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化学实验教程十篇生物化学实验教程十篇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9:15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篇1

关键词: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国分类号:H191

生物化学检验是由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1】,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以实验技能培训为主要目的,它关系到能否实现临床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2】。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寒、暑假选派青年教师到“三甲”医院进修专业知识,使教师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接受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青年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共同切磋授课经验,集体备课,在教学上指导青年教师。培养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又熟悉实验操作、科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鼓励教师多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研能力。

2完善课程标准的设置,整体优化教学内容

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众多的改革活动中,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平台,采用与临床检验相适应的由段满乐教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版教材,融合其他参考书对教学内容加以扩充,将国内外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及时的介绍给学生,弥补教材中某些内容的滞后性。

根据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临床常见疾病及其生化检验指标为主线,突出疾病的生化机制和生化检验技术两个方面,力求将生物化学检验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结合起来,以讲清主题概念、突出应用为教学宗旨,适当取舍一部分教学内容,将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内容划分为:1.以检验科的管理,检验结果可信度为主――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2.以临床检验的基本技术和仪器为中心――生物化学检验的常用技术;3.以物质代谢紊乱为主线,重点介绍与物质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实验诊断项目的理论依据――常见疾病时生化指标的检验;4.以器官为中心,分别阐述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变化――综合病案分析,这四大模块,充分反映医学检验学科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能力的培养。

3着眼未来发展,改革教学方法

从教育心理学的思维方法着手优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多媒体形象式教学,对于生检中某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及检测原理,各类大型精密仪器的检测原理、构造、操作等,均变成直观、生动、形像的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知识。

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备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由浅入深、由易入难,达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满足――不满足――求解和讨论中轻松地获取知识。

采用结合临床的举例论证式教学,与我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合作,筛选、收集典型易于分析的检验报告单在教学中穿插,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掌握生检知识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以及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采用对比归纳式教学,注重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认知事情的内在联系,深化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综合的辩证思维方法【3】。

开展第2课堂活动,安排学生去医院检验科参观现代化的检验相关仪器设备,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医疗实践密切结合,使学生对目前临床实验检查有一种感官上的认识,启发他们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尽早接触临床,增加动手机会,开阔眼界。

4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是对理论教学的辅助,是对将来实习、工作的铺垫。它不仅可验证基础知识,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初步培养实践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

开设技能性、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力求与临床融合,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在内容的编排方面,采取循序渐进的基本训练方式,以技能训练为主。采用全过程教学法,把质量控制贯穿于实验实践教学中。重视实验准备工作,让学生分组轮流与老师一起准备实验和做预实验,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配置试剂,尤其是有特殊要求的试剂,加深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的印象,强调实验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建立医学检验技术实训中心,在保证满足基本实验设备的基础上,新添了部分先进仪器,优化了原有的教学设备,发挥了资源的最大潜能和更大作用【4】,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考核中,在注意具体操作手法的同时,还要观察操作的流程性,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性观念,在独立的研究和实验中,及时发现问题。考核的具体过程中,根据实验目的要求,技术难点、重点分别设定一定的采分点,兼顾深度、广度。对设计性试验的考核不局限于最终的结果数据,而在于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及逻辑思维的过程。

5明确教学要求,完善考核管理

生物化学检验的考核分成两部分,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

理论考试,为能使学生在就业后能顺利通过国家检验士资格考试,理论考试考点与全国检验士资格考试考点保持一致。操作考试,采用平时操作考核和期终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操作考核成绩主要由操作课学生考勤和实验报告成绩组成,占总成绩的20%;期终操作考核,对于指定的操作项目,教师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对学生操作的每个环节进行现场评分,占总成绩的30%。

参考文献

1杨立华.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检验医学教育,2009,13(4):23-24

2王琰,钱士匀.生物化学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篇2

关键词:生物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

《有机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实验性课程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即实践能力的唯一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更易于发现问题,并锻炼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是由于实验是有机化学理论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化学专业教学体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2]。然而考虑到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而适当做一些改变。

生物专业与化学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而其专业的学生必须经过有机化学的理论学习及实验技能的锻炼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做到游刃有余。生物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限,而有机化学理论教学一般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很难接受、消化这些知识。针对生物专业及其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时应当及时去发现问题,尽力解决学生的问题。对于长期从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师来说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性。下面将主要探讨近年来我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及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的若干实验性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选取合适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认识到生物专业的学生与化学专业的学生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理论课程的难度。一些年轻的教师为了方便,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把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照搬照抄,结果生物专业的学生反应较为吃力,这足以说明实验内容选择不当,难度偏大。因此,我们应当把重新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作为生物专业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首先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沿着由易到难,逐渐由简单基本操作向以合成、制备实验为主的思路进行转变。稍微具体一些就是将实验大纲中所要求的基本操作拿过来让学生反复练习,详细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实验成功的关键点、操作有无危险等。在学生逐渐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之后可以进行一些典型的性质实验。将基本操作与性质实验相融合,即从有趣的试验现象中提出疑问,动手再去解决这些问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适当增加设计性的综合实验

