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移动通信的意义十篇移动通信的意义十篇

移动通信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2:46

移动通信的意义篇1

依据上述公众参与原则,电磁辐射类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应体现:(1)环境知情权,例如公众有权获知目前周边的电磁辐射水平、移动通信基站的站址、天线架设塔型、主要技术参数以及可能造成的辐射影响、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等信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告知或督促项目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告知公众的义务。(2)环境参与权,在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中,公众在获知建设信息后,有权通过有效渠道向建设单位、环评单位或环保部门提出与电磁辐射影响相关的建议。上述单位应对公众提出的建议给予回复,公众有权对环境影响报告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予以复印,以便在建设过程中进行监督。(3)环境司法请求权,包括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张的权利,和向司法机关要求保护的权利。公众有权对基站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进行质询,指控环保部门没能履行相关法律规定的职责,或提起电磁污染民事诉讼的权利。

公众参与的现状与难点

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在公众参与中存在以下难点。(1)漠视关系群体的知情权,公众参与的针对性不强。由于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范围广,单期项目建设的基站站址往往覆盖全市乃至全省,使其无法有效地识别与筛选公众参与的对象。(2)环评公示操作不合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不足。公示过程中,存在信息不易获知、公示时间短、信息量不足以及诸如天线型号、增益、俯角、方位角等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等问题,都降低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3)公众存在认知误区,评判能力不足。由于电磁辐射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形态存在,在环境中不存在残余物质,往往给普通民众带来神秘感,甚至畏惧情绪。造成部分居民对电磁辐射认识上存在误区,对移动通信基站、输变电设施等敬而远之,在公众参与过程中提出无理要求,甚至阻挠环评程序的正常进行。(4)建设过程容易激化矛盾,造成环境司法请求权的滥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单个基站的建设周期短,加上前期未能有效地开展公众参与,基站往往是在周围居民不知情或未被征求意见的情况下建成的,造成居民的反感,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和群众投诉,给环保部门带来工作负担。

公众参与内容及方案设计

(1)围绕公众参与原则确定公示信息内容,提高公众参与的合法性。围绕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环境司法请求权三原则梳理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公众关心的主要问题,制订出公示信息内容。(2)信息公示采取“喷淋”与“滴灌”相结合方式,提升公众参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移动基站项目建设地点分布广、涉及民众多的特点,第一次信息公示利用报纸、网站等公共媒体大范围公示建设规模、地址以及建设单位、环境评价单位的信息,并提供查询和索取相关信息的途径。第二次信息公示在利用公共媒体公示的同时,优先选取基站周边的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等,采取户级访谈、座谈会等方式针对性开展公众参与调查。公示信息应包括基站拟建站址、塔型、拟建高度以及基站天线水平保护距离和垂直保护距离等环境保护管理措施。公示时限严格按照《暂行办法》要求,不得少于10天。

建议

移动通信的意义篇2

2013年12月26日,国家工信部向11家民营企业颁发了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试点资格批文,也就是传说中的虚拟运营商牌照。

移动通信运营也能虚拟?没错!这是一种模式创新。通俗地讲,再过几个月。手机Sim卡除了传统的移动卡、电信卡、联通卡之外,您还可以选择阿里巴巴卡、京东卡等11种虚拟运营商卡。

不论怎样,普通民众更关心资费问题。

根据国家工信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虚拟运营商的确拥有制定业务零售价格的权力。另外,从欧美地区历史来看,随着虚拟运营商的加入,市场初期都会迅速出现低价通话业务服务,“1分钱1分钟打国际长途”、“非高峰期通话免费”等也许都将会在内地市场出现。再比如说香港,若干年前就引入虚拟运营商了,结果在初期祭出的“白菜价”着实把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当然,业界目前也存在一些疑问,在三大电信运营商长期一统江湖的历史背景下,是否能够出现充分市场化的竞争?虚拟运营商,毕竟不拥有骨干和核心网络资源,它需要租用传统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基础设施来进行运营服务,某种程度上讲,这相当于运动员和裁判员同场踢球,公平竞争的确存在隐患。

为此,国家工信部已未雨绸缪地公开表态: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公平竞争,加强监管,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努力为民间资本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值得玩味的是,此次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试点中没有一家中国移动的合作伙伴。国家工信部的解读是“目前我部暂未收到与中国移动合作的民营企业提出试点申请”。

这个结果其实也符合之前的市场预期。毕竟,在内地三大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较为弱势,而中国移动作为长期主导运营商较为强势,作为弱势运营商,它们乐于通过更多的虚拟运营商合作伙伴来抢夺移动的存量市场。

事实上,从海外经验来看。虚拟运营商的确为弱势运营商所欢迎。比如t-mobile就利用维珍在年轻人中的优势找到了新的增长点,t-mobile从市场第五到后来的市场第二,虚拟运营商的贡献功不可没。

移动通信的意义篇3

关键词:移动学习;词汇;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795(2012)04—0054—0005

词汇在英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wilkins(1972:111)指出“没有语法只能传达很少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无法传达。”在大学期间,学生处于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这时,他们已经基本掌握英语语法,所以词汇学习成为许多学生衡量自己是否进步的一个重要标杆,也是激发英语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近年来词汇教学日益受到重视。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更高要求”的词汇量为7,675个单词。学生高中毕业时词汇量要求达到3,300个。那么,在大学期间学生须掌握的单词为4,375个,不仅要掌握这些单词的概念意义,还必须理解其关联意义。因此,如果仅靠死记硬背,词汇将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阻碍之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與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王守仁,2009:61)。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所受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基于移动学习的词汇学习模式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及移动学习的特点,试探讨移动学习对于词汇学习的促进作用以及基于移动学习的词汇学习模式。

1

当代大学生特点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他们亲身经历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小就與电子产品接触,具有较高的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因为他们能熟练使用网络技术而被称为“网络世代”(thenetGeneration)(oblinger&oblinger,2005);他们的即时消息通话如同聊天,因而也被称为“即时通讯代”(theimGenera—tion,即instant—messageGeneration)(Lenhart,etal.,2001);同时他们也被总称为“数字原生代”(Digitaln—ative)(prensky,2001:1—6)。当代大学生的日常交际是实时的,他们使用手机、即时通讯(instantmessen—ger)和短信息等进行交流。他们几乎人人都拥有手机、mp3、mp4等移动装置,能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书本信息获取模式。在他们成长的信息技术环境影响下,他们能在同一时间内承担多重任务。譬如,他们可以边做作业边听音乐。他们喜欢快速反馈,并喜欢互动式学习。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塑造了当代大学生交际、学习的习惯。鉴于当代大学生的交际和学习特点,改变词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基于移动学习的词汇学习模式将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

2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與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广义而言,移动学习是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应用任何装置的学习(刘豫钧等,2004:12)。移动学习也经常被定义为借助于移动电子设备的学习(Quinn,2000)。也有学者把移动学习更具体地定义为:学习者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来获取学习资源,與他人进行交流和学习(黄德群2005:12)。alexzanderDye认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與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转引自刘豫钧等,2004:12)。Hummeletal.(2003)则强调移动学习的情境相关性,他认为移动学习是无处不在的连结與沟通,藉由多种相互连接的设备共同营造出学习环境,以便随时随地获取内容或达成沟通。

基于以上定义,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移动学习的内涵與特征:

