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十篇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十篇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8:43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篇1

[论文关键词]平衡记分卡;信用管理;绩效考评

一、平衡记分卡的基本思路

企业信用管理的绩效是为了实现企业信用管理目标而进行的各种资源投入所形成的产出成果。各种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产出的成果可以从社会效益(信誉度)和经济效益(坏账减少、现金流增加、资金占用减少、利润增加)等方面。总的表现就是信用水平的提高或信用能力的增强。

衡量企业信用管理绩效是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是检验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成果与管理目标是否一致的重要手段,是改善企业信用状况、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信用管理绩效评估还没有从战略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企业甚至忽略这个环节,导致企业信用管理虎头蛇尾,收效甚微。即使有些企业已开展信用管理绩效的考评,也主要是沿用部分财务指标进行考评,有些企业则直接采用中介机构的信用评级作为信用管理绩效考评的依据。这实际上是就绩效论绩效,忽视了围绕信用管理目标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信用管理绩效的措施,忽视了企业通过内部不懈努力而营造的信用文化环境。

衡量企业信用管理绩效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可借鉴平衡记分卡的原理,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等四个角度对企业信用管理绩效加以考察。

平衡记分卡(BalanceScoreCard,简称BSC)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大卫·诺顿于1992年在对绩效测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12家公司进行一年的研究后创立的一种绩效管理模式,在后来的实践中逐渐扩展为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被认为是目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之一。其重点在于关注管理者对企业整体绩效进行评价。平衡记分卡法的思路认为:以企业的战略和远景目标为核心,把企业的长远目标具体化为企业的行动策略,即寻找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财务、顾客、内部运作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业绩衡量指标体系。

平衡记分卡的上述四个角度是互为关联和相互支持的,并构成了一个因果关系链: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回报投资者,必须获得财务绩效,并且必须关注客户,以获得良好的市场表现;为了获得市场,赢得客户,必须从内部运作上练好内功,这是立足之本;为了内部运营的不断改进,需要企业和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平衡记分卡比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有明显的改进。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只注重财务指标,财务指标虽然可以显示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其实施中是否为最终经营成果(如利润)的改善作出贡献,但它是滞后指标,只能衡量已经发生的事情。平衡记分卡则强调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全面而平衡地审视业绩,并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是一个核心的战略执行工具,能够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崭新的绩效衡量模式。

平衡记分卡为企业绩效改善提供了一个关注相关利益方的平台,有效地实现至少四个方面的平衡:第一个平衡是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它源自于解决单一财务指标考核的弊端,它要求从财务和非财务的角度去思考企业战略目标及考评指标。第二个平衡是短期与长期的平衡。它既要求关注短期战略目标和绩效指标,也关注长期战略目标与绩效指标。第三个平衡是前置与滞后的平衡。它既关注那些能反映企业过去绩效的滞后性指标,也关注能反映、预测企业未来绩效的前置指标。第四个平衡是内部与外部的平衡。它关注于企业内外的相关利益方,能有效地实现外部(例如客户和股东)与内部(例如流程和员工)衡量之间的平衡。

二、YC股份公司信用管理绩效考评的平衡计分卡构建

平衡记分卡首先是需要是根据评价的对象,构建一系列相关的指标体系,YC股份公司(以下简称“YC”)的信用管理的平衡计分卡指标构建及指标解释如下:

(一)财务角度

财务角度的指标及指标解释主要有:(1)资产负债率,指YC企业中负债除以资产的百分比;(2)资产利润率,指利润占资产的百分比;(3)流动比率,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4)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指用于经营性的现金净流量;(5)销售收入增长率,指一年中新增的销售收入占年初数的百分比;(6)总资产收益率,收益占总资产的比率;(7)信用等级,指经有关机构评估的信用等级。

(二)客户角度

客户角度的主要指标有:(1)客户满意度,指客户实际获得的价值与客户预期得到的价值的百分比;(2)客户忠诚度,指接受、喜爱YC产品并表示愿意再次购买或推荐别人购买YC产品或服务的客户占总客户的百分比;(3)客户抱怨率,指抱怨客户占总客户的百分比;(4)服务急件率,指企业满足客户维修用急件占维修件的比重。

(三)内部流程角度

内部流程角度的指标及指标解释主要有:(1)供应商信用a级率,指YC对供应商信用状况的调查及记录,达到a级信用以上的供应商比率;(2)库存、物流等储运承诺履行率,指YC内外关于库存、物流、储运等的承诺及履行记录;(3)生产标准执行率,指YC对生产标准的执行记录,生产过程中执行标准与计划的比例;(4)产品质量等级率,指YC产品质量等级状况的记录、明示及改进状况;(5)交货期履约率,指YC为了履行客户在规定期限内交货占全部交货的比例;(6)信用期实现率,指YC为了促进销售给客户的信用期的实现状况与计划的比例;(7)广告等营销活动承诺履约率,指YC在广告、营销过程中对顾客的承诺及履行的比例关系;(8)售后服务承诺实现率,指YC在售后服务阶段履行承诺与计划承诺的比例;(9)合同履约率,指供销合同进行有效、及时的履行占合同的比例。

(四)学习与发展角度

学习与发展角度的指标及指标解释主要有:(1)用于信用管理的培训投入比例,指用于信用管理的培训投入除以全部培训的投入;(2)具有信用管理技能的员工数量结构,指企业中具有各种信用管理技能的员工占全部员工的比例;(3)员工信用建设建议数,指一年间员工关于信用建设的建议数;(4)内部信用沟通,指一年间YC内部进行信用信息交流的次数;(5)以信用建设为目的的学习次数,指一年间YC内部以信用建设为目的的专题学习研讨次数;(6)企业信用文化建设投入占企业文化建设投入比,指YC信用文化建设投入与文化建设资金的比例。

上述指标体系中,按照企业信用工作的要求,把指标分别归集成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四个平衡记分卡的四个角度。

三、YC信用管理绩效考评程序

1.通过实地调查YC公司,笔者选取实施信用管理初始年n年开始的数据和实施信用管理后的m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详见表一)。

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四个角度,可以进一步判断YC信用管理的绩效状况:(1)从财务角度看,财务指标反映出YC的经营业绩成效显著,回报股东投资的能力增强,信用等级评价高。(2)通过第三者的独立评价,YC的客户角度的评价指标在满意度和忠诚度方面有了提高,而客户抱怨率也出现微小的上升,主要原因是由于极少数服务站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同时客户服务要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客户在m年提出了加快服务的需求,增加了服务急件。(3)在YC的内部信用流程管理中,主要反映YC自身可以控制的流程改造能力。在进行调查访谈过程中,这个角度的指标都呈现出改善的结果。(4)在学习和发展角度,m年的指标比n年有了一定的改善,使YC的信用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有持续的提高。在指标中,员工信用建设建议数出现减少,主要是由于前期信用建设有更多有待于完善的方面,随着企业信用建设的深入发展,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的合理化建议逐步减少也是正常的。

根据表一中的指标体系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YC信用管理绩效的层次结构模型,组织行业专家利用层次分析法实施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在这个模型结构中,YC信用管理绩效是目标层,表明YC信用管理工作的管理成果;第二层次是YC分别在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和发展角度围绕YC企业信用管理绩效工作的四个主要方面。第三层次反映YC在考察企业信用绩效中的主要指标。

2.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处理程序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如表二。

在第二层次的权重中,财务角度的权重为0.437,说明在企业信用管理绩效分析中企业财务占主要地位,企业内部流程角度的权重为0.2398,也占比较主要的地位,因此企业必须强化内部流程的改善和再造。

在第三层次(指标层)的权重中,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的权重最大,表明该指标在信用绩效评价中起重要作用,在企业中该指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状况,同时也反映企业利用现金流量应付经营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能力。销售收入指标的权重也比较大,说明专家比较重视企业的规模,一般情况下企业规模大,经营业绩会比较好,反映出企业信用绩效也比较好。

3.对YC不同年份信用管理绩效的比较分析。

首先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具体指标的含义进行调整,有些指标越高,绩效越好;而有些指标值越高,绩效越不理想,这类指标是负指标,采用它的倒数与权重相乘,才能反映绩效的实际情况,保持方向的一致性。假设Fi为i年份的信用绩效得分,xi为每项指标的具体数值,fi为每项指标的权重,则Fi=∑fi*xi。由于指标数据之间有比较大的差别,分析中作了适当处理。首先把影响程度最大的两个指标(即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和总收入)去掉,可得Fn=5.166,Fm=5.586(注:由于员工信用建设建议数、客户抱怨率、服务急件率等是信用绩效的负指标,本文采用其倒数形式),从得出的数据也可看出m年比n年的信用绩效有明显的改善。由于企业的信用绩效很大程度上受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和总收入的影响,若把这两个指标加入可得Fn=53333.34,Fm=99394.33,显然,m年比n年的信用绩效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三、提高YC信用管理绩效的目标和措施

绩效考评的目的在于在以后的管理中确定新的目标,并且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增强企业的管理绩效。通过不同年度信用管理绩效的比较,围绕进一步增强YC信用能力,提高YC信用度的总目标,归纳出提高YC信用管理绩效的具体措施。

