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护理专业发展十篇护理专业发展十篇

护理专业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1:00

护理专业发展篇1

1CnS的角色功能

CnS是指在护理专业的某一特殊领域内,通过学习和实践达到硕士或博士水平,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门护理知识和技能、丰富的临床实际经验的专家型临床护理人员。CnS通常有5个传统角色:临床专家、教育者、顾问、研究者、管理者或临床领导者。Scott对724名不同领域的CnS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CnS的工作时间分配具有广泛不统一性。用于临床护理的时间占29~91%,教育占24~89%,作顾问的时间占18~96%,研究占15~93%,管理占34~85%。

1.1临床专家角色:CnS参与病人的直接护理。他们的活动包括评估、诊断病人对当前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映,并通过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最佳的护理结果;为需要高技能和知识的病人提供护理;为有复杂的、多学科交叉问题的病人与家庭提供直接的护理;安排实验室和诊断检查;在临床上对注册护士进行辅导等。

1.2教育者角色:作为教育者,CnS的具体实践包括向学生提供教育,向其他护理同行、技术人员、医生助手提供教育;评估病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提供社区教育计划等。

1.3顾问角色:Scott的研究表明,CnS顾问角色的活动包括为护理程序规范、护理标准等提供指导;与护理管理者协调,共同处理临件;促进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等。

1.4研究者角色:CnS研究提高护理质量的对策,对护理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由于护理与许多不同学科有交叉,CnS也注重边缘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指导护理革新,同时CnS有责任推广和运用研究结果,在研究与临床之间架起桥梁。

1.5管理者角色:管理者的职责包括对护理结果和护理质量给予评估;财政计划;年度预算;监督护理工作的执行和护理研究的进行情况;协助病房的护理管理,协调与其他部门及医院管理层之间的工作等。此外,CnS的工作场所不仅限于临床,也在门诊、社区广泛开展工作。

2CnS的教育、培养及资格认证

2.1CnS的学历及课程设置:CnS课程有广泛的基础专业课程软件,理论核心和研究课程,为CnS的多种作用提供基础。就日本的专科护士所接受护理教育课程来说,分为精神病护理、感染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小儿护理等共10门。

2.2CnS的培养领域及培养制度:CnS以专科或专业作为培养领域,CnS培养扩展到临床的许多专业,包括iCU护理、急救护理、糖尿病护理、瘘口护理、癌症护理、临终护理、感染控制、感染管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等多个护理专科领域培养的专科护士。

2.3CnS的资格认定:CnS的认定,是指对特定护理领域中从业人员个人资格的认定。为确保这种资格认定的质量,必须首先对从业个体所接受的护理教育课程做出认定。日本护理协会已与护理教育专门机构达成协议:关于为专科护士教育开设课程的门类以及接受教育资格的认定由护理教育专门机构负责;而专业领域的设置以及个人资格的认定由护理协会负责。受教育者达到认定基本条件并通过专科护士资格认定考试,再提出申请,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合格后即可得到资格认定证书。专科护士认定的考核程序,一是资格审查,二是口试及笔试,每年举行一次。得到资格认定的专科护士,以后每五年须接受一次资格的再审,包括资格审查以及五年内在实践、教育、咨询、协调以及研究等方面做出的成绩。经重新认定不合格者,则取消其认定资格,以确保认定质量。美国护士协会要求CnS的资格认定是必须是注册护士,并具备以下条件:①通过硕士、博士学位学习获得与某个护理领域相关的科学知识和高级临床实践训练,具有分析复杂的临床问题的能力,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并能恰当地应用,并能预见护理措施的短期和长期效果;②以病人/顾客/家庭为专业服务对象;③获得专业资格和证书。

3我国CnS发展现状

我国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护理大学本科教育停滞了近30年,护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我国CnS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CnS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教育课程以短期在职培训为主。近两年,北京、江苏、广东等地已经开始在iCU护理,糖尿病护理,造口护理等领域开展专科护士的培训。CnS培训与资格认定仅在iCU、造口专业开始起步。2003年初,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风险,保证病人医疗护理安全,克服医院用人的随意性,北京市卫生局参照国际iCU专科护士资格准入制度,开展北京市iCU专科护士资格的认证工作,以期规范iCU护士的资格管理。其培训课程包括iCU相关疾病生理、病理改变及监护技术。通过iCU专科护士培训,临床技能与理论考核均合格者,将获得北京市卫生局和iCU资格认证委员会共同签章的《iCU专科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4CnS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实践表明,CnS在卫生保健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的形成不是一帆风顺的,CnS的成长和成熟需要时间并得到广泛的支持,CnS专长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加上专业教育。

护理专业发展篇2

对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现状、老年护理人才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发展思路与策略,为新疆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

所谓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或者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1]。据世界卫生组织推测,2000—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从6亿增长到20亿,且以发展中国家为主[2]。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大量推断性研究也证明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点与严重性。据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老龄委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新疆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241.2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10.86%,年均增长率4.36%(高于全国1.16%),新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1新疆老年护理专业发展现状

新疆作为我国边远多民族聚集地区,其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我国其他省区存在一定差距。2011年,新疆有两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但由于传统观念对老年护理事业的错误认识,该专业招生困难;同时由于老年护理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低,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吸引力,直接导致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匮乏和流失。2014年,自治区民政系统开展了首期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预计每年培训400人,但这远远不能满足2015年我国养老护理员全面实现持证上岗的要求。到2015年底,新疆约需老年护理员1万名,缺口有7000多名。针对新疆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事业发展现状,必须注重老年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3]。要依托有条件的中职、高职院校及普通高校,大力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教育与人才培训工作。高职护生是未来老年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社会对高职护理教育的迫切要求[4]。

2新疆高职老年护理教育发展策略

2.1增设老年护理相关专业

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第二稿)》将老年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一个方向确定下来,新疆地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规模小,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调整专业设置,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和老年护理专业。

2.2明确培养层次和培养目标

根据养老机构及社区岗位要求确定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明确高职院校所培养的老年护理人员与普通护理员之间的区别。普通护理员只需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掌握老年人常见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高职院校以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员为目标,必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训,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老年护理人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老年人的常规护理、突发疾病急救方法,注重老年人的康复护理以及慢性病保健护理,能解决老年人的常见心理问题[5],并能指导和管理老年护理工作[6]。

