力度,尽可能快、多、好地让农村初中学生体验到较好的体育课,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如果能做到这三方面,农村初中体育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那么,学生的体育课也就会专业、正规起来。

(二)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努力改善农村初中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只有一批专业能力好的体育教师,却不能很好地为他们提供上课所需的场地、器材等,这些体育教师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各县区政府及教育局,应加大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方面的经费投入,争取改建、扩建各学校的操场,并按学生规模配备相应的体育器材,或者与城市初中学校结成“对子”,由城市学校定期将本校闲置、多余的体育器材赠送给农村兄弟学校,给体育教师“用武”提供方便。此外,各农村学校自身要加强对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等的管理和维护,可设置专门的体育器材库,安排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器材、场地、设施等的使用、损耗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该修理的修理,该更换的更换,以保证各班级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唯有如此,才能逐步缩小农村与城市初中学校体育教学之间的差距。

(三)引导城市初中学校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城市初中生身体素质较农村初中生来说,大部分城市初中生不如农村初中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初中生及其家长普遍存有“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更主要的是,城市初中生参加户外体育运动的时间远远不如农村初中生,他们大多的时间花在了看电视、电脑、手机等方面,而农村初中生由于条件所限,在电脑、手机上花费时间不多,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参加户外活动,无形中就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因此,要缩小城市初中与农村初中学生体质方面的差距,首先,城市初中学生的家长,一定要改变“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并要想办法限制孩子看电视、电脑、手机的时间,多引导、督促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比如,打球、跑步、游泳、骑车等;其次,在体育课上,城市学校的体育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体育需要,唤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喜爱上体育课,喜欢各项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城市初中生身体素质的不断增强。如果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变化了,加之城市学校较好的体育场所和环境,相信城市初中生的身体素质的增强也不是难事。

综上所述,只有我们认清农村与城市初中学校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相信缩小农村与城市初中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就可指日可待。同是在祖国蓝天下成长的一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通过缩小农村与城市村初中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差距,来让学生接受平等的教育。

初等教育的本质篇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6〕20号),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川教〔2017〕107号),结合我市实际,对全面推进我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招生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坚持“育人为本、普职并重、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具体目标

到2020年(即从初2017级开始),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加强素质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到2021年,基本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

三、改革主要任务

(一)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两考合一”、学完即考。继续完善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初2017级开始实行学完即考。生物、地理在八年级下期进行考试,其余学科在九年级下期进行。

2.全科纳入、分类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依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和加强实践精神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考试学科、考核学科和考查学科三类。

考试学科: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采取纸笔闭卷考试;外语采取纸笔闭卷考试(含听力测试,逐步过渡到纸笔闭卷考试加听说能力测试);物理、化学、生物采取纸笔闭卷考试加实验操作考试;体育与健康采取体能和技能测试。物理和化学、道德与法治和历史、生物和地理分别实行合堂分卷考试。考试学科由市教育局统一命题(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命题由省教科院组织)、统一组考、统一阅卷,各县(市、区)教育局具体负责辖区内考试的组织实施,旌阳区、经开区、市直属学校由旌阳区教育局统筹组织实施。

考核学科:音乐、美术(初2017级起)采取基础知识加基本技能测试,信息技术采取上机操作考试(初2017级起)。考核学科由市教育局统一制定考核办法,各县(市、区)教育局具体制定考核方案,并统一组织考核工作。旌阳区、经开区、市直属学校由旌阳区教育局统筹组织实施。

考查学科: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劳动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采取初中学校根据学科教学安排情况按期据实记录并考查。各县(市、区)教育局需制定考查科目评价办法,各初中学校依据评价办法制定各学科评价方案,从初2017级起实施考查。

考试学科、考核学科、考查学科均作为初中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3.分值及成绩呈现和使用。

考试学科:总分为870分。语文、数学、外语分别为150分(初2017级起),其中外语听力测试20分,条件成熟时开展听说能力测试(最迟不超过初2020级);物理95分(笔试85分、实验操作10分)、化学70分(笔试60分、实验操作10分)、生物35分(笔试30分、实验操作5分);道德与法治60分、历史60分、地理30分;体育与健康70分。

