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疾病治疗方法十篇呼吸疾病治疗方法十篇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9:37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篇1

睡眠呼吸疾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害和防治

近年来,随着大量关注于睡眠呼吸疾病的报道不断涌现,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和普通群众的关注。其实,除了疾病本身,给健康带来更多危害的是其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据统计,我国的顽固性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与睡眠呼吸疾病相关的糖尿病发病率也出现升高。这些数据提示,睡眠呼吸障碍其实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呼吸系统疾病,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睡眠呼吸疾病不能只受到呼吸科医生的重视,需要广大的诸如心血管科、神经科、内分泌科等各个专业领域的医生来共同关注。对睡眠呼吸疾病的综合防治不仅可以减少发病,还能降低随之而来的危害。如果能够使睡眠呼吸疾病得到早诊断和早治疗,高血压的发病率就会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就随之而降。所以,它的意义是巨大的。

睡眠呼吸障碍的关键发病机制在于其在夜间的呼吸暂停所造成的缺氧。这种缺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持续性缺氧不同,是间歇性缺氧,而且其对人体的危害更甚于持续性缺氧。临床上所见的许多病例都与之相关。

如果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同时服用3种以上的降压药也不能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此时,需要考虑到患者是否有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就需要让患者进行睡眠监测。患者一旦确诊进行了有效治疗,就有可能少吃、甚至不吃药也能改善高血压症状。

夜间反复发作的冠心病患者,很多也是由于夜间的睡眠呼吸暂停造成了缺氧,从而导致冠心病发作。还有一些心率失常患者也是如此。面对这样的患者时,都要习惯性地考虑睡眠呼吸疾病因素,然后进行相关的详细检查和治疗。如果解决了夜间间歇性缺氧的问题,很多患者不需要使用起搏器也能使心律恢复正常。

特殊人群的睡眠呼吸疾病管理

很多女性在妊娠期间会出现打鼾等情况,甚至是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这会造成妊娠期女性一直处于缺氧状态,可能导致妊高症,甚至引起先兆子痫。不仅如此,缺氧也对胎儿不利,造成出生时胎儿过小和发育不良。

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睡眠呼吸障碍在这一群体也屡见不鲜。发育期的儿童一旦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对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必将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所以,儿童患者一定要尽早进行治疗,并且儿童早期治疗的效果也很乐观。

内睡眠医学科发展展望

据统计,我国的失眠群体约为3亿人,打鼾群体约为2亿人。但我国却普遍缺少专业的睡眠学科设置和人才。在很多医院,睡眠医学科只是附属于五官科或、神经科、呼吸科。我们有如此之大的患者群体,建立专业的睡眠医学科将是必然趋势,也是与国际接轨。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并没有专门的睡眠医学科目的设置,这就是对睡眠健康的重视不足所造成的。国际上的交流,特别是类似于本次eRS会议级别的学术交流,将会大大提升国内的重视程度。国家对于慢病管理愈加重视,这当然也离不开睡眠健康的管理。这些趋势都有利于我们培养更多的专家和专科医生,甚至能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进行普及。

睡眠呼吸疾病治疗新方法

过去一提到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所能采取的手段不是手术,就是呼吸机。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设备的发展,现在出现了能够判断使用者睡姿的“智能腰带”。当使用者仰睡的时候,腰带就发出震动把他惊醒。这种设备就是通过让使用者侧睡的方式减少打鼾,从而减少呼吸暂停,最重要的是,它不会给使用者带来任何危害。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病变,其气流受限往往呈进展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的气流受限通常不可逆转,持续地损伤最终可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且两者一旦合并,如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患者疾病的发展,延缓其气道的不可逆损伤,对其急性发作进行抢救[1]。基于此,本院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取得较好成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入院时paCo2≥50mmHg(1mmHg=0.133kpa)、pao2≤60mmHg,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研究对象剔除合并肺大疱、气胸、肺栓塞、呼吸道梗阻、上消化道出血、中毒性脑病、心律失常、低血压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3.4±9.2)岁;体重49~75kg,平均体重(61.7±8.2)kg;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8±2.4)年;其中男18例,女17例;研究组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3.1±9.0)岁;体重49~74kg,平均体重(61.4±8.1)kg;病程3~6年,平均病程(7.9±2.1)年;其中男18例,女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抗炎、祛痰、平喘、维持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静脉滴注纳洛酮治疗,取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ml:2mg,国药准字H20053603)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