(一)财务角度

财务角度提高信用管理绩效的主要目标及措施有:(1)资产负债率的目标是降低2%,主要措施是按期归还银行贷款,减少负债,或者股东利润转增资产;(2)资产利润率的目标是提高1.5%,主要措施有增加环保新产品(欧Ⅲ,欧Ⅳ排放)产量,增加利润;(3)流动比率的目标是提高2%,主要措施是加强销售货款管理,加快货款回笼,适当增加流动资金;(4)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的目标是增加,主要措施是加强现金管理和物流管理,减少现金占用;(5)销售收入增长率的目标是提高,主要措施是贯彻“国际化YC”战略,形成国际市场上新的销售增长点;(6)总资产收益率的目标是增加,主要措施是通过增加新产品销售、降低成本、扩大销售等方式,增加YC的总收益,回报股东;(7)信用等级的目标是维持,主要措施是通过一系列有成效的信用管理,维持aaa信用等级。

(二)客户角度

客户角度提高信用管理绩效的主要目标及措施有:(1)客户满意度的目标是提高,主要措施是完善服务呼叫中心功能,及时快速处理客户诉求,主动呼出回访客户,了解发动机使用情况,把故障解决在萌芽状态;(2)客户忠诚度的目标是提高,主要措施是要求呼叫中心通过回访客户监控服务质量,确保服务体系的诚信度,同时作为服务体系的绩效考核依据;(3)降低客户抱怨率,主要措施是加强服务站建设,提高呼叫中心流程处理能力,使抱怨率下降有较大的空间;(4)降低服务急件率,主要措施是调整各个服务站的备品备件结构,及时补充易损件,建立备品备件信息系统,制定实施急件就近调配方案。

(三)内部流程角度

客户角度提高信用管理绩效的主要目标及措施有:(1)供应商信用a级率目标是加强管理,主要措施是进一步完善供应商信用管理系统,对存在信用问题的供应商进行有效监控和清理;(2)严格遵守库存、物流等储运承诺履行率,主要措施是严格根据流程设计要求,确保供应链畅通;(3)严格遵守生产标准执行率,主要措施是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和标准执行,维持产品质量体系;(4)产品质量等级率的目标是公开明示严格要求,主要措施是要求生产高品质产品,产品质量等级和用途要明确标示,防止以次充好;(5)交货期履约率的目标是强化管理,主要措施是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交货期进行管理,防止漏发和错发产品成品和备品备件;(6)严格遵守信用期实现率,主要措施是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信用期进行管理,杜绝拖欠,防止呆账坏账发生;(7)严格执行广告等营销活动承诺履约率,主要措施是广告宣传围绕“YC机器,绿色动力”的诉求,满足客户的需求;(8)严格执行售后服务承诺实现率,主要措施是要求各个服务站要统一服务理念,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规范,严格履行统一的服务承诺;(9)强化合同履约率管理,主要措施是完善YC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对合同进行动态管理,支撑YC的信用管理。

(四)学习与发展角度

学习与发展角度提高信用管理绩效的主要目标及措施有:(1)用于信用管理的培训投入比例增加经费比上年提高1%,主要措施是对有一定信用管理技能的员工进行更加系统的培训,加强信用管理知识的普及培训;(2)具有信用管理技能的员工数量结构增加,通过培训使具有信用管理技能的员工比例提高0.5%;(3)增加员工信用建设建议数,主要措施是将其纳入合理化建议范畴,扩大范围,发动YC员工积极参与“我为信用YC建言献策”活动;(4)维持内部信用信息沟通,通过编发《信用YC》维持一月一次的内部信用信息沟通(5)增加以信用建设为目的的学习次数,结合建设和谐YC、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等活动,组织3次较大规模的信用建设学习活动。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篇2

中介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剂,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业是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证。根据《*市“十一五”中介服务业发展规划(20*—2010年)》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现就加快我市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规划引导,实施分类发展

1、中介服务业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介服务业发展规划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各乡(镇)、街道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中介服务业的现状和特点,将其纳入发展规划。

2、制定实施分类发展措施。结合强市名城胜地建设要求,认真分析,找准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制定并实施分类发展措施。工商分局负责行业指导、协调、管理、监督,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对类、经纪类、鉴证类、协调类的中介服务业进行调研,摸清现状及发展趋势,理清发展思路,围绕提高档次、提升质量,制定分类发展措施。对类中介服务业,要研究着力扶持培育、促进数量扩张的政策措施;对经纪类中介服务业,要研究调整规范传统经纪行业、加快发展现代经纪中介企业、力求结构平衡的政策措施;对鉴证类中介服务业,要研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升行业品位的政策措施;对协调类中介服务业,要研究强化服务、协调、管理、培育职能的相关政策措施。

3、确定重点发展项目。根据我市实际,确定当前重点发展项目为“二个中心、一个网站”,即:*市中介服务发展中心、*会展中心、*市中介服务企业网站。

二、优化市场准入,提供高效服务

4、优化市场准入。贯彻“非禁即入、不适则调”的市场准入原则,凡法律法规及国家产业政策未禁止的项目,允许各类资本投资经营;凡不适应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管理方式,都必须予以调整,革除行政障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5、提供高效服务。各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审批条件、时限进行审批,做到环节简化、程序规范、办事高效。

三、加大招商力度,优化资源整合

6、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国内大中城市的知名中介服务企业(机构)来临拓展业务,鼓励国内外知名中介服务企业(机构)来临开拓市场。将引进国内外中介服务企业(机构)列入现行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

7、整合中介服务业资源。根据现有的基础,为整合全市中介服务企业资源,提供配套服务,设立*市中介服务发展中心,由市行政审批办理中心统一管理。

8、引进职业中介人才。要重点引进中介服务业发展急需的高级职业人才。符合人才引进政策的,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四、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优势企业

9、加强对重点中介企业的服务和培育。要按行业对实力较强、服务水平较高、管理理念较新、发展潜力较大的中介服务企业进行排名,确定重点服务对象。要在搞好跟踪服务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指导,提升其品牌知名度。

10、鼓励中介服务企业申报著名商标。要引导中介服务企业(机构)增强品牌意识,积极申请商标注册。要鼓励中介服务企业创品牌,争创驰名商标和省、市著名商标,对获得荣誉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

11、开展中介服务企业评优表彰活动。要制定评选办法,开展行业分类评比活动,对服务水平高、社会效益好的优秀中介服务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建立专门网站,构建评价机制

12、建立专门网站。要以工商登记监管数据信息库为基础,依托政府门户网,建立市中介企业服务网站,实现信息互通,方便服务社会。

13、制定信用评价制度。要制定以信用数据收集范围、信用评定、程序、等级评定标准、信用公示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评价制度,为中介服务企业信用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14、建立信用奖惩制度。启用守信激励机制,每年对信用评定状况进行公示,对信用等级好的进行通报表彰,对信用等级差的予以公告警示。同时,要建立相应制度,使其信用状况与银行授信额度、执业风险基金额度、著名商标评定、行业评优表彰、政府招投标等相应挂钩。行业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追究中介个人执业行为责任的相关办法。

六、加速分离脱钩,发挥协会作用

15、加快政企、政事脱钩。对隶属政府的中介服务企业和中介服务事业单位要一律限期脱钩,对承担政府某些委托职能的中介服务事业单位,要予以界定,明确职责。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篇3

今年1月,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剑指企业环境失信行为,破解环保违法成本低的难题面。

据了解,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在国内多个省市已经实施多年,各地均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实施办法各异一直没有形成系统。业内人士称,此次《办法》的出台,将有助于提高对企业的约束。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办法》在技术设计上仍有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用信用评价“掐住”企业发展“喉咙”

此次《办法》出台,旨在指导各地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督促企业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约束和惩戒企业环境失信行为。行业人士表示,此举表明国家在治污方面要“动真格”了。

根据《办法》要求,包括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地方环保部门公布的重点监控企业;火电、钢铁等16类重污染行业内的企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内企业;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企业;污染物排放超标、超总量企业;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者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上一年度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上一年度被处以5万元以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挂牌督办的企业,都将被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监理、社会监督4方面21项。评价方式采取评分制,由环保部门根据参评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确定信用等级,具体分为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保不良企业4个等级,依次以“绿牌”、“蓝牌”、“黄牌”、“红牌”标示。

需要指出的是,《办法》规定,对在上一年度,有未批先建、恶意偷排、构成环境犯罪等14种情形之一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直接评为红牌。

“环境信用评级将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到银行融资、能否成功上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指出,此次环境信用评级的建立将对大型排污企业起到重要制约作用,而对于新兴小企业从发展初期开始便要接受环境信用的约束。按照《办法》规定,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将在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企业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环境信用评级记录,将很难从银行及相关机构取得信贷,这将迫使企业为了能够顺利融资而下大力气提高环境信用评级。

业内专家指出,《办法》中第六章第三十五条中明确指出,“对环保不良企业,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贷款条件;建议保险机构提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这说明此次环境信用评级在直接关联企业信贷审批的同时,还将通过保险机构对企业保险费率的控制来对企业进行约束,借助信贷和保险两大重要渠道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进行调整。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还提到,相关部门、工会和协会可以在行政许可、公共采购、评先创优、金融支持、资质等级评定、安排和拨付有关财政补贴专项资金中,充分应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

制度虽好,仍需完善

“相比环保部门的企业黑名单,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在全国推广,则更有利于银行了解企业的环境信用和环境风险,方便银行做风险管控。”对于《办法》的出台,银行业人士表示欢迎。

知名纺织公司鲁泰集团副总经理张建祥则表示,《办法》将改变过去企业由于“违法成本低”而无视污染的局面,有助于引导企业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不断改善自身的环境行为。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企业创造高附加值产品,担负起对环境保护的成本投入,为社会创造更多效益。