考试成绩按照分数和等级两种方式呈现,等级分为7等,即a1、a2、B1、B2、C1、C2、D。分数用于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等级用于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认定。

考核学科: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三科考核成绩为等级呈现,共分为四个等级,即:a(优)、B(良)、C(中)、D(不合格),考核成绩与高中阶段招生录取挂钩。

考查学科: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劳动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考查成绩为等级呈现,共分为四个等级,即:a(优)、B(良)、C(中)、D(不合格),考核成绩与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认定挂钩,不合格的不予毕业。

4.命题要求。落实重基础、重能力、重素养的命题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不出繁、偏、怪题。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的联系,切合初中教学实际,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试题难度适宜,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学校对录取新生的要求。低、中、高档难度题比例设置为6:3:1。

5.规范组织考试。市教育局统一牵头制定《德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德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细则》,统一报名并统筹组织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办公室共同实施。考点原则上设置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进一步完善对考点设置、考试试卷领取及保管、考试实施和试卷评阅的相关要求,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从初2018级开始,建立全市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通过记载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评价及成长发展状况;各学科学业成绩和学习小档案;参加专题教育、学校和班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个性特长”及获奖情况;身心健康状况;艺术特长和基本素养;校本课程考查结果等内容及典型事实材料,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成长过程。

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严格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形成档案、公示审核、监督等评价程序,确保评价内容客观公正、真实有效,评价过程公平、公正,评价结果公开透明。逐步形成以事实为依据,客观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加大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运用。综合素质分为a、B、C、D四个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并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挂钩,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改革完善招生录取办法

1.合理下达招生计划,统筹普职协调发展。按照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原则下达招生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基本情况、招生计划、招生简章、资助政策、惠民政策等信息面向全社会和各初中生源学校公开。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统招计划以50%以上的比例合理分配到服务区内的初中学校,重点(示范)等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将一定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

2.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在部分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展自主招生,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引导学校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培养为重点开展研究,逐步构建初、高中学段融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自主招生计划原则上不超过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5%。进一步制定完善自主招生工作办法,明确工作流程、招生计划、录取办法、遴选标准、工作纪律,实行计划公开、考核办法公开、考核结果公开,严格招生考试保密纪律。自主招生工作在每年4月进行,5月初完成。

3.完善特长生选拔方式。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畅通特长生成才渠道,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为目标,制定完善包含体育类、艺术类、科技创新类等类别的特长生招生办法。对特长生招生计划进行单列,原则上不超过招生计划的5%,经市教育局批准的艺体高中可不受比例限制。

4.清理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类、科技类、比赛类、过程评价类等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呈现;保留身份类、烈士及军人类、见义勇为类加分项目。

四、实施步骤

(一)2017—2018学年度

1.启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研究制定《德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德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细则》,清理加分项目。

2.在全市范围全面开展音乐、美术学业水平考试。

3.制定出台《德阳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办法》,进一步规范体考组考和测试标准,选择样本学校开展测试标准研究。

(二)2018—2019学年度

1.实行地理、生物学完即考。初2017级在初二下期期末开展地理、生物学科(含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初中理科实验操作考试阅卷方式,采用高速扫描仪扫描条形码答题卡的阅卷方式。

2.建立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在市直属和部分县(市、区)学校开展试点。

3.制定2019年《德阳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测试标准》,调整体育考试必考、选考项目,增加体育考试分值10分。

4.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市直属和部分县(市、区)学校开展试点。完善修订《德阳市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5.完善并修订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办法。

6.全面审定各学校考查科目评价办法。

7.修订完善《德阳市特长生招生实施办法》。

(三)2019—2020学年度

1.进一步完善《德阳市艺术类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办法》,在全市范围开展音乐、美术学业水平考试。全面开展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各初中学校均开展考查科目评价,完成“全科开考”的改革目标任务,考核学科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挂钩。

2.制定《德阳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细则》,完善2020年《德阳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测试标准》,调整体育考试必考项目,增加体育考试分值10分。