(1)突破时空的限制。学生可通过无线移动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pDa、mp3、mp4等)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无线移动终端对教学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更新。教室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课堂时间也不再是教师答疑解惑的唯一时间。移动学习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所受的时空限制,充分体现了时时、处处、人人、事事的4a(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thing)时空优势。

(2)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移动学习能够使学习者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目的、不同形式的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确定学习进度,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因此,移动学习能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打个形象一点的比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看电视,由电视台安排好节目,观众只能被动收看,其中包括不想收看的广告节目;而移动学习就像视频点播,观众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想观看的节目和内容。

(3)互动学习。移动学习與传统的教室环境的学习不同,学生與教师,学生與学生,学生與学习内容之间可以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利用学习工具與教师互动,构成Client—Server互动模式。與同学的互动可以是一对一(point—to—point)模式,也可以是一对多(point—to—multipoint)模式,学生不仅能够分享彼此的想法與反馈,也能督促彼此学习。学生还可以和教学环境、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互动。

(4)情境相关性。移动学习可以使学生更贴近学习场景,以更自然的方式学习知识。教师可以模拟甚至虚拟部分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更可以持移动设备直接进入某些情境。例如,通过视频,身处不同地方的教师與学生能够模拟传统课堂教学,犹如面对面授课交流。

3移动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理论基础

移动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理论基础有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Baddeley的工作记忆理论和nation的词汇学习理论。

(1)根据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和Baddeley的工作记忆理论,采用两种记忆编码回忆一个知识点比仅用一种编码方式回忆更易记住该知识点。因此,如果用多模态呈现学习材料,可以减轻工作记忆负担。研究证明,“视听结合的呈现方式优于单独用视觉方式呈现材料”(mousavi,etal.,1995:2)。比如在讲解《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我怎么变聪明的》一文中“笑”的单词时,可以将beam,flashasmile,giggle,chuckle等词汇用动画形式表现并配以声音效果。这样,不仅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单词,更可以使他们轻松记住这些单词。但是课堂讲授词汇时间有限,教师无法把4,375个单词用视听等多模态方式在课堂上逐一呈现。所以,课外的移动学习就至关重要。教师可通过建立词汇讲解资源库,以多模态的形式呈现单词。学生通过移动工具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词汇讲解资源库,科学地记忆单词。

(2)nation的研究表明:记忆单词时,间隔性重复比集结性的重复效果要好(nation,2001:76)。也就是说,在学习新单词后,应逐渐增加所学单词的重复间隔时间,这比在持续一段时间内接连不停地重复所学词汇的效果好。nation还认为在记忆单词过程中,重复的方法也很重要。给学生适当的刺激,他们就得付出努力去回忆之前所学词汇。因此,在学生遇到一个新的单词时,首先应该同时呈现单词的词形、读音和意义;之后,最好提供学生一些刺激,比如书面习题或口头练习等。这样,他们就得努力记住相应的词汇和词组。因为回忆使用所学单词和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单词是类似的,这样的方法是有益的(nation,2001:79)。例如,在《我怎么变聪明的》一文中,有84个重点单词及词组,教师可以将这些单词、词组及其解释通过飞信分批发送给学生,并设置每批单词重复的频率,实现间隔性重复记忆。此外,在该单元结束前,教师应将针对这些单词及词组的练习和测试分批发送给学生,把学生的记忆由被动变成主动,从而随时随地科学地刺激学生记忆单词。

4基于移动学习的词汇学习模式

4.1基于短消息的词汇学习

基于短消息的词汇学习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飞信给学生群发短信,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接收到新单词。教师首先重复发送新单词的词形、读音和意义。然后重复发送含有新单词的例句或小段文字。最后重复发送基于新单词的练习和习题。例如:在学习dedi—cate一词时,教师首先重复发送其发音、词义、搭配,然后重复呈现其例句及與其近义词的区别解释(例如與contribute及devote的区别),也可以摘录dedicate在文章中的片段。最后发送有关dedicate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习题实行自我评估,例如2008年6月的六级翻译题:wecansayalotofthingsaboutthose(毕生致力于诗歌的人):theyarepassionate,impulsive,andunique,

但是短消息文字量较小,只能起到重复单词、远程提醒督促及简单地互动交流的作用,不能多模态呈现单词,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所以,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还应该辅以其他的学习模式。

4.2利用移动词汇讲解资源库的词汇学习

根据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和Baddeley的工作记忆理论,应用图形、文字、声音和影像等形式的多模态词汇讲解可有效减轻学生记忆单词的负担。但是课堂讲授词汇时间有限,教师无法把每个单词用多模态形式在课堂上逐一呈现。所以,教师可通过建立移动词汇讲解资源库,以多模态形式讲解词汇。多模态的词汇讲解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是图形讲解。例如,prolific!與同义词fertile及fruitful的语义区别很难理解。但是利用画图强调每个单词的侧重点,其不同点就变得简单明了。再比如,区别形近词extend與ex—pand,也可通过画图来呈现,既直观又易理解,见图1,图2。

学习动词與介词搭配时,多模态的呈现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词组的意思,更容易记住词组。例如,go

图形素材可通过网络下载获得,也可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如Cooleditor,auroramediaworkshop,Flash或是powerpoint等)自己制作。

其次是音频讲解。例如在讲解《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的重点单词fade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子教案就用一段音频来解释。作者发现学生对fade的词组fadein與fadeout印象深刻,且很容易理解fade这个单词本身具有的“渐显,渐隐”的涵义。音频形式的词汇讲解还可用歌曲形式。例如,用歌曲“iswear”中的歌词来讲解swearby的短语搭配:iswearbythemoonandstarsinthesky。歌曲朗朗上口,很容易就记住swear的短语搭配。利用歌词编辑软件可使歌词與音频相关联,以实现语音和文字信息的同步播放。

再次是视频讲解。例如:在讲解claim时,可截取《加勒比海盗》第一部中威尔與杰克在去海盗老巢路上的一段视频。可以形象地说明claim的涵义。由于3G网络技术的提升,在移动环境下流畅地下载视频與音频变得可行。教师可以建立與所学词汇相关的视频與音频片段资源库,学生可以通过链接校园网络,直接阅听视音频片段,随时随地进行高效的词汇学习。

词汇学习不仅要掌握词汇的概念意义,还必须掌握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而语境的构建又离不开场景。移动词汇讲解资源库中不仅有文本、图片,还有动态的图像、视频及音频等多模态词汇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把词汇学习置于虚拟的语境之中,帮助学生从认知词汇的概念意义转变为理解词汇的关联意义,从懂得词汇的用法转变为会使用词汇。学生通过访问校园网,获得词汇讲解资源库中丰富的词汇学习资源,这对减轻学生记忆词汇的负担至关重要,所以移动词汇讲解资源库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记忆词汇的效率。

4.3基于数字便携设备的词汇学习

基于数字便携设备的教学模式是指利用具有多媒体播放功能的数字便携设备(如mp3/mp4播放机、智能手机、pDa、电子字典等),通过播放音频和视频教学信息或是浏览文本来进行学习的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可以传输到网上,学生通过链接校园网下载,随时随地温习。学生也可以将词汇讲解资源库中的内容下载到数字便携设备,随时随地记忆学习。数字便携设备存储空间大,价格低,较易普及。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进度呈现学习内容,或者不断重复阅听单词讲解,减轻单词记忆的负担。

