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儿童口腔保健总结十篇儿童口腔保健总结十篇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7:58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篇1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口腔保健

[中图分类号]R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7-204-01

龋病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且近年来学龄前儿童龋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1],要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10年5~6岁儿童90%无龋的口腔健康目标,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为了解吐鲁番市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本市区4158名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进行调查,为吐鲁番市制定儿童口腔保健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4158名2~6岁儿童进行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在自然光线下,采用平面口镜和探针进行口腔检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龋齿检查标准,按年龄分成4组,按民族分成3组,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临床意义。

2结果

各年龄组儿童龋病患病率及充填率见表一。

各民族儿童龋病患病率及充填率见表二。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市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很高,5~6岁组患龋率高达62.70%,但治疗充填率却很低,总充填率只有3.17%,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

3.1与最近这几年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膳食结构改变,精制食品过多,及过多摄入糖类食品有关。

3.2与家长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口腔预防保健知识贫乏,忽略乳牙的预防保健,对乳牙龋病治疗重视不足有关。

3.3与儿童没有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及学龄前儿童年龄小,在治疗中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不愿意或拒绝治疗有关。

3.4与幼儿园未开设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课,及未开展群体儿童龋病普防普治有关。

3.5乳牙患龋率在不同民族儿童之间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民族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同有关。

3.6与目前口腔医疗费用过高,我地区居民承受能力较差有一定关系。

4建议

4.1依托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积极开展儿童口腔保健预防工作;

4.1.1依托我院儿保门诊医师,对定期参加儿童体检的家长,进行儿童口腔保健预防知识的宣传,教会家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4.1.2定期对家长开办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讲座,由专业医师讲解儿童乳牙龋病的危害,及预防龋病措施,转变家长错误观念,提高儿童家长口腔保健意识。

4.1.3对幼儿园教师和保健医生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及时传播口腔保健新技术、新理念、新信息,不断提高保教人员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再把口腔保健知识贯穿到教学和入园儿童的生活安排中,积极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4.2平衡儿童膳食,降低儿童致龋危险因素;

定期到幼儿园进行膳食调查,对儿童膳食进行科学管理,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儿童膳食结构,制定营养平衡的食谱,达到降低儿童致龋危险因素目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4.3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儿童口腔保健预防工作落到实处;

定期对幼儿园开展督查指导,要求幼儿园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对患有龋病儿童管理率要求达到100%;同时检查教师教案与儿童口腔保健相关内容,抽查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查看儿童日常生活安排,抽查儿童口腔卫生(实行儿童一人一杯)落实情况;

4.4在幼儿园开展口腔三级预防保健措施;

4.4.1口腔一级预防保健措施: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开展群体儿童普防工作,推广适合儿童的简单、安全、经济、防龋效果好的氟化物涂膜技术[2]。

4.4.2口腔二级预防保健措施:定期开展群体儿童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病,早期治疗,及早恢复乳牙功能。

4.4.3口腔三级预防保健措施:对较重龋病进行正规、系统、彻底的治疗,降低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

4.5加强质量管理是儿童口腔保健发展的基本保证;

严格按照吐鲁番市托幼机构管理条例,定期对托幼机构进行质量验收检查评比,对验收合格的托幼机构给予表彰,未达标者限期整改或彻底取缔,同时加强托幼机构人员的卫生保健管理,不断提高我市儿童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篇2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乳牙;龋病;患龋率

[中图分类号]R473.78;R78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6)32-0129-04

我国学龄前儿童存在患龋率高、口腔健康行为养成率低的现象[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全国5岁儿童患龋率为66%,龋均为3.09。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是预防龋病的有力保障。而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理念可能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2,3]。本调查选择杭州主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两所幼儿园,研究对象分别是主城区儿童和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儿童,分别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和家长口腔健康教育,并进行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3月在杭州市两所公立幼儿园:一所位于主城区,抽取124名儿童,其中男童67名,女童57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幼儿园),抽取137名儿童,其中男童64名,女童73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2016年3月对这两所幼儿园再次进行口腔龋病检查,主城区幼儿园共抽取123名儿童,其中男童67名,女童56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共抽取122名儿童,其中男童60名,女童62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在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两所幼儿园的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检查项目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诊断标准进行记录[4]。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进行。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和Cpi探针。分别记录乳牙龋坏牙数(decayedteeth,dt)、乳牙因龋缺失的牙数(missingteeth,mt)、乳牙因龋充填的牙数(fillingteeth,ft)。计算乳牙龋均(人均乳牙龋坏、因龋缺失及因龋充填的牙数,dmft/受检人数)、龋补充填比[因龋充填的牙数与患龋牙数及因龋充填牙数总和的百分比,ft/(dt+ft)×100%]和患龋率(患龋人数占受检人数的百分比)。

1.2.2质量控制调查前统一诊断标准,4名检查者经过标准一致性实验,Kappa值均>0.8,并且由高年资医师负责质量监控。两所幼儿园检查均由同一批医生完成。

1.2.3健康教育方法针对幼儿家长和老师开展持续一年幼儿口腔知识讲座,每月一次,每次20min,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内容涉及(1)胚胎期乳牙恒牙的发育;(2)乳牙的重要性;(3)龋齿是怎么发生的;(4)为什么要刷牙?何时开始刷牙?(5)正确的刷牙方法;(6)乳牙龋齿的危害;(7)儿童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性;(8)乳磨牙窝沟封闭的意义;(9)甜食与龋齿的关系;(10)如何让宝宝爱上刷牙;(1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12)正确的口腔保健理念等。每月举行一次幼儿刷牙比赛;给家长发放口腔健康知识小册子及折页等宣传资料,教室内张贴爱牙刷牙宣传画,组织儿童观看爱牙刷牙动画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乳牙龋指数用dt、mt和ft表示。群体患龋情况用龋均和患龋率表示,龋补充填比表示乳牙龋得到治疗的情况。

2.1杭州市两所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患龋率及龋补充填比比较

口腔健康教育后与之前相比,主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t=0.023,p=0.037)和患龋率(χ2=8.569,p=0.024)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城区幼儿园龋补充填比在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7,p=0.012),而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患龋率和龋补充填比在教育前后无差异(p>0.05),仅乳牙龋均呈下降趋势(p0.05),龋补充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杭州市两所幼儿园儿童乳牙dt、mt、ft及构成比比较

两所幼儿园儿童在健康教育后,龋齿均数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杭州市伤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失、补人数百分比及构成比比较

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乳牙龋坏人数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3,p=0.041);因龋乳牙缺失人数百分比持平。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龋齿充填人数百分比明显上升(χ2=6.875,p=0.032),而城乡结合部幼儿园上升不明显(p>0.05)。健康教育前,两所幼儿园d、m和f人数及构成比无差异。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的ft人数和构成比明显高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χ2=6.214,p=0.023)(表3)。

2.4杭州市两所幼儿园性别对乳牙龋均及患龋率的影响

两所幼儿园男女生龋均及患龋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讨论

龋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危害巨大。由于乳牙髓角高,髓腔大,根管粗,一旦龋病累及牙髓腔,牙髓病会快速发展形成根尖周病变[5],引起根尖周组织的肿胀,疼痛,患儿不能咬合,对进食和消化均会产生影响,不利于儿童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6]。长时间未受到控制的根尖周病变甚至可能引起儿童颌骨和牙弓的发育异常,导致恒牙列萌出后牙列不齐,给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均会带来负担[7]。但家长常常认为乳牙总是要换的,忽视乳牙龋坏的危害[8]。因此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引导和监督[9,10]。有研究表明家长让儿童越早开始刷牙并坚持早晚刷牙,用正确的方法刷牙,其防龋效果越好[11]。本研究针对杭州市主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两所幼儿园儿童家长进行为期一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口腔保健知识、正确的刷牙方法、正确的护牙爱牙理念、乳牙的重要作用等,以期提高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进而引导学龄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探讨其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的影响。