3.全面推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在初2018级毕业时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挂钩。

4.各项招生制度完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规范有序,计划设置恰当,学生合理分流。初步形成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重要参考、统一招生和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多元化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录取体系。

5.建设听说语音室,全面开展英语学科听说训练。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职责

县(市、区)教育局要在市教育局的统筹规划下,及时成立中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职责,明确分工,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有序推进落实中考改革各项要求。

市、县两级教育科研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特长,加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调查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数据支撑。

(二)加强保障能力

各县(市、区)要保障经费投入,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考场基础条件、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确保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市教育局统一建立涵盖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测信息化平台并提供各县(市、区)使用。

(三)落实教师配备保障

根据艺术、体育学科改革任务要求,按照《美育改革备忘录》确定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配齐、配足音乐、美术学科教师;按要求到2020年配齐、配足体育学科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艺体学科教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

根据上级相关部门要求,逐步完善规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点、考场设置和建设。统一体育考试场地设置和考试器材标准,确保场地器材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初等教育的本质篇6

关键词:拓展训练初中体育教学可行性必要性

传统体育课程注重学科体系的完备性,强调运动技术的学习,忽视教学课程和内容的时代性,拓展训练既有一定的身体活动,又可以让活动参与者获得心灵的洗礼和震撼。因此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而且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有利于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

一、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健康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健学生体魄,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情感、行为和态度形成。而拓展训练是为了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最终帮助参与者自我完善。由此可见,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是符合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的,是体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顺应时展和学生兴趣需求,对培养学生健康身体和良好心理素质有显著作用。同时,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理念。传统体育教学由于限制较多而缺乏趣味性,拓展训练的融入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但可以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可以加快现代体育教学观念向素质教育观念转变的步伐。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们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全面,拓展训练可以树立人们挑战自我的勇气与意识,将其融入初中体育教学,弥补传统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冒险精神等方面的不足。

二、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依据

1.初中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而拓展训练则是创造非常态环境,挑战参与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自我认同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在教学目的上有一定的一致性,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2.初中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在教学内容和使用原理方面有很多相同点。

从根本上说,拓展训练的培训原理来源于初中体育教学的使用原理,在应用方法和最终途径上如出一辙。拓展训练的很多培训项目是从体育项目演化而来的,只是二者的立足点和侧重点不同,拓展训练注重参与者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分享,体育教学则强调竞技精神和学生通过锻炼达到的健身效果。但是二者本质相同,结果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如体育教学开始前的准备部分与拓展训练的引导阶段相对应;体育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教学理解思考与拓展训练要求的体验感悟线对应;体育教学中的总结归纳与拓展训练中的分享相对应,等等。这些活动虽然形式和手段略有不同,但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三、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对于开展拓展训练需要的相应硬件设施、时间因素和人力因素,初中体育教学基本都可以满足。

1.初中体育教学可以满足拓展训练所需的硬件设施。

拓展训练所用的场地和器材要求因开展的项目不同而有明显区别。如攀岩和登山等项目,需要有头盔、保险绳和安全锁扣等安全保护设施,而“漫漫人生路”只需要一些背景设置和简单障碍设置即可。因此开展拓展训练所用的场地设施基本可以由学校体育设施和其他设施满足,对于一些要求高的拓展训练项目,学校可以根据其目的,进行相应的转化解决,如攀岩训练,主要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身体素质,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将其转化为学生翻越绳网实现,头盔和保险绳等安全措施可以用跳高所用的垫子实现。

2.初中体育教学可以满足开展拓展训练需要的时间。

初中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实践课是有明确规定的:每周课时不得少于3课时,这完全可以满足拓展训练对时间的需求。拓展训练因项目内容不同,在时间安排上存在差异,如团队野外探险项目需要几个小时;同心杆等项目需要几十分钟;而一些诸如雷阵和破冰等项目,只需要几分钟即可。针对这些项目的时长,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时间灵活安排,将这些项目穿行,以丰富教学内容。

3.初中体育教学可以满足开展拓展训练所需的人为因素。

对于开展拓展训练最重要的人为因素,初中体育教学也可以满足。拓展训练中的培训师需要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丰富的培训经验、责任感和亲和力等。这些能力初中体育教师完全具备,或者经过简单学习和培训就可以具备,因为现代初中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教学经验相当丰富,知识体系十分完善,因此完全可以胜任拓展训练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参与拓展训练项目。

综上所述,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不但是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理念,对其要求的场地器材、时间和人为因素,初中体育教学都可以满足,因此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必要且可行。

参考文献:

[1]李红.充分发挥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J].教师,2013(7).