不过,在人们对《办法》的出台表示热烈欢迎的同时,一些细心的专家人士通过对《办法》条例的研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在他们看来,《办法》中的部分条例还过于简单笼统,需要有配套的细则说明。

有专家指出,纺织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行业,包括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绸、化纤、印染、针织、色织、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器材等产业门类。这其中,除印染外绝大部分不属于重污染行业。《办法》简单地把纺织行业纳入重污染行业,是值得商榷的。

另外,《办法》总则中对于应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企业,在第一条规定中是这样表示的“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业内专家对此提出看法:“这等于没有把非重点监控企业纳入范围,而在很多行业非重点监控企业基本都是小企业,这些小企业才是主要污染源。因此应该细分行业,把污染更严重的非重点监控的小污染企业纳入信用评价范围。”这同时也是许多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的共同心声,在他们看来,一些没有被纳入评价范围的企业,其排污状况甚至要比纳入评价范围的企业差,这样的划分范围显然不太公平。

让环保人士担忧的还有《办法》中的第十五条中的第二小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按规定通过审批,擅自开工建设的”实行“一票否决”,直接评定为“环保不良企业”。这一条没有详细规定“建设项目”包括哪些项目。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转型升级,是否需要环评审批?由于许多地方环评程序较为复杂,有些地方干脆停办印染企业的技改项目环评。如果技改项目纳入范围,将造成企业陷入“不技改等死,技改找死”的悖论。

“相对而言,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一个非硬性约束,不少惩罚措施还属于建议性措施,其落实情况还要看相关职能部门在操作中是否参照和应用这一评价结果。”环保部一位官员介绍道。“从技术层面上讲,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推向全国,并与企业上市融资政策挂钩,这种做法没有任何难度。但在目前市场不景气而环保成本较高的情况下,要企业牺牲成本去维系一个好的信用评级,短期内还比较难实现。”有分析人士道出了自己的担忧,政府是否在政策执行层面下决心,是《办法》能否真正见效的重要保障。

不过,目前对中国来说,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实施环境信用评价要比不实施好,标准可慢慢完善起来。

以经济杠杆“撬动”企业尽快“变色”

事实上,早在《办法》出台之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经先行先试,对信用评价工作进行过多年探索,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蒋巍介绍,早在2000年7月,江苏省在镇江市开展“工业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研究”的世界银行项目,对91家试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评级,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经过多年实践,这项工作已经由最初的环保部门进行企业环境行为评级和信息公开,上升为环保部门和金融部门联手实行绿色信贷,成为新形势下一项行之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

2009年4月,为加快推进长三角环保一体化进程,长三角地区环保合作联席会议确定把“区域绿色信贷”作为合作重点,由江苏省牵头负责。江苏先后与浙沪地区环保厅(局)联合制定下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工作实施办法》、《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环境行为信息评价标准》等,量化评价标准,降低主观因素影响,促进评价结果更全面、准确、客观、公正。三省市环保厅(局)还共同研究确定了参评企业名单,统一明确实施评价的步骤及时间节点,并按照评价标准设计了系列表格用于区域评价。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环境行为信息评价标准》的有关规定,环保部门实施动态管理。也就是说,在年度评定周期内,环保部门将根据企业环境行为按月实施环境信用等级动态调整,即企业评级结果会因为自身的环境行为出现变化。中国人民银行江阴市支行副行长王黎明说,江苏省各地均建立起绿色信贷动态管理体系,为银行随时调整和落实绿色信贷政策,提供了信息支撑。

为了以经济杠杆来“撬动”企业尽快“变色”,江苏南通市物价局对评定为红色和黑色企业分别执行差别水价。企业环境行为评级为红色的,在现行标准基础上每立方米提高0.3元;评级为黑色的,提高0.5元。此外,南通市物价局明确了对污水“零排放”企业,给予减免污水处理费等方面的优惠。

而在广东,每年公布企业评级结果后,广东省环保厅会对红黄牌企业整改情况开展后督查,邀请有关媒体对积极整改的企业宣传报道,对屡教不改的企业重点曝光。此外,环保厅每年还会同广东省监察厅将红牌企业中污染严重的进行联合挂牌督办。

为鼓励先进,发挥企业守法热情,广东省环保厅曾于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对连续三年绿牌的41家企业进行表彰;2011年和2012年,环保厅对连续三年、四年、五年获得绿牌的企业进行表彰,对发挥典型示范、鞭策后进起到了广泛的宣传教育作用,社会反映良好。同时,通过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环保信用评价管理,配合省经信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等有关管理部门开展关于直通车服务、著名商标、政府质量奖等评选工作,加强部门联动。这些举措,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形成了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取得了较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3

tips

链接

2006年1月,广东省制定了《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试行办法》,对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进行评价管理。2010年6月《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扩大了环境信用评价管理的范围,并实行环境信用动态管理,企业积极完成整改治理的,提高其信用等级。

2007年8月,浙江省印发了《浙江省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建立了包括企业污染物排放行为、环境管理行为、环境社会行为、环境守法或违法行为等方面的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体系。

2011年8月,沈阳市出台了《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用绿、蓝、黄、红、黑5种颜色标注5个信用等级,通过政策手段,提高环境守信企业效益,增加环境失信企业成本。

2012年5月,江苏省环保厅下发《江苏省环保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全省环保信用体系建设,并纳入市县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篇4

一、贷款分级管理的定义

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贷款发放之日起到贷款本息全部收回之日期间对贷款各个环节的管理,是信贷全过程管理的重要阶段,包括信贷资金监控、贷后检查、担保管理、风险分类、到期管理等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尽早发现潜在风险信号,变事后管理为主动管理,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及时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按照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规定,贷款风险分类时的参考因素仅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偿还记录、还款意愿、项目盈利能力、担保措施等,划分依据较笼统且未充分结合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主营业务性质及行业、贷款总额、信用评级等因素。贷款分类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实施差异化管理,集中力量针对高风险客户、高风险环节、高风险时期采取贷后管理措施,提高贷后管理效率,有效防范贷款风险。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贷款分级管理概念。

贷款分级管理,是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综合所获得的各种信息,以贷款风险分类为基础,结合企业集团经营特点等因素对存量贷款进行划分,并采取不同的贷后管理措施,以确保按时收回贷款本息。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贷款分级管理的原则

按照贷款风险程度的不同,对客户实施有差别的贷后检查频率和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程度越高,贷后检查频率应当越高,风险控制措施应当越严格。客户风险状况发生变化,要及时调整贷后检查频率和风险控制措施。对于风险分类相同的贷款,根据具体风险因素的不同,采用不同频率、不同方式的差别化监控管理,实现贷款管理的规范化,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贷款分级管理是对贷后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是建立在对贷款风险分类的基础上,针对划分为不同风险类别的存量贷款,相应采取不同的贷后管理方式。尤其是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一般在存量贷款总额中占比最大,但贷后管理方式却较单一和趋同,不利于及时准确的抓住关键风险点,影响贷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因此,本文侧重于对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进一步细分管理,而不良贷款因借款人还款能力已经出现问题,对财务公司按时收回贷款已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应按照财务公司对不良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书面催收方案,同时做好贷款清收、执行担保以及预备诉讼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三、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贷款分级管理的参考因素

按照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规定,贷款风险分类时的参考因素仅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偿还记录、还款意愿、项目盈利能力、担保措施等,划分依据较笼统且未充分结合企业集团成员单位经营特点。因此,本文建议在对贷款风险进行分类后,根据企业集团的经营特点,结合以下五方面因素进一步细化贷后管理,并相应采取不同的贷后管理方法。主要参考因素包括:

1.借款人主营业务性质及行业

按照贷款偿还风险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国家预算内单位贷款、市场竞争类单位贷款(非重点关注高风险行业)、市场竞争类单位贷款(重点关注高风险行业)。国家预算内单位有国家资金保证,还款来源可靠,信用风险最低;市场竞争类单位由于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周期等因素影响,经营风险较大,尤其是处于重点关注高风险行业的借款人,行业前景不乐观,企业自身经营较为困难,按时偿还贷款的风险较大。

2.业务品种

按照贷款偿还风险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及房地产开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较短,主要用于经营周转,以经营收入偿还贷款风险较低;而固定资产及房地产开发贷款一般贷款期限较长、投资总额较大,贷款的偿还受到项目进度、房地产行业监管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偿还风险较大。

3.企业集团对借款人的控制力

按照贷款偿还风险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企业集团对借款人控股、企业集团对借款人参股。企业集团对控股企业从行政管理到资金计划、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控制力更强,尤其当借款人还款出现问题时,企业集团可凭借其控制力协调还款事宜或执行担保,避免财务公司出现不良贷款。

4.贷款总额

按照贷款偿还风险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借款人贷款总额未超过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上限、借款人贷款总额已超过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上限。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单一股东贷款余额如超过财务公司注册资本金50%或者该股东对财务公司出资额的,应及时向银监会报告。因此,财务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年初信贷政策中核定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上限作为信贷风险监控指标之一。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过大,则贷款集中度升高,借款人偿还能力一旦出现问题,对财务公司贷款质量的整体水平以及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等方面影响较大,进而对财务公司预期利润目标的实现造成较大影响。

5.客户信用评级

按照贷款偿还风险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借款人信用评级“a”级(含)以上、借款人信用评级“BBB”级(含)以下。信用评级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借款人违约风险的大小,即借款人按合同约定如期履行债务或其他义务的能力和意愿。借款人信用评级等级越低,则违约风险越大。