本调查结果表明,口腔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健康教育前、后主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均低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城区幼儿园龋补充填比在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乡结合部幼儿园患龋率和龋补充填比在教育前后无差异,但乳牙龋均呈下降趋势。家长经过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了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能够正确认识乳牙的重要性,关注幼儿的口腔卫生健康,引起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改变,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呈现下降趋势。然而目前,从幼儿园教育开始的健康教育活动不多,重视力度不够,因此建议政府重视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12,13]。口腔健康从娃娃抓起。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应制定合理的计划,纳入常规,并扩大范围到社区[14]。

本次调查发现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的患龋率和龋均均高于主城区幼儿园,而龋补充填率却明显低于主城区幼儿园。且在口腔健康教育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的乳牙龋补充填率并无明显改变。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父母多为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口腔保健意识欠缺,收入相对有限,对子女口腔健康的投入欠缺。由此可见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口腔健康教育接受度、对口腔疾病状况的重视度以及对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投入度均与学龄前儿童口腔龋病情况相关[15]。

对乳牙龋均构成比和乳牙龋失补百分比深入分析表明,健康教育后,患龋牙齿均数依然占据较高的比例,因龋缺失牙齿均数比例较低,但龋补充填比依然不太理想,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幼儿园。这提示虽然健康教育后学龄前儿童的龋均和患龋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家长对乳牙龋坏的危害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杭州市的儿童龋病防治策略仍需要进一步的推进。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失牙人数的下降表现缓慢,但龋齿充填人数的变化可以出现的更早。对儿童家长应进行持续不断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继续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把口腔卫生知识教育纳入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全社会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广泛参与。对经济困难家庭政府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改善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情况[16]。

有关性别与龋病的关系,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大多数调查显示乳牙患龋率男性略高于女性[17],但本次调查中男女儿童患龋率与患龋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部分省市调查结果一致[18,19]。

本研究表明,对幼儿园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可以增进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是督促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可改善儿童患龋状况的有力措施,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幼儿园及农村留守儿童幼儿园更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20]。

[参考文献]

[1]陈玲,张忠良.2299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2014,22(11):579-582.

[2]millere,LeeJY,DewaltDa,etal.impactofcaregiverliteracyonchildren'soralhealthoutcomes[J].pediatrics,2010,126(1):107-114.

[3]VannwFJr,LeeJY,BakerD,etal.oralhealthliteracyamongfemalecaregivers:impactonoralhealthoutcomesinearlychildhood[J].JDentRes,2010,89(12):1395-1400.

[4]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0.

[5]theocharopouloua,LagerweijmD,vanStrijpaJ.UseoftheiCDaSsystemandtwofluorescence-basedintraoraldevicesforexaminationofocclusalsurfaces[J].eurJpaediatrDent,2015,16(1):51-55.

[6]LlenaC,Leydaa,FornerL,etal.associationbetweenthenumberofearlycariouslesionsanddietinchildrenwithahighprevalenceofcaries[J].eurJpaediatrDent,2015,16(1):7-12.

[7]Horowitzam,KleinmanDV,Childw,etal.perspectivesofmarylandadultsregardingcariesprevention[J].amJpublicHealth,2015,105(5):e58-e64.

[8]白云洋,张笋.天津城区学龄前儿童及家庭口腔健康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43-345.

[9]翁金龙,凌广慧,徐天婷,等.口腔卫生宣教和强化刷牙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的影响[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3,27(4):193-195.

[10]Ghazalt,LevySm,ChildersnK,etal.Factorsassociatedwithearlychildhoodcariesincidenceamonghighcaries-riskchildren[J].CommunityDentoralepidemiol,2015,16(2):317-326.

[11]张媛媛,石兴莲,程华刚,等.遵义市城乡儿童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7):4439-4441.

[12]慧兰.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零食行为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5):414-415.

[13]李香君,周志江,吴贤清.不同年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6):691-692.

[14]马艳艳,张轶勋,张瑞,等.朝阳区托幼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健康教育人员现状调查.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3):498-500.

[15]蒋琳,庄庆明,王金华,等.重庆市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调查[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5):472-475.

[16]唐琪,王维倩,杨宇,等.2010-2012年杭州市12岁年龄组儿童恒牙龋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2):278-280.

[17]李克增,李雪,胡德渝,等.780名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70-72.

[18]林居红,刘桥,王金华,等.重庆市5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2):220-222.

[19]李秋忠,曾晓娟.儿童口腔健康促进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511-512.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篇3

[关键词]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eCoHiS);信度与效度;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4)06-0475-05

asurvey:preschoolchildren'sor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inShehezicity

CHenmin1,LiUHai-xia2

(DepartmentofStomatology,theSecondHospitalaffiliatedto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qi830028,Xin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UsingchineseversionoftheearlyChildhoodoralHealthimpactScale(eCoHiS),tomasterthepreschoolchildren'soralhealthstatusofShihezicityinXinjiang.methods300childrenaged3~5wererecruitedandaskedtofillthequestionnaire,andaskeddiethabitsandoralhealthbehavior.ResultstheanalysisoftheimputeddatasetshowedthatwholeCronbach'salphaswas0.899,andthatGuttmansplit-halfreliabilitycoefficientwas0.799.VariationofeCoHiSscoreswasapparentwithrespecttocariesgroups.ChineseeCoHiSscoreswerehighassociatedwithoralhealthstatus,wererelatedtochildren'seatinghabitsandoralhealthbehaviordefinitly.ConclusiontheChineseversionofeCoHiSdemonstratedgoodreliabilityandvalidity.itisavailableforusebyresearchesinShihezicityofpreschoolchildren.preschoolchildren'soralhealthproblemsismainlycausedbyunhealthydietbehaviorandhealthbehavior,andbymakinglittleoforalcarebyparents,etc.

Keywords:eCoHiS;reliablityandvalidity;preschoolchildren;or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

口腔疾病对儿童心理、生理的影响较大,且影响到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其日后的社会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目前,国外很多国家都开展了儿童口腔医学健康等测评体系的研究[1]。这些测评体系的搭建,对口腔疾病给儿童及其家庭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为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活动提供科学依据[2]。而针对3~5岁学龄前幼儿的测评体系还很缺乏。pahel等[3]学者于2007年提出了针对学龄前幼儿的口腔健康影响量化表(theearlyChildhoodoralHealthimpactScale,eCoHiS),是针对这一方面研究的唯一量化表。在一些国家应用后证实,该量表的可信度和实用性良好,对临场的指导意义较好[4-5]。最近,香港专家进行了eCoHiS粤语版的开发,但是目前没有相关的进度报道;而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始着手这一领域[6-7]的研究。本文利用中文eCoHiS量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评定该表的效度和信度;并结合儿童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行为的调查进行学龄前儿童口腔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其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方法

1.1.1量表的计分方法:中文eCoHiS量表共包括13个条目,涉及儿童口腔健康对儿童和家庭成员身体、心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包括前9个条目,主要涉及患儿的口腔问题对患儿自身所造成的影响;第2部分主要是患儿的口腔问题对所在家庭产生的影响。要求患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每个条目进行评分,相应的选项代表感受发生的频率,分别是:从不(1分)、几乎没有(2分)、偶尔(3分)、经常(4分)、很频繁(5分)、不知道(6分),总分范围在13~78分。评分越高,表明口腔问题对儿童自身或家庭造成的影响越大。

1.1.2量表的考评方法:由于3~5岁儿童的发育特点应由其家长来反映儿童的情况,本次量表采用由儿童的家长测评的方法。所有研究对象的父母或其监护人按要求完成eCoHiS量表问卷;同时,填写儿童的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行为的问卷。