4.4利用移动交流社区的词汇学习

移动交流社区是学生與教师之问、学生與学生之间进行即时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根据不同的现实条件,移动交流社区可以通过三种交流途径实现。第一,通过短信息进行交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学习中遇到的词汇疑难问题,通过短消息发送给教师,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或对有同样问题的学生集体指导。此外,通过短消息,学生之问也可以进行相互学习,互通有无。虽然短消息的信息量较小,但是由于在词汇学习中,涉及的词汇讲解本身信息量较小,所以通过短消息进行互动交流,在词汇学习中也是可行的。第二,利用3G视频服务实现互动视频社区。这样的互动,如同面对面的互动。互动视频社区可用于单词预习复习。例如,教师在讲授《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之前,可以让学生回忆描述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单词或词组。这样,学生能够一直参與并保持高度兴趣,比教师直接呈现单词更加有效。在课堂上进行这项活动,费时较多,但是如果让学生在互动视频社区进行此项活动,他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参與并且相互刺激,激发对词汇记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看到、听到大家发表意见的实时情况,有利于他们从情感上融入交流活动中。单词复习也可以在互动视频社区中进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单词游戏,让学生在网上进行互动游戏,提高其学习兴趣。移动交流社区将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5

移动通信的意义篇4

一、移动学习的含义

移动学习(m-Learning)作为远程教育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学界对其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Harris对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和e-learning的交点,它能够为学习者带来一种随时随地学习的体验[1]。

alexzanderDye等人在mobileeducation-aGlanceatthefuture的文章中对移动学习给出了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指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2]。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对移动教育的定义是:移动教育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pDa)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3]。

综合上述专家学者的定义,笔者认为移动学习的概念应包涵以下三个内容:

1.学习形式的移动性。学习者不再被局限于固定的地点,而是通过移动终端真正地做到“随时随地随身”学习,因此学习者、学习环境、学习资源都是可移动的。

2.学习内容的互动性。互联网技术和无线技术是移动学习的技术基础,只有这种双向交流的模式,才使得“移动”更有意义,移动学习的优越性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来。

3.实现方式的数字化。这一点是区别于传统学习模式的关键,即要使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数字化的学习。它既是前两条的保障,也是前两条的必然选择。因此,移动学习可概括为借助移动便携设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无线技术,进行的随时、随地、随意的双向交流的数字化的学习方式。

二、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及广泛应用,但传统的远程教育仍然无法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任何学习者提供任何学习支持”的目标,从而影响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机会、效果和效率。而移动学习的出现使得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个性化四个方面:

(一)移动性

移动学习终端主要包括无线连接的笔记本电脑、手机、pDa等,它们都具备可携带性、无线性和移动性的特点。利用便携式的移动终端设备,学习者不再受限于固定地点、固定时间接受学习,而是根据学习者的意愿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内容。

(二)高效性

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带着问题去学习,因此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及时与网络中的其他学习者进行问题探讨、交流,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三)广泛性

在移动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习者运用便携移动终端随时地聆听或收看教师的授课,且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学校的教学资源还包括了互联网上各种有用的资源,这样大大扩大了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范围,对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终身教育的实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个性化

现代教育倡导个性化的学习,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等。移动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学习的空间和平台,每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习惯、喜好和需求量身订做自己的课程表。同时其教学形式也是个性化的,无论是基于短消息服务还是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都可以作为供人们选择的移动教学形式。

三、远程教育中移动学习的四种形式

根据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目前移动学习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可以实施的形式基本上有基于网梯移动学习平台的移动学习,基于短消息服务方式的移动学习,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和基于校园无线internet的准移动学习四种形式。

(一)基于网梯移动学习平台的移动学习

在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5月公布了“移动教育”项目。网梯移动学习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它采用Java技术进行开发,支持用户利用掌上电脑产品(pDa)通过无线方式进行移动学习。学生可以通过pDa,随时随地进行无线移动学习,可以在线与教师进行答疑、交作业等交流,还可以查看选课、成绩等信息。管理员可以进行实时管理,如果有重要的通知,可以公布在网站上。学生可以随时进行登陆查看课程信息和提交课程作业,老师也可以进行在线指导。教师可以在线批改作业,真正实现数字自动化办公。网梯移动学习平台可以与网梯多媒体远程教育平台,网梯数字化校园平台无缝连接,实现从有线到无线全方位的网上学习与交流环境。教师的个人信息和学生的个人信息都被提交在数据库中,学生和老师只要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陆就可以查询自己相关的信息,同时进行远程学习和指导[4]。

(二)基于短信息服务方式的移动学习

目前,移动电话在社会上迅速普及,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截至2011年8月,手机普及率达75.6%,而其中短信息服务目前得到了最广泛的使用,并且深受广大使用者的青睐。因此,将它应用到移动学习中必然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远程学习者来说,可以利用手机等学习终端,在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服务器之间实现一定的字符或图像的传输。利用这一功能,可以使得学生通过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来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通过短消息可以实现问答学习、成绩查询、活动通知,课程辅导等。还可以采用“群发”或者“短信通道”作为学习管理服务和学生活动服务的组成部分。总而言之,通过短消息可以实现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学习者和教学服务器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学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使这些教学活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三)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

数字化学习的出现,各类教育资源网站的建设也趋于完善,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移动用户可以使用移动通信设备(如pDa,手机等),连接到互联网,快速地访问教学服务器。这种移动学习方式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加方便快捷,它弥补了短信息数据通信间断的问题。这种网站浏览的方式是在移动通信设备上进行的,类似于将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植到移动设备上,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站浏览、资源搜索和学习。通过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舒适、令人愉快的学习环境,它不但可以传输文本,还可以传输一些图像、语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同样,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能在任何可以移动的地方进行,仅仅是只要他们想学习而又正好处于空闲就可以进行学习。

(四)基于校园无线internet的准移动学习

这种移动学习是有范围的,在该范围内(可以在某个教学楼,某个校园里,某个户外学习区或者是某个教室中)实现移动学习。由于3G技术不同标准之间的展开的争论和目前无线产品开发程度及进展,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完全实现连浏览的移动学习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无线局域网络(wLan)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可以作为移动学习的新的实现技术。目前,它可以作为校园面授教育的补充,是移动学习最现实可行的方式。根据移动学习环境的范围和不同的需求与功能,校园无线学习环境建设有集中控制方式(如图1)、中继连接方式(如图2)、混合连接方式(如图3)这三种主要形式[5]:

四、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反思

目前,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移动学习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人们的承认,但是移动学习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应加以弥补。

(一)强化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远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前所述,移动学习是一种随时随地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自觉完成,移动学习和传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在移动的环境中,学习者是在一定的“零碎”时间中进行的“片断”学习,再加上移动学习较为随意,学习环境往往比较复杂,存在较多干扰因素,因此使得学习者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因此有目的的对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的相关教育与应用实践的指导,提高其对移动学习的理解和认识,深入理解其内涵和特征,使其能准确快速的地选择合适的移动学习资源;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远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坚定的学习毅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移动学习者的兴趣持久度。

(二)设计合理的移动学习资源

由于移动学习是一种随时、随地的学习,在学习时间上具有间隔性,因此移动学习资源与网络课程资源库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不是所有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都适合移动学习的。同时,由于移动通信设备的技术含量的限制,移动通信设备呈现的学习内容是有限的,因此在移动学习中,学习内容在质和量都受到了限制,其学习的内容是必须精心制定的。因此移动学习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中应注重开发最适合于听觉、零碎时间和学习者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应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语音、文字、图片和视频,让学习者有足够的兴趣;单个移动学习内容要满足短小精悍的要求,要具有片断性,能够较快的完成,不需要学习者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同时还要支持移动设备的远程访问、浏览、交互。

