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十篇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十篇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0:41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篇1

关键词:住院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疾病谱;研究

目前,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的常见疾病、多发病。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肺炎是儿童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虽然全球针对肺炎已经研究出疫苗和抗生素,但是全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1年内的372例住院患儿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资料,利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研究。

1.2调查方法首先将我院收治的,经检查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病历,检出年龄在0~14岁的儿童。然后按照疾病分类及疾病名称以iCD编码为标准。

1.3统计分析利用设计好的调查表,进行汇总(按第一出院诊断疾病进行统计)及SpSSStatiStiC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我院儿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的基本情况1年期间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总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始终高于女性患者,约为女性的1.8倍。

2.2我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不同年龄组构成分析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以婴儿和幼儿居多,分别占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总住院人数的39.5%和48.6%。

2.3我院儿内科住院患儿不同年龄组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构成(见表1)。

2.4我院儿科呼吸系统住院患儿病种构成分析肺炎所占比例排首位,其次是毛细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排到第3位,其下依次顺位是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其它呼吸系统疾病35例,占所有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0.15%。

2.51年我院儿内科呼吸系统住院患儿病种及顺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例数逐年增多,呈现上升趋势。当中肺炎均排在首位,其次为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住院患儿例数从各年度变化来看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住院患儿例数从各年度变化趋势来看无显著变化。

2.61年儿科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季节分布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冬、春季多见。

2.7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地区分布情况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城市比例多于农村。

3讨论

根据以上情况得出,我院收治住院患儿人数有一个逐步升高的状态,体现在呼吸疾病方面,其他的疾病相对比较稳定。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多影响在年龄较小的患者身上,例如:婴幼儿这2个阶段,发病的季节体现在春季和冬季。据统计,在我院收治的患儿中,婴幼儿肺炎排在第1位。排在第2位的是毛细支气管炎位。据统计在过去的几年内支气管哮喘是排名第5位。儿童免疫力低下,容易被呼吸系统疾病侵袭。因此,研究儿童住院情况的特征和规律,可以为科学管理和服务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同时在现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状况下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作为参考。

4结论

在观察研究中得出,我院近1年的收治住院患儿人数有一个逐步升高的状态,体现在呼吸疾病方面,其他的疾病相对比较稳定。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多影响在年龄较小的患者身上,例如:婴幼儿这2个阶段,发病的季节体现在春季和冬季。据统计,在我院收治的患儿中,婴幼儿肺炎排在第1位[1-3]。

参考文献:

[1]陈春明,杨平.二甲医院3年儿科住院患者统计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4):131-132.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篇2

[关键词]24h综合强化护理;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26-03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多种疾病合并等特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处于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患者多伴发发绀、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衰竭、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故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不利于基础疾病的治疗,还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死亡率的增加。为进一步加强护理效果,我科在重症监护室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新津县中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2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明确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诊断。(2)未合并其他系统、重要脏器病变。(3)未同时患有>2种呼吸系统疾病。(4)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相关内容。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67例,男31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5±12.0)岁,病因分布中,CopD36例,重症肺炎18例,aRDS6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2例。强化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4±13.1)岁,病因分布中,CopD33例,重症肺炎16例,aRDS8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2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因分布等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包括心电监护、输液、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强化组接受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病情观察强化护理:基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变化快,责任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24h一般生命体征,尤其加强患者活动、进食、呼吸机治疗后的病情变化,除密切关注一般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咳痰、咳血,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上报主管医生。针对某些疾病的特点如哮喘,一般会在夜间诱发发作,应加强哮喘患者夜间巡护与病情强化护理观察。(2)呼吸道及通气加强护理:大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存在排痰困难,咳痰无力等问题,若痰液不及时排除,会加重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碳酸血症。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呼吸道及通气护理,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密切关注呼吸机相关参数,同时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漱口,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使用吸痰器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必要时雾化吸入氨溴索、糖皮质激素等化痰、祛痰治疗,护士交接班时应密切关注,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3)饮食强化护理:由于患者多处于卧床状态,胃肠蠕动消化能力较弱,为避免吸入性肺炎,进食应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餐后及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4)改善雾化吸入方式:尽量采取小剂量雾化吸入,并且药物吸入前尽量使药物温度与体温相近,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发生。(5)环境舒适化护理:尽量保持重症监护室内干净、通风通气良好。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清洁杀菌,清洁方式采取湿化处理,避免扬尘刺激患者呼吸道导致病情加重。杀毒剂不应使用刺激性强的杀毒剂,避免刺激患者呼吸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及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治疗效果采用分级制:治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相关辅助检查等显示正常。显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相关辅助检查大部分正常。有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好转但未消失,辅助检查显示大致正常。无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未好转,或出现加重趋势,或患者出现死亡等不良结局,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强化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总显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总显效率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见表2,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6210,-0.7688,-0.2940,-0.3733,-0.5997,p>0.05。护理后强化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常规组,t=12.1555,p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一般年龄大、体质差,并且多处于病情变化快,发展快阶段,如若不加强护理干预,易导致患者进入病危状态。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日常饮食、起居活动,加之治疗带来的痛苦,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现会加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进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由于现代医学发展为生物-医学-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要求,护理不仅要满足治疗需要,还要全方位地进行护理以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模式,从强化24h病情评估、强化呼吸道及通气管理、饮食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强化组基础疾病治疗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篇3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43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病症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1]。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儿86例,a组53例,男34例,女19名,年龄3.6~9.1岁,病程6~13个月;B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1~8.5岁,病程1.3~2.5年。

