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十篇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十篇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8:39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篇1

摘要:当前,国内很多小微企业都身陷融资难的困境,极大影响到自身的持续发展。除了企业自身问题外,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我国缺乏健全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因此,本文简要阐述现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薄弱之处,并探讨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如何选择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以促进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自《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核算方式更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采取了和税法更为趋同的计量标准,极大简化了会计准则和税法间的协调,小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本文简要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选择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健全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促进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机制的重要性

企业信用评价是指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计算,评估企业可能违约的风险程度,从而为银行贷款决策与担保机构的承保决策提供相关依据。商业银行通过查看小微企业的信用情况,便可在短时间内决定是否为该企业提供融资,节约小微企业的融资时间,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另外,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也有利于企业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商业合作。

二、我国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评价体系照搬国外,适用性不够

中国的信用评级体系才刚刚起步,基本是照搬外国的评级体系,未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国外的信用评级方式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需求。比如,国外企业通常是指上市企业,因此,信用评价更侧重于财务指标。但我国上市公司不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规模小,极少有上市能力。同时,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全面,真实性也不高。若单纯依靠财务指标来评判我国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将有失偏颇。

(二)缺乏对小微企业的信用品质评价

我国小微企业规模小,组织架构简单,领导者和管理层在企业决策和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企业的整体信用行为上,二是表现在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因此,有必要对公司领导者与管理团队的信用品质进行评估。但我国现行的信用评价体系不重视这方面的评价。

(三)忽视了小微企业的发展能力

小微企业经营方式灵活,具有高成长性,因此除了关注企业当前的偿债能力外,还应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而现行的企业信用评级机制则过度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极少有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

三、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指标的构建原则

(一)适当加大财务指标的占比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类型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种,简单来讲,就是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要合理设计两种指标的占比,防止指标设计过于繁杂、不合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小微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更满足信息质量的要求,因此,可适当增加财务指标的占比。通过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效率、财务结构等指标可进一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在运营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从多个角度了解小微企业的信用现状,降低信息处理难度,进一步提高信用评价效率。

(二)指标设计要有针对性

在设计信用指标时要有针对性,涵盖到企业各方面的信息。要筛选出和小微企业信用状况联系紧密的指标,从中选取合适的指标作为信用评价指标。

(三)可行性与全面性

在设计信用评价指标时,要注意不同指标间的层次性与统一性,不能重复也不能互相矛盾。全部指标要简单、可行,便于及时获取全面的数据信息,指导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

四、我国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财务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能直接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现状,也有利于企业评估自身的财务风险,还可和其他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对比,以评估自身在行业中所处的水平。

1.偿债能力。涉及到的相关评价指标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小微企业的短期债务具有较大风险,极易影响都企业自身的营运。

2.资金周转能力。小微企业资金周转能力是指企业资产投入和实际收效间的对比。涉及到的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

3.盈利能力。这主要能反映小微企业财富的增加情况,通常是盈利越多越好,表示该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涉及到的相关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

4.成长能力。若小微企业能保证不断增长的销售额,将会具备较强的投资能力。这有利于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并逐渐提高核心技术能力。因此,在评估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企业的成长能力,涉及到的相关指标有总资产增长率、销售增长率。

5.现金能力。涉及到的相关指标包括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总负债比、经营现金主营业务收入比、经营现金总资产比。前两项指标能充分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非财务指标体系

由于国内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相关财务信息缺乏公开透明。因此,在评估小微企业信用时,应关注相关非财务因素。和大中型企业不同,小微企业信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定性因素的影响。其中,定性因素包括企业的基本素质、行业环境、企业发展能力等。因此,在设计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时,有必要增加定性指标的数量。

1.企业管理水平。一是领导者的综合素养,包括领导者的文化水平、管理能力、决策水平、责任意识等。二是职员素质,主要涉及到职员的业务水平、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素养等。三是企业组织决策,它是指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机制、决策机制以及执行状况等。小微企业只有构建起科学、健全的组织决策机制,才能形成科学的组织结构,才能有效协调组织内部的各项关系,确保企业的高效运转。

2.企业竞争能力。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获得持久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它也属于企业信用评价的关键指标。可根据产品市场地位和份额、产品替代性、企业技术先进性、品牌信誉等四个指标来了解小微企业的竞争力。

3.历史信用。不仅是指企业的信用情况,还包括企业主个人的信用情况。包括企业主个人信誉、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其中,要查看企业主个人是否存在不良信用记录,如拖欠贷款、税金等。企业是否存在拖欠银行贷款的情况,企业信用是否良好等。

4.经营环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和外部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重视对小微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评价,包括地区环境与市场环境。地区环境要重点观察小微企业所处的地区,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地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市场环境要重点观察小微企业的市场发展潜力以及市场竞争程度。

参考文献: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篇2

关键词:小微企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一、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概述

资产是被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计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一种资源,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可谓是一个坚强的后盾。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指的是在信贷方面的资产,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就是指信贷资产的风险。由于金融市场发展不稳定,偿债人归还债务时不讲信用以及偿还债务时候发生违约等状况使得信贷资产发生非常大的损失,甚至导致商业银行的价值坠入谷底。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种。

1.市场价格风险

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以个体工商户为我国的小型微型企业的代表。金融市场价格的上下浮动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市价不稳定极易将企业置身于在危险的处境,更会使信贷方面的风险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导致企业的存货率低,极易被市场淘汰。贷款利率上的风险是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在金融业务处理方面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贷款利率的高低时刻牵动着市场经济经营风险的大小。另外,有的商业银行从谨慎性原则出发,使小微企业的贷款上浮利率提高,甚至有的信贷费用不予贷款。金融市场定价多一分不稳定,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风险控制就多一分难度。

2.操控风险

每一个商业银行都有其内部操控的程序,银行的内部成员都各尽其责。一个系统或者程序上操作不完美,也很容易成为商业银行信贷的风险因素。比如说,在银行的实际运作中,系统的操作出现问题、监督控制方面的工作疏漏、内部员工操作过程中自身的疏忽大意、不严谨、不认真的态度,对自己岗位的业务娴熟程度不高等,这些都会加大商业银行在信贷操控上的风险。

3.流动资金风险

资金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如果没有恰当的使资金达到它使用的目的,将其与资金的投入很好地结合起来,就会使我们的银行面临资金周转方面的风险,甚至资金可能无法及时收回来。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风险主要体现在库存现金不能达到小微企业融资的需求上。小微企业逐渐壮大的同时,客户对资金需求的欲望也逐渐增强起来,但是商业银行并没有多余的流动资金来满足它们,这就使资金在流动上产生风险问题。

二、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方面虽然逐渐进步且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1.信贷风险控制制度制定不合理

借鉴和参考外国的评价模型固然重要,但是照搬其体系的使用范围有限。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的信贷规章制度相对于外国起步太晚,对一般的信贷问题处理还比较浅显。就我国而言,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完善,很多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仍处在制定阶段,其一就是银行在分配信贷保障资金上面,商业银行制定的项目机制不完善,信贷发放比例不均匀,不能足额满足小微企业急需的贷款。其二就是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管理上,制定的管理制度没有完全符合小微企业贷款急需和数额小的特点。补偿的太少,从根本解决不了小微企业资金周转的问题。其三就是贷款收回管理体制上力度不够,很多借款者由于经济周转能力不强和外界经济领域方面的不稳定,使商业银行不能按在原定时间内收回贷款本金和贷款利息。因此,商业银行如果不尽快摸索出一些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控制规章的话,在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上就增加了几分难度。

2.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

一个企业如果缺失了信用,必然会加大它的经营风险,所以建立起一个合理的信用评估体系十分重要。评估主要对业务的经营风险因素、偿债能力及资金运营情况等财务因素进行衡量。小微企业主要经营的是数额少、急需用的贷款,评估因素少且小微企业的经营状态和大中型企业相比,还相差很多。而商业银行制定的是面向大多数大中型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所以,商业银行不能将小微企业同大中型企业那样作评估。就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只制定了面向大多数大中型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并没有建立一个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制定时忽略了小微企业的探究产品技术含量低、领导层的管理、研发能力及人力资源状况良好等这些外界因素。既没有结合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也没有对小微企业作出针对性的分析。

3.信贷风险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商业银行的资金之所以可以流通,离不开信贷的控制与管理。但就目前商业银行的情况来看,管理过于传统化、太过单一。目前小微企业融资能力逐渐增强,需求逐渐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并没有建立起一个独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缺乏针对性。有的商业银行信贷后的检查过于敷衍,信贷用途和抵押资金的监管不到位,没有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与此同时,在银行内部,管理领导者和员工身上缺乏风险意识,管理人员没有更好地起到带头作用,在银行信贷方面风险防范整治的力度上严重不足。如果银行没有制定出一个合理的风险管理计划,重视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那么,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控制上将会面临愈来愈严重的问题。

4.商业银行信贷品种不丰富

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面过于狭窄,没有与其他非信贷业务很好地结合起来。如品类按信贷期限分有长短期两种,按业务主体分有抵押和自营等,过于单调,这样就会使小微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客户需求度降低,流入企业的利润额就会逐渐降低,银行与企业信贷风险就会加大,融资难的问题也会随之出现。

三、商业银行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商业银行应制定合理的信贷风险控制制度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方面的重视,而且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小微企业。商业银行应根据小微企业自身特点,合理分析信贷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适合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式并对我国长期以来的信贷风险问题加以探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中国银行在运用统一发放,分级管理的办法来实行贷款分级制。贷款的负责调研员先评估检查,审查员审查风险指数,发放负责人负责清查受理,根据贷款业务的不同,风险因素的大小科学的确定监审权,如果越权审批的贷款,应当交由上级审批监管的一项制度。所以制定合理可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制度势在必行。

(二)商业银行应建立深入内部的信用评估制度

就目前的商业银行信用评价制度状况来说,虽然是对企业制定的,但是大多数还是对大型或中型这样的体系受益更多一些,然而对信息传播面较为狭窄的、监督控制成本花费较高的小微企业来说,重审力度和投放重点力度都相对较弱,所以无法满足小微企业在机制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对贷款的灵活性的需求。一是商业银行应当让管理层上下发口令,使其内部风险测评落到实处,领导的作用是关键。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以身作则,强化信贷风险意识。二是加强各监管部的职责,应该作为一个整体互相帮助,搭配工作,各部门审核风险指数,特别是贷款风险上数字的核算,如果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影响整个测评体系,所以银行应结合近年来收集的风险数额,科学且准确的审核,从而得到威胁银行对企业信贷融资风险数据。