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贷款分级管理的措施

结合以上五个因素综合考虑,在贷款风险分类基础上划分为常规级和重点级,相应贷后管理方式分为常规管理和重点管理两种方式。(见附件:《贷款分级管理方式明细表》)

当贷款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时,采取常规管理方式:国家预算内单位贷款或非重点关注高风险行业的市场竞争类单位贷款、业务品种为流动资金贷款、企业集团对借款人控股、贷款总额未超过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上限、信用评级为“a”级(含)以上。

当贷款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之一时,即采取重点管理方式:重点关注高风险行业的市场竞争类单位贷款、业务品种为固定资产贷款或房地产开发贷款、企业集团对借款人参股、贷款总额已超过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上限、信用评级为“BBB”级(含)以下。

1.正常类贷款管理措施

正常类贷款属于财务公司最优质且总额最大的贷款,虽然没有发生需特别关注的影响贷款按时收回的情况,但贷款质量仍然参差不齐,可能存在潜在风险。正常类贷款的贷后检查参与人员主要为客户经理。

a)常规管理方式

客户经理每年至少完成1次非现场检查,并填写《贷后检查报告》。重点关注借款人行业信息、市场环境、经营管理、财务状况、贷款担保等情况,判断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可靠,第二还款来源是否有保障,确保按时收回贷款本息。

b)重点管理方式

客户经理每半年至少完成1次非现场检查,并填写《贷后检查报告》。重点关注贷款集中度风险;密切跟踪、详细分析借款人所属行业的发展趋势;关注项目进度是否与计划一致;重视对担保的检查,除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及二级单位作为担保人的可不必检查,其余担保人及抵、质押物需按照对借款人检查的频率和方式同时进行检查;信用评级结果是否出现下降,并分析导致信用评级结果下降的主要原因,以及该因素对贷款按时收回是否产生影响。

2.关注类贷款管理措施

关注类贷款指已发现存在一些可能对贷款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因此,贷后检查的检查力度应更加深入,关注风险点应更有针对性。

a)常规管理方式

①客户经理每半年至少完成1次现场检查,并填写《贷后检查报告》。②风险管理部设置贷后管理专员,负责跟踪监督客户经理的贷后检查进度,密切关注借款人经营情况、项目进展情况等;③审慎对待该借款人提交的新贷款申请,适度控制其贷款总额;④检查担保情况是否发生变化,尤其是对抵押、质押物的检查,必要时可要求更换担保人或提供更优质的抵质押物。

b)重点管理方式

①客户经理每季度至少完成1次现场检查,并填写《贷后检查报告》。

②风险管理部贷后管理专员,针对发现的不利影响因素进行专项调查,必要时参与实地现场检查,完成专项调研报告。现场检查要结合财务报表和资金账户变动,详细了解企业订单情况,实地查看生产线开工、仓库存货和项目建设情况,核查生产经营、用水用电及担保等情况,必要时可走访上下游企业和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核实。要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面谈,深入了解企业动态,分析存在的风险隐患。

③审慎对待该借款人提交的新贷款申请,适度控制其贷款总额。

④检查担保情况是否发生变化,尤其是对抵押、质押物的检查,必要时可要求更换担保人或提供更优质的抵质押物。

⑤建立月度信贷风险例会机制,每月定期召开风险例会,由客户经理与风险管理部贷后管理专员共同参加,将关注类贷款最新情况及时沟通讨论,商议有针对性的贷后管理措施。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篇5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坚决落实建设施工领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根据《关于坚决打赢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委办发〔2021〕10号)、《杭州市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意见》(杭安委〔2017〕2号)和区安委会《关于印发重点领域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整治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富安委〔2021〕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建设行业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在全区建设领域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生产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生产风险,实施企业风险点标准化管控,依托“可视化监控视频系统”,利用信用管理,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情况实施动态、精准监管,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建立健全项目、企业、监管部门三个层级的“两张清单”制度,切实解决“想不到”、“管不到”、“治不到”的问题,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事故,全力杜绝重特大事故,为建党100周年和2022年亚运会召开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突出以有效遏制各类事故为目标,按照“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监管、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要求,坚持以“政府引导、标准先行、分级实施、整体推进”为原则,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力争至2021年底,建筑施工企业建成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逐步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标准化和信息化共同支撑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机制、措施更加精准有效,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三、工作任务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安全生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我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主要有以下三大任务:

(一)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规范。区质安监站结合我区建设工程实际,对照国家、省、杭州市已经颁行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分别制定我区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

(二)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析、评估。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针对本企业特点,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估,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红色为安全生产风险最高级,依次降低),并依据安全生产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生产风险空间分布图。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原则,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差异化动态管理,明确落实每一处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的安全管理与监管责任,强化风险管控技术、制度、管理措施,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生产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红色、橙色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预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岗位责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岗位安全生产风险确认和安全操作“明白卡”制度。

四、实施步骤

我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分五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制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2021年5月底前)

局建管科会同区质安监站,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专项调研,系统总结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经验做法,根据存在的主要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对照国家、省、市已经颁行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制定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导性的工作流程、实施指南、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案例等文件,在此基础上整理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套用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编制完成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及专家进行综合论证、评估,进一步修订完善,确保实施细则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二)第二阶段: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专题培训(2021年6月底前)

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组织的原则,面向各地、各单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和各类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专题培训。编制培训计划,保障培训经费,采取现场观摩学习、集中培训、上门授课、咨询答疑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流程、实施指南、配套管理制度和运行案例等内容的培训,同步进行信息平台操作方法、业务流程、应用系统操作的培训,使企业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使监管人员知道“管什么、怎么管”。

(三)第三阶段:全面开展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估(2021年8月底前)

组织企业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事故案例等资料,制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方案,分项目部、分部门落实责任人员,明确辨识评估对象和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织本企业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聘请有关专家成立辨识与评估小组(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估。

1.排查风险点。发动企业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设备设施、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施工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2.确定风险等级。企业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先确定风险类别(火灾、高坠、打击、坍塌、触电等危险因素和噪声、扬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并依据安全生产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生产风险空间分布图。

3.明确管控措施。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项目部、班组),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企一册”企业评估报告,于2021年8月底前上报区质安监站备案。

4.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或工作岗位,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安全联锁或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施(设备)及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

5.加强应急管理。企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企业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重点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6.防控职业危害。企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明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作业现场要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更新。要依法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用具,并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要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四)第四阶段:逐级开展区域安全生产风险评估(2021年10月底前)

区质安监站分别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事故案例等资料,制定区域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分区域落实监管人员,明确辨识评估对象和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聘请有关专家成立评估小组(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区域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区住建局组织评估小组,对本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结果,逐家进行审核确认,并对本区安全生产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汇总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库,绘制本区建设工程“红、橙、黄、蓝”四色安全生产风险空间分布图,形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及时上报区安委会和杭州市建委备案。

(五)第五阶段: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2021年12月底前)

1.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施工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生产风险特点,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制、动态评估制度、公告制度、岗位安全生产风险确认和安全操作“明白卡”制度等,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项目部和部门、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切实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2.建立健全区域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区质安监站要建立健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及其分级分类管控工作制度,对不同区域、不同项目的安全生产风险,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实行差异化管理;对高风险等级区域、重大工程项目,要实施重点监控,加强监督检查。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监管机制。区住建局要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按照分级管理原则,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支持、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管控整治措施,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不到位的,要严格依法查处。

五、工作要求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重点工作。各企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抓好落实。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各建筑施工企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作为,切实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企业负责人亲自抓、分管安全负责人具体抓,加强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各企业要安排专门工作人员,组成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具体工作,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强化部门和属地责任,注重发挥主管部门的工作协调、业务指导作用,落实职工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推进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体系建设各项工作。

(三)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考核追责。各监管人员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督促检查,建立情况交流、跟踪督办制度,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安全生产季度会议、信用管理实施工作中,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情况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督促检查,精准发力,推动落实。在日常检查中,对企业和项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际运行情况为重点,加强检查督导,对工作被动应付、体系建设落后的企业和项目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安全生产评先评优资格。对屡教不改,工作进度严重滞后、影响全区整体工作推进的企业和项目,按规定严肃处理。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篇6

关键词:招标;投标;工程

一、发达国家招投标制度借鉴

1.美国和香港政府投资工程的做法和程序

(1)信息。招标方必须提前一个月在指定报纸和互联网上向全社会公开

披露招标信息和条件,并通知全国总承包商会。

(2)资格预审。美国法律规定,工程担保保函是参加政府工程投标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提高或降低保函金额可以调整对投标者的资格要求。其它条件还包括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等。香港政府则实行资格认可制度,合格的承包商按不同级别参加不同规模工程的投标,特大工程还需要单独资格预审。投标时,承包商要提交资金证明或银行担保。

(3)评定标方法。美国近百年来一直采用最低价中标法。中标之后,招标方对中标的最低报价进行复核,发现错误时,报价不得修改,中标者要么明知亏损也要坚持完成,要么放弃正式签约,赔偿招标方损失。香港的标书由政府工务部门审核,招标委员会定标,如不选择最低价中标,必须向投标人和有关机构详细说明理由。

(4)合同签订。美国所有政府工程签约时,中标方必须提供履约保函和付款保函。如果中标方不能履约,则由担保公司承担合同执行和赔偿责任。付款保函是保证中标方、分包商和材料设备供应商付款的担保。