前面我们采取的教学思路即是由基本实验操作到性质实验,然后进行合制备实验。经过这一过程的强化训练,学生应该从整体上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设计性的实验却具有更大的难度。这是因为设计性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实验。它不仅包含大量的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操作,还提供学生发挥个人想象能力的机会。从另一角度去想,设计性实验是教师给出一个实验题目由学生去想方设法去完成的。因此,为了完成给定的任务,学生便独立动脑,查阅相关合成路线,在众多的合成路线中还要有所考虑和取舍。然后,学生才能动手尝试合成。总之,这种设计性实验需要灵活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相结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全处于主动的地位,借此设计性实验又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技能。进一步来说,设计性的实验既加强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又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这对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总之,《有机化学实验》属于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及其所学专业的特点改进,即要紧紧围绕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针对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进行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能够达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不但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而且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意识和科学精神。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非常关键。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谨记,教师的角色必须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篇3

1运动生化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轻视实验

当前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普遍存在对实验课不重视的观念,产生这种不正确观念的原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一是与体育院系自身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有关,在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上,长期处于欠账状态,导致实验仪器设备年久失修,设备老化严重,仪器的更新率低,有些实验室十年内没有现代化的新仪器设备采购计划。有些体育院系为了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也采购了一些比较先进和昂贵的仪器设备,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这些仪器设备并未对本科生开放。于是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是新的选的仪器设备未物尽其用;另一方面实验教师只能以陈旧落后的仪器设备来开展实验教学,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对学生的实验兴趣也有很大的打击。二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包括体育院系领导在内,认为专业术课才是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方面,对理论课,包括实验课比较轻视,认为学好专业术课就行了,对理论课的学习不重视,更别提附属于理论课的实验课了。

1.2课时安排不合理

按当前我国高校体育院系的实验教学计划,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一般为6~8学时,且在总课表上并未作出具体的安排,只在实验教学分课表上有所安排,这对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不利。一方面不利于集中开展实验教学。目前我国高校体育院系普遍实行的是学分制管理,提倡学生进行选课以修满学分,这管理模式虽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但学生的流动性也很大,出现学生不能到齐实验课堂的情况,使教师很难进行全体学生的实验教学。二是实验学时少,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知识,熟悉主要的实验仪器及其操作方法,与运动生化实验教学的出发点相矛盾。

1.3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

在传统的运动生化实验内容安排中,验证性实验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实验为验证性,如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尿蛋白的测定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占的比例太低,而创新性实验接近于无,这对我国提倡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不利。验证实验的实验效果几乎与演示实验等同,不但实验的主要内容陈旧单调,且实验的方法也较呆板。学生每次做实验时,不管实验内容有多少,实验时间都为2课时,进行实验时学生和老师基本上按部就班地获取实验数据,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是主动的,而是基本上按教师的布置在进行,能应付已经不错,不用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了。

2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2.1高校体育院系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

首先,高校体育院系主管部门应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行动上应向学校争取实验教学专项资金的投入,每年或每隔三五年应采购新的仪器设备,淘汰旧的仪器设备,以使实验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其次,各体育高校的实践教学主管部门应考虑将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设为独立授课的可行性。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是依理论课的陪衬,自然降低了其重要性,但事实上理论和实验课不能作为依附关系而存在,因为二者皆为培养合格全面的体育人才服务,都是体育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两者相辅且相成,各有各的侧重点。最后,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选修课程安排时间集中上课,并以小班授课为主,以避免因学生选课较多而带来的人数不齐现象,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并取得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2.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应增加三性实验(综合、设计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在实验中不能只有验证性实验一统天下,不能只是简单重复前人实验成果,应体现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和综合性,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以响应国家提倡的创新性教育,这样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应大量减少验证性实验,使实验类型的比例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将理论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地安排在验证性实验中,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要密切注意国内外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发展的走向,吸收国外最新的实验教学成果,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实验教学中,对新兴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仪器设备要进行介绍和学习,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不断完善和现代化,以提高学生对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兴趣,进而提高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力。

2.3优化实验教学队伍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篇4

关键词:动物药学教学改革药物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c)-0182-01中国论文联盟

药物化学是以寻找和发现先导化合物,设计和创制新药为其主要目的学科,也是动物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无机、分析、物化、有机化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生理、药理、病理知识,为药物合成、新药开发、药物分析等实践性学科服务。药物化学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药物结构多样、理化性质各异、内容繁杂,学生普遍反映难记难学。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对药物化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药物化学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尤为重要[1]。

目前动物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课,轻实验课的观念,对药物化学实验课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外本课程教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采取与理论课相同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不到实验教学的初衷[2]。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动物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初步探索。

1精选实验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由于动物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实验课程学时不够,无法开设大量的实验课程,我们根据动物药学专业特点,结合兽医学院实际情况,选择了两个实验周期相对较短,实验操作面宽的药物合成实验,作为药物化学理论课程的补充,从而使学生做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药物化学实验及药物化学课程的兴趣。

2强化实验准备工作

动物药学专业学生对于药物化学实验课并未给予充分重视,对于实验课往往是被动应付,为了实验而实验。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实验课中边看讲义边操作,实验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打破实验仪器,加错试剂导致实验不成功,从而使实验课教学达不到初始的目的和意义。我们认真分析总结了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我们在实验准备阶段,着重强调并要求学生对所做实验进行充分了解,要求学生查阅实验相关资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实验原理及实验目的,还要对反应中涉及到的原料、溶剂及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充分的了解;对药物化学实验涉及到的反应、分离纯化操作的原理能完全掌握。教师在实验前的讲解中,除了给学生讲述实验原理,关键步骤的注意事项外,还在实验操作的重难点部分进行提问,并引导学生对重难点部分进行讲解,以巩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如此,能使学生在实验课前对实验操作的顺序及原理充分掌握,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不易范加错试剂等错误。课前的预习及讲解则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3延伸实验教学工作