(三)商业银行应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应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一是银行在与小微企业货款支出管理上,应先了解货物的毁损情况,再决定贷款支出的多少,既要重视货款也要重视货物毁损程度对信贷造成的风险情况。二是商业银行应当组织一支金融专营的团队,把管理重点放在对小微企业信贷后的风险管控上,即建立三种管理程序:制定信贷制度、执行放贷中后期监管制度和贷款后的风险处理制度,从而正确判断信贷风险。三是商业银行应建立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预测机制,实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资金的去向进行分析与监管,维护好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间的资金信贷利益,这样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也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贷风险监管体系。

(四)商业银行应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并提高业务服务能力

1.结合外部信贷产物

商业银行应将信贷类产物与非信贷类产物实行联合与改进,将二者的业务服务联合起来,建设成一块新的业务领域,使小微企业不再依靠单调的信贷服务来发展。银行应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自身拥有的产物的优点和缺点出发,扬长避短。信贷产物和其他非信贷产物有利结合,做到优劣互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2.扩大自身信贷品种

商业银行应对目前的信贷品种进行扩大生产,推陈出新。商业银行应从小微企业的视角看问题,满足小微企业新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并开发研制出新产品。商业银行以某种原本就具有的贷款产品为基本,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并遵循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高但团体风险小的特性,进行必不可少的增补和改正,最后发明出新型的小微融资成品。例如,组合类的创新品种,无论是中小型还是个体都可以获得更好的业务服务。

3.研制多类型的新产物

商业银行应该使其信贷产品呈现多种多样的姿态,保证可以满足其融资和非融资需求。不同类型的客户、不同类型的行业、信用贷款业务所具有的特性也大不一样,所以要对信贷产品的发展市场进行细化,以小微企业客户的借款需求为着眼点,掌握小微企业对信贷风险的把控程度,偿还债务的能力,进一步设计出新的服务类产物,以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多样化的特性,并且使银行自如掌制信贷产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弱化风险。

4.建立业务服务反馈模块

商业银行应研发标新立异的信贷相关产物,着力于发展信贷业务以外的其余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可以将固有的服务与新式的服务有效地融合起来,取其所用,建立客户交流反馈板块,更好地解决小微企业在信贷业务中的矛盾,更深入地了解小微企业更多的需要,强化小微企业抗风险的实力,进一步达到预防和降低信贷业务风险的目的。

作者:刘春苑李凯旭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霞.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方法[J].特区经济,2014(3).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篇3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全面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2

一、引言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金融时报》2012年3月3日指出全国99%以上的企业为小微企业,它们创造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为60%,纳税额占国家税收总额比为50%。由此可见,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小企业融资难这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难以解决的困境。对这个问题,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薛兆丰就曾经表示,“这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互信成本非常高,你要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来解决互相不信任的问题,怎么才能让信贷源、银行非常便宜、非常可靠的知道借款人的信用程度、经营状况,这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面对小微企业对融资的极度渴求,国家明令要求各商业银行给予小微企业资金上的扶持。就在今年的9月17日,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再次提出了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精神,重点推出小微企业融资新政策,加大融资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鼓励大银行设立服务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特别强调商业银行作为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机构,应确保政策尽快落实,并适时提出进一步措施,帮助小微企业赢得“大未来”。

而另一方面,2014年1月8日,银监会发文,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订立“生前遗嘱”。按照这一规定,五大国有银行和8家股份制银行均需拟订并提交“恢复与处置计划”,即当其陷入实质性财务困境或经营失败时快速有序的处置方案。简单说,中国的银行如果经营不善,也是有可能破产的。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一方面要要服从政府的政策,必须给与小微企业以资金上的支持,但同时必须独立面对小微企业信贷的巨大风险。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eRm的理论回顾

eRm,是《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简称。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最新阶段。内部控制的发展经历了从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到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五个阶段的变革。1992年,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简称CoSo报告)。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它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并且提出了合规、合法、营运三大目标,具体内容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五个要素构成。CoSo报告也成为全世界借鉴和学习的样本,其影响是深远的。随之在2002年美国多家公司暴露的金融丑闻的背景下出台了史上最严法案―《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一oxleyact)。在此背景下,CoSo作为研究内部控制的专门机构,于2003年7月完成了《企业风险管理一整体框架》(草案)(以下简称eRm),并公开向业界征求意见。2004年9月,该框架正式颁布。eRm的,标志着内部控制进入全面风险管理时代。框架在CoSo报告的三大目标基础上引入了战略目标,变为四大目标。同时将五要素扩展为八要素,其中的风险控制一分为四,分别是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更加全面深入地体现了对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CoSoeRm的目的,是希望新框架能够成为企业董事会和管理者的一个有用工具,用来衡量企业的管理团队处理风险的能力,并希望这个框架能成为衡量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性的一个标准。总之,eRm的颁布,是风险管理或者内部控制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进步。

随着eRm的颁布,CoSo也同时颁布了相应文件来指导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内容,如《银行机构内部控制系统评估框架》,就是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指导银行风险管理。后中国人民银行也相继《商业银行授信工作指引》、《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等文件来管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虽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仍是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一个主要内容。

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主要指债务人信用等级下降或违约及金融市场因子变化而导致信贷资产发生损失甚至银行整体价值下降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关于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可参照新巴塞尔协议关于资产风险的分类标准分成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四大类。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表现出高风险、不稳定等特性,令管理难度加大。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应在充分评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去控制风险。

(一)全面风险管理意识缺乏

虽然商业银行大多成立了信贷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了相应工作人员,也制定了风险管理的相关规范和制度。但是很多具体工作人员在执行环节缺乏风险意识,不能将风险意识贯穿到工作的全部流程当中去,尤其是业务拓展人员急于开拓新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会忽视风险评估。全面风险管理要求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也是其他部门开展工作的基础。

(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不健全

全面风险管理流程要求建立健全从组织机构设立、人员配置、业务流程梳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到风险应对的全过程。要求从贷前、贷中、贷后的全过程风险控制。但很多商业银行只重视贷前的风险评估,对贷中缺乏持续的跟踪和调查,贷后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考核,全面风险管理未能得到成分的体现。

(三)信贷业务风险评估应人而异

虽然各商业银行基本具备了自己的一套风险评估体系,但是不同的人员在做信贷风险评估时掌握的尺度并不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员在对政策和制度的把握上还是存在差异的。

(四)信用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性

虽然商业银行都有较为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但是,缺乏专门针对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小微企业不论是自身经营特点,还是组织规模以及对资金需求特点都不能和大企业相提并论,商业银行应该充分评估上述问题,开发出一套专门适用于不同类型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但目前的做法还基本是沿用旧的套路,直接套用指标,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信用评级失效。

(五)信贷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我们通过对河北省商业银行从事信贷人员的调查,发现不论是从其自身学历水平、所学专业、从业经历还是对财务报表分析的专业水准都有待提高。尤其是在财务分析能力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选取的15家银行资料中显示,只有1家银行的信贷人员能够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深入分析,比例仅占6%,所以,从目前来看,从事信贷人员的专业素养还应该再加强。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建议和措施

本文主要是在CoSo的eRm指导下,综合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特点,努力为商业银行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树立全面风险意识,着力培育独特的风险文化。

首先,全面风险意识首先体现在对信贷风险类型理解,信贷风险不仅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还包括战略风险、信誉风险等各种风险。我们对信贷风险的研究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某项个别风险上,二是要全面考量各种风险以及各种风险综合交叉的风险,风险管理不应该是点或者面,而应该是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全面风险管理最具价值的地方就是它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思路。

其次,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要靠银行的管理层和风险控制系统的工作人员来具体执行和操作,但是风险管理决不限于这两方面的人员,任何岗位的银行员工都要有风险防范的意识。任何员工做任何事情都要自觉地考虑到风险因素,并尽可能将风险压到最低限度。比如瑞士信贷银行,在业务拓展时,就明确提出要着力培育其独特的风险文化。他们要求全行都要有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方法,要树立一套风险防范意识,要有适当的风险防范行动,对全行员工,特别是市场开拓线上的员工和风险控制线上的员工,要有持续不断的训练等。他们在全行着力培育独特的“风险文化”,其要点包括形成全行全员的风险意识、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出台详细的风险操作标准、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和使用等。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全面风险管理又体现出全员性的特点。

所以,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要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基本要求。

(二)加大员工培训力度,重点提升信贷人员素质

要定期开展分层次的风险管理培训,对银行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时要讲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信贷风险管理对全行经营效果的重要性,强调领导层的风险意识对全行风险文化培育是非常关键的。对各层管理者和信贷人员要进行专业上的培训,重点是进行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流程的培训及相关专业领域的技能培训,以提升信贷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进行的还有职业道德教育。对其他业务部门员工也要进行风险管理培训。为什么在西方商业银行,都几乎感觉不到市场营销和风险控制之间矛盾的存在。基本原因在于风险控制意识已经渗透到全行每个岗位、每个人的潜意识之中,“谁都不愿意看到业务出现损失”是各部门、各岗位及每个员工的基本共识。所以,对其他业务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培训,一是为了让全体员工都具有风险管理意识,二是对培养风险文化也会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三)健全风险控制标准,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干预

任何一种控制手段首要的问题就是标准的制定。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也首先体现在风险控制标准的合理性和明确性。如瑞士信贷银行就把风险标准细化,这样不仅让每一个市场开拓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都能够明白全行的尺度,也可以尽量减少由于个体认为因素造成的差异。

(四)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力争信用评级客观公正

在欧洲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系统内,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信用评级工作,对任何客户都要评级,只有在做完评级之后,才能够作出是否给予授信、或者是否继续与之往来的基本判断。信用评级是动态的,一般情况下,每半年调整一次,遇紧急情况则随时调整。在我国,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监控成本很高,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在商业银行管理中发展得比较缓慢;而实际情况是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更高,且由于小微金融在商业银行业务中占比越来越大。目前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主要是针对大中型企业,因此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小微企业的评级指标与分析体系,以客观地评价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而不是仅在“门槛准入”方面进行低层次控制。

(五)顺应内部控制要求,规范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内部控制的发展过程,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环境控制领域的认同。而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任何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都离不开人的要素。所以,按照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要素的要求,规范的组织机构的建立是风险防范的第一道屏障。所以,我们应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机构,在确保董事会主体作用发挥的基础上,还要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德国商业银行的每个业务领域、每个分行(地区分行和二级分行),都有相应的风险控制部门,也都设有相应的风险控制官。通常,地区分行设有并列的三个总经理,其中必定有一位是专职负责风险控制的总经理,他要对整个风险控制过程和结果负责。具体风险组织体系的建立还要结合银行自身的规模和业务特点,最终目的是要使风险管理落实到全行的各个业务环节,能充分反应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做到组织上的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魏伯.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1,10:143-144.