[2]陈惠芬.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拓展训练校本化的实践研究[J].运动,2013(1).

初等教育的本质篇7

关键词:初中生;诚信;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07-02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恚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可见'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新时期,初中学生缺乏诚实信用的品质缺陷开始凸显。学校注重初中生诚信教育,已成为加强初中生素质教育,提高初中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面对05后的学生,这项工作越发显得重要起来。

1.初中生存在的诚信问题

1.1作弊是初中生诚信缺失最突出的表现。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几乎涉及每一所初中。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其结果是学生受处分,影响考试成绩。即便侥幸没被发现,也会在以后遇到基础知识不扎实带来的麻烦;对教师而言,因得不到真实的反馈信息而不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必将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2学校考试成绩不好而向家长撒谎,在家表现不好而向老师撒谎。这主要体现在一些成绩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利用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和老师联系的机会,向家长谎报学校的表现,包括学业成绩。

1.3对同学、家长和老师做出的承诺不兑现。如借东西不还或不按时退还;学生犯错本属正常,但对错误的认识不端正,当面做出的承诺、保证,往往不采取实际行动去改正;制定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个别学生往往实现不了,等等。

1.4个别同学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能做到表里如一。有些学生,在老师看来,平时表现很好,但背地里,却作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是严重违纪的事情。

1.5利用老师的信任,作出一系列违纪的事情。有些学生,平时乖巧伶俐,深得老师的胜任,老师安排布置的事情也完成得妥妥当当,但却经常打着老师的旗号,对学生颐指气使,俨然是一个副班主任。严重损害老师的形象和地位。

纵观初中生诚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多由习惯问题引起的;而是由虚荣心引起的;三是涉及面较窄、危害性较小;四是有可教育性。

2.初中生诚信问题的成因分析

2.1社会环境对初中生诚信的影响。市场经济社会中大环境及整个社会诚信道德的缺失对初中生的影响特别大。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短斤少两,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尔虞我诈,人才市场的假文凭,文艺界、体育界的假唱、假球、假哨,学术界的剽窃等等现象给了初中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老实人吃亏,不讲假话,办不成大事,在中国讲真话只有死路一条等等言论像毒蛇一样吞噬着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2.2家庭教育对初中生诚信的影响。有些家庭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有些家庭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方法不当,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自身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影响了年幼的孩子。孩子涉世未深,父母往往谆谆教诲:社会很复杂,老实人要吃亏的,你的脑子要灵活点。父母在给孩子言传时有往往辅以身教,部分家长经常采用哄骗孩子说出实情,应允孩子不责怪,待孩子坦诚相告后,立即破口大骂,动手就打,这样的方法,造成孩子撒谎,不愿说出实情,报喜不报忧,这些对初中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3学校教育对初中生诚信的影响。现在很多初中学校德育过于简单化。德育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为人之道。所谓德育实效性是指教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目前教育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者只管"教"不管"育",由此在道德教育上导致两种恶果:二是教育只管"知"不管"行";一种是教育里只有知识教育,而无情感教育。没有情感教育,培养不出善的情感;没有善德情感,诚信从何而来?

