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十篇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十篇

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6:09

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篇1

【关键词】慢阻肺;冠心病;护理服务;满意度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46-01

临床数据表明,患有慢阻肺合并冠心病的人数日趋上升,该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因此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开展护理服务非常必要[1],而且对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及身体的康复有很大的好处和帮助,护理服务随着医学模式越来越向人性化发展,也逐渐从病人的需求出发,尊重病人,真诚为患者服务。本文通过研究在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开展护理服务的效果和作用,来寻求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最佳模式,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收诊的30例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30例患者中,男性36例(最大74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64+10.1)岁),女性14例(最大71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59+12.1)岁);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2.6+11.2)岁。

1.2治疗方法

3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2~3种抗菌药物结合持续低流量吸氧、止咳、平喘、祛痰等治疗,与此同时,要给予患者扩张冠状动脉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

1.3护理方法

1.3.1健康指导。对患者进行日常饮食、用药、休息、运动的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引导患者少食多餐、适当活动[2]。对于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是否出现心绞痛症状,与此同时,要注意患者的体温、血压以及脉搏的观察。

1.3.2心理指导。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做好心理疏导非常重要。及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沟通,一旦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要加以正确引导,建立健康的就诊观念,保证患者心情愉快来进行治疗和休养。

1.3.3安全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术,为患者创造一个充满信任感的治疗环境。严格要求医护人员遵守护理制度[3],谨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1.3.4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由于慢阻肺患者长期的缺氧,对一些药物(比如洋地黄制剂)的耐受性降低,强心甙类药物可以用于冠心病引起的心衰,但是对于慢阻肺合并冠心病使用强心甙类药物时,需要格外观察患者心率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不良症状。

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应不断的更新知识,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用心服务患者,注重实效真正做到有效的护理服务。

1.4观察指标

本文对护理结果的观察指标采用焦虑得分(采取10分制)、患者满意度、治疗配合程度,并发症指标。主要通过查询医院诊疗记录、护理评估卡以及护理人员的评价。

2.结果

从表1看到,患者的并发症较低(6.7%),死亡人数为0。从表2看到,对于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护理,患者的焦虑得分较高(8.5分),而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93%),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配合程度较高(97%)。

3讨论

临床数据表明慢阻肺合并冠心病病例日趋增加,该病的多发人群是中年人。该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在就诊时,存在许多困难,临床的误诊、漏诊率较高。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报道该院在诊断此类病的漏诊率高达66.7%,误诊率20%[4]。综合其原因为:①医生没有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足够的重视;②医生对该病的诊断标准掌握不够;③由于患者长期缺氧,导致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一旦出现心绞痛,可能反应迟钝,可能会误诊为胃病。

现今时代,人们的健康观念在不断转变,因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医护人员在不断探寻发展新的护理模式来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无论什么样的护理模式最终途径都是通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来达到优异的护理效果[5]。对于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来说,如何提供优质、高效、连续的护理服务正是本院人员不断努力的方向,力图提供比较优质的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诊环境。本院在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开展护理服务时,主要包括健康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是否出现心绞痛症状)、心理护理(及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沟通)、安全护理(严格要求医护人员遵守护理制度)以及观察患者的服用药物后的恢复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症状)等几个方面。本研究表明,针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护理服务明显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治疗配合度。使得患者以最佳状态来接受治疗,尽快恢复。此外,我院就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还提出了以下保障措施:首先,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业务水平来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另外,实行责任管理,将每位医护人员的责任分配到位,每个人都有具体的护理任务,并落实好责任负责人,除此之外,倡导细节服务,实行患者入院治疗的每个细节护理人员都能安排到位。

综上所述,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实施护理服务,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以及心理状况,而且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因此,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具有非常积极地意义。

参考文献

[1]申淑文.50例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21(5):43-44.

[2]杨菊月.浅谈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J].求医问药,2013,13(3):73-74.

[3]褚岩.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4(17):47-49.

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篇2

【关键词】:老年性慢阻肺、诊治要点、稳定期、急性加重期

【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19-01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均属于慢阻肺范畴(CopD),是临床老年常见疾病之一,其严重危害着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今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慢阻肺的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因而,对慢阻肺的治疗和诊断逐渐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就本人多年慢阻肺诊治经验简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102例老年性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介于62~84岁,平均年龄为74.38±4.2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者。

1.2诊治要点

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详细咨询患者的发病过程,结合肺功能诊断、X射线以及Ct等方式确定患者的病情。CopD可以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稳定期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以及其它一些药物并辅以家庭氧疗;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手段包括控制性氧疗、抗生素治疗、雾化吸入性治疗以及机械通气。

2结果

上述所有患者在我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及精心护理下,其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1例患者死亡。

3讨论

CopD初期症状不明显,主要为气道不顺,痰比较多或者感冒时容易咳嗽且咳嗽容易加重且不宜治愈,因而往往因不被重视而耽误治疗时机。CopD诊断的金标准是肺功能诊断。进行肺功能诊断时临床医师应细致观察患者的用力呼气容积(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值的变化。与血压、血糖等生理生化指标一样,肺功能也是重要的生命指标之一。肺功能诊断只需患者用力呼吸几次,就可以让临床医师了解患者的气道及肺组织的纤细情况。只需用力呼吸几次,就可反映人体的气道及肺组织的状态情况。