(三)进一步完善移动学习技术

虽然目前移动通信设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与固定设备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同时网络连接的不稳定性,加上网络通信费用较为昂贵、人机交互界面复杂,直接导致了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低下,使之不愿再继续学习下去。因此借助于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给学习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友好的个人情感体验环境,提高通信技术、保障网络的快捷、通畅、降低网络通信的费用是推动移动学习发展与普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移动通信的意义篇5

【关键词】4G通信发展现状探索

移动通信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需求,每一次通信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更加高效便利的应用技术,对生产、生活诸多方面产生影响。4G技术作为继3G技术之后出现的新通信技术,代表着更高水平、更快速度与效率的通信体验,通过分析当前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对于探索未来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14G移动通信技术

目前对于4G通信技术并未有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多数描述还是更倾向于其功能应用,该技术可直接接入通信系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满足用户诸多通信需求,方便用户自由分配个人网络活动,尤其是在电子商务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可有效提升联网程度。4G技术主要由物理结构、中间结构与应用结构三层次构成,每个结构肩负着不同的通信任务,通过出入口连接不同网络层次,具有高效率的数据传输表现,因此备受欢迎。4G技术比起以往3G技术具有多种典型优势,比如信息传递速率提升了五十倍左右,目前还尚有较大的进步空间,4G技术不仅自身表现出色,还可与多种通信技术兼容,智能特性明显,工作方式逐步趋于高度智能化;4G技术突破了以往3G技术的局限,覆盖面积更加广阔,支持全面应用,可连接多类型媒体,融合多种传输类型,速度有保障,传输可靠,因此成为了目前通信行业技术革新的先锋,在通信领域促进了技术的融合应用与实践探索。

2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分析其技术发展现状对于未来改善探索有重要意义。

现行应用的4G通信技术主要以通信服务为主,比如ipv6为该技术提供统一地址支持,通过自动配置功能实现地址唯一,其高级别的服务能力满足移动用户不同位置同等通信信号的服务质量,保障了信息传输速率与质量;4G通信技术中Sa(智能天线)技术可有效屏蔽外界干扰信号,保障技术运行的健康环境,还可对相关数据信号做自动跟踪,有利于通信定位服务;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利用信息算法通过改变正交分割信道完成高速信号的转化,形成具有低速特性的信息流完成信道的合理分配,在增强信号传递能力的同时也保障了高速传输效率,避免了不同信道之间的交叉干扰。的联合运用共同构成了现今的4G移动通信技术,引领着当前通信领域行业发展,不仅超越3G技术带来更加优越的用户体验,且为通信服务的升级、服务形式多样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是未来移动领域通信技术实践的主要方向。

4G技术当前的基本应用可以从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中窥见一二,对4G技术的应用认知更多的还是集中在通信领域,虽然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该技术的推广、普及与应用效率,但是假以时日,通过改善探索那些阻碍4G技术发展的瓶颈必然会被突破。比如当前移动通信行业备受关注的4G通信服务,以移动、电信、联通等为代表的通信运营商在取得4G牌照后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几大运营商对于4G通信技术高度重视,在ott业务发展影响下用户黏性的降低意味着4G技术应用竞争必然会面临更加严酷的挑战,因此如何与ott业务发展保持平衡、解决收费问题成为了未来竞争的关键,也是真正发挥4G通信技术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践探索核心。

34G移动通信技术改善探索

鉴于4G移动通信技术的诸多优势,在未来其必然有更多的技术突破,对通信行业产生变革式影响,诸多运营商在体验到4G技术的巨大发展潜力时无疑将会持续推出更好的通信产品,以改善用户体验,提升通信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比如移动通信4G基站的建立,越来越多的4G基站代表着不断提升的通信服务水准,也意味着4G技术的应用发展与市场需求、用户体验密切相关,这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先进技术会被投入到4G研究中,为通信领域行业变革服务。

4G技术将会更好的实现用户的精准识别,在保障技术工作效率的同时,在用户识别方面持续升级,尤其是精准识别的应用,在用户信息管理方面将会发挥更大价值,通过拓展终端设备储存量可逐步缩减基础装置数量,实现网络基站的升级变革。4G技术在自动报错与修复方面表现出众,通过利用相关处理器完成节点故障处理,避免信号过敏,还可利用自动修复技术及时排除故障,保障通信质量与效率,这也是未来该技术的改革探索重点。4G技术在抗干扰方面的卓越表现促使通信零干扰成为发展主流,确保了通信质量有利于营造良性的通信环境,是未来技术探索改革的一大侧重点。除此之外,4G技术在多区域漫游、技术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也是未来持续改革探索的主要方面,最终目的还是为提升通信服务质量与效率,保障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目前正经历着诸多考验,作为一种具有诸多优势的全面通信技术,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压力,研究技术应用现状将对于技术未来的改善探索提供了诸多参考助益。

参考文献

[1]牛一,宋美玉.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综述及展望[J].移动通信,2013(05).

[2]张玉龙,李志峰,赵勋.对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展望[J].信息通信,2013(01).

移动通信的意义篇6

春节刚过,移动*分公司就召开20*年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省移动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年各项工作,表彰先进,全面部署20*年工作任务,这充分说明*移动公司在孙健总经理的带领下,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抓得早。会议开得很及时,我相信,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指导全市移动系统今年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会议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全市移动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新春的问候!省公司对我们这次移动工作会议非常重视,周光组长等领导专门从南昌赶来,参加今天这个会,刚才周组长还作了重要讲话,对*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移动的全体同志们要认真学习、认真体会、认真贯彻,等一下孙健总经理还将作工作报告,从工作报告中我可以看出,*移动的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特别是报告中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思路,对*移动努力开创卓越发展新局面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希望大家按照工作报告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移动*省分公司的精心指导下,*移动分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扎实进取,努力开拓,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品牌不断创新,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促进*通信事业蓬勃发展、优化*投资环境,推进大开放进程都作出了积极贡献。把20*年的工作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四个进一步”:

一是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20*年,公司通过一手抓客户规模发展,一手抓企业能力提升,坚持品牌与渠道共同推进,大力挖掘增量市场、巩固存量市场,实现了客户倍增式发展,新业务收入比重继续提升。全年净增客户20多万户,移动电话有效到达数突破70万户,累计完成运营收入近5亿元,同比增长近20%,其中新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1.2%,上缴税收1400多万元,在为地方经济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市场领先优势不断得到巩固。

二是客户服务进一步完善。近年来,*移动坚持树立客户服务的品牌,积极创新客户服务举措,业务品种形式多样,通过开展流程体验、用心倾听等活动,多途径征询客户意见及建议,全面实施服务改进,客户服务影响力和感知度明显提升。同时,创新服务举措,完善和落实集团客户经理派驻制、首席客户代表制、首问负责制,实施积分回报,核心客户市场有效稳定。延伸俱乐部服务内涵,新建全球通Vip俱乐部运动会所、全球通车主俱乐部、丰城洪客隆超市快通道,积极为客户提供新颖、优越、尊贵的俱乐部服务,客户满意度继续提高,初步建立了具有*移动特色的分层服务体系,客户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完善。

三是网络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先后实施了GSm九期工程、村村通工程建设,全市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2%,有效增强了业务覆盖能力。同时,积极开展网络安全评估,对配套设备进行全面整治,提高了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圆满完成了抗“泰利”台风等应急通信保障,接受了节假日和突发事件高话务的考验,保持了网络领先优势。实施了2G目标版本升级和软交换工程,为3G网络演进做好了准备,这些工作既提高了网络应急保障能力,也为客户提供了高质量、放心的通信网络。