2.3提倡“三证”教育模式

在高职院校提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高职护生一边接受专业课程教育,一边接受职业培训,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并在实习前一学期参加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5],获取证书。这种“三证”教育模式能拓宽高职护生的就业渠道,增强就业竞争力,为以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2.4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相关专业仍然沿用传统的临床护理课程体系,共分为4个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能力拓展模块。课程设置仍以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为核心课程,老年护理课程仅作为一门考查课,共32学时,且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只能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基础知识,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老年护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7]。为了突出课程体系的社会性、实践性、职业性,凸显老年护理特色,建议将课程体系分为人文素质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职业能力模块、能力拓展模块。课程设置上,除临床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课程外,还应结合老年护理实际和岗位需求,增设体现老年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如老年人际沟通、老年心理健康、老年养生与保健、老年常见病护理、老年合理用药护理、老年康复护理、老年急救护理等。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能完成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的学习,从而减轻毕业前集中培训的压力。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师资非常缺乏,主要为本校承担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和医院临床护理专家,他们既没有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经验,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老年护理教育培训[7],因此在教学中侧重一般护理技术和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忽视了对老年人人文、心理、康复、营养方面的护理。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取证书,要求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养老机构进行实践,或安排教师到养老机构进行一学期的顶岗实习,积累经验。同时聘请养老机构的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为我校外聘教师,以授课与讲座形式将自己的业务经验带进课堂,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2.6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没有自己的养老机构,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校外见习、实习主要在医院临床科室。因此,应加大投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全方位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在校内建立设备完善的仿真老年护理实训室、老年康复实训室、老年院前急救实训室、老年iCU实训室等,以满足校内实践教学和养老护理员培训需要。在校外,将原有的课堂教学、临床教学拓展至社区、家庭、养老机构等场所,与各级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中心等签定合作协议,使之成为老年护理专业的实习、见习基地。

2.7增加见习、实习经历

目前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每学期到养老机构见习1~2次,在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实习,共8个月时间。学生接触养老机构或社区中的老年人的机会较少,明显缺乏对其日常生活需求的了解以及对老年人真实生活的感知,使得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脱轨[8]。建议将见习地点放在养老机构和社区。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与见习课时比重,增加见习次数,集中并延长见习时间。第二、三学期各安排为期两周的见习活动,并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到养老机构见习15天。平时学生可以社团成员和志愿者身份前往养老机构与老年人进行互动,以便更好地学习老年护理课程。实习安排既要兼顾医院临床科室又要兼顾养老机构,可各安排4个月,既满足学生对护理基本技术和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护理知识的需要,又满足其对老年人这一群体日常照护方法的需要。

2.8编写核心课程教材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使用的教材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基本理论所占比重大,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因此,当务之急是开发一套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的特色教材,从而为学生毕业后开展老年护理工作奠定基础,达到零距离上岗要求。教材编写要紧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理论以“实用、够用”为度,技能以满足护士职业岗位和养老护理员职业岗位相关要求为度。考虑到养老护理员岗位特点,在坚持教材实用性基础上,兼顾内容的差异性,避免与《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等教材重复,并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删减和补充。如增加老年康复护理、老年心理护理、营养知识、怎样省时节力地移动老人、不同性别老人便器使用等内容。

3结语

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国老年护理人才供需不平衡的时期,发展老年产业及老年护理专业机遇与挑战并存[9]。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起步晚、发展慢,不能满足老年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何将以上建议付诸行动,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事业,将是新疆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徐斌,吴爱勤.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张文静,孙红梅,李军,等.某中专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2):131-133.

[3]黄菲,张会君,解杰梅.国内外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1):189-191.

[4]姜娜,孙梦霞,李回平.现场教学模式在高职《老年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4,28(5):1907-1908.

[5]李建,党晓伟,付志华,等.养老护理员现状与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及展望[J].河北医学,2015,21(12):2066-2068.

[6]李洁,徐桂英,姜荣荣,等.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现状及人才培养展望[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3(4):236-239.

[7]刘衍,沙丽艳.老年护理人员教育现状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5,29(8C):2948-2950.

[8]陈獒,胡秀英.由护理本科生对老年护理教育教学反馈引发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3,27(8B):2536-2537.

护理专业发展篇3

一.课题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做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行业的工作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以病人为核心逐步向以人为核心的模式转变,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越来越高,作为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面对着巨大挑战与机遇,因此,如何解决学生的生涯发展的困惑,成为医疗护理专业的必要课题。

二、学生生涯发展的困惑

通过对不同班级学生的走访调查,总结出了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在生涯发展方面存在三大困惑,以下通过数据说明:

(一)自身认知不足

自身认识是将来职业发展的基础,但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学生对自身认知严重不足,三个不同年级中,有超过65%的学生根本不清楚自身的兴趣、爱好,有72%的学生不清楚自身的个性、特长,有41%的学生不确定自身的能力,这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是巨大的缺陷,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能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

(二)面对专业的困惑

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是职业发展的基石,通过走访调查所得的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认识严重不足,面对为何选择护理这一问题时,超过一半的学生是害怕当今的就业压力,此专业就业形势比较好,听从父辈们的建议选择专业,而不是因为自己兴趣还好,在这种条件下,大部分学生都不太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构造、课程体系,对于这个专业将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发展前景等等相关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认知。

(三)职业发展前景的困惑

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认知是职业发展生涯的重要因素,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们对于职业发展规划同样缺乏认识,超过80%的学生不清楚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具体性工作,部分学生甚至从未考虑过这些问题,不清楚、不明白自己的工作是怎样的性质,又如何能够很好的规划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呢?

通过以上所述,对自我认知不足,对自身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不清楚,是学生生涯发展的困惑,如何解决这些困惑?