CopD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不同临床分析的治疗目的不同,因而治疗方案也具有明显的差异。CopD稳定期的治疗旨在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缓病情发展进程,避免患者肺功能进一步下降以及降低病死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该阶段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以及其它一些药物并辅以家庭氧疗。支气管扩张剂是老年性慢阻肺稳定期的主要治疗手段。暂时应用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长期应用可以预防患者病情恶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症状。且长期临床实践结果表明,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效果比短效的好,联用应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支气管扩张剂比使用单一种类的扩张剂效果好。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于CopD的治疗作用尚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其能够减轻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氧疗是CopD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氧疗能够使患者进行自由活动,延长活动时间,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急性加重期治疗的目的为控制病情进展,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在此时期,临床医师应根据症状、血气分析、胸片等综合评估,制定包括控制性氧疗、抗生素治疗、雾化吸入性治疗以及机械通气在内的治疗方案。控制性氧疗是CopD患者加重期治疗的基础,但氧气吸入浓度不宜过高,吸入速度控制在2L/min左右为宜,此外应仔细观察患者吸氧过程中的病情变化,避免呼吸性酸中毒及Co2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CopD患者的病情的加重多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因而,在此时期辅以抗生素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痰细菌培养结果,选取该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将患者机体细菌量控制在较低水平,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雾化吸入疗法是将药物经吸入装置雾化后直接送到呼吸道患病部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局部给药方法,作用迅速、直接,如果配合全身治疗可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可以使患者呼吸困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常用药物包括有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物、黏液溶解剂等药物。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可考虑使用无创的通气支持治疗,可以使大部分患者避免气管内插管,可以降低气管插管和有创呼吸机的使用,降低患者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

对于老年性慢阻肺患者,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患者主诉以及肺功能诊断等检查手段可以清楚的了解患者的病情进程,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这样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对于GopD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临床医师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优化用药方案,应注意监督患者的医嘱遵从性,帮助患者接受长期合理的治疗,稳定患者的病情,改善其预后情况及生活质量,避免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anaS.m.afonso,Katiam.C.CopDinthegeneralpopulation:prevalence,incidenceandsurvival[J].Respiratorymedicine,2011,105(01),1872-1884.

[2]张颖,张涛.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01):78-79.

[3]钟南山.CopD流行病及防治战略[J].医学研究通讯,2003,32(11):2-3.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实用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25(-8):453-460.

[5]缪竞智.老年人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4(5):329-331.

[6]apostolakise,FilosKS,Koletsise,etal.Lungdysfunctionfollowingcardiopulmonarybypass[J].JCardSurg,2010,25:47-55.

[7]闫洁.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11):2930-2931.

[8]尚辉辉,卜庆恩.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对CopD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646-1647.

[9]王志颐,王秋萍,辛晓峰.鼻部疾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26(04):301-302.

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篇3

【关键词】慢肺阻;冠心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0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570-01CopD是指慢性肺阻性疾病,是呼吸系统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一种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CopD会累及肺脏,同时也会引起全身的不良反应,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CopD是一种发病率高的疾病,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导致家庭巨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冠心病和CopD是常见病也是发生概率较高的疾病,在临床是经常出现并发症,由于病情比较复杂,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而导致治疗延误。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治疗的67例CopD并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7例CopD并冠心病患者的资料显示:21例女性患者,45例男性患者;年龄分布在68-88岁,平均年龄75岁;住院时间20天到116天不等,平均在35天左右;其中37例吸烟20年以上,均为男性;12例肥胖患者,11例高血压患者,13例糖尿病患者。

1.2诊断标准CopD参照2011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并发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患有CopD的患者,出现下列情况者诊断为CopD并冠心病。①曾经因心肌梗死的住院治疗者,该现象患者5例;②有典型或者不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史,曾经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有效者,该现象患者27例;③曾经确诊是冠心病患者,该现象患者21例;④CopD发作治疗好转时心电图显示的左导联缺血型St-t不消失者,该现象患者10例;⑤X线存在左室增大或者全心增大者,该现象患者11例;⑥CopD发作治疗好转时,房颤持续、成对室性房颤期前收缩不消失者,该现象患者7例。

1.3入院后治疗方法对于住院治疗的患者,联用3-4种抗菌药物,给予低流量吸氧,持续到症状缓和时期,同时给予止咳祛痰平喘药物来缓解CopD;治疗冠心病选用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的药物,患者中出现35例左心功能不全者,使用利尿、强心药物,同时进行抗凝治疗。

2治疗结果

65例患者病情恢复平稳,97%的好转率;2例患者死亡,3%的死亡率,其中1例出现急性肺水肿导致医治无效死亡,1例呼吸衰竭并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目前全球约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居于全球疾病死亡原因的第四位。研究显示,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约有8.2%患此病。一般性慢阻肺的常见症状是胸闷、喘息、气短、呼吸困难;出现食欲减退、身体质量下降;精神呈现抑郁、焦虑等。如果此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冠心病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合并发生也较为常见。该研究对象中,男性人数明显多于女性,男性患者中20年以上吸烟者占82%,患有高血压、肥胖患者在研究对象中有很高比例,该分析结果显示慢阻肺合并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是年龄、高血压、性别、吸烟、糖尿病及肥胖。