四是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全面的现代化改造,企业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运行机制,在职位、绩效、薪酬管理体系方面已经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做法,积极了一定经验,形成了有效竞争机制。同时,加强了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县市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了跨部门生产经营分析机制和营销策略决策机制。20*年,公司在企业管理上取得硕果,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先后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光荣称号,连续三届被评为“*省文明单位”;1860班组荣获“全国电信服务明星班组”、“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总经理孙健荣获“*省优秀厂长、经理”等,非常不容易,非常不简单。

上述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省移动公司的正确领导,也得益于*移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事实证明,*移动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奋进、有事业心、有战斗力的班子,*移动的员工队伍是一支爱岗敬业、有创新意识、能打硬仗的队伍。对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同志们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如在加强员工市场危机意识、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机制、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网络信息整合共享、农村市场业务拓展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20*年是“*”规划的头一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移动系统推进“新跨越战略”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希望*移动在省公司“卓越发展年”战略指导下,以卓越的品质提升发展的定位,加快发展的速度,创新发展的模式,凝聚发展的合力,提高发展的质量,为持续创造良好业绩,领跑区域通信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市委、市政府对通信行业发展高度重视,寄予了厚望。今年春节节后第一天,市委书记带领市四套班子领导就专门来到市分公司走访,他要求移动公司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将移动事业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时期,充分发挥网络服务优势,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全力加速企业发展,争做*电信行业的领头羊!”,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移动事业发展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希望大家认真领会贯彻。下面,我也就*移动20*年的发展工作提几点意见,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三个意识”,做到“四个不断提高”,具体就是: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要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这个中心,服务全市工作大局。

“强化三个意识”:

一是强化发展意识。目前,电信行业正面临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行业深化改革和通信技术变革升级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共存,机遇大于挑战。希望*移动坚持以卓越发展为指导,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陈旧观念,主动顺应时展的要求,确立新的市场观、发展观、竞争观,突破惯性思维,创新发展思路,主抓农村市场拓展,力推社会信息化建设。要强化战略意识,加强环境分析,建立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做好决策服务支撑;强化创新意识,建立企业创新长效机制;强化人才意识,实施人力资源再提升项目,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发展力。要紧抓关键时机,树立规模发展观念,不断增强企业内部能力,全力加快发展的速度,实现用户和收入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入,移动通信企业竞争的焦点已经逐渐转移到高水平的服务竞争上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对服务的标准、要求也更高,*移动必须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用户至上的思想,把服务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准确的市场定位、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有效的宣传推广,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要把企业的主要资源和精力放在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水平上来。重视业务创新,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和高价值的个性化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以此带动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三是强化自律意识。在移动通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希望*移动继续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树立大局观念,加强自律,依法经营,以创新发展、创新服务来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以实际行动为其他运营商做出表率,共同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努力把竞争引向更高层次,坚持走竞争合作、互利多赢之路。部门与部门,行业与行业之间要多协调、多交流、多合作,不垄断经营,不恶意竞争,巩固好互联互通的成果。在新的市场格局下,自觉维护国家基础网络的完整性、统一性和先进性,实现优势互补、有效竞争、友好合作、共同发展,做公平竞争的排头兵。

“四个不断提高”:

一是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历经九年的网络工程建设,*移动网络基本实现了城区深度覆盖、主要交通干线无缝隙覆盖,主要景点景区重点覆盖,乡镇所在地全部覆盖,业务市场不断拓宽。但是应该说农村覆盖相对较为薄弱,全市农村覆盖率为70%左右,行政村覆盖率为80%,希望20*年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农村网络普查,进一步加强农村网络的广度覆盖;继续加强城区的深度覆盖和工业园区、主要旅游景区的重点覆盖,努力提高网络质量,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网络服务。

二是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只有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才能保证企业始终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希望*移动继续坚持“追求客户满意服务”的经营宗旨,进一步秉承“沟通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把服务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延伸服务内涵,创新服务举措,构建品牌分层服务体系,积极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和高价值的个性化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不断提高信息化程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继续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移动通信是信息网络化建设的主导和骨干力量,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主力军。希望*移动结合实际,继续利用你们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加快以信息化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既是国家和政府的要求,也是通信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希望*移动积极开展农村信息化试点,逐步建立起“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农户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三赢”合作模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深度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发出新的应用业务,创新商业合作模式,积极拓展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公司竞争能力。

四是不断提高对社会的贡献能力。企业在以提升运营效益、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为己任,积极为社会作贡献。希望*移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当中来,积极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投资者负责;希望今年在为地方纳税方面有新的提高,在为地方提供就业岗位上有新的发展。同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移动通信的意义篇7

从技术层面上讲它是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的定义上讲它是用户使用的上网本、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兼具pC强大的计算功能、互联网强大的连通功能、无线通讯强大的移动功能。它不再受时间地点对信息传播的限制,实现了传播的随时性、随地性。人们可以利用一切碎片时间传播信息,与需要在固定地点接收信息的其他媒体相比,其信息与信息接收的时间非常短,基本做到即时、即时接收,不仅可以实时获得信息,同时也可以实时向别人传递信息。

随着智能手机的加速普及,移动终端和手机操作系统的激烈竞争,带动互联网产业走向从桌面互联到移动互联的变革。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在2013年手机网民将会超越pC网民,手机网民的规模将会达到7.21亿,将会超过互联网网民的7.16亿。新浪预计,未来移动终端的规模将是pC互联网终端规模的10倍。正是基于对移动互联网前景的看好,传统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等纷纷凭借其热门产品布局移动互联网。新浪凭借新浪微博强势进军移动互联网;网易全产品线谨慎布局,将其优质pC资源平移至移动互联网领域。广告模式当今用户接触信息的方式已经改变,以用户为核心的营销方式势必要随之而变,移动互联广告也正在成为企业营销中的重要选择。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测算,到2012年,移动显示广告开支将超越目前的市场领头羊短信广告,成为全美开支最大的移动广告类型。在全球市场上,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已达到27亿美元,预计2015年这个市场会增至240亿美元的规模,接近9倍的增长空间。

app广告。app广告具有精准性、互动性、位置化、强用户粘性等特点,它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具个性化、到达率的广告服务。有研究显示,新型智能手机的应用在用户手机使用总时间中的占比最大,达到47%,而单从下载量方面衡量,中国已经成为苹果应用服务appStore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仅次于美国,平均每一个用户在手机上已经超过20款的应用程序。因此,很多品牌制造商、广告公司、移动运营商和媒体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移动媒体,以实现他们的营销和广告目标。在移动应用的广告中,品牌可以通过体验的创意,让消费者愿意点击它们,甚至它还能帮助消费者解决购买的困惑。比如,对于不少女性白领而言,对o.p.i.指甲油品牌可谓并不陌生甚至倾心有加,但却常常因为不知道选择什么颜色的指甲油适合自己而苦恼,又没有时间或无法亲自去各大卖场逐瓶体验。聪明而细心的o.p.i.洞察了目标客户群的这一困惑,随后正式推出针对其产品消费体验的互动式移动广告。在此广告中,用户可方便地通过手机任意调整手机广告里手模的肤色,寻找到与自己肤色最接近的模板,然后即可通过广告里提供的色盘或者指甲油的编号来选择不同颜色的指甲油,直至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搭配效果。此广告一经推出,o.p.i.品牌好感度急速攀升,同时也树立了在目标受众群体心目中的品牌领先形象。