研究组在静脉滴注纳洛酮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选择S/t通气模式,设定呼吸参数。氧流量为2~5L/min,吸气压10~20cmH2o(1cmH2o=0.098kpa),呼气压4~12cmH2o,6h/次,2次/d。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当调整吸气压、呼气压、氧流量等参数,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呼吸频率设为12~16次/min,病情好转后逐渐下调参数,以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1.3观察指标连续治疗3d,观察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RR、HR、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

1.4疗效标准[3]显效:治疗后呼吸困难、发绀、咳嗽等症状消失,肺部干、湿啰音消失,血气分析结果提示paCo2下降>10mmHg,pao2增加>10mmHg,可停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有效:治疗后呼吸困难、发绀、咳嗽等症状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提示paCo2下降<10mmHg,pao2增加<10mmHg,需继续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动脉血气指标对比研究组治疗后RR、HR、pao2、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气流受限、气道阻塞等病理变化,功能残气量、残气容积、肺总量发生改变[3]。肺泡毛细血管受到破坏后,剩余的肺泡毛细血管虽然残留通气功能,但肺泡壁缺乏血液灌流,导致无效腔增加,最终出现低氧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常引发呼吸衰竭[4]。患者临床表现有: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和胸闷。患者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在临床上,纳洛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拮抗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可拮抗内啡肽的缩血管、呼吸抑制作用,降低肺动脉高压。通过抑制腺体分泌减少痰液生成,避免因痰液分泌过多而堵塞气道。纳洛酮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肺内小动脉血栓的形成。本研究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但改善效果并不明显,治疗总有效率仅77.1%,且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也不显著。

而研究组患者在纳洛酮静脉滴注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无创呼吸机是临床抢救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避免有创机械通气法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造成的额外损伤,具有痛苦小、费用低等优势,更易为患者所接受[5]。无创正压通气可克服气道高阻力,增加通气量,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同时无创呼吸机可使患者的呼吸肌得到充分休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肌疲劳。经过治疗,其RR、HR、pao2、paCo2各个指标均明显改善,且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1%。

综上所述,采用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贵洪,张治,许灿龙.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7):1827-1828.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1-460.

[3] 蔡明文.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3,18(3):474-475.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家庭雾化;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应用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207

在儿科门诊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例达到了60%,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等。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主要采用的方式为雾化吸入,应用优势为起效快、疗效强及安全性高。为了探究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家庭雾化治疗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了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门诊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12例,对其展开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取对象为112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均为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门诊收治。其中,男73例,女39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6.3±2.2)岁。112例患儿中,支气管哮喘26例,急性支气管炎23例,毛细支气管炎13例,肺炎50例。

1.2方法依照患儿发病程度及年龄的不同对其实行针对化的家庭雾化治疗方案,具体操作为:对患儿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家庭治疗方式,用药量为0.5~1.0mg/次,雾化用药1~2次/d。依照患儿的病情缓解而对药物做减量处理。