2.4初中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初中生属于未成年人,思想上尚未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尚低,自我约束力差,现实的责任感不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造成观念和行为上的差距。他们崇尚诚信守信,但在实际行动中又不知不觉地放弃了这一原则。

3.加强初中生诚信教育的方法

3.1培育社会的诚信文化。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道德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尽快完善和健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建立由出现管理系统、诚信监督系统、诚信评价系统组成的诚信监管体系。提高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使失信者受到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惩罚,使守信者得到物质和精神的褒奖,促成诚信行为的良性循环。最终建立一个人人讲诚信的社会环境。

3.2建设诚信校园环境。第一、通过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授做人的道理,即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教师做好表率,在任何时候要以身立教,达到言教与身教的完美统一。因此,要加强初中生诚信教育首先应加强使得师风建设,将诚信教育列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发挥学生团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诚信风尚兴起。建立初中生良好诚信品质除了学校和老师的努力之外,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身。从道德主体来讲,学生团员和干部是学生的表率,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关系到诚信教育的成效。诚信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团员、干部率先垂范,做好表率,这对诚信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导向。

第三、杜绝不诚信行为,倡导校园诚信文明。要培养初中生的诚信品质,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都要实现远离失信行为,倡导校园诚信文明。一方面规范学校的活动,特别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一切活动,学校必须为学生树立一面诚信的旗帜,在处理问题时,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欺上瞒下,不弄虚作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的自身行为和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是统一的,言行尺度是一致的。

3.3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譬如,加强学校和社区的联动;建立家委会;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专程家访;电话或微信沟通;周末作业签名制等方式,通过各社区和家长了解该学生及家庭情况,压缩学生失信的时间和空间,斩断学生失信的链条。如遇有失信特别严重的学生,也可以动用这些力量,或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生是最有潜力和希望的群体,可塑性极强,学校不能消极等待社会信用状况的好转来影响、带动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作为初中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初中生诚信教育,为整个社会诚信氛围的培育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初等教育的本质篇8

一、关于教学目的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明确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执行新大纲,要以全民族素质教育为准则,牢牢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方向。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四个方面的教育。以这四个方面为红线,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新大纲确定的初中化学的教学目的是:

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考虑升学需要,更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新大纲指出:初中化学教学要“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只有搞好全体公民的素质教育,使全体公民都有知识、有文化、受过良好训练,有一定的能力和创造性,德才兼备的尖子人才的出现才有牢固的社会基础,才能大量涌现。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也需要众多的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二、关于教学内容

现阶段和今后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初中毕业生能够升入高一级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等)继续学习的是少数,在农村尤其如此;城市里的初中毕业生虽然有较多的升学机会,但是二分之一稍多一些的学生将要进入职业高中或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我国今后中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将向职业教育进一步倾斜,进入职业高中或专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一般很少再有学习化学的机会。这意味着,我国未来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大部分只是在初中阶段接受过一年(指“六三”学制,化学授课时数为96学时)或两年(“五四”学制,化学授课时数为132学时)的化学教育。在仅有一年或两年的化学教育中,如何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的化学知识,同时又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初步基础,这是我们选择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必须认真考虑和严格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

初等教育的本质篇9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引言

素质教育,是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倡导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培养。

在这个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地位也逐渐的提高,并且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初中体育教学地位虽然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应试教育多年来的影响,使其在如今的教学中仍然有不少的问题,其中又以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更多。

基于此,本文对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拙见,希望能对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二、当前初中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

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长久的历史,其对于当今的教育仍然存在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中的初中更加严重。

因为这种深远的影响,虽然有国家明文的国家,但在这些地区的初中里,体育教学的地位仍旧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来提高升学率,所设立的体育课程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数量。部分学校为了迎接初三的中考,甚至以各种名义占用了学生的体育课。这种现状眼中的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

(二)体育教师素质不高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中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即体育教师的素质不高。这种问题又在农村初中表现的更加突出。一些条件不好的初中,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以及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直接让其他课程教师客串体育教师的职位。

由于体育教师素质不高,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体育课程,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其次,在这之中,体育教师本身也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他们对课程存在敷衍的心理,从主观上没有认真的进行授课,也极大的影响了初中的体育教学。

(三)设施设备不完善

这一点特别针对于农村初中,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初中。这些学校本身的条件较差,教学的基础设施已经欠缺,更别提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设备。

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初中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基本的跑步等体能训练,还要求让初中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化运动。这些教学内容要求一定的设施设备,比如操场、球场和各种运动器材。