1.2研究对象和抽样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个部分:幼儿园普通儿童和医院就诊的患儿。普通儿童:在2012年10月~12月使用等容量、多阶段的随即抽样法,选择石河子市幼儿园3~5岁学龄前幼儿200例(男88例,女112例)。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口腔科诊疗过的100例(男47例,女53例)患儿,年龄3~5岁,排除系统性疾病史。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各研究对象的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缺失数据的处理:若1份量表中1个条目未打分,则按数据缺失处理;若1份量表中有2个及以上的条目未打分,则按无效量表剔除。条目缺失的数据用其他完整量表该条目的均数来代替。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共发放量表3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290份,有效回收率96.7%。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92±0.76)岁,男131例(45%),女159例(55%)。本次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量表平均得分为(20.48±7.84)分,与雷敬等研究结果相似[7],普通儿童为(17.24±5.90)分,患儿为(26.70±7.37)分(t=11.915,p=0.000)。

2.2量表总得分及各条目的得分情况:从普通儿童和患儿量表总得分的频数分布图中可见:普通儿童大部分未受到口腔问题困扰;而患儿的评分分布图类似正态分布,相当多患儿的口腔问题对自身和家庭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有龋患儿的eCoHiS分数显著高于没有龋齿的儿童,且eCoHiS得分与口腔健康状况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本研究中,14%~86.5%的人选择“从不”的选项,有可能是研究对象没有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也有可能是量表的条目设计未能很敏感地反映出儿童口腔问题对其造成的影响[6]。

普通儿童和患儿量表总得分的频数分布图也明显不同(如图1)。普通儿童和患儿各条目的具体得分情况见表1。其中,对于普通儿童和患儿而言,出现过“口腔疼痛”这种负面影响的频率均最高,为18.7%和65%(负面影响包括“偶尔”、“经常”、“很频繁”);普通儿童因口腔问题而“不敢微笑”方面频率最低,为0.5%;其次为父母产生的“心里内疚”,为57%,患儿口腔问题对其影响最小的是“发音困难”,对家庭影响最小的是“对家庭财政的影响”。同时发现,eCoHiS量表的的得分情况与儿童饮食与口腔健康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量表得分越高的问卷,儿童的饮食与口腔卫生习惯也越不良,如过分的偏爱甜食,使用的频率过于频繁;儿童每天刷牙、漱口的频率也越低等。这种现象在患儿当中尤其多见。

2.3量表的信度:总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99,普通儿童和患儿分别为0.880、0.819,3个因子对应的分量表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65、0.778和0.758。所有分量表克朗巴赫α系数都在0.75以上,且总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接近0.9。分半信度经过Spearman-Brown的检验,Guttman分半信度系数为0.800,相关系数为r=0.667。

2.4量表的效度:结构效度适当性检验结果的统计量是0.877。Bartlett球形检验为p=0,说明了公因子的存在,适于因子分析。经验证性因子分析,提出3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3.90%。第1因子(包含条目8~13)反映口腔疾病引起儿童和家庭成员独立能力减弱(包括心理和工作等);第2因子(包含条目1~3、5)反映病后口腔感受到的疼痛和影响;第3因子(包含问题4、6、7)反映口腔疾病所引发身体的不适,包括睡眠障碍等。说明提取出的3个因子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出指标的信息,各公因子所包含的条目存在预想的逻辑和连带关系,印证了此量化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应(见表1)。

判别效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普通儿童与患儿eCoHiS各条目评分进行检验,各条目评分和总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3讨论

3.1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本文选取了分半信度和同质型信度进行具体测量。同质型信度是评定量化表内结构一致性高低的重要指标,如果系数大于0.7,说明条目之间的一致性能好,测试结果可靠。分半信度则是通过计算奇数和偶数条目的评分结果相关性,来检查量化表跨条目的一致性能。在本文中,总量表的同质型信度系数是0.898,趋近于0.9,高于法语版系数的0.82[6]。并且3个因子对应的分量表同质型信度系数分别是0.866、0.781和0.759,分半信度的系数是0.798,r=0.667,说明了中文eCoHiS量表的信度较高。

该量化表在专家分析过后,认定改量化表辐射到应测的方方面面,而且测试项目的构成合适。因此,逻辑上判断,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是量化表最明显的特征,一般采用因子分析法把量表中有高度关联性的观测变量组成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即公因子),以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要求了公因子和设计时假设量化表的结构基本一致。每个条目都应在其中的1个公因子上的负荷值>0.4,且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40%。本研究从13个条目中提取出3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3.87%,远大于40%。提取的3个公因子可以较全面地反映量表的信息,量表存在预想的连带关系和逻辑关系,可认为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综上所述,该中文eCoHiS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评估石河子市学龄前儿童与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关系,能较好地反映口腔疾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3.2儿童口腔健康:量表同时反映出在学龄前儿童中,很大一部分具有各类口腔病症,包含龋病、乳牙反牙合、乳牙的发育不良、牙合异常等不一而足,其中,龋病是对学龄前儿童影响最大的口腔疾病。在调查中发现超过70%的儿童有龋齿,与n.R.Chedid等的研究相似[8]。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的保持与养成主要通过家长的教育以及家长的监督作用。有这么一组数据显示:家长监督儿童进行有效防龋的,儿童龋齿发生率41.79%,而家长不进行监督的儿童龋齿发生率高达69.98%[9]。因此,儿童需要在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下养成正确的刷牙和漱口习惯。

从量表中还可以看出,有部分学前儿童有口腔的不良习惯,如偏侧咀嚼、咬手指或咬物行为,这都与口颌系统的发育不良有关。有资料显示:有偏侧咀嚼习惯的儿童其患有龋病和乳牙反牙合以及上牙弓发育不足之类的口腔疾病几率会高于没有这种习惯的儿童[10]。

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口腔健康问题的首要因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口腔健康问题,首先要有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查中发现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和碳酸饮料是引起儿童龋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对相关食物的摄入量必须进行必要的限制;同时,鼓励儿童多食高膳食纤维食物,有利于口腔额面的生长发育,促使牙齿排列整齐,增强咀嚼功能。

研究表明,家长对于口腔问题的重视程度与儿童对于口腔保健的重视程度呈正相关[11]。家长作为学龄前儿童的重点监护人,应该有着较强的儿童口腔健康意识和较为全面的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知识;家长应主动了解孩子的口腔健康状况,并定期带孩子去做口腔全面检查、定期就诊。

本研究还有待深入,该中文eCoHiS量表还需要在不同区域的人群中进一步测试,确定其在不同区域的儿童中的可适用性,以达到该量表在中国适龄儿童中推广应用。同时,该量表与儿童饮食习惯、卫生习惯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Jokovica,LockerD,Stephensm,etal.Validityandreliabilityofaquestionnaireformeasuringchildor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J].JDentRes,2002,81(7):459-463.

[2]mcgrathC,BroderH,wilson-Gendersonm.assessingtheimpactoforalhealthonthelifequalityofchildren:implicationsforresearchandpractice[J].CommunityDentoralepidemiol,2004,32(2):81-85.

[3]pahelBt,RozierRG,SladeGD.parentalperceptionsofchildren'soralhealth:theearlyChildhoodoralHealthimpactScale(eCoHiS)[J].HealthQualLifeoutcomes,2007,5:6.

[4]LiS,malkinsonS,VeronneauJ,etal.testingresponsivenesstochangefortheearlychildhoodoralhealthimpactscale(eCoHiS)[J].CommunityDentoralepidemiol,2008,36(6):542-548.

[5]LiS,VeronneauJ,allisonpJ.Validationofafrenchlanguageversionoftheearlychildhoodoralhealthimpactscale(eCoHiS)[J].HealthQualLifeoutcomes,2008,6:9.

[6]李晓捷,黄华,林田,等.儿童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的研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3):267-270.

[7]雷敬,严爱道.中文版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5):270-272.

[8]ChedidnR,BourgeoisD,KaloustianH,etal.CariesprevalenceandcariesriskinasampleofLebanesepreschoolchildren[J].odontostomatoltrop,2011,34(134):31-45.

[9]meyerK,Geurtsenw,GunayH.anearlyoralhealthcareprogramstartingduringpregnancy:resultsofaprospectiveclinicallong-termstudy[J].Clinoralinvestig,2010,14(3):257-64.

[10]张蓉,林焕彩,陈建洪.家庭因素对乳牙患龋的影响[J].现代口腔医学,2007,21(6):564-566.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篇4

一、实施对象、执行单位及任务

(一)范围:全市8岁左右(年-年出生)的儿童,经口腔科医生检查,符合窝沟封闭适应症,即儿童口腔中完全萌出、窝沟较深或具有患龋齿倾向的第一恒磨牙,可免费接受窝沟封闭。

(二)执行单位:市口腔医院。

(三)窝沟封闭数量:1.5万颗。

二、实施目标

(一)在全市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正确刷牙达到70%以上;

(二)在全市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检查,适龄儿童口腔检查率达90%以上,早期发现口腔疾病;

(三)为全市8岁左右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窝沟封闭率达90%以上,封闭完好率达到85%以上,降低儿童恒牙龋齿患病率;

(四)加强我市口腔疾病防治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防治水平。

三、实施内容

(一)深入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新闻媒体、校内办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向儿童宣传基本的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引导儿童自觉参加窝沟封闭,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营造人人关注口腔卫生的氛围。

(二)明确专人,开展培训。根据工作需要,严格筛选、确定实施项目工作的口腔疾病防治专班专人,认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使其能够准确掌握适应症、窝沟封闭技术和其他项目要求。

(三)严格筛选,规范操作。按照“自愿参与”的原则,对全市8岁左右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严格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儿童。操作中,严格按照窝沟封闭适应症的标准规范操作,严格消毒程序,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收集信息,定期上报。市口腔医院作为此次项目的执行单位安排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数据,并按要求每月向省牙防办上报有关信息。

(五)接受复查,确保质量。在我市完成儿童窝沟封闭后的第3个月将接受省、宜昌市专家随机抽查5%的复查,以确保窝沟封闭工作的质量。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12年9月15日前):完成对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医疗人员的培训,完成健康教育、宣传等准备工作。

(二)第二阶段(2012年9月15日~11月15日):组织专业小分队陆续进入马家店镇城区小学实施项目,完成封闭任务。

(三)第三阶段(2012年11月15日~12月15日):组织专业小分队陆续进入董市镇、顾家店镇小学实施项目,完成封闭任务。

(四)第四阶段(2012年12月15日~2012年1月15日前):组织专业小分队陆续进入七星台镇、问安镇、仙女镇小学实施项目,完成封闭任务。

(五)第五阶段(2012年1月15日~2012年2月15日):组织专业小分队陆续进入白洋镇、安福寺镇小学实施项目,完成封闭任务。

(六)第六阶段(2012年2月15日~2012年3月10日前):组织专业小分队陆续进入百里洲镇小学实施项目,完成封闭任务。

五、工作要求

(一)执行单位的职责。市口腔医院作为该项目的执行单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配备有综合治疗台、光固化机等设备仪器,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二是对适宜儿童的牙齿照相留存资料,运用电脑对窝沟封闭情况进行登记记录,并能对儿童、家长开展各项宣传工作,讲授口腔保健知识及正确刷牙方法。三是保证每天有专人接待前来就诊的儿童,特别是周六、周日及节日期间。四是要在明显位置统一悬挂《2012年省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指定单位》的标识。五是对接受口腔检查的儿童进行认真登记,如实填写《省窝沟封闭防龋项目登记表》,不得缺项;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再在对适宜儿童实施窝沟封闭,并通知其半年后复查,如发现封闭剂脱落,要及时免费重新进行窝沟封闭。五是安排业务能力和事业心、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培训的业务人员必须参与窝沟封闭工作,不得随意人员更换。

(二)项目协作单位职责。该项目主要的实施对象是8岁左右的小学生,各小学校要高度重视该项目实施的重要性,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家长参与市口腔医院开展的口腔保健知识讲座,组织适龄儿童配合专业医务人员完成实施窝沟封闭任务,保证项目实施期间学生的一切安全,将此项惠及少儿口腔的健康的行动落到实处。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篇5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教育;龋病患病率;龋齿充填率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率高,流行面广,危害性大。wHo将龋病列为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龋病不但使患者感到牙痛而影响食欲、咀嚼,有时还会导致牙髓炎、齿槽脓肿,甚至形成病灶而引起全身疾病。儿童时期乳牙的龋齿,也直接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影响身体健康。调查显示[2]:2002年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患龋率为65.40%,龋齿充填率乳牙为6.62%,恒牙为13.15%。我院与罗湖区教育局联合于2005年起连续3年对罗湖区5家口腔疾病防治试点小学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与干预,观察小学生的龋齿患龋率和充填率,评价群体防治龋病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深圳市罗湖区泰宁小学、布心小学、锦田小学、翠茵小学、南湖小学5家口腔疾病防治试点小学1~6年级、年龄在6~12周岁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每年定期对试点小学学生进行口腔调查,所有的调查均由医院口腔科专业医生实施。在自然光下采用一次性口镜,辅以问诊。普查后计算患龋率及充填率。

1.2.2患龋率及充填率计算方法患龋率=患病人数/受检人数;充填率=充填牙数/龋、失、补之和。

1.2.3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1)学生教育:①给学生印发口腔健康教育宣传资料;②口腔专科医生到学校进行口腔知识讲座,讲解口腔生理知识、牙齿结构与功能、龋病的预防与治疗、正确刷牙方法等;③定期为学生上口腔保健课;④定期出刊口腔保健专题宣传栏;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如“9.20爱牙日”活动等。(2)家长教育:①给家长印发口腔健康教育系列资料;②开设家长课堂:讲座口腔疾病预防相关知识;③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等。(3)干预治疗:给口腔调查发现患龋病学生发放“口腔治疗通知书”及“深圳市口腔保健治疗卡”,并督促家长带小孩到牙防网络医院治疗。

2结果

2.1学生乳牙、恒牙患龋率逐年下降见表1。

2.2学生乳牙、恒牙充填率逐年提高见表2。表1不同年份学生患龋情况表2不同年份学生龋齿充填情况表

3讨论

3.1干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经过3年口腔健康教育与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和改善学生口腔健康状况,龋齿充填率有明显上升,患龋率逐年下降,说明口腔健康教育在防治儿童龋齿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我们体会是:(1)建立良好的合作工作模式,加强卫生系统与教育系统的合作是防治儿童龋齿的基础,对口腔疾病防治能起积极作用;(2)提高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是防治儿童龋齿的关键: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因素,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子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3];(3)小学生形成良好自我保健行为是防治龋齿的保障。

3.2问题及对策

3.2.1存在问题调查结果显示:5家试点小学的小学生不同年份患龋率虽有下降趋势,但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1)干预时间短,宣传力度不够;(2)深圳流动人口多,该类人群工作压力大,居住和生活条件差,文化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家长卫生知识缺乏,对儿童龋病防治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是在孩子患龋病较严重出现症状时才来就诊,特别是乳牙龋坏,认为乳牙迟早要更换,龋齿不治也不要紧。可见家长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可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口腔健康。

3.2.2对策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教育,劝导儿童少吃酸甜食品,养成饭后漱口及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对预防龋齿的发生至关重要。儿童龋齿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儿童龋病防治应纳入卫生保健总体规划,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强全社会口腔保健教育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动员全员参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邢海林,陈莲芬,王绍萍.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中国热带医学,2005,5(7):23-24.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篇6

【关键词】龋齿;患病率;牙;儿童

【中图分类号】R179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9)08-0737-02

12岁儿童是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也是wHo监控全球龋病的年龄。1983、1995和2005年曾3次进行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全国12岁儿童龋均调查结果分别为0.66,0.88[1]和0.54[2]。笔者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实施调查,了解东北地区城乡12岁学生龋病的流行状况,监测龋病的患病趋势,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调查对象为吉林、黑龙江、辽宁3省12岁城乡常住儿童,均来自街道(乡镇)辖区内的中学。抽样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3]调查的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首先城乡分层,按人口规模的大、中、小随机抽取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各3个城市地区,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中、低随机抽取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各3个农村地区。每个地区抽取6个调查点,每个省有36个调查点,东北地区共计108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检查22人,男女各半,每省检查792人,东北地区3省共计调查2376人,经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导小组核查后获得有效数据2373份。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3]的要求,对12岁儿童进行冠龋检查,龋病的诊断标准为: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有明确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记为龋齿。要使用Cpi探针来证实牙合面、颊舌面视诊所判断的龋坏。可疑龋不记为龋齿。

1.2.2检查器械采用平面口镜和Cpi探针进行口腔检查。

1.2.3质量控制参加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临床检查员均为口腔系本科毕业、从事临床工作5a以上的医生,在检查之前经过全国统一培训,并在检查前和检查中进行了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0.8;在检查中,全国口腔流调技术指导组2次深入调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以保证流调数据的准确。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2373名调查者中,恒牙患龋人数为893人,患龋牙数为1852颗。患龋率为37.6%,龋均为0.78。

2.2不同地区儿童恒牙患龋差异东北各省份恒牙患龋情况见表1。东北地区各省之间12岁儿童恒牙龋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辽宁省与其他2省的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城乡儿童患龋差异东北地区城乡儿童恒牙患龋情况见表2。东北地区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吉林省12岁儿童的恒牙龋均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不同性别儿童患龋差异东北地区不同性别恒牙患龋情况见表3。东北地区和各个省份龋均和患龋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5儿童不同牙位的患龋差异东北地区12岁儿童中有62.4%没有龋齿,随着龋齿数的增加,人数分布逐渐减少,在患龋学生中,有1颗龋齿的儿童最多,占17.3%,有2颗龋齿的儿童占10.5%,有超过2颗龋齿的儿童只占总人数的9.8%。龋齿好发的牙位依次是下颌第一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下颌第二恒磨牙。发生于第一恒磨牙的龋齿数占总龋齿数的71.76%。

2.6各省城乡不同性别儿童窝沟封闭率的差异东北地区总窝沟封闭率为2.3%,城、乡分别为4.4%和0.3%,城市地区显著高于农村地区(p0.05)。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的窝沟封闭率分别为3.2%,1.0%和2.7%,吉林省与其他2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患龋牙齿中,88.8%的龋齿为需要治疗的开放龋。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东北地区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为37.6%,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平均水平(28.9%)[2],也高于湖北[4]、江苏[5]等地的调查结果。东北地区患龋率城乡分别为37.4%和37.8%,龋均城乡分别为0.73和0.83,均为农村高于城市,经统计学检验城乡之间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东北地区12岁学生恒牙龋病城乡因素影响较小,与全国[3]及广东省[3]的调查结果一致,推断可能是由于12岁城乡儿童生活方式与口腔卫生习惯有逐渐接近的趋势。

12岁儿童的龋均为0.78。为衡量世界和各地居民患龋情况,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12岁儿童龋均作为衡量标准,将龋均分为5个等级[1],按其标准,东北地区12岁儿童龋均与wHo的标准相比处于“很低”等级水平,但高于其他省市的调查结果[4-7]及第3次流调的全国水平(0.54)[2]。男性与女性龋均分别为0.61和0.9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与2005年全国及其他省市的调查结果相一致[2,4-6],主要由于女性生理发育早于男性,故女性的乳牙脱落和恒牙萌出均早于男性,即与女性恒牙接触口腔环境的时间以及受致龋菌侵蚀的可能均早于男性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有将近1/3的学生有1~2颗龋齿,且超过70%的龋齿发生于第一恒磨牙,而人群的窝沟封闭率仅为2.3%,且城市地区明显高于农村地区,88.8%的龋齿为需要治疗的开放龋,提示必须为儿童龋齿的预防采取措施,包括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龋齿的危害、及时治疗和预防的意义等知识,促进儿童定期口腔检查、预防和及时的治疗行为,更要加强农村地区的龋病防治力度。

本次调查,覆盖东北3省的18个地区,覆盖面广,取样代表性强,所获得的龋均指数和患龋率对东北地区今后开展相关调查提供了参照和依据,也为分析东北地区和其他地区口腔预防工作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更加完善口腔保健体系起到了指导作用。

4参考文献

[1]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27.

[2]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20.

[3]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北京,2005:1-30.

[4]台保军,江汉,杜民权,等.湖北省人群龋病的抽样调查报告.口腔医学研究,2007,23(2):223-225.

[5]沈家平,王林,陈宁,等.江苏省12岁学生口腔疾病患病状况调查分析.江苏预防医学,2006,17(3):1-4.

[6]黄少宏,欧尧,范卫华,等.2005年广东省12岁人群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14-216.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篇7

关键词:氟离子导入;儿童;龋齿;预防.

中图分类号:R78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66-01

龋齿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重点预防的疾病之一,其是指牙齿硬组织发生脱钙,牙釉质和牙本质发生崩解,好发于儿童,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其发病与患儿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口腔中细菌结构以及牙齿的结构与排列等密切相关[1]。幼儿园是儿童比较集中的场所,学龄前开展儿童龋齿预防对于降低龋齿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2]。为研究“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本课题选取2008年1月-2013年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幼儿园1400名儿童,采用“氟离子导入”法预防儿童龋齿,观察儿童龋齿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所幼儿园共14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46名,女654名,年龄3-7岁,平均年龄(4.5±0.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未使用过“氟离子导入”预防龋齿。

1.2治疗方法

使用南京医科大学生产的nF-Ⅱ氟离子透入仪,该仪器的一个端口为能够握在手中的电极棒,另一个端口为连接口模的电夹,使用四节1号电池,配制1%氟化钠溶液,现配现用,一次性口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儿科保健医生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口腔患龋情况进行检查,10儿童为一组,可同时进行检查,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选取不同型号的口模,饭后0.5h清洁牙齿后,将口模放入儿童的口中,使儿童闭口轻咬其下颌牙列,将上下牙都存入口模槽之内,然后手握电极棒,接通电源,电流为0.3ma,10名儿童可将电流调至3ma,每组治疗时间为3min,设置计时装置,到时自动关闭电流开关,然后取出口模。每年治疗2次,每次治疗时间间隔必须超过2周。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经过“氟离子导入”治疗后,2012-2013年份儿童患龋齿发生率降至30.07%,明显低于其他年份,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研究显示氟是人体促进人体骨和牙齿正常生长发育以及正常新陈代谢的必需微量元素,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适量补充氟对于预防龋齿以及儿童生长具有重要作用[3]。临床研究显示正常生活饮用水的氟浓度应控制在0.6-0.8mg/L最为适宜,可有效降低牙均和龋齿率。因此对于低氟地区,采用适当的补氟措施是极其必要的[4]。“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的机制是在氟离子透入仪直流脉冲电流的作用下,氟化钠电离出氟离子,透入人的牙体组织形成氟磷灰石,可有效降低牙釉质的溶解度,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增强对口腔微生物的抵抗力,使牙齿表面不易被侵蚀;同时可有效抑制口腔的乳酸杆菌,抑制致龋菌发生糖酵解,从而可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5]。王利芝研究[6]报道显示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从1岁起开始直线上升,6岁儿童的乳牙龋齿率可超过80%,7-8岁达到高峰,每名儿童的平均龋齿数较高,目前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疾病,因此预防儿童龋病应重点放在学龄前儿童,儿童家长应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在幼儿园应开展集体的防治龋病工作,保健机构应定期进入幼儿园进行口腔保健以及防治龋齿相关知识的宣传,使患儿了解并适当掌握口腔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7]。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采用经过“氟离子导入”治疗后,儿童患龋齿发生率从2008-2009年份的61.64%降至2012-2013年份的30.07%,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充分肯定了“氟离子导入”的临床治疗效果。总而言之,“氟离子导入”方法治疗龋齿无创伤,可避免交叉感染,且安全性较高,工作效率较高,适用于幼儿园儿童群体的防治,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且经济的预防龋齿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竹芳.学前儿童氟离子透入法预防儿童龋齿五年回顾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2):1015-1016.

[2]黄小伟.氟化泡沫预防幼儿龋齿的作用及效果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24(12):730-173.

[3]Kamila,plutzer,aJohn,etal.Reassessmentat6-7yearsofageof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initiatedbeforebirthtopreventearlychildhoodcaries[J].Communitydentistryandoralepidemiology,2012,40(2):116-124.

[4]何苗,殷忠平.应用氟化泡沫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6):168.

[5]田亚光,廖天按,谢奇.5岁儿童患龋情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24(33):4701-4703.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篇8

作者简介:王泽颖,女,1975-,汉,籍贯,新疆,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医学。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各类人群冠龋和根龋发病现况的调查,发现现阶段影响新疆地区各类人群口腔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采用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对8000人展开调查。结果:农村儿童龋齿的发病率要高于城镇地区,城镇青少年和中老年龋齿发病率要高于农村地区。结论:针对当前儿童、青少年及中老年多发的龋齿病,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应对龋齿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新疆地区;龋齿;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45-01龋齿,俗称蛀牙,是一种口腔细菌性疾病,一旦发现龋齿就应当及时治疗,否则会使龋齿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破坏牙冠,甚至是导致整个牙齿的丧失[1]。由于龋齿的发病率较高,分布广,其带来的危害非常严重。因此,对龋齿的预防及治疗成为当前口腔健康的热点话题。本文对新疆地区的龋齿患病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龋齿的成因,并探讨了解决措施。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采取的是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了新疆5个城镇地区和5个农村地区的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城镇或农村选取人口数量相同,每个地区不同年龄组选取的人数也相同。本调查共分为四个年龄组,5-8岁组、12-14岁组、36-45岁组、60-70岁组,每组抽取200人,即每个地区抽取800人,共10个地区,总调查人数为8000人。

1.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口腔基本调查方法》,对新疆城镇、农村的8000民众进行调查,口腔检查医生均为具有五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专业口腔医生,在调查开始之前,对五名医生进行了统一的调查培训,保证遵循一致标准展开调查。

1.3调查项目:本次对新疆地区龋齿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项,分别是冠龋和根龋。对于儿童组和青少年组只进行冠龋检查,对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两项检查均进行。另外,对于中老年人来讲,还会出现另一种龋病,即根面龋齿,因此在调查以上两个项目的同时,还开展了针对中老年人的根面龋齿的专项调查。

1.4调查标准:本次检查使用Cpi探针进行,在检查当中,如果Cpi探针探及牙的窝沟点隙或者光滑面时,若龋洞较为清晰、明显,或者出现釉质的破坏,或者探及软化洞以及洞壁的损坏情况时,可以确定检查者患有龋齿。如果不符合以上标准,或者不确定检查结果时,则不能说明检查者患有龋齿。

1.5质量控制:本次参与调查的五名专业医生,经过培训之后全部通过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在8.1-8.3之间,符合医学调查的标准,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另外,本次调查所使用的各项医学仪器均为统一配置仪器,在检查中不会因为仪器故障而导致检查结果出现错误。

1.6统计学处理:本次调查配备有专业的数据录入人员,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

2结果

2.1患龋现状

2.1.1儿童患龋现状:新疆地区5-8岁儿童患龋现状如表1所示:

表1新疆地区儿童患龋调查统计表

项目城镇5-8岁儿童农村5-8岁儿童合计调查人数100010002000患龋任素6547121366患龋率65.4%71.2%68.3%龋均2.773.903.34由表1可知,在本次接受调查的2000名儿童当中,共有1366名儿童患龋,其中城镇儿童为654名,农村儿童为712名,农村儿童患龋率较城市儿童要高。城镇5-8岁儿童龋均为2.77,低于农村儿童的3.90。

2.1.2青少年患龋现状:新疆地区青少年患龋的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表2新疆地区青少年患龋调查统计表

项目城镇12-14岁青少年农村12-14岁青少年合计调查人数100010002000患龋任素351278629患龋率35.1%27.8%31.5%龋均0.390.370.38通过表2可以发现,新疆地区12-14岁城镇青少年的患龋人数为351,龋均为0.39;农村青少年患龋率为27.8%,龋均为0.37。总患龋人数为629,患龋率为31.5%。对比表1可以发现,青少年的患龋率明显低于儿童。

2.1.3中年人患龋现状:由表3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2000名中年人当中,有1122名患有龋齿,城乡平均患龋率为56.1%。城镇36-45岁中年人有699名患龋,农村中年人则为42.3%,农村中年人的患龋率大大低于城市中年人。从龋均来看,农村中年人较城镇中年人较低。

表3新疆地区中年组患龋调查统计表

项目城镇36-45岁中年人农村36-45中年人合计调查人数100010002000患龋任素6994231122患龋率69.9%42.3%56.1%龋均2.441.672.052.1.4老年人患龋现状:从表4可以看出,新疆地区老年人的患龋率较高,为67.5%,城镇老年人的患龋率为71.7%,高于农村老年人口的63.2%。另外,城镇60-70老年人口的龋均为2.71,高于农村老年人口的2.59。对比表3和表4不难发现,新疆地区城镇60-70老年人口的患龋率同36-45岁中年人的患龋率较为接近,而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患龋率则高于中年人的患龋率。

2.2根面龋患病现状:根面龋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人到中老年时牙周会渐渐暴露出来[2],相对于牙冠部位来讲,牙周部位抗龋的能力要差,因此很容易出现各类龋洞,也就是根面龋。同冠龋相比,根面龋的位置要隐蔽很多,经常被很多中老年人忽视。我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根面龋的发病率为8.4%,对部分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

2.2.1中年人患龋现状:分析表5可知,新疆地区城镇中年人根面龋的发病率为6.8%,共有136人患病;城镇中年人有79名患根面龋齿,同等年龄的农村人口患病人数较城镇少,为57名。由此可以发现,由于城镇、农村中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环境等存在差异,造成了根面龋发病率的不同。

表4新疆地区老年组组患龋调查统计表

项目城镇60-70老年人农村60-70老年人合计调查人数100010002000患龋任素7176321349患龋率71.7%63.2%67.5%龋均2.712.592.65表5新疆地区中年组患根面龋调查统计表

项目城镇36-45岁中年人农村36-45中年人合计调查人数100010002000患龋任素7957136患龋率7.9%5.7%6.8%龋均0.250.210.232.2.2老年人患龋现状:观察表6可知,新疆地区老年人口的根面龋的发病率为10.7%,城镇老年人口的发病率较农村地区高出两个百分点,龋均也相对较高。

表6新疆地区老年组患根面龋调查统计表

项目城镇60-70老年人农村60-70老年人合计调查人数100010002000患龋任素11292214患龋率11.2%9.2%10.7龋均0.440.380.413讨论

从新疆地区龋齿的调查结果来看,儿童、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各个年龄段人群均患有龋齿,证明龋齿是当前影响各个年龄段人群口腔健康的重要口腔疾病之一[2]。从调查结果可以明显发现,农村儿童龋齿的发病率要高于城镇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当前农村的经济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儿童的食品消费也因此而增加,甜食、饮料的摄入量较高,引发了龋齿;其次,农村地区口腔健康教育不足,许多儿童及其家长缺乏口腔保健常识和基本保护方法,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而城市地区的口腔健康教育相对较多,提升了城市儿童及其家长的口腔保护能力。

从青少年组患龋情况来看,城镇青少年的龋齿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这表明,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农村青少年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牙齿,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也相对比较健康,同时也证明了农村青少年在甜食、饮料等食品方面的摄入量较少。

新疆地区中老年人龋齿的发病情况较为相似,但是城镇地区的发病率依然高于农村。城乡龋齿发病率的不同表明城镇、农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虽然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水平在过去几年内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同城镇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糖的摄入量远不如城市老年人口。这同时也证明,虽然新疆地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并非所有人都知道相关的口腔健康知识,即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多数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观念老旧,对牙齿健康不够重视。由此看来,虽然农村饮食条件有限,但是反而降低了龋齿的发病率。另外,老年人比中年人更容易患龋齿病,因为老年人的牙龈萎缩日渐严重,根面暴露较多,且多数老年人都戴有义齿,食物残渣滞留时间长,不容易清洁干净,这就增加了细菌的感染几率,也增加了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最终会形成根面龋齿[3]。

针对当前儿童、青少年及中老年多发的龋齿病,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应对龋齿带来的危害。对于儿童来讲,应该注重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保证每天刷牙的次数和每次刷牙的质量,饭后要勤漱口;在牙膏的选取方面,儿童应该选择含有氟的牙膏,家长要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教会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儿童对口腔健康的关注[3];对于儿童的一些不良习惯,家长应该及时纠正,避免孩子经常吮吸手指、张口呼吸、偏侧咀嚼等;在饮食结构方面,儿童应该多吃各种类型的水果、谷物、乳制品、肉、蛋类等食物,少吃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促进膳食的平衡;儿童牙萌长出后,牙齿某些部位会有窝沟裂隙出现,容易出现龋齿,此时家长可以带儿童找牙医在窝沟处涂抹封闭剂,这样可以有效阻挡细菌对牙齿的寝室,是预防龋齿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最后,儿童一定要定期拜访牙医,家长不能等到儿童出现牙痛之后再去拜访牙医,要保证至少半年一次拜访牙医,检查牙齿是否出现疾病。

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尤其应该注意预防根面龋齿的出现。中老年人预防龋齿应该做到:首先,要养成勤漱口、定期刷牙的好习惯。对于老年人来讲,牙齿之间的空隙较大,仅仅用牙刷很难使这部分间隙清洁干净,因此可以在使用牙刷的基础上使用牙线或者间隙牙刷。中老年人还应该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少喝酒等。其次,当中老年人出现早期的根面龋时,如果仅是牙齿色泽发生改变而没有出现龋洞,可以在控制牙斑菌的基础上使用氟化物使根面龋矿化,并慢慢使其去除,如果根面龋已经形成,必须采取全面的治疗措施。最后,对于安装有义齿的老人来讲,需要配套使用相应的假牙护理产品,确保义齿的健康,还可以采取每天摘、泡、粘等措施。

参考文献

[1]代其铭,郑美玲.博山区39个托幼机构儿童龋齿调查及干预措施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3):138-139.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篇9

关键词儿童龋齿病因预防对策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为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龋齿如不及时治疗,除引起患牙疼痛,咀嚼不便外,进一步发展可致患牙丧失,影响儿童的消化能力,有时还可能引发牙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等疾病;龋齿的继发感染还可能形成病灶,导致或加重风湿热、心肌炎、关节炎、肾炎等全身性疾病,对儿童的身心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66.0%;12岁年龄组儿童,恒牙患龋率28.9%;可以看出,我国儿童龋病的患病状况虽较以前有所下降,但仍然较为严重;调查结果也显示,两个年龄组龋齿充填比率都很低,5岁3.3%,12岁11.2%,提示家长对龋病的治疗重视不够。因此,防龋工作应从小抓起,重在预防,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治助防,以防促治”的指导思想。本文仅就儿童龋齿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由此探讨儿童龋齿的预防对策。

病因分析

主要因素:“细菌-食物-宿主-时间”是目前大多学者普遍认同的龋齿形成的主要因素,也称“四联”因素:①细菌:细菌在龋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导致龋齿的细菌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②食物: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食物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糖类食品是致龋的重要因素。食物中如含糖量过多,为细菌生长提供了充足能量。如果口腔中糖类食物残渣积蓄过多过久(如不刷牙、睡前吃糖),则可加速上述过程。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此外,饮食提供牙齿发育的必要营养,也为龋齿发病创造了重要条件。③宿主:(例如牙齿、唾液等)牙齿的结构、形态和位置对龋齿形成也有明显作用。临床中经常可以发现,牙列不齐、牙齿咬面的窝沟过深、牙缝过大等,很容易使细菌和食物残屑滞留在牙齿上,不易清除,容易诱发龋齿。国内外口腔学专家认为,含氟量过低的牙齿抗龋性也低。年轻恒牙和乳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都还不够成熟,患龋齿的比例较高。此外,唾液在龋齿的形成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唾液是牙齿的外部环境,对牙齿有着缓冲、洗涤、抗菌或抑菌等重要作用。量少而稠的唾液很容易造成食物滞留,进而诱发龋齿。与此相反,量多而稀的唾液则能够较好地洗涤牙齿表面,从而减少细菌和食物堆积,也就不易致龋。④时间:龋齿的形成,上述3种因素必须要有足够时间进行相互作用才能达成。若口腔内细菌和食物残屑积蓄过多过久,可加速龋齿的形成过程。

社会因素:①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常为龋齿的发生提供条件。儿童未养成口腔清洁习惯,口腔环境差,则细菌易于滋生,容易诱发龋齿;爱吃甜食、睡前吃糖、偏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造成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患龋率增高。②防龋意识淡薄或偏差:家长或儿童防龋意识淡薄,认为坏几个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未能自觉采取各种防龋措施,致龋齿发生;亦有些家长防龋意识有偏差,尤其是对待乳牙患龋,认为终究要换牙,即使患龋也没有关系,对防龋工作及龋齿的治疗未予足够重视,致龋齿发生或龋病加重。③防龋知识缺乏,未能有效防龋:由于防龋知识来源不足,有些家长或儿童虽然知道龋齿的危害,但防龋做法不当,如以不正确的“横刷法”刷牙,选用不合理的牙膏、牙刷等,虽然表面上似有洁牙行为,但因刷不净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未能达到有效防龋的效果。针对以上病因,龋齿的预防应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预防对策

保持口腔卫生,减少或消除牙菌斑口腔不洁,细菌滋生是龋齿发病的主要原因。有效洁牙,防止牙菌斑形成是预防龋齿的关键。应教育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漱口和刷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清除口腔内的大部分细菌。一般来说,幼儿从2.5~3岁起就应该开始学习刷牙,早晚各刷1次,每次3分钟。不能自行洁牙的幼儿,家长可用柔软的毛巾或绒布帮其擦洗牙齿。刷牙时要使用正确的方法,简要总结如下:“下牙由下往上刷,上牙由上往下刷,里里外外都刷到,咬合面上来回刷”。另外,应该特别注意牙刷的选择,不同年龄的儿童应选用与年龄相符合的儿童保健牙刷,不宜选用成人牙刷。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或控制糖类的摄入:家长及学校应合理安排儿童膳食,保证儿童营养摄入均衡,尤其对牙齿发育有益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应充分供给;对牙齿健康不利的糖果、糕点等甜食应减少或控制供给;对有利于清洁牙齿、且不易发酵的粗糙或纤维性食品,如蔬菜、水果等,应鼓励儿童摄入。此外,应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少吃零食、不偏食、睡前不吃糖等。

增强牙齿的抗龋性:除饮食中提供钙、磷、维生素等促进牙齿钙化外,尚可通过各种氟化法增加牙齿中的氟含量,增强其抗龋性。比较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氟化法有:饮用水氟化法、含氟牙膏刷牙、氟溶液漱口等。不过应注意不管何种氟化法防龋,均应在低氟区使用,且应注意氟剂量的控制,以免发生氟斑牙。近年来有报道显示,在一些地区开展多种氟化法防龋已取得明显成效。此外,据测,茶叶中含氟较高,常喝茶水,或用茶水漱口,不仅能除污解腥、抑菌消炎,还能起到护齿功效。

保证或促进唾液分泌:为保证牙齿良好的唾液环境,应注意摄入足够的水分以利于唾液的产生,对于任何可引起唾液分泌减少、唾液成分、性质改变的疾病均应予以积极治疗。

积极开展防龋卫生宣教:在家长及儿童中大力开展防龋健康教育,对保证防龋工作有效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组织防龋知识讲座,发放资料、画册等科普读物,广播、电视、网络教学,开展健康咨询、牙科义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普及防龋知识,提高人们的防龋意识,纠正儿童的不良生活方式,纠正防龋意识偏差,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切切实实地抓好儿童防龋的各个环节,做到行之有效地降低龋齿的发病率,保证和促进儿童牙齿及身体健康。

加强儿童口腔保健,定期口腔检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到幼托机构和中小学进行健康体检,或建议儿童每半年或一年到正规医院口腔科看一次牙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降低龋齿的发病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降低龋齿的发病率,以确保儿童牙齿及身体的健康。总之,龋齿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复杂的因素,只靠某种单一的预防方法是不能完全预防新龋发生的。因此,应该针对龋齿的发病因素做好综合预防。同时,还应注意防治结合,既要防止新龋发生,又要对已发生的龋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确保儿童牙齿及身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儿童口腔保健总结篇10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

中图分类号:R7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230-01

龋病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也是危害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三大疾病之一[1]。龋齿是牙齿硬组织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开始在牙冠,若不及时治疗可形成龋齿,并引起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引起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和心理障碍等问题。龋齿的发生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预防和早期治疗龋齿成为学龄前儿童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国内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0%[2],但3岁以内幼儿发病情况少有报道。因此,以下通过描述学龄期儿童龋齿的防治,来增强人们的意识,减少儿童龋齿的患病率。

1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原因

1.1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

细菌在龋齿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主要的作用。致龋齿的细菌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菌。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渣混合后,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形成菌斑。菌斑中的细菌能产酸,但唾液含有多量免疫球蛋白,能杀灭产酸菌,保护牙齿。唾液分泌不足,牙齿表面的菌斑大量产酸,造成釉质表面脱钙、溶解。因此,保持口腔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1.2学龄前儿童的饮食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甜食、酸奶等有损害牙釉齿,容易滞留在牙的表面、窝沟和牙缝隙,为细菌繁殖、产酸提供物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的食物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软,像各种膨化食品、面包、蛋糕等,几乎不用咀嚼就能下咽了。有的孩子甚至到了两岁多还没有真正学会咀嚼,这就使颌骨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和锻炼,这对孩子的牙齿生长是十分不利的[3]稍硬的固体食物能锻炼学龄前儿童乳牙的咀嚼,使牙齿坚固,也能起预防龋齿的作用。比如食用湖州的烟熏豆,一可以锻炼咀嚼,二可以补充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

1.3家长的文化水平

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可能更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及饮食习惯,对儿童龋病更为重视,能够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4]。文化程度高的父母能更好地使学龄期儿童掌握口腔保健的知识。

1.4家庭经济状况

经济收入偏低的家庭,由于母亲的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对孩子的口腔护理差,导致这类家庭的儿童乳牙龋明显多于经济收入较高家庭儿童。

2学龄前儿童龋齿的防治

2.1家庭

2.1.1控制饮食中的糖

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多吃些瓜果蔬菜,牛奶、蛋类、肉类等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并在日常膳食中要限制蔗糖的摄入量,少食或不食容易坏牙的食物,尤其是稠粘的糖食,以促进牙齿的健康。

2.1.2养成刷牙的习惯

家长指导儿童学会正确的刷牙,并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早晚刷牙,每次持续时间3分钟。特别注意刷后牙的咬面,刷牙后要漱口。切勿横刷牙齿,否则不仅不能清除食物残渣,久之会损伤牙龈。

2.1.3使用合适的牙刷和含氟牙膏

儿童需使用软毛有弹性、刷头小而薄、刷柄宽而长的儿童保健牙刷。牙刷洗刷干净,刷头向上放入杯中,置通风处干燥,且勿用热水烫洗。每2个月换1把新牙刷。氟能增强牙齿表面矿化程度,提高牙齿的抗酸能力,预防和减少乳牙龋齿病的发生,但是含氟牙膏要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

2.1.4锻炼牙齿

每天坚持按摩牙龈,每天三次,以便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抵抗力。唾液可以看作是护齿卫士,咀嚼和适量喝水都能刺激分泌唾液,保护牙齿。

2.1.5定期检查

每半年定期检查牙齿是非常必要的,不但可以及时发现疾病,还可以尽早干预。

2.1.6及时治疗

龋齿后需及时就诊、治疗和定时复查,以防龋齿进一步恶化。如果不及时治疗,烂牙越厉害,今后做根管治疗的几率就越大,费用也更贵。更严重的是,乳牙龋坏,还会累及咀嚼功能及恒牙,从而带来消化吸收和面部美观等诸多问题,对恒牙的萌出时间、排列及发育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2.2学校

2.2.1加强锻炼

鼓励学龄前儿童参加室外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维持体内正常微量元素,如通过晒太阳可以促进个体体内维生素D的转化,以维持个体体内血钙维持正常水平,减少龋齿的发生。同时体育锻炼能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免疫力。

2.2.2保持口腔清洁

午休前,幼儿园老师指导监督学龄前儿童集体漱口。因为午休时间较长,唾液分泌减少,增加龋齿的发生概率。

2.2.3加强教育

幼儿园教师通过图片、卡通画、画报等形式在幼儿园进行口腔基本知识宣教。

2.2.4提高素养

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加大口腔保健知识的力度。

2.2.5定期体检

幼儿园管理者把口腔检查加入体检的项目,以便能够及早的发现龋齿病,及时治疗。

2.2.6开展爱牙日活动

每年的9月20号为全国爱牙日,幼儿园应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爱牙日,组织主题活动,要求家长参与,强化儿童与家长的爱牙意识。

2.3社区

2.3.1早期预防

(1)加强对家长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认识,让其督促或帮助孩子早晚刷牙,限制吃甜食,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2)开展口腔保健的讲座,向儿童及家长示范如何刷牙,使学龄前儿童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3)在社区档案登记龋齿患儿的信息,以便定期随访,不断更新档案信息;(4)将口腔保健工作纳入社区儿童保健范畴,定期为儿童进行龋齿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2.3.2及时治疗

发现龋齿患儿及时就医。对严重龋病患都辅以药物治疗,并向患儿家属解释使用药物的剂量,注意事项。

总之,龋病的防治工作重在预防,社区应加大对家长进行有关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努力促进儿童健康行为的形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减少龋齿的患病率,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川碧,陈海琼,刑存乔.三亚市2354名2~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330~4332.

[2]钱萍.儿童龋齿的危害与预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