学生在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操作不规范,动手能力差等问题。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工作时往往容易参照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侧重实验内容的讲授及实验操作中注意事项的强调,容易忽视进行实验操作的示范及对实验过程的督促。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强调的同时,将基本操作的训练作为实验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在进行药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时一定要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进行实验课程讲解时,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的关键步骤进行详细说明。讲解结束后学生开始实验前,教师亲自示范药物合成反应装置的安装及实验中所涉及分离纯化步骤的操作,在关键及易犯错误的实验步骤处着重给学生强调,以此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印象,使学生更充分的掌握实验技巧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实验进行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在实验室中巡视,一旦发现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步骤不正确,及时予以纠正。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异常的实验现象,找出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成绩以实验态度及实验操作作为主要评分标准,向学生声明产品的产量并非评分的主要标准,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实验数据,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若是能在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上予以适当延伸,讲解与示范并重,辅以耐心的指导,确实能极大的提升学生对药物化学实验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多数学生也会受教师对实验基本操作严格要求的影响,变得愈发严谨。

4注重实验后的归纳总结工作

实验结束后,针对实验中的现象及同学们遇到的问题,由教师对实验进行全面的总结。通过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加深同学们对实验步骤及正确实验操作的印象;同时布置适当的思考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后独立完成,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如“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中的一道思考题是“在实验中为何不先将苯环上的硝基还原为氨基再进行酯化?”,同学们都能准确回答出因为氨基的活性高于羟基,若是先还原再酯化会导致苯环上的羧基优先成酰胺而不是成酯。能准确回答这道思考题,表明同学们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不仅掌握了整个实验的操作流程,还深化了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的联系。这个过程也使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强化。

动物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要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改革,是培养动物药学专业优秀人才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视,结合动物药学的专业特点,扎扎实实做好实验教学各环节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身的实验教学水平,以自身不懈的努力推动动物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如此方能培养出合格的动物药学人才。

中国论文联盟

参考文献

[1]周有骏,朱驹,李科,吕加国,王小燕.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体会[j].药学教育,1998.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篇5

关键词:大学物理;开放实验教学;探索;实践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现状分析

对于物理学习来说,实验是探索相应知识理论最基本的途径,对学生学好物理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在物理实验的操作和总结中能进一步内化相应的物理知识。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本身,都更加注重理论的讲授、公式的记忆,却忽视了实验操作本身的重要教学价值,整体物理实验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我国物理教学中,物理成绩的考核和物理实验的组织方面存在很多弊端,需要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多加关注。其中包括实验室的基础设施缺失,部分学校整体实验教学的模式没有更新,教学模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没有主动参与意识,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整体实验思维和实验内容得不到很好的内化。

除此之外,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封闭式管理的问题,教师在课程中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没有进行实际的操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部分领导对实验教学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再加上实际的实验经费有限,整体实验室内部仪器缺乏,学生不能进行自主实验。

二、大学物理实验开放教学的时代意义

物理教学是十分注重实践的科目,基础的物理实验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传统教学结构中,物理实验一直是封闭式的,学生对物理实验也没有足够的重视。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型教育结构的建立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物理实验开放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利用自主学习结构进行相应的物理实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优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优化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分析问题,并且集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物理实验开放教学的教学策略分析

1.优化基础硬件建设

在大学校园内开展大学物理实验开放教学,就要保证全部的教学资源向学生开放,学生能在新型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建立新型的实验空间。与传统的实验模式相比,学生能在宽松的实验环境中对自身知识和能力进行验证,培养学生自主研发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只有构建和谐化的教学环境,才能真正助力学生对物理内涵进行深层的挖掘。但是,实现物理开放实验教学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推动。

首先,校方的助推。学校方面要优化相应设备,加大相应的投资力度,对基础的实验要求进行细化,并且要集中增加相应实验仪器的数量,保证学生能利用相应仪器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建立实验小组,保证学生能在实验中进行自主操作,并且教师要根据基本的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提出相应实验的建议,保证学生完整操作相应的课外实验。另外,校方也要增加专业实验员的数量,保证学生在进行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有专业的实验操作员在旁辅助。

其次,制度的优化。对于大学物理开放实验教学来说,相关教学人员要结合学校的基本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促进学生能进一步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实验室管理项目中,只有保证基础管理机制的完善,才能促进整体实验室管理结构的发展。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实验员考评制度,集中管控相应的设备维修,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并且要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以保证能对实验室的相应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和了解。

最后,信息技术的融合。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任何项目的发展都需要相应技术的支撑。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也可以有效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其引入到大学物理开放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应参数的处理和计算,并且对产出的实验结果进行集中分析,学生可以在基础实验资源中进行优化的整合以及处理,利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有效节约学生的数据处理时间,也能建立更加精确的数据分析库,对于后续实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2.优化基础软文化建设

软文化建设指的就是根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课程结构等的建设,需要相关教师进行优化处理。