1.3观察指标对患儿治疗前后的RR、tpeF/te、ti、VpeF/Ve、te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研究其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改善状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患儿治疗后的tpeF/te、ti、VpeF/Ve、te指标值均高于治疗前,而RR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临床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较为常见,其病变部位多为气管、肺部、支气管等[1]。轻度的疾病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障碍等;而重度表现则为呼吸困难、缺氧、呼吸衰竭等。由于受到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的影响,此类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自身身体发育尚不完善,其身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均较弱,极易受到各类致病菌的侵入,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部分致病菌会经飞沫传播,给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对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采用家庭雾化治疗方式,可帮助进一步增强用药及时性及便利性,为患儿提供一种安全科学的治疗方式。家庭雾化治疗方案的优势:①吸入装置操作及给药方式简捷易行,患儿家属易于操作;②可有效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状况;③患儿在较为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其治疗配合度较高,心理情绪较为平和稳定;④在疾病发作后,家属可及时对患儿实行科学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发展[2];⑤节省家长反复来往医院的时间。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患儿气道的炎症状况及其高反应性,改善哮喘症状及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尽可能地减少哮喘发作次数,降低疾病致死率。布地奈德混悬液属于一种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其雾化吸入颗粒直径约为1~5?m,雾粒体积较小,极易被吸入至小气道、肺泡中。而且雾粒的含水量较多,可对患儿的呼吸道彻底湿化,消除掉其支气管痉挛,对痰液做稀释处理。与此同时,还可缓解呼吸道黏膜水肿状况,治疗起效较快,效果较佳[3]。另外,采用家庭雾化治疗方式,与口服激素治疗方式相比,可有效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使整个治疗安全且有效。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患儿治疗后的tpeF/te、ti、VpeF/Ve、te指标值均高于治疗前,而RR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邬宇芬,袁姝华,殷勇,等.家庭雾化治疗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6):631-633.

[2]殷勇,尚云晓.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临床儿科杂志,2014(9):898-900.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疗效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又被称为沐舒坦,是广泛应用于临床肺病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一类祛痰剂。该药物能够减少酸性粘多糖的合成与分泌,增加中性粘多糖的分泌,使呼吸道粘液的理化性质恢复正常,有效的减少了呼吸道痰液的浓度,进而达到了有效祛痰的目的[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之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有哮喘、多痰、咳嗽、肺部音等症状,且支气管肺炎患者23例,急性肺损伤患者有1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1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观察组患者,男18例,女7例,患者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为45.5岁,患者病程为2~20年,平均病程为8.5年;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10例,患者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44.7岁,患者的病程为3~25年,平均病程8.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平均年龄、病程、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25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合理利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射液进行治疗,其中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将7.5~15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加入20mg的生理盐水,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2次/d;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kg.d)分两组,分别用50mg/l葡萄糖5ml稀释,一组利用注射泵对患者进行注射治疗,注射时间为10min,还有一组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kg・d),分为两次利用雾化吸入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时,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加10%葡萄糖15ml静脉注射2~4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1.3评价指标治愈: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哮喘、肺部音等症状全部消失,经过胸部X线检查[2],肺功能良好;有效: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了明显改善,肺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恢复;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各种临床症状并未缓解,甚至有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对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数据,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2结果

这5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25例患者,治愈16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25例患者,治愈7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明显,p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由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功能紊乱而出现的疾病,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心病等病症,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浑身发热等情况,倘若呼吸系统疾病不及时诊治,很有可能会造成呼吸系统损伤情况,症状严重者,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一些儿童在患上呼吸道疾病之后,由于其呼吸道管腔狭窄、粘膜较为稚嫩,患儿会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气道阻塞等症状,使得患儿呼吸困难[3]。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也被称为沐舒坦,是一类粘液溶解性物质,该药物能够增加呼吸道内浆液的分泌,降低患者痰液中的黏性物质以及患者痰液中的浓稠度,达到了痰液稀释的目的,有利于促进患者呼吸道内痰液的快速排出,改善了患者呼吸道的功能[4]。同时,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能够促进患者肺泡表现活性物质的生成,增强了患者腺体的分泌,能够促进患者呼吸道内柱状上皮细胞纤毛的摆动,增强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的抗粘连能力,进而减少了患者痰液在呼吸道停滞情况;同时,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还能降低痰液中炎性介质的释放,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达到痰液快速排出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临床上治疗呼吸道疾病时,常常将祛痰、止咳、平喘这三类药物配合使用,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率。例如,抗生素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搭配使用,能够提高抗生素的生物利用度,提高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还有着极强的抗氧化功能,该药物能够减少支气管内各种氧化反应对支气管的损害,而起到保护患者肺部的目的。

在本研究中,选取的5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效果都有所改善,利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而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组间差异对比明显,p