2.从美国和香港的政府投资工程的招标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资格预审应以企业资金(包括第三方担保资金)为主要考核标准.这种做法对业主的好处是,无论是企业自有资金还是银行或担保公司的保函,都可以证明企业的财务实力,干好干坏,都可以在费用上解决。对建筑市场发展的好处也显而易见,一是支持了有实力企业的发展,空手套白狼,干不好就跑的伪劣企业没有了生存空间;二是防止了盲目扩张引起的过度竞争,企业只能量力而行,到处抢标的情况必然减少;三是提高了企业对信用的重视.银行对没信用者决不贷款或出具保函,对营造行业信用有着重要作用。

(2)全面推行工程担保制。工程交易中,业主和施工企业都要以保函为中介,用经济手段解决工程费用纠纷,特别是担保中出现的第三方,是以资金为制约手段抑制了施工企业盲目投标和低价投标的冲动,因而能够实现交易主体间相互制约。目前,建立担保公司进行担保,需要一个过程,己经建立的担保公司无论在实力、信用和实际操作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我认为可以从实行银行保函制度和施工企业间的同业保证入手,充分利用银行现有的资源和企业资源。

(3)建立中标价复核制度。通过检查中标者有无漏项或发生计算错误,用以保证中标价己经包括所有工程内容,每项工程都能够完成。把可能发生的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减少甲乙双方的矛盾,防止施工中发生纠纷。

二、如何采取措施防止投标单位串标

(1)现阶段投标单位串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综合评标法中,经济标的评标标底的产生过程,投标单位报价占了较大比重,投标单位一旦串通就可以决定评标标底为多少,因此,防止投标单位串标的方式主要有事前措施和事后措施两种,事前措施主要是评标办法中采取的措施,第一种办法是采取经评审的最低价法,在这种评标方法下,投标单位要想串标必须全部串通在一起,因为只要有一家没有串通就有可能报低价,就有可能中标,这样串标的成本将加大,事前措施的第二种方法是在招标文件中增加限制性条款,如规定投标单位报价不得高于某一金额,这个金额既要低于初设概算的相关部份的工程费用,同时要低于标底值,这样即使投标单位串标也不会将价格抬高多少,即使投标单位抬标,也可以减少招标人所受损失。事后措施主要是评标过程中的措施,对于可能出现的串通抬标的情况,评标过程应增加经济专家评审措施,对于高于预算或投标单位报价有串通投标倾向的标书由专家进行审核,发面异常标书应予以废除。只要评标过程有这道程序,投标单位一般不会再串标,即使发生串标,由于担心被评委发现也不会抬得过高,从而减少招标人的损失。

(2)建立长效的教育培训考核机制。举办招标机构培训班,对招标机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招投标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为工作人员发上岗证,实行持证上岗,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加强管理,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这种制度在很多省市已经实行。定期对评标专家进行全面培训。在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后,及时组织学习,以便专家更快更好掌握新政策;有针对性地对各类评标专家进行技术性较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评标专家的专业水平:组织评标专家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素养,强化自律意识。抓紧建立招投标从业人员职业水平认证制度,确定招投标水平考评制度实施方案,组织考评制度专家委员会,起草招标投标职业水平考评实施办法,全面提高招标投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3)建立招标机构和投标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目前,我国招投标市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串通投标、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等失信违法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导致这些失信行为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信用评级,其一保护从业各方主体避免因信息不充分而遭受损失;其二为政府管理部门间接调控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手段;其三降低社会信息成本,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评级结果作为建设活动的重要参考标准,从而大大降低整个社会的信息成本。

建立招标诚信管理体系是规范招标机构的一项重要举措。诚信,是诚实守信与诚实信用的统一体,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立法原则之一,通过建立公开的社会信用网络以及制定有关的信用征集、信用评价、失信惩戒的一系列信用制度,来进一步加强招标机构市场的信誉监督,惩戒失信行为,推动招标机构行业诚信为本的行为准则。以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企业自律,形成社会信用惩戒机制,是创造信用环境的重要手段。信用惩戒机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约束机制。它把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和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惩戒失信行为,以保障良好的招标市场秩序。在政府监督方面,要对招标企业信用行为实行分类监督。要加强信用信息记录、信用等级评价等信用监管制度建设,以企业等级静态信息和市场监管动态信息为基础,评价企业信用等级,实行有区别政策的分类监管。

在社会监督方面,要在信用公开的基础上,拓展社会参与信用监督的通道上,及时披露失信企业的失信行为,让失信企业置与广泛的社会监督下”在企业自律方面,要推动招标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自主申报信用信息机制和维护企业信用形象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招标企业的社会信用度。这样才能避免建设工程项目实行招标投标中违规行为。

参考文献:

【1】郭天东.建设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深化管理措施[J].科学之友.2010(24).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篇7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经济工作总体思路,积极帮扶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推动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就全省环保系统进一步做好服务和支持企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服务和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之基,是创造社会财富、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载体,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扶持企业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省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经济增长势头趋缓,企业运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各级环保部门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树立服务和支持企业发展理念,创新支持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支持实效,把帮扶企业破解难题、共渡难关作为当务之急,把做好重大项目投资服务作为重中之重,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服务企业发展

(二)加强建设项目指导和协调。各级环保部门要建立重点项目决策提前介入机制,主动加强与发改、经贸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建设项目信息,根据产业政策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及时提出环保建议,并实行全方位跟踪服务。在优化服务的同时,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控制“两高一低”项目。对上报上级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要及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汇报、沟通,帮助企业缩短审批时限。进一步健全环评审批工作联系单制度,落实重点项目专人负责制,定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做好项目环评文件编制、环境监测、技术评估和环评报批等环评审批服务工作。

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污染减排的督促指导和技术支持,加大工程减排力度,扎实推进治污工程,通过污染减排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支持企业发展,避免出现因减排工作不力等被通报或者被“区域限批”现象,影响区域重大项目的建设。在确保完成减排任务前提下,要积极支持经济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属于产业鼓励类的重点项目的建设,主动帮助解决这些重大项目建设的总量替代问题。所在地平衡排污指标确有困难的,由省环保局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解决。对国务院、省政府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支持的项目和拟申请国家资金的项目,要开通审批“绿色通道”,特事特办,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

(三)优化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机制。完善建设项目环评会审制度,省环保局定期召开建设项目集中审查会议。凡有重大审批项目,各地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及时批复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要及时向企业做出解释,书面说明不予审批的原因和理由。

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要求,按照“依法依规,能放都放;责权统一,强化监管”原则,进一步扩大县(市)级环保部门环评文件审批权限。完善辐射、固废项目的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目前已完成规划环评的具体建设项目和已完成环评的整体建设项目中的单个建设项目,其环评内容可适当简化。

各级环保部门要把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效率,缩短验收监测周期作为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效率的通知》(浙环发〔20*〕54号),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的窗口式标准化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缩短“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周期,对于国家已颁布验收监测规范的行业,应直接引用,简化监测方案的编制,对一个企业有多个型号、功能类同的环保设施或排放口,应采取随机抽测的办法,以减少监测内容。

省环保局将进一步提高企业上市核查、“三同时”验收环境监测办事效率:企业上市、再融资环保核查办理时限从受理到出具评估意见,由3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到出具环保核查意见,由15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省环境监测中心正式接受委托后,由45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监测(调查)工作。对大型监测任务由一般30个工作日,缩短为在接受委托之日起20个工作日,中、小型监测任务15个工作日出具监测报告。

省环保局将组织专项检查,征求企事业单位对环评审批和“三同时”验收审批工作的意见,对存在问题的环保部门进行通报批评。

三、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切实提高执法水平。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排污重点企业的监管,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防止部分企业试图通过转嫁环境成本的方式来缓解经营困境,对偷排直排、屡查屡犯的严重违法排污行为,要坚决依法予以严厉处罚,为守法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避免因环境污染事故引发。

加强与有关执法部门的沟通和协作,采取集中执法、联合执法等方式,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在执法过程中,要切实做好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指导企业管好用好治理设施,减少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发生,避免受到行政处罚;要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杜绝以罚代管现象,同时,逐步将现场环境监察执法的重点放在易发生污染事故且污染危害严重的行业、企业上。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权量权,对环境违法行为要根据情节轻重分类处理,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主要以批评教育为主,督促其限期整改。除“两高”企业外,对于因污染治理技术原因未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要慎用停产整治的措施。

(五)寓服务于监管。各级环境监察执法部门要做好环境执法后服务,对受到处罚的企业,要帮助企业查明原因、分析问题,做好整改工作。对限期治理整改到位的,要及时验收,使其尽快恢复生产。要深入推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立重点企业日常联系沟通机制,定期上门了解辖区重点企业的环保需求。要指导企业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使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污监控效率。做好环保信用管理工作,对因环境违法行为受到银行信贷限制后已整改到位的企业,及时向社会和有关部门通报,帮助恢复环境信用。企业争取利用国债资金和银行贷款需出具环保信用证明的项目,若无环境违法行为的应及时办理。加大环保政务公开力度,及时清理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加强国家、省的环保标准宣传,使广大企事业及时了解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为其调整经营、产业升级创造条件。从2009年开始,省环境工程技术评估中心每月确定一天免费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四、发挥环保政策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争取资金支持企业污染治理。省环保局将进一步加大与环境保护部的沟通力度,提前了解国家环保资金的投向。各级环保部门要指导企业做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轻等工程项目材料申报,积极申报中央环保专项资金、中央农村环保资金等专项资金。实行环保补助资金与污染减排项目挂钩制度。各地要制定重点扶持行业和产业年度减排项目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的有关政策。对当年在清洁生产审核、污染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给予奖励。确保每年要安排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实施的污染减排、污染防治工程建设。