第一,树立基础教学目标的设计理念。教师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自身对实验教学的认知,优化相应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建立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师建立教学目标要以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学生对课程的认知能力为基准。另外,开放性教学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在教学目标建立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要在实验过程中优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第二,教师要对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于学生来说,物理是一个学习起来很困难的科目,教师不仅要保证基础知识点的内化掌握,也要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架构。教师要在分析基本教学内容的时候,着重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对整体物理实验的背景进行集中分析,以保证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能进一步内化相应的知识。并且教师要对整体实验重点和资源进行分析,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化运用,教师通过数据和信息的处理,建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以供学生学习。

第三,教师要对基础教学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因此,教师在基础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且教师在大学物理实验开放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建立不同的教学指标,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以及自我评价,真正优化教学结构。

大学教学模式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各种开放式的教学升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进行资料收集和探索实验的过程中,实现整体学习能力的优化。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为大学物理开放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教师要充分考量相关因素,升级整体教学课程的设计。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建立实践性更强的教学结构,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集中精力进一步进行大学物理开放实验教学研究,真正助力大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丛红璐,成爽,刘雪华,等.基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物理开放实验室建设研究[J].时代教育,2014(23):80.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篇6

关键词药物化学;课程群建设;教学改革;实验;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106-03

1前言

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2014年3月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紧跟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药物化学是制药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及核心课程,其内容主要涉及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制备方法及作用和用途[1],在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整个药学领域的“带头学科”,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素质[2]。要在有限学时内更有效地深化理论知识学习和提高实践综合能力,就更多地需要考虑到专业基础课程――药物化学与专业课程在实验和理论教学过程中的衔接、优化和提高等问题,因此,打破以单一理论课程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三维并重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药物研发与生产”这一主线开展药物化学课程群建设。

药物化学课程群包括传统理论课程,如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化学制药工艺学等[3],注重各门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与深化,更突出理论结合实践,将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合成反应实验、制药工艺专业实验及制药工艺综合实验等相应的实践课程也纳入其中,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改革药物化学课程群体系内容,通过重构专业知识结构,实现知识体系的完备互融

药物化学课程涉及面较广,本身具有一定难度。而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不可能详细讲解基础化学知识,这样往往会出现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4]。因此,整合课程群教学内容,注重药物化学教学内容与其他上下游课程交叉融合[5],帮助学生理清学科交叉脉络是十分必要的。

夯实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有机化学是本课程群的专业基础课程,重点讲解酸、醇、醛、酯、杂环等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同时适当举例讲解常见药物,在增加课堂趣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药物化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脱离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学生仅依赖于死记硬背,学习效果必然欠佳[3]。因此,在药物化学教学中注意联系相关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以药物结构为核心,联系基本官能团推导药物的理化性质;通过药物分子结构逆合成分析,获得合成方法,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易记忆,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3-6]。

强化药物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是有机化学课程的深化和延续,是完成药物化学合成理论和技能训练的主要课程。它在说明有机药物骨架的构建和基团相互转换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有关药物合成单元反应的机理、反应条件、影响因素及其应用[7]。改革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选取最新的教材――闻韧主编的《药物合成反应》(第三版),同时简化叙述性内容,强化官能团转化规律,结合单元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实例进行讲解,紧密结合有机合成的知识点来加深学生对药物合成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注重化学制药工艺学的实际应用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化学在实际药物生产中的深化和延续。改革后的新课程着重介绍典型化学药物的工业化生产制备方法,在教学中补充现代制药技术中最新理论及最新技术,如手性制药技术、半合成抗生素制备技术、心血管疾病治疗药制备技术等,强化药物工艺路线设计评价、工业生产中的可行性分析,培养学生的生产观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8]。

3强化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环节,通过优化各类实验方式,实现实践与创新同生共进

优选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对药物合成部分实验进行调整,选取环境友好、多步药物合成实验代替环境污染大、反应类型单一的实验[3],增加手性药物中间体的不对称合成等,既包含之前有机合成基础操作,又加强薄层层析、红外光谱分析、柱层析等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各项能力[9]。

开设新型的综合性实验比如将药物合成、药物制剂和药物分析等实验有机整合在一起,开设综合性实验“盐酸普萘洛尔片剂的处方设计及质量检查的制备”。该实验要求学生首先合成盐酸普萘洛尔原料药,之后对原料药进行质量检验,包括鉴别、纯度检查、含量测定等,最后通过处方筛选、制剂工艺选择,确定最佳处方,工艺制备出盐酸普萘洛尔口服片。实验体现了药物化学与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析、药剂学的交叉融合[5],通过此类综合性实验,既让学生熟悉药物从原料药合成、制剂生产到药物质量控制的整个过程,又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对于学生就业后从事制药生产或研发工作都大有益处。从近三届实验开展情况来看,实验教学效果与反映很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注重实验教学与药学文献与专业外语课程的结合如药物合成反应实验重新编写全英文讲义,教师进行双语实验教学,学生提交英文实验报告。化学制药工艺实验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改进传统药物落后合成工艺,能培养学生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到实验结果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目的。

结合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2010年开始,每年大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积极参加省级、院级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学生进入到医药研发、生产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实现学生直接参与到科研和创新环节。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强化,学生的制药专业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多位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发表科研论文,在毕设工作期间申报专利。