综上所述,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着良好的抗炎、祛痰、抗氧化的功能,运用该药物治疗呼吸道系统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促进患者呼吸道功能的尽快恢复,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因此,该药物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虹园.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2).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治疗体会;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由于肺部异常炎症反应累及整个呼吸系统导致全身反应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其主要特征是呼吸道气流受阻并且不完全可逆,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经常因为呼吸道的反复感染等出现慢性呼吸衰竭的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嗜睡、昏迷以及休克等,严重的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呼吸衰竭作为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本文对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人民医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6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6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为20~79岁,平均年龄51.3岁,所有患者均通过胸片、心电图以及肺功能等诊断,诊断结果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中CopD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2例),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都是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雾化吸入莫西沙星,2mg/次,2次/d,连续治疗14d。对照组33例患者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一般24h之内喷10次左右,每次喷量控制在1~2喷,同样治疗疗程为14d。

1.3疗效标准痊愈:患者的呼吸趋于平稳、没有咳嗽、咳痰和缺氧的症状,经检查各指标均有明显的好转。有效:患者的肺部啰音基本消失,但是仍然有轻度的咳嗽症状,没有咳痰症状,经检查各指标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迹象或者患者死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卡方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为:治疗组中痊愈2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16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8%。由此可见,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一种非常普遍的呼吸系统多发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非常的明确,影响因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感染、恶劣的大气环境、冬天寒冷的气候以及工作中接触到的粉尘等。内部因素则主要缘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低下。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恶化与发展,常会导致患者引发一定程度上的肺功能减弱,呼吸衰竭是在此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目标就是防止患者病情继续恶化,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尽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最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因为该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是非常大的,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应用的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其主要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研究表明莫西沙星对多种细菌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鉴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严重性,对于高发人群要采用经济的预防措施,患者自身要注意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有吸烟史的患者一定要戒烟,以便于有效的防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进一步发展。在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要及时的注射流感疫苗以及肺炎链球菌疫苗,以防止出现感染其他的症状。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抑郁障碍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抑郁障碍的发生在慢性疾病的几率在不断的上升,并且成为老年患者主要的负面情绪,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较为常见、多发老年慢性疾病,并且常常伴随着抑郁障碍症状。文章主要就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0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病例进行调查研究,具体的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来我院呼吸内科门诊的200名老年患者,患者年龄大于56岁,并无智障和其他影响调查疾病,患者都表示愿意接受研究调查访谈。患者所患有的呼吸系统基础疾病都得到确诊。抑郁诊断标准参考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并自制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测试。SDS的标准为40分,大于40分为抑郁障碍患者,相反为非抑郁患者。

1.2方法

调查方法主要是以问卷形式进行的,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SDS填写,并将得分大于40的抑郁组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哥42名,随机选取非抑郁组患者45名,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性别以及病种以及肺功能指标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200名患者都需要接受呼吸内科基础疾病常规治疗,除此之外,实验组还另加抑郁药物治疗,药物为百忧解20mg,每天一次,连续服用6周,并对治疗前后患者进行SDS评分、肺功能检查以及其他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项目检查。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计算机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按照统计学的方法采集数据均值X±s标准值,在经过t进行检验,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就医院20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中,共有8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评分SDS大于40分,占总人数的42%。患者分成三组治疗前后的SDS评分以及肺功能指标具体情况见下表1。调查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运用抑郁药物百忧解有着较好的疗效,治疗后的SDS评分以及肺部功能指标(FVC%;FeV1%)较治疗前有着明显的改善(p

表13组治疗前后的SDS与肺功能指标对比

实验组经过常规治疗和抑郁药物治疗后,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都没有异常变化出现,也没有出现头晕、心悸等不良症状反应,治疗6周后,患者的抑郁障碍有着明显的改善,并为出现药物依赖的症状出现。