研究方法:①a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静滴,>6岁儿童:2次/日,18mg/次。

疗效判断方法:①显效: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病情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结果

对86例患者进行为期9~14个月跟踪随访,患者恢复较好,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经第2次治疗,恢复良好,无复发状况。经统计,a组5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37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1%,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9%;B组3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有效率81.8%,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2例,心跳絮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1%。见表1。

讨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一般为气管或肺部病变所引起,病情较轻患者病症主要为咳嗽、胸闷等,病情较重患者[4],则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危险。在城市的死亡率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盐酸氨溴索是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能有效的清楚呼吸道黏痰,促进分泌物溶解[5],从而使呼吸系统顺畅,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从而起到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促进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恢复的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并以传统布地奈德药物治疗为对照,患者咳嗽、喘息等病症恢复较快,病情改善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有效率98.1%,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

3李为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486.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篇4

呼吸内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随着时间推移,医学条件的进步,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杀手。简析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特点,探究治疗呼吸内科疾病应该注意的问题,造福更多患者。

关键词:呼吸内科疾病;临床特点;治疗;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

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51-02

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与此同时,呼吸内科疾病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而这些新问题也使得呼吸内科疾病的救治工作变得更加棘手。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对呼吸内科疾病进行救治,首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新特点进行分析。

1对呼吸内科疾病出现的新特点的分析

传统的呼吸内科疾病是由于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病理简单,医治也相对简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恶化,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不降反升,并且出现一些新的复杂的特点,给呼吸内科疾病的医治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1.1发病时间快: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呼吸内科疾病呈现出发病时间越来越快的特点。使得救治时间大大缩短,尤其是一些突发的新型疾病,留给工作人员研究病理的时间越来越短,甚至会出现病理研究清楚之前就错过了一致的最好时期。而发病时间越来越快,也可能会造成患者就医之前就错过了最佳医治时间。

1.2发病原理更加复杂:

当代社会,引发呼吸内科疾病的不再仅仅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一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因素也可能是引发呼吸内科疾病的关键因素。2004年8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接收了12名高烧为主的患者,经医院诊断这12名患者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经过调查,这些患者患病的原因是在同一家没有卫生执照的游泳馆游泳。这也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当代社会呼吸内科的病发原理不再仅仅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许多社会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呼吸内科疾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救治的难度。

1.3更容易复发:

传统的呼吸内科疾病,是一种简单的,易治愈的生活疾病,并且不易复发,但是目前环境条件恶化,人类身体的抵抗力变差,呼吸内科系统的疾病更容易反复发作。在工业区,人口密集区域,空气质量差(雾霾天气严重,空气含尘量高等)地区,复发率更是高出了普通地区。疾病的重复发作使得病人服用大量的类似的药物,导致病毒或者是细菌抗药性增强,甚至会产生变异细菌,而且发病间隔越短,服药量越大,变异后的细菌越棘手,甚至会衍生出新的类型的疾病,增加了医治难度。

1.4并发症状增多: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明显感受到呼吸内科疾病的并发症增加许多,并且不局限呼吸系统,使得呼吸系统疾病的医治更加复杂化。上呼吸道感染是生活中的常见病,每个人每年恐怕都会感冒几次,但是如果治疗不当的话就会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结膜炎、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病原体经过鼻泪管、耳咽管、淋巴组织等周围组织时产生并发症),败血症,变态反应性疾患。并发症会严重削弱单一治疗方式的功效,使得在医疗过程中不得不采用复合式的医疗手段,但是目前在我国行之有效的复合式医疗手段仍在探究之中。病人只能接受单一的治疗方式,而这种治疗方式不仅会耽误大量的时间,还会耗费大量的医疗费用,增加家庭负担,最重要的是对病人的心理、身体造成痛苦。

2呼吸内科疾病治疗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面对日益复杂的呼吸内科疾病症状,为了提高呼吸内科的救治效果,笔者简单总结一下在治疗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2.1把握病理,对症下药:

虽然现在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时间越来越快,在医治的黄金救治时间之前把握病理也越来越难,但是医疗人员在医治之前仍需仔细分析病理,找到病发根源,对症下药。有些医生在患者的症状既像a病又像B病的时候,武断判断,粗暴医治,往往会延误医治的最佳时间,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了能够及时把握病理,应该做到以下要求:首先医生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医德,使得医生能在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下准确的把握病发原理;其次,医院要有良好的设备。良好的医疗设备有利于缩短病人的检测时间,更加准确的把握病理;最后必要时要进行专家会诊,用最专业的团队做最专业的判断,挽救病人生命于旦夕。

2.2定期复诊,确保痊愈:

针对呼吸内科疾病易复发的的现状,应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直到确保病人完全康复。而复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对病人上一阶段的治疗效果的检查;其次是检查患者病情的新情况,看看是是否存在变异病毒或者细菌,一旦发现,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从萌芽阶段根治,以达到彻底医治的目的。

2.3重视对并发症的防治:

在医治的过程中,增强对并发症的防治工作也是重中之重。针对目前尚没有效果好,副作用低的复合式疗法,在采用单一医疗方式的时候,更要注重对并发症的防治。如果可以扼杀于萌芽阶段是大家都乐于见到的效果。但是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应该要及时医治,不要忽视,对于并发症较多的患者,分层次的医治,先医治症状比较轻的,再医治严重的,但在医治过程中要保证严重的并发症状不会恶化。在医治过程中切记贪急贪快,笼统治疗。在用药时更不可能为医治多种并发症而大量用药,造成药效相互作用,或对患者身体产生危害,或使药效减弱,得不偿失。

2.4加强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的结合:

临床医学和基础学科是相互作用的学科,加强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的结合,是为了得到更精确地数据、理论支持,不断验证治疗方法的准确性,从而使广大医者对呼吸内科疾病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呼吸内科疾病的治愈更加精准,把握最佳治疗时间。

3结语

目前我国的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之路仍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医者深入研究,不断研发新药,好药,确定行之有效的医疗方案,造福广大患者,那今天笔者抛砖引玉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篇5

   在呼吸内科轮要二个月了,现把二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尝无明确归属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见病或是只需了解的疾病。

   在询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问病史方面的特点。呼吸器官强大的代偿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之一,如果不对本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很难对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提供有用的资料,所以在问病史时往往满足于病人有什么症状,而忽视了对这些症状的进一步了解,使得临床资料缺乏应有的价值,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这一临床表现,如果仅仅满足于病人有咳嗽这一症状,而不进一步的深究,这种临床资料对于疾病的诊断的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对咳嗽这一症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弄清咳嗽的时间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是偶发性还是反复发作;其程度是轻还是重;声音的大小、频率的高低;与气候及气节的关系;是否有昼夜节律性;与体位、运动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如此的细致的了解后,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有咳嗽,但各种疾病的咳嗽仍然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为疾病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

   在治疗方面,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在呼吸科十分常见,因此在呼吸科抗生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因此,熟悉和了解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体内代谢途径、毒副作用,以及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的有关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篇6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疾病;预防;控制;流行病学特点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42-01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指的是病原体自人体的咽喉、鼻腔、气管以及支气管等呼吸系统侵入、感染,从而导致的一系列具有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主要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以及支原体等病原体引发的,例如,麻疹病毒、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脑膜炎球菌等等。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包括有: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脑、风疹、麻疹、肺结核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等。本文选择2011年02月――2013年02月以来,我疾控中心接收到的上报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400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比较和探讨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自2011年02月――2013年02月时间内,我疾控中心接收到的上报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400例。患者年龄大约在5岁-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6±7.48岁;女性患者218例,男性患者182例;住院时间大约为2d-48d,平均住院时间为20.3±4.1d。临床表现中,发热患者有389例,占总数的97.25%,其体温波动大体在37.8℃-41.3℃之间;呼吸急促患者有95例,占总数的23.75%;咳嗽患者有358例,占总数的89.50%;呕吐、腹泻患者为74例,占总数的18.50%;重症伴低氧血症患者有11例,占总数的2.75%。经过临床诊断显示,400例患者均符合呼吸道传染病标准。

1.2方法

1.2.1隔离措施当患者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病后,要根据病情的实际需要予以隔离,如急性传染病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确诊区的患者可以多人共用一个病房,但疑似病区的患者必须实行单人单间,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感染。要明确的划分出各个病房的清洁区、污染区以及潜在污染区,并设立相应的缓冲地带。患者必须佩戴外科口罩,且全部活动必须在病房内进行。同时,还要实行严格的探视制度,以控制病情的传播。

1.2.2药物治疗医生要对患者进行仔细、全面的检查,并根据实验室结果研究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医护人员要及时、正确的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护理,并对其实施心理干预,以确保患者能够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2.3消毒措施要严格、仔细的对患者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主要包括有:物品消毒(即用300mg/L含氯消毒剂对相应物品进行擦拭消毒)、空气消毒(即勤开窗透气,保持病房中的空气流通)、防护用品消毒以及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

1.3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40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病症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当p

2结果

2.1患者的临床病症特点比较分析经统计显示,本次抽检的400例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中,男性患者例数和女性患者例数之间的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的发病人群多集中在18岁以下人群(166例,41.50%)和60岁以上人群(149例,37.25%)中,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点,一旦爆发,就比较难控制,因此,必须及时的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经过研究分析显示,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以及(41.50%)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37.25%),这主要是由于这两类人群的身体抵抗能力较差,容易被病毒入侵感染。其发病的季节多集中在冬、春两季(81.75%),并且多以流行性感冒(29.50%)和肺结核(27.25%)等疾病为主。因此,在疾病发生时,要及时的做好消毒、隔离、防护等预防措施,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实施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从而有效的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防治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06):1301-1302.

[2]田生科.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与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4(08):1113-1115.

[3]彭玉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其防治原则[J].中国农村医学,2012,01(24):1036-1037.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篇7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系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7(c)-0149-03

当前临床领域中,呼吸系统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多发疾病,一旦用药不合理就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如烦躁、情绪失落、呼吸困难、咯血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临床医疗人员不仅要切实做好对该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情况。该院为了研究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对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重症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对观察组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发现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依据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5~74岁,平均(44.7±7.3)岁;阻塞性肺气肿38例,支气管扩张12例,支气管炎7例,阻塞性肺病3例;对照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5~76岁,平均(45.4±6.8)岁;阻塞性肺气肿39例,支气管扩张11例,支气管炎6例,阻塞性肺病4例。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保持病房通风、空气新鲜,避免患者接触有害气体及粉尘;维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注意保暖;告知患者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积极预防感冒等。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①病情观察。对患者的呼吸、脉搏、心率等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尤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规律;加强夜间病房巡视,对可能在午夜发病的患者加强观察与护理,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呼吸状态进行观察,一旦出现缺氧症状,应当及时采取吸氧措施;②心理护理。很多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由于疾病复杂、病情严重,加上长期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心理状态发生很大变化,最终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为此,护理人员应当依据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开展心理疏导,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③饮食指导。由于呼吸内科重症能量消耗较多、呼吸负荷较大,所以护理人员应当鼓励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食物,尽量少使用产气食物。同时告知患者饮食宜少食多餐,并且进食速度要缓慢,切忌进食过饱。一旦在进食过程中发生呼吸困难,应当即刻停止进食,待患者充分休息后再行进食;④排痰护理。部分重症患者会发生痰堵或咯血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咳痰方式,依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宜咳痰的,并且护理人员还可以协助患者咳痰,从而使呼吸更加顺畅。护理人员应当鼓励患者多饮水,从而有效稀释痰液,降低痰堵的发生率。对于病情十分严重的患者,可通过雾化吸入或排痰机辅助护理;⑤口腔护理。由于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大量抗感染药物,加上患者本身合并有其他疾病,导致口腔菌群失调,诱发霉菌感染等,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时刻保持口腔卫生;⑥药物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需要建立2条静脉通道,同时还要谨遵医嘱,对药物使用剂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避免一些药物使用过量诱发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康复积极性进行记录与分析,同时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进行满意度统计,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逐渐恢复;②好转。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情有所改善;③未好转。经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情无变化甚至加重;④死亡。

1.5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数据采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60例患者经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94.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X2=10.56,p

2.2两组康复积极性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康复积极性指标中生活自理分别为35例(58.33%)、26例(43.33%),X2=5.83,p

3讨论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篇8

第十六届、十七届世界猪病大会有许多关于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专题,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respiratorydiseasecomplex,pRDC)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类似这种由多种病原、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将是今后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猪的呼吸道疾病被认为是困扰猪场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从病理学上,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鼻炎、肺炎、胸膜炎。不同病原侵袭不同生理部位,造成靶器官损伤或全身各系统病征。在生产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mH),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链球菌病(SS),进行性萎缩性鼻炎(aR),猪肺疫等;(2)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pRRS),猪伪狂犬(pR),猪流感(Si),猪瘟(HC)等;(3)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4)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二.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

猪呼吸道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传染性、环境、管理以及遗传因素等。

1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购猪、人员和物品等在猪场间的流动,也可通过空气在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pRRS的病毒可通过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pRCV)等经空气传播,其传染性可达数公里。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环境及发病的季节性。周边地区有屠宰厂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0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2%等,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有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Bille等(1975)发现冬季仔猪肺炎发病率远远高于夏季。丹麦屠宰场的资料证明,气候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影响,胸膜炎在夏季发生率最高,冬季最低,萎缩性鼻炎在秋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但总体来说,在秋末、冬季、初春时,猪舍空气干燥,粉尘大,换气与保温的矛盾处理不当,常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3管理。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外引种猪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aiao)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消化道疾病可降低机体对肺炎的抵抗力,据屠宰发现,曾患有肠炎的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aalund等,1976)。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猪群免疫程序是否健全,保健是否科学,免疫水平,营养状况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遗传。多数研究表明,呼吸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影响。有临床观察表明,纯种汉普夏猪(Hampshires)比约克夏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低(Lundeheim和tafvelin,1986)。约克夏猪比长白(Landrace)猪对萎鼻(aR)的易感性高(Lundeheim,1979;Smith,1983;Straw等,1983)。中国编辑。

有资料表明:去势公猪对肺炎和胸膜炎的发病率比母猪高10%,可能是去势造成的应激及其引起的激素变化导致了这种差异。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确诊呼吸系统疾病应依据病史,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和尸体剖检包括屠宰时检查等做综合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

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制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应在整个猪群中消除病原或降低猪群的感染压力,同时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能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订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2.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饲养人员应极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频率,禁止串舍串栋。

3.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

4.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加强和改善猪群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提高猪群对疫病的抗病力。

5.预防性用药,防患于未然

五.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猪群的治疗对策

(1)有些呼吸道疾病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来控制其它病原的继发感染。

(2)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饲养,精心护理,防止病原扩散。对于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僵猪,及时淘汰。

(3)药物群控防止继发感染:可在母猪围产期饲料、仔猪料、育成猪料中定期添加敏感药物。对某些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可采用脉冲式给药。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加康、氟甲砜霉素、泰妙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等,根据病情选用单一或联合用药。注意:对于即将屠宰上市的猪只,考虑好药物的休药期。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篇9

【关键词】护理干预;呼吸内科;重症;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02-0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许多疾病呈慢性病程,肺功能逐渐损害,最终使病人致残甚至危及生命[1]。在治疗过程中,有的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不配合治疗等问题。同时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仅靠传统的机械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并不是很理想。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院对我科40例重症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重症患者80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43.5±3.5)岁。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15~82岁,平均年龄为(45.1±4.5)岁。其中支气管哮喘的有11例,慢性支气管炎17例,支气管扩张8例,患肺癌的2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及严重程度等其他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1)对我科收治的重症患者,由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排安静舒适的房间,尽量让患者住单人间,以减少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同时其责任护士全面收集病人的主、客观资料,并进行护理评估,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2)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的节律、频率、深度的变化。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血压饱和度,对血氧饱和度较低者,应做好吸氧的准备,并注意给氧的安全性。(3)护理人员每隔半个小时巡视病房一次,及时的帮助患者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度,使室内有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利于杀灭细菌。同时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刺激性气味的产生。(4)对于用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静脉通道的通畅。在用药前,应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及过敏史。同时,护理人员应熟悉掌握药物的作用及其副作用,以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5)护理人员应主要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跟病人做好交流,及时的反馈患者目前情况及其进行的治疗,以及预期的效果,增强患者救生的欲望,使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治疗。(6)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注意患者口腔卫生情况,以增强患者的食欲。尽量满足患者一切生理需要。

1.3疗效判定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身体的各项指标检查恢复正常。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身体的各项指标检查较之前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经优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严重者发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病理机制主要为缺氧。通气功能受损时可伴二氧化碳潴留,此时呼吸中枢主要靠外周低氧血症刺激主动脉体兴奋呼吸中枢,应避免高流量纯氧吸入解除其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导致呼吸暂停[2]。此外呼吸系统疾病多伴有感染、咳痰,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除了规范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外,还应加强排痰,雾化,拍背,引流等护理措施尽量将痰排除,减少细菌滋养。

优质护士干预主要是发挥护理的最大特点,全方面的满足患者的各种生理需要,减少除疾病以外的不必要的刺激。优质护理干预主要通过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一系列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疗效,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艾惠霞,王志兰.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9(8):21-23.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篇10

关键词:临床病例讨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临床思维

我校近年来实行了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在学习了医学基础和临床基础课后,早期进入临床见习,增加了实践的机会。临床典型病例讨论这一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也成为临床实践中培养护理本科生进行病史采集、掌握相关疾病临床表现及护理观察要点、制订切实可行及针对性强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程序是事先选择相关疾病的典型病例,安排学生进行病史采集、相关体格检查,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护理观察要点,制订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师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就病史采集的完整性、相关阳性体征、临床护理观察重点、护理诊断和依据以及护理措施的制订等进行充分讨论,并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在呼吸科临床见习带教中,通过病例讨论方法的实施,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从而提高她们观察病情、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互动学习效果。下面将我们呼吸科开展典型病例讨论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完善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观察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等技能是一个护士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虽然护理本科生已经经过了诊断学及成人护理学的学习,但因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正规性还较欠缺,造成采集病史简单粗略,阳性体征掌握不全,对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护理观察重点等不能详细、正确地进行描述。因此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其手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阳性体征的正确描述等,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严格地加以纠正。

呼吸科临床病例讨论选择的内容以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如CopD、肺炎、自发性气胸等。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临床症状特异性差、代偿能力强等特点,要求学生除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性。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如果仅知道三大临床表现,而不知道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临床表现的具体差异,则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弄清了咳嗽时间的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与气候及季节的关系;痰液的性质特点是白色泡沫痰,还是黄脓痰、铁锈色痰;呼吸困难是吸入性的、呼出性的、还是混合性的等具体问题,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存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但各种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各有其具体特点,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临床护士利用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而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护理诊断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的一种逻辑方法。当学生进入临床见习时,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诊断时往往只考虑一两个症状即用所学的护理诊断往病人身上套,未进行详细分析,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拓展思路,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在给学生解惑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一次科学方法上的训练。二是虽然思路广了,想得多了,提了很多的护理措施,但缺乏针对性,不够深入、具体。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增强学生的信心。结合病例,针对学生的每一分析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引导,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如讨论CopD时,讨论的重点是临床表现、相关诱因、主要治疗、相关并发症、护理诊断及具体护理措施,我们要引导学生按下列思路进行思考:病人的发病过程如何病人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该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采取了哪些治疗措施要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取得预期效果,护理上应采取哪些干预措施这位病人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怎样做好该病人的相关疾病宣教?从而起到以点带面,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时也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病例讨论的教学过程,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具体的问诊方法,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次病例讨论前,教师都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与病例相关的医学基础及临床护理知识,近年出版的有关书籍,上网查询相关护理论文等,归纳总结出关于具体疾病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全面查询相关知识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资料检索、逻辑分析的能力,培养她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减少她们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培养她们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整理、归纳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病例讨论时,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她们先去想、先去讨论,然后教师再给予分析、补充、总结。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纠正和讲解才更能领会,才能掌握好重点内容,印象也会尤其深刻。学生由此学到的不只是一招一式,而是学会了举一反三。经过积累,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以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为重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临床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法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培养了其正确的思维方法及对病情的观察和实际处理能力,不失为一种将医学基础和临床初步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