4提升药物化学课程群教学模式,通过采用多元教学元素,实现知识形态的重生再现

激发学生求学兴趣,全程引入教学“系统案例”为使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加生动,顾军[10]等人提出“系统案例教学法”,包括药物化学发展史案例、明星药物案例、全新药物设计案例、焦点事件案例、生活中合理用药案例等。在上述已有传统案例的基础上,每个基础单元都会列举专业实习基地生产上或学校科研、毕设中的多个实例,通过使用实例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灵活应用所学内容的能力。

发挥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实现信息化互动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化解传统教学的不足,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处理功能[11],以用形象、动态的方式表达药物的复杂结构、抽象概念、枯燥内容,让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和学习效果显著增强。师生共建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教学时空,动态交互。利用网络平台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参考书籍、制药前沿等学习资源在网上免费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自主安排学习,同时有效克服个体差异带来的学习困难。网站建设过程中,学生参与资料收集、资料分类、探索新知识、学习重构,激发自信心和荣誉感及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同时拓宽网络师生交流渠道,方便沟通,及时答疑解惑,教学也得到更好的反馈。

此外,积极开发新型微课程,拓展新型教学资源,以多样化互动提升学习兴趣,取得较好成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项目教学模式选取十多个市场前景较好的药物为项目,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综述报告。几年来,项目教学的实施情况表明,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课题,不仅增加了对药物化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制药技术发展现状的了解,而且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5完善药物化学课程群考核方式,通过实行立体考核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的可控提升

建立合理的、全面的考核方法,药物化学、化学制药工艺学等理论课程成绩均由平时考核、期中检查及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以上课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项目综述报告等综合情况为考核依据。

实验课不再将结果作为评定成绩的唯一标准,同时全面考查平时整个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实验态度、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加入期末实验考查作为综合评定标准[9]。期末考查实验要求完成指定实验后当场交实验报告,有完整的实验记录,正确回答思考题,并参考省级实验竞赛标准制定实验操作评分表,实行现场给分,取得很好效果。

6结语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药物化学课程群的建设改革时间虽不长,但成效显著。例如:药物化学微课作品获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江苏省赛区二等奖;2名学生参与红斑狼疮新药研发,获国家专利1项;1名学生在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中获一等奖。毕业生以良好的专业基础和职业素养、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赢得社会良好的反响。今后建设的重点是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制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加强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同时建立一种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能力的指标体系,培养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凤志,朱小东,张海娟,等.我院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药房,2014,25(12):1146-1147.

[2]徐进宜,尤启冬,姚其正.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改革与建设[J].药学教育,2005,21(2):23-26.

[3]张玲,刘毅.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构建与改革[J].科技视界,2013(30):43-44.

[4]昌盛.提高药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4):103-104.

[5]陈未,邢晓玲,冯艺.多课程交叉融合法在高校《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新课程学习,2013(12):10-11.

[6]曹洪玉,冯宝民,牟红梅.以药物结构为核心的药物化学教学设计[J].广州化工,2014(17):204-206.

[7]孙然锋.基于问题式学习(pBL)在“药物合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3,41(1):186-187.

[8]王亚楼.化学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03,19(4):23-25.

[9]黄健军,邓刚,蒋才武.对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3(1):105-106.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68

初中物理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的应用有着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引入实验课程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能力和应用能力,以期不断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而现阶段,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素质教学要求的不断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积极开展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完善教学工作,更能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带来新的视角,继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在物理课程方面的探究,牢固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一、开展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切入点

文章在本节首先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开展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切入点进行梳理,以期从实际的角度来探究出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相关角度,为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整体探究提供直接的参考。

(一)教学方法创新,提升实验教学氛围

现阶段,由于应试的压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教师机械化演示,学生观察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工作的开展虽然能够保障课堂教学工作的稳定完成,让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应试知识。但是从长远来看,学生很难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有效探究,学生课堂参与率也无法得到提升,最终仍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记牢整个实验的步骤,完成基本的答题要求。因此在开展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开始,提升实验教学的氛围,以实验趣味教学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继而提升实验教学的实际效率,强化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以“光的折射”实验教学为例,由于光的折射实验所用到的器材相对简单,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小组任务教学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详细讲述“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光路的可逆性”等知识,并根据备课内容为学生设计好实验项目书或者实验报告。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准备自己希望探究光折射路径(介质),并借助班级男生小手电、激光笔等玩具来完成实验内容。教师作为指导者,对各个小组的实验观察进行指导,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记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不仅能够实际的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更能够根据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有目的的开展实验,班级各个小组差异化的实验器材选择,使得实验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初中物理《关的折射》课程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二)教学内容创新,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在传统观念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就是按照书中实验指导目录来完成相关内容的探究,指导学生深入了解课程的基本知识。这种实验教学的优点的确非常的明显,但是随着课程知识的进一步丰富,传统实验教学内容也逐步的变得缺乏起来,实验课堂显得空洞,对知识的解释力度并不能达到标准。因此在开展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还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丰富实验教学课程的知识,提升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电路实验”课程的教学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较为著名的一堂课,通过模拟电路的搭建,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电流的运行轨迹,电路的基本原理。教师借助电路模拟设备,对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知识进行了充分的讲解。但是实验课程却只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无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还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因此在现阶段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物理课程的内容,将物理实验课程与小制作课程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借助物理设备制作如“迷你手电”、“小小汽车灯”、“小小奥迪车”等作品,让学生在理解电路知识的同时不断的深化对知识的应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创作之中。如此通过内容的创新来不断的丰富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工作,继而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知识,更能够应用知识,凸显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模式创新,推动实验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的创新更多的在于实验课堂的互动性,传统观念认为,实验课堂应当更多的对学生引导,引导学生规范的开展实验,以期得到应有的结果。而创新实验则不同,教师应当积极的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实验模块教学,一方面向学生引导实验的基本规范,同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探究。另一方面,以学生在实验中的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主题教学课程,一旦出现典型问题,教师停止下一模块,开展主题问题解答。以课堂的机动性来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模式下,物理实验课堂更具有动态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更强,整个实验教学的效率效果都得到显著提升。