3.讨论

据相关文献统计,老年住院患者的抑郁障碍发生率高达42%,而呼吸内科系统疾病多为老年患者,因此呼吸内科患者发生的抑郁障碍状况接近50%。本文就我院呼吸内科门诊老年患者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其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同样高达42%,这种情况下会对常规治疗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不得不重视这一问题。在一些传统的综合医院,医师对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的识别能力较低,有时会忽略掉抑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事实上,长期的抑郁,会使得患者的人体免疫力有所减低,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这就会使得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受更多的痛苦,并且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抑郁障碍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延缓着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的康复。通过对近些年的临床资料的研究发现,抑郁障碍对在心血管、消化系统以及产后、更年期和老年等方面展开更多的研究,但是在呼吸系统慢性病的抑郁障碍研究相对而言就少了很多。对于老年患者常见的慢性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以及肺癌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较为反复,属于不可完全根治的病症,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出现抑郁焦虑情绪,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杀倾向。百忧解是一种治疗抑郁症、抗焦虑情绪的新型药物,它的副作用较小,用药也较为方便,并且没有明显的抗胆碱能副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小,成为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抗抑郁性药物。

呼吸是与人类生命活动最密切的生理功能。呼吸系统病人可因恐惧加重呼吸困难。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中,呼吸困难是病人焦虑和抑郁的关键。痛苦的躯体症状和社会功能退缩使抑郁持续存在。过量会产生毒性作用,必须小剂量开始,选择对各个系统副反应小的药物,酌情增减剂量,恰如其分的使用。

参考文献: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气道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而且呈进行性发展,严重者会导致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传统处理是采取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辅助治疗,但对患者机体创伤大,近年来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显著,被广泛运用于临床[1]。为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对CopD患者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和昏迷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l6例,女14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为(64.7±2.2)岁,CopD病程在3~21年,平均为(13.6±2.1)年;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为(62.2±2.7)岁,CopD病程在5~24年,平均为(16.7±3.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通过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抗感染药物、受体兴奋剂类药物、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同时纠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通过鼻导管进行吸氧治疗(流速控制在1~3L/min)。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通过Bipap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生产)进行无创通气,选择好面罩,设定参数,初始吸气压(ipap)为8~10cmH2o,在患者适应后加到18~20cmH2o,呼气压(epap)设定在4~6cmH2o,呼吸频率为12~16次/min,外周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第1天无创正压通气要累计18h,然后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减少,疗程为3~7d。

1.3观察项目和指标(1)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气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气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2)血气指标: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上均有明显变化(p

3.讨论

CopD由于反复发生的急性加重,每次加重都伴有呼吸衰竭和并发症增加,进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增加。常规治疗方法多采用氧疗、平喘、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效果越来越不显著;而有创通气治疗需要切开气管,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而且费用较高,不容易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中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2],Bipap是一种无创的鼻(面)罩正压呼吸机,可提供双相压力支持(吸气时较大的压力和呼气时较低的压力)[3],通过调节2个压力之间的压力差的大小来控制辅助通气的大小。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吸气时有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可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同时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促使肺泡中氧向血液弥散,减少无效死腔气量。呼气时可防止肺泡萎陷,改善弥散功能,使肺泡内Co2有效排出,从而达到提高pao2、降低paCo2的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66.7%,而且治疗后患者的血pH值、pao2、paCo2等血气指标有明显变化,且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pao2水平,并使paCo2明显降低。

总之,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4],改善血气指标,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石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46―14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学杂志,2007-30(i):8-1.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血气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逐年升高,是呼吸系统多发病及常见病,病死率高,是全球第四位死亡原因[1]。多数患者在入院时合并呼吸衰竭,病情危重,机械通气治疗逐渐增多,但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发症多,住院时间延长,花费大,多数患者不能耐受,现本院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Bipap)是一种经鼻罩或面罩无创伤性通气方法,在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日益增多[2]。2010年1月~2012年12月3年中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72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选取36例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疗效较好,病死率下降,住院费用下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同期收治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2例,男43例,女39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2.5岁,CopD病史9~20年,所有病例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修订版)诊断标准[3],所有病例均做血气分析检查,符合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其中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53例,合并支气管哮喘5例,合并支气管扩张13例,合并肺炎32例,合并肺癌2例。所有患者具备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条件,如:①无颜面部外伤;②无误吸及痰液窒息发生;暂不需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③无自发性气胸;④血流动力学稳定。7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应用抗感染、平喘、化痰、吸氧、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失衡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3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采用美国伟康公司Vision无创呼吸机治疗,S/t模式,吸气压力(ipap)从8cmH2o开始,逐渐升高至18~22cmH2o,呼气压力(epap)4~6cmH2o,呼吸频率:10~15次/min,吸入氧浓度:33%~45%,通气时间4~6h/次,2~3次/d,连续治疗3~5d,治疗期间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血气分析指标(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记录不良反应,病死率及插管率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率、呼吸、血气分析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血气分析指标间比较见表1。