移动通信的意义篇8

一位老总使用了多年的超级吉祥手机靓号,却莫名其妙变成了别人的号码,经查询发现系电信运营商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过户给他人。他要求电信运营商为其追回,不料遭到运营商的断然拒绝,遂将电信运营商及号码新用户一同告上了法庭。

2012年11月26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了判决,从司法层面对吉祥手机靓号流转进行了规范。

手机靓号遭他人觊觎

现年39岁的段俊杰,几年前从广东来江苏无锡做生意,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总。2006年3月,段俊杰托人用他的驾驶证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下称无锡移动公司)的营业厅,开通了一个超级吉祥手机靓号。《业务受理单》载明段俊杰的居民身份证号码及证件标识为驾驶证,对手机号码、业务类型、开通套餐等其他内容也进行了约定。

段俊杰开通的号码为13X0000000X,后9位数字首尾数字相同,寓意事事如意,中间7位数均为“0”,数字重复率高,特别方便记忆,还富有吉祥含义,段对此十分满意。这个号码正如段俊杰开始所预想的一样,给他的生意带来诸多的便利,名片递出去,一看号码,既简单又好记,既顺口又吉利,跟身份很相配,对他的生意有很大的帮助。

2011年7月下旬,段俊杰因业务需要,出国了一段时间,于8月上旬回国。可是,回国后,段俊杰的手机突然不能接听和拨打电话了,开始以为是手机出了问题,可到特约维修部检测后,发现手机是完好的。段俊杰估计是手机卡出问题了,又来到无锡移动公司营业网点重新申领手机卡。让他惊愕不已的是,营业网点的服务员告诉他,他的手机号的客户姓名不是他,另有其人。

这怎么可能呢?手机号码用了五年多,从来没有欠过费,也没有停过机,怎么可能成为别人的号码呢?段俊杰要求无锡移动公司给出解释。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无锡移动真的给了段俊杰一个解释,说:“2011年7月26日,两位自称‘段俊杰’和陈松余的人在江阴移动一营业厅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江阴分公司(下称江阴移动公司)办理了过户手续,将段俊杰的手机号码过户给陈松余。”《业务受理单》“受理流水号”一栏还记载“服务密码认证”字样,还贴附了“段俊杰”和陈松余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并有他们的签名。

2011年8月26日,陈松余、乔海棠在江阴移动另一营业厅办理过户手续,将号码过户给乔海棠。《业务受理单》“受理流水号”一栏记载“密码+证件认证”字样,同时“友情提醒”一栏载明:“号码13X0000000X已办理资料完善业务。‘新机主的移动客户主体资格始终为待定状态,新机主不得再行过户。一旦原机主出现并要求确认过户无效,则新机主应无条件同意移动公司将机主身份正式确定为原机主。’”以上内容单独成段,以较正文更大字体的方式标注,乔海棠在“友情提醒”下方签名。

追索吉号引发“大战”

经移动公司解释,段俊杰恍然大悟,原来是有人冒充他将手机号码偷偷过户给了别人。段俊杰的手机号是他做生意的主要联系工具,号码被盗严重妨碍他与朋友和生意伙伴的联系,为此段俊杰请求无锡移动公司帮他追回被盗的手机号码,不料却遭到了无锡移动公司的断然拒绝,这让段俊杰感到十分气愤。

段俊杰经过认真研究,发现他的号码于2011年7月26日是通过“服务密码认证”的方式被过户给了陈松余,然后陈松余又在一个月后把该手机号码通过“密码+证件认证”的方式过户给了乔海棠。段俊杰认为,他的号码为移动“吉祥号码”,运营商应当按照吉祥号码而非普通号码的流程办理过户手续。在这个号码被过户给陈松余时,运营商既没有核对段留存的身份信息进行证件认证,又没有按照吉祥号码的过户流程办理过户,无锡移动公司未能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导致该号码在他不知情的情形下被人用假身份证过户,存在重大过错,移动有责任将他的号码重新还给他。

在多次交涉无果后,段俊杰来到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一纸诉状将乔海棠和无锡移动公司一同推上了被告席。无锡移动公司辩称:本案是使用权权属纠纷,本公司不是权属的关联方,故本公司不是本案的适格被告。本案诉争手机号码不符合吉祥号码的规定,因而不属于吉祥号码,其没有义务按照吉祥号码的过户流程办理过户。在2011年7月26日该号码过户给陈松余时,办理业务的移动营业厅不仅进行了密码认证,而且进行了身份信息认证,其按照相关过户流程办理了过户手续,已经尽到了合理的审查义务,不存在任何失职或过错行为。江阴移动公司属于无锡移动公司管理下的分公司,无锡地区号码段的中国移动手机号码可在无锡全市(包括江阴、宜兴)各营业厅办理过户等业务,故请求驳回段俊杰的诉请。乔海棠经法院合法传唤拒不到庭参加诉讼。

庭审中,关于2011年7月26日过户所采用的认证方式问题,段俊杰主张,因当日办理过户的《业务受理单》“受理流水号”一栏标注“(服务密码认证)”,表明办理本次过户业务时移动营业厅未进行身份认证,只是进行了服务密码认证就办理了过户手续,存在重大的审查疏忽。无锡移动公司辩称,该次过户江阴移动营业厅实际上已经进行了身份信息认证,否则该《业务受理单》上不会贴附“段俊杰”的身份证复印件。

关于号码是否属于吉祥号码,以及是否需要按照吉祥号码过户流程办理过户,无锡移动公司称本案诉争手机号码因不符合吉祥号码须支付选号充值费大于等于200元的条件,不属于吉祥号码。

段俊杰申请法院调查,无锡移动公司认可本案诉争手机号码在初始转让时不是吉祥号码,但后来江苏省移动公司因业务需要扩大吉祥号码范围,本案诉争手机号码因变更统计方式在现有系统里已经变更为吉祥号码。关于吉祥号码的过户流程,段俊杰和无锡移动公司均一致认可,即吉祥号码过户流程为:过户双方须同时到场,营业前台办理吉祥号码过户时,须对客户有效身份证件与服务密码进行双重校验,并现场拨打电话测试手机卡状态。

关于陈松余、乔海棠所签《业务受理单》所附的友情提醒内容,段俊杰主张该文字恰恰表明2011年7月26日办理过户时,移动公司已经意识到过户可能存在问题,所以禁止了乔海棠再次办理过户手续,且该段友情提醒中的“原机主”应指段俊杰。对此,无锡移动公司提出抗辩意见称,友情提醒内容是江苏省移动公司预先设定针对一般客户的,且其中“原机主”应指在现场办理过户手续的陈松余。就该友情提醒内容,法庭当庭拨通10086查询,10086回答称该段友情提醒内容不是每个客户《业务受理单》上都有的,是针对初始资料不全的客户。

号归原主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乔海棠经本院合法传唤拒不到庭参加诉讼,视为放弃诉讼权利。段俊杰与无锡移动公司办理了手机号码13X0000000X的开通业务,双方建立了电信服务合同关系。因江阴移动公司为无锡移动公司管理下的分公司,江阴移动公司办理过户产生的相应权利义务可由无锡移动公司承担。虽该手机号目前仍在乔海棠名下,但是无锡移动公司是该电信服务合同的相对方,无锡移动公司可以成为本案被告。