但对于这些偏远的农村初中而言,根本不具有这些条件。这些学校能有一个较为规范的操场已经少见,更别提其他相应的运动器材和设备。失去这些基础教学设施,其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课程的展开,直接导致相关的体育课程无法开展。

三、改变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策略

(一)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

要改变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首先要做的仍然是对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刻落实和贯彻素质教育,特别是在中西部和农村初中。

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才能够从学校的角度上提高体育教学的地位,使学校重视体育课程,从而获得学校的大力支持。只有有了学校的支持,才能够按照国家的比例设置相应数量的体育课程,并且从师资力量、器材配备等多个方面对初中体育教学提供帮助。

(二)加大国家和社会的财政扶持力度

针对于偏远落后的农村初中和条件较差的初中,国家应该加大对其的财政扶持力度,至少让这些初中能够拥有基本的体育教学设施设备,才能够让体育教学顺利的展开。

要让国家完全承担这项工作时巨大的增加国家的财政压力,因此社会扶持也是一个好的方向。对于特别落后的农村初中,媒体应该进行报道并且呼吁社会伸出援助之手,为了孩子的教育给予适当地帮助。

社会上的各种团体和个人能够对这些初中进行捐赠,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些学校无力完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的现状,为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意识

初中体育教学的施教者是体育教师,这些教师的素质和意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意识,才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要改变某些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学、敷衍体育教学的错误观念,这些体育教师将自己的工作视为娱乐,根本没有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授课。其次,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才能够让他们能对初中生进行正规的系统性的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四)进行新课程改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育的目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也应该进行积极的新课程改革。从体育教学的方法、观念和模式上进行改革,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才能够达到国家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和标准,才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要改变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就必须从教育体制上提高体育教学的地位,并且得到学校的大力配合。在此基础上配备完善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来支撑体育教学的开展。

其次才是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意识,从施教者的角度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最后是进行新课程的改革,从教学观念、方法和模式上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初中体育教学在目前存在大量的问题,其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根据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本文已经提出了适当的建议,希望能够改变这些现状。但个人的认识毕竟有限,要真正的改变这些问题,就必须结合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和相关教育专家的意见。通过实际工作不断总结和交流,提出更多可行的方案,为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初等教育的本质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改教学反思

英语是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语言工具,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化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英语的学习也就显得愈发重要。为了进一步凸显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必须遵循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教育政策的内在要求,树立“学生本位”教学原则,创新与调整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案,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的根本性转变,促使初中英语教学素质化、科学化、完善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1.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教学方式机械、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师大多数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与“教师本位”教学理念占主导,既没有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意识,也没有学生提供互相交流、沟通与分享的机会与时间,使初中英语教学与新课改教育政策根本宗旨相背离。

其次,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案不合理。初中英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大多数英语教学为了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往往以中考英语考核项目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采用“分数唯一”的考核标准,可能会导致教师无意识地出现“态度偏差”,既严重打击了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高效化、高质化发展进程。

最后,教学理念落后,英语教学实用性差。从整体上看,初中英语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英语教材为主线,课外实践教学内容较少,英语教学使用性不强,使初中英语教学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与“傀儡”,既忽视了英语教学灵活性强、实用性强的学科本质,也难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

2.推进与加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具体对策

2.1重塑英语教育新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新课改教育政策从本质上讲,既要求教师要扭转教育理念,树立“学生本位”与“能力第一”的教育理念,具体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来说,教师要积极探索与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将英语教学视为传授人文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使初中英语教学从“填鸭式”和“满堂灌”等滞后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学习新课改教育政策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提出的教育目标。

2.2调整与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初中英语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改变学生对英语教学呆板、机械的既有印象,广大教师要调整与改革教育方式与教学手段,合理、适度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既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完善的机会与平台,同时加强学生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与合作意识。比如在讲到“Howdoyoustudyforatest?”一课时,教师在科学划分学习小组的基础上,要求小组成员利用英语字典并集合成员的智慧、力量独立查阅生字词,尝试完成课后作业,同时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长期以往,既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与魅力。

2.3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课堂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