[2]李昆芳.中国民生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3.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篇4

关键词:微博营销;营销学理论;微博营销绩效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00903

1引言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各国的电子商务活动越来越活跃,微博营销由于其高效双向互动并且多数注册微博用户受教育程度高、地处富裕地区、对互联网新产品兴趣大以及可支配的收入相对较高等特点逐渐发展成为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中的重要模式。衡量评估微博营销绩效大小是运营微博营销的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企业微博营销绩效理论进行了综述。

2企业微博营销的营销学理论

2.1企业微博营销

赵洁(2011)指出企业微博营销就是企业运用微博客这样的自媒体平台,进行包括企业产品营销,公关营销等一系列的企业营销,从而实现企业目标。胡为夕(2011)则指出,企业微博营销是企业把微博作为整体营销战略里的一个新工具,把有价值的信息在企业微博上,然后与其用户进行对话沟通并建立高度信任的关系以达到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的的行为。惠平平(2011)也指出企业微博营销就是企业把微博客作为企业建立长期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企业开展包括用户有兴趣的信息等一系列的营销行为,使得用户成为企业微博的追随者,进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其追随者的高效双向互动。郑娜(2010)认为企业微博营销实质是以web2.0为基础构建一个双向互动平台,企业利用这个平台向用户企业的信息来达到企业的营销目的。

上述四种阐述都指出了企业微博营销的本质就是企业把微博客这个互联网新产品作为企业营销战略的一个新的平台,通过推送信息与粉丝建立高效互动的平台,最终实现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品牌传播等功能的营销行为。

2.2企业微博营销的营销学理论

微博营销的营销学理论可从四个方面分类总结:

2.2.1营销组合理论

RobertF.Lauterborn(1990)提出了4C理论,市场营销组合被该理论设置成下面四个因素:顾客、方便、成本、和交流沟通(Consumer、Convenience、Cost和Communication),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导向放在第一位是4C理论和其他营销组合理论的共同特征。4C理论是营销理论的又一次飞跃,因为它以顾客为导向,而不是以产品导向(产品导向是4p营销理论的中心导向)。基于此,Done.Schuhz又提出了4R营销理论,该理论把市场营销组合重新设置为:关联(Relevancy),即最大程度提高消费者忠诚度以及促进企业和用户一体化;关系(Relation),即建立与消费者用户发展长期关系市场营销的理念;反映(Respond),即企业时刻关注消费者用户的一切动向并及时作出反应;回报(Return),即树立把对消费者用户的回报设置为企业全部市场营销活动的起点的理念。此后4S营销理论又出现,该理论认为市场营销组合的因素包含:满意(satisfaction),即企业的首要准则是消费者的满意;速度(speed),即要最大程度提高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速度;服务(service),即企业要满足消费者全部需求;诚意(sincerity),即企业满足消费者用户的需求时要有极大的诚意。4S营销理论后的4V营销理论则又提出四个组合因素:“差异化(Variation)”,即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用户的有形服务(如产品质量)以及无形服务(如售后服务)等的独特性;“附加价值(Value)”,即不仅重视提供给消费者的有形服务价值,也重视像售后服务这样的无形服务的价值;“功能化(Versatility)”,即对于不同的消费者用户区别对待,不再使用相同功能组合的产品;“共鸣(Vibration)”,即用尽一切手段使得信任与价值观等的共鸣发生在企业与消费者用户之间。

如上所述,市场营销理论经历了若干个发展阶段,其提供需求方式从提供一致性需求向独特性需求转化。企业市场营销理念越来越注重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用户之间高度双向互动和推送信息的价值,并且消费者需求导向是所有企业树立市场营销理念的目标点。而微博客的许多优势如即时性等形成了微博营销的病毒式营销功能,而这刚好填补了了传统营销手段的空白区。

2.2.2病毒式营销理论

Kennethe.Clow.认为病毒式营销本质上是口碑式营销,企业运用这种营销时是通过电子邮件这个互联网工具向消费者用户发送企业的广告,收到广告的消费者再向该消费者的个人圈子推送广告,通过这样连续传播就形成了病毒式营销。

病毒式营销与病毒传播扩散不同之处就是传播的内容不同,前者是信息,后者是病毒,两者相同之处就是传播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向多个个体传播,这多个个体再向多个的n次方个体传播。信息传播的媒介除了电子邮件还有快速发展的社会化媒体(包括微博),Kennethe.Clow.的概念中传播工具虽然有局限性,但是指出了病毒式营销的最重要特点:网络和用户的口碑传播是其依赖的工具。与此同时,病毒式营销的重要性也被重要的消费者行为模型所印证,如在新的消费者行为模式aiSaS模型(由日本企业电通公司提出)把消费者行为依次经历的五个环节设置成: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引发兴趣)―Seareh(实施搜寻)―action(实施购买)―Share(与其他消费者用户共享),Share这个环节在此模型中发挥了为延续消费者行为提供动力的作用,它为病毒式营销提供了传播发散的持续动力。

微博客可以对病毒式营销的运营进行最佳的注释,第一,运用微博营销的企业在其微博上可以推送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与品牌形象等信息,其追随者收到信息后,可以加深用户理解企业文化价值等;第二,企业信息的传播运用微博的诸多功能特别是转发功能可以形成最佳的病毒式传播功效,转发评论微博信息的次数越多,企业的注册标志就会互联网上出现越多,企业的形象也会在用户中得到加强,微博客极大地加强了病毒式营销的效果,同时也加强了aiSaS模型。

2.2.3湿营销理论

tomHayes在其著作《湿营销:最有破坏性的营销革命》中首次提出湿营销:在包括微博在内的各种社会化媒体中,逐渐形成许多内部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程度信任性的群体,企业运用高效双向互动的对话等方式取得这些群体的信任后引导他们成为企业的关注者,并引导关注者主动传播企业的信息,以达到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的诸多营销行为。ClayShirky认为各种社会化媒体中的互相关注以及双向互动对话不是建立在规则制度基础上,而是靠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与兴趣联系在一起(也即互联网世界是湿的)。企业进行湿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获得用户主动积极的口碑式传播以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而微博等各种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准确地解释了湿营销理念,在微博世界中,运用微博的企业推送的信息在被关注者收到后传播发送会产生病毒式扩散的效果。微博的转发与评论功能为建立用户间以及用户与企业间的高效互动机制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微博的这种属性特点和湿营销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2.2.4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Done.Schultz(20世纪90年代)等提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企业在信息前,应该先把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全部的市场营销行为有关的所有传播行为一体化,然后在此一体化基础上把企业的信息优化整合为统一的模式对外。许多学者分角度给予了阐述:如特伦奇・希姆普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就是将企业实行的面对用户的全部传播方案制定一个计划。唐・舒尔茨把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看作是对企业品牌传播计划实施连续四个步骤的完整过程:设置、优化整合、行动和评估;美国广告公司协会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就是企业要注重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用户间的高效双向互动与交流机制,企业要充分运用全部传播资源为之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对传播信息的要求尤其是对传播目标的精准性越来越高,即有潜在需求的用户群能直接收到企业的信息,在企业运营的微博上可以很好地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来满足企业的这个需求:首先,企业把不同的诸多官方微博(如技术微博和销售咨询微博等),企业各个管理层的微博与企业员工的微博等转化为成“一种语调”对企业关注者推送信息;其次,综合运用企业微博和其他传统媒体,来发挥传播影响效果,例如,充分利用微博信息的及时性把微博和官方网站官方博客同时运用起来。

此外,网络外部性理论也是微博营销的一个理论来源,网络外部性是指消费者用户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受其他消费者用户对该种产品需求影响支配,也即随着消费者用户对某产品需求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价值也越来越大,这一特征又加剧了消费者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量的增加。微博的发展充分地验证了网络外部性,以新浪微博为例,2011年4月注册用户不到1亿,截止2014年12月,微博用户规模已达2.49亿。

3企业微博营销绩效理论

各种社会化媒体营销(包括微博营销)强调的是在企业与消费者用户间建立高效的长期双向互动关系,因此企业在评估社会化媒体营销(包括微博营销)绩效时,不仅要观察如市场增长率,销售收入等常用的指标,而且还要看到企业微博与消费者用户间的双向互动质量高低即双方沟通交流的效果大小以及是否建立积极地可持续发展关系。衡量这些社会化媒体营销(包括微博营销)绩效需要我们对这些双向互动质量进行量化,但很难找到一个精确的量化指标来衡量这种双向的沟通效果和长期关系。目前学术界对包括微博营销在内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绩效的衡量尚没有统一的概念。

学术界对包括微博在内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绩效度量综述如下:胡为夕(2011)指出:基于微博营销注重与用户建立长期互动关系,评估度量社会化媒体营销(包括微博营销)绩效通常用投资回报率(Roi),也有些企业用微博营销的应用效果来度量评估微博营销绩效。JasonFalls(2008)指出:度量双向互动质量与度量社会化媒体营销Roi(投资回报率)是同一个问题。tamarweinberg(2009)认为企业运营社会化媒体营销时很难度量评估Roi,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效果没有办法立即测量出来,因为在线交流互动的质量无法用数值来衡量;而且多种营销策略同时运用时更难以判定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带来新顾客的数量。同时他认为以下5个指标可以估算投资回报率:(1)到达率;(2)访问频率和流量;(3)影响力;(4)转化率和交易率;(5)持续性。Chrismurdough(2009)认为衡量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是相当不成熟的,并提出了一个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评估体系,该体系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前者有用户讨论的中心内容及用户评论的看法等,后者有关注者数量、评论和转发数量、参加促销活动的关注者数量、下载企业产品运用薄的数量等。Richardpentin(2010)认为消费者用户被社会化媒体通过四个连续阶段影响:awareness(关注)-appreciation(理解)-action(行动)-advocacy(提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可依据不同特征分别确定每个阶段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关键指标,该模型不足之处是划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阶段不全面。唐兴通(2011)设计了包括网络流量、追随者参加比例、双向互动度、品牌信息曝光比例等众多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绩效评价指标。DCCi的《中国社会化营销蓝皮书》(2012)提出了“关注者双向互动质量”与“运用关注者关系度”两个概念,前者指微博营销等活动中社会化媒体与关注者、关注者与关注者之间的互动的质量高低;后者指在微博营销等活动中社会化媒体使用真实的关注者关系网络的程度。该蓝皮书同时也指出企业在运用社会化媒体营销时应该最大程度使用“关注者双向互动质量”与“运用关注者关系度”这两个指导原则,以达到关注者与关注者、社会化媒体与关注者之间高效互动,达到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原创新话题,也更加着重强调度量评估微博营销等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时可选用社交对话质量作为关键指标。王睿(2012)认为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度量指标可分为短期指标(包括信息推送、追随者行为和销售额变动幅度等)、中期指标(包括用户忠诚度、被搜索引擎排名情况以及媒体曝光度等)和长期指标(包括追随者收入状况和企业品牌无形资产等),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是大量的短期指标的集中表现,同时指出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微博营销活动是由众多的短期营销活动构成,只有少数企业的微博营销活动处于中期指标阶段,达到长期指标阶段的企业更少。