关于段俊杰提出的无锡移动公司在办理过户业务时未尽审查义务导致该手机号码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过户的主张,法院认为,江阴移动营业厅在办理电话号码过户变更至陈松余名下时,未能验明办理业务的“段俊杰”与开户时的段俊杰明显不是同一人,属于违约行为。

而且2011年7月26日“段俊杰”与陈松余办理过户业务的《业务受理单》上显示“服务密码”认证,首先,无锡移动公司仅仅通过服务密码认证即办理过户业务,不符合其应当审核被过户人身份是否为其本人的过户流程规定;其次,无锡移动公司也没有提交相关证据证明办理过户时输入的服务密码系经段俊杰本人修改并掌握的密码,故该次服务密码认证存在重大审查缺陷。

关于本案所涉号码是否属于吉祥号码,是否应当按照吉祥号码过户流程办理过户手续的问题,因该号码目前为吉祥号码,该号码的过户转让应当按照吉祥号码过户流程办理。

虽然乔海棠也通过电信服务合同取得了诉争手机号码的使用权,但乔海棠系手机号码的新机主,《业务受理单》已提醒乔海棠,因初始资料不全,其客户主体资格为待定状态,一旦原机主出现主张权利,则其应无条件同意原机主客户主体资格。现段俊杰向本院提出诉讼主张手机号码使用权归其,乔海棠应予配合。2012年11月26日,滨湖区法院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作出一审判决,判决无锡移动公司立即将13X0000000X的手机号码变更至段俊杰名下。

(文中人名系化名)

移动通信的意义篇9

一、出借、转让、出售身份证

从法律角度看,公民对自己的身份证有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的义务,如公安部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第40条就规定:“公民应当随时携带并妥善保管居民身份证”。因为居民身份证是公民身份的法律象征,其法律意义等同于法人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营业执照或公章。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法人出借自己的公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介绍信,将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公民出借(包括转让和出售,下同)自己的身份证,并且对其使用范围未作限制,就是允许或者授权借用人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当然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借用人借到身份证后,如果以出借人的名义购买了手机,由于出借人直接与移动通信部门建立了服务合同关系,而且这种法律关系是合法有效的,法律后果将由出借人自行承担,因为此时借用人是以人的身份出现的,至于购买手机以后是否由本人使用,不影响出借人的缴费义务,因为服务合同并不限制手机户主将自己的手机借给他人使用。例如大渡口区某厂下岗女工陈女士,去年8月20日下午收到一张重庆市移动通讯公司永川分公司11日寄来的催缴手机欠费通知,要求其缴纳手机话费等5120.3元,过期不缴,将从当月21日起,以每日3‰计算滞纳金。后经陈女士回忆,上年8、9月的一天,与她在同一店里打工的张某曾经将她的身份证借走了10多分钟,当时她正在生病,丝毫没有在意,问题就出在这上面。

如果借用人借到身份证后,还是以自己的名义购买了手机,而只是将出借人的身份证作为担保,那么借用人应当自己承担民事责任,而出借人对自己的行为则承担担保责任。

二、遗失身份证

有一种观点认为,身份证遗失后如果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就可以免除遗失者的民事责任。笔者认为,从法律上看,由于公民自己妥善保管居民身份证义务的存在,公民在遗失身份证这件事上有一定过错,身份证遗失后流入社会,其证明功能从法律上讲并不因为向公安机关挂失而丧失,换句话说,遗失身份证的公民如果挂失后找回原来身份证的,原来身份证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对于一般的社会民众和单位而言,在进行民事交往活动时,只有辨明和判断身份证真伪的义务,而没有审查公安机关颁发的证件的权利。

从法律关系上看,身份证所有人与移动通信部门建立了一种服务合同关系,这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身份证的拾遗者拾到身份证的行为本身不构成违法和犯罪。但是拾遗者却用拾到的身份证进行手机盗打活动,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盗打手机话费数额达到一定额度时将以盗窃罪论处。由于拾遗者是以身份证所有人的名义进行盗打,因此直接侵害了原身份证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原身份证所有人除有权要求有关国家机关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外,还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犯罪行为给自己造成的损失要求赔偿。

与出借身份证不同的是,拾遗者使用身份证并未取得遗失身份证的人的授权和同意,因此在处理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民事责任划分时,要正确处理身份证的保管责任和商家审查身份证真伪责任的关系。例如去年11月,江北易女士接到移动通信寄来的一张3000多元的手机缴费通知单。易女士来到移动通讯局查询这笔话费的由来,发现去年2月不知何人用她遗失的身份证购买了手机卡,话费和滞纳金累计已达3000多元。易女士拿出曾经报案的某市雨花村派出所的证明,把遗失身份证等情况,向移动通信说明后,对方答复:因为易女士遗失身份证后没有刊登遗失启事,她原来的身份证属于有效证件。所以这笔话费仍然应当由易女士自理,但考虑到情况特殊,可以减免部分滞纳金。

三、非法使用他人身份证复印件

这里有一个典型案例,2006年12月23日,某市巴南区移动通讯公司一纸电话欠费催缴通知,让27岁的江津生意人黄先友吃惊不小,因为以他的名义购买的135、136手机Sim卡竟然多达8张,这8部手机在2006年7月~10月使用,总计打了近5万元话费后,因为没有缴费而被停机并寄来了缴费通知。话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这8部手机都是用黄先友的身份证复印件购买和挂帐使用的。而黄先友则说,他的身份证从来未遗失和转借他人使用过。

如本案例中的基本事实均属实,这就是一起典型的非法使用他人身份证复印件案件。非法使用他人身份证复印件是一种违法行为,对于此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里存在两种情况:

1.非法使用他人身份证复印件者为购机者本人

在这种情况下,购机者首先与移动通信部门建立服务合同关系,这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由于购机者在建立这种民事法律关系时具有欺诈性,按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这种民事行为是一种无效民事行为,其法律后果应当由购机者本人承担。购机者利用这种无效民事行为取得的手机电信号码使用权无效,使用手机产生的话费等费用是一种盗窃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处理身份证被非法使用者与移动通信部门的民事法律关系时,由于身份证被非法使用者已经不存在身份证的保管责任,而移动通信部门亦无过错,因此应当按照《民法通则》规定的公平原则来处理。在司法机关追究购机者的刑事责任过程中,身份证被非法使用者和移动通信部门均有权要求购机者对犯罪行为给自己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2.商非法使用他人身份证复印件

移动通信部门有许多商,商在进行手机经营过程中有使用他人身份证的便利,如果商利用这种便利非法使用他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将与购机者本人一起对移动通信部门构成欺诈,在认定民事法律关系和刑事法律关系时,与第一种情况基本相同。

在处理身份证被非法使用者和移动通信部门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时,两者亦均无过错。但是,商作为移动通信部门的授权者参与欺诈活动,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四、盗用、伪造身份证

从客观上讲,盗用、伪造身份证的情况应当是存在的,但是从目前反映的案例来看,由于消费者没有提供有关的情况,公安司法机关介入的力度又不够,目前还没见到相关的典型案例。

从法律上看,盗用、伪造身份证本身就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当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予以打击和惩处。情节较轻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盗用、伪造他人身份证进行其他犯罪活动,触犯了其他罪名的,应当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予以惩处。根据《刑法》第265条的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话号码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按照《刑法》第264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的规定,盗窃满500元即构成盗窃罪,3万元以上即构“数额特别巨大”,最低刑罚为10年有期徒刑。