(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各级环境监察、监测、科研和评估中介服务等机构,要及时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企业负担。对经营生产调减企业,要及时根据实际减少的排污量核定下调企业的排污费缴纳数额,对轻污染行业、获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省绿色企业等环保先进企业申请上市、绿色信贷可免除上市企业技术核查专家评审环节。免费向企业提供上市公司核查等工作的技术指导。加强对环保收费工作的监督管理,降低建设项目环评、评估、监测等业务收费。认真贯彻执行《关于降低部分涉企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浙价服〔20*〕352号),全省环境影响咨询服务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按基准收费标准的70%收取费用,对困难较大的企业,要根据实情加大优惠幅度。环评监测费、环评专家费必须纳入环评总费用中,不得由企业另行承担。要引导环评中介机构主动做好对困难企业、畜禽养殖、屠宰企业、生态农业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并督促环评和技术评估机构实行减半收取环评咨询费。环评中介机构服务困难企业、畜牧、农业企业的情况列入环评单位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五、加大科技扶持,做大做强环保产业

(八)加强科技研发,为企业提供环保技术服务。省环保局直属的技术机构要联合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特点及污染防治需求,开展科技攻关,加快研发、引进我省急需的重要环保技术装备和基础装备。重点开展污水处理厂脱磷除氮升级改造、污泥处置和资源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及畜禽生态养殖等重点难题的技术攻关。组织开展“环保科技服务月”活动,及时组织环保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环保治理的技术难题。为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提供的指导和服务,帮助新建、技改企业选好先进适用环保技术和污染治理设施。抓紧制定、编制符合浙江污染防治实际的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开放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等科研和测试设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环保创新服务平台作用,组织环保科技下基层技术服务工作。

(九)培育环保产业,支持企业投资环保领域。把培育发展环保产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进入环保咨询、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等环境服务市场领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环保企业,推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自主制造,尽快形成具有技术优势的环保产品生产基地。各级环保产业学(协)会要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产品生产企业,为其进入省内环保产业市场提供指导和帮助,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大力支持省内企业参与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老污染源治理工程项目。

六、转变工作作风,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篇8

为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确保税收收入持续增长,现就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税收征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坚持依法治税,服从服务大局

(一)坚决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各级税务机关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税法和中央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税收政策,不得擅自变通,积极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坚决贯彻组织收入原则。各级税务机关要落实好“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既不能以完成税收任务为名收过头税,转引税款、虚收空转;也不得以各种名义越权减免税,缓缴税、擅自豁免欠税。要主动配合地方政府维护税收秩序,对超越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和不切实际追加收入计划的做法,要主动向政府汇报和说明情况,并及时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

(三)坚持强化征管与优化服务并重。各级税务机关要针对税收风险和征管漏洞,落实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大力规范税收秩序,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堵漏挖潜和增收工作。要努力优化纳税服务,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提高办税效率,进一步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

二、夯实征管基础,创新管理方法

(一)加强户籍管理。充分利用工商等部门提供的企业信息、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国家经济普查资料和国税、地税间交换的税务登记信息,认真进行比对,及时发现漏征漏管户和非正常户。加强注销户检查,防止少数纳税人利用注销登记逃避纳税义务。要加快与公安部门共享公民身份信息工作步伐,推进利用公民身份信息查询系统核对税务登记法定代表人身份的试点;逐步建立全国非正常户法定代表人数据库,提供各级税务机关查询,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证件办理税务登记、涉税资格认定和骗购发票等违法行为。

(二)强化普通发票管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80号)精神。有条件的地区要利用互联网、12366纳税服务热线等渠道,提供发票真伪查询服务。根据“简并票种、统一票样、网络开票、建立平台”的思路,在部分地区选择建筑安装、房地产、农产品收购、机动车销售等行业开展普通发票“网络在线开票”的试点。加大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积极推进大型商场、超市税控装置改造试点;凡已推广税控收款机的地区,要督促纳税人使用税控机具开票、按规定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数据,并做好“票表比对”工作。

(三)严格欠税管理。严格控制新欠,大力清缴陈欠。要加强对纳税申报的审核和税款缴库的监控,对于不按期申报、申报资料异常、申报不缴税或少缴税的纳税人,要及时核实情况,采取措施防范欠税。落实催缴制度,建立欠税档案;严格执行会计核算、报表上报和欠税人报告制度。加大欠税检查和清缴力度,坚持依法加收滞纳金。严格执行缓缴审批制度,坚持以欠抵退的办法。要及时掌握欠税企业资金动态情况,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积极行使代位权、撤销权,参与企业清偿债务。认真落实阻止欠税人出境和欠税公告制度,定期进行欠税公告。要定期检查、通报清欠情况,落实责任制。

(四)充分发挥信息化保障作用。继续做好现有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保障税收征管正常进行。重点做好综合征管、总分支机构、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票证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功能完善和推广应用工作。着手建立自然人数据库(个人所得税部分),从20**年7月份开始,已经实现省级数据集中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管理的地区,应按照总局的业务和技术标准,向总局集中个人所得税明细数据;各地区应加快推广应用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总局集中个人所得税明细数据。在统一标准、规范软件版本的基础上,扩大推行税库银联网电子缴税模式。

(五)完善和创新管理方式。完善增值税纳税申报“一窗式”管理模式,扎实做好“票表比对”工作;针对海关缴款书现行管理办法存在的问题,抓紧实施“先比对后抵扣”的管理办法,先选择部分地区试点,逐步在全国推广实施;认真贯彻落实废旧物资经营企业有关征税政策;加强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加快研究改进农产品增值税抵扣办法。

加强白酒行业消费税管理,针对白酒企业存在的通过设立销售公司、降低产品出厂价格、侵蚀消费税税基等问题,研究制定白酒消费税计税价格核定办法。加强成品油消费税管理,完善管理办法,单独考核成品油消费税收入;采取驻厂征收、延伸服务等方式,密切监控收入进度和免税油品流向,并对非正常销售成品油消费税开展专项评估。

认真做好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工作;落实好企业所得税行业征管操作指南;加强企业所得税预缴管理,提高预缴税款比例,力争使预缴税款占全年应缴税款的70%以上;开展对跨省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情况的交叉检查;加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强化汇算清缴后的评估和检查工作。

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工作,扩大全员明细申报的履盖面;加强对高收入行业和非劳动所得征管,推进高收入行业纳税人建档管理工作;继续做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的自行申报工作;多方获取信息,切实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和股息、红利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征管。

全面深入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规范工作流程。深化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行建筑业、房地产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办法,利用房地产交易环节信息和评税技术,核实房地产交易计税价格,加强交易环节各税种的管理。健全机动车车船税“以检控费(保)、以费(保)控税”的征管办法,规范代收代缴工作;通过采取委托等协税护税措施,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车船税的征收率。

(六)推进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和完善工作。遵循管户与管事、管理与服务、属地与专业、集体履职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原则,在落实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按行业、环节实行专业化分工的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其工作职责、标准和程序,健全考核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七)继续加强国税和地税协作。推进国税和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对新办税务登记实行“一户一证”和“一证双章”,采取统一受理、办理、管理的措施,避免出现漏管户和纳税人重复、多头报送资料。推进国税和地税联合管理个体工商户工作,人机结合共同核定纳税定额;对国税局临时代开发票的纳税人应缴纳的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地税局可委托国税局,国税局应主动配合。积极推进国税和地税联合纳税评估和稽查,建立健全联合评估、稽查机制和办法,及时解决工作合作中的问题,提高评估、稽查的效率和质量。

三、深化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管理

(一)加强涉税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完善数据管理制度和机制,提高数据质量。总局和省局要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涉税数据应用及分析监控平台;进一步集中各类涉税数据,并逐步向各级税务机关开放数据查询,为基层开展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提供数据支持。基层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涉税数据和分析结果,强化税源管理。

加强税务机关内部信息共享和利用。积极推进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上下级、不同地区和国地税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各类函调制度,并抓好落实。逐步建立跨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信息交换平台。总局按期向各省地税局下发增值税、消费税征管信息,各级地方税务局要充分利用好“两税”信息和比对软件,做好当期及以前年度的信息比对,促进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征管工作。国税和地税局要加强对同一纳税人不同税种申报信息中销售收入等数据的比对,要充分利用运费发票数据加强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管理。各级国税局要明确相关程序和责任,加强征退税信息的共享和比对工作。

广泛收集、利用第三方信息。继续抓好银税共享企业财务报表信息试点,将银税企业财务报表差异作为纳税评估的重点线索。努力扩大与海关、外汇管理、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共享范围;各地要积极开展与建设、国土、商务、电力、保险、海事等部门的信息交换工作,促进相关税种的管理。

(二)切实加强税收分析与预测。全面开展税源、税收预测预警、税收管理风险和政策效应等分析,强化对重点税源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分析。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全面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因素,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进一步做好重点税源监控工作。健全总局和省、市、县局重点税源监控体系;积极开展对跨地区、跨行业企业集团税源监控工作;及时掌握和分析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税收情况,建立包括税负、物耗、成本费用率等指标的重点税源预警体系,为纳税评估和稽查提供信息。