三、解决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生涯发展的困惑的措施:

解决学生生涯发展困惑不仅仅是学生的任务,也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从以下两方面实施措施:

(一)院校方面

学校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们职业生涯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在课程安排上,应加入职业发展规划课程,配备专业的职业人才,在学生由入学开始的初级阶段,至踏入社会的前期,合理安排有关职业发展规划课程,由教师全程指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护理专业、护理行业的相关知识,为毕业后更好适应职业环境保驾护航;再者,在学生们面对专业、职业的相关困惑时,及时沟通、耐心引导,做到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无障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校方应多安排学生至医院、卫生院等医疗单位参加培训,培养技能,让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具体性质有更深的了解,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很有重要的。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高校护理专业的培养对象,对与生涯发展的困惑问题,应通过措施提高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解惑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1.转变思想:面对问题与困惑,老师当然有义务为其解惑,但不可能什么都老师,把老师当做依靠,应树立自我意识,面对问题、面对困惑,转变思想,树立以自我为核心的概念,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自身解惑能力。

2.提升自我认识、职业认知,不论哪种行业,想要得到好的发展,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充分对自我、对职业有认识,在学习专业知识、职业发展过程中,才能在的面对各种问题与困惑过程中,及时找到解决方案。

3.合理的规划职业,面对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对自身职业发展应设计多种方案,俗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应及早适应,这样才能在将来职业发展过程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冷静面对。

护理专业发展篇4

关键词:微课;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G4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24-02

“微课”概念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我多采用胡铁生老师提出的概念――微课是以某门学科的知识点为主要内容,并且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制作的系列化、专题化的在线网络教学视频。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信息非常丰富,社会的方方面面变化迅速,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不再局限于课堂,微课满足了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同时,微课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冲击。2012年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以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受到护理教育界的关注,推动着护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

一、微课推动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

1.微课促进护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护理教师也逐渐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护理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使大学生群体实现了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不再被动地等待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对于感兴趣的知识,他们会通过互联网快速地搜索相关资源进行学习。而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显著特点获得大学生的青睐,学习效果显著。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2.微课提高护理教师信息技术整合与创新能力

2013年9月,美国护理联盟召开教育峰会,有学者指出当前护理教师缺乏关于新技术的知识技能,这会成为促进信息技术整合的障碍。因此,护理教师需要具备用创造性方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并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持,且这些帮助与支持能够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在微课设计过程中,要将枯燥的知识转变成可听、可看或可模仿的形象生动的视频。护理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动画等丰富的知识信息载体整合到5分钟~10分钟的微课视频中。为了将知识点以精彩、准确和有利于记忆的方式进行呈现,护理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巧妙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软件,如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视频合成软件edius、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要摒弃以往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提问、演示、归纳、反思、讨论等混合教学模式。微课在丰富教师的文化知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使教师的职业生涯得到有效的延伸。

3.微课激发护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进行研究的热情

在开展微课教学的同时,护理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护理”“微课”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尽管研究数量较少,但研究范围涵盖了护理专业公共基础、医学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既有理论教学也有实训教学,研究对象包括护理本科生、高职高专护生和养老护理员,研究方向一是面向学生的微课知识内容的需求分析,二是将微课应用到具体课程的实践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微课能够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信息化教学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也反过来激发教师对微课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的动力,有效地推动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和专业内涵发展。

4.微课促进院校合作,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上护理新理论、新技能的发展日新月异,设备的更新换代时有发生。而护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护理实训室设备的更新总是赶不上临床护理的发展速度,造成护理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脱节,使得学生到实习医院后不能很好、很快地适应护理岗位要求,这成了护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微课注重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结合临床,而且微课资源可以随时进行更新,它的出现给护理教师提供了接触临床、与临床兼职教师深入探讨和交流的机会。为了能够制作出与临床实际同步的微课视频,专职教师到临床一线观摩护理人员操作,搜集教学素材,提高了实践技能;有的微课选题、设计、视频拍摄等多个环节,是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或临床兼职教师独立完成的,这提高了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可见,微课教学为专兼职教师的沟通提供了桥梁,加强了院校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理念,可以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微课培养护理教师专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微课设计与开发的目的不应脱离课程建设

微课给教学资源共享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促进了课程建设,同时也给教师教学风采的展示提供了机会。但是,教学观念的不正确往往导致行动的不合理。比如,个别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功利化明显,仅仅是为了参加微课大赛获得奖励,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或应付上级交代下来的任务,失去微课的教学价值。因此,护理教师应该以护理课程建设为立足点,重视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在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时,应该以课程为一个项目,将课程的知识点作为一个任务打包处理,每一个任务包里应包含该知识点的教学设计、ppt课件、图片、习题、案例等所有资源,使课程具有完整的、系统化的资源库。

2.微课在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方面的不足

在护理教育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具有科学素养与人文关怀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微课作为模拟真实课堂毕竟是人机对话,缺失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涌动,缺失对人的终极关怀,通过机械技术难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富有激情的创新人才。护理的核心是照顾,根据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的关怀教育理论,学生先在教师那里得到爱和关心,才能逐步将得到的爱和关心转移给身边的人与陌生病人。而微课这样的视频课程,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中的人文关怀。因此,学校应该衡量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育的优势和劣势,也应该考虑微课在护理课程建设中的比例,而不是盲目地跟随微课建设的热潮。

3.微课的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效果评价有待研究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有1600多所高校参与,参赛选手12000多人。以“护理”为检索词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站”搜索,共找到311个作品。微课制作的途径多种多样,有的教师仅用手机或小型摄像机拍摄,有的学校则专门搭建录影棚请电视台专业人员进行摄像,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财力。当然,微课的效果也千差万别,有的微课选题精、设计妙、讲解清楚,视频恰到好处,学生很容易就被吸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有的微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无异,以讲授为主,忽略了以学生为中心,当以视频形式出现时更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点击率较低。这说明护理专业教师还应在微课教学质量评价上进行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2]张晓东,张鹏,沈雷,等.人体解剖学微课的开发与实践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03).

[3]万晓燕.护理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促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33).

[4]刘慧霞.微课在护理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1).

[5]刘俊香,杨柳清,丁洪琼.“微课”视频在高职高专《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33).

护理专业发展篇5

关键词:口腔护士;职业要求;职业规划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21-01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疾病,口腔护士在诊疗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口腔专业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在国外被视为专业的,都必须经过长期的、严格的教育,有很高的道德素质要求,有非常强的自律规范。口腔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中口腔护理人员更有别于综合医院的护士。口腔护士不仅有临床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口腔专业的护理技术,口腔诊疗的感染控制方法等多方面的护理技能[1]。

1中国口腔护理学的发展

1.1口腔护士的教学:我国口腔专科护理学校为数不多,大多数的口腔专业护士都是从学校毕业以后,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培训学习的,我国普通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教学任务以基础教育为主,没有完全针对口腔专科护理的教育,在临床实习中几乎都是在内外科的学习,没有在口腔门诊的学习,以致于大多数护士毕业以后对口腔护理以及门诊的配合医生操作都是比较空白的,操作不规范,以致于医生对护士的工作能力产生误解。口腔专科的护理教育成为口腔专科护士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口腔专科护理技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才能成为一名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术的护士。口腔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培养不同层次的的口腔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各级口腔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需求,是现在学校培养的目标和发展方向[3]。