DonnaL.Hoffman(2010)进一步指出,在微博营销等社会化媒体营销中,消费者是生产和运用在线内容的源动力,该源动力包括联系(connections),生产(creation),运用(consumption)和掌控(control),这几个动力不断循环反复,驱动消费者持续使用各种社会化媒体工具。

如上所述,衡量评估企业微博营销绩效有一定难度,也无权威的固定评估尺度,但是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微博营销效果代替,最重要的标准是选取的评估指标必须是以要以关注者用户为中心导向,是企业微博与用户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互动的产物,而且企业微博与关注者的双向互动质量能被选取的评估指标充分地体现,该指标越大越能体现企业微博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程度的深入。在新浪微博中,企业运营微博营销过程中由用户生产的原创的话题量最能体现上面的特征,原创的话题量就是企业微博营销中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产物,原创的话题量数量大小能充分代表企业微博与用户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互动程度的深浅,该数量越大反映了企业微博营销的效果越好。在新浪微博搜索栏的空白栏里输入话题名称,例如京东商城,再在高级搜索的类型设置中选择原创并把时间设置成某一时间段,得到的该话题的结果数就是原创话题量数,即相应的时间内京东商城的微博营销绩效。

图1“京东商城”的微博营销绩效由于微博营销模式仍然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中,到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度量微博营销绩效的标准,随着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方法及技术的发展,评估度量微博营销绩效的标准必将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司林胜.电子商务案例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281313.

[2]赵洁.企业微博营销的员工参与策略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1,30(10):3536.

[3]胡为夕.微博营销―把企业搬到微博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2130.

[4]tamarweinberg.thenewcommunityrules:marketingonthesocialweb[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1138.

[5]Chrismurdough.Socialmediameasurement:itisimpossible.Journalofinteractiveadvertising[J].2009,10(1):9499.

[6]Richardpentin.anewFrameworkFormeasuringSocialmediaactivity[R].tmw,2010.

[7]唐兴通.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方法与策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17220.

[8]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国社会化营销蓝皮书[R].2012:2932.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篇5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信用体系

一、研究小微企业信用服务体系的意义

小微企业是指从业人员300人以下、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内的中小企业。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数据,截至2013年,全国各类企业总数1527.84万户,其中,小型微型企业的数量为1169.87万户,占总数的比例约为76.6%,小微企业对全国GDp的贡献达到60%,创造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口的比例达到70%,研发新产品比例更是高达80%。由此可见,小型微型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实现充分就业,对于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于推动万众创新和大众创业,对于优化居民收入结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微企业由于受规模小、无抵押、无担保、内控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发展的初期,往往遭遇融资贵融资难的困境。改革和完善小微企业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对于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内外理论界早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各国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在产生、传播和解读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障碍,造成信息的不完备,且具有一定的成本,因此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如果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当欺诈收益大于成本时,具有信息优势的参与方就可能主观违约并产生道德风险,最终导致交易对手的损失。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研究和探讨。理论界普遍认为,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逆向选择”或者“道德风险”,这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出现困难的根本原因。当企业利用债务工具筹集资金时,信息不对称分别从两个方面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一,贷款银行不能持续获取企业贷款后的真实经营状况、盈利能力、潜在的还贷能力等客观信息;第二,针对小微企业资信评级低、还贷风险大的现实状况,贷款银行需要设计针对性的贷款审核标准、审核程序,组建专门的内部风控机制,由此引发监控成本增加,而且银行在甄别相关信息方面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难,导致银行最终选择放弃贷款,导致企业失去资金机会。林毅夫等(2005)研究发现,金融交易的基本特征是存在普遍的信息不对称,同信用良好的大企业比较,获取小微企业真实财务信息的难度更大,这一特征导致小微企业的融资比大企业更困难。

银行类金融机构获取贷款信息的途径有许多,包括现场调查、供应链和企业集群、征信体系、资产评估公司和政府监管信息。如果从信息收集的难度、可靠度和信息收集的成本等几方面对信息收集方式进行对比的话,由于信用记录具有长期连续和准确真实的特征,与其他信息来源比较,由于政府主导的征信体系具有信息采集成本低、可靠度高等优势,因此征信体系是银行获得企业信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建设和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mata等(1996)认为,金融系统的发育程度与产业发展的状况具有正相关性,政府可以通过金融与产业融合模式的创新,影响经济增长。woodruff(2001)和aliber(2002)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小微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大银行融资所占的比重偏低,内源融资和小金融机构贷款是支持企业创建和发展的主要动力。Yang(2010)认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依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金融机构的支持,不同的金融支持模式会影响和决定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效率。Du(2010)指出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中蕴含的金融风险,应该构建一个金融政策框架加强高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为高科技企业成立专门的信贷银行,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并为科技公司建立一套信用担保体系。谢平等(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快速发展除了对传统金融体系形成竞争压力,并促使其加快金融创新,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有利于小微企业可持续。郭喜才(2014)对互联网金融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有利于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通过p2p网贷和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创新,科技型小微企业能够更高效地获取资金,有利于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

小微企业信用服务体系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影响双创的成败,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务院于2013年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目的在于加速整合政府各部门拥有的信息资源,推动企业信用服务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之后,国务院又出台《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小型微型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指导方针。具体来讲,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主导下,构建开放的信息共享平台,强化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担保公司、创业投资机构等专业机构的合作,为小型小微企业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该意见对改善小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环境具有重要的助推功能。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我国全面启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但是体系的适用性有待提高,系统的数据挖掘深度不够,系统的功能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服务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我国小微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如何加快信用体系创新的进程,从根本上解决小型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必须探索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对策和措施。推动实体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目前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迫切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课题。当前我国的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已有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对小微企业不完全适用。无论从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结构、员工数量和结构等各方面指标来看,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针对不同的企业,应当采取不同的信用体系。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重点关注经营者的个人信用状况,因此将企业经营状况作为评估小微企业信用的指标显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现有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系统收集的企业信用数据广度大,涉及的部门较多,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收集数据的困难很大,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也很困难。第三,现有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体系的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系统类似数据库,大部分服务只能在线下完成,利用F有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信用服务存在诸多困难。

四、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服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现有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借鉴互联网金融的平台优势和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各地政府可以从优惠政策、信用评估指标体系、信息资源整合和优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服务体系的相关配套政策

在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信息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真实性关系到信用评级的精准度,最终会影响企业融资的效率。小型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分布在工商、税务、供水、供电等多个部门,要有效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对企业信用数据的整合和处理,提炼出有用和可靠的数据。政府部门要做大量的协调、支持和监督,任何差错都会影响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和质量。数据收集完成后应当尽快录入数据库中,并及时进行处理、共享。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服务体系,需要完善相关优惠配套政策,要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对接机制,制定和明确各部门的目标、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

(二)构建全新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小微企业信用服务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小微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进行改进、优化和完善,以适应小型小微企业的信用特征。应该针对小微企业的具体情况,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家素质、所在行业、财务状况、无形资产等方面的差异构建信用指标体系,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体系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优化和完善适合小型微型的评级指标体系,构建全新的小型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三)大力推进小微企业信用服务系统网络化建设的进程

针对小微企业的特征,推出网络版小微企业信用服务系统,系统的具体功能如下:第一,会员注册和付费功能。小微企业在注册时要提供完善的企业基本信息,并上传证明材料,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审核。为了保障信用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营,可以根据查询功能的权限变化,向注册的企业会员收取年费,信息和信息查询功能仅对付费会员开放。第二,信用信息的征集和评级功能。对已经注册的企业会员,系统管理员要导入来自主管部门的相关信用数据,经过数据处理,然后对会员进行信用等级的评定。第三,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功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系统注册后,拥有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的权利。第四,融资信息功能。平台具备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信息的功能模块,有意向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小微企业的联系方式。在经过优化的金融服务平台上,商业银行拓宽了盈利的渠道,企业发展资金,实现参与方的共赢。小微企业信用服务系统设计的远期目标是所有业务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小微企业信用服务体系的建设,拓宽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对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国梦,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07).

[2]钟田丽,弥跃旭,等.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J].会计研究,2003(08).

[3]商庆军.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之道[J].经济论坛,2014(07).