二、推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对策

结合前期的探究来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来推动创新实验教学。文章在本节继续结合创新要求,对推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对策进行探究。

(一)加强对物理教学的支持,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硬件

物理实验教学的硬件是物理新实验教学开展的基本保障,现阶段,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应当积极加大投入,保障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此来推动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二)强化教师再培训,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是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引领者,学校应当积极推动教师再培训工作,提升教师创新教学的能力,以此来保障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工作的各项基本内容都能得到落实,最终实现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优化。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篇8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

【摘要】药物化学是国家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的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在制药专业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本文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从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的师资力量培养等几方面提出了药物化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期望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搭建平台,大力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基金项目:2013年广东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金(00003)。

作者简介:陈洪(1965—),女,教授,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0引言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已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创新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大学作为支撑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部分,创新精神是其灵魂,创新活动是其显著特征,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对社会的特殊贡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依据国家教育部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的要求,教学建设和改革的指标之一为实践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有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精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粤教高函[2013]113号)及《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的精神,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工作势在必行。

药物化学是药学领域重要的带头学科。制药工程专业是我校于2001年成立的专业,药物化学是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并且药物化学是国家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的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实践教学在制药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实践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又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工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

21世纪药学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综合发展的趋势更加显著,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适应制药工程专业发展需要的、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基本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创新型人才。

由于长期以来对基础实验研究、创新性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对实践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在实验内容和方法、实验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不能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的束缚,正是意识到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结合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及课程建设的要求,针对目前药物化学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从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的师资力量培养等几方面提出了药物化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期望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搭建平台,大力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药物化学实验课程体系

进行课程重新组建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修订与之适应的教学大纲。

1.1重视实践环节,加大药物化学实验课时比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文件指出: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的25%,教学与实践环节课时数应达到一定的比例,但是由于经费、师资等方面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含实验的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学时比例,实践课所占的比例过小,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坚持科学性和逻辑性,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每门课的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教学时数之比达到1:1,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加大药物化学实验课与之相应理论课的比例。

1.2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更具有启发性、研究性和创新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药物化学实验由于学时少,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的比例也小,且基本上为验证性实验,在实验内容设计的创新性方面体现不足,不利于交叉学科及前沿学科内容的引入,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重新构建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按照由基础性实验到综合性实验到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由易到难、由浅至深,启发式教学,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3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增加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按照专业基础课实验1人1组、小班上课的计划组织教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1.4加大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在药物化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

药物化学实验课的考核在该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学生不太重视实验课,动手操作技能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应适当地加大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在药物化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2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搭建平台

2.1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建立一种新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以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改革的宗旨

建立一种新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确保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应积极依托我校的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充分发挥实验教学条件的优势,实现实验设备科学化管理,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搭建平台。

2.2开放实验室——在药化实验教学中建立一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

开放实验室,既能满足学生提高实验技能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科研工作和学生科研成果的出现,是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2.3加强实验室的教师队伍建设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篇9

关键词: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方法

21世纪是生物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生命科学新突破、新进展引发人们对生命现象的持续关注,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给社会生产带来了重大革新,这所有的变化都与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对其他课程的接受情况,生物化学被列为很多专业如生物类、农业类、医学类等的考研或其他专业考试的科目,所以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考研和就业。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该课程在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网站建设、实验教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2011年,生物化学被立项为临沂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被立项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对2013级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生物化学学习情况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存在讲授内容不能完全掌握、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发现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拟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分析如下。

一、目前本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1.生物化学教材存在更新速度慢和部分重复的问题。目前生物化学课程所用教材门类繁多,但多数只重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局限于以传统的静态生化、动态生化、机能生化为主的内容,而对生物化学的重大进展的重视不够。生物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很强,新概念、新成就、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些都没有体现在教材中,大大落后于学科的发展。生物化学还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如糖、脂和维生素化学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课程中已经涉及其中大部分内容,而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基因表达调控等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有部分重复。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所占比例偏低,且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大。据统计,国外知名院校多单独开设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且实验学时数与理论时数的比例在1.0以上,本校生物化学实验学时较少,学时比为0.5左右。由于实验学时少,且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大,如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酵母Rna分离及组分鉴定等,而综合性、开放性实验所占比例小,学生普遍欠缺创新、设计能力,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束缚其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不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

3.实验教学方法单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长期依附于理论教学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方法以传统讲授形式为主,很少进行问题引导,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在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从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甚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进行详细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照搬照做、步步模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多以单一板书的形式进行,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手段没有或很少应用,且没有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色。

二、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优化———将生命科学最新进展与现有理论体系有机融合

为了解决生物化学教学内容陈旧、与其他学科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刘堰和肖训焰提出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具体指出在绪论中增加生物化学研究工作的现状与未来、在核酸化学中增加核酸的序列测定等内容。删除蛋白质化学中蛋白质的分类,维生素和辅酶中维生素的概念。胡晓倩等提出,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要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与高新技术。谢珍玉和郭伟良具体提出讲授内容的重点部分,部分章节分配到其他学科中进行重点讲解。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修改不是简单的增删或将部分章节分配到其他学科中讲述,在增删内容的同时需要解决该课程与其他课程内容的自然衔接问题,待添加的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内容要与生物化学现有知识体系有机融合。如在讲述基因调控的章节中向学生介绍该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微Rna(microRnas)。让学生了解microRnas是由非蛋白编码基因转录物形成的茎环结构前体,由核酶剪切,成熟后形成长度为20~25nt的小Rna分子;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都可以编码mi-croRnas;与教学内容中出现的小分子干扰Rna进行对应比较;通过讲述microRnas的调控机制、功能、研究技术与方法、应用和前景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中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围绕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设计实验

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综合性、开放性实验的比例,由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为“指挥棒”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模式中来。赵云涛等提出实验项目分为基础性、综合性、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韩寒冰和刘杰凤提出加强自主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的观点。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下,开展综合性、开放性实验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开设这类实验的目的是拉近理论和实际应用的距离,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综合起来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在考虑到理论与实验课程一致性和对应性的基础上,围绕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设计综合性、开放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可用以解决教学中课堂与实验室、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并能实现各基础实验项目的有机结合。如2013年3月份报道临沂部分地区冬小麦出现严重病害,表现为受害小麦叶片发黄、枯萎、矮化,严重地块小麦完全枯死,导致这种病害的原因是小麦黄花叶病毒的侵染。据此设计小麦总Rna的提取及小麦黄花叶病毒检测的实验。提取小麦总Rna方法为实验室常规tRizol法,通过植物总Rna提取实验使学生掌握核酸的基本组成、熟悉移液枪、离心机、研磨器的使用,让学生理解Rna提取对实验条件要求很高,原因是Rna酶无处不在,Rna易被Rna酶降解。随后进行反转录及Rt-pCR,以小麦黄花叶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获得目的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在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反转录、Rt-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一系列生物化学基本操作。通过这类实践性强的实验将原有各自独立的实验统一到同一实验材料和同一题目下,实现各基础实验项目的有机结合,体现出知识的系统性和实验的研究性,同时同一题目下的各个小实验一步紧连一步,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由单一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近五年来,我校实验中心引进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人才作为实验员,这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实验员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可缓解紧张的教师资源,并且他们知识丰富、思路开阔、创造能力强、创新欲望高,能大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员与本科生的年龄差别不大,兴趣爱好相近,他们之间交流较容易和顺畅,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学生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能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交流实验心得,讨论问题。对有独特想法的学生,在实验员及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入研究,获得更多的锻炼。在进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孔繁华等提出实验课“3+1”的教学方法;舒乐新等以启发式、归纳式、问题式、讨论式等教学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进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以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手段,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实验内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采用启发式等的常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完成实验准备、实施与总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五、结语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改革优化,调整理论课程内容,使学习内容具有基础性、现实性和现代性。在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对应的前提下,以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设计实验,将理论学习中的各种基础问题连贯起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兴趣。在精心调整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以新颖的实验教学方法实现实验教学效果的优化。生物化学内容复杂繁多,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在学习中得心应手,会促进其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对未来都会充满信心,这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人生发展,而这样的前景激励着我们在生物化学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作者:王莹王浩井文倩郗冬梅单位: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临沂罗西小学临沂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沈光涛,常灏,黄耀江.我国的生物产业状况与前景[J].生物学通报,2006,41(10):15-17.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篇10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对深度学习与实践应用愈发重视,而实验教学法兼顾上述教学侧重点,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价值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自身物理知识储备不足与物理观念比较浅薄的影响,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将相对抽象的物理知识概念或物理过程转化为自身认知理解内容,导致学习效率难以提升,知识学习停留在较浅层次上。实验教学法通过直观观察物理过程或物理模型,使知识内容通过具象化过程进行内化,是教师提升学生知识转化效率,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基于实验教学法自身的综合性与灵活性,其在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也便于教师综合强化学生学科素养。

二、基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教学问题

(一)教学目标尚待完善

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合理开展落实各项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其不仅是教师保证教学有序性的关键,也是教师保证教学活动能够达到教学预期的重要内容。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学目标仍呈现出过于偏重知识传导,而忽视学生实验探究素养与物理学习认知的多维发展的特点,使得学生并未及时借助实验探究过程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流于形式。

(二)教学形式略显单一

受传统物理教学观念与应试教育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在整体上仍呈现出一定的单一性,受固定实验设计模板制约的实验教学内容,不仅不利于教师维护学生实验探究兴趣,提升其实验学习参与度,还削弱了实验教学自身的延伸性,限制了学生在物理实验探究学习中的思维发展空间,不利于其从多角度思考分析实验学习内容,对其实验创新思维培养也极为不利。

三、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合理构建实验探究情境

受年龄特点与思维特点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引导,合理延伸自身物理知识认知与思维,在知识迁移或验证的过程中产生相应认知障碍,进而形成具体的实验探究问题,以此为基础开展实验探究活动[1]。因此,基于学生物理认知水平与思维特点的多元化情境,是教师强化实验教学引导,提升学生认知结构与实验教学内容衔接性的重要内容。与单一的知识导入型情境不同,基于实验教学需求的情境内容侧重于以学生自身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物理知识认知体系为主导,通过展示实验探究涉及的物理知识概念或物理过程在生活实际中的体现形式,促使学生从贴合自身生活经历或物理认知的角度出发,合理进行知识迁移,自然产生实验探究问题,为整体实验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基于该构建形式的实验教学情境,可帮助学生从宏观的层面思考物理知识内容,提升物理实验学习认知水平,便于教师开展后续各项实验探究活动,综合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二)优化实验教学目标

新的实验教学目标体系以思维发散延伸与实验探究素养培养为核心,在原有教学目标内容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构建能力素养、思维认知发展、科学观念等内容与实验探究内容的具体联系,促使学生借助实验学习过程,综合提升自身物理学科素养,切实体会物理实验探究学习对自身学习发展的种种益处,激发其实验学习兴趣,提升其实验探究积极性[2]。同时,全面有效的实验教学目标体系也便于学生从知识能力成长角度分析实验探究内容,进而结合知识学习目标与自身物理学习情况,进一步形成完整的实验学习规划,及时转化实验中的核心知识或研究思想,便于其深入思考实验探究过程本质,进而明确各项实验步骤或实验现象的本质,在强化实验教学效果的同时,便于其在目标体系的引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理解,提升实验学习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科学设置实验问题链

在实验教学中,问题引导的合理性与启发性,是促使学生逐步完成实验探究任务,合理更新认知结构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其认知发展规律与实验探究知识递进顺序的问题链,是教师优化实验教学各项环节的衔接性,确保学生思维发展延伸方向合理性的重要内容。与各环节自有的探究问题不同,问题链侧重从整体实验探究教学目的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以实验探究内容的形式为其提供问题链,通过实验操作进行思考,根据实验结果推理相应结论,实现思想问题解决过程与实验探究过程的有机统一[3]。同时,受自身物理学习基础或思维模式影响,学生在实验探究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而问题链自身的灵活性与全面性,能够为不同学习层级的学生提供不同问题思考展开方式,使其在同一实验探究主题下,从自身物理学习情况出发,思考相应问题链内容,实现个性化实验探究学习,降低学习差异性对实验教学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提升自主探究比重

在现代初中物理教学中,由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知识传导机制已不适用于新课程推进落实下的实验教学课堂。为此,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内容比重,凸显其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师提升学生思维活跃性,锻炼其自主思考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以自身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机制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协助下,对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猜想,进而通过自主思考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得出相应结论,完成实验探究任务[4]。相较于传统物理教学中的单向传导实验教学机制,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机制更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延伸物理思维,从新的思维视角思考实验内容,并从自身理解角度出发,思考实验中的各项步骤以及应用的实验探究思想,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加以总结归纳,借由实验过程与最终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或完善,加深其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该教学机制也便于学生应用创新思维,对实验设备装置及其应用方式进行创新优化,以此强化其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成为当下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五)重视实验探究总结

实验总结是教师巩固实验教学成效,促使学生及时整合归纳实验学习内容,整体理解把握实验学习内容的关键。而思维导图凭借自身在思维具象化与图示记忆方面的教学优势,与实验总结环节具备一定的契合性。为此,基于思维导图的实验总结环节,是提升现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元素。与单一的板书回顾或问答回顾不同,思维导图的合理引入可为学生提供更具高效性的知识整理途径,便于其通过直观的思维导图内容,及时回顾各项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此完善实验学习中的知识体系,并借助思维导图整理实验涉及的知识内容的整体脉络,便于其借助各思维导图节点内容,分析自身在实验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或思维漏洞,以此通过寻求教师或其他学生的帮助,及时针对实验学习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强化实验学习效果。同时,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可以通过自行绘制基于实验学习的思维导图内容完成自主总结,进而与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从思维层面思考自身实验学习理解与课程教学要求的差异,对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精准定位,并进行有效提升。

(六)模拟社会实践

现代初中物理教学已经不局限于课堂范围内,而是在课堂基础上向学生日常生活领域发展,促使学生借助物理思维思考生活中的相关事物,将物理知识转化为自身认知内容。而受自身生活环境与生活观察能力的影响,简单的案例展示并不能有效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社会实践模拟,成为实验教学升华的关键。借助信息技术自身的灵活性与直观性,学生可通过思考辨析教师设置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构建社会发展与物理知识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微视频或多媒体展示的社会问题内容进行观察思考,剖析其中需要用到的物理知识内容或涉及的物理过程,进而构建实验探究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在社会实践主题的驱动下,尝试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物理实验内容,并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提供相应解决方案。该教学机制便于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建立正确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深化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意义。综上所述,基于新的教育发展趋势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为综合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水平,强化其学科素养,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并结合学生自身学习情况与课程教学要求,将实验教学内容与多项教学技术或机制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与现代化学习环境,促使其在综合教学影响下实现全面学习发展,为其未来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其成为当下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林.探究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76.

[2]卞绍杰.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9):70.

[3]吕志铭.实验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20(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