1.2口腔护士的特点:口腔护士的特点是配合医生操作,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护理学近年来发展较快,从过去的的椅旁护理,传递材料,准备器械,发展到今天的口腔“四手操作”技术的运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的提高,新世纪的医院和门诊无论在经营和服务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护理水平和护士素质直接影响医疗科学的发展[2]。

2口腔专科护士职业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人们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护士要求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进与患者之间的交往,形象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在行为和精神面貌上的表现,它主要包括有外表和态度。口腔护士工作时要微笑向询问者做满意的回答,交流时护士不要戴口罩,与病人交谈要亲切,亲切向病人了解病情,给予健康指导,然后指导患者就诊,口腔门诊护士要做到工作服大小合适,平扶无褶皱无破损,要干净,内部衣领,袖口,裙边不得外露;长袍配裙子用于非四手操作的护理工作;长袍配长库用于四手操作,鞋保持鞋面干净,穿鞋不露脚趾,不踩鞋跟[8]。袜子以白色,肉色,淡灰色为宜,不能于工作服外,不能裸脚上班。帽子根据工作性质选用合适款式,尽量包住头发,碎发不能外露,头发不能披肩、戴口罩鼻子不能外露,接触喷射物时戴防护面罩。指甲不能涂有色指甲油,不能留长指甲。不带戒指,不能戴垂吊耳环。治疗前礼仪是接诊,主动向病人介绍自己及主治医生,协助病人妥善放置私人物品。注意病人的整洁包括系好围巾,请病人漱口,递纸巾;作好防感染和防交叉感染措施,治疗过程中要集中精神,主动配合医生,不谈论与治疗无关的事情,不使用通信设备,注意病人整洁,保护隐私。治疗完成后请病人漱口,双手及时递纸巾,弃去围巾,整理面容,术后保健指导等。口腔门诊护士代表了一个门诊和团队的良好形象,在工作中应做到精神饱满、着装整洁、举止文雅、动作轻柔、态度和谐、沉着冷静、语言柔和精练、端庄稳重的职业形象和素质,口腔门诊护士形象和素质在护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特性反映了门诊护士素质与整体素质和整个团队的医德医风。口腔专科护士要熟悉了解口腔专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原则,治疗步骤;掌握牙科材料的使用方法及常用药物使用方法局部用药的制作保存,使用方法;掌握口腔专科的护理技术;掌握口腔诊疗感染控制方法,口腔专科设备与器械的清洁消毒与养护方法。口腔护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提高口腔专业知识和口腔护理知识的学习才能工作中不断提高护理技能[7]。

3职业生涯规划进展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员工和组织对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价、反馈和修正的一系列过程。口腔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设计口腔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计划,是组织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个人的专业发展予以指导和鼓励,并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达到既满足组织对成员不断提升口腔护理质量的要求,又满足口腔护理人员个人的职业发展愿望,进而实现组织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适应,实现组织与护理人员的共同成长、共同受益[10],作为一名护士,在面对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时,是把它视为谋生的职业,还是终生发展的事业,这对护士在其职业生涯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在工作中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实现自我价值。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相应的护士个人发展也离不开医院环境,二者目标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共存性为实施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构建了基础平台。因此,口腔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计划自己在护理专业生涯中根据专业发展和个别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专业技术,制定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达到目标所要的条件,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12]。

3.1自我剖析:即自身条件分析,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可行性和个人化的特征。只有熟悉自己掌握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分析自己的自身价值特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的个人情况,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以便了解自己的优势,通过这几个层次的自我剖析之后,对自己形成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定位,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努力,才能在工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13]。

3.2进行职业分析:我们需要明白口腔护理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现代口腔护理专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口腔护理活动从医院扩大至社区,服务对象扩大到健康人群,护理与医疗的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口腔护理的任务转变为护理整体人群的口腔健康。对现代的我们而言,要适应这种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建立、调整职业理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现代口腔门诊要求专业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富有爱心、同情心,有较强的团队精神,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口腔护士通过学习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在临床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从而对护理这一职业的内容、特性、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认识,然后根据自身条件分析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14]。

3.3确立职业目标与策略:通过自我剖析认识自身的条件,并对口腔护理这一职业有所了解以后,就需进一步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要明确职业目标可定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为最终追寻的结果,中期目标是整个生涯发展的中途,短期目标是近期内完成的专业发展目标。目标明确了,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实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要好高骛远。而后制定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措施。在工作早期阶段,要注意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及时更新知识,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克服依赖心理,要主动地开展工作,正确分析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到了中期要注重精通自己的专业,多参与临床的学习,多动手参与,多与医生沟通要尽快把专业的东西学好。

3.4加强职业认同感的培养:由于口腔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及社会人群对口腔护理价值认识不足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学习的热情不高。因此需要有计划地认识专业,喜欢这个专业,坚定口腔护理专业信念。使口腔护理职业朝着既符合自己兴趣又能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方向发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知识的不断积累才是成功的基础,口腔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应用科学、人文艺术、生活艺术于一体的多学科性的综合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医学进步、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和护理教育逐步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在工作中不断拓展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跟上职业和社会的发展要求[15]。

总之,随着人们对口腔行业的了解,对口腔行业也有了新的认识,口腔行业不仅是医疗行业,还是服务行业,保健行业,这就要求口腔从业人员医疗专业化,服务商业化,保健社会化,具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中国口腔行业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这样就带动了口腔护理行业的转变和改革,为口腔专科护士从业人员创造了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姜宏敏,吴艾芹,萱琳,郭泾,徐欣.口腔专业护士培养模式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2年18卷第11期

[2]洪瑞娥.口腔专业护士的培养探讨与实践[a].中华护理学.2009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既专题会议论文汇编[C],2009

[3]朱献华.美国牙科护理与国内之比较[a].中华护理学.2009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既专题会议论文汇编[C].2009

[4]宋健,慕爱华.护士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C].中国保健,2007-15-26

[5]寿知力,张玉兰.加强专科护士培养及提高护士整体水平[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既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

[6]韩玉珍.护士语言修养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9,11(20):116-117

[7]史书琴,新形势下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全科护理,2009,7(16):55

[8]高秀杰.浅谈护士的心理素质与修养[J].林医学,2009,6(8):58-59

[9]陈宏丽.从四手操作的临床现状谈口腔护士的培养[J]中外医疗,2009,(04):305-306

[10]殷磊,李小萍.专业生涯规划与专业成长[J].中华护理杂志,2005,39(10):778-779

[11]杜晓霞,田梓蓉,韩杰士.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华护理杂志,2008,43(2):183-185

[12]毛世芳,李继平.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4年04期

[13]周海鹏,郭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管理[J].护理研究,2005年25期

护理专业发展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生专业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60

专业思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专业总的观点和态度[1]。护理专业思想是指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从事护士职业的信念以及职业荣誉感等。肯定而积极的专业思想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的动力。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职高专护生对专业的认识,培养其形成稳定的专业态度,对稳定护士队伍、保证护理人才梯队建设、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可反映出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效果。

有调查显示,专科护生入学时自愿选择护理专业仅占61.16%,了解、喜欢护理工作分别占36%和37.63%,愿意终身从事护理工作占53.85%[3]。另一项针对含高职高专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仅有26.71%是因个人理想填报护理专业[3],可见高职高专护生中专业思想不稳定现象较为普遍。专业思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了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根据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针对护生的专业思想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护生消除专业情绪、克服专业学习障碍、纠正错误的专业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高职学制短,除最后一年实习外,在校时间只有两年,且不同年级的护生有不同的特点、思想和变化,规律也各不一样,所以应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特点,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同时,要把专业思想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联系起来,更好地帮助护生提高学习兴趣,加强专业认识,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更好地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1专业思想教育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4],是大学生涯的起点和基石,对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具有导航性作用。专业思想教育对于学生坚定学习信心、巩固专业思想和爱校、爱专业、爱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护理院校应在护生入校时通过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实验实训、就业情况、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教育,帮助护生尽快融入大学学习和生活,帮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明确专业学习目标,端正专业学习思想,掌握专业学习方法,激发专业学习动力;鼓励护生学习人文精神、把握人文关怀的内涵;定期邀请护理前辈与护生座谈,讲述工作内容、感受体会、成长感悟等,激发护生职业自豪感,教育护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职业态度,培养护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品质,使其积极投入到护理专业学习中。

2辅导员、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

护生在校期间接触最为频繁、时间最长的还是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护理学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修养会通过长时间与护生接触在无形之中对其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加强护理专业知识,提高专业修养,或者鼓励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这样才能在平时和学生交流过程中从专业方面为学生答疑解惑,稳定学生的专业心态。态度是由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习得的,在观察他人做出行为选择时,学习者获得了关于榜样行为、行为情景以及行为结果的知识,从而影响自身的态度[6]。辅导员、班主任应在学生面前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将自身对护理专业的理解和情感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而且在思想教育中可以融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四心”理念,激发护生对于护理职业的崇敬和渴望,坚定其职业信念。

此外,辅导员、班主任还要注重对专业资源积累。如通过建立已毕业学生的QQ群,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等方式,与往届学生保持联系,以他们作为实例对新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也为下届学生的努力指明方向。

3借助校园文化载体,扩展专业思想教育

校园文化是最富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影响因素[7],对护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护理专业院校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特点,展现护理人员端庄、亲切、阳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对校园环境进行护理专业氛围的规划建设,如建立南丁格尔铜像、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事迹长廊、护理老前辈名言画像等,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专业氛围和文化积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将这种精神逐步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动。

另一方面,护理院校应利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如通过组织护生参与“5・12”国际护士节传统授帽仪式、举办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开展以医学道德为主题的辩论、征文、朗诵、演讲等活动,举办护理专业学术讲座、报告会等形式的专业活动,进一步加深护生对护理专业认识和了解,提高其专业学习兴趣。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护生的职业满足感

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护生到社区、福利院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医疗知识宣教、义诊、义务献血、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和健康教育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它能使人类增进健康、保持健康、减轻痛苦;护理工作的艺术性,它能给患者带来美的感受;让护生体验到护理工作的崇高性,了解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完善,护理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越来越被人们所需要,护生从服务对象的感谢中会收获到满足感、成就感,从而坚定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心。

5及早开展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护生发展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是护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护理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之认识自身、确定人生方向,提供奋斗策略,将个人的发展和护理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护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将来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能对护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之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护生不断进取。护理院校应及早引导护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多种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针对专业和学生特点,结合就业形势,由专职教师向护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知识;学校还可以邀请资深人士、老校友等与护生面对面沟通与交流,分享经验教训,帮助护生早做规划;开展咨询活动,举行邀请在职护士、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等解答护生关心的深造、晋升、临床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护生明确目标,增强职业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6把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专业教师对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情况都了解得比较透彻,学生从他们那里得到本专业的信息会更加全面,他们能够更系统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专业教师应把专业思想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精通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热爱护理专业,在从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态,注重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要善于结合社会现象、专业发展动态开展思想品德与行为的启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业内的现状及前景,有意识地把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任务中去,调整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7临床实习带教老师言传身教强化专业思想

护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毕业后适应临床工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各教学医院管理者应挑选一批专业思想及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临床带教老师,注重对带教老师的培养,带教老师的工作态度、专业素养、道德水平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实习护生。只有带教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认识到护理学的重要性,他们才能真正热爱护理学,才能积极投身于工作中。

总之,护理院校教师、临床护理工作者都应树立专业思想教育意识,应将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高职学习的全过程。学校各个层面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护生正确了解和认识专业,巩固专业思想,帮助他们认识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学习专业的价值和意义,让护生牢固树立专业意识,形成稳定、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专业学习思想,增强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与信心。

参考文献:

[1]陈碧流.论护理教学与教书育人[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0):611.

[2]童博等.专科护生专业思想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153-154.

[3]彭丽娟,姜文兵,柯丽,王建洲.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9(3):128-130.

[4]高芳,鲁子卉.基于新生专业思想调查问卷分析的专业思想教育对策研究[J].经济生活文摘,2012,(19).

[5]朱艳红,梁家君,高秀丽.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措施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6).

[6]李红,沈宁,何仲等.护理本科生专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6,3(1):22-25.