慢阻肺的主要特征是渐进性的气流阻塞,患者部分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床的总面积减少,会和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共同作用导致肺部功能血管中的血流量不足,最后导致通气与血流的比例的失调,从而致使整个机体出现慢性缺氧状况,继发性红细胞数量增多,血液粘度相应增加,继而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肺动脉高压,进入恶性循环。

由于CopD并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在诊断过程中增加了诊断难度,同时会出现漏诊和误诊。现在总结几点漏诊以及误诊原因,漏诊原因如下:①医生无法正确鉴别心力衰竭与感染引起的肺底部音;②临床仅用慢阻肺解释胸闷憋气症状,往往忽视冠心病;③医生不够重视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以及没有完全掌握诊断标准。误诊原因如下:①患者肺部感染会加重CopD病情,此时出现的湿音会误认为是左心衰竭引起的,误诊为并发冠心病;②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同时在夜间加重时会误诊为心源性哮喘,这是冠心病左心衰竭会出现的症状;③CopD患者由于长期缺氧,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心肌受损、低氧以及高碳酸血症,心电图会出现St-t变化,此现象会误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足,同时,CopD患者的心电图也会呈现出QS图形,会误诊为心肌梗死。

确诊CopD并冠心病临床表现如下:①CopD患者在夜间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同时会出现咳嗽,坐起后会好转者;②肺部感染治疗好转同时呼吸正常后,此时血氧含量仍然很低,给予强心剂治疗后症状好转者;③CopD患者改变时肺部的湿音也会随着改变,或者在输液量过多、输液速度过快时出现湿音者。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需要小量短时期应用利尿剂,同时严密关注电解质是否出现紊乱。②最好使用速效制剂,半量给予正性肌力药物;③CopD患者急性期易出现肺部感染,及时选择对症抗菌药物给予治疗;④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量过多,低流量吸氧。

综上所述,及时关注慢肺阻患者的并发症状,避免出现漏诊误诊情况,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危重症患者,减少慢肺阻并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刘家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70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966.

[2]申淑文.50例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08):902.

[3]范晓艳,郭瑞斌.B型脑钠肽前体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542-543.

[4]张红玲.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2013,(07):1819.

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篇4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引起的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加重的慢性肺部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CopD由于反复发作加重病情,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2]。我科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CopD患者136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38例患者中男103例,女35例;年龄42~84岁,平均64.5岁;病史:5-36年;其中慢性支气管型86例,肺气肿型50例,合并呼吸衰竭16例,肺源性心脏病28例;所有患者诊断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除外标准:心、肝、肺、脑等重要器官病变、精神性疾病和意识障碍、其它肺部疾病。

2护理

2.1基础护理将患者安排在整洁、舒适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特别注意对患者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温度22~24℃、湿度50%~60%。严禁患者吸烟及他人于病房内吸烟,并耐心劝吸烟患者戒烟,向其详细说明吸烟对本病的危害。

2.2监测护理对合并心衰竭、肺性脑、少尿、心律失常患者应进行床旁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心电、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合度,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4~24小时做动脉血气分析一次,严格记录24h出入液量。

2.3静脉输液护理对该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输液滴速,一般肺心病30~40滴/min,严重心衰20滴/min以下,一天输液量在24h内输完[4]。

2.4呼吸衰竭的护理护士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精神可表现为先先兴奋后抑制,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动脉血气分析:pao2下降,低于60mmHg,?paCo2升高,超过50mmHg。护理人员应指导协助病人排痰,定时协助病人翻身,进行有效的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用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0-20min,指导患者慢慢吸入,吸入时稍屏气片刻,呼气时应闭口,以免气雾外呼造成浪费。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29%)、低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以免缺氧纠正过快引起呼吸中枢抑制。持续用氧者的护理应经常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每天更换鼻导管,避免被分泌物堵塞导管。

2.5并发肺心病的护理患者取半卧位,可减少心脏负荷和肺灌注量。及时清除痰液,送检痰标本作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或抗真菌药,遵医嘱给予祛痰、镇咳、解痉平喘及利尿药物,注意药物的毒性反应。根据病情限制输液量,控制输液速度,及时遵医嘱给强心利尿、扩张支气管药以及祛痰、止喘药物。

2.6心理护理该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甚至轻生的心理反应,护士要及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与情绪控制,减少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5]。

2.7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证食物的营养,少食多餐。鼓励患者进行咳嗽训练,掌握排痰技巧,确保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制订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鼓励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方式包括慢步行走、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为运动时不出现的气短和气促为宜。采用腹式呼吸、呼吸操和缩唇呼吸等方式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3结果

12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病情好转,有效率89.7%。

4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常规的基础护理,还要加强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患者实施规范、精心全面的护理是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7.

[2]何权瀛,周新,谢灿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部分城市患者生命质量和经济负担的影响.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4):253-257.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篇5

关键词:心肺运动试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发病特为气道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1]。心肺运动试验(Cpet)是一种诊断心肺疾病的手段,综合分析在负荷递增的运动中反映人体的心肺功能指标如摄氧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等参数,从而掌握心脏、肺脏和循环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贮备能力,预测疾病的危险程度和预后[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患者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其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46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作为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CopD组患者符合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3],FeV1/FVC0.05。

1.2方法[4,5]所有受试者取骑坐位,上身保持端正,头戴固定面罩,口含管连接耗能测试系统,确认无漏气后戴好鼻夹,同时连接血压、心电、血氧饱和监护仪测试系统。受试者先空载踏车热身练习2min,后采用负荷递增运动方案,起始功率25w,之后以25w/min功率负荷的速度递增,运动过程中脚踏车维持转速为60转/min,身体不离座位,当出现极度疲乏而无法维持转速,血氧饱和降低至85%以下,出现胸闷或呼吸极度困难,面色苍白或紫绀,或出现心电监护St-t改变或早搏达极量点时降低负荷至25w,2min后结束试验。

1.3观察指标心肺运动试验中的观察指标有:功率(w)、摄氧量(Vo2)、公斤摄氧量(Vo2max/kg)、氧脉搏(Vo2/HRmax)、血氧饱和度(Spo2)、无氧阈(at),每分钟通气量(Vemax)、潮气量(Vtmax)、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max)、呼吸频率(BFmax)、无氧阈时的氧通气当量(Ve/Vo2at)、无氧阈时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at)等。

1.4统计学处理所有结果均根据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组间进行χ2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进行他t检验,p

2结果

2.1心肺运动试验中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心肺运动试验中CopD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wmax(95.4±15.9)w、Vo2max(1.2±0.3)L/min、Vo2max/kg(20.5±5.1)ml/min・kg、Vo2/HRmax(7.1±2.5)ml/beat、Spo2(90.4±2.3)%、at(28.5±8.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2.2心肺运动试验中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由表2看出,心肺运动试验中CopD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Vemax(44.2±12.6)L/min、Vtmax(0.35±0.05)L、VCo2max(1.1±0.4)L/min、BR(12.1±3.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预计到2020年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死亡率将占到所有疾病死亡的第三位。调查表明,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约为8.2%,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研究人员认为可分为人体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其中个体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肺部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人群以及气道高反应性的人群;环境因素包括吸烟、空气雾霾污染、职业性化学物质和粉尘的吸入等[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起病时症状主要有慢性咳嗽、咯痰等,病情进展缓慢,逐渐出现气道气流受限而呼吸困难,中重度时会出现呼吸衰竭,当患者病情发展至中重度时干预治疗疗效和预后较差,我国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约占60%以上,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前期诊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7]。

心肺运动试验是人体在运动负荷状态下通过监测通气量、摄氧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全面评价心肺系统功能,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诊断疾病,评价疾病的进展情况和治疗效果。由于人体器官具有较大的能量储存功能,心肺运动可增加体内气体的运输、交换以及骨骼肌的能量代谢等,运动过程可以找到运动量受限制的病理原因,找出疾病的规律,客观评价患者的心肺功能,因此心肺运动试验是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科学而有效的方式[8]。

心肺运动试验中的观察指标功率max(wmax)表示受试者在运动中所能做的最大功率;摄氧量max(Vo2max)表示受试者每分钟的最大摄氧量;公斤摄氧量(Vo2max/kg)则消除了受试者体重的影响,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了受试者运动耐力情况。氧脉搏(Vo2/HRmax)和血氧饱和度(Spo2)则直观的反映了心功能情况。当做功时,机体的摄氧量和通气量呈正性相关,但随着做功的增加,通气量在某一点不能满足做功所需的氧气,机体摄氧量/通气量明显升高,该点称为无氧阈(at)点,at值越低说明机体在做功较低时的通气量已处于较高水平,此后机体运动做功需要加强无氧代谢,二氧化碳呼出量亦增加[9]。无氧阈点现已广泛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肺功能评估中。每分钟通气量(Vemax)、潮气量(Vtmax);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max)、呼吸频率(BFmax)表明受试者达到最大运动量时同能量和呼吸储备情况,反映机体的通气能力。无氧阈时的氧通气当量(Ve/Vo2at)、无氧阈时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at)表示受试者处于无氧阈点时排除1L氧气或者二氧化碳所需要的通气量,反映了受试者的通气利用率。由此可见,心肺运动试验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受试者的运动耐力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能有效反映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情况[10]。

本研究中对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opD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wmax、Vo2max、Vo2max/kg、Vo2/HRmax、Spo2、at和肺功能指标Vemax、Vtmax、VCo2m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BFmax、Ve/Vo2at、Ve/VCo2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心肺功能试验能综合全面的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起到客观的评估作用,且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树人,文富强.心肺运动试验的原理及其解读-病理生理及临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57-158.

[2]郭志勇,滕志涛.心肺运动试验在心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3):106-107.[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13,36(4):1-10.

[4]王苏网,陈正贤,黄思贤,等.运用心肺运动试验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慢性病贫血对运动耐量和呼吸困难评分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3):3916-3917.

[5]吕福祯,鲍永霞,邵玉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吸烟者的运动心肺功能对比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4(2):122-125.

[6]文红,高怡,安嘉颖.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运动强度的评估[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27-30.

[7]肖汉,聂秀红,任魁,等.运动心肺功能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评价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5):419-421.

[8]董静思.常规肺功能与心肺运动功能检测在胸外科领域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2(19):183-185.

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篇6

慢阻肺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长期吸入有害气体等引起的肺部异常炎症反应,以致气管狭窄阻塞、肺弹性回缩力降低、呼气时气流受限而导致的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功能逐渐下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喘息,最终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发生呼吸功能衰竭。

尽早发现慢阻肺

慢阻肺是位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后,与艾滋病并列的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我国约有2500万慢阻肺患者,每年致死人数达100万。但是,如何早期发现慢阻肺却是目前医学上的一大难题。慢阻肺早期症状诸如咳嗽、咯痰等并不是其特有的表现,容易被忽略。很多人甚至将它误以为是哮喘。钟南山院士主持的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阻肺相关疾病的诊断率仅为31%,有69%的慢阻肺患者被漏诊或误诊。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尽早发现慢阻肺呢?

首先,有以下高危因素的人,应该在体检时进行肺功能检查。如:长期大量吸烟,职业接触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慢性咳嗽、咯痰、气短或喘息等症状。肺功能检查结果能够客观评价气道阻塞程度,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其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受检者在医生指导下对着肺功能仪吹几口气。

此外,以下自测也可以帮助您自己诊断慢阻肺:

每年至少有3个月每天出现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已有多年。

较一般人易患流感及感冒,且随后咳嗽频繁、迁延不愈,一般药物治疗不佳。

先前能正常进行的日常活动,现在会引起进行性气促。

夜间或锻炼后喘鸣发作。

如果你有其中任一症状,并有吸烟史,你可能已经患了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阻肺康复aBC

慢阻肺的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康复保健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药物和手术以外,患者可自己进行的一些简单的康复治疗手段。

戒烟戒烟、减少职业粉尘吸入以及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是预防慢阻肺发生的重要措施。慢阻肺的患病与长期抽烟有很大的关系。约有20%的吸烟者会患上慢阻肺病,控制病情的唯一方法就是停止抽烟,戒烟是保护肺功能的第一步。

同时,戒烟也是目前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治疗措施。戒烟一周后即可改善咳嗽、咳痰症状,远期症状恶化的趋势也得以延缓,生命得到延长。可寻求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通过行为疗法、心理支持和药物疗法来帮助患者戒烟。

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必要时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或肺炎球菌疫苗。慢阻肺患者最好在每年冬天注射1次流感疫苗,减少流感引发疾病的可能。肺炎球菌疫苗,每5年注射1次,对预防肺炎有好处。这两种疫苗虽然不是针对慢阻肺的,但可以有效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

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篇7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0)04-88-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因素引起支气管狭窄,使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肺内空气不易排出,肺泡过度充气,肺泡壁破裂并相互融合所致[1]。其特点为慢性反复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常并发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影响生活质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因该病是一种以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最后引起心肺功能不断地下降,导致死亡,所以一旦患病,其心理压力很大,对配合药物治疗、缓解病情不利,并可能会加速病情的发展[3]。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对1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一般护理结合心理护理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共1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男96例,女42例,年龄43~79岁,平均54.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标准[4],其中慢性支气管型(BB型)91例,肺气肿型(pp型)47例,合并肺源性心脏病19例,呼吸衰竭21例。

1.2方法

1.2.1一般护理本组患者均给予有效抗感染、氧疗、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控制心律失常等临床常规治疗和针对性的细致周到的护理。

1.2.2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常出现不良心理状态,护士应聆听患者的叙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利用健康教育的机会,讲解常见病、常用检查和治疗的相关知识,疏导其心理压力。做好家人及亲友工作,鼓励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调动各种社会关系给予精神及物质关怀,介绍类似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主动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结果

1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经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出院,有效率95.6%(132/138)。

3讨论

据wHo估计,在未来几年中CopD将取代肺结核和呼吸道感染,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中致死和致残的第一大原因,居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五位[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的难治性的疾病,由于脑部长期慢性缺氧,大脑皮质功能受到影响,病人的智力、记忆力均有下降,所以极易出现心理障碍[6]。有人认为病人日常活动受限并非完全由肺功能受损所致,而主要是由于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影响所致。因此在抗感染、抗过敏等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对改善CopD的临床症状有较大的帮助[7]。对新入院患者热情接待,详细地进行入院介绍,使之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做好病情告之工作,让患者了解该病发生的原因、诱发因素、预后及转归、治疗等,让患者知道该病发病的长期性和难治性,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方能延缓病情的发展和减少复发。

3.1基础护理

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要从生活、饮食方面尽量满足患者的一些基本要求,在洗漱、入厕、睡眠等方面让病人感觉方便、舒适。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的提问以减轻病人对病症的恐惧和焦虑。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使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向患者说明逐渐增加活动量的重要性,对日常生活活动尽量自理,发挥患者在病程转归中的积极主动性。CopD患者由于呼吸负荷加重,能量消耗增多,营养不良十分常见,因此应重视营养摄入,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少吃产气食品,食物要易嚼、易咽、少量多餐。纠正低氧血症,提高患者活动强度,扩大活动范围,增加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积极抗感染、抗过敏,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其心肺功能,从根本上减轻病情,消除躯体痛苦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心理刺激[8]。

3.2护理干预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知识讲座的目的、作用和方法。培训形式以授课为主,将授课内容分为5个部分,每周1次,循环进行,保证每例患者听全讲座内容。重点讲授CopD的概念、病因、机制、临床表现;患者的心理、饮食、情绪、良好的生活方式与CopD的关系;预防CopD及家庭氧疗知识;正确的呼吸运动方法与CopD康复的关系;调整良好的心态与排除烦恼的方法[9]。

对患者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设法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消极悲观等负性心理,始终保持乐观平静的积极心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的现实,参与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延缓疾病的进展,促进自理能力的恢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长期受慢性疾病的折磨,社会活动减少,患者多有心理障碍,从而使肌体免疫力下降,病情反复、加重和迁延。

总之,通过本次研究的1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境况来看,在基础护理的同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这对配合药物疗法有较大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施焕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9-312.

[2]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20,23.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7-62.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

[5]吴洁,左志通.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0):4028.

[6]李红英,张香娟,祖之娇,等.雾化吸入时氧疗途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54-355.

[7]杜峻,何秀英,王玫,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使用振动排痰机的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62-63.

[8]李铁花,陈秀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05,4(3):65-68.

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篇8

[关键词]药学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7(c)-0072-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是一种能够预防和进行治疗的疾病。CopD主要累及肺脏,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不良反应[2],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的方法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多采取吸入装置辅助治疗。因此,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提高其治疗的安全性十分必要。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其治疗计划的制订起重要作用,如能与药学知识丰富的临床药师配合并对患者的全程治疗进行恰如其分的药学干预,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可促进患者用药合理、安全,达到治疗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12月收治的30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6例,女150例;年龄60~80岁,平均(68.58±3.12)岁;病程3~28年,平均(9.42±3.21)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60岁;第一诊断确诊为CopD,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3],且患病时间>6个月;入院前需自理,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排除标准:不同意参加研究者;精神疾病急性期患者;因严重躯体疾病不能配合访谈者;存在语言交流障碍不能正常沟通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入院及出院时均予以同样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患者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自行选择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后再由临床药师根据患者既往史、目前用药情况进行一对一的药学干预,内容包括用药指导、药物相互作用的指导、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

1.3.1用药指导在进行CopD治疗的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会采取气雾剂等治疗,然而该方法在使用时对操作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发生操作不当的情况,会对治疗效果造成直接影响,也会发生一系列的药物不良反应。基于此,在治疗时,需要对患者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让患者了解使用情况,这样可以避免发生意外。患者在吸入完成后,医师要告知患者进行漱口,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2药物相互作用的指导在对CopD患者进行治疗时,常用的有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一旦使用不合理就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时要避免药物使用时发生相互作用,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1.3.3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患者发病后,往往会出现抑郁、悲观等情绪,医师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病症是可以克服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尽快痊愈出院。

1.3.4出院后的药学服务患者治疗痊愈出院后,需要进行适当的药学指导,告知患者要按时用药、合理用药,避免发生病情反复等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恶化。依从性:以患者主观评分判断依从性,>70分为依从性良好,30~70分为依从性一般,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无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9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其中口腔溃疡7例、声音嘶哑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CopD患者入院后经过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后与临床药师联系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药学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提高总有效率,主要有以下原因[4-10]:CopD是慢性疾病,治疗上除在院期间的吸氧、静脉用药外,还包括采用疗效好、全身不良反应少的吸入疗法,很多患者不习惯使用,吸药技术掌握不好,患者及其家属对药物的使用、分类、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的了解甚少,导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吸入药物有沙丁胺醇气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布地奈德气雾剂、异丙托溴胺气雾剂等,各种药物的外形和使用方法均有很大的不同,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进行教育时发现患者吸入药物前未充分呼气及吸气,总是凭着感觉吸药,而经过药师示范教育几遍后,患者均能正确操作,并彻底漱口,预防口腔真菌感染及胃溃疡的发生,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只有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一线,才能真正了解患者的病情、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要努力为患者着想,精心制订治疗和用药计划,并努力按计划实施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用药疗效,符合未来医院诊治疾病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巧玲.临床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药学监护[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12):27-28.

[2]徐红青,王卓,蔡和平.临床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切入点[J].中国药房,2010,21(6):568-570.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46(3):254-261.

[4]郑妮,杜延琪,林敬明.临床药师对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12):980-982.

[5]周金玉,孙增先,张骞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用药的药学监护要点[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1):1039-1041.

[6]朱深银,彭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7):609-611.

[7]邢洁,黄淑萍,张洁,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药学监护[J].天津药学,2013,25(1):31-34.

[8]骆松梅,叶伟红,华俊彦.临床药师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的实践[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18(9):1014-1018.

[9]LiuD,XiongR,ChenX,etal.theglucocorticoiddexamethasoneinhibitsU937celladhesionandneutrophilreleaseviaRhoa/RoCK1-dependentandindependentpathways[J].CellphysiolBiochem,2014,33(6):1654-1662.

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篇9

关键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慢性阻塞性肺病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志码:a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由于其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中,社会老龄化逐年增高,其发病率也随着增高,其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憋、胸闷,甚至会出现全身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焦虑等。CopD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确定,如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1]。本研究主要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CopD病程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CopD的患者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8.4±4.7)岁。所有患者按照《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指南(2013修订版)》诊断:诊断慢阻肺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即明确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除外其他疾病后可确诊为慢阻肺。因此,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是诊断慢阻肺的必备条件。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2]。所有患者均有肺部感染的症状:咳痰、咳嗽,体温38.5℃~39.2℃,入院后检测wBC(2.8~23.9)×109,CRp(53.7±16.2)mg/l,pCt(1.4±0.3)μg/l。根据不同检测指标判断治疗效果分为观察组(检测pCt判断治疗效果)和对照组(检测CRp判断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67.5±4.5)岁,体温(38.4±0.6)℃,pCt(1.45±0.41)μg/l,wBC(16.4±4.7)×109,CRp(56.1±13.5)mg/l;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68.3±4.2)岁,体温(38.3±0.4)℃,CRp(55.8±13.3)mg/l,wBC(25.3±3.8)×109,pCt(1.39±0.38)μg/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痰培养+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并按照《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指南(2013修订版)》急性发作期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等药物。

1.3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第3d,第6d,第14d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wBC、pCt、CRp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咳痰、咳嗽、体温变化情况。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d,第6d,第14dpCt分别为(1.23±0.32)μg/l、(0.75±0.27)μg/l、(0.38±0.12)μg/l,其相对应的wBC分别为(16.2±2.8)×109、(8.8±2.3)×109、(5.1±1.9)×109,咳痰、咳嗽者为21例、9例、2例,体温(38.0±0.5)℃、(37.5±0.4)℃、(36.3±0.5)℃,见表1。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第3d,第6d,第14dCRp分别为(39.6±12.2)mg/l、(22.3±9.7)mg/l、(5.9±3.3)mg/l,其相对应的wBC分别为(22.5±2.4)×109、(17.7±2.3)×109、(13.4±1.8)×109,咳痰、咳嗽者为24例、18例、9例,体温(38.2±0.3)℃、(38.0±0.4)℃、(37.9±0.3)℃,见表1。

3讨论

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认为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个体易感因素(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及环境因素。CopD的病理生理:气流受限和气体限闭,气体交换异常,粘液高分泌,肺动脉高压。主要有以下主要发病阶段:慢性支气管炎、慢性细支气管炎、肺气肿,后期甚至引起右心衰,危害人们的健康[3]。

CopD急性加重多由细菌感染诱发,故抗菌药物治疗在CopD加重期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当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咳嗽伴有痰量增多及脓性痰时,应根据CopD严重程度及相应的细菌分层情况,结合当地区常见致病菌类型及耐药流行趋势和药物敏情况尽早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而治疗过程中根据何种指标判断抗菌药物停药,长期以来根据wBC、体温等指标停药,但最近研究显示pCt对判断何时停用抗菌药物也具有重要作用[4]。

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显示,观察组根据pCt降到正常时停用抗菌药物,大部分患者均无咳痰、咳嗽症状,所有患者的体温和wBC均降至正常;对照组根据CRp降到正常时停用抗菌药物,仍有大量患者有咳痰、咳嗽症状,且有部分患者的体温和wBC比正常高。从而证实pCt比CRp在CopD病程中的检测更有意义[5]。

这主要由于,pCt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物质,并在调控细胞因子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非细菌感染的患儿血中pCt值较低(

综上,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均具有诊断价值,pCt体现出比CRp更好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其在CopD病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魏莉,王丽,和小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2):2237-223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指南(2013修订版)[J].中华结合和呼吸杂志,2013,36(4):1-10.

[3]周发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危重症患者合并感染病情的评估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5146-5147.

[4]施立新,刘云庆,毛宜虎,等.血浆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检测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4):3363-3364.

[5]马洪刚,梁凌云,孙静.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6):537-538.

慢性肺阻病的护理诊断篇10

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慢性咳嗽患儿强迫脉冲振荡(ioS)检查中R35的临床意义及健康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肺功能室2013年6~12月240例诊断为慢性咳嗽患儿,有鼻塞、鼻痒等变应性鼻炎或哮喘合并鼻炎和或有早期咳嗽或体位改变咳嗽加重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表现的12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其余没有上述综合征表现的咳嗽患儿12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ioS检查,对两组5岁以上的患儿同时进行通气功能检测,观察其指标及图形变化。结果:观察组ioS各项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岁以上患儿同时兼做通气功能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S检查能很好地反应呼吸系统各部位疾病的改变,特别是临床症状不典型患儿,对其进行早期辅助检查,能为临床治疗和护理健康指导提供早期客观依据,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强迫脉冲振荡;慢性咳嗽;健康指导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08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变应性鼻炎最常见的4大症状。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最早源于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于2006年修订的系列慢性咳嗽临床诊疗指南[1],是由鼻及鼻窦等上呼吸道疾病引起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鼻后滴流综合征,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UaCS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也无特殊的检测手段和量化指标,迄今无明确诊断标准[2-3]。脉冲振荡技术(ioS)因对患者无创伤、操作方便、用时短,可从学龄前到成年各阶段操作执行,目前该技术在气道阻塞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已有相关报道[3]。我院肺功能室对儿科诊断为慢性咳嗽怀疑有变应性鼻炎和或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及其他慢性咳嗽患儿各120例进行ioS检测,发现有变应性鼻炎和或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ioS参数图及频谱分析图均有特珠性改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肺功能室2013年6~12月240例诊断为慢性咳嗽患儿,有鼻塞、鼻痒等变应性鼻炎或哮喘合并鼻炎和或有早期咳嗽或体位改变咳嗽加重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表现的12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其余没有上述综合征表现的咳嗽患儿12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3~5岁,平均(3.5±1.2)岁。对照组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3~5岁,平均(4.2±1.6)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ioS肺功能仪。所有患者均进行ioS测定,测试时间1min,可得参数图、频率分析图、结构参数图、阻抗容积图、频谱微分均值图等多项数据。R5代表整个呼吸系统阻力,R5-R20代表是周边黏性阻力,R20代表是中心气道阻力,R10与R25则分别表示在中心与下气道及上气道与中心之间的气道阻力,R35代表上气道阻力,由于其很少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认定其是行ioS测定时使用的最有效手段。在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分别有45例和30例5岁以上患者,对其行ioS+通气功能检查,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

1.3判断标准无论是ioS还是通气功能检测,判断标准均采用实测值与预计值比值或差值进行。实测值与预计值有差值存在或比值<100%基础肺功能正常;实测值与预计值有差值存在或比值≥100%为基础肺功能异常;功能异常即总阻抗、中心、周边粘性阻力均增高(实测值与预计值有差值存在或比值≥100%)为绝对异常。同时兼做通气功能者,观察FeV1,FVC改变情况,实测值/预计值<80%为基础肺功能异常。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ioS测定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观察组各频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其中R35的差异最为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5岁以上患儿通气功能检测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通气功能指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ioS将信号源与测试对象分离,由振荡器产生外加的压力信号(矩形电脉冲),通过测量呼吸系统因压力改变引起的气体流速变化,检测呼吸阻抗,振荡频率范围为5~35Hz,是正常呼吸频率的数十倍,振荡波与呼吸波叠加,随平静呼吸进入气道和肺部。

变应性鼻炎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病变部位主要在鼻部,远离咳嗽器官[3]。有关变应性鼻炎的研究实验显示[3],部分患者常规肺通气功能正常,但ioS检测显示其R35高于正常值,原因为健康者的肺中阻力有75%分布于直径大于2mm的中央气道,只有25%的阻力源于小气道,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中,小气道阻力(R5-R20)精确度不高,尤其在病理状态下,即使小气道阻力大幅度增加,总气道阻力仍处于正常范围。因而R35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哮喘的严重程度,对疾病检出具有参考价值。

在本观察对象中,有1/3检测者属于症状不典型患者,在ioS检测时,R35体现了相对增高的特异性及频谱图上变化,它是气体在气道内进行流通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气流阻力,一般来说往往是使用体积描记法予以测定;由于气道直径是随着肺容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因此R35的大小也是随着肺容量的增加呈双曲线减少;与成人相比,5岁以下的幼儿R35是成人的5倍左右;ioS测量R35与气道内径相关,相较于传统肺功能中测试FeV1是和气流速受限相关,能更如实的反映出气道堵塞情况,测定的时间也很短,5岁以上患儿则在通气功能检查中显示无统计学意义,故ioS更易发现早期气道阻塞[3],显示ioS在这方面的灵敏性,在协助医师的早期诊断上有参考价值。本研究中观察组的R35绝对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哮喘会伴有中心气道阻力和外周气道阻力的增大。ioS技术测定R35,间接反映了上气道阻塞情况[4],这对临床医师在慢性咳嗽鉴别诊断中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及非常重要的帮助。

由于我院患儿的特殊性,在所接待患儿中90%以上为青春期以下各年龄段患儿,尤其是学龄前患儿居多,对这部分人群能进行早期的检查干预,给医师提供客观、准确的参考数据,协助其提高诊断质量,减少临床误诊[5],进行有的放失的治疗,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节省资源,仔细观察及分辨患儿咳嗽性质和特点,也为护士在指导患儿家长在咳嗽家庭护理中避免相应性过敏源,指导鼻塞的家庭护理,进行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宣教中不失为一种优质护理的提升,从而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解决家长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是现行医患关系中值得探询和追求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吴立强,陈建平,何念海,等.血清tige、Spt和ioS测定在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中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2,41(29):3043-3045.

[2]计明红,潘家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6):493-495

[3]叶江枫,袁名辉,于莉莉,等.脉冲振荡法与肺通气功能在过敏性鼻炎的对比研究[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2,10(6):161-163.

[4]许萍,孙坚,徐春燕,等.脉冲振荡肺功能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1795-1797.

[5]郁志伟,谢娟娟,钱俊,等.体外过敏原与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4):55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