[4]刘社芳.当前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J].金融发展研究,2012(06).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篇6

一、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界定及成因

(一)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界定

信用风险包括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的违约风险和信用质量下降的迁移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也是最难以量化的风险类型之一(王力伟,2013)。小额贷款公司风险主要集中于信用风险、自然风险和资金来源风险(孙颖,2008)。同时在贷款业务的单一性、区域有限性和贷款对象特殊性的影响下,其信用风险最为严重(李修平2009)。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李玉福,付代军,2007)。比如,招商银行信贷产品的标准化导致产品过于清晰,一些中介和担保公司利用这些信息给客户进行包装,客户经理也可能参与作假,增加了道德风险。而随着银行小微信贷的兴起,资质好的客户会选择银行进行小微贷,资质弱的客户只能来小贷公司,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唐华,2013)。小额贷款公司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还不具备足够的风险评估技术和信用风险控制体系从而降低贷前的逆向选择和贷后的道德风险(辛鑫,王文荣2010)。除了债务人本身的信用问题,宏观经济的变动性也是信用风险的产生原因之一(李明,2015)。另外,不可忽视的是,信用风险也包括购买力风险。购买力风险是指未预期的高通货膨胀率所带来的风险(曼昆,2011),当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借款人预期时,实际还款额就会减少,小贷公司就会蒙受损失。

(二)小额贷款信用风险成因

信用风险防范一直是小贷公司的劣势,尽管在设立时,各试点省明确要求小贷公司建立信用风险控制措施,但是大部分地区并没有明确规定。小贷公司的信用风险成因可以划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个体原因和集体原因。学者们从宏观市场、贷款对象、担保公司和中介公司等主体入手探究外部成因。就宏观市场而言,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的时候小贷公司蒙受的利率损失就高,信用风险就会增大(曼昆,2011)。就贷款对象而言,小贷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贷款对象的特殊性所造成的。而作为小贷主要对象的农户和中小企业本身,自我防范风险能力较差,因而风险就转移到了小贷公司(孙思磊,2006)。因此小额贷款业务的违约率与贷款本金、利率、贷款客户的生产收益率以及违约的信用惩罚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王廷飞,高新兰,2013)。就担保和中介公司而言,由于存在投机行为和信息不对称,其很可能会通过给贷款人进行信息包装而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内部运营模式、风险控制机制、从业人员素质,贷款业务特征及资金来源的单一性等成为信用风险的主要内部因素。董军(2010)认为内部运营模式导致了小贷公司的信用风险。尽管在设立时,各试点省(区)明确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建立一系列信用风险控制措施,比如准备金制度、风险保障基金等,但是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对此进行明确的规定(李明,2015)。就从业人员的素质而言,金珍珍(2009)认为,人才的缺失,例如:前端客户经理素质不高,风险预警员疏于职守,加剧了小贷公司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贷款业务的单一性和资金来源的受限性导致了借款人一旦违约,贷款就难以及时回收(张小倩,2008)。此外,除了对单个贷款主体违约成因的研究,人们也已经很早就注意到了违约聚集的现象。即违约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聚集现象,表明借款人之间存在一定的违约相关性(王力伟2013)。人们观察到经济上行期违约发生相对较少,经济下行期往往出现违约聚集的现象。例如,宏观经济因素和行业景气度,企业间直接的关系链等都会造成企业违约聚集。

二、小贷信用风险评估指标设计

对于指标的分类,大致有如下2种分类方法:按贷款主体分类为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3类指标,按贷款信息分类为硬信息和软信息2类指标。

(一)贷款主体分类指标

小额贷款的对象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因此风险评估指标的样本对象必须是这三者。当前对小贷信用风险的研究,国内实证研究基本上是围绕商业银行农户、小微企业小额贷款、农村信用社及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样本展开。关于农户指标的选取:马文勤(2010)选取了2009年陕西省杨凌区三家农村信用社农户的15个指标来判断其是否违约,包括户主年龄、户主性别、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力数、耕地面积、农业收入、非农收入、年总支出、信用社入股金额、房屋价值、机械价值、其他资产价值、贷款数额、贷款用途、贷款月利率共15个指标。陈良维(2008)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程度、家庭资产总额、贷款历史、信用账户数目、信用申请情况、司法记录情况和月还款占收入比7个指标。刘畅、方靓、晏江、熊学萍(2009)增加了农户参保情况、村委会评价及是否遭受经济损失3个指标。刘泽双、王光宇、段晓亮(2009)对农户小贷信用风险的指标进行了归类,将其分为表层直接因素、中层直接因素及深层根本因素。孙清、汪祖杰(2006)选取的江苏省北部某农村信用社480个贷款数据中,以财产水平、负债状况、受教育程度、借款用途4个指标作为评估依据。可以看到,对农户指标的选取,家庭成员特征、耕地及其他资产状况、家庭收入状况、家庭信用情况、贷款特征这五项是重要的考量指标。其中,由于农户自身财务数据的缺乏,非财务数据的考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指标选取:对于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的研究,多数学者集中在商业银行小贷部门信用风险的研究及小贷公司信用风险的研究。这里探讨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是指其财务数据不足以支撑其获得商业银行贷款资格的企业,其财务数据通常具备不完备性、不易获取性。因此,非财务因素的评估十分重要。杨德明(2012)在哈尔滨银行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中,特别强调了要强化非财务因素的作用,并在申请评分卡的非财务指标中增加了小微企业主这一因素。结合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操作的实际情况,将企业信用非财务体系归纳为以下五大方面:企业管理环境、企业核心竞争力、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领导者素质、员工素质、组织制度、决策机制、人事管理、财务制度建设)、企业信誉状态。

(二)贷款信息分类指标

贷款信息包括软信息和硬信息。非财务信息也称软信息(softinformation),通常由信贷员提供(李明,2014)。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环境下,小贷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估对关系型借贷特别看重(Bel-louma,Bennaceur&omri,2005)。peterson(1999),认为关系型借贷所传递出的信息对小型企业而言更有价值。因为关系型借贷不仅涉及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还涉及难以量化、传递的软信息(申韬,2011)。王锁柱,李怀祖(2004)认为硬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信息的反映,软信息是含有涉及主体的价值观念和知识结构的主观判断的信息,主观判断涉及主体的价值观念和知识结构,是一种区别于是非判别的个人偏好。由于当前小贷公司信贷员具有一定的贷款决策权,因此,在将软信息内容作为评估指标时,很容易产生评估不够客观公正,甚至是道德风险。王延飞、高新兰(2013)提出,要建立以社会资本和道德风险为核心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特别强调对道德风险和社会资本的评价。他们认为,业主社会声誉、生活习性及家庭因素是衡量其道德风险的重要指标,且这些因素是判别其生产经营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另外,业主的社交网络、信任合作是衡量其社会资本的重要指标,社会资本越丰富,则其外部约束越大,就能够越多地补偿贷款信用风险。这种评估指标的选取更加符合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小贷公司在信用评估过程中遇到的两个关键问题:社会资本的评估以补偿风险,道德风险的评估以防范风险。但是,道德风险的评估主观随意性较大,难以量化评估;而社会资本的评估过于抽象,也难以量化。基于此,molodsov提出了软集合理论,该理论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过程中引入近似解代替精确解的概念,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数学方法的缺陷。申韬(2011)运用软集合理论对5家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了信用风险评估,选取了信用履约评价、偿债能力评价、盈利能力评价、经营及发展能力评价、综合评价5个指标作为参数,但由于5家公司评估指标都难以精确量化,该文通过对各评估指标“强”信息取值为1,“弱”信息取值为0,并请专家进行打分来实现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较为精确地反映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信用风险。可见,运用软集合理论可以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做出一个合理的信用风险评估。

三、小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过去200年间,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经历着行业变革和技术变革,单纯的主观判断和政策决策逐渐被其他的模型所取代。评估模型的选择取决于所需行业结构水平及大样本可获得性。小贷信用风险评估一般采用的是混合模型和数理模型。对于单纯仅使用专家评分法的情况很少。专家评分法主要表现为国际上通常对于非财务分析遵循的5C原则,即借款人的品格(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环境(Condition)(周颖,毛定祥2006)。

(一)信用评分法

信用评分法就是混合模型的表现。Caouette,altman,narayanan(1998)指出当贷款对象信用记录不健全、信息获取较为困难时,信用风险评估通常采用综合企业财务因素和企业主个人因素的传统信用评分法。目前,信用评分法已经成为借贷机构是否发放贷款、贷款额度、贷款定价以及提高赢利性的决策支持工具(申韬,2011)。作为客户准入筛选的第一关,哈尔滨银行独立研发了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模型,对申请贷款的客户进行贷前评级打分。申请评分卡中最重要的四点是:①采用多行业区分,在客户准入上选取融资需求较集中的小企业所在的行业进行研究;②在评分卡中的非财务指标中增加了小微企业主这一因素;③根据第二还款来源对采取抵押担保方式进行贷款的小微企业进行担保评分;④对成长性指标和行业敏感性较高的个性指标等关键性指标调整(杨德明,2012)。这种申请评分法技术是对传统信用评分法的一种突破。它对硬信息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强化了非财务因素的作用,对于小贷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有借鉴作用。但也有不足之处:其一,信贷员进行信用评分时难免会出现道德风险。这对小贷公司人员素质提出了高要求,无形中会增加人工成本。其二,贷款客户贷款时经常不具备担保物,不符合申请评分卡里面提供的担保项设置。因此,需要有更加客观和符合小贷公司情况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

(二)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是基于对人脑神经网络结构及其功能的模仿而建立起的由大量处理单元相互联结成的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实现非线性关系的操作(丛爽1998:1)。韩立群(2000)提出,神经网络具有高度的非线性,良好的容错性和联想记忆功能和较强的自适应性,能够大规模并行处理和分布式存储信息。神经网络由于对数据分布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的精确度要求不高,但其分类精度较高,因此成了信用风险评估领域的一个热点(马文勤,2010)。进入20世纪90年代,银行业引入神经网络将其用于信用风险评估。其风险评估主要是依靠其分类功能实现,即先找出一组对信用分类有影响的因素作为网络输入,再通过有教师或无教师训练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当输入新样本时该模型即可对其信用风险进行判别分类(沈艳2007)。马文勤(2010)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农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并与基于Logit方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比较得出,Bp神经网络农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更加精确有效。该文选取了农户样本中的15个指标,将农户贷款行为分为违约类和非违约类,实证结果检验研究所建立的Bp网络模型对违约类样本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0%,因而可以将其作为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风险识别工具。吴冲,吕静杰,潘启树,刘云焘(2004)认为,信用风险的实质是信贷资金安全系数的不确定性,但一直以来信用风险评估在小贷公司被看成是对贷款企业进行“违约与否”的风险识别中的“分类”问题。随着信贷决策的日益复杂化,分类评估模式所反映的有限信息已远不能满足信贷风险决策的需要。基于此,这几位学者提出了建立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小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引入了贷款方式这一分类评估指标,这是对传统模型不区分贷款方式就进行信用风险的评估的一种改进。小贷公司贷款方式有:信用贷款、保证贷款、质押贷款、抵押贷款。同一企业在不同贷款方式下其信用风险是不同的,信用风险的评估结果应是某一特定贷款方式的量化值。该模型通过选取同一行业的短期贷款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有效避免了由于不同行业带来的数据不可比问题。模型通过对营运能力因子、偿债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因子和贷款方式因子训练发现,训练结果满意,可见模糊神经网络方法用于评估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信用风险非常适合。我们可以看到,模糊神经网络法是对专家评估法和信用评分法的一种改进,由于对数据的精确性要求不高,是分析小贷信用风险的非常好的一种方法。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其指标数据的选择大部分是财务数据,这对贷款客户财务信息的完备性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如果将样本数据换成是软信息,再运用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可能更适合于小贷公司信用风险的评估。