(四)深入推进纳税评估工作。逐步完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和工作规程,建立健全行业综合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针对税源实际和纳税遵从风险,重点对建筑安装、房地产、金融、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国家垄断等行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以及零负申报、低税负企业开展纳税评估。要加大纳税评估力度,扩大评估面,注重各税种的综合评估,准确核实税基,提高评估问题疑点落实率和税款入库率。发现纳税人有偷逃骗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及时移交稽查部门处理;稽查部门要加强案件的查处和跟踪管理,督促纳税人对查补税款进行正确规范的账务处理,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查处执行结果;管理部门要根据稽查部门反馈的信息加强日常管理,推进以查促管。建立纳税评估复核和评估质量考核制度,适时组织开展纳税评估工作质量抽核和互核。完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相结合的互动机制。

(五)强化大企业税源管理。制定大企业纳税遵从风险管理指引,建立风险导向税收管理机制,控制重大税收风险,引导企业提高纳税遵从度。针对大企业特点提供个性化税收服务,指导和帮助大企业建立税收风险内部控制机制。认真落实总局定点联系大企业制度,按照总局统一安排,做好定点联系大企业的日常检查和反避税工作。

(六)加强中小企业税源管理。要针对中小企业的不同特点,分别实施查账和核定征收管理方式。强化信息采集,摸索行业规律,实施分类管理,推进“以票控税”,有重点地开展纳税评估。对个体工商户、临时经营等零散税源可根据征管条件,依法实施委托。

(七)加强国际税源监管。贯彻落实《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国税发〔20**〕2号),全面加强反避税管理。强化关联申报管理;研究资本弱化、受控外国企业等反避税措施;深化转让定价调查,加大调整补税力度,重点调查企业对外大额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和劳务费,以及“走出去”企业从国外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等关联交易;加大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力度;稳步开展预约定价谈签和转让定价对应调整的国际磋商工作。收集和掌握非居民税源信息,以完善和落实非居民税收管理制度为抓手,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加强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管理,防范税收协定滥用。

四、加强税务稽查,规范税收秩序

(一)加大查处税收违法行为力度。继续查处利用虚假凭证、做假账、账外经营、两套账等手段偷逃税款行为;重点查处企业利用电子账簿虚假记账、隐匿或销毁电子账簿,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型支付手段逃避纳税的问题,以及关联企业利用区域税收优惠转移应税收入问题;重点关注零负申报、低税负和跨国经营企业涉税问题;对国内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实施重点检查。重点查处假报出口、以次充好、低价高报、将低退税率产品按高退税率产品申报退税,以及利用小规模纳税人货物、未缴税或缴税不足货物骗取出口退税等行为。继续查处虚开发票违法行为,对废旧物资经营企业有关征税政策调整前存在的疑点,应加大检查力度;高度关注增值税转型后,部分企业将以前年度固定资产列入当期抵扣的新动向,重点查处利用真票套打、虚开专用发票和其它可抵扣票偷骗税的违法行为。

(二)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20**年重点检查大型连锁超市及电视购物、建筑安装、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业务的重点企业;按照总局确定的工作方案,组织对大型企业集团的税收专项检查;各地有选择地检查营利性医疗及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服务业、品牌经销及分销商、拍卖企业、非居民企业、3年以上未实施稽查的重点税源企业。各地要重点关注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税收秩序相对混乱、发案率较高或案件线索指向较为集中的地区,将出口退税和增值税政策调整后有可能出现的骗取出口退税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活动作为区域专项整治重点。

(三)严厉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要求,协同公安机关加大对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整治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传真、邮递等方式销售假发票、非法代开发票活动,摧毁犯罪窝点,深挖幕后操纵的犯罪集团;继续严厉打击团伙违法行为、公共场所兜售发票行为、利用虚假发票和非法取得的代开发票实施偷骗税等违法行为。开展对建筑安装、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商业零售等购买、使用虚假发票重点行业、企业的清理检查。严厉查处违法使用发票冲抵个人收入偷逃个人所得税行为。

五、坚持统筹兼顾,确保工作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各级税务机关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加强对征管工作的领导。总局有关部门要提出加强各税种征管的具体措施。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本通知的具体实施意见,充分保障征管一线的资源配置,明确分工,抓好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征管中的问题,总结推广基层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二)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税收执法责任和执法风险意识,研究制定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具体措施,有效控制执法风险。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完善征管质量监控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篇9

导言

电费是供电公司重要的生产经营成果和主要资金来源,电费全额回收是公司当前利润的基础保障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电费回收工作一直是供电公司营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部分高耗能企业、中小型企业、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电费回收环境难以乐观,国网公司对优质服务要求的提升进一步加剧了电费回收的困难和压力,电费全额回收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电费风险防范迫在眉睫。

1电费风险及成因

电费风险来源于电费未能及时回收而产生的的欠费。一方面,电费为欠费状态时,由于国网公司实行“资金池”管理,电费当天及时上划,供电企业无法像以前能够以自有资金垫交上解电费,从而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业绩;另一方面,长期无法收回的欠费,会构成电费呆、坏账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业绩。从电费风险的大小来看,风险最大的群体是受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工业企业及租赁业,此外因行政区划调整带来部分行政机关互相扯皮推诿产生欠费、市重点局报装的业务在竣工后但尚未移交给过户管理也很容易产生欠费,这类现象不容忽视。

电费欠费的成因有:

(1)客户经营不景气,缺乏流动资金无力及时足额缴纳电费。国家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导致不少市场竞争力较差、经营管理不善以及无法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企业在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作用下被市场淘汰,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出现恶化,无法履约如期缴纳电费,最终形成呆坏账。

(2)客户恶意拖欠电费。少数企业抓住供电公司解款和复核制度中的漏洞,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假意缴纳实则拖欠电费。比如少数开发商企业先在银行填写进账单时故意填错账号,银行盖章后将进账单第一联(付款单位持有)交给供电营业厅前台打印发票,营业厅发票打印后就要解款并传递至复核环节,由于账号填错,银行最终会退回进账单导致实际电费款供电公司并未收到。

(3)属于政府因国家政策或严重消防隐患等原因以及法院强制执行关停的用电企业。由于突发接到政府文件或法院通知,需要供电企业及时配合,对这类企业往往电表上尚有未出账电费,如果不能很好处理的话,也容易形成欠费和呆坏账。

(4)供电企业自身服务提升造成的压力。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对于咨询和服务投诉的“95598”电话分为天津和南京两大服务中心,对于供电公司的服务要求很高并纳入业绩考核。对于欠费停电要规范操作,还要走停电流程,停电后客户缴费后还要及时复电,这无形中增大了电费回收的压力,也造成了电费不易及时回收。

2客户信用评价在电费回收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为避免可能出现的欠费和电费呆、坏账风险,有必要对电费回收风险管理实施全过程控制。电费回收风险的管理过程控制分为回收前、回收中、回收后的管控,并在管控过程中积极运用客户信用评价,有助于减少和消除电费风险。

2.1电费回收前的风险管理

电费回收前的风险管理控制主要在于:供电公司应当积极落实电费回收责任制。一是供电公司应当完善电费回收责任体系建设,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各单位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应该亲自布置电费回收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和解决供电公司在机制和系统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二是要发挥营销业务系统全覆盖优势,收集电力客户信息,按照高压和低压客户分别进行管理。高压客户的信息收集包括定性和定量,低压客户的信息原则上只包括定量信息。客户的定性信息包括客户的经济类型、行业分类、组织机构代码、基本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企业景气度、日常经营活动的信誉度等;定量信息主要包括月度缴纳电费及时度、延迟缴纳电费次数及金额、用电量及违章、窃电信息等。要充分利用客户信息建立电力客户信用评价机制,将客户的电费风险分为高、中、低三类并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在结算方式的选择上,需要对用电客户进行信用评价,根据客户信用评价等级和用电性质的的差别,制定客户信用政策,对实行差别服务和管理。客户的信用评价采用定量信息评定为主、定性信息评定为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定,定性信息评价按照事件评价。定量指标包括缴费及时度、延迟缴费时间、延迟缴费次数、延迟缴费欠费额度。对于评定出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在结算方式上应采取安装预付费电能表、负荷管理预售电装置或按比例缴纳预交电费,以防范电费风险。

2.2电费回收中的风险管理

电费回收中的风险管理就是对已经签订的供用电合同或电费缴纳协议的执行实施过程上的监督和控制,期限是从电费发行后的出账日算起一直到规定的交费日为止。供电公司按照供用电合同约定的义务保证供电,正确发行计算电费后及时以电费通知单、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客户,同时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多种缴费方式;对于快到缴费截止日的电费,往往是电费风险等级中高度的客户。这时应当采取电话、短信催收方式,必要时尽快上门催收并同时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发现经营状况恶化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2.3电费回收后期的风险管理

电费回收后期的风险管理的重点是欠费的催收,欠费一旦发生后,应该尽快催收,避免出现呆坏账。由于电力企业销售方式的特点,绝大多数都是以赊销的方式完成的,电费回收面临着很大风险。但是如果将客户按照信用状况进行细分,客户信用不同,电费回收风险也就不一样。针对不同信用的客户,管理方法可以区别对待,这样可以大大加大电费回收工作的目的性和有效性。降低工作压力的同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建立用电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制度上防范电费风险