2.2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观察组4例(11.1%)气管插管,3例因多脏器衰竭临床死亡(8.3%),住院时间为(18.4±10.2)d,对照组气管插管为14例(38.9%),住院时间为(25.6±11.5)d,死亡为8例(22.2%)。观察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

2.3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腹胀8例,面部轻度水肿3例,口干5例,烦躁3例。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最常见疾病,近年有增加趋势,与感染、环境污染、吸烟有关,死亡率逐渐升高,且发现合并哮喘、肺癌、间质疾病增多,呈进行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增多,病情危重,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4]。既往多采用呼吸兴奋剂改善肺通气治疗,但发现疗效较差,表现为患者乏氧加重,呼吸机疲劳,病情迅速恶化,出现意识不清,死亡率无下降,部分患者应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提高治愈率,但随之并发症、经济负担加重,多数基层医院无iCU病房,且患者不能负担有创通气带来的大量花费,因此我国近10年开始提出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技术最先应用于治疗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逐步应用于急性、慢性呼吸衰竭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减少资源浪费。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几乎每年发作,不可能每次呼吸衰竭均应用气管插管治疗,且有呼吸兴奋剂耐药及呼吸机疲劳发生,因此作者建议呼吸内科医生应加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有关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专科医生素质,不能只重视常规治疗。在具体应用无创呼吸机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CopD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应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该项技术能使患者在短期内恢复意识,作者经验约2~3h,但应注意复查血气分析,如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较快,建议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②合并间质纤维化患者不建议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改善低氧血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呼气压力达5~6cmH2o。③参数调节:逐渐增加ipap,每次增加1~3cmH2o,初始较快,逐渐减慢,直至呼吸平稳,若需增加epap,则需ipap同步增加,以保持压力稳定,采用适当水平压力,避免压力过大,以患者舒服为主。密切监护,寻找患者不能耐受原因,及时处理[5]。④指导患者呼吸:尽量采用腹式呼吸,避免强求闭嘴呼吸,否则会导致呼吸阻力增加,患者不能耐受无创机械通气,出现人机对抗。一旦通气合适,患者自然闭嘴呼吸。⑤通气时间不宜过短,如果应用几个小时会导致通气治疗无效,建议长期间断应用。⑥当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病情缓解,及早脱机,代之以nippV,减少患者应用气管插管时间,称之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序贯通气治疗关键在于掌握有创转为无创切换点。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序贯通气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⑦临床实践证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不影响进食水及食物,不影响咳痰,且操作简单,有利于病情观察,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减慢心率,改善心功能,减轻肺水肿[6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病情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心率、呼吸、血气分析好转显著,病死率下降,因此主张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减轻患者住院天数,减轻经济负担。

总之,Bipap辅助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好,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及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死亡10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9):979980.

[2]苗玉兰,宋玉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3233.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2007修订版).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60261.

[4]潘文森,刘志强,袁亚东,等.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35例院内死亡率分析.临床荟萃,2008,23(7):469472.

[5]曹志新,王辰.无创正压通气的操作.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5):311313.

[6]王辰,商鸣宇,黄克武,等.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212216.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篇9

【关键词】氨茶碱;呼吸功能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20-0054-03

doi:10.14033/ki.cfmr.2015.20.0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疾病,具有阻塞的特征,随着病情的发展,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等常见慢性疾病,该种病的发生和有害颗粒和有害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关系,在临床医学中,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并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已经高达9%~10%[1]。目前在临床中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为探讨氨茶碱片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其中46例患者实施了氨茶碱片联合呼吸功能训练的治疗方式,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的92例患者入院时接受检查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诊断标准和分型[2]。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42~77岁,平均(54.5±1.6)岁;病程1~20年,平均(11.0±2.3)年。对照组组患者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23~69岁,平均(54.2±1.8)岁;病程2~21年,平均(10.8±2.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氨茶碱片(生产厂家:北京中新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339)治疗,采用口服的方法,100mg/次,2次/d。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呼吸功能训练治疗。主要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和缩唇呼吸训练两种方式。腹式呼吸训练的方式为:嘱咐患者将右手放置于腹部,将左手放置于胸前,让患者进行有规律的呼吸,在患者进行呼吸的过程中,腹部为逐渐膨隆,患者应该根据呼吸的节奏将右手抬起,当患者吐气的时候腹部为慢慢的塌陷,这时患者应该利用右手向胸前和背部给予的压力作用进行训练,左手保持原位置不懂。患者在呼吸的过程中,呼气的时间应该是吸气时间的两倍。患者实施缩唇训练的主要内容:患者在呼气的时候,要充分的利用嘴吐气,在吸气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鼻子来吸气,患者在呼气的过程中,不能过急也不能过慢,应该保持迅速和缓慢的状态;当患者在呼气的时候,应该将嘴张开,并保持口哨状,每次吸气的时候,时间应该控制在2s左右,每次呼气的时间应该保持在4s左右。患者在进行呼吸训练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法,要求患者放松颈部肌肉和肩部肌肉,在患者吸气的时候,嘴巴应保持关闭的状态,防止患者出现深吸气。患者实施呼吸训练的时间为10min/次,3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效果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显效:患者在临床中的呼吸症状明显减轻或者消失,肺部哮鸣音消失或者显著改善。有效:患者在临床中的症状有所好转,自我感觉改善良好;无效: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和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呼吸困难根据呼吸困难量表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程度和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和呼吸困难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在临床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喘息以及胸闷等情况[3]。对于该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不完全可逆性的气流受限而引起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对于该病的治疗,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中研究出了呼吸功能训练的治疗方式。

氨茶碱片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药物,药物中主要包含了茶碱与乙二胺复盐两种物质,该药物对呼吸道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4]。对于该药物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内源性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可以对支气管扩张起作用,同时将该药物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治疗中,茶碱嘌呤受体阻滞剂能对抗腺嘌呤等对呼吸道的收缩作用,并且可以增强膈肌收缩力,尤其在膈肌收缩无力时作用更显著,因此有益于改善呼吸功能[5]。呼吸功能训练是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一种方式,目前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方式主要为呼吸机锻炼法,通过该种方式锻炼,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无效死腔,提高患者肺潮气容积,起到缓解患者呼吸急促症状。采用腹式呼吸减缓患者的呼吸频率,加大患者通气量,从而起到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和呼吸困难的症状[6]。有研究指出,采用氨茶碱片联合呼吸功能训练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呼吸症状和生活质量[7]。在本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采用了氨茶碱片联合呼吸功能训练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独使用氨茶碱片治疗的78.26%,与有关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8-9]。并且在呼吸困难程度和生活能力比较上,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呼吸困难程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了参考文献中报道的结果[10]。

综上所述,氨茶碱片联合氨氯地平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疗效显著,同时也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状况,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阿依提拉汗・艾力,沙代提古丽・苏比.氨茶碱与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94,152.

[2]宋花花,陆惠昌.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7):191-192.

[3]李维,苏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刊,2012,1(6):158.

[4]倪小青,代晓晓,刘召红,等.小剂量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22(32):25-26.

[5]包子予.小剂量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14(18):39-40.

[6]方春燕.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2,22(4):196-197.

[7]王海宏.小剂量氨茶碱口服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2(11):15.

[8]谢卫华.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3(22):124-125.

[9]曾桂珍,谢永根.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4,4(36):319-320.

呼吸疾病治疗方法篇10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呼吸指标

doi:10.14033/ki.cfmr.2017.5.06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05-010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气道阻力增加、气道呼吸阻塞等症状,迁延不愈者将会发展成为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研究证实,单纯的药物治疗已经无法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缓解的需求,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则能有效增加患者通气量,对纠正患者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均有良好效果[2]。本次研究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45~80岁,平均(60.8±5.6)岁;病程2~15年,平均(7.8±2.5)年;合并高血压17例、糖尿病

11例。对照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45~81岁,平均(61.2±5.4)岁;病程2~16年,平均(8.1±2.4)年;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11例。两组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中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3]。同时排除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禁忌证的患者。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消炎、解痉、平喘、吸氧、水电解质紊乱调整、酸碱平衡调整等常规治疗措施,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呼吸兴奋剂等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本次研究中所用仪器为上海海神医疗电子仪器厂生产的nDi-200神经电检查仪及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HarmonyS/t30呼吸机。护理人员将面罩与呼吸机管道连接后调节系带拉力,确保患者面罩应用时不会发生漏气现象。具体通气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将氧流量设置为2~10L/min,模式选择自主呼吸双水平(i/e)模式,同时吸气压力(ipap)为15~20cmH2o、呼气压力(epap)为3~5cmH2o、备用呼吸频率10次/min。通气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根据患者实际需要调整呼气、吸庋沽Γ确保患者病情症状稳定。常规患者氧气浓度的设置应该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90%,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需要、治疗允许的情况下间歇摘下面罩,更换为鼻导管吸氧方式。若接受无创面罩夕阳治疗且持续时间≥24h后仍然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医生应该立即将其治疗方式更换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患者治疗后意识恢复清醒,同时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气促、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明显改善,能够停止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间≥48h;无效:患者治疗后意识状态无明显改善,气促、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无法良好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需要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2)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pH值、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呼吸指标差异。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呼吸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pH值、paCo2、pao2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指标对比

组别血pH值

paCo2(mmHg)

pao2(mmHg)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n=56)6.8±0.17.2±0.288.9±9.445.8±7.243.6±5.492.2±8.8

对照组(n=56)6.7±0.17.6±0.389.0±9.254.3±7.743.6±5.686.4±7.6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以气流阻塞为临床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发原因与自身体质、外在环境等均有密切关系,同时患者也可以根据其病程的发展分为慢性稳定期、急性发作期两种[5]。而临床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民众职业、生活环境均不断变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发率也在不断上升,但患者致残率、致死率却逐渐下降[6]。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项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类型,患者由于病情本身携带的气道阻塞、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肺脏功能衰弱等现象进一步引发各种心肺疾病并最终发展成为呼吸衰竭,病情严重者将直接昏迷,对患者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患者生命安全也造成了更严重的威胁。

以往临床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为主,其是临床公认的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7]。但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需要实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创性、侵入性操作,很容易引发患者器官损伤、呼吸机依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症状,对患者康复进程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对患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是一种不经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来达到改善患者肺泡通气功能的方法总称,患者可以通过使用各种面罩完成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无创通气治疗能够凭借自身双水平气道的设计有效为患者提供呼吸、吸气的压力,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提升自身呼吸通气量,有效改善患者肺部氧合功能的同时缓解患者呼吸肌负担过重的现象。无创通气治疗能够为患者气道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其对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减少无效死腔、增加功能残气量及改善患者肺泡弥散功能等均有良好效果,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氧气、二氧化碳的良好交换与排出。同时无创通气治疗还能降低患者呼吸功耗及呼吸负荷,缓解患者呼吸肌疲劳现象,对提升患者体内pao2浓度、降低患者体内paCo2浓度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讲,无创通气治疗与有创通气治疗的区别就在于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并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术者只需要以无创的方式完成正压辅助通气,就能有效达到缓解、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临床统计显示,无创通气治疗能有效缩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呼吸衰竭有重要帮助[8]。而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S海星,张晓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34):12-13.

[2]赖建幸,陈小会.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4):7-10.

[3]张菊英,谭俊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12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9):328-329.

[4]吴建,胡政,熊泽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9):42.

[5]谭伟,孙龙凤,代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成功的临床预测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B):147-150.

[6]刘祁汨,陈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7):2969-2971.

[7]王轶娜,杨宇,陈平,等.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2012,37(4):32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