(三)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模糊集合理论(fuzzysets)于1965年由L.a.Zadeh教授提出,用以表达和解决模糊难以量化的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基于模糊数学,将定性评价指标转化为定量评价指标的一种评估方法。一般评价步骤为,首先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确定被评价对象的因素集和评价集之间的函数关系,再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以构建评价矩阵,最后将矩阵与因素的权重合成(模糊运算及归一化)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吕婷婷(2012)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评价模型。文章选取不良贷款率、贷款风险回报率、拨备充足率、正常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贷款集中度、环保合格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作为信用风险的影响指标,实证结果得出拨备充足率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权重最大,环保合格企业贷款余额占比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最小。类似的能够解决模糊难以量化的问题的方法还有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nalytichierarchyprocess,FaHp)。模糊层次分析法是将模糊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的优势结合而成的多准则决策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任意两个因素之间关于某准则的相对重要程度,能够很好地解决定性分析的抽象问题,得出的识别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小额贷款公司的现实情况。李明(2014)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进行风险识别,计算得出客户管理层特征维度、客户经营与决策能力维度、小额贷款公司关系能力维度、客户发展前景维度、客户偿债能力维度、客户贷款特征维度六个层面以及每个层面各个评估指标的模糊权重值,建立了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该文从实际出发,根据专家意见,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通过推导计算出矩阵指标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再通过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表明其权向量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得出风险识别结论,对小贷公司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不同的专家对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认识不同,在构建函数时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识别结果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得到理想的识别效果,专家根据不同的小贷公司的特点和环境来确定识别指标及权重至关重要。

(四)基于Creditmetrics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Creditmetric模型是于1997年推出的用于量化信用风险的一种信用计量模型,通过计量风险价值来分析信用风险(宋志涛,2008)。Creditmetric模型中唯一的变量就是信用,模型认为违约是指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下降,不管信用等级下降多少,都会给贷款人造成损失。模型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对信用风险价值的估算,通过风险量化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风险的变化。赵静(2012)选取了云南省农业银行某支行2010年以前的农户个人贷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Creditmetrics信用计量模型的农户贷款风险预估体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银行目前VaR值较为合理,处于风险可接受状态。此模型首次提出了“边际风险贡献”的概念,将“债务人信用等级的变化”作为“违约”的一个考量因素,这不仅考虑到了违约风险,还将差额风险纳入其中,比较贴合实际。不过,该模型的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库做支撑,而目前由于我国的信用市场环境以及部分数据难以取得(如信用转移矩阵),Creditmetric模型在我国的运用受限,不过其对资产组合分析评价的方法和思想值得借鉴。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国内对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看,本领域具有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一)风险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及数据库建立

当前信用风险指标的选取基本上是先通过专家分析法等主观地选取指标,相当于首先建立一个合理的假说,再通过层次分析法或其他方法对指标分配权重进一步筛选。这种指标选取的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如果没有建立在一个合理的假说之上的话,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建议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小额贷款信用风险指标研究基础。目前的指标选取主要是以企业的方便样本为基础的,有些信息甚至是难以量化的,比如王延飞、高新兰(2013)提到的客户的社会资本和道德风险。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这些软信息多半属于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信息(如图像、文本)。通过不断挖掘数据,运用数据处理工具———统计、决策树、神经元、模糊逻辑、数学规划等,可以辅助我们更好地应用大数据进行决策。展望未来,建议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在小额贷款全行业内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小额贷款信用风险指标数据库,使每个客户的信用数据都记录其中,依托该数据库来建立各个小贷公司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小贷公司再将信用评估体系评估得出的信用数据反馈录入到信用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高效共享。这样的规范不仅有助于小贷公司做出客户放贷的决策,以避免因主观选取指标带来的不同企业评估的差异性,同样也是客户以后在各个金融机构借贷的信用通行证。

(二)研究数据的不充分性及信用知识管理

由于小额信贷对象信用数据难以取得且不够完善,有些基于软信息的指标在定量化的过程中会出现研究定量依据不同的情况,而且,目前信用风险软信息指标本身是观察性数据,存在着很多偏倚,例如选择偏倚、混杂变量和缺乏普遍性(Lifeomics,2014)。每个信用风险评估模型都有其优劣性,即便证实了一个风险指标和客户信用风险存在强有力的关联,我们仍然需要寻找一些证据来证明它在信用风险相关领域中具有实用性(即评估其客户信息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平衡)。因此如何取得和规范指标内容以及增强指标间的真实关联性的问题亟待解决。建议通过更为深入、广泛的实地调研,多渠道(银行、农信社、证券公司、其他小贷公司、客户所在公司或家庭状况等)直接或间接地搜集客户信用指标,在样本容量充足的前提条件下,结合贷款客户的特点,提炼出更加完善、标准化的客户数据,以期进一步补充、提炼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指标,形成更具科学合理性、简约性、有效性和广泛适用性的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此外,要证明样本数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就需要对统计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区分真实关联还是虚假关联;就需要科学地选取计量模型,充分了解各模型的缺陷,防止检验失效。在进行数据搜集和提炼的过程中,同时要注意成本-效益问题。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的各项研究是一个重复性较高的过程,需综合考虑成本-效益问题。机器学习算法(machinelearningalgorithm)将有助于知识内容管理(Lifeomics,2014)。建议通过开展知识管理,加强知识共享、知识转移和知识创新,建立公开透明的贷款客户信用档案制度,以降低信用风险的搜索成本。

(三)研究对象的不可比性及信用指标选取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篇7

一、关于小微企业自身

(一)小微企业定义

在我国,小微企业一般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手工式企业以及个体经营户这几种经济形态。主要特点有企业所有权明确,提供的商品种类少,经营规模小,创造的经济总量少,雇佣的工人数量少等等。我国通常把企业规模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以及微型企业,具体的划分标准在我国2011年修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里面有详细规定,大部分小微型企业的营业收入都在500万元以下,一些具体的行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下就能够被称之为小微型企业。

(二)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

小微企业一般它的生产经营的规模都不大;单个小微企业创造的经济数量也不大;在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很多,各行各业基本都有;国内的小微企业一般都不涉及对外出口业务,主要的客户和服务对象是我国国民。根据以上的特点可以看出,比起大型企业,小型企业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我们接触最多的经济形态。据统计,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十分庞大,已经达到5000万家,大多数人口就业都在小微企业中解决,同时小微企业也贡献了国内将近63%的所得税。小微企业广泛的扎根于各个行业,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中,小微企业都占了相当部分的生产值,可以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小微企业自身来说,小微企业也有生产效率低,服务范围窄,抗风险能力低,竞争激烈等特点,这些都是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先天的弱项。

(三)小微企业存在的积极意义

1.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意义

在我国,小微企业的存在对于完善我国经济制度、活跃市场经济、增加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减少失业人数,增加就业方面意义重大。小微企业由于数量多,所以能够吸纳相当数量的国民进行就业,通过充分就业,能够有效的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

2.在打破垄断方面的积极意义

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来分配资源。大量的小微企业存在于各个行业里面,有益于活跃我国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让我国经济保持繁荣稳定。小微企业能够打破和遏制大型企业对某个行业或者某个领域的控制,避免市场和资源过分集中,给大企业操控行业和市场的机会。

3.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意义

由于小微企业一般都是直面市场,对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十分敏感,因此能够很好地通过把握市场动向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制造新产品。与之相比,由于大企业经营活动的周期长、惯性大,对于市场变动以及产品的更新往往比较谨慎,持观望状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创新活力往往比不上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由于注册资本低、成本低、人员少、竞争压力大,所以愿意去创新去改变,换言之也就是追逐市场而动,灵活性比较高,在创新方面的活力也比较大。据了解,我国66%的发明专利掌握在小微企业的手上,同时还有74%的生产技术创新以及82%的新产品。这个数据很好的表明了我国微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二、我国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

(一)融资的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过高

银行借出每一笔资金的时候,都会考虑资金借出的风险以及资金能够达到的收益。从风险这个方面来说,抗风险能力低的小微型企业,显然在银行的眼里是不太可靠的借贷者,因此,银行在借出款项的同时也会提高相应的条件,大多数小微型企业向银行融资的时候都会抵押资产,或者让更有资格的人来担当担保人,这样,小微型企业就要支出抵押资产评估费用,以及支付给担保人的担保费用。此外,很多大型企业都受到了国家政策的照顾,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借到钱,而小微型企业并不能够享受到。由此可见,小微型企业融资的费用是非常高的。

(二)小微型企业的资金供应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小微企业用于生产发展中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在近年来已经达到了九千亿人民币,而据了解,这些企业能够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数量只有一千亿不到。虽然近几年国家放宽政策帮助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但是小微型企业融资现状依然令人堪忧。

(三)融资的方式较少

企业融资一般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融资方式。如果看内源融资这个方面,由于小微型企业资本累积不够,利润分配不合理,税额压力大等等原因,导致内源融资通常达不到小微企业需要的效果和数额。而外源融资的话,由于银行要控制和预估风险,通常对于小微型企业的贷款都非常的谨慎。而融资租赁债券票据贴现这几种融资方式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都没有发展成熟,因此也没有办法给予小微型企业更多的资金满足。

三、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小微企业自身的原因

1.经营模式方面

小微企业往往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经营不稳定、产品数量单一、没有深度加工等不足。这些原因的存在,让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的信用以及还款能力不是特别的高,导致融资困难。

2.内部管理方面

小微型企业通常是家族式的管理,在雇佣工人,以及资金筹集、利润分配方面通常做不到科学合理的管理,只从个人利益出发,往往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前途,这使融资自然变得很困难。同时小微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往往拿不出合格的报表和财务资料,导致在银行方面信用等级偏低。

3.企业信用方面

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流动性大,易受上游企业影响,因此小微企业在偿还贷款方面没有很好的信用保障。同时,由于一些小微企业不注重自身的信用,导致借款机构出现坏账损失,因此导致融资困难出现了恶性循环。

(二)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

1.银行忽视小微企业

银行的目的是盈利,因此银行借贷有偏好大城市,偏好大型企业,偏好重点行业的倾向,而小微型企业往往都集中于小城市,自身规模又小,涉足的都是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因此往往得不到银行的重视。而且小微型企业贷款风险高、收益低,也促使银行不把资金借贷给小微型企业。

2.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缺失

因为我国小微型企业几乎涉及了所有的行业,遍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且经营的规模差异大,因此银行也无法很好的针对小微型企业设计专门的信贷产品,只能够照顾到小微型企业中的一些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来进行放贷。目前使用最多的贷款方式就是抵押贷款,银行通过抵押企业不动产来放贷,确保降低银行放贷的风险。

3.融资机构发展不完善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和银行一样,更倾向于大型的企业,集中于主板企业,而创业板目前发展状况并不理想。而在很多地方民间借贷并不被认可,减少了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最后小微型企业只好转向银行寻求资金借贷,但是银行借贷由于种种因素限制,只能够满足小部分的企业融资需求。

(三)政策方面的原因

1.缺乏完整的政策体系

我国一向重视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重点行业企业的发展,对这些企业政府往往会在税收、市场、出口、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而对于个体经济以及私营经济的小微型企业,国家有一些补助和扶持,但是很不全面,支持力度不够。

2.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的落后

我国对于扶持中小企业这一方面,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颁布,但是实际上由于法制建设的缺失,很多的东西并没有落到实处。比如说对于小微型企业系统的信用评估还很混乱,没有权威的信用评估导致银行不敢发放贷款。除此之外,我国关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没有完全重视起来,资本市场发展很不全面,导致微小型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四、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具体对策

(一)企业需要作出的调整

1.转变自身经营模式

小微型企业要改变自身的经营模式,转变原来粗放式经营管理的模式,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目光要放长远,及时的规避市场上的风险,制定完善有效的发展计划,要能够保证持续经营,增加放贷机构对企业的信任。

2.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恪守诚信,遵守市场信用规则,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这样才能够实现借贷的良性循环。

3.规范内部财务管理

在融资过程当中,企业的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是企业能够顺利获得资金的重要保障,而不规范、不准确的财务报表和会计信息肯定会让银行在评估给微小型企业贷款风险的时候,增加风险预估。而且不规范的财务管理也会危害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规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二)融资机构需要做出的调整

1.大力发展小型银行

融资机构应该转变服务思路,大力发展信用合作社等小规模融资服务机构,专门针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不仅能够降低分散融资机构的风险,同时也能够提高贷款发放效率。2.完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融资机构应该科学合理的对小微企业的信用做出等级评价,对于一些信用等级评级较低的企业,融资机构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它们的还款效率。

(三)政府方面需要做出的调整

1.管理民间借贷

国家应该出台法律法规,规范民间借贷的行为,把民间闲置的资本引领到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上面去。同时应该建立民间借贷的监管机构,让民间借贷合法合理,这样就会保障融资者和投资者双方的利益,同时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方式。

2.制定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扶持性政策

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不应该只是鼓励银行去发放贷款,同时也要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从财务制度上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最重要的是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重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要长期对这个难题保持关注。

3.改善信用体系

政府可以建立多层次的担保体系,替银行分散借贷风险,使银行没有后顾之忧,促进银行的放贷积极性,从而来达到促进融资的目的。

4.建立银行借贷风险补偿体系

政府一方面要对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奖励和补贴,另一方面也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分担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让银行和金融机构能够放心的发放贷款,这样才能够扩宽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提高融资额度,减少融资缺口。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篇8

关键词:小微企业;贷款;风险

一、外部环境因素

1.经济运行周期影响

根据经济周期创新理论(约瑟夫・熊彼特),任何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会受到技术进步影响呈现出周期性,存在着“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小微企业贷款也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期,小微企业现金流减少、财务危机、企业倒闭都会影响到小微企业贷款的增加。

2.受信用体系影响

我国信用体系建立尚不完善,现在仅有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报告收纳的个人信用信息还不完善,个人征信报告中现在仅有贷款信息、信用卡信息和担保信息,个人征信报告还不能完全反映个人信用状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众的金融意识有所增强,但社会的整体征信体系没有加强,客户。目前国家正在逐渐加强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但信用体系建设过程是漫长的,近期不会有显著成效。

3.风险法规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商业银行法》、《经济合同法》、《民法》等,这些法律和办法的针对性差,尤其是在个人信贷的担保方面的执行过程,银行个人贷款的法律诉讼案件虽然银行能够胜诉,但由于考虑到诸多因素使信贷资产的安全和受偿不能得到保证。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没有单独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保护,所以减弱了贷款安全性。

二、银行内部因素

1.银行缺乏完善的信贷产品

个人贷款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各个商业银行都在起步阶段,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大部分是照搬其他发达国家经验,忽视了社会信用风险体系、地域经济差别等诸多因素,依靠信贷产品无法有效回避风险。信贷客户经理在业务受理时完全根据信贷产品要求不能有效判断贷款风险,贷款审批环节根据产品手册无法发现小微企业贷款中隐性风险,导致有些小微企业贷款在发放时风险就比较高。

2.银行缺乏有效的信用评级系统

目前我国还没有评级机构对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做评级,所以对个人信用在缺乏外部评级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今年来逐步建立起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系统发展晚,目前仅能获取征信报告、部分工商信息、部分法院执行信息和缺乏先进科学的数据模型,使商业银行内部的信用评级系统不论是在评级方法、评级结果、评级结果应用和评级结果的检验方面照发达国家的国际性银行相比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从而极大限制了在贷款风险揭露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作用。

3.缺乏有可行性的小微企业贷款贷后管理

各个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小微企业贷款贷后管理办法,初步了解了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贷后管理办法后发现,小微企业贷后管理上有诸多缺陷。第一,在贷后检查频率上,各家商业银行采取的频次一般是按季度、按年度方式。由于小微企业贷款在发展时就有小额、标准、批量化特点,所以对大量的企业盲目的按季度或年度的检查造成信贷客户经理的繁忙工作,加大了管理成本。第二,在检查内容上,由于在小微企业贷款产品设计时就不能准确发现贷款隐含风险,所以在贷后检查的内容上同样不能发现小微贷款隐含的风险。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贷后管理的主要作用还是贷款发现后的清收工作。

三、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控制

由于小微企业贷款存在着受经济周期、信用体系、风险法规体系、管理体系的诸多风险因素影响,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在内部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风控体系来控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主要包含几个方面:

(一)经营思路

1.美国富国银行坚持已客户为核心,把90%的小微企业贷款定位为个人消费贷款,平均额度为5万美元。我们不能盲目的最求大客户高收益,应把平均额度由100万元的小微企业贷款降到平均额度30万元。

2.根据不同的小微群体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开发不同的配套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在风险控制上既然不能准确评级单个客户,可以把客户进行区域化、行业化分类,对群体进行评级,依靠大数法则来控制风险。

3.建立风险补偿的定价机制,根据小微企业处于的“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利率定价策略,牺牲部分利息收益来保全信贷资产安全。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篇9

关键词:贫困地区;金融供给;金融需求;普惠金融

为准确了解“十二五”期间天水市普惠金融发展供需状况,有效发挥普惠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作用,本文从供给主体、需求主体两方面进行了专项调查,阐述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存在的问题,提出天水市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普惠金融供给主体分析

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目前,天水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1家,证券机构6家,保险机构137家,融资性担保机构19家,小额贷款公司19家,银行业从业人员4766人,保险业机构从业人员8500人。由于县域经济总量不足,金融机构相对市区明显偏少,特别是张家川县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与其他县有较大的差距,有待进一步完善(见表1)。

普惠金融产品、服务和创新单一。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涉及到的金融服务产品主要有农业生产经营性贷款、畜牧养殖业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等,其他创新贷款品种并未开展。2015年末,累计发放各项贷款642.58亿元,贷款主要投向为:投放农村企业贷款100.83亿元,占比15.69%;投放农户贷款203.01亿元,占比31.59%。截至2015年12月末,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余额1.6亿元,双联惠农贷款余额6.88亿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余额0.6亿元,助学贷款余额只有61万元。

支付结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到2015年便民服务点数量增加到2841个,在全市548个乡镇实现全覆盖,已覆盖到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农村快捷、便利支付。2015年末,天水辖内各网点共发起业务6316笔,成功6251笔,作废65笔,笔数、金额较2010年分别增长7.8倍和2.3倍。辖内金融机构网点402个,较2010年增加54个,接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银行机构网点305个,接入率为80.68%。截至2015年末,全市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卡775.15万张,较2010年增长486.04万张,同比增长15.31%。非现金支付工具布放速度加快,银行卡受理环境持续改善,全市各类收单机构共布放poS机具14243台,布放atm机952台,较2010年分别增加10941台和617台,增长3.3倍和1.84倍,分别占到全省农村地区的18.3%和13.26%。

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难。近年来,辖区人民银行联合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征集农户信息,完善农户、个体户等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记录,建立信用档案,加快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2010年农户信用档案和评定信用农户分别为40.23万和30.51万户,2015年增加到58.17万和45.89万户,分别增长44.59%和50.41%。但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在确定精准扶贫贷款户时有走过场、部分农户不如实填报收入情况,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进来,存在因病、因学、因灾返贫的现象。

二、普惠金融需求主体分析

(一)农户需求主体分析

1.农户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增加。问卷调查发现,接近一半的农户需要增加农业保险方面的金融服务。据调查,在“除了存贷款业务之外,您认为最需要对农村增加的金融服务”选项中,有高达45%的农户选择了增加农业保险。与此同时,农户对银行卡的需求较为迫切,9.3%的农户认为应加大对银行卡的投放力度。近两年国家的金融下乡活动对农户有一定的帮助,但农户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仍然较低,仅仅知道存款、贷款、转账和汇款等基本知识,对于投资理财、政策性扶贫贷款等方面的知识欠缺。调查中,16%的农户认为应加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政策和知识的宣传。

2.农户在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问题多样化。农户金融需求依旧旺盛,但农户承受力有限,金融服务相对单一,贷款门槛高、利率高、额度小等因素制约了农村金融服务,农户的金融需求满足不充分。据调查,目前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期限主要以短期为主,存在贷款期限太短和J款利率过高问题。22%的农户认为贷款缺少担保,40%的农户认为贷款额度太小,贷款期限短、手续复杂的农户合计占56%。

(3)农户贷款用途主要用于农业投入。据调查,57.33%的农户不需要借款,42.67%的农户有借款需求,大多数农户资金需求规模在5万-10万元之间。用途占比较高的三项依次是农业支出、婚丧嫁娶以及商业投资

(二)小微企业需求主体分析

对75户小微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85%的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严重不足,资金需求较大。

1.小微企业资金短缺情况仍然比较严重。调查显示,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较大,33%的企业所需资金用于扩大生产,65%的企业所需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有70%的企业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且仅有35%的企业融资渠道通畅,65%的企业融资渠道通畅程度一般和不畅。

2.企业融资各项收费较高,增加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调查的企业融资,其他收费项目主要由担保费、贷款评估费、风险保证金、抵押物评估费(土地、房产等评估费)以及其他费用(包括保险费、工本费、公证费、财务报告审计费、融资顾问费、土地登记费、房产登记费、工商查询费)构成。除了金融机构的利息和其他费用支出以外,小微企业融资还需要支付一定的中介费用,由于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偿债风险较大,中介费用的支出是不可避免的,较高的综合融资成本挤压企业盈利空间,企业经营压力增大。2013年至2014年末,担保费、贷款评估费、抵押物评估费以及其他费用都有所增加,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69%、73%、125%以及72%。2015年,除抵押物评估费之外,担保费、贷款评估费、风险保证金以及其他费用较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额外成本。

3.小微企业贷款满足率逐年下降。调查发现,多数样本企业在2011-2015年期间发生过外部借款,并表示农村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缺乏”。通过对样本企业近5年的实际贷款额和实际所需贷款额之比进行分析,发现从2011年开始,样本企业的贷款需求满足率呈现一个锐减的特征,2015年样本企业的贷款需求满足率^2011年下降4个百分点。

三、主要问题

(一)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普惠金融政策落实中,受扶持对象流动性强、经营能力弱、抗风险能力低等因素影响,业务往往伴随着风险高、监管难、工作量大、审批程序繁琐等问题,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管理成本。然而,作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税收倾斜、基金激励等重要政策又不能惠及,在压力与激励措施失衡状态下,银行信心不足,办理积极性不高。

(二)小微企业融资仍面临诸多挑战

小微企业融资仍面临着信息不透明、财务不规范、市场风险不确定、抵押担保难落实等问题制约,同时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目前通过上市、发行集合票据、集中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还处于空白,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依赖银行信贷。

(三)金融知识和政策匮乏,信息不对称

一是农户、小微企业负责人对国家帮扶优惠政策信息不清楚、不了解或理解不到位。二是农户居住分散,小微企业规模小,缺少相关评审信息,很难评估农户、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信贷风险。

(四)农村金融服务依然薄弱

一是农村金融保障机制依然滞后,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有限,担保机构业务不能覆盖“三农”领域。二是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还不充分,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农村支付环境还需优化,网上银行、电话银行、poS刷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仅在中心城镇和中心村得到了普及应用,边远村镇的使用普及率依然较低。

四、对策建议

(一)畅通普惠金融政策落实渠道

发挥好“政府牵头、人民银行推动、相关部门落实、金融机构跟进”的普惠金融政策落实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沟通相关信息,协调解决普惠金融政策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凝聚合力,畅通普惠金融政策落实渠道。同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加大对普惠金融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扶持对象及时了解普惠金融相关政策。加强信用宣传,增强个人信用意识,帮助扶持对象逐步树立信用意识,完善信用记录,减少贷款违约风险。

(二)减轻小微企业融资压力

引导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履行更多社会责任,平衡好在支持重点领域和兼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关系,把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作为新的信贷增长级抓好抓实。让更多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对接帮扶,发挥其在管理、市场方面的创新优势,积极满足小微企业的多样化、差异化金融需求。鼓励设立村镇银行、小贷公司、资金互助社、农业社区基金、小型金融担保公司等新型小微金融组织,发挥其在从事微型金融服务中贴近基层、链条短、信息对称的优势,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要求,从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三)普及金融知识

从农户、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需求分析来看,还有很大部分农户、小微企业缺乏对金融服务必要的认知,如小额信贷政策、农业保险政策、国家帮扶政策等,因此必须从农户、小微企业这个需求主体着手,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农户、小微企业能力,并有效地降低借贷交易的成本。

(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一是积极创新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结合现代农业中农业产业化企业、现代农业科技、农田水利建设等对金融的需求,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不同主体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需求。二是加快法律法规及政策顶层设计,在制度上允许农民的财产用于抵押担保。大力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订单农业与供应链融资、涉农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等。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及推广。三是发挥市场作用,优化直接融资环境,规范发展民间金融,有效拓展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做好小微企业发行股票及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的宣传使用。

参考文献

[1]白钦先,高霞.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J].中国金融,2016,(1):45-47。

[2]齐曼,宋淑芳.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6,(20):115-116。

[3]卫文月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浅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6,(3):47-49。

[4]姚世新.开展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J].中国农村金融,2016,(1):7-9。

[5]朱慧敏.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全文版:经济管理,2016,(4):69-70。

theinvestigationontheSupplyandDemandofinclusive

FinanceDevelopmentintianshuiCity

――aCaseoftianshuiinGansuprovince

ResearchGroup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篇10

一、引言

小微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虽然其规模小、产品单一,但总体数量大、分布广,在促进地方就业、税收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小微企业始终是金融市场的弱势群体,融资难、融资贵是普遍问题,也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少数民族地区吴忠市在借助征信系统探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问题上做了创新性尝试,得到上级行及地方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多方认可。吴忠市作为全国和自治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按照“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各方参与、深入推进”的原则,吴忠市以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为原点深入挖掘,从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协调机制、开发服务平台、加大培训及评估力度等方面有力推动了辖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快速通道”,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吴忠市小微企业试验区建设路径及案例综述

(一)搭建平台,支撑信息查询。根据吴忠地区小微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及信用信息不对称的实际情况,确定“批量采集、应用优先、逐步完善”的自主开发思路,人行吴忠市中心支行依靠本行业务、科技人才,开发建成了吴忠市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目前已归集全市小微企业13大类30类别47万余条信息,查询量达到1550余次,累计为300户无贷款小微企业开展了融资培育,促成融资交易额3.79亿元,以平台查询为支撑,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签订协议,保障信息共享。针对小微企业规模小、行业分布分散、信用信息不易获取的难题,在参考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数据项指引基础上,按照“开放建设、谋求长远、服务当地、多方共赢”的建设原则,人民银行与21家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签订了吴忠市小微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合作协议,建立起部门及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及常态化更新机制。平台功能涵盖政策展示、信用信息批量采集录入、资信报告查询、统计汇总、筛选推介、用户管理和信息安全控制等,满足政府部门信用信息共享、金融机构筛选客户及风险管理、人民银行统计分析、企业了解相关政策信息等多方面需求。以共享协议为保障,满足了政府、银行及小微企业多方需求。

(三)开展培训,推进信用培植。引导金融机构制定了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应用、信用培植和融资培育制度,利用数据库筛选出未与银行发生信贷业务关系的小微企业,通过培训辅导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应用,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和财务制度,增进信用水平,做好信用培植和融资培育。截至2015年12月末,全辖金融机构累计对300户小微企业开展了融资培育,对360户小微企业开展了信用评级。

(四)构建机制,促使常态发展。人行吴忠市中心支行报请市政府印发了《吴忠市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及《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办法》,《方案》明确了部门工作、目标、任务及职责,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推进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办法》规范了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运行管理,构建了规范、可持续的试验区建设工作机制,为服务平台安全稳定使用提供了制度保障,推进了试验区工作常态化发展。

(五)考核评估,激励服务跟进。对金融机构的平台应用情况定期考核评估,并通报考核评估结果。督促金融机构以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为基础,建立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引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市场交易主体使用,结合政府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土地、税收、创业担保等扶持政策,区分信用状况分别给予激励和约束,持续推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

三、吴忠市小微企业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构建了工作机制,促进了信息共享。促成市政府出台了《吴忠市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确定试验区建设工作规划,分解各部门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试验区以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为依托,通过信息共享,有效地将各部门的信息整合利用,历史性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采集了范围广、来源宽、参考利用价值高的大量小微企业信息,有效解决了政、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和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具有积极作用,为政府、银行在行政履职和信贷审批过程中的全面判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提供了全面、快捷、高效的信息支持,也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推进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提升了融资能力,实现了信用增进。一是小微企业贷款明显增多。截至2015年12月末,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8.4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76%,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二是守信企业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对试验区建设内守信的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在贷款上给予优惠利率,同时,人民银行对加入试验区建设的民贸民品企业积极给予利差补贴。2015年末,试验区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创历史新高,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余额29.23亿元,同比增长10.14%,累计贴息6287.35万元,受惠企业达72家。通过试验区建设,吴忠市的信用环境不断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更趋于合理化。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是一项可复制、可推广、可普及的工程,实现了政府、银行、企业三方满意、三方受益、三方欢迎,取得“服务政府、辅助银行、扶持企业”的良性互动。

(三)创新了信贷产品,解决了融资难题。敦促各金融机构制订了依托平台信息开展企业筛选、培育、融资支持的办法、措施和制度,充分挖掘平台信息的应用价值,通过组织召开动产融资登记服务平台推广推进会,积极做好应收账款融资质押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努力拓宽企业抵(质)押品范围,促成无贷款小微企业融资24笔,发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促成融资交易额3.79亿元。扎实推进直接融资发展,引导企业通过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向银行间市场融资,已推动1家企业成功发行区域集优票据,融资0.6亿元,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融资弱问题不再是老大难。

(四)推行了信用培育,优化了金融服务。指导金融机构制定了小微企业信用培植和融资培育制度,将试验区工作与金融创新有机结合,利用数据库筛选出未与银行发生信贷业务关系的小微企业,通过辅导小微企业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和财务制度,增进信用水平,做好信用培植和融资培育。通过大力推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发展,出台主办行制度并组织市场经营主体与主办行签订合作协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开展信用培植和以抵质押方式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信贷支持,截至2015年12月末,全辖金融机构累计对300户小微企业开展了融资培育,对360户小微企业开展了信用评级。

四、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政府主导要到位。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构建互利共赢的工作格局,完善对金融机构的信息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小微企业信息查询、客户筛选、融资对接等服务,助力金融机构发掘客户,规避风险,扩大信贷支持。同步强化对政府部门的信息服务,为政府部门在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认定、政府采购、招投标、奖励扶持、评优评先中提供信息参考和决策依据,健全信心通报与应用制度,达到信息共知共享的深层融合。

(二)完善措施、推动落实,人行牵头要到位。发挥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的力量,以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为基础,建立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依托小微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和媒体建立互联互通的信用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引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市场交易主体使用,持续推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区分信用状况分别给予奖励和惩戒,贯彻市委、市政府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土地、税收等扶持政策,落实激励金融机构的各项措施,综合运用政府部门的支农支小、财政贴息、税收减免、创业担保等资金扶持政策,构建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