护理专业发展篇7

开展组内考核与组间竞赛活动制订各亚专业组培训计划和建立考核体系,制订亚专业涵盖到的各种培训项目评分标准,包括理论成绩、操作技能,工作职责完成度和患者满意度。开展组内考核、科内考核。各小组成员考核合格后,进行组间轮训,并分批次培训考核全科人员,以点带面促使全科护士共同进步。

调查方法

1综合能力以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为考核目标,包括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及德、智、勤综合素质评价三大部分,具体考核内容理论方面包括:常用抢救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常规;各种管路的护理及各项辅助检查的目的和临床意义。技能考核内容有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气管插管术及气管切开的术中配合、洗胃术、呼吸机的使用及参数调节、CpR、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电除颤、血液灌流术、气囊滞留物清除术、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呼吸末Co2监测等专科技能。德、智、勤综合素质主要从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团队合作意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及应急应变能力、沟通决策能力、学习能力、工作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采取笔试的形式由护士长统一出题。操作技术考核在组内培训及组间轮训结束后,采取实际操作的方式,随机抽取4项我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考试,作为技术考核成绩。德、智、勤综合素质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独立答题、现场交卷、现场核查问卷的方式对建立急诊护理亚专业组模式前后护士的综合素质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分为四个等级,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2患者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由护理部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护士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情况、管理能力、护患沟通等,评价等级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亚专业组模式前后均随机调查患者或家属100例,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抢救成功率主要以我科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为对象。通过信息科病案首页采集培训前后抢救患者资料各100例,选择标准为50~60岁突发呼吸心跳停止的男性患者,既往无基础病史,参加抢救的医师均为副主任职称及以上。以抢救成功(即呼吸心跳恢复)为统计指标。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亚专业分组前后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比较建立护理亚专业分组后护士理论、操作成绩及综合素质高于分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亚专业分组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经调查,患者满意度由亚专业分组前的87%提高到分组后的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

3亚专业分组前后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亚专业分组前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9%,分组后抢救成功率为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3讨论

急诊护理亚专业组发展现状

急诊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临床医学专业,自1979年美国急诊医学正式成为第23个临床医学专业,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临床亚专业,急诊护理学已成为护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专业,成为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并驾齐驱的二级学科。而与之对应护理亚专业组并未建立。

因急诊医学的发展及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急诊科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期望。在欧美国家,急救护理人员必须通过急救专业技能考核才能上岗操作,我国相当多的综合性医院与国外急诊护理发展有较大差距。为培养急诊专科护士,促进急诊护理专业水平与急诊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正式成立并开班授课,可见中国急诊护理人员正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正逐步与国际专科护士的培训、认证相衔接。这也是促进急诊护理专业水平与急诊治疗技术的发展的可行途径,但实施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各地仍在进行急诊护理模式的探索。

建立急诊护理亚专业组模式的优点

1可促进急诊医学亚专业发展,加快急诊护理学科品牌建设急诊医学是一门跨学科临床医学专业,贯穿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急危重症监护过程。急诊医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急诊医学模式的变革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院前、院内急救和急危重症监护一体化的模式是现代化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新模式,急诊亚专业建设是新形势下学科建设的重点。临床专科的显著特点是疾病谱、诊断、治疗和护理均有自身的区别于其他专科的特点。现代急诊医学已分化出小儿急诊、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灾难医学、创伤医学、危重病医学、中毒医学等亚专业。不同的亚专业面对的对象也有不同的特点,故诊断、治疗和护理也应该有别于其他专科的特点。因此,为适应急诊亚专业的发展,建立区别于其他专科的一体化模式的急诊护理亚专业队伍可促进急诊亚专业的发展需要,加快急诊护理学科品牌建设。

2提升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急诊专科护士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反映医院整体水平,而如何营造一个优质舒适的就诊环境,让患者得到最优质、高效、便捷的急诊专科服务也日趋成为不断努力的新目标。因此只有通过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急诊专科护士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医疗发展。而通过各亚专业护理小组的建立,实施组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急诊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和激发学习热情,进行组内培训和各组间的交流学习及科内的业务学习,开展组内考核和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活动,要求急诊护士不仅要自觉学习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会应用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与方法挽救患者的生命,成为合格的急诊护理专科护士。从而以点代面达到全科的共同进步,提升急诊护士综合素质,成为急诊专科护士。表1、2结果显示,经过护理亚专业分组后,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得分高于分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在此形式下建立护理亚专业组模式,成为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

护理专业发展篇8

[关键词]广西;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3)06—0142—02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国人越来越重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于医疗护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民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诉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9年4月6日了新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在新的医疗改革的意见中强调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加大面向基层的医疗护理人才培养力度。同时依据我国编制和公布的“十二五”计划中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纲要中也首次确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这些举措的推出必定带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投入力度,也必定要求加大对各类医护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提升现有医护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与服务水平。因此,广西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导向就发生了改变,这必然带来相应地就业心理问题的变化。

一、广西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广西地处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应的医疗护理事业也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广西的护理人才需求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我们在看到广西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前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之护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还存在着相当地差距。通过随机对200名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92份。现将调查问卷结果做如下分析:

1.对当前广西高职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时,45.8%的受访毕业生选择了形势严峻,认为非常好的,仅为14.6%,一般的为39.6%,由此数据可以得出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境况还是保持了比较清醒的头脑;

2.对理想就业医院的选择时,87.5%毕业生选择了三甲医院,仅有12.5%毕业生选择了市县医院,对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则无人问津,从中不难看出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们对就业医院的规模、级别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挑剔;

3.对就业过程中最注重的环节时,27.1%毕业生关注医院性质、规模,27.1%毕业生注重收入待遇,41.7%毕业生强调个人发展空间,6.3%毕业生在意医院所在区域;

4.当询问在何种条件下,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时,81.25%毕业生选择了个人晋升空间,18.75%毕业生则要求获得高薪高福利待遇。由此可知只要有足够的个人发展机会,毕业生还是愿意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

5.在问到影响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主要障碍时,41.7%毕业生选择了个人前途,29.2%毕业生则认为是收入待遇,1.25%毕业生选择了医院所处区域偏僻,1.65%毕业生则担心父母反对;

6.当询问就业过程中最担心碰到什么时,33.3%毕业生选择担心找不到好医院,50%毕业生选择了医院以貌取人,12.5%毕业生则担心个人技能不足,4.2%毕业生担心就业信息不足;

7.在问到有关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时,14.6%毕业生认为是轻松愉悦主导了自己的情绪,85.4%毕业生则选择了心理压力巨大,普遍感到了焦虑、不安、迷惘,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眠、暴躁等负面情绪。

通过对上述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护理高职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存在以下问题,亟需予以正确引导。

首先,广西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时,自身择业观出现了失落感与挫败感。尽管大部分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普遍感受到了今年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与不明朗性,但是由于一方面毕业生深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也受到父母家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的压力,在明知就业竞争如此激烈,择业在三甲医院或者留在大城市医院成功几率非常小的情况,依旧坚持不切实际的择业信念,另一方面却是面对基层急需护理专业人才的现实,而不愿意屈尊降贵到基层就业。这导致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引发了毕业生的就业失落感与挫败感。

其次,广西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的重压下,出现了焦虑、不安,甚至自我否定。伴随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的扩展,护理本专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就业竞争也越来越白日化。由于护理本科毕业生在知识学习的广度与知识积累的深度,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综合素质的强度等方面都比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要强很多。所以,当前三甲医院用人的需求普遍倾向于护理本科毕业生,面对残酷的现实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由此产生了就业焦虑、不安,最终导致了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自我否定。

再次,在当今社会流行“拼爹”和“找干爹”的思想影响下,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过分强调学历、外貌、关系等客观因素,而忽视了自身素质与技能的提升,由此产生了不公平感,进而导致就业信心的溃散,出现心理失衡,进而形成沉重的心理压力。

又次,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对就业期望过高,导致了自我设限,影响到了就业进度。从调查问卷分析可以知道,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对于即将就业的医院在性质、规模、区域、收入、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而对于基层紧缺护理人才的现实却因为个人前途、家庭因素等原因而不愿意到基层就业,造成了空岗缺编与失业共存的局面。

面对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对的种种心理困惑,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心理干预及就业心理帮扶工作,更好的帮助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实现就业,从而有利于达成社会与学校、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三赢局面。

二、广西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疏导策略

广西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不健康就业心理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到她们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尽早步入社会,而且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心理困扰,甚至诱发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做好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首先是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自我的调试

1.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打造独特就业竞争力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与护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在学历方面存在差距,在知识深度、广度方面也与护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存在明显差距。如何弥补这些无法克服的差距呢?笔者以为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强化操作技能训练,通过课外知识阅读等再学习、再深造等方式,进一步拓展知识面,积累知识深度,提升个人气质尤其是在人文修养方面进一步打造独特的个人人文魅力,从而形成有别于护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独特就业竞争力。

2.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极不均衡,在大城市医疗护理人才云集,但是在基层则是另一番景象,急缺医疗护理人才。因此,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抛弃不切实际的择业观,面对现实,选择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从而实现就业。

3.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自我心理疏导能力

现今社会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的就业潜规则,尤其是一些有关系、有背景的毕业生,或许成绩一般、操作水平也一般,但是却可以进入三甲医院。对于此类现象我们不必回避,但是更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理去面对困难,增强就业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心理宣泄机制。

其次是学校对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正确引导

1.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建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对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等方式来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强化对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等举措来帮助毕业生直面现实严峻的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改变不合时宜的择业观念,从而转变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实现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

2.提高工作实效,强化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负责就业的部门,应该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会同各二级学院、毕业班辅导员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排查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个体心理特质的心理健康帮扶活动,尤其是尽可能地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面试机会来缓解就业心理压力,搭建有利于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宣泄心理压力的机制,从而帮助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面对就业困境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宣泄心理困惑。

3.扩充就业信息来源,帮助实现快速就业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绝不是负责就业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全校上下齐动员,高度重视,分工协作。通过网络、校友、招聘会、网络招聘等方式收集各类相关就业岗位信息,同时主动出击联系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加大对相关医疗机构的推荐力度,从而实现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快速就业,缓解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未就业的焦躁心理。

再次是社会家庭对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帮扶

1.强化社会对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扶持力度

为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良好就业竞争氛围是社会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为此,社会各界应该高度重视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从而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同时,社会应该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从业人员的收入待遇,拓宽医疗护理从业人员个人发展空间,提升医疗护理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医疗护理从业人员从业规范,修改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以便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尤其是在新的医疗改革背景下的医疗卫生发展环境。

2.深化家庭对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关爱力度

护理专业发展篇9

关键词: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生命教育;现实意义;途径

中职院校的学生,是为社会输送劳动力的一个重要群体。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很多中职专业的学生会出现焦虑和恐慌的症状。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在尊重他人的生命的同时,也需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所以,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

一、重视专业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提高中职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护理学科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素质,还需要具备人文精神,能够关爱生命,并能够敬畏生命。不过,现阶段,很多护理人员并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就使得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更不能收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开展必要的生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有效提高中职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在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开展生命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的认识人和生命的价值。学生在接受过生命教育之后,能够更加的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而在护理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教会学生尊重“人”。所以说,生命教育的内容与现代护理学的相关内容相同。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能够让他们树立科学的生命观,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认识到“生”与“死”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就会更加爱惜和尊重病人的生命,也能够更好的投身到护理工作中。

(三)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护理人员的重要责任,就是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护理人员应该成为病人生命的守护者。然而,目前很多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较差。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能够让护理人员更加尊重患者的生命,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年龄比较小,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站在生命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有效的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现状

(一)对生命教育认识程度不够

现阶段,生命教育工作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在我们国家的中职教育中,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起来。很多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中职护理专业,过分追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注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生命教育工作就不能发挥自身价值,也就不能发挥生命教育的本质意义。

(二)课程建设有滞后性

一些中职院校随着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开展了生命教育,但是课程建设却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教师并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未能在平常教学工作中突出生命教育的主体,这都极大的制约了生命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无法满足中职院校学生的具体要求。

(三)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以教师“填鸭式”的灌输为主,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目前,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生命教育工作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中职护理专业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生命教育的工作机制

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开展生命教育,很大程度上都只是流于形式的,并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关于生命教育的工作机制,这样就能够利用行政手段来推动生命教育的更好开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将生命教育纳入到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中,这样就能够顺应新的发展形式和新的发展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中职院校的生还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关爱生命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生命教育,对于我国中职院校而言还属于一个新鲜的事物,所以,想要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必须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该过多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中职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还应该开展一系列理论研究,为教学工作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例如:笔者和其他教师,会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国外先进经验,编著一些适应学生发展的教材,以便更好的开展的教学工作。这样能够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中职护理专业开展生命教育,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应该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作为生命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教学工作的质量,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先让教师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作为教师,应该将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护理专业的相关内容进行融合,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提高生命安全意识,也能够意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这样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并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护理专业的学生,走入社会后,肩负着病人的安全。所以,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生命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并帮助他们规划人生,进而有效促进中职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热孜亚.卡德尔单位:吐鲁番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周静,孙丽芳,华危持.护理专业学生生命教育的调查及实践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2011,12:1096-1098.

[2]兰.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11-12.

[3]唐丽静.探析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及有效途径[J].护理研究,2014,07:769-770.

护理专业发展篇10

关键词:手术室;专科护士;现状;发展

手术室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随着近代科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和麻醉学等的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了手术相关学科的发展[1]。再加之各种最新技术及新方法均最先集结于手术室,均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且随着经济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手术室高素质的专科护士已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重点关注问题。本研究旨在回顾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发展,并对专科护士的培养提出展望。

1我国手术室护理专科发展的动力

1.1医疗体制改革推动了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部提出,我国医院在完善医保体系的基础上,发展管理企业化、水平现代化及服务整体化的医院,向着质量效益型、精细的信息化管理发展,实现效率、质量和待遇的提高[2]。随着我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推广,旨在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深化对护士的岗位管理,推行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的局面已经到来。对于手术室护理而言,护理模式的改革给原有手术室管理模式带来了挑战,也对手术室护士的服务意识带来了挑战。因此,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需要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和提高护理专业化入手,响应手术室医疗改革。而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化培养是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和提高专业化的重要方法。

1.2医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

医学一直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联系,临床中运用先进的科技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促进人们的健康。在手术室,微创手术,如各种显微手术、介入治疗、内镜治疗等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应用,临床中在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追求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此外,各种高风险手术已经开展,如人工脏器、器官移植等,推动了新设备的应用。因此,手术室中手术方法、手术室模式的改变均要求手术室护士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有效配合医生,以促进手术室高效运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职能素质

2.1专科护士与临床护理专家

在美国最先流行高级护理实践,以顺应护士专科化发展和提高护理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护理专家是高级护理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护理研究生毕业且获得专科护理能力认证后的护士才能成为临床护理专家[3]。而在日本,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护理领域,具有熟练护理技术和专科知识且完成了对专科护士所要求的所有课程,则可以获取专家护士资格[4]。多数学者认为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是两个概念,专科护士是指具有一定实践经验且经过某专科系统培训后获得资格认证的护士;而临床护理专家是经过系统实践和理论培养且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专科理论知识并具有护理研究生及以上学位,并通过统一资格认证后的护士。因此可以看出,二者在学历要求、专科领域深度、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5,6]。

2.2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职能素质

因护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职能素质有一定的规定。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导致其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与普通病房存在差异,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定位为具有一定的学历条件,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并累积一定的手术室实践时间;再接受系统化的专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后,具备独立解决护理工作中难题和良好评判性的工作能力。手术室护理的新理念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护理,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这一理念就要求手术室护士既要参与到手术中,高质量配合手术的完成,还要求护士作为手术环境的“维护者”,手术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者”,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保障患者安全。手术室护士还需要作为院内感染的监控者。相比较以往的手术程序,护士已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手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并在一定领域已发展为技术助理,如专职内镜护士、医生助手镜等。而在国外,已经设有麻醉护士或者护士麻醉师来负责患者的麻醉工作。专职麻醉护士需要有熟练和扎实的麻醉配合技术和抢救技术,能够熟练使用各种麻醉机、监护仪、自体血采集和回输器、血气分析仪、神经刺激器以及各种药品,同时还需要掌握各种气管导管、喉镜及支气管镜的使用方法[7]。虽然对于麻醉护士的设立在我国还未开展,但也表明手术室护士承担具有专科性的角色职责已成为一种趋势。当前国内外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培训模式及培训时间要求不同、对专科护士的准入资格要求不同、专科护士认证方式不同、专科护士角色及工作内容不同等。在德国,成为手术室专科护士需要单位出具两年的工作证明,然后再接受2年的专科职业培训,培训结束后再通过州政府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可以获得专科护士职业资格。而在美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必须接受3个月的培训课程,并通过一定的资格能力测试后才能取得认证[8]。

3国内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已经在一些护理领域开设了专科护士的培养,如已开展了对糖尿病、造口护理、重症监护等领域的专科护士培养。实践证明专科护士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也更能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其必要性已在护理界得到了重视。而当前我国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欠统一,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也较长,以及地区间的差异显著制约了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发展。卫生部最初于2005年委托中华护理学会启动“手术室护理师资培训项目”,其目标是为临床手术室培养护理骨干,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次,已有500多名手术室护士参与了项目培训并通过了考核,取得了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资格。随后,全国各省市也逐步开展了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班,使得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及认证逐渐标准化。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培训内容包括两部分。(1)理论授课:专科管理理念、专科设备和手术器材的最新应用,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配合的要点和护理重点,手术室常见基础操作技术,手术室急救技术及手术室教学管理等。(2)临床实践:手术间手术配合,包括所有配合流程、仪器使用等;在手术供应部学习敷料和器械的准备、消毒灭菌、保养流程等;在麻醉恢复室学习各种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以及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等。卫生部计划在今后加快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以期为临床培养更多的优秀专科护士。实践表明,专科护士实现了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和教育的目标,促进患者康复和自我护理能力,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并为其提供专科领域的建议[9]。当前的专科护士在手术室工作中承担多项配合工作,包括负责各种高精尖、特大手术的配合工作;并兼顾手术室护理培训工作和科室的教学科研工作,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护理服务的专业化,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才能满足人民对护理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4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培养的展望

当前国内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培训仅在2005年才开展,存在培训机构不统一、资格认证标准不统一、专科护士岗位设置和职责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全国手术室护理管理者仍需要加大合作,共同探讨适合我国的科学高效的培养模式。通过对我国专科护师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展望。

4.1明确护理学科定位

国务院于2011年明确护理学已不再从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是一级学科。因此临床护理需要明确护理学科定位,建构适合护理学科发展的体系,加强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科的发展,但护理学仍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应做到互补合作,实现共赢。

4.2发展多元化培养模式

我国各地区护理管理者应在充分借鉴国外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经验上,联合院校的师资力量,逐步开展专科护士培训,规范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应该在依据高等院校系统的理论研究上,依托医疗机构的临床师资队伍,发挥较好的人才培养作用。在专科护士的培养形式上,可以采取短期集中学制式培训和分期学分积累模式等。规范化专科护士的培训制度,促进护理专科化的健康发展[10]。

4.3逐步扩大专科护士的培养规模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预计到2015年建设一支数量规模适宜且素质能力优良和分布合理的护士队伍[2],该目标已得到了部分实现。但由于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起步较晚,当前专科护士的培训机构标准不一致,导致全国无统一权威资格认证标准,因此逐步完善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标准仍是手术室专科护士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应加快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拓展护理服务领域,以实现对手术室护士多角色的转化,促进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推动手术室护理的全面和协调发展。

4.4强化手术室护士的在职培训

当前,对于手术室护士培训的主要形式仍然是在职培训,因此,医院需根据手术室专科化护士的培训标准,制定专科化护士的准入标准、相应的培训大纲、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等。

4.5提高手术室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