供电部门可以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开展电费风险评估,建立用电客户电费风险档案,实施差别服务和管理。客户信用评价满分设定为100分,按照客户资信状况进行定性评价,按照缴费的延迟度。延迟次数及金额进行定量评价,将客户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为信用优良、信用一般、信用低下、信用很差。对于a类客户给予享受安全用电、合理用电技术指导、有序用电时给予优先保证用电、业务办理时优先安排、特殊情形下不采取停电催费措施等优惠政策;对于B类客户,无特殊信用政策,必要时包括停限电等措施催收电费;对于C、D类客户,应优先被列为用电检查对象,采取预付费电能表、负控预售电或按比例缴纳预交电费,依法采取限电、停电措施催收电费,采取先售电后用电措施。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前提下,供电紧张时段,让峰限电、负荷拉闸限电序位表,参照等级由D级向a级排序。

(2)建立并实施电费风险防范与化解体系,行为上尽力消除风险

建立欠费风险防范与化解体系,能够发现可能或正在欠费的用电企业,相当于有了预警机制,就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欠费的产生,保护供电公司的经营成果。

具体做法是可以将用电客户根据风险分值分为绿色、黄色、红色预警。当客户为绿色预警时,发出《催缴电费通知书》,采取分次结算分次付费方式,并分析风险原因,提出改进具体措施,预防预警级别升级;当客户为黄色预警时,对欠费客户依法进行限电、停电催收电费,可采取抵押方式,并分析风险原因,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和防范电费风险的预案,预防预警级别升级;当客户为红色预警时,对欠费客户依法进行限电、停电催收电费,采取先售电后用电的措施。

欠费风险的评价可以给防范和处理用电企业恶意拖欠或拒交电费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指导。

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措施篇10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和战略举措来抓,坚持加大信贷投入与防范金融风险并举,统一领导,上下联动,标本兼治,立足治本,尊重历史,着眼未来,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和秩序,为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发明条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务实有效的工作,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我市金融信用环境有明显改善。具体目标是100%县区、60%以上的乡镇为信用县区、信用乡镇;60%以上的城区街道为信用街;70%以上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信用企业、信用个体工商户;80%以上的行政村为信用村;80%以上的农户为信用农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信用观念明显增强。重合同、守信用、讲信誉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各经济主体和全民的共识。

2金融信用环境明显改善。各级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金融信用环境建设。互相支持,平等互利,恪守信用,共同发展,努力建立和不时优化良好的新型政银企关系。

3信用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改制明显规范。已发生的不合规企业改制行为基本得到纠正;企业逃废债行为得到遏制,基本上无新的逃废、悬空金融债务行为。

4金融秩序明显好转。无非法设立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逃汇、套汇、骗汇、外汇黑市交易等不法行为得到及时制止;无违规拆借、高息揽存和账外经营等违规经营行为。

5金融效益明显改观。金融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不良贷款占比年递减2个百分点以上,新增贷款本息能按期收回;盈利银行逐年提高盈利水平;亏损银行每年减亏10%以上;信用社实现扭亏为盈。

6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加大。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各金融机构能准确定位,并以支持经济发展为已任,信用投入总量和增量坚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增长速度,信用总量每年增长10%以上。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通过正面效应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恪守信用,以开展创建信用县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一条街、信用企业和信用户的评定活动。着力营造老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以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重点,引导企业强化信用观念,切实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以扩大授信、防范风险为重点,积极推进授信评级工作;以查处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为重点,大力整顿信用秩序。

㈠深入开展“讲信用、守信用”宣传教育活动。

1宣传内容:金融法律法规知识;人民币反假、外汇管理、外汇业务知识;金融三乱”危害性等。

2宣传方式:召开经济金融工作会议。认真组织开展金融业务、金融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和竞赛。

㈡建立县区、乡镇金融信用环境等级评定制度。

1评定机构:成立市金融信用环境等级评定委员会。县(区)政府、市内各金融机构、市经贸委、市法院、市工商局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市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成员组成。

2评价指标与等级划分:评价指标由不良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企业逃废债金额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企业逃废债户数占企业总户数的比例、贷款利息实收率等四个定量指标和不良贷款降低比例等动态指标构成。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四个等级。

3考核认定与公布:初审由市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负责。经集体讨论,共同认定。每年由评定委员会将县区、乡镇信用环境等级情况向市直有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通报。

4奖罚措施:市政府将考评结果作为考核县区政府政绩的重要依据。一定时期内有选择地停止、减少对该县区、乡镇的信贷投入,或实施金融同业制裁。对于信用环境等级较高的县区和乡镇,各金融机构要切实改进金融服务,以资金为主的金融服务手段上予以重点倾斜。

㈢开展创建信用企业、信用个体工商户、信用一条街评定活动。

1信用企业和信用个体工商户的评定。

⑴评定机构:评定领导小组由各金融机构负责人组成。

⑵评定条件:旧有贷款按期归还。不欠息,生产经营正常等。

⑶评定与公布:由各金融机构向评定小组申报。并在新闻媒体公布;评定委员会向信用企业、信用个体工商户颁证、授誉。

⑷优惠政策:

①在授信额度内。对连续二年获得信用企业的企业,可适当发放信用贷款。

②在授信额度、结算、现金、银行承兑汇票、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和服务。

③贷款利率原则上不上浮。其上浮幅度不得超越10%

2信用一条街的评定。

⑴评定对象:城内某一商业街段。

⑵评定机构:农村信用联社、城区农村信用社成立评定领导小组。由分管信贷的主任、信贷员等组成。

⑶评定主要条件:贷款户诚实守信。

⑷评定程序:宣传发动、调查摸底、核贷授信、颁发证书、媒体公布。

⑸优惠政策:资金优先布置、贷款利率优惠、放宽授信额度。

㈣开展创建信用村、信用农户评定活动。

1信用村的评定。

⑴评定对象:本市县、区各行政村。

⑵评定机构:成立信用村评定小组和评定委员会。评定小组由乡(镇)主管农业的领导、信用社主任、信贷员等组成。

⑶评定主要条件:村级领导机构重视、支持、配合农村信用社工作。无逃废债行为,其帐户开立、入股户数、新增贷款、贷款户数及不良贷款率、利息回收率等符合农村信用社的评定要求。

⑷评定程序:①村委申请、评定小组初审、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②由人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统一颁证、授誉。

⑸优惠政策:资金优先布置、利率优惠、放宽授信额度、进村上门放贷。

2信用户的评定。

⑴评定对象:本市主要从事土地耕作或其他相关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个体经营户等。

⑵评定机构:成立信用农户评定小组。

⑶评定主要条件:①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合法承包的农田、水塘、果园、山林等,并具有相应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③有合法、可靠的经济来源,具有归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⑷评定步骤:①农户向信用社提出申请;②信贷人员调查农户生产资金需求、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和信用关系状况。

⑸优惠政策:信用农户凭农户贷款证料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临柜办理。

㈤加强金融债权管理。

1建立金融债权管理工作情况季度通报制度。

⑴各金融机构建立对企业改制的监督系统。密切关注企业改制中的金融债权落实情况。

⑵各金融机构建立快速演讲制度。

⑶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每季不少于一次采取不同的方式将各金融机构监测反映的有关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情况向市债权管理行长(主任)联席会议成员通报。

2建立不良信用企业、个人公告制度。各金融机构通过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降低不良贷款、防范金融风险服务。

3联合制裁逃废债企业。对市债权管理行长联席会议确定的逃废债企业。主要包括不开立新户、不发放贷款、不办理结算、新闻媒体公布等。

4对不执行联合制裁措施的金融机构进行处分。①在金融系统进行通报批评。②人民银行暂停受理该金融机构的结算业务。③人民银行暂停对该金融机构料理再贷款业务。④按照《金融违法行为奖励方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分。

㈥坚决取缔和查处打击金融“三乱”等违法活动。

增强群众的风险意识,加强对各类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危害性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各类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对非法集资行为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厉查处。对乱设金融机构和乱办金融业务的人民银行和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切实加大查处打击力度,确保金融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㈦切实加强金融监管。

严肃查处擅自设立机构网点、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信贷管理制度和程序,认真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制》并将金融机构是否合法合规经营列为高管人员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督促各银行机构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坚决贯彻落实“三个严禁”规定,严禁高息揽存、账外经营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现象发生。规范和引导银行机构中间业务健康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结算和利率管理,严厉查处无理拒付、随意延压结算票据和违规抬高贷款利率等行为。

㈧加强外汇管理。

1进一步加强信用证的管理。

2规范进口业务。从根本上遏制货物进口套汇、骗汇行为。

3从严查处、严厉打击外汇黑市交易。

㈨严厉打击贩运、买卖、持有和使用假人民币犯罪活动。

人民银行负责组织的反假人民币联席会议制度。要针对农村反假人民币工作的单薄状况,进一步完善由政府牵头。继续不时地在广大农村进行反假人民币的宣传。

㈩构建良好的新型政银企关系。

1建立政、银、企联系制度。联席会议由市政府组织召开。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原则上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遇重大问题可以临时召开。

2完善银企签约制度。

⑴建立银企签约考核奖励方法。对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总量、信贷增量、签约额、履约率等指标完成情况实行百分制考核。

⑵加强签约履约情况督促检查。

3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发展。

⑴制定《金融业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主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指导。从授信额度、贷款期限、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

⑵制定《市外汇管理局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其内容包括开户、办证、结算、融资、结汇售、理财等。

⑶建立市金融系统与中小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联谊会制度。邀请金融机构负责人、中小企业和外商企业负责人代表参与。

⑷制定《市中小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对金融系统行风测评试行方法》其内容包括金融从业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作风等。每年测评一次。

四、工作要求: