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森林资源的特征十篇森林资源的特征十篇

森林资源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0:20

森林资源的特征篇1

关键词:吉林省;长白山;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05-1

吉林省的森林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长白山周围及张广才岭一带。而长白山是东北最高山,其主峰海拔2691m。2100m以上的火山锥体为高山冻原带,森林植被主要在海拔2100m以下,随着海拔下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形成明显的森林垂直分布带,通常可分为:高山冻原带:海拔在2100m以上;亚高山冻岳桦林带:海拔在1800-2100m之间;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在1100-1800m之间;低山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500-1100m之间;低叶阔叶林带: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

这些分布的界限,随山势的变化而高低起伏。尽管每一带都有与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显域性森林植被,但各垂直带之间都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互相掺杂有一定的交错过渡带或生产带外现象。此外尚有夹杂在各带范围内处于从属地位的隐域性森林植被,常受局部条件的制约,分布窄狭。长白山五个垂直带谱以耐寒的针叶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占优势,山顶出现高山冻原带是其特征。这是欧亚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条件下特有的垂直分布带结构。各垂直带的分布特征如下:

1高山冻原带

长白山高山冻原带在海拔2100m以上,占据火山锥体的上部,环绕在天池周围。由于山高风大,气候寒冷,降水量大,植物生长期短,山顶积雪长达8个月之久。严峻的生态气候条件,阻碍了森林的生长,形成了以灌木、苔藓、地衣为主的典型冻原植被类型。植被群落异常矮小,多年生灌木高度通常不超过10-20cm。结构层次简单,植物匍匐生长,根系浅而发达,形成网状以扩大其营养范围,维持正常生活。高山冻原带的严酷生境,不仅对森林植被的分布有所限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高山冻原植被分布特色,而且对一般动物的生存与活动,也缺乏必要的栖息、繁衍环境,因此动物种类极其贫乏。除高山鼠兔常年出没外,仅可见到为数不多的几种夏候鸟,于酷热季节来此“避暑”。

2亚高山岳桦林带

分布在长白山海拔1800-2100m之间为亚高山岳桦林带。由于山高风大的恶劣条件不适宜乔木生长,而岳桦林有耐高山恶劣气候条件和瘠薄土壤的能力,且具有萌芽及种子飞散能力强的特点,遂使岳桦形成优势,但林相比较单纯。然而由于小地形的变化,岳桦林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常与苔藓植物呈镶嵌分布。岳桦林生长情况也很不一致,在其下部岳桦生长较好、较密,树干直且高;海拔越高分布越稀疏,树高趋矮,常形成一株多干呈半丛状或呈蛇状弯曲。这种特点是受高山带强风侵袭和大雪严寒所造成的。岳桦林由于干形弯曲,分布面积不大,木材蓄积量不多,经济价值不大。但保护好现有岳桦林对高山水土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防护作用。

3山地针叶林带

分布在长白山海拔1100-1800m之间为山地寒地温性针叶。由于林下阴暗而湿润,故常有暗针叶林之称。云杉、冷杉占优势,形成密度较大的复层异龄林。主要树种有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红松、长白落叶松等。林带中树种因海拔高度和地形的差异而变化。高海拔地段(1500m以上),形成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带,其上限常混有少量岳桦;而低海拔地段(1500m以下),则形成鱼鳞云杉、臭冷杉红松林带,红松比重趋于增大。长白落叶松在本带内常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增减,在平坦低湿地多形成片状纯林,林下鱼鳞云杉、臭冷杉、红松幼树更新较好,而它本身的幼树很少。在长白林区,此带是保存最好的森林地段。这里林木生长旺盛,单位面积蓄积量高(可高达500立方米左右)。保护好此森林对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维持珍贵植物的繁衍,保持水土和科研环保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现在其绝大部分已经或正在进行采伐利用,另一部分则划归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4针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长白山海拔500-1100m之间,为以红松为主与多种阔叶树混交林带,或称红松阔叶林带。此带是长白山地区地带性森林植被。由于这里气候温和、地势平缓、排水良好、土壤肥沃,适合各种树种生长,因而林内树种丰富。林下、草本植物也极为繁茂。森林群落结构复杂,层次较多,异龄林大,多为混交复层异龄林。特别是红松作为本地区的特征树种,寿命长,幼年时期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因而,很少出现单纯的红松纯林。红松阔叶混交林带在长白山地区,分布广,林分蓄积量大,是吉林省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目前原生林相对已保存不多,大部分为经过多次采伐破坏后形成的过伐林、次生林以及在采伐迹地上更新起来的人工林。经营利用好该带的森林,促使其永续高产、达到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5落叶阔叶林带

森林资源的特征篇2

【关键词】“3S”技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应用

“3S”技术是遥感信息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简称,近年来,“3S”技术发展迅速,在林业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动态掌握森林资源状况、进行林业调查设计的重要武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总场、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为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需要所开展的森林资源调查。其成果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规范森林经营单位科学经营森林的重要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覆盖面广、内容复杂、技术要求高、时间跨度长、工作难度大,利用传统调查方式,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且调查精度低、调查成果质量不高,不能准确反映森林资源现状。“3S”技术具有效率高、质量高、精度高、成本少、时间少、人力少的特点,利用先进的“3S”技术进行二类调查是今后林业勘察设计工作向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省范围内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旨在全面建立黑龙江省数字林业管理平台、准确掌握全省森林资源现状,及时快捷地进行森林资源信息交流、科学合理地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在对当前全省林业发展成就进行客观评价的同时,为今后制定林业发展战略和实施林业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1.“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中的应用

1.1技术路线

本次调查的总体技术路线是以“3S”技术为平台,采用掌上电脑(pDa),将传统调查方法与先进实用技术有机结合,提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调查质量和成果准确性,为我省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奠定基础。小班划分室内采用卫星影像判读区划,现地采用pDa验证的方法。有林地、疏林地小班采用实测与目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各项因子,林带及四旁树的小班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地调查,其余小班可利用有关资料采用实测、目测或遥感判读的方法调查各项因子。小班蓄积量调查也可采用回归估测法进行调查。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

1.2技术准备

遥感数据准备,根据调查区域的森林分布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采用最新时相Spot5卫星5m分辨率全色数据和10m分辨率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或tm卫星遥感影像作为遥感数据源。每景影像现地选取多个分布均匀的控制点,按高斯—克吕格投影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精校正,使遥感影像坐标与现地地物坐标相吻合。

1.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准备

包括省、市、区、:乡、村行政界限,及主要道路、河流、湖泊、山峰、等高线等。以北京54坐标系为投影基础,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矢量化,作为与遥感影像和地形图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制作基本图和专题图的基础地理信息。

2.解译标志的建立

解译标志是遥感影像上能直接反映和判别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和布局。解译者利用其中部分标志能直接在影像上识别地物或对象的性质、类型和状况进行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区划图班。根据遥感影像大小、颜色、纹理等特征不同,每景影像选择3~5条能覆盖区域内所有地类和主要树种(组)、色调齐全且有代表性的线路,以卫星遥感数据景幅为单元,参照林相图、森林分布图等资料,对不同影像特征进行现地对照判读,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库。现地调查地类、林地郁闭度、林木年龄、植被状况及其他地面特征,拍摄与遥感影像坐标位置相同的现地实景照片,与相同坐标点的遥感影像对照获得相应影像特征,建立现地类型与遥感影像的对应关系,即根据不同土地类型在影像上的色调、光泽、纹理、形状、分布等特征,建立目视判读标志库。

2.1现地核实

将初步解译的矢量化小班调查数据导入pDa掌上森林资源调查仪,结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现地验证。外业调查人员对照已区划好的矢量图,利用GpS进行定位,现地核实小班边界,并根据调查要求,调查相关因子。现地核实后,利用掌上森林资源调查仪对小班边界进行修正并填写调查因子后,将数据再导入aRCViewGiS中,进行数据统计和汇总处理。

2.2面积平差与质量检查

aRCViewGiS和掌上森林资源调查仪采用地理坐标系统自动求算面积。根据行政区域的实际面积和调查面积,按照“层层控制、分级量算、按比例平差”的原则,根据总体面积由计算机进行平差形成小班面积。现地核实数据导入aRCView后,对图班进行重线检查、图形拓扑检查后,对其属性数据进行重号、漏查、面积不吻合等项目进行检查,使图班与属性数据一一对应,最后形成完整的图形和属性数据库。

3.调查成果

通过外业调查与内业数据处理后,由调查属性数据库形成所需的各类统计表格,由图形数据库利用aRcmap等GiS软件制作基本图、林相图、各级森林分布图、森林分类区划图等其他专题图。最后形成了以图形为基础的空间数据、以调查因子为内容的属性数据和行政界线数据三类数据信息,汇总形成完备的森林资源信息系统。Spot5影像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发挥了极大作用,比起传统调查方法,工作效率、区划精度等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受到地面天气及卫星运行周期影响,在短期内收集齐一个地区的卫星影像比较困难。所以部分森林资源调查中就使用了tm影像作为替代。影像配准是以地形图控制的,但地形图的成图时间比较早,许多地物已发生了变迁,增加了控制点的寻找难度。建议使用GpS到现地采集控制点,以保证控制点的精度。

森林资源的特征篇3

关键词:林业循环林业发展模式森林资源

传统的林业体系主要目的是木材利用,而忽视森林的环境、生态功能,破坏了生态系统,导致坏境逐渐恶化。而循环林业的出现,则为林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循环林业是通过循环森林资源,将林业服务业、工业、种植业有效的联结,以促进森林资源的循环利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林业从业经验,对循环林业的内涵、特征、原则和形式进行简单的分析。现总结如下:

1.循环林业的内涵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启发下,林业系统可遵循、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规律,以实现重建林业生态经济。通过循环森林资源,将林业服务业、工业、种植业有效的联结,以促进森林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所以,循环林业是通过结合生态林业和循环经济,优化林业的事业与产业,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循环林业的内涵即循环利用森林资源,主要重心在循环,在林业生产、经济体系中,对各个环节的森林资源进行不间断的循环利用。可表现为四种形式:(1)资源产品废弃之后,可继续使用原先资源。例如回收的废纸可作为造纸原料继续使用;(2)被废弃的资源,被开发出新功能之后,可作为资源继续使用,例如枝落叶可作为肥料;(3)可将尚未耗尽的废弃物,实现资源成分的重新利用,例如废弃木屑可作为板材、燃料等;(4)针对共生要素资源,可利用一种资源要素之后,对其他尚未被利用的要素进行继续使用。综上所述,循环林业就是森林资源、林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主要包含:合理开发、科学培育森林资源;对临床原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成环境产品,并进行现场回用;最终的林业产品在消费、流通的过程中,实现理性消费;在进行生产加工时,对资源进行回用。

2.循环林业的特征

与农业、工业相比,林业主要的特点是它的产业体系,相对较为完整,与国民经济多个门类都有联系,属于产品种类多、产业链条长、涵盖范围广,是一个复合产业群体。

2.1生态系统与林业经济系统的双重循环

生态系统与林业经济系统主要在林业经济循环系统的内部存在,两者之间相互制约、影响和交织,这属于林业经济循环同其他产业经济的主要区别。站在大林业系统的角度说,因存在森林资源,促使催化三大产业门类,加之森林资源具有流动性,更加紧密了林业三大产业的联系。林业的第一产业是森林培育,第二产业是采伐业,这两大产业提供了非常充足的非木质、木质资源。第三产业是森林旅游业,森林为森林旅游业提供了充足的景观资源,第二、三产业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废弃资源,对这些废弃资源进行加工、回收、利用,可排入到自然环境中,例如水、土气、土壤。森林对废弃资源进行分解、吸收,以释放氧气,给人类、林业系统继续使用,以实现生态系统和林业系统的双重循环。

2.2最少废弃、最优投入和生产

生态系统与林业经济系统主要在林业经济循环系统的内部存在,两者之间相互制约、影响和交织,这属于林业经济循环同其他产业经济的主要区别。站在输出、输入的角度说,新型循环林业发展模式,以最少废弃、最有投入和生产为主要经济特征,体现高效率、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投入。

循环经济主要是实现物质的闭环流动,促使能量、物质的闭环和梯级使用,但这种循环利用属于相对性,绝对的开放。站在林业的角度,森林资源的闭环利用,主要是林业系统内部同外部系统之间的交换相对关系上。

3.循环林业的原则

3.1减量化

减量化属于一种控制源头的方法,在林业系统中,减量化主要是系统两端的物质存在减量化,林业生态环境在林业经济系统中减少了物质的投入量,林业经济系统向林业生态系统中减少了废物的输出量。另外,将量化还包括节流和开流的并重、相对和绝对的并重原则。

3.2循环利用

主要是在加工、采伐、种植、消费中体现循环利用的原则,对废弃物、木质林产品、森林资源等进行循环利用。将废弃物、木质林产品进行解析,然后进行多次利用。对非木质资源产品进行解析,进行循环利用。因此,循环利用主要包含木质资源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的循环利用。

3.3无害化

无害化原则主要表在四个方面:其一,在进行林木培育时,尽量使用野生植物农药、生物农药、生态肥,以取代农业和化肥,使其在树体、土壤中的残留量减少,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其二,在进行生态采伐时,选择强度适中的方式,尽量避免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干扰或最小化;其三,在进行加工、设计时,尽量选择无害、无毒材料,避免污染环境;其四,对临床生产末端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废气物排放量。

4.循环林业的形式

4.1实现林业三产业间的自循环

在林业的三个产业的自循环开始,林业森林培育业主要包括采运、培育的循环,林业采伐业主要是林产企业、林产工业间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森林旅游业则是实现规划、开发的旅游资源循环利用。

4.2林业循环发展模式

林业的循环发展模式,主要由不同类型的副产品、废弃物、原材料的流动,而构成多条产业链。林业森林培育业中的副产品、废弃物可作为采伐业的原料,旅游业中工业、企业所产生的废弃物、副产品可在林业森林培育中回收加工后再行利用。

5.结语

在林业中实行新型循环林业发展模式,必须需了解循环林业的内涵、特征和原则,内涵是实现生态系统和林业系统的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性、最优性、相对性等特征,遵循减量化、循环利用、无害化的原则。在这些基础上,实现林业产业的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建兰,林诗文,刘娜等.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及生态农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导入[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33-2636,2722.

森林资源的特征篇4

【论文关键词】 国有林场经营新思路

前言

我国国有林场主要分布在山区、江河源头、水库周围、沿海风口等生态脆弱区域和城市周围,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林木良种培育、林业科技推广、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贮备基地。但是,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项目开发征占用国有林场经营区内林地的需求逐渐加大,我国对国有林场实行的体制和政策、制度等同林业发展规律和林场的任务与职能不相适应,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国有林场的建设和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新思路。

1. 影响国有林场经营发展的主要因素

1.1投入机制不合理

森林资源生产周期较长,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经营措施和保护管理工作。但是,时至今日林业的投资政策,仍然是造林种树有钱,抚育经营无费;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有优惠政策,培育珍贵优质森林无资金补助,等等。这种只管造林、不顾森林经营的投入机制和政策导向, 致使许多林场多年营造和更新起来的林木,因无钱进行抚育经营而大面积生长不良甚至枯死;许多林分质量差的低效林木得不到改造提高;珍贵优质森林更是越砍越少,后继无林。这是造成一些国有林场林木生长率低、质量低、效益低和可采森林资源减少的“三低一少”的根本原因。

1.2林业财税政策不适应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林业被视为国民经济中的一项基础产业,其主要任务是生产木材等林产品,向国家缴纳利税。如今,林业建设已由过去的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林业发展战略的这一转变,要求经营林业既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实行市场化运作,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实行生态公益事业管理,讲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然而,国家对国有林场实行的投资、财税、信贷等经济政策和制度,基本上还是过去发展产业的一套老办法,特别是国家林业投资统统按林业建设工程项目安排。这样的政策制度,与国有林场转向主要培育经营生态公益林和林业生产建设量小、分散等特点相脱节,其结果造成林场生产的木材等林产品税费负担仍然过重;培育经营生态公益林资金缺位;林业贷款期限短、难度大、优惠待遇少;林场基础设施的维修、更新投资无门,等等。这几年,国家虽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建立了森林生态补偿基金制度,解决了一些国有林场的森林管护经费。但是,从总体上看,国家尚未建立起一套适应国有林场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和实施持续经营战略要求的投入机制和财税政策,林场难以从根本上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振兴之路。

1.3林场担负过重

多年来,国家一直把国有林场的性质定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但是,国家既不按事业单位列编,也不给钱,林场职工也不享受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和劳保福利待遇,林场生产的木材等林产品要像一般企业一样,照章交纳税费和利润,林场经营管理国有森林的费用也要由自己创收解决。林业发展战略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后,国有林场不只是一个培育和经营利用商品林的生产单位,更多的是保护培育生态公益林的事业单位,同时还担负着保护管理国有森林资源的一部分行政职能。许多国有林场为了维持生计,完成森林管护任务,常常为挣钱而疲于奔命,没有多少余力用于建设林场,培育经营森林。

1.4产权主体缺位

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法定为国家所有,由地方政府管理。但是,森林资源的产权主体一直未在法律法规上作明确具体的界定,地方各级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乃至林场都认为,森林资源归己管理,资产就由己支配和处置。由于产权主体不明晰,监管缺位,导致不少林场的林地、林木等,常常被地方政府领导、主管部门以种种名义随意平调、征占,甚至无偿出租、出卖等,造成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严重流失。而林场生产建设、保护管理森林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却无产权主管部门承担帮助解决的义务和责任。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产权主体这种似有又无的状况,既难保障资产安全,也影响增长增效。

2. 国有林场经营的新思路

2.1加强林地补偿费用的管理

按规定对征用占用林地征收各项补偿费用,是保护林地和维护国有林场权益的重要措施。征占用国有林场经营区内林地的,应在省属国有林场经营区范围内制定异地恢复森林植被的措施。征收的森林植被恢复费按省、设区市、林场2:1:7比例分成,其中:国有林场分成部分由省林业厅征收后返还省国有林场管理局,由省国有林场管理局按照政府性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纳入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国有林场异地造林、森林植被恢复与管护。国有林场要切实加强征占用林地补偿费用的管理,按有关规定用途专款专用,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2理顺林场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现有经营管理体制,赋予国有林场管理部门的人、财、物管理权限,真正建立起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运行机制。其中省级主管部门主要搞好宏观调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设区市国有林场主管部门的考核。将设区市国有林场主管部门当作县级单位看待,承担相应的财产管理、人事管理、林地林权管理、林政资源管理等职责。取消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国有林场的资源建档统计、木材运输办证等具体管理权,真正行使监督权。

2.3调整林场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添发展后劲。发展非木质森林资源产业,培育园林观赏植物、特色花卉、绿化苗木;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培育名贵中药材,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兴办森林公园,开发森林旅游、休闲、娱乐产业,创建绿色文明;利用国有林场资源优势,创办木材深度加工企业和家具制造业、纸、板行业,提高木材产品的附加值。

2.4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是林场脱困振兴,实现相持阶段良性转化的重要组织保障。因而,需要各地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把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纳入林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从实际出发,制定培育、选用和激励人才的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逐步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富有林业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才能,热心林业事业的优秀人才队伍,特别是优秀场长队伍。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林场职工工资待遇过低、生活工作条件差的问题,创造一个能让优秀人才充分施展才干和健康成长环境条件,以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长期为发展林场事业服务。

森林资源的特征篇5

关键词:林政资源管理;调查监测;林权;丘北

中图分类号:S7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11403

1引言

就现代社会而言,林业发展一方面是维持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丘北县生态环境建设必须站在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到林政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以建设“森林丘北”、构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目标,落实林地保护、林木采伐、林业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等各方面工作,才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林政资源管理概述

2.1林政管理内容

(1)森林资源管理。对于丘北县当前已经开发或是没有开发的森林资源,都需要林政管理部门加强统筹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更新资源管理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森林资源形势。该县可适当借鉴其他县的先进管理经验,并根据县内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创新,逐步完善森林资源数据库,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2)林地林权管理。对于林政管理部门而言,必须遵循法律法规,若是在资源的开发经营中出现纠纷,则必须由林政管理部门介入调查,在确保林业资源科学合理的使用的同时还应做好林权审核、使用工作,并将其记录在案。

(3)林业法规管理。以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编制与地方林业管理相适应的规章制度,通过实践,逐步实现林业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此外,加强森林资源采伐法规宣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

(4)采伐管理。林业资源采伐中,要求林政管理部门以森林资源实际情况为基础,确定采伐额度,在实际采伐工作过程中做好管理、监督,确保采伐合理适度。

(5)林业行政处罚。在林政管理中,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条款,查处违法行为。

(6)木材管理。在林政管理中,木材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林政管理部门参与到木材运输、经营加工的全过程管理中,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2.2林政管理工作职责特征

(1)复杂性。由于林业工作复杂,相对应的林政管理工作也具有复杂性特征,为更好的做好工作,要求林政管理人员要广泛掌握生态育林、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2)广泛性。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要求和林业管理、生产经营相关的部门均参与进来,做好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与落实工作。

(3)强制性。林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的,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即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惩处,具有明显的强制性特征。

3丘北县林政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3.1丘北县林政资源管理成效

“十二五”以来,丘北县林政资源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丘北县森林资源质量与结构合理性均得到有效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林地保护管理工作得到落实。主要完成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实现了丘北县林地“一张图”的数字化管理目标,规范了林地占用征收管理程序,有效缓解了林地供需矛盾。

(2)林木采伐管理逐步规范。云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林政资源管理工作内容与要求,同时通过森林采伐限额、采伐公示制度的贯彻,切实保证森林采伐工作的有序开展,有效保护了林业资源。

(3)监测调查扎实推进。丘北县逐步落实了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云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十三五”采伐限额编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材料正在审核中。

3.2丘北县林政资源管理新问题

(1)林地供需矛盾显著。随着丘北城市化工作的日益推进,用地需求日益增加。

(2)违法占用林地问题依然存在。有很少部分依旧存在不办理占用征收林地手续、随意改变林地用途、超期使用林地等等问题,林地使用不规范。

(3)采伐限额节余与无证采伐、乱砍滥伐之间的矛盾突出。林木采伐管理中,容易受到采伐指标分配不合理、审批手续复杂、监管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

(4)调查监测成果缺乏时效性。当前,国家与地方缺乏统一的监测体系,各自独立,各自的成果未能相互衔接、补充,出现“两套数据、两张皮”的现象。森林资源一、二类调查的周期分别是5年和10年,调查周期长,成果时效性不佳,同时由于调查手段较为落后,相应的成果精度较低,无法真正发挥数据支撑的作用。

4扎实推进林政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

由上述分析可知,近些年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稳步提高,成效显著,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今后应继续扎实推进林政资源管理,切实解决相关问题,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2016年7月绿色科技第13期

李建恒:丘北县林政资源管理初探资源与产业

4.1加强林地保护,贯彻落实林地红线管理制度

(1)严格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要求。在进行林地管理时,需严格按照规划的具体内容开展工作,乡(镇)不同、林业类型与等级不同,相应的管理措施也是存在差异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批准后,禁止各乡(镇)随意更改,若是确实需要调整林地用途,应上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同级人民政府,经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

(2)有效落实《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积极节约使用林地,尽量少占甚至是不占林地,对于生态脆弱区或是生态区位重要的林地需重点保护。在林地保护中,应加大力度开展林地清理整治工作,杜绝非法占用林地行为。

(3)做好林地、林权管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对于森林、草原、山岭等自然生态空间必须做好统一的确权登记,由国土资源部负责不动产统一登记,由林业部门负责相关的林地、林权管理工作。对于完成确权登记的林地需核发林权证,并依法监管林地,以有效避免土地登记时林地的用途被改变,构建完善的林权交易平台,确保林农财产受到保护。

4.2深化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调动林农造林护林积极性

集体林面积在丘北县林地中占比达89.13%,因此深化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对于“森林丘北”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切实维护林农经营自、财产处置权,充分调动林农造林护林积极性,获得更高的经济、生态效益。

(1)根据云南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意见》(林资发〔2014〕61号)。丘北县在明确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逐步落实“意见”,进一步加强采伐指标分配管理工作,避免因为手续复杂等问题造成无证采伐等现象的出现。此外,应做好伐区设计工作,加强采伐监管,落实木材运输检查工作。

(2)集体林采伐应采取差别化管理措施,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森林,需做好相关保护工作;集体商品林,应放活采伐管理,重点加强速生丰产用材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竹林的采伐控制,实现采伐指标进村入户,有效控制皆伐作业,引导林农开展自主经营。

4.3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有效提高森林质量

(1)做好试点工作。当前,在大力推进国家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试点县相关工作的同时,应进一步以国有林场为核心,扩大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试点范围。

(2)推进示范基地培育。应在充分考虑乡(镇)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经营管理科技示范林场、示范村,充分展示用材林的高效培育、特色经济林的发展、林下经济的开发等等,以综合各乡(镇)的特色,开发不同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模式,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3)贯彻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应在充分理解“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落实其中的优惠政策,从而为乡(镇)林业发展提供便利。例如在进行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的编制时,若发现抚育限额不足,可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追加或是合理占用主伐、更新采伐的限额;若是出现森林火灾或是重大病虫害,需要清理相关受害木,则采伐限额可不分类型,直接集中用于受害木清理等。

4.4积极落实完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

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是确保林政管理工作科学开展的重要基础,也为相关政策、制度的编制提供了数据支撑。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具有设计范围广、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工作任务重、成果精度要求高等等特点,因此必须加强通力协作,确保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与变更调查的重要性,组织成立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并相关通知,明确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2)做好进度管理。森林资源调查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必须做好技术力量的整合工作,实现专业最优配置,打造出一只高素质、高能力的工作队伍。同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采取倒排工期的方式,确保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与变更调查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3)保证调查队伍专业素质。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对于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以确保成果质量,应做好组织、培训、考核等工作,确保参与调查工作的人员均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在开展调查工作时,应严格遵循“五个统一”原则,即做到统一标准、方法、协调、汇总、出数,确保整个调查成果真正具有参考价值。

(4)把控调查成果精度。在进行新一轮森林资源调查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细则、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工作,并采取“逐级把关、严格审核”的方式,有效把控调查成果精度。

5结语

森林是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林政资源管理是实现林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各级林政管理部门落实相关责任。长期以来,丘北县大力开展各级林政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森林覆盖率、蓄积均出现大幅增长,林地保护管理工作各项措施得以落实,林木采伐管理向着规范化发展,林政执法与资源调查监测等工作稳步开展,为相关林木经营、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县林业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认真贯彻相关指导政策,对林政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扎实有效推进解决措施,通过贯彻林地红线管理制度、深化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落实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等,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真正做到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建设好丘北森林资源。

参考文献:

[1]李相利.浅析云南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之立法研究[J].中国市场,2012(10):77~78.

[2]乐中阳.云南省解难题闯新路加强资源林改管理[J].云南林业,2013(2):22.

森林资源的特征篇6

关键词 森林 法规 浙江特色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在针对森林保护方面主要是借助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来进行的。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各地的森林的种类及各种基本条件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森林的保护及森林法的实施必然具有本地的特色。我国目前主要的学术著作中,并无太多的学者关注地方森林法规的地方性特色,研究主要是集中于我国目前森林法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予以相应的完善的建议。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浙江省森林法规的特色,从而为我国各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适合各地的有特色的森林法规作出一些贡献。

一、浙江森林法规特色研究的必要性

有特色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即要有特点、要创新,不照抄照搬。在当前地方立法的过程中,不少学者都主张要把有特色作为地方立法的核心和灵魂,如王斐弘教授指出有特色是地方立法的核心,其对地方立法特色涵义的界定为,地方立法在反映、揭示、规范本地特殊性的同时,应具备某类立法的共性特征,并蕴涵针对性、先行性、创新性和自主性,也即地方立法能充分体现本地经济水平、地理资源、历史传统、法制环境、人文背景、民情风俗等状况,适合本地实际,并且在突出地方立法针对性的同时,应将先行性、创新性和自主性同解决本地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豍田杜国学者指出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的灵魂,其对地方特色的界定为:所谓地方特色,就是指地方立法中所体现出来的本地的特殊性,豎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保持了市场取向改革先发之优势,社会、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因此,前进中遇到的问题比较新,暴露的矛盾比较早,往往在国家立法层面缺少相应的规则或者成例去处理问题。体现在立法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在坚持与国家立法不抵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先行、探索作用,突出立法制度创新,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浙江最近几年提出了“森林浙江”、“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省建设、文化大省建设等一系列战略口号,为森林法规的特色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浙江森林法规的特色分析

(一)浙江森林法规特色的动态分析。

1、浙江森林法规立法前制定工作的特色分析。

(1)建立地方立法调研项目库制度。

所谓立法调研项目库,就是根据对国家立法进程和本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把握,对当前经过初步研究论证,有立法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地方立法项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选择、分类后形成的地方立法调研项目的数据库。浙江省自从2003年12月,实行了地方立法调研库项目制度之后,对需要制定的森林法规首先进行项目调研论证。

(2)实施森林年度立法计划编制工作。

年度立法计划是对一年立法工作做出总体的安排和部署。浙江省一是建立和实行了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建议工作制度。通过新闻媒体和地方立法网等多种途径,公开向社会征集立法项目建议,了解和把握社情民意。二是建立和实行了立法项目申报责任制。规定:凡要求报请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立法建议项目,应当同时提交包括立法必要性、可行性、立法依据、指导思想、需要规范解决的重要问题等内容的立法可行性报告;三是建立和实行了专家论证制度。对拟列入立法计划的项目,委托专家或者召集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等进行论证,听取专家的独立意见,保证立法项目的科学性。四是在具体立法项目的选择上,注意做到“四个结合、四个优先”。即:与中共浙江省委的重大决策相结合,省委建议立法的项目优先;与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建议相结合,人民群众意见建议集中的项目优先;与代表议案办理相结合,代表议案建议的项目优先;与法规起草方式相结合,由浙江省人大负责组织起草并提请审议的项目优先。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在制定《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时,广泛征集建议、进行专家论证等。

(3)推进森林立法公开。

立法公开是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立法工作透明度的重要措施。在立法公开方面,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要坚持实施了以下制度:一是立法听证制度。二是法规草案公开登报征求意见制度;三是法规草案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制度。上述两项制度的实施,对于消除了人民群众对于立法工作的神秘感,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热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工作提供了渠道和平台,有效地推动了立法民主。

2、浙江森林法规立法后调研和论证工作的特色分析。

(1)做好林业法规清理和法规修订修改工作。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社会生活条件也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许多较早以前制定的林业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生活的需要,有的还成为改革的束缚与阻碍。因此,为了保持林业法规内容上的现实有效性和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性,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及时对那些已经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的法规进行修改,在立法工作中显得愈来愈为重要,已经成为日常性工作。2004年11月12日省政府了《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办法》,《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办法》实施以来,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政府规章的效力等级较低,行政许可无权设定,行政处罚力度不够,特别是对政府层面防治责任的规定还存在不足。所以2009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

(2)开展森林法规质量评估工作。

为了解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质量和实施情况,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常采用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代表视察等方式进行立法质量回头看,及时发现、修改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森林法规规定,检验和促进立法质量的提高。

(3)推进森林法规备案审查工作。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保证国家法制统一的重要措施,是人大常委会加强立法监督的重要工作。一是规章备案审查工作。2006年,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在总结以往对报备案规章进行被动审查的工作基础上,对2005年报备案的政府规章进行了主动审查。二是其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由于浙江省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森林面积、森林种类等的不同,所以制定的森林方面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也比较多,及时对这些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可以保障我国法规的统一性、高效性、完备性,提高立法质量。

(二)浙江森林法规特色的静态分析。

1、浙江森林法规的前瞻性。

浙江省率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进一步明晰了林业产权关系,成为全国四个率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的先行省份之一。稳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制订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相关管理制度,初步解决了制约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瓶颈和资产评估资格问题。全面实施全额返还林业两金改革,实现了山区林农零税赋。启动政策性林木保险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林木保险政策,有地增强了林业风险防范能力,保障了林农创业支付。如嵊州市出台了《嵊州市林权抵押创业贷款管理办法》和《嵊州市林木保险条款》等。2009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这也是我国首部专门为防治松材线虫病而制定的地方法规。

2、浙江森林法规的针对性。

有特色是地方立法的灵魂,衡量一部地方性法规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就是其能否体现地方特色。多年来,浙江立足本地实际,踏准经济社会发展的节拍,走出了一条富有浙江特色的立法之路。为保护本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制定了鉴湖水域保护、南麂列岛部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钱塘江管理、乌溪江环境保护、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温瑞塘河保护管理等条例。这些地方性法规充分体现浙江经济水平、地理资源、法制环境等状况,重点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浙江森林法规的文化性

浙江森林资源丰富,安吉的竹子、兰溪的兰花、金华的茶花、开化龙顶的茶叶、庆元的香菇、长兴的银杏等森林植物文化内涵深厚,各具特色。各地区为了发展本地区有特色的森林植物,保护本地区森林植物的品牌,纷纷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例如开化县制定了《有机茶、无公害茶叶“十五”发展规划》和《“开化龙顶”茶商标包装物管理办法》,使茶叶的整体形象得到了提升。

三、结语

浙江森林法规虽然具有许多特色之处,但是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浙江省森林法规应当顺应国际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变革的潮流,提升森林立法理念,按照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和原则要求,以维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共同进化作为森林立法的基本目标和最高价值求;豒而且实践证明,现有分散式的自然资源立法,不能较好地处理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各种法律关系,保障自然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因此,需要通过综合性立法弥补现有自然资源立法的不足。豓所以浙江在制定森林法规时,不能将森林、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独立看待,而应该制定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各种资源的法规,等等,希望浙江省能不断完善有地方特色的森林法规。

项目基金:本文系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2011年“浙江森林法规特色研究”的项目成果,项目编号:3122013240170。

(作者: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法基本理论;魏俊杰,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法基本理论;沈飞,湖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城市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斐弘.地方立法特色论.人大研究,2005(5):28-29.

[2]田杜国.地方立法中的灵魂—“地方特色”.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16.

[3]丁祖年,刘永华.浙江省地方立法三十年回顾与研究.浙江省人大法工委,2009.

[4]黄武.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浙江立法工作的创新实践.今日浙江,2011.

[5]刘尊强,朱永法.浙江林业产业建设30年回顾与经验总结.林业经济问题,2010(5).

森林资源的特征篇7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S7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19-01

一、现阶段基层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工作。虽然近几年人民的法律意识、生态意识有所增强,但一段时间以来存在只有“长大树的地方才是林地,不长树的地方就不是林地”的不正确认识,群众意识有待增强。

2、森林资源权属管理工作有待强化。由于历史遗留和其他种种原因,个别地方还存在林地、森林、林木存在权属不清现象,不能及时确权、登记发证,使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极大地挫伤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3、森林林木采伐限额管理过于严谨。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实施,虽然有效控制了森林资源的年消耗量,对森林资源有序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正面作用,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对人工商品林经营者、栽植“四旁”树的林农以及承包管理天然林的集体或个人的造林积极性起到了负面影响,“年年经营不见利”极大地挫伤了他们投资的积极性。

4、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工作有待加强。由于缺少经费、缺少有经验与技术的调查人员,以及现代化设备,使用监测队伍的建设步伐明显滞后,不能及时开展森林资源的调查工作,建立和更新森林资源档案、森林资源数据库,致使对现有森林资源底数不清,不能为林业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5、森林资源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工作还很薄弱。随着国家政策对林业投入的倾斜,森林资源管理机构、队伍建设虽然已有一定规模,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费不足,交通工具缺少已成为当前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阶段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对策

1、依法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坚持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实施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把加强林地管理做为当前森林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把林地管理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上,严加保护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做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按照分类保护、分区管理的原则,确定林地保护、利用等级,制定分区域的林地主导用途和利用方向,实施林地用途管制。严格依法审核审批各项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加强工程建设征用占用林地全过程的监管与服务,对征用占用林地选址情况、用地规模实行预先论证,确保工程建设不占或少占林地;加强征用、占用林地实际使用情况的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未批就占、未批就建、少批多占、超范围或异地使用林地;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行为,杜绝林地的非法流失,加大对违法使用林地的查处力度,对于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规定进行查处,限期恢复植被,补办征占用林地手续,绝不姑息迁就。

2、加强林权管理。为切实保护好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给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对权属明确无争议的及时核发林权证,保护广大林权所有者的利益。对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要及时进行调查、调解,尽快确定其权属予以发证,保护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抓好林权交易流转工作,特别要做好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发生流转的档案管理,同时要制定有效措施,掌握流转动态,监管服务到位,确保林权登记手续完备,发证程序合法。

3、进一步调整林业政策。对森林资源的管理要分区施策,分类管理。在管理中不断探索新的有利用于林业大发展的成功的林业政策改革。对于不同类型的林分要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政策和模式。对公益林要认真落实公益林管护补偿政策,完善公益林管护管理法规,严格管护,科学经营,使其充分发挥最大生态效益。对商品林要依法放活,集约经营,特别是人工商品林要依法放活,在管理采伐方面要给予充分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为林农提供优惠政策,使其最大限度地发展经济效益。要积极推进承包、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招标、拍卖等多种形式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4、做好森林资源综合监测工作。要采取切实有利措施,积极争取各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增加监测经费,引进人才,更新设备,加快高新技术应用步伐,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森林资源监测队伍。要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地一步摸清森林资源家底,实现对森林资与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为本地区林业如何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森林资源的特征篇8

【关键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

0.前言

近年来,非公有制林业在我省林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省林业建设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林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激活了国有林场职工自营经济,拉动了相关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就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谈几点思考意见。

1.制约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1税费负担沉重

税制改革,虽将原木的产品税和农林特产税合并为农业特产税,但在生产和收购两个环节对买卖双方同时征收,形成新的重复征税。同时,由于增值税不能同步抵扣和不能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对木材生产者免征增值税的政策难以到位。出于木材税费负担重,经营用材林基本上无利可图,抑制了林业投资的积极性,在一些地方还诱发了乱收乱购、黑市交易和无证运输等问题。

1.2筹集资金困难

贷款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非公有制林业集约经营、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限制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银行认为森林经营风险过大,加之林业贷款的还款期长,一时难以体现其经营业绩;另一方面,由于活立木市场尚未形成,活立木难以作为抵押资产;即使个别银行允许以活立木资产作抵押,但要求贷款人进行抵押物保险,而保险公司又不愿意受理森林保险业务,从而限制了非公有制林业投资主体的借贷能力。

1.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不足,一直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一些林业是当地主导产业和主要经济依托的林区、山区,林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想在林业领域投资的,也因此而犹豫、观望。多数投资主体自己无力承担也不愿意承担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由于基础设施得不到改善,非公有制林业难以有大的发展。

1.4商品林资源管理不灵活

目前,国家对森林资源消耗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对防止森林资源过量消耗,促进资源消长平衡,实现森林资源的休养生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按照分类经营改革的思路,对公益林的消耗继续实行严格的管理,仍十分必要。但从商品林业发展的角度看,管得过死,限制了投资主体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有效利用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缩小了适应市场需求灵活决策的空间。

1.5木材独家收购制度仍在实行

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上,投资主体受到的限制较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木材独家收购制度。本来,木材产品短缺对生产者有利,可以刺激生产。但是基于控制资源消耗而建立的木材独家收购制度,虽然也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却使木材收购成为一种垄断行为,使木材生产者处于被动地位,抑制了林业生产的发展,负面影响十分严重。

1.6产权保护不力

《森林法》虽然规定了国家保护林农的合法权益,依法减轻林农的负担,禁止向林农违法收费、罚款,禁止向林农进行摊派和强制集资。但《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并没有将其具体化,没有规定哪个部门有义务、有权力定期调查和反映林农负担情况,没有规定如果林农负担经多次反映得不到解决,哪个部门负责任。因此,对有关部门没有约束力。对各地损害林农利益的行为如何判定、如何处罚,《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也未做出明确规定。

2.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思考意见

2.1深化林地产权制度改革

实行“两权”分离,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在稳定林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将进一步放活林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以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产权不清、利益关系不明确等问题,是制约林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所以,当前必须突出抓好林权制度改革,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把“谁造林、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而林权改革的核心就是在稳定林地所有权的前提下,放活使用权和经营权,保证收益权。同时,林权制度改革要在确权发证资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实行公开招标,采取竞价拍卖、招标承包、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积极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非公有林的建设。

2.2减轻林业税费负担

首先,增值税要降低税率。在进项税额的计算中把林业规费纳入其中,即林业规费也应予以计算抵扣进项税额。这样以有利于维持其市场竞争能力,促进资本向营林方向流动。其次,对种、养、初加工产品继续实行免征所得税优惠政策。鼓励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利用次小薪材生产的产品继续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鼓励开展抚育间伐,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业生产力,对抚育间伐免征一切税费。再次,严格执行国家税费征收标准和征收办法。在木竹产品的税费征收上,各级特别是县级要按国家政策办事,严格执行税费征收标准和征收办法,不得提前征收,不搞代扣,不搞定额征收农业特产税、增值税、所得税,而是按实按规征收,不得提高计税计费价格。使林农及木竹经营者等有正常的盈利,市场交易将趋于正常,偷漏税费等违法现象也会大大减少。这对于恢复林区经济秩序,保护森林资源,发展非公有林业生产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3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深化对森林资源的认识,把森林资源当作资产来经营。严格执行分类经营制度,落实分类经营政策。商品林完全私有化,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由市场决定其命运,以市场推动其发展。强化监督管理,切实保护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严禁向私有林、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乱收费、乱滩派、乱罚款,尊重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的经营自。如用人、分配、经营方式、产品处置等,不得使用行政干预;在采伐林木上,为了既不违反限额采伐制度,又使经营者有更多的自,给经营者定一个年限额采伐量,这样经营者可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年采伐量。对侵害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如撕毁合约、乱砍滥伐、盗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要坚决查处,依法处理。林政、森林公安等林业执法部门及时解决非公有制造林中出现的纠纷和困难,严厉打击毁林违法行为,制止在林业产权流转过程中的乱砍滥伐现象,及时查处各类案件,切实保护非公有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毁林案件要及时严厉查处,维护非公有制造林者的合法权益,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坚持面向市场,创新机制,大胆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对经过公开拍卖或转让的土地所有权或经营权及时制定和规范合同,林业部门及时办理林木权属证书,用法律的形式明确经营者的责、权、利。在商品林建设上,尽量对非公有林开放,上不封顶,各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现有林子,已是非公有的,要切实保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及时确权发证,让非公有制林业主有实实在在的财产拥有权和经营自;公有的,也要通过个人承包等形式引入民营机制,优化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森林资源的特征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清理违法违规占用林地行为,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努力营造保护森林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使保护林地意识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工作目标

通过调查摸底掌握全区征占用林地情况,集中开展清理违法占用林地工作,进一步规范征占用林地的管理,加大林地保护管理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好林权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有效保护林地资源,确保我区生态建设成果和国土生态安全。

三、清理重点

一是在林内从事旅游、休闲度假、工程项目开发,特别是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

二是违法占用林地开矿采石;

三是山岚租赁承包人员在林地内违法乱搭滥建。

四、方法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各镇街、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山头地块,对辖区内违法占用林地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包括建设项目地址、所属村居、占用林地面积、违法占用林地的责任单位、责任人等。各镇街在统计汇总并由镇街主要领导签字盖章后,于前报区林业局。

(二)清理整治阶段。在前期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对清理中发现的违法占用林地案件,要依照《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该补办手续的补办相关手续,该处罚的进行处罚,该关停的一律关停,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

(三)总结验收阶段。各镇街、有关部门结合此次集中清理行动,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健全林地征占用跟踪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对征占用林地的管理,使征占用林地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推动我区森林资源合理有序利用。

五、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林地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违法乱砍滥建、侵占林地,既破坏了森林资源,严重危害生态安全,又引起群众不满,造成不稳定因素。各镇街、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将思想统一到集中清理工作的部署上来,研究制定周密的具体行动方案,强化细化措施,把清理违法占用林地集中行动作为创建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广泛宣传,形成氛围。要把《森林法实施条例》、《省森林资源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宣传栏等各种渠道,将此次开展林地清理整治的目的、意义宣传到村到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断增强干部群众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跟踪报道一批典型案件及行动战果,以震慑犯罪,教育群众,树立执法权威。

森林资源的特征篇10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近期关于保护我市环城林带的重要指示精神,针对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关于市环城林带毁损情况的报告》所列违法破坏森林资源的问题,今天下午,市政府组织了相关区政府及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现场检查了保利房开项目、顺海林场、高穴打石场、三联乳业恒建砂石场等地森林资源被毁的情况;刚才,政府和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汇报了相关工作情况;吴青主任代表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出了宝贵建议和意见。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对吴青主任和各位政协委员的建议意见以及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市已拥有472万亩的森林,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1%,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享有“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美誉的城市。森林资源和宜人气候已经成为我市发展与进步的灵魂。但近年来,违法占用林地的现象较为严重,其中环城林带和城郊结合部尤为突出。去年,市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违法占用林地的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措施保护以环城林带为标志的森林资源,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也将无颜面对全市人民。所以,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下,我们开展了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专项行动,吹响了城市森林保卫战的号角,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打了一场漂亮的森林资源保卫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全市人民的好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的工作还要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因为“林中村”、“林中街”、开山毁林、倒渣毁林和违法占用林地建房、建坟等现象仍时有发生,森林资源特别是环城林带的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今天检查的结果已佐证了这一事实。针对今天检查的情况我提几点需要立即进行整改的要求:一是对顺海林场因包坟毁损的林地,要尽快补植补种树木恢复植被;二是市林业绿化局要尽快依法查处乌当奶牛场发现的那座“林中墓”;三是政府要核查高穴砂石厂的开采手续是否完备,核实开采范围是否存在“超层越界”,并制定下步处理措施报市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四是由政府牵头,市农业局、三联乳业有限公司积极配合,限期恢复乌当奶牛场区域内违法毁林倒渣场的植被,并将落实恢复植被的情况报市政府。

下面,为了更加有效的保护我市的森林资源,结合当前要开展的工作,我再讲几点意见:

第一,各区、市、县政府及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要按照李军书记、袁周市长的重要批示,按照“全市统一领导,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具体实施,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结合部门的职责和职能,制定相关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行动的相关工作,对违法行为决不姑息、决不手软。

第二,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属地管理原则和工作要求。各区、市、县人民政府是本辖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要把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抓落实。区(市、县)长、乡镇(办事处)乡镇长(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切实做到守土有责。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的相关制度,尤其要建立村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巡查制度,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三,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奖惩制度。对辖区内违法占用林地行为频发且制止不力的单位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特别是区(市、县)和乡镇政府负责人的主体责任。对虚报、瞒报重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行为,一经查实,要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决不姑息;对行动迅速,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任务出色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予以奖励。会后,请市林业绿化局进一步修改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奖惩制度,报市政府审定后行文下发执行。

第四,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制定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做好本辖区内违法占用林地的预防、预警、应急和处置工作。要真正把查处违法占用林地,特别是群体性违法占用林地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五,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清理整顿和规范矿产、砂石资源开发秩序,在开采矿产和砂石的办理程序中要增加林业部门和规划部门许可的前置程序。从今天起,凡在林地内开采矿产、砂石资源的,未经林业、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相关部门一律不得办理新的矿产、砂石开采证。矿产、砂石资源开发要本着科学规划,集中开采的原则进行。

第六,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的森林防火工作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依据各自职责,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牢牢把握预防为主,严防死守的原则,切实做到路口有人把、山头有人看、坟头有人守,加强巡查,确保“看住人、管住火”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七,市环城林带绿线界定由市林业绿化局会同相关部门单位经过细致勘测已经完成,绿线已经划定。今后凡非公益性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征占用绿线内林地。

第八,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今后,凡涉及征占用林地的建设项目,在进行选址定点和审批前,依法先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前期审核,本着生态优先,不占或少占林地的原则,合理规划、严格把关。所有建设项目在未取得省林业厅或国家林业局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之前,相关部门单位不得将林地改变为建设用地。也不得将林地对外实行招、拍、挂。对确需征占用林地的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按程序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严禁未批先占、不批也占、边申报边占林地的情况发生。

第九,加强林政执法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的林政资源执法队伍是搞好森林资源保护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区、市、县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队伍建设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增强执法队伍建设的自觉性,要对资源林政管理人员进行廉政教育、警示教育,使他们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最大限度地防止各类林政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对越权乱批占用林地及对违法占用林地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相关人员要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要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和市民对我市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建立全社会关注、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机制。为更好地保护好市的青山绿水,市林业绿化、城管、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要设立相应的举报箱、举报电话,以利于公众对违法占用林地从事经营活动等进行举报,此项工作要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