五、民事问题的解决

“恶意欠费”的核心问题是话费现在由谁承担的问题。总的说来,在因居民身份证而产生的几种“恶意欠费”问题中,出借身份证者由于主观过错较大,应当承担全部或者主要的民事责任;遗失身份证者主观过错相对较小,但是由于没有履行好法律规定的保管责任,也应当承担主要的民事责任;身份证复印件被非法使用者和被盗用、伪造者主观上无过错,应当按照公平原则来处理。

也许有人认为,公安部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第40条虽然规定:“公民应当随时携带并妥善保管居民身份证”,但是并没有规定相应的承担法律后果的方式,也就是说,没有明确规定保管责任是一种什么样的责任。这里有一个法律的调整方法和法律部门的分工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属于行政法规,规定的只是行政法律关系方面的问题,有必要时附带强调一下,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应当如何追究犯罪,应当依照刑法来处理。对于民事责任问题,居民身份证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只需要规定有这种责任后果存在就可以了,具体应当怎样承担责任,应当由相应的民事法律来调整,如果民事法律没有相关的规定,应当根据民法基本原则的精神来处理,居民身份证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不可能代替其他法律对一切问题都作出规定。

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手机“恶意欠费”问题的最大受害者无疑是消费者。因为第一,消费者一般名义上都与电信部门存在服务合同关系,如果要证明这种法律关系不存在,证明责任在消费者一方,而消费者要证明自己的无辜性,大多只能依靠公安司法机关的力量;第二,该问题大多已经涉嫌刑事犯罪,按照刑事优于民事的一般司法原则,消费者只有在刑事罪犯被追究,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获得后才能使自己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第三,在引讼时,消费者要证明商或者移动通信部门主观上存在过错也比较困难。

移动通信的意义篇10

关键词:移动营销;基础理论;消费者行为

引言

近年来,手机和pC等移动数码设备的需求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及定位技术日臻成熟,这些发展促成消费环境中衍生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新研究领域:移动营销。实施移动营销是企业有效应对激烈竞争,实现长远发展的理想选择。因此,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开展对移动营销理论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移动营销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移动营销的定义

关于移动营销,国内外学者和营销组织对其定义有很多说法。较为公认的定义是由移动营销协会(mma)(2009)作出的,它在报道中指出:移动营销是组织透过使用任何的无线媒介作为信息传递和回应的载体、跨媒介营销传播的即时沟通程序,针对消费者对时间和地点敏感性的、个性化的互动性,打造出最适合消费者的营销信息。

(二)当前主要的移动营销形式

在应用中,移动营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短信和彩信移动营销、微博和QQ空间移动营销、app移动营销、移动视频营销、微信营销和二维码营销等。从短信、彩信等单向传播,到以wap广告为标志的移动营销,再到app、微博、微信为标志的深度互动,移动营销的位置化、交互性、易于社交分享的独特魅力愈发凸显,移动营销逐步成为不容忽视的营销新渠道。

二、移动营销的理论研究现状

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学者们对移动营销的研究集中于基础理论研究、战略研究、消费者行为、政策法规及应用五大研究类别。

(一)移动营销基础理论研究

移动营销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集中于对移动营销概念或性质的探索,主要包括移动营销的概念,移动营销的市场维度,移动营销当前的市场渗透力,移动化媒体的主要特点和独特价值主张,以及关于移动营销的未来发展和预测。这为移动营销理论的长远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二)移动营销战略研究

Haaker等(2006)的在研究指出了移动营销战略的六个重要规则:(1)基于许可权限基础上的个性化增值服务;(2)必须是即时的和可认证的;(3)关注用户的隐私安全;(4)具有创新性且为用户容易掌握和使用;(5)移动技术要适用于各行业、各任务类型,利于价值链的有效整合;(6)以消费者为中心,移动价值链的参与者应该协作和创造合作。此外,国内企业界在移动营销的实际运用中提出了6a法则,即贴身(anytime/where)、关注(allFun)、整合(allCross)、互动(allinteraction)、精准(alltarget)、可衡量(alleffect)。

(三)移动营销与消费者行为研究

目前移动营销领域,关于消费者采纳问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者们通过消费者变量影响和研究者关注程度,结合了消费者个体层次特点,来解释和预测移动营销中的消费者行为。

1.消费者采纳研究

Carroll等(2005)在研究中指出,许可、内容、无线服务提供商的控制和信息的发送这四种因素对于移动营销的采纳有着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Varnali等又考虑了外在环境因素和消费者个人特质,认为消费者对移动营销信息的采纳受到如下因素影响:消费者的个性、态度及个人感知;人口统计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媒介因素;内容的相关性和可信性;对信息发送者和无线服务商的信任水平;移动营销信息的情景因素;使用者的许可及使用者对内容的控制;营销信息的传递时间与频率等。此外,不少学者使用了既定的信息技术接受模型来对消费者采纳进行了研究,还有学者对移动营销中的消费者体验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采纳进行了实证研究[2]。

2.消费者满意度研究

尽管消费者对移动营销的采纳在研究领域中被过度关注,但是对于消费者满意度与忠诚度研究则乏善可陈。有学者提出移动信息的质量(包括连接质量、内容质量、和互动质量)对消费者的满意度有着显著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忠诚度。

(四)移动消费的政策法规研究

除了上述消费者个性与心理等因素对移动营销的成功有重要影响以外,何军红(2010)[3]也指出了政策法规不容忽视的地位。这方面的文献主要关注在移动领域中消费政策问题,以及有关的法律框架。然而,移动消费政策领域的学术研究热度相对较低,移动消费的政策法规发展较移动技术的发展而言相对滞后。因此,未来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

(五)移动营销的应用研究

关注移动营销应用方向的文献主要侧重于其当前和未来的独特的功能应用以及未来商业潜力的预测;研究基于位置共享的服务及其商业化价值;评估移动游戏的商业潜力;测量移动优惠券的有效性;以及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移动电视等商业模式和市场潜力的探讨等方面。

三、现有移动营销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虽然已有不少研究者回答了移动营销理论的一些问题,但在研究时仍然存在如下薄弱环节:

(一)在消费者采纳问题的研究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在现有文献当中,对移动营销消费者的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零散,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分歧。如有研究者认为移动广告的娱乐性对消费者采纳意愿有比较强的直接影响。但有研究者持不同观点,认为娱乐是通过影响消费者态度来影响采纳意愿的。另外,有些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者考虑得比较少,如营销因素。实践表明,在移动营销领域,企业自身移动营销的设计能力对消费者的采纳意愿影响明显。

(二)缺乏对消费者购后行为的研究

学者们在整体上对消费者采纳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然而并未对消费者的购后行为进行深入的跟踪和评价,没有对初始行为与持续行为进行划分,也缺乏对行为后阶段的关注。由于开展移动营销活动的企业希望消费者在参与一次移动营销活动后能继续参与,因而未来应加强对该方面的研究。

(三)忽略了消费者采纳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

研究消费者采纳行为动态演化过程的文献极其缺乏。对于开展移动营销活动的企业而言,其营销对象既有移动营销的潜在参与者也有正在参与者或者曾经参与者,既然不同行为阶段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那么有必要依据其动态演化过程加以区别性研究,这将有助于指导企业针对不同行为阶段的消费者开展移动营销活动,进而提升企业移动营销成功的可能性。(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manecksha,F.(2000)movingaheadwithmobilecommerce[J].Computimesmalaysia,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